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大众电影,电影世界。常看的是看电影,口味比较适合年轻人,老牌子则是大众电影,电影世界的风格不怎么突出,但是偶尔有很不错的专题。其它的就没怎么看过了
早期的有<<大众电影>>
还有<环球银幕> World Screen啊,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1985年创刊,以介绍外国电影为主.图文并茂
1923年叶劲风编辑的《小说世界》,其中几期经常报导好莱坞电影,包括中文的电影简介和明星照。自1933年8月到1937年7月,天津的《北洋画报》出版了107期周刊性的《电影专刊》,经常报导西方电影的消息。30年代中期,国家电影检查委员会的电影检查报告列出所有批准公映的电影,大多数是好莱坞作品,但也有大约60部在1931-34年被禁的国产片。40年代初一些流行杂志,像顾冷观的《上海生活》,刊登一系列由百老汇戏剧改编的电影与好莱坞1941-42年的制片计划。40年代后期,《电影杂志》半月刊用主要篇幅来报导好莱坞消息,并辟有像「影星标准译名」和「外国电影在上海」之类的专栏,按制作公司的顺序列出好莱坞电影的中英片名。苏联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可能不像好莱坞那么直接,因而也就很难估计。然而,它对30年代左翼影评的影响就很显然,因为从那时候起,苏联电影理论的翻译就开始影响年轻一代的评论家。关于民国期间上海电影的更多资料可以从那些名导演、剧作家、演员的大量传记中收集到,而这些个体经验的叙述往往是被标准的电影史所排斥的。如果光论正规的出版物,1927年的《中华影业年鉴》可能是最早的全书,它涵盖了电影业各个方面。想要继续探索与民国时期上海电影与文化相关的问题,我们必须意识到另外一些文化形式所担任的重要角色:像摄影、画报、漫画、报纸、电台和其它大众的媒体。显而易见,电影和印刷文化的关系构成了本书的一个焦点。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目标是探索这些印刷物以外或银幕画面背后的隐藏层面,在这个层面中,政治观念、大众观点和私人幻象交汇成一个表面无法察觉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尽管它们之间还是有互相排斥的一面。
《看电影》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彩页,附赠海报,为一般电影发烧友所推崇,我比较喜欢看他的午夜场。《世界电影》一般介绍外国电影比较多,不太适合国内读者,北京电影学院报在外面买不到,只能到北电去买,买者一般为考学着。《当代电影》是考研者的首选,也是中传电影学考研指定书目,是由电影艺术研究所和中传联合主办,是一本学术性杂志,比较权威,由于理论性较强,趣味性就稍微降低,而且一般中小城市也不容易买到,可以到邮局直接定。以前还看过一本不错的,叫什么家庭电影之类的,记不太清,当时是在路边摊买的,感觉不错,看了几期,后来换了地方就没再见到。大众电影貌似也不错,至于其他的电影杂志也都各有特色,名气不如前几部,不推荐。喜欢看什么,关键还在于你自己。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问我。我最近打算考研,比较关注。
最权威应当是《大众电影》 最好应该是《看电影》,其次是《电影世界》 伴随着中国电影共同成长 应该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才真正做到了普及,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国人心目中最繁盛的精神图腾。 而作为电影最直接的衍生品———电影杂志,也成为热衷观影者最重要的精神食粮。 现在专业非专业的电影杂志,怕也有几十家之多。但要说到历史悠久,受众群最为广泛的,当算有50年历史之久的《大众电影》。 在它的高峰期,大概现在所有杂志发行量绑在一起,都对之望尘莫及。“文革”前《大众电影》最大的贡献是推出了“百花奖”,这是周恩来总理提议的,由群众从这本杂志上取得选票,选出自己最喜爱的电影和演员。最初的百花奖只办了两届,1962年的最佳影片是《红色娘子军》,1963年是《李双双》,随后便中途夭折,直到1980年,“百花奖”才再度争奇斗艳起来。《大众电影》也进入它的黄金期,不仅是电影期刊界的龙头老大,更成为刚脱掉一身蓝、一身黑的人们心目中一块响当当的时尚晴雨表。在这之后,各电影制片厂也办起了各自的电影杂志,比较有影响的有《电影世界》(长影)、《上影画报》、《北影画报》、《电影故事》等。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国电影格局的变化,《大众电影》已不复当年的风光无限。几经改版,仍无太大起色,但它仍坚持对国产电影密切关注。而由《大众电影》种植的“百花奖”,因种种原由,已是明日黄花。