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对狂犬病毒的研究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

对狂犬病毒的研究发展论文

抗体。我们在被野生动物咬之后,要注射疫苗,自身通过免疫系统,获得相应抗体。

作为只要得了这个病,死亡率就是100%的狂犬病居然有药物可以治疗了?是的,在今年的9月中下旬左右,有媒体报道称华中农业大学一个专门研究狂犬病的团队研究出了这一病毒的“开关”,人类有望和死亡率百分之一百的狂犬病毒说再见了。该团队在《基因组生物学》发表的论文中写到,他们揭示了狂犬病致病的新机制,从这一研究方面入手,他们有了重大的突破,找到了可以抑制狂犬病毒的“开关”——E2H2。E2H2是一个关键靶点,作为明星分子的它在以前就被人们研究出来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赵凌教授的团队就以这个为启发,做出了相关的研究。他们认为这个靶点就是狂犬病毒的“开关”,它也是控制下游基表达的一个开关,如果能将它控制好,可以有效增加下游基因,从而起到一个其对于狂犬病毒的抑制作用。狂犬病不仅仅是作为我国的一个难题,更是全球的问题,所有的国家几乎对它都束手无策,或许大家对狂犬病的发病机理不大熟悉,但是大家都知道,只要得了狂犬病,那么你几乎就被判定为死亡了。无法想象的是,在我国,狂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是所有传染病中的第四名。除却这个发现以外,赵凌教授所带领的团队还发现了一个更为重大的发现,在此之前国际上的研究表明EZH2与lncRNA的结合是具有非特异性的特点的,然而他们的团队却找到了一个特异性的位点,这一发现可以说是具有颠覆性,它推翻了此前世界对E2H2和IncRNA结合的性质的传统观点。不过,距离能够真正治愈狂犬病毒的疫苗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是赵凌教授所带领的团队也是向真理走出了一步。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virus, RABV)引发的急性脑炎,发病后死亡率几乎达100%。所有的哺乳类动物都对狂犬病毒易感,但该病的主要储存宿主只局限于哺乳动物纲中的食肉目和翼手目这两个目,包括狗、猫、狐狸、豺、狼、貉、臭鼬、浣熊、猫鼬和蝙蝠 等。该病可以从上述储存宿主动物传播给其他哺乳动物及人类。在自然界,上述储存宿主之外的其他哺乳动物,例如鼠和兔,只是在极偶然的情况下才可能被感染,可统称为偶然宿主,它们通常不构成该病毒的传染源。人的狂犬病99%以上是因被患病的狗(少数为猫)咬伤或抓伤而引起。该病也可通过感染性物质(通常为唾液)直接接触受害者的粘膜或新近破损的皮肤传染,但非常罕见。人类偶尔也会因被某些野生哺乳动物咬伤或抓挠而感染。病毒吸入、接种未彻底灭活的疫苗或者通过移植受感染的角膜、组织和器官也可能造成感染,但极为罕见。潜伏期(最多六年)“潜伏期从5天至数年(通常2-3个月,极少超过1年),…”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部分认可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但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链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国际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该病也可通过感染性物质(通常为唾液)直接接触人体粘膜或新近皮肤破损处传染。因咬伤而出现人传人的情况虽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但从未得到证实。吸入含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或通过移植已感染病毒的器官有可能感染狂犬病,但很罕见。摄入已感染狂犬病的动物的生肉或 其他组织不是人类感染源。 目前尚无可靠的检测手段可在出现临床症状前诊断人是否感染狂犬病。狂犬病的前驱症状没有特异性。早期局部症状包括感觉异常、瘙痒和病毒侵入位点的疼痛,这些症状被认为是局部感觉性神经节的感染和发炎的结果。狂犬病最初的临床表现常为发热,伤口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随着病毒在CNS的扩散,人行为表现异常,以躁动和波动性意识障碍为特征。病人感觉过度敏感、异常的攻击性行为和性行为,受到触觉、听觉、视觉或嗅觉刺激后的痉挛,出现怕风、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唾液腺过度分泌。几乎所有以兴奋为主的狂犬病人都会在某 个阶段出现这种痉挛,中间交替出现清醒或烦躁、错乱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体征。数天后患者可因心跳呼吸停止而病人昏迷死亡。若不出现恐水、怕风等特异性的狂犬病体征,也很难做出临床诊断。麻痹型狂犬病占人狂犬病病例总数的30%,表现为麻痹或Guillain-Barre氏样综合症或其他非典型的临床表现;疾病过程比较安静,兴奋较不明显;伴有四肢瘫痪和括约肌功能障碍。早期典型体征包括叩诊部位的肌肉水肿(通常在胸部、三角肌部位和大腿部)以及毛发直立。病程通常比狂躁型狂犬病长,但最终也必然会导致死亡。麻痹型狂犬病常常被误诊,因此造成低估该病的发病率。 从病理学来讲,狂犬病毒潜伏期通常较长,病毒进入犬体内后,并不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是沿神经缓慢到达脑部,增殖后再回传到唾液腺等外周器官,此时才有传染性。犬有传染性时,大脑中已繁殖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且唾液“带毒”的犬在3~5天后,随着脑内病毒的进一步繁殖,它必然会发病并在数天后死亡。这就是“十天观察法”的理论依据。犬也可能在十天观察期以后才发病,但在这种情况下被咬的人仍然是安全的,因为虽然犬后来发病,证明该犬在咬人时确实脑中“带毒”,但此时病毒尚未繁殖到一定数量,未转移到唾液腺,咬人时尚处于潜伏期,唾液不带病毒。人如被犬咬伤而患狂犬病死亡,咬人的这只犬则不可能是健康犬,它最终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出现“人患病死亡后,咬他的犬仍一直存活”的情况。WHO的正式文件一直认定可采用“十日观察法”:如果动物为犬或猫,且在暴露发生后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以终止暴露后预防。(需要强调的是,在狂犬病疫区,可疑犬或猫咬伤人后,采取“十日观察法”的同时,要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否则等到数天后观察到犬或猫已发病,再对被咬 的人进行预防处置可能就嫌晚了。) 凡过去接种过3针(或以上)疫苗的人,再次暴露后加强接种时1-2针即可。而且凡以前接种过3针(或以上)疫苗者,以后永远没必要再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3针狂犬病疫苗后,半年内抗体滴度都远远高于最小适宜滴度,通常没必要检测抗体;加强接种后,有效保护期至少在3年以上。WHO的最新规定是:无论是多久之前接种过疫苗,再次暴露后只需接种2针。国内卫生部2009年有关再次暴露后处置的规定是:1-3年内打3针,过了3年需全程接种(5针)。再次暴露后处置。伤口处理: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当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 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 狂犬病恐惧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有关狂犬病的偏见和谬论流传得如此广泛,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重要原因之一。国内目前人们最恐惧的传染病,除了艾滋病,就是狂犬病了。狂犬病恐惧症,简称“恐狂症”,现在成了几乎可与“恐艾症”并驾齐驱的一种非常流行的心理疾病。恐狂症的最常见表现就是滥用狂犬病疫苗,在明显不该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也接种,甚至反复多次接种后仍然忧心忡忡。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而发病率较低的传染病,人们很容易反应过度。目前网络上或实际生活中有关狂犬病的不科学言论泛滥,各种奇谈怪论在“专家”和民众中都相当普遍地存在,使得一些与犬、猫有接触者(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者)长期处于恐惧之中,甚至发展成强迫症或“癔症”。有的人多次接种了疫苗,但仍每个月不远千里到武汉做抗体检测,担心“抗体一旦减少,狂犬病就会发作”。有的人自认病毒已潜入大脑,自己必死无疑,丢掉工作,成天上网查信息,在各种互相冲突的信息中无所适从。有的人怀疑疫苗是假的,怀疑疫苗中有活病毒,怀疑狂犬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怀疑护士,怀疑专家……成天在无尽的烦恼之中挣扎。论及狂犬病,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狂犬病的风险与艾滋病没有可比性(后者尚无有效疫苗,相关的基本免疫机制尚不明了)。狂犬病的防治是一个在医学上早已基本解决的问题,狂犬病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得到有效控制,每年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多年保持为0或接近于0。狂犬病100%可预防:无论是多么严重的暴露,只要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方案进行处治,可100%避免发病。在本文中,笔者将列举一些代表性的情况,说明应当怎样避免狂犬病疫苗的滥用。笔者将提供几条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帮助恐狂症患者尽快走出阴影。潜伏期到底多长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四十年?五十年?甚至终生?中国又要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在中国的某些专业杂志甚至教科书上常有狂犬病的潜伏期长达数十年的记述。中国的这些“病例”是否真的是狂犬病?由于均无实验室诊断依据,或者均无法证明未曾在近期发生新的感染(例如经某些特殊或罕见途径的感染),这些“病例”都未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甚至在国际上传为笑话,作为中国相关科学水平低下的例证。国内外资料都表明,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极少数病例(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也可能大于一年。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承认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死者为菲律宾移民,移民美国后未曾离开过美国。