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过量,导至全球温度升高过度开采破坏生态,导致沙土化土地速度加快
人类从海洋中获得了许多好处,然而,这些好处不是无限的,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它们正处于危急之中。在气候变化中,首当其冲的是沿海社区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因此,遏止红树林、盐沼和海草等沿海生态系统的衰退,在有助于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为亿万人民提供了大量的社会和经济利益。由于海洋是我们未来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保持海洋的生产力以及一切至关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海洋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海洋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海洋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与大气的能量物质交换和水循环等作用,吸收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在调节和稳定气候上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被称为地球气候的“调节器”;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也对海洋产生巨大影响,造成海平面和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珊瑚礁死亡、小岛屿被淹没、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遭破坏等问题。去年,总部设在英国剑桥的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发布的一份名为《南极气候变化与环境》的研究报告称,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本世纪末海平面上升1.4米,如果按着个幅度来算,马尔代夫等岛国将被完全淹没,而纽约等全球一些沿海大城市将必须耗费巨资修筑防水设施。国家海洋局去年发布的一份中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报告也显示,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中国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脆弱区,海岸带高脆弱区和中脆弱区占全国岸线总长度的36.5%。从海洋局发布的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来看,200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处于近30年来的高位,比2008年高出8毫米,中国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超过了全球平均速度。去年我国累计发生132次风暴潮、海浪和赤潮过程,其中33次造成灾害,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死亡和失踪人数达到95人。“沿海地区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区域,但同时也是导致海洋环境恶化、生态系统衰退最严重的地区,已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因此,制定综合的政策措施、健全严格的法律法规、开展科学的空间规划、加强合理的环境整治、实施有效的生态修复,对于沿海城市发展至关重要。”过度捕捞对海洋的伤害很大,应停止过度捕捞,大力推广禁渔期的方法。同时,还要尽量减少围填海项目,如果实在有需要,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的论证后,才能实施,将危害尽量减到最低。此外,大气对海洋也是有影响的,应减少化肥用量,尤其是沿海城市。针对沿海城市所面临的挑战,《北京宣言》特别呼吁,沿海城市的管理,需要用长期的眼光来看,确保把科学、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因素都纳入进来,这是至关重要的。面对气候变化的风险,沿海地区可以采取风险和脆弱性评估、健全的发展规划、紧急响应计划来减低风险。以下资料,仅供参考:1近岸海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陆源性污染压力大,海域污染严重江浙海域接纳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入海污染负荷浙江省近岸海域背靠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浙江沿海7大城市和浙江北部、上海市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日益增多。浙江省7大水系和北侧长江流域所携带的内陆污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海洋,成为海域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据调查,这些入海河流携带的污染物其负荷占90%以上。有关资料显示,长江中含有大量污染物的河水和上海市的工业、生活污水如果有一半流入浙江海域,加上浙江本身的入海河水和污水,将达到5千亿方,占全国的近1/3,入海的污染负荷也达近1/3,也就是说,浙江海域接纳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入海水量和入海污染负荷,而其中85%以上的入海水量和近60%的污染负荷来自长江和上海市。同时,沿海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畜禽饲养排泄物、农田化肥农药流失等形成农村面污染源,经小河小溪排入海洋,其污染物质的数量也甚为可观。而日益发展的海水养殖业所产生的残留饵料和排泄物对近岸局部海域,特别是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这样的半封闭性港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污染源。海水高度富营养化由陆地排入海洋的污水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使近岸海域的海水高度富营养化。浙江近岸海域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2003年有的水样无机氮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超过四类水质标准,实测最高值超过一类海水标准倍;有的水样活性磷酸盐超过一类海水标准,其中水样超过四类海水标准,实测最高浓度超过一类海水标准倍。浙江北部近岸海域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和超标率明显高于浙江南部。根据1997和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近岸海域环境综合调查结果,浙江省近岸海域的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水平居全国沿海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前列。据对海水进行富营养化程度评价,2003年浙江近岸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指数(E值)为,远大于富营养化标准值(E=1)。“九五”以来的E值变化见图1,由图可见浙江近岸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程度1998年以前逐年上升,1998年后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需要说明的是,陆源性入海污染物质的数量随入海径流量的大小而有较大变化,干旱年份入海径流量小,污染物入海量相对较少,故而海水中陆源性污染物质含量水平较低。海水存在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有机污染物的产生数量增加、种类变多,最终归入海洋。浙江近岸海域海水中化学需氧量(有机污染综合指标)的超标率在“九五”期间有所增加,近几年维持在10%左右,2003年超标区域出现在杭州湾、舟山海区和浙南海区。反映有机污染程度的另一个指标是细菌总数(D值),2003年D值平均为2120,属中等污染水平,从“九五”以来的变化趋势来看,海水有机污染的程度在加重。成份复杂的有机物质对海洋生物尤其是幼体所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如果一旦生物种群在发育过程中受阻,对整个群落所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海水水质不能满足功能需要受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等指标的超标影响,2003年浙江省近岸海域水质超四类海水占,四类海水占,三类海水占,为二类海水。其中杭州湾100%为超四类水质,浙南海区水质相对较好,二类水质占。而近岸海域绝大部分区域是渔业水域,水质要求为一类海水,经水质达标分析,全省2003年仅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到目标要求。据对“九五”以来浙江近岸海域水质类别构成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图3),超四类和四类水质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而一类和二类水质所占比例则呈下降趋势,总体上水质状况趋于下降。部分沿岸海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病原菌及病毒的污水排放入海,严重地污染了沿岸水域,使局部潮间带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潮间带系指海水落潮最低点至涨潮最高点之间的区域,陆源的各类入海排污口直接面向潮间带。监测结果显示,浙江北部海域潮间带水质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严重,局部区域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铅、汞等指标超标,水体条件致病菌及粪大肠菌含量较高;表层沉积物主要受到重金属铜、铅、锌等影响,个别区域还受DDT的污染;潮间带生物种类极度贫乏,部分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残留量较高。总体上,历年来潮间带海水中主要污染指标上升明显,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恶化。海域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脆弱化海域生物种类越丰富,种类组成越复杂,其多样性就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好,反之生态系统就越脆弱。监测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海水中异养菌和粪大肠菌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的种类数减少。浮游生物种类的优势度和单纯度增加,而丰富度却日益下降;底栖生物种类及群落改变较为明显,主要的经济鱼类及甲壳类种类相当单一,生物量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由此可见,浙江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已相当脆弱。“九五”以来浙江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见图4,可以看出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造成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连续的超强度的海洋捕捞和海底沉积物的污染是底栖生物种类及群落改变的主要原因。同时,进入海洋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造成生物种群在发育过程中受阻,使生态系统趋于脆弱。赤潮灾害严重,威胁加大海水的富营养化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条件,一旦其它条件适宜,就有可能引发赤潮。资料表明,浙江海域是我国赤潮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并且从南到北整个海域均有赤潮发生,而舟山海域发生较为集中。2003年在浙江海域发现赤潮46起,累计面积达7000km2。2000年5月发生在浙江中部海域的一次赤潮,总面积近7000平方千米,持续时间长达1个月,是历年来我国发生的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属世界罕见,该次赤潮造成的海水养殖直接经济损失近1800万元。从近几年的赤潮发生状况分析,赤潮发生的频率有加快趋势,发生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赤潮生物发生的主要种类由原来的硅藻占绝对主导地位逐渐向原生动物及甲藻转变,同时,由于很多甲藻具毒性,对生物资源和渔业生产及人类健康的威胁也在逐步加大。沿海湿地逐年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浙江省面积在百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沿岸湿地总面积达万hm2,其中海岸湿地占近一半。沿海湿地中的庵东沼泽区湿地、灵昆岛东滩湿地、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湿地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浙江海岸湿地虽然总体上是淤涨的,但建国后围涂建设发展较快,至1999年底,全省共围涂万hm2,一些现有滩涂已围涂2~3次,而岸滩的自然淤涨速度跟不上围涂建设发展速度,使现有滩涂的地面高程大都较低。围涂可以增加陆地面积,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围涂速度过快,岸滩的自然淤涨速度跟不上围涂建设发展的速度,势必使得海岸湿地面积特别是滩涂面积连年减少,湿地植被、自然景观遭到破坏,湿地生物失去家园,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同时也造成了可围面积正逐年减少,围垦成本增大。优良的沿海滩涂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将会彻底改变这些滩涂的自然生态结构,一些在生态学上、遗传基因上及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保护意义的珍贵物种将会消失,自然的沿岸生态景观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油品储运量日增,溢油事故威胁加大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原油和成品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浙江近岸海域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资源,为油品储运业提供了条件。目前,我省沿海散装油品吞吐量达到8000万吨,全国5个原油战略储备库中我省占2个。主要的油码头和储运基地集中在宁波、舟山港,仅舟山港每年进出港的油船达4000多艘次。油品储运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溢油事故给海域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上石油泄漏事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1987~2002年,船舶和码头共发生大小溢油事故1984起,共溢油14188吨,其中溢油不足10吨的1918起,溢油量10~50吨的26起,溢油量50吨以上的大事故有40起,其中4起发生在浙江海域。2000年10月,东海平湖天然气海底输油管道在位于我省的岱山登陆点公里处断裂,造成约300立方米(约230吨)的原油泄漏;2002年7月,浙普渔油98号在舟山港沉没,造成200多吨柴油泄漏。这些溢油事故给当地海域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2对策建议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人类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浙江省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各方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加强领导,深化管理,全民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复杂而特殊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必须加强领导,协调行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保护和改善本行政区域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是沿海地方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因此,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实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其工作任务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浙江省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环保部门的“指导、协调、监督”下,由环保、海洋、海事、渔业和军队等五大部门分工负责。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多部门管海的必然性,但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将其落到实处,显得尤为重要。环境保护行为涉及每个人,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组织机构宣传海洋生态环境知识,深入开展海洋环境的国情、国策和省情教育,切实提高社会各界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参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加强区域合作,开展流域(尤其是长江流域)综合整治浙江近岸海域的污染物质主要来自陆源径流,尤以长江为甚,上海市的污染物入海也有相当影响。因此要改善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一方面要加强对陆源直排污染源和各类海上污染源的管理;另一方面须开展沿海各大流域,特别是长江的综合治理;同时应联合上海和江苏,共同开展长三角近岸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开展流域的综合整治,要在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氮、磷处理程度的同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控制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水的无组织排放,以逐步减轻进入海域的污染负荷。对于长江流域的综合整治,必须由国家牵头,建立切实有效的区域性共同防治污染的合作机制。开展长三角近海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国家协调、地方政府组织的长江三角洲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行动机构,联合协作,统一调控。要建立健全海岸带管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区域性海上统一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多职能海上监察执法队伍,实施统一监督与执法;联合建立长三角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现场监测网络体系、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和海洋灾害防治预测预报系统。完善投资保障机制,增加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是沿海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各级政府应将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建设所需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确保投入与增长比例。把海洋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优先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扩大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和延长项目经营期限等政策,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开发治理海岸滩涂、浅海和岛屿。要在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实行机制创新,对海洋旅游、码头运输、油气开发等建设工程建立海洋生态环境建设补偿资金制度。启动《浙江省碧海行动计划》,全面开展海域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浙江省碧海行动计划》是一项未来十多年我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综合性分阶段实施计划。该行动计划以恢复、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和加强污染事故应急防备为立足点,以调整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基本途径,陆海兼顾、河海统筹,以控制入海污染物和海洋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为重点,遏制海域环境的恶化,促进海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增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而保障浙江省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省碧海行动计划》结合《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确定了2020年前分阶段行动目标,明确了针对我省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行动策略,列出了各行动阶段对沿海和流域内各类污染源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措施任务以及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项目,提出了各阶段海域重大污染事故应急行动计划。