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是实现安全最好的选择,安全管理的 毕业 论文写作过程中,适当的引用参考文献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一) [1] 李东,左莉. 我校学生安全意识和法纪观念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考试周刊. 2012(04) [2] 伏湘. 桥头堡建设背景下云南中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3 [3] 于瓛. 完善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4] 刘丽萍.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G学院校企合作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5] 方展画,王东. 美国校园危机管理探究--兼论国内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J]. 大学 教育 科学. 2011(04) [6] 郭伟,王金荣,李碧华. 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与对策[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7] 孟顺芬. 中学生厌学英语状况调研[D]. 云南师范大学 2011 [8] 丁晓霞. 楚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发展策略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07 [9] 喻问琼. 日本防灾 安全教育 的 经验 和我国学校的安全教育[J]. 教育探索. 2011(07) [10] 王文湛主编.学校安全工作指南[M].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 [11] 陈向明着.质的研究 方法 与社会科学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12] 李全庆. 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模式、驱动机制与路径选择[J]. 中国 安全生产 科学技术. 2011(06) [13] 施红斌,王廷玥. 大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调查 报告 --以江苏某高校学生为例[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1(02) [14] 刘彦敏,赵建军. 浅析中小学生安全教育[J]. 现代农村科技. 2011(09) [15] 钟娜. 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J]. 才智. 2011(11)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二) [1] 谭恒. 21世纪以来中越边境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3 [2] 崔冀. 散居地朝鲜族学校教育发展现状[D]. 延边大学 2014 [3] 苟琳.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成长性均衡”发展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4] 张雄华. 临沧市L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现状及发展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1 [5] 王海燕. 21世纪以来瑞典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6] 赵曙. 边境教育安全视域下的国门学校发展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3 [7] 刘丹. 认同视角下的澳大利亚民族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8] 尹海燕. 加拿大民族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伍秋婵. 民族自治县义务教育城乡师资均衡发展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10] 昝赤玉. 网络环境下的“阳光部落”助学服务平台设计研究[D]. 江南大学 2014 [11] 杜晓华. 教会在石门坎的办学经验及现代启示[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12] 朱静静. 云南边境民族学校与社区共享 文化 信息资源的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学 2014 [13] 罗绒曲批. 四川藏区一类模式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4 [14] 金香花. 朝鲜族留守 儿童 放学后的生存与教育问题研究[D]. 延边大学 2014 [15] 关爱玲. 云南省建水县幼儿园教师生存与专业发展现状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三) [1] 张芳芳,张永成,骆汉宾. 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 土 木工 程与管理学报. 2013(04) [2] 卢阳. 谈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山西建筑. 2012(30) [3] 曾力勇. 不确定条件下房地产企业投资决策模型研究[D]. 湖南大学 2007 [4] 马建军,陈凤林. 论以企业安全发展伦理为重点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2(04) [5] 刘卡丁,郑兰兰,周诚.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1(04) [6] 田原. 房地产开发企业安全管理[J]. 现代职业安全. 2011(08) [7] 曾力勇. 不确定条件下房地产企业投资决策模型研究[D]. 湖南大学 2007 [8] 吴贤国,张立茂,余宏亮,余明辉. 基于知识集成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专家系统研究[J]. 施工技术. 2012(13) [9] 陈必安. 房地产企业综合竞争力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 [10] 张孟春.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认知机理及应用[D]. 清华大学 2012 [11] 张登伦.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12] 王原博. 日本煤矿安全监察与管理理念[J]. 陕西煤炭. 2011(02) [13] 姚崎. 房地产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01) [14] 余建强,周晓冬. 我国建筑工程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J]. 工程管理学报. 2010(03) [15] T. Rivas,. Matías,J. Taboada,A. Argüelles. Application of Bayesian networks to the evaluation of roofing slate quality[J]. Engineering Geology . 2007 (1) 猜你喜欢: 1. 有关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2. 最新仓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3.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 4.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5. 有关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长足发展,就必须提升企业生产运作中的质量管理水平。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 浅谈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分配优化,煤矿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并且需求量也在持续上升。对此,煤炭企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煤炭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就必须要重视企业的经济管理,让煤炭企业在各个方面的资源能够实现优化配置,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扩大自身市场占有率。对此就需要将经济管理人员作为切入点,提升经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同时不断的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本文就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探讨,并且对当下煤矿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体制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煤矿企业 经济管理 生产运作 问题 策略
一、前言
我国是出产煤矿的大国,煤矿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储备量位于世界前茅,所以煤炭企业的数量也非常的庞大,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煤炭行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就经济管理方面,我国的煤炭企业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当下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这需要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力度,将市场和经济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煤炭 企业管理 现代化以及科学化,经济管理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不仅仅能够帮助煤炭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帮助煤炭企业节约市场运作成本,并且还能够提升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涉及范围十分的广泛,与企业管理方式、运作体制、 财务管理 、水电管理以及隐患管理等等方面都息息相关。
二、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生产运作所起到的具体作用
(一)经济管理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着一定的帮助
我国煤矿企业主要的业务分别是采集煤矿资源和进行销售,然而在一过程当中,井下作业的时间占绝大部分,对此,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也是当下煤矿企业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对此,我们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了解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所起到的作用。
1、落实岗位责任制。经济管理对于这方面说产生的具体作用就是,将整体的煤矿整体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并且将其划分成为具体的责任模块,从而将这部分责任模块细化到每个人的身上去,另一方面,给予有关人员一定的权利,这样就能够让其在发现问题的同时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 措施 ,从而体现出了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积极作用。
2、系统监控与人员监控进行有效的结合,我国煤矿企业在运用中的管理体系引用一些现代化的措施让其变得更加高效安全,并且站在目前井下工作安全监控的角度看来,其作业的安全性有了极大提升。管理系统的引入能够对煤矿企业进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高效的监控,所以一旦井下出现危险状况以及发生故障的时候,就能够及时的告知相关人员。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保障监控高效率,弥补工作人员在进行人工监控时候的一些不足之处。
3、井下与井上作业相互配合,确保安全管理的质量。经济管理体系的设定应该根据煤矿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将井上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和井下安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掌握井下作业安全情况,一旦有井下有情况发生,那么安全监控系统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向井上发出相关信息,方便相关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向井上传输采取急救措施。对此,井上人员就能够凭借两方面给出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补救行为,把事故所造损失最大程度的降低。经济管理能够及时有效的帮助矿井突发事件的处理,从而让煤矿企业的财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二)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财务管理所具有的积极影响
煤矿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其本质就是最大化体现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对此,在煤矿企业的经济管理当中,财务管理在实现企业价值,保证企业盈利这一方面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财务控制主要体现在:预算、资本结构以及收入支出等等方面,其作用的最终体现在煤矿企业财务收支与资金运作平衡上面。
1、煤矿企业的预算管理
预算必须要将销售的需求量当做基本前提,煤矿企业主要业务是供应能源,虽然煤矿的需求量非常的大,但是煤矿企业的主要销售对象还是发电厂以及企业单位等一些机关部门。然而经济管理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凭借当年的市场情况,来对下一时期会计年度企业销售会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科学合理的推算销售量,给企业生产线上的人员配备与合理安排提供相应依据。预算是企业进行生产策略以及计划制定时候的重要保障,对于煤矿企业的正常运作有着一定的影响。
2、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
想要有效的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对于煤矿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当中的成本费用一定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煤矿企业生产运营过程当中,合理规划生产程序,最大化降低生产时所产生的损耗,对于在岗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加强其综合素质,强化其井下作业的安全意识,这样在薪资支出一样的情况下,把安全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另一方面,对于生产过程当中所需要用到的水电,做到节约与循环使用,并且有针对性的设计水电再利用程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3、对煤矿企业的收入进行控制
当下煤矿企业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煤矿能源的销售,如何拓宽煤矿企业的销售 渠道 以及增加各个销售渠道的煤矿销售量对于煤矿企业的经济收入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对此,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进行煤资源销售的时候,对于其销售价格、渠道以及煤资源的调度运输进行综合的考量,达到用最低成本煤资源运输将其销售到最为合适的市场,借此来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 卢明德.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新 财经 (理论版) ,2013,(7):132-132.
[2] 张刘钰.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J].河北企业 ,2013,(1):22-22.
[3] 罗娜.基于Web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J].煤炭技术,2012,31(11):270-272.
《 试论生产运作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
摘 要:本文就生产运作管理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先锋展开分析,详细叙述了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性等相关问题,争取做到善于把握自身的生产优势,加强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企业竞争力;影响及作用
引言
进入全球化经济时代,企业技术日益革新,市场竞争环境更趋激烈,如何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保持变革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未来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层重视的焦点问题。由于企业是多层次资源和能源的综合体,那么企业的竞争构成要素也是多样性的。竞争的重点已经前移到生产运作管理中,关键步骤的设计和系统集成应用,带动了企业高速发展。本文以包含生产设计、运作、维护的生产运作管理入手,探讨其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性。
一、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元素
企业的竞争力是整合的总体概念,具备“资源”“能力”两层面的基础内涵,同时意味竞争具备静态有效和动态持续性。企业竞争力要素重点集中在企业管理考察上,因为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内部管理组织,比如管理者能力、企业内部机制、 企业 文化 构建、企业生产运作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首先可以发现企业发展的漏洞,其次,在未来发展上可以为管理者预见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手段离不开管理为其提供的决策能力,也离不开企业滋生的资源整合能力[1]。企业竞争力要素之间是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把这些因素复合在一起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步骤。随着社会发展,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在不断演变,只有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企业对外应对能力,不断的完善产品优化内在,并且积极的对待市场变化,才能使企业在产品资源配置上占据优势,从而促使企业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因为企业推出制作时间短、质量对比高、使用社会需求的新产品,对应的就会占领大部分市场,所以说竞争要素选择对生产运作的综合竞争能力提升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是以顾客需求为工作动力,以消灭库存为工作方向,促使企业最少投入成本实现最大化收益,对应的提升企业市场敏感反应速度。并且缩短了客户需求的反应周期,以快速方式短期内为企业增值[2]。简单来说就是生产要高效、运作要灵活、时间要缩短。当然这一过程要避免浪费现象,在生产运作管理中浪费所代表的概念以较深刻和广泛,包括返修浪费、库存浪费、制造浪费等。生产运作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企业将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在这一系列流程中,以制造客户需求的产品,给客户提供需求服务。
在企业项目的生产运作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涉及产品更新、设施更新、产品变化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布置产品运作,以增强企业的总体竞争力[3]。目前,一些企业把生产运作管理当作常规理性流程,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载体就是生产运作,而且企业产品的自身特色要纳入产品生产过程,企业才能发挥产品竞争优势。因此,可以明确生产运作是企业后背力量的汇聚源泉,因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为其创作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企业生产活动涉及的层面广泛,多是成本支出流程,但是生产运作一直是为企业营造经济价值的。而且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使生产成本得到控制,生产效率提高,才能为企业在市场上争取更多的竞争空间。同时,生产运作消耗巨大,对人力资源配置,资金投放都直接影响。另外,企业客户最关注的问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企业间的竞争重点也就体现在这两方面,产品的优质程度主要取决于生产运作效率,所以说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生产运作管理。
