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世界各国的节日地理小论文

发布时间:

世界各国的节日地理小论文

1.西方信基督教的国家:复活节(Easter),是纪念耶稣基督复活的节日。

在西方教会传统里,春分之后第一次满月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即为复活节。东方教会则规定,如果满月恰逢星期日,则复活节再推迟一周。因此,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复活节是最古老最有意义的基督教节日之一,庆祝的是基督的复活,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每年都要举行庆祝。复活节还象征重生和希望。

2.欧美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 情人节(Valentine's Day),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即每年的2月14日,起源于基督教。

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 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情人节的晚餐约会通常代表了情侣关系的发展关键。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其他国家也已开始流行。

3.美国: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美国的主要法定节日之一,日期为每年7月4日,以纪念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

4.美国、不列颠群岛、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西方国家:万圣节前夜(Hallowee):万圣节(All Hallows' Day)的前一天,即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一般在晚上。

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等。万圣夜的象征物是南瓜灯(也叫杰克灯、杰克灯笼),另外还有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

5.西方欧美国家以及亚洲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圣诞节(Christmas Day):又称耶诞节、耶稣诞辰,译名为“基督弥撒”,是西方传统节日,起源于基督教,在每年12月25日。

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

6.美国,加拿大:感恩节(Thanks giving Day):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美国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194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感恩节假期一般会从星期四持续到星期天。

1879 年加拿大议会宣称11月6日是感恩节和全国性的假日。在随后的年代,感恩节的日期改变了多次,直到在1957 年1月31日,加拿大议会宣布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为感恩节。

扩展资料:

1.圣诞树(Christmas tree)是圣诞节庆祝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通常人们在圣诞前后把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并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并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

2.《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地阐明,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与自由的天赋权利;淋漓尽致地历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在美洲大陆犯下的罪行;最后庄严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文献。通过《独立宣言》的这一天也成为美国人民永远纪念的节日,定为美国独立日。

3.感恩节的习俗: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家家户户都要吃火鸡,他们通常还吃一些传统的菜肴,例如西葫芦、奶油洋葱、土豆泥、番瓜派等等。家庭成员无论在哪都会赶回家过节。

参考资料:

但有些学生的老师???她们要孩子们收集

一、美国1.元旦节(New Year's Day)2.林肯诞辰(Abraham Lincoln's Birthday)3. 圣瓦伦丁节(St. Valentine's Day )又称"情人节"(the lovers' day)4. 华盛顿诞辰(George Washington's Birthday)5.圣帕特里克节(St. Patrick's Day )6.复活节(Easter Day, Easter Sunday)7.愚人节(April Fool's Day)8.母亲节(Mother's Day)9.阵亡烈士纪念日(Memorial Day)10.国旗日(National Flag Day)11.父亲节(Father's Day)12.国庆节(Independence Day)13. 劳动节(Labor Day)14.哥伦布日(Columbus Day)15.万圣节(Halloween;Eve of All Saint's Day)16.万灵节(All Soul's Day)17. 退伍军人节(Veterans Day)18. 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19.大选日 (Election Day20.。 清教徒登陆纪念日(Forefather's Day)21.圣诞节.(Christmas Day)二、 丹麦1,新年 new year2.忏悔节 shrovetides3.复活节Easter4.愚人节 fool's day5.国际劳动节 international labor day6.一系列宗教节日 a series of religious holidays7.宪法日 constitutions dates三、 德国1。圣诞节(weihnachten)2。