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收获杂志图片

发布时间:

收获杂志图片

《收获》文学价值不言而喻,独领风骚,实不为过。

《收获》是1957年7月创办于的一份大型文学双月刊,创办人为巴金和靳以。该杂志以刊登中长篇小说为主,2007年的发行量是万。还有每年两期的长篇小说增刊,每期刊登若干部长篇小说,发行量也在七八万份。

《收获》是中国著名文学杂志,以坚持纯文学立场,摒弃广告手段而为文人和世人瞩目。风格质朴清雅,以刊载中、长、短篇小说为主,同时选登部分话剧、电影文学剧本、报告文学、笔记、特辑采访等。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杂志。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现代作家。

1936年,巴金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1938年7月,萧珊高中毕业后追随巴金来到广州。1944年,与巴金在花溪结婚。1945年,女儿李小林出生。1972年,萧珊因患癌症去世。

中国十大著名文学杂志有:

1、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创刊于1949年10月25日,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国家一级文学期刊,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份文学期刊,主要刊登散文、诗歌、小说和报告文学等纯文学作品。

作为中国最好的文学刊物,《人民文学》堪称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关键的文艺阵地,是文学发展的风向标,同时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突出贡献。

2、收获

《收获》由著名作家巴金和靳以在1957年创刊,是1949年后新中国第一本大型的文学双月刊,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杂志,更是全国纯文学期刊中久负盛名的“四大名旦”之一。

当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几乎都跟《收获》有关系,例如老舍《茶馆》、王蒙《活动变人形》等,都是在上面发表的。余华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品都是在《收获》上发表的,苏童、王安忆也是。

3、十月

《十月》与《收获》《花城》《当代》,被联合赞誉为:全国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十月》创刊于1978年,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文学期刊,2004年起从双月刊改为月刊,以刊登中篇小说为主,兼顾其他文学体裁作品。

其发行量和影响力一直位居国内文学期刊前列,如果将几十年来的《十月》杂志的目录累积起来,几乎堪称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简史。

4、诗刊

《诗刊》不仅是国家级权威刊物,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央级诗歌刊物,1957年1月在北京创立。《诗刊》推出了一代代中国当代诗人,名篇佳作如林,为新中国诗歌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2002年起,《诗刊》由月刊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刊重点发表诗坛名家和成熟诗人的精品力作,下半月刊则发表青年诗人的作品。该刊为中国文学杂志排名前十。

5、花城

《花城》是1979年创办的文学类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全国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之一,发表了莫言、余华、王蒙等名家的重要代表作品。

有媒体评价说:多年来,《花城》始终以博大的胸襟和锐利的目光,兼收并蓄,采撷名篇佳作,准确及时地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和最新风貌;《花城》是引领新中国文坛流变的当之无愧的旗帜之一。

6、山花

《山花》是1950年创办的文学类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曾被誉为纯文学月刊中的“四小名旦”。该杂志从1994年改版以来,坚持“融文学精品与前卫艺术于一炉”,给中国文学界提供了独具个性的“文学精神与视觉人文”并重的双重文本。

杂志主要栏目有散文随笔、诗歌高地、文学自由谈、文学评论、山花论坛、精短篇、中篇精选、新面孔等。

7、长江文艺

这是创刊于1949年6月的“中国文学创作类核心期刊”,主要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作品。其主管单位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单位为湖北省作家协会。该杂志务实与创新并举,现实主义与先锋精神兼容;奉行好作品主义,是日常休闲的理想读物。

8、钟山

国内知名文学刊物,1978年创办,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后创刊最早的大型文学刊物之一。其首发的作品曾获得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近百项文学大奖,在文学界赢得广泛好评。

作为中国十大文学期刊之一,《钟山》被誉为:引领汉语文学创作潮流的重要阵地,和世界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窗口。

9、读者

《读者》是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期刊品牌,被誉为“国民读物”,隶属于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的读者。

《读者》创刊三十周年之际,央视网评价说:《读者》对人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它在创刊时,就站在了精神的“高海拔”上,在无数人身上找到了心灵契合点,它的外面是“西装”,但它里面中国的儒学思想。

