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其中论文选题又是毕业论文成败的关键。下面我将为你推荐现当代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 余华小说中死亡意象分析
2.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3. 《白鹿原》中的宗法文化研究
4. 论王安忆小说叙事策略
5. 鲁迅《人之历史》解读
6. 鲁迅《文化偏至论》的精神要义
7. 鲁迅《摩罗诗力说》中对有关诗人及作品的评论
8. 鲁迅《野草》中的战士形象简析
9. 论《野草》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
10. 论《野草》中鲁迅的想象力
11. 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及鲁迅的态度
12. 论《朝花夕拾》中的幽默
13. 胡风论诗
14. 评曹禺的《北京人》
15. 论夏衍抗战时期的戏剧
16. 论杨绛抗战时期的戏剧
17. 论丁西林抗战时期的戏剧
18. 评骆宾基的长篇小说《边陲线上》
19. 论谷斯范的长篇小说《新水浒》
20. 从《速写三篇》看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
21. 论沙汀的长篇小说《淘金记》
22. 沙汀的长篇小说《困兽记》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23. 解读沙汀的长篇小说《还乡记》
24. 解读艾芜的长篇小说《丰饶的的原野》
1. 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
2. 《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
3. 《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4. 鲁迅《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
5. 《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特征
6. 《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
7. 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8. 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
9. 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
10. 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
11.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疯癫意象透视
12. 鲁迅小说中人物“死亡”现象初探
13.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分析
14. 论鲁迅《野草》的原罪意识
15. 郁达夫作品中的忏悔意识
16. 沉沦与救赎——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
17. 颓废——郁达夫悲剧小说的美学形态
18. 冰心与庐隐之比较
19. 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
20. 论《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1. 《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探微
2.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3. 家的梦魇——曹禺戏剧创作的心理分析
4. 曹禺前期戏剧中的人性剖析
5. 试论曹禺剧作的“出走者”人物系列
6. 论《骆驼祥子》中的戏仿叙事
7. 高觉新和汪文宣比较论
8.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村少女形象
9. 色彩、意象与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10. 朦胧诗与新生代诗比较论
11. 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宗教情怀
12. 从《受戒》看汪曾祺的佛教文化意识
13. 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14. 试论汪曾祺的传统性
15. 论张贤亮小说的女性情结
16. 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寻根”情结
17. 千古文人侠客梦——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
18. 论池莉市民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理想”
19. 阿城《棋王》的叙述学分析
20. 论阿城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21. 莫言小说运用色彩词的特点
1、鸳鸯蝴蝶派再认识2、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论略3、论《春明外史》的“野史”特点4、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5、论《啼笑因缘》中樊家树形象6、《啼笑因缘》与《秋海棠》比较研究7、论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8、还珠楼主武侠小说论9、王度庐“鹤一铁”系列武侠小说10、金庸武侠小说简评11、回顾与瞻望:新派武侠小说的过去与未来12、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13、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14、鲁迅小说中的忏悔意识15、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世界16、《伤逝》再解读17、《孔乙己》的叙事艺术18、鲁迅小说 中的童年叙事19、鲁迅小说的诗化特征20、鲁迅与老舍国民性批判比较21、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22、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23、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24、沈从文小说的抒情化倾向25、论沈从文创作中的人性内涵26、萧红小说创作的抒情色彩27、萧红《呼兰河传》的诗化特征28、郁达夫小说艺术论29、废名小说的审美特征30、废名小说艺术论31、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32、张爱玲小说中电影表现手法运用33、郁达夫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34、审美化的人生——张爱玲散文论35、冯至诗歌中的现代意识36、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37、《围城》新论38、孤独与梦想——重读《边城》39、郭沫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40、《女神》浪漫主义风格论41、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42、周作人散文艺术论43、朱自清散文艺术浅析44、冰心“小诗”简论45、徐志摩散文艺术论46、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47、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48、卞之琳诗歌“非个人化”倾向论49、穆旦诗歌中的“自我”50、曹禺戏剧的诗意特征51、茅盾小说中的“现代女性”52、《腐蚀》的心理分析艺术53、巴金《寒夜》新论54、郭小川诗歌论55、贺敬之诗歌论56、李瑛诗歌论57、论闻捷的爱情诗58、论李季的诗歌59、公刘诗歌论60、艾青新时期诗歌论61、论艾青国际题材的诗歌62、论艾青的创作道路63、论舒婷的诗歌64、顾城诗歌论65、论“朦胧诗”的产生66、论“朦胧诗”的艺术特征67、“第三代”诗人论68、论“朦胧诗”与“第三代”区别69、论赵树理的《三里湾》70、论赵树理建国后的小说创作71、信纸柳青的小说创作72、论柳青的《创业史》73、《创业史》艺术论74、论建国后战争题材的小说75、茹志鹃的小说创作论76、论吴强的《红日》77、论《保卫延安》的思想与艺术78、论王蒙的小说79、论王蒙的《活动变人形》80、蒋子龙小说创作论81、高晓声小说创作论82、张洁小说创作论83、论新时期军事题材的小说84、贾平凹小说论85、张炜小说论86、论莫言的《红高梁》系列小说87、论杨朔的散文艺术88、论刘白羽的散文艺术89、论秦牧的散文艺术90、论新时期的文化散文
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1、 鲁迅《人之历史》解读
2、 鲁迅《文化偏至论》的精神要义
3、 鲁迅《摩罗诗力说》中对有关诗人及作品的评论
4、 鲁迅《野草》中的战士形象简析
5、 论《野草》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
6、 论《野草》中鲁迅的想象力
7、 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及鲁迅的态度
8、 论《朝花夕拾》中的幽默
9、 论《故事新编》中的荒诞描写
10、 简析《铸剑》中的复仇
11、 论胡适《尝试集》的艺术特征
12、 论郁达夫散文的审美特征
13、 论郁达夫散文的审美特征
14、论周作人二十年代的散文
15、论瞿秋白的杂文
16、论戴望舒四十年代的诗
17、论田间抗战时期的诗歌
18、论艾青抗战时期的诗歌
19、藏克家《烙印》解读
20、论藏克家抗战时期的诗歌
21、论洪深的《香稻米》
22、论胡风的诗歌创作
23、 论夏衍的报告文学创作
24、 胡风论诗
25、 评曹禺的《北京人》
26、 论夏衍抗战时期的戏剧
27、 论杨绛抗战时期的戏剧
28、 论丁西林抗战时期的戏剧
29、 评骆宾基的长篇小说《边陲线上》
30、 论谷斯范的长篇小说《新水浒》
31、 从《速写三篇》看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
32、 论沙汀的长篇小说《淘金记》
33、 沙汀的长篇小说《困兽记》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34、 解读沙汀的长篇小说《还乡记》
35、 解读艾芜的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
36、 论艾芜的长篇小说《故乡》
37、 论茅盾《腐蚀》对赵惠明的描写
38、 试析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中的几个重要人物
39、 论齐同长篇小说《新生代》中的几个知识分子形象
40、 试谈老舍《四世同堂》中的几个汉奸形象
41、 论巴金《寒夜》中的心理描写
42、 论钱钟书《围城》的幽默艺术
43、 论黄谷柳的长篇小说《虾球传》中的景物描写
44、 张恨水的长篇小说、
45、 陈敬容的诗集《交响集》、《盈盈集》(可以择其一研究)
46、 谈袁水诗歌的讽刺艺术
47、 陈白尘的戏剧(讨论其艺术特色)
48、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可以考虑其文学史意义、其精神内涵,以及它的局限性)
49、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艺术成就、人物塑造等)
50、 40年代解放区的报告文学
现在人们的文化审美观到底怎么啦?完全颠覆啦!你懂的!!!
