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建筑业在职人员需要通过发表中级建筑工程师论文晋升为中级职称。这导致了一些写作能力不佳的申报人员不知道如何撰写中级建筑工程师职称论文。不要担心,以下是建筑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的通用模板,写不出来,看完再写吧! 建造师审查和撰写中级论文题目的要求: 1.正文3000字左右,摘要400-500字; 2.本文引用的文字和数据应注明原作者、原姓名、页码和日期。 3.文中引用的表格应在表格下方注明原作者、原姓名、页码和日期; 4.申请文件的复印件应打印在4张规格纸上(双面打印),并按照项目的格式顺序装订。 5.建筑工程师中级论文题目的写作格式。 建造师中级论文题目应包括: 1.封面(包括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论文题目专业方向); 2.抽象; 3.关键词; 4.目录; 5.引言(说明研究背景、动机、意义和目的); 6.论文题目; 7.结论和建议; 8.参考文献(应与正文相对应); 9.附录(包括正文中未使用的部分,这只是与论文有关的重要数据和信息的一部分)。各种统计表,比较复杂的公式推导,电脑打印输出,术语和符号解释等。可以列在附录中作为解释性文件的有用信息; 10.封底。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帮助!
关键信息 写全内筒:摘要,关键词,前言,结论作者信息:单位(全称),单位地址(精确到市),单位邮编剩下的 基本没有问题(如果你问的是写作的格式,每个单位都有不同的要求,应该去向单位要格式,通常来说倍行距,正文宋体小四就行)(如果是需要发表的职称论文格式,就不用担心了,编辑会给排版)如果有需要发表可以,m我
职称论文在很多人对职称的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对于第一次进行职称论文写作的人来说,关于职称论文的有很多东西是缺乏了解的,比如职称论文格式有哪些要求?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职称论文格式的要求,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正在进行职称论文写作的人。 1、职称论文的标题不应该太长。一般20字以内比较合适。论文应注明作者的相关信息,如作者姓名、单位、省市等。 2、职称论文的摘要一般涉及三个部分,即要解决的问题、过程、方法和结论;要尽量简洁明了,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一般要求有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可以直接翻译。 3、职称论文还应包含参考文献,但不建议引用未发表的材料;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在15篇以内。具体格式设置示例:【序号】主要负责人。文件标题[C]。出版地点:出版人、出版年份。开始和结束页码(可选)。(会议记录[C]-收藏)。不同类型的引用格式是不同的,这一点需要注意。 4、字数要根据出版的刊物来确定。如果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职称论文的字数是6000到8000字。如果发表在国家期刊上,职称论文的字数在4000到5000字之间。 5、内容方面,职称论文应包含标题、副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英文标题、英文关键词等。
中级职称申报需要在刊号为CN、ISSN的专业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一般字数要求在3000字左右。部分专业评委会有要求2篇论文的话,按照该评委会要求。 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2011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京人发)的精神,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确定采取考试与评审...
中级职称申报需要在刊号为CN、ISSN的专业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一般字数要求在3000字左右。部分专业评委会有要求2篇论文的话,按照该评委会要求。 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2011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京人发)的精神,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确定采取考试与评审
推荐回答(正式)论文的基本格式: 一、题目作者: 论文题目(宋体二号、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宋体四号 (单位全名 部门全名,市(或直辖市) 邮政编码) 宋体小四 二、摘要关键词: 摘要宋体四号: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宋体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 三、引言部分: 宋体小四号 四、正文部分: 正文文字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五、标题部分: 1一级标题宋体三号标题1 二级标题 宋体四号标题2 . 1三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标题3 六、图片格式:正文文字中,先见文后见图,全文统一按顺编号, 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分辨率为400DPI以上。 七、注释文献: [注释] 宋体五号 ①注释1宋体小五号 ②注释2宋体小五号 [参考文献] 宋体五号 [1]参考文献1 宋体小五号 [2]参考文献2 宋体小五号 (正式)论文的格式要求: 一、题目、摘要、关键词 1.论文题目,按常规学术论文标题作出。 2.论文摘要,要求摘出(或者说“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者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具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不以介绍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文章讲了哪些内容。摘要篇幅100-300字。 3.关键词:3至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概念等。 以上三项置于论文之首。 二、论文中“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 1.“注”指作者进一步解释 自己 所要表达的意思,文中标码 ① ,注释内容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2.“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文末,文中设序号 [1] ,文献说明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 [1](P12) 。 3. “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 [1] ,并在文末注明。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 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
一、申报条件及任职年限要求 1. 中专毕业:在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上见习期满1年,可认定为 技术员, 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可认定助理工程师。 2. 大专毕业: 在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上见习期满1年,可认定 为技术员,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可认定为助理工程师。 3. 大学本科毕业: 在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上见习期满1年, 可 认定为助理工程师,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可晋升工程师(中 级)。 4. 双学士学位获得者,可认定为助理工程师, 再从事专业技术工 作3年,可晋升工程师(中级)。 5. 硕士学位获得者,在本专业工作年,可认定为工程师(中 级). 6.博士学位获得者,可认定为工程师(中级). 二、工程是个总称,凡是属于工程类(工程类里包括计算机方面、建筑方面、测量方面等)的技术职称申报时都是统一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 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评职称的时候,论文和报批都是你工作所从事的专业和服务的单位,前面就贯上名字。如申请评审工程测量职称,评上初级职称就叫助理建筑工程测量工程师,中级以上职称就叫建筑工程测量工程师。 计算机专业可申请工程类计算机方面的职称评审,但要先通过对应等级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如果计算机专业人员要申请工程类工程测量、测绘方面的工程技术职称,可不通过《软考》。 报工程系列一般应具备理工科相应学历和工程技术工作经历(自己填写,公司盖章)或工程系列的专业技术资格.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光学专业、物理学专业等理工科专业,申报工程职称,要求有本专业的学历、资格证书外,还要求有测绘测量方面的工作经验,工作业绩.
像这种是属于建筑类的文章,一般都是可以发建筑类和工程类的期刊。
建议你先向你们单位问清楚所需发表论文的级别,对论文有什么要求,然后再着手发表。现在网上有很多论文发表网,也就比你自己发表多两三百块钱,但是基本都能通过,所以你如果不会,也可以交给他们。------来自中国论文榜
国家级的,最好提前两年发表,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史中,建筑工作是一项既古老又新兴的活动,建筑的产生也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下面是我整理的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筑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一:《论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技术》 摘要:本文详细论叙了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技术在各施工环节中的应用,强调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为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提供了技术性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施工安全 安全、进度、质量以及效益是建筑行业中的四个重要因素。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只注重进度、质量和效益,尤其是效益为主要目标,往往忽略了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导致近年来各种建筑工程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因此,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防护与文明施工,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日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重要任务。 一 安全防护方案 (1)施工安全与防火。针对施工现场火源,要加强管理;尤其是对于使用天然气、煤气时,要防止爆炸;使用焦炭炉、煤炉或天然气、煤气时,应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煤所中毒。电源开关,控制箱等设施要加锁,并设专人负责管理,防止漏电触电。(2)雨季施工的安全防护。根据施工现场地势做好现场的排水工作,基坑周边地面上修档水埂确保水流畅通,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禁止大雨期间浇捣砼,雨季要随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及时调整砼配合比。雨季施工砌块不宜浇水,雨天不能进行室外装修。所有机械棚要搭设严密,防止漏雨,机电设备采取防雨防淹 措施 ,安全接地装置,机动电闸箱的漏电保护装置要可靠。(3) 木工 机械安全防护措施。对于工程中关于安装平稳、固定、场地条件要满足锯刨料安全操作要求。圆盘锯有防护罩、分料器,传动部位有罩、盖防护。平刨刨口有防护装置,且灵敏可靠。木工机械禁止安装到顺开关。(4)混凝土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平稳、固定、场地条件满足安全操作要求。离合器、制动器、钢丝绳、上料斗安全挂钩良好。进入滚筒清凿,必须切断电源,外面有专人监护。(5)物料提升机安全防护。物料提升机轿厢内、外均应安装紧急开关。物料提升机轿厢与楼层间应安装双相通讯系统。 二 安全防护措施的具体落实 通过结合建筑工程中关于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以及施工中的临边防护处理等环节,提出具体的安全防护措施策略: (1)模板安装安全防护。 模板的支设应严格按照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模板及其支撑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而且牢固可靠,严防倾覆。上下层的楼盖模板的支柱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底层支模地面应夯实平整,立柱下面垫通长垫板.冬季不能在冻土或潮湿地面上支柱。模板在垂直运输过程中,应确保运输安全,防止模板倾斜、坠掉现象发生。模板的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霉烂、翘曲的模板严禁使用。安装模板时,模板系统必须与脚手架脱开;模板系统未形成稳定结构前不得上人踩踏或承重。 (2)模板拆除安全防护。 任何部位模板的拆除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按工艺程序进行。高处、特殊结构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模板拆除前,作业人员要事先检查所用的工具是否完好牢固。作业人员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已灌注混凝土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除, 报告 施工员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拆除。拆除模板一般应采用长撬杠,严禁作业人员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或在同一垂直面上拆除模板。已拆除的模板应及时运走或妥善堆放,模板拆除后其临时堆放处距离楼层边缘不小于1M,且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处,严禁堆放任何拆下的物件。模板拆除间隙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等以外伤人。拆除基础模板时,先检查基槽土壁情况,发现有松动等不安全因素时,应在采取防范措施后方可作业。拆除高度在3M以上的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平台,并设防护栏杆。 (3)钢筋制作安全防护。 钢筋加工机械应保证安全装置齐全有效。钢筋加工场应由专人看管,各种加工机械在作业人员下班后拉闸断电,非钢筋加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钢筋加工场地。起吊钢筋时,下方禁止站人;多人抬运长的钢筋或钢筋骨架及网片时,要注意周围环境,前后照应,协调一致,防止抬运中冲撞或触及电气设备。不准多人抬着钢筋在墙足行车。在高空绑扎钢筋时,应搭设脚手架和马道,临边处还应挂安全网。钢筋焊接时还应注意放火及强光伤人。绑扎钢筋时,操作扎钩的扭力要适度,一般紧绕铁丝拧转两圈半即可。扎紧后的铁丝尖头应朝下方或内向,以防刺伤人。人工弯曲钢筋时,起弯用力要慢、稳,不要过猛,防止板脱和人员 摔跤 ,并尽量避免在高空板弯粗钢筋。绑扎钢筋应先对作业环境的安全状态进行检查,查看跳板、模板支撑是否牢固可靠。在高处作业时,不允许让在模板或墙上操作。 (4)混凝土现浇作业安全防护。 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混凝土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振捣设备安全可靠,一防发生触电事故。在拌制混凝土时,为减少水泥粉土飞散,保证搅拌质量,宜选用滚筒式搅拌机.少量混凝土可以采用人工拌合,但要注意避免铁锹伤人。在使用外加剂时,必须注意其适用与禁用范围、限量及掺配工艺,否则有可能导致质量事故或造成人体伤害。对此,应严格遵循施工技术规范,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浇筑混凝土时,操作平台上铺板要密实防滑,操作平台和吊栏四周必须满挂拴安全网,平台护身栏杆高度不得低于。操作平台应保持整洁,残留的混凝土,拆下的模板和其他材料工具应加强清理。 三 结语 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是一个十分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工程,为使安全防护施工措施真正得到落实,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广泛宣传并且落实掌握安全防护施工技术,与政府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逐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施工的重视和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118~119. [2] 周相友.浅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9):31~33. [3] 林以涛.谈安全管理在施工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8(36):11~15.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二:《论建筑地下室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逐渐发展起来。地下室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的特点,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相对较高。