由于在美国本土感染狂犬病的机会极少,而且经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证明,从死者脑内分离的狂犬病毒与死者来源国家流行的毒株相同,所以该报告以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了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6年。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链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例如许多法国学者就认为潜伏期超过一年的病例即使有,也极为罕见,一年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计。对更长潜伏期的说法,他们都一笑置之。在数十年期间曾被狗咬伤过的人在中国实在太多了,如果狂犬病的潜伏期真的有那么长,这么多人都应当接种疫苗,那么中国每年的狂犬病疫苗接种量还将增加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许多恐狂症患者都是被狂犬病超长潜伏期的传说吓傻了。推广“十日观察法”应当坚信: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中、美两国专家根据在中国的实地调查结果,联合撰写的相关论文已发表在2008年第3期的美国《媒介源人兽共患病杂志》上。但外观健康不等于真正健康,必须进行实验检验或采用“十日观察法”进行鉴定。在人被犬咬伤后,如能立即将犬处死,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则可根据检测结果(病毒的有无)来确定被咬的人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如无条件当场处死动物进行检测,则可应用WHO认定的“十日观察法”:“如果犬(或猫)在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终止治疗。”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实验室在国内外未发现任何足以否定“十日观察法”的证据。该方法是判别狗(或猫)是否有传染性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也适用于中国。需要注意的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可以节省后面的2针或3针疫苗。现在城市养的狗或猫绝大多数是宠物,通常很少与外界接触,便于实行“十日观察法”。如果在中国“十日观察法”得到推广,不仅疫苗用量可大大减少(可能减少全部用量的一半),还能让绝大多数恐狂症患者更快地得到精神解放。被鼠、兔咬伤怎么办WHO的相关报告指出:“对北美洲和欧洲狂犬病流行地区成千上万的野生和住宅区啮齿动物的检查显示,很少发生啮齿动物感染狂犬病的现象,说明这些动物不是该病的贮存宿主。”“暴露于啮齿动物如兔和野兔后很少需要专门的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我国文献报告中偶有鼠传人的狂犬病病例统计报告,但其致伤动物的确认均靠患者或其家属口述回忆,科学价值有限,而且总数也极少。据笔者多年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认为WHO的上述观点也基本适用于中国。特别是在非重点疫区被鼠、兔咬伤,患狂犬病的可能性极小,通常不用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老鼠咬伤的机会很多——占所有动物伤人事件的3%-10%。如果此类情况下不接种疫苗,每年疫苗用量最多可能节约1/10。关于鼠咬人后的处置,我国卫生部尚未出台相关的工作规范。对南方重点疫区的鼠主动伤人案例,建议在客观宣传关于鼠咬人引发狂犬病的概率极小的同时,由就诊者自己权衡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此外,鸟类(如鸡、鸭、鹅)、爬行类(如蜥蜴、龟和蛇)、鱼类和昆虫,都从来不会患狂犬病,因而也不可能传染狂犬病。正确对待“间接传播”狂犬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狗或猫抓伤或咬伤。WHO明确规定,暴露后预防分3级进行管理。对于I级暴露,即接触或喂养动物,或动物舔触完整皮肤,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许多恐狂症患者担心的其他所谓“间接传播”方式,实际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通常可以不必放在心上。如果有的人因此而心理负担特别大,以至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也可预防性接种3针疫苗。接种后基本上就可高枕无忧——中和抗体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在此期间对所谓“间接传播”有足够的抵抗力。应充分认识伤口清洗的重要作用。正确的伤口冲洗可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对于很多似是而非的“间接传播”,或非流行区的轻微暴露,伤口清洗事实上足以将非常微小的一点感染的可能性彻底去除,不必执意要求接种疫苗。关于伤口处理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欧洲最早记载的狂犬病发生于公元900年的法国里昂:一头熊发狂后,一次咬伤了20人,然后逃到一条小河的对岸。被咬的人当中有14人游过小河追杀熊,可能因河水自然洗去了伤口中的病毒,这14人均未感染狂犬病毒;而未去追杀熊(因而也未清洗伤口)的6人后来都死于狂犬病(似乎见义勇为者都得到了好报)。中枢神经里的病毒许多“恐狂症”患者最喜欢提出这样的疑问:狂犬病毒进入神经细胞后,疫苗引发的抗体是否就不起作用了?抗体能否清除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病毒?大量原有的和新发现的证据都表明,狂犬病毒的抗体不仅能中和掉外周神经细胞内的病毒,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彻底清除CNS中的病毒;狂犬病毒进入CNS后,在3-5天内,要么被清除,要么发病。在任何情况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CNS(包括脑和脊髓)中长期潜伏。人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十天内必死无疑。所以任何一种症状,如果怀疑与狂犬病有关,则过了十天以后,该病人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至少也已进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则该症状肯定与狂犬病无关(应尽快转入其他专科进行处治)。有的恐狂症患者坚信自己已得了狂犬病,自称典型的狂犬病表现已持续了数月甚至更久。希望再不要有人这样给自己开玩笑了。有大量实例证明,在病毒暴露发生几天甚至几个月后才进行处治也可能有效,说明抗体也可能将狂犬病毒从CNS中清除。某些借助现代生命支持系统积极抢救而维持了较长时间生命的患者,在死后尸检时,发现全身(包括CNS)的狂犬病毒都被彻底清除干净,可以间接证明抗体可进入CNS,清除CNS中的病毒。实际上疫苗接种失败多数都出现在第一针开始后的20天之内,主要是头面部被严重咬伤的患者。如果过了这个时间还未发病,以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狂犬病毒不引起大脑细胞形态的改变,狂犬病毒在人体内的行踪在发病前是无法检测的,只能根据症状判断大脑功能是否受损。“发病”前检测到足够高的抗体,就证明其大脑功能尚未受损,至少是未严重受损,他以后就不会再发病。总之,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完了疫苗,产生了抗体,体内(包括CNS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未发现与此标准相违背的病例。这是又一个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有助于将“恐狂症”患者从对狂犬病的盲目恐惧中解放出来。 目前国产狂犬病疫苗的使用说明书中, 都包括如下“注意事项”:“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许多网友都提问:“为什么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后不能饮酒、不能剧烈运动?”有些“恐狂症”患者更是忧心忡忡:“接种疫苗期间饮酒、喝浓茶、吃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是否会抑制抗体产生?是否会使疫苗失效?是否会因此而送命?”疫苗说明书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统一制定的,说明书“注意事项”中的上述引文源自最新版(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细心的网友们发现,国外生产的狂犬病疫苗的说明书中就没有这些禁忌。如进口的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维尔博)和鸡胚细胞狂犬病疫苗(瑞必补尔)的中文和英文说明书中,都没有提到饮食和运动方面的禁忌 (唯一提及的禁忌是“接种期间应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疟药”)。目前国内外的狂犬病疫苗都是按照WHO统一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的。为什么在打了狂犬病疫苗后,只有中国的药典规定了这么多禁忌,而外国的说明书中对此却只字不提呢?有网友问:“为什么全世界人民都不怕,只有中国人民怕这怕那呢?”遍查国内外现有文献资料,找不到规定上述饮食或运动限制的科学依据。据推算,即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使动物(或人)醉酒甚至酒精中毒死亡的程度,也不会对抗体的产生和活性产生明显影响。所以打了狂犬病疫苗后饮酒,可能死于酒精中毒或醉驾,但不会死于狂犬病。打了狂犬病疫苗后过于剧烈地运动,只可能死于运动过量或猝中,也不会死于狂犬病。所以这样的“禁令”应写入“公民常识”,而不应写入“疫苗使用说明书”。国内某大型疫苗生产厂家也认为,“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过因为吃辛辣食品而对疫苗造成影响的病例”,“刺激性食物不会影响抗体的免疫效果,但可能使不良反应加重,也就是说不管是使用国产还是进口疫苗,如果发生了不良反应,那么吃了辛辣的食物可能会加重不良反应。”中国30年前的狂犬病疫苗是用动物脑组织生产的,要在半个月内打14-21针,每次接种2ml粗制脑组织,副作用大,饮酒和剧烈运动等行为可能会加大副作用,所以当时的疫苗说明书明确规定:“不可饮酒、喝浓茶及吃有刺激性食物,应避免受凉感冒或剧烈运动或劳动 ”(引自1979年卫生部《生物制品规程》)。最近30多年来,中国的狂犬病疫苗都是用细胞培养方法生产的,而且经过浓缩、纯化处理,只打5针或4针,副作用极小。但现在国产疫苗的说明书却仍然还是照抄30年前的。没有任何实验依据说明当前使用的狂犬病疫苗说明书中还应当保留关于饮食和运动方面的上述禁忌。建议国家药典委员会在2015年版药典出版时,从狂犬病疫苗说明书“注意事项”中删去关于饮食和运动限制的规定。