九年级 1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了解制度 1第二单元 全面建设 实现小康 3第三单元 科学发展 振兴中华 5第四单元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 7九年级样卷 8九年级样卷参考答案 11时事 12九年级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了解制度 学习内容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⑴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条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⑴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其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5.为什么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⑶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事业全面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了新步伐,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新进展,对外工作开创了新局面。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6.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因此,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7.公有制经济包括什么?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怎样?⑴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⑵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集体经济直接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8.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9.我国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因此,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0.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1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什么?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⑵为了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状况相适应,我国正在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1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⑴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它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国家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力。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它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又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这一制度能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依法行使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14.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形成怎样的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形成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1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16.我国建立了哪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国建立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它包括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等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17.怎样理解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⑴“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⑵ “一国两制”实施的重大意义:①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⑶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牢牢地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第二单元 全面建设 实现小康 学习内容1.什么是“四个尊重”方针? 贯彻“四个尊重”方针有什么意义?⑴①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党和国家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②劳动是财富产生的源泉,也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孕育和发现人才、激发和凝聚创造力的源泉。在当今这个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已经成为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创造指的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实践的活动,创造的结果是产生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事物。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其内驱力就是创造。⑵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人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富裕,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3. 如何理解“共富”与“先富”的关系?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4.怎样认识我国目前的小康?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先后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巩固和提高目前的小康水平,还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奋斗。5.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8.怎样理解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⑴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⑵“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⑶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当家作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9.我国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10.公民应怎样有序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或没有正确履行他们的职责时,有向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违法行为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更可以提出解决的办法。我们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很多,如通过信访、电子邮件、电话、找人大代表反映情况,以及通过媒体舆论监督等,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都必须是合法的、有序的。行使监督权利时,我们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11.如何理解文化的重要作用?⑴文化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⑵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类进步起着催化作用。⑶每一个民族的繁荣,每一个国家的强盛,都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12.先进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含义是什么?⑴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历史性。在当代社会,有先进的文化,有落后的文化,也有腐朽反动的文化。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⑵我们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3.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导思想)是什么?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⑴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⑵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⑶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和科学;二是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卫生等事业。1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19.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是什么?⑴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0.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⑴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⑵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只要我们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人人负责任、人人有行动、人人作贡献,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能变为现实。第三单元 科学发展 振兴中华 学习内容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什么是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当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成为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的旗帜。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⑴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民族的支撑。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⑵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⑶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都亟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什么是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是怎样的?⑴中国人民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⑵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5.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6.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⑴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⑵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指引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沿着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7.什么是科学发展道路?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8.怎样正确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状况?⑴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⑵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资源状况。⑶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而分地区有所改善,但日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这是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9.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⑴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它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自觉地担负起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⑵面对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0.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应该怎样做?⑴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仍然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⑵实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⑶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让人民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这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环境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力量先行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⑷实施可持续发展,要靠你我他。党和政府正在带领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中学生要不断提高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11.