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改革开放的文章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改革开放的文章的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论文篇三 《浅谈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 摘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经济的迅速的崛起,使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在外交方面,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作出显著贡献;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政府在世界各地都创办了孔子学院,全世界人们都在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字:改革开放,国际地位, 影响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产生了历史性变化。确定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在马克思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党对改革开放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十八大 报告 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开放如何往前推进,恐怕要更多地注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事关改革开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大目标、大任务。比如我们的改革是为改革而改革,还是为人民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的开放同样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目标,而且我们还要让改革开放各项制度更加协调、更加系统、更加成熟。”再次坚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我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显而易见,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在政治方面的作用也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过去的30年中,改革开放一直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催化剂。 首先,改革开放让中国面对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是即将迎来的上海世博会,都让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决心和风采。这些伟大盛会,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参与中国,并喜欢中国,尊重中国,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但建立在政治层面上,也建立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一,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二,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三,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五,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实力地位也一直在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恢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有关国家一起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参与G20的活动,参与解决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国际活动,等等。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是重要成员,在有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起了主导作用。最近的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20国集团将取代8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的呼声得 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进一步上升。 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2)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3)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5)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对许多 热点 地区的有关问题有着独特的影响。地区、世界和平与稳定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参与,中国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核大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武器出口和核不扩散问题上有重要作用。中国已在各西方主要大国的全球战略中居重要一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对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中国利用联合国的讲坛伸张正义,通过安理会形成可行决议,促进国际争端与冲突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始终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斗争,支持发展中国家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推动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六大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迅速,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好的声誉。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四,国家政府对外交政策的正确把握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支持。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而中国在世界各种自然灾难面前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最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同时也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2003年l0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概括论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要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2006年10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将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 广度和深度上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详细阐述 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等问题作了具体论述。最后,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 儿童 入学率从94%提高到;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年和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国民素质的提高,也让我们有能力承办各种世界级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和灿烂的中国文化。 我国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制度和体制藩篱,全国已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 渠道 和方式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突破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与此同时,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10年的3∶1,等等。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大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以期望我国能在国际高科技竞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繁荣。不仅使得我国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也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与领导,我国正在朝着全面奔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每每在重要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及时地调整了政策,顺应了形势的变化,维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到底怎么样面对我们过去近100多年的历史,怎样面对现在我们认为很不公平的国际秩序,怎样面对我们在国际上常常遇到的歧视性的对待,怎样看待我们青年学生当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进一步解决。而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关心国家,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并尽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富国强民而奋斗不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2007.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 内容提要: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方针,也是中国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引领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历史新阶段之后,中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传统开放战略和开放模式进行反思,破解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难题,并通过对开放战略和开放体制的优化和调整,探索新的开放目标和开放理念,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努力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以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对外开放战略调整 一、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开放战略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但是,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相当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步人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之后,中国传统的开放模式和开放政策开始呈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困境。 1.传统的激励型引资政策激化国内发展模式的矛盾。通过优惠政策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执行的基本外资政策。但是,长期的激励型引资政策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首先,中国长期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内外资企业的不平等竞争,抑制了本国企业的投资热情,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其次,在传统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各级政府纷纷将引资规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绩指标,在对外资政策优惠方面相互攀比,一再超出国家政策规定的界限,从整体上损害了国家利益。第三,在外资激励政策掩盖下,中国利用外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错误政绩观的指导下,不顾本地资源、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盲目引进外资,把外国淘汰的、污染环境的工厂搬到国内来生产,致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2.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引发频繁的国际经济摩擦。与优惠型外资政策相联系的是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迅速崛起为世人瞩目的国际贸易大国。但是,由于长期维持粗放式的外贸增长方式,中国对外贸易数额虽然巨大,但外贸对国民财富增长的贡献比较有限。首先,从贸易结构上来看,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虽然大幅增长,但贸易结构和创利能力不尽合理,国民从对外贸易中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其次,近年来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第三,中国传统贸易战略是以“出口创汇” 为基本指导原则的。中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优惠政策,长期维持出口大于进口的“顺差”状态。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中国这种带有浓重的“重商主义”色彩的外贸增长方式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第四,大规模的商品出口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中国外贸的长期持续发展。由于劳动力价格便宜,中国的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一味压低价格,造成中国出口产品长期处于增量不增价的局面。同时,中国商品大量充斥国际市场,也容易造成倾销的感觉,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争端。 3.“中国制造”停留在国际价值链低端,并且危及中国的资源、能源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一枝独秀,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应该说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自身努力的结果, 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客观事实。中国制造业的规模虽然巨大,而且增长迅速,但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都比较低。由于缺乏独立的品牌和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仅是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生产制造产品的“生产车间”,停留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其次,中国制造业得以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廉价劳动力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形成的国际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迅速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低成本造成中制造业的国际低价格,致使中国从制造业发展中的获益非常有限。第三,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对中国的能源、资源安全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4.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增大了国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提速,必然会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可以说,对外依存度的上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结果,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成就的体现。但是,如果对外依存度过高,并无法对外部依存因素进行自主控制,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动,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过高的对外依存度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目前中国对外依存度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资,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国家经济安全。从技术层面看,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牢牢地掌握着产业技术的控制权,并通过专利战略、技术标准战略,阻止中国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进展。其次,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也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大幅度增加, 目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70% 。第三,中国在重要资源和能源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容易引发能源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粗放型增长导致对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偏高,中国对能源和重要资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日趋严重。如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中国战略资源和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是中国需要关注的重要战略课题之一。

写改革开放的论文参考文献

这个是我自己写的,已经发表过了,给你做一下参考吧,你可以上再网查一下,多找点儿资料,自己攒一篇出来就行,挺好整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摘要: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符合当代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目前,国内有许多人仍然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遇。但中国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机遇和挑战 国内外环境 经济全球化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整体分析 从国内来说发展的条件可以说愈加雄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市场需求的潜力非常大,目前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但是,国内也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比如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它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这些资源和能源不是单靠国内就能解决的,这方面的平均优势非常特殊。再如:要扩大内需,但是如何扩大内需?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不仅需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而且还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再如,现在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和部分城市居民就业的困难还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从国际来说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对霸权主义构成制约。经过全球化深入发展,使世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牵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速度还比较缓慢,尤其是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另外,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某些国家的一些做法,有可能会不断的对我们形成一些冲击,如:美国的宽容量化政策,就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所有这些都需要高度警惕。2 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有利条件 首先,从国内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强化了加快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明显改善。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我国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具体来讲,国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雄厚的物质基础将为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的持续增长,使许多重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另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提高的劳动力素质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据测算,我国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在2030年以前将持续上升,使我国未来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得到明显加强,大学的招生人数和入学率不断上升,这为人力资本的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积极推进的结构调整将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消费结构升级,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市场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善、不断升级,已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消费正经历从百元、千元级到万元级的转变,食品、衣着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比重明显下降,住房、汽车、电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消费支出比重迅速上升。另外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地区结构优化将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并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奠定基础。近20多年来,我国各地区加快发挥比较优势,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增强。