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

发布时间: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

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按照惯例,北大核心期刊每四年由北大图书馆评定一次,并出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大核心目录2020年版被降级的刊物以及新晋期刊。一、北大核心目录(2020版)被降级刊物1、现代情报2、电气传动3、现代电子技术4、美术大观5、肉类研究6、煤矿机械7、新型建筑材料8、混凝土与水泥制品9、材料保护10、艺术工作(作者提供)水力发电(作者提供)11、食品工业12、教学与管理13、印染助剂二、北大核心目录(2020版)被升级刊物目录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西北人口3、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5、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6、中学生物教学7、语言战略研究8、北京舞蹈学院学报9、中国无机分析化学10、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陕西科技大学学报12、广西科学13、中国医院14、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5、疾病监测16、磁共振成像17、生物安全学报18、广东海洋大学学报19、洁净煤技术20、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1、社会保障研究22、化学工业与工程23、现代防御技术24、现代纺织技术25、无线电工程26、医学与哲学27、工具技术28、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江苏农业科学30、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31、资源开发与市场32、森林工程33、中外葡萄与葡萄酒34、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35、地质力学学报36、工程爆破37、中国抗生素杂志38、重庆高教研究39、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41、天涯42、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3、农业经济与管理44、海洋测绘45、海洋地质前沿46、中学地理教学参考47、煤炭技术48、铸造技术49、上海城市规划38、重庆高教研究39、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41、天涯42、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3、农业经济与管理44、海洋测绘45、海洋地质前沿46、中学地理教学参考47、煤炭技术48、铸造技术49、上海城市规划

北京工业大学不属于985。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建校初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先后划转学校。20世纪70年代至2005年,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计算机学院、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相继并入学校。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校本部和6个校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有教职工3183人;在校生24303人,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98人,留学生674人;设有二级教学科研机构16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1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8个;开设本科专业70个。

北京工业大学历史沿革。

1960年,北京工业大学创建,初设机械、电机、无线电、化工、数理5个系。

1961年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转入北工大后,增设土建系。

1972年,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并入北工大,在北京宣武区牛街南横西街该校校址设北工大预科,后改称新生部。新生部于1986年撤销。

1978年至1989年,学校调整系的设置,设机械工程学系、工业自动化系、无线电系、土木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系、应用物理系、计算机科学系、应用数学系、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热能工程学系、管理工程学系、建筑学系。1990年,原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入北工大,该院6个系和北工大管理工程学系合并调整为管理工程学系、对外经济贸易系、应用经济系,至此全校共设14个系。

1993年北京计算机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北京西三环北路原校址办学,1998年迁入校本部与北工大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计算中心合并组建计算机学院。

1992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

1993年北工大尝试教育改革成立实验学院2000年起实验学院由学校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

2000年,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电力函授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分部,均为学校的异地办学机构;

2003年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

2004年7月实验学院终止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的协议,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迁至北京市朝阳区管庄校区,与北京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调整合并为学校全资直属二级学院性质的实验学院。

2004年继续教育学院与工大分部进行教育资源整合,整合后工大分部办学主体为继续教育学院(称为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区)。2005年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并入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北京工业大学院系专业。

截止2017年12月,学校有18个本科教学单位,在64个本科专业招生;另设有独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师资力量。

截止到2017年年底,在职教职工总数2965人,其中专任教师1737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全职双聘院士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1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在校学生24500余人,其中研究生75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14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20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

截止2018年,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3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据官网2018年5月的资料显示,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拥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工程硕士、工商管理、建筑学、城市规划、应用统计、社会工作、教育、艺术、工共管理、金融、法律11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

截止2018年,学校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111计划”引智基地2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其他科研基地4个。2015年“北京未来网络科技高精尖创新中心”入选“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

学术资源。

北京工业大学截止2013年,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共100余万册,引进各种数据库资源40多种(含数据库60多个),包括Webofknowledge、IEEE/IEEElectronicLibrary、EIVillage、ISIProceedings、DerwentInnovationsIndex、SPIE、OCLCFirstsearch、Elsevier、Springer-Link、CambridgeScientificAbstracts、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大型的网络版数据库,引进中外文期刊一千六百多种,与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加入了OCLC、CALIS和BALIS等馆际网络。

