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幼儿园数学游戏化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园数学游戏化论文

在幼儿园 教育 中,数学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幼教界非常关注的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 文化 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 逻辑思维 发展的有效工具。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

一、数学学习应有趣味性

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很难。如果我们 教学 方法 不得当的话,会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 经验 。例如:数学活动6的组成。以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来到果园,果园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助来分苹果,要求把6个苹果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方法,边分边进行记录。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学习了6的分成,同时学会了正确的记录方法。老师在 总结 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来探索怎样记录又准确又快。共同寻找有规律的记录方法。最后,大家开心地摘苹果。但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摘两个苹果,而且两个苹果上的数字相加是6。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地高,开开心心地摘着苹果,摘对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苹果带回家。整节课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6的组成,效果非常好。

二、幼儿数学教学在游戏中进行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学会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编制数学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班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

其次,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第三,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三、尽可能选用操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幼儿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会去探索,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也只有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成为孩子喜欢的数学!

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个《超市》的活动,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学习归类),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学习排序),用多少钱来买什么东西(学习计算),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学习统计、对应)。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结论,留给孩子尝试、讨论、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们不直接教孩子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是总数(合),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在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遗忘的。正如一位 儿童 对皮亚杰所说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远知道了,”(当皮亚杰问一位达到守恒认识的儿童“你是怎么知道的”时,儿童说出了上面的话,皮亚杰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回答。)

四、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孩子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能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的抽屉上有自己的学号,这样幼儿不但能记住自己的学号,也能记住同伴的学号,孩子们看着抽屉上的数字还可以进行顺数、倒数的练习,同时进行了单双数的区分。

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着各种学习数学的机会。如:椅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桌子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他们的大小一样吗?给幼儿点名的时候,我们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我们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多媒体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关键词】幼儿 多媒体 数学活动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能给孩子留下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在这期间孩子天生对色彩和声音极为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看见宝宝睁大着眼睛,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样子,毋庸置疑,动画片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能圆幼儿在课堂上看动画片的梦,也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新课题。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幼儿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使幼儿“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使我们园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我们老师的课在也不感到难上了,孩子们更喜欢这片有色彩的学习园地了。以下是我这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1.多媒体是教师手里的魔法棒,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魅力。如我在讲解 小班“找规律排序”这一课时,我先引用了动画片里“喜羊羊”这一聪明、可爱形象,喜羊羊说:“小朋友,我有一个万能口袋,它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老师就接着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它的万能口袋里装了什么?这时从喜羊羊的口袋里依次出现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这时提问幼儿下一个会是什么?孩子会一起回答苹果,气氛非常活跃。接着“美羊羊”的出现,同样学习更为复杂的AAB和AABB形式的排序,这些引入激发了幼儿兴趣,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现实情境游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直接进入的引入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显得更抽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用清晰的图象,形象生动,动态情境,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的概念。如我在大班数学《学习4的减法》中,先在电脑大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4只可爱的小白兔,其中跳走了两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观看了动态情境后,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又如我在大班数学《5的分解》"一课时,我先进行游戏让每位幼儿扮成小兔子到菜地里拔萝卜,并要求每位幼儿只能拨表示数字5的萝卜,之后让幼儿分别把萝卜放到两个筐里,列出对应的分解式。就这我准备了大量的萝卜图片,又费时又费事。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几乎乱做了一团。当我运用了课件效果就不一样了,我让幼儿一起随着电脑娃娃一起来操作,结果作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按传统教学要准备大量的图形数卡和幼儿操作材料,而利用了电脑大屏幕后,我们只须准备一份教学课件就能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媒体能帮幼儿突破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节好课就是要看教师怎样把重点突出和把难点攻破,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又可突破难点.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在大班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来到幼儿面前,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在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时,采用了相对两条线演示重叠使幼儿一眼就看明白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也一样的方法。这就不需要我们去示范去量,也减少了误差,同时掌握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首先展示了青蛙在草地和水里的情景图,之后岸上的青蛙下到水里,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幼儿学得非常轻松。

3.多媒体能帮幼儿形成自主探索

听一位老教师说过:“老师教,不如让孩子主动去学”。我感觉说的一点也不错。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那幼儿就会把新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教学带来的弊端。例如,如:《认识时钟》一课,认识时钟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掌握。于是我设计了生动有趣、蕴涵丰富、色彩明快的课件《有趣的钟》。首先我用了“时间象小马车”这一律动曲导入,之后向幼儿展现我收集的世界各国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还介绍了古代人们各种记时的方法及工具,再录制了本班孩子们不同时间的生活片段,制作了可转动并报时的时钟,设计了相关的连接“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游戏。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自然生成了幼儿的研究问题,为幼儿创造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空间,成功地将幼儿引向了对问题的探索,让幼儿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多媒体的运用,体现出幼儿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变难为易,提身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漫漫地游来了一只黄绒绒的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小朋友们一下来了劲,根据老师的提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湖面上游来了一只小鸭子,我问孩子一只鸭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呀?孩子们说用数字1来表示。一会儿,又游来了一只小鸭子,这次没等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已经说出了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内涵。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5.多媒体的出现,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美

在大家的心目中,数学一直都是枯燥无味的单调学科,没有生机,没有情趣没有色彩,它怎么会体现美呢?当多媒体的引入后就不一样,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空。当展现在孩子眼前的画面是:鸟语花香的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快乐地做游戏、各类可爱的会动小动物……难道你能说不美吗?在课件中孩子即看到大自然的美,活灵活现的动物,又能感到数学学科也象音乐,语言,美术那样是一种美的教育.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利用,使事物形、色、声直接作用于幼儿感觉器官,将教材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形象,重点突出,难点易破,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开拓了幼儿新的视野,让幼儿在一个情境生动的世界里学习。但是多媒体手段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了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2]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数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

关键词:数学;操作材料;探索发现

从事幼儿园教育已经十几年,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从材料的准备和幼儿学数学的方法这两方面讲一讲自己的心得。

幼儿是如何学数学呢,不是看看、记住就算学了,也不是编成儿歌背两遍就是学了,而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数学,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备

1.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数学材料。

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数学材料是幼儿园数学材料准备的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材料的意义所在,让孩子参与收集过程。

其次,收集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废弃的瓶子,可以用来区分大小、颜色,可以将瓶盖单独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来练习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颜色分,练习按颜色排序。又如一些旧衣物,一些有图案的衣物,可以从中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宽收集材料的范畴,如废弃的扣子,可以点数,可以对应比较,又可以排序,说不定多次的探索后,它们还会有更多的教育价值呢。

2.教师制作的材料

数学有很多材料应该是很精确的,比如各种形状,数字,体现时间的钟表等,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以体现数学的准确性。教师制作,在选材上应注意这几点: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无毒、无味,保证与幼儿的接触是安全的。

其次数学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耐用的,幼儿会经常地探索、操作这些材料,所以再选材上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制的、竹制的等等。

3.幼儿制作,及师幼共同制作的数学材料

这也是幼儿园数学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制作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比如制作点卡,教师准备好规范的白纸卡片,引导幼儿依次在上面点上一个、两个、三个,及更多的圆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巩固了点数的经验,而且幼儿亲手做的卡片,他们会有更多的兴趣支操作、探索的,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更为突出,比如,制作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自制的小钟表,认识钟表也许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认识整点、半点却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让幼儿和老师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让幼儿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兴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于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

之前已经谈到,幼儿是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的,所以这第一个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发现法,这两种方法是构建幼儿数学知识结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着重论述一下这两种方法。

1.操作法――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实就是动手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 学习方法 。

首先,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比如,幼儿学习数字“4”,如果老师对幼儿说这个数字是“4”,并出示4个实物,数给幼儿看,这样,幼儿就掌握了“4”的概念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怎么样做,幼儿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个概念呢,方法就是让幼儿反复地对4个物体摆弄,反复地操作,才能把数字“4”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4”是所有4样物品的集合,从而真正理解数字4的真正含义。

其次,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的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儿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相反,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2.探索发现法――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探索发现法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比如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在通过操作法帮幼儿理解并掌握了2和3的组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性地去学习4至10之间的数的组成了。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分合操作,以2、3的组成为经验,让幼儿总结出4可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来、2和2合起来、3和1和起来是4。依次类推,让幼儿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等等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当然不能缺乏大量适宜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准备和收集当然也是要更利于幼儿的学习,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永远都是我们所渴求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4]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教育导刊, 1999(5).

[5]吴雪英,周俞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学前教育文荟,2000(5).

1.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2. 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4.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6.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启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给幼儿建立数学认知,把数学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培养幼儿数学思维,。

▋有意识的进行数学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觉中接触到数字“1”的概念。例如在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可以说“宝宝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这样子对孩子日后数字教育会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和孩子做游戏互动

游戏室孩子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赛,或者比赛捡东西的游戏等。通过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和运动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耐力和竞争意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非常有好处。

▋教孩子做比较

数学启蒙除了数数,还涉及到图形几何、时间空间、逻辑推理、比较分类等。家长们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较、形状配对知识。例如吃饭时让孩子比一比谁的碗更大,装的东西多,甚至可以引导孩子动手操作一下,怎么才能装满它。

▋教孩子数数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数学启蒙,就想到教孩子数数,其实数数随时都可以进行,并不单纯让孩子背数字,而是让孩子理解数字。在教孩子数数前,家长应该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轻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后才引导孩子去认识数字1234,理解数字。

启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仅是数数和加减,要更多地联系实际,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数与形的关系,并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抽象数字后的实际意义,将数学与他的日常联系起来,这是父母给孩子做数学启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当的方式。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游戏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本文主要是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1],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一、当前幼儿园教学现状

在现在的幼儿园中,对游戏化教学模式重视不足,在开设的各种课程中仍旧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与幼儿的互动不多,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年纪比较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顾自己讲,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有时教师安排一定的游戏,对幼儿的约束力比较大,规定幼儿只有完成了这个游戏才能自由活动,更像是一种任务,使得游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上,大多是以成品玩具为主,幼儿玩一阵子就会失去兴趣,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2]。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为更好的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应根据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幼儿的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能够快乐的学习。

(一)注重引入功能丰富的游戏材料

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游戏材料,而不是玩具成品。事实证明,成品玩具只能给幼儿提供一阵的新鲜感,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太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海绵、小木棍、绳子、泡沫、玻璃瓶等材料,学生会问:这些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甚至会想这些东西像什么。这些简单的物品能够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继而制造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表演到医院看病的游戏,活动室就是医院,有的孩子扮演医生的角色,有的扮演病人。由教师给他们提供医生所需要的看病的工具,多是一些成品玩具,如:听诊器、针管、白色口罩等。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非常喜爱,玩的都很尽兴。等到过几天,教师故意将活动室中的针管给拿走。又组织幼儿玩看病的游戏,教师只管忙自己的,幼儿找不到针管就会自己想办法。看到活动室里放的小木棍、玻璃瓶等材料,这时幼儿就会自己制作一个临时的针管。无论他们的制作多么的别扭或者不好看,教师见到一定要对这个作品进行夸奖一番,这是对他们创造能力的肯定。以后教师也可以将听诊器收走,不断的给孩子们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3]。这样不仅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让他们在自主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

1、幼儿音乐游戏教学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如果只是教师唱一句,让幼儿跟唱一句的话,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极其枯燥,幼儿的年纪都比较小,枯燥的教学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适用。幼儿园教师应该将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唱歌,喜欢上唱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丢手绢的游戏,教师先教幼儿丢手绢的游戏该怎么玩,然后在幼儿丢手绢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找朋友》这首儿歌,在游戏中输的孩子应站在所有幼儿所围成的圈里唱《找朋友》这首歌,不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播放的音乐唱。一直这样循环下去,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幼儿就学会了《找朋友》这首歌。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以不经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唱歌,比起专门的教授幼儿学唱歌效果更好。

2、幼儿绘画游戏教学

绘画是幼儿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游戏化的幼儿绘画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只是给幼儿布置一个绘画任务,让幼儿当做作业进行完成,这样不利于培养幼儿对绘画学习的热情。幼儿园教师应以游戏的方式给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完成绘画。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这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一,能够大大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做完游戏之后,让幼儿将刚刚做游戏的场景用画笔画出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幼儿在绘画的时候,脑海中就有了一定的画面,就不再愁画画了。

3、幼儿数学游戏教学

幼儿园教授的数学都是一些简单的数数或者加减运算,让幼儿对算数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为小学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然而幼儿年纪还比较小,对抽象的数学理解能力还达不到,一般学起来会比较困难,导致幼儿总是以排斥的情绪进行数学的学习。在教授幼儿数学的过程中,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让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4]。例如教师在教幼儿学习数数的时候,可以先教他们唱儿歌《数鸭子》,让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熟悉感,然后再教他们真正的学会数数。数自己的手指是教师教幼儿数数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数糖果,教师将一些糖果装到口袋中,上数学课时,从口袋中掏出两个糖果让幼儿回答是几个,回答正确的人可以获得一个糖果。幼儿大多喜欢吃糖,在糖果的诱惑下,都会积极的回答。这样设计数学教学充分锻炼了幼儿数数的能力。又如在教授幼儿识别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数学符号时,先让幼儿用身体模仿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样子,可以是身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整个身体进行弯曲,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在模仿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新奇的动作,最多的是身体弯曲的动作。然后告诉幼儿屁股撅向的那一端总是小的数,这样幼儿就比较好区分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大于号与小于号,可以让两个人举着不同的数,让一个幼儿站在他们中间,根据要填入的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进行表演。这样的游戏不仅充满了乐趣,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的牢固。

