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小学朗读教学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小学朗读教学论文范文

朗读教学是“读书”过程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它,只要正确认识了朗读教学,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小学语文朗读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有位文学家说过:“书写的艺术,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再好,在表达语调时却是无能为力的。”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那么,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呢?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对朗读的认识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感知教材内容的第一步,通过朗读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深思匠心及文章的要义,对于课文难点,妙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会体味到,对于各种语文知识,技能的获得也靠反复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注重朗读的训练形式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形式。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是要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进行各具特色的朗读训练,使学生从朗读中领略到自然美,入情入境地读,从而唤起美的共鸣。

1.讲解在先,初次朗读。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讲解和朗读。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对文字段运用、内容的描述,感情的表达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再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客观上讲,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语音、合理的停顿和语调朗读课文,并表情达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必须规范朗读,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这是朗读的底线。中、高年级学生,要求朗读时把握文章基调,句子的节奏,能揣摩文章蕴涵的情趣意旨,并有意识地注意语段韵律、语流停延,达到充分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情义妙理、神思妙笔。

2.提供示范,以读促读。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示范朗读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重视示范朗读的积极作用。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3.反复朗读,激发情趣。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都是文质兼备,教师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把作者的情感美美地读出来,在读中体会,读中领悟,读中升华。如《迷人的张家界》一文,课文描绘了张家界的奇山、雄秀水美,异物多,山水相应情趣美的仙境。读了这篇课文,感到了张家界奇山的“雄、陡、奇“和秀水的”静、清、绿“之特点,越读这篇课文,使人越感到张家界景物确实迷人;越读这篇课文使人越感到文中词句运用恰当,比喻贴切,生动逼真;越读这篇课文,使人越感受到美的享受,把人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由衷的赞叹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4.创设情境,表演朗读。小学生的表现欲非常强烈,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再去朗读课文的时候,就能充分把握文中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

四、评读与促进发展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一千个读者有一个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一旦学生得到肯定,其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

总之,朗读教学是“读书”过程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它,只要正确认识了朗读教学,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

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是非常能够体现一个人素质水平的,如果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差,那么就很难去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最起码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喜欢在公共场合表达自我的人。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他们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因为语文没有学习好,而和性格的关系并不是很大。所以,从小学语文开始抓起,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实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努力的目标。

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表现能力之一,在和一个人交流了几句之后,我们就对这个人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对一个陌生人的了解一般是通过语言交流来实现的,所以,一般人们都非常重视表达能力。例如,有一位大学生,他是理工科的天才。他在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始终都是班里的佼佼者,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的语文成绩也很好,这是因为他勤奋。但是他就是不喜欢朗读,他虽然背书的速度很快,但是他一般不喜欢喊出来。所以长此以往,他在读书的整个过程中从来没有喊出来过,一直保持着默读的习惯。当他走入大学的时候,每次看到同学们在演讲会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的时候,他是非常羡慕的。他的脑子里固然有很多的想法,但是他都表达不出来。所以,这样的集体活动,他基本上是作为幕后的角色来参与的。他在底下帮助同学们出主意,但是他从来没有勇气走上讲台。后来他大学毕业后走进了工作岗位,他发现,一个人如果表达能力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无论是在跟同事交流还是跟公司领导交流,这些都成为了他进步的障碍。后来他对症下药,开始重点培养自己阅读的好习惯,而且他每次看书都喜欢大声读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且他的用词能力也非常强了。这就说明,其实阅读和朗读能力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这个技能也是非常容易锻炼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学语文教学开始,重视学生的朗读问题。

二、朗读训练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是需要背诵的,而有些内容是需要朗读的。我们都知道需要背诵的内容是在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内容,所以,我们再没办法的情况下不得不去背诵。但是对于那些朗读的内容,我们从来都不去理睬。这是因为朗读对于我们没有什么概念,朗读又不能够提高我们的成绩。高考都不考试朗读能力,小学如何要求我们去朗读呢?所以对于这些,很多人都不能够理解。

而且很多语文教师在升学压力下,往往选择直接把这些内容的要求放弃掉,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些需要我们朗读和背诵的内容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内容,要么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重要影响,要么就是它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或者是蕴含了教我们如何表达自我的内容。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不应该放弃。从学生角度讲,他们很有可能意识不到朗读对他们的作用。但是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朗读的意义。所以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我们应该重视给学生们传输朗读的意义。这样,学生们才有可能意识到朗读到底能为他们做什么。

小学生看不了那么远,他们的意识形态完全取决于他们周围的环境。所以,我们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口才演讲或者是辩论赛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励学生们去朗读课本内容。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教学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成绩,而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能力。如果我们只教给学生们考试技巧,而不教给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那么我们教育他们的意义在哪里呢?如此这般,还不如考试给他们答案,让他们自己去考就行了。这就说明,我们现在的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偷懒,把和考试貌似无关的内容都省略掉了。

只让学生们学习考试的内容,那么全面教育从何说起呢。尤其是在一些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有着强烈的愿望想从这里走出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考大学成为他们走出困境唯一的方法。他们在这种动力的驱动下,会努力去学习能够提高他们成绩的内容,而不是学习那些能够提高他们能力的知识。这就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严峻现状。我们是教书育人的,不是为了教育一些只知道学习,而不知道应用的人。朗读不仅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一个人建立自信心,在公共讲台上他们的自信心都是来源于他们娴熟的表达能力。我们身边有很多教师的表达能力也是不够好的,他们在讲台上的表现非常尴尬,有的人在冬天讲课的时候都会汗流满面。

有一位教师在讲语文的时候非常紧张,他的学生都感到非常的可笑。后来学校领导考虑到这个问题后,让他去教自然课程。[4-5]后来发现它还是非常紧张,最后只能让他去管理学校的微机了。这就说明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差,会对他将来的职业生涯形成多大的影响。他的紧张其实是个人演讲能力不够引起的,如果他讲话流利,必然会在人群中能够很好的表达自我,但是因为自己表达能力差,所以在授课的时候害怕学生挑出自己的毛病,所以就越来越紧张,以至于不能够正常的工作。教会学生们如何去阅读,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是教育的一个宗旨。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与对策论文

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再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的确,朗读教学历年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和步骤,可是笔者在现实教学中发现这个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搞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反复探索和实验,尝试在本文中谈一谈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朗读教学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只是“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起来学生很活跃,其实没有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细化每一步的阅读目标和朗读要达到的具体效果。简单地说,课堂朗读还停留在低层、低效的初级阶段。由于语文教师在朗读之前要求的不具体,读后自然就没有太大的效果,再加上读后教师不能够及时评价反馈,学生从朗读中得到的收益并不大,学生只是为了“读”而生硬地去读,并没有很大的效果。(二)课堂朗读的时间有限。传统教学的习惯和模式是教师一讲到底。一堂课的时间里,最少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超过5分钟。没有时间的保证,就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效果。(三)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不能够及时将阅读的新教学方法、新媒体手段展示和运用到学生的课堂中。由于一部分山区小学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网络不够发达,信息闭塞不畅通,教学理念更新不够及时等原因,在朗读教学及其他环节的教学上照本宣科、一成不变,致使教学没有新意,特别体现在朗读的指导方法的单调、机械和生硬等方面,目前已经成为制约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的瓶颈之一。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一)创新教学思维,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努力扩大小学生语文朗读训练的广度和深度,并且尽量保证“读”的时间。教师在教学时,要尽量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节奏和一些细节或技巧性东西的把握,比如普通话的使用、朗读的`声音大小、语速的快慢、朗读时的表情和姿势等都是每一位小学生应该注意和学会的。有条件的话,教师最好能够使用教学标准录音带、录像带或视频教学资源让学生去学习、模仿和练习,做到全方位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二)适当开展评读,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评价性活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是很容易泄气和受到打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去进行即兴表演和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三)教师要建立小学生语文读诵卡,有针对性地培养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要关注那些性格内向、胆子小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多朗读、多练习,有机会的话要他们在课堂上给大家做朗读示范或表演,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对整个语文课的兴趣提高,也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这样坚持下去,全班的成绩肯定会大幅度提高。(四)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自我反思和课堂观察的力度,充分了解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教和学的有机结合,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积累经验和不断进步。朗读教学更是这样,一个有责任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反复思考:“什么才是提高朗读的有效方法?有多少同学能够使用好这些方法?有多少同学还没有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有什么好的素材让学生去朗读?……”只要做好这些,绝对可以提高朗读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朗读教学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现阶段朗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小学生对朗读的理解以及朗读能力的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

【关键词】 朗读教学;小学语文;问题;优化策略

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的朗读教育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对其语言的发展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1]。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够陶冶自身情操,不断改善语文能力。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高质量的朗读下,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可随之提升[2]。本文以小学朗读教学为主线,研究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方式问题

