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2022年思修论文主题

发布时间:

2022年思修论文主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政治思想 教育 的核心课程。提高教学实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的重要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思修课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路径选择》

摘要: 报告 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指出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显示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关乎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在此,笔者以公共交通为视角,从规范道德体系、利用车载媒体、营造积极社会舆论、奖惩并行和树立身边典范五个方面来谈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道德素质;媒体;舆论;奖惩;典范

胡锦涛同志讲过:“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由此可见,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然而在物质文明稳步上升的阶段,道德却出现了滑坡,一再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此,笔者将以公共交通为视角,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

一、建立健全公共交通道德体系,引导人们以“德”参与其中

在新形势下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的社会主义公共交通道德体系是一项重大而必要的任务。提升公民公共交通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与现代文明所

提倡的、与公共交通要求相符的道德规范体系。该体系一经确立实施,便可以向公民提供正确的、积极的引导,确保公民在公共交通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为了将公共交通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道德规范自觉地转化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将道德规范细则如同其他各项法律条文一样公之于众,使广大公民熟知其具体要求,知晓在公共交通生活领域内,有明确的道德要求来规范人们的 言行举止 ,这样做不仅没有限制单个公民的自由,反而确保了多数公民的权利,同时也保证了公共交通生活的有序进行。建立公共交通道德规范体系时既要考虑到公共交通的自身特点,又要同相应的法律法规相统一。建立健全公共交通道德体系的过程也是引导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努力践行交通道德的过程。

二、充分利用公共交通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过程中的特殊优势

公共交通对于公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它对方便公民生活,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它对公民道德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共交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通过公交从业人员的言行可以方便地对公民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道德素质提升、社会风气净化发挥道德宣传、道德教育、道德感染的功能。

公共交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对公民进行道德影响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公交作为公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联系的紧密性和经常性特点,公共交通可以在日常生活接触中“润物无声”地实现对公民的道德影响;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具有丰富、独特的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资源优势。

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在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和影响过程中具有天然优势。公交司机与乘客有着最直接、最频繁的接触,他们在工作时间内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广大乘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公交车是一个流动的小社会,在公交车上,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乘客,他们的道德素质基础不同、 文化 程度不同、职业性别年龄不同,公交司机可以利用“从众心理”,给予乘客积极的道德引导,一个人做到,两个人模仿,三个人就形成一股风气,推而广之,大家就会将习惯内化为道德准则来时刻要求自己。

车载媒体同样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宣传形式,其作用不容被忽视,我们应该有计划的加以利用。公共交通作为公共事业,其公益性的比重应多于利益性,因此,公交 广告 在招商时,应避免纯商业化,要有所选择,要考虑大众对出现在公交载体上的广告的需求和接受度,在内容形式上要注意将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结合。同时也要注意区分乘客群体,如青少年学生是公共交通主要乘客群体之一,他们的道德正处于可塑期,因此,在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段,应尽量播出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节目、广告和宣传教育片,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力量

所谓舆论,是指公众对共同关心而又有争议的问题所持的意见。它对人们的行为有支持、约束的影响,其形成过程一般为:个人意见、公开争论、社会反应、支配行动四个阶段。①社会舆论是舆论的一种,它的主体是社会大众。社会舆论主要是指普通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对人的行为和某种社会现象进行的一定评价和议论。

媒体是制造和传播舆论信息的主要 渠道 ,是公众获取信息、储备知识、建立和完善道德行为自身评价标准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公众提供即时消息、答疑解惑、引导舆论的重要使命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作为代表公众行使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工具,也逐渐成为公共交通道德的社会舆论的强势引导者。

因为高速的生活节奏,现代社会常被人形容为“快餐社会”,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实际距离虽然没有发生改变,但地域产生的局限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有时甚至已经没有了地域界限,微博、微信等信息工具不再像传统的报刊媒体,当天事隔天报道,现代媒体已经能够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迅速传播,并能引起广泛关注,也因为网络媒体虚拟化的特点,人们参与、关注的积极性反而更高。

正因如此,媒体应确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公共交通道德意识。作为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媒体有责任正本清源,筛选积极向上的正面内容传播给大众,向大众传播正能量,并传递给大众正确的舆论导向。而不是片面的追求收视率、发行量,采用低俗性、功利性的新闻来取悦大众,漠视大众内心的道德诉求,造成混淆视听、扭曲事实的社会负面效应直接导致社会道德缺失。

