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音乐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音乐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音乐 教育 论文中引用、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包括观点出处和引文出处,是音乐教育论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2] 刘育锋. 东莞农民工子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陈志圣. 洋蛮河镇古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4] 张云鹏. 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 措施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5] 王莹. 上世纪末河南省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 綦琳娜. 大城市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D]. 黑龙江大学 2013

[7] 徐晓妹. 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 儿童 心理发展[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8] 张丽. 天津西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问题与现状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9] 罗杰. 丹巴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0] 何芳. 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11] 蒙桂生. 从了解价值入手,让学生爱上音乐课[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14)

[12] 马婧. 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6)

[13] 范子泉. 河南温县司马懿得胜鼓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4] 何宇鹏. 河南新乡“中州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韩晓娜. 唐宋曲子词的音乐学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夏晨伶. 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冷雪姣. 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5]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7] 胡彩云,__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8]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9]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10]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11]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 王聚伍. 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D]. 河南大学 2011

[2] 辛颖. “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D]. 河南大学 2010

[3] 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喻先贵. 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性发展”[J]. 考试周刊. 2010(39)

[5] 贾涛. 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问题与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23)

[6] 甘民. 中学新教师的成长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11

[7] 王永平.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状况与建议[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8] 张敬敏. 第四代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策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9] 王敬环.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考试周刊. 2009(06)

[10] 马莹.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07(Z2)

[11] 唐松林着.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12] 周世斌着.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 方法 [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13] 高慧娟. 新课程背景下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衔接初探[D]. 河南大学 2011

[14] 王安国.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4(04)

[15] 钱建良.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J]. 小学教学研究. 2003(02)

[16] 张向秋.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7] 刘洪良. 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1.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2.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3.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4.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浅析、实践哲学范式下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创造为核心的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等。 扩展资料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浅析、实践哲学范式下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创造为核心的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等。

在写作音乐论文过程中,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音乐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付娜. 儿童 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7] 刘欢. 义务 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14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6] 王哲. 临清时调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7] 徐忠奎. 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8] 栗晓洋. 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9] 于琼芳. 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郝红英。九十年代中国 文化 中的怀旧倾向[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郑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

[3]刘可欣。流行音乐研究[D].北京大学。2003

[4]张婧。论大众文化中的怀旧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贾永平。审美中的怀旧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6]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7]郭星星。大陆校园民谣与台湾校园民歌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王耀宗。中国当代校园歌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9]张秀娟。大众传播语境下流行歌词的古典回归[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魏蕾。唐宋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潜行与显现[D]中南民族大学 2012

[11]丁洁。电影音乐类型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

[12]王丽娟。大众审美情趣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D]陕西师范大学,2010

[13]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4]王黎。流行音乐与文化消费[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

[15]吴磊。关于中国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4

[16]李广平。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特征[J].北京:词刊。2004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赵玲玲。《文学与怀旧--论民族记忆的艺术传承》[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苏]列。谢。维戈茨基着,周新译《。艺术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5]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杜洪泉。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概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7]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0]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1]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12]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3]周志芬,赵一萍。 音乐与戏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14]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15]陶东风。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1. 2017年音乐论文文献

2.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4. 音乐方面论文综述范文

5. 艺术类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论文开题报告意义

音乐文化是人类思想情感表达的一种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欢迎浏览。

《 初中音乐教学中对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培养 》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民族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民族音乐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感受民族音乐的绚丽多彩,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和兴趣,而并不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我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比如:民歌、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舞蹈音乐等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学习和鉴赏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认识民族音乐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鉴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倡导“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也有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家,学生通过接触、学习和鉴赏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体裁,有助于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操,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教育的体现

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扎根于中国民族音乐,真正凸显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民族音乐教育在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民族音乐的丰富性

我们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为例,教材分为六个单元,分别为:绿色家园、西南情韵、瑰丽的电声、歌剧世界、花蝶、婆娑舞姿,既介绍了汉族音乐,又强调了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既涉及民歌,又介绍了各种乐器;既有声乐曲,又有器乐曲。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能够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系统的感受民族音乐的绚丽多彩。

***二***民族音乐的经典性

教材中不但介绍了诸如《茉莉花》《黄河》《梁祝》《二泉映月》等经典民族音乐作品,还收集京剧、越剧等各具特色的经典唱段,如《智取威虎山》《朝阳沟好地方》等,也介绍了经典的舞剧音乐,如《红色娘子军》选曲,等等。

三、人教版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体裁多样,音乐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我国民族音乐由于民族、地区、体裁等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当前随着外来文化以及网路资讯资源的冲击,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正面临着传承断代和灭绝的危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仍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在这种教育体制下自然缺少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并且有些中学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使得许多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笔者认为,要解决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民族音乐教育,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

首先,每个中学学校和教师应当意识到民族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加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要从中小学音乐教育开始,正确认识民族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多接触民族音乐作品,学校多举办一些民族音乐的演唱、演奏比赛,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挖掘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教育更多应承担起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功能。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审美意识。因此,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突出音乐作品的背景、内涵、审美观念,挖掘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民族尊严、审美心理等。

***三***创新课堂教学,拓展教学内容

初中民族音乐教学起著承上启下的作用,应当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予以创新。如在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可以让学生演奏两个不同的歌词版本,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并比较广东、河北等地区的《茉莉花》版本,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二胡、笛子、钢琴、琵琶等不同乐器的演奏。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是了解和传承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当对民族音乐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精神、情操和素养。

《 城市建设中群众音乐文化的发展 》

一、群众音乐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城市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从一个地区的文化往往就能看出其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看出其发展的真实面貌。群众音乐文化是展示一个城市人民娱乐生活的重要视窗,是体现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内涵的表现。群众生活富裕了幸福了,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中去,城市群众音乐文化越繁荣,则表明城市经济越发达,表明城市文化的建设力度越高,软实力越强。

***二***陶冶群众情操

群众音乐文化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娱乐自我的活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的压力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需要更多的娱乐来消除烦躁和疲惫。群众音乐文化作为人们娱乐自我的活动,通过广场舞、唱歌、文艺演出等方式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享受。并且,以这样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群众音乐文化中,让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得到文化的薰陶,在缓解压力的同时也让人们的情操得到陶冶。

***三***正能量的传播

群众音乐文化是面对广大人民,由人民参与并创造的文化,在人民群众中有着盛大的影响力。群众音乐文化是贴近人民生活的,健康的积极的文化。文化活动的内容也往往是以突出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标准创作的,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给予广大人民精神上高度的享受。

***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群众音乐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它也在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群众音乐文化给 *** 和企业利用文化建立与群众的交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 指导,企业投资,群众参与是群众音乐文化进行的绝佳方式,它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活跃,对城市建设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一个城市的形象是影响其与别的地区进行良好沟通和合作的重要因素,搞好群众音乐文化,努力提升城市的形象,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国内外投资,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促进城市建设中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途径

***一***丰富文化群众音乐文化的型别

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群众音乐文化正在日趋成熟,很多城市都建设有多个广场或公园提供给人民进行群众音乐文化的活动,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例如文化形式还不够丰富,不能满足人民越来越多样文化需求。现在大多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都是人民自发组织的,形式比较单一,各地方的活动都是千篇一律,没有特色。这时,其实可以充分发挥 *** 的作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可以唱歌也可以加入一些别的文艺形式,总之,就是要增强活动的多样性,让更多的人民参与其中。

***二***贴近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引起共鸣

文化要得到人民的认可就得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脱离实际的文化是会被人民抛弃的,真正优秀的文化也必定是扎根实际,扎根群众才能创作出来的。群众音乐文化作为人民减压并获得正能量的文化更是必须要贴近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人民的青睐,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况且只有人民真正需要的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无论在创作还是在开展群众音乐文化时,都要注意立足于当地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尽可能的贴近他们的真实生活,让他们在活动感受到与现实的共鸣,从而认同文化,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三***加强管理,使群众音乐文化更加规范化、正式化