现阶段多数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朗读对学生语文成绩提升的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评价并没有明显提升,多数教师采用鼓励方式,鼓励学生的朗读技巧的提升或是阅读水平的提升[3]。虽然这种做法在阅读前期能够提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自信心,但久而久之随着学生在朗读方面的深入,对朗读的'兴趣与热情会逐渐减淡。对于教师而言,在评价上多采用抽象性语言,例如你真不错、你真棒等,虽然能够对学生起到短时间的鼓励作用,但针对性不足,没有让学生切实发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问题

随着新课标应用的逐渐深入,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认识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在日常教学中也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作为朗读教学,但在指导上有所欠缺。具体而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若学生占用了大量时间用于自主朗读,这样虽然可提升其对朗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由于课堂时间的占用,教师在对学生的讲解上会有所缺乏,久而久之无法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对于语文学习弊大于利[4]。

(三)认识程度问题

对朗读认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愿意读一些故事书或漫画书,在文字的阅读上相对兴趣较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没有首先让学生了解到朗读的重要性与意义,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朗读教学,而无法从机械、重复的朗读中提升语文能力。

二、朗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创设朗读情境

若教师单纯依靠朗读教材为学生讲解朗读内容,势必会对学生的兴趣有所影响。教师可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流行元素等创设轻松的朗读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朗读氛围。例如在讲解钱塘江大潮这一课程时,教师可通过视频方式让学生了解到钱塘江涨潮时的精彩场景,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了解到潮水的壮阔景象。在观看视频之后,潮水的景象能够在学生脑海中印刻,从而在朗读的过程中帮助其更深层次的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通过文字结合画面,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二)注重示范教学

提升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之一在于提升学生的朗读感情,这需要建立在对文章的理解之上。在课堂中教师不应将大部分时间作为学生自主阅读,而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之后可采用示范阅读方式让学生通过教师情感上的发挥更进一步掌握文章思想。在这一要求下,首先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其次需将有限的文字转化为丰富的思想,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示范性郎读把握语调、语速,读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分角色朗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较长的文字会造成其对朗读学习兴趣的下滑。因此在遇到故事类教材时,教师可采用分角色方式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提升其对朗读的兴趣以及其在朗读思想感情上的表达能力。具体而言,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程的教学时,可以让几位学生扮演小壁虎,将小壁虎最开始的天真可爱、尾巴断了时候的悲伤、借到新尾巴时的兴奋、愉快表达出来。也可选取几位学生扮演小壁虎的妈妈、小燕子、老黄牛、小鱼等其他角色,让故事更丰富,让课堂氛围轻松活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其次通过教学内容的改进让学生逐渐热爱朗读,愿意主动提升自身朗读能力。教师需在教学中不断汲取经验,改进现阶段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朗读教学课堂质量。

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

朗读教学是“读书”过程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它,只要正确认识了朗读教学,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小学语文朗读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有位文学家说过:“书写的艺术,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再好,在表达语调时却是无能为力的。”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那么,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呢?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对朗读的认识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感知教材内容的第一步,通过朗读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深思匠心及文章的要义,对于课文难点,妙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会体味到,对于各种语文知识,技能的获得也靠反复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注重朗读的训练形式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形式。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是要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进行各具特色的朗读训练,使学生从朗读中领略到自然美,入情入境地读,从而唤起美的共鸣。

1.讲解在先,初次朗读。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讲解和朗读。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对文字段运用、内容的描述,感情的表达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再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客观上讲,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语音、合理的停顿和语调朗读课文,并表情达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必须规范朗读,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这是朗读的底线。中、高年级学生,要求朗读时把握文章基调,句子的节奏,能揣摩文章蕴涵的情趣意旨,并有意识地注意语段韵律、语流停延,达到充分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情义妙理、神思妙笔。

2.提供示范,以读促读。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示范朗读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重视示范朗读的积极作用。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3.反复朗读,激发情趣。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都是文质兼备,教师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把作者的情感美美地读出来,在读中体会,读中领悟,读中升华。如《迷人的张家界》一文,课文描绘了张家界的奇山、雄秀水美,异物多,山水相应情趣美的仙境。读了这篇课文,感到了张家界奇山的“雄、陡、奇“和秀水的”静、清、绿“之特点,越读这篇课文,使人越感到张家界景物确实迷人;越读这篇课文使人越感到文中词句运用恰当,比喻贴切,生动逼真;越读这篇课文,使人越感受到美的享受,把人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由衷的赞叹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4.创设情境,表演朗读。小学生的表现欲非常强烈,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再去朗读课文的时候,就能充分把握文中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

四、评读与促进发展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一千个读者有一个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一旦学生得到肯定,其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

总之,朗读教学是“读书”过程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它,只要正确认识了朗读教学,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

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是非常能够体现一个人素质水平的,如果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差,那么就很难去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最起码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喜欢在公共场合表达自我的人。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他们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因为语文没有学习好,而和性格的关系并不是很大。所以,从小学语文开始抓起,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实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努力的目标。

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表现能力之一,在和一个人交流了几句之后,我们就对这个人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对一个陌生人的了解一般是通过语言交流来实现的,所以,一般人们都非常重视表达能力。例如,有一位大学生,他是理工科的天才。他在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始终都是班里的佼佼者,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的语文成绩也很好,这是因为他勤奋。但是他就是不喜欢朗读,他虽然背书的速度很快,但是他一般不喜欢喊出来。所以长此以往,他在读书的整个过程中从来没有喊出来过,一直保持着默读的习惯。当他走入大学的时候,每次看到同学们在演讲会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的时候,他是非常羡慕的。他的脑子里固然有很多的想法,但是他都表达不出来。所以,这样的集体活动,他基本上是作为幕后的角色来参与的。他在底下帮助同学们出主意,但是他从来没有勇气走上讲台。后来他大学毕业后走进了工作岗位,他发现,一个人如果表达能力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无论是在跟同事交流还是跟公司领导交流,这些都成为了他进步的障碍。后来他对症下药,开始重点培养自己阅读的好习惯,而且他每次看书都喜欢大声读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且他的用词能力也非常强了。这就说明,其实阅读和朗读能力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这个技能也是非常容易锻炼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学语文教学开始,重视学生的朗读问题。

二、朗读训练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是需要背诵的,而有些内容是需要朗读的。我们都知道需要背诵的内容是在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内容,所以,我们再没办法的情况下不得不去背诵。但是对于那些朗读的内容,我们从来都不去理睬。这是因为朗读对于我们没有什么概念,朗读又不能够提高我们的成绩。高考都不考试朗读能力,小学如何要求我们去朗读呢?所以对于这些,很多人都不能够理解。

而且很多语文教师在升学压力下,往往选择直接把这些内容的要求放弃掉,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些需要我们朗读和背诵的内容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内容,要么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重要影响,要么就是它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或者是蕴含了教我们如何表达自我的内容。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不应该放弃。从学生角度讲,他们很有可能意识不到朗读对他们的作用。但是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朗读的意义。所以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我们应该重视给学生们传输朗读的意义。这样,学生们才有可能意识到朗读到底能为他们做什么。

小学生看不了那么远,他们的意识形态完全取决于他们周围的环境。所以,我们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口才演讲或者是辩论赛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励学生们去朗读课本内容。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教学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成绩,而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能力。如果我们只教给学生们考试技巧,而不教给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那么我们教育他们的意义在哪里呢?如此这般,还不如考试给他们答案,让他们自己去考就行了。这就说明,我们现在的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偷懒,把和考试貌似无关的内容都省略掉了。

只让学生们学习考试的内容,那么全面教育从何说起呢。尤其是在一些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有着强烈的愿望想从这里走出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考大学成为他们走出困境唯一的方法。他们在这种动力的驱动下,会努力去学习能够提高他们成绩的内容,而不是学习那些能够提高他们能力的知识。这就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严峻现状。我们是教书育人的,不是为了教育一些只知道学习,而不知道应用的人。朗读不仅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一个人建立自信心,在公共讲台上他们的自信心都是来源于他们娴熟的表达能力。我们身边有很多教师的表达能力也是不够好的,他们在讲台上的表现非常尴尬,有的人在冬天讲课的时候都会汗流满面。

有一位教师在讲语文的时候非常紧张,他的学生都感到非常的可笑。后来学校领导考虑到这个问题后,让他去教自然课程。[4-5]后来发现它还是非常紧张,最后只能让他去管理学校的微机了。这就说明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差,会对他将来的职业生涯形成多大的影响。他的紧张其实是个人演讲能力不够引起的,如果他讲话流利,必然会在人群中能够很好的表达自我,但是因为自己表达能力差,所以在授课的时候害怕学生挑出自己的毛病,所以就越来越紧张,以至于不能够正常的工作。教会学生们如何去阅读,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是教育的一个宗旨。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与对策论文

