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在浙江还是很不错的。
填杭电不合适,杭电地处浙江杭州下沙,水电供应经常不足,故相关电力设施落后,连空调都不能多装,宿舍条间也不好,同等排名的大学不填华侨大学或中国矿业大学(211),尤其是后者,因校名朴实,填的人少,但学校的质量上乘,可以考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很不错,学校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经管学科优势明显,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校规模:
有下沙校区、文一校区、东岳校区、下沙东校区以及青山湖校区(独立学院使用)五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491亩,其中下沙校区占地1264亩。
学校下设20个学院及教学单位,有59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000余人,全校教职工2300余人,专任教师1600余人,举办1所独立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电在全国的认可度
①基本信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简称“杭电”)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杭电办校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 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现在的杭电共有 5个校区:下沙、文一、东岳、下沙东、青山湖 。在软科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杭电排名第106位。从此排名可以看出,杭电在双非院校里,属于顶尖实力(因为排名前110名几乎被985、211大学“霸占”)
②学科建设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杭电一共有8个学科上榜,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获评B+档学科,排在学科全国排名的前10%~20%。另外,杭电还拥有4个国防特色学科 、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4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6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
杭电现在拥有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18个。杭电拥有本科专业45个,其中有18个专业入选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各专业入选了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背景
如今,我们身边的各种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几乎都离不开电池供电。然而,电池却存在着使用寿命有限、续航能力有限、需要反复充电、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电池也成为了影响现代电子产品性能与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此,科学家们一直在积极研发让电子产品摆脱电池的新型供电方案。之前,笔者也为大家介绍过许多这方面的案例。接下来,让我们先来看几个经典案例:
(一)美国华盛顿大学发明的全球首款无需电池的手机,能从周围环境中的无线电信号或者光线中获取几微瓦的能量,保证正常手机通话。
(二)美国哈佛大学维斯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和约翰·保尔森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的科研人员团队创造出一种无需电池的折纸机器人,它能够通过磁场,无线地提供能量和进行控制,展开可重复的复杂运动。
(三)中国科学院、重庆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台湾 科技 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在中华传统剪纸艺术启发下,开发出一种轻量的、剪纸式样的摩擦电纳米发电机(TENG),能采集人体运动的能量,为电子产品供电。
(四)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出由铁电驻极体纳米发电机(FENG)组成的柔性设备,让电子设备直接从人体运动中采集能量。
创新
今天,笔者要为大家介绍一项让电子产品摆脱电池的新科研进展。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其他科研机构(马德里理工大学、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波士顿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开发首个能将WiFi信号的能量转化为电力的完全柔性设备,它可以为电子产品供电。
能将交流变化的电磁波转化为直流电的设备被成为“整流天线”。在《自然(Nature)》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研究人员们演示了一种新型整流天线。
技术
该整流天线采用了一个柔性射频(RF)天线,以交流变化的波形捕捉电磁波(包括携带WiFi信号的那些)。然后,这个天线被连接至一个由仅为几个原子厚度的“二维半导体”制成的新型器件。这种交流信号传送到半导体中,被半导体转化为直流电压,而直流电压可用于为电子电路供电或者为电池充电。
通过这种方式,无需电池的设备被动地捕捉无处不在的WiFi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直流电源。更进一步说,该设备是柔性的,并能通过“卷对卷(roll-to-roll )“工艺制备,从而可以覆盖非常大的面积。