元旦(neujahr)3。狂欢节(karneval/fasching/fastnacht)4。复活节(ostern)5。国庆节(nationalfeiertag)四、 法国帝王节 King festival圣蜡节saints waxes festival愚人节fool's day劳动节和铃兰花节Labor Day and bell orchid festival法国国庆节 French National Day法国的大假France's paid annual leave冥节 deep festivals圣-喀德琳节saints - Germany Lin festival圣诞节Christmas days五,芬兰元旦节 1 月 1 日神灵节 1 月 6 日耶稣受难日和复活节 4 月五一节 4 月 30 日 - 5 月1 日耶稣升天日 5 月降灵节5 月或 6 月仲夏节 6 月万圣节 11 月独立日 12 月 6 日圣诞节 12 月 24-25 日节礼日 12 月 26 日六、加拿大元旦:1月1日耶稣受难日:时间在复活节之前的那个星期五复活节次日:时间在复活节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维多利亚日:5月24日为女王诞辰纪念日,但放假日期为25日前的第一个星期一加拿大日:7月1日公民日:8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劳动节:9月1日,但放假日期为九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感恩节:10份的第二个星期一休战纪念日:11月11日为纪念二次世界大战中死难者圣诞节:12月25日节礼日:12月26日七,挪威新年 1月1日。棕榈主日 复活节前的星期天。濯足节 复活节前的星期四。。耶稣受难日。复活节 4月的第—个星期天。劳动节 5月1日。耶稣升天节 复活节40天以后的第一个星期四。独立日 5月17日。降灵节 复活节后第七个星期日。圣诞节 12月25日节礼日 12月26日八,意大利1月1日元旦,亦称:新年(非宗教节日)1月6日 主显节,亦称显现节(宗教节日)2月14日 情人节(民间习俗节)2月至3月 狂欢节,亦称谢肉节(宗教节日)3月8日(三八妇女节)4月25日 意大利解放日(非宗教节日)5月1日(劳动节)5月(母亲节)6月2日 国庆节(非宗教节日)8月15日 八月节(非宗教节日)11月2日 万圣节(宗教节日)12月25日 圣诞节(宗教节日)九、英国新年,元旦 New year圣瓦伦丁节(情人节)Valentine's Day愚人节 Fool's day耶稣受难日 Jesus Good Friday复活节 Easter复活节后的星期一 After Easter's Monday耶稣升天节 Jesus ascends to heaven the festival五一劳动节 51 Labor Day春假 Spring vacation母亲节 Mother's Day阵亡将士纪念日 Died in battle the officers and men commemoration day美国独立纪念日 American independent commemoration day夏季公假哥伦布日 Columbus date万圣节前夕 Halloween万圣节 Hallomas/All saints' day/Allhallomas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停战纪念日 First, two world wars truce commemoration day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圣诞节前夜 Christmas day eve圣诞节 Christmas day节礼日十、希腊新年 New year主显节 Plough monday圣灰节 Saint ash festival复活节 Easter劳动节 Labor Day十月二十八日 On October 28圣诞节 Christmas day十一、新加坡农历春节 calendar Spring Festival清明节 Qingming Festival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中元节 Festival of the fifteenth day卫塞节 of the seventh lunar month Health plug国庆日(NATIONAL DAY )开斋节 Lesser bairam哈芝节 Kazak iris festival大宝森节 Great treasure woods festival圣诞节 Christmas day耶稣受难节与复活节Jesus good Friday and Easter十二、新西兰新年 New Year's Day 1月1日国庆节 Waitangi Day 2月6日复活节 Good Friday 4月6日Easter Mondy 4月9日 (2007年)澳新军团日 ANZAC Day 4月25日女王诞辰日 Queen's Birthday 6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劳动节 Labour Day 10月的第四个星期一圣诞节 Christmas Day 12月25日节礼日 Boxing Day 12月26日每个地区还有不同的周年庆, 比如Wellington Anniversary Day 1月的第四个星期一十三 澳大利亚1月1日是新年;1月27日: 国庆,为纪念白人进入澳大利亚的建国纪念日,(1788年,菲力浦船长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领地)但在一些州,也以接近周末的周一、周五作为国庆节假。3月28日-3月31日:复活节,从28日耶稣受难日开始,为期4天4月17日为幸运星期五(Good Friday);4月25日: 澳纽兵团日,为纪念一战中被英国借派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军在土耳其卡利波里半岛的决死登陆而设。6月9日: 女王诞生日,伊丽莎白女王生日,假日设在6月的第二个周一以便连休,只有西澳大利亚是9月29日。11月第一个星期二,闻名世界的澳大利亚赛马——墨尔本杯大奖赛的举行日。12月25日圣诞节:Mary Christmas12月26日:开盒节,打开圣诞所赠礼盒的日子,在南澳大利亚,成为“宣告节”。在澳大利亚全国性的其他节日中,有两个节日特别受到广泛重视,一个是4月25日"恩沙克日"——澳大利亚军人节;另一个则是11月第一个星期二,闻名世界的澳大利亚赛马——墨尔本杯大奖赛的举行日。全国性赛马发源地墨尔本市将这一天列为公休日,届时,全国其他地区也停止工作,进行观马大赛。十四 印度·元旦 1月1日·国庆节 1月26日·独立纪念日 8月15日·甘地逝世纪念日 1月30日·宗教性节日·印度教灯节 10月-11月·印度教十胜节 9月-10月·印度教除十节 5月-6月·伊斯兰教开斋节 2月·伊斯兰教古尔邦节 4月·基督教复活节 4月·基督教圣诞节 12月25日·锡克教那纳克诞辰节 11月·耆那教摩诃毗罗节 每逢15年一度的3月举行

