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连翘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连翘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

【中文名】连翘(《本经》) 【类别】果实类连翘 【异名】旱连子(《药性论》),大翘子(《唐本草》),空壳(《中药志》)。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 【植物形态】连翘,又名:连、异翘(《尔雅》),兰华、轵、折根、三廉(《本经》),连草(《尔雅》郭璞注),大翘(《唐本草》),黄花杆、黄寿丹、黄花瓣、落翘、黄花条。 落叶灌木,高2~4米。枝开展或伸长,稍带蔓性,常着地生根,小枝稍呈四棱形,节间中空,仅在节部具有实髓。单叶对生,或成为3小叶;叶柄长8~20毫米;叶片卵形、长卵形、广卵形以至圆形,长3~7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半革质。花先叶开放,腋生,长约厘米;花萼4深裂,椭圆形;花冠基部管状,上部4裂,裂片卵圆形。金黄色,通常具橘红色条纹;雄蕊2,着生于花冠基部;雌蕊1,子房卵圆形,花柱细长,柱头2裂。蒴果狭卵形略扁,长约15厘米,先端有短喙,成熟时2瓣裂。种子多数,棕色,狭椭圆形,扁平,一侧有薄翅。花期3~5月。果期7~8月。 多丛生于山野荒坡间,各地亦有栽培。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江西、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本植物的根(连翘根)、茎叶(连翘茎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果实初熟或熟透时采收。初熟的果实采下后,蒸熟,晒干,尚带绿色,商品称为"青翘";熟透的果实,采下后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称为"老翘";其种子称"连翘心"。 【药材】干燥的果实呈长卵形,长~2厘米,直径~1厘米。顶端锐尖,基部有小柄,或已脱落。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两侧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青翘多不开裂,绿褐色,表面凸起的灰白色小斑点较少,种子多数,细长,一侧有翅,黄绿色。老翘自尖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黄棕色,种子棕色,多已脱落。气微香,味苦。青翘以色青绿、无枝梗者为佳;老翘以色黄、壳厚、无种子、纯净者为佳。 主产山西、河南、陕西、山东。此外,湖北、河北、四川、甘肃亦产。 【化学成分】果实含连翘酚、甾醇化合物、皂甙(无溶血性)及黄酮醇甙类、马苔树脂醇甙等。果皮含齐墩果酸。青连翘含皂甙,生物碱。 【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连翘在体外的抑菌作用与金银花大体相似;为银翘散中抗菌之主要成分。金银花对沙门氏菌属,特别是伤寒杆菌以及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似超过连翘,而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抑制则以连翘似较好。二者联合使用,在试管中并无协同作用,与黄连,黄芩组成的复方,体外抑菌作用比单用连翘时据云更强。连翘中抗菌的有效成分研究不多,连翘酚在试管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浓度为1:5120;对痢疾杆菌为1:1280;对白喉杆菌及副伤寒(甲)杆菌为1:640,可能为抗菌有效成分。花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病有一定疗效,对豚鼠则无效。此外,还报告过它在试管中及临床上的抗结核杆菌的作用。连翘的醇提取物在体外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其强度不及黄连、荔枝草或金银花、黄芩,而与黄柏、蚤休相似。连翘水浸剂(1:5)在试管内对星形奴卡氏菌有些抑制作用。朝鲜连翘果实的乙醇、丙酮提取物以及从中提出的树脂有抗真菌作用。 ②其他作用 连翘能抑制洋地黄对鸽静脉注射的催吐作用,减少呕吐次数,但不改变呕吐的潜伏期,其镇吐效果与注射氯丙嚓两小时后的作用相仿。它又能抑制犬皮下注射阿朴吗啡所引起的呕吐,故推测其镇吐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延脑的催吐化学感受区。连翘的果皮中含齐墩果酸(又名洋橄榄叶酸),故有强心、利尿作用。 【炮制】拣净杂质,搓开,除去枝梗。 【性味】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无毒。"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凉,味苦。" ④《纲目》:"微苦辛。" 【归经】入心、肝、胆经。 ①《汤液本草》:"手足少阳、阳明经。" ②《纲目》:"少阴心经、厥阴包络气分。"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胆、胃、三焦、大肠六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①《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 ②《别录》:"去白虫。" 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 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 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 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宜忌】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痈疽巳溃勿服,大热由于虚者勿服,脾胃薄弱易于作泄者勿服。" ②《本草通玄》:"久服有寒中之患。" 【选方】①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温病条辨》银翘散) ②治小儿一切热:连翘、防风、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七分,去滓温服。(《类证活人书》连翘饮) ③治赤游癍毒:连翘一味,煎汤饮之。(《玉樵医令》) ④治乳痈,乳核:连翘、雄鼠屎、蒲公英、川贝母各二钱。水煎服。(《玉樵医令》) ⑤治瘰疬结核不消:连翘、鬼箭羽、瞿麦、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泔水调下。(《杨氏家藏方》连翘散) ⑥治舌破生疮:连翘五钱,黄柏三钱,甘草二钱。水煎含漱。(《玉樵医令》)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肾炎 取连翘6钱,加水用文火煎至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小儿酌减。视病情需要连服5~10日,忌辣物及盐。8例患者治疗前均有浮肿,血压在140~200/96~110毫米汞柱之间,尿检有蛋白、颗粒管型及红、白细胞等。治疗后6例浮肿全部消退,2例显著好转;血压显著下降;尿检6例转阴,2例好转。 ②治疗紫癜病 取连翘6钱,加水用文火煎成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忌辣物。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性紫癜1例,过敏性紫癜2例。经2~7日治疗,皮肤紫瘫全部消退。连翘对本病所起的作用,可能与其中含有多量芸香甙,具有保持毛细血管正常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有关;此外,连翘似乎尚有脱敏作用。 ③治疗肺脓肿 将连翘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连翘1克。采用气管滴入法合并肌肉注射。气管滴入一般用6~10毫升,每日1次;症状好转后隔日1次;趋向萎缩或闭合后则每周2次。治疗25例,治愈14例,好转10例,死亡1例;据18例统计,平均治疗12天退热,气管滴注平均次,最多者50次。 ④治疗视网膜出血 取连翘6~7钱,文火水煎,分3次食前服,2例视网膜黄斑区出血,服药20~27天后,均显著吸收,视力有所增强。