人民参与群众音乐文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放松心情,感受音乐带给人的舒适和享受,但现阶段的群众音乐文化基本都是由私人自己进行的,这样的方式固然有利于群众积极性的产生和文化形式的多样化,可是正所谓没有规律不成方圆,在没有任何管理的情况下放任群众自己组织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例如扰民就是广场群众音乐文化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放松是好事,但如果打扰到别人那就得另当别论了。每当这样的时候,我们都会想,为何没有相关管理部门为此作出规定呢?如果有,那肯定就不会发生类似的状况。规范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要使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更加好,相关部门就应该加强管理,制定明确的管理规定和发展方向,让其更符合规范,变得更加正式,更符合社会主流的需要。群众音乐文化是新时期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构建和谐社会着重要作用。

有关推荐:

姓名:田季昌

音乐学院 音乐学专业 学号:100914201

一、选题评估

(一)研究对象

中小学音乐课

(二)研究目的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独立的音乐表演艺术,由于它的重要性不容易被理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即兴伴奏是调动学生对音乐爱好的一种手段,所以对大学师范类的音乐学生应该注重高音伴奏的培养。随着初、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执行,对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钢琴伴奏又恰恰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综合特点,搜易我认为此题具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本人发现已有一部分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如徐向黎于2003年发表在辽宁教育研究中的《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键盘乐器教学改革的初探》王月萍参与编写的全国教师培训教材《音乐教学基本功训练》

(三)研究意义

目前我省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音乐基础较差的教师问题(一)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伴奏的最基本音型如和弦及转位的弹奏指法和触键方法都不明确,因此连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都成问题,更谈不上伴奏音型的丰富多彩。(二)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在和弦序进方面没有规范的设计,甚至调性都不准确,在键盘上每个大小调最基本的Ⅰ、Ⅳ、Ⅴ级还不熟,在伴奏中左手只是跟着旋律音弹八度或单音,没有用和声来衬托丰富旋律的效果。(三)伴奏音型掌握的少,或不能适当地应用。对于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所应使用的音型分辨和使用的能力差,千篇一律所以应该重视中小学音乐课上的钢琴伴奏的的重要性。

二、选题研究现状评述

(一)与中小学钢琴伴奏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有龚耀年的《小学-音乐教材歌曲钢琴伴奏集》。辛笛. 编配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简谱钢琴即兴伴奏儿歌68首》李万军的《偏

远地区小学音乐即兴伴奏水平急待提高》王燕如的《论音乐专科学生钢琴即兴伴奏》

(二)分析原因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真正衡量一个人整体音乐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这种能力的普遍不足是乌兰察布市音乐水平(即包括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包括高师音乐教育)参差不齐、整体偏低的表现之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区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伴奏能力在音乐课内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问题

多数教师大都赞成音乐教师必须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同时也认识到钢琴伴奏能力的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10%的教师认为操作起来很困难,此项效果会不会都不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涉及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都有待于提高。

2、师资问题

(1)教师工作量大。学校教师与在校学生不成正比。每位教师每周上课节数为20--25节,这就还不包括每周的课外辅导。

(2)教师学历职称不尽如人意。

(3)由于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出现偏科现象严重,有的教师能弹不会唱,有的教师能唱不能弹,而有别的教师既能弹又能跳。大部分老师即兴伴奏能力差有待与提于高。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及其他途径查阅了大量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汇总,使其成为论证研究最为有力的依据。

(二)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学校教师及其团队成员等面对面的采访调查,获得最直观的研究资料。

(三)比较研究法

以中小学音乐课为主体,使之与其他不同地区的音乐课程活动作比较,从而得出钢琴即兴伴奏有待于提高的原因。

(四)个案研究法

对西岗小学的音乐课进行调查研究

四、研究过程

(一)问卷调查,调查开始之前先设计问卷

(二)访谈

(三)交流听课

五、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

(二)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

调查中了解到教师在高校学校期间往往不喜欢学习理论,学校的教学理论也不高,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而部分中学教师在把毕业前在校期间没有好好的学习理论知识,所以在理论上缺乏,从而影响伴奏是的旋律效果。

(三)学习钢琴起步晚

大部分教师当初学习的时候都错过了学钢琴的大好时机,对于不同的伴奏音型不能正确的运用,然而在现在的教师岗位上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去提高钢琴伴奏能力,是我们要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12年3月7日——2012年4月24日,确定选题,查阅资料,撰写提纲; 2012年4月25日——2012年5月15日,撰写开题报告,答辩;

2012年5月16日——2012年6月30日,修改开题报告,答辩;

2012年7月1日——2012年8月30日,撰写论文初稿,交予指导老师进行修改; 2012年9月1日——2012年11月30日,对初稿进行修改,完成第二稿,交予指导老师进行修改;

2013年2月——2013年5月30日,完成定稿,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 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代百生:《钢琴教学法》【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 魏厅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4] 《即兴伴奏使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5] 张丽君 陆志成:《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6] 高天康:《使用钢琴即兴伴奏编配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6月

[7] 王安国:《从实际到决策我国名校音乐教育发展》【M】花城出版社2005年5月

[8]孙伟权 巢志钰:《键盘即兴伴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1月

[9] 石峰:《音乐世界趣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3月

姓名 指导 教师 毕业论文(设计)类型 论文(设计)题目 学号 专业 音乐学 班级 082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教师 C、研究综述 D 综合 E 其它。

A、实验实践 B、教育教法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发展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

开题报告

一、 论文题目: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发展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

二、目的与意义: 目的: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逐步得以体现。 为了体现新课标理念,每个音乐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体 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都成了单纯的走过场,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在 实践课改新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如何 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

意义: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普及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其中音乐作为美育教育 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其它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音乐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 低估的作用。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禁锢,而管理者意 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等。音乐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 途径,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方案

研究内容 (一)倡导教育新理念 1、教学视角的变化 2、教学方式的转变 3、教学重心的转变4、教学评价的转变 (二)改善教学设备,提高师资力量 1、教材 2、教学设备 3、师资力量 (三)改变教学模式,形成多样地开展教学活动 1、大量地开展高雅音乐的赏析课程 2、引进课堂乐器 研究方法 资料搜集法、举例法、描述性研究法、文献资料

浪漫主义音乐流派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表演课程,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专业技能,同时还能使学生具备教学、音乐组织能力,综合知识、技能、实践三者为一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表演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音乐表演教学论文 》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急需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这就给 教育 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因此,探索音乐表演的多元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密切联系实际,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文章 对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学以及采用多元化教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音乐表演多元化教学

音乐表演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包括声乐、器乐、舞蹈、钢琴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多元化教学是指多种 渠道 、多种形式的教学,在音乐表演中,如舞台演出、教学实践、举办音乐会、参加录音录像,包括欣赏、观看录音录像等,都属于多元化教学范畴。当然舞台的演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器乐演奏形式为例,就有很多种,如独奏、重奏、合奏、伴奏等,这些都属于多元化教学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称之为多元化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以传统教学为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学生有计划地、弹性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学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浅。笔者认为科学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多元化教学的几种形式

1.舞台演出

这是音乐表演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舞台的演出形式繁多,这里重点例举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合奏、伴奏。

