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国免疫学杂志田志刚

发布时间:

中国免疫学杂志田志刚

γδT细胞的抗原识别机制 中国免疫学杂志 1999年第10期第15卷 述评 作者:何维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室,北京 100005 T细胞表面表达两类抗原受体(TCR):TCRαβ和TCRγδ。TCRαβ可特异地识别由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Ⅰ类或Ⅱ类MHC分子呈递的抗原肽,而TCRγδ则主要以MHC非限制方式识别各类抗原。最近对TCRγδ所识别的抗原类型及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其进展作一述评。 1 TCRγδ的多样性和分布特点提示其抗原识别的特殊性 同TCRαβ和免疫球蛋白(Ig)类似,TCRγδ基因由重组的V、D、J和C区组成。虽然γ、δ位点的V区多样性不及α和β,但其连接区多样性则使TCRγδ存在甚至超过TCRαβ多样性的潜能〔1〕。然而,许多γδT细胞亚群仅取用了其受体库中很有限的一部分,一些特定的Vγ、Vδ和连接区序列的组合导致TCRγδ结构单调化〔1〕。小鼠γδT细胞有3种发育途径:第一组在胎儿胸腺中发育,分批产生的γδT细胞分别进入特定的上皮组织。这些细胞重组单一的γ/δ基因,并具有单一的连接区序列,表现出单一的特异性。Vδ5细胞进入皮肤,Vδ6细胞进入生殖道上皮和舌;第二组在成年胸腺中发育,大多表达Vγ1或Vγ4或少量Vγ2或Vγ7,并具有广泛的连接区多态性,其库容较大,主要分布在外周血中,偶尔也进入粘膜组织;第三组的发育是非胸腺依赖性的,主要为Vγ7和Vγ1,有较大的连接区多态性,主要分布在小肠上皮。因此,γδ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覆盖了从单一特异性到极端可变的范围〔2〕。γδT细胞在不同分布部位的预先设定提示它们可能是识别特定抗原的特殊T细胞群体,而并非象TCRαβ细胞分布一样具有随机性。在人类中,Vδ仅取用δ链中的一种。成人外周血中大于70%的Vδ表达Vδ2,其余为Vδ1。Vδ2与VR9共表达,而Vδ1与Vγ中某一种共表达〔3〕。 2 γδT细胞的抗原识别类型与机制 MHC分子 一些文献报道小鼠和人γδT细胞可识别MHC Ⅰ和Ⅱ类分子。人类外周血γδT细胞(Vδ9)可识别同种异体树突状细胞(DC)/单核细胞表面的MHCⅡ类分子〔4〕。 1987年Matis 等利用同种异体APC在体外刺激无胸腺小鼠的脾细胞建立了一些MHC限制性的γδT细胞系〔5〕。它们识别同种异体细胞上非己的MHC分子并呈现特异性反应,但其特异性不同于传统的αβT细胞。例如,γδT细胞系LBK5可识别MHCⅡ类分子I-E的多个等位基因产物〔6〕。IEK是小鼠Ⅱ类MHC分子,可结合各种肽段和超抗原,刺激αβT细胞活化。Schild 等发现LBK5对IEK识别时,结合于IEK的肽段并不传递特异性,同时经典的抗原处理也未启动〔7〕。各种细胞对LBK5刺激能力的不同都可归结为其表面MHC分子表达的情况,而与细胞来源、类型和影响MHC-肽段装载的因素无关。结合在平皿上的IEK蛋白对LBK5的刺激与表达IEK的细胞引起的刺激强度相仿,这些结果表明LBK5是直接识别IEK分子的。 也有大量报道γδT细胞可识别非经典的MHC类分子。从裸鼠Balb/c脾脏中分离出G8系可识别T10和T22抗原〔6,7〕。Porcelli 等从免疫缺陷病人身上分离出CD1c限制性的γδT细胞。 Schild 等对G8系作了深入研究,发现T10和T22有94%的同源性〔7〕。与LBK5相似,G8克隆对T10/T22的识别不经传统的抗原处理途径。同样,不同细胞对激活γδT细胞的能力也都归于其表面MHC表达的情况,Ⅰ/Ⅱ类抗原处理过程对其并无影响。如小鼠细胞系RMA-S和人细胞系T2在将肽类负载于MHC I类分子上都有缺陷,而转染了T22的RMA-S和T2都可激活G8细胞。非常有意思的是,G8可识别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细胞上表达的T10/T22,而果蝇并不具有与哺乳类相似的免疫系统,也缺乏任何抗原处理-呈递所必需的因子。上述结果表明,这些所谓的MHC限制性的γδT细胞克隆对经典MHC的识别似乎并不通过抗原的处理和呈递。MHC分子作为抗原本身被识别,而这些细胞上负载的肽段也都并不起配基的作用。另有报道,γδ细胞克隆可识别一种单纯疱疹T型跨膜糖蛋白gI〔8〕。在抗原处理缺陷的RMA-S细胞上表达的完整的野生型 gI可被细胞所识别,同样,包被与平皿上的可溶性重组gI-Ig也可被识别,这表明gI是不通过抗原处理和其它分子的呈递而被直接完整识别的。γδT细胞对蛋白抗原的识别似更倾向于直接识别而不经过处理和呈递。特定的MHC分子恰好是作为抗原而非抗原呈递分子被识别的。 非MHC分子 显而易见,相对于TCRγδ庞大的序列多态性,其经典抗原识别的种类还是太少。大量文献显示TCRγδ具有与TCRαβ截然不同的抗原识别途径。目前有两类分子被证明是TCRγδ配体:含磷酸基的非肽类小分子和热休克蛋白。 磷酸化基团 人类主要的γδT细胞亚群Vγ9/δ2可在分枝杆菌感染部位中大量存在,并在体外对细菌和寄生虫起反应。研究发现分枝杆菌中的有效成分是非肽的低分子量(1~3 kD)的化合物,包含碳水化合物骨架和磷酸成分。