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历史小课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历史小课题研究论文

“历史学研究”上有没有这样的~~

历史小论文:

时间老人似乎不知疲倦,不断地推动着人类这几千年的历史,不曾因为某人、因为某事而停下几许。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他们不止给后来者的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财富,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笔可以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历史的“衍生物”,时时督促和激励着我们。

由于历史的广泛我不能一一道来,所以我从我所学的专业角度来谈谈自己读史的感悟。我学的市场营销,毕业后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把公司的东西推销出去。而把东西推销出去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推销出去,使顾客喜欢你相信你,顾客才可能买你的产品。怎样才能让顾客信任你呢?巧言令色、花言巧语,还是乱说顾客?都不是。那该怎么做呢?别急,让我们翻开历史,细细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

秦朝时,有个叫商鞅的人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都不相信,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由此可见要想让别人信任你,必须要讲诚信,言行必出,做事做人要用上自己百分百的真心和诚心。不能为达成目的————把东西卖出过去,而欺顾客。要以顾客为中心,把产品卖给需要它的顾客,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

历史长河承载着过去的人与事,给我们这些后来者留下了一个个足迹,似余音寥寥,让我们知道他们曾经来过这世界。

以史为鉴,学做人做事。让我们用心汲取古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吧!

秦国经,1936年出生,河南汝阳人。24岁就到明清档案部工作了,并且一直从事明清档案T作,到他退休时,已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T作了37年,他所从事的一直是明清档案这一块工作。秦先生所积累的明清档案知识无几入能及,他本人也被称为清史专家。秦先生在T作时就有很多论文发表、著作出版,如《论乾隆帝治理宫廷的功绩》、《想有作为的光绪》等。而他退休后,更是笔耕不辍,独撰、主编了《紫禁城皇家生活全景》、《御笔诏令说清史》、《清代文书档案图鉴》等,还有本文要介绍的《明清档案学》。《明清档案学》是秦先生在退休后,用十几年的时间研究明清档案的积淀写就的力作。2005年于学苑出版社出版。秦国经先生将近四十年的档案1二作经验和长年累月积累的学识,都融进了这部57万字的巨著——《明清档案学》。拿到该书时,实在为该书的厚度惊叹,觉得这么厚的一本书,读完就得耗费很多精力吧,更何况是编写这部巨著!因此,不得不对秦国经先生感到钦佩。一、全书内容和结构梗概该书分七编,一共三十四章。第一编主要是历史背景,为后文的出场做引导,像论文的序言。第二编和第三编是对各馆所藏明清档案的介绍,让我们对明清档案的现状有一个大概的理解,主要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献馆、辽宁档案馆、吉林档案馆、四Jlib案馆、山东档案馆等几十个档案保管机构所保存的明清档案以及民间的契约、谱牒等档案,还对国外留存的明清档案进行了介绍,从而展现了现存于世的2000多万件明清档案的全貌。第四编是按照档案的内容,分专题对明清档案进行介绍,有政务总类、宫廷皇族、职官吏役、军务、政法、民族事务、中外关系等十八类档案。第五、六、七编则是对明清档案业务丁作上的介绍,主要包括明清档案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从管理者的角度和工作思路告诉读者这些明清档案在编排上的内部联系,这就便利了我们进行明清档案的检索和查阅。章节之间的结构安排,我们会发现每一编根据需要会有所不同。第一编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先明朝后清朝;第二、三编则按档案馆进行排序,先第一历史档案馆,然后是台湾和海外,然后是各省档案馆;第四编则更显示了其中的逻辑,作者将不同的内容进行了排序,总体来说是先政治,接着是文化,最后是经济,而政治当中又从皇族到宫廷,到官场,最后到百姓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顺序。第五、六、七编里则按照档案管理和整到顺序的先后来排序了。该书的编排有很强的逻辑眭,像极了一篇行文紧凑的文章,步步相扣,紧紧相连。浑然一体。二、多功能性质品读《明清档案学》是一部拥有高尚灵魂的书。它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某一方面的,而是正如学界的评价:“既是研究明清档案、档案丁:作和明清档案事业的一部学术著作,同时也是检索利用明清档案的一部工具书。”…n,包罗了明清档案的万象。正是它的这些丰富的内容,使得该书具有多种功能,具体如下:1.史著功能:档案产生的相关历史背景介绍。在书的开始,作者安排了第一编的《明清王朝的国家机关与文书档案制度》,在该编当中,作者简要介绍了明清王朝的国家机构的设立及其改革,并重点介绍了这两个王朝的文书档案制度。例如作者在介绍明朝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的时候介绍了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内阁,立“三司”等等措施。而介绍两朝的文书档案制度则是更加直接地为我们了解明清档案服务了。介绍机构变更和文书档案制度将现今保存的明清档案形成、流传、归档、保管的整个过程像历史重现一样展现在我I'II艮前,对我们了解明清档案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背景。当然,作者的这些介绍也意外地收到了另一个效果,即向读者展示了明清两朝的机构和文书档案制度发展史.让本书也拥有了“史著”的一个身份。而且,作者在介绍每一个馆藏档案的时候,还会对档案形成机构进行介绍,如在介绍清朝的内阁档案的时候,就对内阁这个机构的设立、职责、发展等做了简要的论述。同时,该书还有大量的史料分析、论述等,这也是它拥有“史著”性质的原因之一。如在第四编当中,对明清档案分类研究和论述的时候,作者基本对每一个类别的档案都做了一定的背景介绍。如在介绍政务总类的档案时,将清朝每一个皇帝都进行了介绍。这无疑对我们了解清朝皇帝和历史是有很大帮助的。2.全宗指南:各馆明清档案保管情况介绍。当开始介绍各明清档案时,作者采用了分馆介绍的办法。先是保管最为丰富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接着是我国各地和国外所藏的明清档案的介绍。在介绍每一个馆藏的档案的时候,作者都会对形成档案的机构和背景先做一下简单的介绍,然后再对该类档案的收藏情况做一下介绍,最后再将该馆是如何对这一类别的档案进行分类的予以说明,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可以说这部分的内容使得该书很像各个档案馆关于明清档案的全宗介绍,因此,该书具有了一定的“全宗指南”的性质,读者可以根据这个指南在档案馆找到相应的档案。3.工具书:大量史料汇集。大量史料的汇集集中体现在第四编,《明清档案分类与历史研究》。在这一篇当中,作者将档案像图书馆图书分类般将明清档案按内容分类介绍。大类是政治、经济、文化三类,每个大类里再分小类。例如政治里有政务总类、军务、政法等等。而且十分值得赞扬的是在这一编的介绍中,列举了很多例子,有些例子就是档案的原文,例如一些关于光绪帝和慈禧的治病药方等。这让无缘看到档案的人在这里找到了一点弥补。同时该书后面的很多附录也再次说明了该书工具书的性质。本书一共有五个附录,每一个附录都具有很高的史料和工具书的价值。例如第一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明清档案个全宗一览表》,这个表对我们了解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明清档案分类自然意义不小,而第三个附录,《明清档案缩微品目录》,则更是对我们利用这些档案具有极高的价值。因此这些附录虽少,但却都是精华,都十分实用,也为该书增色了不少。4.丁作手册:明清档案工作方法介绍和指导。一部书能拥有上述几个功能已经十分了不起了,但是该书却超过了这个“了不起”,它还可以作为工作手册来被明清档案工作者借鉴。该书的最后i编,正是对明清档案管理、开发利用的指导。无论是其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修复等方面都十分有借鉴意义,这些应该都是作者四十年来的工作经验的总结。还有作者关于明清档案的开发利用的方法建议也是十分具有参考意义的,以及最后的关于明清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更是让我们接近了管理的新手段。所以说该书也具有工作手册的功能是一点也不假的。当然,一本书不管再怎么优秀,其中也难免还是会有一些瑕疵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其他的还有《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档发[201217号)、《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2009)、《会计档案案卷格式}(DA/T39--2008)、《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规范》(DA,r43—2009)、《数字档案信息输出到缩微胶片上的技术规范}(DA/T44--2009)、《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46--2009)、《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DA,r47—2009)、《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DA/T48--2009)。但大多数编写者对此认识不够,加上没有工作经验、对实际工作缺乏了解等,所编教材脱离实际,内容过时,这些新法规、新标准、新技术等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不能满足一线岗位对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部分教材内容还停留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水平上。如《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已于2006年颁布多年,但有的201 1年、2012出版的教材还在沿用1987年的相关规定。另外,调查显示,高职高专文秘、行政管理、外语类等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各类中小型企业,主要岗位包括文员、秘书、档案员、人事薪酬专员、公关人员、行政助理、外贸经理助理、会计员、营销人员、客户经理等。其中,有不少人要兼任会计。一z-+l-lLtk资格考试中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等科目也涉及会计档案。这也要求高职高专档案管理教材应当与时俱进,适当增加或充实会计档案方面内容。目前,绝大多数教材还没有涉及此类内容。2编写体例不合适。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出版的高职高专档案管理教材,绝大多数没有突破传统的编写路子,编写体例还是传统的理论说教风格居多。即使是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式教材,也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工学结合体系上来,与现今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改、课改、校企结合、培养操作性人才的整体目标不相符。当前,按照“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思路编写的高职高专档案管理教材,不少还不是真正的项目式教材。这些教材不外乎是将原来的,而这本书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书名与内容有些出入。本书的书名是“明清档案学”,可是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明清档案的介绍、历史研究和管理,并没有介绍明清档案学这个学科,甚至连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等等都未进行深入的探讨,而书却用了这个名字,稍有不妥。若将书名改为《明清档案研究和管理)II更贴近书的内容。(2)体例安排上也有一些瑕疵。这主要是第四编中的第五章,关于明清档案价值和作用的探讨。如果将其移到第六编关于明清档案的开发和利用的开头,似乎能更合理。当然,瑕不掩瑜,尽管这本书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和其贡献相比,这些缺陷则微不足道了。最后要感谢秦国经先生为我们带来一部如此精彩的书,它将引领我们走近明清档案,了解更多的那些被尘封的故事。望采纳

《浅谈梁启超的新民思想》论文:

摘要: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在我国近代思想史上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人的近代化”这一重要的启蒙主题,他把“新民”作为解救中国的方案加以论述,提出了国民性改造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文化重构议题,这在今天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新民思想启蒙

梁启超的“新民”学说是对中国近代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贡献,他以“新民”说回答了中国近代关于如何培养和造就近代的理想人格这一现实问题。“新民”这一词源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总体上是想通过做启蒙工作,把民众培育成具有新型人格的国民,进而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一、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发展与内容

十九世纪末,晚清社会在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近代化”伴随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行程趋于停滞。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多舛命运引起了进步人士更深层次的思考。梁启超流亡日本后,一方面广泛学习和研究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另一方面深刻地总结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