(1)独奏

只要具备演奏基础,有一定的基本功训练,具备一定数量的演奏曲目,老师就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上舞台进行表演,让学生多参加独奏的演出。独奏也需要 经验 的积累和心理素质的调试、培养。首先要把上台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例如,检查一下乐器的状态如何,音准调试得是否准确等。调整放松自己的心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舞台上才能充分发挥并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一般音乐表演的考试大都以此种形式出现。笔者抓住考试前的机会,给学生上公开点评课,也就是每个学生上舞台演奏准备要参加的考试曲目,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同时寻找不足,当场改进。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下去反复练习,下次必须解决。通过公开点评课的训练,学生进步很快,而且在考试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都非常明显,收效极佳。

(2)重奏

重奏不同于独奏。它讲究相互配合。因此双方的互相配合十分关键,二者是一体,在演奏自己声部的同时,也能倾听到或感受到对方的演奏声部的进行,要使两个声部有条不紊地结合,这样才能够配合好。要倾听和声的整体效果,积极主动、和谐合作、默契配合。在短学期教学期间,笔者采用多元化教学,给学生布置两首器乐重奏作品,要他们亲自演奏,体会音乐感觉。虽然刚开始对于没有过合奏经历的学生来讲,挺有难度,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热情很高,都主动找老师给他们安排重奏训练。

(3)合奏

合奏是器乐演奏最常见的一种演奏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平时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会对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很多人就缺少合奏意识及合奏经验,最终无法胜任合奏。除了依靠学院的合奏课,还要寻找各种机会多参加合奏训练,及时 总结 ,不断积累经验。

(4)伴奏

伴奏是音乐表演中的另一种形式,如独奏伴奏、独唱伴奏、舞蹈伴奏等,是大家非常熟悉多见的一种形式。伴奏所处的地位不同,它处于辅助地位,起配合和烘托、衬托的作用。伴奏时要突出主旋律,要做好陪衬和铺垫工作。学生要多参加 社会实践 ,克服困难,多参加伴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

2.录音

录音和平时演奏不同,一说到录音学生就都会有一种紧张感,不过这样他们会更加认真对待,必要的紧张还是要有的,但不能失控。在没有录像的条件下,笔者就组织学生录音,每次的考试都要录下来,反复听,帮助学生查找不足之处。这对学生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录音时演奏者本身所用的力度和平时也有所区别,因为麦克风的灵敏度极高,它所处的位置、角度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包括演奏者的松弛度和紧张度等,都会对录音产生影响。所以在录音时,要多讲究音色和音质。这样对录音的效果有益。在录音时,往往不用平时舞台演出时的力度,则会有更好的音响效果。否则,麦克风的灵敏度大,用平时的力度来演奏带来的噪音大,效果极差。录音时,应该多在演奏技巧上下工夫,例如,在进行琵琶演奏时左手要多加些“吟”弦的技巧,这会使声音更加有润性,音色柔美好听,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时笔者把学生带进录音棚,进行多元化教学,表面上看给人比较松散的感觉,其实更接近于现实。实际上更接近实际,这就是实践,是学生在一对一的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也是超前实现目标的良好途径。如果没有实际操作,就没有以上经验的积累。

就像学生在学校学习,只有理论基础,没有社会实践是不完美的。年轻时应抓住大好时光,勇于创造,拼搏进取,我们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成绩。如果在学校时就积累经验,等到走上社会后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采用多元化教学,能解决这一难题。

3.录像

录制音乐要讲究声情并茂,这是表演的进一步升华,必须自然松弛,美观大方。这是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不可紧张或松懈。有的演奏员,一录制作品就很假,很做作,或录制不好反复地接录,这些都会对录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要定时安排录像,可以在学期的期末考试时给学生录制。先讲录制的要求,然后再由有经验的老师进行点评,找出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总结,不断积累提高录制效率。这也是多元化教学的体现。

4.举办演奏会

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演奏会,对积累舞台经验大有好处。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弹奏几首曲子就没劲了,弹不动了,基本功匮乏。这样的同学就要求多练习基本功,练习力度、速度、耐力等,这些提高后,方可上台演奏。有的学生怯场,无法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导致不能正常发挥和演奏。所以要多为他们创造演出机会,多锻炼从而缓解紧张度。对于特别爱紧张的同学,刚开始可以安排和其他同学一起演奏,经过锻炼逐渐适应后,再让他自己进行表演。这样就逐渐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他们更加松弛,从而达到自由发挥的境地。5.参加教学实践

要有计划地让学生亲自参加教学实践。在短学期教学工作期间,笔者安排了两名大一年级的学生,来给两名小学生授课。课的内容是一首短小的琵琶复调二重奏作品,这些内容笔者事先并没有教过他们。对他们来说都是刚刚接触的新作品,笔者在旁边现场指导,学生们换位了,现在他们不是学生,是老师。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有迅速试奏的能力,科学安排指序、把位,还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时他们的注意力是绝对的高度集中,这时他们的试谱、安排指序指法等就显得更加积极主动了。当遇到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他们解决起来有难度时,就会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这样他们在小学生面前既不失去自尊,又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发现他们的演奏姿势懈怠时,笔者就在旁边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演奏形态,学生会学你们的。小同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同学,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思维,主动试奏,很快可以学会。有的小同学试奏本来就不快,也不主动配合老师,就等着老师一句一句地教,这就考验老师的耐力和耐心了。等到笔者送两位同学离开课堂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其实你当老师也挺不容易啊!”笔者开心地笑了。通过实践,首先,让他们懂得了老师的辛苦和用心。这样回到他们自己的课堂,他们会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其次,他们得到了教学上的训练,也为将来教学积累了经验,为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做准备。这就是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益处。所以,有计划地采用多元化教学,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多看、多听大师及演奏家的演奏和表演,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声情并茂,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二、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学

要做好多元化教学,教与学是相互的。无论是对老师的专业素质还是对学生的本身素质要求都是较高的。

1.多元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基础和音乐素质。人人知道,无论做什么,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然而基本功的训练往往是一些学生的弱项。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苦练基本功,提高学生练功的积极性。对于这个问题,笔者采取了集体练功的形式,互相勉励、互相促进的 方法 ,一起练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听到同学在练功,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主动要求参加到练功的行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基本功训练往往很枯燥,还需要一定的体力、毅力。有的传统乐曲很长,不好背谱。这需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任劳任怨,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才能达到要求。

(3)德艺双馨。学生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有严禁谦虚的学风,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要培养人情、人格、人性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要以此为积淀培养合格的人才。

2.多元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多元化教学中主要应实现以下方面的内容。

(1)引导启发。音乐表演本身就是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要求学生有创新,有自己的构思和想法,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其思路,关键在于引导。在不违背音乐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尽情发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2)归纳重点。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复习学过的乐曲,预习不同时代的新作品,分析它们的结构和特点。老师可以归纳重点,鼓励学生改编创作。通过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由浅入深。音乐表演是综合性的艺术,教师要把握难度和进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配合,多元化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应采用多元化教学的培养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合格人才。

三、实行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社会效益

1.自食其力,信心倍增。笔者在多年的音乐表演的实际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多元化教学的方式。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实践,逐渐积累经验,自食其力。通过多种形式的锻炼学习,学生增强了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多元化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对学生采用多元化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灵活、切合实际。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3.积累经验,符合社会发展。采用多元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实践经验,将来他们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不断地探索并采用多元化教学,学生能够迅速成长,这是技术能力的培养,符合市场要求,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总之,音乐表演的多元化教学,灵活多样,积极有效。它补充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是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完美结合体。多元化教学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的密切配合,使学生迅速有效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点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要有 文化 ,更要有能力。

《 音乐表演中创造性分析论文 》

内容摘要:音乐表演不仅仅是一种再现的艺术,更重要的是将音乐赋予创造性,以丰富音乐的内涵,并赋予音乐新的生命,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加强在表演中的创造性是众多的音乐教师和演奏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文章试从创造性在音乐表演中的地位及创造性与原作风格、个人风格、情感表现等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创造性原创风格个人风格情感表现

