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道》(唐代剑、蔡东洲、刘伟航著),延边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三国文化历史走向》(龙显昭、李纯蛟、蔡东洲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川史通讲》(徐才安、蔡东洲编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宋理宗·宋度宗》(胡昭曦、蔡东洲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7月。《宋代阆州陈氏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年8月。《关羽崇拜研究》( 蔡东洲、文廷海著),巴蜀书社,2001年8月。《安丙研究》(蔡东洲、胡宁著),巴蜀书社,2004年8月。《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研究》(蔡东洲等著),中华书局,2012年6月。 《巴蜀道教碑文集成》(主编龙显昭、黄海德,副主编蔡东洲、杨超、查中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中国传统文化要略》,巴蜀书社,2003年2月。《巴蜀佛教碑文集成》(主编龙显昭,副主编蔡东洲、杨超、查中林、荣远大),巴蜀书社,2003年12月。《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一辑(朱瑞熙、王曾瑜、蔡东洲主编),巴蜀书社,2006年8月。 1991年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2000年获“南充市十大杰出青年”和“四川省优秀青年”荣誉称号;2005年其负责的 “历史文献学”课程获准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6年获“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2007年获“西华师范大学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同年,其负责的历史学专业获准为“四川省特色专业”;2008年获“西华师范大学首席教授”荣誉称号;2009年负责的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获准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2011年荣获“第五届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1年入选为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宋史》是最全面的
1.《宋代巡检初探》,载《中国史研究》1989(3);2.《宋代州级属官体制初探》,载《中国史研究》2002(3);3.《宋代官员考试任用法初探》,载《史学月刊》1992(2);4.《宋代宗室外戚宦官任用制述论》,载《史学月刊》1995(5);5.《宋代武官选任制度初探》,载《史学月刊》1996(5);6.《宋代知州及其职能》,载《史学月刊》1998(6);7.《宋代县级公吏制度初论》,载《文史哲》2003(1);8.《宋代地方官任期制初论》,载《中州学刊》1991(5);9.《宋代通判及其主要职能》,载《河北学刊》1990(2);10.《宋代黜降官叙复之法》,载《河北大学学报》1990(3);11.《宋代官吏回避法述论》,载《河南大学学报》1991(1);12.《宋代军资库初探》,载《河南大学学报》1996(6);13.《宋代州府公吏制度研究》,载《河南大学学报》2004(6);14.《宋代定差法述论》,载《西南师大学报》1992(3);15.《宋代任官制度中的荐举保任法》,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5);16.《宋代官员黜降法初探》,载《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17.《宋代任官制度中的权摄官》,载《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18.《宋代监当官初探》,载《宋史研究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19.《宋代幕职州县官及其改官制度》,载《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20.《墓志铭在研究宋代官制中的价值》,载《东吴大学历史学报》,2004年;21.《20世纪宋代地方政治制度研究述评》,载《宋代制度史研究百年》,商务印书馆,2004年;22.《说破先天易,流传正始音》,载《岳飞研究》第五辑,中华书局,2004年;23.《宋代出版史研究·序》,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24.《宋代外交使节的选任制度》,载《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25.《宋代明州における地方官僚体制研究——监当官を中心として考察》,载日本《高知大学学术研究报告人文科学编》第55卷,2006年;26.《宋朝外交使节管理制度初论》,载《澶渊之盟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7.《朝见与朝辞——宋朝知州与皇帝直接交流的方式初探》,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5);28.《官人选任制度の発展と宋朝の文官政治》、《皇学馆史学》第21号,2007年;29.《韩绛生平政绩初探》,载《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30.《崔与之的仕宦与交游——以荐举制度为视角》,《纪念崔与之诞辰850周年大会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31.《关于南宋时期的“便民五事”——南宋中央获取地方信息的渠道之一》,载《南宋史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下)》,人民出版社,2009年;32.《宋代巡检再探》,载《宋史研究论文集》(中国宋史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33.《王十朋的治家与从政》,合著(1),线装书局,2012年;34.《淳熙三山志史料价值初探》,合著(1),载南宋史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续之下),人民出版社,2013年。
楼上给的太全了,不过过于繁杂了吧!看完得好几年。帮你选几本值得看的史籍。《宋史》《涑水记闻》司马光《东京梦华录》孟元老《齐东野语》 周密《鹤林玉露》罗大经《大金吊伐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李心传(李心传是秦桧养子,有些跟秦桧有关的内容不太可信,需谨慎分析)另外,宋代诗词也可好好读读,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形态。《清明上河图》也是反映当时社会场景的重要史料。