《浙江省碧海行动计划》批准实施后,各涉海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监管,沿海各地人民政府应认真组织落实。进行优势整合,提高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环境监测是是环境管理的技术保障,也是环境管理执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性强,投入要求高,不宜遍地开花建立专业监测站。目前,我省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力量在全国来说是比较强的,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规模较大,技术力量雄厚,是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中心。根据浙江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特点,以该站为主,辅以其它部门和沿海环境保护部门的监测力量,完全可以实施对全省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因此,应充分利用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这支监测力量,并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其监测能力。同时,还应加强沿海环境保护监测部门的业务指导,使其能承担起本行政区内沿岸海域的环境监测任务。对于赤潮灾害和溢油等海域污损事故的监视监测,应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视监测网络和预警预报监测体系,提高其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深入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技术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涉及的社会、自然学科门类众多,很多领域在技术上还不成熟,因此必须加强基础技术的研究工作。这些技术包括:海洋生态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应用技术;重点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典型海域污染防治和海岸带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赤潮和海域污损灾害监测预测及防治技术等。同时还应积极探索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机制,研究制订地方性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赤潮 赤潮 akashiwo,red tide,red water, dis-colored water 伴随着浮游生物的骤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现象。本来是渔业方面的用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水面发生变色的情况甚多,厄水(海水变绿褐色)、苦潮(按即赤潮,海水变赤色)、青潮(海水变蓝色)及淡水中的水华,都是同样性质的现象。构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很多,但鞭毛虫类、硅藻类大多是优势种。当发生赤潮时的浮游生物的密度一般是102—106细胞/毫升。在日本近海淡水流入的内湾,自春至秋均有发生。近年,随着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增加而出现了富营养化,在东京湾、濑户内海、有明海等赤潮频繁发生。赤潮有时可使鱼类等水生动物遭受很大危害,这是由于赤潮浮游生物堵塞鱼鳃,引起机械障碍,和它们死后分解,迅速消耗氧气,水中氧气不足,以及分泌有害物质等造成的,〔尤其是裸甲藻属(Gymnodinium)和Olisthodiscus等为害甚大〕。一般以为是由于水不流动、富营养化、日照量增大和水温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中就有关于赤潮的描述:“河里的水,都变作血,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这里的水了”。在日本,早在腾原时代和镰时代就有赤潮方面的记载。1803年法国人马克 • 莱斯卡波特记载了美洲罗亚尔湾地区的印第安人根据月黑之夜观察海水发光现象来判别贻贝是否可以食用。1831—1836年,达尔文在《贝格尔航海记录》中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面发生的束毛藻引发的赤潮事件。据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赤潮现象,一些古书文献或文艺作品里已有一些有关赤潮方面的记载。如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形象地记载了与赤潮有关的发光现象。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首先,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其次,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再次是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赤潮的危害】 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遭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 赤潮破坏鱼、虾、贝类等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1、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2、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3、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由赤潮引发的赤潮毒素统称贝毒,目前确定有10余种贝毒其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贝毒中毒症状为:初期唇舌麻木,发展到四肢麻木,并伴有头晕、恶心、胸闷、站立不稳、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困难。赤潮毒素引起人体中毒事件在世界沿海地区时有发生。据统计,全世界因赤潮毒素的贝类中毒事件约300多起,死亡300多人。 【发生赤潮的原因】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关于赤潮发生的机理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赤潮发生的首要条件是赤潮生物增殖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否则,尽管其他因子都适宜,也不会发生赤潮,在正常的理化环境条件下,赤潮生物在浮游生物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有些鞭毛虫类(或者甲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但是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使某些赤潮生物过量繁殖,便形成赤潮。大多数学者认为,赤潮发生与下列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副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检测的结果表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大大超标。据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在海水中加入小于3mg/dm3的铁螯合剂和小于2 mg/dm3 的锰螯合剂,可使赤潮生物卵甲藻和真甲藻达到最高增殖率,相反,在没有铁、锰元素的海水中,即使在最适合的温度、盐度、PH和基本的营养条件下也不会增加种群的密度。 其次一些有机物质也会促使赤潮生物急剧增殖。如用无机营养盐培养简裸甲藻,生长不明显,但加入酵母提取液时,则生长显著,加入土壤浸出液和维生素B12时,光亮裸甲藻生长特别好。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盐度在26—37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15—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温、盐跃层的存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由于径流、涌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使海底层营养盐上升到水上层,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营养化。营养盐类含量急剧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这些硅藻过盛,特别是骨条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这些硅藻类又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促使夜光藻急剧增殖,从而又形成粉红色的夜光藻赤潮。据监测资料表明,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 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随着全国沿海养殖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自身污染问题。在对虾养殖中,人工投喂大量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由于养殖技术陈旧和不完善,往往造成投饵量偏大,池内残存饵料增多,严重污染了养殖水质。另一方面,由于虾池每天需要排换水,所以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海中,这些带有大量残饵、粪便的水中含有氨氮、尿素、尿酸及其它形式的含氮化合物,加快了海水的富营养化,这样为赤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物环境,使其增殖加快,特别是在高温、闷热、无风的条件下最易发生赤潮。由此可见,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也使赤潮发生的频率增加。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它是海洋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赤潮爆发时,因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网站里还有很多 你自己看吧
浅谈观赏渔业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摘要】观赏渔业是一种以渔文化为主体的的新型经济形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近几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长足的发展,许多地区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渔民发展形式多样的观赏渔业项目,不断扩大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推动了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关键词】观赏渔业 社会经济 产业 意义与观赏鱼(金鱼、锦鲤、热带鱼)有关的水族器材、饲料、药品及本身的生产、销售、经营等活动统称为观赏渔业。近几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使占据了海洋产业半壁江山的渔业经济在进入新世纪后呈现出低迷的状态。面对新的问题与形势,沿海各地均在设法进行渔业结构的调整,寻求渔业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休闲渔业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渔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休闲渔业利用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陆上渔村村舍、渔业公共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业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民众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在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在我国还是新兴产业。随着部分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观赏渔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态势持续良好,既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休闲观赏渔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也推动了传统渔业的优化升级,并激活消费、扩大内需,解决就业、助农增收。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精神享受,促进文化消费 观赏鱼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目前世界上有1100多种。它体态奇异、五彩缤纷、绚丽多姿,被誉为“活的诗,动的画”。人们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通过欣赏、饲养、制作得到美的享受。研究证明,观赏渔业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性格,而且可起到平衡血压,修身养性,对治疗神经衰弱、忧郁症、高血压都有明显的作用。在自家的书房、卧室、客厅养上几条观赏鱼,不但可以增添恬静优雅的情调,而且有助于工余之暇松驰精神,消除疲劳。香港大约80%的居家养殖观赏鱼,而大陆还不足10%,因此,大陆的市场前景广阔。 二、科学价值 观赏鱼尤其是金鱼性成熟早,达一周龄即可产卵繁殖。可用于水质监测、遗传工程、鱼病防治、探索鱼类提早繁殖原理与方法以及药物控制鱼类性别等方面的实验,还可进行生物变异、遗传进化、胚胎发育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目前,金鱼检测污水处理效果被子作为常用手段付诸实践。研究证明,金鱼在级地震的300KM范围内表现出急躁不安,被誉为水中的地震测报员。 三、经济贸易 1、低投入、高回报观赏渔业的发展是一项投资小、占地少、收益大、生产周期短的新兴行业。仅以水族馆行业的飞速发展即可看出,相对电子、医药等行业来说,水族馆的投资不大,风险系数小,最多两年即可收回成本。 2、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观赏渔业的发展对我国连续多年的劳动力过剩的状况起到了积极缓解的作用,同时造福了一方百姓。以金鱼为例,一对亲鱼一年能孵化几千至几万尾鱼苗,清明前后繁殖,七月份即可陆续上市。福州鼓山乡浦东场俩兄弟合办的金鱼场,水面仅2亩,年纯收入2万余元。浙江萧山市长河乡18户农民精神繁育的黑龙睛、鹤顶红、黄龙等几十个品种空运日本、美国、香港等地展销,年纯收入上百万元。目前,上海以江阴路花鸟鱼虫市场为主体,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了观赏鱼养殖场300多家,代理、零售、批发商1600多家,水族器材、鱼药、鱼饵经销商2000余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光旅游业的发展,该地区日益显示出新兴行业的生机和活力,以金鱼养殖为例,每年1000平方米纯收就达10000余元。 3、出口创汇 我国已形成了东南沿海和北京两大观赏渔业发展中心,其中北京观赏鱼养殖面积10000多亩,年产二亿多尾。目前,我国进出口观赏鱼类超亿尾,占世界总量的十分之一。观赏渔业的发展执着特别是出口创汇已成为水产新兴行业的增长点。观赏渔业现已成为美国养殖经济的主要现金收入之一,年零售值约10亿美元,美国1992年进口了价值4470万美元的约20100万尾观赏鱼。1998年统计,泰国淡水水族馆有鱼类300多个品种,其中30多种可人工繁殖;许多公司和渔业商业经营观赏渔业,年出口值为1800万美元,进口亿美元,政府已投资500万美元建立水族鱼类研究中心,投资600万美元建设水族鱼类和水产出口中心。同样观赏渔业为斯里兰卡换回大量外汇,出口值由1981年的3000万Rs上升到1997年的亿Rs。近几年来,新加坡从斯里兰卡等国低价进口,然后以高价出口至西欧国家,出口60多个国家,出口观赏鱼类品种300多个。观赏渔业为新加坡换来大量的外汇,一举夺得了世界之冠。50年代观赏渔业在新加坡还只是一种副业,但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产业。新加坡培育的热带观赏鱼、药物、水族器材畅销世界各地,经济支柱主要靠中转贸易,货源60%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金鱼以通货进入新加坡,经营商加以精选、分级、包装贴上商标,作为新加坡金鱼出口到世界各地。 我国目前观赏鱼大规模养殖和贸易以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大连、青岛等几个大城市为主,也是出口贸易的基地,年贸易额在20亿元人民币,年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仅占世界出口额的。其他辅助行业生产规模小,形不成具有全球竞争的品牌优势,质量和功能都有待提高,部分产品还完全依赖进口,其中转口贸易几乎为零(香港除外)。这与我国具有2000多年观赏鱼养殖历史极不相符。虽然观赏渔业在近几年有较大的发展,但相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还很大。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加入WTO日期的临近,无论观赏渔业的组织者、决策者还是生产者和销售者,都面临极大的考验。 国家应通过加强指导培训、筹建行业协会、扩大行业宣传等手段,加大对休闲渔业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使其真正成为渔业转型升级中新的增长点。其中三娘湾因其特有的中华白海豚资源闻名国内外。三娘湾风光独特,温馨迷人,集众多滨海风光特点与一体,更具有自然、原始风情。海豚、海滩、海石、海鲜、海趣无限;渔村、渔夫、渔钓、渔船、渔乐无穷!更有美丽的传说引你入胜。三娘湾是中华白海豚之乡。白海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海上大熊猫”、“海上国宝”。三娘湾海域环境清洁,吸引了一千余头野生中华白海豚长年栖居于此,与人类和谐相处,同生共长,结下深厚的友情。这里的海豚生的天然、趣的自然!最为令人叫绝的是中华白海豚十分热情好客,象主人欢迎亲朋好友那样恭候八方游客,渔民和游人历来视能看到海豚会带来好运气,聪明的海豚总不会让来宾失望,幸运的人们往往还能看到成群的海豚欢跃腾飞,流连忘返。它们常常追逐渔船、亲近渔夫、耍逗游客,时而邀海鸥共舞,时而邀您同乐,激情上演人与海豚亲密无间、和谐温馨的精彩乐章!青岛市也跟随时代潮流,开始重点发展观光渔业。会场海洋生态观光园、甘水湾休闲渔业民俗村和莱西湖生态休闲区等三处休闲渔业通过了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和山东省旅游局的联合评审,被认定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这三处休闲渔业示范点为青岛市建设规模较大、设施比较完善、管理相对规范的示范点,代表了我市休闲渔业的最高水平。青岛市市渔业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海岸线较长,海岛分布较广,交通条件优越,市民休闲消费意识超前,十分有利于休闲渔业的发展。近年来,市海洋与渔业局立足于本地优势,把休闲渔业作为渔业经济的增长点来培植,推动全市休闲渔业从渔家宴、渔家乐等传统的以食为主的方式向玩、游、乐并举的方向发展,极大促进了渔区劳动力转移。各市区都在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比如胶南琅琊台、灵山岛等,休闲垂钓、渔家宴正悄然兴起。他们围绕海上、海下、海岛、海湾四个重点大做“海专题”、“海系列”旅游文章,将部分中小马力渔船转产,投入到休闲渔业开发上。琅琊台规划建设了海水浴场、休闲娱乐、垂钓、赶海探险以及海珍品养殖观光等七个风景区,并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娱、购”配套成片的旅游服务体系,将文明古迹和海洋风光旅游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既增加了旅游收入,又解决了部分转产渔民的出路。而地处黄海之上的灵山岛,则围绕海岛做起了“海”文章,兴建了青岛钓鱼协会基地,吸引了岛城大批钓鱼爱好者前往垂钓,该岛还推出了渔家宴、海上观光、赶海等项目,岛上共有渔家宴70多家,观光者不仅可以在渔家居住,而且还可以与渔民一起织网、赶海、捕鱼。总之,休闲渔业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这项新产业,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培育渔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带动全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渔业和渔区改革,推进渔业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市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发。通过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必将增强我国渔业实力,提高经济活力,增加渔民财力,使之成为培植我国渔业经济的增长点。我国休闲渔业的未来不是梦!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观光渔业也会健康有序发展,继续向着绿色、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参考文献】1.《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学(观赏渔业)》.2.《观赏水产养殖学》3.《初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渔业发展》我有文档,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可以采纳的时候说下你的QQ,我会+你,然后发给你,但是求你给我多加点分!!谢谢啦!!!