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再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的确,朗读教学历年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和步骤,可是笔者在现实教学中发现这个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搞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反复探索和实验,尝试在本文中谈一谈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朗读教学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只是“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起来学生很活跃,其实没有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细化每一步的阅读目标和朗读要达到的具体效果。简单地说,课堂朗读还停留在低层、低效的初级阶段。由于语文教师在朗读之前要求的不具体,读后自然就没有太大的效果,再加上读后教师不能够及时评价反馈,学生从朗读中得到的收益并不大,学生只是为了“读”而生硬地去读,并没有很大的效果。(二)课堂朗读的时间有限。传统教学的习惯和模式是教师一讲到底。一堂课的时间里,最少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超过5分钟。没有时间的保证,就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效果。(三)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不能够及时将阅读的新教学方法、新媒体手段展示和运用到学生的课堂中。由于一部分山区小学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网络不够发达,信息闭塞不畅通,教学理念更新不够及时等原因,在朗读教学及其他环节的教学上照本宣科、一成不变,致使教学没有新意,特别体现在朗读的指导方法的单调、机械和生硬等方面,目前已经成为制约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的瓶颈之一。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一)创新教学思维,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努力扩大小学生语文朗读训练的广度和深度,并且尽量保证“读”的时间。教师在教学时,要尽量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节奏和一些细节或技巧性东西的把握,比如普通话的使用、朗读的`声音大小、语速的快慢、朗读时的表情和姿势等都是每一位小学生应该注意和学会的。有条件的话,教师最好能够使用教学标准录音带、录像带或视频教学资源让学生去学习、模仿和练习,做到全方位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二)适当开展评读,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评价性活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是很容易泄气和受到打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去进行即兴表演和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三)教师要建立小学生语文读诵卡,有针对性地培养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要关注那些性格内向、胆子小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多朗读、多练习,有机会的话要他们在课堂上给大家做朗读示范或表演,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对整个语文课的兴趣提高,也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这样坚持下去,全班的成绩肯定会大幅度提高。(四)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自我反思和课堂观察的力度,充分了解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教和学的有机结合,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积累经验和不断进步。朗读教学更是这样,一个有责任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反复思考:“什么才是提高朗读的有效方法?有多少同学能够使用好这些方法?有多少同学还没有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有什么好的素材让学生去朗读?……”只要做好这些,绝对可以提高朗读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朱自清在《朗诵与诗》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王力先生也在《略论语言形式美》中论述道:“除了音乐性的美之外,语言形式差不多没有什么其他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东西了。” 如此说来,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是一项口头语言艺术。有人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然而,近年来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似乎被人淡化了,“书生朗朗”成了昨日黄花,教师、学生忽视朗读,学生即使天天晨读,但大多满足于熟悉课文的浅层次上,结果书读了十来年,到头来读报、念稿都难以成句,其声色无味,令人尴尬与痛心。 朗读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使学生易于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深刻含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培养语感,增强语言的敏锐性;可以促进记忆,通过熟读成诵启发顿悟,增进理解;可以锻炼学生口才,通过朗读,丰富和提高语言表现力,密切读与写的联系;还可以使学生领会祖国语言的优美,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等。因此,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朗读,让朗读重塑语文课堂教学的美丽。 一、品位语言美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是诗文词曲,总要象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一句也不能随便对付……把它的滋味辩出来。”认真揣摩文字表达,深刻领悟语言内蕴,是培养语感、实施美育的最基本的方法。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认真品味,我们应当依凭文中的字、词、句,以简练、准确、形象的语言,启发点拨学生,揭示语言的结构美,“在胸中细加比较”,使其对所学文章获得整体的美的感知,在朗读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正确把握语言文字的真髓,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分享作者的审美快感,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之美。 二、感受形象美 生动的形象感染,是审美过程中情感体验的必要条件。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都是“以语言或它的书面符号——文字对物质手段,构成一种表象和想象的形象,作用于欣赏者的再创造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作品语言所创造的形象,激起他们的情感体验。 比如,朱自清《春》中之春雨图:“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秘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简单数语,就把春雨的形象描绘得鲜活可见!“牛毛”。从数量和质地上写出了春雨之稠、之柔;“花针”,从情韵和观感上写出了春雨之亮、之美;“细丝”,从长度和形态上写出了春雨之细、之绵!原本寻常的春雨,在作者多角度、多视角的描绘下,显得是那样的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精妙之处,引导学生多思忖感知,从语言形象中得到美得熏陶。 教材中反应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文章举不胜举,只有通过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书声琅琅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文中形象的魅力。 三、领悟情感美 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作品中喜怒哀乐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节奏,可以通过朗读清楚地显现,可借以加深体会,增进理解。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白居易)一切艺术形象总是经过作者的情感过滤加工,渗透着作者浓烈的"情"的,或激昂,或悲壮,或直抒,或含蓄……情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主宰。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激起感情上的浪花,并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在“美读”中受到心灵的触动。所谓“美读”就是要把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充分表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总之,在教学中药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作者之情,再现作者的语气语调,在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产生鲜明而强烈的美感,形成审美情感的共鸣。 四、鉴赏意境美 把握作品的意境也是审美的重点之一。意境是作家在在作品中创造出来的一种韵味,一种氛围。意境审美可以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进入作品的深层,并由此获得自己的领悟。在朗读吟诵中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再加上教师的指导点拨,学生自然会展开联想,受到情感的感染,情操的陶冶。 优秀的作品都有美的意境。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花,一个珍贵的羚羊木雕,一只小小的蝈蝈,一片深幽的竹林,哪怕是令人厌嫌的夏蚊,都能创造美得意境。 如果我们不善于抓住朗读,学生怎能鉴赏出语言的声律美,又怎能进入课文的佳境,去领略文中的意蕴,去追求语言表达的完美呢?因此,我们只有重视朗读教学,才能使学生体会生命的律动,鉴赏出内容的意境美。 五、追求创造美 王朝闻说过:“没有想象和联想,便不能唤起特定的情感,也不能产生特定的美的感受。”可见,想象是形象思维的核心。通过想象,可以让纸上的形象在脑子里活起来,进而展现意境。朗读便为学生的创造形象架起了桥梁作用,而整个过程又是在创造美。 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展现的画面进行想象、补充、增添,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使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具体的场景,形成新的意境,并体验作者融汇在具体的形象画面中的思想情感,与之产生共鸣。这是其他学科的任何教学手法所无法比拟的。 语文教学就是让语文课堂在美得氛围中展开,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展开。抓住丰富多变的语调,优美流畅的文字,让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思想占据学习的精神空间,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心灵去领悟美,以美的行动去创造美!

朗读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教师论文的选题题目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师论文的选题题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亲历、探究、感悟——指导学生西瓜栽培的实验案例

2、学生喜欢语文书,却不喜欢语文课——一次发书后的反思与实践

3、让语文作业与“大头贴”同具魅力

4、“蝴蝶”飞起来了——浅议一堂新课标下的自然课

5、培养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浅谈写“数学日记”的意义

6、沉默是金,此时无声胜有声——浅谈静思默想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7、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特殊的葬礼》教学随想

8、感悟评优课《神秘的地下宫殿》

9、让学生变成“读书郎”——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初步尝试

10、“课改热”后的“冷思考”

11、德育,需要教师“共同遭遇”

1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冷思考

13、自编教材,其乐无穷——记一次数学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14、大拇指教育的智慧——浅析赏识教育

15、掀起你的盖头来——是是非非话“奥数”

16、沟通,预约语文教学的和谐有效——一次特殊的语文回家作业引起的思考

17、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18、数学课堂的生命——走进学生生活——低年级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19、不急着演——苏教版第八期《推敲》教学片断反思

20、诗意地栖居,幸福地享受——浅谈语文课堂诗意地追求

21、让考试的感觉象春天——小学体育学科考核评价的探索

22、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23、情感元素,让德育课堂洋溢生命的气息——从执教《有多少人为了我……》谈起

24、让你不再“听”数学——浅谈提高探究有效性的三点做法

25、小组合作,你准备好了吗?

26、论小学教育中的“赏”与“罚”

27、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艺术课《猜猜我是谁》教学案例与反思

28、书山有路“疑”为径

29、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收获

30、课堂:因朴实而精彩!

