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数字技术含量情报学报

发布时间:

数字技术含量情报学报

对于虚拟货币、数字货币、加密货币和代币的定义,目前在国内没有非常明确、准确的定义,有时媒体也会穿插着使用。蜂巢财经(ID: HiveEcon)试图从国内外主流平台、权威人士等对上述名词的解释入手,逐步为大家理清五个词语之间的区别和使用情境。

2014年,欧洲银行管理局(EBA)对虚拟货币进行定义:“虚拟货币是价值的一种数字表达,其并非由中央银行或公共权威机构发行,也不一定与某一法定货币挂钩,但被自然人或法人接受用于支付手段,可以进行电子化转移、储藏或交易”。

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网络生活中,企鹅Q币、网易云音乐的签到积分和某些直播平台的金豆一类,以及比特币、EOS一类,均属于虚拟货币的范畴。

以Q币这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为例:Q币由腾讯自行发行、管理;可通过微信支付、银行卡等方式充值、按1Q币/RMB比例购买,也可以通过完成QQ手游里的任务免费获得;Q币只能用来购买QQ平台的产品(如游戏道具)和服务;只能单向流通,即不能兑换现金,也不能进行转账交易。

而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有以下这几个特征:采用以加密算法为核心的区块链技术;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中运行,不受任何中心化机构控制;可用于购买某些商品和服务;与法定货币双向兑换。

在维基百科中,数字货币指的是一种以数字形式呈现的货币,而非纸币、硬币等实体货币;承担了类似实体货币的职能,但能够支持即时交易和无地域限制的所有权转移。数字货币包括加密货币,以及央行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相似,数字货币可用于购买实体商品和服务,但其有限定的使用范围,例如用于在线游戏、社交网络等。

美国著名交易平台CoinBase的官网口号为:Buy and sell digital currency(译:买卖数字货币)。显然,其将市场上有价格起伏波动、可在平台上买进卖出的比特币等称作“数字货币”。

主流观点认为,虚拟货币包括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然而也有不同的声音。例如,兴业证券研究所认为,虚拟货币仅指Q币这一类,并不包含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将该虚拟货币和数字货币完全割裂开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权威机构看来,数字货币应有且仅有一种存在形式,即“央行数字货币”。例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称“互金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在去年9月18日发布的一篇文章中称,“数字货币必须具备法定地位、国家主权背书,明确发行责任主体。以比特币和以太币等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没有国别,没有主权背书,没有合格发行主体,没有国家信用支撑,这些都不是数字货币。”

根据知名金融教育网站Investopedia(投资百科全书),加密货币是使用安全加密算法的数字货币或虚拟货币。加密货币并非由任何中央机构发行,理论上它不会受到政府部门干涉、管控的影响。

上述定义明确提到加密货币最重要的2个特征:使用加密算法(区块链技术的密码学概念)、并非由任何中央机构发行。

Wikipedia(维基百科)则是这样定义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数字货币、可替代性货币和虚拟货币的一个种类。与中心化的电子货币和中央银行系统相对,加密货币是去中心化的,其运作基于区块链—— 一种公开的交易数据库及分布式账本。

在主流行情网站CoinMarketCap的主页上,有一行醒目的文案:Top 100 Cryptocurrencies by Market Capitalization(译:市值排名前100的加密货币)。可见,对于国内外投资者为之疯狂的比特币、以太币、EOS等,该网站称为“加密货币”。

在币圈看来,比特币既是加密货币,由可以称作数字货币,两种用法均可。

国内外主流媒体在指代比特币时,使用“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的情况均有出现,对二者没有明确的界限;但在描述中会更多使用“加密货币”。

以国外垂直媒体Bitcoin News为例,绝大部份新闻报道在标题中使用“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只有很少一部分使用“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例如,整个4月份,该平台上共有59篇标题带“加密货币”字眼的报道,出现“数字货币”的标题却仅有1篇。

对于国内许多垂直媒体,翻译外媒文章是平台内容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国外媒体倾向于使用“加密货币”,因此,在百度新闻中搜索“加密货币”和“数字货币”,相关新闻的大致数量分别为40万篇和6万篇。

现任行长易纲在4月份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虚拟货币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比较少,并且其中有一些投机行为,甚至还有一些洗钱行为,所以人民银行对虚拟货币一直比较谨慎。”此处的“虚拟货币”,指的得就是在国内禁而不绝的比特币等。

此外,互金协会和央行等权威机构均使用“虚拟货币”指代比特币一类。

今年1月26日,互金协会发文,提示境外ICO与“虚拟货币”交易风险,“目前,有关管理部门对境内ICO行为及虚拟货币交易场所的清理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期间有部分投资者转向境外开展相关活动。”

央行等七部委在去年9月4日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写道,“代币发行融资中使用的代币或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公告》中也提到了“代币”。那么,代币又是什么呢?