本文将从建筑工程地下室的角度出发,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建筑施工技术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与舒适度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地下室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建筑使用空间与维护建筑物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建筑地下室的角度出发,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是当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一针对建筑地下室施工 方法 的研究 建筑地下室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两项内容:一是在建筑工程的土方开挖方面,其中包括的内容:第一是要要选用容量为履带式的反铲挖掘机对建筑基坑进行开挖;第二是要选择合适的基坑边坡,这需要根据建筑基槽的土质、开挖深度以及现场地质条件进行考量,在开挖的过程中要随时进行修正检测,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基坑边坡的坡度不发生改变;第三是在土方的开挖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充分保障基坑坑底无水与井点降水,当基坑坑底出现涌水现象的时候,要及时地采取技术措施进行整改;第四是在建筑基坑的护坡方面,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在坡顶设置排水沟,以防止 雨水 冲刷护坡的坡面,同时要采取堆沙包压面的方式保护护坡;二是在建筑工程检验基槽与打桩头方面,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是桩头要进入承台1米的距离;第二是要打除桩头混凝土上的浮浆,用专用铲铲除已经松动的石子;第三是在建筑工程的基坑中,用混凝土浇筑地板之前,需要清洗桩顶。 二针对建筑地下室底板的施工技术的研究 建筑地下室底板的施工技术包括以下四项内容:首先是针对地下室基层的处理技术,建筑地下室的底板要放在较为密实的土层上,如若底板没有落在土层上,就需要按照7:3的比例配置而成的砂石料进行回填。其次是针对地下室钢筋的施工技术。地下室底板迎水面上的钢筋要保持55厘米厚,同时要用与底板上混凝土相同比例的水泥砂浆垫作为支撑底板的钢筋。在地下室预埋铁的下面要设置止水环。要采取铁马凳来架设地下室底板的钢筋,但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将铁马凳撤出。三是针对地下室浇筑混凝土搅拌的施工技术。第一是要按照建筑物设计要求选择原材料,并按照设计要求配置混凝土;第二是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要严把搅拌时间与搅拌速度关,同时要严格检验外加剂的质量;第三是在混凝土搅拌完成的时候,要在其初凝之前浇筑完毕,一旦出现离析问题,就需要加入适量的水泥浆进行复搅拌;第四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2个小时之后,进行浇水养护,根据季节的变化制定合适的养护时间计划。 三针对建筑地下室顶板、柱、墙以及梁的施工技术的研究 建筑地下室顶板、柱、墙以及梁的施工技术包括以下四项内容:第一是建筑地下室墙身的防水施工技术:首先要做好墙身防水材料的准备工作,水泥要选择普硅水泥,砂石主要是直径为毫米的粗砂,水泥砂浆的水灰比为,素灰水灰比的比值为;其次是要做好地下室基层的处理工作,比方说,当混凝土的基层表面出现100个棱角的时候,要用水泥砂浆与素灰将其分层次的找回,当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蜂窝形的孔洞的时候,要清除已经松散的石子,用水泥砂浆与素灰将其找平;三是对于地下室中一些特殊位置的施工,在地下室阴阳角的地方需要抹阳角,其中阳角的直径为10毫米,阴角的直径为55毫米;四是对于地下室墙身的防水设施的养护,当地下室的表面出现冷凝水的时候,不需要浇水进行养护,当地下室出现风干现象的时候,需要浇水进行养护,时间需要两个星期,当地下室被阳光照射时,需要运用湿草帘或者薄膜进行覆盖。 第二是建筑地下室中墙模板的施工技术。墙模板要选择18×1230×2450毫米的防水性能好的胶合板。墙模板的大小要根据地下室剪力墙的高度与长度进行裁剪制作。同时要采用止水环撑头的方法防止墙模板的变形,其中止水环的间距是纵向与横向均为800毫米。对于墙模板中的穿墙管道的设计要采取预埋的方式,同时要对预埋件进行防水处理。对于地下室剪力墙的墙模板的接缝的地方,可以用泡沫或者涨棉进行填充。 第三是建筑地下室中钢筋的施工技术:首先是在地下室剪力墙的双层钢筋要用短钢筋头焊接在撑信钢筋的内测,在点焊的过程中,不允许钢筋头露出网片的外侧;其次是建筑地下室墙壁上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是S8,与底板混凝土的抗渗等级相同;三是地下室钢筋要绑扎牢固,预防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由于振动或者碰撞导致钢筋的错位,产生漏筋现象;四是地下室剪力墙的保护层要使用S8抗渗等级的水泥砂浆或者细石混凝土垫块,禁止使用短钢筋头作为保护层的垫块。 第四是建筑地下室回填的施工技术:首先是建筑地下室的回填要在地下室工程完成之后进行,尽量减少因为温差与干缩而导致起裂的可能;二是在回填之前,要根据地下室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回填方案,选择合适的回填材料,其中回填方法大多使用人工回填的方法;三是在回填的过程中,要从地下室基坑的最底层开始,从基坑的一端慢慢向另一端自下而上地回填,人工夯实的面积为200毫米/每次,机器夯实的面积是300毫米/每次;四是在地下室基坑深浅相连接的地方,首先选择回填深处,当浅槽与深槽平衡时,就要开始分层的夯实;五是对于地下室的管道与墙基回填,首先要选择在两侧用细土回填,尽量避免管道与墙基中心线发生变化。 四结语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地下室的空间利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这对建筑地下室施工技术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地下室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覃荣.探讨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J].建筑知识,2010(1)。 [2] 吴燕峰.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分析[J].中华建设,2011(7)。 [3] 刘杰.探讨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J].建筑知识,2010(2)。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 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技术性、质量等方面。要合理对施工技术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不仅要促进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细化管理,还要积极贯彻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而为人们的财产安全、人身安全提供有效的实施保障。 一、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技术、现场施工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在执行期间,是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调控,以保证在建筑施工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生产部分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降低施工中的影响问题,促进施工的安全运行,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建筑企业的运行效率,还能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实施质量。在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中,要实现专业的技术使用,并构建合理的 实施方案 ,利用合理的解决措施不仅能够促进各个程序之间规范运行,还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 施工人员的自身技术水平一直是影响施工技术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存在关联。所以,建筑企业应重视对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考核工作,并促进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但在实际施工工作中,很多施工企业为了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选择一些技术水平比较低的人员,甚至选择一些没有 经验 的施工人员,所以说,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施工人员根本不能保证施工技术质量的有效控制[1]。 (二)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在建筑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中,根本没有体现出完善性。制度的建设能够促进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但在当前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一些制定的制度还体现着较大的松散问题,从而降低了整个工程的有利实施。如: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性,在较大程度上都制约了建筑工程的有效实施。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施工单位只考虑自身效益的提升,一些施工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也不够熟练,与下阶层人员的沟通不到位等,都引起了施工方式的不规范执行[2]。 (三)建筑材料质量差 建筑施工中的材料是整个建筑工程中的主要部分,施工材料的质量与工程实施的质量存在较大关系。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单位为了在工程实施期间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常常使用价格低、质量低,也没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材料,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质量,降低了人们财产的安全性。而且,在对相关施工材料进行采购期间,也没有对其严格监督、检查,导致在施工中出现严重的偷工减料等现象,从而出现了质量差的工程建设。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主要根据相关原则对其有效提高,一般表现在:第一,促进建筑工程中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使相关人员的技能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第二,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根据科学发展观倡导的相关原则,在保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下,促进施工中各个环节、各个工作的科学性、安全性。第三,要提高施工材料的质量,在能够保证施工技术质量前提下,不仅要降低施工成本,还要提升建筑工程的生产效率。所以说,应对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合理控制,并在以下几方面积极优化[3]。 (一)聘请技术水平高的施工人员 根据建筑工程在建设与发展中形成的不同需要,对施工人员的不同技能与水平进行合理选择。在考核期间,可以严格按照制定的相关标准对其考核,以保证能够聘请到技术、能力都比较合适的人员,同时,还要严格禁止出现施工人员滥用技术的情况。而且,还有对建筑工程中的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考核以及相关的技术培训工作,使工程中的建设人员能够达到较高的施工水平以及形成成熟的建设程度。其次,可以针对施工人员的实际建设情况,制定合理的赏罚制度,并对一些表现优秀的人员、技术水平高的人员予以奖励,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4]。 (二)加强施工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中,要促进工程实施的规范性,建筑企业可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改善与优化,这样才能在总体上提高工程施工技术质量。建筑工程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在对管理制度进行制定期间,要对多种因素进行有效实施。如:实现施工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发展,为了保证技术人员在施工中的安全性,可以利用相关的惩罚制度对其制约,以促进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实施。 在整个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能够在其中发挥较大作用,是控制施工质量的核心部分。因为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施工的质量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自身信誉。在这种建设形势下,企业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及安全培训工作,根据合理的技术规范以及安全责任,保证建筑工程中的每个部分、每个环节都能符合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从而促进施工管理制度的积极建设[5]。 (三)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 要提高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质量,要对施工中要消耗的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控制。例如:在对混凝土使用期间,如果使用过多的砂石或者水泥,就要严格把握材料使用的数量,保证材料的及时供应。而且,还要对使用材料的用量与存货量合理控制,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促进施工作业的独立控制。如果期间遇到一些特殊状况,促进相互运输,能够在较大部分上提升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如果对施工中的一些大型项目,为了保证材料施工中的使用质量,还可以对其进行划分,并按照各个小细节进行控制。在材料使用期间,还要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及预算制度,保证在采购期间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所以说,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期间,只有保证材料的合理使用,并充分促进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规范性,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结 :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在其中占有较大地位。施工单位中的相关人员要根据建设的管理制度、施工中的材料管理等相关因素进行强化,以保证对施工中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进度。 猜你喜欢: 1.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2.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参考 3. 建筑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4. 建筑工程中级职称论文模版 5.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
高工指的是高级工程师,那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论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高工职称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高工职称论文 范文 篇一 《核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对南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如何探索与实践核特色建设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大学本科专业特色建设提供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核特色 环境工程是一门与土木建筑、化学工程、生物学、气象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从1982年2月 毕业 的第1届、7所院校有本科生的基础上,发展到目前稳定在251所院校、年招生人数达2万人的规模。这一方面体现了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和环境管理力度的加强,环境工程专业繁荣发展的景象,但也预示着办学竞争的不可避免。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在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依托我校核类学科专业齐全、培养层次完整、办学规模大、特色鲜明的背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特色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将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核特色内容引入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对核特色建设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阐述,以期为专业特色建设提供交流和参考。 一、核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按照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规范的要求,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 教育 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以“能适应国防工业以及核工业发展的需要,具有从事放射性环境监测与评价、核设施与核尾矿库退役治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构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核特色,首先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1.核特色鲜明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整个课程体系贯彻“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每个平台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个模块,在每个课程平台均有核特色课程或实践环节。