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百年来,关于人性的问题人们一直在争论,并且得出很多不同的评断。有人支持说人性是善良的,也有人持相反态度,并且认为人性原本是邪恶的。读完了戈尔丁《蝇王》这部作品,我更同意后者。认识到人性中的黑暗面是人类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过程。认识到人性的黑暗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却是自欺欺人的不敢面对自我。【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关键词】: 邪恶 文明 科学 教育 人性恶 蝇王 威廉·戈尔丁 黑暗 自我认知 人类社会 【分类号】:【正文快照】: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4)是一名英国小说家。1954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蝇王》,并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戈尔丁在西方被称为“寓言编撰家”,他运用现实主义的叙述方法编写寓言神话,承袭西方伦理学的传统,着力表现“人心的黑暗”这一主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类未来的20世纪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1983年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通过一个寓言故事,描写了一群英国孩子在一个孤岛上的经历,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隐藏在人们心中的“恶”以及人性的黑暗,揭示了“人性恶”所引发的
毕业论文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其中论文选题又是毕业论文成败的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语文化类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从《远离尘嚣》看偶然与巧合
2 从亨伯特看纳博科夫的流亡观
3 透过餐具看中西方饮食文化
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角——勃莱特
5 从文化视角探讨隐喻的翻译
6 从生态批评角度看威廉·福克纳的《熊》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7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常用英语修辞格汉译
8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优势
9 自我身份的探寻—评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
10 浅析英文报纸中体育新闻用语的模糊修辞
11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探究美国人的个人主义
12 中美恭维言语行为跨文化比较研究
13 表现主义技巧在《推销员之死》中的运用
14 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情况调研
15 浅析英语中六种基本颜色词的英美文化内涵
16 浅析广告翻译中的文化顺应处理
17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
18 浅析动画《加菲猫》和《加菲猫之双猫记》中的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
19 圣经原型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20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1. 成人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象征主义的体现
2. 简析网络时代英语全球化
3.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4. 从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比较中美情景喜剧差异
5. 论《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宿命
6. 《蝇王》的启示:理性的呼唤
7. 中文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歧义现象分析
8. 从中美婚宴差异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9.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口语输出的因素
10. 《走出非洲》:走出迪内森的矛盾态度
11. 旅游宣传资料中的误译与解决方法
12.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华顿《纯真年代》中的埃伦
13. 电子词典与英语学习
14. 英语习语与基督教
15.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爱米利亚性别身份分析
1. 英专和非英专学生英语作文中错误的对比研究
2. 武汉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3. 中西行星命名的文化探源
4. 英语新闻中的新词
5.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对“三美”理论的探索
6. 从电影《七宗罪》浅析原罪
7. 浅论体态语的社会功能
8.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
9. 中国和西方国家婚俗的比较
10. 浅析合作原则的违背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
11. 浅析电影《推手》中中美家庭的文化冲突
12. 从广告语言看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13. 用言语行为理论浅析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
14. 论新闻英语汉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15. 以Of Study(《论读书》)的两个中译本为例浅析译者主体性
16. 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反战文化研究
17. 中国英语热的真相——文化帝国主义
18.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
19. 论民族中心主义与美国媒体近年来涉华报道
20. 从弗大枪击案看美国的枪支问题
毕业 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而论文的题目确定工作则是毕业论文管理中的首要环节。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浅析 广告 翻译中的 文化 顺应处理 2.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 3. 浅析动画《加菲猫》和《加菲猫之双猫记》中的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 4. 圣经原型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5.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6. 顺从的女人——分析《荒凉山庄》中埃斯特的形象 7. 从中美传统节日对比看节日的文化内涵 8. 成人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象征主义的体现 9. 简析网络时代英语全球化 10.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1. 从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比较中美情景喜剧差异 12. 论《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宿命 13. 《蝇王》的启示:理性的呼唤 14. 中文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歧义现象分析 15. 从中美婚宴差异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16.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口语输出的因素 17. 《走出非洲》:走出迪内森的矛盾态度 18. 旅游宣传资料中的误译与解决 方法 19.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华顿《纯真年代》中的埃伦 20. 电子词典与 英语学习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二) 1. 英语习语与 ____ 2.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爱米利亚性别身份分析 3.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欣赏幽默翻译 4. 英语缩略语及其语用功能 5. 英专和非英专学生 英语 作文 中错误的对比研究 6. 武汉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7. 中西行星命名的文化探源 8. 英语新闻中的新词 9.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对“三美”理论的探索 10. 从电影《七宗罪》浅析原罪 11. 浅论体态语的社会功能 12. 中西 思维方式 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 13. 中国和西方国家婚俗的比较 14. 浅析合作原则的违背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 15. 浅析电影《推手》中中美家庭的文化冲突 16. 从广告语言看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17. 用言语行为理论浅析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 18. 论新闻英语汉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19. 以Of Study(《论读书》)的两个中译本为例浅析译者主体性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三) 1. 广告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2. 利用美剧进行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 3. 大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动机研究 4.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 5. 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6. 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 7. 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 8. 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 企业文化 :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9. 运用写长法促进 英语写作 能力的提高 10. 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11. 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12. 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13. 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 14. 中美家庭文化比较 15. 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差异 16. 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英语学习状况调查 17.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 18.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9.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20. 