1、《宋代官府的回易》,《中国史研究》1981年4期,万字。2、《揽纳试探》,《文史》第13辑,,中华书局,万字。3、《宋代的官营便钱》,《中国社会经济史》1982年1期,万字。4、《税钞、粮食钞和盐钞》,《文史》第15辑,,中华书局,万字。5、《宋代货币地租分析》,《北京史苑》第1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万字。6、《宋代财政岁出与户部月支》,《文史》第18辑,,中华书局,1万字。7、《宋代财政与商品经济发展》,《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万字。8、《南宋各界会子的起讫、数额及会价》,《文史》第25辑,中华书局,万字。9、《宋代的关子》,《宋辽金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万字。10、《宋代地方财政研究》,《文史》第27辑,中华书局,万字。11、《从钱会中半看会子的法偿地位及其影响》,《中国钱币》1987年2期,万字。12、《北宋两税税钱的折科》,《许昌师专学报》1989年2期,万字。13、《<宋史>标点本举正》,《古籍整理与研究》第4辑中华书局,万字。14、《北南宋物价比较研究》,《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万字。15、《王安石是经济改革家吗》,《学术月刊》1989年6期,万字。16、《南宋江北铁钱若干问题》,《中国钱币》1989年2期,万字。17、《叶适管理思想研究》,《浙江学刊》1989年4期,1万字。18、《宋朝礼与佛教》,《学术月刊》1990年5期,万字。19、《宋朝宗室制度考略》,《文史》第33辑中华书局,4万字。20、《宋代通判理州财事考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2期,万字。21、《宋朝对释道二教的管理制度》,《中国史研究》1991年2期,万字。22、《宋代僧道官制度考》,《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辑,中华书局,万字。23、《宋朝文官俸禄与差谴》,《中日宋史研究会中方论文选编》,河北大学出版社,1万字。24、《宋代释道披剃制度研究》,《浙江大学学报》1991年3期,万字。25、《宋朝礼与道教》,《国际宋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1991年11月四川大学出版社,1万字。26、《关于宋代亭户的几个问题》,《中国盐业史国际学术讨论论文集》1991年12月四川人民出版社,万字。27、《宋朝理财体制由三司到户部的变迁》,《宋辽金史论丛》第2辑,中华书局,万字。28、《宋代的功德寺浅论》,《许昌师专学报》1992年3期,1万字。29、《宋代医官考》,《纪念李埏教授从事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史学论文集》1992年9月云南大学出版社,万字。30、《南宋对会子的两次大规模称提》,《中国钱币》1993年1期,1万字。31、《宋朝如何抑制官员贪赃的几个问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1万字。32、《儒家不与民争利思想的形成与影响》,《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第4期,万字。33、《湖北会子和关外银会子》,《宋代货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10月,万字。34、《宋代火政考略》,《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1万字,与罗炳良同志合写。35、《关于宋代田赋征收白银的探讨》,《安徽钱币》1996年第2期,万字。36、《宋神宗时期铸行铜钱析论》,《北京金融》1996年第8期,万字。37、《宋金绍兴和议前南宋财政面临的严峻形势》,《岳飞研究》第四辑,中华书局,1万字。38、《读<通考钱币考>》,《洪皓马端临与传统文化》中国青年出版,1万字。39、《陕西铸钱监考》,《中国钱币》1998年第1期,1万字。40、《关于宋代纸币管理与形制的几个问题》,《北京钱币十年》,北京市钱币学会十周年纪念文集,1万字。41、《关于宋代祠禄制度的几个问题》,《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万字。42、《〈大冶赋〉注释商榷》,《中国钱币》1999年第1期,万字。43、《发运司与提点坑冶铸钱事》,《宋史研究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万字。44、《宋代西南二京的帝后神御殿》,《宋代历史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万字。45、《南宋楮币诗十首释读》,《炎黄文化研究增刊》第七辑,2000年9月,万字。46、《宋代货币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几个问题》,《转变与定型:宋代社会文化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大学历史系2000年10月出版。47、《宋史人名补校》,《文献》2000年第4期(另分部分于《文史》作补白)。48、《读〈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札记节录》,《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1万字。49、《宋代官员俸禄和其他颁给分项考析》,《中华同人学术论集》,中华书局2002年5月版,万字。50、《读〈唐宋金银之研究谣代金银之用途〉札记》,《中国钱币论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9月版,万字。51、《宋代的童子举》,《文史哲》2002年第 6期,1万字。52、《宋代对铸钱业影响最大的几个铜场》,《中国钱币》2003年第3期,1万字。53、《宋代女性享受奉禄考》,《文史》总64辑,2003年第3辑,1万字。54、《南宋都城的花卉基地——马塍》,(韩)《宋辽金元史研究会第8辑别册》2003年12月。55、《宋代转运使补论》,《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谣辽金元史》2004年第3期转载。56、《宋代头子、宣头考略》,《文献》2004年第1期。57、《论宋代绢帛的货币功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3期。58、《南宋晚期物价考论》,《文史》2004年第一辑《人大复印资料谣辽金元史》2004年第4期转载。59、《宋粮料院考》,《文史》2005年第一辑,2万字。60、《宋王朝与物价管理》,载《政府与经济发展》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约17万字,与王茂华合作。61、《墨与宋代社会生活》,载《宋史研究论丛》第六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约万字,与胡玉合作。62、《试论〈宋史全文〉(理宗部分)的史料价值》,载《文献》2005年第4期,约万字,《人大复印资料谣辽金元史》2006年第1期转载。63、《宋朝卖官鬻爵考》,载《文史》2006年第4辑,约2、4万字。64、《宋太宗与佛教》,收入《宋史研究论丛》(第七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约1、2万字,与彭琦合作。65、《南宋后期盐政考论》,收入《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巴蜀书社2005年12月版,约1、2万字,与郭兰合作。