10、萌芽

中国著名文学杂志,新中国第一本青年文学刊物,1956年创刊,1999年起与13所著名高校合办“新概念作文大赛”,挖掘出了韩寒、郭敬明等一批80后文化偶像。2015年7月起,杂志下半月刊休刊,由半月刊调整为月刊。

作为中国最好的文学刊物之一,《萌芽》曾连续获评上海市著名商标,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年度全国少年儿童喜爱的百种优秀报刊之一。

收获杂志封面图片

八五花五是日本一本文化杂志,每月更新一期,主要以日本文化、艺术、文学、历史等内容为主题,封面上常见的月份有1月、4月、7月和10月,每月发行的封面图片也会有所不同,以描绘当月的日本文化特色。

“八五花五”是指1985年5月,当时中国的文化出版业向广大读者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报刊杂志。其中,以下五种杂志被称为“五大杂志”,它们的封面在某些特定的月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读者》杂志:封面重要月份是9月,因为这个月是中国的教师节,所以每年9月的《读者》杂志都会推出一期特别的教师节专刊。2.《妇女之友》杂志:封面重要月份是3月,因为这个月是国际妇女节,所以每年3月的《妇女之友》杂志都会推出一期特别的妇女节专刊。3.《少年儿童》杂志:封面重要月份是6月,因为这个月是国际儿童节,所以每年6月的《少年儿童》杂志都会推出一期特别的儿童节专刊。4.《科技导报》杂志:封面重要月份是11月,因为这个月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节日,所以每年11月的《科技导报》杂志都会推出一期特别的科技工作者节专刊。5.《收获》杂志:封面重要月份是10月,因为这个月是中国的国庆节,所以每年10月的《收获》杂志都会推出一期特别的国庆节专刊,向读者展示祖国的壮丽景象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我觉得梁朝伟的颜值非常高,属于男演员当中的天花板,王一博虽然不是特别帅,但是他的业务能力非常扎实。

我觉得都不错啊,而且感觉每一期都有亮眼的地方。

国家地理杂志获奖图片

《地理知识》于1999年11月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奖;杂志于2001年荣获纸老虎销售网2001年度最受欢迎十佳畅销期刊称号;杂志于2001年8月被评为“推广精品书刊,展示国门风采”活动中读者喜爱的精品期刊奖;杂志于2003年荣获纸老虎2003年度旅游人文类冠军杂志奖;杂志于2003年荣获2003年度纸老虎十大畅销杂志奖;杂志于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称号;杂志于2003年10月获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30周年纪念1973-2003;杂志于2004年荣获纸老虎2004年度十大畅销杂志称号;杂志于2004年荣获纸老虎2004年度旅游人文类冠军杂志奖;中国国家地理网于2005年获得优秀科普网站奖;杂志于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获奖提名;杂志于2005年荣获科技科普类校园先锋媒体称号;杂志于2005年入围中国骄子年度新锐榜 创新中国TOP10排行榜;杂志于2005年荣获纸老虎2005年度旅游人文类冠军杂志奖;杂志于2005年荣获纸老虎2005年度最受读者欢迎杂志奖;杂志于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杂志于2006年荣获中国骄子年度新锐榜 年度传媒称号;杂志社于2006年荣获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称号;杂志于2006年入选CCTV封面2006;杂志于2006年荣获年度科普杂志类先锋媒体;杂志于2006年荣获2006年度旅游人文类冠军杂志奖;杂志于2006年荣获2006年度最受读者欢迎杂志奖;杂志于2007年荣获中国十大时尚休闲媒体品牌;杂志于2007年入选中国报刊经营管理模式十大期刊案例;杂志于2007年2月7日获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高级赞助商;杂志于2007年11月被评为2007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海内外分类阅读(人文艺术类)TOP10期刊;杂志于2008年7月入围郭永杯科学传播最佳影响榜;杂志荣获最受读者欢迎的科普传媒第一刊称号杂志荣登最具品牌价值杂志十强杂志于2009年6月荣获“影响中国十大期刊品牌贡献奖”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内容被香港高级程度会考试卷所收录。2011年12月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先进单位”称号2012年6月30日,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荣获“中国新媒体30强”中的创新榜十强。2012年12月,获“跨媒体学院奖·2012年度最佳内容和形式制作奖”2013年6月进入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推荐名单2013年中国科协科普部组织了“公众喜爱的优秀科普作品”活动,杂志获最喜爱的15本科普期刊2013年12月,杂志社被评为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世界闻名的摄影奖项有如下:

1、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奖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国际授权,是一个跨越国界、跨越民族、高水准的国际盛事。

中国赛区(含港澳地区)由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大陆唯一合作伙伴——《华夏地理》杂志主办。《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创办的九个月后即开始发行。

2、世界新闻摄影奖

荷赛奖是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通称“荷赛”),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办。

该会成立于1955年,因为发起于荷兰,故被称为荷赛。被认为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自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以来,至2018年已举办了61届。

3、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

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简称“奥赛”)创建于1992年,是由奥地利超级摄影学会主办,以主赞助商哈苏冠名的国际摄影沙龙。经过数年发展它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摄影沙龙。

4、中国摄影金像奖

中国摄影金像奖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摄影艺术最高奖项。金像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电视金鹰奖、戏剧梅花奖等项并列,是中国文学艺术界12个艺术门类最高奖项之一,不仅在艺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5、哈苏国际摄影奖

哈苏基金会是由厄纳和维克多·哈苏捐赠的遗产于1979年建立的。基金会的宗旨是促进自然科学和摄影领域的科学教育和研究。该基金会每年都拨款资助众多项目,其中之一就是每年一度的哈苏国际摄影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荷赛奖

1、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开始于1917年的普利策奖由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创立,主要分为新闻奖和文化艺术奖。

2、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又称荷赛,是1956年由荷兰三位摄影家发起创立的基金会支持的,该基金会的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并增强人们对新闻摄影的广泛兴趣,传播信息并加强国际间的相互理解。”

3、哈苏国际摄影奖

哈苏基金会是由厄纳和维克多·哈苏捐赠的遗产于1979年建立的。基金会的宗旨是促进自然科学和摄影领域的科学教育和研究。

4、POYi全球年度摄影奖

世界著名摄影奖项POYi(Pictures of the Year International)——全球年度摄影奖

5、WPP世界新闻摄影奖

全球最著名的新闻摄影奖项——World Press Photo

6、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2001年,在国家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首次创办的“平遥国际摄影节”完全按照国际规范操作,国内与国际接轨、传统与现代互动,使平遥古城独特的风貌、古朴的民风以及形式多样的摄影活动交相逃映,在海内外产生了出乎预料的轰动效应。

扩展资料:

摄影一词是源于希腊语φῶς phos(光线)和 γραφι graphis(绘画、绘图)或γραφή graphê,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

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发射或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有人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1、曝光过程:

在进行照相时,光通过小孔(更多时候是一个透镜组)进入暗盒,在暗盒背部(相对于光入射方向)的介质上成像。根据实际光强度和介质感光能力的不同,要求的光照时间也不同。在光照过程中,介质被感光。

2、后期制作:

照相进行完成后,介质所存留的影像信息必须通过转换而再度为人眼所读取。具体方法依赖于感光手段和介质特性。对于胶片照相机,会有定影,显影,放大等化学过程。对于数码照相机,则需要通过计算机对图片进行处理,再通过其他电子设备输出。

3、所用设备:

一般来讲,人们使用可见光照相,最常用到的是照相机。因场景和用途的不同,照相机有着非常多的分类。综合来讲,照相机都要有几个基本的部分以保证曝光过程,这包括:感光介质、成像透镜、曝光时间控制机构、胶卷暗盒、存储介质、电子感光器、电子存储介质。

4、静物摄影

静物摄影与人物摄影、景物摄影相对,以无生命(此无生命为相对概念,比如从海里捕捞上来的鱼虾、已摘掉的瓜果等)、人为可自由移动或组合的物体为表现对象的摄影。多以工业或手工制成品、自然存在的无生命物体等为拍摄题材。

在真实反映被摄体固有特征的基础上,经过创意构思,并结合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等摄影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将拍摄对象表现成具有艺术美感的摄影作品。这就叫静物摄影。