课程体系见表1,具体课程名称见表2。 以上课程体系是与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中确定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组成)是相吻合的。 由表2可以看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为了实现核特色人才培养,在公共基础课程平台选修课部分设有“核工业概论”课程;在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原子核物理”、“辐射防护基础”、“放射化学”、“放射生物学”等;在专业课平台必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放射性三废处理”,在选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核通风空气净化”、“核环境学”、“核辐射探测实验”、“核电运行”、“核环境学”、“辐射监测与评价”、“特殊分离 方法 ”、“核安全法规”等。 2.贯穿于整个本科学习阶段的核特色培养模式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教学改革,探索“4+x”与“规范+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步实施本专业4年制本科教学计划(“4”)和核特色培养(“x”),在贯彻环境工程专业教指委制定的环境工程本科培养规范要求的同时坚特色办学,核特色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本科学习阶段。在刚入校的专业教育时,学生就参观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校的核电模型室等特色实验室,感性了解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在学生4年的学习期间,通过在核课程教学和非核课程引入核特色内容以及实验、实习、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每个学期不间断地坚持核特色培养。 二、将核特色内容引入课程教学 为了加强核特色建设,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采用全体教师参与的专题研讨方式,针对课程有意识地增加核环境知识并注意课程间的衔接,使核特色体现在非核课程教学中。如在“环境监测”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增加了“公路(污染道路)的γ辐射剂量率监测”、“室内空气氡的测量”、“222氡与222氡子体测量”、“场地氡析出率的测量”等系列实验,使学生掌握放射性监测的基本原理与监测方法,得到常用监测仪器的操作、放射性监测布点方法及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辐射剂量计算等训练。学生保存这些实验监测数据,用于“环境评价”课程里“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 ”专题实训作业。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增加了“核工业与通风”这一章,使学生获得铀矿通风与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并了解我校教师在铀矿井通风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动向;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中,多年来以“生物吸附法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铀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等为专题,老师课堂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上网查阅科技文献、参与实验研究,在“培养并构建抗辐射超富集铀的工程菌”、“U(Ⅵ)印迹复合吸附剂对铀的去除”、“土壤微生物对铀的吸附”等研究课题上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这种核特色教学内容的引入以及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的教学模式,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专业特色的内涵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特色建设的主体,我校环境工程核特色建设在师资方面有多年的积累。学校前身之一的原衡阳工学院隶属于原核工业部,有多年从事核辐射防护、放射性污染治理等方面研究的积累;2002年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后,其通风安全组与环保组的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被吸收到环境工程专业教研室或实验室;学校现有核反应堆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物理、辐射防护、采矿工程、放射医学、核安全工程等八个核类专业。这些都为我校环境工程核特色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师资队伍基础。为了提高本专业核特色教学水平,我们主动配合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管理模式,建立跨院(系)、跨学科的联合教学模式,即部分核特色课程由其他学院(学科)的专业老师担任主讲教师,如“原子核物理”课程由我校核科学技术学院的老师主讲,“放射生物学”由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师主讲,毕业设计(论文)也有其他学院的教师进行指导等等,各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协同合作,充分保证了环境工程专业核特色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另外,我们也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已有多人分别攻读采矿工程、核技术及应用的博士研究生。 四、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核特色建设 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视核特色建设。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交叉性强的特点,在专业实验室规划建设时,重点建设了“核环境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能进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浸出液”、“放射性环境监测与评价(222-氡及222-氡子体、γ辐射剂量)”、“含铀废石铀、镭浸出”等综合性实验以及“环境γ的监测”、“场地氡析出率测量”等设计性实验。实验室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为学生和老师的课堂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科学研究等服务。 为了凸显核特色,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核工业743矿、核工业741矿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为学生提供放射性废水处理、放射性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放射性环境监测与防护等方面的实习机会。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四年最后一项实践性教学内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主要采用如下 措施 实现核特色培养:第一,将教师科研课题的子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在铀尾矿冶退役治理、铀矿井通风等研究领域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每年的毕业设计(论文)都有多人次完成这些课题的部分研究。第二,产学研结合,学生参与校企横向合作项目。我校与某铀尾矿库及多个铀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尾砂固化、覆盖降氡、农田修复、周围环境监测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就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每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总人数中有1/3至1/4是与核工业有关的环境问题的设计或研究,使学生得到了较好的实践训练。 五、结束语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尽管办学时间不长,但经过十年来专业核特色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核环境工程实验室所属的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实验室获得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2009年环境工程被评为南华大学特色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遴选为我校精品建设课程,近2年获得铀尾矿冶退役治理、铀矿井通风等核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湖南省教改项目1项,毕业生在铀业公司、核工业环保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率达10%以上并获得好评。今后一段时间,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将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核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我国国防工业和核电事业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泽华,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3):23-26. [2]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2):77-78. 高工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环境工程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与效果分析》 摘 要 为适应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引入CDIO模式,结合我校教学资源,在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校内实践基地。经过广泛的调研,证明实践基地运行模式合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较大作用,受到学生和社会的好评。 关键词 CDIO模式 实践基地 效果分析 实践教学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工科类专业,其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需要,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我们引入CDIO模式,结合我校教学资源,在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校内实践基地。①从2007年筹建至今,基地运行效果良好,开创了在校学生实验、实习和实训的新途径,培养出的毕业生在企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同时也为学校探索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新路,收效显著。 1 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的改革实践 遵循CDIO模式改革实践教学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实践。通过CDIO模式的引入,我们对实践基地的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改变了原有的基础实验、验证实验加少量综合实验的传统实验室模式,把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基地充分承担起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不同学期需要完成的实验、实习和实训过程,并使之形成一套多层次、多科关联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完备的设施保障实践教学效果 几年来,实践基地不断增加设备,为学生提供各类型的小型化污染物处理装置,环境监测仪器。到目前为止,学生在校各门专业课程的配套实验,包括环境监测的大型分析仪器,环境微生物学的微生物培养选育和显微镜检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各种水处理方法的工艺装置,大气、土壤、固废、噪声等的监测治理等,均能在实践基地完成教学。实践基地开设了大量开放性、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实习、实训项目,提供给学生各种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污水、废气作为实验对象,由学生自己监测污染物的组成和含量,确定治理方案。从污染防治、监测评估到污染控制研究的全过程都有学生自主完成。多科性、多工段、多岗位的联合协作模式完全模拟环保企业生产实际,使学生掌握的技能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服务社会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实践基地在教学的同时,将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形成一种整体联动的模式,让学生直接面对实际生产过程。②实践基地为学校周边地区小型企业及居民社区提供有偿污染物处理服务,学生实验样品均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过程。既为周边地区解决了污染处理的成本问题,也是实践教学完全契合实际,学生和教师也可以开展科研。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模式。 2 实践效果分析 环境工程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和运行,从我们对200余名环境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以及2010-2011两届100多名毕业学生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收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校生对实践基地教学模式的认同 我们将06、07、08、09 级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放入实践基地中进行,每届学生50人左右。基地开设的设计性实验或综合实训项目,均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学生受益颇多。为了检验基地运行的效果,我们设计问卷调查,对07、08 级环境工程本科生发放问卷98份,收回95份,回收率,回收问卷全部有效,统计结果见表1。 从实践基地的调查统计结果得出,学生对新的实践教学方式表现出极大兴趣,认为通过多层次的实验、实训项目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实践工作能力和综合多学科分析能力,尤其是岗位协作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对部分学生而言,新实践方式有一定的难度,实验时间基本合适(可以接受),实践基地的实验工作条件基本满足要求。从总体上看,实践基地教学模式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表1 在校生问卷调查统计(n=95) 毕业生对实践基地教学模式的反馈 对已经毕业的2010-2011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着重咨询了实践基地的教学对学生就业和从事实际工作是否有帮助。共寄出问卷100份,收回76份,回收率,回收问卷中73份有效,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毕业生问卷调查统计(n=95) 从对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可见,基地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在一定层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普遍认为通过基地实践,使他们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有所提高,在工作实习期的表现远优于其他同期实习者,在岗位协作和研究创新上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通过对用人企业的调查反馈得知,经过基地实践环节培养的学生,企业满意率很高。毕业生可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独立解决问题,各部门协调配合,处理突发情况以及参与科研创新等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工程技术人才。 注释 ① 吴昊,张犁黎.CDIO模式下环境工程校内实验基地探索[J].学理论,. ② 詹一虹,侯顺.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 渠道 [J].教育研究,. 高工职称论文范文篇三 《试谈水利工程防洪措施》 1汛前的准备工作 预测水利工程的防洪状态 一旦发生洪水灾害,会使水位不断升高,而且水流速度非常快,会给防洪工程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为了使水利工程的防洪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汛期的预测工作非常重要。比如,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水灾害,大坝是否有能力承受,会不会发生危险事故,河道会不会被洪水侵蚀,是否会发生渗水等现象,这些情况的发生都需要做好预测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洪水,避免在洪水来临时措手不及。 清除障碍 河道的行洪能力在水利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洪水来临前,需要将河道进行清理工作,特别是会对水流产生阻碍的树林、桥梁等,这些会使河道的面积缩小,很有可能出现断面的情况,而且在河道两边的堤岸会有泥沙积存,出现的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及时将这些阻碍因素清除,有利于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 2防洪措施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防洪的主要措施有:水库、蓄滞分洪区、河道提防、排水工程等。