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 21. 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22. 从"老友记"中看合作原则在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语中的应用 23. 浅论美国文化与美语词汇 24. 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25. 一个被忽视的“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四) 1. 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反战文化研究 2. 中国英语热的真相——文化帝国主义 3.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 4. 论民族中心主义与美国媒体近年来涉华报道 5. 从弗大枪击案看美国的枪支问题 6. 《推销员之死》中威利与比夫的父子关系 7.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杨克的悲剧根源 8. 从正负值面子理论简析中美面子差异 9. 中国菜名翻译中的文化翻译策略 10. 从旧南方到新南方——斯佳丽·奥哈拉在内战前后的成长历程 11. 探究家乐福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12. 汉语对英语写作词汇的负迁移作用 13. 《美国悲剧》的消费文化分析 14. 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 15. 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16. 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 17. 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 18. 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 歇后语 翻译中的应用 19. 《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 20. 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 猜你喜欢: 1. 英语系文化类毕业论文 2.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3.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4. 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5.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论文的题目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是提纲挈领的综述概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国文学 毕业 论文题目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1. 《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2. 论《浮士德》思想体系的矛盾3. 论卢梭《忏悔录》的自审意识与超俗意识4. 济慈及其《夜莺颂》的美学魅力5. 欧洲社会的讽刺画卷——《唐璜》浅析6. 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7.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8.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9. 论司汤达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10. 司汤达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11. 成功与幻灭——拉斯蒂涅(《高老头》)与吕西安(《红与白》)之比较12. 巴尔扎克小说的现代 文化 意蕴13. 论《包法利夫人》14. 19世纪英国女小说家研究15. 《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16. 夏洛蒂·勃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统17. 《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18. 试析《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情感模式19. 《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20.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21. 《茶花女》的悲剧艺术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二)1. 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2. 从蒙太里尼形象看《牛虻》的反宗教主题3. 论哈代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4. 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艺术风格之比较5. 论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6. 论《恶之花》的历史地位与意义7. 略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8. 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形象9. 易卜生有肖伯纳的“社会问题剧”的异同论10.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11. 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12. 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13. 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14. 屠格涅夫的抒情手法15. 屠格涅夫与郁达夫比较研究16.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17. 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18.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派文学19. “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三)1. 古希腊神话 传说 中的文化精神2. 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主要史诗主要形象论析3. 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4. 论《美狄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5. 从古希腊到18世纪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6. 《埃涅阿斯纪》主题的原型意义7. 试论__伦理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8. 但丁与__文化9. 哥特式小说的原理与发展10. 中国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的比较11. 《堂吉诃德》的多重意义12. 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13.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冲突艺术14. 《奥瑟罗》悲剧冲突艺术15. 论《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16.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1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抒情艺术之比较18.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风格19. 莎士比亚悲剧风格的特殊性及其历史意义20. 论《汤姆·琼斯》人物刻画的美学原则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论文的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好的题目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1.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2.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3.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4.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5.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7.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8.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9.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10.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11.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12. 女性作家的共性13.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14.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15.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16.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17.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18.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19.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20.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1.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2.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3. 英国十 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4.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5.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6.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7.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8.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9.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10.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11.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12.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1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14.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15.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16.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7. 流派研究18.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19. 超现实主义20. 