数月以来话题不断的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简称,意为:首次代币发行。代币、发行、发币……这些字眼总能让人联想到这种融资效率超高的方式。

币圈对代币的理解相对简单粗暴:通过智能合约发行,遵循ERC20规则;没有自己主网的公链;大部分项目没有落地。

与比特币这类加密货币不同的是,代币由项目方在区块链网络上直接发行。而且,代币分配的数量往往“内定”好了,比如多少比例的代币分配给开发者,多少用于运营等方面。

生成代币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本身只是一串代码,网上甚至有专门的生成工具,熟练的话,10分钟就可以创建一个代币。因此,代币本身并不具备任何价值,而是由发行方的商业模式决定其价值。

有个极简单的办法可以轻松分辨代币:在CoinMarketCap网站上搜索相关加密货币代码,比如EOS。如果搜索结果显示为Token,说明它是代币。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Token的中文译法,目前有两种声音。一种正是上文所提“代币”,另一种称呼主要由业内大佬提出——“通证”。

例如,“区块链大本营”在今年1月分享了CSDN 副总裁孟岩与元道先生的对话。孟岩说道:“货币即权力,货币即政治,货币权力必须属于国家。所以 token代什么都容易,就是代货币难,没有国家的授权和支持,所谓’代币’只是自欺欺人”,并对“通证”下了一个定义: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

从字面上来看,“代币”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在区块链上发币就是为了挑战货币主权。但Token不是货币,更无法替代货币。因此,代表权益证明的“通证”是一种更为准确、可持续的说法。

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定义“通证”:区块链网络上的一种记账方式,由密码学加持,在该网络上可以自由流通。通证最核心的一点,是在生态构建过程中起到激励的作用。

有的通证进入了二级市场,可以进行交易,比如EOS、TRON等。但不是所有通证都可进行交易,比如迅雷的链克,网易星球的黑钻等。

在蜂巢财经(ID: HiveEcon)看来,“通证”和“代币”两种说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脚踏实地,在于企业发行怎样的通证,怎样设计商业逻辑,怎样激励普通用户参与使用,以及怎样与实体经济相结合。

1)虚拟货币包含比特币一类和中心化的Q币等;

2)币圈公认数字货币=加密货币,两者没有明确界限;

3)国内外主流媒体在报道中使用“加密货币”居多;

4)国内权威机构习惯称比特币等为“虚拟货币”;

5)Token可译为“代币”或“通证”,但从长远看,后者的“三观”更正。

一、加密货币

首先,加密货币的范围最小,包含在数字货币或者虚拟货币之中。例如我们可以说比特币是一种数字货币/虚拟货币,但是不能说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就是比特币那一类货币。

更进一步说,只有基于区块链技术(包含密码学、加密算法)的货币,才能叫做加密货币。所以加密货币是专门为比特币、以太坊,以及一大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货币准备的词语。

二、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顾名思义,只要是采用数字技术打造的货币,都可以称之为数字货币。更好用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币汇”。

比如游戏中的金币、腾讯的Q币,还是前面提到的比特币,都是数字货币。但是反过来说,Q币肯定不是加密货币,因为它并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

三、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则是相对于实体货币而言的,看不见摸不到的货币都可以称之为虚拟货币。理论上说它的范围币数字货币更大,比如我们写小说,画漫画里虚构的一种货币,可以称之为虚拟货币,可能因为该文学、影视作品的受欢迎,也具有某种价值,但它并不是数字货币或者加密货币。

综上,确切的说币圈里的新闻一般更准确的描述大都应该用“加密货币”这个词语。而判断是不是加密货币,一般的依据就是看它是不是采用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思想。有时候我们看到某些传统企业也发行一种某某币,宣布进军区块链行业,但如果这种币并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那么它就是假的虚拟货币。

另外,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新闻说某某国家央行计划发行国家层面的数字货币,这个“数字货币”用词就很准确,因为央行发行的非实体货币,基本都是中心化的,由国家完全掌控的货币,它们与比特币这类采用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货币是不同的。

代币:企业直接发行、配额“内定”

数月以来话题不断的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简称,意为:首次代币发行。代币、发行、发币……这些字眼总能让人联想到这种融资效率超高的方式。

币圈对代币的理解相对简单粗暴:通过智能合约发行,遵循ERC20规则;没有自己主网的公链;大部分项目没有落地。

与比特币这类加密货币不同的是,代币由项目方在区块链网络上直接发行。而且,代币分配的数量往往“内定”好了,比如多少比例的代币分配给开发者,多少用于运营等方面。

生成代币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本身只是一串代码,网上甚至有专门的生成工具,熟练的话,10分钟就可以创建一个代币。因此,代币本身并不具备任何价值,而是由发行方的商业模式决定其价值。

有个极简单的办法可以轻松分辨代币:在CoinMarketCap网站上搜索相关加密货币代码,比如EOS。如果搜索结果显示为Token,说明它是代币。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Token的中文译法,目前有两种声音。

一种正是上文所提“代币”,

另一种称呼主要由业内大佬提出——“通证”。

例如,“区块链大本营”在今年1月分享了CSDN 副总裁孟岩与元道先生的对话。孟岩说道:“货币即权力,货币即政治,货币权力必须属于国家。所以 token代什么都容易,就是代货币难,没有国家的授权和支持,所谓’代币’只是自欺欺人”,并对“通证”下了一个定义: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

从字面上来看,“代币”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在区块链上发币就是为了挑战货币主权。但Token不是货币,更无法替代货币。因此,代表权益证明的“通证”是一种更为准确、可持续的说法。

通证 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定义“通证”:区块链网络上的一种记账方式,由密码学加持,在该网络上可以自由流通。通证最核心的一点,是在生态构建过程中起到激励的作用。

有的通证进入了二级市场,可以进行交易,比如EOS、TRON等。但不是所有通证都可进行交易,比如迅雷的链克,网易星球的黑钻等。

“通证”和“代币”两种说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脚踏实地,在于企业发行怎样的通证,怎样设计商业逻辑,怎样激励普通用户参与使用,以及怎样与实体经济相结合。

总结:链圈、币圈、监管部门暂未达成统一的概念标准

1虚拟货币包含比特币一类和中心化的Q币等;

2币圈公认数字货币=加密货币,两者没有明确界限;

3国内外主流媒体在报道中使用“加密货币”居多;

4国内权威机构习惯称比特币等为“虚拟货币”;