1、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朋友,你有何感想?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是吗?从2300万年前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是“有求必应”,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他们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排污排废……。于是,曾经山青水秀,一片蔚蓝的地球母亲望去已是满目疮痍,污烟瘴气。这怎不叫人寒心呢? 至此,人类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我行我素,以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来换取经济的发展,举一个最近的例子: 我市的木兰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条清澈见底,鱼虾成群的河流,处处可见嬉水的孩童和淘米洗菜的妇女,但是近年,由于溪上游的木兰糖厂等工厂不重视环保和对污水的正确处理,任意地排放废水废渣,致使木兰溪水质变坏,鱼虾绝迹。望着溪面上漂浮着黑色的泡沫和死鸡,死鸭,还有谁敢下河游泳,用河水洗衣作饭呢?河两岸的农民因用了污染的水灌溉庄稼,使庄稼减产……。农民曾多次要求县里主管部门解决污染问题,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拖了下来。 木兰溪中的泡沫及牲畜尸体,不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吗?溪中绝迹的鱼虾何日再归来? 当然环境问题还不只这些,如世界八大公害,日本的水俣病,痛痛病等等无一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知而自掘坟墓。的确,环境问题无时不刻地困绕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一出出悲剧又是谁一手导演的呢?是人类。当灾难再度落到了人类自己身上,到了大自然对人类无休止报复时,人类终于觉醒了,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如果想征服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对于改造自然理应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阔斧,勇于实践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与自然协调发展。 面对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绝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先污染,后治理”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其治理的代价很高。我们既要加速发展,摆脱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制约,又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来保护环境。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倡导同学们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建议叔叔阿姨们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论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向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之中;另一方面,环境根据自身的规律在不停地形成和转化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并不在乎人类的存在,不为人类的主观需求而改变其客观属性,也不为人类的有目的活动而改变自己发展的过程,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所谓对立,即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认识环境,必须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从事生产和活动,不然,就必然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和惩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就会随之发生。 所谓统一,即人类以环境为载体,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人类的活动总是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的活动不可能无止境地向环境索取,也不可能永远不加限制地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当人类的行为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时,人类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 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 当人类刚从动物分化出来,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就已处于初级的状态。早期的人类已懂得猎取食物、取火、制衣、穴居,在各种环境中进行着生存竞争。然而,因其活动能力有限,只能以生活活动和自己的生理代谢过程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时,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矛盾尚不突出,人们的努力目标仅是适应环境、利用环境,而很少有意识地改变环境。 随着人类活动能力的增强,使用的工具也日益改善,人类开始懂得改变环境,学会了农耕、养殖、穿衣、住房,人口得以大量的增加,特别是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将大片的荒山、草地辟为良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又为农业的丰收提供了保证。然而,在其发展的背后,与环境的矛盾却显得突出起来。由于不节制地毁林垦荒,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草原的毁灭招致荒漠的扩张,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又造成土壤盐化的形成。这些矛盾的激化,曾使繁荣一时的巴比伦文明古国变为一片沙荒,也使玛雅人经受不住干旱、洪水、风沙的侵袭,而不得不丢弃自己亲手创造的文明,离开了故乡,……这就是早期的环境问题。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引起警觉,并未认识到这是环境的报复。当时,人类生产力尚不发达,对环境的破坏尚不明显,环境问题尚未达到危及人类生存的地步,故人类仍是我行我素。到了现代工业时代,情况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人类的数量、生活范围和规模等已是今非昔比,“人定胜天”的思想占据了人们的头脑,人类在对环境进行改造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与此同时,环境的结构组成、物质循环的方式和强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问题随之明朗起来,现代工业使大量埋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被开采出来,投入环境之中,并随着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又把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出来,其中许多废弃物难以处理、同化,使之对人体及生物造成难以忍受的危害。随着这些有害废弃物的不断累加,造成了环境质量的逐步恶化,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现代工业还带来了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农业现代化也派生出来许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可见,人类在发挥其积极作用,创造高度物质文明之时,也同样给环境带来消极的副作用,从1934年美国的“黑风暴”到我国大跃进年代内蒙古的“人造荒漠”;从60年代的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以至当今世界性的人口的剧增、森林锐减、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无一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这些都是人类与环境对立关系的具体体现。 当然,有对立,必有统一。从古人类的被动适应,到现代人的有意识地改造环境,使之能适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不体现出人与环境的统一关系。人类从树栖到穴居,从穴居到屋居,从采集自然食物到发展农耕、畜牧等,这些都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过程,应该说,这也是人与环境的统一过程。随着危及人类生存的现代环境问题的出现,人类开始反省自己,并作出了一系列的反应,诸如封山、造林、种草、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视对资源的控制开发和对环境的治理等等,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能适应环境的发展规律。特别是人类依靠自身的智慧和能力。不断地改造着环境,创造出更能适应人类生存发展、又与环境协调的空间,以达到统一关系的最高境界,例如:英国的“雾都改观”、美国的“死河复活”、日本的“花园工厂”、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带和700多处自然保护区等等,都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统一和改善。 