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征稿

发布时间: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征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论文完成初稿以后,需要上传到查重网站进行检测,如果查重率偏高就需要重新修改,才能够通过审核。有些同学无论怎样修改,查重率仍然比较高。但是也有的人就修改一两次就顺利通过了,很多人都想要了解规避论文查重率过高的方法,小编在这里可以负责任的说,想要掌握其实并不难。  规避论文查重率高的方法一 同学们在撰写论文的时候都有个不良习惯,他们往往先去图书馆或者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再根据这些资料决定观点,这种情况就很难规避论文查重率高的问题。因为这样很容易会和别人的观点相近,内容也有可能重复。所以,最好先想好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来查阅相关的资料,重复率便可有效控制。 规避论文查重率高的方法二 如果想要规避论文查重率高的问题,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确定好提纲,然后慢慢展开来撰写,根据提纲上的要求来翻阅资料,这样写作思路也会更加的清晰,也不会因为赶时间交稿,而选择拼凑一篇质量较差的论文上去。 规避论文查重率高的方法三 规避论文查重率高的方法还有就是用正规权威的论文查重系统,市面上有很多类似的平台,但是准确率都相差比较大。有时候同学们即使用了,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着手修改,因为查重报告不够人性化。PaperPass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的问题,拥有海量数据的对比库,优秀的计算能力,准确率可以保证在99%以上,专业的查重报告能够清晰让各位同学了解那些部分是需要修改的,为用户考虑得十分周到。 上述介绍的几种方法能够帮助大家规避论文查重率高的问题,而且掌握起来也不难,将几种方法结合一起来使用,可以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让查重率大大降低,一次性通过学校查重的检测,并且能够顺利参加答辩。 以上就是关于“规避论文查重率高的方法掌握其实并不难”的内容了

山西医科大学本科论文查重率20%以下,硕士博士论文重复率15%以内。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重复率,详细如下检测结果在30%60%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论文查重率检测结果在30%60%,论文需要进行二次检测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论文查重率,检测结果大于60%的以去除本人文献结果为准,需重新撰写论文,延期申请。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官网

该校源于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

​1941年南宁、梧州、桂林三个区医药研究所合并为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

1942年创立了广西省立中医院和药物种植场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1945年9月,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改名为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医职业学校,是当时全国的一所公立中医学校,培养本科层次高级中医药人才。

该校于1956年恢复办学,南宁中医学校、梧州中医学校相继建校。次年2月两校合并为广西中医学校。

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

1964年恢复本科教育,学校升格为广 西中医学院。

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组成新的广西中医学院;

197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

1978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9年联合培养博士后。

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3年9月搬迁到仙葫校区。

2015年12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协定共建广西中医药大学。

2006-2010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70项,其中国家级61项。2011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跻身广西高校及全国中医药院校前5强。2006年-2012年,获科技成果奖1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4项。2006-2010年出版专著268部,发表科技论文6751篇。

2009年-2014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069项,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课题393项,厅局级934项,平均科研契约经费每年万元。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98项,获得各类奖励126项,其中国家行业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申报专利67项,获得授权专利23项。出版专著185部,发表科技论文10091篇。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自治区金源单位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1个和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3个,中国-东协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1个,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 中(壮)药化学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瑞康临床医学院)

自治区(省)级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 中药药效筛选研究中心

自治区(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 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中医基础研究实验室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 药学中心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医临床研究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 神经行为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药效筛选研究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药提取纯化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生药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肝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脑病免疫生化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消化内镜与病理实验室、骨伤生物力学实验室

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 老龄化社会健康服务模式协同创新中心、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有馆藏文献79万册,其中38万电子书,以收藏医药、生物文献为主,特别是中医药文献收藏的品种比较齐全,是广西中医药信息资料中心。馆藏数字资源提供用户利用的有:《本馆馆藏书目资料库》、《超星全文电子图书》、《中数图全文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全文资料库各子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全文资料库和子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资料库》(CMCC)、《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全文资料库》等,用户可以利用任何一台校园网终端检索、浏览、阅读、下载和列印以上资料库中所需的信息。在馆内提供用户利用的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库》(CBMdisc)、《中国药学文摘资料库》、《中国药品专利说明书》、《中国医药及化工产品专利文献资料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资料库》、《中国中医药报刊资料库》、《中国中药资料库》、《中国藏药资料库》、《非处方药物OTC资料库》、《临床医学资料库》、《中国医药产品资料库》、《国家基本药物资料库》、《方剂现代套用资料库》、《中药新药资料库》、《全国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成果资料库》等数字资源。

