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农业大学主办,为双月刊,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4.学术月刊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 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9. 中州学刊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 甘肃社会科学44. 思想战线45. 山东社会科学4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7. 社会科学辑刊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0. 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53. 国外社会科学5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 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 东南学术59. 学海60. 学术论坛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64. 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湖北社会科学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80.湖南社会科学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22.青年与社会杂志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C93 管理学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瞭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D9 法律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4. 法商研究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18.法学杂志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第二编经 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F4/6工业经济(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F82/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5.教育学文摘16.中国素质教育研究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中国素质教育研究9.继续教育研究10. 教育科学博览11. 继续教育12. 教育学文摘13. 中国特殊教育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 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一、云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艺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省级重点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学、体育教育、英语、物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运动训练 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地理科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教育技术学 云南省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心理学、理论计算机科学、哲学与民族文化、农村能源工程、光学、汉语言研究、应用泛函分析、环境生物学、金融数学、无机化学、教育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地理学 二、云南师范大学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 1937年抗战爆发后,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迁至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经70余载的更迭发展,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占地面积3300亩,下设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28所附属和合作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拥有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云南旅游产业研究院、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中心等在内的科研机构40余个。建设有首批云南省特色新型智库培育单位。学校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32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6000余人;图书馆藏书资料340余万册,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云南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单位,建有“万兆主干”的新一代“数字校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已进入国内重要的评价机构和核心期刊。2015~2017年连续3年在云南省主要社科期刊中影响因子数据排第一位;2014 年“中国边疆学研究”栏目进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三批“名栏建设”名单;2018年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2017百强社科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云南省A级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是语言学类学术期刊,现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云南省A级期刊,具有专业性、唯一性、国际性等特点。 学校有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艺术、农学11大学科门类,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5个学科排名全国高校前70%,其中地理学进入前20%,教育学进入前40%。现有93个本科专业,拥有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一流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未获一级学科授权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通过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完成了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转型。学校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76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共有135项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在全国首创云南纪检监察学院,成立云南研究院,并牵头全省14所师范类高校加盟成立云南高校教师教育联盟;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全国高校50强、地方本科院校10强。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建有国家太阳能质检中心、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级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程中心、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基地40余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创新团队19个。有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地区可再生能源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重点培育新型智库,有云南教育决策咨询智库、中国西南周边地缘环境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智库2个云南高校新型智库。2011-2017年,学校共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18项,科研经费亿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1项,含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点)项目17项;教师共出版著作674部,其中A类出版社190部;共发表论文13988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475篇,CSSCI论文1088篇;共获203项科研成果奖,其中参与完成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1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125项);共获授权专利178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42项,3项国家标准获得国家标准委立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高级职称887人,其中有教育部“*”特聘教授、*领军人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培养计划人才、全国最美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专家等一批专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科院院士杨乐、郭柏灵、戴汝为、欧阳自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阿马拉通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皮萨里德斯,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前任主席西默•托平,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博士,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等近百名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校是一所开放的、有着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大学,先后被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确定为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台办“国立西南联大旧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基地、国家首批赴海外承办孔子学院的大学、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国家HSK考试和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能力资格考点和具有对港澳台招生权的高校。学校在国外建立了1所孔子学院、4个孔子课堂、6个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港澳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交流,获得国务院侨办第一个省部共建“云南华文学院”,累计招收8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16000余人次,是云南省在校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 云南师范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云南师范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旅游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殷杰,郑向敏.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与安全格局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4):60-65.
[2]范高智.基于Web技术的旅游智慧管理平台构建[J].现代电子技术,2018,(11):69-72.
[3]付景保,王子铭,乔冬梅,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以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生态经济,2017,33(3):137-141.
[4]刘华明,全红,刘诗涵,等.旅途无忧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3):89-91.
[5]高璐.大数据在现代旅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12.
[6]郭士琪.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4):185-186.
[7]李杨,李海东,施卫省,等.基于神经网络的土壤重金属预测及生态风险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4):591-597.
[8]迟睿,苏翔,滕瑜.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科研绩效评价建模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4):525-530.
[9]陈鸿俊,杨海涛.RBF神经网络在高职院校教师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2):72-73.