他在经历一番痛苦的思考过程后逐渐认识到,近代中国由于缺少文化意识层面的改革所造成的国民性的愚弱是中国当前问题的病根。梁启超因而将国人对近代文明的认识触角触碰到了“精神文化”的层面。紧接着,梁启超发表了《新民说》、《新民议》等一系列有着重大影响力的文章,由此也建构了他“新民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

该理论的出发点是想通过引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学说,来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对国民心理的摧残,从而洗涤国民奴性,提高国民素质,进而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培养出合格的国民。梁漱溟明确指出“余为新民说,欲探求我国民腐败堕落之根源,而从他国所以发达进步者比较之,使国民知受病之所在”。

他认为“新国”必先“新民”,他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梁启超将“新民”视为中国当今第一急务,指出了“人的近代化”对于“社会的近代化”的重要意义。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主要做了以下两件事,来实行“新民之道”。

(一)激烈地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道德,以帮助国民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培养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

梁启超认为封建社会的专制制度是造成国民道德缺陷和国民性衰弱的罪魁祸首,他还列数了专制制度的十大罪状,指出正是这些罪状使人民沦于奴隶的境地,养成了“奴性”的道德,因此他提倡“破坏主义”,主张用激烈的手段彻底地扫除封建制度及其一切附属物。

他还指出了我国国民性的种种缺陷,认为务必要来一次彻底的改造,而争取自由、解放思想,同封建道德彻底地决裂是达到此种目的的关键。梁漱溟极力歌颂自由,他说“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他希望每个国人要以“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向几千年的专制制度和奴隶主义宣战。

同时,梁漱溟还号召人们发扬我国古代的尚武精神,做到自爱、自治、自立、自任、自牧,这些都是国人应该养成的新道德。他认为,国人只有拥有了这样的自由精神和新道德,就能摆脱传统道德的束缚,成为真正具备独立思想和完整人格的“国民”。

(二)引入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说,同中国的传统思想进行比较,让国民知道当前国家病根所在,进而能“自警厉自策进”

梁启超在“新民思想”中抱着十分开放、兼容的文化态度,他提倡“国民性改造”应该“博采西方各国民族所以自立之道,汇择其长者而取之,以补我之所未及”。由此,梁启超从1899年到1903年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种刊物上总共发表了八十多篇文章和专著,进行启蒙宣传。

他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梁启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以资产阶级的思想和道德精神来“药中国之时弊”。梁漱溟通过比较中西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差异,其中主要向国人介绍了资产阶级的“国家学说”、“天赋人权论”和“三权分立学说”等三种学说。

他指出国民应该具备国家思想,培养忠于国家而不是忠于朝廷的观念,克服几千年来的“束身寡过主义”,养成服从群体利益的“公德”。他阐述了义务和权利对等的思想,激励国民起来反对专制制度,捍卫自身的权利,追求自由和民主。

梁漱溟还参照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构建了以“开民智、新民德、鼓民力”为宗旨的“新民思想”体系,该理论触及到了社会近代化问题的核心――精神文化的近代化问题。

二、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评价

“新民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产生合乎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逻辑。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启蒙思潮的核心内容,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制约,梁启超在论述新民思想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谬误。

梁启超强调教育新民,但他却割裂了革命和教育的辩证关系,没有将改变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及专制制度同新民相结合起来,所以他的新民教育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也没有找到一条成就中国的新民之路。同时,它的思想局限性还表现在,其没有将民主主义同民族主义有机结合来从更高的层面来探讨新民之道。

但不能否定的是,“新民思想”这一学说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们关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层思考,从该意义上说,其于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一,准确把握新民思想,有助于我们认清历史。中国社会的变迁没能像西方一样培育出一个庞大的社会中间层,比如西方的市民阶层,他们代表了新的生产力。

中国历史的大变迁、改朝换代的变故通常是通过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实现的,但农民起义始终不是市民的,不是新的生产力引发的革命。当西方工业化国家已诞生一个庞大的市民阶层时,中国社会仍处于被剥夺者地位的是在人数上占绝对多数的农民,他们的生存状态沿续着贫、弱、愚、散,即使有进步,主要是因为统治阶级当时的让步或妥协。

梁启超看到了国民的“奴性”,于是开始宣传西方的自由民主学说,倡导新民,塑造国民自由、独立、平等、尚武之精神,虽然未能造就中国之新民,但对当时的国民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第二,准确理解新民思想有利于我国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发展。梁启超对新道德标准的阐述,对自治性和责任感的强调,直接影响了这个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及民主教育建设。

民国初年,新的民主教育宗旨就受“新民思想”的影响,吸收了其中关于私德与公德的思想。为了实现民主教育,让受教育者成为社会的主人翁、积极的现代化公民,这些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给予受教育者以公德意识、和国家意识自治能力的培养。

文化的进化和发展是连续性的,就如市场经济作为同资本主义天然联系的产物,可也以在社会主义的框架下获得新的生命力一样,新民思想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下,仍然可以赋予其时代价值,使其有益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所以,批判地继承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于塑造新型建设者的思想道德,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历史论文课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写作时间:90 分钟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 1.浅析洋务运动 2.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3.浅析辛亥革命 4.中国近代不同阶级的救亡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小组学习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小组...中国近代史论文 6页 免费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4页 4下载券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参考选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1、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本内容,选取你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2、近代中国落后原因分析。 3、中国近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论文题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论文题目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题目 1、为什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最终没能使...23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及要求A(236)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A 卷)教学站 学号 开卷 100 分 姓名 手机号 成绩 考试题目: 试论近代...中国近现代史课题论文桂林摩崖石刻在我国碑刻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 一斑。清朝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在《语石》中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唐宋士大夫度 岭南来,题名赋诗,摩崖殆遍。”这种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论文题目20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论文题目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过程,特别是加入 WTO 以后,中国经济进 入全面加速阶段,作为多边体制...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3000字)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3000字)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在抗战历史中反省...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到衰 2、中国近代史的里程碑——辛亥革命 3、关于好与坏的...中国近代史论文中国近代史小论文 2页 免费 中国近代史论文选题 2页 1下载券 中国近代史论文...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 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 史,...关于近代史的一个课题论文关于近代史的一个课题论文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对近代史一个选择方向进行...中国近代史上进行的一场引 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

从科研论文的格式来说,第一部分应该是课题研究的总体构想,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前人研究的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研究的计划安排和应用的方法说明等等。所谓流水账,实际上是老师叫你把研究过程构想说清楚。第二部分及其后面,就进入实质研究,假如是历史名人研究,就可以分析该名人的贡献或成就,为什么作这样的判断,理由何在,推出结论等等。你可先列好提纲,然后收集调阅文献,看多了,你就自己产生自己的判断了,把这些判断记录下来条理化,就是论文了。 现在的中学历史课,教学内容有着极大的多元性。除了教材外,还有丰富的课外史料、观点。这些史料、观点,既可以是教材史料、观点的补充、扩展,也可以是有别于教材角度的另外一种阐释,还可以是教材观点的修正甚至否定。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把书读懂、读透时,如何搜集、研究历史资料时,教师是教师;学生收集的资料教师未见过时,学生提出有别于教材、有别于教师的观点时,教师就变成了学生;学生独立自学、研究时,共同搜索、相互讨论时,学生就是自己的教师。而随着社会和教育的重大改革,历史课题或专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能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研究历史课题也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辅助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设计创设或者引导学生进入到历史研究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历史课题,亲身实践历史研究的过程,探索历史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内化历史知识的体系。在开展有效的接受性学习同时,逐渐形成一种对历史能够主动地探求,并且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所得的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地运用各种思维形态和思维方式进行课题研究,克服思维定式,经过对各种信息的、知识的匹配、组织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借以类比、直观、灵感等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创新和认识。这时中学历史的课外史料则为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广大空间。一、通过运用课外史料,激发学生研究历史课题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和创造性呈正相关联系。而要把内在的动机转变为思考的动力,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而历史教材外的不少史料不仅内容生动有趣,而且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现象。正确的使用它可以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诱因。比如,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是正义的防御战争,而英国则是发动战争的侵略者。战争中虽然清政府腐败无能,但仍然有着许多的爱国将领和人民群众积极的抗击外来侵略;而发动战争的英国则在战争中处于一种相对的劣势,但战争的最终结局却是中国战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迪?面对着这种课题,许多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里教师便可指导去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借阅图书搜集了大量的课外史料,,然后进行分析、综合,编写历史故事,编写历史小报,撰写一系列的历史小论文。经过学生仔细分析查找重新组合历史史料,得到下列相关的认识: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进而导致以后在战争之中两国的胜负之分。鸦片战争前两国政治上的差异: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处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战胜了封建生产方式。对外政策;中国,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英国,进一步对外殖民掠夺,蓄谋侵略中国。上述差异,导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再如有位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看到一篇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文章,结合自己所知道的明朝历史,产生一个问题,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中国长达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他为主几位同学组织了一个明史研究组,到图书馆和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最后在《明史--太祖本纪》中找到了史料,证明明太祖之所以要废除宰相制度正是从当时的皇权高度集中的角度出发,废除宰相权分六部使得皇帝的权力得到极大的加强,进而维护朱明王朝的统治。明史研究组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相继写出了一系列的历史小论文,对其观点进行了精辟的论证。二、让学生寻找课外史料,扩大学生研究课题的知识面。在平时的课题研究中,教材中的史料作为学生对某一历史课题研究的资料,有时并不能全面反映历史人物、事件。这就既需要教师补充恰当的史料,又可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找史料增加了解。这样便使学生通过多则史料前后联系,相互考证,从而让学生从史料中来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真正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学生在研究课题时知识面更加广阔。例如,在教材《中国边疆新危机》中,涉及到如何正确评价左宗棠的问题。教材中提供了一则史料,即左宗棠说:"俄人侵占黑龙江,北地形势日迫。兹复窥吾西陲,蓄谋既久,发机又速,不能不急为之备。"读过这则史料,不少学生认为在教材之中只能从抗俄这方面来了解左宗棠。要全面了解他,则显得略有不足,这时教师则可以引导查询另两则能反映左宗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史料。如:一则为,上喻:"左宗棠既须剿办瓶颈之贼,又须赴杭州城布置,兼须进剿湖郡,用兵出所甚多,且距浙省边界渐远。所有浙江及江西交界边防,着曾国藩、左宗棠会商兼顾,严断贼匪窜越之路,断不可为其所乘,致掣全局。"另一则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诸邦以机器轮船横行海上,英法德俄又各以船炮相互矜耀,日竟其鲸吞蚕食之谋,乘虚踏瑕,无所不至,此时言自强之策,又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不可。"学生通过对这些史料的研究分析,就很容易认识到:左宗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之一;在洋务运动时期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反对俄国的侵略,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在此基础之上就很容易形成对左宗棠的完整的评价。再如哥伦布西航是高二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内容。那么在给学生第一次上历史课时,就将有关哥伦布的生平简介、第一次西航日记的部分内容、李隆庆所著《哥伦布全传》的部分章节,印发给了同学。要求同学们用课余时间,在下一节课阅读、分析这些资料。待正式上课后,首先,用"课件"将新航路开辟的基本过程及哥伦布等航海家们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进行了展示。其后,让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及影响,特别是对哥伦布西航的评价,进行讨论。最后,全班集中,让各组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说明,并板书于黑板之上。由于学生有了比教材更多的资料,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学生们的结论不仅涵盖了教材上的内容,而且还有一些超越教材内容的认识。比如有的学生说,哥伦布西航,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的崭新时代,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其意义、价值不亚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而有的学生说,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洲际大移民"及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后来"美国文化"这样的新文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等。三、 合理指导学生探究史料,发散思维,增加课题的深刻性。课外史料特别是文献史料是过去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写史料的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表观点,具有主观性。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这些史料进行课题研究,需要有正确的方法。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阅读各种史料,接触各种历史文献,介绍各种观点和解释;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直接探究,思考分析:这些史料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为什么做出来的,可靠性如何?通过在课后思考探究,集体讨论,课后查阅资料等手段,使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形成正确深刻的见解主张。总之,现在历史教学之中比以往更重视课外史料的应用,而这些课外史料基本上都是要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重视运用课外史料,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由此产生积极思维的气氛;通过指导学生参阅大量的课外史料,加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能使学生全面的认识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起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广阔性;通过探究史料,对史料的质疑问难,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研究历史的能力。