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⑴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⑵近20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科技实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总体上看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要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⑶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人力资源处于劣势地位。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仍然任重道远。12.什么是科教兴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什么?⑴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第四单元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 学习内容1.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2.什么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就是为实现既定的目标,不畏困苦,坚持不懈地奋斗。它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我们今天提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主张要走艰苦创业之路。3.实现共同理想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⑴艰苦奋斗是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果的基础和源泉。人类社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艰苦奋斗的结果。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⑵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⑶艰苦奋斗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⑶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也要艰苦奋斗。4.怎样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从日常生活做起:要努力学习,积极完成自己的学业;培养俭朴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贪图安逸 ;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遇事要迎难而上,不要畏难而退。
政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以实现其利益和目标的社会现象。 我整理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关于政治论文题目 中学德育 教育 的实效性 未成年人理想教育要遵循其自身规律 德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 浅议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中学德育教育 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由“破窗效应”洞悉中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德育的尝试 弘扬与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培养 谈“以人为本”教育磁场的构建 世界新格局下学校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 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创造有利条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贴近未成年人 努力开创我省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注重理解、宽容与心理健康——解读新守则新规范 忠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资优生德育研究价值与实践探索 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取向的嬗变 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未成年人道德的知行统一 浅谈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德育课创新教学浅谈 利用心理规律进行人格教育 数字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流行歌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关于政治论文的 范文 关于和谐政治的思考 摘 要: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和谐政治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没有政治上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和谐政治的建设。本文从和谐政治的含义、内容、价值追求、路径选择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和谐 和谐政治 思考 和谐政治既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自古以来,政治就是用来控制冲突、化解矛盾和获取和谐与稳定的最重要手段。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构建和谐政治。 一、和谐政治的含义及内容 政治和谐是指在政治文明的框架内谋求政治目标的实现,以及政治系统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和谐状态。和谐政治建设就其内容来说包括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和谐。 (一)党际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关系要和谐。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特殊阶层、群体的特殊利益,二者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要坚持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既能保证听取和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又能兼顾少数人的意见和要求。 (二)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要和谐 首先要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所在。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赋予地方权力的必要性。同时,中央必须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法律、方针、政策,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其次,中央与地方之间要适度分权,既要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在中央集中领导之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兼顾地方利益,地方要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调节好本地区的经济活动。 (三)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我国实行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权力是统一的,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一切国家机关活动的中心。我国中央各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各国家机关按职权范围行使职责,不能逾越权限,否则就要越权或滥用权力。 二、和谐政治的价值追求 (一)高度发展的公民 文化 公民文化是一种参与型、摒弃等级特权的,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的自由的政治文化,它标志着人类由自然状态走向自觉状态,以理性自律取代外在的强制。它强调公民通过公共领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发展公民文化就是塑造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新型的政治人的过程,使个体成为充满主体意识的公民。公民视自己为政治主体,在任何层次上都可以对政治体系进行评价和批评,只有当政治文化将传统的臣民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才能厚植根柢。 (二)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 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各国的政治民主形态也就不同,但民主政治文化又具有普遍性,我国只有在人类全部文明的基础上进行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吸收一切有益成果,把建设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作为构建和谐政治的价值追求,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民主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民主政府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由其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的政府,它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只有建设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高度发展的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相对于人治而存在的一种进步的文化形态,它主要是指法律制度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实施的程度和人们对法律信仰的水平的总和,也就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而主张人治者却认为国之治乱,其原因不在于法律而在于统治者贤能与否。法治的唯一特征就是法律成为裁决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一切人无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以法治为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政治的和谐。 三、和谐政治的路径选择 (一)公民意识的培育 公民意识是政治发展的推动力,公民素质的提高实际上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而政治社会化又是培养合格政治人的过程。现在,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民主国家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而现代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又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加强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是适应我国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的,只有把社会成员培养成为民主政治社会化所需要的、具有民主意识的合格公民,才能使公民积极地参与各种具体的民主政治活动之中,这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地实现。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我国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并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地推进我国民主政治体制向前发展。这证明了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加强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依法治国与政治法治化建设 依法治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它要求国家的各项活动都要依法进行。法治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一个政府能引导社会树立宪政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就能培养起人民对政府的忠诚度,政府的合法性也将大大增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工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我们要以民主为核心,推进政治建设法治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和谐,进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294. [2][美]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2. [3]胡锦涛2006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M].半月谈,2007,(13). 看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怎么写”的人还看: 1. 政治论文题目 2. 关于新闻的政治论文题目 3. 政府与政治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的政治论文题目 5.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题目
首先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比如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甲午战后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割占的斗争,各地接连不断的反洋教斗争,义和团运动等等,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意志,使得列强认识到中国不易被瓜分,不容被瓜分,即使他们瓜分后也很难站住脚。二是列强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对于中国它们有各自的小算盘,各自想保有自己的最大利益,最大势力范围,但因为各怀鬼胎,互相牵制,所以瓜分的图谋无法实现。同时在面对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列强也认识到维持清廷这个工具,能给他们带来最大政治和经济利益。三是世界形势的变化,当时欧洲各国之间矛盾尖锐,经济危机导致各种矛盾同时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酝酿,欧洲各国战云笼罩,战争一触即发,列强自顾不暇,没有能力再瓜分中国。
研究世界近现代史的三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影响,及应有的启示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冲突,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从新航路开辟到经济全球化 .
凯末尔改革成功的原因
论十字军东征对东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
研究世界近现代史的三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影响,及应有的启示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冲突,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从新航路开辟到经济全球化 .