四、奖惩并行,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多数人认为在公共交通生活中他们是绝对自由的,这种自由体现在:我有权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别人无权过问或者是管不着,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有人随意在大街上乱丢垃圾时,没有人会对他说:注意你的道德素质,请马上捡起来;在公交车上嗑瓜子的人一定觉得无所谓,没有人会阻拦他随地扔瓜子壳,这就是我们在公共交通生活中的不文明习惯,久而久之,就内化为我们的潜意识,表现为我们认为的“规范行为”。那么,如果是在一个很多人都把陋习和不道德当成习惯的环境中,政府仅靠温柔的、软性的道德劝说和宣传教育来改造公民素质、改良社会风尚,基本上效果不会很明显。新加坡就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新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整体社会风尚一直都很好,这和其严厉的道德立法密切相关。以随地吐痰为例,在我国,这种被一些人看来极为普遍的生活习惯,在新加坡却被视为一种刑法行为,不仅要被处以数百甚至上千新元的罚款,而且要被强制劳动,甚至在电视上曝光。我们不可否认新加坡的道德立法是成功的,短时间内确立与道德相关的法律,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我们可以先从严厉惩处不文明行为开始,让广大公民树立一个观点:做了不该做的事,就要接受惩罚。相对于惩罚,奖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奖惩 措施 有意识的提升公民在共交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一个人自觉的自我表现行为,它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本来无需专人监督,但基于现实状况和人们的从众心理,我们可以通过监督有计划、有目的的强化公民的道德素质,在不断强化的基础上使得公民道德素质有所提升。奖惩手段就是给公民一个正确的示范或者警告,借以告知大家什么是文明社会所倡导的行为,什么是文明社会不应该存在的行为。我们也可以设置专人监督负责,定期检查并汇报 总结 ,表彰在公共交通生活中道德素质高的公民,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相反地,评选出表现不好的公民,首先给予批评教育,其次要接受一定程度的惩罚,让其体验生活,从内心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之。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必须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下去,从有意识到自觉实践,从小范围到大范围。

五、树立身边的道德典范,倡导公民树立公共交通生活道德观念

胡锦涛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指出:“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近来,社会各界涌现出一股“评选道德先进人物、学习先进人物”的热潮,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不断的被推举到公众的视线里来,他们的 事迹 一经报道,便迅速引起关注,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话题和模仿的对象,如郭明义、张丽莉、吴斌、孙茂辉等人,他们大多数来自平凡的工作岗位,却能够做出如此不平凡之事,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震撼,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德素质,是我们所欠缺的,甚至是没有的,他们理所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是社会公共道德的人格化体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代表着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推举身边的榜样,学习这些榜样具备的道德素质是有效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途径之一。

以公共交通为例,公交公司可以根据路线联合各企业、单位、居委会,合力组织公民、并以公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评选活动,评选出在日常生活中有较高道德素质的个人,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公民参与评选出身边的“道德模范、文明之星”后,可以在公交车上、公交站台处设立专栏,张贴他们的事迹加以宣传,乘客可以在等车、乘车的过程中浏览,公交车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规定的线路,因此同一路线的乘客会反复浏览学习并受到提醒,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良好风气。一个人的影响力可以是几个人,也可以是几百个人,当大多数人在遵循规则时,极少数不遵守规则的人便会受到指责和排斥,因此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公民的道德素质都将会有所提升。

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我们学习道德模范的意义也就在于此,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有利于树立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激发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从而起到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通过各类媒体持续不断的推出先进典型,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能够帮助人们更多的关注到社会生活中积极的一面,认清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使先进典型的高尚行为逐步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参见报告全文

[2]参见:《第四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2007?中国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学习出版社,2008年。

[3]参见:__红主编《公民道德素质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姜维维.和谐交通的社会舆论营造[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第24期。

[6]参见:陈丽影.论社会舆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17卷第1期。

注解

①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②姜维维.和谐交通的社会舆论营造[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第24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思修课程论文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就是发自内心地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尊严,自觉融入到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当中。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时间发展锻造了民族统一的早期基础。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创制了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以各分封诸侯管理地方的政治体制,天下共主统一管理、分封诸侯维护中央权威,形成了天下统一的局面。

经过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政府,在政治体制上强化了国家的统一。汉承秦制,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国家政权。从那个时候起,虽然朝代更迭连绵不断,呈现出分分合合的历史轨迹,但中华民族总体上是以统一为大方向。

反对和抵制民族分裂、渴望和维护国家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严厉谴责分裂者和高度赞扬统一者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苏武、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捍卫国家尊严、维护民族统一的精神标识,熔铸了中华民族深层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

扩展资料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当代中华儿女要更好地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更加关心和捍卫祖国的前途命运、发展战略和核心利益。

更加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团结统一,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境界,全身心地自觉投入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中,以更加宽阔的胸怀和更加开放的心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出几个论文标题,供参考:【思修道德修养】1.思修道德修养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构建良好道德修养是职业发展的基础3.试述道德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法律基础】1.法律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2.试论法律的社会价值3.简述法律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条件

思修主题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政治思想 教育 的核心课程。提高教学实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的重要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思修课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路径选择》

摘要: 报告 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指出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显示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关乎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在此,笔者以公共交通为视角,从规范道德体系、利用车载媒体、营造积极社会舆论、奖惩并行和树立身边典范五个方面来谈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道德素质;媒体;舆论;奖惩;典范

胡锦涛同志讲过:“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由此可见,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然而在物质文明稳步上升的阶段,道德却出现了滑坡,一再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此,笔者将以公共交通为视角,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

一、建立健全公共交通道德体系,引导人们以“德”参与其中

在新形势下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的社会主义公共交通道德体系是一项重大而必要的任务。提升公民公共交通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与现代文明所

提倡的、与公共交通要求相符的道德规范体系。该体系一经确立实施,便可以向公民提供正确的、积极的引导,确保公民在公共交通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为了将公共交通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道德规范自觉地转化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将道德规范细则如同其他各项法律条文一样公之于众,使广大公民熟知其具体要求,知晓在公共交通生活领域内,有明确的道德要求来规范人们的 言行举止 ,这样做不仅没有限制单个公民的自由,反而确保了多数公民的权利,同时也保证了公共交通生活的有序进行。建立公共交通道德规范体系时既要考虑到公共交通的自身特点,又要同相应的法律法规相统一。建立健全公共交通道德体系的过程也是引导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努力践行交通道德的过程。

