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印尼文化对比研究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中印尼文化对比研究论文范文

东南亚包括了十几个国家,如岛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半岛上的新加坡、泰国、缅甸,还有越南、柬埔寨、老挝等。他们各自的历史情况有差异,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各不相同。新加坡属于香蕉人系列,意思是“黄皮白芯”,其政治和文化理念更多受欧美影响,法制化比较彻底,儒家文化影响力很微弱。但和国内相比较,华人的家族观念还是比较浓厚一些。印尼是东南亚的人口大国,穆斯林大国。政治上走总统民选的路子,因为独立前将近400多年一直是殖民地国家,西方的法制意识对他们影响非常大。虽然也有华人,但主要是广东和福建移民的后代,这些华人特点是能吃苦,头脑灵活,注重家族利益,商业意识浓厚,不太注意自身政治形象和不太关注政治。即使是富豪,也缺乏绅士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所以,在印尼政治地位不高。马来西亚华人较多,遵循华人传统,小孩子在华文学校学习“四书五经”等中国儒家文化,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相对较高。但华人对社会公共事务总体关注不够,政治影响力一般(比其他国家强)。马来西亚经济上受日本影响较多,政治立场上上偏于西方。越南文化,一直以来在自己的文化和华人大陆文化的持续影响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越南政治上现在改革的力度大于中国,坚持“藏富于民”战略。如果中国在文化和政治领域不能具有吸引力,则越南很可能从政治到文化慢慢滑向西方体系,从而脱离中国的文化影响。在国家关系中,文化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军事影响力是相互关联的。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联系正日益紧密。人员交往也日益频繁,规模也在持续增大。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也在被这些国家密切关注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精神必须得到广泛遵守。这些国家不仅仅在看着,也在琢磨着,如果中国能在政治领域内能够提供模范作用,则这些国家会更进一步向中国靠拢。中国的军事影响力,目前被抵触和提防。但对于这些曾经从殖民地地位站立起来的国家来说,如果中国能在安全领域找到一种同盟的方式,那么这些国家会逐步真正靠向中国。

综述:中国越南在文化、习俗、语言上都有着明显差异。由于两国文化起源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商务文化类型和定势也不同,特别是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均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极大地影响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商务活动的成败。

1、咖啡文化:

越南人有非常浓厚的咖啡文化,这是中国或其他亚洲文化中极少的东西。据个人了解越南人不仅拥有自己独特的咖啡风格,而且前往咖啡馆聊天,喝杯咖啡是大多数越南人常规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越南会有这么多咖啡店。

2、当地的越南习俗:

如嚼槟榔;越南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不与中国湖南等地的嚼法相同,越南人会把一片槟榔和一片没有撒石灰的槟榔叶,甚至还包括一片烟草一块嚼。传统上,越南人在开始谈话之前邀请他们的客人嚼槟榔。妇女长期嚼槟榔就会把牙齿染成黑色,这视为一种美。

3、语言:

两种语言不在同一语言家族中。即使60%的越南语词汇来自中国,词序也是截然不同的。越南人尝试了几种不同的文字系统,首先是汉字,然后是喃字,现在是拉丁字母。

中越文化差异中,也还是保留了中国文化:

1、春节文化

像我们农历的春节,越南几乎和我们一模一样,贴春联,还有红包等等和我们大同小异。虽然废除汉字多年,就连红包上的字都写着“大吉大利”,“福”这个字却在越南十分常见,春节期间几乎是家家户户都会贴上这个春联。

2、服饰文化

当地女性的旗袍开叉都开到腰部,旗袍作为我国传统服饰的一种,是最能展现东方女性韵味的一种服饰。我国的旗袍一般开叉都是开到小腿部位,为了更加妩媚,也会开叉开到大腿。越南在历史上有很多地区都是属于中国的,受到了中国文化的耳濡目染,这个国家的女性也开始穿旗袍。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不是,这个国家女性旗袍开叉都开到腰部了。

除了语言不同,和中国没什么大差别,有的地方甚至更中国。越南民族传统节日与中国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其中春节为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民风淳朴,人民文明礼貌。见面时习惯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或按法式礼节相互拥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称。越南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越南,十世纪后,佛教被尊为国教。目前全国佛教徒约2000万人。此外,天主教传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约300多万,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财神。一般百姓家里都设有供桌、香案,逢年过节在家中进行祭拜。服饰穿着简单,正式场合男士着西装,女士着民族式“长衫”(类似旗袍)和长裤。饮食习惯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饭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讳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给三个人点烟,认为不吉利。不愿让人摸头顶,席地而坐时不能把脚对着人。 新闻出版:中央及地方新闻单位共450家。报社约150家,其余为行业小报。主要报刊有:《人民报》,越共中央机关报,1951年创刊,在国外设有3个分支机构,1998年5月开设电子版;《人民军队报》,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机关报;《大团结报》,祖国阵线中央机关报;《西贡解放报》(越文和中文版),越共胡志明市委机关报;《共产主义》月刊,越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1956年创刊,2001年设电子版;《全民国防》月刊。越南通讯社是国家通讯社,1945年创立,1976年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与之合并,在全国各省市及国外均设有分社。1998年8月开设互联网(越、英、法、西班牙文)。“越南之声”广播电台成立于1954年,有四套对内节目,用越南语及数种少数民族语言播音;对外广播用中国普通话、广东话、俄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印尼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等。越南中央电视台成立于1971年,可同时播送四套节目。 政治:议会称国会,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每届任期五年,通常每年举行两次例会。国会常务委员会是国会常设机构。1992年4月15日通过的第四部宪法(1992年宪法)规定,设国家主席和国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为国家元首,由国会代表以无记名投票选出,任期五年;国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即国会主席,国会常务委员会为国会常务机构;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总理和国家副主席由国家主席提名,经国会选举产生。 经济:越南系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主要有煤、铁、钛、锰、铬、铝、锡、磷等。其中煤、铁、铝储量较大。森林、水利和近海渔业资源丰富。盛产稻米、热带经济作物和热带水果。有6845种海洋生物,其中鱼类2000种,蟹300种,贝类300种,虾类75种。森林面积约1000万公顷。越南是传统农业国。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耕地及林地占总面积的60%。粮食作物包括稻米、玉米、马铃薯、番薯和木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咖啡、橡胶、腰果、茶叶、花生、蚕丝等。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电力、冶金、纺织等。越南自九十年代初才真正经营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景点有位于河内市的还剑湖、胡志明陵墓、文庙、巴亭广场、位于胡志明市的统一宫、芽龙港口、莲潭公园、古芝地道和位于广宁省的下龙湾等。越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近年经济持续以较快速度增长。 1994年被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为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八大自然景观之一 的著名旅游胜地下龙湾 1996年至2000年五年计划期间,GDP年均增长6.7%,第一、二、三产业年均增长分别为5%、12.2%和6.4%,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30万吨,大米、咖啡出口跃居世界第二、三位。2001年越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为:GDP达325亿美元左右,全社会投资总额增长16%(约1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30 .8%),外资到位资金约22亿美元,新批外资项目400多项。货币:越南盾 。 简史:越南于公元968年成为封建国家。1884年越南沦为法国的保护国,二次世界大战中又被日本侵占。越南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于1945年8月革命取得胜利。9月2日,胡志明主席发表《独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同年9月,法国再次入侵越南,越南人民又进行了历时9年的抗法战争。1954年5月越南取得“奠边府大捷”后,法国被迫在日内瓦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定,越南北方获得解放,南方仍由法国(后成立由美国扶植的南越政权)统治。1961年起,越南人民展开了抗美救国战争。1973年1月,越美签订关于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巴黎协定,同年3月美军从越南南方撤走。1976年7月越南全国统一,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越南纪念奠边府战役50周年 越南举行越战胜利30周年纪念游行 胡志明市街头具有浓郁法国风格的建筑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59个省和5个直辖市

印尼曾出现兴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国。后外国势力因天然资源而进入印度尼西亚,穆斯林商人带入伊斯兰教,欧洲势力则带来了基督教。目前印尼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和中国的佛儒道传统文化差别很大。

中印尼文化对比研究论文

印尼曾出现兴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国。后外国势力因天然资源而进入印度尼西亚,穆斯林商人带入伊斯兰教,欧洲势力则带来了基督教。目前印尼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和中国的佛儒道传统文化差别很大。