66、《试论北宋时期过度集权及其影响》,《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与史泠歌合作。67、《宋代僧人受戒制度研究》,《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4期。68、《宋代的象棋》,《寻根》2007年第6期,与籍勇合作。69、《“八贤王”本事》,《国学》2007年第9期,与马元元合作。70、《北宋的年号寺观》,收入《宋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与马元元合作。71、《宋代寺院宫观中的御书阁、本命殿》,《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与王德领合作。72、《宋代保州宗室》,收入王少堂等主编《宋太祖故里与宋祖陵》,中国档案出版社2008年出版。73、《北宋中期宣抚使角色的转型》,《河北学刊》2009年第1期,与郑丽萍合作。74、《南宋王朝与观音崇拜》,《宋史研究论丛》(第九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75、《黄敏枝<宋代敕赐寺田表>补正辨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与马元元合作。76、《宋朝人的钱,多还是少?》,《国学》2009年第3期。77、《宏观把握 微观突破——简评<南宋宗教史>》,《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第1期。
《宋代交通史》(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004-2008“中国中古时期文书传递与信息沟通研究”(负责子课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主持)2006-2009《北宋名臣——余靖》(独立承担),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项目,2005-2006“唐宋时期南方地区交通研究”(独立承担),中国博士後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00-2002“中国10到14世纪岭南之经略及区域社会变迁研究”,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BZS039,批准经费15万元。《7—16世纪中国南部边疆与海洋经略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批准号12JZD013,批准经费80万元。主要著作:1、《宋史研究丛稿》,(台湾)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3月版。2、《唐宋时期南方地区交通研究》,(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7月版。3、《宋代交通管理制度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4、《北宋名臣——余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5、《中国大运河史》(合著),中华书局2001年10月出版。6、《顿挫中嬗变——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西苑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主要论文:1、《宋代书判拔萃科考》,《历史研究》2006年第2期。又载於刘海峰主编《科举制的终结与科举学的兴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2、《赵宋当朝盛世说之造就及其影响——宋朝“祖宗家法”与“嘉祐之治”新论》,《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4期。3、《宋代急脚递考》,《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又载於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1年第3期。4、《唐宋驿传制度变迹探略》,《燕京学报》新十七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5、《南宋摆铺创置时间考辨》,《文史》第63辑,中华书局2003年5月版。6、《宋代递铺种类考辨》,《文史》第51辑,中华书局2000年7月出版。7、《南宋对邮传之整饬与更张述论——兼谈朝廷与岳飞军前诏奏往来问题》,《中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又载於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4年第1期。8、《关於南宋斥堠铺、摆铺的几个问题》,《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9、《“嘉祐之治”问题探论》,《学术月刊》2004年第9期。又载於《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10、《“爱元祐”与“遵嘉祐”——对南宋政治指归的一点考察》,《学术研究》2005年第11期。又载於《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一辑),巴蜀书社2006年8月版。11、《宋代文化政策宽明原因新探》,《河北学刊》2001年第5期。12、《金字牌递创设时间小考》,《江海学刊》1998年5期。13、《略谈<参天台五台山记>的史料价值》,《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又载於姜锡东、李华瑞主编《宋史研究论丛》第七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14、《参天台五台山记中的驿传与文牒》,《文献》2005年第4期。15、《<参天台五台山记>中所见的北宋乘轿风俗》,《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2期。16、《唐宋地志所记“四至八到”为道路里程考证》,《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4期。17、《地方志与域外汉籍:解开宋代驿传制度奥秘的钥匙——兼谈正史、政书、类书等文献对宋代典章制度记载之局限性》,(日)大阪市立大学东洋史论丛别册特集号《文献资料学新解释的可能性》(2),2007年6月。18、《宋代交通史研究资料概说》,(日)大阪市立大学东洋史论丛别册特集号《文献资料学新解释的可能性》(2),2007年6月。19、《唐宋中国交通中心之南移及其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南北差别形成原因的一种解释》,(日)大阪市立大学东洋史论丛别册特集号《文献资料学新解释的可能性》(3),2007年12月。20、《宋代西南地区交通述略》,(日)大阪市立大学东洋史论丛别册特集号《文献资料学新解释的可能性》(3),2007年12月。21、《宋代文书传递制度述论》,邓小南主编《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2、《宋代南方陆路交通干线沿革述考》,张其凡、范立舟主编《宋代历史文化研究》(续编)(纪念陈乐素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版。