学术刊物。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74年;其主要刊登光学工程与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土木工程与建筑、交通工程、环境与能源、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应用数学与物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是中文核心期刊,被国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创刊于2001年,曾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刊,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北京市优秀社科期刊和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数据库”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刊。

北京工业大学校徽。

在外环形成徽章正圆,中心为原校标标志,英文全称呈环形围绕校标,校标下方是标准字体(毛体集字)校名,最下方“1960”代表建校时间。

北京工业大学校训。

不息为体日新为道

科技核心都还好,文章满足杂志社要求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相对来说,电子设计工程更快点。

好像是只征内部稿件的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

我教你怎么做。只要禁用了javascript就可以复制了。用IE打开这个网页,工具--internet选项--选项--安全级别设为“高”。就OK了。如果是firefox或者chrome,那么选择禁用javascript就可以复制了。

9月19日晚上10点左右,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2017届博士生卓某,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19栋学生公寓跳楼身亡。南京大学宣传部部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学校保安部、后勤部和相关部门已经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处理。经过调查,学校得出结论,论文的第一作者导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争议。没有证据表明是老耿害死了卓。南京仙林派出所仍在调查中,学校和家属还没有收到警方的最后通知,卓学生的真正死因尚不清楚,但警方表示,他们已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性。

9月19日晚,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一名女博士生从宿舍楼跳楼身亡。21日10点左右,她的同学们自发地在坠落地点放上鲜花和蜡烛,并鞠躬表达他们的悲痛。本刊记者/李向水俣,带网络传记论文被导师抢去作业不存在的南大博士生周宁(化名)是卓同学的好朋友。至于耿,他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周宁说,这篇论文是在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一次会议后发表的。论文题目为耿至卓,作品主要由卓完成。耿曾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具体的修改也由卓同学完成,而耿是文章的第一作者。这篇题为《环境研究的反思: 环境心理学视角》的论文于2018年2月发表在《南京工业大学学报》上,并于2017年12月28日接受发表。

2017年10月21-22日,2017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环境论坛在南京举行,由南京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主办。南京大学教授耿爽以「从心理学角度看环境问题: 过去十年国内环境心理学研究回顾」为题作专题演讲。《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向记者证实,2017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与环境论坛的主题是整理环境学科,要求每位专家提交一篇论文,论文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南京工业大学学报》上。耿向会议提交了一份报告,并提供了文件。耿、卓共同签署的文件内容与耿会议报告的内容相同。一些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告诉记者,学术会议手稿的第一作者通常由导师签名。此外,2017年9月,卓仪林刚刚开始自己的博士学习,在入学一个多月后的学术会议上,以原创作者的身份撰写和提交论文非常困难。

校方称其不存在无法毕业的压力

作为卓某密友,周宁称,由于卓同学与导师耿某某关系较差,她的一些研究想法也被打压。博士生通常在二年级上学期进行的中期考核,但卓某被导师延期一年,与下一级博士生一起进行考核。而一般情况下,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几乎不会出现被延期的情况,因此这件事对卓同学造成了很大压力。

不过,记者从相关渠道获取的信息显示,卓同学的博士中期考核结果为“通过”。

与卓同学同一个课题组的同学赵正(化名)则表示,卓同学在博士一年级时确实与导师发生过摩擦,但后来就和解了,导师没有进行过打压。此外,卓同学在投的另一篇英文论文就是用导师的项目资助完成的。

卓某同课题组的另一名同学刘菲(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今年9月10日,卓同学在课题组内祝导师耿某节日快乐的截图。在她看来,卓同学性格开朗,有真性情,平常与课题组同学较好,不存在网传被导师孤立的情况。

9月19日晚,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一名女博士生从宿舍楼跳楼身亡。21日10时左右,她的同学自发在坠楼地点摆上鲜花与蜡烛并鞠躬表达哀思。本刊记者/李想俣 拍摄