[10]邵伯乐.基于禁忌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8,25(3):54-57.
[11]余东升,陆青,冷亚军,等.基于B/S模式的自助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9):61-62.
[12]张敏娜,刘新颜.基于旅游资源整合目标的现代旅游物流管理[J].物流技术,2014,(11):175-177.
[13]王磊,杨晓霞,向旭,等.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为例[J].生态经济,2019,35(4):140-145.
[14]罗景峰.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评价及实证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34(3):96-103.
[15]罗景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7,38(1):38-41.
[16]周俊延.浅谈从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7):70-71.
[17]金龙.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330-331.
[18]黄利剑.基于双因素理论探讨乡村旅游管理措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06):34-36.
[19]吴晓,吕红波.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中国商论,2019,(17):72-73.
[20]吴杰.论我国旅游行业管理中的政府行为与旅游管理体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21]符大鹏.关于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24.
[22]梁军利.浅谈现代旅游经济的研究和管理[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5-56.
[23]于宏.探析信息化建设下的现代旅游管理方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4):733-734.
[24]余小英,李文德,杨凌瀚,明杰.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徒步旅游管理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乡村科技,2019(17):56-57.
[25]张晶.酒店与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J].度假旅游,2018(12):59-60.
[27]欧蕾.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探究[J].当代旅游,2018.
[28]傅岩.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
[29]李泓颖.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3):16.
[30]席坤.在旅游管理中的新媒体应用研究[J].度假旅游,2019(01):123.
[31]赵艺霜.试论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J].度假旅游,2018(12):25.
[32]邓江晟,汤海磊.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演变与启示[J].经贸实践,2018(7):205.
[33]官长春.新时代县级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2(4):72-77.
[34]周蕊.现代旅游管理中新媒体的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8(40):283+285.
[35]李养兵.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63-64+66.
[36]黄细嘉,梅文斌,谢珈."元治理"视角下全域旅游治理体制的构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9(5):67-73.
[37]姜文琼.知识经济与现代旅游企业管理创新[J].丝路视野,2017,(6):34.
[38]侯志强,樊玲玲.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目的地发展路径——以福建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8(1):76-80.
[39]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老挝旅游[Z].万象:老挝国家出版社,2011.
[40]何继燕,赵红波,明珠.大数据时代下旅游管理平台的构建[J].信息记录材料,2018.
[41]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139-142.
[42]赵桂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就业岗位关系问题之探讨[J].中国市场,2014(24).
[43]李伯伟,赵本谦.浅谈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思路[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4,2(4):9-10.
[44]曹春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45]秦永红.宗教文化与旅游经济[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3).
[46]李楠.散客旅游心理及管理营销初探[J].职大学报,2018(06):118-121.
[47]王晓巍.散客旅游心理及管理营销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4):68.
[48]易玉婷,唐欣然,刘桓妗.基于心理行为分析的散客旅游服务技巧[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1):50-51.
[49]时春霞.散客旅游心理和管理营销解析[J].职业,2016(28):78-79.
[50]冯大成.散客旅游者旅游动机及体验质量研究文献综述[J].商品与质量,2016(S7):48-49.
[1]孙小黎,王讯.中小企业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艺术[J].当代经济,2003,(7).
[2]陈文杰.危机的管理与规避[N].中国旅游报,2003,(5).
[3]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1.
[4]戴斌,杜江,郭鲁芳.旅行社管理[M].北京:教育论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纪俊超.试论旅行社的危机管理[J].旅游管理,2003,(4).
[6]黄非,胡亚萍,贺鹏.浅谈“危机管理”在旅游业中的运用[DB/OL].
[7]李团辉.我国旅行社实行垂直分工体系的障碍因素[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6,(4).
[8]王春雷.中小旅行社的'经营困境与创新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04,(5).
[9]黄吕波.关于旅行社低价格竞争之原因的综述[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6,17(8).
[10]甘露.刘海燕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6,(1).
[11]刘怡,李月.高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6,(2).