三、优化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对企业的目标实现具有推动作用,直接关系到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虽然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存在差异,但是在总体上是“和而不同”的,只有满足顾客需求,产品才具备市场发展前景[4]。产品设计创新和产品质量对产品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也是其制造的关键因素,两者又是相互关联的,因为产品设计受欢迎的基础是产品质量优质。当然产品设计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要有现实可行性,如果产品设计的难度过大就会促使产品脱离生产制造,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外观设计直接反应的是产品外观与性能,好的设计可以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在外观上区分开,三星首席执行官对企业设计的理解是,设计也属于生产力,索尼、三星等都将设计作为企业的“第二核心技术”。产品创新的根本也是设计,设计被厂商看作摆脱同质的竞争,也是实施品牌策略的手段。据了解有些企业设计测算,在产生外观上投入1美元,预计可带来1500美元左右的收益,而且企业增加销售,都跟设计有关联。可以说在企业生产环节设计所占的比例为15%,还有优良的设计可以为企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客户的接受率,属于变相的为产品增加了幅值,产品设计促进产品成长,企业在此流程中会增加自身战略价值。苹果公司核心价值之一是设计,对于消费者来说,吸引人的产品形象,消费者自然愿意花费更多的钱去购买。当然产品用途也与其密不可分,产品设计也要考虑使用价值和使用后期影响,使产品避免后续返修与材料浪费现象出现。同时也减少了产品总量的生产周期,使产品更加快速的投放到市场中。还有,近年来消费市场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升职价值与回收利用,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下产品材料的循环使用。
(二)注重技术流程
注重技术流程可以保障企业生产更加的高效稳定,并且帮助企业把资源转化为产品与服务。生产技术流程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企业要重视起来。企业一般生产批量比较大,所以需要选择导向型流程,按照不同产品构造分批组织运作。运用专门设备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产品高度标准化,这样大批量生产可以缩短产品的制作时间,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相应的减少,生产计划总体流程会更加简便。同时技术流程也要结合产品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特点运作。
(三)优化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生产运作活动对企业来讲是价值增值过程,实现产品价值增值就要向社会供给需求产品。那么生产的商品一定要具备使用价值,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功效。生产运作管理作为 企业运营 管理中的关键部分,优质生产环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维持生产涉及企业多个部门与环节的密切配合,需要产品创新支持,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与技术支持,同时,改善生产运作管理,就必须根据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分析探究。还有企业生产管理,最基本的问题是生产运作计划,因为前期计划是组织、管理生产运作流程的重要依据,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运作计划,才能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公司发展决策做数据支撑。另外,生产运作计划还能帮助企业进行市场行情预测,促使企业产品规划配置的更加合理。
结语
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只有重视生产运作管理,才能帮助企业占据同行业经济市场,本文探究的生产运作管理较为浅显,希望能对企业发展提供借鉴作用。(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 教育 中心)
参考文献:
[1] 柯清芳.论生产运作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7):83-85
[2] 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10):5-10
[3] 王青,李清,陈禹六等.一种协同生产运作管理的方案与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8):1300-1307
[4] 裴云龙,江旭,刘衡等.战略柔性、原始性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组织合法性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研究,2013,31(3):446-455
《 浅议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的内涵 》
[摘 要] 文章 通过对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进一步介绍了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分析电力工业的基础。指出发电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和全面监测内容,最后提出了运营的策略。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 电力企业职能管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095-01
一、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简述及其发展轨迹
生产运作活动是一个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或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早期放任管理阶段,即产业革命阶段,生产运作管理仅仅处于萌芽期,当时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劳动价值论”与“分工”理论。第二阶段起源于20世纪衬泰勒的科学管理 方法 。泰勒的科学方法使生产与运作管理摆脱了 经验 管理的束缚,开始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
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开始由信息技术运作管理去考虑,如何利用新技术重新构建业务流程;改进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动;快速获得外部资源,以加快市场响应速度;如何利用新技术改进企业与供应商、与顾客的关系。这些问题构成了当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研究 热点 ,新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正在不断形成。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要素
生产运作管理是生产运作的计划组织、控制模式和策略的管理活动。理查德・B・蔡斯认为,生产运作管理就是面向生产资源的管理活动,而如何管理就是面向生产资源的管理活动,而如何管理生产资源是关系到企业战役发展而企业竞争的关键。而生产运作管理出现了许多新观念和新趋势。国内外学者对市场全球化、全面质量管理、柔性、缩短时间、技术创新、人工参与、流程再造、环境问题、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等投入极大的研究热情,其研究动态成为当今工商界关注的热点。人们对质量,基于时间的竞争、增值过程、环境保护及全球化竞争观念的需求,充分说明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三、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基础工作
电力工业的特点(一)是产、运销同时完成。电力工业集产、运、销于一身,从生产电能到送达用户使用是以光速进行,电力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完成,即电能不能直接储存;(二)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现代电力企业是以超高压电网干线为骨架,以发电厂和用户联成电网同步运行的企业,以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为主体,以大量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设备组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受控系统,复杂的电力系统必须以高度的自动化加以控制,并逐步发展到适时乃至超前控制;(三)是资金密集型企业。电力企业的资产总额在美、日、法、英等工业化国家的企业中占全国第一位。我国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名列全国各行业之首。
四、发电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1)是经济技术指标管理,发电厂一台发电机组主、辅设备及其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超过120个。每一个指标都标志着某设备、某系统、某部分经济性能的优劣。火力发电厂的经济技术指标是指影响火力发电厂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设备及其系统经济性能的全部技术经济指标。热电厂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包括发电(供热)量、发电煤耗、发电(供热)厂用电率、供电(供热)煤耗。技术经济指标管理工作。(2)是可靠性管理。发电厂可靠性管理是采用科学的现代化手段管理和指挥生产、规划设计、设备更新改造的先进模式。根本上讲是要充分发挥现有的设备潜力,提高可用率,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安全、低耗、稳发、满发的经济运作水平。并从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生产运行诸环节中制订并执行统一的可靠性规则,监察并分析发电厂系统运作可靠性。可靠性管理是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工作的重点。(3)是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发电厂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装置工业,企业内部设备技术状态和组织状态的好坏,对企业本身及社会都有影响。设备管理就是围绕设备从选择购进直到报废全过程而开展的系统管理工作的一种新学科,也是对主要生产设备从设计、制造、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技术反馈到更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4)是生产者队伍建设。电力企业是设备型企业,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技术装备率、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产品成本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加大等,电力企业的资本构成中不变资本在增加,相对的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在减少。为了管理好用好发电设备,强调人机合一,加强员工培训,完善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五、生产运营监测的功能内容
运营监测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主要有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综合管理和支撑管理等多种功能,以下分别简要介绍:
(一)全面监测
运营监测信息系统可实现运营监测中心对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情况、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管理五种类型业务进行全面的监测,通过在线24小时的动态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并及时预警,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避免损失扩大。
(二)外部环境监测。在电力行业、外部环境监测主要是实现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电力行业的产业政策、电力用户情况等信息的监测。
(三)综合绩效监测。综合绩效监测功能有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电网的分布情况、结构功能、电网设备水平以及电网运行情况的监测来反映电力企业电网的状况;(2)通过对发电服务,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监测反映企业的服务水平;(3)通过成本、经营效益、工作效益、 安全生产 等方面的监测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4)通过对资产流通和偿债能力等的监测反映电力企业财务状况;(5)通过对市场前景、创新能力以及资金无保障等方面的监测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运营状况监测。运营状况监测主要是监测人力资源、财务状况、物资情况、营销状况等可以反映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可通过监测得到的信息及时掌握各部门业务的开展情况,将各部门的绩效与企业总绩效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并分析导致差距的原因所在。
(五)核心资源监测。电力企业的核心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固定资产以及知识产权、品牌价值等其他资源,通过对这些核心资源的监测有利于了解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六)关键流程监测。企业运转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流程需要做好监测、重点是对跨部门流程节点的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关键流程运行不流畅之处。
六、运营监测能力提升策略
(一)高质量高效的人才队伍是推进落实运营监测业务发展的有力保障,与业务条线的员工比较,运营监测人员要有更加专业的能力,根据运营监测的核心业务内容。
(二)能力建设初期阶段。以熟悉运营监测业务本身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熟练使用信息系统,掌握管理沟通能力为核心内容。
(三)能力建设中期阶段。以掌握被监测对象相关业务知识,具备获取业务数据的能力为核心内容。
(四)能力建设提升阶段。以具备定量分析能力和业务洞察能力为核心内容。
由于业务知识面广,专业业务管理经验较难获取,因此必须建立运营监测专家保障机制,利用 其它 专业的管理专家,开展专业业务培训,快速熟悉业务知识分享业务管理经验方能更好地完成测试。
结束语
电力行业必将打破垄断,走向市场。发电企业全面加强生产运作管理,狠抓电力企业生营监测工作,增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降低发电供热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是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剑,运营监测知识体系建设研究,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7月.
有关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论文推荐:
1.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论文
2. 生产运作管理论文范文
3. 服装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4. 生产运营管理论文
5. 关于生产管理论文
6. 公司生产管理论文
7. 企业运营管理论文
8. 运营管理方向论文
企业经营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生死存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营管理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模式的不断完善,对于石油企业未来经营管理的模式上也有了全新的机遇以及挑战。按照我国现阶段的石油企业发展状况,由于全新的社会形势,导致石油企业在今后的经营模式管理方面应该有全新的格局和安排,以便更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状况。本文以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机遇;挑战
石油企业在我国发展的众多企业中属于支柱性的企业,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状况的发展起了很大程度的推动。随着现在原油开采的情况不容乐观,原油开采的价格也日渐提升,导致石油企业自身的利益空间逐步的降低。面对这种发展的状况,石油企业应该对待这种全新的社会模式,进行经营管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以便面对全新的行业挑战以及企业机遇。
1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针对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国际层次上石油价格下降
在现有的社会状况中,由于国际的石油价格下降,导致石油企业在今后的石油开采的利润降低,想要将利润进行可观的提升,就对原油开采成本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受到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在这种问题的影响之下,应该保证在石油企业开采原油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原油成本的提升,降低原油的开采成本,能够在售价比较低的情况下,保证石油企业正常运作。所以,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石油价格的下降,为今后原油开采成本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石油企业的运作中,应该正视该问题的解决。
国际原油的需求程度降低
按照国际石油价格下降的趋势进行分析,国际原油的需要程度也在普遍下降,这种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原油开采过度,导致供过于求的状况产生。受到现有国际压力的影响,在石油企业的发展中,必须改变现在的模式,将经营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便适应现在的状况。针对这方面问题的解决,就应该将重心放在原油的产量上,只有及时的稳定原油的产量,积极地转变现在的模式和思路,从之前单一的发展模式逐渐变成多元化的发展形势,这样才能在现有的条件下,提升石油企业自身的整体效益。
国内石油价格呈稳定状态
在国际的石油价格变动中,国内的石油价格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销售模式,面对这种背景,正好可以为石油企业模式的改变提供时间。在国内的石油使用现状中,对于石油企业来说,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模式中,都有比较明显的推动力量,在这种基础上进行经营模式的改革,可以有良好的背景以及科学的分析时间。虽然,在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在现有的状况中进行整体环境的调整比较困难,但是想要保证石油企业今后的发展前景,就应该将现实的社会背景进行有效的结合。只有这样的改变才能保证石油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有比较突出的竞争力量,提升企业今后长远的整体效益。
2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 措施 以及策略
针对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及策略来说,首先应该按照石油企业现阶段的发展背景进行分析,制定今后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规划。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石油企业想要获得比较可观的经济利益,就应该结合自身的条件,合理的规划今后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比较科学的建议,保证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更加的完善;然后,石油企业应该按照现在的市场机遇进行经营模式的调整,这种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企业在完善的过程中,可以顺应社会的发展背景,将企业的模式管理进行结合,降低生产成本,在石油整体下降趋势的环境下,为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石油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可以直接达到提升企业整体效益的目的;最后,石油企业在经营模式的改革中,按照市场的形式为导向,制定比较具体的经营模式管理规划。这种经营模式管理规划的建立,可以使石油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围绕着市场的形式进行运转,保证石油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管理改革得到有效的改进,为石油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3结语
随着市场经营模式的不断变化,在石油企业的发展中,也应该进行相对应的更新。由于现在石油使用的状况逐渐的下降,石油企业在这种新形势下,应该认真的分析现在的市场特征,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经营模式的更新,以保证石油企业的整体经营利益得到比较全面的提升。
作者:张苏敏 单位:中国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供热管理处
参考文献:
[1]杨雪霞,卫洁.浅析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 财经 界(学术版),2011,10:92.
[2]赵曙明,王成城,杜鹏程.后金融危机时期 企业管理 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第七届(2011南京)企业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综述[J].经济管理,2011,08:186-192.
[3]何平,席莹,朱坤梅.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经营管理者,2015,06:130.
[4]王小健.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国企研究,2016,04:93.