根据实际的地形采取适合的措施进行防洪抗灾工作。水利工程的作用除了能够防洪以外,还有农田水利、发电等,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水资源合理利用。 利用水库蓄水 在我国比较常见的防洪的措施之一就是利用水库。水库的作用主要有发电、灌溉、养鱼和防洪等,在防洪中主要是调节水流,降低洪水的流速,以及拦洪蓄水等。具体方法是:首先选择一个适合的位置建立可以蓄水的水库,洪水到来时,可以利用水库将洪水储蓄,减少流进下游河道的水量。利用水库调节洪水的方式有蓄洪和滞洪两种。 首先是蓄洪。在溢洪道没有设置闸门的情况下,洪水来临前,将水库中的水位降到限制水位。便能起到蓄水的作用。如果在溢洪道设置闸门,可以使水库蓄水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可以改变开启闸门的大小调节流入下游河道的水量。水库有闸门的控制,既可以做到蓄洪也可以起到滞洪的作用。在设有闸门的情况下,一旦水库中的蓄水位达到溢洪道堰顶高程的高度时,水库就能将洪水暂时滞留在水库中。 水库的调蓄作用 总体而言,利用水库进行防洪一定要注意兼顾上下游。为了不影响到上游人们的生活以及工农业的发展,需要对水库中的水进行控制。而水库的泄洪量大小需要根据下游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水库不仅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还可以用在农田水利中,在洪水到来时,利用水库将水储蓄起来,在非汛期时就可以利用水库中的水灌溉农田等,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利用水闸防洪 在水利工程中水闸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将水闸建立在水库、河道或者湖泊等地方。将水闸关闭以后,可以起到挡水的作用;打开水闸可以泄洪,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进入下游水的流量。水闸主要有节制闸、分洪闸、挡潮闸和排水闸几种,这几种水闸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泄洪和挡水。一般情况下,在上游地区采用节制闸,一旦洪水来临,可以将水闸打开,控制水位,同时也可以控制排水量,确保下游河道的安全。分洪闸的作用是可以将洪水分流到不同的地方,比如湖泊、洼地等,保证下游人们的正常生活。挡潮闸的使用是通过涨潮时和退潮时水位发生变化进行水闸的开合,有利于防止海水倒灌。排水闸是在洪水灾害发生时起到排泄洪水的作用,如果洪水的水位相对于堤内的水位较低时,就需要打开水闸放水,一旦水位比堤内的水位高时,应该将水闸关闭,防止洪水倒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修筑堤防 堤防是用来档洪水的建筑物。修筑堤防能够有效的避免洪水泛滥,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河堤可以将洪水有效的控制在行洪道里,使行洪的速度加快,有利于泄洪排沙。 堤防在防洪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同时它又能抵挡海潮以及风浪等灾害,而且能够防止风暴潮侵入陆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泄洪的主要方式就是利用河道,因此将河道的行洪能力提高对于防洪措施的实施有着主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平原地区修筑堤防需要与河道的治理结合起来,比如,提高河道泄洪能力时,需要将堤防进行加固,而在堤防加固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防护工程对提防进行保护。 利用蓄滞洪区降低河道的行洪压力 蓄滞洪区是防洪体系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主要是保障防洪工作的安全以及减轻灾害等。蓄滞洪区可以分为四种,即分洪区、行洪区、滞洪区以及蓄洪区。分洪区的修筑主要是在一些有湖泊或是洼地的地方,有利于将洪水分流,降低洪水水流速度。行洪区是在堤岸之间或者天然形成的河道两侧,发生洪水灾害时可以用来宣泄洪水。滞洪区在发生洪水灾害时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在洪水高峰期可以削减洪水流速。蓄洪区可以将河道泄出的多余洪水临时储蓄起来,洪水灾害减轻时再将洪水排放出去。 蓄滞洪区是用于对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因此我们在有条件的地方开辟出蓄滞洪区,有利于洪水的防治工作。蓄滞区在启用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于蓄滞洪区的使用一定要明确调度程序,随时做好进洪闸口以及分洪闸口的开启准备。 因为分洪区和蓄滞洪区平时不会使用,一旦发生洪水灾害,会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一定要做好预测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洪水的措施。 3结束语 在我国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以及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形下,自然灾害的发生也逐渐增多,尤其是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一定要做好防洪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防洪措施,提前做好防洪的准备工作,做到及时洪水来临时能够及时应对,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应该使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提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合理的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同时水利工程的防洪系统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即使出现较大的洪水灾害也能有能力抵抗。 猜你喜欢: 1. 高工职称论文发表要求 2. 工程高级职称论文范文 3.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优秀例文 4.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赏析 5.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要求
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应用数学和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实验技术等,探求新的工作原理和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一:《试谈生物工程专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我国生物工程专业正式设立于1998年,它包含了原来的生物化工、微生物制药、生物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4个专业。自设立以来,发展迅速,全国办学点数从1997年的57个发展到2010年的284个,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约2250人达到2010年的30多万人,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随着科技发展,生物工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实验技能、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 经验 都提出更高层的要求,形成了高素质人才稀缺的局面。本文重点探讨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分五个部分详细分析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改革的合理方案。 一、课程设置 多数生物工程专业是由原来分属于化工、轻工、医药等学科的生物化工、发酵工程、微生物制药等专业调整而来,部分是在师范、农林及其他综合性院校的生物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背景和专业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大相径庭,各有偏颇。如师范、农林及其他理科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背景偏理,工科基础薄弱,多存在重理轻工现象:专业课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所占课时比例较大,工程类课程如生化反应工程、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课程所占课时较少。而工科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则相反,偏重于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工科课程的教学,不重视生物学基础,大纲很少涉及细胞生物学等理论基础内容。这些致使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上普遍存在上下游技术结合不够紧密、学研产环节薄弱甚至脱节的情况,影响了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和结合型人才的培养。 再有,现行课程体系中,基础类课程占据学生课程学习的3/4以上,致使专业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严重受限,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背道而驰。此外,随着科技进步产生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学科越分越细,内容庞杂,与此同时,新一轮的教改进一步缩减了理论教学课时,尤其专业课程学时,从而导致学科的新思想、新成果难以及时进入课堂,知识更新速度慢。 因此,迫切需要整改课程体系,切实推进课程建设的改革,全面分析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部分,统一规划授课内容,通过每周的教师例会,将各课程体系中重复的环节适当删减,在保证学生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使课堂内容精简有致。 二、教材建设 许多学校都对教材选用严格管理,主干课程全部选用 教育 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①教材编写面面俱到:各教材为了强调它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知识点覆盖面不断加宽,例如生物化学教材从原来的十七个大章节增加到现在的四十大章节,内容增加一倍多,教师把握教材的难度明显加大。②知识点重复与漏洞现象并存:专业课程知识分割过细,没有从课程体系整体考虑,例如“氧化磷酸化与形成”这个知识点在主干专业课程中有七门课的任课教师都讲授、“代谢调控”有七门课重复讲授;而“包涵体”“热源”“蛋白质的修饰”等重要概念,却鲜有课程涉及。③工程实践类教材奇缺:如生物工厂设计,全国出版的教材只有“发酵工厂工艺设计”(1992年出版)和“生物工程设计概论”(原为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1995年出版),内容陈旧,不能反映学科发展动态和专业科技发展的趋势。 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在教材选择和授课内容上需要适应学科的发展动态,在教学大纲的编写环节明确学科教学内容,全面梳理专业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写适合专业特色的教材体系,避免教材间的过多重复,提升教学质量。 三、观念影响下的实践教学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国各级教育历来重理论、轻实践。而工科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其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其忽视实践教学的后果会严重制约人才素质。欧美发达国家不但在工科本专科教育阶段有充分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且在这之后还必须接受几乎全部为实践技能训练的继续工程教育。而我国的生物工程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内容不足、执行困难的问题。 切实改变观念,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深刻理解实践教学对工程类学科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是解决现有问题的必经之路。 四、实践 教学方法 和手段 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也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涉及的实验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学生的参与性、创新性得不到体现。二是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高校本科实验室硬件建设落实困难,教育手段、教学方式难以突破革新。 我院的专业实验安排为专业理论课程的附属部分, 实践中发现有几点明显不足:①实验时间短而分散;②实验内容及容量受到局限;③综合实践性差。实验多安排为一周两次,每次3~4学时,连贯性差,只能开设一些验证性或 经验性实验,无法实施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和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类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对其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也不无裨益。另外,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感观的强烈刺激,录制实验步骤,形象演示,并增加学术 报告 丰富教学内容,都能够以新颖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五、校外 实习基地建设 受市场 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担心学生短期的实践会影响到有序的正常生产,影响经济收益,拒接学生实习,校外实习走马观花,变成了“参观式”学习,学生无法接触一线生产,没有亲自动手实践机会,专业技能得不到训练。 另外,教师自 身的实践水平也是左右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就生物工程专业来说,由于近年博士招生规模同比扩大,大量刚刚离开校门的年轻博士纷纷走上讲台,他们的成长背景决定了其在专业小领域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对学生多方面知识的渴求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指导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时难免底气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重视实习基地建设,设置学校自己的校内中试规模基地,另外,对师资队伍尤其是新进教员进行及时的实践培训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必要 措施 。 结语 综上,我们将继续研究分析国内外生物工程技术 发展的趋势,加强素质 教育,为全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 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材料、能源和信息已被公认为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分支学科,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应用的日趋普及,使得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以理论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责任。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实施“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应用能力。 一、社会发展急需工程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分子化纤生产国,化纤工业正在实现由“数量型”向“技术型”的战略转变,使化纤主要常规品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在一些重要高新技术纤维品种上取得产业化成果。 目前,我国高分子化纤材料工业随着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正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行业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化纤人才的培养速度。据调研统计,化纤企业的专业人才数量不到职工总数的5%,有的甚至不到1%,存在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同时还发现,由于化纤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企业原有的专业人才不能完全跟上行业的发展,急需更新人才。 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1.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的教学改革需要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思想。这些教学理念包括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向开放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转变;从标准化培养模式向个性化培养模式转变;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1,2]。 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培养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技开发、工艺设计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重视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选修课、专题讲座、 社会实践 ,以及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工程环境背景等多种形式,从而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 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强化基础训练,拓宽专业口径。 