看到上古文明的时候,我在憎恨欧洲人破坏文化,焚烧城市的同时,还对希腊,罗马的灿烂文化有所欣赏,而在看中世纪历史,一直延续到英国议会战争以前那段历史的时候,说真的,我不忍再看,因为我觉得难过:人类历史上居然有这样卑劣的尔虞我诈,居然有这样丧心病狂的对文明的摧毁,居然有这样在东方连最野蛮混乱的暴君所做不出的兽行和丑闻!! 我曾经说"中国人破坏文化,例如项羽焚毁阿房宫,董卓破坏长安和洛阳,外国没有这种行为!"但是我错了。 在古代,西罗马灭亡的时候,哥特人,即日尔曼人的一支,在罗马大肆焚烧建筑,民房被毁坏了45000座,而宫殿居然有1800座被焚烧净尽,珍宝被抢走,所有的金银财宝和战俘都成了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的陪葬品,书籍和文物则被砸烂销毁。就算100座宫殿抵的上一个阿房宫,哥特人的破坏量,也是18座阿房宫,这是一个令人嗔目的天文数字! 而欧洲人因破坏而形成的天文数字远远不止这些。。。1618年,仍然是德国人,这个血管里流着蒙古人的血,却被一些人称为天生优秀的,纯种的民族(其实是希特勒自诩为纯种),竟然无耻的向自己的文化和人民举起了屠刀。为了宗教纠纷,30年间,德国人把丹麦人请来,把瑞典人请来,后来还喊来了西班牙人和俄国人,叫来了几乎所有的临近国家,打开自己的国门,做什么呢?通商吗?传播文化吗?不!是破坏!是屠杀!30年内,德国人口死亡三分之一,建筑竟然毁坏了六分之五,德意志近2000年的的古文明几乎成为绝学---正是这些优秀的德国人,在300多年后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在延续,并且一次比一次严重,恶劣,丧失人性!不仅仅是德国人,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对文化破坏的兴趣也是很浓,并且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令人叹服! 荷兰人痛恨西班牙统治者,于是拿文化出气,教会是昏暗的,但是教堂作为一种建筑,一种文化,似乎罪责不大。就算破坏一些教堂是对的,是冲击反动统治者巢穴的革命行为,可总该有个节制吧。伟大的荷兰人拿出他们以后破坏印尼文明的手段,一口气烧毁,砸烂了5500多座教堂,其中300多座是在罗马初期那个时代建立的,有近千年的历史。而西班牙的阿尔法公爵也不示弱,拿出他们老祖宗以前灭绝印加文化的手段,把西欧文明的集中地,荷兰最大的城市安特卫普夷为平地。安特卫普当时属于西班牙殖民地的一部分,其财政收入站整个西班牙国库的一半。欧洲人这样毁坏自己的经济命脉,说好听点是歇斯底里,说难听点则是精神分裂----原来我以为,欧洲人只是殖民者破坏其他地区的文化,后来我才知道,他们连自己的文化也不肯放过:1687年,威尼斯人用大炮猛轰被喻为“希腊之宝”的巴特农神殿,18世纪以后,来自西欧的列强也纷纷来抢劫,如同焚烧抢夺圆明园一样!好一个破坏文明的文明民族,真是一个文明民族里挑选出来的野蛮民族!令人费解的是,当罗马人吞并伽太基以后,明明把伽太基划归为他的一个行省,使之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还要在那里纵火六天六夜。把伽太基的文化破坏怠尽,实在是难以理喻。。。更可怕的是,原先知道中国人在饥荒的年代易子而食,感觉很是野蛮,后来才知道,俄国人在东征的时候,统帅波雅可夫[此人是个文官]借口军粮不足而率领部下大吃人肉,活人也吃,尸体也吃,从莫斯科一直吃到黑龙江边,吃的昏天黑地白骨成山。。。说到这里,我觉得很累。因为欧洲人破坏文化,摧残人类的事例仍然只谈了一小部分。欧洲历史上,很少看到他们破坏一座宫殿---这倒不是夸他们。因为欧洲人毁坏文化,小规模的一般是彻底破坏一座城市,大规模的则是消灭一个民族的文明!好好的一座罗马城,高卢人来了,焚烧,迦太基人来了,焚烧,哥特人来了,焚烧,罗马人自己治理,仍然是焚烧!印加,玛雅文明的毁灭,十字军东征带来的灾难,胡格诺战争的内乱和破坏,胡斯战争的血腥杀戮,法国西班牙在意大利的暴行。。。。。。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柏杨等人所称颂的西方文明人的文化业绩,那么你自己慢慢看吧,有可能看三天三夜,也看不完。 我以前认为中国人***多,秦桧,汪精卫,袁世凯,哪个不卖国,而且还唆使昏君杀害岳飞,袁崇焕这些民族英雄,所以中国人素质太差,传统文化有问题,难怪被人欺负,被人统治。但是我错了。 不看欧洲的历史,你便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卖国。倘若我刚才提到的所谓优秀的德国人打开国门,让外国人入侵自己,还属于为了宗教纠纷的原因,姑且情由可原的话,那么英国国王叫来意大利和德国的雇佣兵到英伦三岛镇压凯特的农民起义,那简直是禽兽不如式的奇思怪想。慈禧太后联合驻扎在中国的英法士兵,镇压太平军起义,虽是卖国,但还不至于千里迢迢的去"请",相对之下,慈禧和英王这对卖国的活宝"兄妹"中,似乎英王更加没有廉耻和人格。 阿拉里克侵略罗马,罗马的民族英雄斯底里哥英勇抵抗,被罗马昏君(兼智残人士)霍诺留杀害。贞德在保卫法国的时候,竟被自己所保卫的国王和贵族们用4万法郎卖给了英国人---这种流氓下三烂的手段真是令人作呕!法国人把自己的民族英雄当*子卖吗?!捷克将军华伦斯坦为德皇抗击丹麦人的入侵,结局是到皇宫用毒箭射杀---同样是流氓手法。岳飞被害,还有莫须有的罪名,华伦斯坦之死,真是死的相当的窝囊!汉尼拔在被他保卫的国王处死的时候感叹:"一个多么让罗马人害怕的人就要死去了!"布匿战争延续百年,伽太基人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刻毒杀自己的民族卫士,他们的文明真是可见一斑。 至于更可笑的,是罗马和波斯的战争,起先3次,无论胜负,骄傲的罗马人都“大方”的向波斯帝国支付大量的黄金,拜占庭帝国看来是太富足了以至无聊,于是先后将21000磅黄金拱手让出,连查士丁尼也不例外。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时战败,向打败他的普鲁士国王大献殷勤,令人肉麻,而他的子孙也延续了他留下的传统--二战前夜,法国代表在慕尼黑出卖了捷克,以为获得和平的法国人竟然在使馆面前跳起了欢快的集体舞。二战初期,在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盟友波兰士兵用长矛冲击纳粹坦克,最后纷纷坠马身亡的时候,法国人却躲在防空洞里,看电影般的欣赏。兵临巴黎城下,又是这些自我感觉很优秀的法兰西人,推选了贝当和赖伐尔两个卖国贼,彻底出卖了自己。而后,法国获得和平了吗?不!他们的国人被法西斯武装起来,充当二鬼子,侵略苏联,化做炮灰。。。以上这些就是欧洲历代卖国贼的丑恶嘴脸!但仅仅是一部分而已。以前我认为中国人善使酷刑,杀人的刑罚五花八门。但是我错了。 中国最可怕的刑法莫过于"凌迟",就是用小刀在人的身体上一点点的削割皮肉,然后在人的心脏上补上一刀。而在"文明"的欧洲,罗马教廷对人施以剐刑不是用刀,而是用钝器---牡蛎壳。在行刑以前先砍去手脚,而在行刑以后他们是不会在心脏上补一刀的,人会自己慢慢的挣扎死去。(一个希腊女几何学家曾受此刑)而在法国,是用融化的铅水一点一滴的淋在人的身体上,然后用钳子一块一块的把皮肉夹下来。当然,在施刑之前,人的身体还要撒上一层生石灰。至于挖眼睛,割耳朵,五马分尸,点天灯等酷刑,在欧洲历史上,特别是在德国土瓦本农民起义被镇压的的时候,更是屡见不鲜。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三十年战争期间,欧洲人发明了一种"痒刑",即在罪犯的脚心上涂抹蜂蜜和食盐,让羊来舔食,以致于罪犯活活笑死,真是"聪明"绝顶的创造!许云峰曾在渣滓洞被亲美的国民党军官威胁:"你能抗的过美国人发明的上百种刑罚吗?"看来欧洲人都酷刑的研究,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仍是孜孜不倦。 以前,我以为中国人禁锢思想,摧残文化,比如八股文的盛行,文字狱的出现。现在我知道,中国在禁锢思想方面和欧洲人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公元五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天主教为国教。此后至十七世纪前后,1200年间,欧洲不允许印刷(这等于掐断了文化的根源),不允许进行"异端"的科学研究,不许进行宗教上的辩论,更不允许在文化,艺术上有"异端"的创作。在西班牙,争论圣经的人,男的活埋,女的活活烧死。在德国加上一条:异端被处决后,财产归告密者所有。而在法国,所谓文明的法国,17世纪初期,如果你胆敢手持一张有印刷字体的纸张,就会被判处死刑。德意志的反异端法和宗教裁判所闻名欧洲,列国也纷纷效法。好容易到了马丁。路德实施宗教改革,而日内瓦新教皇加尔文仍不允许唱歌,跳舞,做游戏,穿漂亮的衣服,仍旧禁止音乐,并且残酷的镇压再洗礼派。祖祖辈辈信奉天主教的欧洲人民却不能看圣经,这是一个极端奇怪的现象,因为圣经只能用希伯莱和古希腊两种文字抄写成书,即使看也看不懂,直到宗教改革,欧洲的老百姓才第一次看到用自己民族文字书写的圣经,这样禁锢思想破坏文化的的民族,难怪面对黑死病的流行而束手无策,难怪文盲遍地,以至于创立医学仅有2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有焚书坑儒,欧洲可谓无书可焚,无儒可坑。中国,我想法家和儒家是不会发生械斗的,而陆王与程朱两派理学的斗争,也仅限于辩论的范围而已,最多纠集点儒生狠狠吵一架。虽然中国多宗教,多信仰,但是宗教战争是没有的,中国什么样的宗教,也不至于动辄以教义为依据,对人民横加死刑。胡斯和哲罗姆因反对教会的盘剥被处以死刑,布鲁诺因赞成哥白尼的学说被处以死刑,托马斯。莫尔因拒绝承认英王为宗教领袖被处以死刑(内脏被掏出烤熟后喂给畜生),而塞尔维特因为在血液循环上有一点新的发现,居然被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活活烤死。康帕内拉因为撰写一部《太阳城》被监禁了27年,有功于国,在战争中献出一条手臂的的塞万提斯因得罪教会,被剥夺教籍,失去工作的权利,最后悲惨的死在贫民窟!至于拉伯雷,他是侥幸从暴徒手中逃脱的,协助他发行《巨人传》的好友却死于乱棍之下!连米开朗哲罗都因为在《末日的审判》中有了"异端"的创造倾向,而险些被教会起诉。。。上古的时候,欧洲人就杀害了柏拉图,苏格拉底和伊索,中世纪的时候更是变本加厉的残害文明精英。欧洲文明,你有为你撒播种子的农夫,但是你有土壤吗?若说是生长壮大,也是在几百年以后。而在这之前,你要经受过多少次的焚烧,毁坏和灭绝啊! 中国的八股文,设立的时间最多只有600年,而欧洲的宗教极端统治是1200年,若说和他们比较摧残文明,禁锢思想的能耐,这一点我们东方人只好服输。因为倘若李时珍,徐光启,曹雪芹,祖冲之,李白,杜甫,马均,孙思邈这样的人在欧洲,恐怕已经死了几百次了,更不要说《水浒》的作者施耐庵! 中国曾经出现了一些百年不遇的混蛋统治者。隋炀帝,明武宗,秦二世,桀,纣,桓灵二帝。。。。。。但是,请你相信我,这样的暴徒和禽兽型的统治者,在中国若是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那么在欧洲,他们可以找到很多的同类,而且荒淫之极,凶暴之深,都远远超过中国的这些恶棍! 罗马皇帝尼禄,这个舅舅与外甥女结婚生下的怪物,幼年时看到他母亲杀死他的父亲,大受启发,成年后嗜血成性,为了夺取权利,先将他母亲的坐船凿沉,因其未死,更派遣武士追杀。对怀孕的妻子干脆一剑刺死。除了挥霍和滥杀以外,竟突发奇想的忽然焚烧了整个罗马,大火连日不绝,百姓死亡无数,他却站在阳台上哈哈大笑,至于纵火的原因,至今没有准确的说法。大概只能归结为"精神不太正常"了事。东方也有过因战争引起的大破坏,但是这样莫名其妙的破坏行为,恐怕连世界历史里也难找到第二个。 德古拉,这个罗马尼亚的大公,做出的事情更是荒谬绝伦。因见中亚商人不行脱帽礼,便残忍的将中亚商人的帽子钉在脑袋上。为了显示威严,在宫殿门口插上几十个高大的铁签子,将活人象穿烤肉一样穿起来,并且日日更换新人,名为伸张正义。实际上只能显示他是个心理不正常的人,,而女王玛格里特三世居然拥有一个用12岁以下少女的鲜血灌成的游泳池,最后吓的凡家里有少女的文武大臣都纷纷逃亡。我不知道他们的残暴是否能比的上中国的纣王,但是我知道,纣王拥有的是酒池肉林,这是他奢侈的表现,依仗镇压反抗的是炮烙和虿盆,这是他残暴的象征。