所有的整流天线都依赖一个称为“整流器”的元件,这个元件将交流输入信号转化为直流电源。传统的整流天线将硅或者砷化镓用于整流器。这些材料可以覆盖WiFi频段,可惜它们是刚性的。尽管采用这些材料制造小型器件相对便宜,但用它们覆盖大面积,例如建筑物与墙壁的表面,成本过高。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们一直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目前所报告的柔性天线很少工作在低频率下,并且无法捕捉与转化千兆赫频率的信号,然而大多数相关的手机和WiFi信号都处于这个频率。
为了构造他们的整流器,研究人员们采用了一种称为“二硫化钼(MoS2)”的新型二维材料。它只有三个原子的厚度,是全球最薄的半导体之一。MoS2 可用于构造柔性的半导体元器件,例如处理器。
这么做时,团队利用了二硫化钼的一种“奇特”行为:当接触特定的化学物质时,材料的原子会重新排列,表现得如同开关一样,产生一种从半导体到金属材料的相变。这种结构也称为“肖特基二极管”,它是利用金属与半导体接触形成的“半导体-金属结”原理制作的。
论文第一作者、电子工程与计算机博士后 Xu Zhang(不久将成为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助理教授)表示:“通过将 MoS2 设计成二维的半导体-金属结,我们构建出了原子薄度、超高速的肖特基二极管,它可以同步减少串联电阻与寄生电容。”
在电子器件中,寄生电容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特定的材料存储少量的电荷,将使电路速度变慢。因此,寄生电容越低,整流器速度就越快,运行频率也越高。研究人员们设计的肖特基二极管中的寄生电容,比目前最先进的柔性整流器中的寄生电容,要小一个数量级。因此,这种二极管的信号转化速度更快,可采集并转化10GHz的无线信号。
Zhang 表示:“这种设计将带来一种完全柔性的设备,它快到可覆盖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子器件的大多数射频频段,例如WiFi、蓝牙、蜂窝LTE等。”
研究人员所报告的工作,为将WiFi转化为电力的其他柔性设备提供了蓝图,这些柔性设备具备足够大的输出和效率。根据WiFi输入信号的输入功率,目前设备的最大输出效率约为40%。在典型的WiFi功率等级下,MoS2 整流器的能量效率约为30%。相比而言,目前最佳的硅和砷化镓整流天线(由更加昂贵的刚性材料硅和砷化镓制成)实现了差不多50%到60%的效率。
价值
论文合著者之一、麻省理工学院微系统技术实验室的 MIT/MTL 石墨烯器件与二维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Tomás Palacios 表示:“假如我们开发出的电子系统,能够环绕大桥,或者覆盖整个公路,或者覆盖办公室墙壁,并将电子智能带给我们周围的每个物体,那将会如何?你如何为这些电子产品供电?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办法来为这些未来的电子系统供电,通过一种可简单大面积集成的方式采集WiFi的能量,为我们身边的每个物体带来智能。”
科学家们提出的这种整流天线的早期应用包括为柔性与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物联网”传感器供电。例如,对于主要的技术公司来说,柔性智能手机将是一个热门的新市场。在实验中,当研究人员们将器件放置到典型的WiFi信号功率级别(150微瓦左右)的环境中,它可以产生出40微瓦的功率。这个功率足以点亮一个简单的移动显示屏,或者为硅芯片提供电力。
论文合著者之一、马德里理工大学的研究员 Jesús Grajal 表示,另外一个可能的方案就是为植入式医疗设备的数据通信供电。例如,研究人员们正在开始开发能被患者吞服的药丸,并将 健康 数据发回给计算机诊断。
Grajal 表示:“理想情况下,你不会想用电池来为这些系统供电,因为如果电池泄露锂,那么患者可能会死亡。从环境中采集能量,为体内的这些小型实验室以及与外部计算机的数据通信提供电力,具有明显的优势。”
目前,团队正在计划打造更加复杂的系统并提升效率。
参考资料
【1】
【2】Xu Zhang, Jesús Grajal, Jose Luis Vazquez-Roy, Ujwal Radhakrishna, Xiaoxue Wang, Winston Chern, Lin Zhou, Yuxuan Lin, Pin-Chun Shen, Xiang Ji, Xi Ling, Ahmad Zubair, Yuhao Zhang, Han Wang, Madan Dubey, Jing Kong, Mildred Dresselhaus and Tomás Palacios. Two-dimensional MoS2-enabled flexible rectenna for Wi-Fi-band wireless energy harvesting . Nature, 2019 DOI:
卫星通信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分析的论文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Ku频段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该馈源阵列可应用于单反射面或双反射面的卫星通信天线中,实现对通信卫星的小角度、高速、高精度电子波束扫描和跟踪,降低卫星天线对机械伺服结构精度和动态跟踪的要求,从而大幅降低伺服系统成本,拓展动中通卫星天线在民用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馈源阵列;动中通;微带天线
1引言