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必须通过表演者的参与才能将其中的乐音、思想、内涵等加以传达。它不同于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能够直接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思想内涵。音乐可以说是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表演的艺术,单独的乐谱是不能够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的,只有和表演一起,才使得音乐具有了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一、创造性在音乐表演中的地位

对于一首音乐作品来说,它的形成应该由三个环节组成——作曲家的创作、演奏(唱)家的表演、听众的欣赏,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只有在这三个部分完整的情况下,一首作品才能完整地被人们感知,获得审美上的一种享受。作曲家的创作,毋庸置疑是作品的本源,没有这个环节的完成就根本谈不上后两个环节的存在。而演奏(唱)家的表演处于中间环节,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对于能否正确表达音乐思想,能否使作品与听众之间达到情感的共鸣,能否为听者带来美感……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科普兰曾经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了解作曲家的作品风格对聆听者来说是重要的话,对演绎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演绎者是音乐的中间人。聆听者更多地听到的是演绎者对作曲家的想法,而不是作曲家。”①所以,对音乐作品的再创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原作品更为重要,因此科普兰还有这样一个观点:“在作完曲之后,可怜的作曲家必须把它交给演绎艺术家,任其摆布——而我们又必须记住,后者是有自己的音乐风格和个性的人。”②英国著名的指挥家亨利·伍德在《论指挥》一书中也说道:“音乐是写下来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③而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奏(唱)者作为“执行者”势必将音乐打上自己的“烙印”。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生命力的创造性行为,它不仅仅是原样地再现,而是通过演奏(唱)者富于创造性、独特的表演,使音乐作品焕发新的光彩。从表演艺术美学的历史来看,表演美学主要有浪漫主义音乐表演、新古典主义音乐表演、原样主义音乐表演、当代音乐表演的综合倾向这几个流派,而钢琴表演也被包含其中。在这几种表演美学的观点中,演奏者对于同一首作品都有着不同的创造性表现,这样表现出的音乐就被打上了自己的或者不同流派的“烙印”。

二、音乐表演中的创造性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音乐表演是由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执行的,因此在表演过程中音乐作品必然要被蒙上表演者的个性与创造性。但是,这种个性与创造性的表现并不是没有“度”的随意表现,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演奏的音乐就会“面目全非”。笔者认为,在钢琴表演中至少要注意创造性与原作风格、个人风格、情感表现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自己的表演更能为作曲家和听众之间做好“桥梁”。

1.创造性与原作风格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产生于一定的历史年代,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因此,这些作品自一出现就带有了当时历史时代的风格与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于乐谱上,这就是原作的真实性。在音乐表演中首先应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就是创造性与原作风格的关系。真正的表演艺术家都努力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并且力求将这种风格真实、完美地加以再现。他们尽可能地使自己去熟悉、体会作曲者生活的时代环境,努力体验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及思想,以便能够真切地表现作品的历史风格。著名的罗马尼亚作曲家、小提琴家埃涅斯库曾经说过:“我觉得我在演奏巴赫的一部奏鸣曲时,不置身于18世纪,那么我恐怕就不能很好地把作品表达出来了。”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盛行的原样主义音乐表演不仅仅要求要严格按照原版乐谱演奏,而且还努力“还原”原来的演奏乐器、方法等等,努力恢复作品的原貌,这也是一种对作品风格的再现。当然,这样的演奏在今天看来也并不是我们大力提倡的,这毕竟是历史中的一个分支。

在表演中,除了要对原作风格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在保持原作风格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还应该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毕竟,表演者所处的时代已经与作曲家所处的时代不能完全等同,他们总是不自觉地站在自己时代的立场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处理和创造。这样的音乐作品才更具有时代精神和美感,所以,表演者应该在自我创造性与原作风格之间找到更好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表演既能体现作曲家的原作风格,又具有自己的创造性,还能给听众以美的享受。

2.创造性与个人风格

音乐演奏是由演奏的执行者——人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表演者必然体现自己长期形成的演奏风格。比如,在听美籍俄国钢琴演奏家霍洛维茨和阿根廷女钢琴演奏家阿格里希对同一首作品的诠释,应该有不同的感受。因为霍洛维茨更注重于技巧的表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个性。而阿格里希对音乐的表现更加“自我”,她综合了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表演美学观念,使她的表演焕发出新的光彩。因此相对来说,霍洛维茨的表演要稍微严谨一些。这些个人的风格就来自于演奏者长期的经验积累、知识积累,并且与自身的文化修养、阅历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达尼埃利·玖尔克说:“表现个性是演奏者的主要任务。他应当致力于全身心地浸透乐曲的情绪,并通过如诉的音响将自己的感觉传达给听众。”⑤在音乐表演中也特别要求表演者艺术个性的自觉发挥。正是由于不同个性的存在,才使得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在历史的发展中大放光彩。而表演者也将个性作为自己表演走向成熟的标志,表演者根据自身的条件,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表演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所以,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创造性与个人风格结合起来,使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在表演中能够“独树一帜”。但是,在充分表现个人风格的同时还应注意一个问题:切莫将所有作曲家的作品都表演成一种风格,或者说这个也似乎有点像,那个似乎也有点感觉,这也是在表演中应该忌讳的。

3.创造性与情感表现

音乐如同其他艺术形态一样,通过音符、节奏、织体等表现手段,表达人的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音乐以其乐音的运动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以隐讳的手法(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表现作曲家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如果从乐曲中抽掉感情内容,乐曲就会沦为毫无意义的零碎的音响。⑥而在音乐表演中,演奏者不仅仅需要把谱面上应有的东西表达出来,还应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这种理解包括作曲家的个性、创作时的心理、演奏者的生活阅历等)进行创造性地表演。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应该完全进入该作品的情绪、内容,才能比较充分地表达出作曲家的本意。匈牙利伊施特万·加提写道:“如果我们想正确地演奏某一首乐曲,那么就应该在我们自身首先唤醒支配那首乐曲的热情。如果我们不适于产生这种热情,我们就不应演奏这首乐曲。”⑦比如在巴赫的赋格曲和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中表达的是深刻寓意和哲理性的思想,只有演奏者自己真切体会和融入其中才能使听众产生同样的感受,使听众似乎回到了那个时代。因此,表演者永远都不要做转述者,只有在我们内心唤醒对乐曲中的某一华彩乐段、某一颤音的感情时,我们才能够很好地演奏它们,那么听众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真正富有天才的演奏家绝不会满足于那种自我陶醉的音响美,他更多的是在发音中追求一种内容上的深度和真谛,从而达到艺术的最高层次。就如同现今存在的一种现象:掌握了高超的钢琴表演技巧的青少年大有人在,但是真正能够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却并不是很多。浪漫时期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李斯特已经给我们指出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在音之诗人和普通的音乐家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前者力求表达自己的感受,把这些感受再现于音乐中,后者循着传统的陈规,将音符排列、组合,轻巧地超越种种障碍,得到的至多是一些新奇而任意复杂的音响配合。”⑧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既然钢琴表演中需要“我”的情感表现,那么“我”就可以没有限制地随意发挥。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走入了另外一个情感表现的极端。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应该以作品原有的情感表现为基础,糅和自我的、有节制的感情表达,这样的表演才能做到“感人至深”,使自己的艺术追求逐渐走向“真、善、美”的境界。

结语

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释义学认为,音乐表演不仅仅要追寻音乐的历史视界,即对音乐的历史意义做出解释;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解释者必须有自己的视界。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表演就不仅仅是一种再现的艺术,更重要的应该是将音乐赋予创造性,以丰富音乐的内涵,并赋予音乐新的生命,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创造力,不同的人也具有不同的理解力,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音乐体验。因此,音乐就随着不同表演者不同的创造性而具有不同的姿态,而这些也恰恰构成了音乐的多样性,也体现出了演奏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创造性在音乐中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注释:

①②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版.