魔幻现实主义21. Jane as a narrator and as a character22. Character Analysis of Nancy, the “criminal” in Oliver Twist23. Virginia Woolf and Modern Feminine Independence24. An Analysis of 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猜你喜欢:1.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2.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3. 英美文学方向论文4.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分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优秀的毕业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分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由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有关英美文学选题的数量比较多,因此毕业论文出现选题过于陈旧、重复研究、参考资料雷同、学术价值低等问题。通过分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改正英美文学教学的不足之处,意在探寻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经过四年的学习,在离开大学、步入社会之前向学校提交的最后一份答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毕业论文是衡量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尺度,不仅考察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而且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毕业论文是对本科教学质量的一次检验,学生在选题、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问题映射出专业教学的不足之处。以英语系为例,由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关于英美文学方面的选题比较多,往往存在着选题过于集中、陈旧、且重复研究、参考资料雷同,故而造成同一选题文章大同小异的现象。通过分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改正英美文学教学的不足之处,意在探寻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就笔者指导过的有关英美文学的毕业论文来看,学生的选题大多集中在少数经典作品上,并且重复研究的现象比较多。英国文学选题集中在分析《哈姆雷特》、《简爱》、《呼啸山庄》、《苔丝》、《傲慢与偏见》等作品上,美国文学选题无外是评论《红字》、《飘》、《老人与海》、《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等。英美文学作品浩如烟海,难道除了这几部作品,没有别的作品可供研究了吗?问及学生,他们在数目众多的文学作品里很难下手的原因是:
第一、由于没有读过完整的作品,学生就选择熟悉的作家和作品来写;
第二、在英美文学课上,虽然老师介绍过很多文学作品,但因为课时有限,对作品的分析只是浮光掠影,很难做到全面和深入,只能靠学生在课下阅读和品味。学生之所以选择评论经典作品,是因为经典作品的研究文章多不胜数,方便学生参考和引用,不用为凑不够字数而担心。以《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为例,年年都有学生评论这部作品。因为福克纳是美国著名作家,有关他的研究论文很多,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供查阅;且该作品为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相比阅读起来省时省力。纵观学生的论文内容,集中研究艾米莉女人公的人物形象、主题、小说中的象征因素、叙事角度等,结果学生的论文大同小异,缺乏创新,很难从新的角度写出新意,更不用说有学术价值了。
(二)论文内容肤浅、缺乏文学理论支撑。毕业论文内容肤浅这一现象暴露出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没有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思维习惯,同时反映出本科英美文学教学的不足之处----忽视对文学理论的教学。就同一部文学作品而言,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阅读视角对作品做出的诠释往往大相径庭。教师应运用不同的文艺批评理论,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例如评论《简爱》,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从读者批评、女权主义、解构主义、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对其进行全方位的阐释。通过教授文学批评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二、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教材内容有待更新、增加当代文学知识。英美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开设,多数学校选择陈嘉的三卷本《英国文学作品选读》和常耀信的两卷本《美国文学选读》为教材,周课时为两节。因学时有限,教师在一个学期很难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现有的文学教材大都写到二战前后,很少涉及英美当代文学,这种厚古薄今的做法使得现有教材在内容上显得陈旧。英国文学历史悠久,从莎士比亚至狄更斯是英国文学的重头戏,二十世纪英国文学的比重在无形中被减少了。美国文学历史虽短,不乏有大量优秀的作品问世,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更加出彩,出现了众多一流的作家,例如菲茨杰拉尔德、海明威、福克纳、弗罗斯特等,美国文学更新的速度比英国文学快。当今英美文学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处时代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适当扩充对英美当代文学的介绍,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一些距离我们时代较近的文学作品。以当代英国文学为例,让学生了解并阅读戈尔丁的《蝇王》、金斯利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约翰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哈罗德品特的《看门人》、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本》等作品。通过介绍和补充当代英美文学,不仅使英美文学教学与当今时代紧密结合,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宽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视野,避免对经典作品进行重复性的`研究。
(二)提高教学学术含量、补充西方文学理论。现今英美文学教学采取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结合式讲解,忽略对文学理论的传授。对文学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缺席”这一现象,不少学者表示担忧,郭英剑指出“文学理论的‘缺席’或是‘缺失’是令人深思的”。[1]事实上,与其让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点,不如培养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因为文学作品是永远读不完的,教会学生解读作品的方法更切合实际。文学理论能帮学生掌握认知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简要介绍不同文学时期的社会背景、主流思潮,帮助学生理清文学史的线索,然后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结合文学批评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度和强度的目的。传统的文学批评采用社会历史的批评方法,即注重人物分析、主题分析。伴随着文学内容的多样化,该研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文学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诠释。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是要转变文学观念,更新文学批评的内容,向学生讲授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流派,如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形式主义、新批评、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通过引导学生用这些批评方法解读作品,[2]为学生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综合多种授课方式、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1.结合课堂陈述(presentation)和小组讨论(groupdiscussion)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讲授华盛顿?欧文的代表作《瑞普凡温克》时,教师布置提前阅读的任务,并让一名学生对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冲突做简要陈述(presentation),这样做使大家了解小说的大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陈述完毕,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讨论:
what way does Irving’s portrayal of Dame VanWinkle help to illumine Rip’s character?
dothe war and the death of Rip’s wife have in commonin terms of how Rip will live the rest of his life?
接着,每组选举一名代表发言,这样做不仅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最后教师根据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2.自主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由于文学作品篇幅较长,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讲解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学生有必要在课下进行延伸性阅读,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列出阅读书单,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作品阅读,凭着对作品的第一感悟写出读后感(response)。由于学生没有受到其它评论的影响,对作品的理解往往有独到之处,因此这种写作练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不仅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提高写作水平。
3.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增加课程的趣味性。目前网络成为教师教学中的新宠,教师可以有效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从网上下载资料,制作有趣味性、信息量大的教学课件,巧妙结合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力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教辅资料网站:涵盖相关的背景知识、文学评论文章、经典原著,提供国内外相近主题的网站链接等等,[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
参考文献:
[1]郭英剑.从文学理论的论文的缺席谈起——文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J].郑州大学学报,2002,(5):5.
[2]孙敏.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3):68.
