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大学教育的价值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大学教育的价值论文范文

问题一: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论文 浅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当今世界,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教育越来越居于龙头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兴, *** 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必须进一步凝聚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 【关键词】重要性、优先教育、任务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规划纲要任务分解分工方案,提出重点任务、重要政策和重大工程配套实施办法。以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为重点,抓紧启动重大教育项目和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我们党科学判断世界形势,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本质要求,从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造福当代、泽及千秋的英明决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迫切要求更加重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改革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实际工作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有的地方、有的部门、有的同志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尤其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一要明确优先发展教育要性 一是要从国家命运的高度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 *** 理论指导下,教育被摆上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我国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能够顺利推进,跨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投资办厂,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们拥有受过基本教育的较高素质劳动力优势,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优势。时间充分证明,在当代,优先发展教育确确实实是使国家兴盛的根本大计,也是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并向着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前进的根本大计。 二是要从国际社会强国兴衰的历史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的教育总是居于同时期的先进水平。工业革命后,英国称霸全球,名为“日不落帝国”,相对落后的德国大刀阔斧改革发展教育事业,迅速赶超英国;美国建国之初,国力远远落后于欧洲诸强,由于大力发展教育,国力也迅速超出欧洲诸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特别是战后加快发展教育,奠定了这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坚实基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地球村里强国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衰史剧早就雄辩地说明了这一点,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第一资源的当代,教育的这种战略地位则更加突出。 三是要从我国基本国情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当前,我国基本国情之一就是有13亿人口;基本国情之二就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因此,必须尽快实现依靠自主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教育。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向国外大规模移民,不可能长期依靠消耗资源支撑发展,更不可能走对外发动战争取得资源和市场的发展......>> 问题二: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意义 看你写的是那方面的文章,每个都是不一样的。 申报中级:要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在具有CN刊号,以及解决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1篇以上。 现在一般发表的价位在几百到数千不等,具体你可以咨询下有经验的前辈或者是品优刊! 问题三:学校教育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议论文 学校教育作用是什么 ■ 刘长铭 2003年高考后,北京四中的徐稚老师将十几个孩子的成长感悟编纂成书,起名为《从北京四中到北大清华――打开高考“黑匣子”》。书的内容是孩子们写的在四中成长的真情实感,因此吸引了不少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因为他们是作者的同龄人。《百年名校北京四中高考斑斓路》一书可以说是上本书的续作。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与幸福,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成功与幸福,但究竟什么是成功与幸福,这个带有哲学色彩的问题几千年来始终吸引并困扰着世人。 高考前后,不少地方的高级酒店挂出招牌,预定庆功宴、状元宴、谢师宴等等,让人眼花缭乱。这似乎给世人一个昭示:只要跨进高等学府,就得到了成功与幸福;考进了名牌大学,就成了“成功男孩”或“成功女孩”。正因为这样,每年的书店或书摊上都摆放着大量总结高考经验或猜题押题的书,如状元宝典、状元秘籍、状元试卷、状元之路等,世人争相抢购、趋之若鹜。家长和教师都希望下一代或者学生能够不走自己曾走过的弯路,不再走自己曾经的坎坷而径奔成功。于是他们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给孩子以这样或那样的忠告,他们觉得孩子只要不犯大人们曾犯的错误,不走大人们曾走过的弯路,就能规避失败,一路顺风,成功唾手可得。 但是,很多人想错了。 不论社会如何进步,每个人的个人生活都不可能事事如意,完美无缺。孩子们可能避免了大人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但是他们今天面临着更多的是长辈们不曾经过的岔口。那些过来人。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回顾往事的时候,常常会吃惊地发现,当年自己所走的弯路、所犯的错误、所遇的坎坷,那些不希望发生和看到的事情,在自己后代或学生的身上几乎一样不少。孩子们似乎在重演着上一辈人带有缺憾的人生。其实,成功与失败、顺境与挫折都是人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毕竟生活的哲学不是老师和家长教给的,孩子们乐意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品尝成功与失败的滋味,去承受挫折带来的痛苦。这就是成长的规律。 那么,学校教育还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因此,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他们应当掌握的知识。对知识掌握的效果如何,要通过考试来检验。尽管今天的考试方式还很不完备,但它不可缺少。然而,学校教育的作用并非仅此而已。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要使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和必备的基础;要使青少年在纷杂的事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要为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可能和条件,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要使青少年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要使青少年学会清醒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在社会上恰当的位置,并养成时时自我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调整,使自身不断完善;要使青少年逐渐懂得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和对后代的责任。总之,学校教育要有助于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使今天的青少年在未来生活中更加文明、更加科学、更加幸福、更加美满。学校教育绝不意味着只是让学生将几本教科书烂熟于心。 作为本书作者的几十个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高考的结果各有不同,去向各不相同,用社会流行的尺度评判,他们有些是成功的,有些可能不算很成功。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在三年的学习中,充分地体味了生活,认识了自我,这是他们走向未来生活的重要准备。还有一点,就是从他们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是充实的,充满着阳光,充满着希望,充满着信心。他们已经有能力、有准备面对未来的生活。 这些孩子从各个方面谈经验,谈体会,......>> 问题四:有教育意义的文章 烧炭人与漂布人 烧炭人在一所房子里经营,看见有一个漂布商搬迁到他的旁边来住时,满怀高兴地走上去劝他与自己同住,并解释说这样彼此更亲密,更方便,还更省钱。漂布商却回答说:“也许你说的是真话,但完全不可能办到,因为凡我所漂白的,都将被你弄黑。” 这故事说明,不同类的人很难相处。 -------------------------------------------------------------------------------- 风与太阳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了, *** 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这故事说明,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 -------------------------------------------------------------------------------- 恋爱的狮子与农夫 狮子爱上了农夫的女儿,向她求婚。农夫不忍将女儿许配给野兽,但又惧怕狮子,一时无法拒绝,于是他急中生智,心生一计。狮子再次来请求农夫时,他便说,他认为狮子娶自己的女儿很适合,但狮子必须先拔去牙齿,剁掉爪子,否则不能把女儿嫁给他,因为姑娘惧怕这些东西。狮子利令智昏,色迷心窍,很轻易地接受了农夫的要求。从此,那农夫就瞧不起狮子,毫不惧怕他。狮子再来时,农夫就用棍子打它,把它绑起来。 这故事说明,有些人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抛弃自己特有的长处,结果,轻而易举地被原来恐惧他们的人击败了。 -------------------------------------------------------------------------------- 瞎子和小野兽 一个瞎子精于用手触摸各种动物,什么动物只要他一摸,便能分辨出来。有个人带来一条小狼,请他摸一摸,说出是什么东西。他摸了摸这个小野兽后说:“这是一条狐狸,还是一条狼,我不大清楚。不过有一点我却十分明白,让这种动物进羊栏总是不安全的。” 这故事是说恶劣的习性在年小时便可得知。 -------------------------------------------------------------------------------- 一只眼睛的鹿 有头瞎了一只眼的鹿,来到海边吃草,他用那只好的眼睛注视着陆地,防备猎人的攻击,而用瞎了的那只眼对着大海,他认为海那边不会发生什么危险。不料有人乘船从海上经过这里,看见了这头鹿,一箭就把他射倒了。他将要咽气的时候,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不幸,我防范着陆地那面,而我所信赖的海这面却给我带来了灾难。” 这故事是说,事实常常与我们的预料相反,以为是危险的事情却倒很安全,相信是安全的却更危险。 -------------------------------------------------------------------------------- 口渴的乌鸦 乌鸦口渴得要命,飞到一只大水罐旁,水罐里没有很多水,他想尽了办法,仍喝不到。 于是,他就使出全身力气去推,想把罐推倒,倒出水来,而大水罐却推也推不动。这时,乌 鸦想起了他曾经使用的办法,用口叼着石子投......>> 问题五:安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论文1500字数 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但安全教育决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交通安全教育 当前,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强,主要体现在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两个方面。如何有效的防范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交通安全。一是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学生了解在交通活动中,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自觉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周或交通安全月活动,从而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交通方针。通过交通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相应地建立五个意识,即红绿灯意识、停车线意识、斑马线意识、靠右行意识、路权意识。形成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局面。三是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训练。心理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对交通情况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训练内容包括注意力、观察力和应变力,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行车、走路集中精力,注意观察,遇到紧急情况下,可以作出迅速处理,从而遏制交通事故发生。 安全规章制度教育 近几年来,各高校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如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校园治安管理制度等等。实践证明,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觉悟、价值观念、自律意识千差万别,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教学实习、社会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造成个人或他人利益受到侵害。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学生对学校安全规章制度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无所知;也有一些学生无视学校安全规章制度,有章不循,违反操作的结果。因此,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提高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一是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学校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使广大学生充分了解安全规章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逐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要通过对安全规章制度考试、知识竞赛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识。要使学生认识到安全规章制度是多少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些是总结事故教训,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如果为了自己省点力、省点事而违反安全规章制度,那就是对国家不负责任,对社会不负责任,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不负责任,对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幸福不负责任。从而使学生懂得学校安全规章制度是同校园安全与个人安全密切相关,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二是抓好典型事故案例教育。组织学生对本校或兄弟院校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讨论和剖析,使广大学生达成“遵章平安,违章出事”的共识,提高学生安全保护意识,自觉 *** 违反安全规章制度行为。三是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认真查处各类违纪事件。学校对违章违纪的学生要进行公开曝光,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使违章人员及周围学生都受到教育,以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 心理安全教育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必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之感到心理有压力,表现为各种心理上的不适。诸如:焦虑、强迫、恐怖、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等,情绪色彩十分强烈,如不......>>

教育 学沉浮于中国近一个世纪多的历史,一路走来,也曾经迎来一批杰出的教育学家如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陈鹤琴、徐特立、杨秀峰等,他们倡导发动的教育实践改革运动,引领了时代的教育思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 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

[摘要]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符合当前时代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必然趋势,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重视教育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其影响和具体策略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其实是相通的,因而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价值,因而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用教育学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不断进步。

一、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教育学中发展出来的,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进行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研究,虽然两者从研究对象上看存在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且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发展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实践当中,具体来说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离不开教育学理论。教育学主要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认识,这些认识构成了教育学理论,也可以说教育学理论属于认识理论的一种,而这种理论也是在近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教育习俗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原有的教育习俗认识在教育生活 经验 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和认识,这就会使得教育习俗认识之间产生矛盾和歧义,并且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这些传统的教育习俗认识也不能够解释很多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这就促使科学教育学体系和理论诞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认识论的部分主要就来自于生活习俗和教育理论当中。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来自于日常家庭和学校教育生活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也往往通过借助于日常的习俗认识来进行,而这些日常教育习俗就是教育学理论诞生的基础部分。并且随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学校和家庭也逐渐受到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会采取一些教育学理论上的方法,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在高校中,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基础教育阶段有了很大提升,因而日常教育习俗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更应该借助于现代教育学理论来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来构建思想政教育理论框架。

(二)、教育学理论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教育学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到的解决教育方面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因而对于解释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科学解释,教育学能够清楚明确教育问题,这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属于教育问题之一,因而教育学理论也同样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明确界定。再者,教育学理论能够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包括通过专门的术语、概念来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释,这时日常语言所做不到的,作为教育问题中的一部分,教育学理论也能够运用专门的语言或概念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且这种解释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上的,而不是根据直接感性经验判断出来的,这就使得运用教育学理论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带有了科学性和理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层次提升了一个等级。正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不断的科学及时,才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知识的增长,对于更加有效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学理论的应用

(一)、培养坚定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态度是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现,正确的、积极的教育态度能够不断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者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也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而消极的教育态度则会阻碍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教育态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而积极正确教育态度的培养与教育学理论是分不开的,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对于养成积极正确的教育态度,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多积累自身的教育学知识,在用教育学理论来支撑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树立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信念,让自己能够积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各项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教育学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理论素质,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学习能够不断丰富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教师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教师掌握教育方面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来面对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断用自身的观点和见解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方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关键。再者,深入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往往是依靠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自身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这种方法是比较片面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从多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论证和思考,也没有将自身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使得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因而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学习和浏览教育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一个教育问题的各种观点和流派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不同解释,从中体会教育问题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观念和观点中找出最适合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学会将自身的经验和教育理论高度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走出经验主义教学的怪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开阔自身的理论眼界,接触更多国内外的教育学理论和流派,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好理论基础。

(三)、运用教育学理论研究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对多种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现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而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相应的理论,在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中非常常见,也是现代教育学研究者比较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同样适合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中的基础课程,包括很多学科方面的内容,像是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内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体系,而质性研究方法的基础就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涉及如此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是非常有价值的,质性研究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借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进行研究,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关注,而质性研究方法也是关注于人的价值,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通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突出人思想价值研究主体,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层次具有重要价值。另外,质性研究方法强调意义建构和深度解释,强调对研究对象从整体上进行研究,这一点非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需求,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深层和最基本的教育问题,通过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不断深入行为和思想之间,揭示人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来分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从中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和认识,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质性研究方法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和理论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三、结语

教育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其不仅能够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问题,而且还能够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因而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非常高,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教育学理论的价值,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评《当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优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2〕牛倩.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3〕张龙.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现实意义及条件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宋俊成.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内容分析:文本与范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5,(07).