[1]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l.商务印书馆,23:251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6:P65
[3]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刀.旅游学刊,24(2):93一94
[4]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6:117
[5]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闭.乡镇经济,28(6):97
[6]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闭.城市设计,21,25(3):7
[7]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3):49一5
[8]胡允银,陈睿,王超.学会吸引眼球-浅谈注意力经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4):89一9
[9]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7,1:4
[1]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32
[1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4):494并95
[12]刘小林.对我区旅游营销形势的认识与分析闭.西藏大学学报,1994,12(4):56
[13]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5):117
[14]毛金凤,杨莉,石玉.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闭.商场现代化,27(l):282
[15]麦晓霜.浅论中国旅游营销发展历程[z].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6(5):116
[16]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商业经济与管理,21(4):32
[17].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23一24
[18]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阴.消费经济,27,8(4):25
[19]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2(2):116一117
[2]沈福熙.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其情态语义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1]魏心宇.浅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90):9-10.
[2]王青.信息技术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7,(91):143.
[3]谷静.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供给研究[J].林区教学,2017,(11):26-27.
[4]陈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J].考试周刊,2017,(A1):139-140.
[5]记者李丹特约记者刘进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实处打造精品项目阳光工程[N].中国石油报,2017-10-23(001).
[6]王铭俊彭艺.湖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7-10-20(007).
[7]特派记者况昌勋.为海南牢记使命呵护绿水青山点赞[N].海南日报,2017-10-20(A05).
[8]施华赟.精准“治未病”守土当如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0-20(003).
[9]本报记者苏玉君孙楠杨笑雯.大湖湾生态新区西北内陆的城镇化样本[N].中国气象报,2017-10-20(005).
[10]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兰州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动文旅产业[N].兰州日报,2017-10-20(006).
[11]张海英.“故宫服务”可否在全国景区推广[N].中国商报,2017-10-20(P02).
[12].惠民工程助推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N].商洛日报,2017-10-20(007).
[13]记者郭猛王思达.“走遍秦皇岛”,用脚步丈量出了什么[N].河北日报,2017-10-23(009).
[14]平裕强.陵川交警大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N].太行日报,2017-10-23(003).
[15]记者汪瑛.精准扶贫咱们一起奔小康[N].商洛日报,2017-10-20(006).
[16]杜珊记者强犟.奋力脱贫攻坚打造美丽西寺[N].西部法制报,2017-10-21(004).
[17]通讯员葛卉黄旭峰.农行广东分行农家乐贷农民创业好帮手[N].农村金融时报,2017-10-23(A05).
[18]窦群.践行“两山”理论推进国家公园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7-10-23(003).
[19]本报记者冯颖.景区创新升级筑牢石家庄旅游根基[N].中国旅游报,2017-10-23(A01).
[20]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乐天茵子.既有住宅安装电梯或将有章可循[N].合肥晚报,2017-10-24(A08).
[21]本报记者吕晶.精准招商助力追赶超越[N].榆林日报,2017-10-23(003).
[22]记者王艺.我市旅游行业智慧化管理再上新台阶[N].大连日报,2017-10-22(006).
[23]本报记者崔振海通讯员陈艳迪.让“天生丽质”变身“美丽经济”[N].山西经济日报,2017-10-26(007).
[24]本报记者杨淑珍通讯员孙海韬张大鹏.“这里的警察能力与颜值俱佳”[N].人民公安报,2017-10-30(006).
[25]本报记者梁文艳.马遥的“教学梦”做当代有为的青年教师[N].中国产经新闻,2017-10-26(003).
[26]特约记者谭玉玲.让大丹霞旅游发展充满“智慧”[N].韶关日报,2017-10-23(A07).
[27]记者杨艺华通讯员曲易伸张涛.全国统一版本离境退税系统海南上线[N].海南日报,2017-10-25(B02).
[28]本报记者刘斯会.凯撒旅游前三季净利增长超四成[N].证券日报,2017-10-30(C03).
[29]记者朱家芬.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楚雄日报(汉),2017-10-24(001).
[30]记者吕丽霞.商南落实责任规范程序加快提案办理[N].商洛日报,2017-10-27(003).
[31]记者董娟通讯员梁泽仁卢琳.省统计局经济形势调研和统计工作督查座谈会在朔召开[N].朔州日报,2017-10-24(001).
[32]肖相波.青岛:不断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2).