(三)创设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

实践表明,幼儿的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与周围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富含游戏性因素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设置游戏设施,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应该注意设施的安全。同时合理利用墙面、地面等,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科学的生活教学环境。幼儿园的室内设施应该展现温馨、宽松的一面,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放心的玩耍与学习。例如在室内的墙壁上贴上各种卡通小动物的图片,画上颜色绚丽的彩虹,彩虹下有一群小朋友在玩耍等等。还可以将一些数字贴到墙上,让幼儿在每天的观看中,对数字更加的熟悉。构造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将更有利于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结束语:

在幼儿园进行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轻松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总之,为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鄢超云,魏婷.“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从理想的游戏到儿童经验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9):27-28

[2]白燕.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几个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10(03):37-38

[3]王春燕,陈倩巧.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7):193-194

[4]钱雨.教育要回归生活 游戏应还给孩子――访南京师范大学唐淑教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2,12(02):49-5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论文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教育是孩子们的基础教育,孩子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主要活动却是游戏。孩子们活泼、好动、好玩,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需要生动形象的课程教育,游戏教育便是不二的选择。将幼儿的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探究和持续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方式的进步,教育越来越以人为本。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在逐步发生改变,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已经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主流。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育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索与研究。

一、幼儿为什么要游戏化教学

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教育界普遍人士的认同。福禄贝尔曾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这段话体现了游戏对幼儿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对游戏学习的探索与尝试

1、选择恰当的游戏

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游戏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游戏中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一次画春天时,有个幼儿园的教师将游戏“到春姑娘家做客”巧妙地结合起来,幼儿在游戏中参观了“春姑娘的家”,知道“春姑娘的家”有漂亮的鲜花、嫩草、绿树、蝴蝶宝宝等。作画中因为有了游戏所丰富的实物印象,幼儿自然而然画出了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目标“画春天”自然地体现在游戏中。

(2)灵活指导不同类型的游戏并且考虑到所教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对待不同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游戏方法,控制好游戏的难度。以幼儿为学习主体,对待不一样的课堂选取游戏难度,老师通常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或者出现大的常规性问题时,我才以特定的角色身份深入其中,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但是时刻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

(3)根据不同的学科灵活采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语言课以说为主,所以课堂上可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活动,可进行音乐游戏歌唱大赛,听歌猜歌名;体育活动,可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体力游戏……

2、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

(1)情景融入。在《小蚂蚁和大西瓜》这个活动时,老师带上一个黑色的帽子说:“我现在是小黑了,你们和我一起来搬西瓜吧!”这句话一说孩子们立刻被带入到情景中,孩子们就把自己当成了“小黑”的小伙伴小蚂蚁,后面的活动孩子们就很愿意和老师一起继续下去。包括后面的模仿蚂蚁搬西瓜的样子,孩子们在情景中玩得开心也学到了知识。

(2)丰富的肢体动作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加上动作,自己编排会更加记忆深刻的游戏。如:在一次《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让同学们根据音乐自己编排动作进行表演,然后上台演出。这样不仅让同学们学会了音乐,还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3、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老师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指导人,在活动中老师要融入游戏中,与孩童们一起玩乐,不要让幼儿觉得你是一位监督者。在活动中要多方面地鼓励学生们,肯定学生们的劳动成果,对待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给出不同的参考意见,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比较。在游戏课堂结束时,老师一定要重视活动的评价总结,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良好个性品德。

三、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1、游戏化教育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游戏总是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为一体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自我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体会游戏所带来的乐趣。游戏培养了孩子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游戏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浓缩,它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入游戏中,用游戏玩乐形式呈现出来,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事物及规律,并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学会合作,认识自我,促进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一个游戏的成功完成,在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幼儿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便会尝试解决困难,在尝试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便无形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了他们日后的成长。

4、游戏在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方面有重要价值。美国医生辛德勒曾说:“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的情绪的力量。”精神愉快,积极乐观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游戏活动积极有趣味,让孩子们都能热情参与,积极性高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游戏。游戏能够使儿童克服紧张情绪、消除愤怒,有利于儿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导活动,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生活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资源库,幼儿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游戏生活,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于幼儿课程游戏化,从而培养幼儿爱学习的天性。因此,幼儿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生活游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其过程本身就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幼儿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在游戏中愉快学习,接受知识,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就说明游戏化教学达到了最佳效果。

自《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实践。江苏省于2014 年开展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游戏的价值,并将游戏的精神和理念切实渗透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中。

一、当前课程游戏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能很好地处理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羞谈”或“忌谈”教学。在行政指导的驱动下,课程游戏化作为江苏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重要手段,游戏被再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少幼儿园和教师开始对既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得迟疑不决,尤其是忌谈集体教学,以为提教学就是在走小学化的路,没有坚定的教育立场,使教学成了“地下工作”。

二是游戏组织方式不恰当,存在两个极端倾向。一种倾向是游戏始终处于教师的高控之下,教师以设计教学的思路设计游戏的主题、场景、材料、人物、规则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构的经验,难以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另外一种倾向则是放任幼儿的游戏,认为游戏既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那就应将游戏完全交给幼儿,教师主动放弃自身的指导和教育职责,成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这样的游戏多数无法深入,幼儿也只能获得一种浅层次的快乐。

三是游戏化课程构建缺乏方向和目的,无法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和覆盖的范围。这也就是说,课程游戏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不明确其具体内涵,更没有在深层次上把握课程游戏化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虞永平教授在江苏省教育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会上的讲话指出,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是幼儿园和教师未形成科学、系统、成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未能跟上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幼儿是在与外部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知识的获得和自我的建构的,这一过程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而非成人全部预设和安排的,教育应该只是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儿童的主体性出发,实现从传统的“重教”向“重学”的转变。而游戏活动是除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之外发生概率最高、幼儿参与范围最广的一种活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存在状态可以被视为一种游戏着的状态。杜威也曾强调,游戏精神代表幼儿心智的发展态度。[3]可见,游戏是联系儿童与教育的桥梁,与形式相比,游戏的精神才是课程游戏化的内核。正因为教师以成人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幼儿,使教师难以把握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对于需要以何种形式、施以何种教育才能促使幼儿获得全面、恰当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认识,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中也就容易失去方向;二是教师培养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而长期的实践又固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技能。不能有效地组织游戏活动,首先与当前的教师培养模式有关,我国学前师资的培养存在重知识、重技能的偏颇,知识化倾向导致实践技能缺乏,技能化取向则把艺术技能从教育实践中抽离出来,割裂了教育及人的培养的完整性,使得教师难以满足游戏活动对综合施教能力的要求。而固化的教育观念及行为技能更是使教师难以内发地对已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可以说,正是施教技能的缺乏和思想的惰化阻碍了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二、推进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成长体验,其过程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这决定了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应具有生活情境性和开放性,并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撑。

(一)加强教师培训,解决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及施教技能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游戏化有效推进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应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如采用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主题沙龙、答疑和辩论会、现场跟踪与临床诊断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如下问题:一是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游戏化,以此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之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强调游戏的价值,是因为游戏更为贴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幼儿的行为与活动充满游戏精神。课程游戏化是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手段,但更为根本的是,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生活世界和成长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自身意志强加于幼儿;二是正确认识游戏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游戏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惟一的方式。游戏有组织形式和精神内核之分,幼儿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也并非只有通过游戏才能获得。重要的是,与单纯地在形式上以游戏代替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游戏更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目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和构建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智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实际条件,恰当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将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小学化”;三是如何开展游戏化的课程活动,这需要教师明确自身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幼儿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都具有有限的自主性,需要成人进一步的支持和引导,才能使游戏走向深入。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同时扮演游戏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儿童的视角引发游戏,从成人的视角引导游戏,进而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就意味着,还要培训教师掌握具体的游戏活动组织技能,包括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境的游戏的能力、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与情境的能力、及时对幼儿游戏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能力,从而保证游戏始终不偏离幼儿发展和教育的目标。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方向及内容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内容载体,游戏化则是幼儿园课程应具有的基本特点。要把游戏当作幼儿园主要的课程组织形式,就必须加强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此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由于课程游戏化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所以这一课程形态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颠覆,而是要在幼儿园所有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这是游戏化课程建设要把握的方向。

除了要在理念上准确把握课程游戏化的这一内涵外,还必须把握幼儿游戏形式上的生活性和生成性,在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保持开放性,即不管何种形式和内容的游戏,都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前提,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和自主探索,并对游戏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避免过度使用统一和量化的标准评价幼儿。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开发主题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围绕“海安花鼓”这一主题,先组织幼儿观看花鼓舞表演,引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再在缺少花鼓的情况下鼓励幼儿用雪碧瓶、小棒、红色即时贴等材料制作花鼓,从而完成整个游戏过程。如此开放和富有生活性的游戏,就可以将教学目标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效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三)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与集体教学相比,游戏活动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二者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侧重。课程游戏化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强调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这就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对游戏活动的评价。适当打破原有的刚性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导向,才能给课程游戏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例如,对于新入职或课程组织能力较弱的教师,可以制定较为明晰和刚性的活动指导和评价方案,让这些教师参照方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但对于理论功底较深、施教能力较强的教师,则应允许他们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组织游戏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和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多元化、本土化发展趋向已经十分明显,这不但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过程。因为只有多元化的课程类型才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只有本土化的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需要,就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概念界定、内在意蕴、基本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从字面上来分析

“游戏课程”是“游戏”和“课程”两个词的组合,这一组合本身反映了游戏和课程间所蕴含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集中体现在幼儿的“发展”上幼儿的游戏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自发的,所以也就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凸现了游戏的娱乐功能,而隐含了发展功能。教育者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加以引导,其目的是在幼儿享受游戏的娱乐过程中将隐含的发展功能进行挖掘,使之从隐性转变为显性。为此,游戏指导者在不破坏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前提下,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改造,使之变成系统、有序的系列活动方案;换句话说,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是: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和适应的方式开展,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和各种活动技能的训练为主,在目标上要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这就是游戏课程。简言之,所谓游戏课程是指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系列化、生活化、结构化、规范化、技能化的游戏活动方案。游戏课程的这一界定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游戏课程的目的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其次,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主;再次,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维持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为核心,要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辅;第四,在要求上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和教师的参与指导相结合;第五,在评价上要以幼儿获得满足为基础,以社会要求和个体需要相结合的整体发展程度为评价标准。

二、从幼儿游戏的本质意义分析,幼儿游戏的核心功能就是娱乐

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基础上衍生和发展出来的。如果游戏的娱乐功能消失,那么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其他功能,诸如行为规范功能、认知开发功能、人格塑造等功能都会大打折扣。从幼儿的内在需要来看,幼儿进行游戏并没有什么清楚的理性目的,幼儿之所以游戏就是为了游戏,就是因为喜欢和高兴,就是为了娱乐;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成人难以理解的快乐,他们将多种情感、多种角色、多种向往融入自己的游戏中,而这些活动都是幼儿自觉完成的。从现实上看,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没有人引导,没有成人的训练,每一个幼儿天生就是游戏专家。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成人的参与幼儿也能非常顺利地进行游戏,成人“虚情假意”或“好心好意”的参与,反而容易破坏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需,是幼儿的天然需要,也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课程正是尊重幼儿的这一天性而提出的教育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本质发展的需要,首先,游戏课程应该是生成的。就是说游戏与课程互为生长点,即课程生成游戏和游戏生成课程。游戏生成课程强调用自得其乐的活动丰富和补充“预设课程”,将游戏作为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便不断生发出来。课程生成游戏强调用“预设课程”的内容丰富和充实游戏。在教育中引入积极游戏,并将“预设课程”作为积极游戏的生长点,用课程的内容来充实游戏,这样也就可以得到“发展”和“享乐”双重效果。将课程作为游戏的生长点后,不仅教育效果十分明显,发展的目标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实现,而且学习者也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乐趣,能够享受教育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增进学习者继续学习的兴趣,对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课程是对话的。对话是一种自由地来回、融合而产生的更新或创生的现象。对话致力于消解种种两极对立。课程作为游戏,课程本身成了“对话”的延续。在课程中,教师、儿童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进行对话。这里,儿童与教材之间不再是传统认识中的那种生硬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这里教材作为文本,它是一种语言,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在这种对话中,教师和幼儿不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偏见得以克服,不断形成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实现自己人生经验的增长。

最后,课程是体验的。从形式上看,游戏课程是假想的、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却是真实的。课程作为游戏,在游戏的境界里,教师与儿童都作为游戏者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其中,无所谓主体,也无所谓客体,游戏者与游戏世界直接“遭遇”,其身心是与游戏世界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由此他们获得的是一种真切的体验。课程作为游戏,是儿童的全身心投入过程,是儿童生命的全部展开。儿童不是站在对象的旁边,而是进入对象,与对象融为一体,真正去体悟、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游戏课程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方案,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特点