③闫妍.浅议钢琴教学中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6月.

④引自《音乐译文》,1959年第4辑.

⑤⑥⑦(匈牙利)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⑧引自《音乐的哲学与演奏者的创造》,《国外音乐资料》,人民音乐出版社编,第14辑.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11月.

[2](匈牙利)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0年8月.

[3]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1月.

[4]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版.

有关音乐表演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音乐表演毕业论文

2. 音乐表演研究毕业论文

3. 音乐表演声乐毕业论文

4. 音乐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表演艺术毕业论文范文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是世界公认的、巴洛克时期的主调音乐清唱歌剧创作的先驱。在歌剧的发展过程中,从西方舞台演出状况和国际性声乐比赛曲目中来看,亨德尔的清唱剧作品作为一个流派被列为必唱曲目之一。而从当今国内艺术院校的学生学习的声乐曲目中以及音乐会、比赛曲目中观察,大多集中在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作品上,这样的偏爱使声乐者造成对巴洛克时期清唱剧等风格的声乐曲目的偏失。鉴于此笔者选取亨德尔声乐作品《让我痛哭吧》的歌唱技巧及演唱处理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也可以对学生对此作品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实践学习指南。《让我痛哭吧》选自亨德尔的歌剧《里那尔多Rinaldo》,剧本由罗西根据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塔索的同名叙事诗所改编。该作品严格考虑了声乐演唱者的音域,从放松自然的条件下进行写作,其旋律基本在中声区,音域不宽,不为了炫技而频繁的运用高音,这样的作品可以帮助声乐演唱者把良好歌唱发声习惯养成;避免了浓厚低音与强力冲击高音的力度,帮助歌唱者更加放松,自然发声,可以自然的保护声带,并且还能展现优质的声音。亨德尔的清唱剧咏叹调有助于声音的规范,只有通过这样传统学派的训练才能更有效地系统地学习美声。曲式结构分析作品《让我痛哭吧》由宣叙调与咏叹调两部分组成,主调为C大调,拍号为4/4拍。首先,第1-12节是使用叙事来说明故事由来的叙述,而叙事的平稳,则为第二部分奠定了基础。音乐的力度不寻求渐弱以及渐强的细微变化,而是使用阶梯式力度,这样显得更加的清晰。它在乐章中保持基本的情感,在相邻乐章之间形成对比,充分体现了巴洛克音乐的基本特征。其次咏叹调为13—84小节,结构是一个小型复三部曲式。第一个小节以柔和的音调开始,以强调歌曲的悲伤情绪。在旋律过程中,质感充满了谐调的伴奏,使气氛恢复了活力,速度由Larghetto代替Andante,以反映动态故事变化之间的对比。第一个小部分以单三部曲形式复制,调性F—C—F;第二小部分调性由d—a,第二小部分结束处再现第一大部分。随着音乐的发展,从55小节开始是整首作品的高峰,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地方。歌曲以f力度开始。它主要强调世界的无尽苦难,力度语气得到增强,以反映角色的激动感,后一种感觉逐渐得到缓解,下行级进渐弱。它以平静的语气开始,以口语表达,最后以激动的语气表达,以低声结束。语言的变化是如此丰富,以至于标志着爱情悲剧的开始。中间部分感叹了荒凉,最后主角很激动。从爱慕到绝望,它反映了里纳尔多的复杂兴趣。著名歌唱家范竞马曾经说过,歌唱的呼吸是胸腹式呼吸。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胸腹式呼吸法,即气要感觉吸到了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吸气以后,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歌唱的关键。在呼气的过程中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圈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呼气要均匀、舒缓。作品《让我痛哭吧》全曲较为平缓,比如如下谱例,第4小节与第5小节的第1拍中八分音符之后,就是一个十六分休止符加一个十六分音符,那么这里就需要气息的控制,才能将休止符的感觉唱出来。共鸣的建立是保证合唱音响共振的重要前提,也是统一音色的重要手段。要使歌声圆润、悦耳,必须利用共鸣。作品《让我痛哭吧》总体来说音域不高,必须要获得声音的高位置,才能演唱出其力度渐强和渐弱的特征。在一方面必须放松喉头,内收下巴,这两个器官不能在歌唱中使力。应放松喉头,使之成为气息的通道,然后抬起软腭,提笑肌,使声音能通向鼻腔,更好地运用头腔共鸣与胸腔共鸣。亨德尔在冲突中表达情感的能力优于其他作曲家。在他看来,情绪是一种极其强烈的心理状态;正如这首作品中所描述的那样,整曲的基调应是悲情的,借爱情的不辛遭遇进而对命运以及人生产生了众多复杂无奈的情感,后半部分基本上在某种程度上以缓慢的速度扩展了歌词“tà”,表现出角色的内心感受。演唱之二度创作情感处理完全由自身的情感整合,稍加哭泣便传达出作品形象的真实感受,诠释了戏剧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使用贴切的语气来解释主人公的音乐形象,并结合其表达能力来掌握作曲家想要展现的场景,并在不放弃的情况下对残酷的命运毫不妥协,再次升华了这一作品。首先尊重、忠实地再现作品形象;仔细阅读乐谱了解歌曲的氛围,以准确地掌握歌曲的人物形象,做到用自己真情实感去演绎,把自己的感想和情感真切融入在作品之中,这样我们所演绎的作品才会有血有肉,更具感染力。1. 结束语《让我痛哭吧》是巴洛克时期亨德尔创作的优秀声乐代表性作品,加强对《让我痛哭吧》声乐作品研究,能够更好的学习和训练声乐作品发声,在明确掌握技巧与方法的基础上,更好的表达声乐作品创作情感内涵,达到以气带声,以声带情的效果,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声乐欣赏情感体验。