31、关注学生:从现象走向本质

32、透视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

33、用爱心营造阳光——刍议“新时期孤离学生”与教育的急功近利

34、当数学课遇上网络——从一堂数学网络课说开去

35、让“作业”和“自由”共舞

36、错误,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

37、教育随笔——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38、羽化课堂生命

3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文化解读

40、感悟快乐的课堂情绪——谈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41、给孩子一个金话筒——浅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42、收放·适度·并重·反思——三年级乘除法竖法计算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43、寻回教学目标在教师心中的位置

44、爱可以这样表达——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探讨

45、“做数学”,让智慧出在指尖上

46、让童心在校本课程学习中浸润和飞扬——浅谈校本课程的开放和使用

47、在缘情会文中还“语文味”于课堂

48、老调需重弹,钻研是真经

49、活起来的“精彩”——作文课教案从“有”到“无”的思考

50、数学离生活究竟有多远?——有效使用生活素材,创设高效合理的数学课堂

51、太仓市小学体育教师教科研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52、构建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脚手架

53、让爱“导航”,请严“护航”——试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爱”与“严”

54、在文本中成长——《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55、优化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谈《角》的教学

56、绿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57、语文教育呼唤人文性

58、让批评充满人情味

59、让阅读课“写”起来

60、“协商”——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61、亲近“白纸黑字”:谨防阅读教学平面化

62、爱的吐蕊

63、从错别字现象反思小学识字教学

64、校本课程“识字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的生成和实施

65、融入生活,超越文本,碰撞情感——我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初浅认识

66、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

67、一颗被丢弃的红五星

68、儿童心理问题的个案研究和反思

69、多渠道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70、感悟——语文教学活的灵魂!

71、构建绿色音乐课堂,把音乐课上到孩子们的心里

72、让作文充满生命的绿色——浅谈小学生个性写作的培养

73、让语文教学走向智慧

74、从新的视角探究儿童画教学的指导方法

75、低年级语文课引导学生“倾吐”的`做法和体会

76、用语文细节创设书香四溢的班级文化点滴谈

77、读书——永远的情怀

78、小学教师课堂困境成因的社会性探析

79、晨会,一道可口的精神早餐——通过晨会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80、我们怎样开始上课——关于“上课开始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81、体验:让阅读教学课堂绽放生命之花

82、对“生活英语”打假

83、丑小鸭在这里变成天鹅——浅谈一年级新生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的培养

84、浅议教学难点与难点教学

85、“温柔”是一剂良药——对学生错误行为的人性化教育例谈

86、给学生一对能遨游书海的翅膀——浅谈小学快速阅读教学

87、课堂,让语言与能力同构共生——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88、我和秋天有个约会——小学语文《秋游》教学例谈

89、课堂:师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小学语文学科个性化教学的研究

90、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塑音乐新课堂——浅谈师生角色互融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91、给予什么

92、别让精彩与课堂擦肩而过——例谈语文教学中生成资源的利用

93、论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

94、理解:语文课堂生活的诗意状态

95、三思“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

96、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97、有效教学,源于“适度精彩”——对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若干过度现象的反思

98、基于理解的朗读才有生命力——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三引领”

99、回归生活,紧贴教学,触及心灵——“构建生活课堂,实施生活德育”研究初探

100、让每一片花瓣都散发芬芳-案例研究四则

101、还学生言语的权力

102、短信,让心灵“零距离”

103、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

104、打造校本教研文化,提升课程实施品质

105、一个都不能少——浅谈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106、成就真而美的课堂——美术公开课教学本质的突围与坚守

107、真实,在过程中凸显——堰桥中心小学校本教研阶段性回顾总结

108、增强生活体验,让学生享受“绿色作文”

109、生成:课堂教学的本质与诗意所在

110、谈谈小学生的数学阅读

111、智慧在这里徜徉

112、智慧课堂:让课改向理性深处漫溯——关注课堂教学的实践智慧之文化书写

113、从纠缠到和谐——与品德学科的两组课程对话

114、生命之花在文化严霜的摧残下凋谢——应试教育对生命的摧残及其文化归因

115、终极关怀:现代教育应有的视界

116、从课本、课堂、课程的基本含义看教育的三种境界

117、数学教学应突出学生的数学思考——兼对课改实践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118、新课改,让数学课本默默地离开?

119、音乐,让美术课堂更多彩——浅谈美术教学的情趣教育

120、善待错误,点“石”成“金”

121、作文,要说爱你也容易

122、我的一堂标点教学课

123、赢在起点——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

124、数学游戏是儿童获取数学礼物的最佳方式

125、煎、炸、烹、妙——美味英语课

126、小学生社会交往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对策的浅析

127、关注生成,保留课堂真实本色

128、直面心理惩罚

129、让“流行”的课堂多一点理性的思考

130、抓契机,重渗透——谈小学低段作文意识的培养

131、让学生在日记中获得精神的成长——新课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132、让计算教学“活”起来

133、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

134、若想取之,必先予之——谈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

135、教师成长:滴水穿石的守望

136、口语交际教学的再思考——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症结及对策

137、学名师上课

138、学海泛舟心有舵——课堂生成问题处理的导向

139、真诚对话,让阅读充满人性关怀

140、作业“变脸”,价值提升

141、教学资源:从“被动使用”到“有效开发”

142、听的精彩,听的收获——培养学生听力阅读的心路历程

143、我们在对话中成长——校本教研案例一则

144、悟出语文学习的灵性和情趣,练出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价值

145、让课间活动成为孩子生命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146、换一种评价——小议“即时性学生评语”

147、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

148、从“文本”到“人本”——谈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149、痛着,并成长着——我对挫折教育的一点认识

150、打造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底气

151、当前小学骨干教师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152、课改不需要作秀——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问题

153、学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

154、让智慧奔涌在笔端——学生撰写“流动日记”随笔

155、让学生的“自主”不浮于表面

156、花开有声——关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早恋”情结

157、倡导有生活意义的语文对话

158、语文,再语文些

159、课改,盲目跟风要不得

160、慎防“泡沫改革”

161、用文化的力量引领教师的发展

162、课堂,激情的旅程——浅谈语文课堂中有关动态生成的几个问题

163、开启思维之窗,让风自然流动——语文学科思维训练之我见

164、过程——数学课堂因你而精彩

165、授“语”以“渔”——谈如何拓展中年段学生言语实践的空间

166、自己摘的果实最有味儿

167、反思,魅力无穷——记《观察物体》一课某一片断的改进过程

168、课改,更应演绎常态课的精彩

169、谁为我们的成长负责——教师成长的困惑与反思

170、让孩子真正拥有“权”

171、二次讨论,打开语文课堂一扇窗

172、守住文本价值的底线

173、低年级学生也能成为数学问题的解决者

174、“得寸进尺效应”给我们的思考——我对转化“差生”的一点想法

175、期待的美丽——利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

176、合作时机选择:从“随手拈来”到“恰到好处”

177、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五大突破

178、警惕评价中的负面效应——对低年级语文教学评价现状的思考

179、小学生职业志向的调查研究

180、用对话式教学重构语文课堂

181、别忘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对私拿他人物品行为的个案干预

182、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执教《摆的研究》一课后心得体会

183、我爱我的读书卡——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的思考与实践

184、切合实际的才是最好的——从一个案例谈课堂活动

185、在文本价值与独特体验之间寻求平衡

186、面对“麻烦学生”的教育反思

187、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中——从一堂识字课看探究学习

188、教学的成功从“课前预设”开始

189、感悟不能,让训练走开

190、“读”占鳌头

191、赏出“水”来,品到“渠”成

192、梅花香自苦寒来——抓校本教研,促教师成长

193、少讲新奇典型,但求平常真实——谈学生习作的取材

194、浅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人文关怀

195、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使用的研究

196、领悟语文教学的春天——浅谈构建语文新课堂

197、在课改中重建我们的校本科研文化

198、如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199、“学生插嘴现象”的理性思考与应对策略

200、从视觉文化角度看课文插图的现代教育价值

201、几经风雨,初见彩虹——开发校本课程《小公民》的实践与思考

202、“教学机智”的养成与实践

203、于细微处解读学校团队精神

204、数学课中“挑战性问题”设计之初探

205、“预设”诚可贵,“生成”价更高

206、数学学习别“冷落”了课本

207、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求平衡——谈新课程下的课堂常规

208、让孩子拥有阅读的三大礼物:兴趣,方法,习惯

209、数学阅读:引领学生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

210、让课堂流程在动态生成中“变奏”——谈《长方体的体积》的两种不同教学方法

211、网络教学热的冷思考

212、让“别样的声音”变得精彩

213、“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实施有效教学,关注预设与生成

214、情感,还朗读美丽的容颜——从学生的朗读谈朗读教学

215、莫让“人文”虚化了语文——教《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有感

216、什么样的数学吸引学生?——《角的认识》教学片断及反思

217、追求真实的课堂教学——对公开课的一些思考

218、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

219、让语文走向生活

220、“孩子,别趴下!”——防止“差生”向“接受失败者”转化的策略

221、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化追求

222、将新闻引入语文课堂的尝试

223、校长追求什么?——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

224、以意逆志,活化对话——新课程视野下阅读对话的价值审视

225、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浅谈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226、对话——生命因你而精彩

227、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三“心”二“意”

228、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回归

229、渗透数学文化,丰富教学内涵

230、让孩子过有道德的网络生活

231、自主参与,探索创新,享受学习,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232、让学生插上“积累”的翅膀——浅谈新课程下小学生语言积累的实践

233、建立记录袋,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234、给小草开花的时间——谈课堂教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

235、生命化教育:对“流行的激励”的理性思考与追问

236、农村小学生数学课堂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37、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

238、思维——课堂教学的不竭动力——几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对比思考

239、数学课堂,我们迷失了什么?