自主合作性。游戏固然是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本身,游戏之所以成为游戏,是因为游戏者将生活中的自我经验和他人经验进行了改造,把本来不关联的事情通过想像、情感等因素进行了联系,再加入情节而形成。这些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是游戏者自主完成的。就幼儿游戏来说,不但每一个幼儿都喜欢游戏,都具有策划游戏的能力,而且也都善于合作。根据这一特点,将幼儿的游戏进行重新策划形成教育方案的游戏课程,必须充分体现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和合作,使幼儿在感受快乐和合作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开放灵活性。游戏课程既具有游戏本身的开放性特点,也具有课程本身的结构性,所以游戏课程追求的不是像以往课程实施中的刻板的结构和过程,而是崇尚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由于在课程方案的制定中注重幼儿的参与,重视幼儿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和需要,所以,游戏课程所制定的方案不是封闭的,更不是刻板的,而是相对开放和灵活的。一种方案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组织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将这些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不断连接形成一种完整丰富的结构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整体系统性。游戏课程作为一种教育方案,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在内容上具有合理的系统性。课程应该是指导性的方案,而不应该是一种执行程序;游戏课程强调的是整体上的连贯统一,使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归纳组织成具有主题性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游戏活动。

四、课程是人的活动,课程价值体现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

幼儿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就具有特殊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之中,要从人的整体价值上来看待幼儿。因为每一个体的终身发展都是通过不同阶段的独特性与连续性的过程完成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特点,每一阶段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不同阶段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尊重该阶段发展的特点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一要充分重视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特点;二要体现现阶段的价值成为后续价值的基础,重视每一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之需。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幼儿园教育课程必须指向使幼儿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使幼儿具有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幼儿具备这些特征,成为理想的人的需要。

幼儿教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幼儿园教育课程是整个终身教育开端阶段的育成方案,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幼儿教育情境相互作用,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基础素质,并使幼儿得到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性课程。简言之,幼儿园教育课程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基础素质的适宜发展。由此可见,塑造完整人格,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实施全面人格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在根本上是统一的,统一于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就是要体现课程追求的共同价值,这是幼儿园课程理想价值取向的合理选择。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理所当然的体现幼儿课程的价值取向,而且由于游戏课程强调游戏的内在精神实质,注重“享乐”,而“享乐”从根本上尊重了该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特点和需要,重视了幼儿阶段儿童认识外界客观世界和环境的特点,尊重了幼儿在接受和认识事物过程中更多的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特点。正因为这样,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更重视幼儿当下的现实存在,强调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注重现阶段发展对其以后发展的基础性价值。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游戏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本文主要是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1],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一、当前幼儿园教学现状

在现在的幼儿园中,对游戏化教学模式重视不足,在开设的各种课程中仍旧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与幼儿的互动不多,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年纪比较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顾自己讲,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有时教师安排一定的游戏,对幼儿的约束力比较大,规定幼儿只有完成了这个游戏才能自由活动,更像是一种任务,使得游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上,大多是以成品玩具为主,幼儿玩一阵子就会失去兴趣,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2]。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为更好的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应根据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幼儿的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能够快乐的学习。

(一)注重引入功能丰富的游戏材料

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游戏材料,而不是玩具成品。事实证明,成品玩具只能给幼儿提供一阵的新鲜感,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太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海绵、小木棍、绳子、泡沫、玻璃瓶等材料,学生会问:这些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甚至会想这些东西像什么。这些简单的物品能够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继而制造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表演到医院看病的游戏,活动室就是医院,有的孩子扮演医生的角色,有的扮演病人。由教师给他们提供医生所需要的看病的工具,多是一些成品玩具,如:听诊器、针管、白色口罩等。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非常喜爱,玩的都很尽兴。等到过几天,教师故意将活动室中的针管给拿走。又组织幼儿玩看病的游戏,教师只管忙自己的,幼儿找不到针管就会自己想办法。看到活动室里放的小木棍、玻璃瓶等材料,这时幼儿就会自己制作一个临时的针管。无论他们的制作多么的别扭或者不好看,教师见到一定要对这个作品进行夸奖一番,这是对他们创造能力的肯定。以后教师也可以将听诊器收走,不断的给孩子们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3]。这样不仅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让他们在自主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

1、幼儿音乐游戏教学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如果只是教师唱一句,让幼儿跟唱一句的话,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极其枯燥,幼儿的年纪都比较小,枯燥的教学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适用。幼儿园教师应该将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唱歌,喜欢上唱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丢手绢的游戏,教师先教幼儿丢手绢的游戏该怎么玩,然后在幼儿丢手绢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找朋友》这首儿歌,在游戏中输的孩子应站在所有幼儿所围成的圈里唱《找朋友》这首歌,不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播放的音乐唱。一直这样循环下去,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幼儿就学会了《找朋友》这首歌。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以不经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唱歌,比起专门的教授幼儿学唱歌效果更好。

2、幼儿绘画游戏教学

绘画是幼儿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游戏化的幼儿绘画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只是给幼儿布置一个绘画任务,让幼儿当做作业进行完成,这样不利于培养幼儿对绘画学习的热情。幼儿园教师应以游戏的方式给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完成绘画。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这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一,能够大大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做完游戏之后,让幼儿将刚刚做游戏的场景用画笔画出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幼儿在绘画的时候,脑海中就有了一定的画面,就不再愁画画了。

3、幼儿数学游戏教学

幼儿园教授的数学都是一些简单的数数或者加减运算,让幼儿对算数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为小学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然而幼儿年纪还比较小,对抽象的数学理解能力还达不到,一般学起来会比较困难,导致幼儿总是以排斥的情绪进行数学的学习。在教授幼儿数学的过程中,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让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4]。例如教师在教幼儿学习数数的时候,可以先教他们唱儿歌《数鸭子》,让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熟悉感,然后再教他们真正的学会数数。数自己的手指是教师教幼儿数数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数糖果,教师将一些糖果装到口袋中,上数学课时,从口袋中掏出两个糖果让幼儿回答是几个,回答正确的人可以获得一个糖果。幼儿大多喜欢吃糖,在糖果的诱惑下,都会积极的回答。这样设计数学教学充分锻炼了幼儿数数的能力。又如在教授幼儿识别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数学符号时,先让幼儿用身体模仿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样子,可以是身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整个身体进行弯曲,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在模仿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新奇的动作,最多的是身体弯曲的动作。然后告诉幼儿屁股撅向的那一端总是小的数,这样幼儿就比较好区分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大于号与小于号,可以让两个人举着不同的数,让一个幼儿站在他们中间,根据要填入的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进行表演。这样的游戏不仅充满了乐趣,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的牢固。

(三)创设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

实践表明,幼儿的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与周围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富含游戏性因素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设置游戏设施,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应该注意设施的安全。同时合理利用墙面、地面等,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科学的生活教学环境。幼儿园的室内设施应该展现温馨、宽松的一面,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放心的玩耍与学习。例如在室内的墙壁上贴上各种卡通小动物的图片,画上颜色绚丽的彩虹,彩虹下有一群小朋友在玩耍等等。还可以将一些数字贴到墙上,让幼儿在每天的观看中,对数字更加的熟悉。构造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将更有利于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结束语:

在幼儿园进行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轻松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总之,为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鄢超云,魏婷.“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从理想的游戏到儿童经验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9):27-28

[2]白燕.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几个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10(03):37-38

[3]王春燕,陈倩巧.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7):193-194

[4]钱雨.教育要回归生活 游戏应还给孩子――访南京师范大学唐淑教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2,12(02):49-5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论文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