23、《宋代驿传制度研究之回顾与反思》,包伟民主编《宋代制度史研究百年》,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版。24、《宋代驿券考略》,《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前沿研究》(中国博士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25、《欧阳修私撰〈新五代史〉浅论》,《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八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26、《宋代关津管理制度初探》,《西南师大学报》1999年第2期。27、《宋朝对边塞进出境人员及贸易的管理》,《广西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28、《运河与两宋国计论略》,《徐州师大学报》2001年第2期。29、《从宋、金国力对比看绍兴和议的签订》,《徐州师大学报》1997年第2期。30、《纵横家学说探论》,《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31、《宋代佛教的俗化》,《杭州研究》1996年第2期。32、《欧阳修与佛教关系之一辨》,《漳州师院学报》1999年第3期。
1.《四部精华·史部》文白对译(李华瑞、郭东旭、姜锡东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版。2.《中国经济发展史·宋辽夏金元卷》(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1月版。3.《中国改革通史》(十卷本)(漆侠主编、姜锡东副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1月版。4.《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改革通史·综合卷(副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5.《内外交困中的艰难抉择》中国改革通史·两宋卷(副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6.《政府与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政府职能与作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7月版。7.《宋史研究论文集》(朱瑞熙、王曾瑜、姜锡东、戴建国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版。8. 2010年《宋辽夏金元史电子馆》(主编之一)。9.《“中华文明的历史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姜锡东、丁建军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10.《宋元时代的高丽史资料》(1-2辑)(参与主编),韩国新书院出版社2010年11月版。11.《辽宋西夏金代通史》(课题负责人、编委之一),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12.《华北文献丛书·史地卷》(姜锡东、梁松涛主编),学苑出版社2012年4月版。13.《保定商会档案》(姜锡东、许平洲、梁松涛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14.《漆侠与历史学》(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15.《宋史研究论丛》(第五辑至第九辑由姜锡东、李华瑞主编,第十辑至十三辑由姜锡东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2012年版。
《正说宋朝十八帝》《南宋地方武力研究》《宋朝军制初探》《宋史演义》《宋史》《资治通鉴》《行走在宋代的城市》《国史大纲》《宋朝典章制度》《细说宋朝》《两宋王朝:奢华帝国的无奈》《宋朝事实 宋史资料萃编 第一辑》《宋朝开国演义》《文盛武衰 宋朝历史一瞥》《《续资治通鉴长篇》《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邵氏见闻录》《续邵氏见闻录》《宋史随笔》《北宋文人与党争》《南宋文人与党争》《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两宋财政史》《宋代商业史研究》《宋代江南经济》《宋蒙关系史》《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军事研究》《宋太宗对辽战争考》 这些书也不必全看,可以挑着看看就能对宋朝了解的不错了,尤其是前面几部
二十四史,清史稿,能把这二十五本书读完读懂,可以说你就能把中国历史研究的透亮透亮的!当然这都算是正史。
研究宋代的史籍及著作《宋史纪事本末》、《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虞云国先生的《细说宋朝》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祖宗之法》苗书梅《宋代官员的选任和管理制度》汪圣铎《两宋财政史》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梁庚尧《南宋的乡村经济》曾瑞龙《经略幽燕》王曾瑜《宋代军制初探》漆侠《宋代经济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988年白钢全书主编、朱瑞熙分卷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6卷“宋代”,人民出版社1996年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中华书局1983年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梁庚尧《南宋的农村经济》,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张其凡《两宋历史文化概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何忠礼、徐吉军《南宋史稿》,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葛剑雄主编、吴松弟著《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上、下册),中华书局1995年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曹家齐《宋代交通管理制度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陈乐素《宋史艺文志考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戴建国《宋代法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396页戴仁柱《十三世纪中国政治与文化危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刘晓译邓广铭《辛稼轩年谱》,上海古籍1979年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黄敏枝《宋代佛教社会经济史论集》,学生书局,1989孔繁敏《包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8元,1998梁庚尧《南宋的土地利用政策》,台湾大学文史丛刊之46种,1977年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斯波义信《宋代商业史研究》庄景辉译本宋代官箴研读会编《宋代社会与法律——〈名公书判清明集〉讨论》,东大图书公司,2001苏基朗《唐宋法制史研究》,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孙国栋《唐宋史论丛》,香港商务印书馆2000唐代剑《宋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线装书局,2003,姚瀛艇《宋代文化史》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 