《广西中医药》杂志是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77年,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为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医疗为主,侧重临床,兼顾学术理论。开辟有临床研究、临床报导、手法医学、针灸经络、学术理论、民族医药、经验总结、八桂名医精方、中药方剂、实验研究、综述及验方集锦等栏目。曾先后荣获广西第三届优秀报刊、第二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和广西第六届优秀报刊、广西第七届优秀报刊等称号,被12种重要资料库和文摘收录。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创刊于1983年,刊期为半年刊,至1985年更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2012年广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学报》刊名经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曾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广西高校优秀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等收录。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共主办、承办了2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中泰传统医药和天然药物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东协传统医药高峰论坛等已经举办多届,架起了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在国际传统医学界和东协国家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该校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还面向港台地区开设了“传统中医班”,形成了面向东协和港澳台为主的对外教育格局。

据学校官网2015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有14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壮医药学院、瑶医药学院、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处)、骨伤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个独立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设有3个教学部:外语部、体育部、信息网路中心; 10所附属医院(其中2所直属附属医院);有24个普通本科专业。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以及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重点学科(14个): 中医各家学说、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全科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 中医传染病学、中医预防医学、海洋中药学

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 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广西重点学科(6个): 壮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脑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骨伤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 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

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 中医肾病科、中医内分泌科、中医脑病科、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中医妇产科、中医眼科、中医肝病科、中医肛肠科、中医推拿科、中西医结合肾病科、中西医结合肺病科、中西医结合乳腺病科、中西医结合消化病科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5个):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21个):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内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急诊医学、中药学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各类在职正高职称313人,副高职称558人,博士学位209人,硕士学位845人。有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603人。其中, 原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老中医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广西名老中医20人、广西名中医64人、“桂派中医大师”24人、广西优秀专家4人、广西“优秀教师”2人、广西“八桂名师”2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4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4人;广西“中药研究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4个、广西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人选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7人。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 中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刘燕平)、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唐农)、壮医药教学团队(林辰)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 广西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创新团队(梁 健)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

广西“八桂名师”(2人): 韦贵康、刘燕平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 中药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

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 中医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西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中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 中医诊断学、壮医药学概论、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药学、中国医药史、药物分析学、壮医药线点灸学、中医骨伤科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生理学、中药商品学

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 中医中药基础学、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中医院校医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指导、壮医经疗法、老年护理学

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中药理论与现代技术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壮医药学科构建与人才培养

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弘毅自强,传承创新

注释:

“弘毅”——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弘毅自强”鲜明地强调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更要通过自己的学习与践行,自尊自重,自立自强。

“传承创新”——语出胡 ***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一表述充分说明要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对文化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及时代使命感。“传承创新”对于中医院校来说尤为必要,其具体的要求,就是传授、继承、发扬、创新中医药文化以及相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自觉,进而达到文化自信。

文字内容:

上方是中文“广西中医药大学”字型是由中国著名书法大家欧阳中石为学校提字。

下方是英文“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英文翻译。

图示意义:

三个艺术变形的字母“P”,是“脉搏”(英文译作“Pulse”)的变形。“脉搏”是一个基本的生命体征。古老的中医学运用“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神奇理论,创造出独步医林的脉诊方法,由表知里,见微知著,能够从脉动的细微差别中揭示出生命的奥秘。

三个“P”既像一只中医号脉之手,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脉搏,广西中医药大学发展的脉搏,生生不息,跳动不已;又如一面面鲜艳的红旗,迎风猎猎,高高飘扬,指引著广西中医药大学前进的方向,召唤著千万名中医药学人奋然前行。

《弘 毅 曲》

作者:唐 农

大哉中医,源远流长,

我们走在求索的路上。

悠悠古风,拂煦胸膛。

浩浩岐黄,灿若星汉。

今天我们博采勤求,

明天立心天地续写新章。

啊!看吧,青山为我们祈愿!

听吧,邕江为我们放唱!

为继往圣的绝学,

为助完美的健康,

为应时代的呼唤,

我们任重道远,弘毅自强!

任重道远,弘毅自强!