幼儿期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关于幼儿期的幼儿 教育 教学,你有何看法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篇一:互联网时代幼儿教育教学研究 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信息的传播进入了光速时代,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把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把 网络技术 和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促进了家园互动,促进了师生互动,家长满意,幼儿高兴,我们的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一、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大胆使用数字化工具 这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我们不能漠视数字化工具的出现。直接一点儿说,我们不要怕幼儿开电视、玩手机、打电脑……这些都属于生活工具,只要家长正确引导,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现在两三岁的幼儿,还没有上幼儿园,就能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玩得有模有样,稚嫩的小手指上下左右一划,音乐响起来了,视频打开了,图画跳出来了,很多爷爷奶奶都异常吃惊,连连叫绝。因此,在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是完全可行的。比如,我在进行图形教学时,先指导幼儿打开一体机,然后指导幼儿点选菜单,在一体机上找到各种图形,接着让幼儿观察图形,试着说出图形的名称,并分别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玩得开心极了。然后我给幼儿分发磁力片,让他们说出每一个磁力片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的图形,让幼儿自己去识记。接着,我在电脑上进行演示,把磁力片组合在一起,搭成一个小房子,小朋友们瞪着大大的眼睛,开心极了。最后,我让小朋友自己动手,用磁力片搭建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搭建了一列火车,有的搭建了一艘轮船……尽管不完美,甚至七扭八歪,但小朋友们喜欢玩,玩得忘乎所以,这里,没有知识的灌输,只有兴趣的引导。小朋友们在玩中获得知识体验,在玩中发展智力因素,在玩中培育创新意识,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都无需刻意安排。网络技术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让小朋友的活动更直观,更具有情趣性。这种形式生动活泼,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可企及的。一体机走进课堂,为我们的幼儿教育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它是声光电的组合,不仅有五彩的画面,更有曼妙的音乐和清脆的声音,对小朋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让小朋友自己动手,学习简单的操作,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而且能保护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鼓励幼儿与老师互动,欢迎家长参与其中 一体机的功能十分强大,操作也十分简单,轻轻一点,眼前立马五彩缤纷,既有高天流云,又有山河湖海;既有草绿花红,又有莺歌燕舞。可谓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网络技术的应用,为老师与小朋友互动、家长与幼儿的互动创造了条件。我多次组织了“诗配画,背古诗”活动,我利用一体机展示画面,让小朋友伴着音乐背诵古诗。我展示的第一个小视频是:皓月当空,月光如水,一位诗人站在屋子里,一会儿仰望明月,一会儿低头沉思。小朋友们有的举起了小手,有的站起来,有的喊起来,一点儿也不拘束,是优美的意境感染了他们。一个小朋友用稚嫩的声音一字一顿地背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时此刻,我和小朋友一起走进了诗画的王国,那里有思国怀乡的诗人,有汗流浃背的农民,有吹着短笛的牧童,有雪中垂钓的渔翁……一个个次第登场,随着音乐,是那么的从容,那么优雅。我和小朋友沉浸在优美的画面里,沉浸在浓浓的诗意里。我还组织了“听音乐,背 童谣 ”活动,伴着舒缓的音乐,我和小朋友们载歌载舞,一个小朋友打着手势,慢条斯理地背着:“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一体机画面中,一片绿草地,一个小房子,一只小白兔,还有一盘萝卜和青菜,这简洁的画面,把小白兔那活泼可爱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童谣的魅力,这就是网络的魅力,让老师和小朋友的互动变得轻松自在,变得妙不可言。我还把小朋友的妈妈请来了,让她们和自己的宝贝儿一起练习剪纸。我们在活动中,先观看了剪纸视频,有心灵手巧的老奶奶,剪得又快又好,栩栩如生;有不紧不慢的小朋友,剪得像模像样,一丝不苟。接着,进入剪纸操作阶段,看谁剪得好,看谁剪得多,看谁剪得快。小朋友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妈妈帮着孩子擦汗,帮着孩子铺纸,帮着孩子数数,小朋友则使出浑身的解数,一会儿一个大青蛙,憨态可掬;一会儿一只小蜻蜓,小巧玲珑;一会儿一只大白鹅,昂首挺胸。孩子看看妈妈,笑了;妈妈看看孩子,笑了。这种动手活动,有亲情的融合,有能力的发展,一切是那么自然,一点儿也不造作。亲子制作,是合作,是交流,是共享。一切有赖于网络,一切有赖于亲情,一切有赖于师爱。 三、借助互联网,组建家园互联QQ群 我借助互联网,组建了QQ群、微信群,我和幼儿家长都可以参加群互动。我把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情况记录下来,上传到QQ群和微信群,幼儿家长第一时间就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玩的开心么?吃的好么?睡的香么?家长们了解了孩子的在园情况,工作就踏实了,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会。家长们还会把孩子在园的情况,让邻居去看,让同事去看,成了生活中的一道大餐。幼儿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视频传给我,小朋友自己会洗手了,自己爱洗脚了,自己会穿衣服了,都成了妈妈感兴趣的话题。亲子阅读,是爸爸最关心的,孩子在听 故事 ,听得入了迷。我大胆利用互联网,通过家园互动,老师和幼儿家长互动,我们把幼儿教育搞得风生水起,家长喜欢,老师喜欢,孩子更喜欢。通过互动,拉近了老师和幼儿家长的距离,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作者:何继红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新村第九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季诚钧.学前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方晓义.怎样做父母.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篇二:幼儿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摘要:在现代教育理论影响下,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更加关注。新时期,幼儿教育已经进入到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阶段,因而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幼儿教育中是大势所趋。首先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结合幼儿教育发展实际,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教学发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幼儿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幼儿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了虚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卫星通讯技术、音像技术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幼儿教育教学中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因而,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应用策略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幼儿阶段是素质教育的起步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普通教育理念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1]。把现代科学技术渗透到幼儿教育中,使幼儿教育与时俱进,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传播快、内容丰富、实效性强等特点,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形成清晰直观性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2]。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更加符合幼儿喜欢新奇,对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情境,增强幼儿情感体验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固化的教育方式,不仅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化特征,久而久之,还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快乐的氛围中,增强情感体验[3]。例如,在 语文知识 内容学习的课堂上,尤其是在语言学习模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在课前准备好视频教学课件,并以图标的形式在电脑桌面上展示,大班的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与 爱好 来选择自己想要进行语言练习的内容,进而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对话练习。又如,在舞蹈表演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媒体视频,向幼儿展示出风格各异的儿歌、舞蹈。在《化蝶》舞蹈的学习中,教师利用教学课件把角色与音乐进行有机融合,使幼儿对蝴蝶飞舞的情景有直观形象的感知,从而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而且舞蹈动作十分形象。 2.游戏教学,加深理解 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实现快乐教学的基本途径,同时对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4]。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幼儿实现精神成长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全身心投入,不分主客体,和其他小朋友之间尽情交流与沟通。在充分的互动中,拓展思维,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首先播放相关视频,通过动态化的视频,使幼儿对故事中小蝌蚪与鹅妈妈、乌龟妈妈及鱼妈妈之间的对话内容有所了解,之后将幼儿进行随机分组,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幼儿开展《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同时,教师要可以播放相关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游戏氛围。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发挥 想象力 ,丰富对话内容。另外,由于幼儿在这个阶段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生活化角色模仿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与幼儿家长一同进行联合教学,家长利用数码相机把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把这些视频播放,引导幼儿对这些生活角色进行扮演,不仅能够缩短教师的讲解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还由于幼儿对生活中的这些事物及交际比较熟悉,因而,理解和模仿起来比较容易。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引导幼儿积极发现问题,使幼儿的得到发展。同时由于幼儿会对一些问题产生不同的观点,此时,教师同样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相关的影像资料,对问题进行解答。比如,对于一些中班的幼儿,他们对坐公交车要不要买票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对此,可以播放乘车要买票的视频资料,当幼儿看到上车要主动买票或者出示月票的镜头后,就会懂得上车要主动买票的道理。 3.播放视频,提高幼儿自律能力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律能力较差,针对这一问题,幼儿教师可以认真分析幼儿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视频动画,加强对幼儿的正确引导,提高自律能力。比如,幼儿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猴子过桥》的视频动画,动画片主要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只有一座独木桥,每次只能通过一只猴子,但是小猴们你争我抢,都想第一个过桥,结果在互相挤推中,有的小猴被挤到了河里,有的被挤伤了,此时老猴王说道:“如果你们再这样争抢下去,谁都过不了河,就让我们排队吧!”在猴王的指挥下,小猴们顺利地过了河,并且吃到了美味的桃子。教师通过播放类似的动画视频,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观赏兴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文明礼让的道理,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总之,由于教育技术优势颇多,彰显了时代特色,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重要的一环,因而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的研究,采用科学化 措施 ,丰富幼儿 教学 方法 ,优化教学结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增强课堂实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实现幼儿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作者:虞春艳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伊斯兰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范丽娜.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11):15-16. [2]宋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幼儿教育教学[J].广东科技,2012,06(10):24-25. [3]李红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幼儿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2(9):20-21. [4]风爽.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教育改革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3,3(12):18-19.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篇三: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幼儿期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各项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及接受能力均在发展提升的时期,游戏教育策略比较受幼儿的欢迎,而且游戏的趣味性是幼儿能够有效配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探究了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且探究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游戏教育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游戏;有效应用;教育策略 幼儿教育过程中操作最为简易的方法就是运用游戏教学。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的各项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及接受能力等均处在发展提升的时期,游戏教育策略比较受幼儿的欢迎。游戏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游戏的趣味性,它是幼儿能够有效配合提高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第二个特点是娱乐性,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教育策略的实施运用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良好的教育,不断提升认知水平;第三个特点是启发性,幼儿教师把启发性与开导性项目加入游戏教学方法中,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受到心灵的熏陶与感染,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感受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力与创新能力;第四个特点是互动交流性,幼儿亲身参与体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之间需要进行相应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幼儿更加有效地接触人际关系,从而巩固自己的社会属性,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并且取长补短,互相帮助。 一、幼儿教育教学中实施游戏教育策略的原因 1.游戏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教育明确指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首要工作。如果在幼儿教学和教育活动中选择,首先应当顺应幼儿爱玩的天性,为幼儿们开拓较为广泛的游戏空间,让幼儿能够有效开展各类游戏,以保证天性不受到压制,并且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游戏会使幼儿有效获得快乐,而快乐的心情能够保持幼儿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状态,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游戏教育在丰富幼儿知识的同时,可以锻炼发展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游戏方式内容多种多样,而且多姿多彩,游戏形式中往往包含诸多教育因素。良好有趣的游戏教育,让幼儿可以有效感知自身与周围的一切,使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等均得到有效激发与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益智型的游戏项目更能有效丰富幼儿的知识与生活常识,使幼儿开始对生活初步了解。有的游戏项目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幼儿会掌握一些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并且使观察、探索、比较及验证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有的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感性能力,有的游戏项目可以锻炼幼儿的理性能力,通过多种游戏方式的综合运用,幼儿的综合能力会得到初步完善。 3.游戏教育能够帮助促进幼儿情感与人格的形成。幼儿教育工作的最重点应放在对幼儿情感与人格的培养上,良好的情感与人格修养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既是游戏的参与者,又是情感的体验者。参与游戏活动中,幼儿会带着一定的情感与情绪,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情绪变化会受到游戏互动的影响与制约,变化较多的游戏活动类型能够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心情与情绪体验,这样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为将来的情感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并且促进完善人格的形成,使幼儿在未来可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自我发展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4.游戏教育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能力。可以说游戏项目是幼儿接受教育期间最为喜爱的活动,同时是幼儿之间互相交往、沟通交流的最好方式,它能够使幼儿在玩中主动学习且在逐渐接触同伴的过程中扩展自身的社会属性,养成愿意与别人交往的好习惯。幼儿教师要注意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们的引导与告诫也会发挥重大的引导作用。比如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告诉孩子友好善待朋友,与小伙伴和谐相处;在一起玩玩具时应当学会礼让与谦虚,不要争抢。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和谐、亲密、友善的关系,并长时间进行巩固充实。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幼儿还可以充分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不断增加社会交往的 经验 ,不断提升幼儿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幼儿教育中实施游戏教育的有效策略 1.游戏教育策略在一般教学项目中的运用。幼儿教师应当适当将游戏教育模式引进一般的教学项目中,通过广泛的游戏项目的开展,激发幼儿接受教育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把游戏教育模式带进 童话故事 的讲述中,在《小红帽》童话故事教学中,可以让 儿童 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扮演小红帽的形象,并在集体中进行统一展示,增加游戏教育的乐趣。在讲述《丑小鸭》童话故事中,可以采取故事接龙讲述的方式,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游戏教育策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体育项目游戏教育应当适合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和接受规律。充分坚持由浅入深与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有效地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为目标。体育类游戏应当既满足幼儿个体的兴趣和需要,更发挥他们活动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教育策略在幼儿自由活动时的运用。在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应当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特点及游戏的兴趣点,向幼儿介绍具有适应性的游戏方式,比如传统的跳房子、跳皮筋及沙包游戏等,这样可有效丰富幼儿的课外游戏生活,也能够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总之,幼儿教育教学中,游戏教育模式的运用早已不新鲜,在当下幼儿游戏教育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游戏教育的重要应用价值与意义,充分掌握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了解游戏教育的基本特点,并探讨科学有效的游戏教育策略,为幼儿的学生与成长提供良好的游戏教学模式。 作者:薛褚亚 单位:张家港市德美幼儿园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游戏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本文主要是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1],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一、当前幼儿园教学现状

在现在的幼儿园中,对游戏化教学模式重视不足,在开设的各种课程中仍旧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与幼儿的互动不多,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年纪比较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顾自己讲,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有时教师安排一定的游戏,对幼儿的约束力比较大,规定幼儿只有完成了这个游戏才能自由活动,更像是一种任务,使得游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上,大多是以成品玩具为主,幼儿玩一阵子就会失去兴趣,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2]。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为更好的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应根据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幼儿的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能够快乐的学习。

(一)注重引入功能丰富的游戏材料

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游戏材料,而不是玩具成品。事实证明,成品玩具只能给幼儿提供一阵的新鲜感,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太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海绵、小木棍、绳子、泡沫、玻璃瓶等材料,学生会问:这些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甚至会想这些东西像什么。这些简单的物品能够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继而制造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表演到医院看病的游戏,活动室就是医院,有的孩子扮演医生的角色,有的扮演病人。由教师给他们提供医生所需要的看病的工具,多是一些成品玩具,如:听诊器、针管、白色口罩等。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非常喜爱,玩的都很尽兴。等到过几天,教师故意将活动室中的针管给拿走。又组织幼儿玩看病的游戏,教师只管忙自己的,幼儿找不到针管就会自己想办法。看到活动室里放的小木棍、玻璃瓶等材料,这时幼儿就会自己制作一个临时的针管。无论他们的制作多么的别扭或者不好看,教师见到一定要对这个作品进行夸奖一番,这是对他们创造能力的肯定。以后教师也可以将听诊器收走,不断的给孩子们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3]。这样不仅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让他们在自主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

1、幼儿音乐游戏教学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如果只是教师唱一句,让幼儿跟唱一句的话,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极其枯燥,幼儿的年纪都比较小,枯燥的教学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适用。幼儿园教师应该将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唱歌,喜欢上唱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丢手绢的游戏,教师先教幼儿丢手绢的游戏该怎么玩,然后在幼儿丢手绢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找朋友》这首儿歌,在游戏中输的孩子应站在所有幼儿所围成的圈里唱《找朋友》这首歌,不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播放的音乐唱。一直这样循环下去,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幼儿就学会了《找朋友》这首歌。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以不经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唱歌,比起专门的教授幼儿学唱歌效果更好。

2、幼儿绘画游戏教学

绘画是幼儿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游戏化的幼儿绘画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只是给幼儿布置一个绘画任务,让幼儿当做作业进行完成,这样不利于培养幼儿对绘画学习的热情。幼儿园教师应以游戏的方式给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完成绘画。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这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一,能够大大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做完游戏之后,让幼儿将刚刚做游戏的场景用画笔画出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幼儿在绘画的时候,脑海中就有了一定的画面,就不再愁画画了。

3、幼儿数学游戏教学

幼儿园教授的数学都是一些简单的数数或者加减运算,让幼儿对算数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为小学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然而幼儿年纪还比较小,对抽象的数学理解能力还达不到,一般学起来会比较困难,导致幼儿总是以排斥的情绪进行数学的学习。在教授幼儿数学的过程中,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让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4]。例如教师在教幼儿学习数数的时候,可以先教他们唱儿歌《数鸭子》,让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熟悉感,然后再教他们真正的学会数数。数自己的手指是教师教幼儿数数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数糖果,教师将一些糖果装到口袋中,上数学课时,从口袋中掏出两个糖果让幼儿回答是几个,回答正确的人可以获得一个糖果。幼儿大多喜欢吃糖,在糖果的诱惑下,都会积极的回答。这样设计数学教学充分锻炼了幼儿数数的能力。又如在教授幼儿识别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数学符号时,先让幼儿用身体模仿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样子,可以是身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整个身体进行弯曲,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在模仿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新奇的动作,最多的是身体弯曲的动作。然后告诉幼儿屁股撅向的那一端总是小的数,这样幼儿就比较好区分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大于号与小于号,可以让两个人举着不同的数,让一个幼儿站在他们中间,根据要填入的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进行表演。这样的游戏不仅充满了乐趣,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的牢固。

(三)创设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

实践表明,幼儿的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与周围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富含游戏性因素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设置游戏设施,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应该注意设施的安全。同时合理利用墙面、地面等,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科学的生活教学环境。幼儿园的室内设施应该展现温馨、宽松的一面,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放心的玩耍与学习。例如在室内的墙壁上贴上各种卡通小动物的图片,画上颜色绚丽的彩虹,彩虹下有一群小朋友在玩耍等等。还可以将一些数字贴到墙上,让幼儿在每天的观看中,对数字更加的熟悉。构造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将更有利于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结束语:

在幼儿园进行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轻松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总之,为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鄢超云,魏婷.“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从理想的游戏到儿童经验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9):27-28

[2]白燕.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几个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10(03):37-38