研究世界近现代史的三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影响,及应有的启示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冲突,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从新航路开辟到经济全球化
首先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比如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甲午战后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割占的斗争,各地接连不断的反洋教斗争,义和团运动等等,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意志,使得列强认识到中国不易被瓜分,不容被瓜分,即使他们瓜分后也很难站住脚。二是列强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对于中国它们有各自的小算盘,各自想保有自己的最大利益,最大势力范围,但因为各怀鬼胎,互相牵制,所以瓜分的图谋无法实现。同时在面对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列强也认识到维持清廷这个工具,能给他们带来最大政治和经济利益。三是世界形势的变化,当时欧洲各国之间矛盾尖锐,经济危机导致各种矛盾同时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酝酿,欧洲各国战云笼罩,战争一触即发,列强自顾不暇,没有能力再瓜分中国。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摘要]依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开展形势,议论中国在国际中的位置,以及世界政治格式和经济开展对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开展。世界经济 (一)、当代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度和地域相互结成的一种既有联系又有抵触的一致的经济体系。其特性有: 1、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妥协进一步开展; 2、革新和调整成为世界性浪潮; 3、迷信技术抵消费力的推进愈加清楚。 除此之外,世界经济未来趋向于: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 1。推进经济全球化开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阻碍逐渐肃清。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时开展,封锁的市场机制失掉了世界少数国度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控制逐渐抓紧,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时增加,“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迷信技术不时提高。随着科技提高和音讯技术的普遍运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弭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激进“原产地”与“消耗者”之间的天文界限已失掉意义,商品、效劳、资金和音讯的凝滞将比过去愈加快速,“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梦想。 (3)跨国公司快速开展。仰仗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消费基地和出售机构,树立国际商务音讯网络,树立全球研讨开拓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协作与协作,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开展的主要推进力气。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消费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消费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在活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美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掌握力气,商品消费环节散布于不同国度,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清楚增强。 (2)贸易自在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在贸易的根底,国际贸易阻碍逐渐消弭,贸易量快速增加;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允,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在化的开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心,经济全球化肯定招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一般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外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促进金融自在化,国际资本大范围活动,国际金融市场兴盛开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时扩展和深化。 3。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趋向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音讯网络的迅猛开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活动减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联系将更为亲密。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运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协作与兼并日趋剧烈。 (3)自在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开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美。 (4)开展中国度与兴旺国度的国民财富日益增加,但经济的不平衡开展加剧,国度间的贫富差异扩展。 (5)国际间的谐和和协作进一步增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经济与政治不能合并来讲,经济根底决议下层修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完成“全球经济再平衡”是世界各国打败危机,完成可继续战争衡增加的战略选择,但“全球经济再平衡”不会是一个自动完成的进程,而将充溢博弈与应战。世界经济开展临时的不平衡,形成更多不平安要素。经济全球化在为增强国际协作、促进独自开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南北差异,一些开展中国度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风险。世界经济开展的失衡所招致的部分国度的极端贫穷和落伍,催生了相关国度部分群众的绝望心思和铤而走险的心态,为恐惧主义的繁殖和延伸提供了土壤,也促使一些开展中国度外部抵触不时加剧,削弱了其应对危机,抵御自然灾祸、严酷污染性疾病和跨国立功等威胁的才干,并招致难民和合法移民数量急剧增加。 关于开展中国度来说,既要警觉“全球经济再平衡”可能带来的应战,也要应用其带来的机遇,主动推进自身经济战略调整,以增强开展中国度在国际合作体系中的自动权,完成经济继续安康开展。 2、开展中国度的经济与政治 ①开展中国度的经济开展及其效果 战后开展中国度面临的首要义务是开展民族经济和争取经济独立。这是它们解脱贫穷、落伍状况的根本路途,也是改动被剥削、被掠取位置的根本方法;是解脱由于贫穷、落伍而社会动乱不安的惟一路途,特地是在南北差异越来越大的明天,这一义务显得尤为急切;是稳固政治独立的保证。实际证明,没有经济上的真正独立,政治上的独立不只是不完整的,而且已取得的独立也无法稳固,随时都有重新丧失的风险。开展中国度经济开展的效果包括:A、经济实力有所提高。B、初步改动了过去一般的国民经济构造,工业开展比拟快速。C、经济自主性有所增强,许多开展中国度曾经可以依照自己的民族志愿,制定外国经济开展战略和政策,培植民族工业,并对外国垄断公司停止监视和管理。D、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度和地域。 ②开展中国度经济开展的不平衡及面临的严酷效果 战后开展中国度为完成国度工业化所实施的两种经济战略,都对国民经济开展起过肯定的主动作用,并各有所长。出口替代有益于树立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免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冲击。一些国度从轻工业的出口替代逐渐开展到重工业的出口替代,逐渐改动外国的繁多经济构造。面向入口战略,有益于完成范围经济,扩展市场范围,推进企业运营效率提高,从而加快经济增加的步伐。但同时,两种战略也都对经济开展有肯定的反面影响。出口替代战略限制国际市场的扩展,招致市场缺乏,消费力闲置,工业产品入口因利息高质量低而缺少协作力;由于过于着眼于出口替代工业,无视了农业和电力、动力工业开展和根底装备树立,限制经济的部分效益,面向入口战略由于主要是为了入口,繁杂使这些国度和地域经济严酷依赖世界市场,同时也繁杂加剧通货收缩和物价下跌,群众生活难以改善。同时都形成了经济开展的不平衡。 开展中国度面临的严酷效果。从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资本主义世界迸发的两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开展中国度的经济末尾出现了不少效果和艰难。如债务危机、粮食危机、失业严酷、通货收缩、物价下跌等。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开展中国度经济堕入了严酷的曲折和危机,不少国度的经济处于开展和半开展形状。 ③开展中国度的政治制度、政治提高与具有的效果 A、开展中国度取得独立以后,选择了不同的开展路途。 在战后民族独立和束缚活动开展的高潮时期,争取民族束缚和独立的国度中兴起了一股“社会主义浪潮”。许多曾经赢得独立和正在赢得独立的国度公布搞社会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了中国、越南等国外,绝大少数开展中国度实践上选择并走上了资本主义开展路途,但是与西方原生的资本主义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性:资本主义消费联系与前资本主义的消费联系混杂,国度垄断与官僚性交织、依靠性与民族性共存。 B、开展中国度在选择了各自觉展路途的同时,也树立了多种多样的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 开展中国度的政治体制比拟繁杂,出现多种类型,且处于不时变卦之中。开展中国度的政权形式主要有以下类型: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君主制(又称议会君主制、相对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军人政权;政教合一制和党政合一制。