星地动中通天线系统满足了用户通过卫星在动态移动中传输宽带数据信息的需求,使车辆、轮船、飞机等移动载体在运动过程中可实时跟踪卫星,不间断传送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1][2]。目前,动中通天线主要用Ku频段与固定轨道卫星进行通信[3],需同时覆盖上行/下行频段,其中上行频段为,下行频段、,上行和下行频段为双正交的线极化。为保证卫星与地面移动设备间的流畅通信,动中通天线要实时指向通信卫星,同时为避免天线发射时对邻近卫星的干扰,移动设备在运动中天线的跟踪误差要小于°,并且馈源也要进行旋转跟踪,接收和发射间的极化隔离度要大于30dB[4][5]。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推出了动中通天线产品,如以色列RaySat公司的多组片天线、美国TracStar的IMVS450M产品等[6]。为满足天线对卫星的高精度实时跟踪对准的要求,上述动中通天线中均包含有自动跟踪系统,在初始静态情况下,由GPS、经纬仪、捷联惯导系统测量出航向角、载体所在位置的经度和纬度及相对水平面的初始角,然后根据其姿态及地理位置、卫星经度自动确定以水平面为基准的天线仰角,在保持仰角对水平面不变的前提下转动方位,并以信号极大值方式自动对准卫星。在载体运动过程中,测量出载体姿态的变化,通过数学运算变换为天线的误差角,通过伺服机构调整天线方位角、俯仰角、极化角,保证载体在变化过程中天线对星保持在规定范围内,使卫星发射天线在载体运动中实时跟踪地球同步卫星。高精度的伺服系统始终是传统动中通天线系统的关键部分。通常情况下,由于动中通天线具有较大的口径(一般约为)及重量,造成了高精度伺服系统具有较高的成本。目前,应用于动中通天线的高精度伺服系统成本动辄数万、甚至超过十万,占整个动中通天线系统成本的很大部分,限制了动中通卫星天线在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5]。
2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
为了克服现有的动中通天线跟踪伺服系统所需精度高、成本高等缺点,我们开发了一种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可应用于单反射式或卡塞格伦式卫星通信天线中,结合后端的多通道数字波束形成(DigitalBeamForming,DBF)技术实现天线系统的机电融合跟踪,最终通过“大角度低精度机械跟踪”与“小角度多通道DBF精确跟踪”相结合,在实现天线系统对卫星的高精度跟踪对准的同时,降低对伺服系统的精度要求,从而降低伺服系统的成本。此馈源阵列为中心对称式结构,阵列的中心放置在单反射式或卡塞格伦式天线的焦点处,当对阵列中不同单元进行馈电时天线将辐射不同指向的高增益波束,此时再结合后端的高精度DBF技术可实现小角度范围内高精度的波束指向控制。馈源阵列采用基于微带印刷电路板的“法布里-帕罗”天线形式,阵列由三层结构组成,其中底层为带金属地板的微带反射板,中间层为微带形式的天线结构,顶层为一块起增强定向性作用的纯介质板。
底层结构
馈源阵列的底层为一侧附铜并开有8个馈电孔的介质板,SSMA以及空心铜柱通过馈电孔焊接在底层介质板上,发射天线馈口和接收天线馈口分别有4个馈电孔。图2为底层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顶层结构
顶层介质板是将覆铜板全部刻蚀掉的介质板,构成了“法布里-帕罗”的上层结构。图3为顶层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中间层结构
中间层电路板两侧分别刻蚀了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及其附属馈电线路,其中,为焊接方便,焊盘均在一侧。为隔绝表面波对天线方向图的影响,天线阵列由格状金属条带分割,电路板两侧均有金属条带,并由金属化通孔相互导通。图4为中间层电路板结构示意图。中间层电路板上的微带阵列单元采用一对交叉的金属偶极子结构分别实现收/发的功能,两金属偶极子分别印刷于中间层微带介质板的正面与背面,分别工作于收/发(下行/上行)频段,并且交叉偶极子结构可对应实现收/发所要求的两正交线极化。阵列单元通过同轴底馈的方式实现馈电,其中偶极子的两臂分别与同轴接口的内芯以及外壁通过一段印刷细导线相连,这里采用细导线以减小馈电结构对收/发间隔离的影响。为进一步减小馈电结构对收/发间隔离所带来的影响,在设计中将同一位置处的两偶极子结构通过一段印刷细导线相连,通过其长度、粗细等参数可利用合适的对消手段来实现收/发之间的高隔离。通过在阵列单元周围引入一圈密集的金属化通孔结构,并且在电路板上设计金属附加结构以隔离介质中的表面波,从而降低阵列单元间的互耦。
馈源阵列的装配
馈源阵列的三层电路板由数个尼龙螺柱进行固定,图5是馈源阵列的立体分解及整体装配示意图。在馈源阵列结构中,通过调节金属偶极子的'臂长,可调节天线的工作频率。通过调节顶层介质基板与中间层电路板间的距离,可方便地调节辐射增益以适应不同反射面尺寸及焦距的需求。
3仿真及实测效果
馈源阵列的端口1、端口3、端口5、端口7为接收端口,端口2、端口4、端口6、端口8为发射端口。图6是馈源阵列的仿真和测试回波损耗结果图。由图6可见,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回波分别在和范围内小于-10dB,达到了良好匹配。图7是馈源阵列在工作频点的仿真及实测接收方向图。由图7可见,工作于时,天线在天顶方向的增益为15dB,副瓣比主瓣低10dB(仿真)/18dB(实测)。图8是馈源阵列在工作频点的仿真及实测发射方向图。由图8可见,工作于时,天线在天顶方向的增益为15dB,副瓣比主瓣低11dB(仿真)/10dB(实测)。
4结束语
本馈源阵列采用微带印刷电路板结构,简单紧凑、工艺成熟、加工简单、成本较低且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相比于传统的波导口、波导喇叭等馈源结构,可在较小的面积内实现多个单元以及收/发通道,从而利于实现更高精度的波束指向控制。同时,馈源阵列采用的对消技术可在天线结构端实现同一位置处接收/发射通道之间30dB的隔离度,减轻了后端器件的压力。从实际应用来看,天线馈源阵列与主反射面配合,实现了动中通卫星天线对Ku频段通信卫星的小角度、高速、高精度电子波束扫描和跟踪。采用这种技术,大幅降低了天线对伺服系统精度和动态反应速度的要求,把伺服系统的成本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有助于推动卫星天线在天地一体化通信中的规模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烨烽.创新引领、精进发展、规模应用-谈动中通天线发展新趋势[J].卫星与网络,2013,09:39-40.
[2]LouisJ.,IppolitoJr著.孙宝升译.卫星通信系统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3.
[3]MiuraA.,Yamamotos,Huan-bangLi,[J].,2002,51(5):1153-1164.
[4]刘昌华.移动载体卫星通信系统天线跟踪技术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3-4.
[5]汤铭.动中通伺服系统的设计[J].现代雷达,2003,25(4):51-54.
[6]阮晓刚,汪宏武.动中通卫星天线技术及产品的应用[J].卫星与网络,2006,3:34-37.
