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有关哈里发统治的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有关哈里发统治的论文文献

可参阅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阿拉伯帝国》。

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制度随着 *** 帝国的建立不断变化,早期哈里发时代的政治体制已不合乎客观需要。倭马亚王朝建立初期,反对派在各地暴乱,贝都因人厌恶纪律和放荡不羁的行为又复活起来,国家陷于动荡不安和四分五裂的状态。因此,穆阿维叶登上哈里发宝座以后,首要任务就是恢复秩序,谋求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体制。他和他的后继者,在早期哈里发体制的基础上,参照拜占廷旧制,发展和健全了 *** 帝国的国家机制。

穆阿维叶作为哈里发,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为使倭马亚家族独占至高无上的哈里发决定权,穆阿维叶废止了哈里发选举制度,实行世袭的君主制。

政权机构

国家政权机构在哈里发以下设各部大臣,辅佐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地方行政方面,全国分为 9 省(后来改为 55省),行省总督称艾米尔,由哈里发任命,掌全 省军政大权,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另有税务官掌全省税收,直接对哈里发负责。行省的宗教首领由总督或地方法官兼任。大法官往往在宗教学者中选拔,除办理案件外,还负责管理宗教基金及孤寡的财产等工作。省以下设 县,县长由总督任命,报中央备案。

修建城堡

倭马亚朝 *** 帝国是以沙漠出身的征服者 *** 人的统治为基础的。 *** 征服者在征服每一个省区后,都在沙漠和农业的交界处建立一系列的城堡(阿姆撒尔),或利用原有的城市作为统治的据点,他们依照部落,分片住在各个城区里。他们是特权的统治阶级,既占有土地,又领取丰厚的年金。后来这些城堡发展为城镇,成为附近地区的商业中心。其中有的发展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如伊拉克的库法和巴士拉,叙利亚的霍姆斯,埃及的福斯塔特,突尼西亚的克鲁昂等。

首都大马士革地处东西方交通要冲,是国际 商业贸易的总汇,交通便利,作为帝国的政治中心,适合于控制边远行省。为了加强哈里发专制集权统治,倭马亚王朝的统治者十分注意交通和通讯的建设。从大马士革到各行省和各城区都有大道相通,沿路设定驿站,遇有紧急情况,资讯迅速传到大马士革。驻在各城区的 *** 军队,一旦接到哈里发的指令,便可快速作出反应。

同化文化

*** 帝国幅员辽阔,民族复杂,人口众多。 *** 人作为统治者是少数,而且其民族先程序度远远落后于被统治的各族人民。为了克服 *** 人统治上的这种弱点,倭马亚王朝积极鼓励非 *** 各族人民改宗 *** 教,并许诺与 *** *** 体验同期待遇。为了提高 *** 语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重要性,哈里发规定 *** 语为法定官方语言;凡官方档案、官场交谈、教育和 *** 教用语,一律使用 *** 语言。这些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帝国内部一些民族逐渐 *** 化或 *** 化,从而扩大了 *** 人统治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松散集权

但是倭马亚王朝的集权主义是相对的,哈里发的决定权远未达到东方专制君主那样的绝对独裁,它的决定权在非常大程度上受各省总督和 *** 部落长老会议制约。倭马亚朝 *** 帝国实质上是由非常多部落、民族、宗教和阶级 等集团组合起来的比较松散的政治联合体,哈里发不过是这些集团的共同首领而已。

哈里发是伊斯兰教职称谓。

哈里发 (Khalifah) 是伊斯兰政治、宗教领袖的称谓。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代治者”、“代理人”或“继承者”。中国穆斯林俗称“海里凡”。穆罕默德去世后,“哈里发”被用于指称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即穆斯林社群组织的领袖。

早期执掌“乌玛”宗教和政治权力的“四大哈里发”即属此范围。穆罕默德以后4位继承者艾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习称四大正统哈里发,为政教合一的领袖。1924年被土耳其共和国下令废除。中国伊斯兰教对在清真寺习经者及当代经学院学生变用此称号,俗称“海里凡”意为“接班人”。

发展:

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人、代治者。后该词被用于指称穆罕默德逝世后继任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领袖的人,伊斯兰教初期执政的四大哈里发即属此范围。其后又为伍麦叶、阿拔斯等王朝的统治者所袭用。

哈里发诵念“迪克尔”的功夫必须精深,并且要进行一种“连三九”的坐静,就是在门窗紧闭的房屋或窑洞中,连续静坐默念“迪克尔”27天,只有渡过这个俗称的“铁门槛”,才能有资格担任“哈里发”,并获得一枚传教印章或教主的衣物及宗教用品作为凭证。