〔5〕张凡.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2,(04).

〔6〕王翠.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探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05).

〔7〕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结构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

〔8〕牟向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5,(03).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二:教育学三维一体改革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以及人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方式已很难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教师及学校作为教育者,三者之间要灵活的转变角色,加强相互间的有效互动及合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案例教学;改革创新

一、引言

教育学原理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及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高校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样也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在教育基本问题、基本概念以及规律、原理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开拓 思维方式 ,了解本项课程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在了解教育学原理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性、系统的把握,并将其逐步应用到教育实践当中,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学原理课程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中,由于概念复杂、内容枯燥以及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策略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滞后,使得一些新的知识不能有效传递给学生,教育学原理课程需要系统化的改革及创新。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个系统性的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在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学科研究,教育学原理学科共分为三个研究方向,即: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法以及成人教育学。教育基本理论主要是教育的本质上及历史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体现教育的价值,教育发展与政治、经济、 文化 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科学研究法主要是在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教育问题的实践、教育工作的评价以及教育工作中讯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二、受教育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式

当前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身综合素质缺乏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积累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学生通过较长时间学习,对理论水平的掌握程度较高,但是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及扎实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主要是包含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等。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高校学生要从自身学习实际出发,增强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调整心态,主动的参加到 社会实践 活动中,深入社会发展中,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增强自身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三、知识传授者——教师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

(一)对基础教学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 教学方法 的应用

1.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基础教育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研究的课题以高等教育理论为主,对于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的了解相对较少,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较为单一,实践机会较少。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使得一些教师只能按照书本所设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新及实践与理论不能很好的结合。

2.解决办法

当前高校教育需要教师在结合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多参加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理念和教育课程大纲,设定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在所设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践对教育学原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材料,向学生呈现特定的环境、具体的事件,组织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积极主动的探讨,提高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英语教育学原理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材料分析的过程中,要注重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创造力,改变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环境,营造自然、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和教师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思想及责任感

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拥有自身的见解拥有辨别新思想的能力,构建一个适合当前教育发展及未来教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以清晰的思维来辨别复杂的教学思想,以批判继承的态度来面对、选择传统的教育思想。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坚定的态度和立场,切不可人云亦云,教师要根据自身发展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最大化的替身自身能力,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同样也是对学生负责。师德是教师得到学生尊重的基础,树立师德,能让教师在学生期待的知识的目光中不断反省、检讨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以现金的教学思维教育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表达自己对教育学原理知识的见解,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四、学校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校教育评价之急的不完善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教育过于种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一些高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技能但是缺乏相对的实践,缺乏必要的专业教学知识还缺乏教育改革的规律,使得教学研究工作仅局限于教育理念的研究,忽视了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对于教育学所涉及的实践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教育学原理课程是对教育学专业的基础概括,它是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进行探究和认知的起点。教育学原理的基础地位在于让学生形成初次理论化的思维,从教学实际出发,学校承担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连接者。高校在构建教育学体系时,不能过于理论化,要更多的体现出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专业中的价值所在,促进教育学的建设和重构,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在现实中的发展。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接受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学校教育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创新,学校在对教学体系进行构建时,要保持教育学理念的活力和创造力,融入科学气息和时代气息,准确把握教育学理论的精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双方面增长,从教育学理论和教学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逐步应用理论解决问题,以教育学理论为依托,以现实发展为突破点,构建极具鲜明时代特征和反应当代经济文化的课程。

五、结语

学校在构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究,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为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课程保障,使教育学原理成为更加完整、逻辑性更强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创设教学环境,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尊重学生的价值,并不断引导学生认识、探索教育学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林佳.“教育学原理”三维一体的改革探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

[2]赵静.“导•学•评三维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3]谢慧.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2. 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3. 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

5. 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范文

6.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哲学教育价值论文范文

论教育哲学的论文1500字篇二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研究》 摘 要:存在主义是当今世界影响广泛的一种哲学流派,其对教育的影响引申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笔者主要阐述了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对现代教育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087 文献标识码:A 1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是当今世界影响广泛的一种哲学流派。它是20世纪初期西方工业文明繁荣、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伴随着工业文明发展,西方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失业、破产、落魄、情感无处寄托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人们对理性、物质的热衷逐渐淡然,取而代之的是对他们自身的审视与安抚。存在主义一反传统哲学,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存在上。由于存在主义自始至终以人为研究对象,把对人的研究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没有哪一个哲学流派能像存在主义一样那样关心人的存在,所以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坚持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2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主观性,强调人的自由选择,使它很难形成一个囊括所有的哲学体系。但“存在主义是一种关于个人生活的哲学,它一定会对教育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因为教育是一种个人塑造自己或被塑造的过程”,所以作为关注人自身命运的哲学,存在主义自然就对教育投以审视的目光,其对教育的影响引申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是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的典型代表,它重视个人的自由和选择权,强调人的责任,倡导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认为人的存在就是人不断超越、完善以及自我实现的过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世界各地的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与传统的过分强调社会价值却忽视人的存在的教育哲学背道而驰,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目的观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宣称,人的存在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存在这个事实要比我是谁更加重要,即“存在先于本质”。所谓本质是指组成某些事物的东西,也就是说某些事物的本性。但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并没有这种先天的“本性”。因此,人必须创造自己的本性或“本质”。雅斯贝尔斯也认为“人永远不能穷尽自身,人的本质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过程。” 因此,追求广泛的生命“意义”是没有用的。换句话说,我们注定要自己创造这种意义。我们就像是还没背好台词就被拉上舞台的演员,没有剧本,也没有人低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必须自己决定该怎么活。所以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自我抉择能力,使他们成为自由人。和存在主义的教育哲学相比较, 其它 的教育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即把学生的人格发展放在次要位置,而把主要目标放在学生理性的培养或技能、技巧的培训上,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的发展。在对传统教育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存在主义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学生的 自我评价 能力,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行动作出判断,对未来作出选择,使他们成为自由人。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教学内容观 对于教学内容,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各科教材即知识不能作为教育的目的,也不能作为学生未来谋求职业的手段,更不能把教材看作是进行心智训练的材料。教材的真正作用应该是学生进行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手段。存在主义者反对一成不变的课程设置,认为这样的课程很难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帮助。课程的制定应该由学生亲自完成。存在主义者坚持学生应该以人文科学的学习为主,自然科学的学习为辅。在存在主义者看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和非人格性,不应成为课程的重点。因为纯粹的职业训练不能使一个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只能成为某一类别的人。相反,人文学科的知识更直接反应人的本性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所以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 4存在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 存在主义强调人性化、主体化、个性化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及一系列的教育主张,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对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存在主义教育强调对人的研究并视人为世间最尊贵者。存在主义者看来,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真正的人的“异化”。他们认为社会不但要关注人生的意义,还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关注他们的情感、信仰、理想、希望等非理性世界。笛卡尔强调“我思故我在”,存在主义者则强调“我在故我思”并以此来强调其认识的本体论――人的存在。 存在主义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坚持知识传授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存在主义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在 教学方法 上,主张师生之间“对话”式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显现人的主体性品质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让学生更主动、更自觉去掌握。存在主义教育注重对学生品格道德的教育,倡导人文精神,强调那些人们最基本的品质,如,诚实、同情心、人的尊严、礼貌等。最重要的是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不但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对民族、对国家乃至对整个世界负责。 总之,20世纪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它所倡导的教育要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的教育理念已经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产生了有益的社会价值,是考量我们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 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106.

教育,这一人类社会特殊的现象,从它产生之后,就一直被人们思索着、探究着。怎样的教育才是人类进步的企动力?以下是我分享的教育哲学的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化步调的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在精神领域却产生了诸多人格扭曲、利己主义、道德滑坡现象,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的思考。该文以人类的起源与教育的由来为切入点,总结了国内外几大教育哲学家的思想,并结合当前我国教育的实际现实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哲学;道德;价值

一、教育是什么

教育,这一人类社会特殊的现象,从它产生之后,就一直被人们思索着、探究着。怎样的教育才是人类进步的企动力?在诸多的教育哲学理论中,都逃避不了这样的本体论问题,正如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将要去往何方?”。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与人先于教育而存在,却又源于教育而进步。

教育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产生与发展的史实表明,迄今一切文明,包括教育在内的一切文化现象,都是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创造物。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是一切社会现象存在的前提。

劳动既创造了人类社会,又要求传播和弘扬人类智慧的结晶。为了使社会生产不断连续进行下去,就得把劳动者红所获得的生产、生活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同一代和下一代人。这种继承和传授活动,就形成了初始形态的教育。

二、教育哲学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哲学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为人,不仅要求把人视为目的,而且认为人具有行仁的能力,即履行道德规范。他认为人不仅是被尊重的对象、被爱的对象,而且人还是给予爱与尊重的主体。他提倡君子人格,而人格的培养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除了为人,为仁以外,孔子还认为“礼”也是教育的内涵,即内仁外礼。在教育方法上,孔子通过实践发现,因材施教是人发展过程中实施教育的最高境界,即“孔子教人,各因其才”,他通过观察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天赋条件、家庭状况、思维方式、智力水平等,从主体的各个方面因素作综合分析,从而探索出不同的施教方式。

孔子提倡有德有识,即德育与智育两者的辨证统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一,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以及终生教育与基础教育相统一。我想,这就是孔子教育哲学思想辨证的体现。

(二)维柯教育哲学

维柯是18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思想家,在教育哲学方面,他提出了“人文教育”的著名观点。他指出,人文教育的思想前提是认识自己,人文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智慧的人,并强调学校认为教育必须关注公共理性,是指成为人类事物的创造者。那么,何谓人文教育呢?