歌词注释:

整首歌词仅近百字,但用典出处达八处之多,蕴义厚重,且通俗明了,易记易诵。

词中“大哉中医”语出《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医乃医道,亦属圣人之道,故取之,使整个歌词整体风格更趋一致。

词中“我们走在求索的路上”,乃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词中“岐黄”狭义指《黄帝内经》中的“黄帝”和“岐伯”,广义指中医药文化的先圣们及其经论。

词中“博采勤求”语出《伤寒论》原序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此处“博采”可以理解为除传统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外,还包括现代医学等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词中“为往圣继绝学”语出中国哲学思想界著名的“横渠四句”,即宋儒张载(字横渠)所言“为天地立新,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感其浩然正气而取焉;“往圣”既指古代圣贤,再此亦可与前文“岐黄”呼应,特指中医药文化的先圣们;词中的“绝学”指中国夏商周三代以来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主流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接续,继承,复兴,发扬中国文化的主流传统,亦即努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此提法可以在相关权威学术资料中找到出处。兄弟院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其《杏林学子训词》中亦有:“大道泱泱,福泽四方,克绍弘扬,绝学乃昌。”故知“绝学”一词在中医院校所用不孤也。

词中“为助完美的健康”,乃出我国目前《医学生誓词》“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完美之健康当指身与心两方面俱全的完善状态。

词中“为应时代的呼唤”乃谓尚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勿固步自封耳。

词中“任重道远,弘毅自强”,鲜明地道出了歌曲的主题,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医为仁术,故任重道远唱出了中医院校的学生终身奉行以仁为己任的心声,这亦与时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毕业论文查重变成空白文档山西医科大学本科论文查重率20%以下,硕士博士论文重复率15%以内。此外,像伦敦政经学院等多所知名高校一样,纷纷将其作为“最强”的培训对象。鉴于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是一个高难度的工作,故而,不少教师和学生均出言痛斥其所面临的窘境。然而,在此之前各位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严格规范学生论文撰写过程,尤其是对指导老师和学生们的管理方式、途径和措施方法等问题的讨论,反映出了当前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体系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和亟待解决之道[9]。因而,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希望从导师和学生的双视角来进行解释,以使指导教师更好地履行指导责任甚至直接负责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以确保论文质量,从而提升指导教师和学生双方合力北大论文查重软件

质量工程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中药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 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中医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西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中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中医诊断学、壮医药学概论、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药学、中国医药史、药物分析学、壮医药线点灸学、中医骨伤科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生理学、中药商品学 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中医中药基础学、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中医院校医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指导、壮医经疗法、老年护理学 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中药理论与现代技术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教学成果 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壮医药学科构建与人才培养 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以及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 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重点学科(14个):中医各家学说、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全科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中医传染病学、中医预防医学、海洋中药学 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广西重点学科(6个):壮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脑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骨伤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 重点专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 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中医肾病科、中医内分泌科、中医脑病科、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中医妇产科、中医眼科、中医肝病科、中医肛肠科、中医推拿科、中西医结合肾病科、中西医结合肺病科、中西医结合乳腺病科、中西医结合消化病科 博硕士学位授予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5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21个):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内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急诊医学、中药学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各类在职正高职称313人,副高职称558人,博士学位209人,硕士学位845人。有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603人。其中, 原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老中医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广西名老中医20人、广西名中医64人、“桂派中医大师”24人、广西优秀专家4人、广西“优秀教师”2人、广西“八桂名师”2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4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4人;广西“中药研究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4个、广西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7人。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中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刘燕平)、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唐农)、壮医药教学团队(林辰)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创新团队(梁 健)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广西“八桂名师”(2人):韦贵康、刘燕平 2006-2010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70项,其中国家级61项。2011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跻身广西高校及全国中医药院校前5强。2006年-2012年,获科技成果奖1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4项。2006-2010年出版专著268部,发表科技论文6751篇。 2009年-2014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069项,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课题393项,厅局级934项,平均科研合同经费每年万元。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98项,获得各类奖励126项,其中国家行业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申报专利67项,获得授权专利23项。出版专著185部,发表科技论文10091篇。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自治区金源单位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1个和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3个,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1个,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中(壮)药化学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瑞康临床医学院) 自治区(省)级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中药药效筛选研究中心 自治区(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中医基础研究实验室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药学中心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医临床研究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神经行为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药效筛选研究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药提取纯化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生药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肝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脑病免疫生化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消化内镜与病理实验室、骨伤生物力学实验室 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老龄化社会健康服务模式协同创新中心、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馆藏资源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有馆藏文献79万册,其中38万电子书,以收藏医药、生物文献为主,特别是中医药文献收藏的品种比较齐全,是广西中医药信息资料中心。馆藏数字资源提供用户利用的有:《本馆馆藏书目数据库》、《超星全文电子图书》、《中数图全文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各子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子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用户可以利用任何一台校园网终端检索、浏览、阅读、下载和打印以上数据库中所需的信息。在馆内提供用户利用的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药学文摘数据库》、《中国药品专利说明书》、《中国医药及化工产品专利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报刊数据库》、《中国中药数据库》、《中国藏药数据库》、《非处方药物OTC数据库》、《临床医学数据库》、《中国医药产品数据库》、《国家基本药物数据库》、《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中药新药数据库》、《全国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成果数据库》等数字资源。 学术期刊 《广西中医药》杂志是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77年,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为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医疗为主,侧重临床,兼顾学术理论。开辟有临床研究、临床报道、手法医学、针灸经络、学术理论、民族医药、经验总结、八桂名医精方、中药方剂、实验研究、综述及验方集锦等栏目。曾先后荣获广西第三届优秀报刊、第二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和广西第六届优秀报刊、广西第七届优秀报刊等称号,被12种重要数据库和文摘收录。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创刊于1983年,刊期为半年刊,至1985年更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2012年广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学报》刊名经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曾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广西高校优秀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共主办、承办了2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中泰传统医药和天然药物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等已经举办多届,架起了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在国际传统医学界和东盟国家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审稿周期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该校源于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