周宁解释说,由于社会学院没有心理学博士点,所以此前心理系学生只能在社会学系进行答辩。由于社会学系的老师对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认同度不高,所以心理系的学生参与社会学系答辩非常不利,经常被刁难,因而产生很大心理压力。但自2017级后,社会学院主动要求导师自主选择学生答辩所在的系别,并鼓励心理学方向的学生就在本系答辩。心理系的其他教师也都选择让学生在本系参加答辩。但导师耿某某出于个人原因,仍强制要求其组内所有学生在社会学系答辩。

据了解,南京大学2020级之前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博士四年级属于延期毕业。周宁告诉记者,延期毕业对学生意味着国家补助停发,在校住宿也可能得不到保障,这对卓同学造成了较大心理压力。

摘要英汉称谓语差异,主要表现为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对概括简要,这种差异是两种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巨大差异的体现。关键词英汉对比亲属称谓语非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称谓语是日常交往最常见的沟通人际关系符号和桥梁,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它最容易被人们观察,最反映人的身份、地位及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讲,称谓语——包括亲属称谓语和非亲属称谓语,反映出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称谓语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不易观察的、相对稳定的深层文化。因而,从英汉称谓语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发掘出这两种语言背后蕴藏的不同文化内涵。亲属称谓语是人们接触最早、使用最广的称谓语,是最重要的交际言语。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杆。亲属称谓,作为显形的表层文化,受到深层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社会性。我们先来看以下最基本的亲属称谓语:Grandfather:祖父,外祖父Grandmother:祖母,外祖母Father:父亲Father-in-law:公公;岳父Mother:母亲Mother-in-law:婆婆;岳母Sister:姐姐,妹妹Sister-in-law:嫂子,弟妹,小姑子,小姨子Brother:哥哥,弟弟::Uncle: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Aunt:伯母,婶母,姑妈,姨妈,舅妈Cousin:堂哥,堂弟,表哥,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亲属称谓词具有概括性特点,即一个词概括出具有相近地位的所有身份。除father/mother外,同一个称谓词都至少指代两种人物身份,且不分长幼,最典型的是cousin一词既指堂亲又指表亲,既指长又指幼,既指男又指女。英语亲属称谓词的概括性特点使其数量上明显少于汉语称谓词。而汉语亲属称谓词中仅三代以内的称谓词语就有60多个,因而具有准确描述的特点,几乎所有的亲属身份都有一个固定且唯一的称谓,从这个称谓语中可以明确读出被称呼者的身份信息及与称呼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汉语称谓词能够具体到亲属关系间的长幼次序、内外亲疏,如:英语中不分长幼的brother,汉语中“哥哥”“弟弟”清楚表达出长幼信息,而且有“大哥/二哥”“二弟/三弟”等表现更精确的次序;汉语表达中的“外”均体现出亲属关系来自女性成员,母亲的父亲即“外祖父”,姐妹的孩子称“外甥”“外甥女”;父亲的哥哥、弟弟分别称“伯”“叔”,其配偶有“伯母”“婶母”之别,而母亲的哥哥、弟弟却一律为“舅舅”,其配偶也一律为“舅母”,至多用“大/二/三”等来区分。非亲属称谓指的是人际关系中对亲属以外的社会成员的称呼,它是人际关系在亲属范围基础上的扩展,更能体现人的社会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汉语中存在着将亲属称呼泛化的现象,即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关系。无论是邻居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人们都倾向于按性别、年龄称呼对方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大嫂等。泛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示尊敬和亲近,表现汉语文化中一种“四海一家”的文化传统,而英语国家中,无论社交场合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非亲属成员之间一般不用亲属称谓称呼对方,所以英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比较罕见。直呼其名的现象在西方社会很普遍,除一些特别正式或礼节性场合外,人们经常直接称呼对方名字,甚至在初次见面时也常如此。另外,“认亲”也可以说是具有汉文化特色的现象,“义父/母”“义子/女”应该是亲属关系泛化的情形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师父”“弟子”用亲属称谓词中“—父”“—子”的格式将师徒关系提高到亲属级别,说明汉语文化中对这一关系的重视,“师徒如父子”。英语中,一般不用职业作称呼。职务和职称称呼中常见的有Professor,Doctor,Judge,Director,Manager及Prime Minister,President等少数几个词,主要用于政界上层、军界和法律界人士。