[3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学院张青.通过收益管理提升民宿经营水平的要点[N].中国旅游报,2017-10-31(003).
[34].以全球视角,创新实现餐旅行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7-10-31(A06).
[35]刘剑飞.故宫“全网售票”体现管理智慧[N].中国审计报,2017-10-23(007).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农业大学主办,为双月刊,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版。
南开大学学报,是由南开大学主办,有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创刊于1955年,是优秀的高校文科和理科学报,受到各界好评和多种奖励,均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问题一:什么是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对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衡量方面,如在相当一批教功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国家没有任何一个 *** 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谓的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期刊目录,虽然国家没有划分,可职称评审部门都有对期刊级别的要求。 以往的分法为一级刊物、二级刊物、三级刊物。现在一般是分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两类,近几年有些地方在核心期刊里又分出;权威、重要、核心。 “ 省级 ” 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问题二:什么叫中文核心期刊 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问题三:什么是真正的核心期刊 一般指的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问题四:国内七大核心期刊分别是指哪些期刊 一、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五、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七、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库 问题五:核心期刊和C刊有什么区别 1、先说下C刊,经常见到的C 刊,有两个概念。 一个是CSSCI(南大核心)的缩写。 另外一个是各单位自己,根据省里的文件,结合自己单位的研究优势,从国内外核心数据库进行筛选,和自己单位研究方向结合最近的、办刊质量好的刊物,划归为A类,其次为B类,再次为C类(有些单位成为一、二、三类),其中也有个别没有被任何核心数据库收录的的报刊被划为本单位的核心,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 进入你们单位自己目录的,所有报、刊统一都成为你们单位自己的核心,无论其原来是什么级别的刊物。 所以你先要弄清楚你们单位的这个c刊具体指的是什么 2、核心期刊,往大了说,包括所有的核心数据库,比如国外的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国内的中文核心(北大核心)、cssci(南大核心)、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等等 往小了说,就是指中文核心,这个核心在国内虽然不是最权威的,却是最大众化的,以至于核心期刊,成了其代名词,甚至还有人误认为核心期刊就只是北大核心 3、如果你们单位c刊就是指cssci,那么它就是核心期刊的一种 如果你们单位的c刊,指的是第二种情况,则c刊大部分(甚至全部,具体要看你们单位的目录)都来自于各核心期刊数据库,会有一小部分为非核心刊物 问题六:法律核心期刊是指哪些?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 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此外,在综合类核心期刊上也经常刊登高水平的法学论文。以下是综合类核心期刊: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问题七:重要的核心期刊是权威期刊吗? CSSCI 第一作者要求是副教授或者博士,硕士或者讲师的论文基本上发表不了。这个级别最高。 核心期刊 一般是指北大核心期刊。对第一作者虽然也有要求,但是不那么明显,地位其次。 重要期刊 一般是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的本校承认的重要期刊,他是该校老师评定职称发表文章的依据。重要期刊每个高校不尽相同,有些学校承认部分南大核心(cssci)或者部分北大核心,没有被本校重要期刊收录的核心期刊,评职称的时候不算分或者少算分。 问题八:什么是真正的核心期刊 被读者利用次数较高。该评价中心系统算是个新生事物,所谓“权威期刊”是指刊载基金论文数量多,约占总数的21。该课题组经过对我国万种期刊的大致浏览,武大搞出来的,是该学科领域内主要成果的传播载体,搞火了之后就可以方便操作一些事情了,它们刊载的学术论文学术影响力较高。 邱均平,排在前6%~20%的为“核心期刊”,在学术界与科研人员心目中享有权威地位和最高学术水平,其中权威期刊311种.46% 。研究人员将把在各学科期刊排行榜中排在最前面的5 %的期刊定为“权威期刊”,311种期刊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广受网络用户点击。专家们首先为“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界定概念,它们基本上代表了该学科领域内的学术前沿、反复比较和研究,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核心期刊1013种、二次文献转载篇数多或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多的期刊;而“核心期刊”则指那些发表基金论文数量相对较多。恐怕现在国内更多还是比较认可北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南大的CSSCI、二次文献转稿篇数较多或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较多的那些期刊、 燕今伟,被读者利用次数高,包括分学科的61个排行榜和分类型的4个高校学报排行榜。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简介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与武汉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管理学院联合研发完成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构建了科学。这次共有6170种中国学术期刊参与评价、合理的多指标评价体系,从中挑选出了6170种纯学术性期刊和半学术性期刊参与评价,是最重要的核心期刊、周明华 等编著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网络用户点击较多,权威期刊是核心期刊中的“核心”,得出了65个学术期刊排行榜,计1324种学术期刊进入核心区、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图书2009年4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问题九:什么是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就是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希望这几篇论文对你有帮助
篇名: 《史记》《汉书》表体略说
作者: 王令樾
刊名: 辅仁国文学报
卷期/年月: 21 民 页25-51