静物摄影在选材方面有广阔的天地,在择好素材之后,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处理这些对象,因为被摄物体是无生命的,可以任凭摆布,多角度移动以达到创作意图。静物摄影具有两大优点:首先,它是进一步体会艺术视觉的深化过程。

当一些很平常的物体被拍成引人入胜的照片时,实际上也就是深入学习观察这些物体的过程。其次,拍摄静物能获得更多的实际摄影知识。

对摄影者来说,静物摄影的难处在于它的画面构成具有独到之处。当布置好被摄物体之后,必须选择拍摄角度,在用光方面发挥创造性,进而把从静物摄影中学习到的实际摄影知识、基础原理应用到日常摄影中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摄影

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学会成立于1888年,以“增进并普及地理知识”为宗旨。学会资助了对世界最远的角落的探索,同时还发行了数百种获奖的出版物,包括它的旗舰出版物-《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赢利性组织和教育机构之一,它拥有一千万会员。

收获杂志pdf

至于这个嘛,那是因为那个地址是上海作协的所在地,而两家都是作协主办的..所以就这样了似乎两者之间没什么联系啊?只是萌芽创刊的时候巴金写了篇文章来祝贺。而巴金又是当初收获的主编《收获》是1957年创刊的。 刊 名:收获 刊 期:双月刊 编 辑:《收获》文学杂志社 出 版:《收获》文学杂志社 主 编:李小林 社 址:上海巨鹿675号 邮 编:200040 电话: 传真: 国际刊号:ISSN 0583-1288 中国刊号:CN31-1148/I 国内代号:4-7 国外代号:BM151 电子邮件:《萌芽》杂志创刊于1956年,为全国第一家青年文学刊物。《萌芽》杂志的封面刊名沿用了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左联办《萌芽》时所书手迹,旨在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办《萌芽》的传统,在文学战线上造成大群新战士。《萌芽》杂志创刊后,在广大青年作者及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青年习作者的园地,不少作家在《萌芽》起步跨上了文坛。而今天五十岁左右的一代文化人,几乎无人不知《萌芽》。 1966年,《萌芽》被迫停刊。 1981年,《萌芽》杂志复刊。复刊后的《萌芽》很快便博得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发行量直线上升,刊物发表了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也培养了一批有才华的青年作家,复刊后的《萌芽》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文化市场的需要1996年一月号《萌芽》又进行了改版,萌芽的办刊目的不仅在于培养青年作家、少年作家,同时也为了提高广大青年读者的文学素养。改版后的萌芽更贴近生活、贴近校园和青年学生,既是一本青年文学刊物又是一种青年文学修养性读物,《萌芽》的品牌栏目有:小说家族、校园清泉、青春心事、校园扫描、第一类接触、异域传真、社团之页等等。由学生自己担纲编辑的刊中刊(AMAZING)不断推出"词条作文"、"超时空小说大系"、"才子作坊"等惊奇文章。萌芽的广告语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萌芽的风格:用一本杂志来体验青春,用一本杂志来感受文学。主编赵长天吧。责编我记得有周佩红200040)上海市巨鹿路675号上海作家协会