首先,人文教育要正确认识自己。维柯从人士社会历史文化创造者的教务阐述了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使其成为社会历史文化的创造者,他肯定世界是人创造的。

其次,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的精神。人的精神创造了社会历史文化,人的精神产生智慧,而智慧又是一切科学和一切哲学的根源于前提。

由此可见,维柯从历史文化创造者的角度分析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的智慧避免人性堕落,人不仅是自然生命体,而且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三)杜威教育哲学

杜威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一方面思索当时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深入研究当时的教育,并最终形成了他的教育哲学。

杜威通过批判传统教育的不足,提出了许多新异的简介。他认为:教育不是个人事业,是社会的、公众的、政府的责任,是人类社会进步最有效的一种工具。教育是社会生活的过程,而不是生活的预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社会生活对人的影响繁杂混乱,因此,学校应成为一个典型的、纯净的、理想的社会环境,以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好的影响。

总结而言,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站在社会的高度思考教育与哲学的问题,教育哲学研究应拓宽社会视野,教育应贴近社会,应为构建民主社会而贡献。

三、总结与建议

总体来看,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旧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教育理论脱离实际。二是教育思想陈旧。三是基础教育因升学率的困扰,知识教育远离社会实际,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厌学等问题。既损害了学生求知欲望和自信心,又延误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个性的时机。四是德育存在普遍的遗忘现象。

基于以上各位哲学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思想,本人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如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一)我国教育应注重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相适应

我国教育在经历了“应试教育”的批判思想以后,逐渐走向了素质教育的道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但教育现实还存在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问题。

在杜威的理念中,教育应贴近社会,我国的教育体制建设也应当如此。教育应注重体现社会生活的意蕴,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的背景,通过各种实践性活动使学生们乐于从社会本身学习,这才是学校教育的最好产物。

(二)教育应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社会的不和谐现象与人的认识观与教育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系。新形势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有所作为,从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相和谐为宗旨,以和谐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为背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

(三)高等教育应注重基础知识,实施通识教育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以学科的高度分化分门别类的纵向深入为特征,这种越来越窄、单一的专门化教育,在大经济、大文化的时代日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新形势下一定要注意知识的“统一性”、“整体性”。适当的综合各学科,交叉教学,渗透深入,培养“通才式”人才。

(四)高等教育应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

正如前面所说,当前我国教育的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倾向正迅速增长,学生中道德滑坡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可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密切结合是当前我国教育的必行措施。要正在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就必须阿紫注重科学教育的同时结合人文教育,是两者协调、同步发展。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教育哲学的论文

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中,哲学教育的责任、目标和使命是:帮助学生掌握哲学知识,具备哲学的素质和能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漫谈哲学教育

摘 要: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中,哲学教育的责任、目标和使命是:帮助学生掌握哲学知识,具备哲学的素质和能力,后者是指:能够对他人和自己的言行做批判性反思,能够很好地思考、写作和说话,能够有效地与人交流和对话,变得智慧、聪颖、理性、开明、豁达,等等。由於哲学素养具有可迁移性,能够用于许多其他的领域,因此有助于主修哲学的学生将来获得事业的成功,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借此方式,哲学教育将能够证明自身的正当性。

关键词:哲学教育;批判性反思;正当性

当代社会,大学里哲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在下降。而且,正像.黑尔多年前所提到的那样:“大多数学生并不准备做职业哲学家,它们要做商人、政治家、教育者、牧师、律师、记者、公务员,几乎可以说包括哲学家之外的任何行当;这些学生中间有大量的人有望达到他们职业的最高级别。”[1]于是,我们必须严肃回答的问题是:哲学教育能够为那些不准备做职业哲学家的学生带来什么?他们可以期望从哲学教育中得到哪些益处?他们为何有必要花费三到四年时间来学习哲学,而不去主修经济、金融、管理、工程等其他更为实用的科目?也就是说,哲学教育必须为自身进行辩护,必须阐明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目标与使命,说明它如何能有助于那些不准备以哲学为职业的学生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我认为,哲学教育的目标和使命是:帮助学生掌握哲学知识,具备哲学素养。具备哲学素养就是指能够对他人和自己的言行做批判性反思,能够很好地思考、写作和说话,能够有效地与人交流和对话,变得智慧、聪颖、理性、开明、豁达,等等。如果这样来解释,具备哲学素养将非常有助于学生将来获得事业的成功,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借此方式,哲学教育显然能够证明自身的正当性。

一、传授哲学知识

几乎没有人在完全不懂哲学的情况下却能够很好地做哲学思考,表现出足够的哲学素养。为了要有哲学素养,我们的学生必须获得哲学知识。他们得跟从他们的老师去学习、思索以下议题:有哪些型别的哲学问题?大哲学家是如何思考这些问题的?关于这些问题,大哲学家提出了什么样的理论或学说?哲学有多少分支或二级科目?哲学具有自身专门的方法论吗?等等。依我之见,要想打好牢固的哲学基础,哲学专业的学生最好修读以下五类课程。

1逻辑学,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或曰“批判性思维”。我们知道,论证乃哲学之本性,而逻辑学正是有关推理与论证的科学。逻辑学旨在提供区分推理之好坏的诸种可靠的方法,因此它是做好哲学至少是做好当代哲学的一个必要前提。大学本科生至少应该修读两门逻辑课程:“批判性思维”和“一阶逻辑”。批判性思维包含定义理论、论证理论和谬误理论,涵盖了有关命题逻辑、三段论逻辑和归纳逻辑的基础部分。一阶逻辑关注命题逻辑、量化逻辑的形式系统及其元逻辑结果。此外,我们还应该通过一些例项,譬如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反事实条件句、因果性和似规律陈述,可能世界语义学与必然性、可能性、不可能性和偶然性这些模态概念的解释,去教会学生如何把逻辑的理论和技术应用於哲学研究之中。当前,在中国一些大学甚至是在哲学系并没有逻辑或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课程,这种情况应该尽快加以改变。

2哲学导论类课程,包括“哲学导论”、“语言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获得哲学的基础性知识,并得到一些基本的哲学训练。

3哲学通史类课程。其中包括“西方哲学”包括“古代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十八—十九世纪哲学”、“分析哲学”、“当代欧洲大陆哲学”、“中国哲学”、“东方哲学”例如印度和 *** 哲学。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获知哲学如何从古代发展到当代形态,以及哲学是怎样在西方国家以及像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分别发展而来的。

4基于人物或经典著作的课程。譬如,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海德格尔、胡塞尔、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蒯因、克里普克的著作,教他们如何去读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程颢和程颐、朱熹、王阳明、孙中山、 *** 、 *** 的著作。通过阅读哲学大家的一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深化对有关哲学问题、理论及方法的理解,也可以逐渐学会像大师们那样去进行哲学思考。

5还有一些特殊的哲学分支,例如“心灵哲学”、“科学哲学”、“逻辑哲学”、“数学哲学”、“宗教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教育哲学”、“女性主义哲学”、“文化哲学”、“医学哲学”、“商业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等等。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哲学的广度与深度。

很显然,在上述所列课程中,有些课程是必修的,有些是选修的。

二、培养哲学的气质和能力

按照我的理解,如果有人想要具备哲学素养,尤其是想要专门做哲学,他必须遵循一些学术标准:

1必须在一个学术传统中说话。

2必须在一个学术共同体内说话。

3必须说一些新的、有所不同的、原创性的话。

4必须对自己的观点做相当系统的论证。

5必须对他人的不同观点做出必要的回应。

1和2可以简称为“有根据”或“对话”,3可以简称为“独立”或“原创”,4和5可以简称为“论证与辩护”。如果有人能够做这一类的哲学工作,他就已经具备了哲学素养,即便他可能不是一位职业哲学家。

我同意以下这样的说法:“凡是‘做哲学’的学生,他都能以自主的方式操练一套理智技能,以便能够在大量问题上达到更大的明晰性。”[2]我将集中阐明下列哲学能力和技巧:分析、解释和理解;对于其他哲学理论和论证的批判性考察;形成我们自己的哲学主张和理论,并对其进行论证;以书面和口头形式与同行们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讨论和交流。为此,我着重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 如何阅读哲学文字

首先,我们必须区分三种类型的阅读方法:为资讯而读,为启迪而读,为学术而读。如果你是为资讯为读,你会一字一句地阅读一个哲学文字,直至有关世界的某种资讯粘附在你的大脑中。如果你是为启迪而读,你会把哲学文字看作你反思你自身以及你的信念的一种机会。正如爱默生所言,“书籍若是运用得好,是最好的东西;若是滥用,就会成为最坏的东西。什么才是正确的用法?什么是所有手段共同促进的那个唯一目的?它们别无他用,只是为了启迪心智。”“我们听别人讲,是为了自己也能够说。”[3]如果你是为了学术而读,你在阅读哲学文字时就必须非常认真,富有耐心,还要掌握技巧。最后一种读法与前两种读法有根本性不同。

我认为,大多数人阅读哲学文字都不是为了学术,而是为了启迪或者为了资讯。如果你是为了启迪而阅读哲学文字,我向你推荐傅伟勋所提出的“创造的诠释学”,其基本框架包括如下5个辩证步骤:

1p [所谈到的作者],譬如老子,实际上说了什么?……

2p在他实际所说的话中,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p实际上所说的话是否在表达上和意义上足够清楚?如果不是,如何弄清p真正想要说什么?

3根据p实际上所说的话以及想要说出的话,他可能会说什么?为了澄清或查明p想要说的是什么,我们尽可能寻找p原始说法的所有可能涵义,然后筛选出那些在诠释学上最具重要性的涵义。

4考虑到p实际上所说的话、真正想要说的话以及可能会说到的话之后,他应该说什么呢?……

5假设p仍旧在世,如果在考虑完实际上所说的话、真正想要说的话以及可能会说到的话之后,p能充分意识到他本应说什么,他现在一定会怎么说?……[4]

傅伟勋把这五个步骤或层次简称为“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和“创谓”。爱默生说过,“不仅有创造性的写作,还有创造性的阅读。”[5]在我看来,傅伟勋的“创造的诠释学”显然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法,特别是一种为启迪而读的方法。练习傅伟勋的“创造的诠释学”,可以使我们的哲学阅读活动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而接近哲学创造的大门。

2. 如何对其他哲学家的主张和论证做批判性思考

当我们阅读一个哲学文字时,我们并不只是为了知道作者说了些什么,我们还需进一步思考“他所说的是不是真的,或者至少是有道理的”。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必须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所讨论的哲学问题是什么?他讨论的或许是一个所谓的“大问题”。譬如,有独立于我们的心灵而存在的外部世界吗?我们如何知道有关这个世界的知识?何谓真理?何谓因果关系?我们是否具有自由意志?什么样的不均等是不公正的?语言何以可能?或许是一个更进一步的问题,譬如,如果你不能证明在自己的心灵之外存在某种东西,你还能够继续相信有一个外部世界吗?

2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或理论是什么?譬如,作者可能主张:有一个在我们心灵之外存在的外部世界;我们具有自由意志;我们当然知道有关外部世界的某种东西;有关外部世界的怀疑论是错误的;计算机不可能完全跟人一样思考;专名是没有涵义的严格指示词。

3作者用于支援其主张或理论的理由或前提有哪些?除了明确陈述的那些理由或前提外,他是否运用了其他预设、假说或未经明示的前提以支撑他的论点?所有那些明示的或未经明示的理由或前提都是真的吗?或者至少是合理且可接受的吗?为什么?

4作者是如何运用他的那些明示的或未经明示的理由或假说去论证他的主张或理论的?换言之,他论证其主张或理论的结构是怎样的?如何借助于某种结构图来演示他的论证?他的论证可靠吗?他的论证中存在无效推理或谬误吗?如果有的话,又是哪一种?错在哪里?

5他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核心概念是不是足够清晰、精确和严格?或者,它们都相当模糊、含混且容易产生歧义?那些概念在他的论证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该如何去正确地界定它们?