[5]韩文文.信息化环境下石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专业管理
《 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
摘要:这是一个信息化与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进行信息化推广是企业必然的选择。信息化的推广与建设对企业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石油企业也不例外。多年以来,石油企业在信息化技术上有了显著提升。尽管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就信息而言,我国的石油企业看到了这个差距并努力缩小,纷纷尝试着改进各自的系统技术。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企业的管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石油企业;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条件。信息化建设可提高工作效率且对企业的各式资源进行高效完善。它体现了科技 文化 技术的发展,公司可以借助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公司的整体实力以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对公司内各类设备进行统一优化更新,降低运营成本,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1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
对公司的影响深刻
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信息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推广,各公司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并建立了独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而且每年都有大量资金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因此建立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强化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制度都成为了信息化管理的必经之路。
石油公司信息化的现状
近些年来,石油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加强团队合作协调石油业务不断的扩展了市场规模,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阶段,使公司经营管理利益最大化。
石油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是能源生产与消耗的大户,同时也是水资源的消耗大户,世界各国的石油企业对产业的生产节能一直都在进行着不懈努力。现阶段石油企业在信息化技术上存在着专业水平、基层等级之间的协作能力、调节能力、团队能力问题。针对当前形势,石油企业需要通过进一步了解企业在未来发展对信息化技术的渴望与需求,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发展会提出专业的科学信息化的发展动向,会制定合理符合石油公司的信息化战略策略,信息化的数据与设施,以经营管理为主逐渐实现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对信息化建设的构架进行深入了解,对各层级,专业、各业务之间进行洽谈对接,过程中必须以高度的信息化建设为策略,扎实推广信息化建设,改变石油信息化的面貌。
2石油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战略
从石油公司目前发展来看
石油公司应该适当提升基本传统的产业,通过技术的改造使石油等传统产业继续富有活力。提升综合实力使石油产业相关内容得到改进提高。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创新科技交流新能源与再生资源的发展,通过信息化的 方法 来提高效果。掌握信息技术,为传统石油产业发挥活力,建立互联网系统对掌握业务及时进展并且进行深入了解,能够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加强石油信息化经营管理的核心应用
对各层次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整理分析,为其提供信息平台展示交流,提升总体的管理水平。完善各个专业的掌控,构造一个简单明了的构架,使各专业更方便了解和管理。
技术流程的重要性
现需原料--产品要企业经过一系列的生产流程才能实现,其中每个环节生产的步骤技术的掌控要求很高。
3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与社会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很久以前人类通过钻木取火进入了文明时代。五六千年前古人用圆形的轮子做运载工具,这是人类智慧的进化。又在70多年前发明了第一台电脑,这是象征着人类的智慧进步文明的三大阶段。
网络信息化
法国的启蒙运动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把人们带进来工业文明,而20世纪发明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把人类带进了信息经济社会,从这就可以看出信息化的发展与贡献是非常惊人的进步。工业革命推动变革把人类文明带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
石油企业的发展与挑战
石油企业信息化在全方面的推动下,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运行与经营的管理,有些部分已经建立完善了相应的信息化应用。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石油企业原有的信息化不能被很好的保存,不能足够的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绝大多数石油施工项目集中于不发达地区,使工作的技术需求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结构复杂,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一些工程信息文件的安全也受到影响。因此建立安全的可靠的信息保密平台是至关重要的,也能保障信息与施工的正常进行。
石油企业的创新研究
进一步加大对石油企业研究。企业把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归类,完善设备研究,并且研究一套相对实用的石油企业系统。应该包括科学技术、哲学、相关部门的工程技术方法,全面的展现出石油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方法与内容结构。此外企业应该做一些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对企业信息化战略进一步加强。有些企业仅仅是信息上的改变并没有意识到管理理念和技术的重要性,只有同时配套的进行企业改革、技术研究和方法的创新才能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
4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产业经营管理和发展趋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具体的角度了解并认识了全国石油企业的信息化情况,对石油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作者:连鹏宇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兰卫华.浅析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3,14:39-40.
[2]梁若渺.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10:90.
[3]鹿英平,韩涛,王荣荣,张平,李翔,宋宜树.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6,01:9-10.
《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 》
摘要: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飞跃性的发展,建筑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无论是内部或是外部都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市场的繁荣也使得企业间竞争变得更加地激烈,建筑企业为了寻求发展的持续化和稳定性就需要积极地做好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规划,明晰企业当下的经营目标、经营环境以及经营管理模式,找准方向,以创新来推动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据此, 文章 首先说明了建筑在自身经营管理中进行创新的必要性,再根据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制定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能力;提升
1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已经逐步成为了现代企业可持续化发展的灵魂。从企业的创新来看,主要包括了技术、体制以及理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时间和资金支出,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体制的创新则能够帮助企业理顺管理关系,优化管理和运行,减少过去体制中的桎梏。而经营管理的创新则是保障企业规划得以实施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企业效益增长的重要 渠道 。因此,经营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础。
2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
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
(1)管理者需要从自身思想和理念上转变对于经营的认识。过去往往需要保障自身的位置,不能进行过于创新的管理措施,不能规划创新型的企业经营模式。然而,现阶段的企业管理人需要具备职业化的素质,将自身与企业的未来经营联系在一起。(2)需要进行生产意识的革新。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3)还需要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再是主要目标,而要看到持续化发展、社会效益以及对用户的责任等多个方面,实现经营目标多元化理念的创新。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内容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内容已经发生了不少的转变,内容不仅包含了过去传统观念中建筑企业的内部 财务管理 、现场施工管理、施工工艺和技术的管理、劳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现在又拓展了建筑企业在经营战略、管理理念、投资预决算以及原材料市场和分析预测等方面的内容。因此,面对反复的管理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企业需要进行更多地经营管理转变,积极开展经营管理内容上的创新。从目前的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来看,创新工作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1)是建筑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从经营管理的理念上进行转变,帮助生产管理实现单一化朝复合化的转型。而建筑企业需要将自身看作为市场这个混合物中的一个“单一”元素,在整个市场体系中进行管理、规划和运营。(2)建筑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可以对市场信息进行精确的把握,掌握各同行的发展水平、经营策略以及主营方向等,关注国家在政策走向上的变化,实现对市场各类信息的掌握。这是因为建筑企业的工程建设周期较长,所面对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简单的市场环境变动也会引发企业经营效益的巨幅变化。(3)需要建筑企业的管理层确立价值管理的中心地位,将创新价值形态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创新价值经营和管理的对象,对建筑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各项资源进行综合控制,保障企业经济价值的创造途径。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创新
管理制度作为约束建筑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不同部门工作相互协调的重要措施。因此,严谨、高效而且强有力的约束性制度,必然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更加有序地开展经营管理和内部组织的活动,同时也相当有效地规范了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引入市场机制,构建一个能够将企业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有机融合的机制,同时该机制运行的主要目标便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其中的人力资源为例,需要在不仅需要保障企业职工的薪酬和奖励,还需要对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积极性进行有效地激发,使之更大地发挥自身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帮助企业确立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创新
在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企业在这样市场环境下的发展和竞争都需要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需要坚持改革和创新的企业发展理念,紧密联系管理和改革的关系,构建创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从目前建筑企业的性质及经营内容来看,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需要在企业层次、项目层次及劳务层次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来看,这三方面的创新主要是针对公司总部关系、项目部以及施工部进行的。公司总部关系相对于其他两个方面来看,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总的来说,都属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大范围。三者都需要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效益实现为责任,都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大环境之下开展工作。而三者工作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管理主体、管理层次、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
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强化管理
工程施工项目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最直观的影响,因为一个企业效益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具体工程的开展。同时,该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口碑和品牌形象,更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为此,企业管理的重点也需要落实到工程管理之中,按照国家建设部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所要求的情况,结合企业和市场在当下的发展状况,对自身项目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人本管理创新
过去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针对资源为重心开展的。而现代化的企业要求将人才作为管理的第一要务,围绕人力资源来开展管理活动。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推动力便是知识,人才则是将掌握的知识化为资源运用的主体。因此,人才也就成为当下最重要的资源。这也决定了现阶段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主要是针对人才的吸纳、人才潜力的挖掘等方面来开展,体现了当代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人才管理创新的方向。
3结束语
建筑企业要结合实践 经验 和市场环境来对自身经营管理进行创新,不断地调整和磨合。确定适合自身经营现状和发展期望的经营管理模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化发展的目标。
作者:任明星 候耀远 单位: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 郑州神汽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7):49-51.
[2]张海库.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经营与管理探索[J].企业研究,2012,(16).
有关关于经营管理论文范文推荐:
1. 有关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范文
2. 浅谈企业经营管理研究论文范文
3. 浅谈企业经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4. 企业经营管理应用论文范文
5. 企业经营管理研究论文范文
6. 有关公司经营管理论文
7.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论文范文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长足发展,就必须提升企业生产运作中的质量管理水平。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 浅谈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分配优化,煤矿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并且需求量也在持续上升。对此,煤炭企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煤炭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就必须要重视企业的经济管理,让煤炭企业在各个方面的资源能够实现优化配置,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扩大自身市场占有率。对此就需要将经济管理人员作为切入点,提升经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同时不断的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本文就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探讨,并且对当下煤矿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体制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煤矿企业 经济管理 生产运作 问题 策略
一、前言
我国是出产煤矿的大国,煤矿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储备量位于世界前茅,所以煤炭企业的数量也非常的庞大,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煤炭行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就经济管理方面,我国的煤炭企业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当下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这需要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力度,将市场和经济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煤炭 企业管理 现代化以及科学化,经济管理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不仅仅能够帮助煤炭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帮助煤炭企业节约市场运作成本,并且还能够提升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涉及范围十分的广泛,与企业管理方式、运作体制、 财务管理 、水电管理以及隐患管理等等方面都息息相关。
二、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生产运作所起到的具体作用
(一)经济管理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着一定的帮助
我国煤矿企业主要的业务分别是采集煤矿资源和进行销售,然而在一过程当中,井下作业的时间占绝大部分,对此,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也是当下煤矿企业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对此,我们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了解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所起到的作用。
1、落实岗位责任制。经济管理对于这方面说产生的具体作用就是,将整体的煤矿整体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并且将其划分成为具体的责任模块,从而将这部分责任模块细化到每个人的身上去,另一方面,给予有关人员一定的权利,这样就能够让其在发现问题的同时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 措施 ,从而体现出了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积极作用。
2、系统监控与人员监控进行有效的结合,我国煤矿企业在运用中的管理体系引用一些现代化的措施让其变得更加高效安全,并且站在目前井下工作安全监控的角度看来,其作业的安全性有了极大提升。管理系统的引入能够对煤矿企业进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高效的监控,所以一旦井下出现危险状况以及发生故障的时候,就能够及时的告知相关人员。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保障监控高效率,弥补工作人员在进行人工监控时候的一些不足之处。
3、井下与井上作业相互配合,确保安全管理的质量。经济管理体系的设定应该根据煤矿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将井上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和井下安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掌握井下作业安全情况,一旦有井下有情况发生,那么安全监控系统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向井上发出相关信息,方便相关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向井上传输采取急救措施。对此,井上人员就能够凭借两方面给出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补救行为,把事故所造损失最大程度的降低。经济管理能够及时有效的帮助矿井突发事件的处理,从而让煤矿企业的财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二)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财务管理所具有的积极影响
煤矿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其本质就是最大化体现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对此,在煤矿企业的经济管理当中,财务管理在实现企业价值,保证企业盈利这一方面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财务控制主要体现在:预算、资本结构以及收入支出等等方面,其作用的最终体现在煤矿企业财务收支与资金运作平衡上面。
1、煤矿企业的预算管理
预算必须要将销售的需求量当做基本前提,煤矿企业主要业务是供应能源,虽然煤矿的需求量非常的大,但是煤矿企业的主要销售对象还是发电厂以及企业单位等一些机关部门。然而经济管理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凭借当年的市场情况,来对下一时期会计年度企业销售会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科学合理的推算销售量,给企业生产线上的人员配备与合理安排提供相应依据。预算是企业进行生产策略以及计划制定时候的重要保障,对于煤矿企业的正常运作有着一定的影响。
2、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
想要有效的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对于煤矿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当中的成本费用一定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煤矿企业生产运营过程当中,合理规划生产程序,最大化降低生产时所产生的损耗,对于在岗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加强其综合素质,强化其井下作业的安全意识,这样在薪资支出一样的情况下,把安全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另一方面,对于生产过程当中所需要用到的水电,做到节约与循环使用,并且有针对性的设计水电再利用程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3、对煤矿企业的收入进行控制
当下煤矿企业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煤矿能源的销售,如何拓宽煤矿企业的销售 渠道 以及增加各个销售渠道的煤矿销售量对于煤矿企业的经济收入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对此,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进行煤资源销售的时候,对于其销售价格、渠道以及煤资源的调度运输进行综合的考量,达到用最低成本煤资源运输将其销售到最为合适的市场,借此来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 卢明德.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新 财经 (理论版) ,2013,(7):132-132.