篇名: 史记研究成果的总汇--《史记研究集成》简介
作者: 陈水福
刊名: 国文天地
卷期/年月: 22:5=257 民 页94-97
篇名: 形象塑造之范式与「史记」叙事艺术--「史记」叙事话语研究(2)
作者: 李秋兰
刊名: 东方人文学志
卷期/年月: 4:2 民 页19-48
篇名: 「史记」中的黄老之学析论
作者: 陈伯适
刊名: 台中师院学报
卷期/年月: 18:2 民 页125-154
篇名: 隐喻与叙事--「史记」叙事艺术探究之一
作者: 李秋兰
刊名: 东方人文学志
卷期/年月: 3:2 民 页13-40
篇名: 「史记.游侠列传序」章法结构探析
作者: 王胜忠
刊名: 中国语文
卷期/年月: 94:2=560 民 页80-85
篇名: 《史记》兵谋探析--以所载兵家及征引兵法为主
作者: 阳平南
刊名: 中国文化月刊
卷期/年月: 314 [民] 页26-70
篇名: 试论《史记》的「越位性谬误」--文化学意义的讨论
作者: 孙世民
刊名: 国立台中护理专科学校学报
卷期/年月: 4 民 页105-130
篇名: 李广:《史记》与《汉书》
作者: 金伟孝
刊名: 洄澜春秋
卷期/年月: 2 民 页51-55
篇名: 「史记」互见法之方式及功用
作者: 魏聪祺
刊名: 国教辅导
卷期/年月: 44:5=367 民 页11-18
篇名: 「史记」与「论语」
作者: 陈桐生
刊名: 孔孟月刊
卷期/年月: 40:10=478 民 页9-18
篇名: 「史记」述「周易」探微
作者: 郭琼瑜
刊名: 中国学术年刊
卷期/年月: 22 民 页33-55 469-470
篇名: 司马迁与「史记」
作者: 叶橘
刊名: 古今艺文
卷期/年月: 27:3 民 页4-11
篇名: 从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看《汉代书序》的体制--以「作者自序」为中心
作者: 车行健
刊名: 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卷期/年月: 17 民 页263-287
篇名: 「史记」「汉书」「游侠列传」较析
作者: 黄榕
刊名: 中国语文
卷期/年月: 84:2=500 民 页64-70
==等概率圆==
篇名 《史记》“戏剧性笔法”探析
作者 李晓风
刊名平原大学学报
卷期/出版年月 24卷3期(2007/06)
页次60-63
篇名 《史记》编纂体例之数的意义
作者 向燕南
刊名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卷期/出版年月 2007卷3期(2007/05)
页次113-118
篇名 清代《史记》的研究成就
作者 董焱
刊名社会科学论坛
卷期/出版年月 2007卷4B期(2007/04)
页次174-179
篇名 《史记》论赞对古代杂文文体的影响
作者 谌东飚
刊名云梦学刊
卷期/出版年月 28卷1期(2007/01)
页次117-119
篇名 《史记》中人物肖像描写方法的现代意义
作者 马玉琛
刊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卷期/出版年月 8卷3期(2006/09)
页次86-89
篇名《史记》中的处所词语作状语
作者余贞洁
刊名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卷期/出版年月 26卷1期(2005/02)
页次64-66
篇名 《史记》采《战国策》略论
作者 董常保
刊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卷期/出版年月 23卷1期(2006/03)
页次86-89
篇名 《史记》所见辞书未收词语续释
作者 王彦坤;周若虹
刊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卷期/出版年月 24卷1期(2006/01)
页次16-20
篇名论《三国演义》对《史记》笔法的继承
作者张次第
刊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卷期/出版年月 32卷6期(2005/11)
页次136-140
篇名论史记五体的体系关联
作者 阮芝生
刊名台大历史学报
卷期/出版年月 7期 (1980/12)
页次1-30
篇名論史记五体及“太史公曰”的述与作
作者 阮芝生
刊名台大历史学报
卷期/出版年月 6期(1979/12)
页次17-43
截至2014年7月,暨南大学设有178个研究机构和77个实验室。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中心13个、重点实验室13个。 人文社科基地 部级:华侨华人研究院省级:企业发展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应急管理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市级:广州市舆情与社会管理重点研究基地 重点实验室 部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实验室(三级)、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省级:生物材料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体富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土环境毒害性污染物防治与生物修复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产品包装与物流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蛋白质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免疫与抗体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工程中心 国家级: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部级: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广东省公共网络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耐磨材料与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耐磨及特种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血液净化技术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智能建筑检测技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卫星导航芯片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联合实验室 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神经科学和创新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脑功能与健康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大学)、天体测量、动力学与空间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法国天体力学与历表计算研究所)、信息技术和分形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光纤光子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创新药物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与药物开发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油脂生物炼制与营养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 研究院 产业经济研究院、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核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韶关研究院、广东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南方传媒研究院、佛教文化研究院、轨道交通研究院 2009—2010学年度,学校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008年至2011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各2项,总数列广东省高校第一。