教主在世时,可以传若干个哈里发,并委派他们到各地区主持教务。教主去世后,哈里发可升任为各该地区的新教主。此外,哲赫林耶门宦早期亦曾将“热依斯”称作“哈里发”。

娃哈哈有关的毕业论文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目前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大家知道哇哈哈企业的 市场营销 策略是什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娃哈哈关于市场营销策略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娃哈哈关于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篇一 《娃哈哈饮品市场营销调查研究》 摘要:我国饮品市场近年来发展势头正劲,而国外的饮料品牌占据中国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也一度威胁我国民族饮品的生存。本文以民族品牌娃哈哈为例,分析当前饮品市场现状,调查娃哈哈的营销策略,发现其暴露的问题和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娃哈哈;市场;定价;品牌包装;促销 1.娃哈哈品牌及饮料市场情况分析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目前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四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这3家跨国公司。 中国饮料市场的发展呈现以下特征:(1)碳酸饮料、瓶装水市场趋于成熟,增速放缓;(2)茶饮料、果蔬汁饮料市场蓬勃发展;(3)功能性饮料市场方兴未艾。从饮料消费水平看,中国城乡居民人均饮料消费量还很低,饮料市场消费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除白酒以外,大多数饮料行业在我国仍然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我国饮料产品向多样化发展,果蔬饮料尤其果粒饮料会更受欢迎。消费者对饮料的要求更细化,不仅需要对应消费人群的年龄,还要满足各种人的不同口味。这也造就了现在饮料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未来的饮料行业仍会有新的饮品出世,因为饮料市场的发展潜力还很大,还有更广阔的平台让现在的和未来出现的品牌们竞逐。 2.娃哈哈品牌定点调查及分析 资料整理 娃哈哈集团产品可分为四大类,其产品组合宽度为4;根据产品组合的深度,包装饮用水、医药保健品、酒水为2,饮料为10;产品组合长度为16。饮料和医药保健品的关联程度最高。在幸福超市主要有娃哈哈的五种饮品,包括AD钙奶、爽歪歪、营养快线和八宝粥。 表1-2幸福超市娃哈哈产品 一扎的包装统一为四小罐。 调查分析 市场细分及选择 娃哈哈根据人口细分变数的年龄变量,为 儿童 推出蛋白饮料,如爽歪歪、乳酸菌,根据行为细分变数的追求者的利益,推出茶饮料、罐头食品(八宝粥)、果蔬汁饮料、医药保健饮品等。此外还有包装饮用水、奶茶、碳酸饮料等满足消费者不同需要。最知名的是娃哈哈的营养快线,在市场上反应良好,以幸福超市为例,营养快线摆满饮料架的三四五层的十分之一,占据面积很大。 娃哈哈首先采用差异化的市场营销战略,据此,娃哈哈品牌下共有十余种产品,在幸福超市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其中五种,AD钙奶、爽歪歪、营养快线、矿泉水和八宝粥;其次在特定细分市场中采取集中的市场营销战略,对于儿童年龄段的消费者主打爽歪歪这一产品,深得广大儿童们的喜爱,获得巨大成功。对于营养快线,开发不同口味,有牛奶加果汁、核桃牛奶、水果酸奶、酸奶果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让营养快线进入市场后迅速打开局面,成为娃哈哈的招牌产品。 市场定位 娃哈哈产品在竞争定位上采用的是并存和补缺定位,如娃哈哈矿泉水、茶饮料的卡曼橘绿茶以及八宝粥等,都是与其他几个品牌共存,彼此占据一定市场份额。而营养快线、爽歪歪和AD钙奶就是典型的补缺定位,当所有饮料品牌关注碳酸饮料、茶饮料等子市场时,娃哈哈发掘出年幼儿童的潜在市场,做出适宜儿童的饮品,并从奶饮品、果味饮品的交集中开发出营养快线,从而奠定娃哈哈在饮料行业的地位。 品牌和包装 娃哈哈集团采用的是统一的品牌策略。作为饮料行业的知名的制造商品牌,娃哈哈是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之一,品牌价值已达亿。 以幸福超市所拥有的五种娃哈哈产品为例,AD钙奶有两种包装,220g*4和330ml一瓶;爽歪歪也是两种包装,125g*4和200g*4;营养快线是统一的500g一瓶;而矿泉水只有596ml一瓶的;八宝粥也是统一360g一罐。超市发的娃哈哈产品包装与幸福超市的总体差异不大,启力饮料是250ml一罐,苏打水是350ml一瓶,蜂蜜柚子茶则是大多数茶饮料的统一包装容量,为每瓶500g。 AD钙奶和爽歪歪的包装就非常适合儿童,一扎四小罐既不会让儿童一次喝太多,也不会让每次喝完都剩余;营养快线、茶饮料的包装就很适合青年人,启力饮品的包装与其他碳酸饮料的包装比是单一化明显,只有罐装;矿泉水以及苏打水的包装也是单一,应该增加集中不同容量的包装。 定价策略 娃哈哈采用了产品形式差别定价策略,AD钙奶是早先进入儿童饮品市场的,爽歪歪略晚,故整体上爽歪歪的价位略高于AD钙奶;同时也采用心理定价策略中的尾数定价,因为大部分饮品皆是零售,所以多为元/瓶,元/瓶这样的价格,给人以买卖公平的感觉。 促销决策 促销包括人员推销、 广告 和公共关系三个主要方面。基本上只看到过爽歪歪和营养快线的广告促销,其他产品的广告投入略显薄弱。人员推销在超市发和幸福超市这两个地点是没有发现的。而公共关系层面可能个人了解的更少一些。娃哈哈对爽歪歪和营养快线的广告投入获得很好的效果,使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一定地位。人员推销方面需要间歇性地投入,以便更好地实现促销的预期效果。 3.问题及对策 发现的部分问题 首先,市场可以更细化,只推出了儿童的适用饮品,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也有相应的子市场存在; 其次,娃哈哈饮品的包装也存在缺陷,尤其是矿泉水。其他品牌的饮用矿泉水利用容量大小做了不同包装,而娃哈哈只有596ml一瓶这一种,启力饮料也只发现罐装品,蜂蜜柚子茶和苏打水同时也没大容量的包装; 此外,娃哈哈的饮品极少做促销活动。在超市可以看到诸多品牌饮料的特价、优惠以及买一赠一等促销活动,而娃哈哈的饮品促销的频率极低。 问题对策 一、根据人口细分变数年龄变量推出适合青年、中年、老年的饮品,尤其是老年市场部分仍有很大空缺;根据行为细分变数的追求利益变量,果蔬汁饮料市场发展潜力很大,果汁饮品市场上很多,但蔬菜汁的相关饮料并不多,可以透过当前追求健康的消费偏好开发蔬菜饮品; 二、娃哈哈可以采取分档包装和附赠包装的策略,对其饮品进行包装区分,既可以满足不同用途的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还可以诱发顾客重复购买,增加销量,并且利于推出新产品; 三、产品的促销,采用密集分销决策,让产品在市场上拥有更多的出手机会。如启力功能饮料,蜂蜜柚子茶都需要采取促销的方式增加销量。(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市场营销决策与管理》孔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2011饮料营销六大趋势》于娜,刊名:市场观察出版.期号:2011,第1期 [3]《市场 营销策划 》王方.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07月

有用者,即是“材”同样的一根怪状树根,木匠认为它一无是处,弃之一旁;雕塑家却视为至宝并加以雕刻,成为艺术品。大相径庭的结果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什么才是真正的“材”?衡量“材”与“非材”的标准又是什么?我认为:有用者,即是“材”。“有用”是衡量“材”的标准。 对于人,同样如此。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有才之人,但每个人都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中能够发挥他的作用。何谓人才?有用的人就是人才。喜剧演员潘长江有一句话讲得好:“个子小怎么了?浓缩的都是精华,小有小用,大有大用呗!”不错,实际正是如此,在舞台上需要潘长江这类搞笑丑角而不需要姚明那样的九尺男儿。可以这样讲,舞台上的潘长江要比姚明有用,而球场上的姚明却要比潘长江有用,这也正是“笑星”与“球星”的区别。 商业巨子宗庆后说得好:“有用的人为我所用,有用的人各施其用,那企业就活了。”也正是这句话成为“娃哈哈集团”的用人标准。宗庆后的“娃哈哈集团”是第一个在全国推行“只看本事,不看学历”的用人标准的公司。的确,作为一个明智的决策者,作为一个精干的领导者应该做到“唯才是用”。 古往今来,善于用人的例子不胜枚举。曹操曾不顾关羽为敌邦之将而施以厚恩。对于谋士们的反对,曹操坦言:“虎勇之将,仁义之将,关云长有大用矣。”华容道解围证明了这一点。信陵君曾不顾侯公身份低微而屈身与其交游并以礼相待,他的理由很简单——“侯公,有用。”果然,不久之后的“面北自刎向我主”印证了这一切。 有用,即是“材”;有用者,即是“人才”。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清晰化,判断“材与非材”的标准应该走向专业化。与其“样样通”不如“一样精”。一个人在自己特定的发展空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创造出了社会价值,那么他一定是有用的,那么他一定是位专业人才。 朋友,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请相信自己就是晴空中美丽彩虹上的一条色柱,纵然你只会现出一种色彩,但你是有用的,彩虹因你而美丽。 有用者,即是“材”。愿我们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服务社会,造福社会!

Beverage industry of the brand identity - - the case with wahaha

有关政治的期刊

南方集团的杂志 南方周末等等 南方政治氛围比较松 言 论相对 自由

世纪华文所监测的时政类期刊包括《看天下》、《三联生活周刊》、《环球》、《南方人物周刊》、,《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新民周刊》、《瞭望东方周刊》8份刊物,希望能帮到你

国外政治性强的期刊。国外郑志祥的期刊。有很多。像我国的两报一刊。那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不好看。杂志。就是这个样子。

国外政治性比较强的这个期刊在中国是买不到的,因为这个东西的话它是国宝的鞋。看饱他,如果他这儿不允许似的,说叔叔办的,或者说呃国的心疼政治的一些言论也是不适合再跟我爹说买的。

哈利波特有关的论文题目

别人写的并不是自己的看法与感受!所以还是自己写比较好吧!我觉的《哈利波特》中最伟大的是勇气与友情!!