人类从海洋中获得了许多好处,然而,这些好处不是无限的,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它们正处于危急之中。在气候变化中,首当其冲的是沿海社区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因此,遏止红树林、盐沼和海草等沿海生态系统的衰退,在有助于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为亿万人民提供了大量的社会和经济利益。由于海洋是我们未来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保持海洋的生产力以及一切至关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海洋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海洋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海洋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与大气的能量物质交换和水循环等作用,吸收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在调节和稳定气候上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被称为地球气候的“调节器”;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也对海洋产生巨大影响,造成海平面和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珊瑚礁死亡、小岛屿被淹没、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遭破坏等问题。去年,总部设在英国剑桥的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发布的一份名为《南极气候变化与环境》的研究报告称,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本世纪末海平面上升1.4米,如果按着个幅度来算,马尔代夫等岛国将被完全淹没,而纽约等全球一些沿海大城市将必须耗费巨资修筑防水设施。国家海洋局去年发布的一份中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报告也显示,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中国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脆弱区,海岸带高脆弱区和中脆弱区占全国岸线总长度的36.5%。从海洋局发布的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来看,200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处于近30年来的高位,比2008年高出8毫米,中国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超过了全球平均速度。去年我国累计发生132次风暴潮、海浪和赤潮过程,其中33次造成灾害,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死亡和失踪人数达到95人。“沿海地区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区域,但同时也是导致海洋环境恶化、生态系统衰退最严重的地区,已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因此,制定综合的政策措施、健全严格的法律法规、开展科学的空间规划、加强合理的环境整治、实施有效的生态修复,对于沿海城市发展至关重要。”过度捕捞对海洋的伤害很大,应停止过度捕捞,大力推广禁渔期的方法。同时,还要尽量减少围填海项目,如果实在有需要,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的论证后,才能实施,将危害尽量减到最低。此外,大气对海洋也是有影响的,应减少化肥用量,尤其是沿海城市。针对沿海城市所面临的挑战,《北京宣言》特别呼吁,沿海城市的管理,需要用长期的眼光来看,确保把科学、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因素都纳入进来,这是至关重要的。面对气候变化的风险,沿海地区可以采取风险和脆弱性评估、健全的发展规划、紧急响应计划来减低风险。以下资料,仅供参考:1近岸海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陆源性污染压力大,海域污染严重江浙海域接纳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入海污染负荷浙江省近岸海域背靠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浙江沿海7大城市和浙江北部、上海市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日益增多。浙江省7大水系和北侧长江流域所携带的内陆污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海洋,成为海域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据调查,这些入海河流携带的污染物其负荷占90%以上。有关资料显示,长江中含有大量污染物的河水和上海市的工业、生活污水如果有一半流入浙江海域,加上浙江本身的入海河水和污水,将达到5千亿方,占全国的近1/3,入海的污染负荷也达近1/3,也就是说,浙江海域接纳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入海水量和入海污染负荷,而其中85%以上的入海水量和近60%的污染负荷来自长江和上海市。同时,沿海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畜禽饲养排泄物、农田化肥农药流失等形成农村面污染源,经小河小溪排入海洋,其污染物质的数量也甚为可观。而日益发展的海水养殖业所产生的残留饵料和排泄物对近岸局部海域,特别是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这样的半封闭性港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污染源。海水高度富营养化由陆地排入海洋的污水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使近岸海域的海水高度富营养化。浙江近岸海域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2003年有的水样无机氮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超过四类水质标准,实测最高值超过一类海水标准倍;有的水样活性磷酸盐超过一类海水标准,其中水样超过四类海水标准,实测最高浓度超过一类海水标准倍。浙江北部近岸海域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和超标率明显高于浙江南部。根据1997和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近岸海域环境综合调查结果,浙江省近岸海域的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水平居全国沿海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前列。据对海水进行富营养化程度评价,2003年浙江近岸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指数(E值)为,远大于富营养化标准值(E=1)。“九五”以来的E值变化见图1,由图可见浙江近岸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程度1998年以前逐年上升,1998年后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需要说明的是,陆源性入海污染物质的数量随入海径流量的大小而有较大变化,干旱年份入海径流量小,污染物入海量相对较少,故而海水中陆源性污染物质含量水平较低。海水存在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有机污染物的产生数量增加、种类变多,最终归入海洋。浙江近岸海域海水中化学需氧量(有机污染综合指标)的超标率在“九五”期间有所增加,近几年维持在10%左右,2003年超标区域出现在杭州湾、舟山海区和浙南海区。反映有机污染程度的另一个指标是细菌总数(D值),2003年D值平均为2120,属中等污染水平,从“九五”以来的变化趋势来看,海水有机污染的程度在加重。成份复杂的有机物质对海洋生物尤其是幼体所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如果一旦生物种群在发育过程中受阻,对整个群落所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海水水质不能满足功能需要受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等指标的超标影响,2003年浙江省近岸海域水质超四类海水占,四类海水占,三类海水占,为二类海水。其中杭州湾100%为超四类水质,浙南海区水质相对较好,二类水质占。而近岸海域绝大部分区域是渔业水域,水质要求为一类海水,经水质达标分析,全省2003年仅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到目标要求。据对“九五”以来浙江近岸海域水质类别构成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图3),超四类和四类水质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而一类和二类水质所占比例则呈下降趋势,总体上水质状况趋于下降。部分沿岸海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病原菌及病毒的污水排放入海,严重地污染了沿岸水域,使局部潮间带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潮间带系指海水落潮最低点至涨潮最高点之间的区域,陆源的各类入海排污口直接面向潮间带。监测结果显示,浙江北部海域潮间带水质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严重,局部区域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铅、汞等指标超标,水体条件致病菌及粪大肠菌含量较高;表层沉积物主要受到重金属铜、铅、锌等影响,个别区域还受DDT的污染;潮间带生物种类极度贫乏,部分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残留量较高。总体上,历年来潮间带海水中主要污染指标上升明显,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恶化。海域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脆弱化海域生物种类越丰富,种类组成越复杂,其多样性就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好,反之生态系统就越脆弱。监测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海水中异养菌和粪大肠菌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的种类数减少。浮游生物种类的优势度和单纯度增加,而丰富度却日益下降;底栖生物种类及群落改变较为明显,主要的经济鱼类及甲壳类种类相当单一,生物量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由此可见,浙江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已相当脆弱。“九五”以来浙江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见图4,可以看出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造成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连续的超强度的海洋捕捞和海底沉积物的污染是底栖生物种类及群落改变的主要原因。同时,进入海洋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造成生物种群在发育过程中受阻,使生态系统趋于脆弱。赤潮灾害严重,威胁加大海水的富营养化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条件,一旦其它条件适宜,就有可能引发赤潮。资料表明,浙江海域是我国赤潮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并且从南到北整个海域均有赤潮发生,而舟山海域发生较为集中。2003年在浙江海域发现赤潮46起,累计面积达7000km2。2000年5月发生在浙江中部海域的一次赤潮,总面积近7000平方千米,持续时间长达1个月,是历年来我国发生的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属世界罕见,该次赤潮造成的海水养殖直接经济损失近1800万元。从近几年的赤潮发生状况分析,赤潮发生的频率有加快趋势,发生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赤潮生物发生的主要种类由原来的硅藻占绝对主导地位逐渐向原生动物及甲藻转变,同时,由于很多甲藻具毒性,对生物资源和渔业生产及人类健康的威胁也在逐步加大。沿海湿地逐年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浙江省面积在百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沿岸湿地总面积达万hm2,其中海岸湿地占近一半。沿海湿地中的庵东沼泽区湿地、灵昆岛东滩湿地、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湿地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浙江海岸湿地虽然总体上是淤涨的,但建国后围涂建设发展较快,至1999年底,全省共围涂万hm2,一些现有滩涂已围涂2~3次,而岸滩的自然淤涨速度跟不上围涂建设发展速度,使现有滩涂的地面高程大都较低。围涂可以增加陆地面积,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围涂速度过快,岸滩的自然淤涨速度跟不上围涂建设发展的速度,势必使得海岸湿地面积特别是滩涂面积连年减少,湿地植被、自然景观遭到破坏,湿地生物失去家园,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同时也造成了可围面积正逐年减少,围垦成本增大。优良的沿海滩涂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将会彻底改变这些滩涂的自然生态结构,一些在生态学上、遗传基因上及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保护意义的珍贵物种将会消失,自然的沿岸生态景观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油品储运量日增,溢油事故威胁加大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原油和成品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浙江近岸海域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资源,为油品储运业提供了条件。目前,我省沿海散装油品吞吐量达到8000万吨,全国5个原油战略储备库中我省占2个。主要的油码头和储运基地集中在宁波、舟山港,仅舟山港每年进出港的油船达4000多艘次。油品储运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溢油事故给海域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上石油泄漏事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1987~2002年,船舶和码头共发生大小溢油事故1984起,共溢油14188吨,其中溢油不足10吨的1918起,溢油量10~50吨的26起,溢油量50吨以上的大事故有40起,其中4起发生在浙江海域。2000年10月,东海平湖天然气海底输油管道在位于我省的岱山登陆点公里处断裂,造成约300立方米(约230吨)的原油泄漏;2002年7月,浙普渔油98号在舟山港沉没,造成200多吨柴油泄漏。这些溢油事故给当地海域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2对策建议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人类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浙江省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各方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加强领导,深化管理,全民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复杂而特殊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必须加强领导,协调行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保护和改善本行政区域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是沿海地方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因此,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实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其工作任务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浙江省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环保部门的“指导、协调、监督”下,由环保、海洋、海事、渔业和军队等五大部门分工负责。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多部门管海的必然性,但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将其落到实处,显得尤为重要。环境保护行为涉及每个人,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组织机构宣传海洋生态环境知识,深入开展海洋环境的国情、国策和省情教育,切实提高社会各界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参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加强区域合作,开展流域(尤其是长江流域)综合整治浙江近岸海域的污染物质主要来自陆源径流,尤以长江为甚,上海市的污染物入海也有相当影响。因此要改善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一方面要加强对陆源直排污染源和各类海上污染源的管理;另一方面须开展沿海各大流域,特别是长江的综合治理;同时应联合上海和江苏,共同开展长三角近岸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开展流域的综合整治,要在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氮、磷处理程度的同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控制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水的无组织排放,以逐步减轻进入海域的污染负荷。对于长江流域的综合整治,必须由国家牵头,建立切实有效的区域性共同防治污染的合作机制。开展长三角近海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国家协调、地方政府组织的长江三角洲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行动机构,联合协作,统一调控。要建立健全海岸带管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区域性海上统一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多职能海上监察执法队伍,实施统一监督与执法;联合建立长三角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现场监测网络体系、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和海洋灾害防治预测预报系统。完善投资保障机制,增加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是沿海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各级政府应将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建设所需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确保投入与增长比例。把海洋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优先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扩大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和延长项目经营期限等政策,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开发治理海岸滩涂、浅海和岛屿。要在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实行机制创新,对海洋旅游、码头运输、油气开发等建设工程建立海洋生态环境建设补偿资金制度。启动《浙江省碧海行动计划》,全面开展海域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浙江省碧海行动计划》是一项未来十多年我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综合性分阶段实施计划。