“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百万元以上项目40项,其中“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1项,数量为广东省第一,获批经费1810 万元。此外还承担“973”、“863”项目多项。仅2010年,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9项 。2009年暨大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亿元,2010年达到亿元,预计今年能够突破3亿元。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方面,2010年暨大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项,经费突破3000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倍和倍,在广东高校中位居第三。2009年,暨大发表论文被SCI、EI等三大索引收录论文670篇,比2005的443篇增长了53%。文科方面,“十一五”期间,暨大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4项,比“十五”期间的47项增长了57% 。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月,暨南大学图书馆共有各类印刷型文献260多万册,文献购置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年均增加印刷型书刊约10万册。有中外文数据库167个,中外文电子图书193万多种,电子期刊38000种。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约1万种,12万余册。其中,善本古籍近500种,5000册;现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藏书300余种,近4000册,内有章太炎手批或手校本为国内罕见;原版解放前期刊约500种2000多册。2009年,图书馆入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颁布的第二批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名录。图书馆于1995年成立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重点建设华侨华人文献特色馆藏。有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出版的中外文华侨华人研究学术著作2万余册,华侨研究学术期刊、侨报、侨刊乡讯、社团刊物400余种。其中广东省侨刊乡讯170余种,约占广东全省侨刊乡讯种数的95%。在对华侨华人特色资源进行收藏整理的同时,还建设了华侨华人专题网站,开发了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数据约16万条 。 学术刊物 《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36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被迫停刊,前后共出版了3卷6期。1979年下半年《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新刊出,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507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5/C。《暨南学报》由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主要栏目有:《华人华侨研究》、《海外及台港澳华文文学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国际法》、《民商法》等。学报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文学、经管、法律类栏目逐渐形成特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是双月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996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2/N。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为文摘杂志、数学文摘、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动物学记等收录 。
摘要】目前我国基层司法资源配备不足,尤其是基层的审判力量严重不足,不仅影响着审判机关的案件结案率,更影响司法为民的落实以及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要重视基层司法资源配置,实行深化改革,采取必要措施改进完善,筑牢基层司法,推动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关键词】基层司法 审判力量 完善路径【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基层的司法资源和审判力量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基层司法资源存在不足。司法资源,是指由司法机构、司法人员和与司法活动相关的财政保障资源等形式构成的社会资源。在基层,司法资源表现出一定短缺。例如,在县一级的基层司法资源配置上,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县一级的司法资源配置的问题更为明显。基层的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都存在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与之相配套的律师、公证、基层司法助理、人民调解人员等,都存在较大短板。首先是机构配置不齐,除了基本的司法机构依法设立之外,其他有关司法组织,例如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等,不少虚有其名。其次是司法机关的司法人员数量不足,难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再次,更重要的是基层司法人员的法律素质不符合要求,也缺少符合要求的人员补充司法队伍。最后,基层司法也缺乏充分的财政经费保障。基层审判力量存在欠缺。首先,基层法院面临案件多、压力大的问题。就目前情况看,主要的一审民事、刑事、行政案件都集中在基层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逐年增长,已经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其次,基层法院审判人员数量编制存在不足,受案数和审判力量不相适应。非审判人员占比也较高,不少法院的非审判人员超过审判人员,形成倒挂。同时,法院审判人员实行员额制,将不少原来办案的助理审判员等改任法官助理,使有审判权的员额法官数量较大减少。最后,由于案件数量多、审判力量不足,基层法院的法官办案压力大,不少法官白天审案,晚上处理判决书、调解书等,常年昼夜赶班,疲劳作战。基层存在司法资源和审判力量不足问题的主要原因司法资源的配置不完全符合向基层倾斜要求。国家建设的基础在基层,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基层司法资源配置和审判力量调整,才能够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牢、根基稳。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越往上层,司法资源的配置就越高,不仅人员编制多,机构齐全,更重要的是财政保障充裕,有财力做好司法工作的经费保障。