导读:又名黄花条、青翘、落翘等,是极其广泛的清热解毒中药材。属木樨科落叶灌木,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云南等省区。通过对的培育、种植、加工,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外药用市场的需求,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而且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兼得的绿色产业。

连翘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怕涝,不择土壤,抗虫害能力强,适于宅旁、亭阶、墙隅、篱下与路边种植,也宜于溪边、池畔、岩石、假山下栽种。因其根系发达,也可作花篱或护堤树栽植。 连翘花 栽培连翘的最佳密度为宜林荒山每亩200株(2m×),可与其他灌木树种混交栽植;平川地栽植密度为每亩400株。相关资料显示,在阳坡或半阳坡地段,新条萌发3年,连翘单株产量可达公斤;第八年进入盛果期,单株产量可达公斤。栽培连翘每亩荒山初始产量可达40公斤;进入盛果期,每亩荒山产量可达120公斤。按近3年连翘(老翘)平均价格15元/公斤计算,初果期每亩荒山每年可收入600元,进入盛果期每亩可收入1800元。如果进行深加工的话,经济效益还会倍增。

连翘的深加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药用方面

连翘是极其广泛的清热解毒中药材,其根、茎、叶、果实均可入药,但主要药用部分是果实。据测定,连翘的果壳中含有连翘酚、香豆精、齐墩果酸、皂甘、维生素P等,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排脓等功效,主治温热、疮疡、瘰疬、丹毒、斑疹、流感等。连翘还有抗菌、强心、利尿、镇吐等药理,有抗微生物、抗肝损伤、抗炎、保护心血管系统等,临床上常用连翘治疗急性风热感冒、痈肿疮毒、淋巴结结核、等证。连翘是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粉针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连草解热口服液、银翘解毒冲剂等中药制剂的主要原料。

食用方面

连翘种子可以提取食用油脂,是一种优良的木本粮油树种;连翘嫩芽可以加工成茶叶,其功效非常独特,能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达到目的。据调查,连翘嫩芽的价格可达到8元/公斤左右。芽出时,每人每天可采摘8~9公斤。

美容养颜

采集连翘的花及未熟的果实,用水煮20分钟,每天早上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用此水洗脸,有良好的杀菌、杀螨、养颜护肤。长期坚持使用,可消除面部黄褐斑、蝴蝶斑,减少痤疮和。目前,连翘已作为主要原料应用于许多化妆品、日用品的研发和生产中。

园林绿化

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适宜于宅旁、亭阶、墙隅、篱下与路边配置,也宜于溪边、池畔、岩石、假山下栽种。因根系发达,可作花蓠或护堤树栽植园林绿化: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适宜于宅旁、亭阶、墙隅、篱下与路边配置,也宜于溪边、池畔、岩石、假山下栽种。因根系发达,可作花蓠或护堤树栽植。

连翘美化 大力发展连翘产业,不仅可以满足医药、食品及日化用品市场的需求,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连翘】、【】

连翘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连翘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连翘是我们很常见的一种中药,它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并且能防备上呼吸道沾染,连翘的功能还有很多,以下分享连翘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解热和抗炎

能显著拮抗内毒素所致的家兔发热,并能显著抑制炎症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所致的渗出和水肿。连翘煎剂或复方连翘注射液对人工发热动物及正常动物的体温有降温作用。

抗菌、抗病毒、解毒

有显著的广谱抑菌作用,其抑菌成分为连翘酚、连翘脂苷A和挥发油。连翘脂苷B有抗真菌作用。其挥发油有显著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还有抗内毒素的作用。

保肝和镇吐

有显著的保肝作用,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降低转氨酶,并能促进肝糖原、核糖核酸含量恢复正常。连翘有显著的镇吐作用,其机制为抑制了延髓催吐感受区。

连翘在药理实验中有镇吐功效,但临床一般很少用于胃肠道疾病时,因含有多量皂苷,能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究竟是镇吐还是泛恶? 在治疗发热、黄疸等疾病时,对没有胃肠疾病的人,l5~30g以下的剂量内一般是没有反应的。

对患有慢性胃炎的病人剂量稍大就可能有恶心反应。这是符合中医苦寒损伤脾胃的道理的。这也许就是传统上很少用于慢性胃肠病证的缘故。

调节血压

对高血压动物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对低血压动物又有显著的升压作用。能扩张血管,保持血管张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微循环和血流灌注,因而有稳定血压的`功效。

抗过敏

连翘有抗过敏作用,可用于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如急性或慢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肺炎等,可与生地、丹皮、郁金、地肤子等同用。