5Token可译为“代币”或“通证”,但从长远看,后者的更准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形态越来越数字化了,未来社会将是由网络化,虚拟化,数字化所构建——数学身份,数字社区,数字商城,数字企业,数字城市 ,数字中国,数字地球…… 数字化进程的步伐正在加快,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字经济,数字支付,数字生活,扑面而来……数字经济将全面推动和形成数字化生活方式。 在数字经济的大潮中,两种经济趋势正彼此冲击与融合表现的越发突出,一是实体经济正在虚拟化,我们越来越频繁使用电子钱包,线上刷卡支付系统,二是以数字形式表现的数字资产,一步步侵占实体经济,让人们不必花真实的钱,也能进行实体消费。 数字经济被认为是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泛的经济活动,我们正迎来了数字经济时代。未来,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流,数字与经济的携手,正以磅礴之力激荡全球。 趋势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需要每一个人用睿智的眼光看待趋势未来的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创新型企业,才会在数字商业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春花教授指出:“以互联网为依托,数学资源为核心要素,信息技术为内生动力,融合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革故鼎新,大势显现。新的经济模式打破了现实和虚拟的边际,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以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冲击固有的商业模式与市场规则,各行各业数字化的竞争者都在利用新的平台,工具和关系打击竞争对手,接近用户,从而颠覆旧的商业模式。” 陈春花以研究国内优秀领先企业,先锋企业三十年而享誉海内外,李嘉诚,马云都是她忠实的粉丝。她数字经济的观点振聋发聩,充满智慧和洞见:“数字技术带来最根本的变化是创造客户价值,创造需求而不是满足需求。” 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特征。以阿里巴巴为例,不仅仅局限于网上购物,还涉及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多领域。有的学者甚至提出,电子商务的概念已经“过时了”,应该谈“数字商务”。 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柴跃廷指出:“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会诞生新的电子商务模式来颠覆重构网络商业生态,这种趋势非常明显,比如现在出现的社交电商,通过朋友圈和生活网络建立的消费生态,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阿里巴巴和京东的发展速度,阿里巴巴,京东的模式一定不是未来电子商务的模式!” 数字经济驱动电商转型升级,区块链新技术推动电商的嬗变,作为新型电商的一股新生力军,“区块链电商”已悄然而至。 2019年10月,国家网信办公布了第二批区块链信息备案清单,厦门智慧谷集团申报的“智慧谷商城DAPP开发”赫然在列,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在国家网信办备案的“区块链商城”,也就是说,智慧谷是第一家拿到区块链商城“出生证”的。 在获得国家网信办的颁发的“出生证”后,智谷链商城立即启动改版升级,版本的智谷链商城更名为“数链通”。数链通以赋能实体经济为出发点,打通实体经济与区块链的对接。于此同时,数链通以“让区块链更接地气”为理念,聚焦生活领域,从生活出发,从日常需求出发,面向生态用户。 2020年,数链通从“慧生活”板块着手,重新组建“慧生活事业部”。数链通“慧生活”以打造接地气的“区块链+生活”数字化服务平台为理念,让区块链以大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出现,努力构建一个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用户依存度高,功能完善的数学生活生态系统! 传统的线上“生活服务平台”,是基于生活服务行业,一种比较完善的电子商务形式,它连接消费者和生活服务行业,使之能够更好的进行沟通,及时高效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数链通“慧生活”就是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电商平台,以区块链为核心,以数字经济为纽带,构建新型的“区块链社交电商”形态,数链通以区块链技术重塑商业生态,提高平台的数字化技术含量,实现更高层次的数字化生活! 数链通是一个数字经济的前沿平台,区块链生态平台,是区块链技术和电商相结合的运用平台,是智慧谷集团开放的生态资源,它融入多种业务板块,与多家第三方合作,是一个“技术穿透”的共生型组织。 数链通是一个区块链数字生态,也是开放共享的资源生态,它致力于区块链经济的培育和孵化,致力于建立一个区块链从业者创业者的生态。数链通的目标在于打造一个安全,开放,有温度的全球区块链生态服务平台,实现技术和资源的有效结合! 新成立的“慧生活事业部”将从区块链商业运用出发,对接线下实体资源。以慧生活+社交电商+生活服务为努力方向,将区块链底层技术运用到生活场景,将商家和消费者通过数链通平台对接,满足生态用户越来越高的生活消费及社交需求,形成商家,用户,平台方三个共赢的生态循环机制,数链通为入驻商家,免费开放平台用户资源,满足生态会员在衣,食,住,行,玩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慧生活以服务用户为理念,与线下商家合作,为生态用户提供低价优惠的生活服务。 作为新型的区块链电商平台,数链通更关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支付领域。数链通以实现支付方式多元化,多样化为目标,推动数字资产在生态领域的运用,除了常规的法币支付以外,数链通目前开通六种数字资产的生态支付,全面满足每一位生态企业和用户对金融,支付和生活服务需求。在数链通生态圈,用“数字资产扫一扫”,成为一种时尚,不仅体现了消费升级,也体现了“支付升级”! 作为“吃喝玩乐行”的本地生活平台,慧生活以区块链与生活结合为着眼点,目光锁定与区块链技术“亲密关系”的日常生活,首次尝试用数字资产串连起生活服务商家的流量资源,打通线上线下流转,实现数字消费落地并获得成功。 如果把“智商城”形容为数字生态的“轻生活商城”,那么“慧生活”则体现精致生活,美好生活,品质生活,以数字化构建更加美好的生活…… 围绕数链通庞大生态用户的消费,“慧生活”对海量商品进行聚类和精选,通过大数据挖掘用户需求,为用户甑选出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名优产品,让优质化的商品逐步释放生态需求。 慧生活每天为生态用户提供新闻资讯,信息资讯,产品资讯,进入数链通,各种分类的子栏目,生活服务一览无余,“慧生活”让数字生活充满趣味性,独特性,新鲜感,让区块链不再枯燥乏味,让数字生活有滋有味。 “慧生活”体现了社交电商的功能,社交电商也是数链通的特色,“慧生活”可以为项目方数字众筹,产品众筹等多种服务,由项目方发布信息,生态会员共同参与的生活类项目已经成功实施六期了,这充分展现了平台的公信度和号召力。一个参加过产品众筹的会员深有感慨:过去是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数链通的把大家带入价值互联网时代! 数链通以打造“数字生态共生型组织”为愿景,实施生态开放战略,数链通调动和发挥合作方企业的优势和特点,集企业权益,企业应用,优质产品,数字资产多端服务为一身,提供适应数字生活的产品和服务,营造数字生活的缤纷运用。 作为本地化数字生活服务平台,慧生活以“开放数字平台+供应商”的姿态,向本地商家发出入驻邀请,只要您向数链通“慧生活”申请入驻,在通过产品和经营资质审核后,您将获准在数链通商城开店,拥有平台赠送的数字资产,开启美好的数字生活…… 创业是生态借力,创业不是单打独斗,数链通集成数字化生活场景,一站式复合型大型数字生活圈,这也将是未来数字生活的一个缩影,如果您有数字生活领域的创业驱动,可以好好利用数链通生态资源,我相信——有应用场景的创业永远是春天! 数链通体现了以区块链代表的数字技术,数字科技,体现了以数字工具承载的一种便捷,舒适,高品质的数字生活。遵循“科技打造时尚生活”的理念,数链通致力打造时尚生活的区块链电商。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一年多来,数链通在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地搭建了数字生态的基础框架,数链通以打造“国内区块链第一商城”为目标,数链通前进在路上…… 作为创新型的区块链社交电商平台,数链通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已吸引近千家企业,数百家知名品牌入驻,实属不易! 通过对数链通的生态的调研,我认为,数链通精品电商平台,一站式智慧生活平台,将引领区块链的前沿生活方式! 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块链电商平台,数链通刚刚起步,“小荷才露尖尖角”,数链通迎合了当下社群经济,消费升级的大趋势。相信数链通在做好品质和服务,在完善商业模式的基础上,随着生态规模的持续扩大,将产生强大的社群规模效应。 希望数链通把握机遇,先行一步,更快更好实现突破和飞跃! 我相信,“区块链+电商”的时代即将来临!新的商业和生活模式必将到来!