值得庆幸的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已成为当今世界人类的共识。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与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同年确定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976年以来,针对大气臭氧层空洞问题,曾多次召开国际会议探讨解决的办法,联合国也通过了2000年前停止使用“氯氟烃”的决议;1992年联合国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有各国首脑参加的“环境与发展”会议。这些对策,可以说是促进人类社会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对立走向统一的新举措。 必须看到,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始终贯穿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之中,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环境资源需求的增长,这个关系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要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一方面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实现人与环境的高度的协调。因此,理顺下列几个关系非常必要: 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即人类当前的行为或目标要与整体的长远利益和命运相一致,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必须有利于生存环境,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②人类的活动能够源源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获得良好的生存环境和长久利益,能够健康地幸福地生存下去; ③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相互补偿的良性关系,达到协调系统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互成一体; ④人类文化必须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必须促进人对自然界利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⑤在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大工程中,人类的组织结构、知识结构必须健全,全民参与意识必须加强,主体的决策必须正确;人与环境的协调必须是全方位的协调,必须使人类一直处于地球的最大环境容量或承载量之内,必须一直处于最佳的生存环境状态之中。 总而言之,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要消除对立,强化统一,就必须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建设中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持续发展与环境的高度统一。否则,那些只考虑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不考虑环境的质量,甚至只考虑眼前,不考虑长远的作法,结果只能是破坏了统一,强化了对立,人类发展的需求既不能满足,两者的关系也不能得到改善,而且,环境破坏后的遗患,还会殃及子孙后代。 3、——“非典”引起的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非典”引起的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摘要:近30年来,由于人类破坏森林、环境污染、工程建设不当等原因,改变、破坏了生态环境,使病菌处于活跃状态,繁殖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新疾病层出不穷,正给人类自身的健康带来灾难性后果。本文意在唤起人们更多的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关键词:生态环境的改变 危害 健康 2003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非典”占据了大部分新闻头条,但它并不是世界卫生组织监控的唯一怪病。非典型肺炎、非洲中部持续肆虐五个多月的致命的埃博拉、正席卷比利时和荷兰养鸡场,并感染人的禽流感……骇人的新疾病层出不穷,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新增疾病约30种,导致上千万人死亡。美国医学研究所警告说,传染性疾病将不断出现。生态学家在研究疾病出现的原因时发现,人类大多数新疾病的起源是从动物那里感染的,这个过程受偶然因素的影响,甚至受天气、气候的影响。但是,相比之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大得多。几乎所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如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环境污染、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等,都会打破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改变病菌与病媒的生态,提高致病微生物的流动性,从而产生灾难性后果。 首先,人类破坏森林,打破自然生态平衡,给病菌提供可乘之机。20世纪80年代,委内瑞拉波图格萨州的农民把数百万公顷森林夷为平地,改造成农田。这些农场引来的老鼠和田鼠与人一样多,而这些啮齿动物也把一种名为“瓜纳里托”的病毒带到这个地区,这种病毒导致发烧、休克和出血,100多人受感染,其中1∕3的患者死亡。1999年,马来西亚的养猪农民砍伐森林扩大养殖业规模,致使无家可归的果蝠开始栖息在棚顶的椽子上,它们身上携带的“尼巴”病毒污染了猪的饮用水,使猪患上一种被称之为“一英里咳”的剧烈咳嗽(因为在那么远都能听得到)。这种病毒迅速从猪身上传播到养猪人身上,导致严重的大脑炎,感染者死亡率达40%。马来西亚政府关闭了8家农场并屠宰了100万头猪,才最终扑灭疫情。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爆发的莱姆病(其病原菌是布氏疏螺旋体菌,通过寄生于鹿和鼠体表的蜱传播)也是如此:人们在郊区的开发活动中破坏了森林,导致狐狸和山猫失去了栖息地,携带布氏疏螺旋体菌的老鼠失去天敌数量激增,从而使人感染致病。 与森林的减少相似,大量湿地的消失、草原被开垦等其它盲目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行为,也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诱发多种疾病。 其次,环境污染给病菌提供了繁殖、传播的温床和渠道。人类生存离不开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而这些环境一旦受到污染或破坏,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的或间接的危害,导致“现代病”和环境怪病增多。世界银行1997年对中国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后指出,由于中国环境污染加剧,使得环境事故迭起,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 热污染除了导致海水热膨胀和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加快生物物种濒临灭绝外,还对人体健康产生许多危害。它全面降低了人体机理的正常免疫功能,包括致病病毒或细菌对抗菌素越来越强的耐热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变化降低了肌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加剧各种新、老传染病并发、流行。热污染使温度上升,为蚊子、苍蝇、蟑螂、跳蚤和其他传病昆虫以及病原体微生物等,提供了最佳的滋生繁衍条件和传播机制,形成一种新的“互感连锁效应”,导致以疟疾 、登革热、血吸虫病、恙虫病、流行性脑膜炎等病毒病原体疾病的扩大流行和反复流行。特别是以蚊子为媒介的传染病,目前已呈急剧增长趋势。最近美国纽约又新发现一种由蚊子感染的“西尼罗河病毒”导致的怪病。 海岸污染与海洋变暖相结合,可能促使有毒赤潮出现,引发其他疾病,例如浮孵生物体内寄居霍乱菌。有人认为,20世纪末美国佛罗里达沿岸出现的儒艮死亡现象,与海水的富营养化和海水表面温度升高导致的有毒赤潮有关。 另外,有毒物质或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生活垃圾尤其是医疗垃圾污染以及环境卫生状况差等方面,还会引起其它严重危及人体健康的疾病。 第三,大型工程建设不当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为病菌的繁殖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如:埃及整治尼罗河修建阿斯旺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增大了尼罗河下游沿岸人们感染血吸虫病的机率。血吸虫病原来只在尼罗河河水充沛的季节流行,自从阿斯旺大坝修建后,由于大坝阻隔,下游本来奔流不息的河水不复存在,尼罗河下游的活水变成相对静止的“湖泊”,提供了蚊虫滋生、传染疾病的环境,致使水库下游的居民深受疟疾和血吸虫病威胁,发病率急剧上升。 无数事实证明,改变生态环境的人类活动可能给人类自身健康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人口膨胀、滥施化肥农药、滥开滥采、入侵热带雨林、开垦湿地、生活环境不洁……大大小小的环境因素,都会给各种病毒提供可乘之机。“非典”肆虐再次告诉我们,人类控制传染病的斗争远未结束。面对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生存的挑战,需要全球采取共同行动,不仅从卫生防疫上,更要从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及环境保护上寻找解决途径。 太多了,你自己选择吧