二、充分利用公共交通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过程中的特殊优势

公共交通对于公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它对方便公民生活,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它对公民道德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共交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通过公交从业人员的言行可以方便地对公民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道德素质提升、社会风气净化发挥道德宣传、道德教育、道德感染的功能。

公共交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对公民进行道德影响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公交作为公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联系的紧密性和经常性特点,公共交通可以在日常生活接触中“润物无声”地实现对公民的道德影响;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具有丰富、独特的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资源优势。

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在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和影响过程中具有天然优势。公交司机与乘客有着最直接、最频繁的接触,他们在工作时间内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广大乘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公交车是一个流动的小社会,在公交车上,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乘客,他们的道德素质基础不同、 文化 程度不同、职业性别年龄不同,公交司机可以利用“从众心理”,给予乘客积极的道德引导,一个人做到,两个人模仿,三个人就形成一股风气,推而广之,大家就会将习惯内化为道德准则来时刻要求自己。

车载媒体同样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宣传形式,其作用不容被忽视,我们应该有计划的加以利用。公共交通作为公共事业,其公益性的比重应多于利益性,因此,公交 广告 在招商时,应避免纯商业化,要有所选择,要考虑大众对出现在公交载体上的广告的需求和接受度,在内容形式上要注意将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结合。同时也要注意区分乘客群体,如青少年学生是公共交通主要乘客群体之一,他们的道德正处于可塑期,因此,在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段,应尽量播出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节目、广告和宣传教育片,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力量

所谓舆论,是指公众对共同关心而又有争议的问题所持的意见。它对人们的行为有支持、约束的影响,其形成过程一般为:个人意见、公开争论、社会反应、支配行动四个阶段。①社会舆论是舆论的一种,它的主体是社会大众。社会舆论主要是指普通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对人的行为和某种社会现象进行的一定评价和议论。

媒体是制造和传播舆论信息的主要 渠道 ,是公众获取信息、储备知识、建立和完善道德行为自身评价标准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公众提供即时消息、答疑解惑、引导舆论的重要使命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作为代表公众行使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工具,也逐渐成为公共交通道德的社会舆论的强势引导者。

因为高速的生活节奏,现代社会常被人形容为“快餐社会”,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实际距离虽然没有发生改变,但地域产生的局限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有时甚至已经没有了地域界限,微博、微信等信息工具不再像传统的报刊媒体,当天事隔天报道,现代媒体已经能够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迅速传播,并能引起广泛关注,也因为网络媒体虚拟化的特点,人们参与、关注的积极性反而更高。

正因如此,媒体应确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公共交通道德意识。作为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媒体有责任正本清源,筛选积极向上的正面内容传播给大众,向大众传播正能量,并传递给大众正确的舆论导向。而不是片面的追求收视率、发行量,采用低俗性、功利性的新闻来取悦大众,漠视大众内心的道德诉求,造成混淆视听、扭曲事实的社会负面效应直接导致社会道德缺失。

四、奖惩并行,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多数人认为在公共交通生活中他们是绝对自由的,这种自由体现在:我有权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别人无权过问或者是管不着,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有人随意在大街上乱丢垃圾时,没有人会对他说:注意你的道德素质,请马上捡起来;在公交车上嗑瓜子的人一定觉得无所谓,没有人会阻拦他随地扔瓜子壳,这就是我们在公共交通生活中的不文明习惯,久而久之,就内化为我们的潜意识,表现为我们认为的“规范行为”。那么,如果是在一个很多人都把陋习和不道德当成习惯的环境中,政府仅靠温柔的、软性的道德劝说和宣传教育来改造公民素质、改良社会风尚,基本上效果不会很明显。新加坡就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新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整体社会风尚一直都很好,这和其严厉的道德立法密切相关。以随地吐痰为例,在我国,这种被一些人看来极为普遍的生活习惯,在新加坡却被视为一种刑法行为,不仅要被处以数百甚至上千新元的罚款,而且要被强制劳动,甚至在电视上曝光。我们不可否认新加坡的道德立法是成功的,短时间内确立与道德相关的法律,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我们可以先从严厉惩处不文明行为开始,让广大公民树立一个观点:做了不该做的事,就要接受惩罚。相对于惩罚,奖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奖惩 措施 有意识的提升公民在共交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一个人自觉的自我表现行为,它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本来无需专人监督,但基于现实状况和人们的从众心理,我们可以通过监督有计划、有目的的强化公民的道德素质,在不断强化的基础上使得公民道德素质有所提升。奖惩手段就是给公民一个正确的示范或者警告,借以告知大家什么是文明社会所倡导的行为,什么是文明社会不应该存在的行为。我们也可以设置专人监督负责,定期检查并汇报 总结 ,表彰在公共交通生活中道德素质高的公民,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相反地,评选出表现不好的公民,首先给予批评教育,其次要接受一定程度的惩罚,让其体验生活,从内心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之。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必须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下去,从有意识到自觉实践,从小范围到大范围。