你还是去学校图书馆吧,那里都有的。省了你的钱,至于看书的时间,还是请自己节省出来。你说这些,我在图书馆都看见过,我学校就够小够破的了。免费的书不看,太浪费了吧

故事会 青年文摘 读者 他们都挺好的我每期都买的!!!谢谢采用

推荐去PDF杂志网,每月50-70元足够你看得了

收获杂志文章

《收获》杂志里的长篇都是节选的。《收获》是1957年7月创办于的一份大型文学双月刊,创办人为巴金和靳以。该杂志以刊登中长篇小说为主。

《收获》杂志里的长篇都是节选吗,共出版长篇小说6部,小说集4部,

第一次买《收获》,读的第一篇就是艾玛的《岛》,我很喜欢。虽然第一遍看完的时候,还有些云里雾里,但它的好,却是已经感受到了的。我马上就看了第2遍,稍许理清了头绪。 艾玛必定是她的笔名,我去百度了一下。艾玛1970年生人,那现在也就是52岁了。2007年开始创作发表小说,也就是37岁才出发。现在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所著《夹叉》入选"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中篇小说类第4名, 所著《绘画助力梦想》荣获第二届"罗峰奖"全国非虚构散文大赛优秀奖, 所著《白耳夜鹭》获得首届"短篇小说双年奖"。她是湖南人,现居青岛,也是在那里,她获得了《岛》的灵感。 青岛海岸线曲折,附近海域,有大大小小一百多座小岛,有7座海岛上有常驻居民。《岛》写的,就是一个时代居住在岛上的家庭,在心理里试图离开岛,而离不开的故事。 我在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一种摆脱不掉的小岛式的封闭文化对人的侵蚀,人的挣扎、人性的摇摆。 1.母亲 父亲和母亲的冲突是故事的主线。父亲和母亲本是自由恋爱,也有过甜蜜的青葱年华,然而在岛上的漫长婚姻,却因为封闭甚至封建的渔民文化,而日趋瓦解。死去的大女儿是埋在母亲心底最锋利的一根刺,但这肯定不是唯一的刺。主人公去父亲的老友林叔家喝酒时,林叔用筷子狠狠敲了他的脑袋,说:"你这不中用的货! 没个规矩还行?由着女人闹吗?" 女人在小岛上的地位可见一斑了,或许一直都是当家渔船主人的附属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主人公回忆起幼时,母亲带他离开小岛去赶集的时候,母亲的轻松和快活。那时的母亲才是真正的自己,可以果断花钱,可以主动热情地打招呼。那么这些,她在小岛上一定都是做不到的。 在这几十年的过程中,母亲未必一直是逆来顺受的,她可能有过她的反抗。有的反抗是不自觉的,比如抱着林叔的女儿幸儿,就想起来了自己的女儿,在奶奶面前就哭了起来;有的反抗是主观故意的,比如在奶奶死后,就把奶奶住的院子门封上了,我在这里立刻就读到了一种理解的快感;有的反抗是无奈之举,比如她后来开始信洋教,如果没有信仰,我怕她很容易变成抑郁症吧,信教是她可以宽恕丈夫、宽恕婆婆,宽恕这个小岛,让自己能够继续生活下去的一根救命稻草,我跟她一样感谢这个教;有的反抗是最后的决绝,父亲不理解母亲,厌恶母亲的神,砸碎了母亲的神像,导致母亲终于决意出走,离开他,离开小岛。这最后一根稻草 -- 神像的压垮,是整个故事矛盾冲突的最高点,也是故事里所有人物中,最强烈的一次离开岛的举动。 母亲几乎是整个故事中最勇敢的人了,虽然她也是被逼的。2.父亲 文章并没有花太多篇幅直面描绘父亲的早年面目。但有两个间接的场景,还是让我心里竖立起了像一个封建老头一般的权威的父亲形象。一个场景是,主人公5岁的时候,父亲带他上船,他摔倒、大哭、呕吐,父亲对他这个渔民的儿子居然水土不服露出了令他终身难忘的嫌弃表情。另一个场景是,当父亲在炕上睡觉时,母亲和他都轻手轻脚地做事,彼此还会心领神会地一笑。这显示并不是那种因为体恤父亲而来的轻手轻脚,反而像是一种地主家的长工看到地主好不容易打了个盹,赶紧喘口气,偷着乐一下的模样。 岛文化中的男权主义对父亲的影响似乎已经根深蒂固,牢不可破了。 可妙的是,在文章的结尾,父亲悲愤交织的一句"她把什么话都说给她的神听,神明明什么都知道,可神屁都没跟她放一个!"似乎又在告诉我们,其实父亲还是有倾听母亲的内心话的的渴望的,当年的女儿的事或许不是他的意思,也许他也有他的不得已,长久以来的酗酒或许是他反抗的一种形式。 或许,在强硬的外表下,他也在微弱地挣扎。3.奶奶、林叔、其他人 当奶奶抱着幸儿哭自己的女儿时,奶奶不耐烦地数落母亲,阻止母亲的哭。 当主人公到林叔家喝酒,林叔呵斥他,怎么可以由着女人闹。 