关于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的思考论文 收藏本文章 【 标 题】关于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的思考【文章日期】2001-12-13【 作 者】陈蜀园/蒋银娣【作者简介】陈蜀园,蒋银娣,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开封475001陈蜀园,女,1965年生,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图书馆馆员。蒋银娣,女,1960年生,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的辨证关系,提出尝试建设数字地球图书馆的建议,并就建设数字地球图书馆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重大意义加以论述。【摘 要 题】专题探讨【关 键 词】数字地球/数字图书馆/数字地球图书馆【 正 文】1数字地球的含义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数字地球—认识21 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掀起了继1992年信息高速公路之后的人类又一大壮举,即建设“数字地球”的空间信息革命。所谓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的诸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使普通百姓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他们想要了解的有关地球的信息。其特点是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实现对地球的多分辩率、三维描述,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实际上数字地球就是虚拟地球。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维虚拟现实技术等。它包括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数字地球是当今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进程,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信息全球化、国际化的历史必然。一个国家在制订发展战略时如果忽视了数字地球战略,就会丧失抓住国际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而且也会使国家经济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拥有数字地球就等于占领了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战略制高点。2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是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取,读者通过网络组织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也就是说,数字图书馆是超大规模的、可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它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3信息存贮自由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数字图书馆建设同样也需要高新技术做支撑,包括:数字化技术、检索技术、存储技术、协同技术与交互技术、远程教育、搜索引擎及导航技术、安全与版权研究技术及数字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等等。数字图书馆的构成主要有三大部分:数据库管理服务系统、图书馆网络通讯系统、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以网络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向读者提供比传统图书馆更为广泛、更为方便的服务,给处于困境中的图书馆事业带来了光明的前景,图书馆的各种职能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因此,数字图书馆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保障体系,它的建设已成为当前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3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数字地球是一个地球信息模型,庞大的信息源是构成数字地球的关键,它和数字图书馆一样,都以数字化手段来开发信息资源,都具有大规模、高投入、跨学科、全球共享等特点,都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因此,数字地球和数字图书馆同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和信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二者又有所不同。人类在经济、社会和生活中所接触和利用的信息,有80%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它是信息高速公路“货物”的重要来源。在数字地球中,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等复杂信息以地球空间信息进行定位和组织,地球空间信息是其它信息的载体。因此,以数字形式处理一切与空间位置相关的空间数据和与此相关的所有的文本数据为特征的数字地球则是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正是由于数字地球在信息服务业中的核心地位,使得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存在着引导与辅助的关系。数字地球作为一个高层次、整体性和和指导性的战略,引导地球科学及包括数字图书馆在内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数字地球战略的提出,主要是出于国家目标和全球战略的需要,它不是一个孤立的项目,而是一项整体的、导向性的战略目标。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发展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三项重大战略目标。数字地球的提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国家的层次整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地球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共享及发展地球科学、信息科学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机遇。它将从更高的层次,从系统论和一体化的角度来集成和应用已有和正在发展的理论、技术、数据和能力,从而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效、更经济地为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提供服务。因此,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业中的重要机构,决不能忽视对占人类信息80%的地球空间信息的开发,数字图书馆发展目标的制定有必要在数字地球战略指导下进行,否则忽略了数字地球战略的数字图书馆战略将是不完善的目标。数字图书馆作为网上信息资源新的管理模式, 是数字地球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地球的核心是数据。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空间数据设施的基础,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又是数字地球的基础,因此发展数字地球必须首先发展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国家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地球的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美国数字地球的数据领域基本分为3 个层次:美国国家航天局直接领导的国家级数据中心群、盈利性数据公司或商业公司、以各部数据中心和大学数字图书馆为主的数据中心群,他们很明确地提出把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层次来建设。我国也把数字图书馆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十五”期间,我国数字地球的核心工作是在建成我国国家级的、多功能的、分工协作的数据中心群的基础上,协调各个级别的数字图书馆和商业化运作的数据中心,这是国家信息基础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数字地球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直接取决于数据和信息应用技术的普及程度,我国数字地球市场之所以没有形成,就因为目前我国数据和信息技术应用仅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为了促进数字地球市场的形成,必须加强数据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和教育。兼信息与教育职能为一体的数字图书馆有义务也有能力为促进数字地球市场的发展而做出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图书馆也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4建设数字地球图书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数字地球是实体地球的虚拟对照物,但这个对照物决不仅是“实体地球地理表层的复制,而是对以地理表层为基础的社会和自然活动的全面复制和拓展。其区域上具有全球性,内容上应该是以空间数据为依托的兼具人类活动之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方面的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活动,因而,数字地球不仅是空间信息技术及地球科学领域发展的问题,它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内容来丰富和充实。由于空间数据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在国家信息中心及各省市信息中心或信息港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空间数据的管理与分发。而以拥有并高效开发丰富的信息资源而著称的数字图书馆恰恰能为满足数字地球的多领域、跨学科合作而提供可能。因此,建议尝试把数字地球和数字图书馆结合起来,建设成为一种前瞻性和超前性的信息基础设施,即数字地球图书馆,这样既丰富了数字地球的内涵和外延,又充分发挥了数字图书馆的各种职能。可能性建设数字地球图书馆不仅是必要的和迫切的,而且是可能的。数字地球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由国家专门机构来负责,数字地球图书馆可以负责空间及其他数据的存储、管理、传输、共享活动。数字地球图书馆的建立必须是一种政府行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攻关计划”、“863 计划”等科技发展计划的实施以及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金和数字图书馆的投入,为建设中国数字地球图书馆提供了宏观政策上的支持。在技术基础、数据建设和人才储备等方面,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同中有异,但二者的有机结合便会互通有无,优势互补。(1)在技术方面,信息技术界、空间技术界、 地球科学界与信息服务界的协作努力,已经具备了为建立数字地球图书馆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数据和能力,包括各类标准、规范等;(2)在数据方面,已初具规模。国家有关单位在20年间积累了大量建立中国数字地球所需的原始数字化数据和相应资料,数字化图书馆所拥有的丰富的数字化信息为地球空间数据加载社会、经济、人口等各方面的信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3)在人才储备方面, 目前我国地学界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科学家,他们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从而拥有较强的地学信息综合分析能力,他们将有可能成为数字地球图书馆中的信息咨询专家。在图书馆界一批既具有图书情报领域的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能的数字图书馆员已成长起来。数字地球图书馆由这些专业的技术人才驾驭,如虎添翼,他们在对地球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利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将不可估量。5建设数字地球图书馆的意义建设数字地球图书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随着世界人口急剧增加,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与经济快速发展相伴生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1987年联合国提出了“既要当代发展,又不危及子孙后代发展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数字地球图书馆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数字地球图书馆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将空间数据和其它专业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其应用将扩展到与空间分布有关的诸多方面,如:对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荒漠化、生态与环境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发展精细农业,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加强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涝灾害的预测、监测和防御;培养和树立全球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数字地球图书馆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科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高度的非线性。跨越式发展方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一个国家迅速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作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信息产业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大比重。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关键在于信息化水平低,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数字地球图书馆在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数字地球与数字图书馆有效结合的最方便之处在于能够在空间数据框架的基础上,加载我国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统计等各方面的信息。丰富的数据加上高效的组织、开发手段,使我们有可能通过信息化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减少国民经济中惊人的人力、财力、物力浪费,使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迅速接轨,为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国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信息保障系统和信息流通环境。因此,数字地球图书馆是我国增强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图书馆学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数字地球图书馆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建设涉及到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图书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从而要求各学科科学家们不断地去深入探索、研究。因而,数字地球图书馆为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先进的通信技术使得异地查询、资源共享成为可能,而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为了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我国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去重复建设内容覆盖的数字图书馆。各地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图书馆,避免重复建设,因此,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抛弃小而全的格局,走大而专的专业化文献信息分式道路”。一方面,具有高价值、标准的特色文献资源是建设数字图书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需要走共同协作的路线,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确保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顺利实施。数字地球图书馆正是按照这种分工协作、开发特藏的思路所建立的一种多学科合作、以开发地球信息资源为主的特色数字图书馆。在建设数字地球图书馆的过程中,需要研究的与数字图书馆问题有关的课题也很多,这为图书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次机遇和挑战。数字地球图书馆的建设在丰富和扩大数字地球的内涵和外延的同时,也将会极大地促进图书馆学的创新发展。【参考文献】1蔡曙光.数字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5)2张伟云.中国数字图书馆:一个并不轻松的选择.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0,(2)3吴新年.数字图书馆技术之进展.图书与情报,2000,(2)4李培,魏闻潇.中外数字图书馆之比较研究.津图学刊,2000,(3)5李玉安.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述评.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6)6郑巧英,杨宗英.数字图书馆原型体系结构初探.情报学报 1999,(6)6张锦.数字图书馆界定评述.情报科学,2000.(2)7,8徐冠华,孙枢.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遥感学报,1999,(2)9李德仁,李清泉.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地球科学进展,1999,(6)10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关于“中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的建议.地球科学进展,1999,(3)11刘闯,孙九林. 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的机遇.地理科学进展,2000,(3)