五、树立身边的道德典范,倡导公民树立公共交通生活道德观念

胡锦涛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指出:“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近来,社会各界涌现出一股“评选道德先进人物、学习先进人物”的热潮,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不断的被推举到公众的视线里来,他们的 事迹 一经报道,便迅速引起关注,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话题和模仿的对象,如郭明义、张丽莉、吴斌、孙茂辉等人,他们大多数来自平凡的工作岗位,却能够做出如此不平凡之事,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震撼,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德素质,是我们所欠缺的,甚至是没有的,他们理所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是社会公共道德的人格化体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代表着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推举身边的榜样,学习这些榜样具备的道德素质是有效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途径之一。

以公共交通为例,公交公司可以根据路线联合各企业、单位、居委会,合力组织公民、并以公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评选活动,评选出在日常生活中有较高道德素质的个人,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公民参与评选出身边的“道德模范、文明之星”后,可以在公交车上、公交站台处设立专栏,张贴他们的事迹加以宣传,乘客可以在等车、乘车的过程中浏览,公交车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规定的线路,因此同一路线的乘客会反复浏览学习并受到提醒,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良好风气。一个人的影响力可以是几个人,也可以是几百个人,当大多数人在遵循规则时,极少数不遵守规则的人便会受到指责和排斥,因此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公民的道德素质都将会有所提升。

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我们学习道德模范的意义也就在于此,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有利于树立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激发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从而起到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通过各类媒体持续不断的推出先进典型,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能够帮助人们更多的关注到社会生活中积极的一面,认清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使先进典型的高尚行为逐步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参见报告全文

[2]参见:《第四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2007?中国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学习出版社,2008年。

[3]参见:__红主编《公民道德素质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姜维维.和谐交通的社会舆论营造[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第24期。

[6]参见:陈丽影.论社会舆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17卷第1期。

注解

①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②姜维维.和谐交通的社会舆论营造[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第24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思修课程论文

人生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人生价值的思修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人生价值基本概念的解读》

摘 要:人生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它兼有实践问题的现实性和理论问题的复杂性,在正确理解了人生价值的基本概念之后,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人生价值。

关键词: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的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0-0000-01

在哲学中,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实物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人生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它兼有实践问题的现实性和理论问题的复杂性,在正确理解了人生价值的基本概念之后,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人生价值。

一、人生价值的含义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出的贡献大小。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自身属性满足主体的人的需要,是作为主体的人而存在的标示。作为客体的人是在社会实践中能动的人,他主动的发掘自身或自身外的潜力,不断的将潜在的价值变为现实的价值,以满足主体人的需要。将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是客体的人对主体的人的需要表现出自身能动性的一种完满体现。

人生价值的本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正向效应和积极意义,如果自设发展的实现是以损害社会进步为代价的,那么必然会形成负价值,最终导致自我价值的无法完全实现或根本不可能实现,自身不能发展。反之,社会进步的实现是以自身发展的实现为基础,自我人生的正价值引向社会的正价值,社会的进步也就有赖于个人自身的发展。人生的价值本质是个人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相统一的现实依据。

二、人生价值的特点

由于人是能动的、自由自觉的社会性存在,人生价值不同于一般物的价值,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

首先,人生价值具有客观性,表现为各种人生价值形态的统一。任何人生价值的创造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因此,判断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依据就是他的客观实践活动。一个人如果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离开这个客观标准,仅凭个人主观认定人生价值的有无和大小事缺乏客观依据的,是无现实意义的、荒谬的。

其次,人生价值具有社会性,反映了个人对自我和社会的效用肯定关系。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不是静止的、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其它事物相联系的存在,即是是人的个性特点,也总会表现出他所处时代和社会环境的特征。这就是人的社会性。当然,个人绝不是社会环境的简单产品,也不是任社会环境随意摆弄的玩偶。

第三,人生价值具有创造性,是目的与手段、奉献与索取的统一体。

人类要生存,首先要解决吃、穿、住、行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物质财富都是通过人的创造性劳动获得的,如果没有劳动,人类的生存就很难维持,正是创造性的劳动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食粮。根据自己的需要,人开始有目的地创造、占有和享用价值。因此可以说,人本身就是自己的目的。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2在人生价值体系中,自我价值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另一方面,人还是价值客体,是满足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手段,具有为自己和社会服务的手段性价值。对个人主体来说,自我满足时目的,奉献社会是手段;对社会主体来说,社会本身是目的,个人则是满足社会需要的手段。人生价值正是在个人与社会互为目的、互为手段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与实现的。然而,二者的价值又不是完全等价的,基于社会价值的至上性和社会发展最大价值取向的要求,人生过程中,奉献必须大于索取,手段必须服从目的。

三、人生价值的内容

由于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因此人生价值除了具有一般物的价值特点之外,在价值关系中还具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这些特点区分了人生价值与一般物的价值的不同之处,决定了人生价值的内容十分丰富。

首先,人生价值是人生的自在价值与自为价值的统一。

人生的自在价值,是人作为客观存在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效用,是人生主观努力与客观实践活动的结晶,其内在规定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成分,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一方面,人生自在价值中的内在规定,在本质上是“人对自身生活价值的自我肯定。”人生自在价值的提出,在目前人类价值取向混乱、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的条件下,对于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与生存危机感,提升人生的历史使命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生的自在价值是人生自为价值的基础和前提,人生的自为价值是人生自在价值的外显和社会化。