[3]王春燕,陈倩巧.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7):193-194

[4]钱雨.教育要回归生活 游戏应还给孩子――访南京师范大学唐淑教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2,12(02):49-5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论文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 教育 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一:幼儿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集体观念,锻炼他们的语言功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概念。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游戏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和集体观念,在游戏中锻炼语言,培养 记忆力 ,学习数学概念。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正处在大脑发育时期,对一切新事物都具有好奇心,但由于年龄幼小,耐力差,不适合长期坐在一处学习,根据这种特点,幼儿教师应当将游戏和教学联系起来,在游戏中学习。根据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和同龄人交往,和同龄人一起游戏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根据心理学规律,幼儿和同龄人在一起,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使他们学会分享,学会忍让,学会关心,还能学会竞争,这样对于他们人格的形成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得到父母、祖父母的多重溺爱,这样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变得脆弱和自私,并且由于年龄不同,孩子在家和大人的交流沟通很有限,如果在幼儿园里,还像小学生一样按时上下课,就会使他们的感情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闭、孤僻的性格,而通过幼儿园的游戏,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 二、幼儿游戏化教学 (一)生活能力游戏化 幼儿生活能力主要是指动手能力,像扣扣子、穿衣服这样的日常活动。很多孩子这方面能力欠缺,在家里由家长完成,在幼儿园由老师帮助完成。这样的能力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幼儿尽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有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现象。比如对于颜色的识别,很多人只能记住大致的主色,像红、绿、黄、蓝,对于玫红、粉红、浅绿这一类颜色容易忘记。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将不同颜色的纸折成小飞机,然后教师发口令,让指定的幼儿迅速找出相应颜色的飞机,这样促使他们快速记住不同颜色。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可以进行分组游戏,让几个人一组,这样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幼儿就会自发地将同组人看成一个整体。 (二)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 语言教学有两种,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幼儿在三岁到五岁期间,语言能力正处于从单音词向长句迈进的时期,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除了要多说,还要善于记忆。对于书面语言,可以通过读儿歌和五言诗来锻炼,但这种读书法,时间一长,孩子会失去耐心。因此,可以让孩子在学完一篇儿歌后,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来加强记忆,可以让几个孩子分为一组,第一人说出第一句,让后面的人接着说第二句、第三句,这样循环几次,孩子基本能完整掌握,比强记有趣得多。很多幼儿园都注重对书面语言的培养,忽视对口头语言的培养,为了孩子将来能流利地与人交流,在幼儿园应当要多进行口语锻炼。幼儿的生活范围除了家庭就是幼儿园,要他 说说 自己的活动有点难度。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人说说自己的家庭,例如自己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生日,爸爸叫什么,妈妈叫什么,家在哪里。在说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其他人注意听,然后让别人将刚才同学说的复述一遍,看谁复述得最详细。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同时也让孩子对家人多一份了解。这样的游戏要定期开展,说话的内容要不断变化,可以从家庭开始,转到个人 爱好 ,再转到每天活动情况,这样对于孩子以后写 作文 、观察周边事物也有帮助。 (三)幼儿数学概念游戏化教学 在幼儿园期间,对于数学不要求他们进行计算,只要掌握数学概念就可以,像数数,不能让他们像 唱歌 一样从一唱到一百,而是要让他们用实物来表示,至少知道八个和三个各是什么概念,哪个多哪个少。除了数字概念,还要掌握多边形的概念,像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直线和曲线这样的概念,这些可以通过做手工来加强认识,也可以让他们通过吃饼干的形式,“吃”出不同的图形,也可以让他们回家,在家里的家具中找出不同的图形。 三、幼儿游戏化教学必备的条件 在幼儿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教学对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但幼儿游戏化教学则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要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条件,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条件也不同,要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这样的游戏不仅不会使他们产生兴趣,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第二,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关于语言和数学方面的认知游戏,应该要安排在幼儿精力旺盛时期进行,像刚刚做完体育方面的游戏,幼儿还沉浸在亢奋中,但身体开始疲劳,就不能继续做游戏;也不能安排在即将放学的阶段,幼儿人没走,心已经走了,也不能安心做游戏。第三,教师要精心编排各种游戏,将动手、动脑游戏搭配进行,不能将同一类游戏在短期内反复进行,而是要留下“空白”,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停下,换其他类型。这样下次再做,学生仍然兴趣高涨。要使幼儿对各种游戏有积极参加的兴趣,教师就要多动脑筋,查找资料进行编排。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掌握幼儿心理才能设计出他们喜爱的游戏。 作者:郑自春 单位:镇坪县华坪小学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二:幼儿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分析 多媒体技术具有全方位信息展示的特征,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讲学的模式将课本知识趣味化、动态化以及形象化。多媒体技术也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特别是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的学习集中力提高,教师通过动态的知识教学可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幼儿园中多媒体运用现状分析 (一)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我国不断地加大在幼儿园教学上的资金投入,却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教育水平差异,导致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化现象。经济落后地区的幼儿园缺乏相应的多媒体教室,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只有少数的幼儿园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总的来说,幼儿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相关专业技术缺陷 部分开展多媒体幼儿教学的课堂仍是较为初级的状态,多数采用的都是基础的投影仪等设备,多媒体课件开发存在很大的缺陷。同时,幼儿园多媒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他们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全方面把控,这是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效果 1.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缩减教学时间,同时,它使幼儿教学摆脱了空间上的限制,将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展现,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大大增强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官协调。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课程进行多次重复展现,而不必占用过长的时间,这有效提高了幼儿对知识的记忆力。 2.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多媒体设备具有动画、音乐播放等诸多功能,幼儿园多媒体教学受到绝大多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同时,多媒体设备还可以进行程序设置,比如当幼儿取得相应收获或进步时,多媒体设备可以自动出现一个笑脸进行表扬与激励,多媒体设备多样化的功能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教学案例探讨 以幼儿教学读物《弟子规》为例,教师在开始多媒体教学前,首先需要准备充足的教案资料,其次是对教案资料进行多媒体处理,使课本知识在多媒体技术的转化下,以文字结合图片、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由于《弟子规》的内容都是抽象化的概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幼儿往往很难理解,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知识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弟子规》又与幼儿常听的语言 故事 、儿歌不同,它带有很强的古风。因此,可以采用一边播放古典音乐与展示 国画 ,一边教授《弟子规》内涵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中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弟子规》写到“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缓揭帘,勿有声”主要是对古建筑进行的描写,多媒体技术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向幼儿展示古代人生活的影像,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讲解,幼儿就会了解那句话是指轻轻开门的意思。再比如现代的 散文 诗《秋天的雨》教学,幼儿一般会觉得散文内容乏味,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散文内容用静态与动态画 面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情景展现,并配以柔和的背景音乐,比如《秋日的私语》:“雨滴滴答答从天上落下,秋天的大门开了,秋天的树叶慢慢飘落了”。多媒体技术将幼儿带入到一个浓厚的秋天环境中去,幼儿真切感受到散文所描绘的意境,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运用注意事项 多媒体技术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而不应该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教师选用多媒体技术时不能忽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多媒体手段应该与幼儿的年龄与学习状态相适应。同时,在进行多媒体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总之,适当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与幼儿教育理念相互适应。我们应该在满足幼儿教育适当性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将多媒体教育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钱雯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群力幼儿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三:幼儿因材施教 教学 方法 研究 一、通过幼儿之间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作用 幼儿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启蒙阶段。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著名教师于漪就曾经有过一个“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主题演讲,可见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广泛应用于人生教学的各个阶段。 1.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在幼儿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对不同幼儿充分了解才能把握他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而对于幼儿的兴趣、脾气、爱好、性格以及认知等多方面情况的了解也是教师需要准备的工作之一。当然,了解 渠道 和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召开家长会、发放问卷、网上留言等方法从而获得幼儿信息情况,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与幼儿沟通相处时对其行为、言语、动作和习惯进行仔细的研究观察。最后进行 总结 和实施教学。这样的方式运用到教学当中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2.幼儿存在不同的认知方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说明,幼儿的认知发展情况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存在场独立和场依存、沉思型和冲动型、复合型和发散型等等。这跟幼儿自小生活环境、家庭影响以及自身因素都密切相关。比如场独立型的孩子更擅长于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而场依存型的孩子则惯于依附旁人的想法从而获得自己的概念和认知。 3.因材施教的作用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与人也是各不相同,性格、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也各有差异,所以教育要因人而异,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实现最佳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结合自身能力和幼儿的基本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十分有必要。 二、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的方法 1.不同的教学引导在对于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幼儿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把握不同的方法,如对于场依存型的孩子教师可以进行更多方法教学,让其掌握更多知识和原理从而更好地进行思考创作。而对于场依存型的孩子,教师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引导,让其产生自己的 思维方式 ,学会自我思考。当然,引导不仅仅只存在于幼儿认知方面,同时也存在于幼儿知识技能掌握差异方面,例如一些学校会针对孩子对不同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进行分班补习等等。 2.具体形象思维教学不同的幼儿因为自身所接触的各方面条件差异产生了不同的 兴趣爱好 。当然,这种差异也存在于年龄、性别、民族等。例如在幼儿阶段,孩子们更加偏爱动画片,而其中女孩子会更加偏爱洋娃娃,男孩子则偏爱 赛车 等机械玩具。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教师在掌握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具体形象思维教学,不能用笼统单薄的语言去引导幼儿,而是应该以具体的形象,用画面感、或是借助多媒体、书本图片来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女孩子喜欢公主的形象,那么教师在说到公主时,应该借助 童话故事 如豌豆公主、白雪公主等采用形象的教学方式传达给孩子,让他们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掌握概念。 3.课内外结合型教学因材施教的另一个重点就在于课内外教学应相互结合,很多人都会错误的将幼儿教学定义在幼儿园、定义在幼儿教师,这是一个误区,父母家人,以及周围的环境,其实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的思维是开放而且发散的,当他第一次做出尝试,并且得到了父母以及周围人的认可后,他就会开始自觉更多的从事这项任务,获得满足感。而如果在幼儿尝试第一次活动后,被周围的人否定,他就会产生内疚感,从而可能不会在从事那项活动。例如大家熟知的,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他儿时玩耍时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并不停地跳跃,他的母亲问他在做什么,他说他要一直跳,一直跳到月亮上去。他母亲听到后,并没有嘲笑他的无知,反而鼓励他并给予他诸多支持,最后他真的成为了世界第一人,为人类跨出了一大步。 三、因材施教对于幼儿教学的发展助力 1.开放式教学,更好的引导幼儿过渡“因材施教”一词出自《论语•先进篇》,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在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正确使用因材施教开放式教学,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每一个孩子在教学中发光。 2.因人而异,培养各方面人才因材施教让孩子能发挥其天分而不浪费,并让其能在有兴趣领域更多的学习、使其更能学好,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发挥个人先天条件、特长、兴趣等因素,可以按所需不同培养出孩子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引导幼儿走向他们理想的目标和道路。 四、结束语 2014年6月9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就创新人才教育方面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是以,因材施教适用于各个教学领域和教学方式当中,并成为现代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而幼儿教学,处于人生阶段的启蒙时期,起到非常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树立作用,采取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可以让祖国的未来成长得更加茁壮。 作者:刘金红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乔家幼儿园 猜你喜欢: 1.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3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3篇 3. 幼师教学论文范文 4.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范文3篇 5. 幼师教育论文范文 6. 幼师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幼儿园游戏教学论文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题目: 游戏活动——促进新入园幼儿适应新环境

摘要: 新入园的幼儿在进入新的环境,见到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伙伴时总是情绪不安、哭闹不止,游戏对于他们来说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而且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动作、认识事物、保持愉快的情绪。

关键字: 新入园幼儿 游戏活动 适应环境 集体生活在每年的新入园幼儿中,总有一些幼儿存在不适应的现象,以致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尤其是开学第一天的“分离”场景总是让人难以忘记。然而,很多老师却认为新入园的幼儿反正是要哭要闹的,孩子入园后每天就把电视打开播放动画片,觉得这样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或者给孩子一堆玩具让孩子自己玩等现象发生。殊不知,孩子们从熟悉的家庭到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陌生的老师,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都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压力。对于新入园的幼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引导他们适应新环境,喜欢幼儿园的生活,让他们尽快融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每天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孩子的天使。”所以,我们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生活,在生活中快乐的游戏。

一、适应新环境,

热爱集体生活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迈出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师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的确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压力。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因此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每个幼儿的表现不同,其原因大致相同,主要是由于“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所引起的。霍妮认为,儿童的基本焦虑来自人际关系的困扰。孩子因为接触到新环境和新老师、新同学而感到紧张,所以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开学初,很多小朋友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分离焦虑现象,为了尽快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入园时,我们建议家长在给幼儿带一个最喜欢的玩具或其他物品,幼儿入班后老师要亲切接待,直呼幼儿在家中呼唤的小名,并且拥抱他,使新入园的幼儿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安全。对于不哭闹的孩子,我们可以带领他们玩坐火车参观活动室的游戏,每到一站,比如卧室、卫生间等地方,教师可以做一简单的介绍,这样做不仅开展了游戏活动,还可以让幼儿尽快熟悉环境;对于哭闹的孩子,老师要给以抚慰和鼓励,并当着孩子的面要家长下午早些来园接领,使孩子在情感上受到满足,使自己尽快地成为幼儿依恋的对象、陌生环境中的保护者,这样会降低幼儿的焦虑情绪,幼儿情绪稳定后带幼儿加入游戏。

二、转移注意力,

调动幼儿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所以游戏在孩子生活中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而幼儿的好奇心强,教师一定要抓住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在一日生活中开展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活动,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这些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逐渐产生对幼儿园的依恋情绪。同时,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多带孩子去室外活动,比如玩滑滑梯、荡秋千,让孩子感到幼儿园像乐园。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游戏,教孩子会读一些简单的儿歌、歌曲、画画,既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还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孩子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种愉快地生活、学习。

通过以上方法,慢慢地、计划地进行初步的常规训练,如吃饭能到指定位置、识别自己的杯子、分组玩玩具时不争抢、能听老师指令行动等常规训练往往能帮助新入园的幼儿适应新的生活,减少焦虑情绪,也促使全班建立良好的.秩序、正常的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三、学习协作,

建立同伴关系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缺少交往经验和技能,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来园后,自始至终抱着自己的玩具玩,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而且缺乏安全感,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等行为较差,所以我们先不要急于让他和别人玩,而是先和他建立感情,多抱抱他、亲亲他,多给他关注的目光,多和他说话,消除他的恐惧与焦虑。等他逐渐和老师熟悉了,愿意和老师一起玩了,再引导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教师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加强孩子的品德教育,培养友爱、互助的精神,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伙伴关系,也得要用游戏来帮忙。有些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强,只不过跟小朋友还不熟悉,有陌生感,这时老师可以充当小朋友交往的“红娘”,帮助他们互相认识;结合班上开展的“认识新朋友”的主题活动,引导他们共同参与游戏;让他们把手中的小玩具交换玩,学会轮流与分享等等,并且通过各种游戏,有意识地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观念,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

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它不尽可以给幼儿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还可以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游戏活动可以让新入园幼儿认识新的环境、新的伙伴、新的玩具,通过游戏,渐渐习惯幼儿园的生活,消除陌生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觉得自己成为幼儿园的孩子而骄傲,只有这样新入园的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地享受自己的幼儿生活。作为教师更要具备一颗博大的爱心,精心准备与幼儿的每一个活动,努力缩小与家园之间的距离,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就能使幼儿逐渐喜欢幼儿园,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部 2012年9月2.《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 教育部 2002年5月3.《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 袁月娥.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 2009.