总的看来,开展中国度的专制化在几十年的开展中,固然出现过迂回,依然取得了清楚的效果与提高:解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完毕了帝国主义、殖专制义的统治和压榨,成为国际舞台主权独立的国度,揭开了外国历史的新篇章;广阔群众参与政治和政治专制化水平不时提高,集权体制逐渐向专制体制开展;大少数开展中国度实施了有益于民族勾搭和宗教信仰自在的政策;各国都在探求与外国国情顺应的开展形式和路途。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十分珍贵的效果。在开展中国度的政治生活中具有着政局不稳、部分战乱不时、民族抵触繁杂、宗教抵触频发、恐惧活动有所增加等效果这也是客观梦想,是不容无视的。三、中国逝世界舞台中的作用和位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相对是不能蔑视的.革新封锁以来中国的国际位置进一步提高,作用不时扩展 革新封锁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清楚增加,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开展迅猛,随着科技提高和经济开展,战略军梦想力也不时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才干大大增强。我国是别离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中心大国之一。特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失掉全国群众的衷心支持,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全国各族群众严密勾搭。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不时提高。 2、中国是维护世界和温和地域动摇的坚决力气 维护世界战争是邓小平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任务确立的一项主要目的和义务。中国作为别离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温和地域动摇的坚决力气,中国的开展是世界限制战争力气的开展,中国的弱小是世界维护战争力气的弱小。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度,支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温和动摇开展,是我国处置对外联系的总准绳和总目的。中华民族是热爱战争的。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群众饱尝殖专制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苦果,十分顾惜世界的和温和地域动摇。中国一直坚决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战争外交政策,支持霸权、掌管正义、倡议战争,曾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战争与动摇的主要力气,赢得了世界群众的尊重。中国往常正处于革新封锁和现代化树立的历史时期,需求一个战争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的安宁,支持霸权主义,维护世界战争,坚持周边动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树立事业安康开展的肯定央求。 3、近现代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位置的变化 这个效果我们正在研讨之中,这里仅提出一些不幼稚的见地。经过一些规范来权衡,我们以为鸦片战争以来的160年间,中国逝世界格式中的位置大致阅历以下四个阶段: ①1840-1911年。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形势的状况是:西方列强逝世界各地大肆停止殖民扩张,其扩张的矛头曾经抵达中国边境,手段是自愿改动中国与列强联系的现状。在1840年以前的约三个世纪里,在与列强的交往当中,中国在国际联系中尚能以一个大国的姿态,掌握着制定与修正“游戏规则”的自动权。但是,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胜,随之自愿签署了近代第一个不对等条约,中国末尾沦为半殖民地。尔后列强对中国发起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对等条约,全方位压制和遏制中国,使中国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1911-1949年。总地说来,这一时期由于“三座大山”的压榨,临时的内战和骚动,中国依然处于积弱积贫的位置。但也有几件小事极大提高了中国的位置:辛亥革命树立了延绵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在肯定水平上有益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五四活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一个新时期的降临;中国群众经过庞大的民族舍身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对世界群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严酷贡献;二战完毕时,中国以世界四强之一的姿态,出现逝世界舞台上,成为新降生的别离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等等。 ③1949-1978年。1949年中华群众共和国树立后,快速扫清了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阻碍,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比拟动摇的快速开展的时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位置,保证了中国尔后稳步开展的平安环境。将近30年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树立与开展,为中国的现代化打下了薄弱的根底,中国在国际上的位置也处于稳步下降的阶段。但由于“文明大革命”等一些过失路途影响,严酷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④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施革新封锁,中国社会经济20余年来一直坚持着快速稳步的开展,中国逝世界上的位置大大提高。这不只极大改动了中国的相貌,同时也改动着世界格式。2000年,假设依照汇率法计算,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强国。当然,我们依然是一个开展中国度,和世界兴旺国度相比还有相当的差异。如按人均GDP计算,我们还处于世界排名100位之后。这就央求我们愈加苏醒地处置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四、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开展 2002年12月3日,中国胜利取得。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权,完成世博史上无开展中国度成为剖析性世界博览会举行国的历史性突破。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不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形式等角度来讲,触及的范围都十分普遍。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明经济水平等要素大限制,参展国度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发明了足不出户便可宣扬自己、广交冤家的时机。举行。年世界博览会,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笼统和位置,增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协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严酷意义。承办。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愈加充沛地了解中国,目击中国的庞大变化,并可减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封锁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开展中去。在上海举行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见地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水平。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发明、新理念充沛展现的盛会,也是多元文明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行此次世博会将片面提升中国的文明“软实力。 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效果;1876年费城世博会,末尾将新兴强国美国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1970年大阪世博会,成为战后日本重新兴起的标志……。年5月,世博会离开中国上海。184天的会期、246个实践参展方,7000万观赏人次……既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展现自己的舞台,也为吸取人类最新科技、文明效果,助力自身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它又能带来中国什么样的开展和变化呢?首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带动了流动资产投资增加。上海位于中国经济最兴旺、最生动的长江三角洲地域,世广博幕未启,这里的“世博经济”即已先行,世博会带给区域的“经济动能”可谓立竿见影。用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的话说,展览业对相关产业的经济拉动系数为1比9。准备时期,“世博经济”每年对整个长三角地域投资的拉动约为30%;在举行之年,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域投资的拉动将超越50%。梦想大约更具压服力。上海世博会筹办时期,除了5。28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内少量的场馆树立来自直接投资外,上海及其周边地域相关根底装备树立也同步促进,范围和力度前所未有。作为世博会的主要工程之一,连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与浙江嘉兴、湖州、杭州的上海S32申嘉湖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使上海西部入口增加到6条;而时速350公里的沪宁城际铁路、沪杭高速铁路,以及京沪高铁虹桥站的部分装备,也将逝世博会时期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世博会作为全球性大型展会的辐射作用和接收力,也让中国客商看到了庞大的商机。此前,江苏三次组团赴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宣扬旅游,并推出55条江苏“世博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市场嗅觉灵敏的江浙客商也早已衔接诸如世博会特许产品等多个制造业项目,价值数十亿元群众币。