其次,人生价值是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生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意义,是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它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做出的贡献。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人是“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3每个人利益的满足都同他人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私人利益本身已经是社会所决定的利益,而且只有在社会所创造的条件下并使用社会所提供的手段,才能达到,”4所以,“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5因此,“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全人类的利益。”6

但是,强调个人的社会价值,并不是要否认个人的自我价值。个人自我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个体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人的生命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生命的存在是一切价值产生的基础。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但个人更离不开社会,个体生命的意义必须通过他对社会的意义来体现和实现。因此,一个人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

第三,人生价值是人生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内外两个方面一样,人生价值也必然包含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内在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做出贡献之前所具有的潜在创造力和劳动能力。人生的外在价值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和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外在价值是内在价值的显化,是现实化、对象化的人生的内在价值。人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既相互促进又相互转化。人生的内在价值,通过实践发挥出来,不断转化为外在价值,外在价值又反过来丰富、充实、提高人生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克斯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85

[2] 《马克思克斯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18-119

[3] 《马克思克斯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0

[4] 《马克思克斯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2-103

[5] 《马克思克斯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6] 《马克思克斯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人生价值的思修论文范文

2022年思政毕业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方法如下:

一、与所学专业有关,有创新性。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综合考查,因此毕业论文不能脱离专业范围。论文选题要有所创新,与时俱进。其解决的问题是研究不透彻、不全面或是有争议性的方面提出新视角、新观点。

二、学术性。毕业论文的学术性是重点。虽然对于本科生来说毕业论文是本科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学术的东西,它的价值可能相对不高,但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应该是严谨而认真的,对专业的了解应该有所增长。

三、范围适当。论文选题时选择范围小的,可以细致而微的深入研究从而能将论文做精做细。但论文选题也不宜过于狭窄,否则难以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产生无法下手做论文的后果。因此先选出大的研究方向,再围绕该方向查询文献资料,然后将论文选题范围缩小,确定最终的论文方向和范围。

四、不能脱离实际。论文选题实用为好。本科生、研究生等对于陌生的领域最好不要研究,一方面是所做工作更加艰难,另一方面是难以把握论文走向。若选题具有实用价值,可以解决大众关注或者对于大众有益,这样有助于论文整体的面貌和发展。

五、结合热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结合热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着手写作论文,如果自己平时就有所了解、关注、积累相关资料,可以很好的把握论文走向。由于论文写作是长时间的苦心修炼,收集、整理资料有苦又累,兴趣是最好的解压添加剂。

毕业论文题目推荐如下:

一、企业管理论文最新题目:

1、管理改进措施对肯尼亚公共服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2、在马达加斯加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3、投资者情绪对于行业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及传播机制。

4、研发跳跃与运营效率关系研究——环境动态性、环境合宜性以及认知复杂度的调节效应。

5、环保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研究——破产威胁与高管团队断裂带的调节效应。

6、基于电商代运营的供应链渠道策略选择研究。

7、员工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感知对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研究。

8、基于竞争的消费者购买决策函数构建研究。

9、董事会秘书激励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机理研究——董事会秘书“能力”与“权力”的调节作用。

10、UGC中的自我披露对消费者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

二、电子商务的毕业论文题目:

1、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3、B2B电子商务的未来趋势--全程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4、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5、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的探讨。

6、电子商务视角下农村物流配送问题探析。

7、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分析。

8、物流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研究分析。

9、电子商务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0、电子商务环境下茂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研究。

三、电子商务论文题目:

1、基于本体构建的虚拟社区知识组织模型研究。

2、基于客户满意度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关联旅游资源数据集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4、双向供求关系企业联盟的合作策略及利益分配研究。

5、面向区域一体化的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发展模式研究。

6、基于粒子群的网络社区动态角色挖掘研究。

7、Web环境下商品的个性化展示方法研究。

8、移动支付消费者使用意愿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9、基于数据挖据的商品推荐系统研究和实现。

10、虚拟社区用户网络金融购买和使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选题的技巧:

1、依据自身兴趣。

题目本身应该符合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兴趣。要记住,你和这题目几乎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

2、最好避开工作量太大或难度太大的题目。

不要指望一篇论文面面俱到,尽善尽美是不现实的,你得学会有所放弃。

论文分两种,好的和坏的写完了的!记住你是要毕业的,时间别拖太久,本科毕业论文,一般要求五六千字左右。

这一字数要求注定要把问题论述得比较透彻且不能把网撒得太宽。四面开花只能是广种薄收。

因此,论文的选题切忌空泛,务求有所专攻。

3、题目要具有创新性。

所选题目要有创新的余地,要能展示你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有些学生一看到对某种现象有相反观点或无法解释的问题就缩回去了,其实,观点冲突可能正是解决难题的机会。

当人们争论不休或现有解释不够充分时,真正有份量的研究往往就此萌生。

毕业论文怎么选题?推荐3个论文选题工具(教程)!

私藏!被吹爆的论文选题技巧,不知道论文选题的人一定要看!!!