科学家发现人体内中枢系统是有对抗狂犬病毒的宿主基因的。抑制狂犬病毒的开关就是遗传学中的关键蛋白EZH2,它有控制下游基因表达的作用。根据这个发现研究下去,是有可能制造出狂犬病疫苗的。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论文

狂犬病对人类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被携带有狂犬病毒的狗咬伤,还没有去注射狂犬疫苗,在染病后的死亡率几乎接近100%,而每年世界各地得这种病的人也不在少数,如何治疗狂犬病成了科学家研究的一大难题。然而在9月12号,中国的科学家发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找到抑制狂犬病毒的开关了,也就是说有希望研制出治疗狂犬病毒的药物。

狂犬病毒可以侵袭到人类中枢系统的,之前的研究表明中枢系统缺少对抗这种病毒的特异性基因,而这次的最新研究发现,中枢系统是有对抗狂犬病毒的宿主基因的,在这个理论的支撑下,科学家经过研究是有可能找到抑制病毒的药物。而这次科学家所说的抑制狂犬病毒的开关就是遗传学中的关键蛋白EZH2,它有控制下游基因表达的作用,而这个蛋白还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说不定人类未来能够战胜癌症也会有它的一部分功劳。

狂犬病的致死率是非常高的,目前预防狂犬病的主要手段还是注射狂犬疫苗。虽然我们的科学家在世界率先一步找到了这一关键开关,但是距离治疗狂犬病药物的上市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要注意预防狂犬病,要尽量地做到和流浪狗保持距离,一旦被狗咬到了,要及时地到医院,定点定量的注射狂犬疫苗。

科学家们用自己的一生致力于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希望在不久的未来,人类也可以战胜狂犬病毒,让更多人避免感染这种病毒,就像战胜曾经的天花病毒一样。

土狗天生带狂犬病毒吗

土狗天生带狂犬病毒吗,狂犬病的死亡率其实是非常之高的,对于带有狂犬病毒的狗狗,很多人内心都是非常害怕的,这种病毒是会传播的,下面为大家分享土狗天生带狂犬病毒吗。

狗狗狂犬病毒不是天生自带的。通常狗狗感染狂犬病毒是因为接触了患病狗狗的粪便、尿液、呕吐物等。狗狗感染狂犬病毒后会出现情绪暴躁不安、对光和声音异常敏感、走路不稳、具有攻击人的行为。此时需要将狗狗隔离,必要时可使用安乐死的方式处理。在平时饲养狗狗的时候,需要按照疫苗注射程序给狗狗注射预防狂犬病毒的疫苗。

如何辨别狗有狂犬病

要判断宠物狗是否有狂犬病,那么首先还得对这种疾病有详细深入的了解。要知道狂犬病的传染方式、传染源,还要知道狗狗感染狂犬病之后的主要症状等等。要看狗狗有没有狂犬病,还得先知道狗狗感染狂犬之后的情况。

狗狗感染狂犬病的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有攻击性行为。此外,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会有攻击性行为,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患病的狗狗其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有些外表健康的狗狗也可能因为舔而感染狂犬病。

一般患有狂犬病的狗都会有异食癖,而且大量的流口水。我们知道狂犬病的另外一个名称就是恐水症,因此对于患上狂犬病的狗狗来说,它们进水将会越来越少,到最后可能就不会喝水了。如果有上述症状的,那么狗狗很可能已经患上狂犬病了。

对于感染上狂犬病的狗狗我们要尽快隔离,因为这种狗通常脾气都会变的比较暴躁,所以很容易发生咬人的情况。想要最大程度上预防狂犬病,那么也只能使为其接种狂犬疫苗,还要防止它们与其它狗狗发生争执而撕咬。

狗狗并不是天生就有狂犬病,狂犬病毒主要是通过患病动物的唾液进行传播,如果狗狗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或者狗狗的.伤口接触到患病动物的唾液,那么狗狗是可能会患狂犬病的。如果狗狗在感染狂犬病毒并发病,它会有恐水、怕风、性情大变等行为。

狂犬病的狗能活多久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狗狗一旦狂犬病发病,80%以上的狗狗都会在第三天或第五天的时候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很少有超过十天的。

那么狗狗得了狂犬病之后具体有哪些症状呢

第一个症状:狗狗的性情方面会有会明显的变化,时常出现精神恍惚,易于嚎叫。易于受到刺激,狗狗就会出现咬人的情况,也会主动攻击生人。

第二个症状:一些狗狗在得了狂犬病之后,变的没有感情,远离自己的群体独处,以及家里的主人、朋友。喜欢呆在阴暗角落里,怕阳光。见到主人时候会没有反应,并且一定程度的还会有打颤等怪异不正常行为。

第三个症状:甚至一些狗狗会出现异食癖,或者是怪食癖,对普通食物没有挑剔也不喜欢吃,例如有突然吃土,吃草,甚至咬木头等等。并且在吞食物的时候有头无法抬起的现象,以及瞳孔逐渐放大等不良现象。

第四个症状:有的狗狗在吃食物的时候唾液量变的很多,会有难以呼吸的情况。有时会变得异常的兴奋,主要表现为坐立不安,跑来跑去,这个时候它事完全无法辨认出主人和生人的,并且存在出现主动攻击人的疯狂行为。

第五个症状:狗狗走起路来会摇摇晃晃的,而且全身的毛发全部都会竖起,严重的狗狗会出现呼吸困难,身体很快就会出现衰竭死亡。

不论发现哪个症状的时候,一定要远离它们,并且关好。以防被咬到让病毒感染与人类。

狂犬病能治好吗

原则上,狂犬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古往今来,狂犬病一直是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一旦出现症状,必死无疑。

狂犬病的治疗对现代医学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提高狂犬病人的生存率能使我们更好理解狂犬病的病理学和免疫学机制,有助于我们研发预防和治疗狂犬病的新一代药物。

狂犬病的治疗方法还可能作为一个模型,用于处治更复杂的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人类在治疗狂犬病方面曾作了大量尝试,但目前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到2004年为止,医学文献共报道过5名病发后幸存下来的狂犬病患者,这5名患者都曾接种过狂犬病疫苗,但后来都出现狂犬病症状。不过,这5名幸存者的情况也不理想,有的产生了严重后遗症,有的生命仅延续了2~4年。

有些研究人员甚至反对尝试2004年的那种治疗方案,他们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狂犬病毒的致病机理与免疫反应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找新方法来治疗人类狂犬病,而不是盲目地重复无效的治疗方法。

“狂犬病治不好,治好的不是狂犬病”。就目前而言,至少对于犬源性狂犬病来说,这句话的确是事实。

国内审批部门从未批准过任何有关“治愈狂犬病”的医疗广告,也从未批准过任何个人和机构从事相关的治疗活动。但国内声称可治愈狂犬病的机构或个人很多,大多数都是打着祖传秘方、中医药治疗等幌子。国内报刊、网络甚至专业杂志上都经常有治愈狂犬病的报道,但由于均无可靠的实验室诊断依据,并不为国际学术界承认。

尽管人类在狂犬病治疗方面尚未取得突破,但目标越来越明确,成功的希望也越来越大。目前,科学家正在开发狂犬病治疗的多种动物模型,各种新颖的临床试验方案将随之而来。

近年来,在狂犬病疫苗研究方面的一项重大突破举世瞩目。

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的伯恩哈德·迪乔尔德(Bernhard Dietzschold)博士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新型狂犬病减毒活疫苗,不仅是高效安全的预防性疫苗,而且还可能用于狂犬病的早期治疗。

这种疫苗是基于反向遗传学这种新技术而研发的,在已经感染狂犬病毒的小鼠体内能诱导出显著增强的免疫反应,即使早期症状已经出现,单次接种这类疫苗也足以从小鼠体内清除病毒。这类疫苗可能为狂犬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极有希望的新途径。

随着狂犬病患者生存率的逐步提高,我们对这一致死率最高的病毒性脑炎所特有的病理学机制的认识,也将更加全面和深入。在此基础上,不仅狂犬病有可能治愈,而且相关治疗方法也极有可能推广应用到其他传染性神经疾病。