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经济,开始培育出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主导产业,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措施,将有力地推进全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不断优化的体制环境将为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所有制结构的不断优化,使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更加活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集体经济在改革重组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国有经济通过采取新的有效实现形式,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获得显著发展。通过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开始形成。 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使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其次,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也为我国形成世界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契机。具体来讲,国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广阔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它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较之拉美、南亚、中东欧和俄罗斯等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社会比较稳定等方面的优势,更可能得益于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浪潮,这是我国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因此,要适时、有选择地将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产业“接过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产业转换与升级。 新科技革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的日益融合,推动了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条件下,只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技术进步的力量将对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3 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十年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阶段。因此,节约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特别是重视对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水、土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储备和保护,成为我们今后要长期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等方面。 经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目前,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强化,对我国未来出口的增长形成较大障碍。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从制造业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差距都将使我们的企业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国家经济安全存在隐患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出现较大缺口,更多地依靠国际市场加以弥补。此外,我国的许多关键设备都要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工业中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将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甚至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今后一个时期,对我国的发展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机遇只是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机遇期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繁荣昌盛。历史上因丧失机遇而。导致落后、走向衰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就能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反之,机遇临而不觉,面对机遇而无为,就会延缓发展,造成落后。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第5期[2]李光 信息网络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4):38—40.[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1)[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3][4]李光.我国加入WTO面临科技与管理的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8—30

当时收到了很多经济的底径干扰大飞到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时候再做厂里的态势画面突然出现了红色的告警这句我们三十公里的地方有两架飞机正快速的向我们递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 内容提要: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方针,也是中国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引领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历史新阶段之后,中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传统开放战略和开放模式进行反思,破解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难题,并通过对开放战略和开放体制的优化和调整,探索新的开放目标和开放理念,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努力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以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对外开放战略调整 一、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开放战略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但是,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相当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步人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之后,中国传统的开放模式和开放政策开始呈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困境。 1.传统的激励型引资政策激化国内发展模式的矛盾。通过优惠政策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执行的基本外资政策。但是,长期的激励型引资政策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首先,中国长期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内外资企业的不平等竞争,抑制了本国企业的投资热情,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其次,在传统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各级政府纷纷将引资规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绩指标,在对外资政策优惠方面相互攀比,一再超出国家政策规定的界限,从整体上损害了国家利益。第三,在外资激励政策掩盖下,中国利用外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错误政绩观的指导下,不顾本地资源、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盲目引进外资,把外国淘汰的、污染环境的工厂搬到国内来生产,致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2.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引发频繁的国际经济摩擦。与优惠型外资政策相联系的是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迅速崛起为世人瞩目的国际贸易大国。但是,由于长期维持粗放式的外贸增长方式,中国对外贸易数额虽然巨大,但外贸对国民财富增长的贡献比较有限。首先,从贸易结构上来看,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虽然大幅增长,但贸易结构和创利能力不尽合理,国民从对外贸易中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其次,近年来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第三,中国传统贸易战略是以“出口创汇” 为基本指导原则的。中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优惠政策,长期维持出口大于进口的“顺差”状态。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中国这种带有浓重的“重商主义”色彩的外贸增长方式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第四,大规模的商品出口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中国外贸的长期持续发展。由于劳动力价格便宜,中国的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一味压低价格,造成中国出口产品长期处于增量不增价的局面。同时,中国商品大量充斥国际市场,也容易造成倾销的感觉,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争端。 3.“中国制造”停留在国际价值链低端,并且危及中国的资源、能源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一枝独秀,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应该说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自身努力的结果, 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客观事实。中国制造业的规模虽然巨大,而且增长迅速,但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都比较低。由于缺乏独立的品牌和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仅是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生产制造产品的“生产车间”,停留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其次,中国制造业得以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廉价劳动力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形成的国际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迅速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低成本造成中制造业的国际低价格,致使中国从制造业发展中的获益非常有限。第三,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对中国的能源、资源安全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4.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增大了国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提速,必然会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可以说,对外依存度的上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结果,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成就的体现。但是,如果对外依存度过高,并无法对外部依存因素进行自主控制,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动,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过高的对外依存度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目前中国对外依存度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资,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国家经济安全。从技术层面看,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牢牢地掌握着产业技术的控制权,并通过专利战略、技术标准战略,阻止中国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进展。其次,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也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大幅度增加, 目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70% 。第三,中国在重要资源和能源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容易引发能源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粗放型增长导致对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偏高,中国对能源和重要资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日趋严重。如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中国战略资源和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是中国需要关注的重要战略课题之一。

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论文篇三 《浅谈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 摘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经济的迅速的崛起,使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在外交方面,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作出显著贡献;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政府在世界各地都创办了孔子学院,全世界人们都在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字:改革开放,国际地位, 影响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产生了历史性变化。确定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在马克思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党对改革开放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十八大 报告 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开放如何往前推进,恐怕要更多地注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事关改革开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大目标、大任务。比如我们的改革是为改革而改革,还是为人民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的开放同样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目标,而且我们还要让改革开放各项制度更加协调、更加系统、更加成熟。”再次坚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我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显而易见,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在政治方面的作用也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过去的30年中,改革开放一直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催化剂。 首先,改革开放让中国面对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是即将迎来的上海世博会,都让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决心和风采。这些伟大盛会,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参与中国,并喜欢中国,尊重中国,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但建立在政治层面上,也建立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一,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二,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三,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五,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实力地位也一直在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恢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有关国家一起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参与G20的活动,参与解决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国际活动,等等。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是重要成员,在有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起了主导作用。最近的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20国集团将取代8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的呼声得 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进一步上升。 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2)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3)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5)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对许多 热点 地区的有关问题有着独特的影响。地区、世界和平与稳定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参与,中国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核大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武器出口和核不扩散问题上有重要作用。中国已在各西方主要大国的全球战略中居重要一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对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中国利用联合国的讲坛伸张正义,通过安理会形成可行决议,促进国际争端与冲突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始终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斗争,支持发展中国家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推动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六大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迅速,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好的声誉。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四,国家政府对外交政策的正确把握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支持。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而中国在世界各种自然灾难面前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最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同时也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2003年l0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概括论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要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2006年10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将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 广度和深度上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详细阐述 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等问题作了具体论述。最后,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 儿童 入学率从94%提高到;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年和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国民素质的提高,也让我们有能力承办各种世界级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和灿烂的中国文化。 我国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制度和体制藩篱,全国已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 渠道 和方式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突破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与此同时,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10年的3∶1,等等。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大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以期望我国能在国际高科技竞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繁荣。不仅使得我国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也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与领导,我国正在朝着全面奔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每每在重要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及时地调整了政策,顺应了形势的变化,维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到底怎么样面对我们过去近100多年的历史,怎样面对现在我们认为很不公平的国际秩序,怎样面对我们在国际上常常遇到的歧视性的对待,怎样看待我们青年学生当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进一步解决。而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关心国家,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并尽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富国强民而奋斗不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2007.