​1941年南宁、梧州、桂林三个区医药研究所合并为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

1942年创立了广西省立中医院和药物种植场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1945年9月,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改名为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医职业学校,是当时全国的一所公立中医学校,培养本科层次高级中医药人才。

该校于1956年恢复办学,南宁中医学校、梧州中医学校相继建校。次年2月两校合并为广西中医学校。

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

1964年恢复本科教育,学校升格为广 西中医学院。

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组成新的广西中医学院;

197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

1978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9年联合培养博士后。

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3年9月搬迁到仙葫校区。

2015年12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协定共建广西中医药大学。

2006-2010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70项,其中国家级61项。2011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跻身广西高校及全国中医药院校前5强。2006年-2012年,获科技成果奖1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4项。2006-2010年出版专著268部,发表科技论文6751篇。

2009年-2014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069项,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课题393项,厅局级934项,平均科研契约经费每年万元。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98项,获得各类奖励126项,其中国家行业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申报专利67项,获得授权专利23项。出版专著185部,发表科技论文10091篇。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自治区金源单位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1个和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3个,中国-东协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1个,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 中(壮)药化学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瑞康临床医学院)

自治区(省)级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 中药药效筛选研究中心

自治区(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 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中医基础研究实验室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 药学中心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医临床研究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 神经行为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药效筛选研究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药提取纯化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生药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肝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脑病免疫生化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消化内镜与病理实验室、骨伤生物力学实验室

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 老龄化社会健康服务模式协同创新中心、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有馆藏文献79万册,其中38万电子书,以收藏医药、生物文献为主,特别是中医药文献收藏的品种比较齐全,是广西中医药信息资料中心。馆藏数字资源提供用户利用的有:《本馆馆藏书目资料库》、《超星全文电子图书》、《中数图全文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全文资料库各子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全文资料库和子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资料库》(CMCC)、《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全文资料库》等,用户可以利用任何一台校园网终端检索、浏览、阅读、下载和列印以上资料库中所需的信息。在馆内提供用户利用的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库》(CBMdisc)、《中国药学文摘资料库》、《中国药品专利说明书》、《中国医药及化工产品专利文献资料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资料库》、《中国中医药报刊资料库》、《中国中药资料库》、《中国藏药资料库》、《非处方药物OTC资料库》、《临床医学资料库》、《中国医药产品资料库》、《国家基本药物资料库》、《方剂现代套用资料库》、《中药新药资料库》、《全国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成果资料库》等数字资源。