世纪之交,虽然中国电影仍是门庭冷落,但世界上最庞大也最具观影经验的影迷群落已经逐渐成熟,新的电影期刊热潮随之发起。发祥地在冰城哈尔滨,首家是《电影世界》,改版后叫《电影show》。 紧跟其后的是《看电影》(其前身为峨影厂创办的《电影作品》),此杂志现已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电影杂志。这两本杂志一面世,便注定是影迷色彩浓厚的风格,其编辑人员皆年轻并有着丰富的观影经验,但并非科班出身。两本杂志在视野上都力求面对世界影坛,好莱坞是重中之重,这也是为了符合中国当下影迷的观影趋向。 在它们之后,《新电影》于2002年在北京创刊,其前身即是《北影画报》。随着《看电影》迁往上海,中国电影期刊在现阶段暂时呈三足鼎立之势。除此之外,各类DVD相关刊物也纷纷出笼,成为电影期刊界的又一支生力军,其能量不容小觑。 中国电影期刊现在已做到了与世界同步,并伴随着新中国电影有了半个世纪的漫长征程。有人曾说就算中国电影“死”了,这些期刊还能存活下去,但愿这不是事实。大家都有着唇亡齿寒的危机感,应会更健康一些,更理直气壮一些。 后记:《大众电影》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创办起来的,它的宗旨即是介绍国产电影,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电影和电影市场的起伏跌宕也深深影响着《大众电影》的兴衰起落。上世纪80年代正是全民热衷于电影的火热时代,《大众电影》在黄金时期最高销量达近千万册。对于如今的电影杂志,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背后有着浓重的时代原因,但其中令人最感无奈的,恐怕仍是中国电影长期疲软所造成的。
看电影 《看电影》是以学刊转型的杂志的成功代表。其前身是电影理论杂志《电影作品》,原刊物极具艺术性和风格,但是也由于太小众,几年前开始“变脸”,利用封面设计巧妙淡化“作品”二字,凸显“看电影”,内容上迎合、满足DVD碟友的需求,以国外最新的碟片资讯、超级碟虫的影评、鲜艳清晰的海报和剧照,帮助碟友淘碟、读碟、品碟。与广大影迷形成了十分良好的交流。 该杂志经常能采访到电影界重量级的人物和重要的电影事件。 《看电影》为旬刊,全铜版纸彩色印刷,品牌广告连篇累牍,在报摊上畅销,被誉为“中国影迷第一刊”。每月发行的三本刊物中,两本普通版,每月5日和15日发行,元/本;一本看电影午夜场,每月30日发行,16元/本,集中推出电影的各类专题。 总体来说,《看电影》是份很大众也很出色的电影杂志。PS:普通版主要介绍一些当下热门影片 一些即将上映的大片 还有一些影视资讯 午夜场则着重介绍一些老片 每集都有一些很好的策划-如《法国新浪潮500部电影》 虽然环球影幕也是很受欢迎的杂志 但是我感觉还是看电影的评论写得更好 有深度也有一些新鲜的见解
早在1920年,中国就有了第一本电影杂志一一《影戏杂志》。30年代是中国电影杂志的繁荣期,据统计当时的纯电影期刊多达近百本,多由一些大大小小的电影公司创办,而且半数以上都集中在当时电影工业基地上海。电影厂的老板们利用这些传媒工具为自己的产品宣传鼓噪,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电影业的发展。
《大众电影》杂志在2022年10月迎来了第1000期的出版,知名女星迪丽热巴在这个时候为杂志录制了祝贺的VCR,祝福杂志越办越好。《大众电影》是普及电影文化,推动电影发展的期刊。
《大众电影》创办于1950年6月1日,每半月发一期新刊(后改成月刊),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在创刊之处定下的目标就是要为电影文化的普及提供一份力量,引领电影生活,并且在发展中涵盖了网络媒体,行业咨询,平面媒体,电影推广等产品和服务。在发展中壮大,74年的创办中,杂志也做到了创刊的使命,也一直在继续践行着。
杂志因为是电影方面的杂志,内页中有丰富的图片,并且有很强的知识性,新闻性还有趣味性,同时还能传播鲜明的思想,不仅受电影从业者的喜爱,也收到很多普通观众的喜爱,在80年代有一期单期的销量达到了947万册,一直保持着电影类杂志单期销量最高的世界纪录。
在70年代,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曾经停刊了一段时间,但是一经复刊,销量就很大,很受欢迎。这本杂志是中国电影第一杂志品牌,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平面媒体。经过多次改革与改版,《大众电影》一直不变初心,也不断地变化,迎合大众的审美和对信息的需求,从单一的纸质媒体,增加了电子杂志,同时也在旗下发展其他子品牌,多方面发展。
杂志创办74年,发布期刊1000期,作为一名杂志的普通读者,也祝贺这本杂志出刊1000期,希望杂志与时俱进越办越好。同时也期待迪丽热巴与杂志的其他联动,期待迪丽热巴的新剧的播出。