张邦炜《婚姻与社会•宋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张其凡《宋初政治初探》,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漆侠先生纪念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等等。宋代历史的基本史料主要有《宋史》,北宋史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南北宋之交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总论性论文王曾瑜 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朱瑞熙 二十世纪宋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孙景坛 关于宋代的历史定位及总体评估新探
楼上给的太全了,不过过于繁杂了吧!看完得好几年。帮你选几本值得看的史籍。《宋史》《涑水记闻》司马光《东京梦华录》孟元老《齐东野语》 周密《鹤林玉露》罗大经《大金吊伐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李心传(李心传是秦桧养子,有些跟秦桧有关的内容不太可信,需谨慎分析)另外,宋代诗词也可好好读读,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形态。《清明上河图》也是反映当时社会场景的重要史料。
王善军,男,1966年9月生,山东沂南人。曾师从漆侠先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于1991年获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博士学位,并师从四川大学胡昭曦先生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辽宁省重点学科专门史带头人,大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理事,大连市社科院特邀研究员,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入选人员,《宋史研究论丛》(CSSCI来源集刊)编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及成果鉴定专家等。 1.《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2002年10月获河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8月获第二届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三等奖。2.《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2010年7月获辽宁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4月获大连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进步奖专著类一等奖。3.《宋代族塾义学的兴盛及其社会作用》,2000年10月获河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4.《辽代渤海世家大族考述》,2008年2月获辽宁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5.《“没奈何”的财富:南宋成纪张氏家族消费考述》,2012年7月获辽宁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1.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2.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认同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3.宋代世家大族与社会变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4.宋以后宗族形态的演进与社会变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负责人。5.辽金时期家族与社会变迁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6.辽代民族融合问题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 1、《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2、《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3、《阳都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 1.《近年古代封建宗族制度研究管窥》,《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3期。2.《宋代狱空制度简评》,《劳改劳教理论研究》1991年第4期。3.《宋代族产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3期;《宋史研究论丛》第3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3年第2期。4.《宋代谱牒的兴盛及其时代特征》,《中州学刊》1992年第3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2年第4期。5.《敲响前建政治制度的丧钟——邓牧政治思想论略》,《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6.《唐宋之际宗族制度变革概论》,《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7.《中华家教与精神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8. 《宋代宗族制度的社会职能及其对阶级关系的影响》,《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6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1期。