4.《放飞天性—幼儿游戏新编》 孙向阳.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 2011.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游戏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本文主要是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1],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一、当前幼儿园教学现状

在现在的幼儿园中,对游戏化教学模式重视不足,在开设的各种课程中仍旧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与幼儿的互动不多,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年纪比较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顾自己讲,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有时教师安排一定的游戏,对幼儿的约束力比较大,规定幼儿只有完成了这个游戏才能自由活动,更像是一种任务,使得游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上,大多是以成品玩具为主,幼儿玩一阵子就会失去兴趣,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2]。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为更好的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应根据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幼儿的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能够快乐的学习。

(一)注重引入功能丰富的游戏材料

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游戏材料,而不是玩具成品。事实证明,成品玩具只能给幼儿提供一阵的新鲜感,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太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海绵、小木棍、绳子、泡沫、玻璃瓶等材料,学生会问:这些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甚至会想这些东西像什么。这些简单的物品能够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继而制造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表演到医院看病的游戏,活动室就是医院,有的孩子扮演医生的角色,有的扮演病人。由教师给他们提供医生所需要的看病的工具,多是一些成品玩具,如:听诊器、针管、白色口罩等。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非常喜爱,玩的都很尽兴。等到过几天,教师故意将活动室中的针管给拿走。又组织幼儿玩看病的游戏,教师只管忙自己的,幼儿找不到针管就会自己想办法。看到活动室里放的小木棍、玻璃瓶等材料,这时幼儿就会自己制作一个临时的针管。无论他们的制作多么的别扭或者不好看,教师见到一定要对这个作品进行夸奖一番,这是对他们创造能力的肯定。以后教师也可以将听诊器收走,不断的给孩子们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3]。这样不仅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让他们在自主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

1、幼儿音乐游戏教学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如果只是教师唱一句,让幼儿跟唱一句的话,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极其枯燥,幼儿的年纪都比较小,枯燥的教学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适用。幼儿园教师应该将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唱歌,喜欢上唱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丢手绢的游戏,教师先教幼儿丢手绢的游戏该怎么玩,然后在幼儿丢手绢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找朋友》这首儿歌,在游戏中输的孩子应站在所有幼儿所围成的圈里唱《找朋友》这首歌,不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播放的音乐唱。一直这样循环下去,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幼儿就学会了《找朋友》这首歌。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以不经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唱歌,比起专门的教授幼儿学唱歌效果更好。

2、幼儿绘画游戏教学

绘画是幼儿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游戏化的幼儿绘画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只是给幼儿布置一个绘画任务,让幼儿当做作业进行完成,这样不利于培养幼儿对绘画学习的热情。幼儿园教师应以游戏的方式给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完成绘画。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这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一,能够大大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做完游戏之后,让幼儿将刚刚做游戏的场景用画笔画出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幼儿在绘画的时候,脑海中就有了一定的画面,就不再愁画画了。

3、幼儿数学游戏教学

幼儿园教授的数学都是一些简单的数数或者加减运算,让幼儿对算数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为小学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然而幼儿年纪还比较小,对抽象的数学理解能力还达不到,一般学起来会比较困难,导致幼儿总是以排斥的情绪进行数学的学习。在教授幼儿数学的过程中,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让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4]。例如教师在教幼儿学习数数的时候,可以先教他们唱儿歌《数鸭子》,让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熟悉感,然后再教他们真正的学会数数。数自己的手指是教师教幼儿数数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数糖果,教师将一些糖果装到口袋中,上数学课时,从口袋中掏出两个糖果让幼儿回答是几个,回答正确的人可以获得一个糖果。幼儿大多喜欢吃糖,在糖果的诱惑下,都会积极的回答。这样设计数学教学充分锻炼了幼儿数数的能力。又如在教授幼儿识别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数学符号时,先让幼儿用身体模仿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样子,可以是身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整个身体进行弯曲,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在模仿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新奇的动作,最多的是身体弯曲的动作。然后告诉幼儿屁股撅向的那一端总是小的数,这样幼儿就比较好区分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大于号与小于号,可以让两个人举着不同的数,让一个幼儿站在他们中间,根据要填入的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进行表演。这样的游戏不仅充满了乐趣,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的牢固。

(三)创设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

实践表明,幼儿的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与周围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富含游戏性因素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设置游戏设施,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应该注意设施的安全。同时合理利用墙面、地面等,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科学的生活教学环境。幼儿园的室内设施应该展现温馨、宽松的一面,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放心的玩耍与学习。例如在室内的墙壁上贴上各种卡通小动物的图片,画上颜色绚丽的彩虹,彩虹下有一群小朋友在玩耍等等。还可以将一些数字贴到墙上,让幼儿在每天的观看中,对数字更加的熟悉。构造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将更有利于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结束语:

在幼儿园进行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轻松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总之,为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鄢超云,魏婷.“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从理想的游戏到儿童经验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9):27-28

[2]白燕.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几个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10(03):37-38

[3]王春燕,陈倩巧.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7):193-194

[4]钱雨.教育要回归生活 游戏应还给孩子――访南京师范大学唐淑教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2,12(02):49-5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论文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现状及组织策略研究》

【摘 要】幼儿园音乐游戏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现状和组织策略,以期为更好地解决当前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游戏 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73-03

很多研究认为,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音乐才能发育期:一个是学前的2~6岁,另一个是学生期的12~15岁。后者不但出现较晚且往往被忽略,而音乐作为学前儿童的一种启蒙培养,在婴儿降生后即可着手进行。音乐游戏,则是学前儿童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音乐游戏灵活多变且富于想象,自由度高、情绪性强、符合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学前儿童乐于玩音乐游戏,并易于在音乐游戏中接受教育。

一 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

音乐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研究者侧重的角度不同,音乐游戏的分类也有所不同。在这里我们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将幼儿音乐游戏分为四类:

1.音乐听觉游戏

音乐听觉能力指通过辨别、感知、领会、想象、思考音乐艺术形象及其内涵的能力。发展音乐听觉的游戏,就是让幼儿用耳朵充分欣赏自然产生的和人创造的各种音响效果,从音响的旋律、音乐、节奏等方面“触摸”音乐语言,感受音响之美。比如,让幼儿聆听一首较为熟悉的曲子,(1=D 2/4)3 3 2┃3 3 2┃3 5 5 1┃2―┃3 3 2┃3 3 2┃3 5 3 1┃2 3┃1―┃┃判断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并让他们回忆是哪首歌曲(《春天来》)。

2.节奏游戏

节奏感必须通过肌肉反应来感知,依靠身体高度协调的动作来感觉。节奏能力的培养可结合各种音乐形式进行,包括说、唱、律动、舞蹈、器乐等。这种游戏可以结合听觉游戏来实践。比如,教师敲击这样的节奏:55 55┃55 5┃55 55┃55 5┃55 5┃55 5┃55 55┃55 5┃┃这时,幼儿会注意倾听,利用内心听觉在他们的音乐记忆中进行搜寻、筛选,找出与其节奏相配的歌谣:

55 55┃55 5┃55 55┃55 5┃55 5┃55 5┃55 55┃55 5┃┃

叽里 咕噜 是个 啥?他在 炉子 后面 爬,不是 蟹,不是 虾,叽里 咕噜 是个 啥?

3.歌唱游戏

歌唱游戏旨在通过游戏让幼儿享受唱歌的乐趣,培养音乐感受力,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这种形式的音乐游戏较为普遍,一般以唱歌为主,伴随角色游戏、律动等形式出现。比如,演唱歌曲“Monkey Jump”,幼儿学会后可以创编其他歌词再演唱。

4.舞蹈游戏

幼儿舞蹈游戏主要是发掘幼儿喜形于色、笑逐颜开、手舞足蹈的本领,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发展想象力和动作表现力,为幼儿今后形成良好的艺术气质打下基础。比如,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童歌曲,让孩子们自由表演,随着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孩子们会自醉于其中。这时,他们都成了舞蹈家。

二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组织过程中,在教师组织和指导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存在:

1.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目前教师对幼儿游戏存在较强的介入意识,表现为主动的、高频率的介入行为。但是由于教师介入的目的和介入时机的选择不同,有效性相对较低,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以唐山市为例,调查结果表明,的教师认为介入幼儿音乐游戏的目的是使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师认为介入游戏是为了调节幼儿的情绪,的教师选择了帮助幼儿解决困难,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游戏状况进行了解,37%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的教师选择了增加成人与幼儿互动的机会。而在最重要的一项选择中,有的教师选择了让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

2.教师设计、组织音乐游戏的能力较差

教师的能力不同,这也是影响音乐游戏水平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唐山市为例,调查显示有的教师认为需要在游戏的设计能力方面予以加强,的教师认为需要在组织游戏方面加强,的教师认为需要在音乐素养方面予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于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同时也需要幼儿园及教育主管部门多给老师提供进修的机会。调查发现,约37%的教师的音乐游戏的知识和经验来源于自己摸索和同行观摩,约30%的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来自于专家指导,另有22%的教师是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和经验的。

3.音乐游戏实施频率较低,形式单一

以唐山市为例,调查发现,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音乐游戏的次数在2~3次,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4~5次,只有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5次以上,还有的教师选择了0~1次。可以看出,音乐游戏在幼儿园组织开展的频率并不高。从形式上来看,也仅限于律动、唱歌等形式,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三 对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策略方面的建议

本部分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结果,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着重从幼儿园和教师两方面提出建议。

1.幼儿园方面

第一,全面准确地理解音乐游戏,提高对中班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音乐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幼儿身心、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以及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游戏是娱乐,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幼儿园必须提高对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促进音乐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在中班课程的安排上保证音乐游戏的次数和时间。

第二,多给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态度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教学。幼儿园应该尽可能地多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如开展音乐游戏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观摩活动、举行专家讲座等,以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优质课评比和教学观摩活动,便于开展且有利于教师交流心得与经验,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能有针对性地改进,使教师共同提高。

第三,给中班开展音乐游戏提供物质材料上的支持。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环境布置和游戏材料并不丰富,这也制约了音乐游戏的开展。如在中班音乐游戏《馋嘴的狐狸》中,有些幼儿仅仅通过挂图和教师的语言描述并不能对游戏中的狐狸这一形象有形象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游戏中有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幼儿开展想象和调动对游戏的积极性。如果幼儿园有狐狸的玩具或多媒体视频,教师先引导幼儿全面认识狐狸,那么游戏开展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2.教师方面

第一,注意观察幼儿,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只有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使得教育更有针对性。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且活动起来能坚持较长时间,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有意性开始发展。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设计组织音乐游戏,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有个老师告诉我他们班上有一位叫诚诚的小朋友动作协调性较差,每次音乐游戏时,他总是默默地站在一边看别人玩。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参加游戏,他害羞地说:“小朋友都笑我像小猪。”于是第二天老师组织了一个游戏叫《小小猪》,小朋友都说诚诚扮演小猪最合适。他的表演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小朋友们也纷纷为他鼓掌,他开心地笑了。从此以后,他对音乐游戏产生了兴趣,对自己有了信心,每次游戏时都会挤到教师跟前问:“老师你看我做得好吗?”现在成了游戏的积极分子。由此可见,只要了解幼儿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第二,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保证音乐游戏的质量。有些教师已对音乐游戏有了较全面准确的理解,但由于嫌麻烦、时间不允许等原因并没有付诸于行动,导致思想认识和实施行为的不一致。对此,教师要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克服一定的困难,保证音乐游戏的水平和质量,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例如,同样是音乐游戏《猫捉老鼠》有的老师只是按照已有的设计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有的老师就不怕麻烦在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音乐故事表演,讲述一个故事后,弹出相关的描写性音乐让幼儿自由表演。明显后一种教学更利于幼儿音乐游戏能力的提高。

第三,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除了要积极参加园所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搜集相关知识信息、积累经验,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尤其是要注意音乐游戏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为幼儿提供类型多样、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游戏,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四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具体组织方法

1.利用奥尔夫乐器

利用奥尔夫乐器组织幼儿游戏较为有效。这些乐器大多为幼儿园常见的各种打击乐器。这种形式更多表现为节奏游戏。

2.利用柯尔文手势(柯达伊教学法)找准声音的高度

年幼的孩子对两个差距较大的音表现不太准确,我们可以用柯尔文手势来帮助。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教学法中常用的一套演示从中音Do到高音Do的手势,即从人体腰间开始逐渐上升的手势。比如,Do到So可以用从腰间到眼睛的高度变化帮助孩子表现声音高低的变化。