在汉语中,职务和军衔都可作称呼,如“朱司令”、“刘元帅”等;在英语中只有军衔可作称呼,如“Captain”,“Captain Benjamin”等。另外,有些英语国家中仍然保留君主制,有伯爵、公爵等君主授衔,汉语中则不具有这种现象。汉语中,一般可将职业、职务、职称等直接用于称呼。在职业称呼中,常用的有医生、护士、老师等。职务称呼中,姓直接冠在职务前用于称呼,并且一般只用于管理级别的职务,还常将副职中的“副”字去掉以表示尊敬。而职称方面的称呼中,“教授”比较常用,人们少用一般性职称。汉语中有些职业名称常与亲属称呼语结合构成称呼语,如“护士阿姨”,“警察叔叔”,而英语中没有这样的用法。英汉语中还有一些关于敬称的差异,如汉语中“你”的敬称为“您”,而英语中只有“you”一种形式。在英语中“头衔+姓”的称呼法就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敬称,一般都直呼其名(first name)。较常用的敬称有“Sir”(先生、阁下),表示尊敬,并带有正式语体的色彩;其次是“Mister”(先生),这是对一般男性较客气的称呼。汉语中以“老”为尊,在姓的后面加上“老”来称呼以示尊敬,“老”意味着有阅历、有经验、有学识,如称马三立先生为“马老”。英美文化中却恰好相反,“老”(old)一词在英美文化中的内在含义是“不再年轻了”、“不中用了”,因此,英美文化中很忌讳用“old”去称呼别人,尤其是女性。零称呼就是在言语交际中不用称呼语,这其实也是一种称呼,一种潜在的称呼。有的学者认为汉语里的“喂”、“嗨”、“那个谁”和英语里的“Hello”、“Hi”、“Hey”、“Excuse me”等词汇形式算作零称呼。在汉语中零称呼用得不多,除非说话者对听话者拥有权势,或不便和不知道怎样称呼听话者,否则会使听话者觉得不礼貌、不友好或对其不尊重。而在英美文化中情况则大不相同,不管生人熟人,也不管地位和辈份,都可使用“Hi”、“Hey”等零称呼。称谓语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被继承下来的语言现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念。从英汉称谓语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形成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深层文化背景。汉语亲属称谓词特别强调长幼次序、内外亲疏,这种繁复的称谓正反映了汉族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家族,宗法关系悠久巩固。英语民族的先民——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来自北欧大陆的游牧民族,后经与古罗马、日尔曼、丹麦、1英汉亲属称谓语特点2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3英汉称谓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诺曼底等诸多欧洲民族不断融合,虽然存在过奴隶制、封建制宗法关系,但不像汉民族那样完善稳固,宗法关系远不如中国那样悠久。基于宗族观念,汉文化中“多子多福”的理念促使了家族人口增长,尤其是对男性子嗣的重视和渴盼,形成了“重男轻女”思想偏见,在亲属称谓语中女性亲属方的关系成员往往被视为“外”人。而英语文化中,由于老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健全,不存在“养儿防老”的忧虑,因而男女后代享有基本平等的权利。随着社会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日益成为社会基本单位,西方社会兴起的DINK家庭也在中国出现,这将导致亲属称谓词的减少、消失。汉文化推崇集体主义观念,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纳入集体,纳入到社会这个有不同层次的大家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取向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个性,推崇个人的独立自主。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人们的个人权利和平等地位意识极强,都喜欢直呼其名,以示平等、亲切和友好。中国社会深受儒家“礼”教影响,强调社会成员地位的先后尊卑,君臣父子,伦理纲常,用严密的等级观念约束社会成员的言行举止,尊崇“老”及权威,因而才有下级对上级的恭敬顺从、晚辈对长辈的谦敬孝顺。而西方文化源自犹太宗教同希腊哲学的融合,两者之间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个体灵魂的观念,由此产生了人人平等的观念。西方文化偏向一致性的人际关系,等级和身份观念比较淡薄。人际交往时,在称呼上较少受到等级和身份的限制,采用对等式称呼语,家庭成员和亲属之间习惯直呼其名。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不仅表示上下辈之间的平等,还表示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关系融洽。综上所述,英汉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影响到两种语言在称谓语上的差异,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对概括简要。在各自的语言交际环境中,两种语言的称谓语都能满足交际需求,发挥出语言交际的功能。参考文献[1]蔡芳.汉英亲属称谓中隐蔽的深层文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79-82[2]黎昌抱.英汉亲属称谓词国俗差异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2):93-96[3]张丽华,罗毅.