情报学报投稿字数

1 中文题名题名要力求简明易懂,言简意赅,切忌过大、过小、文不对题。2 中文摘要摘要应是独立性的一段文字,能够简要说明文章的主体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无需背景介绍,直接说明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及内容、最终提出的观点或结论。避免使用“本文”、“本人”等字样,字数控制在150字以内为佳。摘要文字之后需补充说明文中图表和参考文献情况。例如:“摘要……。图2。表3。参考文献8。”3 中文关键词选择具有检索意义的、能准确概括表达文章主题的索引词作为关键词,数量最好控制在3-5个。4英文题名除冠词、字母少于5个的介词和连词外,其他的词应大写第一个字母。首词和尾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5英文作者名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如:Zhang San(张三),Wang Xiaoyu(王小鱼)。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6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7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对应。词首字母大写,各词之间以分号“;”相隔。8正文·标题:要力求简明扼要,使用1、、的格式,此格式标题级别不宜超过3级,各段落行文中如需加数字序号,使用圆括号数字形式,如(1)、(2)等。·图表:文章尽量减少图、表的数量,必须使用图表的,均需有相应的数字编号(如:图1、表1等),且需加相应的文字说明做标题,并明确注明资料来源。其中,图的标题在图之下,表的标题在表之上。图表均需黑白色。·正文:正文字数一般控制在7000字以内,特殊情况可适量放宽。·脚注:对正文内容需做进一步说明和解释的,使用脚注,如:①、②等。对于课题项目等的说明,在题名后加脚注,使用符号“*”。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使用文末尾注形式。·所有参考文献必须是正文中引用或标注过的。·正文中引用文献(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标注方法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如[1]、[2]。·文后参考文献须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直接使用数字标号:1、2。·印刷型文献必须注明起讫页码,电子型、网络型参考文献必须注明责任者、题名、检索及引用日期。

《情报学报》是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情报科学、信息和知识管理、图书馆学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综述评论。内容包括: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研究、传递与应用中的理论和方法,重点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知识信息的处理;信息经济、信息产业、信息市场和用户研究;信息服务,信息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政策研究等。 《情报学报》是上述领域的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和中国社科论文统计分析的选用期刊。

《现代妇女》理论版,上知网,期刊印刷质量好,审稿短,一个月内初看,上知网。需要给我私信留言

复合材料学报含金量

功能材料在2016年被踢出EI

1 低温工程2 复合材料学报3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4 摩擦学学报5 计量学报6 传感技术学报7 煤炭学报(中、英文版)8 石油学报9 钢铁(中、英文版)10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11 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版)12 中国机械工程13 仪器仪表学报14 振动工程学报15 兵工学报16 工程热物理学报(中英文版)17 内燃机学报18 动力工程19 内燃机工程20 热力发电21 太阳能学报22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3 电力系统自动化24 电工技术学报25 电子学报(中、英文版)26 光子学报27 光电工程28 通信学报29 电子科学学刊(改名为:电子与信息学报)30 电信科学31 微波学报32 电路与系统学报33 计算机学报(中、英文版)34 自动化学报35 软件学报36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37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英 文版)38 控制理论与应用39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40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41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4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 (英文版)43 化工学报(中、英文版)44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45 高等学校化工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中、英文版)46 燃料化学学报47 纺织学报48 中国食品学报49 建筑结构学报50 建筑学报51 岩土工程学报52 土木工程学报53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54 城市规划55 水利学报56 水力发电学报57 海洋工程58 测绘学报59 汽车工程60 中国公路学报61 中国环境科学62 环境科学学报(中、英文版)63 自然灾害学报64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英文版)65 宇航学报66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67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这个是工学的,其中我们学校的公路在全国排名第一。自然科学1 中国科学(A-E辑)(中、英文版) 27 无机材料学报(中、英文版) 52 海洋学报2 科学通报(中、英文版) 28材料研究学报(材 料 科 学 进 展) 53 海洋与湖沼3 自然科学进展(中、英文版) 29 化学物理学报 54 经济地理4 数学学报(中、英文版) 30 催化学报 55 地理学报5 数学年刊(A、B辑) 31 化学学报(中、英文版)56 遥感学报6 应用数学学报 32 物理化学学报 57 生理学报7 计算数学(中、英文版) 33 分析化学 58 遗传学报8 数学进展 34 高分子学报(中、英文版) 59 动物学报9 系统科学与数学 35 无机化学学报 60 植物学报(中、英文版)10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36 有机化学 61 生物物理学报11 数学物理学报 37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英文版) 62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2 应用数学与力学(英文版) 38 中国稀土学报 63 微生物学报13 力学学报(中、英文版) 39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64 实验生物学报14 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 40 硅酸盐学报 65 细胞生物学杂志15 空气动力学学报 41 天文学报 66 生态学报16 航空学报 42 岩石学报 67 古生物学报17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英文版) 43 空间科学学报 68 植物分类学报18 物理学报(中、英文版) 44 地球物理学报(中、英文版) 69 动物学研究19 光学学报 45 地震学报 70 兽类学报20 半导体学报 46 气象学报 71 生物工程学报21 中国激光(中、英文版) 47 大气科学 72 生物多样性22 金属学报(中、英文版) 48 地球化学 学报 73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3 声学学报 49 地质科学 74 遗传24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中、英文版) 50 地质学报(中、英文版) 75 中国应用生理学25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英文版) 51 矿物学报 76 环境科学26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这个是自然学科。