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是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强化基础,一是在基础理论和技能上进行面上拓宽,加强要求,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更牢固,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二是将专业基础课拓宽到新的专业目录的专业口径,为新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专业口径,不是将专业课程的名称加以改变,而是将专业主干课程认真整合,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4.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最直接的体现,是形成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3]。要进行课程重组,减少课程内容重复,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逐步深入;建立大工程观念下的新型课程体系,重视各相关学科知识内容的融合、渗透和时间安排上的协调,做到课程综合化、系统化。 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1.实施“平台式”教学。 本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要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原则,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模式设置了三个教学平台,即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以达到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行业和充分发展个性空间的目的。 “理论教学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能力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初步形成学院、学科、专业、职业兴趣四级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学科基础实验教学和模拟仿真企业生产的工程实践教学两部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则包括学院公共选修课、课外素质教育及社会实践三部分,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4]。 2.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它是在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基础上发现并 总结 出的一般规律,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探索这一规律内在的作用机理,采用数学、物理、化学理论与模型计算归纳形成理论体系,并在理论指导下,将科学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使理论体系进一步得以检验并逐步完善,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向前发展的学科。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实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每一理论、发明的诞生都是在实验中孕育、培养出来的。针对上述学科特点,专业教研组在制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分子专业教学实践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 毕业 实习和毕业教学环节等实践教学部分。在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要积极有效地开展研究型、设计综合型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开放实验室科研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5]。 在毕业教学环节实践中结合教师科研项目,选择学科前沿或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课题进行毕业论文选题,结合工厂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科研能力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研究与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改革上,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此举不仅能为企业发展量身定做工程实际应用型人才,而且能够提前将学生“预售”出去。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订单式”培养学生提供奖学金、贫困助学金等费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就业等问题。 4.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要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关键是建立与企业同步发展的规范的实训环境。要充分利用区域与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设立产学研联合体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场所,保障实习、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6]。实习基地可以完成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任务和多项工艺实验。学生通过这些实践环节能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了解了本行业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和继续深造都是大有裨益的。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需要,办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教师的知识更新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学校需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提高本专业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对新进教师进行“传、帮、带”教学指导,使新进教师的授课水平快速提高,从而有效地将行业发展动态与理论授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三、结语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极其迅速,每年都会有许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而教育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如何加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应用而忽略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是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所以在重视应用的同时,还要注意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即提倡一种“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龚春丽,文胜,郑根稳,汪连生,颜永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孝感学院学报,2008,28,(6):109-111. [2]高炜斌,枝苗,自瑛.高职教育中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2):69-70. [3]申长雨,关绍康,张锐.加强课程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随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8,(3):52-54. [4]陈立贵,袁新强,李雷权,王忠,付蕾.构建符合学校定位的高分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科技教育,2009,(22):161-162. [5]刘仿军,国平,喻湘华,曾小平,周爱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6):88-91. 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三:《试谈材料工程测试技术》 摘要:材料工程测试技术针对材料工程的检测技术。针对工程材料进行科学有效的检测,是保证工程材料符合建设要求的前提。 文章 主要对检测的概念和一般方法,以及相关方面的最新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材料工程;测试技术;新发展 1材料工程的测试技术 材料工程测试技术针对材料工程的检测技术,其任务是:一方面对成品或半成品进行检测和测量,另一方面有效的检查、监督和控制某个生产过程,或者运动对象,保证这些环节都处于最佳状况,以便能够全程掌控反映这种最佳状况的各种数据。因此,相关技术和测试人员就需要随时对这些参数的大小和变化情况,进行定性检查或定量测量。为了适应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材料工程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不断研制出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实践表明,制备新型材料的需要有严格的生产工艺,同时要提高某种材料原有性能,也会对加工工艺有较高的要求,而要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自动控制技术来保证。而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展,需要在求出相关参数的基础上,经处理后送人控制装置,然后再实施自动控制。 2测量误差和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①测量误差概述。被测对象某参数的量值之真实大小(真值)xo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测量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尽可能的用数学办法估算出大小。同时也掌握测量误差出现的规律,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方法方面:测量方法的不完善、不合理,定义的不严密,以及结果表达式不当,导致测量结果无法得到反映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统称方法误差;测量设备方面: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仪表、量具及附件不准确都可能引起误差;环境方面:在测量中,由于实际环境条件与规定的条件各不相同,可能会引起的误差;测量人员方面:在测量时由于人员的分辨能力、反应速度、感觉器官、情绪变化、工作责任心、操作经验、心理的固有习惯等存在差异,这就可能引起相应的认为误差。 3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要想很好的提高测量准确度,就必须要尽可能的减小误差。提高准确度,需要根据具体的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科学的测量原理的指导下,通过优良的仪器设备,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才能实现。从实际的测量工作来看,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对测量方法、校正手段以及数据处理这些环节,来提高准确度具有更有效更积极的意义。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掌握产生误差的规律,并通过专业的理论分析,从测量方法的调整着手,完成测量的校正,或者在实验数据的指导下,找出应修正的量值大小。其次,因为缓变误差有不平稳、随机过程的特点,当前要对此问题进行解决,往往是通过不断校正,且校正周期尽量短一些的办法来解决。再次,坏值是指带有粗差的测量数据,在测试过程中一旦发现就要马上剔除,因此,掌握发现坏值的方法至关重要。最后,随机误差,针对随机误差,我们一般是通过掌握统计规律来减小误差量,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下文将主要分析利用统计规律估算随机误差、减小和剔除粗差的方法。 随机误差的估算 尽管通过正确有效的处理测量仪表的间隙和摩擦以及外界噪声干扰,可很好的减小产生随机误差的影响,然而,从随机误差的特点看,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众多微小因素共同造成的。所以,在测量时需要利用其出现的统计分布规律,结合所得出的测量结果,尽量把估算出的随机误差的范围缩小。在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分布上,测量人员必须有要对多数随机误差产生的独立因素有所理解。而误差出现的概率分布正好符合正态分布,那对一个不变的量作n次测量,其随机误差的概率密度函数P(δ)为: P()=·e- 粗大误差的减小和剔除准则 含粗差的测量值是与事实不符的坏值,在实际的测量中必须要在主观上避免出现,也就是要避免测量的操作者出错,防止外界的各种重大干扰,同时要保证测量设备的完好。如果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应该马上剔除。在测量中判别坏值主要有两种方法,即物理判别法和统计判别法。 所谓的物理判别是指测量人员一旦发现在测量过程中,有读错、记录错、操作错等错误现象,或者发现不符合测量条件或环境突变的情况下,应该随时剔除,并重新进行测量取值。统计判别是在完成自动检测中待测量后,再通过统计办法来处理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如果是在无系差的测量情况下,产生随机误差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而且出现大误差的次数是很小的,所以我们可以制定出剔除准则,常材料工程测试技术用的有3σ。 4检测的一般方法 ①电测量和非电量电测量。由于电测量的参数差别很大,很难直接检出和测量,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非电量电测量技术进行测量的。也就是通过传感器把待测的非电参数转换成电参数,接着测出此电量,最后再按原转换的规律逆向找出待测非电量。传感器是指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而敏感元件则是指传感器中能够直接感受,或者响应被测量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量,如果这个量已是电量,那就会被称为转换元件。 ②主动检测和被动检测。主动检测是指为了检测,主动向被测对象施加能量,通过得到的反馈情况实现检测,这种检测类似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检测瓷瓶是否破裂,就敲击一下,提高其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当然,这里要指出的是主动检测会干扰对象的状态。而相对主动检测而言,被动检测不需要向对象施加能量。 ③接触检测和非接触检测。所谓的接触检测,就是让检测仪器和对象直接接触。这种直接检测的方式必然会对对象产生一定的干扰,甚至能够对测定的正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特殊情况下,如有高腐蚀、高辐射等情况时,对象是不便或不能直接接触被测对象的。所以,我们往往会采用非接触检测的方式,这种方法一般不会对对象的原来状态造成破坏,不过也会因为非接触,而造成侵入外界干扰的情况。 ④偏差法、平衡法和微差法、替代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测量过程的被测量和单位量对比操作上,做出相应的变化,这样能够在原有仪表的作用下,提高测量准确度。偏差法是常规的测量方法。被测量的大小是由模拟的显示仪表指针偏转来反映的,其与家用电压表测电压相似,操作简单且快速,仪表的等级对准确度有决定性的作用。像天平称重那样,平衡法是通过不断地调节已知标准量的大小,使之与被测量平衡。如果指零仪表示零时,则表明此时达到平衡,这种情况下标准量大小就是被测量的大小。电位差计和平衡电桥均都是在此原理之下完成的。测量的高准确度,主要决定于示零仪表的灵敏度是否到位。微差法与平衡法很相似,不过这种方法可以有微小差值,不用把标准量调整到和被测量完全相等,可以用偏差法测出此差值,被测量大小就是此微差值和标准量之和,其准确度比直接用偏差法更高。替代法也是测量方法的一种,曹冲称象是最典型的例子,以石块替代大象,使船只吃水深度达到原承载大象时的深度,然后称出石头的总重量,即为大象体重。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直接称重存在困难的问题,其在检测中常常会被采用,比如辐射测温等。 5结语 材料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测试的种类,还是测试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测试人员只有对各种类型的测试技术有所了解,并结合工程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完成测试工作。 猜你喜欢: 1. 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 2. 测绘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3. 工程职称评定工作总结 4. 电气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5. 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史中,建筑工作是一项既古老又新兴的活动,建筑的产生也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下面是我整理的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筑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一:《论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技术》 摘要:本文详细论叙了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技术在各施工环节中的应用,强调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为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提供了技术性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施工安全 安全、进度、质量以及效益是建筑行业中的四个重要因素。