Constant 等从结核杆菌H37RV株中分离到4种不同的水溶物:TUBag1-4。TUBag4是5'-三磷酸胸苷,其γ-磷酸为一未被确定成分的低分子量基团所取代〔9〕。TUBag3与4结构相似,但为尿苷而非胸苷。1和2为3和4的非核苷酸片段,活性极小。TUBag4可刺激外周血Vγ9/δ2 T细胞的扩增和其它一些特异性的γδT细胞。这些化合物同时存在于微生物和哺乳动物中。由于从分枝杆菌培养滤液或提取物中分离天然抗原比较困难, Tanaka Y 等首先合成了一系列单个碱基的磷酸化合物,并发现其中一些,尤其是单烯基磷酸化合物(Monoethyl),可模拟Vγ9/δ2 T细胞对分枝杆菌的反应〔10〕。其后,他们又报道了此γδT细胞的天然配基:异戊烯焦磷酸盐(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 IPP)和相关的萜类(Prenyl)的焦磷酸化盐衍生物。而用磷酸基团代替焦磷酸基团则可大大削弱它们的抗原性。IPP和相关的萜焦磷酸盐是诸如维生素、脂类和类固醇等亲脂性化合物的活性前体。这些萜焦磷酸盐中间物同时存在于细菌和哺乳类细胞中,人Vγ9/δ2 T细胞亚群对它们的识别也许可以部分解释其对一系列肿瘤细胞系的反应性。上述研究都使用了活化的γδT细胞系,无APC和额外的细胞因子的存在。后继的多数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磷酸基团活化γδT细胞需要T-T细胞相互作用,而识别本身则不需要MHC Ⅰ/Ⅱ类分子、CD1、TAP1/TAP2或DMA/DMB的表达。尽管个别研究体系中有APC的存在,但认为是非MHC限制性的,其作用可能与提供γδT细胞生长所需的细胞因子有关。 而Carena 等的研究进一步显示APC表面MHC分子在γδT细胞识别磷酸基团配体中的特殊含义〔11〕。CD94(NKG2-A/B异质二聚体)是大多数γδT细胞表面表达的与MHC I类分子可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他们发现,CD94与MHC I类分子结合时可下调磷酸化配基对γδT细胞的激活。当该配基处于低浓度时,CD94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从而提高了γδT细胞激活的阈值。在生理情况下,该机制对防止自身免疫应答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初步得到了澄清,即TCRCDR3的多样性对Vγ9/δ2 T细胞磷酸化配基的特异性是否产生影响。通过取用一群随机的细胞克隆和不同配基的检验发现,所有的克隆都显示了相同形式的交叉反应性。要想选出对单一配基有特异性的克隆是不可能的。而且,无论用强的或弱的刺激物来扩增,T细胞系或克隆都显示了相同形式的交叉反应性〔12〕。虽然存在此种交叉反应性,但就配基结构而言,这些细胞是高度特异的。磷酸基团的数目和位置以及碳链骨架的类型对T细胞的活化都至关重要。因此,Vγ9/δ2 T寡克隆T细胞亚群具有广泛的交叉反应性而又是配基特异的。 热休克蛋白(hsp) 在1990年前后,有大量的报道显示γδT细胞识别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识别hsp的外周血或脐血γδT细胞亚群的表型主要为Vγ9/δ2 ,具有丰富的连接区多态性,最初的发现来自于细菌感染。人类和小鼠γδT细胞识别的主要hsp家族成员为hsp60和hsp65〔13〕。随后又发现一些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热休克蛋白可活化Vγ9/δ2 T细胞,如Daudi淋巴瘤表面hsp60和肺癌细胞表面的hsp72等〔14,15〕。热休克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则至少可部分抑制该反应。该反应与靶细胞表面热休克蛋白表达含量呈正相关。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γδT细胞对靶细胞表面hsp的识别也被证实,如γδT细胞可识别多发性硬化病人少突胶质细胞表面hsp并引起细胞杀伤〔16〕。 hsp作为一类高度保守的分子伴侣蛋白,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中。除了构成性表达之外,在如高温、低氧、放射、感染、中毒等各种应激条件下均可诱导其高表达。热休克蛋白在蛋白折叠、转送和亚基装配中起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它们在许多免疫应答过程中也发挥作用。它们与一系列蛋白和肽段结合并参与抗原呈递,使得APC能处理其结合的肽段而形成稳定的MHC I类分子-肽段复合物。另一方面,通过在细胞表面表达,hsp也可能作为抗原呈递分子起作用〔17〕,因为它的三维结构N-端肽段结合位点与MHC I类的肽段结合位点的结构相似。 在各种应激条件下,由于hsp诱导高表达而造成了γδT细胞的激活。通过其产生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活性的作用,γδT细胞可能发挥快速清除应激因素和受损细胞并且启动后继免疫反应的作用。 