1、口述史:可以采访家庭成员,根据口述材料编写家庭史。在写家庭史的过程中,除了口述材料之外,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材料,比如多年以前的照片,最好能反映家庭和时代的变迁。2、城市变迁史:通过广泛的采访调查和资料收集,研究城市的某个地区或者公共场所的变迁。最好选定一个比较小的地方,对周围居民和有关部门进行采访,梳理地区的变迁史。3、人物回忆录:采访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领导干部、大学老师、80年代参加高考的毕业生、90年代下海经商的公务员,或者人生经历具有传奇性,能够反映时代变迁。可以结合最近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主题。4、地方历史文化建设调查:可以调查研究本地的历史渊源,本地有关部门在宣传和保护历史文化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地方志办公室、博物馆、文化局和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在宣传建设地方历史文化做了哪些贡献,地方历史遗址出现在了哪些小说和影视剧当中。还可以调查本地人对当地的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历史认同,了解历史文化建设对他们的影响。

1、 浅谈中国货币制度的变革。 2、 浅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3、 何谓“封臣建国”。 4、 浅谈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影响和意义。 5、 浅谈汉民族的形成史。 6、 浅谈古代西域经济文化。 7、 古代东北的民族兴起与衰落。 8、 古汉语“普通话”的变革。 9、 唐代的宗教文化。 10、古代民俗服饰的演变。 就先这些吧,也不是很少了,呵呵呵,要还有意见,那就把你的问题再细致点好啦。

初中历史校本小课题研究论文

历史专业论文在历史的补充和整理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历史资料是历史专业论文的血肉。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初二历史小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反思

一、教学设计脱离课标,目标庞杂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 方法 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践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确立的目标脱离课标,庞大、杂乱、抽象,这样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难达成的。例如,北师大版 八年级 上册《辛亥革命》一课,有个教师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孙中山及革命党人主要革命活动。(2)了解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3)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关于孙中山的历史资料,概括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2)比较兴中会和同盟会, 说说 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3)组织小组讨论,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习一代伟人为振兴中华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辛亥革命志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志。这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所包含的内容的容量非常大,不是一节课45分钟能够完成的,如“教学过程与方法”中:“阅读孙中山的历史资料,了解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如果改成学生课前做准备,或者教师提供关于孙中山的典型 事迹 给学生阅读,这个环节才具备可操作性。教学设计要体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本质,坚持有效性原则。这节课要让学生收获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教学设计中目标要清晰,明确,切实可行,这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

二、教学设计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我们知道,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但是在班级授课制下,几十个孩子们集中在教师里上课,教师真正关注的是学生整体,学生的个体往往被忽视了。其实,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需要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获得成长。一个课堂里坐着几十个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能力素养、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都是有差异的。作为历史学科,最明显的差异是,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知识储备差异。当前,很多历史教学设计看不出对学生差异性的关注,似乎所有学生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只不过是基于全体学生起点或高或低进行设计罢了。进入课堂,即使在公开课上,学生可能在老师的授意下做了课前的预习,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大相径庭:常见的是,有几个学生听课专注,兴致盎然,表现积极。一节课的大多数问题都靠他们的踊跃参与解决了,有的同学的发言甚至堪称精彩绝伦,激起师生热烈的掌声。然而,与他们“大显身手、独当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当多的同学在课堂上只是“观众”。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沉默着,偶尔配合性地齐声应和一下,或自始至终无声无息。如何调动所有同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呢?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如何了解学情差异?面对差异,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又该如何处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此,有些老师的做法值得推广。如,组织学生课前搜集、阅读与本课有关的历史信息,或者提供相关资料供给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来上课,带着一些经过思考的问题走进课堂,缩小学情的差异,能比较好的促进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此外,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差异性原则。在教学设计中,问题的设计可以分出层次,让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问题的解决,既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还要注意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设计重形式,轻内容

新课改以来,人们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关注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这个方向本身没错。但是,目前看来有点矫枉过正,喧宾夺主了———很多教学设计过于强调新颖灵动。在历史教学研讨活动中,若是一节课设计了一个别人未用过的形式,就会获得“好评”一片,似乎那就是课的“亮点”。在这样的评课标准的“激励”之下,许多教师趋之若鹜,许多教学设计盲目追求标新立异,甚至忽略了教学内容。我曾经听过一节大市级公开课,课题是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 措施 》。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后,作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上呈现了代表四个阶层的卡通人物:农民、手工业者、士兵和地主,每个人物旁边是他们表达自身感受的文字。此环节设计的意图是肯定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其中农民的感受是:“有了土地,就有了劳动积极性,日子过得好开心啊!”这里很明显犯了科学性的错误:教师不但将商鞅变法的内容凭空迁移到了这里,还忽略了秦王朝统治时期苛捐杂税繁重的史实,试想:秦王朝时期的农民若是生活得如此幸福,还会有秦末农民战争吗?秦亡的重要原因就是秦的暴政,然而授课教师为了让形式新颖,看起来完整,让课堂更有趣味,就随意篡改历史,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这种现象不是个案,必须要引起重视。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要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要本着对学生、对学科负责的态度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坚持科学性原则。我们也许无法保障完全呈现历史的真相,但是我们至少要努力接近真相。因此教学设计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千万不要用内容去迎合形式!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都要建立在知识正确的基础上,或者尊重历史真相的基础上。传递给学生研究历史的严谨科学态度也是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教学预设与生成脱节

在初中历史教研活动或教师赛课评比中,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是脱节的。有的教学设计中的重点与课堂教学凸显出来的重点不一致,有的课堂教学没有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去开展。课后研讨时,授课教师说:课前设计得很好,但在上课时学生“不配合”,自己没有办法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全部精准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生成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解决预设与生成脱节的问题需要关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结合课标、教材,特别是学情,合理设计一节课,使这节课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如:课堂导入的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教学问题的设计难度是否适中?在有难度的问题呈现前,是否为学生深层思考做了铺垫?等等。其次,教学设计要有预设的弹性。“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因此,教学设计中就要给课堂教学机动的空间,坚持目标性与弹性相结合原则。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要遵从教学设计,不能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上课,课堂脱离教学设计,目标很难达成。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形同虚设,被学生拖着走。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运用自己学识与技能,以及教学机智,理性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让整个课堂“形散神不散”,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五、结语

总之,历史教学设计要依据历史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学习历史的需求,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教师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打造 高效课堂 ,促进全体学生学习和终身成长。

范文二:初中历史教学历史影视资料研究

一、影视作品的内涵

历史题材的影视资料通常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存在,对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从一定程度上采用复原的方式进行拍摄,能够将历史演化中一些重要的革命性事件进行具象化的展现。不过这种影视资料并不一定遵循教科书上的阐述,有时会结合各种历史资料甚至各种稗官野史等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虚构。但是这些历史影视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依然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此,历史教师在选用历史影视资料时,需要进行认真筛选,和课文知识进行巧妙结合,从而让这些历史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凸显重要的价值。

二、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影视资源教学的必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引入历史影视资料,对于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积极性的增长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这种直观的视觉感官刺激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历史,非常适合历史教学应用。

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通常是通过板书或者口述方式来教学,知识会相对枯燥,从而影响到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历史影视资料不断丰富,这些资料将声音、图像和历史知识进行了有效综合,能够在教学中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激发初中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2.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虽然历史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将初中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在理解上却存在着很大困难。因为历史知识中还有部分抽象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往往更加困难,从而阻碍学生的学习。

3.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

在新的课程标准体系下,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以及认知能力同样极为重要,如果将历史影视资料引入其中,就能够让这些情感的培养更加具象化。比如初一历史课程大多讲述的是我国古代史,这时候可以向学生展示四羊方尊以及古代的四大发明等视频资料,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先智慧的尊敬,激励后辈不断超越前贤。

三、引入历史影视资料教学需要规避的问题

1.影视资源利用原则

(1)严谨性

历史教材的内容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进行筛选,大多都是盖棺论定的。但是影视资料为了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往往在介绍正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借鉴很多稗官野史的内容,甚至为了引发争论还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如果将这些资料全盘照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惑。所以需要对这些历史影视资料进行适当的剪裁和说明,引导学生正确地掌握知识。

(2)时间性

历史影视资料种类很多,而且同一个历史题材在不同时期都有相应的影视片段,对此教师需要对不同时期的历史影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让学生能够了解真实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历史影视资料的利用效果。

2.讲解和直观展示要充分结合

历史影视资料的直观性较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让学生从头至尾关注下去,可是这种直观性不能够让学生自己观看,教师要结合历史影视资料的内容对课程进行讲解,等讲解到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时,才播放一些历史影视资料的片段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而不是将历史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室向学生从头至尾地播放。另外,教师在讲解中穿插历史影视资料之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 总结 。尤其影视资料中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简介,教师也要旁征博引,引用不同时期历史专家的观点进行综合论述。