一、要和导师事先拟定,然后分配;

二、我们自力更生,独自选题,然后给导师审核确定下历宽肢来。

推荐三个论文选题工具,维普、知网和百度学术。

一、打开维普首页,在顶端选项栏里选择“论文选题”,点击进去。

输入关键词,选择论文类型,以“经济”为例,点击下一步:

根据你输入的关键词就可以看到很多参考选题。

二、进入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导出与分析-可视化分析-全部检索结果分析,就可以获得该关键词历年研究的总体趋势。如果逐年上升那么你的关键词就是找对方向了。

也可以在这一页选择全选-可视化分析-已选结果分肢世析-点击左侧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就会获得相关关键词词云巧慧,从中确定几个关键词。

三、进入百度学术官网,点击“开题分析”

可以看下这个关键词的研究趋势、关联研究、学科渗透等,都对你日后内容材料打下基础。

完毕!

思修常见论文主题

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志以目标为本 -------------------------------------------------------------------------------- 2008-12-05 阅读:1382 出处:校园通讯社 作者:尹青华 编辑:陆世军 图:王炳营 “教书育人,学生为本,学生是学校的主体”,2008年12月4日晚,行义楼报告厅师生齐聚, 2008年商院讲坛系列讲座之十六讲在行义楼报告厅隆重开讲。云南信息报社、云南云信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云南省印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云南省演讲会常务理事、学校客座教授冯书先生以“学好本领、学会生存”主题,为我校师生详细讲述了在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社会中,当代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本领,并在今后的自身发展中学会更好地生存。 兰靖董事长、各部门负责人、全体教职工以及法学院、会计学院、中文系等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由党政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部主任徐红卫老师主持。 讲座上,冯先生首先回顾了云南信息报社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把成功的经验与在场的师生分享。冯先生指出,学校应当牢固确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和人性化的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更新陈旧滞后的教学内容体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深化教材、考试评价等制度改革;强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大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成为仁者,成为智者。冯先生从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知识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大学生的任务就是学好本领、学会生存、二十一世纪知识增值、人才涨价以及成功人生规划五个方面出发,并结合中国政治形势的多极化和全球化发展状况,为在场师生详细讲述了社会各界人士与当代大学生学好本领与学会生存的重要性。冯先生还强调,当代大学生应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用知识武装头脑,学好为国贡献、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的过硬的本领;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之中,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参加各类活动锻炼自己;在课余活动中,多参加社会实践,重视创新实践,把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自身全面成材;重视自身基础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提高;开发思维,启迪智慧,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潜能。学会求知、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为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讲座最后,冯先生送给在场的听众一句警言:人生是一次航行,航行中必然遇到从各个方面袭来的劲风,然而每一阵风都会加快你的航速,只要你稳住航舵,即使是暴风雨,也不会使你偏离航向。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辨正作者:静女 春花秋月何时了,以讹传讹知多少。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砾金可奈何? 笔者读书时,常见此句:“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句话表面看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人们常理解为:“立身要以学习为先,学习要以读书为根本”,并用其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然而,这句话真的没有问题吗?那么我们再来认真审视,“立学”是什么意思?如《礼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韩婴《韩诗外传》:“筑城而居之,别田而养之,立学以教之。”在古代典籍中,“立学”无一例外的指建立学校。那么,“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就应解释为:“安身立足以建立学校为先,建立学校以读书为本。”这显然是不通的! 要知道“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究竟,必须追溯它的来源。 对于这句话的作者、出处,有人说出自朱熹,有人说出自欧阳修,以后一种说法为盛。网络时代,大多数人遇到问题都依赖网络搜索,然而成也网络,败也网络。人们常常不自觉的以讹传讹。就如这句格言,百度一下,答案五花八门,甚至有人给定答案,说作者就是欧阳修!以讹传讹成为必然。缺乏一定工具,普通人很难找到正确答案。实际上,其出处既不是朱熹,也不是欧阳修,而是宋代的郑耕老! 郑耕老《劝学》中曰:“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今取《六经》及《论语》、《孟子》、《孝经》,以字计之:毛《诗》三万九千一百二十四字;《尚书》二万五千七百字;《周礼》四万五千八百六字;《礼记》九万九千二十字;《周易》二万四千二百七字;《春秋左氏传》一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论语》一万二千七百字;《孟子》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孝经》一千九百三字。大小九经合四十八万四千九十五字,且以中才为率,若日诵三百字,不过四年半可毕;或以天资稍钝,减中才之半,日诵一百五十字,亦止九年可毕。苟能熟读而温习之,使入耳着心,久不忘失,全在日积之功耳。里谚曰:‘积丝成寸,积寸成尺;寸尺不已,遂成丈匹。’此语虽小,可以喻大。后生勉之。”此段文字以《六经》及《论语》、《孟子》、《孝经》为例,劝勉后生:读书全在日积月累,倘能坚持每日熟读、温习,必成大器。虽言读书,其道理放之为人、做事亦准矣! 从郑耕老《劝学》中可知:“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实为“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之讹。只一字之差,意思大相径庭!“力”是努力、致力之意,这句话意思应是:安身立命需以努力学习为先,努力学习要以读书为本。 用错这个句子的,不乏教师、学者。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在《光明日报》发表过《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一文,其中就写道:“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名人效应使学者的错误贻害甚广。

你好,新浪共享可以直接下载,不用注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政治思想 教育 的核心课程。提高教学实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的重要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思修课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路径选择》

摘要: 报告 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指出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显示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关乎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在此,笔者以公共交通为视角,从规范道德体系、利用车载媒体、营造积极社会舆论、奖惩并行和树立身边典范五个方面来谈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道德素质;媒体;舆论;奖惩;典范