J.K.罗琳的行文风格和遣词习惯都比较规范,人物性格鲜活明快,情节线索清晰连贯,很少有晦涩和令人费解的地方,这使翻译工作相对来说比较顺利,并使我们在翻译中更容易得到乐趣。我个人认为,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与中国的武侠小说有相似的风格和魅力,那幻想中的魔法世界,那些千奇百怪的巫师法术,以及善与恶、正与邪两种势力的较量,都使我们看到武侠的影子。然而同时,《哈利·波特》又不像武侠小说那样脱离现实,它与我们,尤其是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离得很近,诸如课堂,老师,学校生活,家庭作业,同学之间的各种微妙关系……无不体现着生活中每个孩子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我想,《哈利·波特》之所以受到这么多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就是因为孩子们在书中既能遨游于奇妙的魔法世界,又能时时在小主人公们身上找到自己普通生活的影子。《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引发网友的5大猜测书评5757tutu @ 2005-08-12 16:21——《哈利波特和混血王子》1990年,二十四岁的罗琳,是个单亲妈妈,因为找不到工作,只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济金养活自已和女儿。她正坐在前往伦敦的误点火车上,这时“哈利波特”这个名字咻地闯进了她的生命。透过车窗,她彷佛看见了一个黑发瘦弱,戴著眼镜的小巫师在对她微笑。从此以后,她总是窝在自家附近的尼可森咖啡馆里写作。因为没钱点餐,所以每次只点上一杯卡布奇诺,一字一字的写下“哈利波特”的故事十年后,“哈利波特”成了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罗琳在一夕之间,就从不为人知的贫穷单亲妈妈,一跃成为蜚声国际的畅销作家。《哈利波特》在全世界所折起阅读风潮,更被誉为“文学界的披头四狂热”。罗琳说,《哈利波特》是一本会带给她快乐的书,毫无疑问的,对读者来说也是一样的。作为主角,哈利波特最不平凡的是他的身世和遭遇。论聪明他比不上赫敏,论家境他比不上马尔福。而每次让瘦弱的他化险为夷的是勇气和友情。并且,又是母爱让还是婴儿的他没有死在伏地魔的一个不可饶恕的咒语下。(邓不利多教授说过:“母爱是古老魔法的最原始一种,也是法力最大的一种。”)作者似乎要让读者明白这个世界上,爱是最伟大的,友谊则是最重要的。从第三集开始,哈利波特的世界就开始变得深沉黑暗。摄魂鬼伤害人的武器竟然是挖掘人最痛苦的回忆,并夺取希望和求生的渴望;伏地魔为了让自己复生,杀死了他的朋友和教父。而作者艺高胆大的地方就是,在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她塑造了“贫贱不能移”的韦斯莱一家人、魔法无边而又爱护弱小的邓不利多教授、能够温和平静地面对不幸的人狼卢平教授、“我很丑但我很温柔”的巨人海格,这些让人感觉人间有希望的正气角色。今年7月份,这本哈利波特第六部《混血王子》在各国同步上市。我有机会先把英文版从头到尾啃了一遍。整本书的风格有很大变化,比起哪一本都要黑暗,文笔也并不轻松,紧张的气氛被几次运用“韦斯莱一家的摆针仍旧落在‘生命危险’那格”很灵巧地表现出来。而语言十分精简,用“字字珠玑”来形容绝对不过分。这一集的结局比上一集还要残酷。16岁半的孩子一再地目睹最亲的人从自己身边死掉,却什么都帮不到。压在肩上的负担越来越重。而对于伏地魔的身世还会有更多的了解,并且让读者觉得这个魔法世界里的超级大坏蛋其实很可怜。其实他原本并不坏,只是出生后缺乏爱而变坏。邓不利多教授对伏地魔总有一种慈悲,觉得他可怜多过可恶。他从第一集开始便引导哈利波特认识自己的“魔法”。在恐怖蔓延的时候,卫斯理孪生兄弟费雷德和乔治则开设了恶作剧店,让人不忘记幽默和欢笑。他们的发明都是创意和幽默的结晶,并且意在告诉恐慌的人们:在面对艰难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一个完美的微笑。看完六本罗林的作品后,总结出她的写作特点:1.总有惊喜。2.总有大的悬念和小的令人好奇的地方,在后面谜底会被一个不漏地揭开。3.人物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即使是我们认为也许无关紧要的人,或是以后不会被提起的人,都会有一段故 事,也许是后面的重要线索或伏笔。4.有很多语言都是有目的性的。5.总有新奇好玩的东西,会瞬间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人拿起放不下。6.有许多巧妙幽默的语言或滑稽的场景。(例如描写弗雷德和乔治的地方,哈利、罗恩、赫敏对马尔福的台 词,还有邓不利多的话也很有趣。)7.每一件物品都像模像样,描写得很细致,比如报纸、歌词、广告、告示等等的内容。8.哈利在面对伏地魔时总很侥幸。不管怎么说,这是部很有逻辑性,很奇幻,很经典,很精彩的作品,不火都难!