第二,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开展 。 上海举行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行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优秀的机遇,特地是经过举行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鼎力宣扬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益于扩展中国产品入口,并有益于扩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停止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际企业也 可以经过上海举行世博会,了解国外开展最新动态,有益于接收多方来客与中国停止经济贸易协作。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开展的利害剖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主动有益的一面,也有消沉有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开展机遇,也面临严酷的应战。我国作为一个开展中国度,要苏醒地见地到,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趋向是不可阻挠的,逃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水平上的落伍。我们应准确掌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最大限制地避其有利微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坚持稳步快速开展。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开展的有益要素 (1)有益于应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封锁的扩展,我国已成为开展中国度中接收外资最多的国度。2000年我国应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加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应用外资6224亿美元(张强莉等,2006),极大地处置了我国经济开展中的资金瓶颈,完成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加。 (2)有益于扩展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增加点。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贸入口以年均14。9%的速度增加,到2004年进入口总额抵达11548亿美元,占世界入口总额的6。2%(赵华等,2006),成为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3)有益于处置盈余休息力失业效果。我国人口众多,休息力充沛。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处置部份盈余休息力失业效果。如在我国西北内地地域,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乡村休息力近两亿,不但有效处置了失业效果,还在肯定水平上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开展进程。 (4)有益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树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激进产业构造革新和产业协作,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树立现代法人管理构造具有主要的推进作用。同时,经过技术协作,可以变短与兴旺国度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异,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协作力和发明力。 (5)有益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革新和完美,变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美。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开展的有利要素 (1)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合在经济兴旺、根底装备好、报答利息率高的地域和项目,将形成我国地域经济的不平衡开展。如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累计实践应用外资总额是5621亿美元,其中东、中、西部所占的比例为86。25%、9。16%和4。59%(尚永胜,2006),东部地域外资投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域。 (2)我国外贸入口主要是靠廉价协作和少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休息稀疏型产品为特性,却为之付出了舍身生态环境和消耗珍贵矿产资源的繁重代价。 (3)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国际产业链的可继续开展。 三、中国经济开展对策建议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开展目的是:到2020年国际消费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片面完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抵达中等兴旺国度水平。要完成这个目的,需求我们作不懈的勤劳。面对经济全球化协作日趋剧烈的局面,中国在以后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任务: 1。树立我国国度经济平安防范体系 我国政府必需高度注重国度经济平安,应树立政府指点下的微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度经济平安预警目的体系,片面研讨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度经济主权,确保国度经济平安。 2。完美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水平不时提高,树立和完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主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际经济体制革新力度,突破一系列国有垄断范畴的垄断局面,片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协作;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美金融、证券和投资等相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视等微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树立一集体系完整、机制健全、一致封锁、协作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3。树立具有中国特征的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需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革新,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相关法律法规,完美进入口商品的运营管理,树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微观调控体系。 4。研讨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开展相顺应的我国经济构造调整战略 我国要研讨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顺应的经济开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构造调整力度,经济增加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运用效率为主的表现高科技特性的集约型经济方式改动;同时鼎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扬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开展具有国际协作才干的跨国公司。 5。鼎力展开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当代全球经济的协作就是国度创新才干的协作,自主创新才干曾经成为国度协作力的决议性要素。我国应高度注重国度创新体系树立,充沛发扬科技提高对经济开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开展动态,不时提高科技开拓和创新才干,推行运用科技创新效果,不时寻求并发明新的经济增加点。 6。主动展开区域经济协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自1993年欧盟一体化外部大市场树立以来,为其成员国发明了数百万的失业时机和数千亿的财富支出,并有效地抵御了外部经济冲击。欧盟一体化的胜利阅历对我国开展地缘经济具有主要的自创意义。中国的区域经济协作停顿较快,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度和地域签署了双边贸易协议或议定书、110多个国度和地域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正在商谈的自在贸易区还有9个(邢军,2006)。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近期增强与中国自在贸易区、中国东盟自在贸易区、上海协作组织、西南亚自在贸易区等相关国度和地域的经济协作,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答复时间:2011-10-24 5:38:09
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的重大变化,或迟或早必然会反映到当代世界政治的斗争(包括它在特殊手段上的继续——军事斗争)和国际关系中去,而这些斗争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又必然会反作用于世界经济。我为大家整理的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文2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世界经济的现状和近期走势
去年,世界 经济 受美国衰退的影响 ,增长大大放慢。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不确定因素也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有阴有晴,差异性十分突出,且都在变化之中。这里且就今年到现在为止的经济形势做一些说明,对影响世界经济的若干因素进行一些分析 。
一、美国经济复苏起落不定