[2] 张刘钰.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J].河北企业 ,2013,(1):22-22.
[3] 罗娜.基于Web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J].煤炭技术,2012,31(11):270-272.
《 试论生产运作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
摘 要:本文就生产运作管理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先锋展开分析,详细叙述了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性等相关问题,争取做到善于把握自身的生产优势,加强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企业竞争力;影响及作用
引言
进入全球化经济时代,企业技术日益革新,市场竞争环境更趋激烈,如何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保持变革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未来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层重视的焦点问题。由于企业是多层次资源和能源的综合体,那么企业的竞争构成要素也是多样性的。竞争的重点已经前移到生产运作管理中,关键步骤的设计和系统集成应用,带动了企业高速发展。本文以包含生产设计、运作、维护的生产运作管理入手,探讨其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性。
一、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元素
企业的竞争力是整合的总体概念,具备“资源”“能力”两层面的基础内涵,同时意味竞争具备静态有效和动态持续性。企业竞争力要素重点集中在企业管理考察上,因为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内部管理组织,比如管理者能力、企业内部机制、 企业 文化 构建、企业生产运作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首先可以发现企业发展的漏洞,其次,在未来发展上可以为管理者预见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手段离不开管理为其提供的决策能力,也离不开企业滋生的资源整合能力[1]。企业竞争力要素之间是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把这些因素复合在一起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步骤。随着社会发展,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在不断演变,只有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企业对外应对能力,不断的完善产品优化内在,并且积极的对待市场变化,才能使企业在产品资源配置上占据优势,从而促使企业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因为企业推出制作时间短、质量对比高、使用社会需求的新产品,对应的就会占领大部分市场,所以说竞争要素选择对生产运作的综合竞争能力提升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是以顾客需求为工作动力,以消灭库存为工作方向,促使企业最少投入成本实现最大化收益,对应的提升企业市场敏感反应速度。并且缩短了客户需求的反应周期,以快速方式短期内为企业增值[2]。简单来说就是生产要高效、运作要灵活、时间要缩短。当然这一过程要避免浪费现象,在生产运作管理中浪费所代表的概念以较深刻和广泛,包括返修浪费、库存浪费、制造浪费等。生产运作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企业将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在这一系列流程中,以制造客户需求的产品,给客户提供需求服务。
在企业项目的生产运作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涉及产品更新、设施更新、产品变化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布置产品运作,以增强企业的总体竞争力[3]。目前,一些企业把生产运作管理当作常规理性流程,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载体就是生产运作,而且企业产品的自身特色要纳入产品生产过程,企业才能发挥产品竞争优势。因此,可以明确生产运作是企业后背力量的汇聚源泉,因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为其创作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企业生产活动涉及的层面广泛,多是成本支出流程,但是生产运作一直是为企业营造经济价值的。而且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使生产成本得到控制,生产效率提高,才能为企业在市场上争取更多的竞争空间。同时,生产运作消耗巨大,对人力资源配置,资金投放都直接影响。另外,企业客户最关注的问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企业间的竞争重点也就体现在这两方面,产品的优质程度主要取决于生产运作效率,所以说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生产运作管理。
三、优化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对企业的目标实现具有推动作用,直接关系到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虽然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存在差异,但是在总体上是“和而不同”的,只有满足顾客需求,产品才具备市场发展前景[4]。产品设计创新和产品质量对产品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也是其制造的关键因素,两者又是相互关联的,因为产品设计受欢迎的基础是产品质量优质。当然产品设计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要有现实可行性,如果产品设计的难度过大就会促使产品脱离生产制造,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外观设计直接反应的是产品外观与性能,好的设计可以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在外观上区分开,三星首席执行官对企业设计的理解是,设计也属于生产力,索尼、三星等都将设计作为企业的“第二核心技术”。产品创新的根本也是设计,设计被厂商看作摆脱同质的竞争,也是实施品牌策略的手段。据了解有些企业设计测算,在产生外观上投入1美元,预计可带来1500美元左右的收益,而且企业增加销售,都跟设计有关联。可以说在企业生产环节设计所占的比例为15%,还有优良的设计可以为企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客户的接受率,属于变相的为产品增加了幅值,产品设计促进产品成长,企业在此流程中会增加自身战略价值。苹果公司核心价值之一是设计,对于消费者来说,吸引人的产品形象,消费者自然愿意花费更多的钱去购买。当然产品用途也与其密不可分,产品设计也要考虑使用价值和使用后期影响,使产品避免后续返修与材料浪费现象出现。同时也减少了产品总量的生产周期,使产品更加快速的投放到市场中。还有,近年来消费市场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升职价值与回收利用,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下产品材料的循环使用。
(二)注重技术流程
注重技术流程可以保障企业生产更加的高效稳定,并且帮助企业把资源转化为产品与服务。生产技术流程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企业要重视起来。企业一般生产批量比较大,所以需要选择导向型流程,按照不同产品构造分批组织运作。运用专门设备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产品高度标准化,这样大批量生产可以缩短产品的制作时间,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相应的减少,生产计划总体流程会更加简便。同时技术流程也要结合产品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特点运作。
(三)优化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生产运作活动对企业来讲是价值增值过程,实现产品价值增值就要向社会供给需求产品。那么生产的商品一定要具备使用价值,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功效。生产运作管理作为 企业运营 管理中的关键部分,优质生产环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维持生产涉及企业多个部门与环节的密切配合,需要产品创新支持,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与技术支持,同时,改善生产运作管理,就必须根据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分析探究。还有企业生产管理,最基本的问题是生产运作计划,因为前期计划是组织、管理生产运作流程的重要依据,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运作计划,才能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公司发展决策做数据支撑。另外,生产运作计划还能帮助企业进行市场行情预测,促使企业产品规划配置的更加合理。
结语
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只有重视生产运作管理,才能帮助企业占据同行业经济市场,本文探究的生产运作管理较为浅显,希望能对企业发展提供借鉴作用。(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 教育 中心)
参考文献:
[1] 柯清芳.论生产运作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7):83-85
[2] 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10):5-10
[3] 王青,李清,陈禹六等.一种协同生产运作管理的方案与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8):1300-1307
[4] 裴云龙,江旭,刘衡等.战略柔性、原始性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组织合法性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研究,2013,31(3):446-455
《 浅议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的内涵 》
[摘 要] 文章 通过对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进一步介绍了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分析电力工业的基础。指出发电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和全面监测内容,最后提出了运营的策略。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 电力企业职能管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095-01
一、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简述及其发展轨迹
生产运作活动是一个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或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早期放任管理阶段,即产业革命阶段,生产运作管理仅仅处于萌芽期,当时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劳动价值论”与“分工”理论。第二阶段起源于20世纪衬泰勒的科学管理 方法 。泰勒的科学方法使生产与运作管理摆脱了 经验 管理的束缚,开始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
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开始由信息技术运作管理去考虑,如何利用新技术重新构建业务流程;改进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动;快速获得外部资源,以加快市场响应速度;如何利用新技术改进企业与供应商、与顾客的关系。这些问题构成了当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研究 热点 ,新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正在不断形成。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要素
生产运作管理是生产运作的计划组织、控制模式和策略的管理活动。理查德・B・蔡斯认为,生产运作管理就是面向生产资源的管理活动,而如何管理就是面向生产资源的管理活动,而如何管理生产资源是关系到企业战役发展而企业竞争的关键。而生产运作管理出现了许多新观念和新趋势。国内外学者对市场全球化、全面质量管理、柔性、缩短时间、技术创新、人工参与、流程再造、环境问题、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等投入极大的研究热情,其研究动态成为当今工商界关注的热点。人们对质量,基于时间的竞争、增值过程、环境保护及全球化竞争观念的需求,充分说明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三、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基础工作
电力工业的特点(一)是产、运销同时完成。电力工业集产、运、销于一身,从生产电能到送达用户使用是以光速进行,电力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完成,即电能不能直接储存;(二)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现代电力企业是以超高压电网干线为骨架,以发电厂和用户联成电网同步运行的企业,以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为主体,以大量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设备组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受控系统,复杂的电力系统必须以高度的自动化加以控制,并逐步发展到适时乃至超前控制;(三)是资金密集型企业。电力企业的资产总额在美、日、法、英等工业化国家的企业中占全国第一位。我国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名列全国各行业之首。
四、发电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1)是经济技术指标管理,发电厂一台发电机组主、辅设备及其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超过120个。每一个指标都标志着某设备、某系统、某部分经济性能的优劣。火力发电厂的经济技术指标是指影响火力发电厂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设备及其系统经济性能的全部技术经济指标。热电厂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包括发电(供热)量、发电煤耗、发电(供热)厂用电率、供电(供热)煤耗。技术经济指标管理工作。(2)是可靠性管理。发电厂可靠性管理是采用科学的现代化手段管理和指挥生产、规划设计、设备更新改造的先进模式。根本上讲是要充分发挥现有的设备潜力,提高可用率,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安全、低耗、稳发、满发的经济运作水平。并从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生产运行诸环节中制订并执行统一的可靠性规则,监察并分析发电厂系统运作可靠性。可靠性管理是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工作的重点。(3)是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发电厂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装置工业,企业内部设备技术状态和组织状态的好坏,对企业本身及社会都有影响。设备管理就是围绕设备从选择购进直到报废全过程而开展的系统管理工作的一种新学科,也是对主要生产设备从设计、制造、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技术反馈到更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4)是生产者队伍建设。电力企业是设备型企业,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技术装备率、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产品成本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加大等,电力企业的资本构成中不变资本在增加,相对的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在减少。为了管理好用好发电设备,强调人机合一,加强员工培训,完善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五、生产运营监测的功能内容
运营监测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主要有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综合管理和支撑管理等多种功能,以下分别简要介绍:
(一)全面监测
运营监测信息系统可实现运营监测中心对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情况、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管理五种类型业务进行全面的监测,通过在线24小时的动态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并及时预警,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避免损失扩大。
(二)外部环境监测。在电力行业、外部环境监测主要是实现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电力行业的产业政策、电力用户情况等信息的监测。
(三)综合绩效监测。综合绩效监测功能有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电网的分布情况、结构功能、电网设备水平以及电网运行情况的监测来反映电力企业电网的状况;(2)通过对发电服务,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监测反映企业的服务水平;(3)通过成本、经营效益、工作效益、 安全生产 等方面的监测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4)通过对资产流通和偿债能力等的监测反映电力企业财务状况;(5)通过对市场前景、创新能力以及资金无保障等方面的监测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运营状况监测。运营状况监测主要是监测人力资源、财务状况、物资情况、营销状况等可以反映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可通过监测得到的信息及时掌握各部门业务的开展情况,将各部门的绩效与企业总绩效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并分析导致差距的原因所在。
(五)核心资源监测。电力企业的核心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固定资产以及知识产权、品牌价值等其他资源,通过对这些核心资源的监测有利于了解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六)关键流程监测。企业运转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流程需要做好监测、重点是对跨部门流程节点的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关键流程运行不流畅之处。
六、运营监测能力提升策略
(一)高质量高效的人才队伍是推进落实运营监测业务发展的有力保障,与业务条线的员工比较,运营监测人员要有更加专业的能力,根据运营监测的核心业务内容。
(二)能力建设初期阶段。以熟悉运营监测业务本身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熟练使用信息系统,掌握管理沟通能力为核心内容。
(三)能力建设中期阶段。以掌握被监测对象相关业务知识,具备获取业务数据的能力为核心内容。
(四)能力建设提升阶段。以具备定量分析能力和业务洞察能力为核心内容。
由于业务知识面广,专业业务管理经验较难获取,因此必须建立运营监测专家保障机制,利用 其它 专业的管理专家,开展专业业务培训,快速熟悉业务知识分享业务管理经验方能更好地完成测试。
结束语
电力行业必将打破垄断,走向市场。发电企业全面加强生产运作管理,狠抓电力企业生营监测工作,增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降低发电供热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是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剑,运营监测知识体系建设研究,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7月.