论文改革开放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论文篇1 浅谈民营企业发展中 财务管理 问题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民营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民营经济的支柱。本文就民营企业发展中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剖析了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相关国家政策的鼓励,民营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民营企业顺应这一潮流,也开始茁壮成长,为经济增长、创造税收、增加就业岗位等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这只是较为乐观的一个方面,虽然民营企业开始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先天不足和缺陷,开始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其中财务管理水平就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1民营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对财务管理重视力度不足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同时受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在民营企业中,中小型民营企业作为一个集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集中的组织,企业老板不仅是投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集权现象极为明显,但是大多数经营者对于财务管理的科学方法了解并不多,缺乏较为深刻的认识,而且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风险管控、时间价值、机会成本等多种概念理解不清晰,所以企业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财务管理和监控不严格,甚至有部分会计信息失真,也不能建立起健全的审计部门,或者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相关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缺乏制度意识,对相关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够完善;第二,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着部分漏洞,不够细致和严密,不能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进度;第三,即使有部分企业建立了制度,但是对于制度的落实并不关注,执行力不足,制度也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第四,企业内部管控制度缺失,对于资产的管理力度不足。 资金筹措能力较差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融资难、抵押难、担保难,对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带来了较大的阻碍,资金筹措能力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民营企业缺乏独立的审计部门,未能制作企业财务报表和经营状况,民营企业难以审查财务信息;其二,企业负债过多,降低了企业的信用等级,融资信誉降低,融资难度加大;其三,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国家未设立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倾斜力度不大,也有部分银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民营企业贷款的热情度不够,也在一方面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贷款难度。 投资管理能力不强 在民营企业中,企业投资的随意性较大,对投资方向的把握度不够,缺乏科学性;同时缺乏战略性的规划,更多是追求短期的利益;另外,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更多的投资资金来源于贷款,为了更好地降低投资风险,会尽可能快的收回成本,在规模扩张上一般考虑得较少。 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不够 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家族操作方式较为常见,因此监督管理不够健全和完善,多数的企业并未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甚至会将审计视为内部经济检查,容易引起职工情绪,影响员工结构的稳定性,削弱了管理层的权威,也影响到了企业内部的自主经营权。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已设置对应的审计部门,但是审计部门的权力并未作出特殊的规定,难以保证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导致审计部门的设计也多是流于形式。 2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决策模式较为单一 在民营企业中,企业的老板控制着主要的财务,独断专行色彩较为浓厚,因为民营企业在创始阶段,公司大多数的资产基本掌控在老板手中,因此经营权和所有权集中的现象较为普遍,多是由老板单独决策的,这样集权式的经营模式在财务管理极为集中,这样财务内容比较单一,更多将财务管理局限于财务控制之上,但是控制力度又不够,具体体现为决策审核程序不规范、预算体系不够健全、职责划分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监控,控制不够全面,面对突发状况不能提出及时有效的改善。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起始阶段人员多是内部招聘,因此公司会有许多有血缘关系的人就职于公司,对于他们所谓的外人不够信任,尤其是财务这种重要的岗位多会安排亲戚就任,选择他们认为放心的人,但是这样人员的从业素质就难以得到保证了,很难留住有专业素质的财务人员,即使管理者想要做好财务的管理,但是也力不从心,不具备能够管理的能力。 决策缺乏科学性 在民营企业中, 企业管理 者更多的是应用已有的 经验 来进行决策,这样决策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强,方便快捷,但是决策的方式较为草率和粗糙,对相关信息没有进行一个全面的收集,系统性与全面性不足,而且相关财务人员的参与度不足,难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财务管理方式不先进 在当前的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更多的局限于财务核算,对于财务计划、财务预算、信息收集以及财务系统的建立还没有完善。 3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 渠道 一方面,建立健全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该体系作为中介机构,不得收取任何中介费用,以承担服务职能为主,不得增加民营企业的额外操作成本,尽可能的为民营企业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可以成立专门的民营企业基金会,通过向金融机构或者民营企业的人员收取会费,对基金实行封闭式的管理,给予民营企业发展一定的资金支持。 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一方面面临着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机遇,企业可能会蒙受一定的损失,但是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规模化的发展。因此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对不确定的事物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并且有一定的预见性,采取有效的 措施 加以规避,将风险控制到最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控,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确定资金管理责任制。同时企业在筹资上也要做好合理的规划,确保合理的筹资结构,在适当的负债能力下来筹措资金,不可急功近利,贸然增加投资风险,并将资金投入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都考虑其中,核算好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控制好资金的分流情况,防止资金的无端流失。第二,健全财务分配和利益分配机制,防止人员的投机主义和寻租现象产生,防止人员外流和技术断层现象的产生。第三,完善财务预警体系,将危险防患于未然,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学会收集多方信息和情报,了解市场行情和动态,更好地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风险,将异常消灭于萌芽之中。 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培养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极为重要,而资金管理又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忽视,因此必须将财务管理更好地内化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当中,并在各个职能部门中得到落实。另外企业开展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离开资金,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对资金的周转有一个更好的认知,将资金管控到位、认识到位,从而落实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 完善财务的监管工作 在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做好内部审计与监督,一方面在财务流程上不可马虎,做到规范标准,对于一些重要的经营活动或者企业决策,都应该将财务管理纳入其中,应用科学的财务处理流程来对项目或者决策进行评估,并把好资金的审核关。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须有健全的财务体系和财务制度来做好支持,尤其是内部审计,应用审计职能对企业经营活动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化解危机,通过提升整个团队的财务管理水平来优化企业的经营决策。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 在目前的民营企业中,大多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企业内部领导腐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制作假账、弄虚作假、伪造事实等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这些都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员素质,由于人员素质较低才导致了上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人员素质建设刻不容缓,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 教育 ,强化财务人员的科学规划意识和内部监督意识,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当然加强人员素质建设,首要条件就是从领导做起,领导具备一定的示范效应,只有领导起到了带头作用,提高法律意识,具备法律观念,才能从根源上改变企业的财务混乱局面。在当前的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资金筹措能力较差、投资管理能力不强、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不够。主要是由于决策模式较为单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决策缺乏科学性等原因决定的,需要从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培养、完善财务的监管工作、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来解决企业财务问题,推动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磊.中小型民营 企业战略 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 [2]张晓勇.山西省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4. [3]赵岩.民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 [4]张桂红.民营企业上市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5]陈忠法.浅谈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 企业 文化 ,2012(11). [6]邹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05). [7]石锋.初探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7). [8]裴智聪.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08). [9]王希燕.财务管理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及遇到问题浅析[J]. 财经 界(学术版),2013(03). 民营企业论文篇2 试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大环境,使得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国有大型企业虽是我国经济支柱,但民营企业的破竹发展之势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创造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据工商联 报告 显示,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口达90%,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超过60%,可见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之大。民营企业随着发展开始不断寻求更为长远的目标。从以往的家族式管理治理模式为主到现在逐渐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扩张,其发展中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如用人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健全等,使得诸多民营企业因此陨落且普遍寿命较短。 国美控制权之争案例正是民营企业在逐渐融合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典型案例,其反映出民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对的家族民营企业的原始风险以及创始人与经理人的控制权之争风险,为其他众多企业的转型改革敲醒了警钟,更加表明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实际上,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密切联系的,完善的治理结构作为健全的内控机制的基础,是推动内控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完善的内控也是健全的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和环节。