[3]张惠卿.英美文学教改初探[J].淄博师专学报,2009,(3):
论文的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好的题目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 1.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 2.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 3.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4.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 5.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 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 7.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 8.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9.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 10.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11.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 12. 女性作家的共性 13.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 14.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 15.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 16.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 17.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 18.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19.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0.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 1.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2.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3. 英国十 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4.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 5.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 6.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 7.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8.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9.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 10.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1.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12.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14.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15.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16.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7. 流派研究 18.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 19. 超现实主义 20. 魔幻现实主义 21. Jane as a narrator and as a character 22. Character Analysis of Nancy, the “criminal” in Oliver Twist 23. Virginia Woolf and Modern Feminine Independence 24. An Analysis of 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猜你喜欢: 1.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2.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 3. 英美文学方向论文 4.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给你推荐一本书,切库的《福》,这本书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大胆颠覆,尤其是在对星期五的处理上,相信能给你不少灵感。
荒岛文学的人性载体 是个不错的角度背景 荒岛文学,通常是以描述在海上的沉船事件为开端,继而对主人翁在海上或者荒岛周围所遭遇的种种磨难进行描写的文学作品。荒岛文学的作者们以荒岛这一特定环境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作品中的主人翁与恶劣的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因此如果单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视角去欣赏这些作品,荒岛文学讴歌了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屈不饶、英勇无畏的精神,并且以此来反映作者的积极人生观及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因此,荒岛文学在过去的数个世纪里受到了许多读者的赞赏,也在世界文坛上具有广泛的影响。荒岛文学起源于英国,荒岛文学的形成,与英伦三岛的地理位置、英国的殖民发展史以及英国人的冒险精神密切相关。因此,荒岛自然而然地成为英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题。从16世纪末期莎士比亚的《暴风雨》(莎士比亚于1609年创作的一部戏曲,它是英国早期殖民历史的一个缩影)到17世纪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从19世纪R·M·巴兰坦的《珊瑚岛》到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蝇王》,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一系列以荒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我们称这类作品为荒岛文学。然而,荒岛文学并非宣传藉荒岛来寻求逃避社会的处所,荒岛只是一种载体,是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它们或是表现人与自然的冲突,或寻求一种改造社会的手段,或宣传作者的社会、政治和哲学观点。20世纪晚期,文学批评界开始关注荒岛文学中宣扬的殖民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文学批评中具有比较大的影响的便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后殖民批评理论。它为文学作品,特别是荒岛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两部代表作品:《暴风雨》和《鲁滨逊漂流记》。
【摘要】:千百年来,关于人性的问题人们一直在争论,并且得出很多不同的评断。有人支持说人性是善良的,也有人持相反态度,并且认为人性原本是邪恶的。读完了戈尔丁《蝇王》这部作品,我更同意后者。认识到人性中的黑暗面是人类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过程。认识到人性的黑暗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却是自欺欺人的不敢面对自我。【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关键词】: 邪恶 文明 科学 教育 人性恶 蝇王 威廉·戈尔丁 黑暗 自我认知 人类社会 【分类号】:【正文快照】: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4)是一名英国小说家。1954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蝇王》,并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戈尔丁在西方被称为“寓言编撰家”,他运用现实主义的叙述方法编写寓言神话,承袭西方伦理学的传统,着力表现“人心的黑暗”这一主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类未来的《蝇王》所具有的独特的寓言性、象征性,以及它所揭示的人性恶,有助于人们对人性恶的了解。20世纪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1983年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通过一个寓言故事,描写了一群英国孩子在一个孤岛上的经历,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隐藏在人们心中的“恶”以及人性的黑暗,揭示了“人性恶”所引发的
【摘要】:千百年来,关于人性的问题人们一直在争论,并且得出很多不同的评断。有人支持说人性是善良的,也有人持相反态度,并且认为人性原本是邪恶的。读完了戈尔丁《蝇王》这部作品,我更同意后者。认识到人性中的黑暗面是人类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过程。认识到人性的黑暗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却是自欺欺人的不敢面对自我。【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关键词】: 邪恶 文明 科学 教育 人性恶 蝇王 威廉·戈尔丁 黑暗 自我认知 人类社会 【分类号】:【正文快照】: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4)是一名英国小说家。1954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蝇王》,并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戈尔丁在西方被称为“寓言编撰家”,他运用现实主义的叙述方法编写寓言神话,承袭西方伦理学的传统,着力表现“人心的黑暗”这一主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类未来的20世纪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1983年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通过一个寓言故事,描写了一群英国孩子在一个孤岛上的经历,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隐藏在人们心中的“恶”以及人性的黑暗,揭示了“人性恶”所引发的