有关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论文推荐:
1.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论文
2. 生产运作管理论文范文
3. 服装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4. 生产运营管理论文
5. 关于生产管理论文
6. 公司生产管理论文
7. 企业运营管理论文
8. 运营管理方向论文
关于项目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汇总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项目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汇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1
[1]建设项目管理,石振武主编,一北京:科学出版社,
[2]全国高校建筑与房地产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编,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3]赵铁生,工程项目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4]张月娴、田以堂,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手册,1998年4月
[5]王英军,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年
[6]丛培经,建筑施工项目管理,1996年1月
[7]申立银、曾赛星、王锋等,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12月
[8]李志鼎、齐伟峰、谢留广,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华鼎管理咨询网,2003年5月
[9]谭术魁,房地产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H月
[10]丁晓欣、聂风德,建设项目规范高效操作规程,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l月
[11]吴之明、卢有杰,项目管理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潘蜀健,房地产经营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13]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投资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14]刘荔娟,项目管理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5]顾祖惠、施佳燕,工程项目经理管理实务与技巧,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年
[16]刘洪玉,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
[17]林知炎、陈建国等,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18]马士华、林鸣,工程项目管理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19]邱龙华,项目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2
[1]建设项目管理,石振武主编,一北京:科学出版社,
[2]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模式,祝晓东,周海涛编著一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一5一6
[3]企业管理:使命、流程、工具,骆守俭等编著,一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4]流程制胜,李国良编著,一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5]工程项目管理,(美)古尔德,乔伊斯著:孟宪海译,一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
[6]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美)肖费勒伯格,霍尔姆编著;周爱军译,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7]中国建设网
[8]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3月
[9]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论研究
[10]五大趋势
[11]建设工程投资控制,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知识产权出版社,
[12]丁斌,吴剑琳编著,项目管理教程,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一02,121一122
[13]张青林.项目管理与建筑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4
[14]乌云娜.项目管理策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5]李涛,张莉.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0.
[16]宁云才.项目管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2
[17]王志平.管理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3
[1]戚安邦著,《现代项目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1。
[2] Dennis Lock主编,李金海等译,《项目管理》(第8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
[3]吴守荣主编,刘长滨主审,《项目采购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
[4]汪小金著,《理想的实现―项目管理方法与理念》,人民出版社,2003,10。
[5]王忠宗著,《采购管理实物》,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8。
[6]张月娴,田以堂主编,《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4。
[7]何伯森编著,《工程招标承包与监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0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汇总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8] J. Rodney Turner主编,戚安邦,耿岚岚,于玲译,《项目中的合同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2。
[9]李开运主编,李新军主审,《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8。
[10]谢勤龙,王成,崔伟.企业采购采购业务运作精要:基于EPR,SCM电子商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
[11]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The PMI Project Management Fact Book (2nded .)[M].Upper Darby,PA,USA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2001.
[12] The view of inside the profession〔J. PM Network, September1997:31.
[13]Ward JL. Project Management Terms [M].Arlington,Virginia,USA :International,2000.
[14]Kashiwagi,Dean T. The construction delivery system of the information age .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1999,8(8):111一114.
[15]石勇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6月
[16] 陶敏,彭磊.采购战略与策略分析:从采购角色的转变谈起.现代管理科学,2003(2)。
[17]周克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年10月。
[18]冯子楹,何永春.项目采购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19]王忠宗.采购管理手册.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
[20]龚晓海.工程建设企业质量管理:2000版工509000族标准在工程 建设企业的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4月
[21]王槐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1月
[22]陈宝胜,孙静春.应用ABC/ABM方法优化企业采购过程.管理工程学报,2002(2)。
[23]魏红梅,魏红敏.战略成本下的采购成本控制.辽宁财税,2003(3)。
[24]常剑峰,孟强.价格信息库:采购控制的基础.内蒙古财经,2002(1)。
[25]李晓东,张忠臣.基于WEB的建设项目采购管理模式的研究.商业研究,2002(5)。
管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示范
论文参考文献,相信是一个困扰了很多毕业生的问题,下面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篇《管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示范》,供大家参考。
[1] 阿尔钦,德姆塞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1
[3] 陈树文,刘念贫; 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人员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 137-143
[4] 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5):32-35
[5]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2003,(8):55-63
[6] 程国平.经营者激励[M].经营管理出版社,2002
[7] 邓莉.股票期权在美国“失宠” [J].经营与管理,2006,(6):21-22
[8] 付强,吴娓.限制性股票奖励、激励性股票期权与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J].
财会月刊,2005,(11):47-48
[9] 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J];会计研究;
2007,(2):79-84
[10] 郭福春.股权激动机制的理论基础及效应介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2,(9):45-48
[11] 国资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J].
[12] 黄俊峰,股权激励:证券市场新期待[J].中国证券报,
[13] 黄湛冰,万迪日方.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行为因素比较分析[J].预测,2005,
(6):37-39
[14] 蒋文杰.回归模型中虚拟变量的设定与应用[J].探索争鸣,2007(2):12-13
[15] 隽娟.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J].市场论
坛,2007,(2):64-65
[16] 李广林,周来振.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造与激励[M].南海出版公司,2004
[17] 李维友.中国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可行性研究[N]. 中国证券报 2001-7-26
[18] 李 曜 .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19]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 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
究,2000(1):41-45
[20] 梁洪学,李慧燕.七种股权激励模式的利弊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3(5):
32-34
[21] 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121-193
[22] 宁相东.公司治理理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3] 潘颖.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7,(6)
[24] 彭祥敏.股权激励模式效果比较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4
[25] 少波.黄欣.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三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研究[J].财经
理论与实践,2002,(4):27-28
[26] 沈沛.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7] 沈学军.我国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4
[28] 石建勋.中国企业家的股权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9] 童晶骏.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03,
(5):48-51
[30]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0(3):32-39
[31] 吴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励[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32] 徐振斌,方宇.股权激励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国改革报,2007-2-13
[33] 许晔 珉 .股票期权:一把双刃剑[J].新理财,2006,(3):27-27
[34] 杨贺,柯大钢,马春爱,等.经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 ,2005,(1):24-26
[35] 杨红炳.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8):42-43
[36] 杨家亲.对股票期权及其会计处理的系统认识[J].会计研究,2000,(12):
34-37
[37] 杨志刚.股票期权方案一枝独秀--股权激励方案综述[J] ,中国证券
报:2006-05-31
[38] 于东智,谷立日.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2,
(2):70-78
[39] 于武等.国有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999,(7).21-24
与经济管理,2000,(5):40-45
[40] 岳旭琴.期权期股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市场周
刊.财经论坛,2002,(1):41-42
[41]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等.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
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3,(9):29-34
[42] 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4]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张湛彬.股票期权与国有企业激励制度[M].辽海出版社,2002[46] 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 [J].2005年12月31日
[47] 周建波,孙菊生.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3(5):
74-82
[48] 周璐 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J].内将科技,2006(5):
32-33
[49] Aggarwal, R. K. and A. A. Samwick. Executive Compensation, Relative P
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trategic Competition: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Finance, 54(6), 1970-1999, 1999b.
[50]Berle, A. A., and G. C.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
erty[M].New York, 1932.
[51] Core, John and Wayne Guay.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deoff: The Impac
t of Risk 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A Comment[J]. forthcom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2.
[52]Garen, John 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Principal-Agent Theory[J]. Jou
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2(6), 1175-1199, 1994.
[53]Hermalin, B. and M. Weisbach. The Effects of Board Compensation and D
irect Incentives on Firm Performance[J]. Financial Management 20, 101-11
2, 1991.
[54]Hubbard, ., and D. Palia. Executive Pay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
m the U.§.Bank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9, 105-13
0, 1995.
[55]Incentiv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I,1990,(8):225-264
[56]Jensen, Michael C., Kevin J. Pay and Top- Management
La Porta, R. , F. Lopez2de2Silanes, 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 2000.
[57]M. C. Jensen, K. J. Murphy. 1990. Performance Pay and Top2manangement
Incentiv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2p ril, Vol. 98, No. 2, p225~264
[58]McConnell, J. J., and H. Servaes. 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7, 595-612, 1990.
[59]Morck, R., 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 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
arket Valu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 293-315, 1988.
[60]Palia, Darius. The Endogeneity of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in Firm Valuat
ion: A Solution[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4, 3, 735-764, 2002.
[61]Ross, S. A. . 2004. Compensation, Incentives, and the Duality of Risk Aversion
and Riskiness. Journal of Finance. 59:207~
[23] 潘颖.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7,(6)
[24] 彭祥敏.股权激励模式效果比较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4
[25] 少波.黄欣.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三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研究[J].财经
理论与实践,2002,(4):27-28
[26] 沈沛.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7] 沈学军.我国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4
[28] 石建勋.中国企业家的股权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9] 童晶骏.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03,
(5):48-51
[30]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0(3):32-39
[31] 吴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励[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32] 徐振斌,方宇.股权激励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国改革报,2007-2-13
[33] 许晔 珉 .股票期权:一把双刃剑[J].新理财,2006,(3):27-27
[34] 杨贺,柯大钢,马春爱,等.经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 ,2005,(1):24-26
[35] 杨红炳.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8):42-43
[36] 杨家亲.对股票期权及其会计处理的系统认识[J].会计研究,2000,(12):
34-37
[37] 杨志刚.股票期权方案一枝独秀--股权激励方案综述[J] ,中国证券
报:2006-05-31
[38] 于东智,谷立日.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2,
(2):70-78
[39] 于武等.国有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999,(7).21-24
与经济管理,2000,(5):40-45
[40] 岳旭琴.期权期股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市场周
刊.财经论坛,2002,(1):41-42
[41]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等.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
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3,(9):29-34
[42] 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4]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张湛彬.股票期权与国有企业激励制度[M].辽海出版社,200240
参考文献
[1] 阿尔钦,德姆塞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1
[3] 陈树文,刘念贫; 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人员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 137-143
[4] 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5):32-35
[5]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2003,(8):55-63
[6] 程国平.经营者激励[M].经营管理出版社,2002
[7] 邓莉.股票期权在美国“失宠” [J].经营与管理,2006,(6):21-22
[8] 付强,吴娓.限制性股票奖励、激励性股票期权与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J].
财会月刊,2005,(11):47-48
[9] 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J];会计研究;
2007,(2):79-84
[10] 郭福春.股权激动机制的理论基础及效应介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2,(9):45-48
[11] 国资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J].