该行动计划以恢复、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和加强污染事故应急防备为立足点,以调整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基本途径,陆海兼顾、河海统筹,以控制入海污染物和海洋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为重点,遏制海域环境的恶化,促进海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增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而保障浙江省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省碧海行动计划》结合《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确定了2020年前分阶段行动目标,明确了针对我省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行动策略,列出了各行动阶段对沿海和流域内各类污染源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措施任务以及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项目,提出了各阶段海域重大污染事故应急行动计划。《浙江省碧海行动计划》批准实施后,各涉海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监管,沿海各地人民政府应认真组织落实。进行优势整合,提高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环境监测是是环境管理的技术保障,也是环境管理执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性强,投入要求高,不宜遍地开花建立专业监测站。目前,我省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力量在全国来说是比较强的,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规模较大,技术力量雄厚,是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中心。根据浙江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特点,以该站为主,辅以其它部门和沿海环境保护部门的监测力量,完全可以实施对全省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因此,应充分利用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这支监测力量,并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其监测能力。同时,还应加强沿海环境保护监测部门的业务指导,使其能承担起本行政区内沿岸海域的环境监测任务。对于赤潮灾害和溢油等海域污损事故的监视监测,应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视监测网络和预警预报监测体系,提高其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深入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技术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涉及的社会、自然学科门类众多,很多领域在技术上还不成熟,因此必须加强基础技术的研究工作。这些技术包括:海洋生态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应用技术;重点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典型海域污染防治和海岸带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赤潮和海域污损灾害监测预测及防治技术等。同时还应积极探索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机制,研究制订地方性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没事做也不会写的
徐忠胜 薛桂澄 夏长健
(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口570206)
摘要:海南岛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发展海水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结合海南岛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发展状况、经济效益、养殖方式及发展趋势,分析海水养殖所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红树林和青皮林的危害;研究海水养殖导致海防林破坏、海岸带环境污染(海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及咸化)、水土流失、土地荒化(沙化)、港湾淤积、土地盐碱化、海岸侵蚀及矿产、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提出海水养殖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海岸带;海水养殖;地质环境;环境保护
1 海岸带地形地貌
海南岛位于东经108°37′~110°03′、北纬18°10′~20°10′之间,海岸带为海岸线往陆地方向10~20km的陆域范围内,面积约9154km2(见图1)。
海岸类型及分布
海南岛海岸线曲折,有68处港湾,岸线总长1528km。分布有泥岸、砂岸、岩岸、生物海岸等四种类型海岸。按其特征可分为三段:北段从儋州市西面的白马井至文昌市东面的清澜港,主要为火山岩(玄武岩)台地的海蚀堆积岩岸,在南渡江出海口、海口湾、东寨港等局部地段为砂质、泥质海岸;东段由文昌市东寨港至三亚市榆林港,主要为由溺谷演变而成的小港湾式堆积地貌砂岸、泥岸,此外,在报虎角、铜鼓蛉、南湾猴岛、分界蛉等局部地段分布有岩岸;西段从三亚市榆林港至儋州市白马井,多为沙堤围绕的海积阶地砂岸,在三亚的梅山、昌江的昌化港以北等局部地段为岩岸。
海岸带地貌
东北部文昌市境内主要为海积平原,地势低平,标高一般5~20m;北部海口—洋浦地区主要为玄武岩台地,地形略有起伏;洋浦往西到海头为海积平原;从海头往南至乐东的九所为滨海平原;从九所往东至三亚为岩浆岩丘陵区;三亚往北东至陵水为沿海平原-丘陵区;从陵水往北至万宁为岩浆岩丘陵区。总体上,北部海岸带主要为平原、台地,地势低平;东、南、西部主要为平原、丘陵,地势起伏较大,最大标高为陵水蒙水岭841m。
众多的海湾、滨海平原、砂堤砂地以及清澈的海水、较高的水温,为发展海水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特别是本岛西部沿岸水域,风浪较小,滩涂面积广阔,是发展海水养殖的理想场所,同时具有适养品种多,养殖品种生长快的特点。目前适宜养殖的近5万km2的浅海海域仅利用了8483km2,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2 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概况
2000年全省海水养殖面积14526公顷,产值亿元。根据养殖方式不同,可分为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两大类。网箱养殖主要为鱼、贝类,池塘养殖主要为对虾类。2000年全省对虾养殖面积7759公顷,占海水养殖面积的%,平均单产2997千克,总产值亿元,占海水养殖产值的60%;在海水养虾中,高位池养虾面积1486公顷,占海水养虾面积的%,平均单产6345千克/公顷。低位池养虾的平均单产为2204千克/公顷,仅为高位池的35%。对虾养殖业已成为我省海水养殖的主体产业,而高位池养虾又成为对虾养殖的主导产业。
图1 海南岛海岸带范围分布图
表1 1996~2001年万宁市养虾生产发展情况
海南省的海水养虾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文昌、琼海、万宁、陵水和南部的三亚、乐东等市县。这些市县泻湖较多,有利于发展低位池养虾;同时,这些市县还拥有绵长的沙质海岸,易于挖掘,有利于发展高位池养虾。
据万宁市1996~2001年对虾养殖的发展趋势分析,在6年中养虾总面积基本上稳定在1000公顷左右,高位池面积在扩大,低位池面积相对稳定,但产量和单产的上浮幅度都较大(表1)。
据1998年、1999年海南省沿海部分市县高位池养殖面积、产量统计报表分析,各沿海市县1999年的养殖面积和产量均较1998年有大幅提高,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表2)。
表2 海南省沿海市县1998年、1999年高位池养殖面积、产量一览表
3 海水养殖业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我省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对全省GDP的贡献率逐年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规划控制和管理滞后,粗放式的水产养殖导致海岸带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破坏海防林
据调查,截至1998年底,全省沿海市县因发展海水养殖业(主要是高位池)所造成的毁林面积高达5795亩,其中距海岸0~100m范围内为亩,100~200m范围内为亩,距海岸200m外为亩。海防林人为断带长度为。沿海10市县1998年底因发展海水养殖所造成毁林面积共4818亩(见表3)。
表3 海南省毁林挖塘情况(截至1998年底)
据1995年影像与2000年影像的对比分析,文昌高隆湾海岸高潮位向内陆延伸约500m的岸带,1995年海防林及其他植被保存较完整,而2000年时该岸带已被密集的水体所代替(见图2中框所示)。经现场调查,该岸带密集的水体为近几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高位养虾池。除此之外,在1995~2000年间,其他沿海市县也不同规模地发展高位池养殖业,高位池养殖业虽然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破坏海岸带植被或草地,对我省海岸带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危害,甚至红树林、青皮林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红树林是生长在海滩上的一种热带性森林,为热带海岸特有的水生乔木群落类型。红树林带状分布于河口内湾或泻湖内湾里,犹如一道绿色长城,抵抗猛烈的风浪冲击,保护海岸河堤,保护环境。有“海底森林”和“海岸卫士”之称。
据1956年统计,当时全岛海岸滩涂上有红树林1万公顷,遍布西北和北部的新英港、新盈港、马袅港、花场港,东北的东寨港、铺前港、清澜港,东海岸的博鳌港、港北港,东南和南部的新村港、三亚港、望楼港一带。由于受围垦养殖和围垦造田的影响,红树林面积下降,1986年全岛仅存3200ha。90年代受海水养殖业的影响,在海岸毁林兴建养殖场,至2001年仅剩下2753ha(表4)。近10年来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而萎缩了47%,破坏较为严重的为新英港,1991~2001年因大面积开挖养殖池,防护效能逐渐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红树林由原来的减少至,减少76%(见图3)。
图2 文昌高隆海湾海岸遥感影像比较
表4 红树林现状及演变
图3 新英港红树林退化
青皮林为热带海岸沙堤、沙地特有的低矮乔灌木,生长于海岸沙堤、沙地,保护海岸沙堤免受海浪的冲刷、侵蚀,保护海岸的生态环境。清朝光绪年间已在礼纪(石梅湾)建立自然保护区,1980年10月海南省林业局将其设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使本保护区青皮林保护相对较为完好,为世界上现存的惟一的一片纯林。但近年来由于大面积开挖高位养殖池,严重破坏了该区的青皮林。1996年至2002年该保护区青皮林由原来公顷减少至公顷,减少了公顷(11%)。
1999年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海防林、红树林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虽然至2001年上半年,全省完成填塘还林面积172公顷,占应填塘面积的55%。但新的挖塘毁林现象还时有发生,毁林面积往往比所建的高位池面积大20%~30%左右。毁林后,将使沿岸风沙肆虐,特别是在台风季节,风暴将长驱直入,沿海村庄所受影响将更加严重。
污染环境
污染海水和海滩
高位池养殖污染源多:(1)化肥和粪肥;(2)清洁虾池用的石灰、福尔马林、硫酸铜等;(3)消毒虾塘投放的ClO2。(4)饲料中伴有的大量抗菌素;(5)排泄物。这些污染物造成海水和海滩遭受污染,特别是在养虾后期和清池阶段,污染物浓度很高,其废水基本上都未经处理,直接排海,对近岸海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2002年8月,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文昌市铺前镇谭文后高位池养殖基地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养虾后期,废水CODcr224~252mg/L,超标~倍;水质COD指标在第一类到第二类之间,监测值为~之间,但正受到大量超第二类标准10倍的废水(锰法,总排放口COD为21mg/L)的冲击;废水的无机氮达到了~,比海水第二类标准高出近35倍;活性磷酸盐为~,比海水第二类标准高出3~14倍;悬浮物废水达到88~116mg/L,超过了排放标准18~46mg/L;并且该海域粪大肠菌群为940~1200mg/L,超过供人生食的贝类增殖水质标准的~倍。
据海南近海岸水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石梅湾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都高于其它各处的多样性指数,说明石梅湾的多样性指数属于中污染水体,清澜新源路口和梅山角顶的多样性指数接近于重污染水体,清澜新源路口近岸水体比其他两处更严重(表5)。
表5 海南近海岸水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
从底栖动物上看,海南省近海底栖动物种类主要以多毛类polychaeta为主,除清澜新源路口距岸500m处外,其他各采样点都有角海蛹ophelina acuminata分布,因此,角海蛹为各采样点普通存在并成为优势种,角海蛹是比较耐有机污染的种类,特别是在清澜新源路口和梅山角头顶的底栖动物均以角海蛹为优势种,说明在这两个采样点附近由于养虾池和废水排入对近海底栖动物分布是有影响的。
经对各采样点底栖动物计数和分析天平称重后所得结果分析,底栖动物以石梅湾的数量最大,而清澜新源路口和梅山角头顶底栖动物数量相对较少,石梅底栖动物数量大,种类也多。而其它两个点数量少种类也减少,这种情况说明石梅湾及海域没有开展水产养殖对底栖动物影响就小,而清澜新源路口和梅山角头顶在近岸大量虾池鱼塘的污水及废物入海使近岸海域受到一定污染,某些底栖动物生存受到危胁,不但种类减少而且数量及生物量也下降(表6)。
表6 底栖动物数量及生物量
根据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方程式经计算结果,认为多样性指数在1以下为重污染区,1~3为中污染区,3以上为清洁区。经计算清澜新源路口和梅山角头顶近岸海域多样性指数在1以下,为重污染区。而石梅湾多样性指数在~之间为中污染区。由此说明虽然石梅湾近岸未开展水产养殖业,但石梅湾附近4~5km以外也有虾池废水排放,使石梅湾也受到间接影响(表7)。
表7 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表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我省近岸海域开展大规模海水养殖,大量不加任何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海,对近海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海洋生物数量增加,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养殖业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营养成分氮、磷等元素,将会促进近海藻类大量繁殖。在所调查的清澜新源路口和梅山角头顶水域藻类数量已达到或超过富营养化阈值,如果不注意,当遇到适合的条件,暴发海水赤潮将是不可避免的。
我省高位池养虾废水都是采用沟渠岸边的排放方式,这既对沙滩景观造成严重污染,又未充分利用海洋的环境容量,使污染物集中在海岸带200m左右的区域,将造成更大的污染。而且,取水点离排污口一般都在100m左右,养殖废水受海水涨退潮的作用,很容易扩散到100~200m的距离,造成自身污染,使我省赖以发展养虾的环境优势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目前的养虾方式缺乏可持续性。
污染地下水,并造成地下水咸化
据调查结果显示,前几年修建的高位池,虾塘四壁和塘底大多无防渗漏设施,进水主渠道和排水主渠道上开口过多,在进水或排水期间,经常发生多处大面积溃漏,造成部分农田盐碱化和饮用水源的污染。如琼海市谭门镇谭门村九桶100亩虾塘对九桶部分农田和附近孟子园等村水井水质的污染,农田已盐碱化,不适耕种,水井已不宜饮用,1998年10月部分村民多次到琼海市政府上访。
近年新建的高位池基本上都采取了防渗漏措施,池周筑水泥壁,池底铺塑料薄膜,但高位池水体向外界渗漏仍然存在。调查显示,大部分高位池附近地下水水质氯化物浓度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小于250mg/L),但还有一些高位池附近地下水水质盐度和氯化物浓度值较高。如陵水县长城乡点位,氯化物×103mg/L;三亚市林旺镇江海养殖场,盐度‰;三亚市林旺镇康禾养殖场,盐度‰;乐东县尖峰镇龙沐湾养殖场,盐度‰;乐东县佛罗镇太阳城养殖场,盐度‰。1999年1月,临高县美夏乡博纵村和扶提村村民反映,村里大部分手摆式水井水质咸化,不能饮用。调查监测显示,博纵村距东侧东英高位池海水养殖场200m处的地下水盐度为%,是对照点(距养殖场500m以上)地下水盐度的44倍,200m处地下水氯化物为×104mg/L,是对照点地下水氯化物的95倍,超国家地下水水质Ⅲ类标准43倍;扶提村距西侧橡源高位池养殖场200m处的地下水盐度为%,是对照点地下水盐度的56倍,200m处地下水氯化物为×104mg/L,是对照点地下水氯化物的36倍,超国家地下水水质Ⅲ类标准55倍。
破坏旅游资源
文昌冯家湾一带聚集了数十家海虾种苗场,养殖污水均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海,使沙滩与海水受到污染,并直接影响到麒麟菜与珊瑚礁的生长。经最近考察发现,该近岸珊瑚几乎全已死亡,已无开发潜水旅游价值。尖峰岭国家公园辖区内的乐东岭头湾,与尖峰岭山海相连,是我省开展滨海旅游与森林旅游结合最理想地区。但由于岭头湾海岸多处防风林被高位池取代,使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失去了将蓝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相结合的机会。
水土流失、土地荒化(沙化)和港湾淤积
水土流失
自然条件下,海岸带地势平坦,水流缓,对地表土层冲刷小,水土流失程度低,除河流三角洲地区河岸侵蚀崩塌,造成局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之外,其他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的发育程度均较低。
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在海岸带砂堤砂地上修建大量的高位养殖池,砍伐海防林和灌木丛,植被破坏程度较为严重,使得水土保持能力降低,地表水流对土壤松散土层进行直接冲刷,在水流搬运作用下,发生水土流失。修建于砂堤砂地上的高位养殖地,均采用就地开挖、就地堆填的施工方式,池塘内开挖出的土方就地堆积于四周,形成池塘堤坎,坝体未经任何处理,表层土体松散坡度陡,在雨水冲刷作用下,易形成水土流失。
据有关资料分析,沿海集中修建高位养殖地的岸段,近年来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淹漫耕地、农田,淤积河道、海湾等。对周围环境构成一定危害。在养殖规模较大的文昌高隆湾、琼海市长坡、万宁市神州半岛、陵水县新村港湾、三亚市梅山等地沿海海域形成泥砂淤积,对浅海地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土地荒化(沙化)
沿海砂堤砂地土壤颗粒含量少,有机质、腐殖质含量低,土层透水性强,贮水性差,植物生长条件较差。在自然条件下,沿海砂堤砂地主要生长木麻黄、野菠萝、灌木丛等,草类植物稀少。由于在砂堤砂地修造养殖地,需砍伐树木,对植物破坏
较大,造成地表沙丘裸露,在海风吹扬作用下,沙丘向内陆移动,填埋农田、作物,土壤表层粘土、有机质、腐殖质等被海风吹走,残留中粗砂、粉细砂、半粗砂等砂粒于地表,导致土壤肥力降低,植物或农作物生长困难,形成土地恶化(或沙化)。据海岸海水养殖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资料分析,在沿海海水高位养殖区近年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土地荒化(沙化),其面积约为高位地面积的20%~25%。海南岛东部沿海气候湿润,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植物生长条件较好,荒化土地易于复垦;但西部沿海干燥,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植物生长条件较差,荒化土地难于复垦。
港湾淤积
港湾淤积是由于海湾周围及河流上游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泥沙高,湾内海水流通不畅所引起。近年来在沿海砂堤砂地开挖高位养殖池和在海湾内进行网箱养殖所引起的港湾淤积主要分布于东澳小海、神州半岛海叉、新村港湾等地内海海湾。
在东部海岸的神州半岛海叉和小海,因近年来在砂堤上大规模开挖高位养殖池,造成大量流沙排入附近海叉(或小海),使得海叉和东澳小海形成严重淤积,造成神州半岛海叉出海口地带船只不能经海沟驶入内海。在东澳小海和新村港湾,由于在湾内进行大面积的网箱养殖,堵塞湾内进出潮水通道,造成海水补排不畅,淤积严重。由于海湾淤泥质、腐殖土增加,海水含氧量降低,已多次发生鱼类大批死亡的严重事件。
破坏矿产资源