李平安教授照片有误
不同的学校对博士论文的查重率有所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对于博士论文的查重率规定是不能超过百分之十的,更严格的博士院校甚至规定不能超过百分之五。如果小编是博士毕业生,我一定会抗议的。毕竟一个几万字数的论文查重率要低于百分之五。
博士生即将毕业时,有论文要求,博士论文是学术论文中最高水平的论文之一。因此,在查重博士论文时,必须有较高的查重要求。博士后论文的查重率是多少?paperfree小编给大家讲解。 我们对博士论文查重非常感兴趣。博士论文的要求很高。博士论文的重复率一般不能高于5%。即使是一些不受欢迎的专业,博士论文的查重要求也是10%。因此,博士论文的查重难度很大。 博士论文一般在10万字左右,所以博士论文查重需要很长时间。博士论文查重时,我们可以在使用paperfree查重系统进行初稿检测,这是硕士研究生专门使用的查重系统。一般10-30分钟左右就能查重,整体非常快捷、方便、可靠。 该系统提供边查重边修改的功能,对于论文降重和纠错都挺方便。
字数有限,内容无限啊,就捡几条吧,内容也有删减的。新生哺乳动物心脏受损后能自愈【医学】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2月2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说,老鼠实验表明,新生哺乳动物的心脏在受损后完全能够自我愈合,这一发现可为治疗人类心脏病提供新的思路。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刚出生一周的小鼠15%的心脏切除,结果发现,在3周内,受损的心脏重新完好地长出来,其外观和功能与正常心脏无异。研究人员认为,仍在跳动的未受损的心脏细胞,也就是心肌细胞,是新生细胞的主要来源。这些心肌细胞会停止跳动一段时间并且分裂,从而为心脏提供新鲜的心肌细胞。“心脏病是发达国家威胁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这是我们在寻找心脏病治疗方法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该研究报告作者之一、内科医学助理教授希沙姆·萨迪克说,“我们发现,新生哺乳动物的心脏能够自我修复,它只是在发育老化的过程中忘记了这一技能。目前的挑战是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帮助成年后的心脏回想起如何重新进行自我修复。”此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一些能够重新长出鳍和尾巴的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等低等生物也可以部分再生其受损的心脏。“相比之下,成年哺乳动物的心脏缺乏这种重新长出失去的或者受损的组织的能力,其结果是,当心脏出现损伤时,比如心脏病发作后,心脏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最终导致心脏衰竭。”萨迪克说。报告的另一位作者、分子生物学家埃里克·奥尔森博士说,成年后的心脏在发生损伤时无法再生,这是心血管医学领域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而这项工作表明,在出生后的一段“窗口期“内,哺乳动物的心肌再生是有可能的,只是这种再生能力随后就失去了。有了这些认识,未来将可以通过药物、基因或者其他方法以唤醒成年老鼠乃至成人的心肌再生能力。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下一步将趁心脏仍具备再生能力时对这个短暂的“窗口期”加以研究,并找出心脏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关闭”这一非凡能力的答案。(来源:科技日报 陈丹)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成功加速83号元素铋 【物理&化学】文章来源:近代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1-02-252月25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技人员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冷却储存环(CSR)主环上成功实现了83号元素铋离子(209Bi36+)束流的冷却累积并加速到每核子能量170MeV,铋离子是继C,Ar,Ni,Kr和Xe等之后,HIRFL-CSR新加速的最重的离子。重离子209Bi36+束流的成功加速,既验证了HIRFL-CSR的极重离子加速能力,也是我国重离子加速器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之一。铋金属颗粒在超导ECR离子源SECRAL中被加热蒸发,并在等离子体中电离产生209Bi36+离子,引出形成束流。209Bi36+束流经HIRFL-SFC回旋加速器加速到每核子能量,在主环(HIRFL-CSRm)中经9秒累积到~×107个离子,加速后能量达到每核子能量170MeV(单离子动能)。下图为HIRFL-CSR主环加速209Bi36+束流过程中离子电流监测器DCCT上的监测信号。研究实现原子间单量子能量交换 【物理】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23日报道,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物理学家首次在两个分隔的带电原子(离子)之间建立了直接运动耦合,实现了原子之间的单量子能量交换。这一技术简化了信息处理过程,可用于未来的量子计算机、模拟技术和量子网络中。相关研究发表在2月23日的《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解释说,他们让两个铍离子在电磁势阱中震荡进行能量交换,这一交换中是以最小能量单位——量子来进行的。这意味着离子被“耦合”在一起,表现出像宏观世界中如钟摆、音叉那样的“和谐震荡”,做重复的来回运动。实验利用了一种单层离子势阱,并将其浸在液氦浴中冷却到零下269摄氏度。离子之间相隔40微米,漂浮在势阱表面。势阱表面装有微小电极,让两个离子靠得更近,以便产生更强的耦合作用。超低温度可以抑制热量,避免扰乱离子行为。研究人员在势阱上放了震荡脉冲来检测铍离子频率。研究人员还用激光制冷减弱两个离子的运动,再用两束反向紫外激光束将一个离子进一步冷却到静止状态,调节势阱电极间的电压,就开启了耦合作用。经测量,离子的能量交换每155微妙仅有几个量子,而达到单个量子交换时频率更低,间隔为218微秒。从理论上讲,离子之间这种能量交换过程能一直持续,直到被热量打断。“首先,一个离子轻微震动而另一个静止,然后震动传给了另一个离子,它们之间的能量运动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论文第一作者、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坎顿·布朗说,“我们可以调节耦合作用,影响能量交换的速度和程度,还能控制耦合作用的开启或终止。”用电极电压来调整两个离子的频率,让它们离得更近,耦合作用就开始了。当两个离子频率最接近时,耦合作用最强。由于正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它们之间倾向于互相排斥。耦合使每个离子都具有了两个电子的特征频率。在未来的量子计算机中,上述技术可用于解决量子系统的复杂问题,破解当今使用最广的数据加密编码。不同位置的离子直接耦合可以简化逻辑运算,有助于校正运算过程错误。该技术还可能用于量子模拟,以解释复杂量子系统如高温超导现象的原理机制。