书店或者官网。1.《大众电影》杂志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电影杂志,创办于1950 年6 月,单期947 万册印量的世界纪录保持至今。2014 年《大众电影》杂志携手万达集团全新改版,坐拥万达旗下129 家影院、78 家IMAX、46 家五星级酒店等独特的高端渠道,发行伊始即成为全国印量最大的电影杂志。2.秉承“电影点亮生活”的宗旨和有料、有趣、有品的编辑风格,《大众电影》以普及电影文化、推动电影发展、引领电影生活为使命,建立起涵盖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市场调研、行业咨询、电影推广及会务在内的系列产品和服务,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传媒品牌。
国家级影刊《大众电影》是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电影刊物,也是建国后至今所有影刊的佼佼者。它刊龄最长、发行量最大、读者群最多,名扬海内外,风靡七十年。
这一家杂志公司已经创办了72年,而且到今年的10月份已经迎来了第1000期的期刊,也说明迪丽热巴对于这样的杂志是比较关注的,所以才会为这样的杂志录制VCR进行祝福。
本届候选影片有:《攀登者》、《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中国机长》、《少年的你》、《误杀》、《烈火英雄》、《无双》、《我和我的祖国》、《哪吒之魔童降世》、
本届百花奖的候选影片有《我和我的祖国》、《我不是药神》、《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中国机长》、《少年的你》、《误杀》、《烈火英雄》、《攀登者》、《无双》。入围影片范围限于取得国家电影局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根据官方的统计和介绍,符合这一届也就是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参评条件的影片,一共有189个。中国电影家协会委托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属下骨干影院经理共100人,组成了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初选的委员会。对符合参评条件的影片进行了网络投票,经过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组委会的确认以及投票决定了,最终出现了本届百花奖的十部候选影片。
经过一些专业人士的投票决定了,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候选名单的十部影片分别是。《我和我的祖国》,《我不是药神》《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中国机长》《少年的你》《误杀》《烈火英雄》《攀登者》《无双》。我们都知道百花奖跟金鸡奖的区别是很大的。中国电影金鸡奖是创办于1981年。当年是农历鸡年,所以又称为中国电影金鸡奖。简称为金鸡奖。而我们现在所说的百花奖是《大众电影》百花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创办的时间是1962年。比中国电影金鸡奖还早几年。
《大众电影》百花奖是由中国历史最长,发行量最大的电影杂志,《大众电影》。根据当年中国国产电影发行放映的情况而提出候选名单。要知道,百花奖一共有五个奖项。分别是最佳故事片三个最佳男女主角。分别有一个最佳男女配角,近年来观众投票的数量大约是50到70万。是中国大陆参与人数最多的大电影评奖活动。因为所投票的是观众,所以也被称为群众奖。
百花奖是针对于我国大陆的一些被群众所喜爱的电影的选项。所以对于演员们来说,这是一个对他们演技的肯定。
刊 名:大众电影刊 期:半月刊主管单位:中国文联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编 辑:《大众电影》编辑部 出 版:大众电影杂志社 执行主编:侯立军 策 划:张 扬 辛加宝 瞿建农 美术设计:曹红雨 社 址:北京北三环东路22号 邮 编:100013 发 行 部: 广 告 部: 编 辑 部: 办 公 室: 邮发代号:2-23 国外代号:M32 国际刊号:ISSN0492-0929 中国刊号:CN11-1501/J 国内定价:元电子邮件:
邮发代号:2-760,刊名《当代电影》,月刊、当月01发行出版,属中央报刊,单价元、全年元,简介:刊载电影电视理论和评论信息,关注和评介国内外电影艺术最新发展趋势,追踪和研讨电影论新动向。 邮发代号:62-102,刊名《看电影》,半月刊、每月5、20号发行出版,属省级报刊,单价元、全年元,简介:本刊适合大中学生、电影爱好者、青年读者群订阅。 一个是省级报刊,一个是中央级报刊,你说谁的更好?