海南岛海岸线分布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据已有地质资料统计,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玻璃用砂等。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矿矿产主要分布在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等的环东海岸;玻璃用砂矿矿产主要分布在儋州、昌江、东方的环西海岸。据统计,至2000年底止,海南省钛铁矿矿产产地25处,其中,大型3处、中型9处、小型13处。保有储量12826837(矿物)吨,在全国排在第3位。潜在价值亿元,占海南省全部矿种潜在总值的%;锆英石矿产产地28处,其中,大型3处、中型6处,小型19处。保有储量1176481(锆英石)吨,在全国排在第2位。潜在价值亿元,占海南省全部矿种潜在总值的%;独居石矿产产地6处,其中,型5处、小型1处。保有储量12137(独居石)吨,在全国排在第16位。潜在价值亿元,占海南省全部矿种潜在总值%;玻璃用砂矿产产地8处,其中大型6处、中型2处。保有储量67885万吨,在全国排在第1位,潜在价值亿元,占我省全部矿种潜在总值的%。上述4种矿产的潜在总值占海南省全部矿种潜在总值的%。
分布在本岛海岸线上的钛、锆、独居石砂矿,易采易选,为海南省矿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采条件以及开发潜力。
由于海水养殖场建在矿体表层至地下3m深度范围内,破坏矿产资源和压覆矿产资源。
丰富的盐业资源受到破坏。海南岛的海水晒盐主要分布于本岛的西南和南部岸段,有3大盐场:莺歌海、东方和榆林亚盐场。由于盐业不景气,晒盐场改为海水养殖场,造成盐的产量减少。同时,养殖场排泄的污水又污染了晒盐的海水,造成盐的质量下降。
海岸线向内陆迁移
海南岛东西部沿海主要以砂质海岸为主,沿海岸线分布有宽窄不一、高低不等的砂堤,早期砂堤上生长着茂盛的野菠萝、灌木丛、仙人掌、椰子树、木麻黄等根系发达的树种,对砂堤具有良好的固沙和防冲刷功能;浅海地带生长的大片珊瑚礁则能够有效地消减海浪或风暴潮对岸边的直接侵蚀、冲刷,起到保护岸边的作用。因此,早期的砂质海岸抗侵能力较强,且较为稳定,海岸沙堤不易崩塌后退。海岸砂堤与浅海珊瑚礁共同构成了砂质海岸的天然屏障,使砂质海岸长期以来基本保存完好,岸线变化较小。
近年来部分砂质海岸侵蚀、崩塌较为严重,据调查资料分析,在海水养殖业较为发达的锦山、高隆湾、和乐、黎安、藤桥、梅山、板桥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侵蚀,年侵蚀速率在5~10m,局部岸段达15m以上(表8)。造成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海湾内人类活动加剧,浅海及海湾地带网箱养殖业发展迅速,水质受到污染,造成浅海珊瑚礁的大量死亡,使海浪(或风暴潮)直接冲刷作用于岸边,造成海岸崩塌退后;此外,由于修建高位养殖池,海岸砂堤被开挖或推平,破坏严重,砂堤上生长的防护林、野菠萝、灌木丛等被大量砍伐,使得海岸砂堤变成松散沙丘,造成海岸易发生侵蚀崩塌,导致海岸后退。
表8 海水养殖造成海岸侵蚀主要岸段一览表
4 建议与对策
海南岛具有漫长的海岸线、砂质海岸和海湾,浅海滩涂资源丰富,阳光充足,水温高,具备大规模发展海水养殖业的独特地理条件。在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同时,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与对策。
(1)科学规划、严格控制。目前全省及三亚、文昌的海洋区划(规划)和万宁市的虾业发展规划,都还是粗线条的,没有对很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的论证,还不能作为实施养虾计划的最终依据。因此,必须编制详细规划,在详细规划中,应综合考虑林业、旅游、海洋、环境、矿产、工业、农业、港口以及养殖业中的现在及未来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进行必要的模式计算和分析,明确提出养殖布局、废水的处理方法、处理强度、排污方式、排污口和取水点的位置、污泥处置,以及防风固沙的对策等可行方案。要把全海南岛当作一个整体,从战略上、从动态上,开展我省海水养殖业的环境影响评价,为我省海水养殖业规划提供技术依据。
(2)规范建设、规模开发。积极引导企业、农村集体进行海水养虾的规模开发,集约发展,鼓励公司加农户,村集体加农户的合作开发方式,减少农民、个体户的无序开发活动。
(3)严禁在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挖塘搞养殖。在自然保护区内的虾塘要坚决退塘还林。对饮用水和农田产生污染的虾塘,必须停产治理,凡不能取得满意治理效果的也必须退塘还林。
(4)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必要时对一些破坏生态的案件进行曝光,警示教育。
(5)加大环境资源的监管力度。合理安排对虾塘的排水方向,严格控制养殖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总量及浓度。对养殖废水足额征收排污费。要加强巡逻,并发动群众举报,坚决刹住擅自挖塘养殖的违法行为。
(6)加强海水养虾的科研开发,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引导并鼓励和促进养殖知识与技术更新,采用少用水、少用药、少换水、少排放的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在饲料中增添植物蛋白质等,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环境。要实施科学轮养、混养模式。通过虾、蟹轮养,充分利用对虾耐高温、青蟹耐寒的季节优势,有效防止两造重养造成的病害。另外,在饲养青蟹时,混养江蓠,一方面利用江蓠来分解和吸收螃蟹排泄物和残留投料,有效地克服水质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又可充分利用虾塘,提高虾塘单位产值。引进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使用抽取过滤后的清洁海水养虾,从而克服高位养虾和海水加淡水养虾等模式存在的环境污染、养虾周期长和经济效益偏低等缺点。
(7)加强养殖全过程的产品质量保证,引导发展绿色海产品。
(8)强化公众参与,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生态保护公众参与,接受公众监督,特别是对涉及农民土地等切身利益的海水养虾项目,通过广泛和有效的公众参与,合理利益分配,减少负面影响,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可持续发展观点,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庞义春等.广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海南岛岸段工程地质报告.广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大队地质矿产专业队,1986
[2]庞义春等.广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海南岛岸段水文地质报告.广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大队地质矿产专业队,1986
[3]赵达迎,林化等.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海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2004
[4]岳平,符致钦.海南岛海岸带(典型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海南省国土资源厅,2002
Influence of Mariculture on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oastal Zone Hainan Island
Xu Zhongsheng, Xue Guicheng, Xia Changjian
( Hai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Haikou 570206)
Abstract: Coastal beaches' resource is rich in Hainan island , developing seawater breeding has exceptional advantage,this text combines coastal area seawater breeding ' developing conditions, economic benefits, the way of breeding and developding tendency in Hainan island, analyses the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harms to red woods and green leather forest brought by seawater breeding; studing the reasons of sea defencing forest'damage , coast tap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eawater pollution, underground water pollution and salty melt) , water and soil' erosion and land wasteland melting (desertification) , harbour silting up , land salinization, coast erosion and minerals and travel resource' damage caused by seawater breeding, putting forward a few suggest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seawater breed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
Key words: Coast tape; Seawater breeding; Geological enviroment; Environment protections
动物模型类研究,若发表SCI,可以到这个ICBB征稿网站看看,除了动物模型领域研究,还包括动物科学与生物技术SCI;动物养殖、畜牧科技,饲料与营养SCI;水产科学、水产养殖与渔业SCI;动物疾病,兽医与动物医学SCI,动物免疫及疫苗SCI;动物来源的制品、食品SCI;及其他动物科学领域研究SCI发表。
多年来,主要从事动物资源与生态学研究及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勤于实践,大胆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瞄准学科发展前沿,根据宁夏渔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面向渔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确定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开展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方向性重大水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攻关。在水产养殖技术、水产病害防治、水产新品种开发、工厂化水产苗种繁育、重大水产高新技术项目示范与推广、重点渔业发展规划等领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动物资源与生态、水产新品种开发、鱼类繁育与选育种、水产品无公害养殖等领域取得了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空白的成果。1.对西部部分地区鱼类病害有系统研究,尤其对宁夏高盐碱水质条件下鱼病的区系、发生及防治技术有深入研究。完成“四川省鱼类病原区系及病害防治研究”与“宁夏鱼类病原区系研究”,在水产学科一级学报《水生生物学报》发表的《中国鱼类假杆咽线虫新种及该属分类地位的讨论》一文,否定了世界著名专家 Morevec, Yamaguti 等的有关结论,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外水产专家编写鱼病学教科书时,特意索要该文用于修订新版教科书;《中国鱼类寄生杆咽线虫一新种》一文被国家鱼病学会编入 <<鱼病学论文集>> (精装本);另有独立发现并命名的六个生物新种,为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的科学资料。《鲤鱼白云病研究现状及流行病学研究》被宁夏评为优秀学术论文;《爆发性出血病发病原因和防治要点》被中国水产学会授予优秀学术论文奖。摸清了宁夏高盐碱水质条件下鱼病发生、流行规律,攻克了宁夏水产病害防治关键技术,提出易操作、适用、实用的无公害鱼病防治规程,并在全区推广应用并普及,有效控制了鱼类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显著降低了鱼病发生率,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鱼类暴发性流行病发生时就为全区挽回经济损失3500万元。2.作为首席专家,结合国内北方地区实际情况,完成《淡水鱼类工厂化苗种繁育系统工艺及应用技术》项目实施,创造性的进行工艺、技术路线等方面的自主设计。经过实际应用,其工艺新颖,调控灵活,先进实用,效果显著,具有前瞻性,为国内首创。项目集水质拟生态净化,无公害化处理,节能、节水型循环,可控类水系,规模化繁育,常年性养殖为一体,为工厂化设施渔业探索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功方式,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年增效达1200万元以上,应用前景广阔,总体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完成宁夏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水产优良品种引进繁育及高效高效养殖技术研究》,紧扣宁夏水产养殖品种单一、苗种依靠外调、名优品种短缺的“瓶颈”问题,对7个在宁夏有养殖潜力的优势特色水产品种,进行了从批量人工繁育到高效养殖的系统研究,形成批量可繁育群体,攻克13项技术关键,形成7个技术操作规程,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应用实施繁育各类优质苗种亿尾,使宁夏良种覆盖率由30%提高到60%。累计取得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对宁夏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渔业产业升级、提高渔民收入,起到显著的技术支撑作用,社会效益显著。3.对黄河鲇鱼工厂化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研究及大规格种苗培育方面取得突破,为开发珍稀濒危野生黄河鲇鱼规模化养殖提供了新技术,不仅填补了该方面研究的国内空白,也为黄河宁夏段珍稀鱼类繁育与良种选育及无公害育种奠定了基础,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完成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黄河鲇鱼良种选育及苗种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形成年产大规格黄河鲇鱼原种鱼种200万尾以上的生产规模,推广年增效达到3000-5000万元。4.进行了毒物对鱼类毒性作用的系统研究,在鱼类急性毒性、生化功能、组织累积与毒性作用特征、组织病理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首次构建黄河鲇鱼的cDNA文库,并克隆出四个抗毒相关基因。对于系统、全面研究生物抗毒机理,评价毒物对人体健康、环境危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为水产品无公害养殖及绿色水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为培育转基因鱼类优良品系拓宽了获得抗性蛋白基因的途径。该研究成果对于提升本学科的学术水平及促进国际国内经贸活动、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和生态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前景广阔。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5.进行黄河鲇等黄河特有经济鱼类基础繁殖生物学研究,通过对DNA 标记进行遗传变异与种群遗传结构、种群动态和进化历史、物种鉴定和个体识别、种群遗传多样性和个体间的亲缘鉴定、系统分类与系统发生等保护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对黄河特有大型经济鱼类的保护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的指导作用。作为首席专家,进行黄河宁夏段干流及附属水体渔业资源的初步研究,为黄河宁夏段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黄河宁夏段黄河鲇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河宁夏段大鼻吻鱼句种质资源保护区》项目顺利得到农业部批准。6.长期工作在宁夏渔业科技推广第一线,参与制定了宁夏渔业科技发展及技术推广规划,在各级各类推广项目中,指导各级渔业技术人员,解决过多项渔业技术推广中的技术疑难问题。每年均主持举办不同层次的科学讲座与技术培训班,年培训各级技术人员100人次、渔民500人次以上。
水生生物学报,海洋科学,动物学报,水产学报1、动物学报生物学领域的权威杂志,虽然在80年代中期被踢出SCI,目前尚未恢复,但是感觉动物学报比某些SCI杂志还难投中,而且修改特别细致,本人前年的一篇文章,一来二去在编辑部和本人之间往返了6次,耗时1年2个月才发表。如果做水生海洋的战友的文章偏重生态、生理和行为学方面,不妨试试动物学报,但是实用性太强的文章是不可能被接受的。目前动物学报的英文稿开始增多,希望它能早日回到SCI的怀抱。2、水生生物学报水生生物学的权威杂志,但是往年很多国内高校的相关学者对其颇有微词,原因是该杂志几乎成为武汉水生所的所刊,1期刊物往往绝大部分是水生所的文章,而外部的文章发表不仅难,而且发表周期太长。我们实验室有过一篇文章等2年多才发表的记录,从此基本不投该刊物。近年来该刊水生所一统天下的局面有所改观,发表周期也有所缩短,希望它能早日呈现百花齐放之胜景。3、水产学报水产类杂志的一级学报,也是目前较为活跃,文章档次上升很快的一个杂志,倒退10年,水产学报与水生生物学报尚不能相提并论,目前水产学报已经成为水产研究领域的前沿杂志,已经与水生生物学报并驾齐驱,而且与水生生物学报相比,水产学报发表周期短,是广大学生战友发表高档次中文文章的好杂志。目前我们实验室如果有中文佳作,一般都投往水产学报。
中文1.水产学报 2.中国水产科学 3.上海水产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学报)4.海洋水产研究(改名为:渔业科学进展)5.淡水渔业 6.海洋渔业 7.水产科学 8.大连水产学院学报(改名为: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外文 Aquaculture (荷);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加);Fisheries oceanography(英);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英);Diseases of aquatic organisms(德);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美)
学术堂为大家整理了两个水产渔业类论文投稿期刊供大家参考:1.国家级期刊推荐:《福建水产》《福建水产》(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福建水产》创刊于1972年,是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主管、福建省水产学会和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海洋渔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水产资源、捕捞技术、水产增养殖、渔船和渔机、仪器、水产品加工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综述和应用技术等,适时少量地刊载一些国家和省级相关的渔业产业政策与法规、专论等.主要读者对象是水产科技、教育工作者,各级水产行政领导、基层干部和水产专业户等.一贯秉承科学、严谨、公正、客观、宁少勿滥的办刊原则,及时地报道了我省海洋、渔业界的新成果与新技术,经过近40年的出版发行,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即保持注重学术性又兼顾实用技术,这在我国海洋与渔业界省级刊物中已不多见,受到了各级读者的好评.在我国海洋、水产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和相当的影响力;是中国科技期刊数据、中国期刊全国数据库、《中国水产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维普中文期刊等国内外众多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收录期刊.核心北大核心双核心期刊推荐:《水产科学》《水产科学》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动物学记录》、《食品科技文摘》、《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台湾华艺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数据库收录.杂志主要刊载渔业资源、海淡水捕捞、水产养殖与增殖、水产生物病害及防治、水产饲料与营养、水产品保鲜与加工综合利用及水产基础科学等方面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等.读者对象为水产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水产、生物、环保等专业师生,渔业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有关管理和技术人员及广大知识渔民.获奖情况:中文水产渔业类核心期刊,全国农业系统期刊,全国水产优秀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2003年获中国水产学会科普作品三等奖、2004年获优秀农业期刊编号.