分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优秀的毕业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分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由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有关英美文学选题的数量比较多,因此毕业论文出现选题过于陈旧、重复研究、参考资料雷同、学术价值低等问题。通过分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改正英美文学教学的不足之处,意在探寻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经过四年的学习,在离开大学、步入社会之前向学校提交的最后一份答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毕业论文是衡量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尺度,不仅考察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而且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毕业论文是对本科教学质量的一次检验,学生在选题、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问题映射出专业教学的不足之处。以英语系为例,由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关于英美文学方面的选题比较多,往往存在着选题过于集中、陈旧、且重复研究、参考资料雷同,故而造成同一选题文章大同小异的现象。通过分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改正英美文学教学的不足之处,意在探寻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就笔者指导过的有关英美文学的毕业论文来看,学生的选题大多集中在少数经典作品上,并且重复研究的现象比较多。英国文学选题集中在分析《哈姆雷特》、《简爱》、《呼啸山庄》、《苔丝》、《傲慢与偏见》等作品上,美国文学选题无外是评论《红字》、《飘》、《老人与海》、《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等。英美文学作品浩如烟海,难道除了这几部作品,没有别的作品可供研究了吗?问及学生,他们在数目众多的文学作品里很难下手的原因是:
第一、由于没有读过完整的作品,学生就选择熟悉的作家和作品来写;
第二、在英美文学课上,虽然老师介绍过很多文学作品,但因为课时有限,对作品的分析只是浮光掠影,很难做到全面和深入,只能靠学生在课下阅读和品味。学生之所以选择评论经典作品,是因为经典作品的研究文章多不胜数,方便学生参考和引用,不用为凑不够字数而担心。以《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为例,年年都有学生评论这部作品。因为福克纳是美国著名作家,有关他的研究论文很多,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供查阅;且该作品为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相比阅读起来省时省力。纵观学生的论文内容,集中研究艾米莉女人公的人物形象、主题、小说中的象征因素、叙事角度等,结果学生的论文大同小异,缺乏创新,很难从新的角度写出新意,更不用说有学术价值了。
(二)论文内容肤浅、缺乏文学理论支撑。毕业论文内容肤浅这一现象暴露出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没有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思维习惯,同时反映出本科英美文学教学的不足之处----忽视对文学理论的教学。就同一部文学作品而言,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阅读视角对作品做出的诠释往往大相径庭。教师应运用不同的文艺批评理论,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例如评论《简爱》,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从读者批评、女权主义、解构主义、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对其进行全方位的阐释。通过教授文学批评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二、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教材内容有待更新、增加当代文学知识。英美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开设,多数学校选择陈嘉的三卷本《英国文学作品选读》和常耀信的两卷本《美国文学选读》为教材,周课时为两节。因学时有限,教师在一个学期很难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现有的文学教材大都写到二战前后,很少涉及英美当代文学,这种厚古薄今的做法使得现有教材在内容上显得陈旧。英国文学历史悠久,从莎士比亚至狄更斯是英国文学的重头戏,二十世纪英国文学的比重在无形中被减少了。美国文学历史虽短,不乏有大量优秀的作品问世,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更加出彩,出现了众多一流的作家,例如菲茨杰拉尔德、海明威、福克纳、弗罗斯特等,美国文学更新的速度比英国文学快。当今英美文学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处时代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适当扩充对英美当代文学的介绍,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一些距离我们时代较近的文学作品。以当代英国文学为例,让学生了解并阅读戈尔丁的《蝇王》、金斯利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约翰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哈罗德品特的《看门人》、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本》等作品。通过介绍和补充当代英美文学,不仅使英美文学教学与当今时代紧密结合,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宽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视野,避免对经典作品进行重复性的`研究。
(二)提高教学学术含量、补充西方文学理论。现今英美文学教学采取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结合式讲解,忽略对文学理论的传授。对文学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缺席”这一现象,不少学者表示担忧,郭英剑指出“文学理论的‘缺席’或是‘缺失’是令人深思的”。[1]事实上,与其让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点,不如培养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因为文学作品是永远读不完的,教会学生解读作品的方法更切合实际。文学理论能帮学生掌握认知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简要介绍不同文学时期的社会背景、主流思潮,帮助学生理清文学史的线索,然后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结合文学批评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度和强度的目的。传统的文学批评采用社会历史的批评方法,即注重人物分析、主题分析。伴随着文学内容的多样化,该研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文学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诠释。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是要转变文学观念,更新文学批评的内容,向学生讲授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流派,如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形式主义、新批评、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通过引导学生用这些批评方法解读作品,[2]为学生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综合多种授课方式、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1.结合课堂陈述(presentation)和小组讨论(groupdiscussion)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讲授华盛顿?欧文的代表作《瑞普凡温克》时,教师布置提前阅读的任务,并让一名学生对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冲突做简要陈述(presentation),这样做使大家了解小说的大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陈述完毕,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讨论:
what way does Irving’s portrayal of Dame VanWinkle help to illumine Rip’s character?
dothe war and the death of Rip’s wife have in commonin terms of how Rip will live the rest of his life?
接着,每组选举一名代表发言,这样做不仅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最后教师根据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2.自主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由于文学作品篇幅较长,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讲解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学生有必要在课下进行延伸性阅读,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列出阅读书单,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作品阅读,凭着对作品的第一感悟写出读后感(response)。由于学生没有受到其它评论的影响,对作品的理解往往有独到之处,因此这种写作练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不仅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提高写作水平。
3.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增加课程的趣味性。目前网络成为教师教学中的新宠,教师可以有效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从网上下载资料,制作有趣味性、信息量大的教学课件,巧妙结合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力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教辅资料网站:涵盖相关的背景知识、文学评论文章、经典原著,提供国内外相近主题的网站链接等等,[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
参考文献:
[1]郭英剑.从文学理论的论文的缺席谈起——文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J].郑州大学学报,2002,(5):5.
[2]孙敏.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3):68.