3.防范历史影视资料滥用问题

历史影视资料只能够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方法,不能够将其作为教学的核心过程。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对历史影视资料进行筛选,只有到讲解内容的环节时才播放相关的历史影视资料进行例证,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历史影视资料的教学价值。否则,一味地滥用历史影视资料,不仅不会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认识,反而使之变得肤浅,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就更无从谈起。

范文三:初中历史教学资源运用浅析

一、初中历史教学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网络是当今社会最为迅捷高速的信息搜集手段。借助于电脑网络,教师可以下载各个方面的教学信息,无论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还是相关的历史背景,网络让历史教学插上了翅膀,为历史课堂提供了生动丰富的信息源。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发挥网络的作用,借助于网络集聚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贞观之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贞观之治”前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数据对比,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贞观之治”带来的巨大变化。再比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既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这一时代的世界形势、中国国内形势,也可以搜集影视资料中的一些片段场景,特别是“火烧圆明园”这样留在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场景,通过网络资料的搜集为历史课堂教学增加丰富的信息容量。这样的信息既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像影音资料,在教学中将网络作用发挥出来,可以有效辅助历史教学工作开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要发挥生活资源的作用

历史是生活的积淀,若干个生活的节点构成了历史的发展长轴。许多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或是在他们的生活中能够找到相关的影子。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避免空洞说教,要竭力寻找生活中的着力点,将生活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例如在《““””的十年》的教学中,学生没有经历这一时代,对“”产生的背景、造成的危害缺乏直观了解,但是学生的爷爷奶奶这一辈人却是十年“”的经历者,甚至是受害者,从他们的生活经历中可以提取出许多“”十年的点滴碎片,让学生提高对这一场浩劫的直观感知印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向自己爷爷奶奶、外婆外公了解他们所经历的“”,从“”期间的生活条件、社会形势,乃至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寻找这一场浩劫留下的印记,也能亲身收获许多有关“”的鲜活讯息。结合接下来的教材分析,师生对这一场十年浩劫的了解将会更加全面,分析更加透彻,较好地实现了学习目标。生活资源的利用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再比如《改革开放》这一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教学相关的资源,重点引导学生从自己家庭着手,回顾五年前、十年前与现在的条件发生的变化,从家庭居住条件、家用电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以及日常的饮食结构等诸多方面了解生活所发生的变化,从这样的显著变化中直观感受到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家庭生活条件在快速提高,对改革开放的成果具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从家庭生活这一微观角度前后对比变化,侧面验证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样的生活资源有力提升了教学成效。对学生而言,生活资源具有加深理解作用,起到了促进巩固与提升教学成效的目的。

三、初中历史教学要发挥情感资源的作用

对学生强化思想 教育 、情感渗透,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一项重要的职能。广大教师要善于从历史教材中发掘情感资源,与学生思想成长结合起来,与弘扬主旋律、倡导正能量结合起来,更好地体现历史学科情感性教育目标的实现。比如在《难忘九•一八》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极具震撼力的视频画面及数据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对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在这样的演示之后无不群情激昂,教师还可以从这一课联系到当前中日两国东海纷争、钓鱼岛纷争等时事政治内容上,进一步激发学生为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而甘愿奉献自身力量的爱国激情,引导学生明白中华民族的强大是广大中华儿女矢志不渝、卓越奉献的结果,将来建设祖国、壮大民族的责任当之无愧落在青少年的身上,让爱国主义成为他们心中涤荡的主旋律,让强烈的责任感成为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强大动力。再比如《钢铁长城》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寻找展示现代人民解放军战斗力显著提升的精彩场景,如新式武器装备、解放军战士生龙活虎训练等影音资料,增强学生为祖国强大、军队强大的自豪感。

四、初中历史教学要发挥活动资源的作用

历史教学既要重视课堂也要重视课外,既要强化师生互动探究,也要发挥活动促进功能。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开展了一系列课外活动,将这一资源的功能体现出来。例如在《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后自主搜集资料,研究海峡两岸近十年来在经济 文化 交流方面的巨大成果,并对本地区台资企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以鲜活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实实在在的内容,验证海峡两岸人民一衣带水的同胞之情,验证了海峡两岸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的不断深入、祖国统一大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有效增强了学生实际感知成效,巩固了教学成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需要丰富的资源作为基础与支撑,广大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入发掘、广辟途径,为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强劲支撑。

首先,选题——或者说,确定你的中心论点。例如:论秦始皇的功过接着,论述——详细陈述具体史实、事件。你可以单纯叙说史实,也可以夹杂议论。注意分条,就是保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最后,总结升华——用简短的话语将你的中心意思表达清楚,联系现在,抒发XX意义。大致这三步吧,初中小论文的书写步骤。PS:无论你想写多少字,写什么内容都可以按此步骤哦~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正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说“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历史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情感的产生基础就是要使他们喜欢历史,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尊重学生的需要,设置课堂教学环节,改变课堂观念,把课堂定位为:学生能力展示场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指出:“一位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就无法安静,人们都需要尽其所能,这一需要就称为‘自我实现的需要’①。”

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很有必要探讨学生学习中的需要,依据学生的需要组织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们知道,小学生都有获得成就的欲望,初中生就更不例外,成人也是如此,这是人不断进步的源泉。历史教师要明白这一点,同时,也需要向学生讲明几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展示才能的欲望,打球人需要在球场上展示;唱歌的需要在人多的场合一展歌喉;绘画的需要有展览,等等。每个人的才能都是通过众人的传播得到扩大的,通过大家的评价得到提高。展示的机会越多,能力发展越快。能力发展越快,人的热情越高。全班几十人,个个都有不同的才能,但是我们很少有机会展示,以致大家以为我们是差生,我们不是差生,而是我们展示才能的机会太少,长期形成这样,被埋没了。现在,历史课就是你们的舞台,要在历史课上学会两种能力:会思考、会说话。要借大家之口传播我们每个人的能力特长,使我们都有好的名声,这也就是我们学习的成就。

马斯洛在《自我实现的人。动机与人格》写到:“自我实现不仅是一种终极状态,而且是随时随刻、点点滴滴地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随时随刻、点点滴滴地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教学就要有这个平台,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展示,这就是本文的课堂定位。

2.如何实施能力展示?

学生能力展示的方式:课堂展示,课外展示。

课堂展示内容:阅读、思考与发言。历史课的阅读分全册阅读和单课阅读。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要求就有差异。

先说单课阅读,这是随着上课进度而进行的阅读,有时是预习阅读,有时是当堂阅读。阅读与思考必须联系在一起,思考与发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才能使阅读发挥更好的效益。

因此,阅读一课历史,就要安排几个问题,备课时准备好问题,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或者让学生阅读后提出几个问题,请同学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写在黑板上,供学生思考,当然还有限定一定的时间。然后进行发言,必须是人人参与,人人发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1、2、3、4、5、6、7序号,发言时,抽一个组的一行,按次序发言,与1、2、3、4、5、6、7对应,发言者不管对错都打对号,未发言者打叉。最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发言,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重复发言。这样的阅读并不影响教学进度,学生只要养成了习惯,一节课可以思考两课的问题,进行两课的发言。这种发言也称得上是“人人技能培训”。学生都积极参与,使自己的读、思、说能力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发言与不发言由学生个人选择,老师不强迫,发言错了,无关紧要,老师不批评,多表扬,发现学生的`长处。不发言者,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声誉,他们会自我改变,积极进取,努力“自我实现”。

当然,还要学生来评价学生的发言,学生的发言代表学生的学习成果,获得大家的赞成与好评,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

例如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准备了4个问题,供学生阅读时思考。黑板上左边板书了4个问题,右边写上1、2、3、4、5、6、7,学生看到这样的板书,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们谁也不愿意把×留在黑板上,这个1、2、3、4、5、6、7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学习,又赶跑了学生的瞌睡。如果教师唱独角戏,满堂讲,满堂灌,很难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很难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教师减少了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也减少了。

课外能力展示内容:学生通过全册课文阅读,结合课外阅读,到社会上读“无字之书”,自编小册子,对小册子进行展出,评奖,使学生的成就感更突出,使他们更有荣誉,更爱历史。因为历史使他们充实,历史使他们有机会“自我实现”。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马斯洛说:“自我实现就是努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②”。历史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做想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许金声翻译的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动机与人格》电子文本。

[2]许金声翻译的马斯洛《自我是实现的人.人性发展能够达到的境界》电子文本。

研究历史课题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类似文件是主要的科技信息源,是记录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性文件.为了统一这些文件的撰写、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便于处理、储存、检索、利用、交流、传播.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3-87中有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摘录如下: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题目: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用副题补充说明。2.论文格式——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并了解论文报告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其他参加工作的人员,可列入附注或致谢部分。3.论文格式——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4.论文格式——正文: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等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具体要求如下;论文格式——图: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无量纲可以省略),坐标上采用的缩略词或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论文格式——表:表应有表题,表内附注序号标注于右上角,如“XXX1)”(读者注意:前面“”引号中的实际排版表示方式应该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号作附注序码,表内数据,空白代表未测,“一”代表无此项或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⑴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 ⑵ 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① 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 ⑶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⑷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 ⑸ 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⑹ 正文 ⑺ 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 ⑻ 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⑼ 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 ⑽ 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如果是一个话题或者是讨论一个小课题的话,可以从引用书本加以分析,另外,采取以探讨问题的方式作为一种手段,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