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只注重进度、质量和效益,尤其是效益为主要目标,往往忽略了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导致近年来各种建筑工程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因此,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防护与文明施工,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日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重要任务。 一 安全防护方案 (1)施工安全与防火。针对施工现场火源,要加强管理;尤其是对于使用天然气、煤气时,要防止爆炸;使用焦炭炉、煤炉或天然气、煤气时,应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煤所中毒。电源开关,控制箱等设施要加锁,并设专人负责管理,防止漏电触电。(2)雨季施工的安全防护。根据施工现场地势做好现场的排水工作,基坑周边地面上修档水埂确保水流畅通,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禁止大雨期间浇捣砼,雨季要随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及时调整砼配合比。雨季施工砌块不宜浇水,雨天不能进行室外装修。所有机械棚要搭设严密,防止漏雨,机电设备采取防雨防淹 措施 ,安全接地装置,机动电闸箱的漏电保护装置要可靠。(3) 木工 机械安全防护措施。对于工程中关于安装平稳、固定、场地条件要满足锯刨料安全操作要求。圆盘锯有防护罩、分料器,传动部位有罩、盖防护。平刨刨口有防护装置,且灵敏可靠。木工机械禁止安装到顺开关。(4)混凝土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平稳、固定、场地条件满足安全操作要求。离合器、制动器、钢丝绳、上料斗安全挂钩良好。进入滚筒清凿,必须切断电源,外面有专人监护。(5)物料提升机安全防护。物料提升机轿厢内、外均应安装紧急开关。物料提升机轿厢与楼层间应安装双相通讯系统。 二 安全防护措施的具体落实 通过结合建筑工程中关于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以及施工中的临边防护处理等环节,提出具体的安全防护措施策略: (1)模板安装安全防护。 模板的支设应严格按照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模板及其支撑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而且牢固可靠,严防倾覆。上下层的楼盖模板的支柱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底层支模地面应夯实平整,立柱下面垫通长垫板.冬季不能在冻土或潮湿地面上支柱。模板在垂直运输过程中,应确保运输安全,防止模板倾斜、坠掉现象发生。模板的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霉烂、翘曲的模板严禁使用。安装模板时,模板系统必须与脚手架脱开;模板系统未形成稳定结构前不得上人踩踏或承重。 (2)模板拆除安全防护。 任何部位模板的拆除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按工艺程序进行。高处、特殊结构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模板拆除前,作业人员要事先检查所用的工具是否完好牢固。作业人员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已灌注混凝土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除, 报告 施工员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拆除。拆除模板一般应采用长撬杠,严禁作业人员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或在同一垂直面上拆除模板。已拆除的模板应及时运走或妥善堆放,模板拆除后其临时堆放处距离楼层边缘不小于1M,且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处,严禁堆放任何拆下的物件。模板拆除间隙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等以外伤人。拆除基础模板时,先检查基槽土壁情况,发现有松动等不安全因素时,应在采取防范措施后方可作业。拆除高度在3M以上的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平台,并设防护栏杆。 (3)钢筋制作安全防护。 钢筋加工机械应保证安全装置齐全有效。钢筋加工场应由专人看管,各种加工机械在作业人员下班后拉闸断电,非钢筋加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钢筋加工场地。起吊钢筋时,下方禁止站人;多人抬运长的钢筋或钢筋骨架及网片时,要注意周围环境,前后照应,协调一致,防止抬运中冲撞或触及电气设备。不准多人抬着钢筋在墙足行车。在高空绑扎钢筋时,应搭设脚手架和马道,临边处还应挂安全网。钢筋焊接时还应注意放火及强光伤人。绑扎钢筋时,操作扎钩的扭力要适度,一般紧绕铁丝拧转两圈半即可。扎紧后的铁丝尖头应朝下方或内向,以防刺伤人。人工弯曲钢筋时,起弯用力要慢、稳,不要过猛,防止板脱和人员 摔跤 ,并尽量避免在高空板弯粗钢筋。绑扎钢筋应先对作业环境的安全状态进行检查,查看跳板、模板支撑是否牢固可靠。在高处作业时,不允许让在模板或墙上操作。 (4)混凝土现浇作业安全防护。 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混凝土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振捣设备安全可靠,一防发生触电事故。在拌制混凝土时,为减少水泥粉土飞散,保证搅拌质量,宜选用滚筒式搅拌机.少量混凝土可以采用人工拌合,但要注意避免铁锹伤人。在使用外加剂时,必须注意其适用与禁用范围、限量及掺配工艺,否则有可能导致质量事故或造成人体伤害。对此,应严格遵循施工技术规范,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浇筑混凝土时,操作平台上铺板要密实防滑,操作平台和吊栏四周必须满挂拴安全网,平台护身栏杆高度不得低于。操作平台应保持整洁,残留的混凝土,拆下的模板和其他材料工具应加强清理。 三 结语 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是一个十分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工程,为使安全防护施工措施真正得到落实,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广泛宣传并且落实掌握安全防护施工技术,与政府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逐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施工的重视和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118~119. [2] 周相友.浅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9):31~33. [3] 林以涛.谈安全管理在施工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8(36):11~15.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二:《论建筑地下室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逐渐发展起来。地下室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的特点,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相对较高。本文将从建筑工程地下室的角度出发,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建筑施工技术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与舒适度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地下室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建筑使用空间与维护建筑物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建筑地下室的角度出发,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是当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一针对建筑地下室施工 方法 的研究 建筑地下室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两项内容:一是在建筑工程的土方开挖方面,其中包括的内容:第一是要要选用容量为履带式的反铲挖掘机对建筑基坑进行开挖;第二是要选择合适的基坑边坡,这需要根据建筑基槽的土质、开挖深度以及现场地质条件进行考量,在开挖的过程中要随时进行修正检测,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基坑边坡的坡度不发生改变;第三是在土方的开挖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充分保障基坑坑底无水与井点降水,当基坑坑底出现涌水现象的时候,要及时地采取技术措施进行整改;第四是在建筑基坑的护坡方面,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在坡顶设置排水沟,以防止 雨水 冲刷护坡的坡面,同时要采取堆沙包压面的方式保护护坡;二是在建筑工程检验基槽与打桩头方面,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是桩头要进入承台1米的距离;第二是要打除桩头混凝土上的浮浆,用专用铲铲除已经松动的石子;第三是在建筑工程的基坑中,用混凝土浇筑地板之前,需要清洗桩顶。 二针对建筑地下室底板的施工技术的研究 建筑地下室底板的施工技术包括以下四项内容:首先是针对地下室基层的处理技术,建筑地下室的底板要放在较为密实的土层上,如若底板没有落在土层上,就需要按照7:3的比例配置而成的砂石料进行回填。其次是针对地下室钢筋的施工技术。地下室底板迎水面上的钢筋要保持55厘米厚,同时要用与底板上混凝土相同比例的水泥砂浆垫作为支撑底板的钢筋。在地下室预埋铁的下面要设置止水环。要采取铁马凳来架设地下室底板的钢筋,但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将铁马凳撤出。三是针对地下室浇筑混凝土搅拌的施工技术。第一是要按照建筑物设计要求选择原材料,并按照设计要求配置混凝土;第二是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要严把搅拌时间与搅拌速度关,同时要严格检验外加剂的质量;第三是在混凝土搅拌完成的时候,要在其初凝之前浇筑完毕,一旦出现离析问题,就需要加入适量的水泥浆进行复搅拌;第四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2个小时之后,进行浇水养护,根据季节的变化制定合适的养护时间计划。 三针对建筑地下室顶板、柱、墙以及梁的施工技术的研究 建筑地下室顶板、柱、墙以及梁的施工技术包括以下四项内容:第一是建筑地下室墙身的防水施工技术:首先要做好墙身防水材料的准备工作,水泥要选择普硅水泥,砂石主要是直径为毫米的粗砂,水泥砂浆的水灰比为,素灰水灰比的比值为;其次是要做好地下室基层的处理工作,比方说,当混凝土的基层表面出现100个棱角的时候,要用水泥砂浆与素灰将其分层次的找回,当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蜂窝形的孔洞的时候,要清除已经松散的石子,用水泥砂浆与素灰将其找平;三是对于地下室中一些特殊位置的施工,在地下室阴阳角的地方需要抹阳角,其中阳角的直径为10毫米,阴角的直径为55毫米;四是对于地下室墙身的防水设施的养护,当地下室的表面出现冷凝水的时候,不需要浇水进行养护,当地下室出现风干现象的时候,需要浇水进行养护,时间需要两个星期,当地下室被阳光照射时,需要运用湿草帘或者薄膜进行覆盖。 第二是建筑地下室中墙模板的施工技术。墙模板要选择18×1230×2450毫米的防水性能好的胶合板。墙模板的大小要根据地下室剪力墙的高度与长度进行裁剪制作。同时要采用止水环撑头的方法防止墙模板的变形,其中止水环的间距是纵向与横向均为800毫米。对于墙模板中的穿墙管道的设计要采取预埋的方式,同时要对预埋件进行防水处理。对于地下室剪力墙的墙模板的接缝的地方,可以用泡沫或者涨棉进行填充。 第三是建筑地下室中钢筋的施工技术:首先是在地下室剪力墙的双层钢筋要用短钢筋头焊接在撑信钢筋的内测,在点焊的过程中,不允许钢筋头露出网片的外侧;其次是建筑地下室墙壁上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是S8,与底板混凝土的抗渗等级相同;三是地下室钢筋要绑扎牢固,预防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由于振动或者碰撞导致钢筋的错位,产生漏筋现象;四是地下室剪力墙的保护层要使用S8抗渗等级的水泥砂浆或者细石混凝土垫块,禁止使用短钢筋头作为保护层的垫块。 第四是建筑地下室回填的施工技术:首先是建筑地下室的回填要在地下室工程完成之后进行,尽量减少因为温差与干缩而导致起裂的可能;二是在回填之前,要根据地下室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回填方案,选择合适的回填材料,其中回填方法大多使用人工回填的方法;三是在回填的过程中,要从地下室基坑的最底层开始,从基坑的一端慢慢向另一端自下而上地回填,人工夯实的面积为200毫米/每次,机器夯实的面积是300毫米/每次;四是在地下室基坑深浅相连接的地方,首先选择回填深处,当浅槽与深槽平衡时,就要开始分层的夯实;五是对于地下室的管道与墙基回填,首先要选择在两侧用细土回填,尽量避免管道与墙基中心线发生变化。 四结语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地下室的空间利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这对建筑地下室施工技术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地下室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覃荣.探讨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J].建筑知识,2010(1)。 [2] 吴燕峰.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分析[J].中华建设,2011(7)。 [3] 刘杰.探讨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J].建筑知识,2010(2)。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 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技术性、质量等方面。要合理对施工技术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不仅要促进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细化管理,还要积极贯彻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而为人们的财产安全、人身安全提供有效的实施保障。 一、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技术、现场施工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在执行期间,是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调控,以保证在建筑施工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生产部分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降低施工中的影响问题,促进施工的安全运行,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建筑企业的运行效率,还能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实施质量。在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中,要实现专业的技术使用,并构建合理的 实施方案 ,利用合理的解决措施不仅能够促进各个程序之间规范运行,还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 施工人员的自身技术水平一直是影响施工技术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存在关联。所以,建筑企业应重视对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考核工作,并促进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但在实际施工工作中,很多施工企业为了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选择一些技术水平比较低的人员,甚至选择一些没有 经验 的施工人员,所以说,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施工人员根本不能保证施工技术质量的有效控制[1]。 (二)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在建筑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中,根本没有体现出完善性。制度的建设能够促进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但在当前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一些制定的制度还体现着较大的松散问题,从而降低了整个工程的有利实施。如: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性,在较大程度上都制约了建筑工程的有效实施。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施工单位只考虑自身效益的提升,一些施工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也不够熟练,与下阶层人员的沟通不到位等,都引起了施工方式的不规范执行[2]。 (三)建筑材料质量差 建筑施工中的材料是整个建筑工程中的主要部分,施工材料的质量与工程实施的质量存在较大关系。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单位为了在工程实施期间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常常使用价格低、质量低,也没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材料,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质量,降低了人们财产的安全性。而且,在对相关施工材料进行采购期间,也没有对其严格监督、检查,导致在施工中出现严重的偷工减料等现象,从而出现了质量差的工程建设。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主要根据相关原则对其有效提高,一般表现在:第一,促进建筑工程中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使相关人员的技能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第二,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根据科学发展观倡导的相关原则,在保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下,促进施工中各个环节、各个工作的科学性、安全性。