世界各地女性美杂志

哈哈 首推男人装 当然这只是在中国内地其他杂志就没有了。。。

国际知名时尚杂志有:《时尚芭莎》《Numero》《i-D》《V》《Allure》《AnOther》《Dazed & Confused》《FLAUNT》等等。《时尚芭莎》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女性杂志之一,它最早于1867年由赫斯特出版,总部位于纽约,每月出版,他们聚集了摄影师、艺术家、设计师和作家,以表达他们对时尚、美丽和流行文化的看法。《Numero》是由保罗·伊曼纽尔·赖夫斯出版的最受欢迎的法国时尚杂志,它有着极高的摄影水准,它是专门为高级时尚达人发布的,涵盖了国际时尚、美容、设计、健康、建筑和装饰,以及对时尚名人的传播。

国际上的知名时尚杂志有:《瑞丽》《世界时装之苑》《时尚》《服饰美容》《昕薇》《米娜》《大都市》等。

G奶嫩模苏梓玲是T

世界节日为主题的论文

材料: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名存实亡的困境,这是必然的吗? 多年来人们就一直在感慨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而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所置换以后,节日经济以及由此被挑起的民众度假消费狂潮便成为最为壮阔的时代景观。节日观上的“政治正确”常常把我们的思维引向民族救亡法庭上了无新意的正义判词,似乎本土节日的式微都是外来洋节搞的鬼,于是,有了2005年圣诞节前后冒出来的“保卫春节”一类的盛世危言。关于本土民族文化价值应该如何保护的问题,人们已经争论了至少100年,而且还将继续在同一个层面延续下去,这遮蔽了问题的要害。 事实上,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几乎所有的重要传统节日都面临着很大危机。作为文化身份认同仪式的节日,都打上了太多全球化时代的商业烙印。上世纪90年代,包括法国、丹麦等在内的欧洲国家就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化时代的消费文化的渗透伤透脑筋,并试图以弘扬本土文化价值来加以抵御——结果如大家所见,收效甚微。 从表面上看,当代中国西方节日的盛行的确有很大的“文化自我殖民”的嫌疑。一个黄皮肤讲汉语的中国人在没有任何宗教原由的情况下热衷于过圣诞节的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是,正如我们大量采访所显示的,对于大多数漠视本土节日而推崇洋节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完全不知所以然的圣诞节也和诸如好莱坞大片、可口可乐、LV和NBA等一样,其实只是一件来自西方的时髦的消费品。西方文化符号本身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已经被消费主义的欲望搅和得面目全非了。 我们变得越来越不知道为什么要过节了。我们知道并期待的可能只是一次减压的好睡眠或假期,只是一次疯狂购物或消费的好理由,只是一次彻夜狂欢的借口或者甚至只是一种用来表明自己时尚态度的符号,当然不用说,节日更是一次商业促销的良机或一个拉动内需的杠杆......所有这些,已经使我们节日的文化气息变得非常稀薄,而节日在强化人的文化认同意识方面的仪式功能正日渐丧失。 所以,如果说,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需要保护和捍卫的话,那么其假想敌不是圣诞节这样的舶来节日,而是全球化时代所有那些令传统价值遭受致命打击的东西。 好好过节吧,认真做一回我们自己。 18位意见领袖的节日观 回溯传统,中国人的本土节日意味着纪念活动,或团圆、或庆祝、或祭祀,春节之后的“土节”依次有元宵节、龙抬头、清明节、端午节、七夕情人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等,阳历节日一般是纪念日,如植树节、劳动节、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此外,中国人近年来还热衷过“洋节”,大致有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复活节、万圣节等。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调查显示,的年轻人过“洋节”是为了“找个快乐的理由”;对于“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有何区别”,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享受层面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的交流”,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 今日中国,平均每月便有两个节日,人们是怎么对待这些节日的呢?本次调查涉及儒学学者、宗教学教授、私塾先生、前驻德大使、媒体评论员、在华留学机构教授、青年导演、音乐家、外企高管、美女作家、国际名模、杂志主编、在华老外、派对搞手、职业牧师、登山迷、海外华人学者、现代艺术家等。(统筹/董薇) 张杨:“不知道端午节是哪天。” “第六代导演”,当代最真诚的青年电影艺术家之一。他最近面临两件大事,心情极可能处在一种微妙之中:一是去年10月份自己的影片《向日葵》在西班牙获得两个大奖,二是新片在国内上映,票房惨淡。对于有关节日的话题,张杨表现得相当淡然。 “节日往往意味着人们获得一段自由和快乐的时间,而我们搞电影的,时间上较一般人自由。对我来说,节日就是高兴的一天。” 张杨认为真正的节日主要是春节、元旦、五一、国庆。圣诞更像是年轻朋友聚会的日子,而在春节,很多人都要回家。大年初二、初三,张杨常去云南,在大理等地和朋友们聚一聚。张杨基本不过“情人节”,他认为这是20岁以前的年轻人在意的节日。 张杨认为,节日和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情人节、圣诞节是198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这些“洋节”更有记忆。 张杨知道清明、中秋分别是哪一天,但不知道端午节是哪天。张杨不认为“洋节”是“文化侵略”,“事实上,它只是让中国人找了个可以狂欢的理由,它的功能就是提供一个机会,并没有改变人的观念。以后也不会出现只过圣诞不过春节的情况,因为人有一个历史传承。”(采访/吴炜) 棉棉:“情人节多假多形式化啊!” 联系到名噪一时的美女作家棉棉的时候她正和朋友吃饭,话筒中传来的喧闹铺陈了一个生动的背景——好像棉棉就应该是这样,身边总有一大群朋友,永远是众人的焦点。这样的派对动物对过节想必是兴趣满满,她的每一个节日,都应该是Colorful Days吧—— 棉棉竟然说平安夜她本打算待在家里,可是号称女版许巍的唱将姜昕约她出去吃饭,于是一起去了“幸福花园”,后来又去向北京音乐台的著名DJ有待Say Hello,出来路过“BABYFACE”的时候棉棉又听从了自己的预感进去找到了很少现身的老板,又开了两瓶香槟......就这样,本打算安安静静在家的棉棉过了一个喧闹的平安夜。她说她对圣诞节没什么感觉,倒是小女儿对圣诞激情澎湃,因为每年的圣诞她都会去国外和爸爸一起过,就像标准的外国小孩儿一样。说到这里提到了情人节礼物,没想到棉棉的回答竟然是“从来没有!”她说如果要取消一个节日,那就是情人节,“有什么意义呢?多假多形式化啊!不觉得无聊么?”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印象最深的节日,棉棉想了半天,认真地说应该是春节吧,“因为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即将到来的春节打算也是“陪陪爸爸妈妈”。至于自己过得最开心的节日,棉棉说一个是两年前自己在长城上面办的世界顶级DJ Party,另一个就是不久前在荷兰的摇滚音乐节。对于大众的节日,棉棉既说不出什么洋节的来历典故,也想不起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庆典,“我是一个对过节特别没有感觉的人”。 (采访/韩峰)