9.《宋代真定韩氏家族研究》,《新史学》八卷四期,1997年12月。10.《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宋代的宗祧继承及其与财产继承的关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2期。11. 《强宗豪族与宋代基层社会》,《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12.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之我见》,《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1期。13.《宋代族塾义学的兴盛及其社会作用》,《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9年第3期。14.《宋代世家初探》,《文史》1999年第3辑。15.《〈宋史·曹彬传〉勘误》,《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16.《宋代的宗族祭祀和祖先崇拜》,《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3期。17. 《宋代皇族谱碟考述》,《历史档案》1999年第3期;《宋史研究论丛》第4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8.《关于义门大家庭分布和发展的几个问题——与黎小龙先生商榷》,《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19.《北宋青州麻氏家族的忽兴与骤衰》,《齐鲁学刊》1999年第6期;《宋史研究论丛》第4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0.《宋初精神文明建设简论》 ,《宋史研究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1.《20世纪后20年宋代社会史研究综述》,《宋史研究通讯》2000年第1期。22.《宋代家庭结构初探》,《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3期。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4期。23.《宋代的宗族重建》,《资政通鉴》,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24.《积贫与奢靡并存的南宋社会》,《资政通鉴》,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25.《近20年来宋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2期。26.《辽代籍没法考述》,《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1年第7期。27.《世选制度与契丹的家族势力》,《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1期。28.《高翥〈清明日对酒〉诗新解》,《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29.《〈宋代荫补制度研究〉评价》,《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12期。30.《宋代三槐王氏家族的仕宦、婚姻与文化成就》,《河北学刊》2003年第2期。31.《辽朝横帐新考》,《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3年第3期。32.《论辽代皇族》,《民族研究》2003年第5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4年第2期。33.《宋代三槐王氏家族兴替考述》,《宋史研究论丛》第5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34.《宋代真定曹氏家族剖析》,《历史文化研究》第19辑,韩国外国语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2003年版。35.《范氏义庄与宋代范氏家族的发展》,《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36.《辽代的皇族》,《宋史研究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7. 《宋代华阳王氏家族科举论略》,《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1期。38. 《辽代世家大族的军事势力》,《安徽史学》2005年第4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5年第4期。39.《宋代华阳王氏家族的科举和仕宦》,《宋代四川家族与学术论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0.《辽太宗皇后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5期。41.《辽代世家大族文化活动述论》,《安徽史学》2006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6年第3期。42.《简论使辽对北宋使臣政治性格的影响》,《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与王慧杰合作)43.《辽代渤海世家大族考述》,《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44.《从石刻资料看辽代世家大族与佛教的关系》,《东亚文史论丛》2007年号,日本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出版。45.《论辽代后族》,《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2期。46.《辽代世家大族的经济势力及其来源》,《辽金史研究》第10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47.《耶律乙辛集团与辽朝后期的政治格局》,《学术月刊》2008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8年第2期。48.《漆侠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与毛曦合作)49.《宋代世家大族消费述论》,《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7期。50.《共财与家法——宋代饶阳李氏家族探析》,《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9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51.《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研究——〈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成果简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52.