3 γδT细胞抗原识别的结构基础 综上所述,γδ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与αβT细胞并不相似,而更类似于Ig对抗原的直接识别,并且无MHC限制性。TCRγδ与TCRαβ分子结构比较研究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此种作用差异性提供了解释。 TCRαβ和TCRγδ的二级结构与Ig类似。它们三者都通过重组V、D、J形成单一的Ig或TCR,从而形成对抗原的特异性。X线衍射研究结果显示Ig和TCRαβ的CDR3环均是识别肽段的关键结构,因此推测γ/δ链的相似区域也起类似作用。Rock 等分析了从小鼠到人Ig和TCR受体链的CDR3长度〔18〕。Ig轻链上CDR3短且长度相对固定,而重链CDR3长且长度范围变化大,这可能提示Ig识别从小分子到大的病原体较大范围内许多不同大小的抗原。TCRαβ的CDR3长度分布范围窄,且α、β链的CDR3长度相近,这可能反映出αβ链的功能需要,即同时接触MHC和结合肽段。TCRγδ的γ链CDR3短,长度范围小,而其δ链CDR3长且变化范围大,因此就CDR3长度而言,TCRγδ更类似于Ig而非TCRαβ。 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与αβT细胞同种异体反应性克隆相比,识别同种异体MHC分子的γδT细胞克隆频率是很低的;而且大多数细胞克隆有很高的交叉反应性,这在αβT细胞同种异体反应性克隆中是极罕见的,这提示TCRγδ对MHC的反应类似于Ig对MHC的识别。 4 结论与问题 γδT细胞抗原识别的多样性和机制复杂性使人们目前尚难以概括γδT细胞全部的生物学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结果似乎已经揭示了γδT细胞基本功能特点。γδT细胞对抗原的非MHC限制性和无需抗原处理和呈递识别方式提示,在机体内出现机体异常变化(如应激)时,γδT细胞可作出比αβT细胞更迅速的反应。此外,γδT细胞可对αβT细胞不能识别的抗原产生应答,在功能上与后者实现互补。另外,γδT细胞免疫监视功能具有广泛性,因为其识别配体如hsp 及磷酸类小分子物质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在历经长期进化后,通过APC对抗原肽的复杂处理与加工及精确呈递,αβT细胞实现了其高度抗原特异性、严格MHC限制性和周密职责分工(Th和CTL)的免疫应答特点,使免疫系统高效、协作有序而针对性极强地清除外源生物分子或病原体。而γδT细胞则以更广泛、快速和直接的方式对体内应激事件作出反应,同时其反应手段较为笼统,即γδT细胞可同时发挥细胞毒和分泌细胞因子双重功能;但是在某些特定部位如上皮,表达特定和单一TCR受体的γδT细胞似乎为局部高频突发事件而存在。总之,在免疫应答过程中,γδT细胞可能发挥着启动、协调与互补αβT细胞功能的作用。 γδT细胞抗原识别的研究目前在许多方面仍有待深入。γδT细胞识别蛋白抗原时所需要的基本结构要求是什么?在γδT细胞激活中,hsp到底通过何种途径起作用仍然很不明确。γδT细胞对细胞表面hsp分子的识别是直接识别,还是识别其呈递的肽段?事实上,hsp所携带的肽段的作用尚未被明确而完整地研究过。TCR的CDR3多样性究竟有何意义?既然hsp、磷酸类代谢物同时是自己和非己成分,为什么自身反应性的γδT细胞克隆在其发育中未被从细胞库中选择掉? 在这些物质引起的免疫反应中,γδT细胞的特异性是否同时指向外来物和自体成分?只有这些问题的全部澄清,人们才可对γδT细胞的生物功能作出全面和深刻的评价,并且可将其理论成果用于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等的治疗。 自94年始,我们对γδT细胞的特性、分布、亚群、受体分子的选择性取用、功能特点及其在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的参与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为揭示其功能之谜提供资料和促进其理论成果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何维,男,43岁。留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分会委员,北京免疫学会理事,《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编委。94年回国工作后共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973)课题、95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生物高科技计划、卫生部基金、国家博士点基金、教委基金和中美、中日和中德合作研究项目及医科院各种课题15项。科研集中在γδ型T细胞在抗感染免疫、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中的作用,IL-15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及其IL-15转基因瘤苗抗肿瘤作用,超氧化与免疫在衰老中的关系,胸腺退化的基因调控和老年性痴呆免疫学诊断等方面。目前共发表论文35篇(国外8篇),出版专著两部,获省部级科研二等奖一项。