当主人公想到父母的分居,担忧的是,"城里老人闹闹分居、搞搞黄昏恋什么的,不会有人说什么,在乡下可就是胡闹,就是丑闻了。"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这个小岛式的封闭文化侵蚀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人,一家人,而是所有人。4.主人公-他 主人公在文章里没有名字,就用了一个"他"来指代。 主人公的塑造是在整篇文章里最有意思的部分。全篇文章看似讲的是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纠葛,由他的回忆以及现在他上岛去见父亲这个事件串联起来。实际上,我觉得,"他"这个人物从幼时,到现在的思想行为轨迹,才是整篇小说的主题能凸显出来的最关键的部分。 如果没有"他"的串联,故事就只是个因文化冲突引起的婚姻矛盾。而有了"他"的思想行为轨迹,读者就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被封闭文化禁锢住了的,摆脱不掉的无奈、无力感。 主人公其实也像他的母亲一样,一直在挣扎,但他比他的母亲,好像更多了摇摆,这就让故事似乎更可悲了。 他的摇摆在于,他自小依恋母亲,站在母亲一边,但后来长大了后却好像变得跟父亲一样,开始嫌弃母亲。 他明知去岛上见顽固的父亲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是却还是去了,就好像那次雨夜寻猫。 上岛之前,他明明同情、理解母亲,似乎有能力去责难父亲,但是当父亲对他说,如果母亲腊月里不回来,就不要回来了时,他却虚弱地为母亲辩解"哪能呢"。这句话好像在暗示,他离开岛之外,很快就会去劝母亲回来,似乎离岛是母亲的过错了。 就是在这里,我知道了,埋藏在他心底里,自小就耳闻目染的小岛文化其实一直都在。 文章的另一条线索,是关于主人公和他妻子之间关于孩子的拉扯。妻子做梦梦见女孩儿,妻子担心感冒对怀孕不利,他的态度总是含糊其辞,不能明确他到底是想要孩子还是不要,不明确他喜欢女儿还是儿子。他既爱护妻子,怕妻子收到家族观念的伤害,但又不能不敢表达他的主张。这种矛盾的挣扎,就好像他在父亲和母亲之间的摇摆不定一样。 虽然他早已物理上离开小岛生活,但是他的内在竟一直离开不了。 就好像林叔,虽然腿脚不便,也还是非要在小岛上过着孤独的生活。他们似乎在心灵上摆脱不了这个小岛。整个事件实际并无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也就是家长里短的小事。让故事可读性增强的关键,是作者把多年前死婴的原因作为了一个饵(悬念),引导着读者一直读下去。它贯穿了整个文章,串起了父母的矛盾,也串起了主人公目前和妻子之间的尴尬境况。 文章最大的亮点,我觉得是写的主人公对于要不要孩子,和妻子之间隐晦的几次交流。刚开始看第一遍时并不懂这些和父母事件的关联,直到看第二遍、第三遍时才能体会到这是岛文化给他的烙印。他的这种懦弱,游离,矛盾,就更让人唏嘘了。文章的立意就是在他这里升了起来。 易读,有代入感,引发思考,文学表达的这三个要求,作者都做到了。当然,离开第四个要求,让人思来想去,好像又想不明白,似乎还有些距离。 作者选取的这个小岛生活的题材,有一定的稀缺性,故事本身也用独特的角度,对生活进行了提炼,整篇故事中基本没有无关的情节。 看完这个故事,我马上就联想到了我自己,这种想走出去又走不出去的困境,或许每个人身上都有,比如童年的阴影,比如一些执念。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挣扎。我觉得,如果在文章最后,能把这个议题再隐隐地扩大一些,是否会更好呢?因为每个人心里都可能有一座走不出去的岛。附录:金句摘抄 这几座大风车让岛看上去更像是一艘船了,仿佛它们细长的叶片转得再块一点,岛就会跑向大海深处去了。 父母对孩子隐而不宣的那一部分生活,像是一件褴褛的皮袄,尽管他们捂得很紧,但还是时不时就会漏风。 他在他们之间长大,像在冷水里长大的鱼,也自然地没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情。 他站在码头上,看着那几座大风车,想起工程师说换螺丝的事,就觉得父母之间应该也是有个螺丝坏了,只是不知道去哪里找新螺丝来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