因此,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来研究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的关键。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耦合关系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董事会以及管理层等通过执行具有控制职能的程序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等;公司治理是指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所有者等重要关系之间的处理权责划分的一个制度安排。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有效耦合是民营企业能够有效应对转型期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耦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的同源性—委托代理理论 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基于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经营者接受所有者的委托,为了达到增强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公允等目的,即通过经营者的行为来满足委托人所期望的利益最大化,而开展的内控工作和采取的诸多管理活动等。而公司治理更是基于企业两权分离导致的问题所采取的有关制度安排,合理安排企业的重要利益关系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所以,如何基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理论这一同源性理念来实现企业内控与公司治理的相互互动和耦合,事关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 2.功能交叉性和重叠性 首先从控制主体层面来看,公司治理链条重要节点包括总经理、董事会和股东;内部控制链条重要节点包括总经理、董事会、执行岗位和职能经理。可见,总经理和董事会是两者控制主体的共同部分。其次,激励与控制是内控与公司治理的共同基本控制方式。再者,从目标层面来看,两者虽然具体目标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根本目标是相同的,都是最终服务于企业的目标,都是为了追求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资产的安全完整等。 3.平台载体的统一性 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对于企业的内控来说,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决定了内控运行的效果。反过来,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合理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完整。对于公司治理来说,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也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一个完善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共同努力,各尽其责,充分认知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不同岗位职员的不同角色要求,认真承担起其角色应担负的职责。同时,不仅仅是要做到企业信息的及时下达,同时还要注重信息的准确上传以及企业内外的畅通沟通和传达。 三、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股权配置不合理 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是由以前的家族式企业发展过来的,民营企业在成立初期往往面对融资难等问题,所以多是通过家庭内部成员来筹集资金,应对民营企业成立初期的诸多风险。同时家族治理既能够降低企业资源成本又能够迅速建立共同利益目标,种种优势使得家族模式成为许多民营企业初期成立时的共同选择,并且一直影响到民营企业后续的长远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企业所有者占有资本占到独资、合伙和公司这几种形式的民营企业公司资本的76%左右,股权高度集中是民营企业的突出现状。 2.内部人控制风险突出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人主体日益多元化,内部人控制风险越发突出。表现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吞噬、侵害所有者权益等行为。在民营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获取信息占优势的一方则能够更大程度上获取决策权,内部人控制则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被损害,更难以获得决策权。这种大股东权益最大化既不利于企业的转型改革,更不利于民营企业融合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内部监督不到位,缺乏激励约束机 制监事会是监督企业董事会及经理的重要部门,我国民营企业许多监事会选聘机制的流于形式使得其不能充分行使其监督职能。同时,缺乏专门的内审机构和人员也导致内部监督的不到位。对于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没有采取很好的绩效考核以及奖金制度等一系列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使得民营企业在引入代理人之后,出现了代理人虚报信息等行为出现,不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 4.人事管理不科学 民营企业的用人机制存在严重的任人唯亲现象,人事管理不科学。我国民营企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性,而且存在代理人道德风险等问题,使得我国多由家族治理模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的创始人不愿意聘请外部管理人员来管理企业,所以多是任人唯亲,使得企业用人机制不科学,难以吸取众多的外部优秀人才,集思广益,共同促进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对于民营企业一些重要岗位的重要职责更是家族内成员担任,重要决策也多是这些家族企业人员控制。 四、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1.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合理平衡内部人利益 首先要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制定相关市场法规,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完善经理人市场来增强由家族治理模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对执业经理人的信任度。同时要优化股权结构,完善人事管理机制,善于引进外来优秀人才为企业所用,而不是任人唯亲。再者,通过建立配套的人才考核评估体系来加强对经理人及相关人员的激励和约束,以企业利益为己任,增强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2.健全监督检查制度 监事会作为监督企业董事和经理层的专门监督部门要充分行使其监督职责。首先,要加强对监事会成员的日常培训和学习,让每个成员充分认知自身职责所在,同时在培训和学习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休养,增强工作能力。其次,通过监事会的定期汇报工作来督促监事会职责的行使。再者,可以增设内审部门和人员以及利用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外审部门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通过设立专门的委员会来监督董事会相关决策是否科学民主,以及经营层是否将正常落实到位。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是实现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保障。 3.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提高一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活力,从而增强企业业绩实现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于公司治理还是内部控制来说,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都是及其重要的。一方面可以采取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通过及时的跟踪记录来对人员工作进行评分,根据评分进行相应的奖励或处罚,既让优秀员工起到模范作用,又对犯错人员进行警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将整个企业目标进行层层划分,分成若干小目标并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让每一位员工都切实感受到自身参与到企业目标制定和实现的过程中,从而激发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 4.完善内部控制 首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文化是一种强有力的软实力,更是一种无形的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和落实。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个别高管层就能执行的,需要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切实参与。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 规章制度 以及培训学习等,来增强员工对内控的认知和关注度,以及自我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在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从而实现企业内控目标和增强经营的效率效果。其次要促进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等平台,以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等为载体,来保障内部控制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同时通过这种高效结合来增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便于企业准确把握风险点,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实现内部控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博.浅谈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3:66. [2]刘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互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1:72. [3]李维安,戴文涛.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框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30. 猜你喜欢: 1. 有关民营企业创新论文 2. 企业成长论文 3.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4. 企业经营现状 5. 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论文篇三 《浅谈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 摘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经济的迅速的崛起,使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在外交方面,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作出显著贡献;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政府在世界各地都创办了孔子学院,全世界人们都在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字:改革开放,国际地位, 影响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产生了历史性变化。确定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在马克思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党对改革开放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十八大 报告 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开放如何往前推进,恐怕要更多地注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事关改革开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大目标、大任务。比如我们的改革是为改革而改革,还是为人民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的开放同样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目标,而且我们还要让改革开放各项制度更加协调、更加系统、更加成熟。”再次坚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我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显而易见,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在政治方面的作用也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过去的30年中,改革开放一直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催化剂。 首先,改革开放让中国面对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是即将迎来的上海世博会,都让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决心和风采。这些伟大盛会,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参与中国,并喜欢中国,尊重中国,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但建立在政治层面上,也建立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一,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二,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三,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五,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实力地位也一直在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恢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有关国家一起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参与G20的活动,参与解决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国际活动,等等。