英、汉亲属称谓的深层文化内涵比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36-139[4]吴承雅.英汉称呼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J].职业时空,2007,15:82-83(收稿日期:2008•11•07)摘要英汉称谓语差异,主要表现为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对概括简要,这种差异是两种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巨大差异的体现。关键词英汉对比亲属称谓语非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称谓语是日常交往最常见的沟通人际关系符号和桥梁,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它最容易被人们观察,最反映人的身份、地位及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讲,称谓语——包括亲属称谓语和非亲属称谓语,反映出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称谓语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不易观察的、相对稳定的深层文化。因而,从英汉称谓语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发掘出这两种语言背后蕴藏的不同文化内涵。亲属称谓语是人们接触最早、使用最广的称谓语,是最重要的交际言语。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杆。亲属称谓,作为显形的表层文化,受到深层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社会性。我们先来看以下最基本的亲属称谓语:Grandfather:祖父,外祖父Grandmother:祖母,外祖母Father:父亲Father-in-law:公公;岳父Mother:母亲Mother-in-law:婆婆;岳母Sister:姐姐,妹妹Sister-in-law:嫂子,弟妹,小姑子,小姨子Brother:哥哥,弟弟::Uncle: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Aunt:伯母,婶母,姑妈,姨妈,舅妈Cousin:堂哥,堂弟,表哥,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亲属称谓词具有概括性特点,即一个词概括出具有相近地位的所有身份。除father/mother外,同一个称谓词都至少指代两种人物身份,且不分长幼,最典型的是cousin一词既指堂亲又指表亲,既指长又指幼,既指男又指女。英语亲属称谓词的概括性特点使其数量上明显少于汉语称谓词。而汉语亲属称谓词中仅三代以内的称谓词语就有60多个,因而具有准确描述的特点,几乎所有的亲属身份都有一个固定且唯一的称谓,从这个称谓语中可以明确读出被称呼者的身份信息及与称呼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汉语称谓词能够具体到亲属关系间的长幼次序、内外亲疏,如:英语中不分长幼的brother,汉语中“哥哥”“弟弟”清楚表达出长幼信息,而且有“大哥/二哥”“二弟/三弟”等表现更精确的次序;汉语表达中的“外”均体现出亲属关系来自女性成员,母亲的父亲即“外祖父”,姐妹的孩子称“外甥”“外甥女”;父亲的哥哥、弟弟分别称“伯”“叔”,其配偶有“伯母”“婶母”之别,而母亲的哥哥、弟弟却一律为“舅舅”,其配偶也一律为“舅母”,至多用“大/二/三”等来区分。非亲属称谓指的是人际关系中对亲属以外的社会成员的称呼,它是人际关系在亲属范围基础上的扩展,更能体现人的社会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汉语中存在着将亲属称呼泛化的现象,即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关系。无论是邻居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人们都倾向于按性别、年龄称呼对方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大嫂等。泛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示尊敬和亲近,表现汉语文化中一种“四海一家”的文化传统,而英语国家中,无论社交场合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非亲属成员之间一般不用亲属称谓称呼对方,所以英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比较罕见。直呼其名的现象在西方社会很普遍,除一些特别正式或礼节性场合外,人们经常直接称呼对方名字,甚至在初次见面时也常如此。另外,“认亲”也可以说是具有汉文化特色的现象,“义父/母”“义子/女”应该是亲属关系泛化的情形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师父”“弟子”用亲属称谓词中“—父”“—子”的格式将师徒关系提高到亲属级别,说明汉语文化中对这一关系的重视,“师徒如父子”。英语中,一般不用职业作称呼。职务和职称称呼中常见的有Professor,Doctor,Judge,Director,Manager及Prime Minister,President等少数几个词,主要用于政界上层、军界和法律界人士。在汉语中,职务和军衔都可作称呼,如“朱司令”、“刘元帅”等;在英语中只有军衔可作称呼,如“Captain”,“Captain Benjamin”等。另外,有些英语国家中仍然保留君主制,有伯爵、公爵等君主授衔,汉语中则不具有这种现象。汉语中,一般可将职业、职务、职称等直接用于称呼。在职业称呼中,常用的有医生、护士、老师等。