预防狂犬病比较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狂犬病疫苗。轻度被犬咬伤者需接种狂犬病疫苗5针(全程免疫);如在一年内再次被犬咬伤,还需加强注射狂犬病疫苗1针;如全程免疫一年后再次被犬咬伤应该加强注射2~3针。咬伤严重或特殊情况下,则应由防疫站医生根据情况酌情处理。 注射时间是第1天,第3天,7天,14天,30天,共5次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一但发病,死亡率高达100%。狂犬病潜伏期可以从几天长至数年,一但发病,病程进展迅速,患者表现出特有的怕水症状(因此又称“恐水症”),一般一周内患者即痛苦地死亡。 狂犬病怎样传播? 狂犬病多在狗、狼、猫、鼠等动物群体中流行。这些动物染病后性情狂躁,极易伤人,在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毒,人一但被咬伤或抓伤,狂犬病毒即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健康的犬或猫等动物也会带有狂犬病毒而成为“带毒动物”,这些动物外表正常,但非常危险,往往通过舔及人的皮肤或粘膜而将狂犬病传染给人。怎样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毒生命力极强,在人体内很难被杀灭。人一但被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舔及粘膜,必须及时到防疫站接种狂犬病疫苗,严重者还要接种抗狂犬病血清,同时尽早对伤口进行局部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发病,挽救生命。狂犬病基本概况 狂犬病病原体为弹状病毒科,该病毒具有“子弹形”的独特形态,有4个血清型,它是负链单股RNA病毒。可在强酸、强碱、乙醇、甲醛、阳光,紫外线等条件下被灭活,在100度2分钟,60度10-15分钟完全灭活。但在4度下的脑组织中可存活数月。发病机理、症状、潜伏期、转归: 狂犬病毒首先在感染部位增值生长,然后穿入邻近的神经末梢, 沿着轴突以每小时3mm的速度向中枢神经组织移动,进入脑组 织后大量繁殖,之后沿着神经通道向周围播散,从分泌液中排出,常见于唾液中。 临床症状可表现出三种形式: 前驱症状:伤口部位发麻、瘙痒、疼痛感觉, 顺着神经走向遍布肢体, 可有行为改变。 痉挛型: 极度兴奋、光线、声音、触摸都能引起痉挛、惊厥。 痴呆型: 象似精神病急性发作,有时有伤害行为。 麻痹型: 表现为进行性单瘫或全瘫,昏迷衰竭。 潜伏期: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多数出现在10-90天之间,但潜伏期可很短(1周)或很长(几个月甚至几年), 最短的潜伏期多发生于 儿童。或当受神经支配的手指、头、面、颈及性器官等部位被咬伤时。 转归: 狂犬病一旦确诊,100%死亡无疑。目前世界上无治疗方法, 感染者被咬后只有立即免疫接种,才能幸免。 预防方法: 伤口处理+狂犬疫苗+抗病毒血清 流行分布及其特点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疫源性疾病,野生动物是本病的主要储存宿主,犬在携带和传播狂犬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通常是感染动物分泌病毒后通过咬抓人的方式而传染给人类.动物狂犬病 影响到世界大部分地区,整个美州、非洲、亚洲以及欧洲部分地区都有狂犬病。只有少数岛屿国家,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以及严格的法规而未受影响,例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英国等国家。由于采取了全面的防病措施如给宠物接种,消灭无人看管的狗,给野生动物接种,而且最重要的一条是一旦怀疑被咬,立即实施免疫接种,使得工业化国家的人类狂犬病罕见。但是狂犬病对于非洲、亚洲及拉丁美洲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在泰国,尽管每年有10验室 多万人接种,狂犬疫苗,但仍有约三百人死亡,在印度每年600 多万人被狗咬伤, 50万人注射疫苗,但仍有3万人死亡, 在南美州一半以上的地区,约有3亿人和犬受到狂犬病的侵袭,每年报道有150-200 例人类狂犬病。据报道全世界每年估计因狂犬病导致死亡人数为4 万-7万,而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98%在亚洲, 而中国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在中国,人狂犬病流行从建国到现在有过两次起伏,51年全国开展统一性灭犬活动使狂犬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全国只有5 个省份发生过狂犬病,每年狂犬疫苗生产只有3000多人份。50-70年代总发病人数不足1000例。 但是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发病范围扩大到14个省份,1991年全国28个省市均有发病,狂犬病死亡率上升为法定传染病之首,发病人数也随着发病范围扩大而明显增加,80年以后10年间死于狂犬病的人数约5万多人根据上海防疫站报告92 年被犬咬伤的人数比91年增加,我们门诊94年比91年就诊人数增加了门诊量达到13200人次。90年后因狂犬疫苗大量使用,疫苗效价提高(国际单位)加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限制养犬条例,使狂犬病发病率急剧下降。 95年狂犬病死亡率已下降到第9位,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根据中国预防科学院统计84年全国狂犬病例6018人,90年3520人,93年下降到500人。 从狂犬病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来看,各地差异较大,以长江为界呈南高北低,全国发病持续较高省份多位于南方,如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江苏等。 91年以前平均年病例在300左右。 这些省份的发病之和约占全国发病总和的50%。 而在北方地区发病率则很低,例如甘肃、宁夏、 新疆、 西藏、 青海省份有时全年无病例或几个病例发生,山东、河北、东北等省份界于两地区之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南方四季温暖潮湿,人口密度大,人与动物接触时间长,动物自身带毒的多,是狂犬病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及旧教科书中曾建议“伤人犬经观察10-14 天未出现狂犬病状态时, 被伤者可不打或停止注射狂犬疫苗”,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外观健康犬伤人后,人已发病死亡但伤人犬仍健在的事件中以及用荧光阻断法检测健康犬脑组织后认为外观健康犬带毒是目前预防狂犬病不可忽视的问题。埃塞俄比亚专家报告5 只外观健康犬从唾液中第一次分离出狂犬病毒后存活3-39个月, 广东罗会明等人对1258只健康犬用荧光抗体法做脑带毒率调查,阳性率平均为,另外储菊红统计909例狂犬病死亡者生前被外观健康犬咬伤致死,同时还调查了129只老鼠,狂犬病毒检出率为。89年北京29例狂犬病死亡病例中有10例是被无症状犬咬伤后发病死亡的。 狂犬疫苗研制进展 鉴于狂犬病病程短而凶险,且无特殊治疗方法,死亡率极高,另外人感染后潜伏期长,采用免疫接种可以起到良好保护作用的特点。各国科学家通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在预防狂犬病发生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狂犬病得到控制和消灭。1885年法国科学家路易. 巴斯德首次将兔脑基髓制备的减毒狂犬疫苗应用人体治疗获得成功,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征服狂犬病,从而为疫苗预防狂犬病开了先河。之后随着细胞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学以及浓缩纯化技术的进步,使狂犬疫苗在质量和产量上得到较大发展和完善。60年代以前主要是用动物脑组织制备的狂犬疫苗这种疫苗免疫原性差,需要多次注射,而且毒性高,副作用大易引起严重并发症,阻碍了临床上广泛应用。60年代以后采用活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从鸡胚,地鼠肾中获得细胞制成狂犬疫苗,取代了脑组织疫苗,目前国内普遍生产使用的就是这种浓缩狂犬疫苗。72年法国梅里厄研究所研制出传代细胞系二倍体疫苗,由于成本太高,不能大规模生产,只在一些发达国家使用。84年该所又研制出VERO传代细胞的高纯度狂犬疫苗, 即维尔博狂犬疫苗。这种疫苗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已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细胞疫苗经过不断改进,使注射量由原来2毫升降到毫升,注射次数由14针降为5针。 目前世界上产量大, 使用广的狂犬疫苗有,法国生产的vero细胞疫苗和二倍体细胞疫苗, 以及德国日本生产的鸡胚细胞疫苗,另外法国采用层析技术研制出纯度更高的vero细胞疫苗不久将投入市场。由于这些疫苗抗原性强,效果稳定,抗体维持时间长,副作用小的特点,深受各国欢迎。95年以来,预防门诊应用法国生产的维尔博狂犬疫苗6000人份,用于不同人群, 老人、儿童、孕妇、严重过敏者。临床观察 除极个别使用者局部注射部位轻微红肿或低热外,无其他不良反应,效果满意。在我国新疫苗研制工作也在加紧进行,99年沈阳首次生产出以地鼠肾细胞原料的人用精制狂犬疫苗,注射量降为1 毫升。据介绍在东北、河北等省份都在研制vero细胞疫苗,准备今年通过鉴定用于临床。 此外进入九十年代法国科学家又从狂犬疫苗株 sad的衍生株筛选出双位无毒变异株sag, 该毒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目前正在进行其口服免疫实验阶段,一旦成功则在狂犬病防治上取得重大成果。即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又减少了病人多次注射之苦。随着狂犬疫苗的更新换代,使预防工作范围更加广泛,例如对兽医、动物实验室人员、林业人员和高发地区人员进行暴露前预防注射,减少狂犬病感染率。 免疫接种方法的改进 93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疫苗效价的提高,和对潜伏期短效果不好的情况,在目前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又推荐了几种新的注射方法1、皮内多点注射法: 即在0、3、7天双前臂各皮内注射两个部位,每部位-毫升, 并于30、90天各皮内注射一个部位毫升。 2、在0、7、28和90天各接种8个4个1个1个部位,每部位毫升,该方法疫苗用量少,抗体产生快。我门诊杜竞大夫98年用皮内多点法对155名病人预防注射,8天后经抗体测定阳转率100%。比常规注射产生抗体时间提前6天。3、肌肉注射法,即在0天,双上臂三角肌各注射一个剂量,在7、21 天分别各肌肉注射一个剂量。此方法可以早期产生抗体,对未注射抗病毒血清的病人更有效.96年6 月世界卫生组织对暴露后伤口重新划分和预防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议,即I度触摸或喂养动物舔及完整皮肤。此类如果有可靠病史不需要处理。II度无防护皮肤被咬,无流血的轻度擦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及。此类应该立即全程接种疫苗, 五年之内曾有接种史的只需注射2针即可III度,一处或多处皮肤的穿透性咬伤或抓伤,动物唾液污染粘膜。此类应立刻接种疫苗同时应用抗狂犬病血清并在伤口处浸润注射,同时也对伤口处理提出新的要求在预防狂犬病方面,局部处理+抗病毒血清+疫苗三管齐下才能确保安全。预防门诊自88年成立以来,在防病中心领导下,为各类动物咬伤的患者免疫接种狂犬疫苗10万余人,免疫成功率100%,为预防狂犬病发生作出了贡献。据在全国专业学术会议上了解,我们门诊在全国无论是在狂犬病免疫预防方法上、新的疫苗使用、专业学术论文篇数和质量上,以及临床经验和疫苗反应处理等方面,在全国专业系统处于先进水平。总之狂犬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由于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因此世界各国非常重视,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人们的不懈努力在预防狂犬病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安全有效高质量疫苗研制成功和免疫方案的改进,扩大了暴露前的免疫接种范围,也使得暴露后接种的免疫效果大大提高,在抗病毒血清和伤口正确处理的配合下,免疫失败率可降至最低。