胡锦涛同志讲过:“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由此可见,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然而在物质文明稳步上升的阶段,道德却出现了滑坡,一再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此,笔者将以公共交通为视角,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

一、建立健全公共交通道德体系,引导人们以“德”参与其中

在新形势下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的社会主义公共交通道德体系是一项重大而必要的任务。提升公民公共交通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与现代文明所

提倡的、与公共交通要求相符的道德规范体系。该体系一经确立实施,便可以向公民提供正确的、积极的引导,确保公民在公共交通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为了将公共交通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道德规范自觉地转化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将道德规范细则如同其他各项法律条文一样公之于众,使广大公民熟知其具体要求,知晓在公共交通生活领域内,有明确的道德要求来规范人们的 言行举止 ,这样做不仅没有限制单个公民的自由,反而确保了多数公民的权利,同时也保证了公共交通生活的有序进行。建立公共交通道德规范体系时既要考虑到公共交通的自身特点,又要同相应的法律法规相统一。建立健全公共交通道德体系的过程也是引导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努力践行交通道德的过程。

二、充分利用公共交通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过程中的特殊优势

公共交通对于公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它对方便公民生活,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它对公民道德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共交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通过公交从业人员的言行可以方便地对公民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道德素质提升、社会风气净化发挥道德宣传、道德教育、道德感染的功能。

公共交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对公民进行道德影响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公交作为公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联系的紧密性和经常性特点,公共交通可以在日常生活接触中“润物无声”地实现对公民的道德影响;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具有丰富、独特的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资源优势。

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在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和影响过程中具有天然优势。公交司机与乘客有着最直接、最频繁的接触,他们在工作时间内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广大乘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公交车是一个流动的小社会,在公交车上,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乘客,他们的道德素质基础不同、 文化 程度不同、职业性别年龄不同,公交司机可以利用“从众心理”,给予乘客积极的道德引导,一个人做到,两个人模仿,三个人就形成一股风气,推而广之,大家就会将习惯内化为道德准则来时刻要求自己。

车载媒体同样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宣传形式,其作用不容被忽视,我们应该有计划的加以利用。公共交通作为公共事业,其公益性的比重应多于利益性,因此,公交 广告 在招商时,应避免纯商业化,要有所选择,要考虑大众对出现在公交载体上的广告的需求和接受度,在内容形式上要注意将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结合。同时也要注意区分乘客群体,如青少年学生是公共交通主要乘客群体之一,他们的道德正处于可塑期,因此,在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段,应尽量播出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节目、广告和宣传教育片,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力量

所谓舆论,是指公众对共同关心而又有争议的问题所持的意见。它对人们的行为有支持、约束的影响,其形成过程一般为:个人意见、公开争论、社会反应、支配行动四个阶段。①社会舆论是舆论的一种,它的主体是社会大众。社会舆论主要是指普通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对人的行为和某种社会现象进行的一定评价和议论。

媒体是制造和传播舆论信息的主要 渠道 ,是公众获取信息、储备知识、建立和完善道德行为自身评价标准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公众提供即时消息、答疑解惑、引导舆论的重要使命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作为代表公众行使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工具,也逐渐成为公共交通道德的社会舆论的强势引导者。

因为高速的生活节奏,现代社会常被人形容为“快餐社会”,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实际距离虽然没有发生改变,但地域产生的局限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有时甚至已经没有了地域界限,微博、微信等信息工具不再像传统的报刊媒体,当天事隔天报道,现代媒体已经能够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迅速传播,并能引起广泛关注,也因为网络媒体虚拟化的特点,人们参与、关注的积极性反而更高。

正因如此,媒体应确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公共交通道德意识。作为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媒体有责任正本清源,筛选积极向上的正面内容传播给大众,向大众传播正能量,并传递给大众正确的舆论导向。而不是片面的追求收视率、发行量,采用低俗性、功利性的新闻来取悦大众,漠视大众内心的道德诉求,造成混淆视听、扭曲事实的社会负面效应直接导致社会道德缺失。

四、奖惩并行,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多数人认为在公共交通生活中他们是绝对自由的,这种自由体现在:我有权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别人无权过问或者是管不着,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有人随意在大街上乱丢垃圾时,没有人会对他说:注意你的道德素质,请马上捡起来;在公交车上嗑瓜子的人一定觉得无所谓,没有人会阻拦他随地扔瓜子壳,这就是我们在公共交通生活中的不文明习惯,久而久之,就内化为我们的潜意识,表现为我们认为的“规范行为”。那么,如果是在一个很多人都把陋习和不道德当成习惯的环境中,政府仅靠温柔的、软性的道德劝说和宣传教育来改造公民素质、改良社会风尚,基本上效果不会很明显。新加坡就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新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整体社会风尚一直都很好,这和其严厉的道德立法密切相关。以随地吐痰为例,在我国,这种被一些人看来极为普遍的生活习惯,在新加坡却被视为一种刑法行为,不仅要被处以数百甚至上千新元的罚款,而且要被强制劳动,甚至在电视上曝光。我们不可否认新加坡的道德立法是成功的,短时间内确立与道德相关的法律,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我们可以先从严厉惩处不文明行为开始,让广大公民树立一个观点:做了不该做的事,就要接受惩罚。相对于惩罚,奖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奖惩 措施 有意识的提升公民在共交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一个人自觉的自我表现行为,它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本来无需专人监督,但基于现实状况和人们的从众心理,我们可以通过监督有计划、有目的的强化公民的道德素质,在不断强化的基础上使得公民道德素质有所提升。奖惩手段就是给公民一个正确的示范或者警告,借以告知大家什么是文明社会所倡导的行为,什么是文明社会不应该存在的行为。我们也可以设置专人监督负责,定期检查并汇报 总结 ,表彰在公共交通生活中道德素质高的公民,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相反地,评选出表现不好的公民,首先给予批评教育,其次要接受一定程度的惩罚,让其体验生活,从内心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之。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必须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下去,从有意识到自觉实践,从小范围到大范围。