格拉克拉的人肉林和玛格里特的人血池,只让我感到残暴和奢侈都远远超过纣---尤其是他们丧失人性的"想象力"!以前看中国历史,当我看到唐中宗的女儿将他毒死后,我觉得实在是没有人性,但当我看到罗马皇帝塞维被他女儿女婿活活打死,马上将尸体扔到大街上示众,并且悍然用马车倾轧以后,我不禁惊叹:好一个文明的民族!中国即使有杀父弑君的恶行,也没有这样疯狂,无耻,没有天良和明目张胆的事例啊!伊凡雷帝虽然伟大,但是他也难以改掉欧洲人传统的野性,最终将他的皇太子亲手用权杖砸死,而恺撒,他是被自己的私生子白鲁德刺了致命的一刀。。。当我看到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弱智皇帝司马衷的时候,我觉得可笑且可耻。但了解了不到一半欧洲历史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一群弱智皇帝或国王,法国的查理六世是精神病,俄国的费多尔沙皇是胎里带的傻子,罗马君主克劳狄小儿麻痹兼**,另一个罗马皇帝霍诺留虽然智残,但相对稍微清醒一点,因为他还没有忘记杀害保卫罗马的民族英雄斯底里哥,并且大肆株连!以前听说隋炀帝强奸自己亲妹妹的时候,觉得令人发指。回过头在看欧洲人的作为,不禁哑然失笑。希腊人有亲姐弟通婚的伟大传统(埃及艳后的丈夫就是他的亲弟弟),而在罗马,舅舅可以娶亲外甥女,同父异母的兄妹可以结婚。至于希腊传说里所讲的,一个王子杀自己的父亲,娶自己的母亲,并且和自己母亲生了四个孩子的文明事迹,更能揭示欧洲乱伦文化的根深蒂固。。。。这样的乱伦习惯似乎已成悠久传统,希特勒的第一个情人吉莉就是他的外甥女,我不知道是否是罗马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一种延续?!以前看到过一个对皇帝的评论,说:明武宗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混蛋皇帝,理由是他和大臣的妻子通奸。而在欧洲,由于皇帝不允许纳妾,于是在各个国家的宫殿里,普遍的出现了国王和大臣的妻子有染的性丑剧,说欧洲的宫廷是*俱乐部也许并不很过分。乃至于上行下效,终于在公元10世纪,形成了一种上蒸下淫,男女混居的民间"文化"。若真以混蛋的标准来衡量明武宗,那么欧洲的君主则纷纷成为混蛋,其传统当然也因该叫做:混蛋传统。伊丽莎白一世就是这种传统的产物。伟大的拿破仑绿帽缤纷,优秀的彼德雪王的皇后在后宫大量饲养男宠,强悍的伊凡雷帝强暴儿媳。痴情的马利女王为情夫报仇谋害亲夫。。。如此鸡飞狗跳的高贵宫廷,想必也是因这种悠远的文化影响而至。如果恺撒在出使小亚细亚的时候,不和国王尼科美斯发生不正当的关系,他还是值得我佩服的。因为恺撒有很多头衔,终身**官,国家元首等等。。。但是从小亚细亚回来以后,他又多了个称谓:王后的情敌。请看看这首讽刺恺撒同性恋的歌词:恺撒征服了高卢啊,尼科美斯征服了他。恺撒英勇凯旋了啊,因为他征服了罗马。尼科美斯没有凯旋,可是征服了恺撒!有的人说:欧洲人光明磊落,原因是产生矛盾以后,不勾心斗角,而是采用决斗的方式。我不知道中国的流氓相互抽死签(形式和决斗很相似)是否也属于光明磊落的一种,我想让这样的人看看,欧洲人是怎样的"光明磊落"。亚历山大,希腊和马其顿的统治者,对触犯他的人毫不留情,先杀自己恩师亚里士多德的侄子,后奋起一枪,亲手刺死自己的救命恩人(欧洲人总是喜欢自己动手),杀功臣的本领绝不在朱元璋之下。尤其可耻的是,他杀害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时,竟装疯卖傻,伪装喝下“神水”后神智不清,杀害自己父亲的老部下时,手段居然是派刺客暗害---这是朱元璋所做不到的一种诡计。亚历山大号称宇宙四方之王和埃及的法老,但是倘或说他是“光明磊落”,那我实在不敢苟同。教皇,在欧洲是被列国尊重的角色,欧洲的君主和国王都用亲切的口语称之为"爸爸"。就是这些欧洲人的好爸爸们,在公元8世纪的时候,伪造了一份《君士坦丁大帝献土》的圣旨,欺欧洲各国定期或不定期的向他出让土地,延续了700多年,才被那不勒斯的历史学家瓦拉揭穿。堂堂教皇,做劳改犯的勾当,而且时间之长,财富之多,真是空前绝后。劳改队里有句俗话,叫:宁交十个***,不交一个犯,教皇啊,欧洲各个国王的父亲,让我怎么评价你呢?! 欧洲在16,17世纪的时候,教会大量向民间出售"免罪符",即购买免罪符的人,灵魂可以直升天堂。欺民众也罢了,还把他们尊崇的圣人不当人看:随便拿一块破毯子,胡说是基督用过的,随便找一块破头巾,说是圣母玛利亚戴过的,最无耻的是用猪,羊等畜生的骨头冒充圣彼德的遗骨,5个金币出售一块。倘若这个第一教皇在天有灵的话,怕是要在天堂里失声痛哭了。至于用一堆鸡毛冒充天使的羽毛出售,他们就更不难做出。 在德国,40余年以内,出现过4次农民起义,鞋会起义(鞋是代表贫苦农民的标志),领主和爵士们欺农民,假装签定和约,然后瓦解农民军,最后进行血腥镇压。土瓦本和法兰克尼亚农民先后两次爆发起义,德国统治者都不厌其烦的反复使用这样的手段:签定和约--解散义军--屠杀农民,中国人尚且知道君无戏言,欧洲的君主们无耻已经到了极点。 欧洲人的光明磊落?体现在哪里?难道是体现在丹特士先光明磊落的偷普希金的老婆,再在决斗中杀害普希金吗? 最让人吃惊的是,俄国出现过假沙皇。在俄罗斯,皇叔叔伊斯基为了谋取权利,居然从立陶宛找来一个英俊高大,潇洒倜傥的流氓来冒充去世多年的皇子季米特里,而且假沙皇在俄国先后出现了两次,真是世界宫廷史上的一幕超级滑稽剧,也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奇迹"!这样的例子在文明的欧洲不胜枚举。。。 1000年来,有20个教皇死于非命,10个教皇死因至今不明,这就是欧洲的光明磊落。 空前绝后的,难以想象的,丑闻,残酷,荒谬和滑稽剧,在欧洲不知出现过多少次。想看比中国历史黑暗,恐怖,恶心,愚昧数倍的历史吗?那么我向你推荐欧洲。其实欧洲人并不笨拙。腓尼基人所称道的世界7大奇迹中,除了埃及的金字塔和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以外,其余5个都出现在欧洲。但是,金字塔屹立了几千年,空中花园也在本世纪后期被考古学家发现了,而欧洲的5大奇迹呢?我们看看他们的结局。 宙斯神像:这个高15米的大型雕像由于是用宝石,象牙和黄金装饰的,在树立了200年左右,就被希腊老百姓和一些走私犯推倒瓜分,连制成身体部分的乌木都被贪婪的分割--希腊人对待他们崇奉的神灵的态度,和罗马教皇区别不大,前者是生拆了卖钱,后者是用牲口的骨头冒充圣骨钱。阿泰密斯神庙,公元前356年由于战争毁灭于大火,重建后,于公元262年再次被焚烧。罗德港太阳神巨像:由于建立的位置接近地震带,在竣工半个世纪以后即崩塌。摩索拉斯陵墓:光建造的时间就耗费了40多年,但仍然由于当时对地理情况的无知,导致在15世纪的大地震中毁灭,陪葬的财宝去向不明。亚历山大灯塔:这个高达120多米的建筑幸运的存在了一千多年,仍因为年久失修和地震而毁灭了。 欧洲文明怎么了?! 倘若君王陵墓和太阳神像的毁灭是因为天灾,亚历山大灯塔倒塌的缘故,一半可归咎于天灾,一半应归咎于人们对古典文化保护的忽略,那么神庙和宙斯像则纯粹是毁在欧洲人自己的手里!非洲的金字塔,亚洲居鲁士陵墓,秦始皇陵,万里长城,空中花园,吴哥窟,泰姬陵,故宫,孔林,甚至已经消失的美洲玛雅人的金字塔都保存了下来,欧洲人怎么了?是头脑有问题,是运气不好,还是其他希奇古怪的原因,导致了5大奇迹的毁灭?! 有人说:"德国人维修,保护旧建筑所消耗的钱,几乎可以盖高楼大厦了,因为德国人有一种传统的爱心!"言语之间充满崇拜之情。我想告诉这种人:德国要是再不保护点旧的建筑,怕是什么古迹也找不到了!前面提到过的焚毁罗马和二次大战(德国传统爱心的激烈表现)姑且不论,30年战争中德国的建筑毁灭了六分之五,德国人不仅自己烧,还邀请别的国家的军队来协助破坏---30年战争爆发于1618年。倘若能在德国看到一幢五,六百年前的大型文化建筑,我想那真是很难得了。 另外,有的中国人有这样的言论,比如:中国人就是生孩子的能耐大,什么也不行。还有:中国人人种本来就不好。甚至于:法国人管中国人叫*子(说话时语气平稳安详,充满肯定的态度)。我想和这样的人说:"你母亲也是中国人,是不是。。。"至于还有人说说:“蒙古人能统治中国,所以说中国的文化有问题。”则是逻辑昏乱的傻话。中国被蒙古统治了89年而俄罗斯被统治了两个半世纪,东罗马帝国就是被曾受蒙古统治过的土耳其人灭掉的,依照这样的说法,岂不是西方文化的问题更加严重?! 偏激的歧视自己是没有必要的。 希腊曾受过异族的千年统治,不知道自卑者们是否有兴趣借此贬低西方文化? 五胡乱华的时代,也正是西罗马灭亡的时期,匈奴人不仅攻破了长安,同样也打进了拉文那。对于自卑狂们来讲,他们只会强调中国蒙受的耻辱,然后再发表文化劣根性的言论,至于西方,似乎罗马城的焚烧都能代表西方的一片光明。??他们绝不会说只言片语的不好,因为他们多数根本不了解西方,也懒得了解。[注:伦巴第,阿拉伯亦侵略过东罗马]东西方历史都有过黑暗和屈辱,文化上都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中国和罗马都多次经历过外邦的入侵,都尝受过割地,赔款的滋味。我们的一些同胞,何必苦苦自辱,煞费苦心的证实自己是劣等民族呢。。。在海外,中国人素质低,被人看不起,是因为缺乏教育,说句直白的话:我们的教育经费都被八国联军抢光了??他们有抢来的钱兴办教育,然后在辱骂我们是劣等民族,我们的文化是劣等文化。洋狗自然摇尾响应,。正常人则应该痛恨他们的祖辈,而不会憎恨自己的种族!如果我在欧洲或者美国,我看到华人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超速行车,夹个买东西,打架。。。我不会歧视我的同胞,我会憎恨那些夺走我们财富的欧洲人---是们造成我们今天的贫穷。造成我们今天的落后,造成国民素质的低下。我宁可迁怒于他们的这一代,也绝不会怯懦的迁怒于我的祖辈。 欧洲人从非洲学来制造面包和火腿,啤酒和咖啡,学会使用太阳历,然后痛骂非洲人劣等。欧洲人从非洲掠夺黄金和象牙,掠夺各种原材料,用这些财富振兴自己国家的经济,然后斥责非洲人为黑鬼。 欧洲人手捧亚洲(中东)传来的圣经,跪拜着基督。耶稣,然后歧视有色人种!他们把黑人赶进贫民窟,不让他们接受应有的教育,然后再辱骂他们人种低劣。 这就是所谓优秀民族的道理。西方之所以再后来超过东方,原因如下:佛教是东汉年间传入中国的,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兴盛。佛教兴盛之始是在"五胡乱华"时期,游牧民族侵占了中国长江以北的国土,汉人被塞外草原来的胡人随意杀戮,女子被随意污辱,汉人的财物随时随地可能被胡人抢走,胡人甚至直接把汉人当做粮食吃掉。为了弱化汉人的反抗精神,也为了压制中国本土的儒学和道教,宣传"今生之苦全是前生注定,只有忍受命运的安排,等待来世改变"的佛教被胡人推行开来,用来麻醉汉人。而后来的蒙元、满清,都是为了人数占少数的游牧民族努力压制占全国多数的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去除儒学精华的同时,自然也要推崇佛教来缓和汉人的思想。僧人们则一个个作威作福,不干好事。不过,只要汉人推翻了这种压迫后,佛教和僧人的作用就大不相同了。唐时,有大量像玄奘大师这样将外国文化、技术介绍给中国的高僧;宋代,大量僧人前赴后继加入反抗女真和蒙古入侵的队伍中;明朝时,少林寺的武僧奔赴东南沿海协助抵抗倭寇,五台山的僧兵则与山西大同的明朝的边军共同抵抗靼靼人的侵略......同样,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其关键在于国家对宗教的控制,其它的主义也同样;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一样。欧洲在梵帝冈教廷实力鼎盛的时期完全是一片黑暗,在那个教皇指派的红衣主教兼任所有欧洲天主教国家的首相时期,连国王在教皇面前都战战兢兢的,也就难怪那么多科学家被送上火刑架了。当时,被安上"异端"的罪名可以让一个欧洲人家破人亡,跟中国人犯了谋逆大罪差不多;而欧洲人犯了谋逆大罪到没什么,只要跑到教堂"奉献"钱财,教会就会对他行使庇护权。中国在古代远远领先于欧洲,除了中国人非凡的聪明才智之外,梵帝冈教廷的功劳实在不小。等到欧洲人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一个个脱离梵帝冈教廷的控制之后,法大于教的时候,他们也就发展起来了。也就是说,政权凌驾于教权之上,才是国家繁荣富强必不可少的。或者应该说,国家利益必须在信仰之上。