作为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现代性的反拨,新时代(New Age)运动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产生,几十年来迅速发展,其影响力所及,上自大都市的知识界精英,下至乡镇社区百姓,日益形成声势浩大的文化风潮。1这一运动与全球化潮流一起给后现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可惜目前我国对全球化问题和文化冲突论都有相当多的关注和讨论,而对新时代运动却几乎没有什么介绍和了解,因而使我们无法看清某些重要的文艺现象所代表的西方非学院派的思想潮流,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某些轰动性的文学作品。如美国的《塞来斯廷预言》(又译《圣境预言书》)和苏格兰的《哈利。波特》。 90年代中期,《塞来斯廷预言》发行800万册;世纪之交,以巫术思维和魔法奇迹为背景的《哈里。波特》,能够在英美同时风靡影坛和书市,发行连创历史记录,达到3600万册。人文知识分子对此似乎无动于衷,评论界也是相当耐心和沉寂。似乎矜持的学者不愿对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加以评判。然而,以异教的凯尔特人的巫术传统为背景的《哈里。波特》旋风,以及由此引出的思想文化现象却绝不是局限在儿童文学的范畴里所能理解的。 梳理新时代运动的思想线索,关注其发展趋势,是我们了解西方当代文化格局及其内在矛盾的一个重要视角。国际上权威的未来学家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第三浪潮》之后,1990年推出《力量的转移:临近21世纪时的知识、财富和暴力》一书,结尾题为“对一个新的黑暗时代的渴望”。把新时代人所代表的20世纪晚期的全球精神复兴运动看成是以嬉皮士运动为先导的抨击世俗主义和工业文化的社会运动。他认为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势力,因为其性质就在于,它是继共产主义的集权主义之后,能够与西方资本主义及其民主政治体系相敌对的替代力量。为什么具有半官方身份的托夫勒对新时代运动如此担忧呢? 按照“新时代”理论,基督教的历史观把2000年当成一个重要的时间轮回周期。从基督的公元纪年以来,到20世纪的结束,刚好完成了一个时间循环。所谓“新时代”,指的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后基督教时代的来临,是一个与追求物质繁荣的资本主义现代性相背反的、叛逆基督教价值观并且对抗官方意识形态的时代,也是一个让精神性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其重要标志就是非基督教文化、即东方宗教、原始宗教和民间传统的全面复兴。与此相关的还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建构,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大联合等。 进入90年代,由于新时代所期待的重大转折时刻的临近,美国的新时代出版物激增,在各大报刊上发出声音,甚至成为一项市场潜力巨大的新产业。影星Shirley Maclaine公开宣称新时代的到来。媒体上出现诸如“新时代精神”、“新时代健康”、“新时代政治”、“新时代词典”,甚至“新时代婴儿起名书”一类语汇。互联网上与之相关的内容更是浩如烟海。在这种氛围中,美国的一部广为流传的预言式小说,承担起新时代精神代言人角色,它就是詹姆斯·莱德菲尔德1994年推出的《塞莱斯廷预言》2。该书被视为新时代的代表作,并且使新时代的思想普及到更加广泛的社会成员之中,对该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部小说成功地结合了新的科学观和古老的启示预言传统,并且采用了既能体现异国情调又能产生叙事悬念的丛林探险故事的外在结构,因而在图书市场上大受欢迎,持续畅销不衰。莱德菲尔德在《塞莱斯廷预言》的前言部分对新时代运动做了回顾性的概观,他写到: 半个世纪以来,一种新的意识进入人类社会,这是一种只能被视为超验的、精神的新意识。如果你开始读这本书,那也许你已经觉察到某种变化,内心已经感受到这一点。 这种意识源于我们对生活发展方式的更高层次的感悟。我们注意到那些偶然事件,在特定的时刻发生,引出特定的个体,猛然间将人的生活引向一个新的重要的方向。也许,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任何人更能感知到这些神秘事件的深刻意义。 我们知道,生活其实是一种精神性的展现,这是个体的展现,它充满魅力。直到今天,任何科学、哲学或宗教都未能完全阐明这种精神性的展现。我们也知道,我们一旦明白正在发生的变化,一旦明白怎样参与这一隐秘的进程,充分重视生活中的这些神秘现象,人类社会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进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能够吸收传统的精华,从而创造一种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以求的文化。当今评论界局限在儿童文学领域讨论此书,不能从深远的社会背景上思考魔法文学热背后的文化蕴涵。《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来自苏格兰首府爱丁堡,而苏格兰正是70年代以来新时代运动在英国的一个主要发源地。可以说《哈利·波特》旋风背后有更强大的文化思想风潮在起作用。从新时代运动的文化寻根性质及其对后现代艺术发展趋势的巨大牵引作用着眼,《哈利·波特》恰好同时满足了新时代理念的几个重要特征。她的轰动不只是文学艺术的成功,而且是一个标志新世纪文化冲突与文化走向的重要信号。 打开已问世的四卷本《哈利·波特》,最吸引人的奇妙世界莫过于那一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该校与近代教育传统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不传授任何现代科学知识,专门传授法术和咒术一类前现代的秘传知识。该校全体学生用的课本《标准咒语》《魔法史》《魔法理论》,〈魔法药剂与药水〉〈怪兽及其产地〉5等,几乎没有例外都是新时代书店里的常备书和热销书。对于熟悉现代学校的美国或中国的儿童来说,似乎《哈利·波特》这样的幽暗写法带有典型的魔幻想象背景,读者难免会惊叹作者出奇的幻想编造能力。可是到过苏格兰城市爱丁堡的人都会理解,这个中世纪古城本身就以古城堡建筑为特色。作者的这种表现不是虚构的产物,而是以真实的生活实景为原型的。爱丁堡人不仅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时代,同时也生活在古堡幽灵般的中世纪文化氛围之中。假如你在参观了中央城堡那中世纪的建筑群后,顺便去体验一下街边的出售古董和各种巫术道具、苏格兰氏族名称和家谱书籍的小店氛围,再到巫术博物馆看看,那么你就会充分体悟到,给《哈利·波特》全书蒙上一层神秘、幽暗乃至阴森的背景色调的,与其说是女作家罗琳,倒不如说是爱丁堡那深厚的凯尔特文化传统。 作为对抗现代性和片面发展的高科技社会的内在要求,自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以来,一种文化寻根激情激荡在处于迅猛文化变迁中的人们心底,使他们在审美趣味上自觉地要求复归传统,重新通过艺术感知来寻找和确认自己的文化认同。弥漫在整个20世纪艺术中的原始主义风潮,不妨看作是这种以归根复古来抗拒激烈变迁引起的心理不适的自发反应。《哈利·波特》这部书的思想倾向,只有还原到反叛现代性的激进民间运动的脉络里,才能获得充分的理解。例如,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中的传统文学作品,总是千篇一律地丑化女巫,把巫婆刻画为邪恶形象,甚至称之为“魔鬼的情人”6。可是我们在《哈利·波特》中看到新的巫师群体形象。巫师不但不再令人厌恶,反而是引导俗人超脱于单调乏味的麻瓜世界的真正精神导师。这可以说是自文明史以来对巫师形象的重新建构。其意义,既是对基督教文明在历史上残害数以百万计的女巫罪行的彻底忏悔,也是新时代文化寻根在非基督教世界发掘传统价值的表现。 《哈利·波特》在文化寻根方面的又一层意义是凯尔特文化的复兴。我们知道,大英帝国作为现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全球化进程的先导力量,其古代的扩张动力始于对土地的需求。英格兰人对可耕地的需求导致对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凯尔特人领地的侵占,民族矛盾的历史根源就在于此。出自苏格兰的詹姆士6世即位英王后,反过来压迫苏格兰和爱尔兰人,理由就在于他们是“原始人”。英格兰人用武力侵占的方式来夺取他们的土地,把他们赶到少数保留地,“就象后来到美洲夺取印第安人土地一样。”7 现在为了反叛麻瓜的现代性,《哈利·波特》的主人公不得不回到前基督教时代,从“原始的”民俗宗教的巫术传统中汲取力量。还原到殖民者与“原始人”的数百年文化冲突格局中,《哈利·波特》这部魔法文学书的自觉文化认同也就很明确了。 不论是《塞莱斯廷预言》从玛雅废墟的神秘手稿寻求启示,还是《哈利·波特》为凯尔特的魔幻世界招魂复魅,这种世界文学想象的新变化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新时代运动的价值倾向