中西节日习俗与饮食摘要: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节日及其习俗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中国的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气、祈求自身吉祥幸福,节日习俗以吃喝为主题,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长寿为目的,并通过饮食来实现;西方的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缅怀上帝、求其保佑,节日习俗以玩乐为主题,其原因主要是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快乐为目的,并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关键词:中西节日;节日习俗;饮食文化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长期以来,中国以农为本,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农作物的耕种与收获有着强烈的季节特征,于是十分重视季节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自然时序变化的规律,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学说,形成了以岁时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体系。这一节日体系萌芽于先秦时期,成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定型于唐宋时期[1]()。到宋代,陈元靓的《岁时广记》所载一年中的节日有元旦、立春、人日、上元、正月晦、中和节、二社日、寒食、清明、上巳、佛日、端午、朝节、三伏、立秋、七夕、中元、中秋、重九、小春、下元、冬至、腊日、交年节、岁除等。明清后基本沿用这个序列,并逐渐淡化了其中一些节日。而以英、法、意、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最初多以畜牧业为主,尽管后来农、工、商都有较大发展,但农业大多没有成为立国之本,因此人们对季节气候的重视程度不及中国,他们最注重的是基督教。而基督教有众多的节日,其中有的是信徒中自发形成的,但多数是教会规定的,几乎贯穿一年的始终。如一月有主显节,二月有瓦伦丁节即情人节、谢肉节也称狂欢节、封斋节,四月有复活节,五月有耶酥升天节、生灵降临节,八月有圣母升天节,九月有圣母圣诞节,十一月有万圣节、万灵节、感恩节,十二月有圣诞节、悼婴节等。由于基督教在西方国家拥有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信徒,有着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甚至先后成为罗马帝国和英国的国教,于是基督教的许多节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影响极大、涉及面极广而逐渐演变成全社会共同的节日,由此形成了以宗教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体系,其中典型的节日有狂欢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这些节日基本上源于基督教,大多有与基督教相关的习俗,但不一定有特殊的节日食品。节日习俗则是在节日里出现的风俗习惯,常因节日体系及更深层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节日习俗上的差异主要表现有二:一是节日习俗的起源与目的不同,中国主要源于岁时节气,以祈求自身的吉祥幸福;西方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以缅怀上帝、求其保佑。二是节日习俗的主题与内容不同,中国主要以吃喝为主题,许多节日有相应的节日食品;西方国家主要以玩乐为主题,许多节日都少有相应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造成的。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长寿为目的,主要通过饮食来实现,即《管子》所言“民以食为天”、《尚书·洪范》所称“食为八政之首”,加之其哲学观点讲究顺应自然的“天人相应”,使得中国人的饮食观特别重视人体、饮食与自然时序相对应,认为只有如此,作为自然一部分的人才会健康长寿,所以节日习俗不仅以饮食为主,并且以特定的节日食品作为这些观念的最好注解。而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是以健康快乐为目的,除必须的饮食营养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认为人生来有原罪,必须通过信仰上帝、参加宗教仪式和不断忏悔等才能赎罪,从而得到心灵净化与快乐,因此西方的节日习俗不仅有浓重的宗教色彩,而且注重宗教仪式后的一种身心解脱式的娱悦和快乐。下面分别以中国和西方人最重视的节日为例进行阐述。1中国的节日习俗:源于岁时,吃喝为主,祈求幸福在中国,春节是春天的重要节日,时间从汉魏以前的农历立春之日逐渐改为农历正月初一,节日食品从早期的春盘、春饼、屠苏酒,到后来的年饭、年糕、饺子等多种多样。古人认为,立春之日是春天的开始,也是一年的开始,于是在这一天便有了劝人耕种的习俗。《后汉书·礼仪志》载:“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绩(?),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耕种需要强壮的身体,因此在饮食上有了相应的食品。最早出现的是由五种辛辣刺激蔬菜构成的五辛盘即春盘和屠苏酒,目的是强健身体以利耕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劝民耕种的意义逐渐淡化,而希望身体强健之义得到加强,并进一步希望新年幸福吉祥、万事如意,于是又出现了新的节日食品,如象征幸福团圆的年饭、象征事业发达的年糕和寓意财源广进、吉祥如意的饺子等。这众多的春节节日食品无不寄托着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祈求和向往。端午节是夏天的重要节日,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其主要的节日食品是粽子。许多民俗学者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农事节气──夏至。而夏至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常出现在农历的五月中。这一时期是农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杂草、病虫害最易滋长蔓延的时期,必须加强田间管理。农谚说:“夏至棉田草,胜如毒蛇咬。”为了提醒人们重视夏至、管好田间,也为了祈求祖先保佑农作物丰收,早在商周时代,天子就在夏至日专门品尝当时主要的粮食黍米,并用它来祭祀祖先。《礼记·月令》言,仲夏之月“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这一活动逐渐渗透、影响到民间并形成习俗,出现了“角黍”即粽子这一特殊食品,供人们在夏至祭祀和食用。由于端午节从夏至发展演变而来,于是“角黍”也成了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太平御览》引晋周处《风土记》言:“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可见,端午节和粽子的产生与农事节气有密切联系。然而,人们并不满足这种客观存在,又为其起源赋予了许多动人的传说,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纪念屈原说。这一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新内涵,于是各地因习俗、爱好的不同而创制出多种多样的粽子,不仅表达了对丰收的祈求、对先民的崇敬,也丰富了饮食生活,客观上为人们幸福地生活创造了条件。中秋节是秋天的重要节日,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因它处于孟秋、仲秋、季秋的中间而得名。其主要节日食品是月饼。然而,中秋节的形成及其与月饼之间产生的对应关系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飘香,瓜果满园,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收获这一切,同时对大自然产生了感激之情,而月亮既是大自然的杰出代表,又是中国人推算节气时令的重要依据,于是周朝就有了祭月、拜月活动。到隋唐时代,人们在祭月、拜月之际逐渐发现中秋的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便开始赏月、玩月,形成了以赏月、庆丰收为主要习俗的中秋节。