6作者的主张或理论是否能得到足够强的支援?它本身是否是真的,或至少是合理且可接受的?

7如果作者没有为其主张或理论提供足够可靠的论证,我们是否能够替他建构其他的论证去支撑其主张或理论呢?

如此还可以继续下去。通过思考所有这些问题并做出回答,我们可能得到两种结果:一种是,我们改进并发展了作者的主张或理论及其论证;另一种是,我们否定了作者的主张和论证,然后提出了我们自己的主张和论证。

我用两个简短例子来说明上面提到的步骤3和4。

论证1:一位粒子物理学家开玩笑说:自1950年以来,所有费米子都是在美国发现的,所有玻色子都是在欧洲发现的。不幸的是,希格斯粒子属于玻色子,因此,它们不可能在美国被发现。

在物理学家的玩笑中,他运用了一种糟糕的论证,因为他悄悄地把一种错误预设作为其论证的大前提,即:如果x至今尚未成功地做到y,则x再也不可能成功地做到y。由此,他的论证可表示如下:

如果x至今尚未成功地做到y,则x再也不可能成功地做到y。

美国科学家在过去的60年都未能成功发现玻色子,

所以,美国科学家再也不可能成功地发现包括希格斯粒子在内的任何玻色子。

虽然上述推理是有效的,但其大前提即那个预设是不成立的,故那位物理学家原来的那个论证也不能成立:仅仅从其明示的前提出发不能得出他的结论,而未明示的那个前提却是错误的。

论证2:去年,有6000人死于饮酒,有4000人死于驾车,却仅有500人死于醉酒驾车。因此,醉酒驾车比单纯的饮酒或单纯的驾车更加安全。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论证:它根据不同行为方式事实上造成多少人死亡,去判定一特定行为方式是否比其他行为方式更加安全。这很可笑。在估算两种行为方式各自的安全程度时,我们不仅应考虑它们分别造成死亡的人口的绝对数量,更应该考虑其造成的死亡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类似的谬误在哲学文字中有很多。在阅读哲学文字时,我们应该非常小心那些未经明示的预设或假设,错误的前提,不合逻辑的推理步骤,等等。总而言之,我们应该以批判的态度去研读哲学文字。

3. 如何形成我们自己的哲学主张并做出论证

为了具备哲学素养,我们不能只重复其他哲学家的学说和论证,而必须批判性地、独立地思考,以形成我们自己的主张、理论和论证。如何完成这样的哲学任务?或许,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方式:

1每一次只专注于一个哲学问题:越是具体,越有限制,就越好。

由于存在太多的哲学问题,我们必须从中选取一个,然后集中关注所选择的那个问题,并试着以自己的方式做出回答。

2带着批判态度去读其他哲学家在该问题上所发表的作品:选择精要的文献去读。

没有人能够独自地做哲学。采取对话的方式,对于从事哲学来说是必需的。因此,在选定某个哲学问题后,我们必须了解其他人曾经对之说过什么。我们必须去读相关的出版物,并对它们做批判性思考。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得从大量的相关读物中选取精华,这是一件需要资讯和眼光的事情。

3逐步形成你自己在所选定问题上的主张或理论。为了实现这一点,你的思考必须具有批判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想获得成功,你只能如此,别无他法。人生苦短,没有人愿意听或读没有任何新内容和新观点的东西。

4为你的主张或理论构造论证。你必须寻找重要的理由、前提甚或合理假说来支援你的立场或理论。你还必须把它们组织成一定的逻辑结构。然后,你就可以对你的观点提出一种可靠的论证。

5为了避免一厢情愿的思考wishful thinking,要设想你的主张和论证可能面临什么样的异议,并预先对于这些异议做出答辩。

6听取你的同学、老师及其他对话者对于你的文章的评价意见,并在认真思考他们的评论之后,反复修改你的论文。

7在研讨班、工作坊以及讨论会上报告你的论文,然后向专业杂志投稿。如果你有天分且足够幸运的话,你的文章会被接受并最终发表。

如果你能够富有成效地进行阅读,带着批判态度进行独立思考,思路清晰地进行原创性写作,你就已经具备了哲学素养,也就是说,你已经是一位合格的、称职的哲学家了。

通常来说,一位哲学家能够很好地思考,他善于做如下的事情:

· 按重要程度排列他所关心的问题和议题。

· 从大量出版物中选择相关的精要文献去读。

· 对于复杂的资讯进行总结概括并做出合乎逻辑的梳理。

· 对相反观点以及自己的观点做批判性思考,通晓逻辑及谬误知识,尤其是在自己犯有谬误时能够及时发现它们。

· 确定有哪些情形、行为和政策带有道德性因素。

· 选取受原则指导的路径去解决问题。

· 利用书面和口头形式做有说服力的推理。

· 以言辞清楚而又重点突出的方式撰写论文或计划。

· 当发现别人对于自己的思路提出有效批评时,能够改变原有的想法。

· 承认在信念即便是十分强烈的信念与知识之间存在甚大差异。

· 保持开阔的心胸,宽容对待相反的意见和不同的选择。[6]

如此等等。有人说过,哲学关注的不是“思考什么”,而是“如何思考”。教条主义者固守他所钟爱的信念或意识形态,然后去寻求能够证明它们的证据或推演过程。相比之下,一位合格的哲学家会跟着自己的思维走:理性的思考把他引导到哪里,他就走到哪里。不同的哲学流派不应看作不同的信念体系,而应视为不同的方法论。哲学是手段而非目的,除非所谓目的就是训练我们的大脑!

三、苏格拉底问答法是哲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还应该开设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譬如研讨班seminar。“Seminar”一词源自拉丁语seminarium,意为“温床”seed plot:培育出某些优良的种子,然后让它们长成参天大树。通常,研讨班有一位指导教师和不到20位学生,大致是这样进行的:

· 指导教师为研讨班选择一个话题或题目。

· 指导教师向学生布置文字阅读任务,所阅读的文字通常是某些新近发表的论文或重要著作的章节。

· 学生在研讨课开始前预先阅读所指定的文字。

· 一位学生在研讨班上针对所选定的文字做报告:概述文字内容,做出自己的评论,再提出一些问题,等等。

· 所有学生参与到有关该文字的讨论之中。

· 指导教师控制着研讨班的整个过程:时而提出问题,时而发表看法,时而给出指导,由此引领讨论的方向。

· 在研讨班结束时,所有学生都需完成符合学术标准的有一定长度的论文。

据我所知,研讨课在中国大学遭遇到一些很严重的问题。谈到这些,有些使人难为情:除了那些指定将要在班上作报告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包括研究生并不去阅读课前所指定的文字,他们没做什么准备就来到了教室;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一言不发:既不提问,也不参与讨论。这种现象的根源与中国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有深远的关系。但不管怎样,我们必须努力去改变这种情况。

可以说,研讨班是苏格拉底诘问法的现代版本。后者是“苏格拉底发展起来的一种探索问题的技术,旨在对于那些不爱思考的人进行 *** 、推动、激发,以使他们意识到:在他们的各种主张或观点之间存在矛盾或内在不协调,他们对于各自的有关思想与行动的原则缺少理性的理解,因此他们需要去寻找哲学智慧。在苏格拉底那里,这种方法被用作挫败自我膨胀的一种有力武器。”[7]苏格拉底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询问:苏格拉底先请对话者阐述一个论点,他会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此作为反驳的靶子。 2演绎:苏格拉底从对话者的论点推汇出某些进一步的断言,然后他进而论证说:这些前提隐含着与原有论点相矛盾的推论,对此对话者也会同意。

3驳斥:苏格拉底进而说,他已经表明对话者的论点是错误的,其否定才是真的;他会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支援他的说法。

4归纳:苏格拉底从他的各种特殊例项中提炼出一般命题。

5定义:苏格拉底对由上述步骤获得的有关一般或共相的解释做精确阐释。

因此,亚里士多德断言:“事实上,是苏格拉底真正完成了这两项创新:归纳论证和一般性定义,二者都关乎科学之基础。”[8]

很清楚,研讨班及其原型——苏格拉底方法——反映了哲学的一个本质特征:它包含一个问答过程,是两个人之间的一场对话。其中一个人正在寻求理性的洞见与理解,另一个人已经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自我知识。他希望能够帮助那位新手。此种对话从学生所寻求的无论什么信念开始。如果他不假思索地重复他所处社会中的道德说教,这位指导者将想方设法迫使他对那些说教进行质疑。如果他所采取的立场是: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对于任何人都是真的或有效的,指导者会尝试另一条不同的质疑路线。这段旅程的终点总是一样:智慧,有关思想与行动的原则的理性见解,因而也是一种更加幸福、更为完整、更有价值的生活。

可以说,以对话的方式学习哲学,将会推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寻找他们自己对於哲学问题的回答,进而培养他们在哲学上的能力、技巧和气质,即智慧。

四、结 语

大学毕业时,哲学专业的学生从哲学教育中获得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了。首先,他们对哲学已经颇为知晓,换言之,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哲学知识。其次,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哲学上的能力和技巧,形成了特定的哲学态度和气质。对於哲学专业的学生从哲学教育中获得的教益,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概括,我喜欢以下概括:

一般性的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哲学,可以通过一种独特的途径,增强人们解决问题的本领。它有助于人们分析概念、定义、论证及问题。它有助于人们组织观念和议题、处理价值难题、从大量资讯中汲取精华。它有助于区分不同观点之间的细微差别,并能发现对立观点之间的共同立场。它还有助于人们把各种各样的观点或视角综合为统一整体。

交流技巧。哲学特别有助于人们发展表达与交流上的能力。它提供了有关自我表达的一些基本工具,譬如,通过精心构造的、有系统的论证以表达思想的技巧;这些工具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或者使用得并不广泛。它有助于人们表达自己观点的独特性,有助于人们解释棘手的问题,有助于人们在写作和说话中消除含混与模糊。

说服能力。哲学训练人们构造清晰的陈述、健全的论证以及切题的例项。因此,它有助于人们形成说服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学会建构和守卫自己的观点,欣赏存在竞争关系的那些立场,并有说服力地表明为何我们认为自己的观点优于其他人。这些本领不仅可以通过哲学上的阅读和写作来发展,而且可以通过教室内外的哲学对话来培养,后者是完整的哲学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写作技巧。许多的哲学课程都教学生如何去写作,而且平常布置的许多哲学文字都是无与伦比的文学短篇。哲学通过对困难的文字进行考察而教会人们进行解释型写作,通过强调要公正对待不同的立场而教会人们进行比较型写作,通过发展学生确立自己观点的能力而教会人们进行论证型写作,通过用具体例项——它们是哲学概括必须系于其上的锚——详细描绘而教会人们进行描述型写作。于是,结构与技术会在哲学写作中受到强调。原创性也会受到鼓励,因而学生通常都希望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发展他们自己的思想。[9]

显然,所有这些能力和技巧正是博雅教育希望达到的目标:培养人们具有相应的能力和气质,以期能够通过理性探讨在事实、理论、行动等问题上尽量达成一致。显然,这些能力和技巧具有可迁移性,它们可以应用于任何领域、任何行业。用前面所引的黑尔的话来说,除了做职业哲学家外,除了哲学专业之外,主修哲学的学生也适合去做商人、政治家、教育者、牧师、律师、记者、公务员,几乎可以说囊括了哲学家之外的任何行当。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有望达到他们职业的最高级别。这就是说,从哲学教育中获得的那些哲学上的能力、技巧和气质,非常有助于主修哲学的学生拥有一个成功的事业和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对於哲学教育的最好辩护。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