魔法小王子一书中,记录了罗琳的感受

有关金融统计的文献论文

美元贬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摘要] 近些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截止2008年3月份己超过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为经济体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何管理和运用这笔庞大的外汇储备,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的对策建议, 以实现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降低经济风险。 [关键词] 外汇储备 汇率风险 储备管理 一、美元贬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承担的主要风险 庞大的外汇储备虽然可以减少本国货币贬值的金融风险,却又引入了另外的金融风险, 那就是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1.汇率风险 我国的外汇储备往往由多种储备货币组成,分散在不同期限的资产上,但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约占60%~70%,包括大量美国政府与公司债券。这一结构带来的问题是,储备资产的价值受美元价值变动的影响较大。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已高达GDP的6%,净对外债务己接近GDP的30%。导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居民过渡消费和政府的财政赤字。而美国通过大幅度贬值美元来平衡美国的经常项目收支,可以把调整的负担从美国转移给其他国家。因此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的一大特征是美元面临中长期贬值,这样必然使持有美元占较大比例的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发生巨大账面损失。 2.利率风险 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目前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债券,其中绝大部分购买的是美国国债、政府下属机构或政府担保的债券。从收益来看,历年来的储备收益约在1%~2%之间。另外,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与人民币国债的增长同时进行的,这相当于一个资本由中国流向美国的过程。政府以发行国债的形式向老百姓借钱,将人民币形式的资金以贸易或金融兑换方式转换为外汇储备,以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债券。在发行人民币国债购买美元债券的这一借贷过程中,潜在的利率损失不容忽视。 3.其他风险 首先,会导致我国面临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显著增多,近几年一直保持在40%以上,外汇占款激增极大增加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致使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其次,加大了国内金融市场动荡的可能性。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大大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得以强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大量“套利性”外汇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境内,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旦“套利”成功,这些投机资本又会流向国外,寻找新的目标。巨额外汇资本的进出,有可能引发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对策 1.建立多样化外汇储备结构 首先,从经济实力和币值稳定原则上考虑,欧盟、美国和日本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成熟度和稳定度最强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其币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国的外汇储备应首选欧元、美元和日元。其次,从交易匹配原则方面考虑,中国的主要贸易地区是亚洲、欧洲和北美。在亚洲,中国大陆的贸易对手主要是香港和日本,结算货币以美元、港币和日元为主;在欧洲地区,德国、英国、荷兰、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金额相对较大,主要结算货币为马克、美元和英镑;在北美地区,主要贸易国家为美国和加拿大,结算货币主要是美元。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一是金额较小,二是结算货币多以美元为主。可见,从交易匹配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货币,选择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为宜。另外,从确保外债的及时还本付息及尽量降低因币种转换带来的交易成本考虑,在外汇储备币种组合中考虑外债因素是必要的。通过上述分析,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货币种类选择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较为适宜。 2.开拓多元化外汇经营渠道 首先,由央行持有的以保持流动性为主的部分, 其投资对象应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的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的货币工具和政府债券。还可以考虑将外汇储备转变为物质储备。目前中国石油、铁矿石、锰矿石、铬铁矿等进口量大幅增长, 利用国外资源的成本在惊人的大幅度上升, 中国应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变为物质储备, 以缓解国际资源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影响。其次,由财政部掌管的超额外汇储备, 可以将其中一部分交由中投公司或国际上的私人投资基金代管, 主要进行对海外的直接投资, 或购买具有一定风险的国外高收益股票、债券甚至金融衍生产品。另外一部分可以用来进行能力储备建设。主要是收购对外重要经济资源开采权、投入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出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和培养海外人才, 购买循环经济和环保的技术与设备, 购买改善国内教育、科研、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事业急需的先进设备。 3.建立外汇储备风险防范机制 面对动荡不定的国际金融市场,日趋复杂的金融工具,我国外汇管理当局应借鉴国际风险管理经验,不断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定期分析研究市场的例会制度,定期对宏观经济、金融变量、金融危机的潜在影响进行测试,定期对整个资产进行市价重估。测试可以运用简单或者复杂的模型,其中包括统计资料和模拟方法的运用,逐步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对资产风险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积极运用技术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采取多种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控制,对交易对手资信状况密切跟踪、及时报告,努力控制信用风险明确各类交易人员的权限和越权的处罚措施等。储备管理机构有义务与其他金融机构协调确保外汇储备管理和国家政策制度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郑良芳:2007年全球经济问题与我国对策.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李辉:对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水平的探讨.当代经济, [3]程英:对我国持续积累的外汇储备的成本及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 [4]焦继军:对运用外汇储备设立国家投资公司的思考.企业家天地,

统计类毕业论文

想要写一篇关于统计类的毕业论文吗?那么论文的内容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统计类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估计偏高,因此影响了对金融稳定性的衡量。本文讨论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应如何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应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 经济的深入 发展,中国的 财政金融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着金融风险相互传递所带来的风险。这对于 构建稳健的金融体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金融稳健统计在衡量金融稳定性中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风暴在全球经济体系中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性。随着金融业趋向全球化,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的 联系和依赖加强,金融风险在国家之间相互转移、扩散的趋势也在增强。此时,在国际化的背景下,金融稳健统计成为了新时期维护国家经济稳定、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必然要求。

在货币与金融统计中,对金融稳定性的审慎分析包括金融监管统计和金融稳健统计。其中,金融监管统计是从微观层面上,对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监管和统计,衡量的是个体风险;而金融稳健统计则是从宏观层面上,对各个金融机构的集体行为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统计,衡量的是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即系统风险。

金融稳健统计,是一个国家检测宏观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 工作。其核算基础是《国民经济核算》《国际 会计准则》和《巴塞尔协议》,在对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信用状况的监控方面,金融稳健统计遵循审慎性原则,坚持《巴塞尔协议》中的CAMELS标准,它包括五项考核指标,即: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收益与利润状况,流动性和对市场的敏感程度。金融稳健统计涉及的统计对象包括存款机构部门、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部门、住户部门、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其中,对一国金融稳定影响最大的当属存款机构部门。

银行资本是银行抵御风险的基础,因此,巴塞尔协议始终坚持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90年代中期来,由于国际银行业的经营 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尽管《巴塞尔协议》中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但国际银行业存在的信贷风险远未消除。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即便在银行资本充足和资本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流动性出现问题也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此,在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II)的最终文本,并要求各成员经济体两年内完成相应监管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虽然目前来看,我国难以在短期内达到巴塞尔协议新标准,但是从长远看,我国金融业分步骤地实行。根据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指导意见》统筹考虑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要求,设定了三个层次的资产充足率监管标准:一是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5%、6%和8%。二是引入逆周期超额资本要求,三是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暂定为1%。

二、金融国际化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在我国,由于商业银行损失准备计提严重不足,因此导致估计的资本充足率严重偏高。此外,对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银行,没有明确的监管措施,并在许多方面放宽了标准。这些问题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明显偏低的重要原因。伴随着金融国际化 发展趋势,各国都在不断地对金融监管进行调整,适合国情的、有效的监管框架是促进金融体系稳健发展,维护公众的信心的关键。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在开放发展中应一些做必要的调整,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的对策有:

1、监 管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监管活动应从事后被动处置向事前预警防范转变;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监管行为;从注重金融机构外部监管向注重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及加强行业自律转变,实现 社会联动监管;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转变控制金融风险的思路,从目前以防范风险为主的监管向支持金融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的监管转变。

2、加强监管机构间的协调配合:

加强综合监管力度,不断提高整体监管的`水平和效率,从整体上降低监管成本。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应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对有些业务和有些领域应当实施联合监管和综合监管,要充分发挥银、证、保之间有效的政策协调的信息共享机制的作用,从整体上降低监管成本,提高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3、完善金融法律体系,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对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 经济体而言,立法之后会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并付出高昂成本。如不尽快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填补金融监管的法律空白,外资金融机构拥有丰富的 实践 经验和卓越的优秀人才,有可能发现法律漏洞乘虚而入,从而引发恶性行业竞争,影响金融秩序。