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是重要成员,在有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起了主导作用。最近的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20国集团将取代8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的呼声得 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进一步上升。 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2)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3)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5)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对许多 热点 地区的有关问题有着独特的影响。地区、世界和平与稳定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参与,中国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核大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武器出口和核不扩散问题上有重要作用。中国已在各西方主要大国的全球战略中居重要一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对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中国利用联合国的讲坛伸张正义,通过安理会形成可行决议,促进国际争端与冲突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始终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斗争,支持发展中国家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推动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六大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迅速,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好的声誉。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四,国家政府对外交政策的正确把握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支持。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而中国在世界各种自然灾难面前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最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同时也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2003年l0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概括论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要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2006年10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将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 广度和深度上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详细阐述 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等问题作了具体论述。最后,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 儿童 入学率从94%提高到;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年和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国民素质的提高,也让我们有能力承办各种世界级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和灿烂的中国文化。 我国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制度和体制藩篱,全国已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 渠道 和方式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突破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与此同时,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10年的3∶1,等等。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大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以期望我国能在国际高科技竞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繁荣。不仅使得我国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也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与领导,我国正在朝着全面奔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每每在重要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及时地调整了政策,顺应了形势的变化,维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到底怎么样面对我们过去近100多年的历史,怎样面对现在我们认为很不公平的国际秩序,怎样面对我们在国际上常常遇到的歧视性的对待,怎样看待我们青年学生当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进一步解决。而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关心国家,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并尽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富国强民而奋斗不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2007.

改革开放论文文献参考

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论文篇三 《浅谈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 摘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经济的迅速的崛起,使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在外交方面,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作出显著贡献;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政府在世界各地都创办了孔子学院,全世界人们都在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字:改革开放,国际地位, 影响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产生了历史性变化。确定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在马克思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党对改革开放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十八大 报告 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开放如何往前推进,恐怕要更多地注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事关改革开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大目标、大任务。比如我们的改革是为改革而改革,还是为人民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的开放同样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目标,而且我们还要让改革开放各项制度更加协调、更加系统、更加成熟。”再次坚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我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显而易见,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在政治方面的作用也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过去的30年中,改革开放一直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催化剂。 首先,改革开放让中国面对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是即将迎来的上海世博会,都让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决心和风采。这些伟大盛会,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参与中国,并喜欢中国,尊重中国,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但建立在政治层面上,也建立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一,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二,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三,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五,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实力地位也一直在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恢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有关国家一起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参与G20的活动,参与解决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国际活动,等等。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是重要成员,在有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起了主导作用。最近的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20国集团将取代8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的呼声得 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进一步上升。 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2)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3)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5)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对许多 热点 地区的有关问题有着独特的影响。地区、世界和平与稳定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参与,中国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核大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武器出口和核不扩散问题上有重要作用。中国已在各西方主要大国的全球战略中居重要一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对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中国利用联合国的讲坛伸张正义,通过安理会形成可行决议,促进国际争端与冲突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始终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斗争,支持发展中国家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推动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六大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迅速,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好的声誉。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四,国家政府对外交政策的正确把握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支持。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而中国在世界各种自然灾难面前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最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同时也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2003年l0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概括论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要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2006年10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将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 广度和深度上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详细阐述 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等问题作了具体论述。最后,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 儿童 入学率从94%提高到;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年和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国民素质的提高,也让我们有能力承办各种世界级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和灿烂的中国文化。 我国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制度和体制藩篱,全国已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 渠道 和方式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突破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与此同时,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10年的3∶1,等等。