[3]张惠卿.英美文学教改初探[J].淄博师专学报,2009,(3):
亮瞎你的老师的眼\r\n日本(7部) \r\n川端康成《雪国》(创作期:1935—1947) 谷崎润一郎《细雪》(1948) \r\n三岛由纪夫《金阁寺》(1956) 安部公房《砂女》(1962) \r\n大江健三郎《性的人》(1963) 村上龙《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色》(1976) \r\n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1987) \r\n印度(2部) \r\n萨尔曼•拉什迪《午夜的孩子》(1981) 阿伦德哈蒂•罗易《卑微的神灵》(1997) \r\n以色列(1部) \r\n阿摩司•奥兹《我的米海尔》(1968) \r\n摩洛哥(1部) \r\n塔哈尔•本•杰伦《神圣的夜晚》(1987) \r\n南非(1部) \r\n娜汀•戈迪默《我儿子的故事》(1990) \r\n美国(21部) \r\n1、罗伯特•佩•华伦《国王的人马》(1946) 2、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1948) \r\n3、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 \r\n4、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1952) 5、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1957) \r\n6、伯纳德•马拉默德《店员》(1957,又译《伙计》) \r\n7、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1958) 8、约翰•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1960—1990) \r\n9、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 10、凯瑟琳•安•波特《愚人船》(1962) \r\n11、楚曼•卡波第《冷血》(1966,又译《凶杀》) 12、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1969) \r\n13、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1975) \r\n14、约翰•欧文《加普的世界》(1978,中译为《诱惑》) \r\n15、威廉•斯泰伦《苏菲的抉择》(1979) 16、艾丽丝•沃克《紫颜色》(1982) \r\n17、威廉•肯尼迪《斑鸠菊》(1983,中译为《铁草》) \r\n18、拉里•麦克默特里《孤独鸽》(1986) 19、托妮•莫里森《宠儿》(1987) \r\n20、E.L.多克特罗《比利•巴思格特》(1989) \r\n21、简•斯迈利《一千英亩》(1991) \r\n加拿大(2部) \r\n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1992) \r\n卡萝尔•希尔兹《斯通家史札记》(1995)文学崛起的标志性人物。 \r\n澳大利亚(3部) \r\n帕特里克•怀特《人树》(1955) \r\n汤玛斯•肯纳利《辛德勒的名单》(1982) \r\n彼得•凯里《奥斯卡和露辛达》(1988) \r\n英国(9部) \r\n伊夫林•沃《旧地重游》(1945) 格雷厄姆•格林《问题的核心》(1948) \r\n威廉•戈尔丁《蝇王》(1954) \r\n莫丽尔•斯帕克《布罗迪小姐的青春》(1961) \r\n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1962)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1962) \r\n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1969) \r\n维•苏•奈保尔《大河湾》(1979,原为《特立尼达人》) \r\nA.S.拜厄特《占有》(1990) \r\n爱尔兰(1部) \r\nJ.唐利维《姜人》(1956,书名又译《眼线》) \r\n法国(16部) \r\n阿尔贝•加缪《鼠疫》(1947) \r\n让•吉奥诺《屋顶轻骑兵》(1951) \r\n弗朗索瓦丝•萨冈《你好,忧愁》(1954) \r\n阿•罗伯—格里耶《橡皮》(1953) \r\n米歇尔•布托尔《变》(1957) \r\n雷蒙•格诺《地铁姑娘扎姬》(1959) \r\n克洛德•西蒙《弗兰德公路》(1960) \r\n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熔炼》(1968) \r\n勒克莱齐奥《战争》(1970) \r\n米歇尔•图尼埃《桤木王》(1970) \r\n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铺街》(1978) \r\n乔治•佩雷克《人生拼图版》(1978) \r\n菲利浦•索莱尔斯《女人们》(1983) \r\n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1984) \r\n安德列•马奇诺《法兰西遗嘱》(1995) \r\n让•埃什诺兹《我走了》(1999) \r\n德国(5部) \r\nE.P.雷马克《凯旋门》(1946) \r\n君特•格拉斯《铁皮鼓》(1959) \r\n西格弗里德•伦茨《德语课》(1968) \r\n海因里希•伯尔《莱尼和他们》(1971,又译名《女士及众生相》) \r\n帕特里克•聚斯金德《香水》(1985) \r\n瑞士(1部) \r\n马克斯•弗里施《能干的法贝尔》(1957) \r\n意大利(3部) \r\n托•迪•兰佩杜萨《豹》(1958) \r\n伊塔洛•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1979) \r\n翁贝尔托•埃科《玫瑰的名字》(1980) \r\n俄罗斯(4部) \r\n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1957) \r\n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1966) \r\n索尔仁尼琴《癌症房》(1970) \r\n阿斯塔菲耶夫《鱼王》(1975) \r\n希腊(1部) \r\n尼可斯•卡赞扎基斯《基督的最后诱惑》(1955) \r\n塞尔维亚(1部) \r\n米洛拉德•帕维奇《哈扎尔辞典》(1984) \r\n捷克(2部) \r\n博胡米尔•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1982) \r\n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4) \r\n西班牙(1部) \r\n佛朗西斯科•阿亚拉《惨死如狗》(1958) \r\n葡萄牙(1部) \r\n若泽•萨拉马戈《修道院纪事》(1982) \r\n拉丁美洲(总计23部) \r\n巴西(2部) \r\n吉马朗埃斯•罗萨《广阔的腹地:条条小径》(1956) \r\n若热•亚马多《加布里埃拉》(1958) \r\n墨西哥(4部) \r\n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巴拉莫》(1955) \r\n卡洛斯•富恩特斯《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1962) \r\n德尔•帕索《帝国轶闻》(1987) \r\n劳拉•埃斯基韦尔《恰似水于巧克力》(1989) \r\n危地马拉(1部) \r\n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