教育学的意义价值论文范文

教育 这个话题无论在何时厚实受到大家关注的,人类离不开教育,教育才会成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的精选 议论文 ,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关于教育的精选议论文篇一 教育,小而言之决定着人的命运;大而言之,决定着的前途。是竞争激烈的时代,高文凭俨然成了高薪水的代名词,,跻身白领,抬高身价,老师家长学生演绎着时代的疯狂。 名校陪读多疯狂 在一座座中学的附近,陪读村发展,意识到教育是人生唯一出路的家长们,抛弃了优越舒适的生活,浩浩荡荡地来到这里安营扎寨,与孩子一起为高考做。夜深啦,陪读村里仍透出点点灯光,灯光下那一张张写满疲惫却稍有懈怠的脸,令人不禁感慨应试教育的疯狂。让我从心底祝福,愿命运能青睐! 起跑线上多疯狂 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耳熟能详的至理 名言 ,人不希望的孩子成才,便上演了起跑线的疯狂,要选的,老师要挑最棒的,培训班应运而生,证书漫天飞舞,是好孩子就得跟着大人跑,放弃的天性,丢掉的 爱好 ,个天真的孩子成了家长与同龄人竞争的砝码,成了家长炫耀的资本,小小年纪就背上家长给预定的成才计划,沉重的翅膀诉说艰难!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 马拉松 ,最后的赢家起跑就冲在,长路漫漫,何苦一开始便把弄得精疲力竭?厚厚的镜片,病态的思想是对时代无声的控诉。 呜呼!疯狂的时代!时代的疯狂!教育民族复兴的原,懈怠!偏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拯救教育!拯救人才! 关于教育的精选议论文篇二 近来看了一本书,让我感触极深,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中国的希望在哪里》。书名很好听,主要讲述的是中国的基础教育的落后,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讲述了当今社会需要人才,中国的希望在于对人才的培养。 自从科举制度发明以来我国教育呈现出日趋完善的境况。科考也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因此,教育制度的完善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素质,更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人才。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也说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兴国安邦的基础,是文明传承的纽带,是塑造灵魂的沃土。古往今来,“教育为民,教学为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要发展强大,必须要有“具备创新思想的新型人才”人才从哪里来?当然是教育出来的,这是教育的第一要务,时代需要更新的人才,时代需要创新的教育。 中国的教育日趋完善,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老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 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教去学,都是一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这是难以出现人才的主要问题。 在近代欧洲,规模并不大的社会经济转型,产生了包括马克思的一个又一个大家,当代中国的转型规模还是速度都是世界罕见的,去尚未能看到大师产生的踪影,屹今已有八位华人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十三亿人口的大陆,人才济济却无一人获奖,中国的希望在哪里,没有人才,哪来的希望。 至此我们因该明白,光是“教”或是“育”都是行不通的,只有两者结合,这样才有用。我们来看看现在的教育,许多青少年感叹压力太大,可是,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导,国家的重担,统统被冠以“教育”之名压在原本一群活泼的有朝气的青少年肩上殊不知他们已经喘不过气来了,我不经要想像鲁迅先生那样发出呐喊:“救救孩子!”试想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吗? 中国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如果把“教”和“育”割裂开来,我们将永远都不能解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了。 教育由“教”和“育”组成,“教”是言传身教,授业,解惑“育”是培养,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这两个字必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若,”教”与“育”分开,那教与育的含义就会混淆不清,因为教育的意义为“教授知识,培养人才”,人才造就中国的未来,教育成就希望。 中国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是中国的希望,只有教育,成才,希望三者互相协调,互相结合起来,才会有中国教育的美好未来,我们的美好未来! 关于教育的精选议论文篇三 苦者,乃五味之一,引申为劳苦。最早约见于《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亚圣此言自古以来被作为修身的金玉良言。 如今时兴“苦难教育”(一说“挫折教育”,义同),其施教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大力倡导的做法之一是创设挫折情景,让他(她)们经历一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锻炼。还有一个与“苦难教育”殊途同归的活动叫作“忆苦思甜”,大人们用他们的苦难观教育我们,说他们那个时代是如何苦难,缺吃少穿,没钱读书,云云。 其实,每一时代都会有各自的苦难,只不过不同时代对苦难的感受不相同罢了。父辈们认为挖野菜、捡煤渣是苦难,有书念才是幸福。但现在的孩子却觉得只要能不被考试所累,宁愿去捡煤渣、挖野菜。大人们觉得现在的孩子生在好时代,长在蜜糖罐里,因而,总想让他们也体验一下自己儿时的苦难,诸如吃窝窝头,喝黑面粥,咽菜糊糊……然而,在孩子眼里,这些都不算苦难,反而从“忆苦饭”中尝到了刺激和新鲜感。如果可以交换,让大人们去体验现在孩子们学习的重压,对他们来说,重温童年,弥补学识的不足,何尝不是一大快事。 可见,苦难有它的时代性。这个时代是苦难的东西,下个时代或许成了游戏;上个时代的苦难,放在今天不一定是不幸;下个时代的幸福,放在上个时代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好运。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体验着各自的苦难,完全没有必要用自己时代的苦难去磨砺别人。因为他们都有各自的苦楚。 对父辈那个时代所经历的苦难,只要知道就够了,不需要重复。苦难对每个人来说,既不是生命的运气,也不是生命的不幸,它只是一个事实。人生在世,他的任务仅仅是在体验自己的那一份并在忍耐中清除它,而不应人为去制造它。倘若把孟老夫子《告子下》的话引向极端,进而视“苦难教育”为万能,其结果便是给下一代人增加了双重苦难。 我们应当走出这一误区。 关于教育的精选议论文篇四 论中国教育 中国的教育总能用死板来形容。 为什么说是死板呢? 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在中国教育制度的实施中来寻找答案。 从古时科举到近代应试教育再到现在的素质教育,中国的教育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化,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却是一成不变的,都是一纸定人生。 古时的八股文,形式固定,内容僵硬,造出来的一批一批的所谓的人才,其实都是书呆子。仿佛这是自古天成的一样,中国的教育无论如何风风火火的改革,都只能造出纸上的皇帝,没有一点实际才干!可悲的中国教育… 再来说中国近代的应试教育,这是古科举发展到现代的辉煌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所有国民都在灵魂深处烙下了应试教育;这个时期,所有的国民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练就了一身的非凡本领。这一身非凡的本领是什么呢?是用一刻钟背下一本书,是千千万万份试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无论什么知识都是死记硬背,从来不会去消化,只是单一的储存在脑中;天下万般事,唯有老师的指令是真理,即使老师是错的,大家都还是惟命是从。从来不会去思考什么对与错,只是一味的接受。 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即使你有再出众的才华,也只能被这种教育将才华点点抹平,让你成为一个大众化的人。 应试教育影响了很多代人,直到现在应试教育的概念都还在人门脑中安家,真是根深蒂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接下来谈的是素质教育。何为素质?以培养学生德、志、体、美、劳为重点,全面发展学生潜能,以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理念来指导教育学生。这概念说得美仑美奂,但实际呢? 在学生中最流行这样一句话,‘减负课本少,教辅资料多。减负不减重,背上大山多。嘴上说素质,笔下是应试。’这句话真是形象啊! 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到了素质教育,就马上提出“减负”这个概念。刚开始,学生们还欢喜了一阵,可到后来,大家却发现减负其实是形势上的减,实际是在加大我们的负担。课本上的知识变少了,课本变薄了,但是我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老师要求买的资料越来越多,课桌里早已被书塞满了,课桌上仍是山一般高的资料。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减负吗? 素质教育到底是何种教育啊?有人说这是变了称号的应试教育,对啊,打从一开始那些个教育专家就在那儿挂羊头卖狗肉,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他们简直把我们当猴耍。 我们这一代人,科举早已离我们远去,所以我们无法知道科举到底怎么样,但是我们却是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一批先者,我们明白中国的教育制度。 在这个所谓的精英云集的时代,国家提出教育革新,教育多元化,于是便引进了所谓的精英人才教育,在这些这样那样的教育背后,其实还不是那一纸定人生。 我们还是学生,看着中国的教育之路,虽不如那些老师学者看得透彻明了,但我们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份子,也深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学海路一走就是十七、八年,人生的四分之一都用在了学习上,学习先贤圣明,学习科学计算,为人生后面的四分之三打基础。 但中国的教育现状着实让我们心忧。我们需要的是一条出路,是一种能走向成功的教育模式,不是这个时代下教育的牺牲品。 猜你喜欢: 1. 描写教育的满分议论文满分模板 2. 教育孩子成功的作文 3. 关于立德树人的议论文作文 4. 父母教育孩子议论文800字 5. 教育四个不为心得体会3篇

教育学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遵循它,教育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就成功;违背它,教育事业就受挫,就倒退,就失败。例如,伴随1956年、1958~1960年、1978年三次教育“大跃进、大发展”之后的“大调整、大收缩”就是因为违背了“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而遭致的重大失败与损失;而1981年以后国家制定的大、中、小学工作条例,由于它符合了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教育学系统地剖析了教育现象的不同层次和各个侧面,揭示了教育领域里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如能自觉地在教育实践中按规律办事,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青少年时期容易受外界影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只有掌握德育过程的特点与规律、原则与方法,并将其建立在社会发展需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科学基础之上,才能使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按照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健康成长,学生才可望成为具有健全个性、奋发有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 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正如一个缺乏坚实古文基础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考古学家一样,一名没有深厚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系统的教育学科知识。只有三者兼备一身,合理优化,才能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