直观的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

历史小论文要一针见血,针对问题的前因后果,结合历史情况加以分析。

文章题目不超过20个字,不用不常见的英文缩写(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摘 要(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中文摘要要求200字左右。中文摘要用第三人称编写,简短精炼,明确具体。摘要格式要规范,不能出现本文、论文等类似字样,不能出现数学公式、插图、表格、参考文献序号等。摘要中应用黑体明确列述该文的创新点(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等等),以便于创新性知识的发现,提取和评价,。英文摘要同中文一致,创新点用斜体标出。(宋体、小四)关键词(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词1;词2;词3(宋体,小四,要求3-8个,用分号隔开)Title(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n体、加粗):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小四、Times New Roman体)Key words(小四、Times New Roman体、加粗):word1; word2; word3(小四、Times New Roman体,一律小写,英文缩写除外)(以上单独成1-2页)目 录(三号、黑体、加粗、居中、字间空两字符)1 一级标题(绪论、前言或引言)(小四、黑体、加粗、左对齐)……….……………… 二级标题1(小四、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三级标题1(小四、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 二级标题2…………………………………..…………………………….252 一级标题(实验)……………………………….………………………………二级标题1 …………………………………..…………………………….三级标题1………………………………….……………………………..403 一级标题(结论、结束语)……………………………………………………..100参考文献(不加标题编号)…………………………………………………………102附录(不加标题编号)…………………………………………………………………104附录1………………………………………………………………………………110附录2………………………………………………………………………………115附录3 …………………………………………………………………………….120致谢(不加标题编号) ………………………………………………………………130(以上单独成页)1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三级标题,不得出现四级) 二级标题式样(小四、黑体、加粗、左对齐) 三级标题式样(小四、宋体、加粗、左对齐)正文内容。(小四,宋体,倍行距,字符不缩放,字符间距为“标准”;参考文献标识符号[1],方括号加数字,小四,Times New Roman,上标表示;所有数字和英文全部为Times New Roman字;除目录可适当调整行距外,其他部分全部为倍行距。页面上下边距为,左右边距为;中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页面用罗马数字注页码,其他部分用阿拉伯数字注页码,页码为页脚标识,六号、宋体、居中。)表(一律用三线表)表 表的名称(表序分两级,小四、宋体、加粗、居中)表内文字:小四号、宋体、上下左右居中注(五号、宋体、加黑):内容(五号、宋体),有多条注释,用“①、②……”分列。2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 二级标题式样(小四、黑体、加粗、左对齐) 三级标题式样(小四、宋体、加粗、左对齐)正文内容。(小四,宋体,倍行距,字符不缩放,字符间距为“标准”;参考文献标识符号[1],方括号加数字,小四,Times New Roman,上标表示;所有数字和英文全部为Times New Roman字;除目录可适当调整行距外,其他部分全部为倍行距。页面上下边距为,左右边距为;中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页面用阿拉伯数字注页码,其他部分用罗马数字注页码,页码为页脚标识,六号、宋体、居中。)图(图序一级,依次标识,小四号、宋体、加黑、居中)图1 图片名称3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 二级标题式样(小四、黑体、加粗、左对齐) 三级标题式样(小四、宋体、加粗、左对齐)正文内容。(小四,宋体,倍行距,字符不缩放,字符间距为“标准”;参考文献标识符号[1],方括号加数字,小四,Times New Roman,上标表示;所有数字和英文全部为Times New Roman字;除目录可适当调整行距外,其他部分全部为倍行距。页面上下边距为,左右边距为;中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页面用罗马数字注页码,其他部分用阿拉伯数字注页码,页码为页脚标识,六号、宋体、居中。)公式(公式格式:公式居中,公式编号右对齐,英文字母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字)≤Q≤ 1-1(以上单独成页)[参考文献](五号、黑体、加粗、居中):1) 期刊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五号、宋体、下同)2)普通图书(专著)的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 其他责任者(选择项).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选择项).3)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 编者.原文献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保存地:保存者,年份.5)报纸文章的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6)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7)专利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8)技术标准(规范)的著录格式[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9)各种未定义类型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0)外文文献的引用格式各类外文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格式与中文格式相同,其中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为了减少外文刊名引用不规范所造成的引文统计及链接误差,用(SXXXX-XXXX)格式在刊名后加ISSN号例如[1] KANAMORI H. Shaking without Quaking [J]. Science (S0036-8075), 1998, 279: 2063.附: 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代码文献类型 标识代码 文献类型 标识代码 文献载体类型 标识代码普通图书 M 报告 R 磁带 MT会议录 C 标准 S 磁盘 DK汇编(论文集) G 专利 P 光盘 CD报纸 N 数据库 DB 联机网络 OL期刊 J 计算机程序 CP学位论文 D 电子公告 EB(以上单独成页)附 录附录1:附录2:附录3:(以上单独成页)致 谢感谢院系领导感谢指导老师感谢父母(以上单独成页)

论文格式怎么写 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中文题目。(二号宋体加粗) 2、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名称,所在省和城市名称,邮编,如多名作者则分行依次排列。(作者:小四号仿宋;单位等:六号宋体) 3、摘要:150~300字,需有简明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结论等,摘要书写中不能出现“本人”、“本文”等第一人称称谓。(五号宋体,摘要两字加粗)4、关键词:3~8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五号宋体,关键词三字加粗) 5、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内容均为小四宋体,行距倍下同) 6、正文:论文的核心,要求主题新颖,观点明确,有理论高度,有实践基础;论据充分,引文准确,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图表清晰。 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中文题目。(二号宋体加粗) 2、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名称,所在省和城市名称,邮编,如多名作者则分行依次排列。(作者:小四号仿宋;单位等:六号宋体) 3、摘要:150~300字,需有简明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结论等,摘要书写中不能出现“本人”、“本文”等第一人称称谓。(五号宋体,摘要两字加粗) 4、关键词:场~8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五号宋体,关键词三字加粗) 5、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内容均为小四宋体,行距倍下同) 6、正文:论文的核心,要求主题新颖,观点明确,有理论高度,有实践基础;论据充分,引文准确,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图表清晰。 论文要怎么写?格式是什么? 标准论文格式 阅读人数:2984980人页数:9页看haole 标准论文格式 一: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毕业论文怎么写啊?什么格式?有何要求? 一、毕业论文格式及要求 1.毕业论文格式 一般说来,一篇毕业论文要具备相对固定的格式。这些提到的毕业论文格式仅供参考。学校有具体规定的,则按规定办。这里以文件中规定的毕业论文格式为准。 ①论文题目,有的含副标题。题目之下是作者署名,署名之前或下边一行写作者的校、院、系、年级。 ②“摘要”与“关键词”(或称“内容提要”),一般为300字左右。位于作者署名之后,正文之前。关键词,结合标题和正文内容一般选取3至5个。 ③引论。用“O”标示,常写作“引言”、“引论”、“绪论”,引言较短时可不标出“O.引言”类小标题。引论的内容一般是交代选题背景,主要有:课题来源,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状况。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选题的意义,讨论的问题。本文分几部分,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以及指导思想、论证方法等,均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写在引论中。 ④正论。正论常分几部分写,分别标示“一”“二”“三”“四”等,有的加小标题,或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以凸现论述的观点或主要内容。这部分是对研究过程及分析、归纳、概括的表达,体现出分析方法与思路,充分有力的论证。正论还要体现出明确的指导思想。 ⑤结论。一般用“结语”“小结”“余论”等标示。也可不标示“结语”之类的词儿,在正论之后空一行直接写结论或总结。 在毕业论文格式中,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综合或概括,也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若是在正论之后,对相关联的问题还想简短论述一下,或是对较为重要的问题再说一些想法,可写成“余论”。 ⑥毕业论文致谢。接上文另起一段。简述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以及有关人员表示感谢。“毕业论文致谢”并非形式,也不是走过场,是一个大学生修养的表现。 ⑦注释与参考资料。注释专指“本文注”,即作者对论文有关内容所作的解释,一般用脚注(放在本页末)(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参考文献专指“引文注”,即作者对引用他人作品的有关内容所作的说明,在引文结束处右上角用[1][2]等标示,序号与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同一著作或文章被多次引用时只着录一次。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见《参考文献格式》。 ⑧附录。收录和论文有直接关系的文字材料、图表、数据、试验结果等。中文方面的毕业论文 格式中作附录的情况似乎不多见(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以上是一篇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是一般撰写毕业论文必需的表达形式,其中除“注释”和“附录”可有可无外,其他部分的毕业论文格式是必备的。 2.毕业论文格式的其他要求: ①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一般来说,文学、新闻、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毕业论文在7000字以上,语言方面的论文在6000字左右,也有对函授学员、自考生要求在5000字左右的。我的想法是对字数不去“斤斤计较”,关键是在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有创见。一般说来,达到了内容的要求,相应地也会满足字数的要求。 ②表述要求。毕业论文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意准确、鲜明,语言通顺、流畅,用规范汉字,不写错别字。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若手抄则要求书写工整。 ③修改要求。论文初稿写好后,全文阅读,前后对照,检查论点论据论证和词句运用,修改好了之后,搁置几天或者一两周,再来挑毛病,经过多次修改、加工、润色,最后在老师指导下定稿。 二、毕业论文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毕业论文,表达方式也有差异。按学科可分成文科类毕业论文,理科类毕业论文,管理类毕业论文。从写作内容分,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包括理论研究,文学、语言、历史等学科的...... 短篇论文的格式怎么写 短篇论文写作的内容和标准格式 ⑴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 ⑵ 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① 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 ⑶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⑷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 ⑸ 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厂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⑹ 正文 ⑺ 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 ⑻ 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⑼ 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 ⑽ 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论文的格式怎么写(详细一点) 前言 在毕业论文的制作过程中,笔者发现格式问题是困扰很多同学的一个大问题。大部分同学对于格式的调整少 则要花费一天的时间,多则近乎两天。笔者通过对我校硕士生论文格式要求的细心研究,加之对数位同学论文格式的修改经验,总结出一套快速设定论文格式的方法,希望对同学们的论文写作起到直接的帮助。 使用这套论文格式设置方法,可以有效地节约设置时间,并且修改方便。其主要原则有以下三点:第一,论文写作与论文格式设置分开,不要在写作过程中调整任何格式;第二,将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设置格式,最后合并文档形成完整的论文文档;第三,针对格式要求逐项设置,不要使用模板。避免遗漏和套用格式会发生的冲突 论文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文章写作前要做好以下几个准备工作。 软件设置为显示所有选项 具体方法如下:在word软件下,点击“工具”→“选项”→“视图”→“格式标记”,在“全部”一框前面打勾之后,您会发现,在word的页面上包括空格、回车等隐形的符号都可以看清,这样可以避免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多加空格或者回车格式不对等问题。 论文写作中不要设置格式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注意对word文档不要设置格式,这样有利于我们在文章写完后根据要求统一设置格式。 (1)在有其他格式的文本(如网页内容、caj格式内容、pdf格式内容)拷贝到论文文档中时,注意将原有的格式清除掉。具体方法有二: 1、将复制的内容拷贝到记事本中,在从记事本中拷贝到word文档中。 2、将复制的内容拷贝到word文档中,选中拷贝的内容在工具栏中,选择清除格式,将格式清除。 (2)大家注意到对于拷贝来的文档在编辑时,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在修改时,增加的内容会覆盖后面的文字。这是由于word打开了改写模式,即大家发现在最下面的改写两字由无色变为了黑色。这时我们双击变黑的“改写”两字,就可以关闭改写功能,可以正常地使用了。 注意设置分节符 一般而言,在写作过程中在以下地方必须及时设定分节符。封面与授权说明之间、授权说明与中文摘要之间中文摘要与英文摘要之间、英文摘要与目录之间、目录与第一章之间、各章之间、最后一章与参考文献之间、参考文献与致谢与声明之间、致谢与声明与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部分之间,即所有独立的部分之间必须加入分节符。 分阶段设置论文格式 在论文写作完成之后,采用针对内容的不同部分分别设置论文格式是比较方便的方法。对不同部分设置完毕之后,再合并文档,便可以得到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一般而言,笔者习惯于将论文分为封面与授权说明部分、正文部分(包括摘要、Abstract、正文)、参考文献部分、其他辅助内容部分(包括致谢与声明、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部分),即四个word文档。下面按步骤逐个介绍其格式的设置。 封面与授权说明部分 这一部分完全可以按照提供的格式要求,将论文的相关信息填入其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封面和授权说明部分需要加入分节符(下一页)。(设置方法见后文) 正文(包括摘要、Abstract、正文) 这一部分就是我们最后写完的论文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是论文格式设置的核心部分。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设置,较为方便快捷。在做这一阶段之前,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是 (1)清除文档所有格式,具体方法是选择整个部分的文档(目录等第三章合并文档时进行设置)选中,在工具栏中,选择清除格式,将格式清除。清除的方法见。 (2)设置文章 论文的格式,怎么写,给个框架 下面是论文的一般格式,仅供参考: 1、论文题目: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论文题目下附署名,在一行中要与标题对应而居中。题目用黑体三号字,加黑居中。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采用目录索引方式。页码从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字,二、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 3、内容摘要: 它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仿宋小四号字,倍行距;“摘要”四号宋体。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仿宋小四号字,倍行距;“关键词”四号宋体。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正文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字加黑居左; 正文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加黑居左缩两格; 正文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居左缩两格; 正文其余文字小四号,统一采用倍行间距编排。 图:毕业设计中的每幅图都应有图题,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用五号宋体。图号按部分编排,如“图2-3”表示第2部分第3张插图,图号与图名之间空一格排写,图题居中置于图下。 表:每个表格应有自已的表题和表序,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用五号宋体,表序写在表题左方不加标点,空一格接写表题,表题末尾不加标点。表格应逐章编序,如“表4-2”表示第4部分的第2张表。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宋体五号字,倍行距;“参考文献”四号宋体加粗居左。 中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举例:[1] 王谦.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2):26 - 27. [2] 高丽萍, 马克和.税法 [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8. [3] 刘辉. 会计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大会论文集 [C].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37. [4] 王亚周.会计诚信教育 [N].中国财经报, 2006 –12 - 17(7). [5] 梅研,杨华,孙晓媛. 新会计准则对比研究 [EB/OL]. ...... 小论文的格式怎样,1500字的?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论文格式的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论文应该怎么写,需要的格式,摘要,前言 结论怎么写 正文怎么写 200分 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是什么?越详细越好。最好有范文。 论文格式 题目 作者 【摘要】: 用简短的语言(小于等于300字)来总结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结论。 【前言】: 就是阐述一下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你要研究的问题礌最好是以案例的形式将问题呈现出来,以及你的研究的意义。 【研究经过】: 一、 详述研究的方向和想要达到的目的。 二、 活动安排(包括每一阶段时间安排以及每一阶段的研究方法(包括每一种研究方法想要达到的研究目的)。 三、 人员分工 四、 获取资料的方式 【研究内容】: 一、 【收集案例】:如果研究对象不属于同一类的话,就要用图表的形式将研究对象比例情况展示出来 二、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尤其是研究现状的背景下,问题依然存在的具体原因、深层次原因) 三、 【问卷调查】如果有问卷调查的在此可加入调查的问题以及调查结果。 四、 【研究结果】总结研究的结果,可以用图表形式 【结论】: 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结论。 参考文献: 注明资料的出处 1 网络资料,注明:文章名,作者,网站名称 2 书籍资料:注明: 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页数。 3 报刊资料,注明,文章名,作者,报刊名字,期