第三,要提高施工材料的质量,在能够保证施工技术质量前提下,不仅要降低施工成本,还要提升建筑工程的生产效率。所以说,应对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合理控制,并在以下几方面积极优化[3]。 (一)聘请技术水平高的施工人员 根据建筑工程在建设与发展中形成的不同需要,对施工人员的不同技能与水平进行合理选择。在考核期间,可以严格按照制定的相关标准对其考核,以保证能够聘请到技术、能力都比较合适的人员,同时,还要严格禁止出现施工人员滥用技术的情况。而且,还有对建筑工程中的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考核以及相关的技术培训工作,使工程中的建设人员能够达到较高的施工水平以及形成成熟的建设程度。其次,可以针对施工人员的实际建设情况,制定合理的赏罚制度,并对一些表现优秀的人员、技术水平高的人员予以奖励,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4]。 (二)加强施工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中,要促进工程实施的规范性,建筑企业可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改善与优化,这样才能在总体上提高工程施工技术质量。建筑工程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在对管理制度进行制定期间,要对多种因素进行有效实施。如:实现施工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发展,为了保证技术人员在施工中的安全性,可以利用相关的惩罚制度对其制约,以促进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实施。 在整个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能够在其中发挥较大作用,是控制施工质量的核心部分。因为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施工的质量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自身信誉。在这种建设形势下,企业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及安全培训工作,根据合理的技术规范以及安全责任,保证建筑工程中的每个部分、每个环节都能符合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从而促进施工管理制度的积极建设[5]。 (三)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 要提高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质量,要对施工中要消耗的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控制。例如:在对混凝土使用期间,如果使用过多的砂石或者水泥,就要严格把握材料使用的数量,保证材料的及时供应。而且,还要对使用材料的用量与存货量合理控制,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促进施工作业的独立控制。如果期间遇到一些特殊状况,促进相互运输,能够在较大部分上提升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如果对施工中的一些大型项目,为了保证材料施工中的使用质量,还可以对其进行划分,并按照各个小细节进行控制。在材料使用期间,还要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及预算制度,保证在采购期间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所以说,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期间,只有保证材料的合理使用,并充分促进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规范性,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结 :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在其中占有较大地位。施工单位中的相关人员要根据建设的管理制度、施工中的材料管理等相关因素进行强化,以保证对施工中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进度。 猜你喜欢: 1.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2.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参考 3. 建筑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4. 建筑工程中级职称论文模版 5.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
工程师中高级职称评审需要发表论文的篇数因国家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需要发表的论文篇数在3到10篇之间。具体来说,中国国家职称评审标准规定,工程师中级职称评审需要发表2篇以上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或者发明专利;工程师高级职称评审需要发表3篇以上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或者发明专利。而在某些行业中,高级工程师的评审要求可能更高。例如,在某些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中,需要发表5篇以上的学术论文才能评为高级工程师。因此,具体的评审要求还需要参考各自行业或组织的标准。
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应用数学和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实验技术等,探求新的工作原理和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一:《试谈生物工程专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我国生物工程专业正式设立于1998年,它包含了原来的生物化工、微生物制药、生物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4个专业。自设立以来,发展迅速,全国办学点数从1997年的57个发展到2010年的284个,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约2250人达到2010年的30多万人,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随着科技发展,生物工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实验技能、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 经验 都提出更高层的要求,形成了高素质人才稀缺的局面。本文重点探讨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分五个部分详细分析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改革的合理方案。 一、课程设置 多数生物工程专业是由原来分属于化工、轻工、医药等学科的生物化工、发酵工程、微生物制药等专业调整而来,部分是在师范、农林及其他综合性院校的生物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背景和专业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大相径庭,各有偏颇。如师范、农林及其他理科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背景偏理,工科基础薄弱,多存在重理轻工现象:专业课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所占课时比例较大,工程类课程如生化反应工程、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课程所占课时较少。而工科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则相反,偏重于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工科课程的教学,不重视生物学基础,大纲很少涉及细胞生物学等理论基础内容。这些致使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上普遍存在上下游技术结合不够紧密、学研产环节薄弱甚至脱节的情况,影响了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和结合型人才的培养。 再有,现行课程体系中,基础类课程占据学生课程学习的3/4以上,致使专业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严重受限,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背道而驰。此外,随着科技进步产生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学科越分越细,内容庞杂,与此同时,新一轮的教改进一步缩减了理论教学课时,尤其专业课程学时,从而导致学科的新思想、新成果难以及时进入课堂,知识更新速度慢。 因此,迫切需要整改课程体系,切实推进课程建设的改革,全面分析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部分,统一规划授课内容,通过每周的教师例会,将各课程体系中重复的环节适当删减,在保证学生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使课堂内容精简有致。 二、教材建设 许多学校都对教材选用严格管理,主干课程全部选用 教育 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①教材编写面面俱到:各教材为了强调它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知识点覆盖面不断加宽,例如生物化学教材从原来的十七个大章节增加到现在的四十大章节,内容增加一倍多,教师把握教材的难度明显加大。②知识点重复与漏洞现象并存:专业课程知识分割过细,没有从课程体系整体考虑,例如“氧化磷酸化与形成”这个知识点在主干专业课程中有七门课的任课教师都讲授、“代谢调控”有七门课重复讲授;而“包涵体”“热源”“蛋白质的修饰”等重要概念,却鲜有课程涉及。③工程实践类教材奇缺:如生物工厂设计,全国出版的教材只有“发酵工厂工艺设计”(1992年出版)和“生物工程设计概论”(原为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1995年出版),内容陈旧,不能反映学科发展动态和专业科技发展的趋势。 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在教材选择和授课内容上需要适应学科的发展动态,在教学大纲的编写环节明确学科教学内容,全面梳理专业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写适合专业特色的教材体系,避免教材间的过多重复,提升教学质量。 三、观念影响下的实践教学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国各级教育历来重理论、轻实践。而工科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其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其忽视实践教学的后果会严重制约人才素质。欧美发达国家不但在工科本专科教育阶段有充分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且在这之后还必须接受几乎全部为实践技能训练的继续工程教育。而我国的生物工程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内容不足、执行困难的问题。 切实改变观念,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深刻理解实践教学对工程类学科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是解决现有问题的必经之路。 四、实践 教学方法 和手段 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也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涉及的实验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学生的参与性、创新性得不到体现。二是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高校本科实验室硬件建设落实困难,教育手段、教学方式难以突破革新。 我院的专业实验安排为专业理论课程的附属部分, 实践中发现有几点明显不足:①实验时间短而分散;②实验内容及容量受到局限;③综合实践性差。实验多安排为一周两次,每次3~4学时,连贯性差,只能开设一些验证性或 经验性实验,无法实施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和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类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对其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也不无裨益。另外,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感观的强烈刺激,录制实验步骤,形象演示,并增加学术 报告 丰富教学内容,都能够以新颖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五、校外 实习基地建设 受市场 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担心学生短期的实践会影响到有序的正常生产,影响经济收益,拒接学生实习,校外实习走马观花,变成了“参观式”学习,学生无法接触一线生产,没有亲自动手实践机会,专业技能得不到训练。 另外,教师自 身的实践水平也是左右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就生物工程专业来说,由于近年博士招生规模同比扩大,大量刚刚离开校门的年轻博士纷纷走上讲台,他们的成长背景决定了其在专业小领域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对学生多方面知识的渴求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指导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时难免底气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重视实习基地建设,设置学校自己的校内中试规模基地,另外,对师资队伍尤其是新进教员进行及时的实践培训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必要 措施 。 结语 综上,我们将继续研究分析国内外生物工程技术 发展的趋势,加强素质 教育,为全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 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材料、能源和信息已被公认为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分支学科,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应用的日趋普及,使得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以理论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责任。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实施“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应用能力。 一、社会发展急需工程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分子化纤生产国,化纤工业正在实现由“数量型”向“技术型”的战略转变,使化纤主要常规品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在一些重要高新技术纤维品种上取得产业化成果。 目前,我国高分子化纤材料工业随着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正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行业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化纤人才的培养速度。据调研统计,化纤企业的专业人才数量不到职工总数的5%,有的甚至不到1%,存在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同时还发现,由于化纤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企业原有的专业人才不能完全跟上行业的发展,急需更新人才。 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1.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的教学改革需要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思想。这些教学理念包括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向开放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转变;从标准化培养模式向个性化培养模式转变;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1,2]。 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培养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技开发、工艺设计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重视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选修课、专题讲座、 社会实践 ,以及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工程环境背景等多种形式,从而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 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强化基础训练,拓宽专业口径。 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是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强化基础,一是在基础理论和技能上进行面上拓宽,加强要求,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更牢固,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二是将专业基础课拓宽到新的专业目录的专业口径,为新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专业口径,不是将专业课程的名称加以改变,而是将专业主干课程认真整合,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4.