240、通过对话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天游峰的扫路人》反思与评析

241、要给孩子的学习补充心理营养

242、再现生活,享受快乐——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43、班级特色文化——学校德育的新天地

244、以“境”促“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在低年级实施“创设情境,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模式

245、沟通与交往从容,谈吐与智慧齐飞——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46、让数学和文学联姻

247、《小班探究性阅读教学片断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

248、给我一个“支架”,我将……——浅谈“支架式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49、“亲近母语,快乐阅读”——低年段“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阶段性研究报告

250、让音乐课堂在“人文评价”中前行

251、在数学教学细节中体味多元评价的魅力

252、表扬或批评,我们应该持怎样一种态度?

253、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补白艺术的价值

254、浅谈小学校本人力资源的管理

255、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教育信息化成本效果分析

256、浅谈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策略

257、陶行知的经验论及其现代启示

258、一切从“心”开始——创设小学低年级数学的生命课堂

259、小学思品课旧大纲与新标准之比较研究

26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关于农村小学古诗文诵读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261、心灵相约——做一位教育的艺术家

262、不可低估的动漫魅力——将动漫引进美术课堂中

263、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孩子?——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思考

264、实践“对话”课堂

265、从对话的理想到理想的对话——由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对话想开去

266、一次交换试卷的风波

267、童真,童趣,童心——童谣与儿童美术教学的研究

268、《小学语文生活化导学片段的设计与实施》结题报告

269、巧妙运用“相似论”提高教学有效性

270、让“问题教学”彰显新课程理念

271、新课程下,寻找数学教育的平衡点

272、心与心相连,情与情相牵——打造“心心相印”的班集体过程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策略

273、追寻最美的阳光仙——由心理辅导访谈带来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思考

274、音乐始于人自身内——有感于柯达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275、语文创造力构成的心理因素及培养

276、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把低年级数学教学童趣化的几点做法

277、“诺亚方舟”是否有我们的风吹过——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研究与对策

278、当心,别让表扬变为美丽的“谎言”——论表扬孩子的误区

279、精彩源于学生的“错”

280、基础教育场域中教师对学生的“新”评价

281、理性思考,诗意创作——从创作《月光启蒙》看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282、课前调查——你开始了吗?

283、蓄情·体情·抒情——浅谈阅读教学的情感流程

284、别“伤”着孩子——当今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隐性伤害”的一点思考

285、用“延时评价”点击学生心灵的鼠标

286、让课外阅读成为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餐后甜点”

287、今夜没有暴风雨

288、让课堂变“水平如镜”为“波澜起伏”

289、创设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亲”数学

290、自觉进行“知识教学的革命”

291、以生活为本,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

292、我会和一年级小朋友说话了——浅谈教师口语的艺术表达

293、创设“听”的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294、《小学“学习地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95、晨会,您有效利用了吗?——晨会活动开展现状剖析及整改策略

296、在学生眼前悬一把“青草”——让“草香”飘逸在课堂始终

297、让儿童的道德生命“诗意的栖居”

298、沟通往来于文字之间——谈谈数学作业的批阅方式

299、别让文本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300、不该小视的——课堂“小结”——浅谈《品德与生活》课堂小结环节的设计

301、让作文评语成为学生爱上写作的理由——从作文评语入手指导学生写作

302、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诗意的栖居

303、“亲情、和谐、创新”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304、对新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几种误区的诊断及治疗

305、演绎数学文化,倾注人文关怀,构建生态课堂——为数学课堂画上文化的坐标轴

306、潜心开发课程资源,优化动态生成过程

307、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308、论学校形象的审美设计

309、数学“生态课堂”建构刍议

310、演绎数学文化,倾注人文关怀——为数学课堂画上文化的坐标轴

311、议教学中学生的从众行为

312、“数”山有路巧激趣,学海无涯“乐”作舟

313、小学语文课上渗透人格教育——浅谈学生自信培养

314、关注课堂生态,构筑生态和谐课堂——由教室中出现的“中间地带”说开去

315、金玉当作外,败絮勿为中——浅谈合作学习之“橘”

316、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初探

317、从“必然”中求得“自为”——班主任工作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的深入研讨

318、让儿童的“梦”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回归

319、《小学班级特殊学生心理监护系统的构建与运作》研究报告

好的教育学论文题目(精选7篇)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在促进整个教学水平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好的教育学论文题目,欢迎阅读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了目前教学工作当中的重点。体育教学作为目前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手段,在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目前的教育工作当中,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教学理念以及方法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将这些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已经成了目前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要研究的重点。因此,必须要强化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在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研究,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理念的作用,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工作提供综合素质强的优秀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学;体育教育;应用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在促进整个教学水平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教育作为目前教学工作当中的重要环节,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综合素质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体育教学工作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代化的教育学理论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所以说,通过强化教育学在体育教育当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目前体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而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一、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体育教学模式变革

教学模式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以及理论的基础之上,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最大限度提升教学工作的水平。对体育教学来说,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学生、教师、教育技术以及教学内容,这四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工作。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当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十分明显,教师采用的也多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给予充足的重视。而在现代教育学的应用之下,能够更好地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对现代教学体育技术来说,它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工作当中的一种工具,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刺激点,学生能够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当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主动去学习知识、发现知识。特别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更好地进行差异化教学工作,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教育学应用在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提升中的作用

对体育教学工作来说,不仅需要让学生进行基本体育常识以及体育技巧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发挥出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思想素质水平当中的作用,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采用的往往是说教式的方式,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思想教育,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在现代教育学理念的应用下,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比如,在教学工作当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学生播放一些奥运健儿的优异表现视频,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运动员的实力,更好地提升其爱国精神。通过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下,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促进自身思想素质的提升,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体育教育工作来说,教育者必须要认识到其在整个教学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现代教育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更好地促进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促进其思想水平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

在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提升自身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应该让学生了解到体育学科的发展以及未来的用途,在掌握相关体育技能的同时,更好地强身健体。同时现代教育理念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以及进行体育技巧的培养,更好地提升其体育学科的素养。对动作要领的教学工作来说,体育教师不能够仅仅进行简单的描述,而需要通过各种现代教学理念与手段的应用,提前进行课件的准备,从而更为有效地将体育技能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为了减少教师单调的讲述,可以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制作相关内容的有声课件,通过点读笔的点触,直接播放音乐和显示节拍,方便学生的学习,也能寓教于乐,让枯燥的课堂变成充满活力的课堂。在目前的教育学工作当中,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教学理念以及方法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将这些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已经成了目前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要研究的重点。但是目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代化的教育学理论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所以说,通过强化教育学在体育教育当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目前体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而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1、教师心理素质的对策略研究

2、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研究

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

4、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和教育

5、学生的逆反心理的调查及解决方案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倡导和措施

7、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

8、品行(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9、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当前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10、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11、高校扩招后就业现状研究

12、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13、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

14、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15、独生子女问题研究

16、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7、独生子女社会问题研究

18、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19、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

20、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21、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22、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研究

23、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4、教育生态环境研究

25、外国教育史上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6、外国教育制度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7、外国教育思想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8、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9、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0、浅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状况

3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

32、“一费制”的实施对学校办学经费的影响

33、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病及其改革

34、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35、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

36、论教育的经济功能

37、论教育产品的属性与学校办学的市场化运作

38、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冲击与对策

39、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探讨

40、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41、我国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42、教育供求调节的两种模式对比——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

43、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分析

44、教育筛选功能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的发挥与失效

45、我国民办学校办学的困境及其改革

46、我国高校助学贷款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47、我国高校扩招的利弊分析

48、论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9、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分析

50、论公办教育投资效率不高的体制根源

51、中小学校负债办学问题研究

52、学校管理审美化研究

53、人性理论对学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

54、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减负

55、中小学有效领导的构成与方法

56、人际关系在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57、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的有效性

58、建立学校内部完善的激励机制

59、对奖励的有效性的探索

60、校长(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构成与建立

61、班主任的领导素质

62、校长(班主任)领导威信的建立途径

63、学校改革的动力与策略

64、学生(教师)非正式群体的认知与管理

65、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

66、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

67、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

68、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初探

69、教学评价改革探索

70、成长记录袋使用研究

1.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2.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3.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4.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5.阅读教学对话研究

6.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7.作文教学研究

8.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9.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10.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新

11.家庭文化氛围与小学生个性

12.小学学科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13.小学学科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14.小学学科课程软资源开发研究

15.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

16.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7.小学课堂的时间管理策略

18.小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养成

19.小学学科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研究

20.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1.试论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的合理因素及其缺陷