对上层的司法资源配备好,是应该的,可以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但是,基层的司法基础做不好、扎不牢,会影响到依法治国的根基稳定。司法机关尤其是审判机关的人员配置不合理。基层法院存在非审判业务活动多,非审判人员多,非审判业务机构多。这三“多”,使基层法院乃至于其他基层司法机关在面临编制不足的困境之外,更增加了内部人员配置不符合司法机关职责要求的问题。法院内设机构中不少是政治机构、后勤机构以及其他非审判业务机构。非审判业务机构不断增设,就要从审判第一线的审判力量中抽调人员予以充实,大大地挤占了审判力量。再加上上级机关常常抽调法院干部参加各种社会中心工作,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法院的审判力量。基层法院员额制改革取得了不错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一方面是进入员额的法官数额较少,另一方面是没有进入员额的法官只能作为法官助理,不能继续独立办案,不仅使基层法院的整体审判力量减少,而且存在协助法官办案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这样,就使基层法院的审判力量实际减弱,进入员额的法官负担大大加重,即使审理了更多的案件,也仍然是积案较多,给审判工作造成影响。基层司法资源未能形成合力和突出重点。基层司法资源配置存在顾此失彼,不能兼顾,只管主要机构,对相应的其他非主要部门和组织,则重视不够,不能形成司法资源的合力,在依法治国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在基层法院的工作中,也存在工作布局和协调问题,并未把审判工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审判第一线,做了不少不属于审判工作的工作,使基层法院的工作调度失衡,没有突出审判工作重心。完善基层司法、解决司法资源和审判力量不足的路径要把基层司法资源配置的工作放在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司法各部门的合力,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在加强基层的审判、检察、侦查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础上,在基层设置好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助理、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社区矫正等司法机构或者组织,改变机构不健全、工作效果不突出、力量不足的问题,解决好司法经费的保障问题。对于基层法院的工作,需要提出改革的重点,改善审判力量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明确法院的工作重心,明确做好审判工作是法院的主要任务、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做好审判工作,防止审判力量分散。其次,要解决基层法院机构臃肿问题,对那些不从事审判工作的机构、非审判业务机构进行精简,把法院干部充实到审判工作第一线,安排在各个审判庭中,使基层法院有足够的审判力量去审理不断增加的各类案件,提高结案率。再次,对于法官员额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员额,让更多的法官能够在第一线办案,而不是因员额制改革而使审判力量受到削弱。最后,要在法院的人员调配上,为员额制法官的办案配备足够的辅助人员,做好法官审判工作的辅助工作,使法官有更多的精力审判案件。一个员额制法官,可以考虑最少要有一个法官助理,有一个书记员,形成一个审判案件的相对独立的组织,提高办案能力。此外,要保障相当数量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对基层司法工作的经费要予以充分保障。没有足够的司法经费保障,对司法工作再重视,也解决不了基层司法工作的效率问题,也将影响依法治国的进程。在基层司法经费中,不仅使员额制的法官的薪酬保持相当的水平,而且要使其他的审判辅助人员以及其他人员,还有其他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薪酬得到充分保障。对基层司法人员的培训经费也必须予以保障,通过不断的培训,使基层法官、检察官、侦查员以及律师、公证员、调解员、治保员等人员,素质不断提高,适应新时期的业务要求,保障基层司法工作高效开展。对于司法机关、有关司法辅助机构的活动经费也要加强保障,让基层司法活动保持活力,不断前进和进步,从根本上保证基层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安居乐业。对于基层法官、检察官等,可探索实行轮换制,保证基层法院的审判力量和基层检察机关的检察力量的业务水平有足够的保障,并且从制度上防止司法腐败发生。基层司法机构符合法律要求的人员不足,要从制度上解决。借鉴国外经验,可以推进实行法官和检察官轮换制。鉴于我国地域广阔的实际情况,可首先在省一级的地域内,实行法官、检察官的异地轮换。法院和检察院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进行异地交流,有突出效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改善司法人员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的情况,基层审判力量的不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院教授)【参考文献】①李鑫:《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司法资源分配问题研究》,《学术论坛》,2015年第2期。②白彦:《司法公信力流失问题研究——以基层法官角色定位为视角》,《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责编/于洪清 美编/陈琳(见习)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不收中小学稿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58年,是由云南师范大学主办的学书刊物。现为“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主要刊载哲学、宗教学、美学、历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教育学、旅游文化等学术论文及理论文章,有较高的转载率和文摘率。编辑均具有高级职称,有较强的编辑力量和研究能力。主要栏目:语言国情研究、中国边疆学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经济学、法学研究、民俗学研究、教育学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本。云南师范大学是2017年起云南省合并原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为新的本科二批,保留本科一批,取消本科三批。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
学校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3300亩,下设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29所附属和合作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32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6000余人;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万册,电子图书平台万册,中外文基础、核心数据库35种。
是“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云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已进入国内重要的评价机构和核心期刊,2019年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2018百强社科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是语言学类学术期刊,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云南师范大学-学校简介