2007 年10月我刊编辑部收到美国"Thomson Scientific "(汤 姆森科技信息集团公司) 来函通告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承办的《中国免疫学杂志》(英文版),Cellular & Molecular& nbspImmunology(CMI)已被SCI收录,收录年份自2007年起。CMI杂志创刊于2004年2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 行,是目前中国免疫学会唯一的英文会刊。为了向国际学术界广泛宣传中国免疫学研究的成果和进展,杂志创办之初,即被定位为高起点,高标准,高 目标的科技期刊,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CMI创办成国际性免疫学期刊,争取在4年之内进入世界重要检索系统“SCI”。为实现这一目标,CMI编辑部全方位朝着与国际接轨的 方向努力,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策划:一是逐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二是切实加强期刊的国际化程度;三是制订期刊的精品化战略;四是形成期刊的学 术特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立足国内外,走稿源、编委、审稿、发行、文字语言及体例等国际化的道路,保障并不断提高了出版质量。目前,CMI杂志已被SCI(科学引文索引)、PubMed/MEDLINE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CA(美国化学文摘)收录,同时是《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和《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的来源期刊。被国际著名期刊检索系统SCI收录,将使CMI杂志为宣传我国免疫学研究成果发挥重要作用。、CMI编委会换届田志刚教授建议“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杂志编委会有必要进行换届,CMI杂志在全体编委和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刊物质量不断提高,经计算,预测影响因子已达到1,今年有望进入SCI收录。CMI杂志编委会通过换届,吸收更高水平的国内外免疫学专家加入编委会队伍,甚至可聘请一个国外有名望的免疫学专家作杂志的名誉主编,通过编委会换届将促使刊物质量获得进一步提高。