高中历史微课题研究论文

高中历史课网络教学模式的初探近十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的进步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人主要就应用学校网络教室进行高中历史课网络教学的实践,谈一些浅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认知学习理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理想交互作用方式以利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及合作性的发展。” 1999年随着校园局域网络的发展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应用于我校的课堂教学中,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高中历史课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消极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和探索者。这是通过学生自己发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这里的发现,不是让学生去创造人类前所未有的新理论和新学说,而是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对信息进行捕捉、加工、重组,通过积极的探索获得新知识。学生的学习超越了所给的信息,这一超越就是对历史知识归纳、分析,获得历史概念、探索历史规律,运用概念和规律解决新的历史问题,对历史的价值性的判断和估计。教学重心由教师传授答案转移到学生寻求答案。我们探索的历史课网络教学模式主要是:提供学习资源,指导自主学习;打造网络平台,展示自学成果;组织网上讨论,学会合作学习;设置网络检测,及时巩固提高;引导纵深研究,拓展创新思维。“五个环节”的网络教学新模式。第一个环节:提供学习资源,指导自主学习。设计制作好网络教学主页,是上好网络课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它不仅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立体、个性化学习的环境,也为教师在开放的渠道中增加教学密度,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提供了准确、生动、有针对性的指导。历史组充分利用“科利华”历史教学备课系统和东北师大、泰达平台的丰富教学资源,以及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资源,大胆尝试了网络教学软件的设计,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的历史网络教学软件有《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等多个教学网页,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网络检测《百题训练》两套,使其初具规模,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制作历史教学网页的框架模式。我们已经做成的历史网络教学软件,大多具备如下特点:第一,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设计软件时,首先考虑了可自学原则,如在每一章节的“学习指导”中提供翔实的材料,以使学生了解本节要达到的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情感教育目标,了解本节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内容的详实性与层次性。以教材涉及到的内容为中心,并选取相关信息适当加以延伸,按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网络教学环节,编制成相应的教学专栏。如“阅读材料”以教材为主,分大字和小字部分。大字为课本的必读部分,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或错误,配以小字作针对性的补充、说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图片图表”、“影视资料”等专栏使学生走入过去的时光,重温历史事件。“专家点评” 、“引申分析” 、“纵深研究”等专栏,集众多史学专家的智慧对某一历史专题作分析、总结,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这样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地融合,后来还充分利用校园宽带互联网的功能,有选择地连接,登陆相关网站,例如与“天津教研网”、“历史风云网”、“历史天地”、“历史星空”等相关主页的友情链接,使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第三,打造平台,展示自学成果。如“读书笔记”、“构建体系”“学生作品”等专栏,是展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利用word、PowerPoint、Dreamweaver、Flash等多种工具,梳理本章节的知识要点,并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认识方法、建立起“有别于”教材体系的“新”知识系统和“创造”出“新”的历史知识。第四,交互、反馈的多样性。“质量检测”、“专题训练”等专栏,是根据学生层次的差异即理解能力、综合能力的不同,设计不同等级的思考题,进行网上自我检测。“专题讨论”、“网上交流”等专栏,是为学生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争论问题,提供自由、和谐、民主的环境。由于教师设计制作的网络主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不再被那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主页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他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防止“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调控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及时观察每一台学生机的屏幕信息或学生的操作情况。学生有问题时,可以通过学生机的电子举手功能向教师提出疑问或请求帮助。教师会及时知道每个环节教学信息输出的难易程度、数量和节奏,并做出适当的调整,使绝大多数学生易于接受。对于少数不能完全接受的学生,应采取其它措施加以弥补。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到某个学生身边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思想和学习障碍,把学生的学习心理、思维活动调整到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师机来控制全体学生或个别学生的操作内容与操作权限。比如,布置自学思考题、解释共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屏幕广播,让所有的学生机画面与教师机保持同步。在此环节中,由于与互联网的友情连接,个别学生有时会出现私自脱离网络主页环境,随意在其它系统中漫游的现象,教师要及时进行提醒,教育他们要按要求自觉完成学习内容。第二个环节:打造网络平台,展示自学成果。现在高中普遍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普及,使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大大增强,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字输入速度,而且掌握了上网、浏览、下载以及在网上发布信息的方法。设计编程、制作主页也不再是个别计算机爱好者的“专利”,不少学生不仅对计算机和网络非常熟悉,而且将其作为课余学习、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这样的条件下,多数学生愿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大胆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制作、展示自学成果。为此我们在网页制作中设计了“读书笔记”、“构建体系”、“学生作品展示”等专栏,展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学习成果,他们利用word、PowerPoint、Dreamweaver、Flash等多种工具,梳理本章节的知识要点,并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认识方法、建立起“有别于”教材体系的“新”知识系统和“创造”出个性化的、“新”历史知识。通过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最好和计算机老师配合,历史老师利用历史课布置成果展示的内容,计算机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课指导制作的技术与方法。这样做既解决了历史课时间不足的问题,又为计算机可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演练内容,取得异曲同工的效果。在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时,最好让学生自己介绍作品的设计思路,这样做既可以达到交流借鉴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享受到成功后的喜悦,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三个环节:组织网上讨论,学会合作学习。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在班级教学环境中交流是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而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适宜环境,也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历史网络软件时,特别注意将自主学习与集体活动结合起来,开辟了“分组讨论”、“专题讨论”、“网上交流”等专栏,让大家围绕某个问题展开师生间、学生间、小组与小组间,正方和反方间的网上讨论、交流和辩论,使每个人(学生、教师)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相互激发学习的灵感,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由于是在网络教室集体进行,还可以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当时间不足,或思维的火花产生碰撞时,也可以通过语言进行唇枪舌剑的辩论。这一环节中,教师具有群组编制功能和实施调控功能。教师最好课前把确立的讨论主题交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查找资料,确定自己的论点和论据,并形成电子文稿。如上辛亥革命评价的网络教学活动课时,教师提前两周向学生布置本节活动课的教学目的、课程安排和整体思路,让学生进行认真的准备。学生在分析、比较、归纳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基本观点,在计算机课老师配合下,利用计算机课,将其主要观点打成电子文稿,使讨论交流有的放矢。上课时,先通过浏览教师提供的网络主页,进一步充实完善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网上讨论平台,自愿进入最感兴趣的窗口,对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和得到的启示三个部分,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师在此环节中,一方面参与讨论,另一方面提示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评价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本国史与世界史的横行联系与比较,客观地加以分析。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又根据学生中“成绩是主要的,但也有明显缺点”、“失败是主要的,但也有一些功绩”以及“功过各半”等不同观点进行口头辩论,再次激起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火花,将讨论引向深入。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中国在政治民主化上迈出了艰难的一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有时一节网络课需要解决几个方面的认识问题,我们就采取分组讨论,小组归纳整理,然后大组进行交流的办法。这样既可以在有效时间内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言的机会,使问题讨论充分,又可以使全班认知汇总,对问题的理解达成共识。在这种“机机交互”的活动中,讨论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他们之间的讨论与观念的碰撞,是产生智慧火花极好契机。在这样一个自由、和谐、民主的环境中,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协作学习,通过对他人观点的认同与辩驳获取知识与经验。由此可见,网络信息的交互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四个环节:设置网络检测,及时巩固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通过学生的作业或者课后的测验,才能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有个了解。而教学过程中,准确地进行反馈和调控是取得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关键性措施。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信息反馈功能,网络教学软件中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适量的检测题,教师利用网络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地对学生当堂知识吸收的情况有个定量、定性的分析,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深入、细致的讲解;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所收获,让每个学生的潜在才能和才华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了能让教师及时、准确地对学生当堂知识吸收的情况有个定量、定性的分析,我们尝试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设计网络检测、统计两部分:学生使用的是“检测”部分,教师使用的是“统计”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找出学生所表现的行为与行为目标的差距,并依据诊测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不要强调统一进度,让学生自己把握,遇到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及时提示,通过“疑难导析”窗口查找有关信息。对共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口头讨论,教师加以点拨的方法突破难点。最近我们还针对高一历史期末会考复习,研制了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网络自测“百题训练”,学生不仅可以选择任一题开始,还可以在交卷之前任意修改;当学生交卷之后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提交后不仅显示完成的时间,还能显示正确率和查找正确答案,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答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师机上随机进行观察“统计”。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随着学生的回答与修改,表格中对应的答案也在随之出现或改变,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一目了然。当教师了解到全班的检测情况后,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所收获,让每个学生的潜在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可见,反馈系统是连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双向交互的纽带。第五个环节:引导纵深研究,拓展创新思维。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现代社会要求教育要与之相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又为历史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广泛的交流帮助和高效适时的处理等条件。在历史网络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设计布置相关的研究性课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登陆与历史课题研究相关的网站,搜集与研究相关的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揭开历史的面纱,得到准确的结论,在于社会现实相结合,得出自己的认知和感受。例如:《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网络教学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组织起来,确立研究的课题;通过网络去搜集研究的素材;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搜集到的信息;通过社会调查和他人交流,得到他人的帮助,并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展示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过程中,学生始终以自主的精神参与,以积极的姿态开展研究。有能力的学生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了《“洋务运动”与“东局子的变迁”》、《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等相关网站,通过校园历史网站发布网页,学生把自己的初步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供他人评论、质疑,从而使问题解决得更为圆满;通过网络借鉴和交流,学生能从他人的思想中得到启发,从而产生新的见解和观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题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技术的指导者。教师的责任将更大,不仅面对知识,更重要的是面对人和社会,通过参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升华和提高。综上所述,网络教学基本体现了“个性化”、“协作型”、“反馈式”、“研究性”教学模式。其中:第一、二个环节中“个性化”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差异问题,体现和发展了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发挥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在人机交互的活动中,提供展示“个性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真正实现了因人而异的教学效果。第三个环节中“协作型”教学模式,侧重解决较高级认知能力的培养,如落实分析、综合、评价等学习目标,在机机交互的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体验合作学习、思维碰撞后的快感。第四个环节“反馈式”教学模式,侧重解决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惑答疑。第五个环节“研讨型”教学模式则是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扩展和发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他们感兴趣的历史问题与社会现实问题,开拓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这四种网络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作用、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真正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几乎是把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都调动起来,用高超的技巧将学生的才智与计算机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密切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学时间的无效消耗,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知识密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吸收知识的速度,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力,训练、强化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独立探索精神。总之,历史网络教学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沃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习者,初步具有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综合、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比较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研究与合作学习的态度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整体素质的提高都会产生终身效应,也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这是我自己写的论文,现已经退休了,给你可能会有用。