职务称呼中,姓直接冠在职务前用于称呼,并且一般只用于管理级别的职务,还常将副职中的“副”字去掉以表示尊敬。而职称方面的称呼中,“教授”比较常用,人们少用一般性职称。汉语中有些职业名称常与亲属称呼语结合构成称呼语,如“护士阿姨”,“警察叔叔”,而英语中没有这样的用法。英汉语中还有一些关于敬称的差异,如汉语中“你”的敬称为“您”,而英语中只有“you”一种形式。在英语中“头衔+姓”的称呼法就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敬称,一般都直呼其名(first name)。较常用的敬称有“Sir”(先生、阁下),表示尊敬,并带有正式语体的色彩;其次是“Mister”(先生),这是对一般男性较客气的称呼。汉语中以“老”为尊,在姓的后面加上“老”来称呼以示尊敬,“老”意味着有阅历、有经验、有学识,如称马三立先生为“马老”。英美文化中却恰好相反,“老”(old)一词在英美文化中的内在含义是“不再年轻了”、“不中用了”,因此,英美文化中很忌讳用“old”去称呼别人,尤其是女性。零称呼就是在言语交际中不用称呼语,这其实也是一种称呼,一种潜在的称呼。有的学者认为汉语里的“喂”、“嗨”、“那个谁”和英语里的“Hello”、“Hi”、“Hey”、“Excuse me”等词汇形式算作零称呼。在汉语中零称呼用得不多,除非说话者对听话者拥有权势,或不便和不知道怎样称呼听话者,否则会使听话者觉得不礼貌、不友好或对其不尊重。而在英美文化中情况则大不相同,不管生人熟人,也不管地位和辈份,都可使用“Hi”、“Hey”等零称呼。称谓语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被继承下来的语言现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念。从英汉称谓语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形成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深层文化背景。汉语亲属称谓词特别强调长幼次序、内外亲疏,这种繁复的称谓正反映了汉族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家族,宗法关系悠久巩固。英语民族的先民——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来自北欧大陆的游牧民族,后经与古罗马、日尔曼、丹麦、1英汉亲属称谓语特点2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3英汉称谓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诺曼底等诸多欧洲民族不断融合,虽然存在过奴隶制、封建制宗法关系,但不像汉民族那样完善稳固,宗法关系远不如中国那样悠久。基于宗族观念,汉文化中“多子多福”的理念促使了家族人口增长,尤其是对男性子嗣的重视和渴盼,形成了“重男轻女”思想偏见,在亲属称谓语中女性亲属方的关系成员往往被视为“外”人。而英语文化中,由于老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健全,不存在“养儿防老”的忧虑,因而男女后代享有基本平等的权利。随着社会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日益成为社会基本单位,西方社会兴起的DINK家庭也在中国出现,这将导致亲属称谓词的减少、消失。汉文化推崇集体主义观念,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纳入集体,纳入到社会这个有不同层次的大家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取向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个性,推崇个人的独立自主。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人们的个人权利和平等地位意识极强,都喜欢直呼其名,以示平等、亲切和友好。中国社会深受儒家“礼”教影响,强调社会成员地位的先后尊卑,君臣父子,伦理纲常,用严密的等级观念约束社会成员的言行举止,尊崇“老”及权威,因而才有下级对上级的恭敬顺从、晚辈对长辈的谦敬孝顺。而西方文化源自犹太宗教同希腊哲学的融合,两者之间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个体灵魂的观念,由此产生了人人平等的观念。西方文化偏向一致性的人际关系,等级和身份观念比较淡薄。人际交往时,在称呼上较少受到等级和身份的限制,采用对等式称呼语,家庭成员和亲属之间习惯直呼其名。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不仅表示上下辈之间的平等,还表示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关系融洽。综上所述,英汉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影响到两种语言在称谓语上的差异,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对概括简要。在各自的语言交际环境中,两种语言的称谓语都能满足交际需求,发挥出语言交际的功能。参考文献[1]蔡芳.汉英亲属称谓中隐蔽的深层文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79-82[2]黎昌抱.英汉亲属称谓词国俗差异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2):93-96[3]张丽华,罗毅.英、汉亲属称谓的深层文化内涵比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36-139[4]吴承雅.英汉称呼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J].职业时空,2007,15:82-83(收稿日期:2008•11•07)