[12] 黄俊峰,股权激励:证券市场新期待[J].中国证券报,
[13] 黄湛冰,万迪日方.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行为因素比较分析[J].预测,2005,
(6):37-39
[14] 蒋文杰.回归模型中虚拟变量的设定与应用[J].探索争鸣,2007(2):12-13
[15] 隽娟.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J].市场论
坛,2007,(2):64-65
[16] 李广林,周来振.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造与激励[M].南海出版公司,2004
[17] 李维友.中国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可行性研究[N]. 中国证券报 2001-7-26
[18] 李 曜 .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19]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 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
究,2000(1):41-45
[20] 梁洪学,李慧燕.七种股权激励模式的利弊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3(5):
32-34
[21] 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121-193
[22] 宁相东.公司治理理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更多论文参考文献请访问:
参考文献作为安全管理论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引用参考文献往往是决定安全管理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刘宇. 高级氧化-生物活性炭-膜滤优化组合除有机物中试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2] 刘起峰. 密云水库水的预氧化及强化混凝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3] 韩宏大. 安全饮用水保障集成技术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 2006
[4] 赵建伟. 富营养化原水中微囊藻毒素分析与去除 方法 及氧化降解机制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5] 刘起峰. 密云水库水的预氧化及强化混凝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6] 程庆锋. 高铁锰氨氮地下水净化工艺优化及菌群结构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7] 苗杰. 电化学无氯预氧化安全净水新技术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14
[8] 王娜. 腐殖质在混凝与预氧化工艺中的特性及对水处理效能的影响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9] 唐阳. 功能导向的电化学体系建立与碳基复合电极的设计和制备[D]. 北京化工大学 2013
[10] 王琼杰. 基于新型磁性强碱离子交换树脂净化的水源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D]. 南京大学 2014
[11] 周娟. 负载型Pd基催化剂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催化加氢还原[D]. 南京大学 2014
[12] 张怡然. 预臭氧化消毒副产物生成特性和控制技术研究[D]. 南开大学 2014
[13] 吴云. 澄清池膜过滤用于饮用水处理的工艺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
[14] 李金成. 负载锰氧化物滤料对高锰地下水处理技术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15] 刘志泉. 水中铜绿微囊藻与硝基苯复合污染的特征和作用机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1] 姜再兴,黄玉东,刘丽. 粗糙度对碳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J]. 化学与粘合. 2007(05)
[2] 张国权,杨凤林. 蒽醌/聚吡咯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催化活性[J]. 催化学报. 2007(06)
[3] 范新庄. 石墨电极的电化学改性制备方法与准电容特性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4] 杨旭,孙承林,谢茂松,杜远华,王贤高. 用电-多相催化技术处理油田废水[J]. 工业水处理. 2002(12)
[5] 陶龙骧,谢茂松. 电催化和粒子群电极用于处理有机工业污水[J]. 工业水处理. 2000(09)
[6] 吴庆,陈惠芳,潘鼎. 炭纤维表面处理综述[J]. 炭素. 2000(03)
[7] 杨旭,孙承林,谢茂松,杜远华,王贤高. 用电-多相催化技术处理油田废水[J]. 工业水处理. 2002(12)
[8] 吴海燕. 单线态氧与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及其过氧化产物的化学发光研究[D]. 江南大学 2012
[9] 陶龙骧,谢茂松. 电催化和粒子群电极用于处理有机工业污水[J]. 工业水处理. 2000(09)
[10] 吴庆,陈惠芳,潘鼎. 炭纤维表面处理综述[J]. 炭素. 2000(03)
[11] 周抗寒,周定. 用涂膜活性炭提高复极性电解槽电解效率[J]. 环境科学. 1994(02)
[12] 谢茂松,王学林,徐桂芬,杨旭,安铁军. 治理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新技术--电-多相催化作用[J].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1998(02)
[1] 张芳芳,张永成,骆汉宾. 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 土 木工 程与管理学报. 2013(04)
[2] 卢阳. 谈我国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 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山西建筑. 2012(30)
[3] 曾力勇. 不确定条件下房地产企业投资决策模型研究[D]. 湖南大学 2007
[4] 马建军,陈凤林. 论以企业安全发展伦理为重点的企业安全 文化 建设[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2(04)
[5] 刘卡丁,郑兰兰,周诚.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1(04)
[6] 田原. 房地产开发企业安全管理[J]. 现代职业安全. 2011(08)
[7] 曾力勇. 不确定条件下房地产企业投资决策模型研究[D]. 湖南大学 2007
[8] 吴贤国,张立茂,余宏亮,余明辉. 基于知识集成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专家系统研究[J]. 施工技术. 2012(13)
[9] 陈必安. 房地产企业综合竞争力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
[10] 张孟春.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认知机理及应用[D]. 清华大学 2012
[11] 张登伦.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12] 王原博. 日本煤矿安全监察与管理理念[J]. 陕西煤炭. 2011(02)
[13] 姚崎. 房地产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01)
[14] 余建强,周晓冬. 我国建筑工程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J]. 工程管理学报. 2010(03)
猜你喜欢:
1.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2. 最新仓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3.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
4. 有关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5.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导论 1本章关键词 1导入案例一个寺庙的运作管理 1第一节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2一、生产运作管理概述 2二、生产运作管理的职能与内容 3第二节生产运作系统 4一、生产运作系统的基本模型 4二、生产运作系统的类型 6三、生产运作系统的特征 9第三节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 11一、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历史 11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 13本章小结 14练习题 14实战作业 15实训案例万达模式 15进一步阅读建议 16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 17本章关键词 17导入案例不同的运作方式 17第一节生产运作战略概述 18一、生产运作战略的概念 18二、生产运作战略的逻辑关系 20三、生产运作战略的制订 21第二节生产运作的战略目标 23一、成本 24二、质量 26三、时间、柔性、服务与环保 26第三节生产运作战略中的决策 29一、自制与外包决策 29二、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决策 32本章小结 34练习题 34实战作业 35实训案例南星公司的生产运作战略 35进一步阅读建议 36第三章企业选址及系统布局 37本章关键词 37导入案例醉江月饭店为何易主 37第一节企业选址 38一、企业选址的重要性和基本程序 38二、制造企业选址 40三、服务企业选址 41第二节制造企业生产单元和流水线设计 42一、建立生产单元的重要影响因素 42二、设置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 43三、流水线设计概述 45四、流水线的设计 46第三节企业平面布局 48一、企业平面布局的基本原则 48二、制造企业的平面布局 49三、服务企业的平面布局 54本章小结 55练习题 56实战作业 56实训案例首都钢铁集团公司为何要搬迁? 56进一步阅读建议 57第四章产品和服务设计 58本章关键词 58导入案例全功能微波炉 58第一节产品设计 59一、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59二、产品设计方法 61第二节价值工程与并行工程 64一、价值工程 64二、并行工程 67第三节产品的工业设计 68一、工业设计的起源 69二、工业设计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70三、工业设计的工作方式和管理内容 72第四节服务设计 74一、服务设计概述 74二、服务过程设计 75本章小结 76练习题 77实战作业 77实训案例一次倒霉的理发经历 77进一步阅读建议 78第五章工作研究与生产运作能力 79本章关键词 79导入案例工作设计的过去和现在 79第一节工作设计 80一、员工的工作方式 80二、劳动者的体能与效用 82第二节工时定额 83一、工时定额的组成 83二、工时定额的制定 84三、学习曲线 87第三节生产运作能力 88一、生产能力的类型 89二、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90三、生产运作能力的计算和查定 91四、生产运作能力的开发 95本章小结 97练习题 97实战作业 98实训案例一个大学校长的困感 98进一步阅读建议 99第六章生产计划 100本章关键词 100导入案例该如何预测汽车销量 100第一节需求预测 101一、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 101二、定性预测方法 103三、定量预测方法 104四、预测误差的评价 107第二节综合生产计划 108一、综合生产计划概述 108二、综合生产计划策略 109三、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 112四、服务业中的综合运作计划 114第三节主生产计划 114一、综合生产计划、总进度计划与主生产计划的关系 114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115本章小结 119练习题 120实战作业 122实训案例霓裳公司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 122进一步阅读建议 123第七章生产作业计划与作业排序 124本章关键词 124导入案例江城影院的放映计划 124第一节生产作业计划 124一、生产作业计划概述 125二、大量大批生产作业计划 125三、成批生产作业计划 128四、单件小批生产作业计划 133第二节作业排序 135一、作业排序的概念和要求 135二、制造业中的作业排序 135三、服务业中作业排序 139本章小结 144练习题 145实战作业 146实训案例家具厂的工作安排 147进一步阅读建议 147第八章项目管理 149本章关键词 149导入案例世界贸易中心大厦修复工程项目 149第一节项目管理概述 150一、项目和项目管理的特点 150二、项目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152三、项目管理目标 152四、项目组织结构模式 153第二节项目网络计划技术 155一、网络图的绘制 155二、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 157第三节项目网络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160一、时间优化 160二、时间-费用优化 160三、时间-资源优化 161本章小结 163练习题 163实战作业 164实训案例新产品投产准备计划 164进一步阅读建议 165第九章物流管理 166本章关键词 166导入案例安古拉公司的供应链活动 166第一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167一、物流管理 167二、供应链管理 168第二节物资采购 170一、物资采购概述 170二、供应商的选择与关系管理 171三、准时化采购 174第三节库存管理 175一、库存管理概述 175二、库存控制决策 176三、库存管理策略 180本章小结 182练习题 183实战作业 185实训案例利咯批发集团的库存管理 185进一步阅读建议 186第十章物料需求计划和精益生产 方式 187本章关键词 187导入案例一次设备故障引起的问题 187第一节物料需求计划 188一、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188二、物料需求计划的计算 191三、企业资源计划 194第二节精益生产方式 196一、精益生产方式的起源 196二、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 197三、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内容 198四、看板管理 203本章小结 205练习题 205实战作业 208实训案例A公司的精益生产该如何深入 209进一步阅读建议 210第十一章质量管理 211本章关键词 211导入案例一只小虫子引起的风波 211第一节全面质量管理 212一、质量管理概述 212二、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系 214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 215第二节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216一、质量数据和质量波动 216二、产品开发设计中的质量管理方法 217三、质量因素分析方法 218四、工序质量控制方法 220本章小结 225练习题 226实战作业 228实训案例西安西电高压电瓷有限公司大型瓷件的质量改进 228进一步阅读建议 231第十二章生产运作控制与设备管理 232本章关键词 232导入案例科星公司如何实现生产计划? 232第一节生产调度 232一、生产调度工作的内容 233二、生产调度常用工具 235三、生产调度常用方法 237第二节生产现场管理 239一、5S管理 239二、目视管理 242三、安全生产管理 244第三节设备管理 245一、设备管理概述 245二、设备的选择和评价 246三、设备的使用、维修与更新 247四、全员设备管理及其内容 250本章小结 252练习题 252实战作业 252实训案例文成公司的现场管理 253进一步阅读建议 253第十三章生产运作系统的调整 254本章关键词 254导入案例老张的选股流程 254第一节瓶颈管理 255一、瓶颈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55二、瓶颈管理的应用 259第二节业务流程再造 263一、业务流程再造的起源和含义 263二、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265三、业务流程再造的内容 266本章小结 268练习题 268实战作业 271实训案例经理们陷入了一堆瓶颈难题 271进一步阅读建议 272主要参考文献 273配套资料索取说明 275
管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示范
论文参考文献,相信是一个困扰了很多毕业生的问题,下面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篇《管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示范》,供大家参考。
[1] 阿尔钦,德姆塞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1
[3] 陈树文,刘念贫; 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人员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 137-143
[4] 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5):32-35
[5]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2003,(8):55-63
[6] 程国平.经营者激励[M].经营管理出版社,2002
[7] 邓莉.股票期权在美国“失宠” [J].经营与管理,2006,(6):21-22
[8] 付强,吴娓.限制性股票奖励、激励性股票期权与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J].
财会月刊,2005,(11):47-48
[9] 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J];会计研究;
2007,(2):79-84
[10] 郭福春.股权激动机制的理论基础及效应介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2,(9):45-48
[11] 国资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J].
[12] 黄俊峰,股权激励:证券市场新期待[J].中国证券报,
[13] 黄湛冰,万迪日方.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行为因素比较分析[J].预测,2005,
(6):37-39
[14] 蒋文杰.回归模型中虚拟变量的设定与应用[J].探索争鸣,2007(2):12-13
[15] 隽娟.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J].市场论
坛,2007,(2):64-65
[16] 李广林,周来振.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造与激励[M].南海出版公司,2004
[17] 李维友.中国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可行性研究[N]. 中国证券报 2001-7-26
[18] 李 曜 .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19]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 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
究,2000(1):41-45
[20] 梁洪学,李慧燕.七种股权激励模式的利弊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3(5):
32-34
[21] 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121-193
[22] 宁相东.公司治理理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3] 潘颖.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7,(6)
[24] 彭祥敏.股权激励模式效果比较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4
[25] 少波.黄欣.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三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研究[J].财经
理论与实践,2002,(4):27-28
[26] 沈沛.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7] 沈学军.我国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4
[28] 石建勋.中国企业家的股权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9] 童晶骏.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03,
(5):48-51
[30]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0(3):32-39
[31] 吴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励[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32] 徐振斌,方宇.股权激励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国改革报,2007-2-13
[33] 许晔 珉 .股票期权:一把双刃剑[J].新理财,2006,(3):27-27
[34] 杨贺,柯大钢,马春爱,等.经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 ,2005,(1):24-26
[35] 杨红炳.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8):42-43
[36] 杨家亲.对股票期权及其会计处理的系统认识[J].会计研究,2000,(12):
34-37
[37] 杨志刚.股票期权方案一枝独秀--股权激励方案综述[J] ,中国证券
报:2006-05-31
[38] 于东智,谷立日.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2,
(2):70-78
[39] 于武等.国有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999,(7).21-24
与经济管理,2000,(5):40-45
[40] 岳旭琴.期权期股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市场周
刊.财经论坛,2002,(1):41-42
[41]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等.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
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3,(9):29-34
[42] 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4]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张湛彬.股票期权与国有企业激励制度[M].辽海出版社,2002[46] 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 [J].2005年12月31日
[47] 周建波,孙菊生.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3(5):
74-82
[48] 周璐 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J].内将科技,2006(5):
32-33
[49] Aggarwal, R. K. and A. A. Samwick. Executive Compensation, Relative P
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trategic Competition: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Finance, 54(6), 1970-1999, 1999b.
[50]Berle, A. A., and G. C.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
erty[M].New York, 1932.