音乐文献综述写作要点再论 (按:当下在音乐院校的学术论文写作中,“综述”写作已愈来愈受到指导教师和写作者的重视。虽然在教学中笔者曾多有明示和讨论,但仍有部分写作者对相关文体性质、内容安排和结构要义有所忽视而理解不深,从而使其“综述”文稿学术价值受到影响。据此,笔者借“博客”之便,对音乐文献综述写作的相关问题,再做要点式归纳总结,与博友们交流和讨论。) 一、什么是“音乐文献综述”?在预设或限定的时空范围内,对某一音乐学术领域所积累学术文献进行全面观察、分类综合和定性总结的书面陈述,称为“音乐文献综述”。所谓“预设或限定的时空范围”,是指综述都需要有所涉文献的具体时期或年限划定以及具体学术领域或主题规定。具体而言,就是这种时空范围的预设或限定,从时间层面而论,可长可短,长者可设定为一个世纪(如所谓“百年文献综述”);短者可设定为刚刚成为“历史”的前一年或两三年(如《中国音乐年鉴》中的某领域某年音乐文献综述)。从学术主题层面而论,可大可小,大者可设定为一个学科或一个专业方向(如《当代中国音乐学》中的分学科综述);小者可设定为一个音乐主题或一个理论问题(如一次学术会议、一种专业技能、一个音乐品种或类型研究文献)。这就是说,所有的音乐文献综述,其材料对象都不是漫无边际或“边界”迷糊的音乐文献谈论,而是有历时性范围和学术空间范围预设或限定的陈述。据此,任何综述者对音乐文献时空范围的设定和限定,都应当是根据个人能力、精力和具体需要的一种适合个人专业条件的界面设定选择,切不可贪大求杂、节外生枝,使自己最终陷于内容和结构都难于驾驭的困难境地。音乐文献综述,是当下包括民族音乐学研究课题在内的各音乐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研究生教育和学位论文写作中采用最为普遍也是最多的著述内容或著述形式之一。在民族音乐学学术领域,根据学术目的、作用和文本内容结构的不同,音乐文献综述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作为民族音乐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引言或绪论章节中部分内容的文献综述,这是各级学位论文规定格式中必须要呈现的一部分对前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认知的内容。二是作为民族音乐学某一专题领域,对规定时间或范围内的音乐文献积累做专门化梳理和认知完成的文献综述,这是一种独立成篇的专业论文样式,如某某音乐学术研讨年会所提交专业论文或研究成果的全面综述,或某某时期某一音乐领域所积累专业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全面综述等。二、音乐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凡是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规格和学术要求的音乐文献综述,无论它是学位论文中的相关段落部分,还是独立成篇的专项主题综合,在写作上都需要认真审视和关注下述几方面内容:1.对象材料全面性。就是对规定时空范围内所涉音乐对象的现有文献资料积累,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综述”之“综”,在这里具有明确的时空规定上的意义,那就是“所述”音乐对象材料上的全位性和全面性观察和认知。一篇对音乐对象文献积累材料描述不够全面而有明显缺失的章节或独立篇幅,都不能称之为是合格的“综述”,因为它没有全面反映出所涉音乐对象的历时研究过程和最新学术进展及信息。2.陈述方式描述性。凡是好的音乐文献综述,对规定时空范围内所积累的所有音乐文献,都主要采用客观“描述”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性陈述,这是“综述”之“述”特征的性质体现。尽管“综述”也需要有“述者”个人见解和认知发表,但是这种个人见解和认知,则首先是建立在原有文献材料客观内容基础之上的。因此,忠实引用、陈述原文和理解诠释原文,是音乐文献综述的基本特色。故而一篇合格或优秀的文献综述,原有文献材料内容的陈述与著述者个人意见的发表,都不是模糊混淆、雾里看花,而是清晰明确、泾渭分明;对原有文献材料引述也不是断章取义,更不是推论甚至篡改,而是忠实、周到和准确。“述而不作”,是它的主旨,这里的“作”,应当理解为是“发挥”、“推衍”、“创造”。因此,音乐综述的“述而不作”,对于原文献来说,就是不发挥、不推衍、不创造,避免综述者个人不着边际的主观推论和随意理解,这也是笔者主张将音乐文献综述划为“乐志性质”著述一类的根本原因。3.内容结构综合性。凡是好的音乐文献综述,在规定时空范围所现音乐文献的全面、客观描述基础上,都还有著述者个人分类综合和定性总结的创新性思维显示。“综述”之“综”,除了前述具有时空规定上的全位性和全面性意义之外,另还有方法和程序上的限定意义,那就是需要对所涉音乐对象的全部文献材料从内容到形式都予以分析、归纳与综合。这就是说,综述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决不是所涉音乐文献材料的一般性介绍、简单化排列和无序式拼接,而是通过分析、归纳与综合,将所掌握的全部音乐文献材料,从学术层面上进行分类或分项组合,在深入认知基础上再进行模式化提炼归类和理性化归纳总结。由于这种模式化提炼归类和理性化归纳总结,是一种针对所见文献积累、并在此积累基础上的客观性“综合”,是一种有具体依据、具体来源、具体针对性的“综合”,故并不与前述“述而不作”的“三不要点(不发挥、不推衍、不创造)”相左。三、音乐文献综述的作用与价值一项文献综述成果的完成,在任何学术领域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包括民族音乐学在内的所有音乐学学科领域的音乐文献综述,亦不例外。首先,在音乐学教育领域和学位授予程序中,完成一项音乐文献综述写作,实际上就是一次学术层面上的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料积累、文献材料内容认知和文献分析归纳及整合梳理能力的实践训练。由于音乐文献综述针对的是某一音乐对象历来的文献材料积累,其检索的对象具体、要求明确、途径多种,且与学位论文整体写作框架密切关联,因而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功能。通过音乐文献综述写作,不仅可以用为训练和提高各学位层次学员文献资料检索的实践能力,同时亦可相应地扩大学员知识面的深广程度和认知视野,培养学员分析、归纳、梳理、整合学术材料的表述能力和逻辑能力。因此,音乐文献综述作为音乐描述的一种代表性文体,今已成为大多数音乐院校音乐学本科以上专业教育和学位论文写作练习规定选择的重要著述形式之一。此外,某项音乐文献综述的写作与完成,同时也是此项文献综述所涉音乐对象相关研究课题发现前沿、辨清缺失、明确方向的信息采集和认知过程,而这一过程对学位论文更深入的整体写作和对相关专门课题研究的内容结构设计,都具有直接和明确的定位性影响和参考使用价值,因此,民族音乐学的音乐文献综述,对于学位论文和专门课题来说,都被视为是其后继续进入更加具体、更深层次研究的先导和基础。四、音乐文献综述的文体结构音乐文献综述的文体结构,一般包括“前言”、“主部”(或称“综述”)、“总结”、“参考文献目录”四个部分。前言,也可称为引言,是本综述需要率先告之读者的相关学术背景或学理背景。首先是综述文献对象主题、文献选择时空范围限定的说明(如本文是某年至某年的某个具体音乐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然后是这一文献综述所涉对象范围及内容选择的意义、价值和目的的简要明确解说。主部,或称“综述”,是全文的主要部分,需要综述规定时空范围内的所有文献,这些文献所展示出的多种研究思路和繁杂内容对象,在此经过作者综合、归纳,清晰地形成序列性的若干分支主题(模式化归类的若干段落),一一进行概述和解说;各分支主题,论题鲜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特别是其中具有个性特征和创新内容的文献,要多予以关注和突出。至于各分支主题的序列安排,则没有统一不变的格式,既可按年代为序归类,也可按近似或同类主题和观点为序归类,还可按近似或同类研究方法或思路为序归类。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模式或主题归类,此部分内容都需要对所涉音乐文献的学科进程、理论见解和研究方法予以概括、提炼和展示,而不能仅仅是对原文献内容的复述和大段落文字的引述。总结,或称为“结语”,是“综述”总体内容的重点归纳。主要陈述其已经显现的盈缺得失、现状进度和未来动向预测等,并有针对性地初步提出解决某些问题的观点或意见。最后是参考文献目录。所有被纳入综述视野的文献目录,排列有序、显示规范。 总之,随着各大音乐院校学位论文写作的渐趋规范和科研课题的严格要求,音乐学学术论文写作中的综述性文体,还会在学术上和写作上发挥出它更大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作用。

