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林业工程学报期刊官网

发布时间:

林业工程学报期刊官网

有。林业报在使用的时候是有歌词登载的。《林业工程学报》被评为“林草科技重点期刊”《林业工程学报》第二届青年使用的,可以获得奖项。

《林业工程学报》杂志社是1993-05-09在江苏省南京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分支机构(非法人),注册地址位于南京市龙蟠路。

《林业工程学报》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67355J,企业法人葛华忠,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林业工程学报》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林业工程学报》期刊出版,设计、制作国内印刷品广告,利用《林业工程学报》发布国内杂志广告。会议服务,信息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林业工程学报》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一、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南京林业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南京林业大学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 南昌大学 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紧紧围绕培养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为实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宏伟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承发扬了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团结、朴实、勤奋、进取”的校风和“诚朴雄伟,树木树人”的校训。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院专业结构。现设有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有民办南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育部等22个学院(部)。 学校学术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或领域。现有ESI全球前1%学科1个,林业工程、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等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4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7个一级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列江苏省属高校前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两个“A+”、一个“A-”的好成绩,得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本科专业7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4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4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3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践教育中心1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园林”和“林产化工”专业被列入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林学类等8个专业类和英语专业等23个专业列入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林学类专业(林学、园林、森林保护)和林业工程类专业(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森林工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自1991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20项。2010年有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2016年荣获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6200余人。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建设人才。 南京林业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80余人,博士生导师181人,具有高级职称700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聘院士8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青年“”人选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家“*”领军人才4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0余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6人;国家“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1个,“*奖励计划”创新团队1个。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江苏特聘教授1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省“333工程”二、三层次、“双创计划”、“青蓝工程”、“六大高峰”等各类省级人才计划300余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青蓝工程”等省级创新团队12个。 长期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现有“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中心1个、“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速生木材及农作物秸秆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等49个省、部级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66个校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学校每年在研课题1000多项,近年来,承担包括“973”、“86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48”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部、省重点项目累计8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累计400余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及获得专利1500余项,有30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四等奖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46项;部、省级奖励300项。学校主办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林业工程学报》和《室内设计与装修》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和《林业工程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SCD核心期刊,《室内设计与装修》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2017—202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F5000)”。 学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开放办学与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芬兰、伊朗等20多个国家的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研究、师资培养和人才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积极探索实施多模式、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暑期海外文化交流、海外实习实践等项目;与世界名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大学)联合举办经教育部批准的“3+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3+1+1)、德国亚琛工业大学(3+1)、美国西来大学(3+1+1)、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3+2)等海外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每年派出数百名学生出国实施国际化培养。学校积极拓展海外留学生生源,每年接收近400名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来校学习或交流访问。 学校占地面积10725亩,其中,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句容下蜀校区占地4800亩,淮安校区占地1327亩,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占地3300亩,江宁工程培训中心等占地41亩。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为180多万册,电子图书580多万册。校园网络以千兆带宽为主干,覆盖全校。 学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理、工、农、文、管、经、哲、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逐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林业大学的远景发展目标。 南京林业大学是985还是211 南京林业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南京林业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南京林业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南京林业大学教务网官网入口地址 南京林业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 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电话 南京林业大学有几个校区 南京林业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南京林业大学招生办电话 ;

生物工程学报期刊官网

1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反映国内外该领域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本刊文字以中文为主,附英文文题及摘要,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刊载栏目: 论文:字数不超过8000字为宜。除正文外,包括中英文的文题、作者和单位、摘要及关键词(3~5个)。 研究简讯:字数不超过3000字为宜。报道具有原始性、创造性,但工作量不大或阶段性的成果。不需要英文摘要,但要附有中文摘要,中英文的文题、作者和单位及关键词(3~5个)。 综述:字数不超过6000字为宜。除正文外,包括中英文的文题、作者和单位、摘要及关键词(3~5个)。欲投稿者请将电子版发至编辑部邮箱预审。2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文稿应为作者创作的首发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炼。文责由作者自负。作者享有文稿的著作权。 投稿时请邮寄打印稿一份并附单位介绍信(证明无一稿多投、无泄密、作者署名无争议),再附另页,提供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真实姓名、联系地址和电话、E-mail,同时注明性别、学历、职称和工作单位等信息。投稿时需交纳审稿费100元(邮局汇款)。 论文采用通栏排版的格式, 倍行距。 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在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类型及编号。 来稿需标明通讯作者,并在首页脚注中提供通讯作者的E-mail地址。 要求字迹清楚,图表清晰,文字精炼,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其书写规则。外文需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 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字数300字左右。英文摘要内容须与中文摘要一致。 文中作者单位的英文部分要求提供标准译名,作者姓名的英文部分采用汉语拼音。 论文插图应为清晰的激光照排图,图题需中英文标注;照片应具有高清晰度和适当地反差效果,照片题目需中英文标注。图和照片的尺寸要求规范化,双栏图和照片宽度以6~7cm为宜,不超过7cm;通栏图和照片宽度以13~14cm为宜,不超过15cm。同时应标明图和照片的确切位置。插图和照片图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论文中表一律采用三线表格式,并标明在文中的确切位置。表题需中英文标注。 名词、术语请用统一正规的学术语言,如系新的术语名词,应在译名后附外文原名。 文中引用他人文献,只择最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序编排,并在文中相应位置用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格式附后)。3 对确定录用的文稿酌收版面费。依照《著作权法》,本刊可以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涉及内容的修改要征得作者同意。文稿刊登后,按篇致薄酬,并赠送当期期刊2册。本刊所支付稿酬已含纸版、网络版杂志。4 如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用其他文种发表过,请在投稿时说明。5 来稿和汇款交纳审稿费请寄:北京市东单三条9号《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100730) 电话: E-mail:

大致是把你的论文的纸质版邮寄到如下地址:北京市东单三条9号《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100730)另:投稿时请邮寄打印稿一份并附单位介绍信(证明无一稿多投、无泄密、作者署名无争议),再附另页,提供作者信息和推荐审稿人。投稿时需交纳审稿费100元(邮局汇款,收到后会向作者提供发票)。编辑部收到纸质投稿后,会通过Email给作者回执,告知论文编号并通知作者按论文编号寄论文电子版。需标明通讯作者,并在首页脚注中提供通讯作者的E-mail地址。

生物工程学报属于一级学报。

计算生物学、微生物前沿、生物过程、生物物理学这些都可以,不过,只有微生物前沿是本武大核心期刊,其它的是普刊,但是都录用率很高

工程力学期刊官网

可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查询。

该网站是ChinaDOI网页链接。这是亚洲唯一的DOI注册机构网站,中文论文都经此注册。

可在上图位置输入论文的题目,点击查询,便能得到论文的doi信息。

亲测有效。

以上。

不是SCI。是EI和核心。期刊名称:工程力学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国内刊号:11-2595/O3国际刊号:1000-4750出刊日期:出刊周期期刊级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EI 工程索引(美)(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工程力学》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力学学会主办,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承办的以工程应用为特点的全国综合性学术刊物。美国国际刊名代码中心授予的国际刊名代码(CODEN)为GOLIEB,一般工业技术类核心期刊,O3力学类核心期刊,工程索引(Ei)全刊收录期刊。它主要报导力学在工程及结构中的应用,刊登力学在科研、设计、施工、教学和生产方面具有学术水平、创造性和实用价值的论文,包括力学在土木建筑、水工港工、公路铁路、桥梁隧道、航海造船、航空航天、矿山冶金、机械化工、国防军工、防灾减灾、能源环保等工程中的应用且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工程力学》聘请了6位英美德和2位港台编委会委员。主要栏目基本方法、土木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交叉学科、其他学科、综述期刊信息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主编:袁驷ISSN:1000-4750CN:11-2595/O3地址:北京清华大学新水利馆114室

当然是 EI检索!!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官网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1673-0836]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提示: CSCD扩展库(E)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建筑科学 - 第32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建筑科学类 - 第28位主题分类:TU:建筑科学: TU:建筑科学

你弄错了吧?没有“岩土与地下空间学报”这个期刊,重庆大学主办的是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重庆大学的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和中文核心期刊。是双核心期刊。是国家级核心期刊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工程科学技术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旨在通过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地下工程相关技术新成果的交流,并兼论与之相关的岩土工程的科技问题,以促进我国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地下工程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工程勘察期刊官网

国家级 《门窗》 专业TU建筑类期刊

《住宅与房地产》等

1岩土工程学报中国水利学会等南京虎踞关34号(210024)2建筑结构学报中国建筑学会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100835)3土木工程学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三里河路9号(100835)4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建筑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府路9号(150080)5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武汉市武昌小洪山(430071)6中国给水排水中国市政工程华光设计院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300074)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哈尔滨建筑大学哈尔滨市西大直街144号(150006)8给水排水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学会北京西外车公庄大街19号(100044)9化学建材全国建材情报信息网化学建材专业组、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2000327)10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北京西郊百万庄中国城市设计研究院(100037)11建筑学报中国建筑学会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100835)12岩土力学中科院武汉岩石力学研究武汉市武昌小洪山(430071)13建筑结构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北京西直门外松庄大街19号(100044)14工程力学中国力学学会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00084)15计算力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计算力学学报》编辑部(116032)16建筑机械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北京安宝内方家胡同21号(100007)17工业建筑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北京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100088)18世界建筑清华大学北京建筑设计院清华大学建筑馆北楼208室(100084)19新型建筑材料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研究院杭州市体育场路119号(310003)20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所江苏苏州三香路162号(215004)21建筑技术北京建工集团北京阜外南礼土路19号(100045)22施工技术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北京西直门外车公庄大街19号(100044)23暖通空调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北京西直门外车公庄大街19号(100044)24城市规划汇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四平路1239号(200092)25工程勘察建设部综合勘探研究设计院北京东直门内大街177号(100037)26新建筑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市华中理工大学(430068)

建筑科学类的核心期刊有:1.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岩土工程学报3.建筑结构学报 4.岩土力学 5.土木工程学报 6.城市规划 7.工业建筑 8.建筑结构 9.城市规划学刊 10.中国地质学报 11.中国给水排水 12.空间结构 13.建筑材料学报 14.给水排水 1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改名为: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16.混凝土 17.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18.世界地震工程 19.建筑学报 20.暖通空调 21.中国园林 22.建筑钢结构进展 23.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4.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6.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7.规划师 28.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9.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国际城市规划 31.建筑科学 32.施工技术 33.结构工程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