22.试比较儒墨两家关于人性论及教育作用问题的异同

23.孔子关于师德的论述及现实意义

24.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探析

25.歌曲与童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6.游戏教学,适应天性

27.浅谈“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28.激励英语学习兴趣之我见

29.现代教育条件下的小学班主任素质结构研究

30.独身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31.家庭环境对小学生优良个性养成的影响

32.影响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的研究

33.小学教师现状的调查研究

34.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35.班主任素质与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相关研究

36.学生厌学、辍学、出走、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及其教育对策

37.小学生理想、学习目的、兴趣、自主意识以及价值观、道德观的调查与教育研究

38.小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现状调查研究

39."品行弱势学生"的教育策略

40.网络不良文化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的研究

41.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浅论

42.洛克教育思想与当今新课程改革之异同

43.洛克教育思想浅析

44.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浅论

45.小学写作教学策略浅论

46.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策略浅论

47.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策略浅论

48.小学语文教学的训与练

理论与实践

50.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51.拼音教学与创新思维启蒙

52.识字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53.词语教学与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

54.句子教学与“阅读链接”

55.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

56.教学设计与以学定教

57.阅读教学中的“悟”与“解”

58.如何使语文教学走向自主学习

5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机制

60.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61.课程资源问题探究

62.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是与非

63.语感能力培养的策略

64.初等教育学院06级本科毕业生数学素养对实习效果的影响调查

65.初等教育学院06级本科毕业生基本教学技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66.小学“三角形三边间关系”的教学研究

67.刍议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68.小学估算教学研究

69.帮助学困生获取数学学习积极的情感体验

70.数学教学应体现自然的过程

71.高度决定视野——论小学教师的数学素养

72.角度改变观念——也谈数学教学的效率

73.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74.小学数学程序性知识教学初探

75.小学数学陈述性知识教学初探

76.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初探

77.低年级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7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启示

79.当代小学名师专业成长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启示

80.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1 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 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3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 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6 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7 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8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9 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10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11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2 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3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4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5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6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7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8 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 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20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1. 教师人格发展内涵与策略的研究

2.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生活研究

3. 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4. 教师思想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5.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6. 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7. 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界定与标志的思考

8. 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9. 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10. 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11. 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12. 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13. 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14. 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15. 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16. 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17. 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18. 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19.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20. 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21.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22. 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1. 前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某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2.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3.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4.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5.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6.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27.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28.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29. 某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0. 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1.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32.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33.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4.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6.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7.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38.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39.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40.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41.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42.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

43.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44.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45.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6.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47.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8.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

49. 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50.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

51.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

52.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53.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

54.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

55.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

56.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

57.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

58.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

59.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60.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61.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2.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

63.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64.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65.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66. 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67.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68.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69.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70.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1.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72.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

73.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74.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75.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

76.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77.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

78.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79.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80.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

81. 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82.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

83.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8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85.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86.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87.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

88.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

89. 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

90. 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

91. 关于师范生教育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92. 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

93. 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94. 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

95. “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

96.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97.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

98.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99. 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

100. 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01.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

102. 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103.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

104.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05. 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方案的分析与思考

106.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107.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用人艺术研究

108. 中小学科学教育人文化的思考

109. 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

110. 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语文教育即我国的母语教育,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是本文整理的 310个"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范例", 为大家展现语文教育研究热点。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一: 1、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2、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3、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分析 4、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5、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6、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7、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浅探 8、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9、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0、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成长式评价的研究 11、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注意小升初语文内容的衔接问题 1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4、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15、关于"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16、探究制约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因素 17、对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 18、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 19、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20、谈"对话式"课堂教学 21、数学学习也要"听说读写" 22、《苏北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23、"留守孩儿"教育策略和实践研究 24、"元认知理论"下优化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25、谈对话教学的现状要素及其理想定位 26、关于小学骨干教师心理问题的分析 27、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8、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29、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30、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31、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32、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33、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34、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35、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36、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37、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8、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39、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40、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41、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2、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3、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44、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45、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46、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47、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48、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49、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50、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二: 51、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52、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53、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54、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55、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56、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57、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58、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59、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60、浅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61、"小先生制"--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62、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6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64、关注"幼小衔接" 提高小学语文起始年段教学实效 65、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66、 小组合作学习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67、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浅谈 68、 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69、 "微"中见大:让微课成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0、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1、 多措并举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2、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73、 浅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74、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75、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76、 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7、 运用微课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78、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79、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80、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81、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方略 8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 83、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84、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85、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86、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87、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88、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89、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90、农村教师发展动因与城市教师发展动因的比较研究 91、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92、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93、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 94、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 95、青春期教育研究 96、少年儿童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97、社会环境与教师发展关系的思考 98、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99、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100、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三: 10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02、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03、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04、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05、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06、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07、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08、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09、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110、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111、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12、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113、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 114、小学生出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115、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16、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117、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小学阶段的美育 118、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 119、强化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120、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小插图"发挥"大作用" 121、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2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123、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 124、浅论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多元评价模式的研究 125、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26、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127、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128、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低年级"有趣有效"教学方法探索 129、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30、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探讨 131、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讨 132、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133、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情境体验的有效运用 134、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剖析 135、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13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137、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策略 138、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趣味教学模式初探 139、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书法教育 140、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用型"课堂教学策略 141、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刍议 14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整合分析 143、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144、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究 145、谈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践应用 146、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147、小学高年级语文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 148、浅议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 149、试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150、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四: 151、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5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策分析 15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154、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李祥 155、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56、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157、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丁光忠学周刊-- 158、搞好语文教学 彰显语文魅力--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探讨和分析 159、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妙用游戏朱 160、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161、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 16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措施探究 16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164、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165、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166、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167、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 168、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169、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的策略微探 170、试论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171、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172、试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17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 174、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75、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176、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 177、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178、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79、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180、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81、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 18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措施探究 18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184、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185、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186、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187、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 188、论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预习的重要性 189、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 190、大数据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之变 19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分析与建构 192、小学语文教育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19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94、论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195、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升小学语文质量 196、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 197、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198、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199、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学生人文性进行培养的分析 200、关于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状况的分析 201、浅议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五: 20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03、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研究 204、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05、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案例分析 206、自主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207、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8、新教育形势下小学语文新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 209、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 210、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211、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21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13、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 214、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剖析 215、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216、课本剧编演让小学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217、浅谈如何构建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 218、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策略 219、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构建 220、谈如何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221、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22、关注学科特点 培养核心素养--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凸显学科特色 223、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24、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析 225、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6、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27、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优化策略 228、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29、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路径 230、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231、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32、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 23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34、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35、略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236、让小学语文课堂童心飞扬的策略 237、浅析小学语文优质教学的有效途径 238、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239、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及突破策略探析 240、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41、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24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43、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244、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245、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246、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 247、浅谈如何构建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 248、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研究 249、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250、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范例六: 25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5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读写绘有效结合 25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精读策略分析 254、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255、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56、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57、古诗文教学情境创建杨晓丽 258、儿童文学作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59、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能力 260、语文阅读与写作整合的研究现状及有效策略 261、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62、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策略 26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化方法与价值 264、论基于教学反思角度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策略 265、关于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 266、小学语文教学中减负的策略 267、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68、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69、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应用探讨 270、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 271、谈如何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27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73、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74、基于模块化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5、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研究 276、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要素"的教学实施 277、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几点认识 278、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279、小学语文高年段提问策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80、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 281、实现"活动型"写作教学--微探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新策略 282、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83、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原则和策略研究 284、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85、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方法研究 286、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探讨 287、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问题分析 288、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89、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 290、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导入与价值探寻 29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巧妙渗透分析 29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29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探究 29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95、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96、谈如何让创新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 297、巧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98、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299、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书香味儿呈现策略探析 300、关于以五步教学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 301、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0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习惯 303、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04、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305、新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指导 306、探析大数据时代的小学语文智慧教学策略 307、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308、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309、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 310、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的全部内容,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点击下列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学论文参考文献

国超,《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初探》,《探索与实践》,2002 年第二期.[2]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3]董蓓菲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年.[4]付宜红着:《日本语文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5]朱绍禹、庄文中主编:《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从书·本国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下面是我分享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7、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张福建,牟树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9、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1、周家骥.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2、郭思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导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13、吴新武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

14、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15、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6、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17、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8、杨章宏.教育实验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9、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0、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1、李伟胜.实验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3、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4、白芸.质的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5、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1

26、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7、王策三.教学实验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8、李晶.社会调查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9、佟庆伟.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0、江洪春.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31、欧阳周.实用学术论文写作.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庄文中著:《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佐藤正夫著《教学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黄书光等著《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易连云著《重建学校精神家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廖哲勋主编《课程新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田瑞云著《语文教育行为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版。

曹明海著《语文教育智慧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潘庆玉著《语文教育发展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备课笔记》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作文个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语言大观》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教学争鸣录》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课堂教学艺术》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彭华生著《语文教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韦志成著《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周庆元著《语文教学设计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佟士凡著《语文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