浪漫主义主要用于描述1830—1850年间的文学创作,以及1830—1900年间的音乐创作。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浪漫主义音乐比起之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方面的考虑。浪漫主义音乐往往富于想象力,相当多的浪漫主义音乐受到非现实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有着相当大的标题音乐成分。浪漫主义的因素,则包含在从古至今的音乐创作当中,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时代,因为音乐创作本身,就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而浪漫主义恰恰是想象力的最佳体现。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行人,浪漫主义音乐抛弃了古典音乐的以旋律为主的统一性,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是韦伯,音乐的代表是舒伯特。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在法国出现了柏辽兹,意大利的罗西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兰的肖邦和俄罗斯的柴科夫斯基。浪漫主义音乐在瓦格纳和布拉姆斯时代逐渐走入历史。新浪漫主义音乐(Neo Romatica Music),我的说法貌似和一楼不同:指20世纪的70、80年代出现一个新流派。一般来讲,它以传统的功能和声为基础,倾向于调性音乐的写作。在音乐创作中注重情感的表现,并经常引用19世纪浪漫派作曲家的音乐素材;但新浪漫主义区别于19世纪风格的地方在于,运用了20世纪的新的创作技法,呈现出多样化的音乐风貌。从某种意义上讲,新浪漫主义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相结合的产物。新浪漫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意大利作曲家的L.贝里奥。他写于1968年的《交响曲》中明显地引用了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三乐章和其他作曲家的一些音乐素材。音乐史学家汉森指出:“它象是一辆巨大的公共汽车,运载着过去和现在、声乐和器乐以及通俗风格和深奥风格”。1G.罗克伯格(George Rochberg,,1918-)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国作曲家。在他放弃以序列技法的创作方式以后,转向了新浪漫主义。他认为有调性的音乐可以拓宽思路,更自由地呈示乐思。他在《第三弦乐四重奏》中,调性与无调性并置,大量地吸收并引用了19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作品的音乐素材;而在创作于1975年的《小提琴协奏曲》中,大胆地把巴洛克、浪漫主义和无调性等几种截然不同地风格结合在一起,成为新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经典之作。波兰作曲家K.潘德雷茨基在 1964年左右,音乐风格逐渐变化。他创作的带有新浪漫主义趋向的作品有管弦乐《雅格布之梦》(1974)、《小提琴协奏曲》(1976)和《波兰安魂曲》(1984)等作品。其他与新浪漫主义有关的作曲家和作品包括:亨策《特里斯坦》(1974,为钢琴、管弦乐与录音带而作)、D.特里迪西《仙境里的艾丽丝》(1976,为扩大女高音、民间音乐小组和管弦乐队而作)、阿根廷卡盖尔的管弦乐《没有赋格的变奏》(1972)、谢德林的舞剧《安娜·卡列尼娜》(1972)克拉姆〈时间与河流的回声〉(1967)等。新浪漫主义,是作曲家在对20世纪40-50年代出现的过分抽象、理智、严格控制的音乐(特别是序列主义音乐)风格进行深刻反思后出现的。它是对严格的序列音乐的一种反叛;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是扬弃,更是创新。 PS:第四乐章《木星——欢乐使者》:这一乐章构思宏大,篇幅也较长,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气势浩荡,欢乐的情绪此起彼落,绵亘不绝。这一乐章经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受人喜爱的通俗音乐作品。它又分为三个主题:第一主题为C大调,快板,2/4拍,喜悦的情绪十分明显;第二主题充满生机,热情洋溢,富有气势;第三主题转为3 /4拍,象一首民间舞曲,气氛热烈。第二部分由原来的快板转为行板,为一首雄壮的“欢乐颂歌”,类似东方五音音阶的旋律,亲切感人,朴实生动,又不乏庄严与伟岸。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反复。由于是全曲中最恢宏的部分,该乐章也经常被独立拿出来演奏。全乐章内容多变而雄伟,有些部分十分相近,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将其分为数个篇章。大致上来说可以分为相近的一、三部分和它们之间气势恢宏的第二部分,第一、三部分可以进一步区分出若干小节,乐章的最后使用了定音鼓。

论文参考文献音乐

在写作音乐论文过程中,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音乐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付娜. 儿童 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7] 刘欢. 义务 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14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6] 王哲. 临清时调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7] 徐忠奎. 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8] 栗晓洋. 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9] 于琼芳. 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郝红英。九十年代中国 文化 中的怀旧倾向[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郑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

[3]刘可欣。流行音乐研究[D].北京大学。2003

[4]张婧。论大众文化中的怀旧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贾永平。审美中的怀旧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6]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7]郭星星。大陆校园民谣与台湾校园民歌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王耀宗。中国当代校园歌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9]张秀娟。大众传播语境下流行歌词的古典回归[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魏蕾。唐宋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潜行与显现[D]中南民族大学 2012

[11]丁洁。电影音乐类型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

[12]王丽娟。大众审美情趣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D]陕西师范大学,2010

[13]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4]王黎。流行音乐与文化消费[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

[15]吴磊。关于中国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4

[16]李广平。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特征[J].北京:词刊。2004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赵玲玲。《文学与怀旧--论民族记忆的艺术传承》[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苏]列。谢。维戈茨基着,周新译《。艺术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5]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杜洪泉。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概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7]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0]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1]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12]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3]周志芬,赵一萍。 音乐与戏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14]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15]陶东风。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1. 2017年音乐论文文献

2.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4. 音乐方面论文综述范文

5. 艺术类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浅析、实践哲学范式下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创造为核心的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等。 扩展资料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浅析、实践哲学范式下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创造为核心的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等。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音乐 教育 论文中引用、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包括观点出处和引文出处,是音乐教育论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2] 刘育锋. 东莞农民工子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陈志圣. 洋蛮河镇古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4] 张云鹏. 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 措施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5] 王莹. 上世纪末河南省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 綦琳娜. 大城市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D]. 黑龙江大学 2013

[7] 徐晓妹. 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 儿童 心理发展[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8] 张丽. 天津西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问题与现状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9] 罗杰. 丹巴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0] 何芳. 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11] 蒙桂生. 从了解价值入手,让学生爱上音乐课[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14)

[12] 马婧. 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6)

[13] 范子泉. 河南温县司马懿得胜鼓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4] 何宇鹏. 河南新乡“中州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韩晓娜. 唐宋曲子词的音乐学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夏晨伶. 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冷雪姣. 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5]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7] 胡彩云,__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8]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9]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10]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11]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 王聚伍. 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D]. 河南大学 2011

[2] 辛颖. “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D]. 河南大学 2010

[3] 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喻先贵. 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性发展”[J]. 考试周刊. 2010(39)

[5] 贾涛. 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问题与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23)

[6] 甘民. 中学新教师的成长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11

[7] 王永平.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状况与建议[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8] 张敬敏. 第四代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策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9] 王敬环.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考试周刊. 2009(06)

[10] 马莹.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07(Z2)

[11] 唐松林着.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12] 周世斌着.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 方法 [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13] 高慧娟. 新课程背景下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衔接初探[D]. 河南大学 2011

[14] 王安国.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4(04)

[15] 钱建良.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J]. 小学教学研究. 2003(02)

[16] 张向秋.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7] 刘洪良. 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1.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2.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3.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4.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

研究音乐教育的意义论文

音乐论文是对音乐某一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音乐科研成果的论文,也可把表达音乐研究成果的论文称为音乐科研论文、音乐研究论文等等。作为音乐研究成果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既是对音乐研究成果的描述与记录,又是人们进行音乐学术交流的工具。音乐表演专业写作类别,主要为音乐表演研究论文和音乐教研论文。音乐表演论文是指表达声乐或器乐表演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一般来说更重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它既是研究对演唱、演奏技能和技巧的全面总结,又是对表演科学的理性认识与深层把握。音乐教研论文是教师对音乐教育领域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所进行的探讨和研究,表达音乐教研成果的`文章。它是从生动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音乐教育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农村音乐教育》

摘要:本文从家长、社会、师资、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的落后,音乐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提出了改善农村音乐教育的措施,以期得到重视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建议

作者简介:周韦(),辽宁省大连人,女,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单位: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

前言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感知力、想象力、智力的开发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等等,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音乐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教育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学校重视,而在广大的农村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绝大多数地方学校的音乐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在广大农村,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音乐教育在当今农村的现状

家长、社会、学校关注度的不够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还处在经济落后,思想守旧的时代,应试教育在农村教育工作中一直是围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学校把考取大学成为教育优劣的一个评价标杆,而农民把考取大学当做摆脱贫困生活的唯一途径。