无机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功能材料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科学与工艺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新型炭材料 建筑材料学报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 材料工程 航空材料学报 这些都是 刊物也都非常好

1、复合材料学报。2、无机材料学报。3、功能材料。4、材料导报。5、材料研究学报。

数据与情报科学学报

情报学报的影响因子是;中文信息学报的影响因子是。《中文信息学报》反映我国中文信息处理的学术水平,重点刊登我国中文信息处理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综述、研究成果、技术报告、书刊评论、专题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文章内容主要是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的输入输出及加工处理、印刷体、手写体汉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合成、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计算语言学、机器翻译、信息检索、自然语言处理等。从本刊刊登的文章中可以及时了解我国最新的中文信息处理水平和学术动向。所刊登的文章多数得到了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项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情报学报》主要发表情报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优秀的综述评论。内容包括:人类知识信息产生、交流和利用行为的研究;信息资源特征的研究;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与应用中的理论和方法;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信息经济、信息市场和用户研究;信息服务,信息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政策研究等。另外,《情报学报》还是CSSCI的来源期刊,所以个人推荐:如果感觉文章写得还不错的话,可以优先考虑发表《情报学报》

《情报学报》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情报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优秀的综述评论。内容包括:人类知识信息产生、交流和利用行为的研究;信息资源特征的研究;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与应用中的理论和方法;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信息经济、信息市场和用户研究;信息服务,信息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政策研究等。本刊是上述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情报学报》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安全与环境学报氨基酸和生物资源半导体光电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学报包装工程爆破爆炸与冲击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北京医学北京邮电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表面技术冰川冻土兵工学报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病毒学报波谱学杂志玻璃钢/复合材料材料保护材料导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材料科学与工艺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研究学报蚕业科学草地学报草业科学草业学报测绘科学测绘通报测绘学报测井技术测控技术茶叶科学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长江科学院院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肠外与肠内营养沉积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城市规划学刊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传感技术学报传感器与微系统船舶工程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磁性材料及器件催化学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大豆科学大连海事大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大连水产学院学报大气科学弹道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淡水渔业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低温工程低温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地层学杂志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科学地球科学进展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信息科学地球学报地球与环境地学前缘地震地震地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质科技情报地质科学地质力学学报地质论评地质通报地质学报地质与勘探地质找矿论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纪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电池电镀与环保电镀与涂饰电工电能新技术电工技术学报电化学电机与控制学报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自动化设备电路与系统学报电气传动电网技术电源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子显微学报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电子元件与材料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东北林业大学学报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东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动力工程动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报动物学研究动物学杂志毒理学杂志锻压技术发光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纺织学报飞行力学非金属矿分析测试学报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分析仪器分子催化分子科学学报分子细胞生物学报分子植物育种粉末冶金技术福建林学院学报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辐射防护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复旦学报. 医学版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复合材料学报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干旱区地理干旱区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甘肃农业大学学报钢铁钢铁研究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高电压技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通报高分子学报高技术通讯高校地质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A辑高压物理学报高原气象给水排水工程地质学报工程勘察工程力学工程热物理学报工程设计学报工程数学学报工程塑料应用工程图学学报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工业建筑工业水处理工业微生物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公共管理学报公路交通科技功能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功能高分子学报古地理学报古脊椎动物学报古生物学报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固体火箭技术固体力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管理科学管理科学学报管理评论管理世界管理学报灌溉排水学报光电工程光电子·激光光电子技术光谱实验室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光散射学报光通信技术光通信研究光学技术光学精密工程光学学报光子学报广东农业科学广东微量元素科学广东医学广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广西植物硅酸盐通报硅酸盐学报贵金属贵州农业科学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国土资源遥感果树学报过程工程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海洋工程海洋湖沼通报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海洋科学进展海洋通报海洋学报海洋渔业海洋与湖沼含能材料焊接学报航空材料学报航空动力学报航空精密制造技术航空学报航天控制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合成化学合成纤维工业合成橡胶工业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河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核动力工程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核技术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核科学与工程核农学报黑龙江农业科学红外技术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红外与激光工程湖北农业科学湖泊科学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湖南农业科学华北农学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华西药学杂志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化工环保化工进展化工新型材料化工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化学进展化学世界化学试剂化学通报化学学报化学研究与应用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学报环境化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环境昆虫学报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与健康杂志会计研究火工品火力与指挥控制火灾科学火炸药学报机器人机械传动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程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强度机械设计机械设计与研究基础医学与临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激光技术激光生物学报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激光与红外激光杂志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吉林农业科学极地研究计量学报计算机测量与控制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工程与科学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探索计算机系统应用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力学学报计算数学计算物理暨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检验医学建筑材料学报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学报江苏农业科学江苏农业学报江苏医药江西农业大学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解放军医学杂志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金融研究金属热处理金属学报经济数学精细化工精细石油化工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菌物学报科技导报(北京)科学通报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空间结构空间科学学报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空气动力学学报控制工程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矿床地质矿物学报矿物岩石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矿冶工程昆虫分类学报昆虫学报昆虫知识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离子交换与吸附理化检验. B, 化学分册力学季刊力学进展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量子电子学报量子光学学报辽宁农业科学林产工业林产化学与工业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临床儿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流体机械麦类作物学报煤炭学报煤炭转化煤田地质与勘探棉纺织技术棉花学报免疫学杂志模糊系统与数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膜科学与技术摩擦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内燃机工程内燃机学报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南京气象学院学报南京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南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开管理评论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泥沙研究农药学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机械学报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气候与环境研究气象气象科学气象学报汽车工程强激光与粒子束桥梁建设轻金属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情报科学情报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燃烧科学与技术热带海洋学报热带气象学报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热带作物学报热加工工艺热科学与技术热能动力工程人工晶体学报人类工效学人类学学报日用化学工业软件学报色谱山地学报山东大学学报. 