好的,我帮你收取资料。

高中历史小论文1:放眼尽观“清朝统治史”从三皇五帝至如今,中国历经无数荣辱兴衰,中国人民也饱受身心的煎熬。不论是唐、宋、元,中国的经济、科学都位于当时世界的前列。可自从明中到清末中国一蹶不振。可见明、清二朝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起着位高权重的作用。其中清朝政府的统治,对于中国的落后有一种不可推卸责任。首先明清朝的科举制度对于人才的开发起着较大的阻力。“八股文”对于清朝文人学士起着较大的阻力。“八股文”对于明清朝文人学士的思想起了一定的阻碍。它像一个牢笼,将文人的思想拘束于一个范围内,将原本胸怀大志,可以成龙的学子们,套上了链索,使他们的文学才华不可展现的淋漓尽致发挥出来。其次,“文字狱”也为中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失,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中历史小论文2:论武则天之功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千百年来,历代英豪无不是为了争夺这壮丽山河,从而使人间战火连绵。但一时的太平盛世也使人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千百位帝王,有功有过。有的略输文采,有的治理不当,有的大智若愚,有的国法严明。现代人都将一部部以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展现在人们面前。如《大明宫辞》就讲述了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的一生。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当时与现在自然有许多对于她的争议。武则天乃是唐高宗的皇后,因唐高宗生性懦弱,从而武则天逐渐掌管实权,在晚年称帝,并改国号为周。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发展了农业,选拔优秀的贤才,推行唐太宗的政策,进一步的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强管理,增强国力。老百姓们安居乐业,并没有因为是女流之辈的统治而显得兵荒马乱。这也被人们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爱惜人才,好多贤才名臣都是她破格一时提拔起来的。如当时参加反对武则天的叛军中的骆宾王就是其中之一。武则天也使我国古代历史中科举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武则天也是成为当时太平盛世的关键人物。高中历史小论文3:戏述唐玄宗——潮起潮落唐朝年间,有许多人叱咤风云。然而我却对唐玄宗是情有独钟,他那精湛的统治能力,巧妙的用人。唐玄宗为广纳贤人,不惜委屈自己,这都让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贪图享乐而自作自受。当年的开元时期,可谓是繁荣富庶,毫无疑问,乃唐玄宗的统治优良也。选用姚崇作相,给繁荣又加上了一层必然。黄金搭档在一起当然把唐朝的繁荣体现得栩栩尽致。唐朝诗赋让人醉生梦死,都是因为唐玄宗把诗赋加进了进士科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唐朝农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唐玄宗任君期间,共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引的水稻也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手工业日益发达,丝绸品渐渐出炉,技术高超。它的陶瓷业也不甘落后,奋勇直追,推出至今有名的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在陶瓷业独领风骚。数千古风云人物,还看唐朝。人无非此一时,彼一时。唐玄宗也无例外。也许是当时的硕大成就让他过分自信,他如同井底之蛙,在井里是一片繁荣景象,以为这儿已经是世界的边缘,但未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日益的贪图享乐的心理油然而生,杨贵妃又闯入他的视线,无疑这时的朝政如同一本长篇的乏味文章,而眼前杨贵妃却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小说。当然他选择了“小说”。“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至理名言,在唐玄宗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百日维新历史论文(题目自拟,可以从中摘抄800左右非常简单)1898年(夏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希望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争取国家富强。维新派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设立学堂,宣传变法主张,受到少数官僚赞助。光绪接受维新派改革方案,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不要以为我打错了,没错,是“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在103天里颁布数十条维新诏令。新政主要内容为倡办新式企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学校,提倡西学;裁汰冗员,削减旧军,重练海陆军。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康广仁、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等“六君子”被杀害。新政全部取消,“百日维新”失败。 百日维新[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自清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诏定国是、决定变法起,至同年八月初六慈禧太后重新“训政”止,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毅然颁布“明定国是诏”,决定变法,自是日起,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轰动一时的“百日维新”。二十八日,光绪帝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了时任工部主事的康有为,这是他们君臣初次会见。康利用这次面谈机会,重申其全面变法的主张。首先陈述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到了生死关头,非尽变旧法不能自强。光绪同意,表示:今日诚非变法不可。康又指出,近年来并非不言变法,然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结果必至无功。认为欲变法必先改订制度法律,否则只是变事,不是变法,要求光绪帝“先开制度局而变法律”。并说他研究过各国变法的情形,西方各国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三十年而强,相信中国只要认真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光绪帝认为他讲的条理很详备。康又问:“皇上既知非变法不可,为何久而不举,坐视国家危亡?”光绪嘘睨帘外,叹道:“奈掣肘何!”康领会光绪帝是顾虑慈禧太后阻挠,故此建议“就皇上现在之权,行可变之事,虽不能尽变,而扼要以图,亦足以救中国”。指出,现在当朝大臣多老朽守旧,不懂世界大势,皇上若欲变法,不能依靠守旧大臣,只有擢用有才干的小臣,给以官职,准许他们上条陈,若有真才实学,予以破格重用,令其办理新政。至于守旧大臣,可保持他们原来的俸禄,使其无失位的恐惧,他们便不会阻挠新政了。这是康有为在新旧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为光绪皇帝设计的一种带有妥协性的变法策略。康还建议,以后凡变法之事,请皇上多下诏书,“示以意旨所在”,则大臣虽守旧,亦“无从议驳”。为了选拔和造就人才,康又建议废除八股取士制度,强调翻译西书和派人出国游学、游历;并对答了如何筹款以解决财政困难等问题。对康所言,光绪帝均表同意,最后又表示:“汝尚有言,可具折条陈。”康有为大为兴奋,在这不同寻常的百日之内,他和其他维新人士一起,忧国阽危,呕心沥血,屡上新政奏议,频呈自撰之变法书籍,对变法维新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光绪皇帝亦“深观时变,力图自强”,“政厉雷霆”,“令如流水”,发布了180条新政诏令,使这昙花一现的百日,曾是一个“谕旨雷厉风行,人心为之一振”的时刻。主要内容有: 一、选拔维新人才。这是维新派呼吁最强烈、顽固派最敏感、也最忌讳、光绪帝想做而又最有顾虑的一个问题。百日维新伊始,光绪帝接连谕令朝廷大臣举贤任能,令各省督抚向朝廷保荐品学端正、通达时务的优秀人才参与变法新政。四月二十五日侍读学士徐致靖上折保荐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张元济、梁启超。此后,湖南巡抚陈宝箴、詹事府少詹事王锡蕃又分别保荐杨锐、刘光第、严复、林旭等人,均为光绪帝所采用。光绪本拟重用康有为,因荣禄、刚毅等顽固大臣阻挠,只给了他一个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的六品衔小官。梁启超也被召见,委为六品衔办理大学堂译书局事务。按清朝成例,四品以上高官才能被皇帝召见,今康以主事、梁以布衣被召见,故梁启超说是“咸丰以来四十年未有之创举”,显示了光绪帝真心提拔维新人才的意向。但是按清朝惯例,举人一旦被召见,即得赐入翰林,最低不失为内阁中书。可见康、梁的待遇不是破格提拔,而是被破格压低了。这反映了维新派力量弱小、光绪皇帝无权的严酷现实。按照康有为的规划,大量任用维新人士最根本的办法是开设制度局,但在顽固派坚决抵制下,未能实现。故百日维新中,只能零零星星地提拔几个维新人士。在变法新政的实际执行机构总理衙门中,只有帝党大臣张荫桓和章京张元济倾向维新,新添的维新人士仅康有为一人。在负责转递士民上书的 都察院中,只有原来的御史杨深秀与宋伯鲁倾向维新,此外没有提拔维新人才。在六部中,仅礼部经过一次严重冲突,将礼部六堂官全部撤换,以倾向维新的原仓场侍郎李端?为尚书,原少詹士王锡蕃、内阁学士阔普通武、侍读学士徐致靖分别为左右侍郎,但后党骨干裕禄仍为尚书,且位在李端?之前,左、右侍郎亦分别配以守旧人物寿耆和萨廉。而这已然是维新党在人事方面的最大胜利了。光绪帝任用维新人士最堪注意的是在军机处中选拔了所谓“军机四卿”――七月二十日颁谕宣布,内阁侍读杨锐、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补中书林旭、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均著赏加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行政事宜”。官位虽不高,职务很重要,具体负责草拟新政谕旨,阅看臣工奏章,帮助光绪帝处理新政事务,实则参预枢机,隐夺军机大臣之权,时人目为“宰相”,是百日维新中维新人士占据的最要害的岗位。可惜礼部堂官的撤换和军机四卿的任用,离戊戌政变仅半个月,实际未起多大作用。 二、文教改革。又包括两个方面:1.废除八股取士制度。百日维新开始以前,康有为等维新人士即已多次上折痛陈八股取士制度的严重危害,四月二十八日康有为被召见时,又当面向光绪帝历数八股之害,要求废止,得到光绪帝允准。次日,康即命御史宋伯鲁上奏其早已代拟好的《请改八股为策论折》,要求各级科举考试,一律废止八股文体,改试策论。