治疗急性肾炎:取连翘6钱加水,用文火煎至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小儿酌减视病情需要连服5~10日。忌辣物及盐。8例患者治疗前均有浮肿血压在140~200/96~110毫米汞柱,之间尿检有蛋白颗粒管型及红白细胞等,治疗后6例浮肿全部消退2例显著好转;血压显著下降;尿检6例转阴2例好转 。

治疗紫癜病:取连翘6钱加水用文火煎,成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忌辣物,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性紫癜,1例过敏性紫癜2例经2~7日治疗,皮肤紫瘫全部消退连翘对本病所起的作用,可能与其中含有多量芸香甙,具有保持毛细血管正常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有关;此外连翘似乎尚有脱敏作用 。

治疗肺脓肿:将连翘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连翘1克,采用气管滴入法合并肌肉注射气管滴入一般用6~10毫升每日1次;症状好转后隔日1次;趋向萎缩或闭合后则每周2次治疗25例治愈14例好转10例死亡1例;据18例统计平均治疗12天退热气管滴注平均次最多者50次 。

治疗视网膜出血:取连翘6~7钱文火水煎分3次食前服,2例视网膜黄斑区出血服药20~27天后均显著吸收视力有所增强。

连翘的功效与作用

连翘在我们医学中,是有着很好的作用与功效的,对于很多疾病方面,都有着抵抗,抑制之作用,我们最常听到就是抗菌之作用,它对很多病菌都有着抑制作用,它性属于微寒,且有点苦,一般被当作清热解毒的中药,可以主治很多种疾病。

连翘是属于木犀科植物,它生长的地方一般是在山野荒坡间,不过现在各个地方也都有进行栽培,也分布地非常之广,云南,山西,江西,河南等地均有,它的萌生能力非常的强,繁殖生命力非常的强,很快就能增加分株,更替非常的快。

连翘的功效与作用

属性:苦,微寒。归肺、心、胆经。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贺氏痢疾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其他致病菌、流感病毒、真菌都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抗炎作用。

本品所含齐墩果酸有强心、利尿及降血压作用,维生素P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及脆性,防止溶血。煎剂有镇吐作用、抗肝损伤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主治痈肿疮毒,痰核瘰疬,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淋涩痛等。

它除了以上那些功效与作用之外,还有很多价值,连翘早春先叶开花,非常的艳丽俏皮可爱,花香淡艳宜人,经常被用来园林绿化,非常之雅致。连翘的花及未熟的果实,还有着很好美颜色护肤之功效,长期使用,可以减少皱褶与黄褐班。

连翘的研究论文

连翘对皮肤功效与作用

连翘对皮肤功效与作用,连翘作为一个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等,那连翘对我们的皮肤会有很好的用处吗,痈肿疮毒、痰核瘰疬等都是可以的,那么连翘对皮肤功效与作用。

【药材简介】为木犀科落叶灌木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的果实。产于我国东北、华北、长江流域至云南。野生、家种均有。

白露前采初熟果实,色尚青绿,称青翘。寒露前采熟透果实则为黄翘。青翘采得后即蒸熟晒干,筛取籽实作连翘心用。以青翘为佳,生用。

【美容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祛斑。

【美容方法】

1、用于痈肿疮毒、痰核瘰疬、瘿瘤 本品苦寒,归入心、肺经,既能清心火,解疮毒,又散消痈肿,散结块,有“疮家圣药”之称。

治痈肿疮毒,常与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解毒消肿之品同用。治瘰疬痰核,常与夏枯草、象贝母、玄参、牡蛎等清肝散结、化痰消肿药同用。治瘿瘤,则配海藻、昆布等软坚散结药物。此外,还能治乳痈、乳核等。

2、用于粉刺、面斑本品苦能泻火,寒能清热,入心、肺二经,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治粉刺,常与川芎、白芷、黄芩、黄连等活血祛风,清热解毒之品同用,如连翘散。治面斑,常与白芷、白及、白丁香、白蔹等研细末洗面。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煎水外洗。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

【按语】本品苦寒清解,开泄散结,为疮家圣药;质轻上浮,又清泄心火,而凉散上焦,故为疮痈肿毒及风温初起之要药。多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入营血,舌绛神昏;热入心包,高热神昏等证。本品还能清心利尿,治热淋涩痛。

本品苦凉,入心、肺二经,功能清热解毒、清心泻火,善治疮肿、瘰疬,以及心肺蕴热所致的面部损容性疾病,如粉刺、面斑等证,配伍得宜,常可获效。

本品所含有的氨基酸衍生物,可作为发用止痒去屑剂应用,并作为治疗粉刺、足部脚气等相关化妆品中的添加剂。本品的丙酮提取物,还可作为头油、生发露的添加剂,对斑秃圆形脱发及各种类型的脱发,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配方】

(1)赤游斑毒方:连翘一味,煎汤饮之,治赤游斑毒。(《玉樵医令》)

(2)连翘散:连翘、鬼箭羽、瞿麦、甘草(炙)各等份。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泔水调下。治瘰疬结核不消。(《杨氏家藏方》)

【本草文献】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2)《珍珠囊》:“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β-蒎烯、α-蒎烯等。尚含连翘酚等多种苯乙酚类、连翘苷等木脂素类、三萜类及香豆素等。本品具有抑菌作用,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副伤寒、大肠、白喉杆菌、链球菌等,对其他致病菌、流感病毒、真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含齐墩果酸有强心、利尿及降压作用。

连翘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现在的人们都喜欢用西医的方式进行治疗,毕竟西医在治疗一些感冒发烧的时候是比较快的,但是中医在治疗这些病症的时候也是有着其独到的效果的。