田志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免疫学研究所所长。1982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85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获免疫学硕士学位,1989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获免疫学博士学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专家(1996)、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200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1)、国家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4)、国家教育部和国家基金委“天然免疫”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2007)、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首位完成人(2008)。曾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山东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肿瘤免疫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1993年开始多次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专家,国家名词(免疫学)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分会会长,中国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英文会刊执行主编,《中国免疫学杂志》副主编,《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副主编。2000年以来通讯作者在PNAS (2篇)、Hepatology(6篇)、J Heptol (3篇)、J Immunol (6篇)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中文论文200余篇。国际会议或机构作学术报告或主持20余次。所带毕业博士硕士生共53名

事实上,所有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效应细胞,记忆细胞)均具有识别作用。所谓识别作用,就是分辨“敌我”的能力,即是在抗原入侵的时候细胞能够分辨出自身细胞和抗原细胞,并作出相应反应。以下解释识别原理: 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不相同的蛋白质,其中就有包括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分子标志。这个标志是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这种复合体主要在胚胎发育中产生,所有身体细胞中都存在。每个人的白细胞都认识自身标志,因而不会攻击带有这些标志的自身细胞。同样,病毒,细菌和其他致病因子也有表明他们身份的特殊标志,当一个入侵者所携带的与被入侵者不同的标志被识别后,淋巴细胞开始分化并作用于抗原。 大多数抗原是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上的蛋白质分子,每种抗原都有独特的三维形式(立体结构),而效应T细胞有与这种形式吻合的受体(受刺激后形成),可以与之结合并进行攻击。这就是识别的原理。如上所说,识别只是分清“敌我”而特异性识别则可分清对方是“陆军”还是“空军”,是团还是师。如吞噬细胞,对于所有抗原都能对其进行识别并处理,使其暴露抗原决定镞,并不针对哪一类抗原,是普遍性的识别。而对于效应细胞,如A抗原刺激形成的效应B细胞,就只能产生针对A的抗体,而不能产生针对C抗原的抗体。只对A有识别作用,此时便是特异性识别。总之,判断时只需看他是对所有的通用还是有限制,就能比较容易的区分了。

中国免疫学杂志官方

《中国免疫学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参加国际免疫学会联合委员会IUIS(中国免疫学会前身)的学报。1989年中国免疫学会成立,正式定为学会会刊。本刊由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主办,中国科协主管。