4、在分业监管的基础上,为最终的同一监管创造条件:

建立有效的金融金融监管体系是一国金融健康运行的必要前提。但是一国选择何种金融监管体系模式或金融监管体系变迁的路径则取决于其经济、金融运行的内外部 环境。在西方各国监管的发展的发展中,英国、美国的金融监管最具有特色。尤其是监管机构和监管内容的变化最能反映出金融监管制度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加入WTO后,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将越来越多地开始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风险管理;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将会面临外资金融机构全方位的竞争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金融机构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对策,不仅需要注意各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提高,更需要注意其安全能力的保障,因此,新时期下金融机构业务,需要我国的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能力的与时俱进,更需要我国的货币金融 统计 工作加强金融稳健统计的基础,为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防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加强金融体系对抗风险的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王佳佳.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完善[J].理论界, 2009, (01)

[2] 吴强.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 (01)

相关范文:金融虚拟化对信用制度僭越的动力机制与表现[摘要] 虚拟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渗透与发展,贯穿着金融虚拟化的自我膨胀和扩张。货币虚拟化和信用创造为金融的虚拟化趋势提供了正向的内在动力,而以金融衍生品为特征的金融创新则为金融虚拟性不断突破信用框架提供了逆反的规避动力。当前,金融虚拟化扩张正在国际信用体系架构、信用货币发行和信用对象规制等过程中不断践履着对信用制度的僭越。 [关键词] 金融虚拟化 信用制度 动力机制 表现 一、引言 伴随着货币虚拟化的发展,虚拟经济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纬度。以货币虚拟化为基础的金融虚拟化以及对金融虚拟化正负功能影响的探讨层出不穷,尽管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各执一词,但不可回避的是,虚拟经济作为脱离传统“实体经济”范畴的新范式,在整体经济中的比例膨胀与金融虚拟化的不断扩张息息相关。金融虚拟性作为当代金融的一个突出特征,其演变历程中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态势,在经济虚拟化和全球化的催化下,似乎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由弱变强、以几何级数膨胀的趋势和规律。 从人类经济发展史的脉络看,任何经济逻辑中都留有人类的烙印,人们不仅参与经济活动,而且干预甚至掌控经济的内生过程,这个过程也匹配着人类经济制度的衍生过程。诺思认为:“制度变迁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因此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诺思,2000,第110页)经济是一种复杂的制度安排,任何制度缺陷的存在都会使经济偏离正常的轨道。货币虚拟化发展趋势和信用的不断创设为金融虚拟化扩张提供了内在动力本源,而当前国际经济体系中金融规避行为所引发的金融创新则为金融虚拟化扩张提供了外在制度条件。下面我们将从金融虚拟性扩张与广义信用制度关系角度探讨当前金融虚拟化如何从不同层面突破信用制度框架。 二、正向动力:货币虚拟化与信用创造 金融活动依托货币运动与信用创新实现对实体财富和虚拟财富的优化配置。货币是金融最原始的形态和萌芽,也是金融产生的内在本原,信用则为二者的过渡创造权利与义务的外在制度保障。货币虚拟化与信用创造的伴生与互动共同构建了金融虚拟化的正向动力激励。 金融虚拟性的扩张过程内始于货币虚拟性的内在特性外化,货币虚拟化的趋势是在商品的内在矛盾外化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并使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的材质上不断与实物背离的过程中实现的。“用一种象征性的货币来代替另一种象征性的货币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马克思,1976,第95页)货币起源于商品之间的联系,使直接物物交换的自然过程转向了以货币为媒介进行间接交换的社会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也孕育着信用。信用从一开始就具有替代货币流通和支付形式的原始冲动。 贵金属货币的出现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它出现之前,商品交易是单纯的物物交换,偶然性的存在使商品所有者面临诸多交易“瓶颈”。货币虚拟性无论内在特质还是外在表现都受到货币形式原始状态的制约。此时,人与人之间交换的延续更多依赖于一种社会契约。“尽管这些条款也许从来就不曾正式被人宣告过,然而它们在普天之下都是同样的,在普天之下都是为人所默认或者公认的。”(卢梭,2002,第39页)贵金属货币的出现虽然缓解了商品内在矛盾,并使后者外在的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却只是为货币虚拟化外溢提供了可能。之所以是可能,除了实物货币自身价值的存在限制了价值虚拟表现外,不成熟的信用关系也从外部环境上制约着货币虚拟化的发生。这种可以与之结合并内化的制度框架,直到信用货币条件下才使货币虚拟化外溢成为可能。 信用货币(银行券、法币等)对贵金属货币的替代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货币虚拟化受货币材质的限制。尽管金本位、银本位或双本位制度是信用货币得以流通的基础,但公众对信用货币的认可度和信誉性仍存疑问,这种疑问在国家权威性和银行信用性的双重作用下被成功地解答了。此时,公众对信用货币的认可,已经超脱了实物商品或服务范畴,转而将前者提升到了国家和银行的信用层面。考夫曼(Gorge·Kaufman)有如下叙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行纸钞(随后被称为通货)的权利被转移给政府,……或者可以这么说,通货仅有名义价值,而且它的供给完全由政府决定。”(考夫曼,1998,第15页)银行信用可以创造货币,从而使货币数量实现多倍增长,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非现金结算制度的建立,为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提供了前提,在此前提下的货币增长并不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长,而是通过银行信用扩张来实现的,这使得原本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币演化为纯粹的价值符号,货币实现了虚拟化的外溢。 经济信用化使经济过程逐步摆脱了经济主体自身积累的依赖,转而依托外部资金来源的融资。由此,资本支付手段的职能被部分货币所有者创新为价值增值的手段。生息资本,进而虚拟资本开始登上经济舞台。客观地讲,虚拟资本的产生是货币虚拟化与信用创造双重作用的结果,它亦成为金融虚拟化的开端。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带来预期收入的资本。它是由债券(汇票)、国家证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的。“它们所代表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是不以它们至少部分地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为转移的;既然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是代表资本,那么,取得同一收益的权利就会表现在不断变动的虚拟货币资本上。”(马克思,2004,第451页)对资本增值无限制的追求与自有资本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限制了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抑制了虚拟经济的发展。此时,为虚拟资本发展保驾护航的信用制度应运而生,“还有一种促进集中的力量,这就是信用制度。”(齐威格,1997,第280页)通过信用的媒介,一部分闲置的货币资本就可以由货币资本家贷给企业经营,使虚拟资本的积累大大超过了实体资本的积累,从而也就推动了金融虚拟化的蓬勃发展。 无论是贵金属货币还是信用货币,他们均是在一国内部以贵金属作为储备而介入金融活动的。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国与国之间的往来核算也仍然以国际公认的世界货币——黄金作为交易的货币汇兑基础,可以说,此时的货币虚拟化仍然提留在一国母体内部,还没有具备占领全球金融贸易活动的能力。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维持着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这成为虚拟资本跨越国界进行世界范围资本配置的障碍。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以及美国黄金储备的大量流失,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使国际虚拟化能力终于装备在货币身上,金融虚拟性也随之超越国界限制,真正在全球范围内来发挥其强大的虚拟化功能。 三、逆反动力:金融虚拟化对信用制度的规避动力 金融虚拟化过程随着对信用制度成熟和完善要求的不断提出而发展,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辩证联系。虚拟资本产生之前,金融虚拟化相对独立于信用制度之外,它的运行更多的是一种基于货币内生虚拟性突破各种束缚发展壮大的自然发展过程;虚拟资本产生之后,金融虚拟化一方面得到了实现虚拟性外溢的强大信用保证,另一方面自身的独立性又始终成为突破制度设定的框架在更大范围实施虚拟性扩张的内在冲动。 制度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约束。诺思(North)认为:“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关联影响的框架,它们确定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讲,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尽管金融虚拟化要求信用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制度保障作用,但这种制度保障的存在也意味着将金融创新抑制在已知制度框架内,客观上又为金融虚拟性的扩张套上了一副无形的“锁链”。毕竟金融虚拟化源于货币虚拟化所表现的商品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的作用与外化,是一个主观意志无法控制的客观过程,制度的衍生则是人类寻求自身价值实现得以保证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人类主观意志对客观规律遵循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辩证地讲,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落后于金融虚拟扩张的,这就决定了早期金融虚拟化所推动的信用生成在虚拟性膨胀后又反过来成为制约其内在发展的桎梏。由此可见,金融的内在虚拟性仅仅表征着金融具有虚拟化的倾向与能力,而其虚拟化程度是否显著则受到不同历史阶段制度(尤其是信用制度)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这也为金融机构规避信用约束,实现虚拟创新提供了动力来源。 美国经济学家凯恩()于1984年提出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规避创新就是指回避各种金融规章制度的管制以期达到理论最大化的目标模式。规制型金融创新意味着内在市场自发力量与外在市场机制相结合共同回避金融控制和规章制度时所寻求的金融创新行为。凯恩的理论实际也为我们诠释当前金融虚拟化的全球性扩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金融市场的微观行为主体——金融企业或机构与宏观规制主体——政府和银行之间,存在着自由与管制的博弈。金融企业或机构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整体,其寻求的是以市场力量的自发运动来维系其价值创作、增值过程,实质上是金融虚拟化得以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企业或组织制度层面的体现。