美国全国经济研究 局于去年11月26日宣布,美国经济从当年3月份起陷入衰退。但实际上,美国GDP只在当年第三季度是负增长。9·11恐怖袭击使美国受到意料不到的打击,但其影响并未像人们当初估计的那么严重。去年全年,美国GDP仍增长了。今年1季度,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GDP以年率计算 ,增长5%。特别是生产率竟跃升8%,这种情况也是异乎寻常的,人们对美经济前景普遍表示乐观。但到第二季度,形势又发生新变化,回升转趋疲弱,GDP只增长。其间,安然公司、世界 通信 公司等大公司假帐丑闻接踵而至,全国为之震惊, 投资 者对股市乃至整个经济的信心受到极大挫伤,成为影响美国经济稳定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如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于7月16日在国会作证时,仍确认美经济在走向全面复苏。他预计今年全年美GDP的增幅为一,高于2月份的预测(—3%)。但他也不无保留地说:“目前 困境的影响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随着不良影响的消除,如果不出现进一步重大影响,美国经济将重新呈现可持续增长的态势”。与美联储的预测不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对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下调,先前的预测数字分别为和,现在下调到和。
但无论如何,这次美国经济衰退时间短暂,经济下降轻微,是前所未有的。美 经济学 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美国的衰退“非常非常轻微”,保罗·克鲁格曼认为,这次不是标准的衰退,还有人认为这是“新式衰退”。
美经济衰退轻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在此期间,消费者开支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上,不见减少。消费开支占美GDP近2/3,它的稳定增长,支撑了美国经济不会大幅下滑。为什么美消费开支不减,这是因为自1996年以来美国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构成其收入的三大部分一一工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都大幅增长。首先,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职工工资和薪金收入有所增长,直到2002年头两个月,仍增长近4%(年率)美国约60%的家庭拥有股票。几年来股市持续攀升,家庭收入也相应增长,美2/3的家庭拥有住房,一年来房价上涨9%,家庭的资产也随之增长。总之,美国居民“家底”厚了,他们有可能放手花钱,是美经济衰退格外缓慢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美联储于去年11次降低利率,把利率降到的低水平上,布什政府上台后,又实行减税和增加 公共 开支政策,这些也都对减轻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复苏,起了一定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起相反作用的因素,影响着美国经济难以快速回升。
首先,这次衰退是信息技术投资过度,信息技术股市形成的泡沫破裂,信息技术部门公司大批破产,并波及其他部门,美企业 投资大幅下降。2001年第4季,美固定资本投资猛跌,2002年第1季又下降。与此同时,民用资本货物订单不断减少。格林斯潘曾多次强调,资本货物的 统计 数据是重要的投资晴雨表,而固定资本投资又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当前企业投资疲软无力,今年下半年能否恢复尚难下定论,不能不影响经济复苏。
其次,正因为消费开支没有大减,住房 建筑 业保持繁荣,在经济复苏中,也不可能再有新的增长。
再次,美国外资大量回流,也将给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外国投资者热衷于购买美元资产。2001年外国投资流入美国总额高达4550亿美元。但现在已大为减少,其中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已从2000年的3080亿美元骤降到2001年的1310亿美元,预计2002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到1030亿美元。
最后,美国大公司丑闻使美国投资者对资本 市场 的信任发生动摇,其深远影响远未消除;美国人对可能再次遭到恐怖袭击惴惴不安;布什政府反恐战争,特别是打伊拉克如何进行,心中无数。凡此种种,都增加了美国人对经济前景的疑虑。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美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将出现“双谷底”;有人认为美国经济有可能步日本后尘,进入“失去的十年”,还有人认为如果美股市继续下跌, 银行 可能无法收回贷款,导致银行危机,从而使美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尽管诸如此类的看法是少数人提出的,但也足以令人警醒。
二、世界经济 参差错落
美国经济衰退和复苏中的波折,通过“扩散效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经济大大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18日一份 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000年4%,2001年为),明年可能恢复到4%。而到6月份,联合国的一份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不高于2%,2003年有望超过3%。
全球经济放慢与各国经济不同。从70年代以来,还从未有过一次世界GDP负增长,即使是在主要发达国家发生衰退年份,世界经济仍是正增长,只不过是“放慢”或“下滑”,如1975年,世界GDP增长,1982年增长,“放慢”或“下滑”幅度也不大。据IMF的报告说,这反映了近年来,一些 发展 中国 家,特别是 中国经济 的迅速增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数加重。此外,全球经济虽受美国衰退的影响,但应变能力比过去增强,这是因为,首先,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货膨胀率低,有更大可能采取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和 财政 政策 ;其次,各国为稳定 金融 所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一些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但是,各国具体情况大有差异,因此,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也参差不齐,颇不平衡。
欧洲。当美国经济高度繁荣时,欧洲明显落后。美国发生衰退,欧洲又受到牵连,2001年其GDP仅增长1%。美经济开始回升后,欧洲经济仍低迷不振,今年1季度只增长。多数人认为欧洲经济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才能真正恢复。据IMF报告预测,欧盟2002年的增长率在左右,2003年可达,另一预测称,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仅约。欧盟各成员国也有很大差别,其中英国最好,德国最差。据德六大经济研究 所春季报告预测,德今年仅增长,明年可达。德国改革进展迟滞,企业 大批破产,失业增加。尤其是德国东部,更处于停滞状态,今年只能增长。
日本。多年来,日本经济在困境中挣扎。2000年仅增长,2001年降至负1%,据IMF的报告预测,日本今年和明年的增长率分别为负和。日本失业率不断上升,今年4月份已达。
日本的严重问题 之一是政府 债务 不断积累,到2002年末,将达693万亿日元,占GDP的140%。如继续增长下去,就可能导致市场对政府偿债能力产生怀疑, 国债 价格急剧下跌,长期利率上升,不排除会出现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另一严重问题是银行坏帐太多,估计多达万亿美元,约占亚洲坏帐2/3。日本银行机能严重削弱,这一老大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日本政府在美欧等国压力下,承诺深化改革,为此制订一个又一个振兴经济的 计划,但说的多,做的少。最近日本内阁人士说,日本经济已经“触底”,即将回升,但实际情况仍相当严峻。
日本和德国是世界第二、三号经济大国,它们过去都曾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起着火车头作用。但现在时过境迁,风光不再。究其根源,在于它们 历史 包袱重,隋性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放不开手脚,进展迟缓。当然,它们的经济实力仍然强大,科技 水平和生产率水平高,未可小觑。
东亚和东南亚。亚洲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认识到必须加强和改善金融监控和企业结构治理,为此采取了相应改革措施,解决呆账问题,加速银行重组,加强金融立法和企业 管理 法规等等,呆帐有所减少,银行对企业放款回升,尽管这一改革尚未完成,但过去一度泛滥的官商勾结如今已大为收敛,传统的家族集团式企业衰败,物价下跌,经济活力增强。这次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放慢,东亚和东南亚虽也受到重大冲击,但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长率。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这一地区2002年平均增长率将达,2003年为。世界银行的预测与此相近。与此同时,这一地区通货膨胀率却保持在4%以下的较低水平上。但这一地区各经济体GDP的增长各有不同,东亚的韩国改革成效显著,经济增长率最为强劲:今年第一季度其GDP比去年同期增长,预计全年可望增长6—7%;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有较快增长,而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则增长率较低。
南亚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增长也较快,据IMF预测,2002年,这一地区平均增长率为,2003年更将高达,这主要是由于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缘故。
拉美地区。这里一些主要国家接连发生 金融危机 。1999年巴西金融动荡甫告缓和,阿根廷就发生金融危机,且愈演愈烈,今年经济走到崩溃边缘,第一季度经济下降,失业率超过18%,据预测,今年阿根廷将有10—15%的负增长。接着委内瑞拉和乌拉圭也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全年经济将分别下降和。与此同时,巴西再度发生金融动荡,经济前景暗淡。墨西哥今年第一季度经济下滑2%,全年即使会有增长,也只在上下。这种状况,与亚洲成为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多数人认为这些国家奉行“新自由主义”,金融自由化过快,失去控制,受强大邻国美国的影响,经济不稳。
三、 国际经济 活动缩减
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放慢,导致世界贸易、国际投资大幅度下降,美元汇率走低,与此同时,石油价格涨落不定,这一切反过来,又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制约因素。