口服狂犬疫苗的研制成功极有可能从根本上控制和消灭人类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一但发病,死亡率高达100%。狂犬病潜伏期可以从几天长至数年,一但发病,病程进展迅速,患者表现出特有的怕水症状(因此又称“恐水症”),一般一周内患者即痛苦地死亡。狂犬病怎样传播?狂犬病多在狗、狼、猫、鼠等动物群体中流行。这些动物染病后性情狂躁,极易伤人,在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毒,人一但被咬伤或抓伤,狂犬病毒即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健康的犬或猫等动物也会带有狂犬病毒而成为“带毒动物”,这些动物外表正常,但非常危险,往往通过舔及人的皮肤或粘膜而将狂犬病传染给人。怎样预防狂犬病狂犬病毒生命力极强,在人体内很难被杀灭。人一但被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舔及粘膜,必须及时到防疫站接种狂犬病疫苗,严重者还要接种抗狂犬病血清,同时尽早对伤口进行局部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发病,挽救生命。狂犬病基本概况狂犬病病原体为弹状病毒科,该病毒具有“子弹形”的独特形态,有4个血清型,它是负链单股RNA病毒。可在强酸、强碱、乙醇、甲醛、阳光,紫外线等条件下被灭活,在100度2分钟,60度10-15分钟完全灭活。但在4度下的脑组织中可存活数月。发病机理、症状、潜伏期、转归:狂犬病毒首先在感染部位增值生长,然后穿入邻近的神经末梢, 沿着轴突以每小时3mm的速度向中枢神经组织移动,进入脑组 织后大量繁殖,之后沿着神经通道向周围播散,从分泌液中排出,常见于唾液中。临床症状可表现出三种形式:前驱症状:伤口部位发麻、瘙痒、疼痛感觉, 顺着神经走向遍布肢体, 可有行为改变。痉挛型: 极度兴奋、光线、声音、触摸都能引起痉挛、惊厥。痴呆型: 象似精神病急性发作,有时有伤害行为。麻痹型: 表现为进行性单瘫或全瘫,昏迷衰竭。潜伏期: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多数出现在10-90天之间,但潜伏期可很短(1周)或很长(几个月甚至几年), 最短的潜伏期多发生于 儿童。或当受神经支配的手指、头、面、颈及性器官等部位被咬伤时。转归:狂犬病一旦确诊,100%死亡无疑。目前世界上无治疗方法,感染者被咬后只有立即免疫接种,才能幸免。预防方法:伤口处理+狂犬疫苗+抗病毒血清流行分布及其特点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疫源性疾病,野生动物是本病的主要储存宿主,犬在携带和传播狂犬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通常是感染动物分泌病毒后通过咬抓人的方式而传染给人类.动物狂犬病 影响到世界大部分地区,整个美州、非洲、亚洲以及欧洲部分地区都有狂犬病。只有少数岛屿国家,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以及严格的法规而未受影响,例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英国等国家。由于采取了全面的防病措施如给宠物接种,消灭无人看管的狗,给野生动物接种,而且最重要的一条是一旦怀疑被咬,立即实施免疫接种,使得工业化国家的人类狂犬病罕见。但是狂犬病对于非洲、亚洲及拉丁美洲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在泰国,尽管每年有10验室 多万人接种,狂犬疫苗,但仍有约三百人死亡,在印度每年600 多万人被狗咬伤, 50万人注射疫苗,但仍有3万人死亡, 在南美州一半以上的地区,约有3亿人和犬受到狂犬病的侵袭,每年报道有150-200 例人类狂犬病。据报道全世界每年估计因狂犬病导致死亡人数为4 万-7万,而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98%在亚洲, 而中国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在中国,人狂犬病流行从建国到现在有过两次起伏,51年全国开展统一性灭犬活动使狂犬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全国只有5 个省份发生过狂犬病,每年狂犬疫苗生产只有3000多人份。50-70年代总发病人数不足1000例。 但是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发病范围扩大到14个省份,1991年全国28个省市均有发病,狂犬病死亡率上升为法定传染病之首,发病人数也随着发病范围扩大而明显增加,80年以后10年间死于狂犬病的人数约5万多人根据上海防疫站报告92 年被犬咬伤的人数比91年增加,我们门诊94年比91年就诊人数增加了门诊量达到13200人次。90年后因狂犬疫苗大量使用,疫苗效价提高(国际单位)加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限制养犬条例,使狂犬病发病率急剧下降。 95年狂犬病死亡率已下降到第9位,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根据中国预防科学院统计84年全国狂犬病例6018人,90年3520人,93年下降到500人。从狂犬病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来看,各地差异较大,以长江为界呈南高北低,全国发病持续较高省份多位于南方,如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江苏等。 91年以前平均年病例在300左右。 这些省份的发病之和约占全国发病总和的50%。 而在北方地区发病率则很低,例如甘肃、宁夏、 新疆、 西藏、 青海省份有时全年无病例或几个病例发生,山东、河北、东北等省份界于两地区之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南方四季温暖潮湿,人口密度大,人与动物接触时间长,动物自身带毒的多,是狂犬病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及旧教科书中曾建议“伤人犬经观察10-14 天未出现狂犬病状态时, 被伤者可不打或停止注射狂犬疫苗”,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外观健康犬伤人后,人已发病死亡但伤人犬仍健在的事件中以及用荧光阻断法检测健康犬脑组织后认为外观健康犬带毒是目前预防狂犬病不可忽视的问题。埃塞俄比亚专家报告5 只外观健康犬从唾液中第一次分离出狂犬病毒后存活3-39个月, 广东罗会明等人对1258只健康犬用荧光抗体法做脑带毒率调查,阳性率平均为,另外储菊红统计909例狂犬病死亡者生前被外观健康犬咬伤致死,同时还调查了129只老鼠,狂犬病毒检出率为。89年北京29例狂犬病死亡病例中有10例是被无症状犬咬伤后发病死亡的。狂犬疫苗研制进展鉴于狂犬病病程短而凶险,且无特殊治疗方法,死亡率极高,另外人感染后潜伏期长,采用免疫接种可以起到良好保护作用的特点。各国科学家通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在预防狂犬病发生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狂犬病得到控制和消灭。1885年法国科学家路易. 巴斯德首次将兔脑基髓制备的减毒狂犬疫苗应用人体治疗获得成功,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征服狂犬病,从而为疫苗预防狂犬病开了先河。之后随着细胞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学以及浓缩纯化技术的进步,使狂犬疫苗在质量和产量上得到较大发展和完善。60年代以前主要是用动物脑组织制备的狂犬疫苗这种疫苗免疫原性差,需要多次注射,而且毒性高,副作用大易引起严重并发症,阻碍了临床上广泛应用。60年代以后采用活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从鸡胚,地鼠肾中获得细胞制成狂犬疫苗,取代了脑组织疫苗,目前国内普遍生产使用的就是这种浓缩狂犬疫苗。72年法国梅里厄研究所研制出传代细胞系二倍体疫苗,由于成本太高,不能大规模生产,只在一些发达国家使用。84年该所又研制出VERO传代细胞的高纯度狂犬疫苗, 即维尔博狂犬疫苗。这种疫苗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已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细胞疫苗经过不断改进,使注射量由原来2毫升降到毫升,注射次数由14针降为5针。 目前世界上产量大, 使用广的狂犬疫苗有,法国生产的vero细胞疫苗和二倍体细胞疫苗, 以及德国日本生产的鸡胚细胞疫苗,另外法国采用层析技术研制出纯度更高的vero细胞疫苗不久将投入市场。由于这些疫苗抗原性强,效果稳定,抗体维持时间长,副作用小的特点,深受各国欢迎。95年以来,预防门诊应用法国生产的维尔博狂犬疫苗6000人份,用于不同人群, 老人、儿童、孕妇、严重过敏者。临床观察 除极个别使用者局部注射部位轻微红肿或低热外,无其他不良反应,效果满意。在我国新疫苗研制工作也在加紧进行,99年沈阳首次生产出以地鼠肾细胞原料的人用精制狂犬疫苗,注射量降为1 毫升。据介绍在东北、河北等省份都在研制vero细胞疫苗,准备今年通过鉴定用于临床。 此外进入九十年代法国科学家又从狂犬疫苗株 sad的衍生株筛选出双位无毒变异株sag, 该毒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目前正在进行其口服免疫实验阶段,一旦成功则在狂犬病防治上取得重大成果。即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又减少了病人多次注射之苦。随着狂犬疫苗的更新换代,使预防工作范围更加广泛,例如对兽医、动物实验室人员、林业人员和高发地区人员进行暴露前预防注射,减少狂犬病感染率。免疫接种方法的改进93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疫苗效价的提高,和对潜伏期短效果不好的情况,在目前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又推荐了几种新的注射方法1、皮内多点注射法: 即在0、3、7天双前臂各皮内注射两个部位,每部位-毫升, 并于30、90天各皮内注射一个部位毫升。 2、在0、7、28和90天各接种8个4个1个1个部位,每部位毫升,该方法疫苗用量少,抗体产生快。我门诊杜竞大夫98年用皮内多点法对155名病人预防注射,8天后经抗体测定阳转率100%。比常规注射产生抗体时间提前6天。3、肌肉注射法,即在0天,双上臂三角肌各注射一个剂量,在7、21 天分别各肌肉注射一个剂量。此方法可以早期产生抗体,对未注射抗病毒血清的病人更有效.96年6 月世界卫生组织对暴露后伤口重新划分和预防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议,即I度触摸或喂养动物舔及完整皮肤。此类如果有可靠病史不需要处理。II度无防护皮肤被咬,无流血的轻度擦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及。此类应该立即全程接种疫苗, 五年之内曾有接种史的只需注射2针即可III度,一处或多处皮肤的穿透性咬伤或抓伤,动物唾液污染粘膜。此类应立刻接种疫苗同时应用抗狂犬病血清并在伤口处浸润注射,同时也对伤口处理提出新的要求在预防狂犬病方面,局部处理+抗病毒血清+疫苗三管齐下才能确保安全。预防门诊自88年成立以来,在防病中心领导下,为各类动物咬伤的患者免疫接种狂犬疫苗10万余人,免疫成功率100%,为预防狂犬病发生作出了贡献。据在全国专业学术会议上了解,我们门诊在全国无论是在狂犬病免疫预防方法上、新的疫苗使用、专业学术论文篇数和质量上,以及临床经验和疫苗反应处理等方面,在全国专业系统处于先进水平。总之狂犬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由于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因此世界各国非常重视,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人们的不懈努力在预防狂犬病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安全有效高质量疫苗研制成功和免疫方案的改进,扩大了暴露前的免疫接种范围,也使得暴露后接种的免疫效果大大提高,在抗病毒血清和伤口正确处理的配合下,免疫失败率可降至最低。口服狂犬疫苗的研制成功极有可能从根本上控制和消灭人类狂犬病。