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源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剖析其不同的自然观、世界观,寻求不同意识形态的表征语言。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西文化对比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西禁忌文化对比研究

摘 要: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大障碍,本文通过对中西文化禁忌的对比研究,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避免交际冲突和失败,以此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禁忌;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

禁忌(taboo) 源于太平洋汤加群岛的Togan(汤加语),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指通过禁止人们实施某种行为或者回避某些话语表达对神灵的敬畏或达到消灾避祸目的的规范。由于文化不同,各国间的禁忌习俗也不尽相同。

禁忌是世界各国共有的文化现象,只是禁忌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禁忌几乎无处不在,按照禁忌的范畴来分,可分为宗教禁忌和生活禁忌,其中生活禁忌包含其中生活禁忌包含饮食禁忌、服饰禁忌、婚姻禁忌、丧葬禁忌等方面,本文主要从宗教和生活禁忌两个方面探讨各国文化的异同。

一、宗教禁忌

世界各国人民都有不同的信仰,英语国家的人主要信仰基督教,另外还有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中国的宗教的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宗教不同,禁忌也有很大差异。

1.基督教禁忌

基督教忌讳拜除上帝以外的偶像,进入教堂要严肃,保持安静,以表达对神的敬意。忌食带血的食物,忌衣冠不整和在聚会或礼拜中吸烟等。同时,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人们都记得耶稣被叛徒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故事。因此在耶稣受难日的当天,绝对不能从事与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有象征性联系的事情,如:理发、钉马蹄,钉钉子等。

2.天主教禁忌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教派之一,除基督教的某些禁忌外,天主教还有自身独特的禁忌。如:天主教的主教、修女和神父是不能结婚的,因此他们的相关隐私如子女问题是不能问及的。参加丧礼忌穿色泽艳丽的衣服,忌说笑;丧礼后两三星期死者亲属忌见客人,一年内忌参加大型宴会或舞会等。

3.佛教禁忌

佛教禁忌包含身体行为方面的禁忌如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语言方面的禁忌如不妄语,不恶口;意识方面的禁忌如不贪欲等。因此,信奉佛教的人忌吃荤食、不结婚、不蓄财。僧侣和教徒非常注重头部,忌讳别人提着物品从头部经过,忌随便抚摸小孩子的头部。忌当着僧侣的面杀生,喝酒,吃肉。女士面对僧侣忌穿着暴露;对于女信徒,在生理期间不得进入寺院朝拜,以免亵渎神像。

4.伊斯兰教禁忌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奉者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饮食方面,信仰者忌吃自死和非正常死亡的动物,忌饮酒。妇女忌外出工作,忌与男子相互观看,妇女在陌生人面前要带面纱。(《中国实用禁忌大全》,1991)①他们认为妇女除双手、双足和面部外,其余身体部位,不能显露给丈夫以外的男子观看。在卫生方面,禁止用右手处理污秽事物,如大小便均需用左,忌讳用左手给人传递物品尤其是事物。

二、生活禁忌

生活中禁忌很多,比如在英国,避免问他人私事,不能插队,忌购物时讨价还价等。下面着重谈一下饮食和饮酒方面的禁忌。

1.饮食禁忌

饮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禁忌包含饮食内容和饮食方式两个方面。中国人的饮食禁忌主要表现在饮食规矩而不是饮食内容上。中国人几乎什么都吃,包括动物的头脚和内脏。英语国家的人忌吃肥肉、粘骨,忌食动物的头脚或内脏制成的食品。忌食狗肉、蛇肉等特殊动物制成的食品。忌食大蒜等有酸辣味道的食品。在饮食规矩方面他们也有一些禁忌,如喝汤时忌出声,进餐时忌狼吞虎咽,用刀叉进菜时忌叮当作响。餐毕,刀叉忌乱放。忌当众挑牙,口中有食物时讲话。

2.饮酒禁忌

中国和英语国家在饮酒禁忌方面有较大差异。西方酒类繁多,讲究不同场合,不同饭菜配不同的酒。比如,饭前喝开胃酒,饭中喝佐餐酒,饭后喝鸡尾酒或威士忌酒等。隆重的宴会上,他们会一道菜换一种酒,有时会把几种酒参在一起混饮。而中国人主张隆重场合喝一种酒,混饮现象更是少见。西方人喝酒忌畅饮,一醉方休,而中国人忌牛饮或急饮。主人给客人斟酒宜勤,但忌浅、忌溢。

三、社交禁忌

在英语国家里,拜访某人需提前预约,否则会打乱别人的安排,造成不便。突然造访被视为粗鲁无礼的表现。以前中国人除了大事没有预约访客的习惯,但随着社会节奏的较快,预约访客逐渐开始实行,但没有那么严格。在预约到达时间上,中西方也存在差异。在西方晚到十分钟被视为正常现象,美国人习惯晚到3-5分钟,因为一般情况下女主人忙于饭菜,饭前5分钟才有时间换衣服,早到会使主人感到尴尬。在中国,人们习惯于提前4-5分钟到达以示尊敬。

在西方国家,隐私是最大的禁忌。与西方人交谈时切忌谈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如年龄、收入、婚姻等。而在中国上述问题则被作为关注的话题加以讨论。中国人也有忌谈的东西如涉及个人尊严、缺点、短处等方面的事情。

在英语国家,有一火不点三支烟的忌讳。也就是说点一次火只能连续给两个人点烟,如果给第三个人点烟时需重新点火,否则会给其中一个人带来不便。

英语国家的人们在传统的节日互送小礼品是常有的事儿,但忌送重礼,重礼被认为是一种行贿行为。在美国,忌讳在公共场合或者业务交往过程中送礼,忌讳送有公司标志的东西(好像是在为公司做广告)。在英语国家,毫无缘由的送礼会使受礼者感到莫名其妙,这和中国相似。

四、其他禁忌

关于颜色的忌讳。在欧美国家,尽量少用黑色,比利时人忌讳蓝色,巴西人忌讳黄色。在中国,忌用红笔写自己的名字和写信。

关于数字的忌讳。西方人把“十三”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公共场合尽量避免使用这个数字。“星期五”在西方被视为黑色星期五。据说耶稣是在这一天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亚当夏娃是在这一天偷吃禁果的,大洪水也是在这一天爆发的。

中国人忌讳使用“四”和“三”(散的谐音),在喜庆场合避免使用这些数字。

由此可见,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禁忌,不了解对方国家的禁忌就会导致友谊破裂,交际失败,种族冲突等严重问题。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要想达到交际成功,避免文化冲突,必须了解对方的文化禁忌。通过深入的对比研究,提高文化意识,减少文化冲突,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杨宗、聂嘉恩、郭全胜,《中国实用禁忌大全》,1991,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2] 胡文中、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1998,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李建军、李贵苍,《跨文化交际》,2011,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禁忌的对比

摘 要: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了解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对于了解西方文化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餐具摆放及使用方面介绍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来比较中西文方餐桌礼仪禁忌的差异,并剖析这些差异背景,加深我们的了解。

关键词:禁忌;餐桌;礼仪;中西方

一、引言

餐桌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自然也不可小觑。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主要由入席离席、餐具使用与摆放、上菜顺序及品酒四个方面组成。本文旨在介绍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禁忌的差异,主要从餐具摆放及使用这一方面来比较中西文方餐桌礼仪禁忌的差异,并剖析这些差异背景,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二、问卷的数据分析

通过对问卷进行发放,采访被调查者,我们了解到大家对中西方餐桌礼仪禁忌的认识很局限,并且极少数人对其后的文化背景进行过探析,下面是我们分析问卷的详细情况。下面是我们分析问卷的详细情况,通过分析问卷,我们可以得出被调查者中大二的较多,占有效百分比为;大一占,大三占,而大四的最少,占有效百分比为。被调查者中英语类所占比例为,非英语类占,英语类和非英语类所占比例几乎相当。通过这些问卷的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禁忌了解程度一般,而相当一部分人对此不了解。