要是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很多中医都会用到连翘这味药材。因为我们都知道,连翘在治疗风热感冒这方面是非常管用的。

并且像感冒发烧所引起的一些咽喉肿痛,脾胃虚热等并发症都有极大的功效。连翘可以与黄芪等多种药物一起炼制成药丸,可以治疗脓疮。

也可以与丁香等中草药一起在水中煎熬而成,可适用于大人和小孩。但是要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寒气重,脾胃虚弱的.人禁止服用,若出现了脓包溃烂等症状也不适合服用。

连翘治疗什么病

其实连翘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因为连翘有着清热解毒的效果,很多因为上火所导致的便秘也是可以进行缓解的。另外我们的连翘属性寒凉,所以在很多的时候

,连翘是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皮肤病症的。如果说我们一些朋友因为皮肤病而感到苦恼的话,大家可以用连翘来试试。另外如果连翘与蜂蜜等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但是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就是我们在服用时不能与滋补类的药品一起服用,且在服用的时候要切记不能吸烟喝酒,忌辛辣的食物,要少吃海鲜。

“连翘的禁忌事项”上面的文章已经介绍的很详细了,所以说大家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否则容易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

相信很多朋友都在惊叹于连翘的强大功效,其实连翘还能够作为一种观赏性的植物养在家里,因为连翘的生命力很强,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连翘养不活。

连翘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首先,连翘最主要的一个功效就是清热解毒,临床上多用连翘来治疗外感风热,可有效缓解头痛、发热、咳嗽、咽喉疼痛、微恶寒等不适。

其次,连翘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包括链球菌、霍乱孤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及葡萄球菌等,这主要是因为它当中含有的连翘酚、连翘脂苷A以及挥发油,有抑菌效果。

然后,连翘对肝脏的保护也有一定的效果,因为它可以帮助食用者降低转氨酶,保证肝糖原、核糖核酸的含量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并且能有效缓解肝细胞变性坏死的情况。

最后,在治疗紫癜的时候,有时候也会用到连翘,主要就是把连翘加水煎制,然后服用,可以帮助患者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从而改善紫癜的情况,不仅如此,紫癜还可以提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韧性,预防血管破裂,这种优势对紫癜患者的病情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服用连翘要注意三点

连翘的功效还不止这些,还包括消肿散结、抗病毒、疏散风热等,在这里我就不细说了,当然,再好的药服用时若不注意细节,是很容易伤身的,那服用连翘时要注意哪些呢?

第一、在使用连翘的时候,最好是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因为想要让连翘发挥最大的功效,对剂量以及药物之间搭配是有很多讲究的,过多的话,可能会带来反作用,过少的话,可能没什么效果。

第二、连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用的,像脾胃比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经发生破溃的人,就不适合服用连翘;还有有一些人在服用连翘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问题,出现这种情况最好停止使用,咨询医生有没有其他的替换药物。

第三、有的疾病在治疗的时候可能会用到连翘的提取物,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轻度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偶尔可出现肝毒性,所以如果是长期使用连翘治疗的话,可能需要去查一下肝功能,具体的可以咨询一下医生。

关于连翘的功效以及服用注意事项就介绍到这,希望大家看完上述的介绍以后,能有所收获。其实,只要合理的使用连翘,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所以大家不要过度担忧。

1、RP-HPLC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苷的含量、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中国2、HPLC法测定醒脑通络粉针中苦杏仁苷与芍药苷的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3、气相色谱法测定利胆溶石软胶囊中薄荷脑的含量、江苏中医药、中国4、活血通络粉针中桃仁与赤芍共煎的正交实验研究、中国中药杂志、中国5、桂枝茯苓胶囊中有效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中国天然药物、中国6、不同评价指标优选热毒宁注射液中间体的精制工艺、中国天然药物中国7、热毒宁注射液GC/MS提取图谱的研究、中国天然药物、中国成果获奖情况1、“复方丹参颗粒”科技进步奖、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四等2、“十滴水软胶囊”科技进步奖、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四等3、“桂枝茯苓胶囊”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三等4、“天舒胶囊”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三等5、“金振口服液”科技进步奖、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二等6、“腰痹通胶囊”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三等7、“热毒宁注射液”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二等

川芎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

“川芎是中药的一种,虽然是血分的药,但是能够行气止痛,称之为血中之气药。性温,归属肝经、胆经、心包经。主要功效与作用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最常用的就是骨科的跌打损伤,不管是有没有骨折,还是就是单独是筋伤,都可以用川芎来治疗,也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川芎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川芎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川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川芎挥发油少量时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中枢具有兴奋作用。川芎煎剂分别给大、小鼠ig均能抑制其自发活动,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延长,并能对抗咖啡因(20mg/kg)的兴奋作用。但不能对抗戊四氮所致的大鼠惊厥。用川芎煎剂25-50g/kg灌胃,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对小鼠的镇静较大鼠更明显;它还能延长戊巴比妥的睡眠时间,但不能拮抗咖啡因的兴奋,也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可卡因的惊厥或致死作用。日本产川芎的挥发油部分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脊髓反射具有兴奋作用,剂量加大,则皆转为抑制。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对心脏的作用 川芎煎剂对离体蟾蜍和蛙心脏,在浓度在1O-5-10-4时使收缩振幅增大、心率稍慢。