世界贸易。过去长期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高于生产增长,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都有利。但2001年,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当年世界贸易仅增长1%(2000年为12%),低于世界GDP的增长。预计今年世界贸易有可能增长3%,但如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这一预期将落空。布什政府在自由贸易方面出现倒退,保护主义抬头,给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日本和亚洲国家都造成重大压力。如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美出口,其中新加坡经济25%有赖于对美出口,马来西亚这一比例为18%,泰国和菲律宾也在10%以上。美国经济状况对这些国家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力。
国际投资,近些年来,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2000年达到万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国虽然高度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韩国、印度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但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然而,2001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骤减至7600亿美元,对美国投资的外国资本大量逃离,但欧盟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从2000年的1250亿美元减少到970亿美元。只有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仍为外资所青睐。
美元汇率下跌。由于外国投资者纷纷撤离美国,加上美国公司丑闻不仅使美国人对美资本市场信心动摇,也大大挫伤外国投资者的信心,美国股市大幅下跌,这一切导致一直坚挺的美元趋弱。今年年初以来,美元与欧元的比价一路下滑。7月15日曾一度突破1:1。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也已下降约8%,到6月初,对韩元汇率下降6%,对泰铢下降4%,对新加坡元下降,对菲律宾比索下降。这些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有助于抑制有关各国的通货膨胀,刺激内需增长,但也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各国对美出口。对美国来说,美元走弱,有利于增加美对外出口,但也会促使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其通货膨胀的压力。
石油价格波动不定。由于世界经济放慢,中东地区形势动荡,今年以来,世界市场原油价格波动不已。近来,美国原油库存迅速减少,致使原油价格上涨。据报道,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货的原油价格已连续9个交易日上涨,并于20日突破30美元大关,达到15个月来的最高点。虽然,由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迅速增长,中东地区在世界原油供应中地位有所削弱,但如中东紧张局势加剧,石油价格难免上涨,如超过每桶30美元,势将加大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影响美经济的复苏进程,也会对欧盟和其他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考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世界 经济 发展 的主流,但与此同时,反全球化运动也应运而生并呈蓬勃发展之势,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 。近几年,世界经济失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与谈论的一个 热点话题。2005年l0月中旬在 中国 河北香河召开的20国集团 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全球经济失衡是讨论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对世界经济失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失衡 经济失衡 经济 失衡
2005年以来,全球经济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日益加剧的世界经济失衡,“失衡并增长着”成为世界经济 金融 最令人迷惑难解的现象。虽然不断有学者提醒,持续失衡的世界经济将面临崩盘的危险,但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过去的四年里(2003年~2006年),全球GDP的平均增幅接近5%。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拉詹也表示,世界经济形势“从未这么好过”。那么,为什么主流经济学界还不停地在“盛世”中 发表“危言”呢?是居安思危,还是别有所图。
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以美国巨额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失衡就曾经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未明确以“经济失衡”来对这种以贸易失衡为显著特征的经济现象进行概念上的诠释。直至2005年2月23日,IMF总裁拉托在对外政策协会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纠正全球经济失衡——避免相互指责》的主题演讲,才正式提出了世界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的概念,随后国际经济学界即对这一 问题 展开热议。当下,主流国际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正在持续加剧,主要表现在中国持续猛增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巨额贸易财政“双赤字”。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即南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并导致南北矛盾日益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从8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开始落后于世界平均发展速度。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仍没有迅速得到扭转,尤其是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缓慢。1990年~1993年,非洲经济的增长率分别只有1%、、和,拉美经济增长率分别仅有 、、和3% ,再加上这些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最后导致人均国内产值明显下降,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反映在南北贫富差距还在拉大。据联合国《1992年的人类发展》 报告说,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的收入,而占世界人口60%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拥有世界总收入的。有关资料 统计,196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贫困国家的30倍,而1993年的这一差距扩大到62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非洲的经济贫穷问题最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是非洲经济发展“失去的十年”,每年人均国内产值为负增长。1992年非洲人均国内产值比10年前下降15%,其中一些贫穷国家下降幅度达30%。近几年,由于非洲的人口1∶3增长率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3%以上,加上多年的战乱和灾荒,非洲难民人数增至1180万,约占世界难民总数的二分之一,这就加重了非洲的贫穷。
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二元结构:国际直接投资与金融证券投资的二元分裂。但是,当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天平向发展中国家这边倾斜的时候,全球的资本流动却仍然偏爱高收入国家,尽管中低收入国家资本总流量(双向)对GDP之比从1990年的提高到了2003年的13% ,增长了一倍左右,可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仍然只有高收入国家的一半。而且,有必要指出的是,虽然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从总体上讲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国际资本特别是直接投资在流向发展中国家时也是高度不平衡的,2003年中国得到的外国直接投资要占到该投资流量(以流入量计)总额的9%,占发展中国家流入总量的35%。这种失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处在低端加工制造的地位、发达国家处在资本运作与 科技 创新的地位之国际分工模式凝固化的主要根源。
全球发展失衡加剧,但调整机会降临,失衡真相被全球化混淆。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显改变对全球失衡的看法,由忧虑转向客观,认为在全球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资本自由跨境流动,为国家间储蓄和投资结构优化创造条件。资本从储蓄丰富的地区流向投资机会较多的地区,创造出更高的资本回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对世界经济有积极作用。然而,全球失衡是有限度的,一旦过度就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剧相关国家经济关系紧张,恶化国际贸易和投资 环境。调整无序会导致美元贬值失控,金融市场动荡乃至危机。
综上所述,世界 经济 发展 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 时期,国际经济 环境和条件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其中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重大特征。
参考 文献 :
[1]王 宇:世界经济失衡是一种动态均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6,(03)
[2]张燕生: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3]张幼文: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历史 影响 [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可以写中美之间的战略与经济对话,结合英国和德国二十世纪的政治经济进程,再探讨俄罗斯和欧洲的关系,得出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