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最直接的体现,是形成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3]。要进行课程重组,减少课程内容重复,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逐步深入;建立大工程观念下的新型课程体系,重视各相关学科知识内容的融合、渗透和时间安排上的协调,做到课程综合化、系统化。 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1.实施“平台式”教学。 本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要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原则,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模式设置了三个教学平台,即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以达到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行业和充分发展个性空间的目的。 “理论教学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能力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初步形成学院、学科、专业、职业兴趣四级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学科基础实验教学和模拟仿真企业生产的工程实践教学两部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则包括学院公共选修课、课外素质教育及社会实践三部分,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4]。 2.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它是在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基础上发现并 总结 出的一般规律,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探索这一规律内在的作用机理,采用数学、物理、化学理论与模型计算归纳形成理论体系,并在理论指导下,将科学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使理论体系进一步得以检验并逐步完善,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向前发展的学科。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实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每一理论、发明的诞生都是在实验中孕育、培养出来的。针对上述学科特点,专业教研组在制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分子专业教学实践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 毕业 实习和毕业教学环节等实践教学部分。在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要积极有效地开展研究型、设计综合型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开放实验室科研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5]。 在毕业教学环节实践中结合教师科研项目,选择学科前沿或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课题进行毕业论文选题,结合工厂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科研能力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研究与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改革上,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此举不仅能为企业发展量身定做工程实际应用型人才,而且能够提前将学生“预售”出去。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订单式”培养学生提供奖学金、贫困助学金等费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就业等问题。 4.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要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关键是建立与企业同步发展的规范的实训环境。要充分利用区域与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设立产学研联合体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场所,保障实习、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6]。实习基地可以完成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任务和多项工艺实验。学生通过这些实践环节能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了解了本行业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和继续深造都是大有裨益的。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需要,办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教师的知识更新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学校需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提高本专业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对新进教师进行“传、帮、带”教学指导,使新进教师的授课水平快速提高,从而有效地将行业发展动态与理论授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三、结语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极其迅速,每年都会有许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而教育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如何加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应用而忽略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是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所以在重视应用的同时,还要注意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即提倡一种“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龚春丽,文胜,郑根稳,汪连生,颜永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孝感学院学报,2008,28,(6):109-111. [2]高炜斌,枝苗,自瑛.高职教育中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2):69-70. [3]申长雨,关绍康,张锐.加强课程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随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8,(3):52-54. [4]陈立贵,袁新强,李雷权,王忠,付蕾.构建符合学校定位的高分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科技教育,2009,(22):161-162. [5]刘仿军,国平,喻湘华,曾小平,周爱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6):88-91. 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三:《试谈材料工程测试技术》 摘要:材料工程测试技术针对材料工程的检测技术。针对工程材料进行科学有效的检测,是保证工程材料符合建设要求的前提。 文章 主要对检测的概念和一般方法,以及相关方面的最新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材料工程;测试技术;新发展 1材料工程的测试技术 材料工程测试技术针对材料工程的检测技术,其任务是:一方面对成品或半成品进行检测和测量,另一方面有效的检查、监督和控制某个生产过程,或者运动对象,保证这些环节都处于最佳状况,以便能够全程掌控反映这种最佳状况的各种数据。因此,相关技术和测试人员就需要随时对这些参数的大小和变化情况,进行定性检查或定量测量。为了适应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材料工程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不断研制出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实践表明,制备新型材料的需要有严格的生产工艺,同时要提高某种材料原有性能,也会对加工工艺有较高的要求,而要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自动控制技术来保证。而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展,需要在求出相关参数的基础上,经处理后送人控制装置,然后再实施自动控制。 2测量误差和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①测量误差概述。被测对象某参数的量值之真实大小(真值)xo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测量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尽可能的用数学办法估算出大小。同时也掌握测量误差出现的规律,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方法方面:测量方法的不完善、不合理,定义的不严密,以及结果表达式不当,导致测量结果无法得到反映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统称方法误差;测量设备方面: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仪表、量具及附件不准确都可能引起误差;环境方面:在测量中,由于实际环境条件与规定的条件各不相同,可能会引起的误差;测量人员方面:在测量时由于人员的分辨能力、反应速度、感觉器官、情绪变化、工作责任心、操作经验、心理的固有习惯等存在差异,这就可能引起相应的认为误差。 3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要想很好的提高测量准确度,就必须要尽可能的减小误差。提高准确度,需要根据具体的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科学的测量原理的指导下,通过优良的仪器设备,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才能实现。从实际的测量工作来看,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对测量方法、校正手段以及数据处理这些环节,来提高准确度具有更有效更积极的意义。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掌握产生误差的规律,并通过专业的理论分析,从测量方法的调整着手,完成测量的校正,或者在实验数据的指导下,找出应修正的量值大小。其次,因为缓变误差有不平稳、随机过程的特点,当前要对此问题进行解决,往往是通过不断校正,且校正周期尽量短一些的办法来解决。再次,坏值是指带有粗差的测量数据,在测试过程中一旦发现就要马上剔除,因此,掌握发现坏值的方法至关重要。最后,随机误差,针对随机误差,我们一般是通过掌握统计规律来减小误差量,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下文将主要分析利用统计规律估算随机误差、减小和剔除粗差的方法。 随机误差的估算 尽管通过正确有效的处理测量仪表的间隙和摩擦以及外界噪声干扰,可很好的减小产生随机误差的影响,然而,从随机误差的特点看,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众多微小因素共同造成的。所以,在测量时需要利用其出现的统计分布规律,结合所得出的测量结果,尽量把估算出的随机误差的范围缩小。在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分布上,测量人员必须有要对多数随机误差产生的独立因素有所理解。而误差出现的概率分布正好符合正态分布,那对一个不变的量作n次测量,其随机误差的概率密度函数P(δ)为: P()=·e- 粗大误差的减小和剔除准则 含粗差的测量值是与事实不符的坏值,在实际的测量中必须要在主观上避免出现,也就是要避免测量的操作者出错,防止外界的各种重大干扰,同时要保证测量设备的完好。如果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应该马上剔除。在测量中判别坏值主要有两种方法,即物理判别法和统计判别法。 所谓的物理判别是指测量人员一旦发现在测量过程中,有读错、记录错、操作错等错误现象,或者发现不符合测量条件或环境突变的情况下,应该随时剔除,并重新进行测量取值。统计判别是在完成自动检测中待测量后,再通过统计办法来处理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如果是在无系差的测量情况下,产生随机误差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而且出现大误差的次数是很小的,所以我们可以制定出剔除准则,常材料工程测试技术用的有3σ。 4检测的一般方法 ①电测量和非电量电测量。由于电测量的参数差别很大,很难直接检出和测量,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非电量电测量技术进行测量的。也就是通过传感器把待测的非电参数转换成电参数,接着测出此电量,最后再按原转换的规律逆向找出待测非电量。传感器是指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而敏感元件则是指传感器中能够直接感受,或者响应被测量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量,如果这个量已是电量,那就会被称为转换元件。 ②主动检测和被动检测。主动检测是指为了检测,主动向被测对象施加能量,通过得到的反馈情况实现检测,这种检测类似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检测瓷瓶是否破裂,就敲击一下,提高其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当然,这里要指出的是主动检测会干扰对象的状态。而相对主动检测而言,被动检测不需要向对象施加能量。 ③接触检测和非接触检测。所谓的接触检测,就是让检测仪器和对象直接接触。这种直接检测的方式必然会对对象产生一定的干扰,甚至能够对测定的正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特殊情况下,如有高腐蚀、高辐射等情况时,对象是不便或不能直接接触被测对象的。所以,我们往往会采用非接触检测的方式,这种方法一般不会对对象的原来状态造成破坏,不过也会因为非接触,而造成侵入外界干扰的情况。 ④偏差法、平衡法和微差法、替代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测量过程的被测量和单位量对比操作上,做出相应的变化,这样能够在原有仪表的作用下,提高测量准确度。偏差法是常规的测量方法。被测量的大小是由模拟的显示仪表指针偏转来反映的,其与家用电压表测电压相似,操作简单且快速,仪表的等级对准确度有决定性的作用。像天平称重那样,平衡法是通过不断地调节已知标准量的大小,使之与被测量平衡。如果指零仪表示零时,则表明此时达到平衡,这种情况下标准量大小就是被测量的大小。电位差计和平衡电桥均都是在此原理之下完成的。测量的高准确度,主要决定于示零仪表的灵敏度是否到位。微差法与平衡法很相似,不过这种方法可以有微小差值,不用把标准量调整到和被测量完全相等,可以用偏差法测出此差值,被测量大小就是此微差值和标准量之和,其准确度比直接用偏差法更高。替代法也是测量方法的一种,曹冲称象是最典型的例子,以石块替代大象,使船只吃水深度达到原承载大象时的深度,然后称出石头的总重量,即为大象体重。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直接称重存在困难的问题,其在检测中常常会被采用,比如辐射测温等。 5结语 材料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测试的种类,还是测试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测试人员只有对各种类型的测试技术有所了解,并结合工程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完成测试工作。 猜你喜欢: 1. 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 2. 测绘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3. 工程职称评定工作总结 4. 电气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5. 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一般要求具有以下内容:1.选题合理:论文的选题应该与工程实践紧密相关,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够体现出中级工程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2.研究深度:论文应该对所选题目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相关技术、应用场景、实现方案等方面,能够展示中级工程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3.实证分析:论文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方面,能够证明所选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文献综述:论文应该对相关领域内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综述,包括相关理论、应用现状、研究方法等方面,能够反映出中级工程师对所研究领域的掌握程度。5.论述清晰:论文应该表述清晰,逻辑严密,能够体现出中级工程师的表达能力和论述能力。6.创新性:论文应该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体现出中级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水平。7.结论明确:论文应该有明确的结论,能够总结出所研究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结论,能够体现出中级工程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水平。
一般需要1篇论文,并且根据空格职称了解,还需要发表在刊号为CN、ISSN的专业期刊上,另外要有一篇专业技术报告。但部分专业的评委会或当地职称文件要求发表两篇的话,则按照要求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