《广西中医药》杂志是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77年,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为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医疗为主,侧重临床,兼顾学术理论。开辟有临床研究、临床报导、手法医学、针灸经络、学术理论、民族医药、经验总结、八桂名医精方、中药方剂、实验研究、综述及验方集锦等栏目。曾先后荣获广西第三届优秀报刊、第二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和广西第六届优秀报刊、广西第七届优秀报刊等称号,被12种重要资料库和文摘收录。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创刊于1983年,刊期为半年刊,至1985年更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2012年广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学报》刊名经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曾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广西高校优秀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等收录。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共主办、承办了2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中泰传统医药和天然药物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东协传统医药高峰论坛等已经举办多届,架起了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在国际传统医学界和东协国家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该校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还面向港台地区开设了“传统中医班”,形成了面向东协和港澳台为主的对外教育格局。

据学校官网2015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有14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壮医药学院、瑶医药学院、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处)、骨伤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个独立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设有3个教学部:外语部、体育部、信息网路中心; 10所附属医院(其中2所直属附属医院);有24个普通本科专业。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以及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重点学科(14个): 中医各家学说、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全科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 中医传染病学、中医预防医学、海洋中药学

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 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广西重点学科(6个): 壮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脑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骨伤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 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

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 中医肾病科、中医内分泌科、中医脑病科、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中医妇产科、中医眼科、中医肝病科、中医肛肠科、中医推拿科、中西医结合肾病科、中西医结合肺病科、中西医结合乳腺病科、中西医结合消化病科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5个):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21个):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内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急诊医学、中药学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各类在职正高职称313人,副高职称558人,博士学位209人,硕士学位845人。有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603人。其中, 原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老中医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广西名老中医20人、广西名中医64人、“桂派中医大师”24人、广西优秀专家4人、广西“优秀教师”2人、广西“八桂名师”2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4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4人;广西“中药研究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4个、广西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人选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7人。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 中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刘燕平)、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唐农)、壮医药教学团队(林辰)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 广西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创新团队(梁 健)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

广西“八桂名师”(2人): 韦贵康、刘燕平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 中药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

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 中医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西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中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 中医诊断学、壮医药学概论、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药学、中国医药史、药物分析学、壮医药线点灸学、中医骨伤科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生理学、中药商品学

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 中医中药基础学、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中医院校医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指导、壮医经疗法、老年护理学

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中药理论与现代技术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壮医药学科构建与人才培养

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弘毅自强,传承创新

注释:

“弘毅”——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弘毅自强”鲜明地强调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更要通过自己的学习与践行,自尊自重,自立自强。

“传承创新”——语出胡 ***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一表述充分说明要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对文化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及时代使命感。“传承创新”对于中医院校来说尤为必要,其具体的要求,就是传授、继承、发扬、创新中医药文化以及相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自觉,进而达到文化自信。

文字内容:

上方是中文“广西中医药大学”字型是由中国著名书法大家欧阳中石为学校提字。

下方是英文“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英文翻译。

图示意义:

三个艺术变形的字母“P”,是“脉搏”(英文译作“Pulse”)的变形。“脉搏”是一个基本的生命体征。古老的中医学运用“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神奇理论,创造出独步医林的脉诊方法,由表知里,见微知著,能够从脉动的细微差别中揭示出生命的奥秘。

三个“P”既像一只中医号脉之手,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脉搏,广西中医药大学发展的脉搏,生生不息,跳动不已;又如一面面鲜艳的红旗,迎风猎猎,高高飘扬,指引著广西中医药大学前进的方向,召唤著千万名中医药学人奋然前行。

《弘 毅 曲》

作者:唐 农

大哉中医,源远流长,

我们走在求索的路上。

悠悠古风,拂煦胸膛。

浩浩岐黄,灿若星汉。

今天我们博采勤求,

明天立心天地续写新章。

啊!看吧,青山为我们祈愿!

听吧,邕江为我们放唱!

为继往圣的绝学,

为助完美的健康,

为应时代的呼唤,

我们任重道远,弘毅自强!

任重道远,弘毅自强!