具体分析问卷得出,大家对于极少数禁忌了解比较深,但是却很少有几个人了解到其中的文化渊源,对于其它中西文化餐桌礼仪禁忌的了解有限,有待加强。因此,我们将主要从中西文化餐桌的餐具使用及摆放这方面的对比和背景进行分析,系统的分析中西文化餐桌礼仪并究其根源。

三、正 文

餐桌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餐具的摆放及使用

(1)筷子的摆放、使用及禁忌(忌讳、讲究)

通常就餐之前,在中国筷子的摆放应该放在饭碗的右侧,并且一定要两端对齐的整齐地摆放。如果是就餐期间使用筷子夹完菜之后,但是并没有连续进食,筷子则应整齐地竖向饭碗的正中间。

在中国餐桌上会看到一些这样的场景,客人拿起筷子夹菜时会举棋不定,不知道夹什么好,这种现象被称为“疑筷”,在正式的场合中疑这是较为忌讳的,在非正式的场合中则不是很严格。在夹菜时一些客人用筷子在菜盘里来来回回扒拉到底要夹什么菜,这种现象被称为“脏筷”。脏筷从浅层意义上来讲是不礼貌的。有时候大家会在中国的餐桌上看到两个人同时夹同一道菜时,不小心筷子撞在一起的情形,这一现象被称之为“抢筷”。为避免尴尬,人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会巧妙地半开玩笑地说一句:“让我来帮你夹怎么样?”或者一方表示谦让地让对方来先夹。一般在连续就进餐时,筷子上仍然留着吃上一道菜留下的残迹就去夹菜的情况被称之为“粘筷”,这是忌讳的,所以在打算夹菜时要轻轻小嘬筷子,来避免夹别的菜时筷子上还粘着东西。

在吃放间隙聊天的时候,筷子的一大禁忌就是“指筷”,及用筷子指人。在用餐之时,最为忌讳的是“供筷”,就是将筷子插在饭菜上或者自己的饭碗中央。在中国的传统当中,一般在祭奠去世的人会上香叩拜,如果将筷子插在饭菜中央就与这一情形及其相似,因此,供筷不论在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中国餐桌上都是最大的禁忌之一。

除了以上描述的之外,中餐当中使用筷子的禁忌还有忌“刺筷”,即在夹不起菜的时候将筷子当叉子用,扎着夹;忌“别筷”,就是拿筷子当刀使用,用筷子撕扯肉类菜;忌“泪筷”,即在夹菜的时候使菜上有的汤汁淋了一桌;忌“敲筷子”。在等待就餐时,不能坐在桌边一手拿一根筷子随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盏或茶杯。忌“叉筷”。 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不能一根大头,一根小头。用餐完毕,筷子应整齐地搁在靠碗右边的桌上。

(2)西方餐具的摆放、使用以及禁忌

相对于中餐,西餐的餐具则更为复杂。狭义上的西餐餐具有:刀、叉、匙三大件。刀子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刀口有锯齿,用以切牛排、猪排等)、黄油刀和水果刀。叉子分为食用叉、鱼叉、肉叉和虾叉。匙子则有汤匙、甜食匙、茶匙。公用刀、叉、匙的规格明显大于餐用刀叉。而广义上的西餐餐具则包含:刀、叉、匙、盘、杯、餐巾等。其中盘又有菜盘、布丁盘、奶盘、白脱盘等。

在餐具摆放中,各个西方国家摆放西餐餐具遵循的共同规则是:“垫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具体的规则有:“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如果在宾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盘子里放某些物品,餐巾就放在盘子旁边。

西餐用餐餐具摆放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暂时休息片刻,可将刀叉分话盘中,刀头与叉尖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还是继续吃。用餐结束的摆置方式有两种:用餐结束后中,可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上。在宴会中,每吃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对摆在面前的刀叉,是从外侧依次向内取用,因为刀叉摆放的顺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顺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结束了。刀与叉除了将料理切开送入口中之外,还有另一项非常重要的功用:刀叉的摆置方式传达出“用餐中”或是“结束用餐”之讯息,而服务生是利用这种方式判断客人的用餐情形,刀叉柄朝向自己并列放在盘子里,则表示这一道菜已经用好,服务员就会把盘子撤去。

参考文献:

[1]蔡德贵、田辰山.三极世界文化差异(上)――筷子、手指和刀叉的视角[J],东方论坛,2007(02)

[2]卞浩宇.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背景:外语教学与研究社,1999

[4]李明英.社会习俗与饮食文化【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

[5]多晓萍.从饮食角度浅谈中西文化【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6]林美泳,吴晓芳,吴家铭.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J],2009(16)

[7]林丽端.中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J],2009(18).

[8]杜莉, 孙俊秀. 西方餐饮文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印尼中国文化对比研究论文

印尼曾出现兴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国。后外国势力因天然资源而进入印度尼西亚,穆斯林商人带入伊斯兰教,欧洲势力则带来了基督教。目前印尼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和中国的佛儒道传统文化差别很大。

①中国和印尼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中国与印尼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各具特色。 ②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中国和印尼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尊重文化多样性,以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去百度搜索一下看看,我记得有的

1、中国和印尼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中印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各具特色。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中国和印尼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各具特色的文化,也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尊重文化多样性,以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比丘尼研究论文

比丘尼:梵文 Bhikkhuni 又作苾雏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门尼,俗称尼姑。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尼姑需守的戒律甚多,统称五○○条(各戒本都有出入)。中国第一个比丘尼是检净。在东晋升平元年(三五七年)受了具足戒,正式成了比丘尼。比丘尼(梵bhiks!uni^,巴bhikkhuni^,藏dge-slon%-ma)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又作苾刍尼、■刍尼、备刍尼、比呼尼等。意译除馑女、乞士女、沙门尼、除女、薰女等。略称尼或尼僧。依《大爱道比丘尼经》所载,比丘尼的出家,始于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大爱道),她誓守八敬法,而被允许出家受戒。在我国,依《比丘尼传》卷一所述,西晋·建兴年间(313~317),尼僧净检从西域沙门智山剃发、受十戒。升平元年二月(357),请昙摩羯多立比丘尼戒坛,净检等三人共于坛上受具足戒,这是我国比丘尼的开始。在日本,司马达等之女善信等人从高丽僧惠便出家,后至百济受具足戒,是其滥觞。关于比丘尼的戒律,在佛灭后、部派分裂以前,教诫极严。至部派分裂再分裂后,对比丘尼较为放宽。然而,因相传女人障重,故戒条亦多,依《四分律》所载,比丘须守二五0戒,比丘尼则须守三四八戒。在我国佛教史上,比丘尼之贡献虽不如比丘之多,然其中亦不乏戒行精严、学优行粹之修行者。依《比丘尼传》书中所载,由晋代迄梁武帝之间,我国佛教界即已有不少杰出之比丘尼。如道容‘戒行精峻’(卷一),令宗‘学行精恳,开览经法,深义入神’(卷一),慧果‘常行苦节,不衣绵纩,笃好毗尼,戒行清白’(卷二),慧耀甚且烧身以供养三宝(卷三),凡此皆足令人钦仰。古代世俗女子虽有读书识字者,然真能登台讲说者则极少见。《比丘尼传》书中所载之比丘尼,则颇有能登台讲解经律、著书立说者。晋穆帝时,妙相‘每说法度人,常惧听者不能专志,或涕泣以示之’(卷一)。齐武帝时,昙彻‘才堪机务,尤能讲说。剖毫析滞,探赜幽隐。诸尼大小,皆请北面’(卷三)。智胜研读律藏,‘自制数十卷义疏,辞约而旨远,义隐而理妙’(卷三)。由此诸例,可以窥见比丘尼在我国早期佛教史上地位之一斑。至于二十世纪的后半阶段,比丘尼也是台湾佛教的中坚分子。不唯人数远较比丘为多,且颇多能独当一面,弘法利生者。如证严创办慈济功德会,兴办大型医院及大学,其弘法事业规模之大,为前此之台湾所未有。恒清为美国威斯康辛(Wisconsin)大学博士,身任台大哲学系教授,且掌理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对台湾佛教高等教育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其他方面之杰出比丘尼,在台湾亦为数甚多。种种迹像皆显示出,在现代台湾佛教僧团里,比丘尼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都有,来。。给你整理下.