《游动饮食的文化阐释——〈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评介》,《文化学刊》2009年第2期。(与黄大为合作)53.《“没奈何”的财富:南宋成纪张氏家族消费考述》,《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9年第3期。54.《由富求贵:从归化州张氏看辽金燕云豪族的发展路径》,《河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55.《特权庇护:宋代的邢州柴氏家族》,《宋史研究论丛》第10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56.《宋代世家大族经济来源简述》,《中国古代法制研究集萃——郭东旭先生七十寿辰纪念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57.《20世纪以来辽金民族融合问题研究综述》,《西夏学》第6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58.《宋代族谱序跋所涉家族的地域分布》,《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与黄超合作)59.《辽代尚父考》,《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期。60.《家族嬗变与民族融合——从耶律倍到耶律希亮的个案家族考察》,《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3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61.《宋代四川世家大族兴盛原因浅说》,《宋史研究论丛》第13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
一本书可能没有,不过几本书加起来就有了。目录:《潘金莲的发型》介绍宋朝的服饰等;《宋词与宋代的城市生活》;《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两宋王朝-奢华帝国的无奈》;《宋史纪事本末》;《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实录》;《宋词名篇的人生哲理》;[两宋王朝-奢华帝国的无奈].陈舜臣;[宋代荫补制度研究].游彪;宋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中华书局。最后一本是正史,竖排繁体,看起来费力。
《宋代交通史》(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004-2008“中国中古时期文书传递与信息沟通研究”(负责子课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主持)2006-2009《北宋名臣——余靖》(独立承担),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项目,2005-2006“唐宋时期南方地区交通研究”(独立承担),中国博士後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00-2002“中国10到14世纪岭南之经略及区域社会变迁研究”,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BZS039,批准经费15万元。《7—16世纪中国南部边疆与海洋经略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批准号12JZD013,批准经费80万元。主要著作:1、《宋史研究丛稿》,(台湾)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3月版。2、《唐宋时期南方地区交通研究》,(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7月版。3、《宋代交通管理制度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4、《北宋名臣——余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5、《中国大运河史》(合著),中华书局2001年10月出版。6、《顿挫中嬗变——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西苑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主要论文:1、《宋代书判拔萃科考》,《历史研究》2006年第2期。又载於刘海峰主编《科举制的终结与科举学的兴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2、《赵宋当朝盛世说之造就及其影响——宋朝“祖宗家法”与“嘉祐之治”新论》,《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4期。3、《宋代急脚递考》,《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又载於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1年第3期。4、《唐宋驿传制度变迹探略》,《燕京学报》新十七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5、《南宋摆铺创置时间考辨》,《文史》第63辑,中华书局2003年5月版。6、《宋代递铺种类考辨》,《文史》第51辑,中华书局2000年7月出版。7、《南宋对邮传之整饬与更张述论——兼谈朝廷与岳飞军前诏奏往来问题》,《中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又载於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4年第1期。8、《关於南宋斥堠铺、摆铺的几个问题》,《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9、《“嘉祐之治”问题探论》,《学术月刊》2004年第9期。又载於《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10、《“爱元祐”与“遵嘉祐”——对南宋政治指归的一点考察》,《学术研究》2005年第11期。又载於《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一辑),巴蜀书社2006年8月版。11、《宋代文化政策宽明原因新探》,《河北学刊》2001年第5期。12、《金字牌递创设时间小考》,《江海学刊》1998年5期。13、《略谈<参天台五台山记>的史料价值》,《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又载於姜锡东、李华瑞主编《宋史研究论丛》第七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14、《参天台五台山记中的驿传与文牒》,《文献》2005年第4期。15、《<参天台五台山记>中所见的北宋乘轿风俗》,《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2期。16、《唐宋地志所记“四至八到”为道路里程考证》,《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4期。17、《地方志与域外汉籍:解开宋代驿传制度奥秘的钥匙——兼谈正史、政书、类书等文献对宋代典章制度记载之局限性》,(日)大阪市立大学东洋史论丛别册特集号《文献资料学新解释的可能性》(2),2007年6月。