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大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以期望我国能在国际高科技竞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繁荣。不仅使得我国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也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与领导,我国正在朝着全面奔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每每在重要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及时地调整了政策,顺应了形势的变化,维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到底怎么样面对我们过去近100多年的历史,怎样面对现在我们认为很不公平的国际秩序,怎样面对我们在国际上常常遇到的歧视性的对待,怎样看待我们青年学生当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进一步解决。而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关心国家,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并尽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富国强民而奋斗不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2007.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 内容提要: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方针,也是中国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引领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历史新阶段之后,中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传统开放战略和开放模式进行反思,破解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难题,并通过对开放战略和开放体制的优化和调整,探索新的开放目标和开放理念,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努力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以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对外开放战略调整 一、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开放战略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但是,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相当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步人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之后,中国传统的开放模式和开放政策开始呈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困境。 1.传统的激励型引资政策激化国内发展模式的矛盾。通过优惠政策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执行的基本外资政策。但是,长期的激励型引资政策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首先,中国长期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内外资企业的不平等竞争,抑制了本国企业的投资热情,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其次,在传统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各级政府纷纷将引资规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绩指标,在对外资政策优惠方面相互攀比,一再超出国家政策规定的界限,从整体上损害了国家利益。第三,在外资激励政策掩盖下,中国利用外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错误政绩观的指导下,不顾本地资源、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盲目引进外资,把外国淘汰的、污染环境的工厂搬到国内来生产,致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2.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引发频繁的国际经济摩擦。与优惠型外资政策相联系的是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迅速崛起为世人瞩目的国际贸易大国。但是,由于长期维持粗放式的外贸增长方式,中国对外贸易数额虽然巨大,但外贸对国民财富增长的贡献比较有限。首先,从贸易结构上来看,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虽然大幅增长,但贸易结构和创利能力不尽合理,国民从对外贸易中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其次,近年来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第三,中国传统贸易战略是以“出口创汇” 为基本指导原则的。中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优惠政策,长期维持出口大于进口的“顺差”状态。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中国这种带有浓重的“重商主义”色彩的外贸增长方式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第四,大规模的商品出口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中国外贸的长期持续发展。由于劳动力价格便宜,中国的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一味压低价格,造成中国出口产品长期处于增量不增价的局面。同时,中国商品大量充斥国际市场,也容易造成倾销的感觉,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争端。 3.“中国制造”停留在国际价值链低端,并且危及中国的资源、能源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一枝独秀,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应该说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自身努力的结果, 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客观事实。中国制造业的规模虽然巨大,而且增长迅速,但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都比较低。由于缺乏独立的品牌和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仅是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生产制造产品的“生产车间”,停留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其次,中国制造业得以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廉价劳动力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形成的国际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迅速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低成本造成中制造业的国际低价格,致使中国从制造业发展中的获益非常有限。第三,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对中国的能源、资源安全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4.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增大了国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提速,必然会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可以说,对外依存度的上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结果,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成就的体现。但是,如果对外依存度过高,并无法对外部依存因素进行自主控制,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动,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过高的对外依存度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目前中国对外依存度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资,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国家经济安全。从技术层面看,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牢牢地掌握着产业技术的控制权,并通过专利战略、技术标准战略,阻止中国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进展。其次,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也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大幅度增加, 目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70% 。第三,中国在重要资源和能源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容易引发能源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粗放型增长导致对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偏高,中国对能源和重要资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日趋严重。如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中国战略资源和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是中国需要关注的重要战略课题之一。

改革开放的论文文献

你是不是合工大的,貌似我也要写这论文

民营企业论文篇1 浅谈民营企业发展中 财务管理 问题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民营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民营经济的支柱。本文就民营企业发展中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剖析了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相关国家政策的鼓励,民营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民营企业顺应这一潮流,也开始茁壮成长,为经济增长、创造税收、增加就业岗位等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这只是较为乐观的一个方面,虽然民营企业开始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先天不足和缺陷,开始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其中财务管理水平就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1民营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对财务管理重视力度不足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同时受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在民营企业中,中小型民营企业作为一个集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集中的组织,企业老板不仅是投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集权现象极为明显,但是大多数经营者对于财务管理的科学方法了解并不多,缺乏较为深刻的认识,而且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风险管控、时间价值、机会成本等多种概念理解不清晰,所以企业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财务管理和监控不严格,甚至有部分会计信息失真,也不能建立起健全的审计部门,或者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相关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缺乏制度意识,对相关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够完善;第二,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着部分漏洞,不够细致和严密,不能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进度;第三,即使有部分企业建立了制度,但是对于制度的落实并不关注,执行力不足,制度也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第四,企业内部管控制度缺失,对于资产的管理力度不足。 资金筹措能力较差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融资难、抵押难、担保难,对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带来了较大的阻碍,资金筹措能力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民营企业缺乏独立的审计部门,未能制作企业财务报表和经营状况,民营企业难以审查财务信息;其二,企业负债过多,降低了企业的信用等级,融资信誉降低,融资难度加大;其三,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国家未设立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倾斜力度不大,也有部分银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民营企业贷款的热情度不够,也在一方面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贷款难度。 投资管理能力不强 在民营企业中,企业投资的随意性较大,对投资方向的把握度不够,缺乏科学性;同时缺乏战略性的规划,更多是追求短期的利益;另外,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更多的投资资金来源于贷款,为了更好地降低投资风险,会尽可能快的收回成本,在规模扩张上一般考虑得较少。 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不够 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家族操作方式较为常见,因此监督管理不够健全和完善,多数的企业并未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甚至会将审计视为内部经济检查,容易引起职工情绪,影响员工结构的稳定性,削弱了管理层的权威,也影响到了企业内部的自主经营权。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已设置对应的审计部门,但是审计部门的权力并未作出特殊的规定,难以保证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导致审计部门的设计也多是流于形式。 