3.对平滑肌的作用

川芎浸膏的10%水溶液对妊娠家兔离体子宫,微量时能刺激受孕子宫,使其张力增高,收缩增强,终成挛缩;大量则反使子宫麻痹而收缩停止。川芎生物碱,阿魏酸及川芎内酯都有解痉作用,而藁本内酯则是解痉的主要成分。川芎哚ig300mg/kg小鼠,有明显镇痛作用,与对照比较P<。

4.抗菌作用等体外试验

川芎对大肠、痢疾(宋内氏)、变形、绿脓、伤寒、副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川芎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5.抗放射作用

川芎煎剂对动物放射病实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川芎水溶性粗制剂对大鼠、小鼠及犬的放射线照射与氮芥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川芎对大鼠的抗射效果比小鼠好,ip比im给药效果好,im给药较ig效果好。

6.其它作用

川芎嗪能增加麻醉兔的肾血流量,并能利尿。川芎嗪能抑制DNA合成,提示能抑制蛋白质和抗体生成。川芎有某些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它能保护雏鸡避免因维生素E缺乏而引起营养性脑病。阿魏酸钠可减少H2O2及O2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抗OH及丙二醛(MDA)溶血的作用。阿魏酸钠可明显降低补体溶血,抑制补体3b(C36)与红细胞膜的结合。川芎嗪对以平阳霉素气管内给药制备的小鼠肺纤维化发生有抑制作用。

本品及其有效成分毒性很小.川芎水溶性粗制剂给小鼠腹腔注射与肌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和.川芎嗪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239mg/kg.亚急性毒性实验连续给药4周(每天5~10mg/kg), 在实验犬未见中毒表现及明显病理变化.川芎提取物 或3g/kg给大鼠灌服21天, 投药1周后发现竖毛、鼻孔四周有血液样的附着物, 有流涎现象.高剂量组尿中乙酰葡萄糖氨基酶活性下降, 血液中Hb和红细胞比积值显著降低而平均血小板容积值显著升高.

玄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

玄参属植物玄参端年生草本,药用其根及同属近缘植物之干燥根。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玄参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别录》:"主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定五藏。"

《药性论》:"能治暴结热,主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散瘤瘿瘰疬。"

《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

《医学启源》:"治心懊憹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

《品汇精要》:"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

《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本草正义》:"疗胸膈心肺热邪,清膀胱肝肾热结。疗风热之咽痛,泄肝阳之目赤,止自汗盗汗,治吐血衄血。"

清热凉血。该品性寒,能清营血分之热,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

养阴生津。该品质润多液,能清热邪而滋阴液,用于热病伤津的口燥咽干、大便燥结、消渴等病症。

泻火解毒。用于热毒炽盛的各种热证,取其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治疗发热、咽肿、目赤、疮疖、脱疽等。

软坚散结。该品味咸能软坚而消散郁结,治疗痰火热结所致的肿结包块。

据近代研究,元参对肾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同时亦用来降血醣,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降压作用:流浸膏对于麻醉兔静脉注射,小量能使血压先略有上升,继而下降;大量则仅使血压下降。水浸剂、乙醇-水浸液及煎剂,对于麻醉犬、猫、兔等有显著地降压作用。

降低血醣作用:玄参流浸膏对正常家兔皮下注射(5g/kg),可使血糖略为降低。

解热作用:从根中提出的p-Methoxy-cinnamic acid 对于伤寒疫苗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玄参浸出物有抗真菌作用,溶血作用,并引起局部刺激。

扩张血管作用:同属的玄参提出S. nodosa,有镇静、降压、扩张血管,并有某些抗惊厥的作用。

玄参对环磷先胺所致的小白鼠白细胞下降,有显著治疗作用。

调节免疫。据报道玄参与生地、麦冬同用的增液汤,具有调节免疫作用,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又能抑制体液免疫。玄参单味有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而无促进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