18、《宋代交通史研究资料概说》,(日)大阪市立大学东洋史论丛别册特集号《文献资料学新解释的可能性》(2),2007年6月。19、《唐宋中国交通中心之南移及其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南北差别形成原因的一种解释》,(日)大阪市立大学东洋史论丛别册特集号《文献资料学新解释的可能性》(3),2007年12月。20、《宋代西南地区交通述略》,(日)大阪市立大学东洋史论丛别册特集号《文献资料学新解释的可能性》(3),2007年12月。21、《宋代文书传递制度述论》,邓小南主编《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2、《宋代南方陆路交通干线沿革述考》,张其凡、范立舟主编《宋代历史文化研究》(续编)(纪念陈乐素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版。23、《宋代驿传制度研究之回顾与反思》,包伟民主编《宋代制度史研究百年》,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版。24、《宋代驿券考略》,《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前沿研究》(中国博士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25、《欧阳修私撰〈新五代史〉浅论》,《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八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26、《宋代关津管理制度初探》,《西南师大学报》1999年第2期。27、《宋朝对边塞进出境人员及贸易的管理》,《广西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28、《运河与两宋国计论略》,《徐州师大学报》2001年第2期。29、《从宋、金国力对比看绍兴和议的签订》,《徐州师大学报》1997年第2期。30、《纵横家学说探论》,《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31、《宋代佛教的俗化》,《杭州研究》1996年第2期。32、《欧阳修与佛教关系之一辨》,《漳州师院学报》1999年第3期。
中国通史--宋史
去网上搜,拼接一下,提问题的方式心是不是大了点
回首中国的近代史,有愤怒,有悲痛,有感慨,有自豪。愤怒帝国主义的无耻侵略,悲痛中国人民的受苦受难,感慨仁义志士的为国捐躯,自豪中国人民的伟大与坚强。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将中国人民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在历次的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量的中国人民。他们截取中国的经济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在外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和蹂躏下,中国几乎已经没有独立的领土主权可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当时爱国志士发出的悲愤呐喊。 有压迫就会有反抗,随着帝国主义的压迫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人民再也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各地的起义不断,其中以义和团运动声势最好大,对帝国主义的打击最大,意义也重大,这次起义使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 在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的时候,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直到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有志之士,发动了新骇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的社会出现了一丝光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中国又一次的面对了新的危机。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能改变中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统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开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而此时的中国也迎来了新的曙光。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首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显示了他们的伟大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展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带领着中国人民一步步地向自由与解放迈进。其中牺牲了很多的民族英雄,他们为祖国奉献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和青春。在这场漫长的解放道路上我们党经历了很多艰难与险阻,其中十万里长征谱就了他们英雄的赞歌。 在这部近代史中有一段时期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那就是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遭受了难以形容的灾难,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们同胞的残忍屠杀,是每一个中国人需要铭记于心的。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面对日本们的空前侵略中国人民采取了一致对外的政策,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制日本的侵略,终于在1945年的八月日本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在这曲折的百年中,中国经历了动荡的百年,在摸索中前进了百年,这一百年告诉了我们太多的东西,作为一个国家不能闭关锁国,作为一个民族更不能软弱无能,任何时候都应该团结在一起,随时随刻为祖国奉献。 百年屈辱中我们自强不息,在硝烟与炮火中我们没有被打垮,反而一新面貌站了起来。痛定思痛,我们现在不要有懈怠心理,尤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掌握先进的技术,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采纳
这个你可以上百度直接搜百度上都有模板的,然后你可以拿来借鉴借鉴。
豆腐控制技能留不住帮不了你吃醋vv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