[51] Core, John and Wayne Guay.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deoff: The Impac
t of Risk 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A Comment[J]. forthcom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2.
[52]Garen, John 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Principal-Agent Theory[J]. Jou
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2(6), 1175-1199, 1994.
[53]Hermalin, B. and M. Weisbach. The Effects of Board Compensation and D
irect Incentives on Firm Performance[J]. Financial Management 20, 101-11
2, 1991.
[54]Hubbard, ., and D. Palia. Executive Pay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
m the U.§.Bank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9, 105-13
0, 1995.
[55]Incentiv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I,1990,(8):225-264
[56]Jensen, Michael C., Kevin J. Pay and Top- Management
La Porta, R. , F. Lopez2de2Silanes, 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 2000.
[57]M. C. Jensen, K. J. Murphy. 1990. Performance Pay and Top2manangement
Incentiv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2p ril, Vol. 98, No. 2, p225~264
[58]McConnell, J. J., and H. Servaes. 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7, 595-612, 1990.
[59]Morck, R., 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 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
arket Valu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 293-315, 1988.
[60]Palia, Darius. The Endogeneity of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in Firm Valuat
ion: A Solution[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4, 3, 735-764, 2002.
[61]Ross, S. A. . 2004. Compensation, Incentives, and the Duality of Risk Aversion
and Riskiness. Journal of Finance. 59:207~
[23] 潘颖.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7,(6)
[24] 彭祥敏.股权激励模式效果比较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4
[25] 少波.黄欣.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三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研究[J].财经
理论与实践,2002,(4):27-28
[26] 沈沛.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7] 沈学军.我国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4
[28] 石建勋.中国企业家的股权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9] 童晶骏.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03,
(5):48-51
[30]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0(3):32-39
[31] 吴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励[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32] 徐振斌,方宇.股权激励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国改革报,2007-2-13
[33] 许晔 珉 .股票期权:一把双刃剑[J].新理财,2006,(3):27-27
[34] 杨贺,柯大钢,马春爱,等.经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 ,2005,(1):24-26
[35] 杨红炳.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8):42-43
[36] 杨家亲.对股票期权及其会计处理的系统认识[J].会计研究,2000,(12):
34-37
[37] 杨志刚.股票期权方案一枝独秀--股权激励方案综述[J] ,中国证券
报:2006-05-31
[38] 于东智,谷立日.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2,
(2):70-78
[39] 于武等.国有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999,(7).21-24
与经济管理,2000,(5):40-45
[40] 岳旭琴.期权期股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市场周
刊.财经论坛,2002,(1):41-42
[41]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等.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
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3,(9):29-34
[42] 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4]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张湛彬.股票期权与国有企业激励制度[M].辽海出版社,200240
参考文献
[1] 阿尔钦,德姆塞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1
[3] 陈树文,刘念贫; 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人员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 137-143
[4] 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5):32-35
[5]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2003,(8):55-63
[6] 程国平.经营者激励[M].经营管理出版社,2002
[7] 邓莉.股票期权在美国“失宠” [J].经营与管理,2006,(6):21-22
[8] 付强,吴娓.限制性股票奖励、激励性股票期权与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J].
财会月刊,2005,(11):47-48
[9] 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J];会计研究;
2007,(2):79-84
[10] 郭福春.股权激动机制的理论基础及效应介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2,(9):45-48
[11] 国资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J].
[12] 黄俊峰,股权激励:证券市场新期待[J].中国证券报,
[13] 黄湛冰,万迪日方.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行为因素比较分析[J].预测,2005,
(6):37-39
[14] 蒋文杰.回归模型中虚拟变量的设定与应用[J].探索争鸣,2007(2):12-13
[15] 隽娟.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J].市场论
坛,2007,(2):64-65
[16] 李广林,周来振.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造与激励[M].南海出版公司,2004
[17] 李维友.中国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可行性研究[N]. 中国证券报 2001-7-26
[18] 李 曜 .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19]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 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
究,2000(1):41-45
[20] 梁洪学,李慧燕.七种股权激励模式的利弊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3(5):
32-34
[21] 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121-193
[22] 宁相东.公司治理理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更多论文参考文献请访问: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总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还十分薄弱,它一方面制约了部门预算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限制了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履行;另一方面也为部门、单位或个人利用国有资产谋取不合理收益提供了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收入分配秩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企业内部的固定方资产管理。
关键词:企业内部;固定资产;加强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以来都是财务管理中较为薄弱、容易忽视的地方。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人认真监督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观念淡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是集中核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降低事业执行成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 的执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当前资产管理基础的薄弱,使得一些部门单位一方面想方设法申请增加预算拨款,另一方面却存在大量的财政资源浪费和低效率使用的现象。要降低事业执行成本,必须强化节约意识,加强事业资产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对现有存量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坚决杜绝资产的闲置浪费。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们对国有资产的认识和运作往往偏重于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却关注不够。由于具体监管职责不很清晰,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职责交叉和管理的真空,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成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十分薄弱的一环。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当前健全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项必要举措。
二、加强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规范会计管理制度、提高资讯质量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应大力度宣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或国资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违法违纪的危害性,提高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建章立制。财务部门会同本单位其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规定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以制度管事”、“有章可循”。同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管理目标与个人业务绩效评定挂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家自觉保护固定资产意识。
三利用预算、 *** 采购强化对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单位各部门的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各部门的职能需要,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制标准,综合考虑部门实际需求状况及目前已占用资产状况等众多因素。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首先考虑资产在本单位各部门互相调剂使用,杜绝为追随潮流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行为,克服“攀高求洋”,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加强规范资产核算。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财政部门细化对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援。所以,财政和单位财务部门应担负起资产管理的职责。一是要在清产核资基础上,建立所有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档案,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二是严密手续,对新增、核销固定资产,要及时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三要建立正常资产清查制度。四是单位的财务人员要切实履行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的双重职责,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健全财务账簿登记制度。
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机制
单位领导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的流失也是一种失职行为。每个单位要确定一名领导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落实工作,切实加强监督,消除那种表面上、形式上的重视,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每一名管理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计划审批,采购与验收,登记与稽核,保管、使用及养护,资产变动及调拨管理,财产清查,损失、丢失赔偿,报废、报损,统计报告,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和奖惩,租赁管理制度,以及业务管理规范、规程、标准等等。要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执行质量。首先应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责任制,落实各个环节上的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将责任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其次要有健全的监督机制,有效地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再者要有科学的管理程式,以规范管理活动的常规执行;另外还应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以促进管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等。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但要事业单位内部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执行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有效监督,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进行动态监管,通过下属事业单位上报资料对预算资金合理、高效分配,提高资产配置的整体水平。同时,希望财政部门能够尽快出台适应事业单位发展情况的会计准则、制度,以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披露水平。此外,因科技进步导致原先固定资产界定范围内的相应产品价值降低,再无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资产部分,应尽快建立落实事业单位其他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庄严明.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2]曹燕 《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探讨》。
[3]王顶柱《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弊端途径
【论文摘要】: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意义重大。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固定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折旧作为成本利润的调节阀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按规定计提折旧,将其价值逐渐转移到生产成本中去, 通过销售收入使资金回笼。但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不按规定提取折旧,而是根据当期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多提、少提或不提折旧,从而达到调节成本和利润的目的,将折旧作为成本利润的调节阀,任意调整。
2、固定资产超期服役现象严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企业由于产销不对路或三角债,致使资金紧张,没有财力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导致已经提完折旧到了报废期的固定资产仍在使用。
3、固定资产帐实不符
按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实物台帐和实物卡片,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型号等,同时由企业的机动科或后勤部门负责保管,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帐核对。
4、竣工的固定资产不入帐
有些企业由于经营形势不太好,为了降低当期成本,逃避税金,将已竣工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仍然放在“在建工程”或“其他应收款”帐中,不作核销处理。
5、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分为对内长期投资和对外长期投资。对内长期投资的目的是扩大再生产, 对外长期投资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无论是对内长期投资,还是对外长期投资都具有相当大的风险。
二、固定资产具体管理
固定资产具体管理包括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固定资产凭证管理及账务核算。
一固定资产实物管理
l、固定资产购建
固定资产购建实行预算管理制,由使用部门提出预算申请,由预算管理部门批覆预算。明确实物资产管理部门为固定资产采购部门,各使用部门不得自行采购。固定资产采购应通过招标或比价。对集团范围内采购数量较大的固定资产可由集团公司通过招标确定定点采购单位,也可由集团公司统一采购后下拨。
2、固定资产验收
企业购人固定资产必须办理验收手续。验收人员可由企业的监察部门、使用部门及相关技术部门的有关专责组成。固定资产验收,一要核对固定资产实物与凭证所列数量是否一致,二要检查所附备件是否齐全,三要察看装置效能是否良好,四要检查价格是否明显偏高。固定资产验收完毕移交使用之前,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编号,且该编号应与会计核算系统固定账卡反映的固定资产编号一致。
3、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指固定资产日常的维修、保养和保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应实行归口分级管理,明确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的许可权和职责。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各资产使用部门对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实物资产的日常维护与保管。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建立企业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固定资产实物使用部门应建立部门固定资产实物台账。
4、固定资产盘点
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定期盘点的次数多少可根据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数量的多少等因素而确定,但一年不得少于一次。企业应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可由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固定资产盘点之前应确定盘点日,财务部门应将盘点日前购人、出售或报废的各项固定资产全部登记入账。对因特殊情况而不能及时人账的固定资产,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对该未及时人账的固定资产予以标示。
5、固定资产退出
固定资产退出包括固定资产报废、出售及捐赠等。固定资产报废应由使用部门提出,固定资产实物鉴定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再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按相关程式办理报废手续。并不是所有报废资产都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一部分报废资产在本企业属于因装置的更新换代而淘汰的产品,在其他一些单位或许尚
二固定资产凭证管理及账务核算
1、固定资产凭证管理
固定资产凭证是固定资产内控执行是否到位,相关部门、人员职责是否履行的鉴证,也是登记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和进行固定资产账务核算的原始依据。固定资产凭证管理涉及到固定资产从预算、购建到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关键环节的关键凭证具体如下:预算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编制的预算申请和预算管理部门下达的预算批覆。
购建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实施购建时使用部门的购建申请,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的稽核意见及领导的批示。对于基建专案则还需提供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相关部门的立项批覆等。验收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验收单。验收单应详细列明固定资产生产单位、名称、单价、数量、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使用部门等,并由验收人签署验收意见。固定资产修理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修理记录。
2、固定资产账务核算
固定资产账务核算就是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企业的核算不能脱离《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又不是绝对的,它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企业一定的自 *** ,在某些方面又受主观判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固定资产标准间题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 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装置、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装置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X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 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对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装置、器具、工具等,《企业会计制度》未规定明确的单位价值标准。
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具有相对的决定权。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问题《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至其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值准备的计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事物不能代替的主要生产资料,搞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问题。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只有这样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郑红,徐虹,张超.企业财务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邢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3]马桂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蔡万坤.新编企业财务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
固定资产管理在一个企事业单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固定资产业务对于公司中的领导和决策者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使得设备利用率的增加得以有效的提高,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能。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的电算化 固定资产效 益分析体系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是提高固定资产的可利用率以及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使得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得以优化,通过各种信息手段,来合理的安排维修计划以及相关的资源与活动。企业通过提高设备可利用率来实现收益的增加,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对资产的管理不但要进行静态核算外,而且还要现资产的动态管理,比如从资产的申购、资产领用、资产维护一直到资产的报废,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管理。