(一)学术论文$ 核心期刊论文1、《转型期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一项社会学考察——以安徽两村“环境维权事件”为例》,载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9期(CSSCI)2、《国内农民环境维权研究:回顾与前瞻》,载于《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专业期刊)3、《国外环境抗争研究述评》,载于《学术界》2011年第9期(CSSCI,中国人民大学C类核心期刊)4、《中国公众环境意识自觉与低碳社会建设》,载于《新疆社科论坛》2011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核心期刊)5、《宗族组织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运作逻辑——以清代徽州宗族社会为中心的考察》,载于《江西社会科学》 2011年第2期(CSSCI,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核心期刊)6、《宗族制度控制与社会秩序——以清代徽州宗族社会为中心的考察》,载于《天府新论》2010年第5期(CSSCI扩展版),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C类核心期刊)7、《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组织控制》,载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CSSCI,北大中文核心期刊)8、《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道德控制》,载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北大中文核心期刊)9、《清代江南宗族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载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其它论文1、《转型期农民环境维权原因探析——以安徽两村为例》,载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CSSCI扩展版)2、《论底层研究与结构—制度分析及其在农民环境维权研究中的应用》,载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3、《论从史出 审慎考察——评庄华峰<魏晋南北朝社会>》,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10日第17版4、《中国公众环境自觉的形成机制及其社会意义》,载于《天府新论》2011年第2期(CSSCI扩展版),该文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12期论点摘编5、《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要求》,载于《社会工作》2010年第12期6、《1931年安徽水灾状况及救济考察》,载于《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二作者)7、《50例问题大学生的挫折适应和支持网络》,载于《铜陵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8、《结构化理论视阈下的旅游者安全问题》,载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07年第5期文摘转载9、《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社会学思考》,载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0、《社会史与社会学成功嫁接》,载于《光明日报》2005年7月25日第6版11、《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心态的若干思路》,载于《芜湖师专学报》2004年第3期(二)著作/教材《个案工作》,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撰写10万字并担任主编之一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属于211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简称北工大,于1960年始建,坐落于北京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1960年。建校初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先后划转学校。20世纪70年代至2005年,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计算机学院、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相继并入学校。