工学版山东大学学报. 理学版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山西农业科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上海环境科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上海农业学报上海天文台年刊上海医学神经解剖学杂志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沈阳药科大学学报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生理科学进展生命的化学生命科学生命科学研究生态毒理学报生态环境学报生态科学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生物多样性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技术生物技术通报生物加工过程生物数学学报生物物理学报生物信息学生物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生殖与避孕声学技术声学学报湿地科学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化工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炼制与化工石油实验地质石油物探石油学报石油学报. 石油加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石油钻采工艺时间频率学报时珍国医国药实验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用妇产科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实用肿瘤杂志食品工业科技食品科学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世界地震工程世界地质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世界林业研究兽类学报数据采集与处理数理统计与管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数学进展数学年刊. A辑数学物理学报数学学报数学研究数学研究与评论数学杂志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水产学报水处理技术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A辑水科学进展水力发电学报水利水电技术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水利学报水生生物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研究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工程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四川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四川动物四川农业大学学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塑料塑料工业塑性工程学报台湾海峡太阳能学报炭素技术探测与控制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天津大学学报天津医药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天然气地球科学天然气工业天然气化工. C1化学与化工天文学报天文学进展天文研究与技术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铁道学报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通信学报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涂料工业土木工程学报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土壤土壤通报土壤学报推进技术微波学报微电子学微电子学与计算机微计算机信息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微特电机微体古生物学报卫生研究无机材料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武汉植物学研究物理物理化学学报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物探与化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西北地震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西北农业学报西北植物学报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西南农业学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稀土稀有金属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系统仿真学报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系统管理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细胞生物学杂志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纤维素科学与技术现代地质现代化工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现代雷达现代免疫学现代制造工程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报心血管病学进展新疆地质新疆农业科学新疆石油地质新型炭材料信号处理信息工程大学学报信息与控制畜牧兽医学报循证医学压电与声光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亚热带植物科学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杂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石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岩性油气藏研究与发展管理盐湖研究眼科研究扬州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遥感技术与应用遥感信息遥感学报药物分析杂志药物生物技术药学服务与研究药学学报冶金分析液晶与显示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医用生物力学仪表技术与传感器仪器仪表学报遗传印染应用泛函分析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光学应用化工应用化学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应用激光应用科学学报应用力学学报应用气象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应用声学应用数学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数学学报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营养学报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油田化学铀矿地质有机化学有色金属渔业科学进展宇航材料工艺宇航计测技术宇航学报玉米科学预测园艺学报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能科学技术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云南植物研究运筹学学报运筹与管理杂交水稻灾害学噪声与振动控制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 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 医学版浙江林学院学报浙江林业科技浙江农业学报针刺研究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诊断病理学杂志振动、测试与诊断振动工程学报振动与冲击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植物分类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植物生态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研究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制冷学报制造技术与机床制造业自动化质谱学报中草药中成药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中国癌症杂志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国表面工程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中国草地学报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国地震中国地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中国电力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国法医学杂志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中国给水排水中国工程科学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公路学报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国管理科学中国惯性技术学报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国海洋药物中国航海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环境科学中国机械工程中国激光中国激光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科技史杂志中国科学. A辑, 数学中国科学. B辑, 化学中国科学. C辑, 生命科学中国科学. D辑, 地球科学中国科学. E辑, 信息科学中国科学. G辑, 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中国科学基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粮油学报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内镜杂志中国男科学杂志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气象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国全科医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软科学中国沙漠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国生物防治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兽医科学中国兽医学报中国输血杂志中国水产科学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塑料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陶瓷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中国铁道科学中国图象图形学报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壤与肥料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微生态学杂志中国卫生统计中国稀土学报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国烟草科学中国烟草学报中国岩溶中国药房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中国药学杂志中国野生植物资源中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中国油脂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国预防兽医学报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造船中国造纸学报中国针灸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耳科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男科学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眼科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文信息学报中药材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药药理与临床中医杂志肿瘤肿瘤防治研究种子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重庆医科大学学报铸造资源科学自动化学报自然科学进展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灾害学报自然资源学报作物学报作物杂志