这种应试教育的结果是,迫使家长把目光更多的投在了升入大学摆脱贫困,迫使学校把高考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最终目标。家长不会把微薄的收入投入到与高考成绩无关的学科,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而用在音乐上的却捉襟见肘。在学校这种现状尤为明显,特别是作为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单纯地追求高考升学率,几乎把音乐等与高考无关的科目一律拒之于门外,仅有的音乐课也时常被占用。特别是在中学,只要是与高考无关的课程,全部被高考科目占用,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音乐课就沦落为“副科”不被重视,成为教学的附属品。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决定一个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与教师资源的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农村中小学中,音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较低。在音乐学科师资配置上,农村学校目前还是很缺乏,尤其是小学,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音乐课,就连兼职教师也不存在。在音乐教师中,专职教师少,其余大部是兼职教师,而就是兼职教师其专业技能也十分薄弱;有的学校还把能力低音乐基础差的教师安排来讲授音乐课,这不仅打击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还严重削弱和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一个学校或一个部门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设备、教学用具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物质保,有了这些物质保障,教学工作才能得以正常的开展。由于大部分农村学校对音乐课不重视,没有改善音乐教学设施的经费,也没有改善的想法。绝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有音乐教室的学校寥寥无几;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基本脚踏风琴也不具备,更谈不上钢琴、音响器材等现代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宁花五、六千元钱买一盏吊灯,也不肯花两、三千元钱买一台电子琴。至于《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农村中小学当中只能成为一纸空谈了。

农村中小学学生感知能力低下

造成农村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的薄弱,教师的极度缺失,还有教育教学设备的简陋和不足,同时这些方面也大大地影响了制约了农村广大学生感知能力。中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农村学生当中,这三个方面来说没有一个达标。95%的学生喜爱音乐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在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0%的学生识五线谱;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部分的学生不识谱;对节奏、节拍、力度表现力等全然不知;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居多,对古典音乐基本上没听过,更谈不上理解。

2.改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对音乐教育树立新的观念

要改变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状况,应首先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广大社会、家长、教育部门都应加强对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各级管理部门,尤其要更新观念,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改变音乐教育在农村可有可无的附属品的观念。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并适当纳入到考试行列,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任何变革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根据广大农村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加大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应提到日程上来。第一,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各学校可以向音乐师范院校输送教师进修。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教师寒暑及业余时间开设短期性函授班和培训班。第二,提高教师地位,在评职晋级等方面应平等对待,不应根据教科目进行选择,保证不受歧视。第三,提供教学研讨机会。给教师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鼓励其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第一,完善教学设施。齐全的教学设备是教学得以正常实施的基本保证,学校应设法加大音乐教育方面投入。首先应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再配置一些乐器,如二胡、手风琴、钢琴等。可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第二,优化教学环境。在抓好教育同时,要开展成立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艺活动,创设一种强烈的音乐氛围。如组建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等,以发挥中小学生们的天赋和特长。利用有限的条件,制造音乐氛围,如:校园广播站,学生集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都离不开校园广播,很多学校的校园广播,几乎每天都是那首陈旧的歌曲在回响,令人一听就厌。

结语

国家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改革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同样也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要借力而上。这就需要个人、社会、团体、教育主管部门齐心合力,来关心关注、支持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落后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努力改变其现有的状态,力争在极短的时间使农村音乐教育登上新的台阶。

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的论文

论文摘要: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对音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见解。

论文关键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价值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有着与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高校要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从音乐教育入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行音乐教育使学生在德育、智育、情感等方面获得发展,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新一代“四有”新人是高校音乐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

在目前所了解到的高校中,对于公共音乐教育的实施,都存在不足,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开设课程科目不规范

有些学校不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设音乐课,则按照现有师资力量无计划乱开课,往往使接受者很盲目,如学校教公共音乐的教师有学声乐的、有学器乐的,干脆以一个班为单位开唱歌课和器乐课,这种不以学生角度考虑问题的一锅粥现象,不但达不到教学效果,还会引起学生听课的逆反心理。

(二)开设课程目标不明确

有些学校则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开课,可是内容却变了样,课堂应以鉴赏中外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可却变成了纯粹的流行音乐听赏;应以中外历史文化为主线讲解,可却成了流行音乐的滥听过程。这样一来,不但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还可能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走入误区。

(三)用比赛代替音乐教育

只有实践而没有课堂的音乐教育是残缺的。音乐活动虽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但如果只让学生参与以获奖为目的的各项赛事来显示成果,不但与音乐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还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学习。

我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公共音乐教育的教师,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对今后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一点作用。

二、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

1。道德价值

通过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理想、积极的性格,使他们具备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对目标不懈努力的韧劲。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提出了礼和乐的关系,其实这里就已经强调出了道德关系到人类社会的进步,音乐是完善道德的的最佳教科书。

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主题音响,使人感受到一种不可言喻的感动震撼和信心勇气,是一首与命运搏斗,最终以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是一部具有丰富的艺术思想和文化内涵的音乐精品。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一部经典的作品是具有崇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用深刻的思想内容影响和教育着人们,去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

2。政治价值

从音乐中体会先进的社会理想、进步的社会价值观和积极的民族精神,这些因素使大学生增强群体或团队意识,增加爱国主义热情。

在《国歌》的鉴赏中,通过对其创作背景的介绍,和对音调中雄壮、庄严、气势磅礴情绪的感受,通过对学校隆重的升旗场面、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健儿夺冠为国争光时升旗的场面的联想,学生不仅从中了解了历史,而且从内心体会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神圣力量,以及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和国庆节来临之际,学校都会组织“人人参与、班班参加”的红色歌曲合唱比赛,在层层选拔的过程中,每个学院都保持着积极踊跃的态度和团队协作的责任感,这些收获是其他学科在短时间内所得不到的。

3。智力价值

能够使每个大学生在课内外音乐活动中受益,发展想象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的欣赏与演唱(奏)还可以调节大脑左右半球的'活动节奏,使其有规律的、有节奏地交替运动,协调地工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果片面地、过分地使用某个大脑半球,就会使另一个半球受到抑制。清华大学合唱队提出了“8-1>8”的公式(即参加合唱后,7小时学习的效果大于不唱歌8小时的效果)。爱因斯坦也认为音乐是他创造的催化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应该讲,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也是一门开启学生创造能力的艺术。和谐的乐曲,对人来说是一种愉悦身心、表达情感、促进智力发展的力量。

4。审美价值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早就提出了音乐的教育功能,把音乐视为是净化心灵的最有效的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可以端正品行,完善人格,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现实生活中的美需要慧眼去发现,而我们的音乐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音乐中的形象思维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力和洞察力的空间,音乐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音乐作品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其中包括旋律、节奏、和声、节拍、力度、速度等要素,这些音乐语言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给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

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升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让学生感知音响的力度、速度、音色、旋律等,那些优美动听的旋律,拨动音乐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相互融合交流的心弦,经历迁移联想,产生出不同的自由幻想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对今后高等学校公共音乐教育和谐化发展的两点建议

1。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创新

针对广大青年学生普遍存在沉溺于流行音乐的现状,在教学内容上,可以从兴趣入手,循序渐进。从广大青年学生喜爱的优秀歌曲入手,通过不同唱法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通过品评、品鉴经典作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传承中西方优秀的音乐文化

随着多元音乐文化的出现,我们的音乐文化受到严重的威胁和挑战。音乐教育者们必须思考和认真对待外来音乐文化的渗透和所谓的“文化侵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我们采取的主要手段。客观地审视外来音乐文化,接受外来音乐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使两种优秀文化更好的融合,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可以通过认识优秀音乐文化而认识世界。

四、结语

从本质上来说,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具有唤醒、沟通和完善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因此,我们应该正视音乐教育对育人的功用,引导和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朱英萍。音乐鉴赏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