歌词注释:

整首歌词仅近百字,但用典出处达八处之多,蕴义厚重,且通俗明了,易记易诵。

词中“大哉中医”语出《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医乃医道,亦属圣人之道,故取之,使整个歌词整体风格更趋一致。

词中“我们走在求索的路上”,乃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词中“岐黄”狭义指《黄帝内经》中的“黄帝”和“岐伯”,广义指中医药文化的先圣们及其经论。

词中“博采勤求”语出《伤寒论》原序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此处“博采”可以理解为除传统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外,还包括现代医学等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词中“为往圣继绝学”语出中国哲学思想界著名的“横渠四句”,即宋儒张载(字横渠)所言“为天地立新,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感其浩然正气而取焉;“往圣”既指古代圣贤,再此亦可与前文“岐黄”呼应,特指中医药文化的先圣们;词中的“绝学”指中国夏商周三代以来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主流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接续,继承,复兴,发扬中国文化的主流传统,亦即努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此提法可以在相关权威学术资料中找到出处。兄弟院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其《杏林学子训词》中亦有:“大道泱泱,福泽四方,克绍弘扬,绝学乃昌。”故知“绝学”一词在中医院校所用不孤也。

词中“为助完美的健康”,乃出我国目前《医学生誓词》“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完美之健康当指身与心两方面俱全的完善状态。

词中“为应时代的呼唤”乃谓尚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勿固步自封耳。

词中“任重道远,弘毅自强”,鲜明地道出了歌曲的主题,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医为仁术,故任重道远唱出了中医院校的学生终身奉行以仁为己任的心声,这亦与时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审稿时间:1-3个月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快捷分类:医学中药学出版地区:江苏国际刊号:1672-0482国内刊号:32-1247/R创刊时间:1959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3个月所在栏目:医药卫生科技综合影响因子: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1. 黄丰, 邓华明,童晓云,聂红,张荣华.银杏叶提取物对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9):. 黄丰, 童晓云,邓华明,聂红,张荣华.蔡宇.黄芩苷调节哮喘模型小鼠Th1/Th2反应的机制.中药材.2009,32(9):. 黄丰, 邓华明,童晓云,聂红,张荣华.中日药学本科专业实习教育的初步探索.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 Huang F, Tong X, Deng H, Fu L, Zhang R. Inhibition of the antigen-induced activation of RBL-2H3 cells by Gab2 siRNA. Cell Mol ;5(6):433-438,IF:(2009).5. Huang F, Tong X, Fu L, Zhang R. Knockdown of STAT3 by shRNA inhibits the growth of CAOV3 ovarian cancer cell line in vitro and in vivo. Acta Biochim Biophys Sin (Shanghai).2008;40(6):519-25,IF; . Huang F, Yamaki K, Tong X, Fu L, Zhang R, Cai Y, Yanagisawa R, Inoue KI, Takano H,Yoshino S. Inhibition of the antigen-induced activation of RBL-2H3 cells by sinomenine. Int ;8(3):502-507, IF:. Feng H, Yamaki K, Takano H, Inoue K, Yanagisawa R, Yoshino S. Effect of sinomenine on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in mice. Autoimmunity. 2007;40(7):532-539,IF:. Feng H, E Yamaki K, Takano H, Inoue K, Yoshino, S. Suppression of Th1 and Th2 immune responses in mice by sinomenine, an alkaloid extracted from the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sinomenium acutum. Planta Med. 2006;72(15):1383-1388,IF:. 黄丰,童晓云,张荣华,蔡宇.麻杏石甘汤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中成药.2008;30(11):. 黄丰,童晓云,张荣华,蔡宇. 牛膝多糖对抗原诱导的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24(10):. 黄丰,童晓云,张荣华,蔡宇.麻杏石甘汤调节哮喘模型小鼠Th1/Th2反应的机制初探.中药材. 2008;31(10):. 黄丰,刘乐丽,胡海燕,张荣华,蔡宇,杨丽. 人参皂苷Rg1对Aβ25-35诱导的BT325细胞株脑啡肽酶表达的影响.四川中医.2004;22(12):. 黄丰,万永玲,吴达龙,吕焕章,郭军华.本芴醇衍生物LY980503对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DOX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19(8):. 黄丰,万永玲,吴达龙,吴德政,袁志宏,李克勤.人IL-18结合蛋白A在CHO细胞中表达的研究.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2;18(3):. 黄丰,王培训,周联,曹柳英,梁瑞燕,徐鸿华,刘军民.诃子及其混淆品RAPD分析.中草药.2000;31(9):697-700 .