扩展资料

北工大有7个学科跻身2019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在QS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陆大学排名中位居第33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环境与生态4个学科进入ESI前1%。

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获1个A级学科土木工程、1个A-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7个B+级学科、4个B级学科、5个B-级学科、3个C+级学科、2个C级学科和2个C-级学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工业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按照惯例,北大核心期刊每四年由北大图书馆评定一次,并出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大核心目录2020年版被降级的刊物以及新晋期刊。一、北大核心目录(2020版)被降级刊物1、现代情报2、电气传动3、现代电子技术4、美术大观5、肉类研究6、煤矿机械7、新型建筑材料8、混凝土与水泥制品9、材料保护10、艺术工作(作者提供)水力发电(作者提供)11、食品工业12、教学与管理13、印染助剂二、北大核心目录(2020版)被升级刊物目录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西北人口3、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5、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6、中学生物教学7、语言战略研究8、北京舞蹈学院学报9、中国无机分析化学10、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陕西科技大学学报12、广西科学13、中国医院14、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5、疾病监测16、磁共振成像17、生物安全学报18、广东海洋大学学报19、洁净煤技术20、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1、社会保障研究22、化学工业与工程23、现代防御技术24、现代纺织技术25、无线电工程26、医学与哲学27、工具技术28、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江苏农业科学30、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31、资源开发与市场32、森林工程33、中外葡萄与葡萄酒34、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35、地质力学学报36、工程爆破37、中国抗生素杂志38、重庆高教研究39、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41、天涯42、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3、农业经济与管理44、海洋测绘45、海洋地质前沿46、中学地理教学参考47、煤炭技术48、铸造技术49、上海城市规划38、重庆高教研究39、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41、天涯42、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3、农业经济与管理44、海洋测绘45、海洋地质前沿46、中学地理教学参考47、煤炭技术48、铸造技术49、上海城市规划

北京工业大学是211院校

科技核心都还好,文章满足杂志社要求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相对来说,电子设计工程更快点。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属于C类期刊 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管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主办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快捷分类:社会教育综合出版地区:北京国际刊号:1009-3370国内刊号:11-4083/C创刊时间:1999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6-9个月所在栏目:社会科学II综合影响因子: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这种理工类的学校,学报的社科版 通常都不是核心期刊。理工版 一般都是核心期刊。

1-3个月审稿 1.土木工程学报 《土木工程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土木工程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土木工程界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报道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的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建筑... 主管主办:建设部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快捷分类:工业建筑科学与工程 工程科技II 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0-131X, 11-2120/TU 创刊时间:1954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2.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从2011年起正式更名为《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本刊的办刊宗旨为:刊发土木工程原创性学术论文,反映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学科研究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为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的教学、科研和... 主管主办:教育部 华中科技大学 快捷分类:工业建筑科学与工程 工程科技II 出版发行:湖北 季刊 A4 期刊刊号:2095-0985, 42-1816/TU 创刊时间:1983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3.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主要刊登资源勘查、环境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材料工程、应用化学及化工、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开辟了科技快报栏目。刊物以报道资源、环境、材料与土木工程... 主管主办: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快捷分类:教育基础科学综合 基础科学 出版发行:广西 季刊 A4 期刊刊号:1674-9057, 45-1375/N 创刊时间:1981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这种理工类的学校,学报的社科版 通常都不是核心期刊。理工版 一般都是核心期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只是本科学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是 核心学报 应该是你说的a类

1-3个月审稿 1.土木工程学报 《土木工程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土木工程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土木工程界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报道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的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建筑... 主管主办:建设部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快捷分类:工业建筑科学与工程 工程科技II 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0-131X, 11-2120/TU 创刊时间:1954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2.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从2011年起正式更名为《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本刊的办刊宗旨为:刊发土木工程原创性学术论文,反映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学科研究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为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的教学、科研和... 主管主办:教育部 华中科技大学 快捷分类:工业建筑科学与工程 工程科技II 出版发行:湖北 季刊 A4 期刊刊号:2095-0985, 42-1816/TU 创刊时间:1983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3.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主要刊登资源勘查、环境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材料工程、应用化学及化工、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开辟了科技快报栏目。刊物以报道资源、环境、材料与土木工程... 主管主办: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快捷分类:教育基础科学综合 基础科学 出版发行:广西 季刊 A4 期刊刊号:1674-9057, 45-1375/N 创刊时间:1981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