研究人员还指出,类似的量子交换作用可以用来连接不同类型的量子系统,如离子和光子,在未来的量子网络中传递信息,如势阱中的离子可以在超导量子比特(昆比特)和光子比特之间作“量子转换器”。(来源:科技日报 常丽君)英特尔新型连接技术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Gb/s 【信息】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月24日报道,美国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推出了新型高速连接技术雷霆(Thunderbolt),其理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Gb/s,该技术有望给用户带来高速数据传输和高清屏幕显示。雷霆技术即2009年英特尔发布的光锋(Light Peak)技术。光锋技术是一种用于将计算机及其它设备连接在一起的接线,它不仅像USB连接那样可以传输文件,而且还可以传送视频和网络信号,这些数据的传输过程需要由Intel的一款功能芯片负责管理。雷霆技术则由一个英特尔控制芯片驱动,使用小型连接口。然而,雷霆技术目前还无法达到其理论最大传输速率,因为英特尔公司现在采用的是铜线而不是光纤光缆。不过,英特尔表示,未来雷霆技术将使用光纤,届时该技术甚至有望达到100Gb/s的传输速率。英特尔称,雷霆技术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满足高清媒体创造者的需求。雷霆技术可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不到30秒即可传输一部完整的高清电影;该技术也能同时传输多种信号类型,使显示器、外设等能共用一条光缆,以此减少用户将各种电脑设备连接在一起所需要的光缆数量;培育出开发和使用PC的新方式等。英特尔全球副总裁邓慕理表示:“处理高清媒体内容是当前电脑用户最关注的任务之一,雷霆技术为专业人士和普通消费者提供了更快、更方便处理这些内容的新方式。”福雷斯特公司的分析师莎拉·罗特曼·艾普斯表示,“雷霆技术并非消费者一直翘首以盼的创新技术,但它是消费者心仪的技术之一,尤其在传输视频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雷霆技术的出现让消费者对USB3和火线接口(Firewire)等其他连接标准的未来提出了质疑。雷霆技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Gb/s;Firewire400的速度是400Mb/s,Firewire800为800Mb/s;USB2为480Mb/s,USB3为 Gb/s。苹果公司将成为首个使用雷霆技术系统的电脑制造商,苹果将在其笔记本电脑上装配该系统。激光压制观瞄系统 【军事】高能激光一直被视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武器,并以其远射程和强大杀伤力得到各军事强国的追捧。中国的军用激光技术发端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应用成果。今年9月出版的台湾《全球防卫杂志》为此特别撰文,介绍了大陆激光武器的装备和使用情况。文章指出,得益于数十年经验的积累,中国大陆目前研发的激光武器约有七八种,其中又以配备舰艇及陆战兵器的战术性激光武器为多。这类“轻量级”激光武器的代表作,当属配备于99式主战坦克上的“激光压制观瞄系统”。从外观来看,该系统由主控电脑、激光发射器、热成像仪和干扰机组成,通常安装在坦克炮塔左后方的旋转平台上,车长与炮长均可操作。据估测,该设备能够持续发射100兆焦左右功率的蓝绿激光,其威力足以烧伤2公里以外敌军士兵的视网膜,或直接给对方的光电设备造成毁伤。激光武器研制“激光压制观瞄系统”拥有被动和主动两种工作状态。当系统处于被动模式时,主要依靠告警设备感知敌军方位,并由干扰机射出一束较弱的激光以标定目标位置;经电脑确认之后,激光束的功率骤然增强从而对目标形成“硬杀伤”。如果开启主动模式,该系统则首先借助低能量脉冲对可疑区域实施扫描,一旦识别出对方观瞄仪器镜头所反射回的微光便自动开火将其摧毁。换言之,“搜寻并消灭”就是对其作战使命的最简单概括。基于“激光压制观瞄系统”的致盲效用,某些人曾将其视作有违人道的兵器。对此,曾任美国陆军总参谋长的维克汉将军在接受国会质询时明确表示:“战争总会致人死伤,即使激光武器让敌军士兵瞎眼,这也总比要了他们的命强。”事实上,美俄两国早就开发了功能类似的激光武器系统,但将其与主战坦克相结合却是中国的首创。文章根据大陆媒体的公开报道判断,“激光压制观瞄系统” 已相当成熟,技术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不过,受制于激光本身的物理特性,这种武器在实战中仍会受到雨雾等不良气候的影响,若对手使用反射涂层、护目镜等对抗手段,它的杀伤力也会打些折扣。德国科学家发明“思动车” 可仅凭意念开车【运输】据英国媒体2月22日报道,德国科学家日前发明的一套无线装置能将普通汽车变成名副其实的“思动车”,驾驶员真的可以不动手脚、仅凭意念就“开”着汽车到处走。这组系统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科学家研制。首先,要在普通汽车上配备摄像机、雷达和激光传感器,这些装置能够完整拍下汽车周遭的环境;其次,驾驶员要戴上装有16个感应器的特制头盔,主要用来捕捉大脑发出的信号。一切准备就绪后,安装在汽车上的计算机就能解读这些来自大脑的信号,再将命令执行到汽车上。在第一次试验中,“思动车”已经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意思,朝左开或是朝右开。在第二次试验中,“思动车”成功执行了加速和减速的命令。不过科学家承认,“思动车”技术还远未发展成熟,想让其上路还需一段时日。南非地下发现地球“最古老的水” 存在约20亿年【环境?】由德国、加拿大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在南非地下约3000米的岩缝中发现了被测定已存在了约20亿年的地下水,这很可能是地球上目前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水。研究人员是在南非重要的金矿产区韦特瓦特斯兰德盆地进行钻探时发现上述地下水的。此外,研究人员还在南非岩缝水中发现了在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态环境中仅靠吸收岩石解析到水中的无机矿物能量为生的微生物。德国科学家称它们很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新型纳米粒子或可用于疫苗安全递送 【纳米技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日前设计出一种新型纳米粒子,有望实现对诸如艾滋病、疟疾等疾病的疫苗进行安全有效的递送。研究结果公布在2月20日的《自然—材料学》(Nature Materials)上。这种新型纳米粒子由一种可携带仿病毒合成蛋白的同轴脂肪球组成。文章通讯作者达雷尔·欧文(Darrell Irvine)称,该合成粒子可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其效果可与活体病毒疫苗相媲美,但比活体病毒疫苗更安全。在这项研究中,Irvine与同事尝试使用该纳米粒子对小鼠体内一种被称为卵清蛋白(ovalbumin)的蛋白质进行递送。他们发现低剂量疫苗产生的三种免疫作用引发了强烈的T细胞反应——小鼠体内达30%的杀手T细胞对疫苗中的蛋白产生特异性。Irvine表示,这种程度可算得上是由蛋白疫苗引发的T细胞反应中最强烈的一种了,完全可以比拟活体病毒疫苗的引发程度,而且,我们无需担心活体病毒带来的安全问题。重要的是,这种纳米粒子还能引发抗体反应。目前,除了正在进行的小鼠体内疟疾疫苗递送研究,Irvine和同事还在研究开发针对癌症疫苗和艾滋病疫苗递送的纳米粒子。