唐人欧阳詹《玩月诗序》言:“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升东林,入西楼,肌骨与之疏凉,神气与之清冷。”在这个良辰美景、赏心悦目的节日里,讲究“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自然不会忘记用美酒嘉肴相伴。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李渊曾于中秋之夜设宴,与群臣赏月,并一起分享吐蕃商人进献的美食──一种有馅且表面刻着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图案的圆形甜饼。这饼也许就是后世“月饼”的始祖。到宋代,中秋节赏月宴非常盛行,而且宋吴自牧《梦粱录》和周密《武林旧事》中有了“月饼”的称呼和品种,只是未与中秋节联系起来。月饼成为中秋节的主要节日食品大约在元明时代。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发动起义时,就将写有起义时间的纸条藏入月饼中,在互赠月饼时传递消息。这表明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在元朝已很普及。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10—义。”此后,月饼至少有两重意义:一是形如圆月,用以祭拜月神,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二是饼为圆形,象征团圆,寄托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幸福的祈求与渴望。冬至节是冬天的重要节日,时间在农历十一月,没有固定的日期。其节日食品较多,主要有馄饨、羊肉、粉团等。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前后也是大量贮藏农作物及其它食物原料的重要时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至此,一年的农事忙碌即将或已经结束,五谷满仓,牛羊满圈,该是人们初享劳动成果的时候了。因此,人们十分看重这个日子。许多研究者认为,大约在汉代,冬至就已成为一个节日。魏晋以后,人们将冬至的庆贺规模扩大,使之仅次于春节过年,有些地方又有“亚岁”之称。冬至节是阴阳交替、阳气发生之时,食馄饨暗寓祖先开混沌而创天地之意,表达对祖先、对大自然的缅怀与感激之情。此外,羊肉也是冬至的节日食品,不仅是冬季的极佳滋补食品,而且寓意吉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企盼。《明宫史》卷四载,冬至节“吃炙羊肉、羊肉包、扁食、馄饨,以为阳生之义”。羊与阳同音,寓意阳气发生。同时,羊与“祥”通,古代常把“吉祥”写作“吉羊”。《汉元嘉刀铭》言:“宜侯王,大吉羊。”2西方的节日习俗:源于宗教,玩乐为主,缅怀上帝在西方国家,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时间大多在阳历二月中,一般开始于封斋节的前三天,节期为三天。其习俗主要是举行各种宴饮娱乐活动,尽情欢乐。最初,教会规定封斋期间禁止食肉和娱乐,教徒们便自发地在封斋开始之前举办各种宴饮娱乐活动,以此宣布即将暂时告别肉食,称为“谢肉”。“谢”即为辞别、告别之义。由于人们在宴饮活动中可以尽情狂欢,故又称此活动为“狂欢”活动。到公元15世纪,罗马教皇保罗二世下令于封斋节前三天举行庆祝活动。从此,狂欢节便作为一个节日被正式确定下来,并逐渐在西方及其他国家流传开来。如今,狂欢节已成为世界上众多国家和民族不可缺少的盛大节日。由于狂欢节的缘起与教会封斋时禁止肉食和娱乐的规定密切相关,加上二月正是冬去春来、值得庆贺之际,因此其习俗便离不开肉食和娱乐两方面。但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其习俗是以娱乐为主、饮食为辅,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色彩日益淡化,世俗的庆贺色彩不断增强。如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人们不但在家中宴饮欢歌,而且穿着奇特的服装,脸上戴着面具或涂着各种色彩,踩着高跷到大街上,尽情欢乐。许多点心店则特别制作一些面具糕点,供应顾客;一些饭店、酒吧还制作各种面具饼干挂在墙上,象征生活开始新的起点。把狂欢节娱乐推向颠峰的是巴西,但其“狂欢节之乡”的美称不是源于饮食而是规模盛大且十分精彩的桑巴舞表演。复活节是基督教为纪念耶酥“复活”而设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节日,时间大多在阳历四月。在其习俗中,既有宗教仪式,也有特殊的节日食品──彩蛋。据《圣经》记载,耶酥在去耶路撒冷参加犹太教逾越节时于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到第三天即星期日便复活升天了。基督教教会为此设立复活节以示纪念,并在公元325年,由罗马帝国的尼西亚教士会议明确规定其时间为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即阳历的四月中。由于复活节是教会为纪念耶酥而设,因此节日前夜或当天都有宗教纪念活动,不仅在教堂举行弥撒,有的城市还举行盛大的宗教游行。与此相应的是吃彩蛋和滚彩蛋活动。鸡蛋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新生命和兴旺发达的象征,把鸡蛋染成红色则象征基督用自己的鲜血为人类赎罪,因此许多家庭的复活节早餐少不了彩蛋。有时,家长也把它们藏起来,让孩子去找。最初的彩蛋是真鸡蛋煮熟后染成的,后来更多用巧克力制成,大而空,中间装有巧克力或其它糖果。彩蛋的吃法有两种,一是直接食用,以崇敬的心情缅怀基督;但更受欢迎的是通过滚彩蛋比赛食用,将食与乐与纪念结合在一起。如在英国北部、苏格兰等地,人们把彩色煮鸡蛋做上记号从斜坡上滚下去。谁的蛋先破,就被别人吃掉,谁就认输。若彩蛋完好无损,则预示主人会有好运。在这项活动中,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在滚与吃的过程中获得了乐趣。圣诞节是基督教为纪念耶酥诞生而设的节日,是西方国家最盛大、最神圣的节日,时间大多在12月25日。在其节日习俗中,除了宗教仪式,必不可少的还有圣诞宴会、圣诞树和圣诞老人。在《圣经》中没有明确记载耶酥的出生日期,但到公元354年,罗马教会则规定12月25日为耶酥诞生日,并举行庆祝活动加以纪念。据说选择这一天,是为了与世俗的祭祀太阳的农神节相一致,意在表示耶酥的降生就是太阳的再生。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圣诞节逐渐演变成西方国家全民性的重大节日,并像中国的春节一样注重合家团聚、热闹欢乐。圣诞节有隆重的庆祝活动,尤其是12月24日晚圣诞前夜,基督徒们走进教堂作弥撒,唱圣诞歌,诵赞美诗等,以庆贺耶酥诞生、圣诞节到来。孩子们则盼望圣诞老人送来糖果、玩具等礼物,而他们会给圣诞老人准备一些夜宵食品。除了庆祝活动,圣诞宴会是圣诞节时必不可少的家庭团聚宴会,但举行的时间和节日食品不一定相同。如意大利、法国等是于圣诞前夜举行家庭宴会,类似于中国的“年夜饭”。意大利人是先吃“年夜饭”,主要食品有金枪鱼、蛤蜊、墨斗鱼及果仁饼等,然后去教堂作弥撒;法国人是弥撒结束后才回家慢慢享用圣诞晚餐,主要食品有鹅肝酱、栗子火鸡、松露菌和蛋糕、香槟酒等。而英国的圣诞宴会是在圣诞节中午举行,常见的食品有烤火鸡、圣诞节布丁和百果馅饼。烤火鸡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航海家从墨西哥带回火鸡以后才成为英国圣诞节食品的,在此之前则长期由野猪头和烤孔雀充当。圣诞布丁是由葡萄干、苹果、果皮蜜饯及香料、少许白兰地等为原料蒸或烤制而成的,通常在布丁顶部要插一个冬青树枝作装饰。百果馅饼是用多种果干为馅烘烤成的油酥面饼。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国家的圣诞宴会上,当全家人围桌而坐时都必须多放一把椅子,空一个座位,因为这是给“主的使者”耶酥准备的。宴会结束后人们便围着象征吉祥快乐、生命永恒的圣诞树尽情唱歌跳舞。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特有的最古老的节日,由移居北美大陆的第一批英国清教徒所创。时间为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主要节日食品有火鸡和南瓜馅饼等。这些食品作为感恩节的节日食品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始终不可缺少的。因为它们不仅能使人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感谢上帝恩泽,还能激励今人进一步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由上述可见,节日和节日中的饮食习俗是人类生活的最亮点,虽然中西方因地域、历史、文化、思想等的差异造成了各自节日食俗的一定差异,但正是这样才使得人类的生活丰富多彩,才使得各自拥有了吸引对方、尊重对方的独特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盲目求同,不但会失去本真,也将使人类生活趋于单调乏味。参考文献:

就算给了你也是抄的。自己去搜吧。

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论文

首先,选择你最感兴趣或有研究的方面下手.便于发挥你自己最大的能动性.然后,根据你的要求去搜索资料.优先考虑举世闻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的一些观点和论文,并对他们的观点作一番推敲.接着搜集大量资料,如<<史记>>,<<水经注>>等.比如<<水经注>>,对上面的河流一定要对着地图,重新弄清楚,以免产生错误.最后,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阐述你的观点.在你了解了四川的地貌之后,你可以阐述一下盆地对割据政权的影响,甚至山川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比如:"中国正是因为有了西部的高山和北部的寒冷地区,才形成了与欧洲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正是有了长江黄河的纽带,中国才有了"天下分久必合"的话而罗马帝国则早已分崩离析了.

首先,外国中国都有名家论述过地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上网一搜很多,这些可以给你参考,也可用作理论佐证。其次,你要大量搜集资料。历史论文的资料丰富性和真实性是最重要的。相关书籍有《史记》《汉书》有专门的表或篇目,《水经》《水经注》是了解历史水道的重要依据。再次,必须细对地图,现在的地图不一定可靠哦,因为地表外貌是会改变的,尤其是水道之类的。最后,给你一点可以阐发的思路。你可以论述譬如河流(尤其是运河)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的影响,例如京杭大运河对于杭州经济的影响,。还有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内陆地区的文化经济对比。平原地区的农业或者说产业结构,民风习俗。通常来说,植被、气候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产出;气温、地表、地域视野(如平原开阔、盆地保守)会影响一个地区民风民俗、人们的性格;河流影响一个地方的经济、对外沟通等。希望对你有一点帮助~

简单粗暴的版图介绍中国历史的发展

中国的建筑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上下几千年,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产生过无以计数的建筑奇迹和建筑大师,它们货保存待现在,或仅仅留在我们的记载中,但历史是不会去歧视任何的文明瑰宝,这其中:商代朝歌露台、拙政园、汉代武帝承露神人、阿房宫、秦兵马俑、长城、四川乐山大佛、故宫、敦煌莫高窟、大运河、都江堰、圆明园、赵州桥、布达拉宫等等。其中我认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七大奇迹的有:汉代武帝承露神人、阿房宫、秦兵马俑、长城、四川乐山大佛、故宫、敦煌莫高窟。由于中国古代对建筑图并不是很重视,因此留图无几,殊为可惜。

少儿世界各国探险杂志

链接:

了不起的新科技

Storytime是英国最畅销的少儿文学杂志,发行量长期位居同类杂志榜首,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少儿文学杂志之一。全球60多个国家的父母与教师都会为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订阅Storytime杂志作为重要的课外读物,用来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Storytime杂志是全球唯一一本绘本式少儿文学杂志。优美动人的文学故事,辅以媲美绘本的精美插画,故事与插画紧密结合、相得益彰,让杂志体现出由内而外的美感。此次进入中国,Storytime杂志将与中国老牌少儿文学杂志《儿童绘本》进行版权合作,出版《儿童绘本奇想岛》。这一合作不仅能为中国的孩子带来世界级的优质读物,还将为中国原创少儿文学、原创绘本的发展与创作提供借鉴和启发,为少儿文学领域注入新鲜血液。作为版权合作方,《奇想岛》非常注重故事类型和来源的多元化,让孩子可以读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寓言、科技、人物、奇幻故事。通过不同类型和背景的故事,《奇想岛》不仅可以帮助小朋友扩展认知边界,发现新的兴趣方向,还有利于他们了解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除了故事内容的多样化,《奇想岛》团队还与Storytime杂志合作,为孩子量身定做额外的语言学习与阅读理解材料。帮助孩子提升“阅读、理解、写作”三个层次的能力,让他们更高效地阅读,学会如何写好一篇好故事。据《儿童绘本》团队介绍,《奇想岛》将借鉴新消费品牌的互联网打法,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主要通过新媒体渠道和电商平台进行发行和销售,在售价上将大幅让利消费者。另外,《奇想岛》将会和版权合作方Storytime一样,坚持“纯净阅读”“快乐阅读”和“环保阅读”,采用环保油墨印刷,不刊登第三方广告,始终向读者传达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理念。从内容、价格、品质三个方面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这也意味着,《儿童绘本》这本老牌杂志将会迎来一次自我革新。从第1期的内容和杂志品质来看,《奇想岛》很可能将成为少儿文学领域的一匹黑马,引发“鲶鱼效应”。

这个嘛,说几个做个参考吧,少儿的像 1、《少儿爱科学》 理由这是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蝉联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 2、《科学课》 理由这是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和我国唯一的小学科学课程专业刊物 3、《少年发明与创造》(小学版) 理由是这本是科技教师指导小发明 4、《科技展望》——探索发现 5、《少儿科技》 6、《少年科普世界》 理由是关注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的少儿科普杂志,有很多与学生互动的栏目 7、《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理由是精美的科普杂志,特别关注当前的科学热门,综合实践活动是孩子们的天堂。 8、《未来科学家》小学版 9、《实验教学与仪器》你自己看看吧,只是做个参考意见。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鸭~集结各学科领域最优秀的专家学者,从科学家到院士,从科学达人到科普大咖;《知识就是力量》联合国内权威科学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会、……只为向青少年传递权威而生动,专业而有趣的科普知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