五、树立身边的道德典范,倡导公民树立公共交通生活道德观念

胡锦涛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指出:“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近来,社会各界涌现出一股“评选道德先进人物、学习先进人物”的热潮,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不断的被推举到公众的视线里来,他们的 事迹 一经报道,便迅速引起关注,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话题和模仿的对象,如郭明义、张丽莉、吴斌、孙茂辉等人,他们大多数来自平凡的工作岗位,却能够做出如此不平凡之事,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震撼,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德素质,是我们所欠缺的,甚至是没有的,他们理所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是社会公共道德的人格化体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代表着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推举身边的榜样,学习这些榜样具备的道德素质是有效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途径之一。

以公共交通为例,公交公司可以根据路线联合各企业、单位、居委会,合力组织公民、并以公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评选活动,评选出在日常生活中有较高道德素质的个人,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公民参与评选出身边的“道德模范、文明之星”后,可以在公交车上、公交站台处设立专栏,张贴他们的事迹加以宣传,乘客可以在等车、乘车的过程中浏览,公交车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规定的线路,因此同一路线的乘客会反复浏览学习并受到提醒,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良好风气。一个人的影响力可以是几个人,也可以是几百个人,当大多数人在遵循规则时,极少数不遵守规则的人便会受到指责和排斥,因此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公民的道德素质都将会有所提升。

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我们学习道德模范的意义也就在于此,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有利于树立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激发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从而起到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通过各类媒体持续不断的推出先进典型,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能够帮助人们更多的关注到社会生活中积极的一面,认清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使先进典型的高尚行为逐步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参见报告全文

[2]参见:《第四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2007?中国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学习出版社,2008年。

[3]参见:__红主编《公民道德素质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姜维维.和谐交通的社会舆论营造[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第24期。

[6]参见:陈丽影.论社会舆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17卷第1期。

注解

①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②姜维维.和谐交通的社会舆论营造[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第24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思修课程论文

思修论文主题是什么

思修论文标题可以这样写,思想知行,修为之做。或者可以这样写,思与修的关系。

思修论文的标题的话,一般都是学什么而有感这样的标题都是可以的,大部分都是通过学习的什么来得到了什么知识

一: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重建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关键词:品质、诚信、立人。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第一,弄虚作假严重。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弄虚作假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严重挫伤努力学习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水平下降。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就业。第二,信用意识缺乏。一是贷逃贷。由于坏帐率过高,已经有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取助学贷款。这些贷逃贷的行为,致使后来的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之路越发艰难。二是拖欠学费。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二、原因分析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导致大学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外部环境欠缺。一方面是来自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歪曲观念,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等流传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们的诚信观念。另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等,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偷税漏税等。总之社会诚信的缺失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2、学校教育滞后。一是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许多中小学校把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课程放在了副科的位置。在大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也有不少大学忽视德育教育,仍以分数论成败。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三是学风不正。不少学生都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来的,再加社会的诱惑太大,学术研究氛围过于混乱,不少学生很难静心进行学习研究。3、家庭教育乏力。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孩子,任凭孩子自由发展。作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很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作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了。同时,从小缺乏儿童伙伴,离群寡居,容易形成不合群、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 4、自律意识较差。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涉世不深,很多学生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世,社会生活经历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道德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的能力,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虽然多数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自己个人利益或安危时,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 5、约束机制缺乏。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诚信基本上是作为道德规范,作为一种约定俗成,而非法律规范。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上,主要靠传统、习惯、舆论去遵守,因此缺乏严肃性、连续性、系统性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诚信问题很难成为普遍突出的社会问题。诚信缺失现象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正是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 三、大学生诚信重建的对策 1、营造氛围是诚信重建的前提。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一是要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诚信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基础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全方面多角度开展诚信理念的宣传。三是规范政府行为,全力打造诚信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诚信重建中的主导作用。2、加强教育是诚信重建的重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从家庭教育来看:首先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诚信的表率。其次要把智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来抓,从小抓好孩子的品质教育。从学校教育来看,首先,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让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其次,要改进教育方式。一是由他律型向自律型转变。要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将诚信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二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要大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最新的管理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拓宽教育的领域,使教育工作覆盖和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三是由灌输型向互动式转变。使教育过程成为自主的接受、自主的发展、平等的对话、进而和谐的解决问题,同时,实现教育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3、完善机制是诚信重建的保证。制度问题是一个"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因此,诚信重建不仅要抓好教育,培育诚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诚信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信用体系及制度的基础法律,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法规,制订对欺诈行为的惩处办法等等。作为人才济济、思想活跃的高校而言,有条件也有必要建立诚信教育机制。参考文献:[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