相对来说,这更适合吧。正规且体面,医生方案用心。

佛教的忍有两方面:一是对于“顺境”的忍,二是对于“逆境”的忍。一、释迦一族(对于“顺境”的忍) 释迦族是刹帝利种姓,这个族群骁勇善战,善于技击和射术,从这个家族的成员来看:悉达多、提婆达多、阿难、阿那律、净饭王等人都是高大魁梧,力大无穷的金刚力士。后来琉璃王入侵迦比罗卫,被一名少年组织一支弓箭兵队伍就就寸步难进,琉璃王大军面对这支释迦族青年军没有占到半点便宜,要不时候后来释迦族人不愿意杀戮战争,恐怕迦比罗卫未必就会灭亡。 据说悉达多如果继承王位,那么他就是“转轮圣王”,啥是“转轮圣王”?您知道统一印度的阿育王不?他就是“铁轮转轮王”,悉达多那可是“金轮转轮王”。金轮从天而降,七宝具足的悉达多率领人才辈出的释迦族统一古印度应该不在话下。如果真是如传说中的“如意轮宝”跟在悉达多身边,那么当时的欧洲文明和华夏文明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有人考证说“释迦族是雅利安的后裔”,其实呢,是与不是根本就没有意义,就好像您考证李世民有胡人血统一样,真正有点正知正见的人不会把这当成回事的。因为李世民有没有胡人血统根本不影响他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杰出的君主的地位。如果说考证李世民的甚是还有点政治意义,那么考证佛陀的身世真的就是毫无意义了。 我们只需要明白,在悉达多时代,释迦族或许不是古印度诸国最强大的国家,但绝对不是任人欺凌的弱国,他们的都城迦比罗卫成据说当时有百万人口,十分繁荣,当时的统治者释迦族人才鼎盛,能人辈出。这个国家在净饭王的治理下十分和谐,他们民风尚武,朴素刚毅。 金人在关外时比明朝弱吧,但真打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当时的释迦族就是如此。 只不过,伟大先行者总是付出着他们的所有一切,来警醒世人,救度众生。悉达多成佛后,他成了释迦族的英雄和骄傲,人们为他欢呼,为他自豪。释迦族人都认为自己是佛陀的族群,应该克己守法(佛法),以为示范。 佛陀先后度化了阿难、阿那律,随即他又让儿子罗睺罗出家,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宁死不让,她说:“悉达多走就算了,还要把儿子带走,我决不答应。” 佛陀晓以大义,苦口婆心,最后现出神通,令耶输陀罗看到了过去世二人的因缘,原来过去佛陀修学佛法时曾向耶输陀罗买过七束花来供养当时的佛,耶输陀罗许愿,生生世世与释迦牟尼结为夫妻。 这样,耶输陀罗终于被说服了,佛陀长子罗睺罗出家,称为“沙弥”,罗睺罗在佛教中号称“密行第一”。 然后,佛陀又去度化自己的异母弟弟难陀,难陀这个人与悉达多大不相同,他贪图世间荣华富贵,不肯出家。佛陀亲自前去度化他,费了好多唇舌,才把他度入佛门。 佛陀之所以执意让这个几个人出家是有深意的。罗睺罗年纪尚小、难陀贪图享乐,一旦父王净饭王去世,释迦族和迦比罗卫的未来就很可能落在这两人身上,这未必是好事。 这两人出家后,净饭王不干了,他怒道:“我的长子出家就出家吧,但他还要我的次子和孙子都带走,这不是让我释迦族从此后继无人吗?” 佛陀听说父王不悦,亲自前往劝导,最终,净饭王长叹一声: “唉!或许你是对的,既然他们愿意出家,那就去吧。” 白发苍苍的净饭王看着自己的亲人们远去的背影,他老泪纵横,心中凄凉,他深深感受到:释迦族的未来一片黯淡。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后代们将为更多的众生服务,他又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除了这几个人,还有那个提婆达多,也要求跟随佛陀出家,但他是另有企图的,他因为妒忌佛陀取得的成就,所以委屈出家,伺机推翻佛陀,取而代之,后面还会有他的故事。 除了这些王公贵族,还有许多平民也跟随佛陀出家。比如有个宫中的理发师叫做“优婆离”,他出家后,各位王子十分不解:这么一个下等人也能和我们一样出家跟随佛陀吗? 佛陀看透了王子们的心思,他喝斥道:佛门中没有高低贵贱,优婆离先于你们出家,是你们的师兄,你们应该向他行礼。 众王子只得向曾经的理发师优婆离低下了头。 优婆离受宠若惊,他一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接受王子们的行礼。他发誓努力修学佛法,报答佛恩,广利群生。最终,他成为了大阿罗汉,号称“持戒第一”。 释迦族的年轻一代的优秀人才都跟随佛陀出家了,阿难成为了“多闻第一”,阿那律号称“天眼第一”,他们都为佛教和众生做出了杰出贡献。释迦族为了佛法,为了众生,舍弃了一切。 净饭王终于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曾经威严的他如今形如枯槁,气若游丝,在临终前,佛陀率领释迦族人守在父亲床头,净饭王朦胧中看到释迦族的后代们一个个德相庄严,光芒万丈,他笑了:“我终于悟到了佛陀说的‘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佛法是对的……”。一代明王净饭王与世长辞。 释迦族人感到天塌地陷,他们嚎啕痛哭,乱作一团。 佛陀忍住悲伤,他亲自为父王打棺,为父王送葬,料理丧事。佛陀表示:佛教出家是为了人生真理和救度群苦,不是消极避世。所以,佛教鼓励孝道,孝顺是佛教高声的美德。 释迦族群龙无首,长老们希望佛陀或是罗睺罗留下继承释迦王位,但被佛陀拒绝,他建议有大家民主选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出任迦比罗卫的首长。 伴随着净饭王的去世,佛陀的姨母波阇波提和佛陀的妻子耶输陀罗率领数百名侍女也跟随佛陀出家,他们是佛教历史上第一批出家女众,称为“比丘尼”。 就这样,曾经显赫一时的释迦族,为了佛法,为了众生,为了最终的真理,舍弃了他们在世间原本可以用的一切,走向了没落。但是,也正是类似于释迦族这样的无私奉献,造就了佛教在人类里上的光辉灿烂。二、释迦蒙难(对于“逆境”的忍) 伴随着无上正法在世间的广泛流传,佛教得到了发扬光大,释迦牟尼世尊也步入了晚年。但是,佛教的危机始终没有消亡过。佛陀的护法弟子波斯匿王在摩羯陀国学习佛法,太子祗陀出家,次子琉璃发动政变,夺取王位,称“琉璃王”。信奉外道的大臣进谗言道:“琉璃王陛下,您早年在迦比罗卫遭到羞辱,如今应该报仇雪恨。” 原来早年波斯匿王曾向净饭王求取释迦族的公主,但是净饭王把一位美丽的侍女当做公主嫁了过去,波斯匿王倒很大度,他没有见怪,夫妻二人也很恩爱。这位侍女就是琉璃亲生母亲,这样算起来释迦族是琉璃姥爷家。但是,琉璃年轻时在迦比罗卫学习,被释迦族人讥讽道“下人之子”。琉璃天生鼠肚鸡肠,怀恨在心,耿耿于怀。 如今被外道大臣一说,他几十年的怨气终于爆发出来。他当即亲率大军,进攻佛陀的故乡,迦比罗卫国。 那些日子佛陀愁眉不展,他明白所有事情的前因后果,他说:“这是释迦族的罪业,难以挽救。” 话虽如此,佛陀作为人天师范,他做了一个是迦比罗卫人,一个释迦族人应该做的一切。他在烈日炎炎下,孤身一人坐在琉璃王大军的必经之路。按古印度习俗,出兵看到出家人应该立刻罢兵止斗。 但是琉璃王心意已决,释迦牟尼世尊连挡了大军三次,终于没能阻止成熟的业果。佛陀只得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默默地等待族人的浩劫。 我们前面说过,迦比罗卫在净饭王去世后就每况愈下,释迦族虽是武士民族,但是,他们在大难面前展现出来的是令人震惊的执着和坚定,不是求生,而是为了信仰舍弃生命。 鲁迅说中国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如果按当代人的思维,人家打你,你打还回去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古印度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我们是不一样的,我想我们不应该蛮横的用我们的价值观强求古人。 释迦族人为佛陀骄傲和自豪,面对着琉璃王的大军,释迦族一位善射的年轻人组织了一只青年军奋起抗战,琉璃王大军几天之中寸土未得,死伤惨重。但是,释迦族的长老们却令那年轻人停止抵抗。他们说:“我们是释迦族人,是佛陀的民族,我们生生世世都应该尊重佛陀不杀的教诲,宁可亡国灭种也绝不毁佛戒律。” 就这样,迦比罗卫被攻陷,琉璃王开始纵兵屠城,在古印度历史上显赫一时的释迦族几乎灭族。 看到此处,我想很多人会对释迦族人不反抗大惑不解,甚至以此指摘佛教带给人消极的一面。 您先别忙着高谈阔论,旁征博引,您应该先弄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佛教强调“业力”的威力,即使是佛陀还有“伤足”、“中毒”、“马麦”这样的报应,目犍连看到释迦族蒙难,他施展神通,那是家族人放在钵中安置在天上,但里面的人都化为了脓血。这些故事是在向人们昭示:业力可畏。 释迦一族作为佛陀的族群,他们如同那些舍弃荣华富贵的释迦族王子一样,为了佛法在世间的常驻而舍弃了释迦族的兴盛。他们默默的承受着自己的业报,诠释着大慈大悲,大勇大力。 如果释迦族当时与琉璃王互相征战,那么佛陀教化的意义在哪?释迦族作为佛陀的民族尚且杀伐不休,后来人自然有理由将杀戮和征战当做家常便饭。 世上不缺少压迫和反抗,缺少的是慈悲和爱心。 当琉璃王大军攻入迦比罗卫城后,大多数释迦族人静静的念着“苦、空、无常、无我”,淡然的接受着业报的现前,疯狂的侵略军和安详的人民。 我们不应该用一厢情愿去苛求古人,我们应该用悲悯的眼光看待那场浩劫,我们更应该为释迦族人为了信仰舍弃生命的精神而感动。 伟大的释迦一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万世佛法。 这就是古印度,但是,佛教绝对不是一味的逆来顺受。佛教讲“忍辱度”,那是说:我可以制服你,但我不伤害你,我忍,感化你。 而我们的“忍”是什么?是我现在打不过,我忍一时,等我强大了,我要你百倍奉还。 佛教的忍不同于世间的“忍”,但是,佛教绝对不是不会用强。相反,你如果真的了解佛教,你会在典籍中看到无与伦比的强横。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前世作为护法王,与外道征战,骁勇无比,杀敌无数,大比丘僧为他说法,他不但没有罪业,反而心开意解,获得大自在。 佛教认为,什么样的战争可以进行?正义的战争。什么是佛教正义的战争?佛经说,当外敌入侵,人民遭受罹难,国君奋起神威,起悲悯心,发兵抗暴,令百姓安居就是正义的战争。这种战争不但没有罪业反而有无边福报。 其实,菩萨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战争,只不过他们的战争不是我们可看到的,他们时刻都在与诸魔共战,直到将其彻底击溃。那时候佛陀还会褒奖大菩萨们。 在中国,佛教的反抗精神更是得到无与伦比的体现,比如少林僧兵。 所以,不要杞人忧天的认为佛教流行的地方就会懦弱,不争,落后,不是那样的。真正的佛法流传的地方,那里的人民质朴刚毅,心中充满了活力和凝聚力,他们可以为了佛法献身,更可以为了众生舍生忘死,义无反顾。这种力量和精神是外道和敌人不敢正视的,在正气充盈的正法面前,外敌就如豺狼看到了狮子,他们连进攻的勇气都不会有的。 佛教之所以不愿意过多的提到这些是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充满了杀戮和争斗,佛教不愿意在这上面大做文章,以免令人们误认为“杀戮可以解决问题”,佛陀说:他在这个世上以善攻恶,拔济众苦,是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悲剧。 当人人多一份爱的时候,这个世界会更美好,当爱心在这个世界消亡的时候,这个世界也就彻底要完蛋了。———以上摘自《佛陀,在你身边》部分内容。仅供论文材料写作参考,不全代表个人观点。