你好,当代电影电子版可以在官网进行订阅。《当代电影》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电影艺术专业期刊。《当代电影》注重电影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主要是对中国优秀电影和外国经典电影进行分析,以及对当代电影作品的研究。
2020年中国电影资料馆戏剧与影视学考研经验分享起初考研这个想法是从大三开始的,也就是去年6月即将面临毕业,明白需要自己对未来的方向有一个大致的规划,毕竟大学四年的学习只是学到了专业的皮毛,所以决定继续三年研究生的学习来不断完善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 在刚开始准备考研之前,对于考研如何考,考哪几门,需要准备什么,自己并不是特别的清晰,只是有个大概的概念,导致后期专业复习期间有些抓不住重点,有些浪费时间,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准备考试前一定要弄清楚往年的考试的科目、范围以及需要准备的东西。 复习规划我复习的时候有点晚,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基础阶段,这个阶段从6月开始到10月底,满打满算5个月。英语方面我不是很担心,主要做真题,毕竟过了四六级了。这个阶段主要是政治与两门专业课的积累。政治采用做题的方式。两门专业课把官网推荐的书籍都买了过来,有些不太好买的就用影印版,还有才思考研专业课的两套资料。这个阶段就是看书,看资料,熟悉基础知识点,理解掌握。到10月的时候,开始做专业课的题目,才思考研的真题很全,共有10年。考前冲刺阶段,11月到考前,这个阶段需要开始背诵记忆这些考点知识。英语需要准备作文,政治需要背诵材料题,两门专业课要背诵常考知识。 各科目学习思路在英语方面,首先就是词汇量的积累和语法的掌握,其次就是要注重阅读理解的训练,培养自己做阅读的速度和关键句的把控,最后就是要积累写作的素材,不要认为万能模板一定是通用的,其实最终考试写作中最熟悉的还是自己总结出来的素材,所以一定要随时积累。 政治,暑期就做1000题或者1500题。大纲出来之后,再做一遍最新的1000题。大部分我的复习按着肖秀荣的系列书复习的,出什么书,就做什么书,像1000题,8套卷,4套卷,模拟卷等。政治的真题也要看看,真题的含金量很大,题每一年都不一样,但是考查的点,做题的方法是一样的。在复习过程中大家很有个小问题,做完选择就算结束了,记住五道分析题,也不能忽视。做完记得研究分析,我习惯每做完一套卷子就把考查的知识点列个表格,逐个分析,查漏补缺。 专业一文艺理论与电影理论,专业二中外电影史,需要看的书官网上有,我这边也分享一下。文艺理论与电影理论: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鲁道夫·爱因汉姆,杨跃译:《电影作为艺术》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邵牧君译:《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安德烈·巴赞,崔君衍译:《电影是什么》杨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尼克·布朗,徐建生译:《电影理论史评》 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著,李迅译:《电影史:理论与实践》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编:《电影艺术词典》《当代电影》杂志、《电影艺术》杂志 中外电影史: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陆弘石、舒晓鸣:《中国电影史》丁亚平:《中国当代电影史》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世界电影史》路易斯·贾内梯:《闪回电影简史》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或《西方电影史论》格雷戈尔:《世界电影史》《当代电影》杂志、《电影艺术》杂志 文艺理论部分主要看的是张同道的《艺术理论教程》、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专一真题里的文艺理论部分,出现的比较多的大都来自这两本书。除此之外还有两本是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跟李泽厚的《中国美学》,这两本书上的论点可以是你解题的补充。文艺理论的内容本来就很多很复杂,如果只凭借自己的理解,记忆和答题都很难把握。不要局限于书中的内容,多去拓展一些内容,老师也会给我们总结很多方法,把自己的观点加入其中,形成一个具有你自己思想体系的文章,这才是老师真正想看到的。专业一电影理论部分的复习是跟着专业二中外电影史一起进行。电影理论与中外电影史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了。还好才思教育的笔记就很管用,知识点梳理很清楚,但是课本不能丢,搭配笔记一起复习效果很好。同时,自己也要在整理一遍,我是这样梳理的,纵向梳理:按照目录里面的年代时期分析,每一时期出现的品类,每一品类出现的知识点,都列出来。横向分析:每一品类,出现的前后时间、地点,相关事件人物等。历年真题,有时候是很好的参考资料,才思教育都提供历年真题,可以咨询老师,我是在十月份之后开始做真题的,每周一套,做完对照课本和笔记修改,完善答案,整理进自己的笔记里。笔记课本要一起复习背诵,我一般早上背诵,晚上默写。考研很辛苦,很寂寞,所以要乐观。下定决心后不要胡思乱想,学就是了。祝愿大家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看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