倪文锦著《语文考试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张田若等著《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韩雪屏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董菊初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 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王尚文著《语感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维鼎著《语文言意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韩雪屏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余昱著《走向学校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 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人教版,苏教版,语社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

4. 巢宗祺等.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周庆元.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6.倪文锦. 语文教育展望.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倪文锦.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1. 崔峦. 小学语文教学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雷玲. 听名师讲课.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13.吴立岗.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14.洪宗礼.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15.王荣生.语文科课程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6.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7.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8.黎锦熙.黎锦熙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9.刘国正.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0.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21.于永正. 教海漫记.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3.崔峦,陈先云.斯霞霍懋征袁容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4.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5.贾志敏.贾老师教语文.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6.薛法根.薛法根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7.王崧舟.王崧舟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8.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9.刘济远,莫崇芬.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30.刘济远,莫崇芬.小学作文导写获奖教学案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1.王守恒.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2.王宗海.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3.吴忠豪.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4.姚春杰. 小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教实录.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5.姚春杰.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性朗读。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

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着各种弊端,朗读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鉴此,我提出了研究此课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朗读的浓厚兴趣。指导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朗读技能,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2.形成“有效朗读指导”的操作策略,总结出基本规律,以改进朗读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

2、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

3、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研究如何加强学生的朗读意识。

1、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2、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3、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朗读训练的研究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朗读训练的理论和动态。

2.行动研究法:组织校本教研,进行语文课堂朗读训练的研究和课外朗读训练研究,围绕朗读训练开展各种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

探究、反思、提升。采取个案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情况记录。提炼、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教学现象,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4.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教学案例分析、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了解学生朗读水平、朗读时间、朗读兴趣,收集教师、学生、家长对朗读训练的建议。

5.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学生或存在相似问题的某些学生群体,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行跟踪调查后作出判断,并将整理的经验运用到研究中。

五、课题实施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课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申报、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论文。

3、验证阶段:我们将在各年级中用问卷调查法、对照比较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来验证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有效性的研究的效果。不断总结完善。

4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

六、拟课题研究成果

针对目前小学生在停顿断句、语调语气、朗读节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校作为城镇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语音面貌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这一现象,经过两年来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实验班级的学生总体语音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学生朗读能力得到大幅提高,课题研究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

(一)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

一是节奏意识。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二是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三是问题意识。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三)形成朗读教学策略。

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

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

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篇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朗读指导有效性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朗读教学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虽然不曾在研究领域销声匿迹,但也时有沉浮,且在理论深度上的探讨有待挖掘。自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时,朗读之风盛行,并很快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同时,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在“朗读”这个题材上大做文章,但是不少还是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上,例如:仅仅从朗读的形式上来作文章,这无疑不能确实而有效地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因为朗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读,而是要在读中激发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并能真正地享受阅读的无限乐趣。

主要参考文献:

1、《对当前朗读教学的审视》,2002,(14)

2、《语文朗读教学的综合效应》,2001,(15)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 董 军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以六年级1班为例,全班35人,学生结构为本地学生9人,山西、乌盟、甘肃、张北县、东北、四川等地的学生26人,全班学生家庭均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

不难看出:

(1)朗读时间明显不足。张田若先生说:“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是的,没有一定量的保证,就难以实现质的提高。只有拥有了足够的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熟能生巧嘛,不让学生多读,学生怎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表1的情况可看出,近四成的语文课朗读时间严重不足,讲问教学挤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

(2)朗读涉及面过窄。教师的眼睛光盯住那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么三四个人,大部分学生只是当听众。从表2中清楚地看出近一半的学生在一堂课中竟然没有一次朗读的机会,他们只能规规矩矩地坐着、听着

(3)朗读训练只求形式不求实效。从表3中发现学完课文后,能正确、流利、口齿比较清楚地读下来的学生仅占,能充满感情朗读的只占。

看来,学生的朗读兴致不高,朗读水平一般,朗读中还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大量的时间被教师的讲解占用,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理念难于贯彻;教师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和方法,难以有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课内朗读机会少,课外朗读的机会更少。

有感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提出“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经过对学生语文课中朗读情况调研和学生语音面貌的分析,课题组认识到提高我校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明确了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要达到的目标。

“朗读能力”即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出声阅读的方式和能力,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富有表现力的声音语言。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具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正确”是:能够使用标准普通话朗读文本,声、韵、调读得清楚准确;没有添字丢字、错读回读的现象,对儿化音、轻声、音变把握准确;停顿断句准确恰当。“流利”是:学生朗读文本时气息顺畅,吐字清晰;没有指读、顿读、唱读、回读的现象,不读破句;语言流畅自然,语速恰当适中;节奏感好。“有感情”是:能够准确把握文章情感,并以此为据准确定位朗读基调;朗读真挚自然,不矫揉造作;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根据不同文本读出重音、语气;入情入境,朗读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有美感。

篇三: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性朗读。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着各种弊端,朗读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鉴此,我提出了研究此课题。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

2、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

3、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言语活动,是口头的语言艺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其中低年级的要求是“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因此,从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我们这里提出的朗读有效性指学生对有无朗读的兴趣、掌握朗读的技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等等。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2、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

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3、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

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从学生的朗读现状来看

抓好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当我们教着高年级的学生的时候,我们往往很期待学生的朗读能读得很有文中的“味”,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我们所愿。他们的朗读始终是一个调子,语气平淡而缺乏感情,有的甚至结结巴巴,破词、破句现象时有发生,背诵课文时以唱背的形式出现,声情并茂更是无从谈起。一旦形成了这种局面,我们再要去纠正,提高朗读效果就会非常吃力。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朗读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阅读基本功训练,它是眼、耳、口、脑并用的阅读活动。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学生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者关注的焦点。低年级的孩子热情活泼,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感染,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表情,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低年级也是学生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

五、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着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实现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培养学生良好朗读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2、学生朗读指导策略的应用研究。

3、以课内策略应用带课外策略应用。

4、小学生朗读能力评价策略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1、起始阶段(2013年4月)

课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申报、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验研究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月)

(1)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论文。(2)在各年级中用问卷调查法、对照比较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来验证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有效性的研究的效果。不断总结完善。

3、总结阶段(2013年11月)

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

七、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在低年级中选取部分班级,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老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经验。

3、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的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4、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根据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一是节奏意识。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二是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三是问题意识。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三)形成朗读教学策略。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

小学朗读教学的论文及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阅读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4]崔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天津教育,2007(11).

[5]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09).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朗读教学是“读书”过程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它,只要正确认识了朗读教学,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小学语文朗读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有位文学家说过:“书写的艺术,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再好,在表达语调时却是无能为力的。”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那么,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呢?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对朗读的认识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感知教材内容的第一步,通过朗读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深思匠心及文章的要义,对于课文难点,妙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会体味到,对于各种语文知识,技能的获得也靠反复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注重朗读的训练形式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形式。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是要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进行各具特色的朗读训练,使学生从朗读中领略到自然美,入情入境地读,从而唤起美的共鸣。

1.讲解在先,初次朗读。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讲解和朗读。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对文字段运用、内容的描述,感情的表达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再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客观上讲,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语音、合理的停顿和语调朗读课文,并表情达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必须规范朗读,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这是朗读的底线。中、高年级学生,要求朗读时把握文章基调,句子的节奏,能揣摩文章蕴涵的情趣意旨,并有意识地注意语段韵律、语流停延,达到充分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情义妙理、神思妙笔。

2.提供示范,以读促读。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示范朗读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重视示范朗读的积极作用。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3.反复朗读,激发情趣。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都是文质兼备,教师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把作者的情感美美地读出来,在读中体会,读中领悟,读中升华。如《迷人的张家界》一文,课文描绘了张家界的奇山、雄秀水美,异物多,山水相应情趣美的仙境。读了这篇课文,感到了张家界奇山的“雄、陡、奇“和秀水的”静、清、绿“之特点,越读这篇课文,使人越感到张家界景物确实迷人;越读这篇课文使人越感到文中词句运用恰当,比喻贴切,生动逼真;越读这篇课文,使人越感受到美的享受,把人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由衷的赞叹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4.创设情境,表演朗读。小学生的表现欲非常强烈,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再去朗读课文的时候,就能充分把握文中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

四、评读与促进发展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一千个读者有一个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一旦学生得到肯定,其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

总之,朗读教学是“读书”过程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它,只要正确认识了朗读教学,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

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是非常能够体现一个人素质水平的,如果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差,那么就很难去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最起码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喜欢在公共场合表达自我的人。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他们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因为语文没有学习好,而和性格的关系并不是很大。所以,从小学语文开始抓起,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实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努力的目标。