技术学报

性质不同。《电工技术》创刊于1980年,是由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管、主办的电力工业实用性技术期刊。《电工技术学报》是1986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半月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

《电工技术学报》于1986年创刊,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月刊。《电工技术学报》是电气工程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电工技术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学位及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在《电工技术学报》上发表的论文被作为教授级职称评定和博士生答辩的参考之一;在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工技术类项目申请时,在评审国家学位委员、评审电工技术类博士学位及博士生导师申请时,在《电工技术学报》上发表的论文也是重要的依据之一。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为全国一级学会,《电工技术学报》作为学会学术交流的窗口,在电工学术界、工程界、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电工技术学报》被美国Ei核心源收录,被苏联《文摘杂志》收录。《电工技术学报》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自创刊以来,《电工技术学报》始终站在中国电气工业发展的最前沿,及时报道中国电气工程领域在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注重内容的前瞻性、创新性、基础性、边缘性。为提升中国电气工业的技术水平起到重要作用。《电工技术学报》编辑工作委员会60人,其中院士15人。

电工技术学报和电机与控制学报都很好。《电工技术学报》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的电气工程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报道基础理论研究、工程应用等方面具有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及科研成果。《电机与控制学报》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绝缘技术、测试讲师技术及仪器等。电工技术学报和电机与控制学报都是很好的学术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