2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决策模式较为单一 在民营企业中,企业的老板控制着主要的财务,独断专行色彩较为浓厚,因为民营企业在创始阶段,公司大多数的资产基本掌控在老板手中,因此经营权和所有权集中的现象较为普遍,多是由老板单独决策的,这样集权式的经营模式在财务管理极为集中,这样财务内容比较单一,更多将财务管理局限于财务控制之上,但是控制力度又不够,具体体现为决策审核程序不规范、预算体系不够健全、职责划分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监控,控制不够全面,面对突发状况不能提出及时有效的改善。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起始阶段人员多是内部招聘,因此公司会有许多有血缘关系的人就职于公司,对于他们所谓的外人不够信任,尤其是财务这种重要的岗位多会安排亲戚就任,选择他们认为放心的人,但是这样人员的从业素质就难以得到保证了,很难留住有专业素质的财务人员,即使管理者想要做好财务的管理,但是也力不从心,不具备能够管理的能力。 决策缺乏科学性 在民营企业中, 企业管理 者更多的是应用已有的 经验 来进行决策,这样决策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强,方便快捷,但是决策的方式较为草率和粗糙,对相关信息没有进行一个全面的收集,系统性与全面性不足,而且相关财务人员的参与度不足,难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财务管理方式不先进 在当前的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更多的局限于财务核算,对于财务计划、财务预算、信息收集以及财务系统的建立还没有完善。 3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 渠道 一方面,建立健全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该体系作为中介机构,不得收取任何中介费用,以承担服务职能为主,不得增加民营企业的额外操作成本,尽可能的为民营企业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可以成立专门的民营企业基金会,通过向金融机构或者民营企业的人员收取会费,对基金实行封闭式的管理,给予民营企业发展一定的资金支持。 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一方面面临着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机遇,企业可能会蒙受一定的损失,但是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规模化的发展。因此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对不确定的事物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并且有一定的预见性,采取有效的 措施 加以规避,将风险控制到最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控,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确定资金管理责任制。同时企业在筹资上也要做好合理的规划,确保合理的筹资结构,在适当的负债能力下来筹措资金,不可急功近利,贸然增加投资风险,并将资金投入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都考虑其中,核算好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控制好资金的分流情况,防止资金的无端流失。第二,健全财务分配和利益分配机制,防止人员的投机主义和寻租现象产生,防止人员外流和技术断层现象的产生。第三,完善财务预警体系,将危险防患于未然,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学会收集多方信息和情报,了解市场行情和动态,更好地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风险,将异常消灭于萌芽之中。 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培养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极为重要,而资金管理又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忽视,因此必须将财务管理更好地内化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当中,并在各个职能部门中得到落实。另外企业开展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离开资金,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对资金的周转有一个更好的认知,将资金管控到位、认识到位,从而落实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 完善财务的监管工作 在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做好内部审计与监督,一方面在财务流程上不可马虎,做到规范标准,对于一些重要的经营活动或者企业决策,都应该将财务管理纳入其中,应用科学的财务处理流程来对项目或者决策进行评估,并把好资金的审核关。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须有健全的财务体系和财务制度来做好支持,尤其是内部审计,应用审计职能对企业经营活动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化解危机,通过提升整个团队的财务管理水平来优化企业的经营决策。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 在目前的民营企业中,大多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企业内部领导腐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制作假账、弄虚作假、伪造事实等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这些都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员素质,由于人员素质较低才导致了上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人员素质建设刻不容缓,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 教育 ,强化财务人员的科学规划意识和内部监督意识,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当然加强人员素质建设,首要条件就是从领导做起,领导具备一定的示范效应,只有领导起到了带头作用,提高法律意识,具备法律观念,才能从根源上改变企业的财务混乱局面。在当前的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资金筹措能力较差、投资管理能力不强、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不够。主要是由于决策模式较为单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决策缺乏科学性等原因决定的,需要从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培养、完善财务的监管工作、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来解决企业财务问题,推动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磊.中小型民营 企业战略 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 [2]张晓勇.山西省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4. [3]赵岩.民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 [4]张桂红.民营企业上市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5]陈忠法.浅谈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 企业 文化 ,2012(11). [6]邹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05). [7]石锋.初探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7). [8]裴智聪.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08). [9]王希燕.财务管理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及遇到问题浅析[J]. 财经 界(学术版),2013(03). 民营企业论文篇2 试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大环境,使得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国有大型企业虽是我国经济支柱,但民营企业的破竹发展之势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创造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据工商联 报告 显示,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口达90%,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超过60%,可见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之大。民营企业随着发展开始不断寻求更为长远的目标。从以往的家族式管理治理模式为主到现在逐渐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扩张,其发展中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如用人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健全等,使得诸多民营企业因此陨落且普遍寿命较短。 国美控制权之争案例正是民营企业在逐渐融合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典型案例,其反映出民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对的家族民营企业的原始风险以及创始人与经理人的控制权之争风险,为其他众多企业的转型改革敲醒了警钟,更加表明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实际上,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密切联系的,完善的治理结构作为健全的内控机制的基础,是推动内控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完善的内控也是健全的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和环节。因此,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来研究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的关键。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耦合关系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董事会以及管理层等通过执行具有控制职能的程序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等;公司治理是指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所有者等重要关系之间的处理权责划分的一个制度安排。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有效耦合是民营企业能够有效应对转型期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耦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的同源性—委托代理理论 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基于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经营者接受所有者的委托,为了达到增强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公允等目的,即通过经营者的行为来满足委托人所期望的利益最大化,而开展的内控工作和采取的诸多管理活动等。而公司治理更是基于企业两权分离导致的问题所采取的有关制度安排,合理安排企业的重要利益关系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所以,如何基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理论这一同源性理念来实现企业内控与公司治理的相互互动和耦合,事关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 2.功能交叉性和重叠性 首先从控制主体层面来看,公司治理链条重要节点包括总经理、董事会和股东;内部控制链条重要节点包括总经理、董事会、执行岗位和职能经理。可见,总经理和董事会是两者控制主体的共同部分。其次,激励与控制是内控与公司治理的共同基本控制方式。再者,从目标层面来看,两者虽然具体目标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根本目标是相同的,都是最终服务于企业的目标,都是为了追求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资产的安全完整等。 3.平台载体的统一性 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对于企业的内控来说,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决定了内控运行的效果。反过来,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合理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完整。对于公司治理来说,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也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一个完善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共同努力,各尽其责,充分认知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不同岗位职员的不同角色要求,认真承担起其角色应担负的职责。同时,不仅仅是要做到企业信息的及时下达,同时还要注重信息的准确上传以及企业内外的畅通沟通和传达。 三、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股权配置不合理 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是由以前的家族式企业发展过来的,民营企业在成立初期往往面对融资难等问题,所以多是通过家庭内部成员来筹集资金,应对民营企业成立初期的诸多风险。同时家族治理既能够降低企业资源成本又能够迅速建立共同利益目标,种种优势使得家族模式成为许多民营企业初期成立时的共同选择,并且一直影响到民营企业后续的长远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企业所有者占有资本占到独资、合伙和公司这几种形式的民营企业公司资本的76%左右,股权高度集中是民营企业的突出现状。 2.内部人控制风险突出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人主体日益多元化,内部人控制风险越发突出。表现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吞噬、侵害所有者权益等行为。在民营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获取信息占优势的一方则能够更大程度上获取决策权,内部人控制则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被损害,更难以获得决策权。