水产的杂志有科学养鱼,渔业致富指南,内陆水产,淡水渔业,水利渔业,水产科学,水产科技,齐鲁渔业,中国水产,水产科技情报,科学养鱼、内陆水产,水产科学等35种期刊。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上的应用前景概述萧峰西南大学11111111111 1111111摘要: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价廉、绿色、环保、无残留等优点,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渔用中草药的水产养殖上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关键词:中草药、无公害养殖、发展前景随着全球淡水资源和海洋水域环境的恶化,渔业资源量和质量持续下降,此外,水产养殖业也存在水体污染与滥用各种渔药与添加剂等情况,因而环境保护与鱼产品安全成为捆饶人类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国际法院法官所说:“通观历史,人类由于经济的或其他的原因一直不断地干扰自然,由于我们的科学知识和日益认识到一欠考虑和未减缓的速度从事这种干扰对人类的危险,可持续发展概念充分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需要”。中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品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3,水产养殖量居世界首位,占全世界的2/3,2002年全国水产品总量达4570万吨,养殖量达2600多万吨,且养殖方式趋向于集约化、现代化,但是伴随经济腾飞的同时,各种弊病也接踵而至,如2006年的多宝鱼事件,鳜鱼体内的孔雀石绿残留超标等等问题的出现,让人们更重视食品的安全,自身的健康,不仅如此,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的一系列副作用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水产品的出口,如1998年和1999年的中国出口日本的部分鳗鱼因药物残留超标而被退货,2002年中国出口给欧盟的小龙虾因检出氯霉素而被退货。水产品被拒事例既给国家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了中国水产品的国际形象。1、 中草药的发展随着绿色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使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病原体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中草药成为当前水产药物研究的重点,在养殖和饲料中使用中草药具有许多化学物质不能媲美的优点,既能改善水体环境,提高药效,控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中草药制剂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有望成为将来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的一个新方向。2、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总草药的有效成分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重要是中医常用的药物,草药是指民间所应用的药物,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环保的绿色药物,其来源广,成本低,同时其疗效慢,作用时间长。中草药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一种中草药中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一般来说,除含有免疫物质外,还含有一些未知促生长活性物质及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脂肪、植物色素等。这些成分可增强食欲,促进机体代谢和消化酶的分泌,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加速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增强其体质,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急能力,降低饲料系数,改善水产品品质。根据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黄颡鱼试验表明,黄颡鱼在在食用了中草药添加剂后,不仅增重效果明显,而且经济效益高,尤其是当党参,甘草等回味中草药的组成,不仅增重比例高出饲料系数降低了.,蛋白质效率也提高了。增重率=(试验终末重—初始重)/初始重*100%饲料系数=饲料摄食量/净增重蛋白质效率=(试验终末重—初始重)/(总投饲量*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100%而且益气补血,保肝利胆,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草药的作用机制中草药提取于自然并保存了其自然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天然物质,已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低残留、毒副作用小、多功能性、能全面调解机体的生理功能,兼具营养物质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其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质是多糖、有机酸、疳类,生物碱及其一些挥发性物质,但每一种有效成分对肌体的免役系统的调节方式都不一样,多糖具有刺激网状内及系统,诱导淋巴细胞,脾脏细胞再生,增加巨噬细胞的功能,提高从细胞杀伤活力,诱导产生干扰素等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反映能力,有机酸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疳类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Ⅱ及淋巴毒素,增加体细胞的数量,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大多数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含有的生物碱、黄酮、香豆精等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黄连素可与DNA形成复合物,抑制DNA合成,黄酮能影响细菌的呼吸,抑制起RNA的合成。金银花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抑制细胞壁的合成,黄芪可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直接抑制或破坏病菌的繁殖能力。作为免疫增强剂,中草药在水产动物机制处于病理状态时还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双向调节作用是指对同一器官组织的不同功能状态(促进和抑制)均衡调整,直至起正常为止,即时于亢进的状态,同时对其进行抑制直至降低至最低水平,既可使异常高的DNA合成亢进状态降低至生态状态,又可将DNA的合成抑制状态调至兴奋,直至处于正常状态,这是中草药的多功能性的独特表现之一,每种中草药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的含有对某一器官组织起兴奋的作用,又有对这一器官起抑制作用的成分,虽然有的中草药含有二种作用相反的成分,但有的成分对某器官组织的不同系统进行调节,起到反向的调节作用。.防治水产养殖疾病的几种常用的中草药大黄。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生军、马蹄黄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状茎入药。本品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有收敛、泻下、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用于烂鳃病、出血病及白头白嘴病等。使用方法:全池泼洒,常用量为~,临用前,先将池水需用的大黄量,用的氨水按1∶20比例,在室温浸泡下经12~24小时,取药液均匀洒入水中,可有效防治鱼粘细菌病。本品与硫酸铜合用,即大黄1~与浓度的硫酸铜联用,可提高疗效。内服,5~10克/公斤体重鱼,大黄碾成细粉末混入饲料内,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粘细菌病;连用7天,再泼洒硫酸铜(),对草鱼出血病效佳。也可按每公斤鱼重用大黄、克黄柏、1克黄芩、5克食盐与饵料混匀制成药饵投喂, 每天1次,连服3天。此外,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也可用大黄治疗,有一定效果。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以鳞茎入药,具特异的辛辣味和蒜臭,其有效成分为大蒜类。大蒜素具有广谱抑菌止痢、驱虫及健胃作用,常用于防治鱼类肠类病。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大蒜~1公斤拦入饲料中投喂,6天为一疗程,若加入等量食盐,可提高其作用,用于防治烂腮病、肠炎病;取大蒜晒干加水煎汁,以 10~30ppm浓度浸洗鱼体1小时,可杀死锚头鳋,防治鲤鱼竖鳞病。.地锦草。红茎草,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折断茎杆后有乳白色奶汁状液体流出。地锦草含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谱较宽,并有止血和中和毒素的作用。主治鱼类肠炎、烂腮病。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干地锦草500克(或鲜地锦草2000~2500克)煮汁,连渣拦入饵料中投喂,一日二次,3天为一疗程。 在投药前,用20ppm石灰乳全池泼洒,疗效更佳。.水菖蒲。名水敛草、石菖蒲、石蜈蚣、 白菖蒲,系多年生草本。 本品含芳香挥发油~,油中主要为油辛醇、细辛酸、甲基丁香酚、倍丰萜烯类等,含有非结晶性苦味。可防治肠炎、赤皮、烂腮、水霉病等。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切碎的菖蒲4~5公斤,用蓖麻叶4~5公斤,裹在10公斤左右的松树叶上,扎成 2~3捆,放置于食场及上风口进水处, 浸没在水中,每天翻动一次,促使其腐烂。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菖蒲~公斤,加食盐~1公斤,全池遍洒,可治愈水霉病。.苦楝。名楝树,为楝科落叶乔木,高15~20米。喜野生于田野、林边等处,本品含川楝树、生物碱、岩藻糖、萘酚等,有杀虫、杀菌作用,用于防治寄生虫性鳃病,以及锚头鳋、中华鳋、毛细线虫、车轮虫、隐鞭虫病等。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马尾松、苦楝树叶、皮或果各10~公斤,切碎熬汁成12~25公斤,全池遍洒,每日一次,连用2~3天。 取苦楝树枝叶30~40公斤,直接在池中堆沤,5~7天后捞出残渣,能有效防治上述各病。3. 6.五倍子。又名倍子、百药煎、百虫仓等,为漆科植物盐肤本的叶上的干燥虫瘿, 由五倍子的蚜虫寄生而成,含大量鞣酸,能凝固蛋白质,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用于防治白头白嘴病、粘细菌病、气单胞菌病、假单胞菌病、白皮病、赤皮病、疖疮病等。使用方法:先将五倍子捣碎,用开水冲溶,全部溶解后,用池水稀释全池泼洒,常用量为2~4ppm。.乌桕。名油子树、白乌桕、木梓树等,为落叶乔木。其果、叶有拔毒消肿和杀菌作用,常用于防治细菌性烂腮病、白头白嘴病等。使用方法:每50公斤鱼,用乌桕叶干粉250克混入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6天,可防治鱼烂腮病;也可用干叶粉按4ppm计算药量,兑20倍饱和的石灰水液,浸泡6~12小时后,全池泼洒。.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有粘毛黄芩、滇黄芩、川黄芩、丽江黄芩、甘肃黄芩等,含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5种黄酮成分。此外,尚含β-谷甾醇、苯甲酸、黄芩酶等。黄芩有抗炎、镇静、抗菌性病毒的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烂腮、疖疮、打印病、出血性败血症、肠炎病、尾柄病等。使用方法:取黄芩粉碎成细粉,按5%的比例加入饵料中自由投喂,5天为一疗程;或将黄芩切细加水浸泡24小时后,煎煮三次,使水溶液浓度为1%,全池泼洒,一日一次,连用3天。、黄连。又名鸡爪连、川连、味连、土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状茎入药,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黄柏。又名案木、聚皮、元柏,落叶乔木。以树皮入药,有抑菌、解毒、消肿、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鱼病。用法是将干的黄柏、黄苓、黄连、板蓝根和大黄(合用和单用均可),每千克鱼五克,打成粉后拌盐五克,投喂或制成药饵,每天一次,连喂7天。 生姜。姜科, 多年生草本,高40到100cm,含姜醇、姜烯等挥发油,性微温,味辛,具有杀菌、解毒、杀虫和消炎的作用。将姜汁涂抹于鱼体伤口处即可。 芦苇。 多年高大草本,有清热、利尿、消炎的功效,可防治草鱼肠炎病,按每万尾鱼种用芦苇根5千克,加大蒜千克和食盐千克。打成浆。拌喂或制成药饵,每天2次,连喂4-6天。4、中草药在养殖上存在的问题 中草药本身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它对水生动物的免疫增强效果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时期采集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相差很大,而且对其产品难以进行准确的药萧评价和质量控制。目前尚无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很难保证生产出质量稳定的定型产品, 科技含量低 目前绝大多数中草药,无论是单味还是复味,仍停留在原始的散剂和煎剂上,精制品少,因此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制约了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中草药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大多用传统的中医理论,远远不能解释真正的作用机理,因而有研究一般只限于对中草药饲料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对水产动物的增重,抗病等方面的影响,而没有深入到其对水产品品质的研究,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5.中草药的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前景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日益增加,中草药也符合人们的安全和环保要求,所以中草药运用也越来越多,今后运用中草药应针对适应水生动物特点,研究药物的离子通道、作用机制、运转规律、转化过程及药物结构和药效关系等,尽快搞清鱼药和中草药的水生动物作用中的吸收、分布很转化和排泄规律及药物对环境规律的影响,提出在重要养殖水产品体内的掺留期及残留量,制定水产品上市前的保留期,研究制定使用方法,随着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推广,对防治有效的绿色中草药的研究必然会越来越多,中草药成为中国的传统魂宝将会成为防治鱼病的主要药物,也必然会走向世界。参考文献1. 李登来 水产动物疾病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5)31-442. 魏清和 水生动物营养和饲料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5)3. 王权 谢献胜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上的运用 水产科技情报 2006(4)163-1684. 胡梦红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运用 水产科技情报2006(5) 217-2215. 刘玉林 周永奎 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运用 淡水洋鱼2006(7)62-636. 褚小林 渔业生态标签制度及其启示 水利渔业 2006(5)60-627. 田海军 郑阳 渔用中草药复方疗效等研究概述 水利渔业 2006(6)78-1008. 孙克年 用林产重中药防治鱼吓鱼病 养殖与饲料 2006(9)22-249. 韩庆 马雨林 不同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黄颡鱼试验 养殖与饲料 2006(12)54-5610. 曹克驹 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12)
西大叻?嘿嘿..