而以金融稳定为宏观目标的政府和银行则必须兼顾双面责任,即一面保持金融市场的活力和动力,为金融企业或机构提供信用制度支持;另一面要对这种动力实施管制,使其限制在可以调节的范围内,即设定并实施的规章制度框架。金融企业或机构通过创新来规避管制,一旦危机金融稳定,政府又会加以管制,这种管制将导致新一轮的规避行为。管制和规避引起的创新总是不断交替,形成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 从当前全球虚拟经济发展的态势看,金融虚拟性的规避创新主要通过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创设与泛化表现出来。广义的金融衍生品不仅仅涉及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合约,而且应当涵盖基于实体标的产权证券化或债权证券化所形成的混成组合型衍生产品。这种宽口径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交易是对既定制度规范圈设框架的突破,它使国家决策和信用规制的对象“进化”得虚无化,从而为金融虚拟化的膨胀与扩张提供了一种逆反动力。 四、金融虚拟化对信用制度的僭越 从理论上讲,当前金融虚拟化的扩张是失去了有效信用控制的必然结果。当贵金属非货币化之后,所有的货币形式都失去了自然控制其在市场中流通的数量机制,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面对货币的不断虚拟化显得力不从心。此时,各国的货币发行主体必须依靠国家制定的信用制度来控制各国信用货币的供给量,约束金融虚拟化的扩张。然而,20世纪后半叶的全球化和虚拟经济的强势发展使得任何一个进入世界经济大家庭的国家和地区都失去了独立有效控制信用供给的能力。金融虚拟性扩张使国别信用制度一方面无法再为金融虚拟性提供强有力的信用保证,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金融虚拟化在全球的扩张。因此,实现对信用制度多方位、全角度的僭越越来越成为金融虚拟化在全球扩张的必然要求。当前,金融虚拟化扩张对信用制度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一国虚拟化货币主导国际信用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所设定的是以美国为中心国家,欧洲和日本为边缘国家的世界经济格局。在这个框架内,经济货币格局表面上是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但实质却是以美元为核心的单极货币体系。因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发达国家都在试图维持两个固定比率,即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率和美元与各国货币的固定比率。尽管1973年固定汇率制度的解体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率“脱钩”,但各国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关系却固定下来,并且成为当今全球国际汇兑的主体,“美元金本位”成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现行国际金融秩序。例如,从美元在国际贸易中货币计价的比例来看,美国的国际贸易只占全球国际贸易的,而以美元计价的国家贸易却占全球国际贸易的近半数,政府部门的国际资本流动基本上是以美元计价的,有的国家甚至国内也采用美元计价。在国际汇兑中也不例外,世界上大概40个国家的货币采用钉住美元或钉住以美元为主的一揽子货币。 美元在全球货币市场的独霸地位使这种一国的虚拟化货币支配着国际金融体系。各国储备的不再是黄金和美元,而是只有美元或美元资产(以美元计价的外债)。这就使美国政府或企业可以凭空创造出各种金融虚拟工具来实现以前“金本位”下无法平衡的国际收支逆差。从下表所表现的美国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到2005年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看,2005年的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逆差与1973年的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顺差相比,32年的经常项目逆差增长了大约112倍。在这些经常项目中,除了美元外还存在着大量以美元计价的外债。另外,与1973年亿美元的金融项目逆差相比,2005年美国亿美元的金融项目顺差较之1973年增长了近176倍,从而实现了美元的巨额“出口”。尽管美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债务人”,但他却成功的使美元触角伸入到世界各个角落。这表明一国在拥有国际“铸币权”的条件下,可以使一国虚拟化货币不再受到任何国别信用制度的约束,彰显了金融虚拟化扩张对信用制度的突破和国际信用制度的严重缺失。 资料来源: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Transactions Accounts Data 2.“美元金本位”引发各国信用货币的膨胀 美元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支配地位决定了各国在外汇储备中主要以美元储备为主。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32年里,经常项目逆差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元大量无节制的外流,贸易顺差国获得美元货款,除留在各国商业银行境外金融机构的美元头村外,大部分回到本国按照美元与本国货币的汇兑比率兑换成本国货币。大量美元的涌入必然促使本国货币管理当局增加本国货币的供给,从而使本国信用货币出现膨胀。这一点对于国际经常项目顺差的国家显得尤为明显。以中国为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新华网)。按照1美元兑换元人民币的比率计算,中国累计发行了近万亿人民币,即使中央银行用短期债券对增发的人民币进行对冲,也会导致银行间市场的扩张。作为仅次于现金的流动性非常强的资产,短期债券使银行市场只有通过不断地对冲才能使这部分现金始终停留在银行间而不扩散到民间市场上。另外,各国滞留下的大量美元则作为国家的外汇储备通常以购买美国等货币开放国家的政府或大企业债券保存下来。(刘骏民,2007,2)这些债券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虚拟资产,这无形中又加大了外汇储备国的金融风险。比如我国经济在2008年初所遭受的美国次贷款危机的影响就是一个极其明显的例子。由此可以看出,一国的信用制度在外来国际货币的冲击下不仅显得非常脆弱,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为国外虚拟化货币在本国的扩张提供了信用服务。 3.金融衍生品泛化加速信用规制对象虚无化 信用制度所规制的对象主要是各种信用行为和关系,其借助的工具就是对信用货币供求机制的有效管理来保证信用的维系。然而,随着金融虚拟化的不断扩展,信用制度所规制的对象变得逐渐虚拟化、缥缈化。金融衍生品的泛化则使信用规制的箭头更加无所适从。在以往货币金融工具和普通证券阶段,由于金融交易是以实体经济的存量作为交易基础的,尽管具有一定虚拟性,但它仍然受到实体经济的制约。期货与期权、指数期货与期权等从出现就是十足的虚拟资产或产品,不仅其质是虚拟的,而且从量上也是交易者想象的结果,具有绝对的虚拟的特点。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信用制度所规制的对象变得越来越可望而不可及。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带着众多投机者对未来虚无缥缈的预期冲击着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稳定。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1849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就正式推出了远期和期货交易。当今,金融衍生品交易正在爆炸式地增长,据美国《福布斯》杂志1995年载文称,国际金融市场已知的金融衍生工具已有1200多种,并且还将不断增加。2004年有组织金融衍生合约交易总额为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货币衍生合约交易名义金额为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利率衍生合约交易名义金额为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股票指数衍生合约交易名义金额为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场外衍生市场交易未清偿合约名义金额在2004年6月底比2003年12月底增长,达220万亿美元(2004年世界统计年鉴)。以上数据说明,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壮大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几乎可以无限设计,只要符合人们短期牟利的投机心理,人们就可以不断地实现金融创新的泛化。 五、结语 虚拟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其虚拟性,它可以凭空创造、无中生有,基于它脱离实体经济的特性给予国家经济表面的繁荣或泡沫,使国家信用在调控国别信用行为和规避风险方面变得软弱无力。金融虚拟化扩张表现出巨大的投机性,而这种投机性背后却隐含着无法估量的危机。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金融虚拟化已经在宏观领域支配着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也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其中,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中国外汇储备的巨幅增加都说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任何国家都可能成为金融虚拟化支配或牺牲的对象,谁也不能逃脱。既然不能逃避,那就勇敢面对。所以我们应当通过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加速国家金融、信用体系的成熟,完善对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信用规制等措施,保障我国金融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2002 [4](英)乔治·考夫曼:现代金融体系:货币、市场和金融机构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美)保罗·齐威格:资本主义发展论[M].商务印书馆,1997 [6](美)D·C·诺思: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绩效.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中文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刘骏民李曙军:全球流动性膨胀与经济虚拟化[J].开放导报,2007年(2)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金融统计实践教学创新经济论文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金融业取得了大的发展,社会对金融统计理论及实务知识的需求也愈来愈迫切。随着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金融专业受到了各大高校的重视,开办金融学专业的大学数量快速增加,同时各高校也加强了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理论课程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金融统计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管理和金融行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金融统计是我国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货币信贷和金融运行的各种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金融运行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反映金融业的发展情况和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并预测金融及相关情况的变化趋势。最终为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就金融统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原则及途径作一探讨。