一、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云南师范大学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 1937年抗战爆发后,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迁至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经80载的更迭发展,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占地面积3300亩,下设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28所附属和合作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拥有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云南旅游产业研究院、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中心等在内的科研机构40余个。建设有首批云南省特色新型智库培育单位。学校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32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6000余人;图书馆藏书资料340余万册,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云南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单位,建有“万兆主干”的新一代“数字校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已进入国内重要的评价机构和核心期刊。2015~2017年连续3年在云南省主要社科期刊中影响因子数据排第一位;2014 年“中国边疆学研究”栏目进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三批“名栏建设”名单;2018年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2017百强社科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云南省A级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是语言学类学术期刊,现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云南省A级期刊,具有专业性、唯一性、国际性等特点。 学校有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艺术、农学11大学科门类,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5个学科排名全国高校前70%,其中地理学进入前20%,教育学进入前40%。现有93个本科专业,拥有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一流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未获一级学科授权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通过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完成了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转型。学校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76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共有135项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在全国首创云南纪检监察学院,成立云南研究院,并牵头全省14所师范类高校加盟成立云南高校教师教育联盟;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基地,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全国高校50强、地方本科院校10强。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建有国家太阳能质检中心、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级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程中心、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基地40余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创新团队19个。有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地区可再生能源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重点培育新型智库,有云南教育决策咨询智库、中国西南周边地缘环境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智库2个云南高校新型智库。2011-2017年,学校共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18项,科研经费亿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1项,含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点)项目17项;教师共出版著作674部,其中A类出版社190部;共发表论文13988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475篇,CSSCI论文1088篇;共获203项科研成果奖,其中参与完成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1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125项);共获授权专利178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42项,3项国家标准获得国家标准委立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高级职称887人,其中有教育部“*”特聘教授、*领军人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培养计划人才、全国最美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专家等一批专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科院院士杨乐、郭柏灵、戴汝为、欧阳自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阿马拉通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皮萨里德斯,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前任主席西默•托平,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博士,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等近百名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不收的,因为中小学的世界观还不成熟,哲学有太有深度,中小学的学生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学问,所以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