水产养殖中使用微生态制剂的报告 近年来, 在水产养殖业中, 微生态制剂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水质改良剂以及对鱼类健康、预防疾病、 促进生长和品质改善所起的显著作用, 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并以其无毒副作用, 无耐药性, 无残留污染, 效果显著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水产养殖者的认可。近年来, 微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水产健康养殖, 实现无公害养殖, 已成为发展趋势。 具体来源: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上的应用前景概述萧峰西南大学11111111111 1111111摘要: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价廉、绿色、环保、无残留等优点,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渔用中草药的水产养殖上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关键词:中草药、无公害养殖、发展前景随着全球淡水资源和海洋水域环境的恶化,渔业资源量和质量持续下降,此外,水产养殖业也存在水体污染与滥用各种渔药与添加剂等情况,因而环境保护与鱼产品安全成为捆饶人类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国际法院法官所说:“通观历史,人类由于经济的或其他的原因一直不断地干扰自然,由于我们的科学知识和日益认识到一欠考虑和未减缓的速度从事这种干扰对人类的危险,可持续发展概念充分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需要”。中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品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3,水产养殖量居世界首位,占全世界的2/3,2002年全国水产品总量达4570万吨,养殖量达2600多万吨,且养殖方式趋向于集约化、现代化,但是伴随经济腾飞的同时,各种弊病也接踵而至,如2006年的多宝鱼事件,鳜鱼体内的孔雀石绿残留超标等等问题的出现,让人们更重视食品的安全,自身的健康,不仅如此,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的一系列副作用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水产品的出口,如1998年和1999年的中国出口日本的部分鳗鱼因药物残留超标而被退货,2002年中国出口给欧盟的小龙虾因检出氯霉素而被退货。水产品被拒事例既给国家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了中国水产品的国际形象。1、 中草药的发展随着绿色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使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病原体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中草药成为当前水产药物研究的重点,在养殖和饲料中使用中草药具有许多化学物质不能媲美的优点,既能改善水体环境,提高药效,控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中草药制剂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有望成为将来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的一个新方向。2、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总草药的有效成分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重要是中医常用的药物,草药是指民间所应用的药物,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环保的绿色药物,其来源广,成本低,同时其疗效慢,作用时间长。中草药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一种中草药中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一般来说,除含有免疫物质外,还含有一些未知促生长活性物质及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脂肪、植物色素等。这些成分可增强食欲,促进机体代谢和消化酶的分泌,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加速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增强其体质,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急能力,降低饲料系数,改善水产品品质。根据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黄颡鱼试验表明,黄颡鱼在在食用了中草药添加剂后,不仅增重效果明显,而且经济效益高,尤其是当党参,甘草等回味中草药的组成,不仅增重比例高出饲料系数降低了.,蛋白质效率也提高了。增重率=(试验终末重—初始重)/初始重*100%饲料系数=饲料摄食量/净增重蛋白质效率=(试验终末重—初始重)/(总投饲量*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100%而且益气补血,保肝利胆,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草药的作用机制中草药提取于自然并保存了其自然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天然物质,已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低残留、毒副作用小、多功能性、能全面调解机体的生理功能,兼具营养物质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其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质是多糖、有机酸、疳类,生物碱及其一些挥发性物质,但每一种有效成分对肌体的免役系统的调节方式都不一样,多糖具有刺激网状内及系统,诱导淋巴细胞,脾脏细胞再生,增加巨噬细胞的功能,提高从细胞杀伤活力,诱导产生干扰素等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反映能力,有机酸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疳类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Ⅱ及淋巴毒素,增加体细胞的数量,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大多数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含有的生物碱、黄酮、香豆精等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黄连素可与DNA形成复合物,抑制DNA合成,黄酮能影响细菌的呼吸,抑制起RNA的合成。金银花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抑制细胞壁的合成,黄芪可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直接抑制或破坏病菌的繁殖能力。作为免疫增强剂,中草药在水产动物机制处于病理状态时还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双向调节作用是指对同一器官组织的不同功能状态(促进和抑制)均衡调整,直至起正常为止,即时于亢进的状态,同时对其进行抑制直至降低至最低水平,既可使异常高的DNA合成亢进状态降低至生态状态,又可将DNA的合成抑制状态调至兴奋,直至处于正常状态,这是中草药的多功能性的独特表现之一,每种中草药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的含有对某一器官组织起兴奋的作用,又有对这一器官起抑制作用的成分,虽然有的中草药含有二种作用相反的成分,但有的成分对某器官组织的不同系统进行调节,起到反向的调节作用。.防治水产养殖疾病的几种常用的中草药大黄。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生军、马蹄黄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状茎入药。本品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有收敛、泻下、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用于烂鳃病、出血病及白头白嘴病等。使用方法:全池泼洒,常用量为~,临用前,先将池水需用的大黄量,用的氨水按1∶20比例,在室温浸泡下经12~24小时,取药液均匀洒入水中,可有效防治鱼粘细菌病。本品与硫酸铜合用,即大黄1~与浓度的硫酸铜联用,可提高疗效。内服,5~10克/公斤体重鱼,大黄碾成细粉末混入饲料内,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粘细菌病;连用7天,再泼洒硫酸铜(),对草鱼出血病效佳。也可按每公斤鱼重用大黄、克黄柏、1克黄芩、5克食盐与饵料混匀制成药饵投喂, 每天1次,连服3天。此外,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也可用大黄治疗,有一定效果。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以鳞茎入药,具特异的辛辣味和蒜臭,其有效成分为大蒜类。大蒜素具有广谱抑菌止痢、驱虫及健胃作用,常用于防治鱼类肠类病。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大蒜~1公斤拦入饲料中投喂,6天为一疗程,若加入等量食盐,可提高其作用,用于防治烂腮病、肠炎病;取大蒜晒干加水煎汁,以 10~30ppm浓度浸洗鱼体1小时,可杀死锚头鳋,防治鲤鱼竖鳞病。.地锦草。红茎草,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折断茎杆后有乳白色奶汁状液体流出。地锦草含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谱较宽,并有止血和中和毒素的作用。主治鱼类肠炎、烂腮病。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干地锦草500克(或鲜地锦草2000~2500克)煮汁,连渣拦入饵料中投喂,一日二次,3天为一疗程。 在投药前,用20ppm石灰乳全池泼洒,疗效更佳。.水菖蒲。名水敛草、石菖蒲、石蜈蚣、 白菖蒲,系多年生草本。 本品含芳香挥发油~,油中主要为油辛醇、细辛酸、甲基丁香酚、倍丰萜烯类等,含有非结晶性苦味。可防治肠炎、赤皮、烂腮、水霉病等。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切碎的菖蒲4~5公斤,用蓖麻叶4~5公斤,裹在10公斤左右的松树叶上,扎成 2~3捆,放置于食场及上风口进水处, 浸没在水中,每天翻动一次,促使其腐烂。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菖蒲~公斤,加食盐~1公斤,全池遍洒,可治愈水霉病。.苦楝。名楝树,为楝科落叶乔木,高15~20米。喜野生于田野、林边等处,本品含川楝树、生物碱、岩藻糖、萘酚等,有杀虫、杀菌作用,用于防治寄生虫性鳃病,以及锚头鳋、中华鳋、毛细线虫、车轮虫、隐鞭虫病等。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马尾松、苦楝树叶、皮或果各10~公斤,切碎熬汁成12~25公斤,全池遍洒,每日一次,连用2~3天。 取苦楝树枝叶30~40公斤,直接在池中堆沤,5~7天后捞出残渣,能有效防治上述各病。3. 6.五倍子。又名倍子、百药煎、百虫仓等,为漆科植物盐肤本的叶上的干燥虫瘿, 由五倍子的蚜虫寄生而成,含大量鞣酸,能凝固蛋白质,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用于防治白头白嘴病、粘细菌病、气单胞菌病、假单胞菌病、白皮病、赤皮病、疖疮病等。使用方法:先将五倍子捣碎,用开水冲溶,全部溶解后,用池水稀释全池泼洒,常用量为2~4ppm。.乌桕。名油子树、白乌桕、木梓树等,为落叶乔木。其果、叶有拔毒消肿和杀菌作用,常用于防治细菌性烂腮病、白头白嘴病等。使用方法:每50公斤鱼,用乌桕叶干粉250克混入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6天,可防治鱼烂腮病;也可用干叶粉按4ppm计算药量,兑20倍饱和的石灰水液,浸泡6~12小时后,全池泼洒。.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有粘毛黄芩、滇黄芩、川黄芩、丽江黄芩、甘肃黄芩等,含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5种黄酮成分。此外,尚含β-谷甾醇、苯甲酸、黄芩酶等。黄芩有抗炎、镇静、抗菌性病毒的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烂腮、疖疮、打印病、出血性败血症、肠炎病、尾柄病等。使用方法:取黄芩粉碎成细粉,按5%的比例加入饵料中自由投喂,5天为一疗程;或将黄芩切细加水浸泡24小时后,煎煮三次,使水溶液浓度为1%,全池泼洒,一日一次,连用3天。、黄连。又名鸡爪连、川连、味连、土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状茎入药,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黄柏。又名案木、聚皮、元柏,落叶乔木。以树皮入药,有抑菌、解毒、消肿、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鱼病。用法是将干的黄柏、黄苓、黄连、板蓝根和大黄(合用和单用均可),每千克鱼五克,打成粉后拌盐五克,投喂或制成药饵,每天一次,连喂7天。 生姜。姜科, 多年生草本,高40到100cm,含姜醇、姜烯等挥发油,性微温,味辛,具有杀菌、解毒、杀虫和消炎的作用。将姜汁涂抹于鱼体伤口处即可。 芦苇。 多年高大草本,有清热、利尿、消炎的功效,可防治草鱼肠炎病,按每万尾鱼种用芦苇根5千克,加大蒜千克和食盐千克。打成浆。拌喂或制成药饵,每天2次,连喂4-6天。4、中草药在养殖上存在的问题 中草药本身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它对水生动物的免疫增强效果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时期采集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相差很大,而且对其产品难以进行准确的药萧评价和质量控制。目前尚无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很难保证生产出质量稳定的定型产品, 科技含量低 目前绝大多数中草药,无论是单味还是复味,仍停留在原始的散剂和煎剂上,精制品少,因此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制约了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中草药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大多用传统的中医理论,远远不能解释真正的作用机理,因而有研究一般只限于对中草药饲料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对水产动物的增重,抗病等方面的影响,而没有深入到其对水产品品质的研究,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5.中草药的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前景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日益增加,中草药也符合人们的安全和环保要求,所以中草药运用也越来越多,今后运用中草药应针对适应水生动物特点,研究药物的离子通道、作用机制、运转规律、转化过程及药物结构和药效关系等,尽快搞清鱼药和中草药的水生动物作用中的吸收、分布很转化和排泄规律及药物对环境规律的影响,提出在重要养殖水产品体内的掺留期及残留量,制定水产品上市前的保留期,研究制定使用方法,随着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推广,对防治有效的绿色中草药的研究必然会越来越多,中草药成为中国的传统魂宝将会成为防治鱼病的主要药物,也必然会走向世界。参考文献1. 李登来 水产动物疾病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5)31-442. 魏清和 水生动物营养和饲料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5)3. 王权 谢献胜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上的运用 水产科技情报 2006(4)163-1684. 胡梦红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运用 水产科技情报2006(5) 217-2215. 刘玉林 周永奎 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运用 淡水洋鱼2006(7)62-636. 褚小林 渔业生态标签制度及其启示 水利渔业 2006(5)60-627. 田海军 郑阳 渔用中草药复方疗效等研究概述 水利渔业 2006(6)78-1008. 孙克年 用林产重中药防治鱼吓鱼病 养殖与饲料 2006(9)22-249. 韩庆 马雨林 不同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黄颡鱼试验 养殖与饲料 2006(12)54-5610. 曹克驹 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12)