一、国内外金融统计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1、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缺乏

当前的教学型本科院校中开展金融统计课程大多只注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进行的比较少,而发展成熟的金融统计实践教学体系更是寥寥无几。大多金融统计实践教学还只是流于形式。因为实验和实践性的操作随意性都很大,更多的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为了实践考核而实践,所以,这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内容的设置明显不足。对于校外的实践活动而言,由于缺乏有序的、系统的实践设计安排,并且对于学生的管理大多都是松散式的管理模式,在校外实践的内容上也是规定不明确,导致校外实践的专业性不明确,实践效果不理想。

2、实践教学的条件有待提高

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是以具备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为保证的。由于各大学的办学时间、办学质量还都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大多数的院校存在这样的一些情况:一是对于理论教学团队建设而言,总体的教师水平都比较薄弱。通过走访调查,在各大院校中的金融统计专业中,具有高学历、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少,所以金融统计实践教学开展的不太顺利。二是实验室资源有限,教学软件的研发和使用滞后,尤其是金融统计的实验软件研制滞后。

3、缺少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系统

目前,各大学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措施,通过设置实践课程、建立实践组织、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等措施来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但是却忽略了对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的监控。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主要使用的依然是理论课程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指标,这种考核办法不能对千差万别的实践教学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

二、金融统计创新实践教学的目的

1、让学生及时了解金融系统的新变化与金融市场的新发展

在过去20年里,金融系统发生巨大的变化,创新步伐的急剧加速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国际金融体系。由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等多方面因素推动的金融创新最终都可以落实到金融工具的创新上。金融统计工作应如何应对这些新情况?让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以增强学生对于社会、国情和专业背景的了解,才能拓宽视野,为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2、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劣是能否培养出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关键,所以,金融统计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来,并且按照金融行业的用人标准来构建金融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我们可以在金融统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满足金融行业的需求,以求适应市场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以实践教学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金融统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教学把基础理论、统计方法和分析能力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相关金融知识,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金融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机统一。

三、金融统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途径及措施

相对于理论教学体系而言,实践教学体系是由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构成的整体。大学金融统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既是为了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也是为了使得金融统计学科自身不断发展。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不仅要考虑金融行业的实际需求,而且不能脱离实践教学活动,又因为金融统计是应用性课程, 金融统计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必须注重实践的特性,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完善金融相关理论。因此本科院校应针对金融统计学科的这一特点,结合金融行业发展的需求,设置科学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1、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金融统计是融金融理论、金融数据、金融现实问题、金融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为一体的学科,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清楚我国现行金融市场的数量特征,而且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技术对一些金融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能够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经常引进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大胆吸收外国优秀教材的优点,适当增加应用前景良好的统计方法,结合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并给出相应的数据,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统计理论和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尽可能的使用我国的真实数据作为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金融统计学应将国际统计标准规则和中国实务相结合,以分析研究货币信贷及金融运行的各种数量关系为主要内容,因此,教学素材要定期更新,足够丰富,以满足学科教学需要;课程的实践环节可以采取科研型实践模式,即通过专题调研、论文写作、课堂讨论等实践教学形式,将课堂理论教学、金融业务实践、课外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对金融现实问题的了解。

2、改进实践教学的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的方式,建立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提供较好的机会和条件。比如,可以和银行机构、证券机构、保险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立教学实践基地,使学生到这些相关部门参与实际工作,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二是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完善。校内实验室是模拟实际工作场景的`而建的,它能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仿真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就像在真实的环境中工作一样,会遇到现实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和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学校应改善实验条件,购买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师资的建设,师资是实践教学完成的保障。目前,大多数大学的实践教学的任务都是由原来的理论教学老师来完成的,因此,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应成为学校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在提高现有实践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鼓励高水平师资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改善现有实验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其业务能力。

3、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地公正地评价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时既要注重课堂上的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既要考核理论知识,也要考核实践能力(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重视实践结果的评价,又要关注对实践过程的评价。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进行实践考核时,应该增加案例分析的数量、关注金融方面实际问题的探讨、统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造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时,还应该考虑到知识竞赛活动的参加情况、社会调查活动的参与度、课外科研活动的参加情况以及科研课题的参与度等都应该根据其参与度的大小、工作质量的高低给予相应的学分。为使实践教学能够落到实处,还应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管理, 修订和出台一系列有关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比如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的设计、毕业论文的规范化要求及有关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等。总之,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以利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切合实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