【中文名】玄参(《本经》) 【类别】根类 【异名】重台(《本经》),鬼藏、正马、鹿肠、端、玄台(《吴普本草》),咸(《别录》),逐马(《药性论》),馥草(《开宝本草》),黑参(《孙天仁集效方》),野脂麻(《纲目》),元参(《本草通玄》)。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 【植物形态】玄参 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圆柱形,长5~12厘米,直径~3厘米,下部常分叉,外皮灰黄褐色。茎直立,四枝形,光滑或有腺状柔毛。叶对生;叶柄长~2厘米;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20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形,边缘具钝锯齿,下面有稀疏散生的细毛。聚伞花序疏散开展,呈圆锥状;花梗氏1~3匣米,花序和花梗都有明显的腺毛;萼片5裂,卵圆形,先端钝,外面有腺状细毛;花冠暗紫色,管部斜壶状,长约8毫米,有5裂片,上面2裂较长而大,侧面2裂片次之,下面裂片最小;雄蕊4,2强,另有1枚退化的雄蕊,呈鳞片状,贴生在花冠管上;花盘明显;子房上位,2室,花柱细长。蒴果卵圆形,先端短尖,深绿或暗绿色,长约8毫米,萼宿存。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在山坡林下。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地。浙江有大量栽培,其他各地也有栽培。 【采集】立冬前后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刷净泥沙,曝晒5~6天,并经常翻动,每晚须加盖稻草防冻(受冻则空心),晒至半干时,堆积2~3天,使内部变黑,再行日晒,并反复堆、晒,直至完全干燥。阴雨天可采取烘干法。本品易反潮,应贮于通风干燥处,防止生霉和虫蛀。 【药材】干燥根圆柱形,有的弯曲似羊角。中部肥满,两头略细。长约10~20厘米,中部直径约~3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有顺纹及抽沟,间有横向裂隙(皮孔)及须根痕。顶端有芦头均已修齐,下部钝尖。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微有光泽,无裂隙。无臭或微有焦糊气,味甘,微苦咸,嚼之柔润。以支条肥大、皮细、质坚、芦头修净、肉色乌黑者为佳。支条小、皮粗糙、带芦头者质次。 主产浙江、四川、湖北。此外,贵州、湖南、江西等地亦产。以浙江产量大,质量好。 此外,在我国北方地区尚有北玄参的根也常作玄参应用。其区别特征在花序紧缩成穗状;花冠黄绿色;叶较窄。喜生于湿润土壤中。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糖类、甾醇、氨基酸、脂肪酸、微量挥发油、胡萝卜素等。 【药理作用】北玄参的药理作用: ①降压作用 流浸膏对麻醉兔静脉注射,小量能使血压先略有上升,继则下降;大量则仅使血压下降。水浸剂、乙醇水浸液及煎剂,对麻醉犬、猫、兔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健康犬及"肾型高血比"犬,口服煎剂2克/公斤,每日二次,均表现降压作用,对后者的效力较前者更显著,减少剂量时,作用出现刚延缓。在蟾蜍心脏灌流时,流浸膏小量可呈现强心作用,剂量加大则呈中毒现象,对蟾蜍下肢血管有扩张作用。 ②其他作用 流浸膏对正常家兔皮下注射(5克/公斤),可使血糖略有降低。从其根中提出的p-Mcthoxycinnamic_acid对伤寒疫苗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浸剂在体外,有抗真菌作用。因含皂甙,故有显著的溶血作用,并能引起局部 *** 。 此外,同属植物中所含的总黄酮甙元有降低动物血压、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利胆等作用。有镇静、降压、强心、扩张血管,并有某些抗惊厥的作用。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润透,切片,晾干。或洗净略泡,置笼屉内蒸透,取出晾6~7成干。焖润至内外均呈黑色,切片,再晾干。 《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玄参后,须用蒲草重重相隔,入甑蒸两伏时后出,晒干,拣去蒲草用之。" 【性味】苦咸,凉。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桐君、雷公、扁鹊:苦,无毒。岐伯:咸。李氏:寒。" ③《药品化义》:"味微苦微咸略甘,性凉。" 【归经】入肺、肾经。 ①《药类法象》:"足少阴肾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肾三经。" ③《本草新编》:"入脾、肾、胃三经。" 【功用主治】滋阴,降火,除烦,解毒。治热病伤阴,舌绎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津伤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痈肿,瘰疬,温毒发斑、目赤、白喉、疮毒。 ①《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②《别录》:"主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定五藏。" ③《药性论》:"能治暴结热,主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散瘤瘿瘰疬。" ④《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 ⑤《医学启源》:"治心懊憹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 ⑥《品汇精要》:"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 ⑦《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⑧《本草正义》:"疗胸膈心肺热邪,清膀胱肝肾热结。疗风热之咽痛,泄肝阳之目赤,止自汗盗汗,治吐血衄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使用时勿令犯铜,饵之噎人喉,丧人目。" ②《本草经集注》:"恶黄耆、干姜、火枣、山茱萸。反黎芦。" ③《本草经疏》:"血少目昏,停饮寒热,支满,血虚腹痛,髀虚泄泻,并不宜服。" ④《医林纂要》:"虚寒则忌。" 【选方】①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故身斑如锦文,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玄参、升麻、甘草(炙)各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服。(《类证活人书》玄参升麻汤) ②治三焦积热:玄参、黄连、大黄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小儿丸粟米大。(《丹溪心法》) ③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玄参一两,麦冬(连心)八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温病条辨》增液汤) ④治伤寒上焦虚,毒气热壅塞,咽喉连舌肿痛:玄参、射干、黄药各一两。上药捣筛为末,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惠方》玄参散) ⑤治急喉痹风,不拘大人小儿: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两。为末,新汲水服一盏。(《圣惠方》) ⑥治瘰疬初起:元参(蒸)、牡蛎(醋煅,研)、贝母(去心,蒸)各四两。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开水下,日二服。(《医学心悟》消瘰丸) ⑦解诸热,消疮毒:玄参、生地黄各一两,大黄五钱(煨)。上为末,炼蜜丸,灯心、淡竹叶汤下,或入砂糖少许亦可。(《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⑧治赤脉贯瞳:玄参为末,以米泔煮猪肝,日日蘸食之。(《济急仙方》)

蒙药诃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

诃子的意思是:即诃梨勒。植物名。常绿乔木。产印度、缅甸以及我国的南部,果实可入药。

诃子的例句:

1、如诃子,又称诃梨勒,以中南半岛为主要产地,后随佛教传入中国。

2、包括诃子肉、川贝母、百药煎、乌梅肉、葛根、茯苓、甘草、天花粉,辅料为赋形剂蜂蜜。

3、目的初步探讨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在中药和藏药中的关系。

4、本发明的自由基网络清除剂,是用有机溶剂从包括连翘、虎杖和诃子的原料中提取得到。

5、除了肚兜,又有抹胸、抹肚、抹腹、裹肚、兜兜、兜子、诃子、衵服等。

6、诃子主要含三萜酸类、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酰的简单酯类化合物及蒽醌类等物质,具有抗菌、强心、抗氧化及抗癌等药理活性。