《免疫学杂志》由中国免疫学会和第三军医大学主办,1985年创刊,现为月刊,A4开本,内文92页,铜板纸、彩图随文印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8861,国内统一刊号:CN51—1332/R。本刊坚持以交流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争鸣、繁荣学术园地为其办刊办刊宗旨;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读者充实理论、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服务为其目的。主要栏目有免疫学进展、专家论坛、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短篇报道等。1989年以来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文数据库”等国内外10多家重要数据库及检索刊物作为来源期刊收录。《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1年第1版、1996年第2版、2000年第3版和2004年第4版均将《免疫学杂志》列为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990年获四川省首届科技期刊评比编辑加工奖;1995年获重庆市首届优秀期刊评选二等奖;1997年获重庆市优秀期刊一等奖;1997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二等奖;1997年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9年获重庆市高校优秀学报(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奖;2000年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奖。2005年被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评为重庆市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部。本刊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订阅,国外读者可向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邮编:100044)订阅;国内代号:78-32,国外代号:BM4316;每本订价15元,全年90元。也可直接来信邮购。编辑部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第三军医大学,邮政编码:400038。 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综述与讲座短篇报道简讯 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全军医学期刊评比优秀奖重庆优秀期刊一等奖 主管单位:第三军医大学主办单位: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免疫学会主编:吴玉章ISSN:1000-8861CN:51-1332/R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邮政编码:400038

中国免疫学杂志是中文核心,同时也是科技核心是双核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主编

《中国免疫学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参加国际免疫学会联合委员会IUIS(中国免疫学会前身)的学报。1989年中国免疫学会成立,正式定为学会会刊。本刊由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主办,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免疫学会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中国免疫学会筹委会”,同年成为“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正式会员国。1988年10月获国家科委批准中国免疫学会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下设11个专业分会(名词审定委员会、临床免疫分会、基础免疫分会、肿瘤免疫分会、生殖免疫分会、神经免疫分会、兽医免疫分会、血液免疫分会、中医药免疫分会、感染免疫分会和移植免疫分会),6个工作委员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科技开发工作委员会、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主编6种专业期刊(《中国免疫学杂志》、《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免疫学杂志》、《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及《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目前学会个人会员数为8563人,是世界第一大免疫学会。全国已经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近年来稳步实施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成效斐然: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迅速提升,中国免疫学家发表的SCI论文数跃升世界第二位;中国免疫学会推荐的科学家在国际免疫学联盟(IUIS)、亚洲-大洋洲免疫学联盟(FIMSA)等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多项重要职务,中国免疫学会成功申办国际免疫学联盟的学术大会——2019年第十七届国际免疫学学术大会(ICI);国际著名学术杂志Cell子刊出版专刊介绍中国免疫学的发展,中国免疫学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影响力空前高涨。