(科学网 张笑/编译)相关仪器:90Plus/ZetaPals型高分辨zeta电位及激光粒度分析仪 JEM2100型透射电镜 流式细胞仪完成人:达雷尔·欧文课题组实验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贝勒医学院国立大分子成像中心 波士顿拉贡研究所科学家或发现新乳腺癌致癌基因 【医学】有望藉此开发更有效的乳腺癌治疗手段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常与遗传有关。最近,英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合作研究发现,一种名为ZNF703的基因过度活跃,会导致乳腺癌。研究人员称,这是科学家5年来发现的首个乳腺癌致癌基因,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极具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月18日《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分子医学》(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由英国剑桥大学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使用微阵列芯片技术,同时对大量的细胞组织样本测试,通过乳腺癌肿瘤细胞与正常健康细胞中基因活性的对比,他们发现,一种名为ZNF703的基因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肿瘤中极其活跃。通过分析,研究人员判定,ZNF703是一个新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驱动基因。研究人员认为,测试ZNF703基因活性,有助于判断癌症病人肿瘤发展情况,据此可设计针对性治疗方案。而这一发现如经更大规模的研究获得证实,将为开发出新的以ZNF703基因为标靶的癌症治疗手段铺平道路。研究论文首席作者、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洛斯·卡尔达斯教授指出,通过测试这种基因的活跃程度,可使医生了解标准激素疗法,如使用它莫西芬(一种抗雌激素)或者芳香酶抑制剂是否有效,从而帮助医生确认符合病人病情的针对性药物。英国癌症研究所的莱斯利·沃尔克博士则表示,ZNF703是5年来发现的首个乳腺癌致癌基因,对于开发新的乳腺癌治疗药物十分重要,希望能藉此开发出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来源:科技日报 刘海英)自由电子激光器【军事】美海军利用新型激光器在数秒内击落巡航导弹2011年2月21日 10:34据sify网2011年2月19日报道,美国海军创造激光武器的新世界纪录,其利用新型高精度天基激光器,在数秒的时间内击毁巡航导弹。据福克斯新闻报道,在海军研究局的协调下,科学家持续向原型加速器注入500千伏液体,直到其达到320千伏的极限电压,从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自由电子激光器电子枪注入器系统主任表示,“这是一个创新的方法,以前世界上还没有用过这种方法。”当被问及此次试验对海军的意义时,海军研究局项目经理表示,这更快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向更新、更强的方向发展。“军方目前使用的多为晶体、玻璃固体激光器,以及利用有毒液体材料的化学激光器。而自由电子激光器不同于以上两种激光器,只需要注入器内部产生的电子。这个过程需要能量的不断循环。换言之,它比现役的舰载武器都更节能,不会降低舰船的航行速度。”他表示。目前,自由电子激光器技术需要将加速器置于足球场大小地下仓库,在一个小型体育馆大小的空间里,还充满了各种管线、导体、电缆。海军目前需要确定如何利用电子束转化成激光射线,以及如何小型化加速器,以装备于驱逐舰。介绍一下自由电子激光器自由电子激光器(Free Electron Laser,简称FEL),顾名思义,是利用自由电子工作的激光器。即发出受激辐射的电子并不束缚在原子内,一般是以高能电子束的形式处于加速器中。它被公认为继同步加速辐射后的第四代光源。本文从同步加速辐射开始,着重介绍其原理,分析自由电子激光相比前几代同步加速辐射的继承和超越,并简要介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同步加速辐射同步加速辐射是高能电子(或其他带电粒子)束流打入垂直方向的磁场,电子受Lorentz力偏转,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发出的辐射。省略复杂的物理学分析若干,可以求得单个电子的总辐射功率取决于两个参数:电子束能量和偏转磁场的强度。在现有的加速器水平上,其亮度可以较旋转阳极X射线管的峰值高出10个量级。对其圆周运动的给定含时问题作Fourier的频域分析,可得其光谱特性。辐射的频谱分布是平滑连续的除去以上所述的高通量、高亮度以及频谱宽广连续且可以计算的特点外,同步加速辐射还有如下特点:高偏振性。在轨道平面内为线偏振,在其他平面内为椭圆偏振。一般X光光源没有此性质。准直性好。辐射集中在轨道平面附近张角为很小的范围内。脉冲时间结构。光脉冲长度为数十至数百皮秒,光脉冲间隔为纳秒至微秒量级,且非常固定。超高真空洁净环境,保证了发出的光光谱的纯净性。光源稳定。如上述分析,将光从单个的二极磁场的转弯处引出,这就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同步辐射光源的的结构特点。所不同的是,第一代光源只是寄生在高能加速器上,并非专用;而第二代光源则是专用机器。目前世界上在使用的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约17台,而第二代同步辐射光源有23台之多。北京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寄生的同步辐射光源(BSRF)属于第一代,而合肥的同步加速辐射装置(NSRL)属于第二代。扭摆器和波荡器第一二代同步辐射光源的都是平滑的连续谱。这虽然使其可以支持很大光谱范围内的实验,但是在一定意义上也限制了其辐射谱功率输出的极值。扭摆器(Wiggler)和波荡器(Undulator)等插入元件的引入,可以克服这一问题,使其在特定波长的辐射输出功率进一步提高。扭摆器和波荡器实际上都是一组N极和S极周期相间的磁铁组成。它们安装在直线段真空盒的上下方。磁场沿z方向的分布呈正弦样式,而电子在上下相间的磁场里,也是作近似正弦曲线的扭摆运动。在每一小段圆周运动中,辐射仍然遵循上一节所述的规律。出光的方向均为z方向。两者的区别是,扭摆器的磁场较大,但磁铁的周期数比较少。而波荡器的磁场较小,周期长度短,但是磁场的数目很多。由于扭摆器的周期数不大,而周期又较长,因此从扭摆器产生的同步辐射特性基本上同从二极磁铁出来的辐射特性相同,仍然是光滑的连续谱。扭摆器的作用在于它能够局部的提供更大的磁场,所以辐射波长向短的方向移动,辐射功率也得到增强,同磁铁的周期数N_u成比例。至于波荡器,它并不用来提高出射光子的特征能量,只是用来提高出射光子的数目。实际上,它应用了干涉原理:波荡器中得到干涉加强的光子,符合干涉加强条件,即要求电子相邻两个转弯的顶点位置,相差为光的波长的的整数倍。因为电子在波荡器中轴向前进速度非常接近光速,所以事实上电子和前向同步辐射的光子z方向上几乎同步运动。考虑到同步辐射的波列实际上有一定的长度,同一个电子在波荡器的不同磁场处发射的光实际上是可以互相干涉的。但是注意不同的电子发出的辐射因为初始相位不统一,故不能发生干涉;即光强正比于电子数N_c。由于干涉加强只是对特定波长,所以插入波荡器后得到的基本上是单色光。同时,由于电子实际上在周期磁场中x方向振荡的幅度很小,所以其辐射角分布,在水平平面内也有进一步的集中。最重要的是,由于干涉效应,不同周期上产生的光部分相干地叠加在一起,结果使得同步辐射光的亮度成百上千倍的增加。在设计专用的同步辐射光源上引入上述插入元件,就构成了第三代光源的基本特征,例如我国即将投入使用的上海光源(SSRF)。而随着插入元件的技术成熟,它也被广泛的应用于改进已有的同步辐射光源。例如合肥的同步辐射光源上就引入了扭摆器,将磁场提高到了扭摆器的6T,特征能量由提高到了,大大提高了性能。自由电子激光波荡器的引入,虽然应用干涉原理,极大的提高了亮度,但是辐射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自发辐射。众所周知,受激辐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激光)相对于自发辐射来说有很多优点。问题是能否把受激辐射和同步加速辐射的原理结合起来。自由电子激光器正是这样一个成功的结合。日本研究新方法使脑细胞再生不会半途而废【医学】科学家发现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前兆【地球】……