7、有皱缩的天麻,芳香的水茴香,卷筒状的地枫皮,紫红色的商陆,还有龙鳞草、使君子、毛诃子、紫珠叶等等,不下百种。

8、以中草药诃子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溶剂从中提取出鞣质。

9、乌梅中医临床内服外用均有奇效,但常被杏、山杏、山李、桃、陈乌梅、诃子等伪劣品所混淆,从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四方面可将它们相互鉴别区分开来。

10、目的验证蒙药诃子对草乌煎剂毒动学的影响。

我国生药学的研究进展我国古代在本草学方面有着光辉的成就,到16世纪末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问世,本草学的发展达到极盛时期。以后发展比较缓慢。本世纪初期,开始结合分类学的知识对《本草纲目》等书中的动植物进行学名考订。我国生药学的教学和研究到30年代由赵燏黄(1883~1960)开始。赵氏于1934年与徐伯鋆合编了《现代本草学——生药学》上卷,1937年叶三多编写了《生药学》下册。这两本书是当时介绍近代生药学的中文著作,也是生药学课程的教材。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中药政策指引下,中医中药事业得到发展,药学院系的生药学课程得到加强,各省市先后设立了中医学院中药系和中医药研究机构,并在药品检验所内成立中药室,加强了教学、研究和质量检验工作。50余年来,我国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对中草药开展了多学科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资源调查及整理1949~1979年间,我国的生药学研究比较集中于中草药资源和经验鉴别的调查整理和研究,陆续编写出版了《中药鉴定参考资料》第一集(1958)、《中药材手册》(1959)、《中药志》(1959~1961)、《药材学》(1960)等书籍。其后于1970~1975年间掀起了群众性的中草药运动,各地医药卫生人员上山下乡,调查采集中草药,为农民防治疾病。在此过程中,编写了数以百计的地方性中草药手册;并经整理研究,为农民防治疾病。在此过程中,编写了数以百计的地方性中草药手册;并经整理研究,编写出版了《全国中草药汇编》及彩色图谱(1975~1977)、《中药大辞典》(1977)、《中草药学》中、下、上册(1976、1980、1986)、《中药志》第二版Ⅰ~Ⅵ册(1979、1982、1984、1988、1994、1998)。这一时期调查总结的对象由常用中药扩大到民间药,中草药数量有很大增加,内容也较前丰富。此后又相继出版了《新华本草纲要》(1988、1990、1991)、《中国本草图录》(1988、1990)、《中国民族药志》、《中药资源学》(1993)等。1982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对全国中药资源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的决定,全国于1983~1987年间组织专业队伍,开展了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99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中药资源丛书》,它包括《中国中药资源》、《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中国常用中药材》、《中国药材地图集》和《中国民间单验方》,是一套系统的中药资源专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资源普查和专题研究,基本摸清了天然药物的种类、分布和民间应用情况,已知种类12807种,其中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植物来源的占87%,药用植物较集中、种类超过100种的科有毛茛科、大戟科、蔷薇科、豆科、伞形科、萝藦科、茜草科、玄参科、菊科、百合科和兰科。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各地相继发现了许多丰富的新药源。如新疆的紫草、甘草、贝母、阿魏、蛔蒿,青海的枸杞、党参,西藏的胡黄连、大黄,青海和西藏的东莨菪属植物,云南的砂仁、诃子、马钱子、儿茶、芦荟,广西的安息香,广东和广西的降香、苏木、土沉香、萝芙木、羊角拗,东北地区的缬草、鼠李皮、野生麦角等,其中不少品种过去是依靠进口的。此外,对作为甾体激素类和避孕药物合成原料的薯蓣属植物,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为制药工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料。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药材的数量续有增加。中国药典1953年版收载药材78种,1963年版增至446种,1977年版收载中草药(包括少数民族药)、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及一些单味药制剂共882种,1985年版收载713种,1990年版收载784种,1995年版收载920种。1993年起相继出版《中国药典》英文版。栽培与饲养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人员对一些重要中药材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药用植物引种、野生变家栽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全国重要的植物园和药用植物园,已引种药用植物4000余种;目前我国家种的大宗中药材达150余种。已运用杂交、诱变、多倍体、试管受精、原生质融合、花药培养等生物学技术,获得浙贝、元胡、地黄、吴茱萸、薄菏、枸杞、乌头、薏苡仁、百合、猪苓、虫草等高产优质的新品种。许多重要的进口药材也引种载培成功,例如西洋参、白豆蔻、丁香、番红花、胖大海、非洲萝芙木等,不少已经达到了大面积生产的规模。1993年我国第一座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也在浙江省中药研究所建成。一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主编的有关栽培方面的大型科学著作:《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1年)。一些珍贵的动物性药材,已研究了它们的饲养方法:例如麝、熊、蝎子、蛤蚧、中华鳖等。已成功地进行了饲鹿锯茸、养麝取香、活熊引胆、河蚌育珠等工作。一些近代的生物技术方法也开始使用,例如人参、西洋参、三七、紫草、延胡索、甘草及山莨菪等的组织培养技术。对一些菌类来源的中药,如冬虫夏草、灵芝及蜜环菌等,研究了它们发酵培养技术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近年来,开展中药材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生产绿色中药材已在山楂、金银花等中药材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中药鉴定和质量研究中药品种繁多,产地广阔。由于历代本草记载、地区用药名称和使用习惯的不同,类同品、代用品和民间用药的不断出现,中药材的同名异物、品种混乱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影响到药材质量。所以对来源复杂的常用中药材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是保证和提高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对多来源药材的比较研究,也可为开发利用新药源提高科学依据。六·五期间(1980~1985年),国家医药管理局将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列为局级课题,其中贝母、金银花、大黄、石斛类的研究取得可喜成果。在此基础上,增加研究种类,扩展研究深度、广度和提高研究水平,经论证将常用中药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列入七·五(1986~1990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本课题分南、北两个协作组,共研究常用中药材123类(专题)。各类专题统一按共同制定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案为目标,运用多学科手段对多来源中药材进行系统研究,即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药源调查,采集原植物标本,作分类学鉴定;收集对口药材和商品,作性状、显微和理化分析;并进行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全面的做出品质评价。