关于发展休闲渔业的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休闲渔业的概念及内涵,介绍了国内外和我市市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对我市市休闲渔业发展内外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阐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了我市市休闲渔业发展的对策措施。1 休闲渔业的概念及内涵休闲渔业是以渔业为基础、以水生动植物为主要对象,通过对资源、环境和人力进行一种全新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将现代渔业与旅游、观光、健身、餐饮及普及知识等有机结合的生产经营方式。它既是第一产业(渔业)的延伸和发展,又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向第一产业的转移、实现渔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融合的产物。休闲渔业既可充实渔业内容,扩大渔业发展空间,更能为渔民、渔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与人们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密切联系,是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包括观光渔业、游钓业以及水族馆产业等。作为一种新型的渔业经营形式,它开辟了现代渔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拓宽了渔业发展的新领域。目前休闲渔业就其表现的形态看可划分为四类:一是生产经营形态。以渔业生产活动为依托,让人们直接参与渔业生产,亲身体验猎渔活动,通过开发具有休闲价值的渔业资源、渔业产品、渔业设备及空间、渔业生态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活动,主要是以垂钓、观赏捕鱼等为标志的生产经营形式。二是饮食服务形态。让人们更加贴近产地,直接品尝美味的水产品佳肴,建立起集鱼类养殖、垂钓、餐饮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主要表现在都市郊区以渔为依托的农家乐、避暑山庄、都市鱼庄等。三是游览观光形态。以走进海洋、江河、湖库等自然环境,结合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渔业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游览观景、休闲、度假。四是科普教育形态。主要是以水产品种、习性等知识性教育和科普为目的的展示形式,如水族馆、海洋博物馆等。2 国内外休闲渔业发展概况近年来休闲渔业在西方迅速发展,并形成产业,如西欧和美国,休闲渔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以美国为例,最新资料标明,休闲渔业已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美国的游钓爱好者从1982年的2000万人猛增到目前的8000万人;游钓渔业的经济收入从1984年的180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1000亿美元,该国每年有约3520万成年人钓客,在休闲渔业上花费达378亿美元,在游钓区有餐饮、旅馆、商场、娱乐场所等各种服务设施,充分满足了游钓爱好者的休闲需求,休闲渔业产值为常规渔业产值3倍以上。在英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国,以游钓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都十分盛行和发达。此外,韩国、德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渔业发达国家也都非常注重休闲渔业。我国休闲渔业近年来也得到快速发展,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各具特色。广东珠江口一带和舟山、宁波、温州等地海上观赏渔业船(含海上游钓、渔船观光、海鲜品尝)的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浙江、广东、福建三个省兴建集垂钓、旅游、观赏、餐饮和度假为一体专业休闲渔业场所200多家,且具有相当规模;北京、上海等许多大城市周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档次的、集郊游、垂钓、鱼鲜品尝等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区(带);四川、辽宁两省利用江湖两岸的山水风光,以游船为主,集赏景、娱乐、垂钓、避暑和风味餐饮于一体,形成了“住在水边、食有水鲜、观景垂钓、观光游玩”的特色休闲渔业;观赏鱼的养殖迅速在全国各地扩展,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和以江苏、上海、广东为重点的东南沿海两大观赏鱼生产地,其中北京市的观赏鱼养殖面积已超过800hm2(万亩)、年产观赏鱼亿尾左右,2003年我国观赏鱼的进出口贸易额达万美元,其中出口额万美元;目前我国拥有钓鱼爱好者9000多万人。休闲渔业的发展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农业部渔业局在我国渔业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休闲渔业。3 我市休闲渔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市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因势利导、在政策上鼓励,资金上扶持,加强服务,规范管理,我市市观光休闲渔业逐步从城市郊区向全市延伸,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的发展势头。2004年南岸、渝北、巴南、荣昌、万州等地的观赏鱼养殖快速发展、形成特色,全市观赏鱼养殖快面积达到近170hm2,生产观赏鱼和水草5000多万尾(株),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分别上年翻了一番;以渝中区为主体的主城观赏鱼消费市场初步形成,年消费观赏鱼7000万尾左右。全市休闲渔业基地面积超过4000 hm2、同比增长20%,规模居全国第五位;九龙坡区确立专项资金支持休闲渔业发展,形成以白市驿为中心、金谷钓鱼城、大田鱼村、鱼鹤园、天醉园等为代表的,集观光、美食、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观光休闲渔业带,全年垂钓和消费水产品近5000t,刺激了渔业生产发展。以鱼为主的餐饮业进一步发展,原有的合川“三江鱼”、九龙坡“罗非鱼”、大足 “邮亭鲫鱼”、潼南“太安鱼”、璧山“来凤鱼”等美食鱼一条街和一大批 “休闲鱼庄”、鱼餐馆、餐饮船生意火爆,新开张的万州“周家坝烤鱼”一条街、巴南南泉“六合鱼”鱼庄、渝中区“周鱼府”等门庭若市,全市餐饮业消费水产品近15万t,同比增长3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0亿多元,形成了以消费带动渔业生产发展的良好局面;主城区沿江两岸以休闲、观光、餐饮相结合的水上鱼庄已成为我市餐饮业的一大特色,成为主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合川“三江鱼美食街”,有我市小天鹅火锅、碟碟香川菜馆、邮亭鲫鱼等110家大店名店和特色餐饮店落户经营,日销售鲜鱼2—3t,月营业额达500万元左右。集观赏、科普于一体的南岸海底世界和万州海洋馆,接待游客30万多人次,丰富了市民的假日生活。长期以来,由于我市市把渔业发展的主要精力摆在解决“吃鱼难”和“吃好鱼”的问题上,休闲渔业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尽管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说尚处在初级阶段。一是在发展上缺乏规划,在管理上缺少指导,只是靠民间自发地探索和发展;二是缺乏资金投入和科研工作,使高档次的特型、特色、特体、特质的名优种类培育工作基本上没有进展;三是缺少专业化的行业组织和活动,使我市市水族观赏渔业、休闲渔业处于市场分散、未成规模、竞争乏力的状况,集观赏、垂钓(捕捞)、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规模休闲场所目前数目还相当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虽然对休闲渔业有一定的认识,但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还没有真正出台,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导致我市市休闲渔业仍在低水平中徘徊。4 我市休闲渔业发展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 市场前景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直辖以来,我市市经济发展迅猛,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2003年,全市GDP达到2250亿元,比直辖前的1996年增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亿元,是1996年的倍。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94元,七年年均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20元,年均增加10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938亿元,是1996年的倍。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市民游憩需求不断增长。主要是为都市市民服务的休闲渔业,其特点恰好符合市民的近程旅游出行规律,如果加强规划,加大资源开发和市场营销力度,完全有可能占据市民近程游憩的大部分市场。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渔业资源丰富我市地处长江上游,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水、陆、空交通发达,是西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境内水生野生动物及鱼类资源丰富,有各种鱼类180余种,各类珍稀名贵鱼类、地方特种鱼类资源丰富。有可养殖水面47万多 hm2,有渔业专用塘万hm2(大部分在主城区附近),水库2万多 hm2,江河水面万多hm2。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库区85%的水面在我市市,境内将增加水面4万多 hm2,达万hm2。库区岛屿众多,地下冷、热水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冷水鱼、热带鱼养殖、特种鱼养殖和“绿色食品”。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休闲渔业创造良好条件。 旅游资源丰富我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美丽壮观的“山城”、“江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我市是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直辖以来日新月异的山城出现了一系列城市新景观。拔地而起的宏伟大厦与散落在各处的富有异国情调的别墅楼宇,高低不平、错落有致的城市建设组合成了我市特有的城市形象。横空出世的长江、嘉陵江大桥及“地铁”、高架内环线,美丽的山城夜景让人们感受到现代都市崭新的面貌。我市同时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大足石刻”、“金佛山”、“芙蓉洞”等构成了我市的一项特色旅游。主城区的“渣滓洞、百公馆”等革命教育基地也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符合发展多功能休闲渔业的地域性的要求,伴随着我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更加确保了休闲渔业客源市场的稳定。 社会环境良好国内外休闲渔业蓬勃发展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所取得的良好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使休闲渔业在渔业和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已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刺激着越来越多的业主进入休闲渔业开发领域。同时,近几年来,我市市各级水产部门响应我市市政府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号召,大力发展我市特色的“都市型水产业”,休闲渔业必然是一个发展方向。这为我市休闲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内部环境 休闲渔业已成为我市市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提高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优化渔业内部结构,提高渔业的竞争力,切实解决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是今后我市市渔业发展的目标。为完成目标,必须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信息化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各具特色的渔业产业带。必须重点发展良种工程、创汇渔业、生态渔业、设施渔业、休闲渔业。优化渔业内部结构,首先大力进行渔业区域结构调整:都市发达经济圈以池塘养殖为主体,特色渔业为补充,形成以娱乐休闲、垂钓、餐饮为特色的都市观光渔业带。渝西经济走廊以池塘、稻田、江河集约化养殖为主、设施渔业为辅、高科技渔业为补充,形成名特优新水产品为特色的经济渔业带。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以保护天然鱼类资源为主,发展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特种水产养殖,形成名贵鱼、冷水鱼、江河自然鱼类生产、垂钓、餐饮为特色的生态渔业带。可见休闲渔业作为我市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被提到了具体日程上来。 休闲渔业的作用日益显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休闲渔业是把旅游业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国内外发展休闲渔业的经验表明:第一,发展休闲渔业投入少,见效快,有利于提高渔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二,发展休闲渔业,容易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就业容量大,有利于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缓解渔业生产和渔区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第三,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渔港、渔船和渔业设施,充分发挥渔民的专业技能,形成新的产业;第四,有利于推进渔区环境整治、美化家园,加快现代化新渔区两个文明建设;第五,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繁荣渔区经济,提高渔业和渔区的知名度。5 我市休闲渔业发展对策 高度重视,准确定位,强化宣传,转变观念“有位才能有为”,产业准确定位是休闲渔业快速发展的必备前提。要准确剖析我市渔业和旅游业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分析发展休闲渔业的资源优势、客源市场细分,将休闲渔业定位于渔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都市旅游的新领域这一层面上,努力做大、做实规模。我市市发展休闲渔业机遇、挑战并存,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刊物、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休闲渔业的特殊地位及其发展作用,特别要大力宣传休闲渔业发展的成功典型,努力营造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的良好氛围,逐步转变决策层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休闲渔业在我市渔业以及整个我市农业中的战略作用,力求突破休闲渔业是第一产业范畴的旧观念,将其作为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三产业来看待,作为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促进渔农民增收和渔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力争取得新的发展。 认真规划,加大投入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休闲渔业发展规划。休闲渔业既涉及到经济发展、产业联动,又涉及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客观上要求有规划上的大手笔。要尽快建立由城市、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市政建设等各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渔业发展咨询小组”,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有序开发、确保质量”的基本方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统筹考虑环境建设、生态建设、人文建设和渔区社会发展等因素,认真组织、制定好我市市及各区县(市)的休闲渔业发展总体规划,保证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积极组织实施规划,确保休闲渔业发展的起点高、水平高、区域特色明显。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县、区、乡、村、个人投资,广泛吸纳闲散资金,同时银行、税收、保险部门也要给予积极支持,建立起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群众自筹、吸引外资等开放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促进我市休闲渔业的发展。 合理布局,建设基地休闲渔业基地布局原则:一是与旅游结合。将休闲渔业纳入旅游业的范畴,统筹规划,一体开发,促使旅游业与渔业相互结合、协调发展,扩大旅游业与渔业的协同效应,产生1十1>2的效果,携手发展我市休闲渔业。二是交通方便。休闲渔业基地建设要选择在离城镇较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市民到基地休闲、娱乐,保证客源稳定。三是整合资源。通过成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将单个的基地纳入一个村、镇或一条线、一个片,形成区域性休闲渔业基地,强化行业自律,加强指导,确保休闲渔业基地影响力大,整体竞争实力强,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 休闲渔业基地建设要求:利用现有渔业资源,坚持改造完善为主、新建为辅,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实施长短结合、养钓结合,初期以养殖为主、游钓为辅,近郊以游钓为主、养殖为辅,远郊以养殖为主、游钓为辅,充分与其他资源进行整合,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实现休闲渔业的复合功能,提高休闲渔业的效益。休闲渔业基地建设重点:结合旅游业发展,利用现有水产养殖场和渔业水面资源,不断完善养殖设施、游钓设施、道路交通设施、餐饮娱乐设施、旅馆设施,优化环境,建设一批城镇郊区休闲渔业基地。三峡库区要借旅游之“水”,行休闲渔业之“船”,加强休闲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在适宜区域,建设游钓码头(与网箱养殖结合)、“游钓鱼礁”、游钓渔船和相关配套设施,打造一批硬件、软件过硬的独具魅力的特色休闲渔业品牌,吸引海内外游客和钓鱼爱好者前来开展游钓活动。 依靠科技,开发产品观赏渔业是休闲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观赏渔业要注意将传统金鱼选育与新品种引进试养相结合,展示与原种繁殖、保存基地建设相结合,特形、特色新品种开发和基础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充分发挥我市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和在渝相关院校的作用,积极开展特形、特色新品种特别是地方独特品种的规模化繁育、养殖技术研究以及垂钓基地健康、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为休闲渔业发展储备技术。建设一批特色鱼类原良种繁育基地,为休闲渔业发展提供优良种苗。改革技术推广方法,依托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主推池塘高产高效生态、大水面增殖等技术,积极推广特形、特色品种的金鱼、我市市独特品种胭脂鱼、长薄鳅、中华倒刺鲃等的养殖,加快新技术、新品种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尽快改变落后局面,提高我市市休闲渔业的产品产量、产品质量、产品档次和发展效益。 加强管理,搞好协作根据国际惯例和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休闲渔业管理的法规、规章、质量标准,加强指导、规范管理。注意协调旅游、交通、航运、体育、卫生、工商、税务、海关、进出口检疫等部门以及系统内部渔政、港监、船检等等环节的关系,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同时,运用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投资,引导休闲渔业发展。定期组织开展综合质量评定,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加强外来物种、尤其是对引进的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管理,严格检疫,并控制在一定的养殖范围内,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和疫病传播。针对目前休闲渔业发展分散、规模偏小、竞争力弱的现状,加强行业或专业性经济技术协作组织建设,强化行业自律、促进技术交流、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休闲渔业的竞争能力。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加强同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推进我市市休闲渔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