中韩酒文化对比研究论文

酒 文化 是指在酒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酒文化的论文篇1 浅析中西酒文化 摘要: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酒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有明显差异。西方酒文化一般指葡萄酒文化,而中国酒文化则是白酒文化。本文从酒的起源,酒与宗教的关系,酒器的使用,饮酒礼仪以及酒的社会功能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中西方酒文化的区别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酒文化 文化差异 文化 酒文化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方面,跟其他方面一样,其形成过程以及在地域上造成的差异,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社会以及历史的不同因素形成了文化的最终不同。只有从各个方面把握中西文化的不同才能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1.酒的起源 从酿酒所使用的原料方面来说,在中国早期的文化起源地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并且农作物发展较为先进,人们便用粮食酿造就有中国特色的黄酒以及白酒。而在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巴尔干半岛古希腊地区,境内多山,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反而很适合葡萄的生长,因此葡萄酒的酿造就成为西方酒文化的代表。对于酒神崇拜,从神话 传说 方面来说,西方的葡萄酒最早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据说他是最早 种植 葡萄并且酿造葡萄酒的。而在中国,中国历史上没有明确的酒神,而又普遍地将仪狄或是杜康认为是中国的酒祖。 2.宗教与酒文化的关系 从宗教方面来讲,____是西方的主流宗教,在圣经中多次提到葡萄酒。耶稣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并且让人们记住自己是为人类赎罪而死的。因此基督____萄酒视为圣血,而且葡萄的种植以及葡萄酒的酿造被教会人员视为工作,在这种背景情况下,人们对于葡萄酒是一种敬仰与喜爱的心情。在中国佛教的影响较为广泛,而佛教的教义是反对饮酒的,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在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酒。人们很多听信佛的教戒,尽可能的控制饮酒。加之中国的白酒多是粮食酒,因此人们对于饮酒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3.酒器的使用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们对酒器的重视都是略见一斑的:酒器制造所用的材质,最终的形状以及做工的精美都有不同的讲究。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中,依据材质,使用者和时代等因素的不同,酒器的名称很多,比如有尊、壶、爵、角、觥、杯、卮、彝、卣、?、瓿等,不胜枚举。中国酒器的繁多,不仅是因为时代变迁从而生产力所带来的材质改革,更是因为在封建等级社会的中国,酒器的使用更是印上了等级制度的烙印,不同的酒器代表了不同的身份。西方国家的酒器也有很多种,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西方国家的酒器基本上以透明的玻璃杯为主而又形状各异。透明的高脚杯是西方饮酒时所使用酒器的典型代表,但是根据各种不同的酒所适用的不同的酒杯,这种高脚杯的形状又有很大差别,如郁金香型的细高型的香槟杯,矮脚的梨形的白兰地酒杯等等。西方人对酒器的讲究毫不逊于中国。但是中国的酒器更多的反映使用者的身份,西方的酒器则更多的是为了衬托酒本身的艺术性。 4.喝酒的礼仪 中西方在酒文化中都存在饮酒的礼仪,但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酒文化中更善于劝酒。同是饮酒的场面,必定中国人一起饮酒的场面更为热闹。劝酒是敬酒的一种方式,是中国人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俗。封建社会中等级分明,很多人一同饮酒时,卑者、少者须向尊者、长者敬酒。一顿饭下来,敬酒的次数是不好计算的。单是敬酒,在敬酒词,敬酒姿势,自己饮多少别人饮多少,敬别人,被敬等方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在西方国家,民主与自我意识占主导,在饮酒方面也有体现。首先,因为各种高脚杯形状的不同,手持酒杯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正确的姿势也是礼仪的一个方面。在西方餐桌上,饮酒的人也会彼此举杯,但是一次喝多少,完全是个人意愿。在一次正式的西餐中,敬酒(toast propose)的次数也一般一次,这一次一般也是面向所有在座宾客,祝酒词是必不可少的。 5.酒的社会功能 而西方人把葡萄酒看为艺术品:把葡萄酒的酿造看成制造艺术品;把饮酒也看成一种欣赏与品味艺术的行为,饮酒的兴致就在酒本身,因此可以常常看见西方人在不就餐的情况下而仅仅品味葡萄酒的场景。中国人把酒当做交流或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常为“醉翁之意不在酒”,饮酒的兴致不在酒本身,而在乎与谁饮酒以及以什么样的心情饮酒,一般情况下中国人饮酒是离不开饭桌的。中国人就餐时相比较而言更讲究的是菜肴,酒则从始到终都是一种酒。但是在西餐中,他们吃一道菜换一种酒, 一般吃沙拉和冷拼小吃时喝干白葡萄酒,吃头道序菜时喝干白、干红或玫瑰葡萄酒,吃海鲜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白葡萄酒,吃肉禽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红葡萄酒,吃甜食时喝甜食酒或香槟酒。正式的宴会要上三五道莱,而每一道菜对应一种葡萄酒。除此之外饭前还有开胃酒,餐后还有鸡尾酒或威士忌、白兰地一类的蒸馏酒。这样一顿餐下来总得需要五六种酒。 总的来说,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各个方面的差异又是由不同的因素造成的。探索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助于对酒文化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且促进中西交流。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爱德华.红葡萄酒鉴赏手册[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2]侯淑琴.形象礼仪[M].北京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 [3]杨乃济.中西酒文化比较[A].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 酒文化的论文篇2 浅谈水族酒文化 水族自称“虽”,汉语译称“水”,是全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古骆越人的后裔,ol(r}s})有着古老的文字《水书》、历法《水历》。水族现有人口40余万,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自治州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剑河等县,以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最为集中。(zlcr}3)水族人民喜食糯米,除一部分做成糯米饭,大多都是用来酿制糯米酒。水族的酒味美甘醇,特别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九吁地区的九吁酒,更是远近驰名。在水族地区,不论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还是各种各样的独特风俗中,酒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人生历程中,水族已经把酒当作一种标志,用以象征人的生命从一个阶段步人另一阶段。酒伴随着水族人走过出生、婚嫁、死亡的各个阶段,贯穿了水族的历史进程。 一、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饮酒习俗 (一)酒与水族端节 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端节“新年”;“借”,意为“吃”。因此,端节亦可直译为“吃年”,意为“过年”。水族端节的日期以水历为准,水历把九月作岁首,端节就定在九月初九日,通称“水年’,。f3J(r}s}0)为方便互相走访,水族地区是分期分批轮流过端节。水族端节中,酒是不可或缺的。 端节当天凌晨五点左右,水族村民就开始煮韭菜包鱼和糯米饭,煮熟后端到祖宗灵位前的酒桌上祭祖。 酒桌的四面都要摆满酒杯,酒杯比来贺新年的人数只能多不许少,意为讨个好兆头。天亮后,整个族人就挨家挨户去贺新年,水语叫“幼端”。每到一家,大伙按辈分依序在酒桌前围成圆圈,每人都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或酒碗举到右边族人的嘴旁,大家同时喊一声“秀”,便从主人家开始喝,而且喝酒的人必须干杯,然后在大家“秀”的喊声中把自己酒杯的酒倾入下一个人嘴里。这就是水族的“转转酒”。 有些少数民族也有喝“转转酒”的习俗,一般是一个人只喝一VI就把已喝过的酒杯传递给下一位。水族的“转转酒”则不同,虽然也是以传递的方式饮酒,但是每个人的手上都必须有一杯酒,左侧的人将右手所持的酒杯送到右边的人的嘴边,杯到酒干。水族人挨家挨户喝完贺年酒后才回家接待客人。在水族的端节中,这种“转转酒”不仅仅限于族人内,迎接远方的客人进家门后也会以最能表达心中热情的“转转酒”相待。 水族端节中喝“转转酒”这种习俗是水族先民们“一人获取、众人共有”这种氏族社会公有分配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增强民族的亲和力;这还与水族先民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共同抵御 自然 灾害和外族侵略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也是一种追忆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今天,水族端节中的饮酒习俗已成为一种聚合民族和凝结人心的重要方式。 (二)酒与水族卯节 水族“卯节”和“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按传统一向是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水族卯节的日期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具体的日期是以水历九、十月(即阴历的五、六月)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水历十月,水书中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则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卯节的分批是约定俗成。头三批卯节在荔波境内,第四批卯节,除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卯日那天,各村寨的人们都会在村寨门El隆重接待亲朋好友,在村寨门VI都设有“拦门酒”。水族的“拦门酒”由三到五个年轻的姑娘主持,客人一到寨门口,姑娘们立即为远方来的每个贵客敬上一碗“拦门酒”,然后再由青壮年上前把客人迎进家中。水族待客一向有“以酒为尚,以醉为乐,以醉为荣”的观念,所以在卯节中,也会像端节一样,用最热情的“转转酒”待客,总之都要让客人尽兴,醉酒的越多,主人越觉得光彩。 酒足饭饱后,各村寨的人们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往卯坡对歌。这一天,不仅过卯节的水族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青年男女各自寻找自己中意的人对歌,歌词均为即兴演唱,主要内容是青年男女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若情投意合,即可相约成婚。这是卯节受到水族青年男女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酒与水族丧葬习俗 水族是一个非常崇拜祖先的民族,存在灵魂不死的观念。生前好酒、喜酒乃至嗜酒如命的亲人去世后,仍要让他一如其生地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畅饮美酒。因此,水族在老人去世后,祭品中酒是必备之物,而且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无论家庭是富或穷,老人在60岁左右就特地亲手酿制一坛酒,然后以土坛密封窖藏,直到老人离世的那一天才由子孙取出让亲人和近邻品尝。 老人活得越久,酒窖藏的时间越长也就越甘醇香冽。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物质享受,还包含着水族人希望延年益寿的文化 心理。 出殡之日,亲戚朋友来奔丧所携带的物品中,最重要的也是酒。酒的数量多寡不等,依据奔丧人与丧主的亲疏关系而定,多至数十斤,少至一两斤。奔丧人把酒瓶或酒罐放在棺材前的桌上,若酒太多,则倒人一个大缸中,以便取酒招待客人。但亲戚带来的酒不能全都倒完,在酒罐或酒瓶里至少要留一点酒。因为在免除生者对死者的惧怕心理和寄托对死者的美好愿望的祭悼仪式中,水族人意识上的酒已经具有超现实的幻化功能,奔丧携酒既是出于避邪逐煞的心理,也是对主家的一种祝福,在酒罐里留点酒也是一种祝福,是丧主对亲戚的一种祝福,祝他们年年余酒。可以说,强烈的群体意识是水族的心理特质之一,这一心理特质在丧事活动中表现尤于明显。 在出殡之日水族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在唱祭歌时给歌手倒酒。这种倒酒方式也很讲究。 在所有亲戚奔丧结束后,丧主从家中搬出一张四方桌,摆放在选好的宽阔的场地上。酒桌中间摆放爆米糖一斤、白糖两包、豆腐两块、橘子和苹果各一盘。男女歌手各坐一边后,丧主在歌手面前各置五杯酒后,又在桌子边空缺的位置全都摆上酒杯,并倒满酒,以供听众饮酒。待吉辰一到,孝家立即倒酒,倒酒的同时歌手开始唱水族祭歌。倒酒的顺序非常讲究,孝子先倒第一杯酒,之后是孝女及孝主的儿媳妇、孙子,最后轮到血亲的表哥。水族丧事中的这一种习俗也反映一种文化心理,他们很重视孝道,请歌手唱祭歌一方面表明尊重长者,另一方面也是用歌声来寄托心中的哀思。 三、酒与水族婚姻习俗 在婚姻中,酒作为许多民族倾心 爱好 的特殊饮料,体现出重要的媒介功能。作为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的水族,酒更是贯穿婚姻的整个过程。 (一)提亲酒和定亲酒 水族青年有恋爱的充分自由,但不论是否自由恋爱,想要结婚的时候,都必须察告父母,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L61(})水族的提亲过程很复杂,就算是双方都已经中意,至少也要去提亲三次。 第一次提亲时媒人所带礼品是四个红糖,第二次提亲所带的礼品是:四个红糖、五斤酒、五斤肉。前两次提亲都会遭到委婉的拒绝,而媒人一般都会预料到这样的情况,所以还需要精心准备第三次提亲。第三次提亲所带礼品有:全新的一个篮子(内装红糖10斤、糯米五斤、手镯一对、银项圈一个,摆放的顺序是糯米在底层,手镯和银项圈第二层,红糖在最上层)酒(至少10斤)、肉(至少五斤)。 按照水族习俗,第三次提亲议定婚约之后就吃定亲酒,主要是约定吃大酒的日子。吃定亲酒的时候,女方会明确交代男方须准备的礼品: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红糖至少50斤、糯米30斤、酒一坛(100斤)。 可见,无论是在水族的提亲还是定亲中,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迎亲中的酒 按水族婚姻习俗是结婚前一天晚上男方就要派迎亲队伍到姑娘家去,而且出门的时间还要请懂得《水历》的水书先生选择吉时。 迎亲时男方所带聘礼:一坛酒(约100斤)、一头猪(约200斤)、红糖(约80斤)、糯米(约80斤)、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结婚时,男方所带礼物中,最重要的就是酒,无酒不成礼。 迎亲队伍到了新娘家家后,新娘家立即杀猪,第一次酒席正式开始,喝酒吃肉都很随意,没有人来劝酒。等到女方把猪杀好,第二次酒席开始了。这是正席,水族婚姻中的正席跟许多民族都不同,双方的男女必须分桌。 按水族婚姻习俗,酒席至一半的时候,新娘还要到酒桌旁敬酒。新娘首先献给自己的父亲,这叫“感恩酒”。然后媒人会上前来介绍新郎的父亲,聪明的新娘会立即接话:“父亲,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孩子了,孩子在这里给父亲倒一杯酒。”这叫“认父酒”。男方父亲干杯后,一般都要把准备好的红包放在酒杯里,然后才把酒杯递过去,表示大红大喜。新娘倒酒的过程中,凡是男方来的客人都会在喝酒后送红包,但新娘的同村兄弟喝酒后不送红包。 次日早晨,新娘家用红糖拌糯米稀饭招待客人,然后才开酒席,开席的同时女方把要送的嫁妆全部拿到祖宗的灵位祭祖。女方嫁妆一般有:水族婚礼服装一件、猪腿一只、糯米20斤、布两匹、布鞋至少巧双、棉10床、衣柜一个、马一匹或牛一头。 到了双方预定的吉时,双方男人齐聚祖宗灵位前祭祖,然后新郎家派代表上前领新娘的嫁妆,代表人一般都是双方的哥哥。在领取嫁妆之前,双方的男人必须在祖宗灵位前履行一系列庄严复杂的程序,并由此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饮酒习俗。 1.誓婚酒。首先是双方的哥哥上前来代替新娘新郎喝“誓婚酒”,而且还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女方哥哥:“你现在把妹娶走,祝愿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要把她当晒米的木板,不要把她当洗脸帕,不要玩耍她。”(水语汉译,下同。) 男方哥哥:“现在你放心,我接她回去,到我家就如神仙般,一定好好善待她,不会玩耍她。” 然后媒人递上两杯酒,说:“现在你们俩代替新郎新娘发誓了,说话算数,请喝了这杯‘誓婚酒’。” 2.甜酒。喝完“誓婚酒”后,新娘家最有威望的寨老上前问新郎的哥哥饮的这杯酒是甜还是苦,这时候若误答为“苦”,婚事就会立即被取消,对方会认为你嫌弃他家女儿,若答“甜”又得喝一杯酒。这是因为说“甜”便是祝福新郎新娘婚姻甜美,所以不少人戏称为“甜酒”。 3.媒人酒。寨老接着会想方设法给媒人喝上一杯“媒人酒”,口才稍差的媒人喝了一杯又有一杯,所以水族的媒人除了会说还要能喝。 4.舅爷酒。媒人喝干酒之后,寨老又倒酒,面对众人说:“追本溯源,先有祖后有宗,不忘祖恩。有你舅爷才有这些儿女,请舅爷上前喝一杯。”舅爷上前来接酒杯,一般都要谦虚一番之后才喝。 祖宗灵位前的复杂程序结束后,在领取新娘嫁妆的过程中,又涌现出各种各样名称的酒,显现出水族酒 文化的浓重色彩。例如在领取衣柜时,衣柜的钥匙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钥匙的人就要喝一杯酒,名为“钥匙酒”;在领取棉被时,捆棉被的绳子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绳子的人也要喝一杯酒,名为“棉绳酒”。 5.马料酒和汤锅酒。在酒席结束后,众人一起把嫁妆抬出来,男方的人作好抬嫁妆的准备。这时候,新娘家会派一个口才好的人去拴马的地方等候,而男方也会派出早就安排好的能说会辩的代表前去牵马。马匹旁边会摆上几个四方桌,上面都摆上三个大碗,并倒满酒。男方代表前去牵马的时候,女方代表会以忘记喂马料来为难,并要求男方代表代替马喝下桌上的酒。男方不能拒绝,一旦不愿代替马喝酒就无法把马牵走。这就是“马料酒”。 喝完“马料酒”后,女方代表又以马想上汤锅行去吃汤锅为由带男方代表到预设的汤锅行饮一碗酒,这碗酒名为“汤锅酒”。 水族婚事中前去的牵马的人不是那么容易牵马走的,其中有许多道酒拦着,最有名的莫过于上述的“马料酒”和“汤锅酒”。当然,能说会辩的人代马喝的酒便少点,口才差的人几碗进肚后就牵不了马了,就会闹笑话。水族喝“接马酒”的过程既幽默又能生动,增添了婚事中的喜气,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使人赏心悦目。 (三)喜酒与酒歌 到新郎家后的酒宴,也分有晌午饭和正席。晌午饭也很随意,并不劝酒。傍晚时分正席开始。在新郎家里,最热闹的莫过于唱酒歌,主要是女人那一桌的对歌。 正席开始后,男方的女歌手先唱第一支歌:“我们三家叫我倒酒,我们四家叫我倒茶,我倒酒也是倒给你们,我倒茶也是倒给你们。提起这杯酒,不知姨娘是否接受?姐与妹共庆哈喂哈喂!”(意译)女方歌手对唱:“坐在你身边应该喝两碗,坐在伯母身边应该喝五碗,喝不得双方都不开心。跟妈学酒学不成,不知哪天才学会。到奶奶身边却让我讲,如果我能讲,我们一起笑。坐在桌边,哪个吝啬?大家一起来干杯!”(意译)众人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再接着唱下去。水族婚姻中非常重视唱酒歌,一般都要唱整整一个晚上,而有的地区则连续唱三个晚上,例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廷牌乡就有这样的风俗。 四、结语 中国 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 历史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 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已经拥有独特的地位。神州到处酒飘香,饮酒习俗自古蔚然成风。中国的56个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而水族的酒文化更是独树一帜。 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转转酒”、“拦门酒”别有风味,丧事中丧主一家大小轮流为唱祭歌的歌手倒酒的习俗让人对水族的孝道赞叹不已,而水族婚姻中花样百出的酒习俗更是让人开怀大笑。由于特定的生存 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 心理文化积淀的影响,酒不仅在水族独特的习俗中得以体现,在水族人的Et常生活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接待朋友时,“酒重于肉”,如果客人来到,桌上没有酒,主人就有“不成敬意”之憾,可以说酒无处不在。 拜访 以酒为礼,迎客以酒为敬,感激以酒为谢,报恩以酒示情。酒在水族人的交往中所显示的不仅是物质赠馈上的多寡,而且可以借以表达 人际交往 和精神需求。可见水族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与民族风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氛围,很值得我们探究。猜你喜欢: 1. 中国酒文化与宴请礼仪论文 2. 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 3. 红酒文化论文 4. 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论文