最前沿的科学成果(基础物理学重大理论突破、或理论物理学重大理论突破):有物理学新基本理论(或物理学新基本定律),发表在《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12期的171页上。该成就,在百度的劳作下,被定为:中国近百年来对人类的贡献推荐答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级的成就推荐答案,中国物理学到底有什么成就的推荐答案,当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推荐答案…
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科学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向前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也给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空航天材料的进展取决于下列3个因素:①材料科学理论的新发现:例如,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理论导致硬铝合金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刚性分子链的定向排列理论导致高强度、高模量芳纶有机纤维的发展。②材料加工工艺的进展:例如,古老的铸、锻技术已发展成为定向凝固技术、精密锻压技术,从而使高性能的叶片材料得到实际应用;复合材料增强纤维铺层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它在不同的受力方向上具有最优特性,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并为它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热等静压技术、超细粉末制造技术等新型工艺技术的成就创造出具有崭新性能的一代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和制件,如热等静压的粉末冶金涡轮盘、高效能陶瓷制件等。③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的进步:现代电子光学仪器已经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分子结构;材料机械性能的测试装置已经可以模拟飞行器的载荷谱,而且无损检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进步。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更为精细的信息,为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条件的材料性能数据,为生产提供保证产品质量的检测手段。一种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才有可能应用于飞行器上。因此,世界各国都把航空航天材料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中国在50年代就创建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和北京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从事航空航天材料的应用研究。 简况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欧洲工业革命使纺织工业、冶金工业、机器制造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而结束了人类只能利用自然材料向天空挑战的时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装有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飞机,当时使用的材料有木材(占47%),钢(占35%)和布(占18%),飞机的飞行速度只有16公里/时。1906年德国冶金学家发明了可以时效强化的硬铝,使制造全金属结构的飞机成为可能。40年代出现的全金属结构飞机的承载能力已大大增加,飞行速度超过了600公里/时。在合金强化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高温合金使得喷气式发动机的性能得以不断提高。50年代钛合金的研制成功和应用对克服机翼蒙皮的“热障”问题起了重大作用,飞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3倍音速。40年代初期出现的德国 V-2火箭只使用了一般的航空材料。50年代以后,材料烧蚀防热理论的出现以及烧蚀材料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弹道导弹弹头的再入防热问题。6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一些飞行器部件使用了更先进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或硼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以减轻结构重量。返回型航天器和航天飞机在再入大气层时会遇到比弹道导弹弹头再入时间长得多的空气动力加热过程,但加热速度较慢,热流较小。采用抗氧化性能更好的碳-碳复合材料陶瓷隔热瓦等特殊材料可以解决防热问题。 分类飞行器发展到80年代已成为机械加电子的高度一体化的产品。它要求使用品种繁多的、具有先进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具有电、光、热和磁等多种性能的功能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按材料的使用对象不同可分为飞机材料、航空发动机材料、火箭和导弹材料和航天器材料等;按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金属与合金材料、有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材料应具备的条件用航空航天材料制造的许多零件往往需要在超高温、超低温、高真空、高应力、强腐蚀等极端条件下工作,有的则受到重量和容纳空间的限制,需要以最小的体积和质量发挥在通常情况下等效的功能,有的需要在大气层中或外层空间长期运行,不可能停机检查或更换零件,因而要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质量保证。