这种大股东权益最大化既不利于企业的转型改革,更不利于民营企业融合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内部监督不到位,缺乏激励约束机 制监事会是监督企业董事会及经理的重要部门,我国民营企业许多监事会选聘机制的流于形式使得其不能充分行使其监督职能。同时,缺乏专门的内审机构和人员也导致内部监督的不到位。对于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没有采取很好的绩效考核以及奖金制度等一系列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使得民营企业在引入代理人之后,出现了代理人虚报信息等行为出现,不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 4.人事管理不科学 民营企业的用人机制存在严重的任人唯亲现象,人事管理不科学。我国民营企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性,而且存在代理人道德风险等问题,使得我国多由家族治理模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的创始人不愿意聘请外部管理人员来管理企业,所以多是任人唯亲,使得企业用人机制不科学,难以吸取众多的外部优秀人才,集思广益,共同促进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对于民营企业一些重要岗位的重要职责更是家族内成员担任,重要决策也多是这些家族企业人员控制。 四、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1.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合理平衡内部人利益 首先要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制定相关市场法规,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完善经理人市场来增强由家族治理模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对执业经理人的信任度。同时要优化股权结构,完善人事管理机制,善于引进外来优秀人才为企业所用,而不是任人唯亲。再者,通过建立配套的人才考核评估体系来加强对经理人及相关人员的激励和约束,以企业利益为己任,增强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2.健全监督检查制度 监事会作为监督企业董事和经理层的专门监督部门要充分行使其监督职责。首先,要加强对监事会成员的日常培训和学习,让每个成员充分认知自身职责所在,同时在培训和学习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休养,增强工作能力。其次,通过监事会的定期汇报工作来督促监事会职责的行使。再者,可以增设内审部门和人员以及利用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外审部门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通过设立专门的委员会来监督董事会相关决策是否科学民主,以及经营层是否将正常落实到位。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是实现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保障。 3.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提高一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活力,从而增强企业业绩实现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于公司治理还是内部控制来说,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都是及其重要的。一方面可以采取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通过及时的跟踪记录来对人员工作进行评分,根据评分进行相应的奖励或处罚,既让优秀员工起到模范作用,又对犯错人员进行警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将整个企业目标进行层层划分,分成若干小目标并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让每一位员工都切实感受到自身参与到企业目标制定和实现的过程中,从而激发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 4.完善内部控制 首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文化是一种强有力的软实力,更是一种无形的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和落实。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个别高管层就能执行的,需要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切实参与。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 规章制度 以及培训学习等,来增强员工对内控的认知和关注度,以及自我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在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从而实现企业内控目标和增强经营的效率效果。其次要促进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等平台,以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等为载体,来保障内部控制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同时通过这种高效结合来增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便于企业准确把握风险点,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实现内部控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博.浅谈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3:66. [2]刘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互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1:72. [3]李维安,戴文涛.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框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30. 猜你喜欢: 1. 有关民营企业创新论文 2. 企业成长论文 3.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4. 企业经营现状 5. 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 内容提要: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方针,也是中国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引领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历史新阶段之后,中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传统开放战略和开放模式进行反思,破解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难题,并通过对开放战略和开放体制的优化和调整,探索新的开放目标和开放理念,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努力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以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对外开放战略调整 一、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开放战略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但是,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相当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步人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之后,中国传统的开放模式和开放政策开始呈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困境。 1.传统的激励型引资政策激化国内发展模式的矛盾。通过优惠政策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执行的基本外资政策。但是,长期的激励型引资政策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首先,中国长期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内外资企业的不平等竞争,抑制了本国企业的投资热情,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其次,在传统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各级政府纷纷将引资规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绩指标,在对外资政策优惠方面相互攀比,一再超出国家政策规定的界限,从整体上损害了国家利益。第三,在外资激励政策掩盖下,中国利用外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错误政绩观的指导下,不顾本地资源、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盲目引进外资,把外国淘汰的、污染环境的工厂搬到国内来生产,致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2.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引发频繁的国际经济摩擦。与优惠型外资政策相联系的是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迅速崛起为世人瞩目的国际贸易大国。但是,由于长期维持粗放式的外贸增长方式,中国对外贸易数额虽然巨大,但外贸对国民财富增长的贡献比较有限。首先,从贸易结构上来看,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虽然大幅增长,但贸易结构和创利能力不尽合理,国民从对外贸易中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其次,近年来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第三,中国传统贸易战略是以“出口创汇” 为基本指导原则的。中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优惠政策,长期维持出口大于进口的“顺差”状态。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中国这种带有浓重的“重商主义”色彩的外贸增长方式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第四,大规模的商品出口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中国外贸的长期持续发展。由于劳动力价格便宜,中国的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一味压低价格,造成中国出口产品长期处于增量不增价的局面。同时,中国商品大量充斥国际市场,也容易造成倾销的感觉,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争端。 3.“中国制造”停留在国际价值链低端,并且危及中国的资源、能源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一枝独秀,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应该说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自身努力的结果, 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客观事实。中国制造业的规模虽然巨大,而且增长迅速,但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都比较低。由于缺乏独立的品牌和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仅是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生产制造产品的“生产车间”,停留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其次,中国制造业得以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廉价劳动力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形成的国际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迅速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低成本造成中制造业的国际低价格,致使中国从制造业发展中的获益非常有限。第三,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对中国的能源、资源安全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4.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增大了国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提速,必然会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可以说,对外依存度的上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结果,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成就的体现。但是,如果对外依存度过高,并无法对外部依存因素进行自主控制,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动,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过高的对外依存度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目前中国对外依存度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资,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国家经济安全。从技术层面看,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牢牢地掌握着产业技术的控制权,并通过专利战略、技术标准战略,阻止中国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进展。其次,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也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大幅度增加, 目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70% 。第三,中国在重要资源和能源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容易引发能源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粗放型增长导致对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偏高,中国对能源和重要资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日趋严重。如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中国战略资源和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是中国需要关注的重要战略课题之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