教育学的意义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遵循它,教育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就成功;违背它,教育事业就受挫,就倒退,就失败。例如,伴随1956年、1958~1960年、1978年三次教育“大跃进、大发展”之后的“大调整、大收缩”就是因为违背了“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而遭致的重大失败与损失;而1981年以后国家制定的大、中、小学工作条例,由于它符合了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教育学系统地剖析了教育现象的不同层次和各个侧面,揭示了教育领域里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如能自觉地在教育实践中按规律办事,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的教育学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发展、变化、唯物、辩证、动态的观点为指导,去分析、认识与把握教育现象及其本质属性。因此,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逐步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我们投身教育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与预见性,也能使我们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教育实际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有教的规律,“学”有学的规律,各门学科自身又有各自的特点与规律,要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双边活动”,需要对许多因素进行综合、协调,使其发挥整体效应。有的教师上课,不能使学生心领神会,学生愁眉苦脸,摇头叹息,既窒息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又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关键就在于教学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教师是否善于科学而巧妙地将教学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按照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有位小学特级教师从来不把孩子当作一只空口袋,拼命往里灌东西。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启发诱导上,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已有的知识,发展记忆、想象和理解能力,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如“祖国”这个词比较抽象,很难用一言半语讲清楚。她问学生:“哪个小朋友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一个小朋友说:“祖国就是一个国家。”又问:“到我们学校参观的客人中有日本朋友,美国朋友,日本和美国都是独立存在的国家,我们能不能称它祖国呢?”好多孩子同声回答:“不能!”另一个小朋友举手回答说:“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她立即肯定了他的回答,并且画龙点睛地指出:“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是我们爸爸妈妈、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又如“颗颗穗粒多饱满”这一句讲解过后,她要孩子们用“饱满”一词造句。有的同学说:“麦子长得饱满。”有的说:“豆角长得饱满。”她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微挺了一挺,两眼炯炯发光。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说:“老师精神饱满。”她接着说:“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也挺起了小胸脯,坐得端端正正。“饱满”这个词,大家不仅懂得了它本身的含义,也懂得了引申的意思和用法。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青少年时期容易受外界影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只有掌握德育过程的特点与规律、原则与方法,并将其建立在社会发展需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科学基础之上,才能使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按照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健康成长,学生才可望成为具有健全个性、奋发有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 在帕夫雷什学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年级的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在第一节课上,女教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教师这种粗心大意的做法,使格里沙的幼小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教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抬不起头来。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孩子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教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毫无觉察。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他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结果,格里沙的算术和阅读只得了“2”分。格里沙终于忍受不住了,他流着眼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学校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后来,就是这个被女教师认为学习不好的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华。 女教师在教育方法上的错误在哪里呢?就在于她对儿童的自尊心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当她把格里沙在全班面前“示众”时,她完全不了解这对孩子心灵造成的创伤和精神上带来的痛苦。以后,她对孩子的指责,更加重了他的思想负担,以至严重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阻碍了孩子智力的发展。当初这位女教师完全可以采取正面教育的做法:她可以找一个衣着整齐、手和脸洗得干净的学生,叫这个学生站起来给大家作榜样。而对格里沙,只要注意地看他一眼就行了。 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正如一个缺乏坚实古文基础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考古学家一样,一名没有深厚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系统的教育学科知识。只有三者兼备一身,合理优化,才能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结构的弊端之一,就是只在本专业一个点上掘井。这种掘井式的知识汲取也许对学术研究是必要的,但作为一种教师的培养模式只能导致知识单一,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教师职业的要求。 在西方发达国家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中,教育学科的课时数,在各门课程课时总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美国有的高校占30%以上,有的达到50%;英国甚至达60%;日本约占19%;前苏联大致占25%。这说明,教育科学特别是教育学是师范生最佳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教育学的意义及价值 (1) 教育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意义和价值 (2) 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对经济的意义 (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2) 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 直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教育对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1) 对教育的保存和传递作用 (2) 对教育的传播和交流作用 (3) 对教育的选择和批判作用 (4) 对教育的融合创新作用 教育对人类自然生态的意义和价值 (1) 教育能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2) 教育能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 (3) 教育能优化人口结构,是人口结构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教育对个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1) 教育能满足个体生命成长的需要 (2) 教育促进个体生命通向自由 (3) 教育促使个体达成幸福 (4) 教育教会个体生命追求闲暇参考资料:

教学论文的学术价值

论文的学术价值主要就是指学术论文的创新性,新颖性。如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有什么改进和提高。

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

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

扩展资料:

毕业论文撰写技巧:

1、系统掌握一两个工具理论,学科内与学科外均可。

任何一种有质量的学术研究总是要借助一定理论原理的,比如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结构功能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等,传播学研究中的媒介环境理论,还有用于文化分析方面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民族主义理论、女权主义理论、新自由主义理论等。

2、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做学问的难点。

通常讲的学术创新,其核心正是在于提出问题。所谓问题意识,一体现在能够超越现有知识,能够质疑批判;二体现在关注现实社会,积极发现与归结现象,提出观点。这要求大学生们要关注前沿问题与热点现象,与时代同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学论文没有固定的结构格式,这是由于教学及研究的课题不同,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不同,逻辑推理及其研究成果的不同,各种教学论文的写作形式也不尽相同。可以说,教学论文自由发挥性较强。其质量高低,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创新上。即其论点是否为本课题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认识,为新的教学研究课题及其研究过程提供出新观点、新材料和新方法;是否为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素质教育活动起着推动作用。达到了这一目的,也就是实现了一篇教学论文的价值。 教学论文的选题:就是要注意“实用性”、“可行性”和“创造性”。按目前的形势看来,语言应尽量要通俗易懂,不能故弄玄虚。例如:集百家之长,激思维之花——XX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XX学科生活化教学之我见,等等。相比“浅谈XX学科生活化教学”这样的古板语言显得轻松而有诗意,朗朗上口而且更容易理解内涵。总之,选题尽量要体现“新、小、实”,特别要注意创新。 教学论文的写作主要内容: 一、前言。前言首先要说明写此篇文章的背景,或说明写作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此问题的重要性。 二、材料与方法。主要叙述研究的方法与过程,要求选用的材料要真实可信。材料有缺欠或方法有误,工作结果便可以被别人一举推翻,因此取材要严格,方法要规范化。写此部分并不需要什么技巧,而是要严肃认真,交代清楚。 三、结果。根据前文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每个论点均要立论有据。结论要观点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交代清楚。 四、讨论。讨论是作者对本研究的思考,要结合主题重点讨论,可提出自己在本研究中的反思,或通过本次研究后对本问题的现状及其今后发展的动态进行的探讨。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论文中,要理论结合实际,以教学案例分析为例证。切忌通篇理论的说教式结构和内容。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儿歌的教育价值研究论文

幼儿教育教学价值研究论文

第1篇: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幼儿园指导纲要》也同时指出:“玩是幼儿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我们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民间游戏不仅具有促进儿童多方面发展的价值,而且还有助于幼儿园教育的管理。

一、民间游戏的特点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不论什么年代,儿童总是在游戏中成长。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和发展,民间游戏成为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民间游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的民间游戏。由于民间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日常的生活,并且游戏中所配的儿歌一般是当地的语言,因此这些都使得民间游戏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比如,我们本地方民间流传的丢手绢、编花篮、拔河等游戏配有一定的民间小调,孩子们可以就地取材。从游戏的选择、角色的分配到游戏情节的发展,都能由儿童自己来完成,使儿童成为游戏的主人,他们能在开心快乐中成长。

2.民间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民间游戏之所以得以流传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使得儿童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比如,套花绳的游戏最安全、最能开发思维,还能锻炼孩子手的灵活度。游戏可以两个人一组,随时随地就可以开始。一根60公分的毛线,随身可带,简洁好玩,在比赛中看谁套得花样多,谁坚持得时间长,谁的思维快。我在课余时间经常让孩子们玩,让幼儿在游戏中始终处于欢乐之中。

3.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具有简便性。这一特点使民间游戏能在许多幼儿园中开展。民间游戏使用的玩具十分简单、廉价,一般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甚至没有玩具也可以用替代物。如几颗干核桃、几个小沙包,即可以玩“抓棋子”;几粒木珠或几颗废旧钮扣串起来便可以玩“跳格格”等等。这些石头、沙、废旧物品等材料价廉物美,许多是不需要花一分钱的。并且,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不表现某一具体的物品,因此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有的游戏甚至只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某个动作就可以进行。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1.民间游戏能促进儿童的发展。民间游戏可以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为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搜集到的民间游戏中,大部分游戏都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如打沙包、跳方格格、跳皮筋等游戏能增强幼儿的健康体质,还能锻炼大脑的超强思维!

2.由于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因此能引发幼儿参加游戏的欲望,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在民间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情节和简易的玩具材料,这都能使儿童在游戏中情绪积极高涨,乐而不厌。经常开展这些游戏,即反复练习,能使儿童在游戏中完成体育锻炼的要求,达到增强体质、发展基本动作的目的。

3.由于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因此它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幼儿园要做到确保幼儿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而民间游戏的灵活性及随机性可使儿童能利用点滴时间和有限空间开展活动,从而保证幼儿活动的总量。在民间游戏中,既有促进小肌肉发展的游戏,如“弹蚕豆”、“买买肉”等;也有发展幼儿大肌肉动作的游戏,如“跳格格”、“城门几丈高”、“新娘坐轿”等。还有一些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和平衡能力。

4.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幼儿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的发展。民间游戏常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当在游戏中获胜时,他们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失败时,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带来的不安,并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弱点,继续参加有趣的游戏。

第2篇:如何借助游戏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幼儿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身体机能协调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还要开发幼儿的智力,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拥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研究表明,要想达到以上教育目标,游戏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一、游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孩子是游戏的主角,而老师只是一位引导者。在游戏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设置游戏情境时,一定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制作蛋糕和酸奶的游戏环节,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但是绝不能干涉他们的制作过程。老师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每一个孩子的创作,避免中途喊停打消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制作完成后,要留给孩子们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评价。此外,老师在设计游戏时,除了要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还要注意把握游戏的难度,增加幼儿成功的体验。

二、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游戏

游戏的种类有很多,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游戏和专项游戏,一般游戏用于准备活动当中,或者单纯为了调节课堂的氛围,这样的游戏组织起来比较简单。专项游戏的目的性比较强,是为了让幼儿获得某项技能而设置。所以,老师在设置专项游戏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幼儿不是运动员,不一定要有多高的技能,而且幼儿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老师在设置游戏时一定充分考虑教学的吸引力,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三、利用游戏开发智力

人的大脑就像肌肉一样可以锻炼,动脑越多,智力就越高。幼儿处于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期,在课堂上老师不妨多设置一些益智类游戏,让幼儿多动脑子,不断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益智类游戏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搭积木。搭积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在搭积木之前首先要想好他们要搭建什么,其次还要观察和思考选用什么样的积木,才能搭建出他们脑海中的形状。所以搭积木也是发展孩子空间知觉和创造力的过程,而且积木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这就为孩子们的图形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益智类游戏还有拼图、数字表格等,它们对孩子的智力开发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在游戏中获取知识

游戏不仅是玩的过程,也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将知识的教学贯穿在游戏当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在教幼儿数数时,老师可以一边播放《数鸭子》的歌曲,一边邀请小朋友走上讲台扮演小鸭子。当歌曲唱到“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时,我们让八位小朋友学着小鸭子的动作,分别从讲台上走过,其余的小朋友数他们的个数。这样幼儿就在欢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老师也可以针对识字展开游戏教学。如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人”字,让学生为它添加笔画,让它变成另外一个字,笔画数不受限制。“人”字上加一横就变成了“大”字,“大”字再加一点就可以变成“太”字或者“犬”字,“人”字加两横可以变成“天”字,“天”字出头又可以变成“夫”字。汉字变化莫测,学生有很多发挥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五、利用游戏增强孩子们的体质,掌握动作要领

孩子们天生爱玩爱动,他们喜欢不走寻常路。在马路上行走时,更喜欢跑向马路两旁的台阶,从一个台阶跳向另一个台阶。遇到坑洼之地,大人们通常绕过去,而孩子们直接进入到里面,再爬上来。针对孩子爱玩爱动的天性,老师可以设置体育类游戏,如《连环跳》的游戏,老师把20个呼啦圈分为4组,每组5个呼啦圈一字排开,把幼儿也分为4个小组,每组幼儿分别从呼啦圈上跳过,哪个小组用的时间最短,即为获胜者。这样幼儿在玩的同时,增强了体质,掌握了一定的动作要领。

六、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难免会与小伙伴发生磕磕碰碰。比如,在共同搭建积木时,意见不合,游戏无法进行。又比如,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时,两人选择了同一个躲藏的地点,争吵不休。所以,老师在陪同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幼儿品德的培养。在游戏之前为他们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孔融让梨》的故事,有一天家里吃梨,桌上摆了很多梨,而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了哥哥和弟弟。幼儿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懂得了谦让的传统美德,在此基础上,老师要慢慢引导他们用美德的标准约束自己,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要合理设置游戏环节,利用不同游戏的不同特点,达到教学的目的。

第3篇: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探析

《幼儿游戏教育指南》中强调,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关注“游戏教育”的重要价值,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新型的幼儿游戏活动,从而使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大自然和社会中的道理,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从而为幼儿的快乐成长铺平道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游戏可以使幼儿们在获得新的认知和发展情感方面更加巩固。其强调的是,幼儿的游戏过程和幼儿的认知活动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可见幼儿游戏融入幼儿教育过程的重要性。在本篇文章中,我将通过分析三种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从而为新时期幼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指导。