狂犬病研究论文怎么写

不小心得狂犬病的做法

被真正的狂犬或其它疯动物咬伤,且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结果也只有30%-70%的人发病。你得狂犬病的可能性不大。你没有必要再注射狂犬病了。只要在发病以前任何时候注射都可以。

抗体。我们在被野生动物咬之后,要注射疫苗,自身通过免疫系统,获得相应抗体。

他发现了一些分子,这些分子可能会对这个病有一定作用。不过不代表马上可以治疗,还需要研发一段时间。

关于狂犬病研究现状论文

狂犬病并非有明显地域局限的分布,而是非常广泛,其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严家新 加为好友 给我留言 打个招呼 发送消息 博文 狂犬病的潜伏期到底有多长? 精选 已有 9928 次阅读 2011-8-30 10:00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潜伏期 狂犬病 实验室 纪录 美国 病例 疫苗 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四十年?五十年?甚至更长?中国又要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在中国的某些专业杂志甚至教科书上常有狂犬病的潜伏期长达数十年的记述。 中国的这些“病例”是否真的是狂犬病?由于均无实验室诊断依据,或者均无法证明未曾在近期发生新的感染(例如经某些特殊或罕见途径的感染),这些“病例”都未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甚至在国际上传为笑话,作为中国相关科学水平低下的例证。 WHO 专家认为,只有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狂犬病,仅靠临床表现诊断狂犬病很困难,也不可靠。由于事实上有大约30%的狂犬病人的症状是不典型的,所以中国目前狂犬病的数字是不准确的,可能被严重低估。 国内外资料都表明,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 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 天,极少数病例(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也可能大于一年。 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承认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 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死者为菲律宾移民,移民美国后未曾离开过美国。由于在美国本土感染狂犬病的机会极少,而且经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证明,从死者脑内分离的狂犬病毒与死者来源国家流行的毒株相同,所以该报告以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了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6年。 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链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例如笔者认识的许多法国研究人员对此病例就不以为然,认为该论文中仍有不少疑点,理论上很难解释,而且极个别的病例不一定有普遍意义。他们认为超过一年的病例极为罕见,被狗或猫咬伤如果已经超过了一年,通常不必再补充接种狂犬病疫苗,再发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计。对更长潜伏期的说法,他们都一笑置之。 十余年来,我们单位也一直关注国内狂犬病长潜伏期病例,希望有机会与国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合作,利用中国每年狂犬病发病人数世界第二的有利条件,找到有实验室依据的可靠病例,来打破狂犬病潜伏期最长6 年的世界纪录,在国际上发表有份量的学术论文,提升中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但十多年来一直未在国内发现有确切证据的潜伏期超过一年的病例。 国内关于狂犬病长潜伏期迄今科学价值最高的一个病例,是上海市CDC 于1998 年报告的一个病例:某大学一名三年级的大学生可能因多年前感染狂犬病而致死,有实验室证据可确诊为狂犬病(分离到病毒)。据说他仅在10岁前曾在原籍农村被狗咬伤过,以后从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但此病例的病史资料证据并不充分,无法排除二次感染的可能。在中国东南部狂犬病重点疫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实际上很难排除在较近的时间有其他未觉察的感染机会(如在皮肤有破口的情况下与带毒动物有接触),尚无法确切证明其潜伏期长达十多年,只能作为罕见的可疑病例。