我不是研究这方面的,写个大概。你自己琢磨。这是按万字以上的论文提纲写的。。一、中西酒文化差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二、中西酒文化的基本范畴和相通之处三、中西酒文化差异表现。这应是重点章。一般来说,应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物质方面,你比如说对中西方对酒的偏好不同;酒器的使用也不同。精神方面,比如喝酒礼仪、酒的精神内涵都是有差异性的。四、中西酒文化差异的原因。历史啊、民族啊、地理环境啊等等五、结论部分。通过研究这种差异性有啥积极作用或影响。最明显的影响肯定是有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好了,大概就这么多,根据你的落脚点可以多方面发挥。。。。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差异,在韩国人的观念里,独自一人吃饭的人肯定是没有朋友的可怜家伙,这一认识根深蒂固。而韩国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孤立”可能也源于这样的认识。 韩国人习惯集体行动,认为只有在集团内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并受到保护。带着这种想法到中国餐厅吃饭的韩国人看到约40%的中国人在单独用餐时,当然会产生“为什么中国被孤立的人这么多”的疑问。中国人并不太在意单独吃饭,而且也不认为独自吃饭就代表没有朋友或很孤独。 另一个差异是对平等思想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中韩两国都深受儒学影响,过去的历史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令我震惊的是,与韩国“家长制”的“大男子主义”迥然不同,中国则更类似于“大女子主义”。韩国人认为,隐身于男人背后,一心一意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才是女性典范。因此韩国一直都不太尊重女性权利。但中国男人却和妻子一起干家务活,而几乎所有中国女性和男性一样,都是上班族。中国女性普遍都有“我能行”的自立与自主精神。 中韩虽是近邻,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仍有欠缺,希望两国能更迅速透彻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历史。 在中国人的家庭教育中,饭碗要端着吃才行,韩国人恰恰相反 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饭碗吃饭的习惯,但是韩国人则认为这种行为不规矩。如果去到韩国家庭做客或有韩国客人在场,出于尊重,要记得桌子上的饭碗是不能用手端起来的,而且也不能用嘴直接去接触桌上的饭碗。因为在韩国人的观念里,“你吃饭又没人抢,干吗要抓着碗不放呢?是不是担心别人抢你的饭吃?”所以,一定要把碗放在桌上,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吃,而这时,另一只手就得听话,既然不端碗,就老老实实地藏在桌子下面。 说到饮食更有不同的地方,他们主食白米饭。常用的菜肴有以肉、鱼、豆腐、蔬菜等炖煮的火锅,韩国特有的营养丰富的泡菜。以及用韩国式的调味佐料拌制的各类小菜。餐具使用汤匙和筷子。 菜馆的基本佐料是辣椒与大蒜,此外又加有多种不同风味的调味品。因此韩国菜除了辣味以外,还具有独特的色、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韩国人用餐时有个习惯:不大声说话、咀嚼声音小、尽量不谈商业话题。他们认为,吃饭就是休息、享受的时候,伤脑筋的话题尽量少提。 给长辈倒酒时得用双手,喝时得侧身手掩以示敬意。有趣的是,如果你看到韩国人给你倒上杯7分满的白酒,千万别介意,这是出于“盈则满”的儒家理念,涵盖着祝福启示的意味; 韩国人只为别人倒酒,自己的酒杯是不倒的,“劝酒、劝酒”,要人家劝了,帮着倒了酒,才能喝。 韩国人只用不锈钢筷子夹菜,勺子负责扒饭和捞汤 中国饮食文化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另外百度文库哪有篇文章将其他的差异也列出来了,叫中韩文化差异。下面给个链接希望你能满意我的答案请采纳谢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