1949) \r\n多米尼加联邦(1部) \r\n简•里斯《藻海无边》(1966) \r\n古巴(3部) \r\n莱萨马•利马《天堂》(1966) \r\n卡夫雷拉•因方特《三只忧伤的老虎》(1967) \r\n塞维罗•萨多伊《眼镜蛇》(1972) \r\n哥伦比亚(2部) \r\n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1967) \r\n阿尔瓦雷斯•加尔德阿萨瓦尔《白痴市场》(1974) \r\n秘鲁(3部) \r\n何塞•玛利亚•阿格达斯《深沉的河流》(1958) \r\n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绿房子》(1966) \r\n布里塞•埃切尼克《胡利乌斯的世界》(1971) \r\n智利(2部) \r\n何塞•多诺索《污秽的夜鸟》(1970) \r\n依莎贝尔•阿连德《幽灵之家》(1982) \r\n阿根廷(3部) \r\n埃内斯托•萨瓦托《英雄与坟墓》(1961) \r\n胡里奥•科塔萨尔《跳房子》(1963) \r\n曼努埃尔•普伊格《蜘蛛女之吻》(1976) \r\n巴拉圭(1部) \r\n罗亚•巴斯托斯《人子》(1960) \r\n乌拉圭(1部) \r\n胡安•卡洛斯•奥内蒂《造船厂》(1961)罗亚?巴斯托斯《人子》(1960) \r\n乌拉圭(1部) \r\n胡安?卡洛斯?奥内蒂《造船厂》(1961)
去读读Jean-Jacques Rousseau(卢梭)和Henry David Thoreau (梭罗)的哲学,他们都是早期回归自然界的倡导人,法国作家 Michel Tournier写过一本小说,题为《星期五》,是从星期五的角度去讲这个故事,应该有益。 再联系中国本土的同类文学,比如陶渊明和《浮生六记》(林语堂特别推崇的一本书)写写就差不多了。落孤岛题材的文艺文学作品很多,比如有一本Lord of the flies(蝇王)写一群孩子流落孤岛,结果回归野蛮文化。
【摘要】:千百年来,关于人性的问题人们一直在争论,并且得出很多不同的评断。有人支持说人性是善良的,也有人持相反态度,并且认为人性原本是邪恶的。读完了戈尔丁《蝇王》这部作品,我更同意后者。认识到人性中的黑暗面是人类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过程。认识到人性的黑暗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却是自欺欺人的不敢面对自我。【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关键词】: 邪恶 文明 科学 教育 人性恶 蝇王 威廉·戈尔丁 黑暗 自我认知 人类社会 【分类号】:【正文快照】: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4)是一名英国小说家。1954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蝇王》,并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戈尔丁在西方被称为“寓言编撰家”,他运用现实主义的叙述方法编写寓言神话,承袭西方伦理学的传统,着力表现“人心的黑暗”这一主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类未来的《蝇王》所具有的独特的寓言性、象征性,以及它所揭示的人性恶,有助于人们对人性恶的了解。20世纪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1983年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通过一个寓言故事,描写了一群英国孩子在一个孤岛上的经历,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隐藏在人们心中的“恶”以及人性的黑暗,揭示了“人性恶”所引发的
= =去抄托爷爷的原著
英文的么?我觉得你的选题虽然新颖,但也因为新颖所以有难度。首先第一部分introduction 你可以写一下你为什么想写这方面的论文 研究这个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字幕翻译的研究...第二部分 literature review(文献综述) 这部分你主要写一写翻译理论就可以了第三部分 我觉得你选一些电影的字幕翻译 从某个角度分类 然后逐个分析第四部分 从分析中得到的结论 第五部分 你的结论对学术、社会研究。。。之类的有什么帮助 存在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可以借鉴的 等等就你的专业而言,看一些翻译理论的书来充实自己,起码动笔前有思路。更重要的是看学长们写的优秀论文,尤其要找你想写的方面的看。 这一步对你未来的写作才是至关重要的。希望我的回答有帮到你。
提供一些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语言学研究英语在香港的传播英语在中国文化中的重生英语帝国:是现实还是神话二战后英语发展的非正式化趋势英语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英语中的女性歧视现象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和西方妇女的社会地位女性语言特点及其社会根源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浅析商务信函的文体特征源自英语的汉语表达为汉语和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一个社会语言学调查语音与语义---音义关系中的非任意性笑话致笑的原因论幽默的因素英语幽默中的语用学幽默的跨文化障碍分析拉丁文对英语词汇的深远影响英语发展史中法语对英语的影响初探网络英语词汇和构词方式网络语言对日常语言的渗透英美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词汇中的映射翻译研究浅谈中文标牌语的英译商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耶希斯图尔特的短篇小说《劈樱桃树》的翻译与评析意志的力量--短篇小说《无视失败》的翻译与评析英语谚语在口语中的运用及其翻译怎样翻译英语习语隐藏的主角们——《我们的生存之道》的翻译与评析短篇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翻译与评析跨文化在中菜西译的体现文化差异对旅游翻译的影响论译者主观情感在作品中的体现科技英语中词汇翻译的技巧与策略英汉基本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浅谈机器翻译文化感知与文化翻译翻译中双关语的处理在新的语言中新生---翻译中的转类跨文化研究从“赵燕在美被打”事件看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中英科普文章对比研究教育使美国移民融入主流社会:比较犹太家庭与亚裔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从《成长的烦恼》看中美家庭教育模式之差异奥普拉和陈鲁豫的成功范例给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启示现代中西方家庭淡化的透视中英姓名文化内涵比较中西文化礼仪的异同及其反映的文化内涵冲突与融合 —— 