3.感受固定节拍

学中出现的有规律的律动,可以刺激幼儿体验固定拍,为以后学习节奏打下基础,可通过游戏的活动使儿童加强有规律运动的感觉。例如:

大拇指

1=D 或 1=E 2/4

11┃┃23┃1―┃11 11┃┃22 23┃1―┃┃

大拇 指 呀 向上 翘, 我的 大拇 指 呀,它要 往上 翘。

歌唱时,儿童的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边唱边持续。而有规律地向上交互移动两手,使儿童通过身体,感受到持续、稳定的律动。

4.训练节奏感

从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培养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识别节奏谱。仔细留心生活中一句或半句稍带感情色彩的话,都蕴含着复杂丰富的节奏类型。例如:老师叫小朋友的名字或模仿孩子撒娇时的语气等。

5.感受乐句

教师边唱边以一个乐句为单位,用右手自左向右划弧线(或者做其他动作),速度要慢。然后要求幼儿跟着一起做,培养幼儿的乐句感觉。

6.识别力度和音色

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听辨声音强弱做游戏。例如:小朋友围成圆圈坐下,请一幼儿做猜者,把玩具藏在另一幼儿手里,游戏开始。集体边拍边唱,猜者离玩具越近,拍手声和歌唱声越强。反之,声音则越弱,一直到猜中为止,如果两次找不到玩具,猜玩具的小朋友表演节目。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区别不同人声和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在音乐中不同音色的采用对于塑造不同艺术形象的意义。

7.培养内心听觉

可以让孩子唱完一个乐句后从心里接着唱下一句,第三句再唱出声音来。

8.学习休止拍

在休止拍的学习中,加入单纯让幼儿空一拍或半拍,对于小中班的幼儿来说很难把握准确。如果在休止拍处由幼儿自己设计各种动作或特别的声音,表示与有声处形成对比,这种抽象复杂的音乐概念一下子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儿童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和掌握了。

9.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协调配合能力培养

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声部配合,可以是无伴奏形式的。通过这种联系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听觉能力、丰富了歌谣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力,同时为幼儿演唱多声部歌曲、演奏多声部乐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激发即兴创作

让幼儿有机会即兴唱、即兴跳、即兴演奏、即兴作曲等,培养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幼儿音乐游戏不仅可以在其他活动中的某个环节中安排,以调节活动节律,活跃教学气氛,而且可以作为音乐活动的主体来完整呈现,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该引起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特别是幼儿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幼儿园音乐游戏。

参考文献

[1]倪春妹.刍议中小学生钢琴教学中若干理论问题[J].今日财富,2009

[2]印小青.音乐游戏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J].山东教育,1999(27)

[3]辛颖、刘纪秋.论幼儿音乐游戏[J].文化月刊,2010(Z1)

[4]倪春妹.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寻找乐趣[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3)

关于幼儿园游戏化的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教育是孩子们的基础教育,孩子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主要活动却是游戏。孩子们活泼、好动、好玩,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需要生动形象的课程教育,游戏教育便是不二的选择。将幼儿的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探究和持续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方式的进步,教育越来越以人为本。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在逐步发生改变,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已经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主流。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育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索与研究。

一、幼儿为什么要游戏化教学

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教育界普遍人士的认同。福禄贝尔曾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这段话体现了游戏对幼儿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对游戏学习的探索与尝试

1、选择恰当的游戏

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游戏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游戏中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一次画春天时,有个幼儿园的教师将游戏“到春姑娘家做客”巧妙地结合起来,幼儿在游戏中参观了“春姑娘的家”,知道“春姑娘的家”有漂亮的鲜花、嫩草、绿树、蝴蝶宝宝等。作画中因为有了游戏所丰富的实物印象,幼儿自然而然画出了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目标“画春天”自然地体现在游戏中。

(2)灵活指导不同类型的游戏并且考虑到所教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对待不同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游戏方法,控制好游戏的难度。以幼儿为学习主体,对待不一样的课堂选取游戏难度,老师通常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或者出现大的常规性问题时,我才以特定的角色身份深入其中,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但是时刻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

(3)根据不同的学科灵活采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语言课以说为主,所以课堂上可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活动,可进行音乐游戏歌唱大赛,听歌猜歌名;体育活动,可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体力游戏……

2、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

(1)情景融入。在《小蚂蚁和大西瓜》这个活动时,老师带上一个黑色的帽子说:“我现在是小黑了,你们和我一起来搬西瓜吧!”这句话一说孩子们立刻被带入到情景中,孩子们就把自己当成了“小黑”的小伙伴小蚂蚁,后面的活动孩子们就很愿意和老师一起继续下去。包括后面的模仿蚂蚁搬西瓜的样子,孩子们在情景中玩得开心也学到了知识。

(2)丰富的肢体动作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加上动作,自己编排会更加记忆深刻的游戏。如:在一次《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让同学们根据音乐自己编排动作进行表演,然后上台演出。这样不仅让同学们学会了音乐,还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3、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老师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指导人,在活动中老师要融入游戏中,与孩童们一起玩乐,不要让幼儿觉得你是一位监督者。在活动中要多方面地鼓励学生们,肯定学生们的劳动成果,对待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给出不同的参考意见,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比较。在游戏课堂结束时,老师一定要重视活动的评价总结,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良好个性品德。

三、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1、游戏化教育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游戏总是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为一体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自我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体会游戏所带来的乐趣。游戏培养了孩子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游戏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浓缩,它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入游戏中,用游戏玩乐形式呈现出来,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事物及规律,并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学会合作,认识自我,促进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一个游戏的成功完成,在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幼儿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便会尝试解决困难,在尝试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便无形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了他们日后的成长。

4、游戏在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方面有重要价值。美国医生辛德勒曾说:“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的情绪的力量。”精神愉快,积极乐观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游戏活动积极有趣味,让孩子们都能热情参与,积极性高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游戏。游戏能够使儿童克服紧张情绪、消除愤怒,有利于儿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导活动,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生活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资源库,幼儿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游戏生活,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于幼儿课程游戏化,从而培养幼儿爱学习的天性。因此,幼儿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生活游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其过程本身就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幼儿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在游戏中愉快学习,接受知识,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就说明游戏化教学达到了最佳效果。

自《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实践。江苏省于2014 年开展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游戏的价值,并将游戏的精神和理念切实渗透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中。

一、当前课程游戏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能很好地处理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羞谈”或“忌谈”教学。在行政指导的驱动下,课程游戏化作为江苏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重要手段,游戏被再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少幼儿园和教师开始对既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得迟疑不决,尤其是忌谈集体教学,以为提教学就是在走小学化的路,没有坚定的教育立场,使教学成了“地下工作”。

二是游戏组织方式不恰当,存在两个极端倾向。一种倾向是游戏始终处于教师的高控之下,教师以设计教学的思路设计游戏的主题、场景、材料、人物、规则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构的经验,难以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另外一种倾向则是放任幼儿的游戏,认为游戏既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那就应将游戏完全交给幼儿,教师主动放弃自身的指导和教育职责,成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这样的游戏多数无法深入,幼儿也只能获得一种浅层次的快乐。

三是游戏化课程构建缺乏方向和目的,无法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和覆盖的范围。这也就是说,课程游戏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不明确其具体内涵,更没有在深层次上把握课程游戏化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虞永平教授在江苏省教育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会上的讲话指出,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是幼儿园和教师未形成科学、系统、成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未能跟上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幼儿是在与外部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知识的获得和自我的建构的,这一过程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而非成人全部预设和安排的,教育应该只是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儿童的主体性出发,实现从传统的“重教”向“重学”的转变。而游戏活动是除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之外发生概率最高、幼儿参与范围最广的一种活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存在状态可以被视为一种游戏着的状态。杜威也曾强调,游戏精神代表幼儿心智的发展态度。[3]可见,游戏是联系儿童与教育的桥梁,与形式相比,游戏的精神才是课程游戏化的内核。正因为教师以成人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幼儿,使教师难以把握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对于需要以何种形式、施以何种教育才能促使幼儿获得全面、恰当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认识,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中也就容易失去方向;二是教师培养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而长期的实践又固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技能。不能有效地组织游戏活动,首先与当前的教师培养模式有关,我国学前师资的培养存在重知识、重技能的偏颇,知识化倾向导致实践技能缺乏,技能化取向则把艺术技能从教育实践中抽离出来,割裂了教育及人的培养的完整性,使得教师难以满足游戏活动对综合施教能力的要求。而固化的教育观念及行为技能更是使教师难以内发地对已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可以说,正是施教技能的缺乏和思想的惰化阻碍了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二、推进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成长体验,其过程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这决定了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应具有生活情境性和开放性,并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撑。

(一)加强教师培训,解决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及施教技能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游戏化有效推进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应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如采用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主题沙龙、答疑和辩论会、现场跟踪与临床诊断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如下问题:一是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游戏化,以此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之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强调游戏的价值,是因为游戏更为贴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幼儿的行为与活动充满游戏精神。课程游戏化是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手段,但更为根本的是,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生活世界和成长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自身意志强加于幼儿;二是正确认识游戏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游戏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惟一的方式。游戏有组织形式和精神内核之分,幼儿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也并非只有通过游戏才能获得。重要的是,与单纯地在形式上以游戏代替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游戏更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目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和构建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智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实际条件,恰当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将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小学化”;三是如何开展游戏化的课程活动,这需要教师明确自身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幼儿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都具有有限的自主性,需要成人进一步的支持和引导,才能使游戏走向深入。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同时扮演游戏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儿童的视角引发游戏,从成人的视角引导游戏,进而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就意味着,还要培训教师掌握具体的游戏活动组织技能,包括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境的游戏的能力、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与情境的能力、及时对幼儿游戏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能力,从而保证游戏始终不偏离幼儿发展和教育的目标。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方向及内容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内容载体,游戏化则是幼儿园课程应具有的基本特点。要把游戏当作幼儿园主要的课程组织形式,就必须加强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此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由于课程游戏化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所以这一课程形态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颠覆,而是要在幼儿园所有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这是游戏化课程建设要把握的方向。

除了要在理念上准确把握课程游戏化的这一内涵外,还必须把握幼儿游戏形式上的生活性和生成性,在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保持开放性,即不管何种形式和内容的游戏,都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前提,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和自主探索,并对游戏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避免过度使用统一和量化的标准评价幼儿。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开发主题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围绕“海安花鼓”这一主题,先组织幼儿观看花鼓舞表演,引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再在缺少花鼓的情况下鼓励幼儿用雪碧瓶、小棒、红色即时贴等材料制作花鼓,从而完成整个游戏过程。如此开放和富有生活性的游戏,就可以将教学目标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效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三)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与集体教学相比,游戏活动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二者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侧重。课程游戏化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强调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这就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对游戏活动的评价。适当打破原有的刚性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导向,才能给课程游戏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例如,对于新入职或课程组织能力较弱的教师,可以制定较为明晰和刚性的活动指导和评价方案,让这些教师参照方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但对于理论功底较深、施教能力较强的教师,则应允许他们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组织游戏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和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多元化、本土化发展趋向已经十分明显,这不但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过程。因为只有多元化的课程类型才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只有本土化的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需要,就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概念界定、内在意蕴、基本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从字面上来分析

“游戏课程”是“游戏”和“课程”两个词的组合,这一组合本身反映了游戏和课程间所蕴含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集中体现在幼儿的“发展”上幼儿的游戏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自发的,所以也就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凸现了游戏的娱乐功能,而隐含了发展功能。教育者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加以引导,其目的是在幼儿享受游戏的娱乐过程中将隐含的发展功能进行挖掘,使之从隐性转变为显性。为此,游戏指导者在不破坏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前提下,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改造,使之变成系统、有序的系列活动方案;换句话说,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是: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和适应的方式开展,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和各种活动技能的训练为主,在目标上要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这就是游戏课程。简言之,所谓游戏课程是指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系列化、生活化、结构化、规范化、技能化的游戏活动方案。游戏课程的这一界定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游戏课程的目的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其次,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主;再次,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维持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为核心,要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辅;第四,在要求上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和教师的参与指导相结合;第五,在评价上要以幼儿获得满足为基础,以社会要求和个体需要相结合的整体发展程度为评价标准。