经过5年的研究,已经完成,大多数专题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该项研究规模之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及所取得的成果均是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对澄清混乱品种,提高鉴定技术水平,保证药材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修订、制定药品标准,开发利用新药源,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该项成果已以《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专著陆续出版发行。在七·五攻关课题工作的基础上,经论证将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继续列入八·五(1991~1995)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对另外100种类(专题)常用中药材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也已经完成,专著即将出版发行。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1996~2000年),最终建立80种常用中药材国际参照执行的标准。2000年1月又开始启动后期70种。提倡生产和使用到地药材是历代中医药学家用以控制药材质量、保证临床疗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中药材道地性的系统研究列为重点课题,选择赤芍、金银花等7种公认具有道地性的药材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多指标、客观化的手段,对同一物种道地及非道地产区的药材,在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的识别特征以及药效与质量关系进行研究,揭示生物多样性、药用部位变异性、DNA多态性以及生态环境之间内在联系的自然规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综合研究道地药材的道地性,为确定道地药材基地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目将于2002年完成。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种植资源在优良中药材生产中的调控机理研究列为重点课题。在国家重点课题进行的同时,各地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发表,对多种中药进行了资源调查、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研究(详见徐国钧院士的系列综述-我国近年来生药学研究进展)中草药活性成分研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4年,大约已对200种中草药进行了较详细的化学与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并鉴定了600余种药理活性成分。近年还从常用生药和民间药中分离到多个治疗老年期痴呆、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艾滋病毒、抗肝炎、抗过敏、抗脂质过氧化、降血糖、止血、抗菌、消炎和免疫促进等活性成分。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对于阐明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中药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以及新药开发均有重大意义。中药炮制研究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去除或减少药的毒性或副作用,以及增加药物的疗效。大约有70多种中药的炮制技术已经研究,揭示了许多加工炮制的原理。例如,乌头炮制减毒是由于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为相应的单酯型生物碱及胺醇。乌头子根经过加工便是常用中药附子,它的毒性已经大大的降低,而且它所含有对心血管系统起作用的有效成分便能发挥效能。又如许多含有生物碱的中药常常采用醋制的炮制法,是由于碱与酸中和形成了生物碱的盐,其能增加水溶性并增加煎剂的疗效。目前已对500余种中药的传统炮制方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编写出版了:《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和《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等专著。近年来,采用化学、药理学等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炮制的原理,对比中药炮制前后药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改变,不但对改革炮制工艺、制定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标准有意义,而且将通过此种研究,逐步建立起临床炮制学、炮制工艺学、炮制化学、炮制药理学等中药炮制学的新型分支学科,促进中药炮制学的发展与提高。现代生物技术在生药研究中的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用于中药质量研究只是近四、五年的事。1994年香港中文大学邵鹏柱实验室首次报告利用AP-PCR技术对人参及西洋参的鉴定,次年他们又报道利用RAPD技术对人参及伪品的鉴定。随后中国香港、大陆、台湾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人员相继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进化、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研究的品种有:4种甘草(RAPD)、铁线莲属7种植物(RAPD)、木蓝属8种植物(RAPD)、淫羊藿属8种植物(RAPD及PCR-RFLP)、黄芪属14种植物(PCR-RFLP)、人参属12种植物(PCR-RFLP、测序)、橘属9种植物(测序、探针)。二是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在中药材鉴别中的应用,研究的品种有:人参、西洋参及伪品(RAPD、测序、探针)、地胆草及混淆品(RAPD)、蛇类(RAPD)、海马类(测序)、龟板、鳖甲(测序)、甘草(RAPD)、鸡内金类(测序)、紫河车(测序)、鹿鞭及伪品(测序)、贝母类(测序、PCR-RFLP、探针)。三是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研究种内变异中的应用,研究的品种有:冬虫夏草(RAPD)、苍术、白术(RAPD)、当归(测序)等。新药开发近年来,大约有200多种新药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药开发而来。其中有近半数是单个中药或从其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衍生物或中药的有效成分部位,或甚至中药的全提取物;另有超过半数是从中药复方中开发出的新药。海洋药物研究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物种复杂多样,约有50万种动物,13000多种植物,约占地球资源的80%,是有待开发的宝藏。例如从10种珊瑚中发现43种新化合物,10种海绵中发现39种新化合物。海洋生物所含的化学成分结构新颖、复杂,常具有较强的特殊生物活性,是人类未来开发新药的原料基地。此外,对民族药研究开发利用,也取得不少成绩。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已悠久的历史,对人类的医药事业都作出了自已的特殊贡献(详见教科书第十一章)。如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10余年来,我国生药科学的发展较快,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中药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域广泛,涉及学科多,难度大,周期长,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在突出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系统化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开发更多的中药合法进入欧美国际市场,为人类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