一、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形成健全人格

幼儿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提升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指导幼儿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幼儿教育阶段,孩子们性格的可塑性比较强,而高效开展幼儿游戏可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在游戏中学习新的知识和道理,提升幼儿的人格素养。

例如,幼师通过组织游戏健全幼儿人格的教育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幼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游戏活动,如“妈妈包饺子、看谁跑得快、你问我答、快乐跳毯、开火车、小弹簧蹦蹦跳”等,用这些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们的参与兴趣,并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正确地引导,使幼儿明白游戏中的基本规则,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高效完成这些游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遵守基本的规则,并做到“文明待人”。其次,在这些游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充分表现自己,以高度的自信心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激发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想象能力,并使用新的想象能力开发出新的游戏,提升幼儿们的游戏创新能力;另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幼儿进行思想交流,倾听幼儿在游戏中的感受,并指导幼儿们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也提高幼儿们的记忆能力,使幼儿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游戏提升幼儿的合作学习能力

现阶段大部分的幼儿游戏都是为了培养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精神。由于游戏的进行并不是幼儿孤立的活动过程,而是需要幼儿们在幼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并在活动中学习一定的道理,而合作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乃是现代社会的必备技能。

比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说到,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意愿,指导幼儿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分享和互相合作的教学体验,从而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要想培养幼儿的合作学习能力,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幼儿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开展一些具有合作性质的游戏,如“绑腿跑、小手拉大手、小火车快快跑、臂力大挑战、老鹰抓小鸡”等,教师把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指导幼儿在小组内部开展这些合作游戏,并引导幼儿在小组之间开展比赛,提升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在这些团队合作游戏进行过程中,向幼儿们讲述“团队合作运动”的重要性,并给幼儿创造出更多的合作和竞争机会,引导幼儿正确把握这些机会,理解“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只有合作团结,才能创造更好的成绩,才能不断取得进步,逐渐对学生们的思想进行鼓舞。

三、幼儿游戏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

幼儿园是幼儿身体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根据幼儿们的身体发展特点,指导幼儿们进行一些“相应的体能”训练,逐渐提升幼儿们的运动能力,从而使幼儿们适应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变化,为以后小学、初中乃至更长远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由于幼儿的身体发展阶段比较特殊,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适合自身身体特点的游戏运动,从而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首先,幼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游戏运动,如“攀登、跳跃、跑步、爬行”等,在这些运动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进行科学的讲解,给学生做好示范动作,并指导幼儿做好安全防范,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运动;其次,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在这些游戏运动过程,培养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和运动灵活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体制的提高,并为幼儿的快乐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在现阶段幼儿教育中,幼师要引导幼儿们开展合理的游戏活动,不断健全幼儿人格,提升幼儿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身体素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第4篇: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幼儿教育教学

前言: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国家教育领域之中较为基础性的工作环节。随着社会教育事业发展历程的不断向前推进,幼儿教育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设,逐渐受到了广大社会公众以及教育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幼儿教育中结合应用现代化的教育引导技术,是能够提升相应教育水准的有效途径。如何使幼儿教育能够更好的顺应幼儿成长认知的发展规律,是需要幼师重点研究的工作内容。

一、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应用的重要性

与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相比,新型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具有大量较为凸显的教学优势。为更好的实现幼儿综合素质涵养水平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有其一定的教学意义和重要性。首先,以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以及电子交互白板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提升幼儿认知世界注意力的同时,推动其综合道德素质水平的全方位发展。定性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转变传统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实践性教学课堂上提升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无论是在提升幼儿认知新生事物方面的好奇度,还是在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方面,都具有极其突出的推动性教育意义[1]。

在此基础之上,各种新型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幼儿教学实践模式的优化与革新。新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核心价值观念要求,幼儿教育教学实践性管理活动的开设,要在全面结合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同时,将幼儿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服务主体。在更加生动立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帮助下,让幼儿能够体会到在轻松的氛围当中学习知识内容的乐趣。在此基础之上,新型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幼儿教学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知识互动频率,培养幼儿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更好的养成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二、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近况

幼儿教育教学事业在国内教育领域的起步时间较晚,与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历经的发展历史较短。进入到二十一世纪过后,国家教育部门高层领导人员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教学政策。在新型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动下,传统幼儿知识灌输形式的教学方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模式,不能更好的顺应幼儿教学主体在新型知识内容方面的认知规律。一味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不能提升幼儿在理论性知识应用于实践环节中的学习兴趣。有关新型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幼儿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应用,就是在这一实际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但由于幼儿教师在新型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累积的工作经验尚浅,导致在实际教育讲解的过程内仍旧存在大量凸显的教学矛盾。教师仍旧将幼儿放置在被动学习的教学地位,不能结合幼儿学习进度制定富有针对性的电子教学课件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幼儿教学进度的推进。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途径

(一)播放影像专栏,提升幼儿自控能力

相比其他年龄段在读学生的生长特点,幼儿教育教学活动针对的培养对象,教育主体的自控能力相对低下。幼儿教师如果想要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就要不断强化整个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娱乐气氛。例如,当教师在为幼儿讲解团结的重要性时,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幼儿播放斑马过河的动画影像。通过对指定动画教学内容的观赏,幼儿能够逐渐了解到,如果斑马不能相互团结合作,将无法在短时间内安全通过湍急狭窄的河道。教师可以在整个动画影像播放的过程之中充当旁观引导者的教学身份,启发幼儿通过观察动画影片,逐渐懂得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之中,也要懂得团结协作以及互相谦让的为人之道。为进一步提升幼儿对素质教育内容学习的兴趣度,教师还可以通过设定小奖励的活动教学方式,让幼儿能够更好的参与到指定教学实践性讲解的过程之内。

(二)添加团队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内适当添加团队性教学活动的方式,更好的培养幼儿教学主体养成乐于合作的认知精神。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将分组开展游戏竞技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上大部分的教学时间交由幼儿自行掌握。通过在游戏小组当中的协同合作,幼儿能够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通过发挥自己的技能特长更好的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在这一现代化教学技术融入的帮助下,幼儿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下养成的各种专断性的性格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好的改善。在此基础之上,幼儿还能够在逐渐融入游戏协作集体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与他人交流互动的实践能力。无论是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还是在养成乐于帮助他人的道德品质方面,新型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都能够发挥极为凸显的推助性教学作用。

(三)创建教学情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各种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的应用,还能够帮助幼儿教师创建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学生在虚拟化教学情景构建的学习氛围内,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更好的提升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能力。例如,当教师在培养幼儿教学主体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时,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互联网络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为幼儿构建虚拟性的情景教学课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内幼儿成长学习的基本性格特征,制作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动画幻灯片课件。通过例举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让幼儿在自习观察其外貌特征过后,用自己的语言和逻辑思维方式加以描述[2]。

为更好的提升幼儿积极参与到情景教学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其放下对幼儿教师的畏惧心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和描述视为的好奇心。幼儿教师要立足于与幼儿教学主体平等高度的认知视角,面对幼儿在动画形象观察环节内提出的质疑,在第一时间给予全面切合性的讲解。但需要幼儿教师幼儿注意的是,讲解内容切忌具体详尽,应当为幼儿留有适当的思考空间,从而实现对其观察描述能力培养的全面发展。只有幼儿教师讲解能够做到讲解有度,幼儿的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结论:总而言之,幼儿成长时期是人类认知世界和感受世界的初期成长阶段。幼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对幼儿各项发育与教育的启蒙性引导。将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结合应用到幼儿教学的实践课堂之上,是国家教学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能够提升幼儿教学时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新型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才能最终达到教育水平不断优化的发展目标。