光绪帝接受此建议。为避免顽固派的阻挠,不将此事下部议,在请准慈禧后,即于五月初五颁布上谕,宣布:自下科起,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即八股文)者,一律改试策论”。五月十二日、六月初一、七月初三又连下三次谕旨,令各省生童岁科试即行改为策论,不必候至下届;又对考试的场次和考试内容作了具体规定,并宣布废朝考之制。至此,维新派废除八股取士的努力,取得了重大成果,以至“酌酒相庆,以为去千年愚民之弊,为维新第一大事也”。但是这次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科举制度,只是改革了考试的内容和文体。过去以八股文取士,考试内容均系“四书”、“五经”,改行“策论”取士后,“四书”、“五经”仍旧保留,仅增加了中国历史和西方自然科学及政治法律知识。在这一点上,维新派与洋务派官僚并无原则差异。这既是维新派考虑到数百万八股士人的出路而不能不作出的让步;也反映了他们自己未能完全摆脱旧经典的束缚。2.创办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取士之诏颁行后,康有为等维新人士又屡上奏折,主张在全国创办近代化学堂,改旧式书院为新式学堂,兼习中学、西学,得到光绪帝的支持。四月二十三日发布的“明定国是诏”即明令首先举办京师大学堂,以“为各行省之倡”。五月十五日颁渝批准总理衙门拟奏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委派孙家鼐办理大学堂事务,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自是正式开办。二十二日又谕令各省府、厅、州、县之大小书院及民间的祠庙“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省会改设高等学校,郡改设中学,州县改设小学。以后又陆续颁谕,令各省筹办矿务、海军、农务、编译、医学、茶务等专门学堂;设立译书机构,翻译外国新书,提倡出国游历、游学等。但各省督抚对光绪帝的谕令均熟视无睹,延宕不办,结果仅京师大学堂正式创办并成为戊戌变法仅存的硕果,其他各地均遭到各种阻挠而举动寥寥。 三、经济改革。康有为等维新派关于经济改革的主导思想,是对农、工、商业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进行全面改造,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工业方面,强调奖励发明创造和允许民间筹资设厂。在商业方面,批判封建统治阶级“重本抑末”思想,阐明“商若能盛,国以富强”的道理,建议在中国设立商部,各省设立商务局。在农业方面,强调农业是根本,提倡以西法治农。光绪帝 接受康有为主张,屡颁经济改革渝令,包括如下内容:1.保护及奖励农、工、商业,在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铁路矿务总局,提倡实业,鼓励私人投资,修筑铁路,开采矿产;令各省设立商务局(或农工商分局)。2.命各省地方官兼采中西各法,切实振兴农业。3.奖励科学著作发明,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2款,规定对士民著新书、创新法、制新器者,或赏给官职或给予专利。4.在京师及各通商口岸广设邮政分局,裁撤驿站。5.编制国家预、决算,由户部按月公布,6.取消满人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等等。各省督抚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认真办理新政外,其余皆置若罔闻,借故推托,如对设立商务局一事,各省一直拖延未办。光绪帝异常愤怒,曾严旨切责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两广总督谭钟麟(1822―1905)。但直至政变爆发,经济改革收效甚微。 四、政治改革。包括两个方面:1.官制改革。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对于政治改革最主要的主张是设立制度局作为议政机构,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并于中央成立12局,作为推行新政的执行机构。这一主张虽得到光绪帝支持,却遭到顽固派大臣拼死反对,未能实现。康有为对改革官制的另一重要主张是区别“官”与“差”,即以虚官高位位置老臣,而办实事的重要差使一定要委任通达之才,即所谓“以高秩优耆旧,以差使任贤能”;在对待官制改革和裁冗署问题上,主张持慎重态度。但光绪帝由于长期受后党顽固派压制,很想在变法时惩治后党大臣,所以没有完全听从康有为的劝告,而是采纳了前太仆寺少卿岑春煊(1861―1933)提出的裁冗官的建议,于七月十四日发布上谕,令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等闲散衙门;外省裁撤湖北、广东、云南三省(此三省督、抚同城)巡抚、东河总督及不办运务之粮道、仅管疏销之盐道,各省同道佐贰等官,并无地方之责者,均著裁汰。这些冗衙冗官本应裁汰,但由于事先未对大批被裁官员的出路作适当安置,所以矛盾空前激化,守旧派对维新派更加切齿痛恨,“必欲得康之肉而食之”,加速了政变的到来。此为改革派急躁冒进、疏于策略的表现之一。2.广开言路,鼓励上书言事。按原来清朝定例,不仅普通百姓,即使四品以下京官和三品以下地方官亦无资格上奏章。六月十五日、七月十七日、二十八日先后发布谕旨,宣布大小臣工及一般士民均有权上书言事,各部官员上书,由各堂官代奏;士民上书,由都察院代呈;地方士民上书由本省道府随时代奏。而且规定“不准稽压”,“倘有阻格,即以违旨惩处”,同时又发布谕旨,鼓励各地开设报馆,发行报纸,并改上海《时务报》为官报。此外,在军事上还谕令裁汰旧军,以西法练兵,筹建海军;力行保甲,实行团练等等。 总之,由于维新派的推动,光绪帝的倡导,在短短的百日之内,中国人民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第一次获得法律上的承认;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获得了广泛传播,封建旧学受到沉重打击。所以,百日维新在中国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康有为曾兴奋地赞颂百日维新“扫两千年之积弊”,“顺四万万之人心”,“百日变政,万汇昭苏,举国更始以改观,外人色动而悚听”。康的说法虽不无夸张成分,但说明百日维新确实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正因此,它引起封建顽固派的拼死抵抗,慈禧太后在后党顽固派支持下发动政变,八月初六重新宣布训政,幽禁光绪皇帝,恢复旧制,捕杀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百日维新失败。众所周知,戊戌变法前,康有为、梁启超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是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但是,百日维新期间变法法令最大的缺陷却是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对此,人们大多将其原因归结为光绪帝不愿使自己的权力受到限制;其实,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次要方面,最主要的还在于康有为变法思想、策略的变化:即由倡导民权变法演变为君权变法。1888年12月10日,康有为利用参加顺天乡试的机会,第一次上书光绪,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上书由国子监祭酒盛是转交翁同龢,恳请代递,遭拒绝,康有为十分沮丧,“虎豹狰狞守九关,帝阍沉沉叫不得”。1895年5月6日,继震惊中外的“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又连续两次上书,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其中第三次上书终于送达光绪手中,引起重视,维新派开始得到光绪帝的支持。梁启超也在其《变法通议》中大声疾呼“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随着变法实践活动的逐步开展,康有为认识逐步趋于现实,“变法看似简单,其实成功太难”,认识到顽固势力的强大,维新派的软弱,要照搬英美而直接开国会,设议院,是非常艰难的,比较实际的只有依靠皇帝权威,“乾纲独断”,才有可能“变成法”,达到富强。康有为第四次上书中即已明显转变了政治策略:“会议之士,仍取上裁,不过达聪明目,集思广益,稍输下情,以便筹饷,用人之权,本不属是,乃使上德之宣,何有上权之损哉?”以消除光绪顾虑。1898年1月,康有为奉光绪“条陈所见”诏,第六次上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①明定国是,②“立制度局总其纲”,作为指导全国变法的中枢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制度局是皇帝主持设立的,对皇权有强化作用,与民选产生的国会有本质区别。此后,康有为向光绪进呈了所著《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波兰分灭亡记》等书,供光绪阅览参考,这是康有为从民权变法到君权变法的全面调整。1898年3月12日,康有为第七次上书光绪,明确提出变法最好以彼得为榜样,以俄国为样板,进行变法,“考之地球,富乐莫如美,而民主之制与中国不同,强盛莫如英、德,而君民共主之制乃与中国少异,惟俄国君权最尊,体制崇严,与中国同,然其与君权变法,转弱为强,化衰为盛之速者,莫如俄前主大彼得,故中国变法,莫如法俄,以君权变法,莫如采法彼得。”在此情形之下,不提开国会设议院,已是顺理成章,再奢谈“君主立宪”反而是不识时务了。总之,笔者认为,“百日维新”不提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内容,根本原因,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把改革成败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因而改变“民权变法”之初衷,走上了“君权变法”之路,不但不希望削弱君权,而且希望强化君权。客观原因:光绪帝本身是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其支持变法的直接目的就是夺取实权,岂容再兴民权削弱君权?其次,改革本身是一项庞大、复杂、漫长的系统工程,康有为所极力推荐的彼得一世改革根本就没有国会议院一说,明治维新也是先从幕府将军手中夺取政权,确立天皇权威,在天皇主持下进行改革,在改革中逐步确立议会机构及地位的(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内阁对天皇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英国实行君主立宪,从1640年开始革命至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君主立宪制,也经历了半个世纪。要想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年君主专制传统的封建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仅凭一纸法令是根本不可能的,也说明康、梁在这个要害问题上还算“明智”,要在政治、经济基本制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骤开国会,显然缺乏应有的组织、思想准备,社会物质条件。一句话,“百日维新”太短暂,过早夭折,君主立宪还来不及孕育出台,就胎死腹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