在日益竞争的商业时代,对于拥有高价值资产的企业来说,对于设备的维护已经不再局限于成本范畴了,资产的管理更成为获取利润的战略工具,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能。
一、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公司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理念
根据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负责人必须对本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所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好《会计法》,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关键是,公司领导必须真正做到并且担任起对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一个企业的负责人重视企业的资产管理,应当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来管理固定资产,应当设有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
(二)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责任意识
对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固定资产时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致使企业固定资产流失毁损;有的固定资产由于长期使用达到报废状态,但是没有办理报废手续,账面上仍大量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存在;在对房屋改造、修建应增强建筑物面积和金额的情况下,由于疏忽没有及时管理等情况,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能力弱,不能定期清查、盘点,造成企业资产状况不清。
(三)加强固定资产使用人员和固定资产维修人员的责任心
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企业的主要资产组成大部分来自生产设备,生产设备使用寿命包括有物质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生产设备的自身质量及运行以及生产设备的保养和正常维修,决定着物质生命的长短。首先,要对生产设备注重日常维护,以确保延长其物质寿命。否则,固定资产会提前报废,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给企业增加了支出,导致固定资产总值的减少。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更好的生产设备,从而造成原有生产设备的贬值。有些设备虽然能继续使用,但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是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设备最否达到合理的使用期限。在最适宜的使用年限内使用固定资产,出现年均总成本的最低值,而能使年均总成本最低的年数,这就是设备的经济寿命。技术更新处于相对于缓慢阶段的设备,其更新主要以经济寿命为主,同时兼顾技术寿命。
从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上应该对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发放、固定资产登记与转移、固定资产验收、固定资产报废、固定资产盘点、检查制度,应该严格要求以确保固定资产在各个环节中保证账实相符,避免造成损失。
二、管理好固定资产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企业应当每年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及资金情况,合理进行固定资产预算,预算得以批准后,一般情况下不予突破,对于“紧急需求”固定资产的情况,应当上报。在制度上有所规定,并从严掌握固定资产的采购。公司应根据各部门提出固定资产采购要求,报公司指定指定部门或专人进行审核,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根据现有资产情况,判断是否同意购置新固定资产或直接从 其它 部门调拨固定资产。如需采购,由报相关领导审批后,由负责人员采购。
(二)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制度
明确审批人对固定资产购置的审批权限和批准方式以及程序和责任。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未经审批,不得采购。
(三)组织责任制度
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接收、使用等环节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明确其相应的责任、对工作作出具体要求,并相互监督、职权分离。采购的资产由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办理固定资产验收。如发现固定资产与采购要求不符,或者固定资产质量存在明显问题,须立即 报告 负责人,并进行固定资产更换,否则不予入库。由指定部门发放固定资产时,领用人须分别在《出库单》和《固定资产领用明细表》中签字确认。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因保管不善或其它人为因素造成固定资产丢失、被盗或毁损的,使用人应当按照规定赔偿。固定资产使用人 离职 时,须归还所有办公资产,经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清点核实、确认无误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由指定部门负责查核、统计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经领导签字确认后,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明确部门对固定资产看管责任。固定资产出现丢失、毁损的,须到由指定部门进行备案,及时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固定资产发生转移的,须经转出部门和转入部门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转移。由指定部门库管员根据《固定资产登记表》的变更情况及时更改资产管理台帐记录,并将相关情况备案至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经专业人员确认无法维修或维修费用超过资产原值时,需申请报废并办理相应报废手续。由指定部门相关人员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自查和盘点,每季度协助进行资产检查及盘点,并做出资产清查盘点情况表。由指定部门进行资产的登记、检查以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不定期抽查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每季度,由指定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对各部门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盘点,并出具书面报告。对各部门资产盘盈盘亏的情况,找出原因及责任人,报公司领导批后处理。如果属于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应当追究当事人和管理者的责任,并且视具体情况进行赔偿损失。 (四)记录固定资产的账簿制度
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和公司的财务会计部门要全套保管好固定资产的申请单、固定资产审批资料、固定资产购买计划等各项会计记录,相关责任人禁止对固定资产的材料进行更换、丢失以及损坏,随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实施固定资产卡片,确保固定资产的情况及时反映。设立固定资产台账,更好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固定资产从初始规划到固定资产结束的全过程所形成文字描述、会计账务等相关资料。对固定资产进行归类划分建立相应的动态系统资料。
(五)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
按相关规定,企业各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调配要以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为原则,以来办理内部的调拨手续,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变更登记。
三、要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
由于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并且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手工管理、手工统计不再适应工作要求,所以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建立起对固定资产的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化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预决算、固定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的报废、固定资产的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助于公司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情况,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四、固定资产效益分析体系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应当充分对效益进行分析。一是固定资产购置前,应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关的预测和有效的分析。二是统计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率,发挥固定资产效能,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报废,该维修的要及时进行维修。三是预算固定资产的盈亏平衡点,分析固定资产的工作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四是对企业固定资产全部实行电算化核算,分析每件固定资产的收入、支出、毛利和毛利率,明确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教科文司编,2006年8月第一版
[2]董定芳.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6年第6期
[3]王丽姿.经济寿命在医疗设备经济管理中应用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7月第23卷第7期
【摘要】本文针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账、卡、物不符等现象,对固定资产的购建管理、日常管理、处置管理、效率管理等,提出了相应的改进 方法 与对策。
【关键词】固定资产 购建管理 日常管理 处置管理 效率管理
一、引言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现代公司战略部署及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公司系统应加强资产管理,着眼未来,推进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有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账、卡、物不符的现象;2.个别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3.固定资产营运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4.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定资产管理改进方法或对策
(一)固定资产购建管理
1.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固定资产购建
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按照预算管理程序,严格按照经过总经理办公会和省公司批准的年度资本性收支预算安排固定资产购建,对于不可预见的固定资产购建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2.设备物资采购及工程施工款项结算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充分发挥招投标管理中心在物资采购方面的优势,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严格工程施工款项结算管理,提高工程资金使用效益。将设备物资采购和工程款项结算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满足工程进度需要的前提下,积极进行资金运作,降低资金综合成本。
3.及时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办法》等制度的要求,加强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的管理工作,定期对竣工决算报告编制情况进行清理,及时督促上报审查,保证竣工决算的及时审批,有效解决固定资产长期以暂估价值入账带来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1.狠抓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包括:1)在资产发生变动时,要求各职能管理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传递变动信息,确保帐、卡、物一致;2)建立管理责任追究制度;3)提出资产出租和委托经营管理的程序及职责;4)严格控制以固定资产进行担保的行为;5)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6)建立固定资产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制度。
2.制定定期清查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是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基础,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原则上每年至少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清查盘点结束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及时提交清查盘点报告,对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整改 措施 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及时处理,资产清查发现重大资产损失情况的,及时上报省公司。
3.动态监控资产增减变动
设计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变动情况月度报表,要求填报月度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按月份对固定资产变动进行监控,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更正,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差错的发生。
4.会同生产部门做好更新改造支出管理
财务部配合运维检修等部门提出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并纳入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在制定更新改造支出计划时,综合考虑各单位固定资产规模、成新程度等因素。不定期对更新改造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更改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按照有关规定调整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将技改形成的新增资产调整原有固定资产卡片,避免出现一项固定资产对应多张卡片的情况。
5.严格运行维护支出管理
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支出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及质量处于良好状态。在下达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支出预算时,充分考虑固定资产规模、成新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合理分配,提高固定资产维护效益。
(三)固定资产处置管理
1.固定资产处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的处置根据不同的管理层面,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资产损失核销管理办法》及《河南省电力公司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对有关固定资产损失及时进行核销、账销案存资产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2.固定资产转让、盈亏、毁损及报废审批情况
固定资产转让、盈亏、毁损及报废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由使用保管部门提出申请,说明理由,并提出处理意见,填制相关申请单据,经实物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审核后,报经主管领导审批,手续完备后进行处置,并及时报价值管理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做好残值回收工作,在未获批准前,不得擅自处置。
(四)固定资产效率管理
对于无效低效资产,积极盘活、收回资金。对于非生产用资产,积极按市场化方式出售变现。对于账销案存资产,进一步清理核实,制定专门机构,明确工作机制,积极清理追索。
1.推行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水平;2.制定固定资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切实提高管理水平;3.加强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落实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制度,保证 安全生产 ;4.建立固定资产使用评价制度,动态掌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总体思路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控制购建成本,严格处置程序,优化固定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根臣.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2] 马桂荣.在实施新财务制度中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
[3] 胡蓓蓓.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11.
[4] 王彦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建材报,2009 .
[5]宋凯芳.浅谈企业改制后固定资产管理[N].中华建筑报,2011.
目前我国企业虽然基本实现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电算化信息化,但是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仍然存有问题,主要是制度和主观因素上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一、企业固定资产概念及加强意义
企业固定资产主要是指持有和使用时间超过一年,资产价值超过一千元,且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原物质形态的资产。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单位资产合理利用率。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更好适应单位业务发展和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资产的状态、使用及流通等信息,全面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资产的集中化管理与控制。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资产分布和应用情况,合理化分配和协调资产运作,避免和降低资产浪费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明确固定资产操作和应用规划,制定科学资产管理计划,确保固定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能够全面提升企业固定管理效率和资金效益,保证企业各方面工作顺得开展。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核算不及时且计价不够准确
我国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核算不及时和计价不准确现象。首先,有些企业固定资产调拨、转出、报废等流程较为复杂,需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其固定资产处理可能存在不及时现象;其次,当前固定资产填报软件对资产信息要求较为全面,不但需要填写固定资产的金额、品牌、购入日期、型号,同时还需要填写其凭证号、照片等信息。然而由于一些企业前期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较为松散,一些固定资产在填报系统软件时出现严重的核对不实现象,造成资产管理难问题;最后,一些企业在接受捐赠或无偿使用固定资产时,并未根据相关制度规定进行计价和入账处理,同时对于改建或扩建的建筑物存在增值价值时,也并未如实对其增值价值进行入账处理。这些客观现象的存在都使得我国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存在明显偏差。
(二)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得到了普遍应用,一些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仍然未能与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操作相结合,管理制度不健全且监督机制缺乏实效性仍较为严重。首先,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缺少必要参照和制定规范约束,一些国有企业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国家财政资金补助,盲目的大量购买单位不需用固定资产,极大的浪费了国家资金,并造成固定资产大量闲置;其次,购入固定资产不及时进行入账处理,在处置固定资产时也不进行账务处理,资产管理和处置程序不够合理和规范,造成固定资产大量流失;最后,当前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不够准确和全面,监督管理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
(三)利用效率低且报废处置不规范
企业不能合理正常使用相关固定资产,相关资产利用率偏低,同时其报废处理也存在明显不规范现象。首先,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未能根据单位实际需求进行购置,极大的弱化了固定资产使用性,降低资产利用率;其次,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并未考虑到购入资产的更新速度和性能,比如大量购置电子产品,而使得一些电子产品尚未使用就被淘汰;最后,绝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报废处理时并未完全按照国家相关审批处置办法执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不合理现象。
(四)核算、预算与 财务管理 相脱节
虽然一些企业设置了专门的固定资产岗位管理人员,但其固定资产核算、预算工作并未能够与财务管理之间实现同步,进而使得职责管理之间相脱节,造成固定资产与账目记录出现严重不相符现象。除此之外,由于固定资产全部通过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核算与管理,因此对固定资产盘点则较为忽视,容易造成账实不符现象的发生。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
(一)增强会计人员管理责任意识
企业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当从根本上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及工作责任心。首先,应定期组织会计工作人员参加相关职业道德 教育 和专业能力培训;其次,全面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和付款等相关环节应分开管理,同时,固定资产采购和会计处理也应进行分离,明确不同岗位具体职责,不相容岗位不能同时由一人兼任;最后,全面贯彻并落实各类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重视度,根据实际管理情况制定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发现隐患或不对现象要及时进行整改,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全面管理机制;其次,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与实物价值相符,制定科学的、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能够全面落实并有效实施;再次,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明确管理职责。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定期对固定资产处理进行审查,以确保固定资产完整性,避免固定资产的不必要流失;最后,制定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和应用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避免固定资产流失和国家资金的浪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处理时,必须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以及账证相符。
(三)提高管理意识及有效利用率
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其有效利用效率,避免不必要浪费,应当与单位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相配合,两者之间应存在必要的相关性和相符性。首先,充分发挥当前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固定资产管理起到的重要作用,采购预算计划准确、采购物品性能适当,采购后及时进行核算处理,使单位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对购置固定资产数量和质量全面掌握并处理;其次,合理优化固定资产购置情况,对采购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化管理,进而有效减少企业所需运行成本的支出;最后,制定并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监督制度,通过监督管理来提高固定资产有效利用效率,确保按章办事、按章行事,提高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及盘点办法
规范企业固定资产使用,通过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财务、物资及使用部门等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控制,必须要做到固定资产账、卡、实三方面内容相符,有效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方面,定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至少每年需要盘点一次,并将盘点情况与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核对,发现账实不符要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将国家损失降至最低;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相关财务制度规定以及信息系统软件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资产核算方法,对企业接受捐赠及无偿调入的资产进行入账处理,避免账外资产现象的发生。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