你自己在(创新教育研究)里面看下呗~应该有这样的论文可以让你看下的吧~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新世纪的开拓者,他们的发展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今天对儿童的教育,必须有助于将来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成长。本着这样的认识,我们在 “ 八五 ” 期间进行了儿童实施艺术综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索从审美 艺术教育 入手,推进儿童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审美创造型人格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审美及审美艺术的教育价值 我们引进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审美艺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审美艺术活动的价值、审美艺术教育的性质和功能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表现在: 1 .为完满型人格的塑造打基础。这是因为艺术审美连着情感是心灵的活动,而心灵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它可以自由驰骋,可以把眼前和未来、有限和无限、理智和情感、物质和精神加以协调和沟通。审美艺术中所培养的对外部世界的整体反映能力是造就完满人格的基础训练。如果能在教育中坚持艺术与体、智、德教育相结合,使教育中的 “ 社会性 ” 、 “ 科学性 ” 和 “ 审美性 ” 相结合,使儿童的行为不但为了实用,而且可以拉开距离欣赏,使行为不但接受 “ 善 ” 和 “ 真 ” 的被动控制,而且获得 “ 美 ” 的自动调节,就能为完满人格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有助于全脑功能的开发。据研究,任何一种艺术活动都是大脑两半球协同作用的结果。在艺术教育中,坚持艺术形象布局的审美特征和具有细腻丰富的情感内容相结合,坚持直觉整体的信息加工和理性领悟相结合,使左右脑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艺术作品中不同的结构要素相互作用,将有助于促进以右脑功能为主的全脑功能的开发。 3 .有助于一般智慧和创造力的发展。艺术活动中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 4 .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使童年获得更多的欢乐。同时,儿童知觉过程的整体性、直觉性、记忆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想象的独特性、情感的易感染性和弥散性等心理特点都使得他们特别喜欢艺术活动。 但是,艺术智慧的发展不同于一般智慧的发展,它并不一定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缺乏恰当的教育,早期的艺术潜能会随着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认识世界方式和学习任务的改变而削弱和消失,因此,成人在儿童 2 ~ 12 岁之间这一艺术潜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向儿童进行良好的艺术教育,是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可以使脑的潜能不失时机地得到发展。 二、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特点及其培育方法 本研究综合了在美术心理、音乐心理和文学心理等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发现 1 岁以内的婴儿就能对外界事物的某些审美特征产生知觉选择,如鲜艳的色彩、动听的旋律、有节奏的儿歌都会引起婴儿的定向,这是审美心理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审美艺术教育的基础。 儿童审美心理与非审美心理一样都包括知、情、意三个系统,它是审美及艺术欣赏和创造的心理基础。有关审美和艺术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审美主体的知、情、意系统与审美艺术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起关键作用的心理功能有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和审美意志(创造行为),它们贯穿于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的全过程。 然而,审美心理活动和非审美心理活动在目的、方式、结果等方面都是既有相似又有区别的,反应了两种不同的反映世界的方式。在科学工作中,感知、想象、理解、发现、思考客体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本来的面貌及其发展规律,为解释、利用、改造、创新提供依据,应该是求实、求真的。违背客观规律办事,就会遭到报应。 审美活动中对客观的反映是情感的、想象的、变形的,甚至是虚幻的。以月亮这一实体为例,科学家告诉我们它是围绕地球转的不发光的星体,月亮光是太阳照在月球表面的反射光,夜晚月朗星稀是因为无云等。而审美时,则把月亮当作审美对象,当作寄托感情和想象的对象,所以就会有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 “ 月是故乡明 ” 的思乡之情融入客体之中,就会有 “ 嫦娥奔月 ” 虚幻想象。这都是审美主体的感受、想象、移情所至。因此,审美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形象、色彩、音响、韵律、节奏、流动感、和谐、秩序等情感表现性感知,感受到生命的运动,产生激情和想象,情绪情感能在映象中得到体现。如果我们把审美的结果当作科学的认识,必然会陷入荒唐。 我们参考有关资料和研究经验,归纳出以下培育方法,成为指导我们实践的依据。 1 .积累非审美的认识经验、实用经验、社会交往经验和情绪经验,丰富现实性表象,为感知的定向(在对象中有熟悉的成分更能引起注意)、为理解和想象的进行、为情感的产生提供丰富的源泉。 2 .师生共同创设审美艺术化的环境。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题材进行艺术创作,用创作成品布置环境,也可以把生活常规提升为艺术的表达方式。 3 .系统地开展以艺术品为媒介、以审美欣赏为核心的实现多元价值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活动,将自外向内的艺术再加工和自内向外的艺术创作实践有机结合,改变过去重内容轻形式、重模仿轻创造、重制作轻欣赏的倾向,使审美心理的各个方面从对立走向统一互补。为此,我们在组织艺术欣赏时,有两点区别于现在的艺术教育:( 1 )把渗透在其他事物中或艺术中的形式审美特征 —— 对称、均衡、重复变化、对立统一等加以突出,使其与儿童的意识层面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儿童对形式审美特征的直觉敏感性和迁移应用的有意性。( 2 )把蕴含在艺术形象中的社会情感模式加以突出,使主客体的情感交流从潜意识层面发展到意识层面,将作品的情感基调或人物的内部情感作为儿童识别、观赏、匹配、表现和重新建构的对象,并在观赏、表现、重建中,使儿童的主体情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4 .教师的人格特征和美学修养。在审美艺术教育中,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人格完满或追求人格完满的人,在知、情、意心理系统和真、善、美的外部行为方面比较和谐或不断追求和谐完善的人,是一个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或努力使自己成长具有丰富 “ 美感的人 ” 。其次,教师在音乐、美术、文学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素养。她不必具有多方面的表现技能,但她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有广泛的艺术欣赏的兴趣、欣赏能力、选择能力和感情表现能力,有及时将美介绍给儿童的热情。再次,教师必须热爱儿童,了解儿童,乐观开朗,勤奋工作;能够乐此不疲地引导幼儿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在近似于玩耍的艺术活动中引导儿童健康、和谐、活泼、愉快地发展。 5 .以艺术审美为中心,把美感的培养辐射到各种活动中去,使审美经验与非审美经验得到互渗、互补、互相转移,在 “ 虚 ” 和 “ 实 ” 的循环反复中促进幼儿审美心理和一般心理的同步协调发展。 三、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的总体构思 如何实现审美艺术教育的多元价值、促进审美心理的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人们一种整体的反应能力。我们试图利用幼儿浪漫幻想和泛化的特点作一些实验尝试,在有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架起桥梁,在沟通三种艺术形式,培养综合性艺术智慧方面作零的突破。 1 .理论假设。 ( 1 )必须从伦理的、智慧的、审美的三个方面入手培养,才能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完美的个体。艺术教育的任务,就必须从人的整体发展出发,从素质教育入手,从研究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入手(而不是从艺术的技术培养入手),使人的整体人格与自然、社会协调一致,与当代物质文明相对应、同步发展。 ( 2 )综合性艺术智慧是存在的,美术、音乐、文学三种艺术形式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审美要素,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审美直觉、情感同构而相互迁移、渗透和沟通。 ( 3 )儿童艺术心理的发展是在不间断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完成的。用艺术综合教育的形式,加强艺术情感教学的力度,就有可能促进综合性智慧的发展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 2 .艺术综合教育课程的编制。 艺术综合教育课程与传统的注入式学科教学课程不同,它是以开发与培育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以人为中心的课程,同时还吸收了以学问为中心的课程中的某些精髓。从教育目标的角度来看,艺术综合教育是要利用最富人性的学科,充分发掘儿童的感性潜能达到个性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说,主张在自由气氛中,在师生的相互信赖和尊重的条件下,摒弃教师的强制性教学,以儿童为主体,把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摆在重要地位;从教材的组织结构来说,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课程的整体性。艺术综合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见下表。四、艺术综合教育课程的实施 1 .分析提取同构的要素。( 1 )不同艺术品之间内容情感表现的相似性,使主体产生情感的态度和体验的相似性。无论是音乐、美术还是文学,只要作品的情感基调相同,主体在欣赏时都会产生相类似的情绪体验。音乐、美术和文学三种艺术形式都可以通过各自不同的情感符号表现人物的相同类别的情感或情绪。在绘画中,用线条或色彩以及不同造型表现。文学中主要是通过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述得到体现的。音乐的形象和情感都是不确定的,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常常会勾起与自己相类似的情感记忆的浮现,而产生可视性形象。( 2 )艺术构成要素唤起主体的情意象征的沟通性。主要包括: ① 色彩的情意象征性。如绿色象征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象征和平,给人安全、温馨、宁静、纯真的感受;黑色象征死亡、危险,使人产生恐惧、压抑等体验。但是,色彩与心灵之间的同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固定不变的,色彩的象征及其偏好,受民族、个性、个人习惯和具体心境的影响。 ② 线和形的情意表现与内心体验的沟通性。如竖直线表现挺拔、坚毅、呆板、凝固,用水平线表现平静、沉稳,用精直线表现沉重、有力,用细直线表现轻快、灵活,用曲线表现柔和、流动、委婉、轻盈、优雅、机敏、狡黠,用放射线表现开朗、伸展、高兴、生长的活动,用正方形表现稳定、刚直、呆板,用按黄金分割的长文形表现适当、舒服。 ③ 节奏。节奏的不同组合及其变化,既表现作品情绪的起伏,也能引起欣赏者的情绪变化,如缓慢的节奏可引起舒缓、平和、疲劳、沮丧的感觉,快速的节奏使人兴奋、活跃、紧张、焦急。 ④ 声音和旋律。声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顿挫、连绵、纯杂之分。对不同声音的处理,能表现不同的情感。旋律与节奏是构成听觉艺术的重要元素,与主体心理结构中的不同情感模式直接对应。如听到进行曲使人振奋激昂,听到轻音乐舒畅柔和,欢快跳跃的音乐令人喜悦,低沉缓慢的音乐使人伤感、凄凉等。而这些情感都会与欣赏者的经验相联系,在脑中产生视觉表象,因此,旋律与节奏一样,构成对音乐形象的象征性。 ⑤ 力度与方向。任何一种元素在整合成艺术品时都表现了力的强弱运动变化及其走向,是上升的力还是下降(沉)的力,是递增的力还是递减的力,是对抗的力还是调和的力,是聚积的力还是扩散的力,是张扬的力还是萎缩的力。力的运动模式决定方向的变化,例如张扬的力,其方向必然是上行的、步步加强的或向外放射的。不同的力的模式及其走向都与特定的情感结构达到同构。( 3 )形式美法则在艺术品中具有普遍适用性。我们选取了幼儿能感受和适应的若干法则加以引用: ① 对称与均衡; ② 重复与变化; ③ 整齐一律和多样统一。 2 .制订分层次的同构活动的目标。我们试图把本课程中的同构能力从最低水平到最高水平,分成三个等级。低一层次的能力是高一层次能力发展的基础,高一层次的能力发展又整合着低一层次的能力。值得指出的是,这三个层次的目标,不是小、中、大班的对应性目标。儿童艺术能力反映在不同班级中差异很大,起点较低的班级可以完成低中级的目标,起点较高的班级可以完成中高级的目标。艺术能力的个别差异也很大,同一个班级中,不同儿童可能要分别完成不同的目标。但是能力发展与年龄阶段存在着密切关系,要小班儿童完成高层次目标为每个孩子营造宽松的氛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得到最好的发展。 3 .确定同构活动的内容。( 1 )同形同构。坚持以直觉体验为基础的艺术作品之间的形式共同构成 “ 同形同构 ” ,包括色彩、线条、构图、音韵、旋律、节奏等要素,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构成的整体画面。这些结构虽然普遍存在于各种艺术形象之中,但其表现的鲜明程度是不同的。如文学的形式特征比较隐蔽,人们欣赏时容易被主题和情节所吸引,把形式 “ 挤压 ” 进无意识中。与此相反,在美术作品的视觉审美特征和音乐中的听觉审美特征却表现得十分鲜明。根据这一特点,形式同构应以显性形式带动隐性形式进行感知、体验、识别、创造,如 “ 对称 ” 这一结构特征,绘画中最直观,宜在绘画欣赏和绘画操作中进行内化,再去同化音乐、文学中的对称现象。( 2 )异质同构。 “ 同形同构 ” 是客体审美形式结构的相似性的感受与识别, “ 异形同构 ” 是指各种形式结构能够引起主体的不同的情感体验之间的对应性、沟通性。情感是通过形式表达的,任何形式都蕴含着特定情感才成为艺术的,所以 “ 异质同构 ” 与 “ 同形同构 ” 是不可分的。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才尝试性地剖析它们的内部结构层次。在具体操作中,这两方面的同构往往交织在一起进行。 4 .建构同构活动的过程。( 1 )根据同构目标选择教材。选择教材是进行同构活动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不同的教材在实现同构目标方面各有侧重。形式同构一般都以美术、音乐为核心教材,而内容情感同构一般以文学、美术为核心教材。( 2 )梳理核心教材中的同构要素。以文为例,如《树妈妈和树叶娃娃》有两大同构要素:一是情感的对称性发展,以树叶妈妈为情感主线,构成了从欢乐幸福到伤心孤独再回到欢乐幸福的完整情感变化过程。二是这一情感的变化正好构成了整体结构上的三个段落,又可以进行 ABA 结构的匹配。在音乐、美术这些作品里,也有同构要素。( 3 )根据同构目标选择不同切入口。可以从音乐欣赏切入,感受、理解和表现作品的旋律和节奏,继而发现文学和美术中的类似特征;也可以从美术欣赏切入,感受对称、均衡、重复变化、多样统一等整体画面结构,继而发现在文学和音乐中的类似特征;还可以从文学欣赏切入,感受作品中形象丰富的情感类型,再带着文学的情感经验和丰富的想象,欣赏美术和音乐,从而对美术、音乐中的社会情感产生联想、想象、感受、体验、移情和创造出新的形象。 确定同构目标和切入口之后,就要考虑怎样呈现作品的同构点,使其凹现出来。 同构活动的过程大致都有二个层次:( 1 )感受层次。感受和体验同构点特征全貌,可以通过许多方法,如讲述、音乐、绘画和动作参与等凸现作品的审美的特征,引起儿童的感受。( 2 )选择、匹配、理解层次。在 1 ~ 2 种作品中取得经验后,用已知的观念或形象去匹配求知的相似性形象,使已知与未知相互作用。 5 .同构活动的经验准备和时机。同构活动中,对三种艺术形式共同审美要素的感受和沟通,必须在已知和未知材料中进行,必须让儿童以某一领域的审美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其他领域的审美信息,因此为儿童准备分领域的审美经验是很重要的。 教师适宜地掌握同构时机也十分必要。在艺术综合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分领域课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构课程是穿插在不同的连接点上进行的,不是什么活动都必须进行同构,也不是什么同构都必须把三个领域硬拉在一起。实际上,在同构活动之前,还有许多分领域的活动和低一层次的同构活动。教师必须从目标、材料和儿童的基础几个方面考虑确定时机,其宗旨在使各领域的审美要素在综合中有助于儿童的审美加工,而不是互相干扰。 五、小结 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在实施中,实验班的儿童表现出了对各领域共同审美要素的敏感性、情感的丰富性、艺术活动的空前的活跃和主动创造精神,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实验班儿童的多幅艺术作品获全国性的奖励,他们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中也表现出色,并能将审美法则及情感融于生活,使班级氛围温馨、有序。可以说,本研究基本验证了理论假设。 我们虽然探讨了一些问题,但是还有更多问题值得探讨。我们将继续努力,使该模式逐步完善而服务于中国的未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