1984年8月中国科协国际部领导筹建了“中国参加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联合委员会”,英文简称CJCI,主席为顾方舟教授,并于同年9月参加了国际免疫学联合会第二十二届理事会,成为其正式会员国。1985年1月CJCI创立了自己的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1986年9月,在谢少文、顾方舟、吴安然等教授学者的倡议下成立了“中国免疫学会筹委会”,及时向国家科委及卫生部报告了学会的组织工作。1988年10月29日“申请成立中国免疫学会挂靠医科院”的报告得到了国家科委的批准,自此,中国免疫学会正式成立。1989年12月1日,中国免疫学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72名代表选举出了由43名理事组成的中国免疫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并通过了学会章程。随后召开的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出了16名常务理事和第一届领导班子。根据需要,大会决定在中国免疫学会下属设立8个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它们是:组织委员会、对外学术交流委员会、教育和出版委员会、命名委员会、基础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临床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免疫制剂专业委员会和兽医免疫专业委员会。1991年,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正式成立。1991年9月,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正式成立。1992年3月14日,中国免疫学会第一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举行。会议将“命名委员会”更名为“免疫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2年5月,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分会正式成立。1993年,由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分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创刊。1994年,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专业分会正式成立。1994年12月26日,中国免疫学会第二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免疫学会会徽。1998年1月12,中国免疫学会第二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在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专业分会下设立老年痴呆学组,与国际接轨2001年2月15日,中国免疫学会第三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免疫学会学术会议管理规则》。2001年11月,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在北京正式成立。2004年6月,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正式成立,挂靠于广州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免疫研究室。2008年3月,《免疫学名词》(CHINESE TERMS IN IMMUNOLOGY)一书正式出版,该书收录免疫学专业名词1727条,主编为葛锡锐教授,副主编:周光炎、龚非力、金伯泉。2008年10月8日,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分会在北京正式成立。2011年3月11-13日,“第一届免疫学博士生论坛”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细胞免疫学前沿热点与研究进展”。2011年6月12日,“中国免疫学会第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 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2011年8月7-9日,以中国免疫学青年学者奖获得者为主体的“第一届免疫学青年学者论坛”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举行。2011年9月1日至5日,由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何维教授和德国免疫学会理事长Dieter KABELITZ教授担任会议主席的“第二届中德免疫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011年12月9-12日,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的 “中国免疫学会第三届免疫学新进展研讨班”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会议中心召开,共招收学员400余人。2012年4月,中国免疫学会被民政部评为3A级学会。2012年,中国免疫学会获得“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奖”三等奖,学会英文期刊CMI获得了“优秀国际期刊奖”二等奖。2012年7月1日,中国免疫学会第六届四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山东召开。2012年7月14 - 23日,“感染与肿瘤免疫学进展”博士研究生暑期学校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举办。2012年7月27-29日,“第二届中国青年免疫学者论坛”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召开。2012年9月3-7日,由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曹雪涛教授、耶鲁大学医学院Richard Flavell教授、东京大学医学研究生院Tada Taniguchi教授联合组织的“第二届健康与疾病免疫学前沿论坛”在苏州独墅湖会议中心召开。2012年10月18日至10月21日,“第八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召开。2013年8月22日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了“第六十次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执委会会议”和“第十五届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中国免疫学会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最终击败了德国、希腊、俄罗斯三个竞争对手,首次申办将一举获得了第17届国际免疫学学术大会的举办权。2013年4月17至19日,由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曹雪涛院士牵头,召开了主题为“免疫学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香山科学会议。2013年7月7-9日,由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主办,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论坛”在上海召开。2013年7月28-29日,主题为感染免疫应答过程中的识别机制的“第二届免疫学博士生论坛”在北京召开。2013年10月17-20日,由亚洲大洋洲免疫学联盟(FIMSA)、中国免疫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以及北京协和医院联合举办的“FIMSA自身免疫疾病国际论坛—从基础到临床”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2013年12月20-22日,“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免疫学新进展研讨班”在桂林召开。2014年5月24-26日,主题为“开放、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中国免疫学会组织了题为“感染、免疫和疫苗论坛”的学术分会场。2014年7月11日至20日,以“免疫应答的识别与调控”为主题的博士研究生暑期学校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北京八大处)召开。2014年10月,由曹雪涛院士主编的《免疫学新进展(第三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2014年10月18日,中国免疫学会第六届五次理事会议在济南召开。同日,召开了中国免疫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修改、通过《中国免疫学会章程》,修改、通过《中国免疫学会会员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中国免疫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下午,中国免疫学会第七届一次全体理事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国免疫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和新一届领导班子。田志刚教授当选为理事长,曹雪涛教授当选为秘书长。2014年10月18至21日,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会堂召开。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免疫学会女科学家工作委员会成立,成立大会在济南山东大厦中华厅召开。2014年10月24日,山西省免疫学会成立,成立大会暨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召开。2014年12月27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举行了中国免疫学会科学普及教育工作专业委员会实体化成立仪式。2015年,中国免疫学会成功入选了中国科协“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优秀科技社团项目建设一类单位”。2015年6月17-19日,由《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和《细胞和分子免疫学》(Cellular &Molecular Immunology)联合主办的第一届NI-CMI免疫学国际研讨会于在合肥召开。2015年7月3-12日,主题为“肿瘤免疫”的2015年博士研究生暑期学校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顺利召开。2015年8月2日-4日,“第四届全国免疫学博士生论坛”在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举行。2015年8月14日-16日,“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免疫学新进展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2015年9月19日至21日,“第四届中日韩免疫学研讨会”在苏州召开。2015年11月10-13日,“第四届中德免疫学研讨会”在成都召开。2015年11月14日至17日,“第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中国免疫学杂志咋样