好莱坞与亚洲电影的互动跨文化在中菜西译的体现中西方商务礼仪的比较中美跨文化商业行为比较国际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冲突商务礼仪差异对中国涉外商务洽谈的影响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决策因素浅析礼貌原则的不同视觉中西方广告的差异中西方时间观差异对比中美婚姻观新视角中美性状比较从文化象征意义、宗教信仰及例行仪式看中西婚礼论中西方恐怖电影的差异论英国骑士精神与中国武侠主义中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英汉基本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中英色彩文化与语义对比的研究美国生活方式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影响及其原因论跨文化价值观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从养生观看民族特性从电影角度看决策中的文化差异幽默的跨文化障碍分析美国文化霸权下的民族文化保护策略---法国叫板美国"文化帝国主义"从<围城>看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从王家卫电影看中西方文化交融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作品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文化意识与跨国交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兼论现代大学的起源从中美英语教学的差异谈如何改进中学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研究浅谈语境引入在中国高校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意识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从多元智力原理分析中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策略的个体差异性交互式语言教学在乡村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关于多媒体课件对大学英语教学影响的思考构建课堂英语教学新模式——从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入手英语习语的理解和教学论外语习者与二语习者英语词汇扩大的途径教师在英语网络教学中的角色网络教育资源和高校英语写作教学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中介作用外教在当代中国英语教育中的作用背景知识和听力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对农村中学生听力问题的分析和展望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和应用论记忆的联想策略少儿英语教育的问题及策略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第二语言从儿童学起的意义寓英语教学于游戏论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提高词汇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一项基于实证的研究新加坡与中国在推广双语教学中具体措施的比较与分析英语演讲中的艺术与技巧大学英语写作的措辞缺陷及解决方案大学生英文作文中的中式英语现象从中美英语教学的差异谈如何改进中学英语教学“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意义英国儿童文学的特色与贡献文学研究从《飘》到《冷山》:看美国南北战争文学作品的变迁俄狄浦斯情节初探论《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结评呼啸山庄中Katherine自我意识与传统道德间的冲突浅析艾略特诗歌的转变解析《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逃离“社会”----《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主题分析荒诞与理性 ---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宿命与现实——从《苔丝》看哈代的宿命论从拉尔夫埃里森的《看不见的人》看美国黑人现状从《隐身人》中看爵士乐在黑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脆弱的心灵,虚伪的面孔--简析《红字》中蒂姆斯韦尔的悲剧命运《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至等待解放或为解放而论狄金森诗歌独特优美的意境《Mrs Dalloway》看Virginia Woolf的意识流写作存在的代价---解读海明威作品中的女色意识海明威作品悲剧因素分析从《白象似的群山》谈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争平等意识从Sthphen Crane 看美国自然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论后现代主义中的女性主义—看美国影片《时时刻刻》从“指环王”到“龙与地下城”-奇幻作品所反映的欧洲中古文化浅论《远大前程》的理想主义倾向从“自愿贫穷”到“返朴归真”—重新发掘梭罗在瓦登湖的生活《一报还一报》——莎士比亚问题剧新解《伟大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安徒生童话故事对中国儿童的影响追求自由的灵魂遭到宗教的扼杀:裘德的悲剧从《飘》的人物分析看开拓不屈的美国精神及其现实意义从雪莱的诗看英国浪漫主义福克纳献给艾米莉一朵什么玫瑰——谈威廉姆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文学叙事形式在侦探悬念片中的运用论《红字》中的性别错位从<围城>看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作品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苔丝的悲剧和它的社会原因英国儿童文学的特色与贡献文化研究中东文化与其商业行为民族动物与民族精神一路上的疯狂——从《在路上》看“垮掉一代”的精神实质冲破枷锁,自由呼吸—从西方服饰演变看妇女解放运动从“指环王”到“龙与地下城”-奇幻作品所反映的欧洲中古文化殖民地时期英国文化对美国的影响欧洲人的城堡心结:通过对城堡文化的研究看欧洲社会的变迁和特点美国文化霸权下的民族文化保护策略---法国叫板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绝望的主妇》中的妇女形象分析——西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妥协与抗争对骑士文化的研究浅析哥特文化中的浪漫主义色彩英美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词汇中的映射论地理、政治、宗教对文化的影响韩流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朋克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香水文化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
请问是谁毕业啊?毕业论文要自己动手写,为自己负点责任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