科学家找到压制狂犬病关键开开关有什么意义,这个可以可以就一直到以后人们防预防况且病的发生。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virus, RABV)引发的急性脑炎,发病后死亡率几乎达100%。所有的哺乳类动物都对狂犬病毒易感,但该病的主要储存宿主只局限于哺乳动物纲中的食肉目和翼手目这两个目,包括狗、猫、狐狸、豺、狼、貉、臭鼬、浣熊、猫鼬和蝙蝠 等。该病可以从上述储存宿主动物传播给其他哺乳动物及人类。在自然界,上述储存宿主之外的其他哺乳动物,例如鼠和兔,只是在极偶然的情况下才可能被感染,可统称为偶然宿主,它们通常不构成该病毒的传染源。人的狂犬病99%以上是因被患病的狗(少数为猫)咬伤或抓伤而引起。该病也可通过感染性物质(通常为唾液)直接接触受害者的粘膜或新近破损的皮肤传染,但非常罕见。人类偶尔也会因被某些野生哺乳动物咬伤或抓挠而感染。病毒吸入、接种未彻底灭活的疫苗或者通过移植受感染的角膜、组织和器官也可能造成感染,但极为罕见。潜伏期(最多六年)“潜伏期从5天至数年(通常2-3个月,极少超过1年),…”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部分认可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但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链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国际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该病也可通过感染性物质(通常为唾液)直接接触人体粘膜或新近皮肤破损处传染。因咬伤而出现人传人的情况虽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但从未得到证实。吸入含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或通过移植已感染病毒的器官有可能感染狂犬病,但很罕见。摄入已感染狂犬病的动物的生肉或 其他组织不是人类感染源。 目前尚无可靠的检测手段可在出现临床症状前诊断人是否感染狂犬病。狂犬病的前驱症状没有特异性。早期局部症状包括感觉异常、瘙痒和病毒侵入位点的疼痛,这些症状被认为是局部感觉性神经节的感染和发炎的结果。狂犬病最初的临床表现常为发热,伤口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随着病毒在CNS的扩散,人行为表现异常,以躁动和波动性意识障碍为特征。病人感觉过度敏感、异常的攻击性行为和性行为,受到触觉、听觉、视觉或嗅觉刺激后的痉挛,出现怕风、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唾液腺过度分泌。几乎所有以兴奋为主的狂犬病人都会在某 个阶段出现这种痉挛,中间交替出现清醒或烦躁、错乱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体征。数天后患者可因心跳呼吸停止而病人昏迷死亡。若不出现恐水、怕风等特异性的狂犬病体征,也很难做出临床诊断。麻痹型狂犬病占人狂犬病病例总数的30%,表现为麻痹或Guillain-Barre氏样综合症或其他非典型的临床表现;疾病过程比较安静,兴奋较不明显;伴有四肢瘫痪和括约肌功能障碍。早期典型体征包括叩诊部位的肌肉水肿(通常在胸部、三角肌部位和大腿部)以及毛发直立。病程通常比狂躁型狂犬病长,但最终也必然会导致死亡。麻痹型狂犬病常常被误诊,因此造成低估该病的发病率。 从病理学来讲,狂犬病毒潜伏期通常较长,病毒进入犬体内后,并不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是沿神经缓慢到达脑部,增殖后再回传到唾液腺等外周器官,此时才有传染性。犬有传染性时,大脑中已繁殖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且唾液“带毒”的犬在3~5天后,随着脑内病毒的进一步繁殖,它必然会发病并在数天后死亡。这就是“十天观察法”的理论依据。犬也可能在十天观察期以后才发病,但在这种情况下被咬的人仍然是安全的,因为虽然犬后来发病,证明该犬在咬人时确实脑中“带毒”,但此时病毒尚未繁殖到一定数量,未转移到唾液腺,咬人时尚处于潜伏期,唾液不带病毒。人如被犬咬伤而患狂犬病死亡,咬人的这只犬则不可能是健康犬,它最终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出现“人患病死亡后,咬他的犬仍一直存活”的情况。WHO的正式文件一直认定可采用“十日观察法”:如果动物为犬或猫,且在暴露发生后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以终止暴露后预防。(需要强调的是,在狂犬病疫区,可疑犬或猫咬伤人后,采取“十日观察法”的同时,要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否则等到数天后观察到犬或猫已发病,再对被咬 的人进行预防处置可能就嫌晚了。) 凡过去接种过3针(或以上)疫苗的人,再次暴露后加强接种时1-2针即可。而且凡以前接种过3针(或以上)疫苗者,以后永远没必要再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3针狂犬病疫苗后,半年内抗体滴度都远远高于最小适宜滴度,通常没必要检测抗体;加强接种后,有效保护期至少在3年以上。WHO的最新规定是:无论是多久之前接种过疫苗,再次暴露后只需接种2针。国内卫生部2009年有关再次暴露后处置的规定是:1-3年内打3针,过了3年需全程接种(5针)。再次暴露后处置。伤口处理: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当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 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 狂犬病恐惧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有关狂犬病的偏见和谬论流传得如此广泛,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重要原因之一。国内目前人们最恐惧的传染病,除了艾滋病,就是狂犬病了。狂犬病恐惧症,简称“恐狂症”,现在成了几乎可与“恐艾症”并驾齐驱的一种非常流行的心理疾病。恐狂症的最常见表现就是滥用狂犬病疫苗,在明显不该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也接种,甚至反复多次接种后仍然忧心忡忡。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而发病率较低的传染病,人们很容易反应过度。目前网络上或实际生活中有关狂犬病的不科学言论泛滥,各种奇谈怪论在“专家”和民众中都相当普遍地存在,使得一些与犬、猫有接触者(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者)长期处于恐惧之中,甚至发展成强迫症或“癔症”。有的人多次接种了疫苗,但仍每个月不远千里到武汉做抗体检测,担心“抗体一旦减少,狂犬病就会发作”。有的人自认病毒已潜入大脑,自己必死无疑,丢掉工作,成天上网查信息,在各种互相冲突的信息中无所适从。有的人怀疑疫苗是假的,怀疑疫苗中有活病毒,怀疑狂犬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怀疑护士,怀疑专家……成天在无尽的烦恼之中挣扎。论及狂犬病,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狂犬病的风险与艾滋病没有可比性(后者尚无有效疫苗,相关的基本免疫机制尚不明了)。狂犬病的防治是一个在医学上早已基本解决的问题,狂犬病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得到有效控制,每年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多年保持为0或接近于0。狂犬病100%可预防:无论是多么严重的暴露,只要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方案进行处治,可100%避免发病。在本文中,笔者将列举一些代表性的情况,说明应当怎样避免狂犬病疫苗的滥用。笔者将提供几条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帮助恐狂症患者尽快走出阴影。潜伏期到底多长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四十年?五十年?甚至终生?中国又要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在中国的某些专业杂志甚至教科书上常有狂犬病的潜伏期长达数十年的记述。中国的这些“病例”是否真的是狂犬病?由于均无实验室诊断依据,或者均无法证明未曾在近期发生新的感染(例如经某些特殊或罕见途径的感染),这些“病例”都未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甚至在国际上传为笑话,作为中国相关科学水平低下的例证。国内外资料都表明,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极少数病例(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也可能大于一年。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承认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死者为菲律宾移民,移民美国后未曾离开过美国。由于在美国本土感染狂犬病的机会极少,而且经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证明,从死者脑内分离的狂犬病毒与死者来源国家流行的毒株相同,所以该报告以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了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6年。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链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例如许多法国学者就认为潜伏期超过一年的病例即使有,也极为罕见,一年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计。对更长潜伏期的说法,他们都一笑置之。在数十年期间曾被狗咬伤过的人在中国实在太多了,如果狂犬病的潜伏期真的有那么长,这么多人都应当接种疫苗,那么中国每年的狂犬病疫苗接种量还将增加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许多恐狂症患者都是被狂犬病超长潜伏期的传说吓傻了。推广“十日观察法”应当坚信: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中、美两国专家根据在中国的实地调查结果,联合撰写的相关论文已发表在2008年第3期的美国《媒介源人兽共患病杂志》上。但外观健康不等于真正健康,必须进行实验检验或采用“十日观察法”进行鉴定。在人被犬咬伤后,如能立即将犬处死,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则可根据检测结果(病毒的有无)来确定被咬的人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如无条件当场处死动物进行检测,则可应用WHO认定的“十日观察法”:“如果犬(或猫)在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终止治疗。”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实验室在国内外未发现任何足以否定“十日观察法”的证据。该方法是判别狗(或猫)是否有传染性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也适用于中国。需要注意的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可以节省后面的2针或3针疫苗。现在城市养的狗或猫绝大多数是宠物,通常很少与外界接触,便于实行“十日观察法”。如果在中国“十日观察法”得到推广,不仅疫苗用量可大大减少(可能减少全部用量的一半),还能让绝大多数恐狂症患者更快地得到精神解放。被鼠、兔咬伤怎么办WHO的相关报告指出:“对北美洲和欧洲狂犬病流行地区成千上万的野生和住宅区啮齿动物的检查显示,很少发生啮齿动物感染狂犬病的现象,说明这些动物不是该病的贮存宿主。”“暴露于啮齿动物如兔和野兔后很少需要专门的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我国文献报告中偶有鼠传人的狂犬病病例统计报告,但其致伤动物的确认均靠患者或其家属口述回忆,科学价值有限,而且总数也极少。据笔者多年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认为WHO的上述观点也基本适用于中国。特别是在非重点疫区被鼠、兔咬伤,患狂犬病的可能性极小,通常不用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老鼠咬伤的机会很多——占所有动物伤人事件的3%-10%。如果此类情况下不接种疫苗,每年疫苗用量最多可能节约1/10。关于鼠咬人后的处置,我国卫生部尚未出台相关的工作规范。对南方重点疫区的鼠主动伤人案例,建议在客观宣传关于鼠咬人引发狂犬病的概率极小的同时,由就诊者自己权衡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此外,鸟类(如鸡、鸭、鹅)、爬行类(如蜥蜴、龟和蛇)、鱼类和昆虫,都从来不会患狂犬病,因而也不可能传染狂犬病。正确对待“间接传播”狂犬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狗或猫抓伤或咬伤。WHO明确规定,暴露后预防分3级进行管理。对于I级暴露,即接触或喂养动物,或动物舔触完整皮肤,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许多恐狂症患者担心的其他所谓“间接传播”方式,实际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通常可以不必放在心上。如果有的人因此而心理负担特别大,以至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也可预防性接种3针疫苗。接种后基本上就可高枕无忧——中和抗体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在此期间对所谓“间接传播”有足够的抵抗力。应充分认识伤口清洗的重要作用。正确的伤口冲洗可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对于很多似是而非的“间接传播”,或非流行区的轻微暴露,伤口清洗事实上足以将非常微小的一点感染的可能性彻底去除,不必执意要求接种疫苗。关于伤口处理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欧洲最早记载的狂犬病发生于公元900年的法国里昂:一头熊发狂后,一次咬伤了20人,然后逃到一条小河的对岸。被咬的人当中有14人游过小河追杀熊,可能因河水自然洗去了伤口中的病毒,这14人均未感染狂犬病毒;而未去追杀熊(因而也未清洗伤口)的6人后来都死于狂犬病(似乎见义勇为者都得到了好报)。中枢神经里的病毒许多“恐狂症”患者最喜欢提出这样的疑问:狂犬病毒进入神经细胞后,疫苗引发的抗体是否就不起作用了?抗体能否清除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病毒?大量原有的和新发现的证据都表明,狂犬病毒的抗体不仅能中和掉外周神经细胞内的病毒,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彻底清除CNS中的病毒;狂犬病毒进入CNS后,在3-5天内,要么被清除,要么发病。在任何情况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CNS(包括脑和脊髓)中长期潜伏。人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十天内必死无疑。所以任何一种症状,如果怀疑与狂犬病有关,则过了十天以后,该病人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至少也已进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则该症状肯定与狂犬病无关(应尽快转入其他专科进行处治)。有的恐狂症患者坚信自己已得了狂犬病,自称典型的狂犬病表现已持续了数月甚至更久。希望再不要有人这样给自己开玩笑了。有大量实例证明,在病毒暴露发生几天甚至几个月后才进行处治也可能有效,说明抗体也可能将狂犬病毒从CNS中清除。某些借助现代生命支持系统积极抢救而维持了较长时间生命的患者,在死后尸检时,发现全身(包括CNS)的狂犬病毒都被彻底清除干净,可以间接证明抗体可进入CNS,清除CNS中的病毒。实际上疫苗接种失败多数都出现在第一针开始后的20天之内,主要是头面部被严重咬伤的患者。如果过了这个时间还未发病,以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狂犬病毒不引起大脑细胞形态的改变,狂犬病毒在人体内的行踪在发病前是无法检测的,只能根据症状判断大脑功能是否受损。“发病”前检测到足够高的抗体,就证明其大脑功能尚未受损,至少是未严重受损,他以后就不会再发病。总之,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完了疫苗,产生了抗体,体内(包括CNS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未发现与此标准相违背的病例。这是又一个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有助于将“恐狂症”患者从对狂犬病的盲目恐惧中解放出来。 目前国产狂犬病疫苗的使用说明书中, 都包括如下“注意事项”:“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许多网友都提问:“为什么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后不能饮酒、不能剧烈运动?”有些“恐狂症”患者更是忧心忡忡:“接种疫苗期间饮酒、喝浓茶、吃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是否会抑制抗体产生?是否会使疫苗失效?是否会因此而送命?”疫苗说明书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统一制定的,说明书“注意事项”中的上述引文源自最新版(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细心的网友们发现,国外生产的狂犬病疫苗的说明书中就没有这些禁忌。如进口的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维尔博)和鸡胚细胞狂犬病疫苗(瑞必补尔)的中文和英文说明书中,都没有提到饮食和运动方面的禁忌 (唯一提及的禁忌是“接种期间应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疟药”)。目前国内外的狂犬病疫苗都是按照WHO统一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的。为什么在打了狂犬病疫苗后,只有中国的药典规定了这么多禁忌,而外国的说明书中对此却只字不提呢?有网友问:“为什么全世界人民都不怕,只有中国人民怕这怕那呢?”遍查国内外现有文献资料,找不到规定上述饮食或运动限制的科学依据。据推算,即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使动物(或人)醉酒甚至酒精中毒死亡的程度,也不会对抗体的产生和活性产生明显影响。所以打了狂犬病疫苗后饮酒,可能死于酒精中毒或醉驾,但不会死于狂犬病。打了狂犬病疫苗后过于剧烈地运动,只可能死于运动过量或猝中,也不会死于狂犬病。所以这样的“禁令”应写入“公民常识”,而不应写入“疫苗使用说明书”。国内某大型疫苗生产厂家也认为,“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过因为吃辛辣食品而对疫苗造成影响的病例”,“刺激性食物不会影响抗体的免疫效果,但可能使不良反应加重,也就是说不管是使用国产还是进口疫苗,如果发生了不良反应,那么吃了辛辣的食物可能会加重不良反应。”中国30年前的狂犬病疫苗是用动物脑组织生产的,要在半个月内打14-21针,每次接种2ml粗制脑组织,副作用大,饮酒和剧烈运动等行为可能会加大副作用,所以当时的疫苗说明书明确规定:“不可饮酒、喝浓茶及吃有刺激性食物,应避免受凉感冒或剧烈运动或劳动 ”(引自1979年卫生部《生物制品规程》)。最近30多年来,中国的狂犬病疫苗都是用细胞培养方法生产的,而且经过浓缩、纯化处理,只打5针或4针,副作用极小。但现在国产疫苗的说明书却仍然还是照抄30年前的。没有任何实验依据说明当前使用的狂犬病疫苗说明书中还应当保留关于饮食和运动方面的上述禁忌。建议国家药典委员会在2015年版药典出版时,从狂犬病疫苗说明书“注意事项”中删去关于饮食和运动限制的规定。