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表现能力之一,在和一个人交流了几句之后,我们就对这个人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对一个陌生人的了解一般是通过语言交流来实现的,所以,一般人们都非常重视表达能力。例如,有一位大学生,他是理工科的天才。他在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始终都是班里的佼佼者,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的语文成绩也很好,这是因为他勤奋。但是他就是不喜欢朗读,他虽然背书的速度很快,但是他一般不喜欢喊出来。所以长此以往,他在读书的整个过程中从来没有喊出来过,一直保持着默读的习惯。当他走入大学的时候,每次看到同学们在演讲会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的时候,他是非常羡慕的。他的脑子里固然有很多的想法,但是他都表达不出来。所以,这样的集体活动,他基本上是作为幕后的角色来参与的。他在底下帮助同学们出主意,但是他从来没有勇气走上讲台。后来他大学毕业后走进了工作岗位,他发现,一个人如果表达能力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无论是在跟同事交流还是跟公司领导交流,这些都成为了他进步的障碍。后来他对症下药,开始重点培养自己阅读的好习惯,而且他每次看书都喜欢大声读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且他的用词能力也非常强了。这就说明,其实阅读和朗读能力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这个技能也是非常容易锻炼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学语文教学开始,重视学生的朗读问题。

二、朗读训练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是需要背诵的,而有些内容是需要朗读的。我们都知道需要背诵的内容是在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内容,所以,我们再没办法的情况下不得不去背诵。但是对于那些朗读的内容,我们从来都不去理睬。这是因为朗读对于我们没有什么概念,朗读又不能够提高我们的成绩。高考都不考试朗读能力,小学如何要求我们去朗读呢?所以对于这些,很多人都不能够理解。

而且很多语文教师在升学压力下,往往选择直接把这些内容的要求放弃掉,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些需要我们朗读和背诵的内容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内容,要么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重要影响,要么就是它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或者是蕴含了教我们如何表达自我的内容。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不应该放弃。从学生角度讲,他们很有可能意识不到朗读对他们的作用。但是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朗读的意义。所以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我们应该重视给学生们传输朗读的意义。这样,学生们才有可能意识到朗读到底能为他们做什么。

小学生看不了那么远,他们的意识形态完全取决于他们周围的环境。所以,我们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口才演讲或者是辩论赛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励学生们去朗读课本内容。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教学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成绩,而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能力。如果我们只教给学生们考试技巧,而不教给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那么我们教育他们的意义在哪里呢?如此这般,还不如考试给他们答案,让他们自己去考就行了。这就说明,我们现在的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偷懒,把和考试貌似无关的内容都省略掉了。

只让学生们学习考试的内容,那么全面教育从何说起呢。尤其是在一些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有着强烈的愿望想从这里走出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考大学成为他们走出困境唯一的方法。他们在这种动力的驱动下,会努力去学习能够提高他们成绩的内容,而不是学习那些能够提高他们能力的知识。这就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严峻现状。我们是教书育人的,不是为了教育一些只知道学习,而不知道应用的人。朗读不仅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一个人建立自信心,在公共讲台上他们的自信心都是来源于他们娴熟的表达能力。我们身边有很多教师的表达能力也是不够好的,他们在讲台上的表现非常尴尬,有的人在冬天讲课的时候都会汗流满面。

有一位教师在讲语文的时候非常紧张,他的学生都感到非常的可笑。后来学校领导考虑到这个问题后,让他去教自然课程。[4-5]后来发现它还是非常紧张,最后只能让他去管理学校的微机了。这就说明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差,会对他将来的职业生涯形成多大的影响。他的紧张其实是个人演讲能力不够引起的,如果他讲话流利,必然会在人群中能够很好的表达自我,但是因为自己表达能力差,所以在授课的时候害怕学生挑出自己的毛病,所以就越来越紧张,以至于不能够正常的工作。教会学生们如何去阅读,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是教育的一个宗旨。

篇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性朗读。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

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着各种弊端,朗读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鉴此,我提出了研究此课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朗读的浓厚兴趣。指导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朗读技能,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2.形成“有效朗读指导”的操作策略,总结出基本规律,以改进朗读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

2、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

3、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研究如何加强学生的朗读意识。

1、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2、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3、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朗读训练的研究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朗读训练的理论和动态。

2.行动研究法:组织校本教研,进行语文课堂朗读训练的研究和课外朗读训练研究,围绕朗读训练开展各种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

探究、反思、提升。采取个案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情况记录。提炼、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教学现象,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4.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教学案例分析、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了解学生朗读水平、朗读时间、朗读兴趣,收集教师、学生、家长对朗读训练的建议。

5.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学生或存在相似问题的某些学生群体,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行跟踪调查后作出判断,并将整理的经验运用到研究中。

五、课题实施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课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申报、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论文。

3、验证阶段:我们将在各年级中用问卷调查法、对照比较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来验证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有效性的研究的效果。不断总结完善。

4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

六、拟课题研究成果

针对目前小学生在停顿断句、语调语气、朗读节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校作为城镇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语音面貌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这一现象,经过两年来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实验班级的学生总体语音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学生朗读能力得到大幅提高,课题研究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

(一)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

一是节奏意识。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二是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三是问题意识。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三)形成朗读教学策略。

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

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

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篇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朗读指导有效性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朗读教学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虽然不曾在研究领域销声匿迹,但也时有沉浮,且在理论深度上的探讨有待挖掘。自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时,朗读之风盛行,并很快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同时,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在“朗读”这个题材上大做文章,但是不少还是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上,例如:仅仅从朗读的形式上来作文章,这无疑不能确实而有效地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因为朗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读,而是要在读中激发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并能真正地享受阅读的无限乐趣。

主要参考文献:

1、《对当前朗读教学的审视》,2002,(14)

2、《语文朗读教学的综合效应》,2001,(15)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 董 军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以六年级1班为例,全班35人,学生结构为本地学生9人,山西、乌盟、甘肃、张北县、东北、四川等地的学生26人,全班学生家庭均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

不难看出:

(1)朗读时间明显不足。张田若先生说:“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是的,没有一定量的保证,就难以实现质的提高。只有拥有了足够的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熟能生巧嘛,不让学生多读,学生怎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表1的情况可看出,近四成的语文课朗读时间严重不足,讲问教学挤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

(2)朗读涉及面过窄。教师的眼睛光盯住那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么三四个人,大部分学生只是当听众。从表2中清楚地看出近一半的学生在一堂课中竟然没有一次朗读的机会,他们只能规规矩矩地坐着、听着

(3)朗读训练只求形式不求实效。从表3中发现学完课文后,能正确、流利、口齿比较清楚地读下来的学生仅占,能充满感情朗读的只占。

看来,学生的朗读兴致不高,朗读水平一般,朗读中还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大量的时间被教师的讲解占用,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理念难于贯彻;教师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和方法,难以有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课内朗读机会少,课外朗读的机会更少。

有感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提出“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经过对学生语文课中朗读情况调研和学生语音面貌的分析,课题组认识到提高我校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明确了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要达到的目标。

“朗读能力”即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出声阅读的方式和能力,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富有表现力的声音语言。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具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正确”是:能够使用标准普通话朗读文本,声、韵、调读得清楚准确;没有添字丢字、错读回读的现象,对儿化音、轻声、音变把握准确;停顿断句准确恰当。“流利”是:学生朗读文本时气息顺畅,吐字清晰;没有指读、顿读、唱读、回读的现象,不读破句;语言流畅自然,语速恰当适中;节奏感好。“有感情”是:能够准确把握文章情感,并以此为据准确定位朗读基调;朗读真挚自然,不矫揉造作;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根据不同文本读出重音、语气;入情入境,朗读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有美感。

篇三: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性朗读。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着各种弊端,朗读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鉴此,我提出了研究此课题。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

2、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

3、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言语活动,是口头的语言艺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其中低年级的要求是“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因此,从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我们这里提出的朗读有效性指学生对有无朗读的兴趣、掌握朗读的技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等等。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2、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

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3、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

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从学生的朗读现状来看

抓好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当我们教着高年级的学生的时候,我们往往很期待学生的朗读能读得很有文中的“味”,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我们所愿。他们的朗读始终是一个调子,语气平淡而缺乏感情,有的甚至结结巴巴,破词、破句现象时有发生,背诵课文时以唱背的形式出现,声情并茂更是无从谈起。一旦形成了这种局面,我们再要去纠正,提高朗读效果就会非常吃力。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朗读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阅读基本功训练,它是眼、耳、口、脑并用的阅读活动。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学生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者关注的焦点。低年级的孩子热情活泼,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感染,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表情,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低年级也是学生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

五、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着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实现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培养学生良好朗读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2、学生朗读指导策略的应用研究。

3、以课内策略应用带课外策略应用。

4、小学生朗读能力评价策略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1、起始阶段(2013年4月)

课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申报、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验研究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月)

(1)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论文。(2)在各年级中用问卷调查法、对照比较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来验证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有效性的研究的效果。不断总结完善。

3、总结阶段(2013年11月)

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

七、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在低年级中选取部分班级,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老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经验。

3、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的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4、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根据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一是节奏意识。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二是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三是问题意识。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三)形成朗读教学策略。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