查了2013还是呢。查2015的也是。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是科技核心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 化学文摘(美)(2014)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4…中科双效期刊

广西医科大学宿舍内部图片,广西医科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环境好不好广西医科大学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坐落在具有“绿城”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校本部占地面积71万多平方米。前身是广西省立医学院。1940年校址迁至桂林。1949年以前,学校在战乱中七次迁徙校址,三次变更校名。1949年11月更名为广西省医学院。1952年由中央卫生部委托中南卫生部直接领导。1953年4月中央卫生部批准改称为广西医学院。1954年7月由桂林迁回南宁市现址至今。1996年5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 学校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是广西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的中心。2008年,学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2011年,作为国家正式实施医学专业认证后的第一所医学院校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全国第三所大学接受并通过了护理学专业试点认证。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59名,其中正高职称343名,副高职称412名,高级职称教师占60%,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6名,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31名,广西“八桂学者”3名、“特聘教授”3名,中华医学会专业学会常委、委员46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委36名,广西医学会各专业学会主任委员49名,还有一批优秀人才被选为国家级和省级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506人,其中高职生3374人,本科生7147人,硕士生2983人,博士生257人,留学生745人。学生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19个国家。1978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至今留学生来源国已达54个。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肿瘤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外国语学院、全科医学院、信息与管理学院等24个学院(含9个非直属临床医学院),2个教学部。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医学教育培养体系,是广西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设有高职专业(方向)15个、本科专业(方向)25个,其中,国家级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5项等。

学校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等6大学科门类,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1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新增戴尅戎院士工作站、樊代明院士工作站、于金明院士工作站共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联合地方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广西人才小高地3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1个等。 学校在广西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如在血红蛋白研究、蛇毒研究、心血管疾病防治、区域高发肿瘤防治、药物创制研究、肝脏移植、断指再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地中海贫血防治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优势。“十一五”以来,获省级以上课题1743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46项,获得项目和资金居于广西高校前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广西科学技术进步特别贡献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奖项151项,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30件,发表SCI论文1014篇。主办有《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结直肠肛门病外科杂志》、《广西医科大学学报》3种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是中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以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派出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3400多人次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瑞典、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越南、泰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院、医疗或研究机构、学术机构讲学、留学、进修、攻读学位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并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和合作关系。接待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与科研合作5000多人次。 学校具备优质的教学、科研、医疗设施。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教学公共设施,学校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总面积3000平方米,配备300多件高端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录播监控回放系统。教学用计算机4163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17003个。图书馆馆藏书刊万册,电子图书,数字资源。校园信息网络功能优良,“千兆(1Gbps)为主干,百兆到桌面”,覆盖全校区及直属附属医院。学校和下辖的三所直属附属医院教学、科研、医疗设备先进,拥有激光共聚焦扫描系统、超高速CT等大批现代化的设施设备。 学校现有81个临床教学实习基地(含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15个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医学人文技能培训基地,12所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其中3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附属肿瘤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是广西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引领壮乡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第一附属医院是广西历史悠久、专科配备最齐全、医疗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规模最大的省级综合性医院,是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附属肿瘤医院是广西唯一的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与康复为一体的省级三级甲等肿瘤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是广西口腔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最多、专业最齐全的省级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首批获得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的称号,承办两年一届的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影响深远。 迄今,学校先后获得17个广西高校第一,已培养了5万余名各层次医学人才,他们已成为引领广西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十一五”以来,学校本科生每年总体就业率均达90%以上,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执业医师)平均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0%。 目前,在新的历史时期,全校师生员工秉承“造就本省人才,为本省之用”的优良办学传统,牢记“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校训,以党的十八精神为指导,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向着“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走向世界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广西医学杂志审稿

广西医学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出版周期:月刊 ISSN:0253-4304 CN:45-1122/R出版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地址:广西南宁市东葛路20-7号; 如果让你汇款的是地址汇款,请核对是否为杂志名。如来电为官方电话则为杂志社。冷静分析下就好了,优助医学在这方面有很多鉴别经验,可以随时来看。

彭涛,男,1969年10月生,医学博士、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致公党党员。1993年获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1997年获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华西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今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接受系统的临床训练。主要专业方向是肝脏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现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血管外科副主任,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普通外科学术带头人,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cer Research, AACR) Associate Member,Liver Int., Toxins和 Carcinogenesis等专业杂志特邀审稿人,《广西医学》编委,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分会及广西医学会普通外科学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

投稿邮箱:,要求很严格!

恭喜你遇见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