狂犬病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狂犬病风险等级地图) 中国CDC唐青等在今年4月出版的《Virologica Sinica (中国病毒学)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国2007-2011年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分析” 的论文。该论文根据全国疫情报告系统收集到的数据对2007年至2011年间中国的狂犬病疫情进行了分析。该论文的结论之一是:中国狂犬病流行的疫区正在扩大。尽管近5年来全国狂犬病死亡总人数正在缓慢地下降,从2007年的最高峰值3300人逐年下降到2011年的1918人,但与此同时,狂犬病发病的区域却显著扩大了,更多的中国人被置于狂犬病的威胁之下,在中国实现2020年前消除狂犬病的任务更艰巨了。中国狂犬病风险等级地图中国并非全国都是狂犬病的疫区。中国目前每年因狂犬病引起的约2000例死亡,绝大多数都发生在 中国版图东南部大约2/5的国土面积中。以下为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归纳的中国狂犬病风险等级地图。历史上无疫情的地区:自进入21世纪以来的12年里,西藏、青海两省区狂犬病病例数一直保持为0,可以认为是非疫区。历史上基本无疫情的地区:在2000年到2006年,另有山西、辽宁、吉林、内蒙、陕西、甘肃、新疆、黑龙江、宁夏、 河北等10 个省区基本无病例报告,狂犬病仅有偶发的个别病例。中国历史上无疫情或基本无疫情的省区的总面积大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3/5。中国除上述地区外的其他地区基本上都属于狂犬病疫区。近5年狂犬病死亡人数最多的 5个省:广西(1778人),广东(1485人),贵州(1427人),湖南(1075人),四川(803人)。在中国内地的31个省级政区中,这5个省的病例数总和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55%。5年来在这几个省的病例数明显下降的同时,它们仍然属高发省份,从而影响周边省份的疫情,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国家。4个直辖市的情况:近5年来,北京、上海、天津每年死亡人数都在5人以下,只有重庆平均每年超过百人。近5年来狂犬病仍在逆势增长的省份:云南、江苏、山西和陕西。近5年来由非疫区变为疫区的 3个省:河北、山西、陕西。后来居上的河北省:该省在2005年前,年报告死亡人数都为个位数,从2005年开始达到2位数,2007年就跃升到150人,近5年每年保持在100人以上的高位。发展势头最迅猛的山西省:该省2000年-2006年累计报告9例(平均每年1-2例),自2007年开始逐年递增,直至2011年达到88例,而且分布范围几乎遍及山西全省各地。最令人担忧的陕西省: 陕西省原来也是狂犬病的低发省,2000-2006年累计报告15例(平均每年2-3例)。在2009年病例数突然增至26例,而且其中25例集中发生在汉中市。渭南市也出现类似的突然暴发的情况,2010年出现5个病例,2011年集中出现29例。狂犬病通常表现为散发病例,但上述案例说明,在与狂犬病高发区相邻的低发地区(属于狂犬病防治的“前沿阵地”),如果不采取积极的狂犬病防控策略,狂犬病的集中暴发流行也是极有可能的。近年报告输入或首发病例的省份:2009年,甘肃、陕西。2011年,新疆、宁夏、辽宁。2012年,黑龙江。中国狂犬病流行的疫区正在扩大。中国防治狂犬病的形势更加严峻。国务院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 —2020年)》中,确定了中国2020年达到控制狂犬病的目标。该规划中特别将12个省(区、市)列为需加强防治的 狂犬病重点流行区:河北、山西、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中国狂犬病的疫区是哪些省份?这个狂犬病已经有根治了,有疫苗了。真正的省份应该是没有的

狂犬病并非有明显地域局限的分布,而是非常广泛,其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最近网上流传一种说法,认为中医是一种整体的、宏观的思维方式,很多现代医学治不好或者很难治的疾病,比如狂犬病,用汗、吐、下等中医排毒方法,可以药到病除。还附上了一些中医治疗狂犬病的例子。[1]

▲  中医治疗狂犬病的病例[2]

是不是这样呢?

◆ ◆ ◆

狂犬病(rabies)又叫恐水症,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  狂犬病毒[3]

狂犬病毒虽然没有脑子,但是深谙兵法、不走寻常路。当它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后,首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少量增殖;然后,入侵附近的末梢神经;紧接着,病毒沿着神经轴突传播,从脊髓至脑部,破坏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最后,再从中枢神经出来,向周围神经扩展,侵犯各组织器官。

这就是为什么狂犬病人会出现唾液增多(交感神经受累)、呼吸困难(舌咽神经核受损),乃至恐水、幻听、瘫痪、昏迷等症状。

那么,中医的汗、吐、下能不能对狂犬病毒产生作用呢?

答案是不能。汗指发汗,吐即催吐,下是促进排泄的意思。由于狂犬病毒主要侵犯神经系统,大量存在于脑脊液和唾液,汗液、胃内、大小便中含有的狂犬病毒都不多。所以,从理论上讲,不管怎么“排毒”,都很难杀灭病原体。

看完了理论,我们再来说说实证。

判断一种疗法的效果,有两个思路:一是从大规模统计数据入手,二是分析病例。

如果中医对于狂犬病有奇效,而且方法是汗、吐、下这么简单,那么,中医和狂犬病病死率之间,应该存在一个线性关系:中医“昌盛”的年代,狂犬病病死率低;反之,病死率上升。

然而,历次大规模统计,不管是地方的还是全国性的,都显示,狂犬病的病死率高达100%。[4,5]一旦发病,再无治疗的可能。

至于病例,则应满足三个条件:首先,病人已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狂犬病;其次,病人仅接受了中药治疗,没有辅以抗病毒血清等现代医学手段;最后,这种疗法可以被同行重复,多次证实其有效性。

实际上,国内常有人向防疫部门、卫生部门推荐或自荐秘方,效果如何神器云云,甚至报纸上都做了报道。但这些“秘方”、“神药”,要么治愈的病人都不是经实验室检验确诊的狂犬病人,或者不能经他人重复验证;[6]而文献回顾中提到的病例,年代久远,无从考证,局限性很大。[7]

尤其要注意的是,因为狂犬病的可怕深入人心,所以,有些患者在接触病犬后,惶惶不可终日,出现麻木、瘙痒、皮肤爬虫感,甚至心慌气急、情绪紊乱等症状。但是既不发热、也没有吞咽困难等狂犬病典型体征;或者,虽然自称“恐水”,但是在医生检查时,却没有表现出这种症状,直接喝了起来……

这就是狂犬病癔症,属于心理疾病。倘若检查不够仔细,或者缺少现代化的检验手段,很容易造成误诊。

平心而论,中国古代的医生对于狂犬病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及时清洗的重要性,甚至提出了取病犬脑(含有狂犬病毒)进行预防的说法。可惜,数字就摆在那里,定期为宠物免疫、及时注射疫苗,才是对抗狂犬病最好的方案。

▲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狂犬病预防手段[8]

真相:汗、吐、下等中医排毒方法无法治疗狂犬病。

-------------------------------------

参考文献

【1】中药治疗狂犬病百发百中优于西医[EB/OL].[2017-03-11]. .

【2】黄道六. 临床治验回忆录[J]. 江苏医药 (中医分册), 1979, 5(2): 40–41.

【3】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专题学习网站/流行病学/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研究生学习网站/陆家海[EB/OL]. [2017-03-12]..

【4】吕静, 陈慧萍, 孙净. 湖北省 1951∼ 2001 年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3, 19(4): 125–126.

【5】张永振, 俞永新, 董关木等. 中国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制建议[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7, 41(3): 165–168.

【6】谢世宏, OTHERS. 狂犬病防治手册[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7】陈珊珊, 危剑安, 黄霞珍. 中医药治疗狂犬病文献回顾[J]. 环球中医药, 2012, 5(2): 114–116.

【8】世界卫生组织 | 狂犬病[EB/OL]. WHO, [2017-03-12]..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作者:赵言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