宗旨中国免疫学杂志是为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医药单位的免疫学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报道我国免疫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各分支学科间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免疫学科发展动态,推动我国免疫学科研、教学事业的发展。栏目设置有分子与细胞免疫学、遗传免疫学、肿瘤免疫学、抗感染免疫学、中医中药与免疫、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神经内分泌与免疫、兽医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教学园地、述评、专题综述等,跟踪国内外免疫学研究的重点、热点、前沿等课题,组织专题讲座等。读者为中国免疫学会会刊,以该学科的科研人员、教师以及各级医务人员、学生、免疫学工作者及相关学科的人员为读者对象 2003年中国免疫学杂志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4年获首届北方八省优秀期刊奖。2006年获中国科协精品期刊资助项目。2007年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奖期刊精品奖。2001年中国免疫学杂志成为首批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期刊(双效期刊)。 获1994年吉林省十佳期刊提名奖、1995—1996年、1997—1998年、1999—2000年吉林省十佳期刊奖。编辑获奖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编辑学论著奖2人次,获第五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1人次,获第五、六届省政府优秀作品奖3人次,获第九届吉林省优秀编辑作品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2人次。第十、十一届吉林省优秀作品编辑将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2人次)。刊载论文获奖杂志所刊载的论文曾多次获得过国家及省部级奖项,如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解放军总后勤部一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据不完全统计,一等奖4项,二等奖18 项,三等奖22项。

中国免疫学杂志是中文核心,同时也是科技核心是双核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参加国际免疫学会联合委员会IUIS(中国免疫学会前身)的学报。1989年中国免疫学会成立,正式定为学会会刊。本刊由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主办,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免疫学杂志外审

有的。扩展资料:在学术出版领域,大多数作者一直是糊里糊涂地付费,被别人随心所欲地摆布,受到盘剥后还不自知。谁应该出什么钱,是“究竟谁为谁服务”的一个哲学问题。按照经济规律,接受服务方应当向提供服务方支付报酬,而不是反过来。在“期刊-审稿专家-作者-读者”的四角关系里,作者通过出版社为读者服务。因此,作者应当收取报酬,而不应当支付任何费用。读者应当支付费用。出版社归根到底是为读者(即客户)服务的,而不是为作者(即供应商)服务的。因此,出版社应当向读者收取订阅费用。审稿专家为出版社服务,所以应当向出版社收取报酬。这些构成了传统的正常的学术出版经济关系。但是,近年来的开放获取运动造成属于接受服务方的读者拒绝付费,揭竿而起,扭曲了这一正常关系,从而逼迫出版社向属于提供服务方的作者收费,是非常荒谬的现象,必须予以纠正。审稿费也是这一荒谬思维的延伸。解决向作者收费这一荒谬问题的办法可以包括坚持向读者收费,或在四角关系中加入政府资助这第五方角色,让政府把税收收入拿出来替读者付费。

何菁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祖籍香港。《APLAR Journal Rheumatology》、《中华内科杂志》及《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燥综合征特异自身抗原的筛选”,“抗原表位的设计和鉴定”以及“自身抗体在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等研究。在国内首次发现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有高滴度的抗a-胞衬蛋白抗体,筛选了a-胞衬蛋白表位多肽并建立了a-胞衬蛋白多肽抗体检测方法。作为第一或第二、三作者先后在《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及《中国免疫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第一作者8篇)包括在国际著名风湿病学杂志Ann Rheum Dis.和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上各发表英文论文1篇

复审就是初审过后,就是二审或三审制。小编会把初步觉得不错的稿子留下来交给主编再审,有的还会有三审,最终才能定稿。就是说你的稿子过初审了,等二审吧,最后定稿了才能知道稿子结果,现在猜也没什么用。期刊介绍《免疫学杂志》是中国免疫学会和第三军医大学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免疫学进展、专家论坛、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技术与方法、短篇报道等栏目。办刊宗旨本刊坚持以交流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争鸣、繁荣学术园地为其办刊办刊宗旨;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读者充实理论、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服务为其目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