二、从幼儿游戏的本质意义分析,幼儿游戏的核心功能就是娱乐

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基础上衍生和发展出来的。如果游戏的娱乐功能消失,那么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其他功能,诸如行为规范功能、认知开发功能、人格塑造等功能都会大打折扣。从幼儿的内在需要来看,幼儿进行游戏并没有什么清楚的理性目的,幼儿之所以游戏就是为了游戏,就是因为喜欢和高兴,就是为了娱乐;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成人难以理解的快乐,他们将多种情感、多种角色、多种向往融入自己的游戏中,而这些活动都是幼儿自觉完成的。从现实上看,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没有人引导,没有成人的训练,每一个幼儿天生就是游戏专家。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成人的参与幼儿也能非常顺利地进行游戏,成人“虚情假意”或“好心好意”的参与,反而容易破坏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需,是幼儿的天然需要,也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课程正是尊重幼儿的这一天性而提出的教育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本质发展的需要,首先,游戏课程应该是生成的。就是说游戏与课程互为生长点,即课程生成游戏和游戏生成课程。游戏生成课程强调用自得其乐的活动丰富和补充“预设课程”,将游戏作为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便不断生发出来。课程生成游戏强调用“预设课程”的内容丰富和充实游戏。在教育中引入积极游戏,并将“预设课程”作为积极游戏的生长点,用课程的内容来充实游戏,这样也就可以得到“发展”和“享乐”双重效果。将课程作为游戏的生长点后,不仅教育效果十分明显,发展的目标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实现,而且学习者也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乐趣,能够享受教育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增进学习者继续学习的兴趣,对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课程是对话的。对话是一种自由地来回、融合而产生的更新或创生的现象。对话致力于消解种种两极对立。课程作为游戏,课程本身成了“对话”的延续。在课程中,教师、儿童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进行对话。这里,儿童与教材之间不再是传统认识中的那种生硬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这里教材作为文本,它是一种语言,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在这种对话中,教师和幼儿不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偏见得以克服,不断形成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实现自己人生经验的增长。

最后,课程是体验的。从形式上看,游戏课程是假想的、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却是真实的。课程作为游戏,在游戏的境界里,教师与儿童都作为游戏者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其中,无所谓主体,也无所谓客体,游戏者与游戏世界直接“遭遇”,其身心是与游戏世界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由此他们获得的是一种真切的体验。课程作为游戏,是儿童的全身心投入过程,是儿童生命的全部展开。儿童不是站在对象的旁边,而是进入对象,与对象融为一体,真正去体悟、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游戏课程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方案,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特点

自主合作性。游戏固然是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本身,游戏之所以成为游戏,是因为游戏者将生活中的自我经验和他人经验进行了改造,把本来不关联的事情通过想像、情感等因素进行了联系,再加入情节而形成。这些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是游戏者自主完成的。就幼儿游戏来说,不但每一个幼儿都喜欢游戏,都具有策划游戏的能力,而且也都善于合作。根据这一特点,将幼儿的游戏进行重新策划形成教育方案的游戏课程,必须充分体现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和合作,使幼儿在感受快乐和合作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开放灵活性。游戏课程既具有游戏本身的开放性特点,也具有课程本身的结构性,所以游戏课程追求的不是像以往课程实施中的刻板的结构和过程,而是崇尚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由于在课程方案的制定中注重幼儿的参与,重视幼儿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和需要,所以,游戏课程所制定的方案不是封闭的,更不是刻板的,而是相对开放和灵活的。一种方案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组织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将这些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不断连接形成一种完整丰富的结构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整体系统性。游戏课程作为一种教育方案,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在内容上具有合理的系统性。课程应该是指导性的方案,而不应该是一种执行程序;游戏课程强调的是整体上的连贯统一,使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归纳组织成具有主题性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游戏活动。

四、课程是人的活动,课程价值体现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

幼儿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就具有特殊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之中,要从人的整体价值上来看待幼儿。因为每一个体的终身发展都是通过不同阶段的独特性与连续性的过程完成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特点,每一阶段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不同阶段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尊重该阶段发展的特点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一要充分重视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特点;二要体现现阶段的价值成为后续价值的基础,重视每一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之需。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幼儿园教育课程必须指向使幼儿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使幼儿具有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幼儿具备这些特征,成为理想的人的需要。

幼儿教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幼儿园教育课程是整个终身教育开端阶段的育成方案,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幼儿教育情境相互作用,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基础素质,并使幼儿得到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性课程。简言之,幼儿园教育课程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基础素质的适宜发展。由此可见,塑造完整人格,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实施全面人格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在根本上是统一的,统一于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就是要体现课程追求的共同价值,这是幼儿园课程理想价值取向的合理选择。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理所当然的体现幼儿课程的价值取向,而且由于游戏课程强调游戏的内在精神实质,注重“享乐”,而“享乐”从根本上尊重了该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特点和需要,重视了幼儿阶段儿童认识外界客观世界和环境的特点,尊重了幼儿在接受和认识事物过程中更多的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特点。正因为这样,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更重视幼儿当下的现实存在,强调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注重现阶段发展对其以后发展的基础性价值。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集体观念,锻炼他们的语言功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概念。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游戏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和集体观念,在游戏中锻炼语言,培养记忆力,学习数学概念。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正处在大脑发育时期,对一切新事物都具有好奇心,但由于年龄幼小,耐力差,不适合长期坐在一处学习,根据这种特点,幼儿教师应当将游戏和教学联系起来,在游戏中学习。根据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和同龄人交往,和同龄人一起游戏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根据心理学规律,幼儿和同龄人在一起,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使他们学会分享,学会忍让,学会关心,还能学会竞争,这样对于他们人格的形成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得到父母、祖父母的多重溺爱,这样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变得脆弱和自私,并且由于年龄不同,孩子在家和大人的交流沟通很有限,如果在幼儿园里,还像小学生一样按时上下课,就会使他们的感情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闭、孤僻的性格,而通过幼儿园的游戏,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

二、幼儿游戏化教学

(一)生活能力游戏化

幼儿生活能力主要是指动手能力,像kou扣子、穿衣服这样的日常活动。很多孩子这方面能力欠缺,在家里由家长完成,在幼儿园由老师帮助完成。这样的能力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幼儿尽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有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现象。比如对于颜色的识别,很多人只能记住大致的主色,像红、绿、黄、蓝,对于玫红、粉红、浅绿这一类颜色容易忘记。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将不同颜色的纸折成小飞机,然后教师发口令,让指定的幼儿迅速找出相应颜色的飞机,这样促使他们快速记住不同颜色。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可以进行分组游戏,让几个人一组,这样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幼儿就会自发地将同组人看成一个整体。

(二)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

语言教学有两种,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幼儿在三岁到五岁期间,语言能力正处于从单音词向长句迈进的时期,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除了要多说,还要善于记忆。对于书面语言,可以通过读儿歌和五言诗来锻炼,但这种读书法,时间一长,孩子会失去耐心。因此,可以让孩子在学完一篇儿歌后,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来加强记忆,可以让几个孩子分为一组,第一人说出第一句,让后面的人接着说第二句、第三句,这样循环几次,孩子基本能完整掌握,比强记有趣得多。很多幼儿园都注重对书面语言的培养,忽视对口头语言的培养,为了孩子将来能流利地与人交流,在幼儿园应当要多进行口语锻炼。幼儿的生活范围除了家庭就是幼儿园,要他说说自己的活动有点难度。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人说说自己的家庭,例如自己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生日,爸爸叫什么,妈妈叫什么,家在哪里。在说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其他人注意听,然后让别人将刚才同学说的复述一遍,看谁复述得最详细。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同时也让孩子对家人多一份了解。这样的游戏要定期开展,说话的内容要不断变化,可以从家庭开始,转到个人爱好,再转到每天活动情况,这样对于孩子以后写作文、观察周边事物也有帮助。

(三)幼儿数学概念游戏化教学

在幼儿园期间,对于数学不要求他们进行计算,只要掌握数学概念就可以,像数数,不能让他们像唱歌一样从一唱到一百,而是要让他们用实物来表示,至少知道八个和三个各是什么概念,哪个多哪个少。除了数字概念,还要掌握多边形的概念,像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直线和曲线这样的概念,这些可以通过做手工来加强认识,也可以让他们通过吃饼干的形式,“吃”出不同的图形,也可以让他们回家,在家里的家具中找出不同的图形。

三、幼儿游戏化教学必备的.条件

在幼儿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教学对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但幼儿游戏化教学则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要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条件,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条件也不同,要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这样的游戏不仅不会使他们产生兴趣,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第二,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关于语言和数学方面的认知游戏,应该要安排在幼儿精力旺盛时期进行,像刚刚做完体育方面的游戏,幼儿还沉浸在亢奋中,但身体开始疲劳,就不能继续做游戏;也不能安排在即将放学的阶段,幼儿人没走,心已经走了,也不能安心做游戏。第三,教师要精心编排各种游戏,将动手、动脑游戏搭配进行,不能将同一类游戏在短期内反复进行,而是要留下“空白”,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停下,换其他类型。这样下次再做,学生仍然兴趣高涨。要使幼儿对各种游戏有积极参加的兴趣,教师就要多动脑筋,查找资料进行编排。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掌握幼儿心理才能设计出他们喜爱的游戏。

作者:郑自春 单位:镇坪县华坪小学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游戏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本文主要是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1],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一、当前幼儿园教学现状

在现在的幼儿园中,对游戏化教学模式重视不足,在开设的各种课程中仍旧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与幼儿的互动不多,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年纪比较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顾自己讲,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有时教师安排一定的游戏,对幼儿的约束力比较大,规定幼儿只有完成了这个游戏才能自由活动,更像是一种任务,使得游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上,大多是以成品玩具为主,幼儿玩一阵子就会失去兴趣,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2]。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为更好的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应根据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幼儿的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能够快乐的学习。

(一)注重引入功能丰富的游戏材料

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游戏材料,而不是玩具成品。事实证明,成品玩具只能给幼儿提供一阵的新鲜感,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太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海绵、小木棍、绳子、泡沫、玻璃瓶等材料,学生会问:这些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甚至会想这些东西像什么。这些简单的物品能够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继而制造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表演到医院看病的游戏,活动室就是医院,有的孩子扮演医生的角色,有的扮演病人。由教师给他们提供医生所需要的看病的工具,多是一些成品玩具,如:听诊器、针管、白色口罩等。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非常喜爱,玩的都很尽兴。等到过几天,教师故意将活动室中的针管给拿走。又组织幼儿玩看病的游戏,教师只管忙自己的,幼儿找不到针管就会自己想办法。看到活动室里放的小木棍、玻璃瓶等材料,这时幼儿就会自己制作一个临时的针管。无论他们的制作多么的别扭或者不好看,教师见到一定要对这个作品进行夸奖一番,这是对他们创造能力的肯定。以后教师也可以将听诊器收走,不断的给孩子们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3]。这样不仅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让他们在自主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

1、幼儿音乐游戏教学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如果只是教师唱一句,让幼儿跟唱一句的话,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极其枯燥,幼儿的年纪都比较小,枯燥的教学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适用。幼儿园教师应该将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唱歌,喜欢上唱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丢手绢的游戏,教师先教幼儿丢手绢的游戏该怎么玩,然后在幼儿丢手绢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找朋友》这首儿歌,在游戏中输的孩子应站在所有幼儿所围成的圈里唱《找朋友》这首歌,不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播放的音乐唱。一直这样循环下去,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幼儿就学会了《找朋友》这首歌。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以不经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唱歌,比起专门的教授幼儿学唱歌效果更好。

2、幼儿绘画游戏教学

绘画是幼儿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游戏化的幼儿绘画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只是给幼儿布置一个绘画任务,让幼儿当做作业进行完成,这样不利于培养幼儿对绘画学习的热情。幼儿园教师应以游戏的方式给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完成绘画。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这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一,能够大大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做完游戏之后,让幼儿将刚刚做游戏的场景用画笔画出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幼儿在绘画的时候,脑海中就有了一定的画面,就不再愁画画了。

3、幼儿数学游戏教学

幼儿园教授的数学都是一些简单的数数或者加减运算,让幼儿对算数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为小学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然而幼儿年纪还比较小,对抽象的数学理解能力还达不到,一般学起来会比较困难,导致幼儿总是以排斥的情绪进行数学的学习。在教授幼儿数学的过程中,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让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4]。例如教师在教幼儿学习数数的时候,可以先教他们唱儿歌《数鸭子》,让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熟悉感,然后再教他们真正的学会数数。数自己的手指是教师教幼儿数数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数糖果,教师将一些糖果装到口袋中,上数学课时,从口袋中掏出两个糖果让幼儿回答是几个,回答正确的人可以获得一个糖果。幼儿大多喜欢吃糖,在糖果的诱惑下,都会积极的回答。这样设计数学教学充分锻炼了幼儿数数的能力。又如在教授幼儿识别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数学符号时,先让幼儿用身体模仿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样子,可以是身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整个身体进行弯曲,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在模仿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新奇的动作,最多的是身体弯曲的动作。然后告诉幼儿屁股撅向的那一端总是小的数,这样幼儿就比较好区分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大于号与小于号,可以让两个人举着不同的数,让一个幼儿站在他们中间,根据要填入的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进行表演。这样的游戏不仅充满了乐趣,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的牢固。

(三)创设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

实践表明,幼儿的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与周围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富含游戏性因素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设置游戏设施,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应该注意设施的安全。同时合理利用墙面、地面等,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科学的生活教学环境。幼儿园的室内设施应该展现温馨、宽松的一面,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放心的玩耍与学习。例如在室内的墙壁上贴上各种卡通小动物的图片,画上颜色绚丽的彩虹,彩虹下有一群小朋友在玩耍等等。还可以将一些数字贴到墙上,让幼儿在每天的观看中,对数字更加的熟悉。构造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将更有利于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结束语:

在幼儿园进行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轻松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总之,为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鄢超云,魏婷.“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从理想的游戏到儿童经验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9):27-28

[2]白燕.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几个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10(03):37-38

[3]王春燕,陈倩巧.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7):193-194

[4]钱雨.教育要回归生活 游戏应还给孩子――访南京师范大学唐淑教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2,12(02):49-5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