不同的工作环境要求航空航天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对飞行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材质轻、强度高、刚度好。减轻飞行器本身的结构重量就意味着增加运载能力,提高机动性能,加大飞行距离或射程,减少燃油或推进剂的消耗。比强度和比刚度是衡量航空航天材料力学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 比强度=/ 比刚度=/式中[kg2][kg2]为材料的强度,为材料的弹性模量,为材料的比重。 飞行器除了受静载荷的作用外还要经受由于起飞和降落、发动机振动、转动件的高速旋转、机动飞行和突风等因素产生的交变载荷,因此材料的疲劳性能也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 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飞行器所经受的高温环境是空气动力加热、发动机燃气以及太空中太阳的辐照造成的。航空器要长时间在空气中飞行,有的飞行速度高达3倍音速,所使用的高温材料要具有良好的高温持久强度、蠕变强度、热疲劳强度,在空气和腐蚀介质中要有高的抗氧化性能和抗热腐蚀性能,并应具有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的组织结构稳定性。火箭发动机燃气温度可达3000[2oc]以上,喷射速度可达十余个马赫数,而且固体火箭燃气中还夹杂有固体粒子,弹道导弹头部在再入大气层时速度高达20个马赫数以上,温度高达上万摄氏度,有时还会受到粒子云的侵蚀,因此在航天技术领域中所涉及的高温环境往往同时包括高温高速气流和粒子的冲刷。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利用材料所具有的熔解热、蒸发热、升华热、分解热、化合热以及高温粘性等物理性能来设计高温耐烧蚀材料和发冷却材料以满足高温环境的要求。太阳辐照会造成在外层空间运行的卫星和飞船表面温度的交变,一般采用温控涂层和隔热材料来解决。低温环境的形成来自大自然和低温推进剂。飞机在同温层以亚音速飞行时表面温度会降到-50[2oc]左右,极圈以内各地域的严冬会使机场环境温度下降到-40[2oc]以下。 在这种环境下要求金属构件或橡胶轮胎不产生脆化现象。液体火箭使用液氧(沸点为-183[2oc])和液氢(沸点为-253[2oc])作推进剂,这为材料提出了更严峻的环境条件。部分金属材料和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这种条件下都会变脆。通过发展或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纯铝和铝合金、钛合金、低温钢、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和全氟聚醚等,才能解决超低温下结构承受载荷的能力和密封等问题。 耐老化和耐腐蚀各种介质和大气环境对材料的作用表现为腐蚀和老化。航空航天材料接触的介质是飞机用燃料(如汽油、煤油)、火箭用推进剂(如浓硝酸、四氧化二氮、肼类)和各种润滑剂、液压油等。其中多数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或溶胀作用。在大气中受太阳的辐照、风雨的侵蚀、地下潮湿环境中长期贮存时产生的霉菌会加速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过程。耐腐蚀性能、抗老化性能、抗霉菌性能是航空航天材料应该具备的良好特性。 适应空间环境空间环境对材料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高真空(×10[55-1]帕)和宇宙射线辐照的影响。金属材料在高真空下互相接触时,由于表面被高真空环境所净化而加速了分子扩散过程,出现“冷焊”现象;非金属材料在高真空和宇宙射线辐照下会加速挥发和老化,有时这种现象会使光学镜头因挥发物沉积而被污染,密封结构因老化而失效。航天材料一般是通过地面模拟试验来选择和发展的,以求适应于空间环境。 寿命和安全为了减轻飞行器的结构重量,选取尽可能小的安全余量而达到绝对可靠的安全寿命,被认为是飞行器设计的奋斗目标。对于导弹或运载火箭等短时间一次使用的飞行器,人们力求把材料性能发挥到极限程度。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并保证安全,对于金属材料已经使用“损伤容限设计原则”。这就要求材料不但具有高的比强度,而且还要有高的断裂韧性。在模拟使用的条件下测定出材料的裂纹起始寿命和裂纹的扩展速率等数据,并计算出允许的裂纹长度和相应的寿命,以此作为设计、生产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于有机非金属材料则要求进行自然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确定其寿命的保险期。复合材料的破损模式、寿命和安全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航空航天的,是原创的
航空航天在过去半年中,接连发生了两起重大航天灾难。尽管人们备感痛惜,但这些挫折并不能阻挡人类进军宇宙的步伐。 既然航天活动风险如此之大,为什么人类依然不放弃进军宇宙的梦想呢?人点燃火箭。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圆了万户的梦,因为在这一天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博士后论文致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篇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邵兵教授的指导和关怀下完成的。博士学习期间,邵教授不论在生活还是学业上都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启发,几年来跟老师的相处就像是朋友一样,老师总能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我提醒指点,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也让我更加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人生路。
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思维、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今后学习和工作上努力的方向。
在我论文选题和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地测学院曹代勇教授、唐跃刚教授、刘钦甫教授、胡社荣教授、王延斌教授、李贤庆教授、代世峰教授、鲁静副教授等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对我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启迪、指导和建议;实验部分得到了侯慧敏老师、代纪民师傅和黄曼老师的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此外还特别感谢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周义平高工对我论文以及野外地质工作等各方面给予的详细指导,周先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非常令人敬佩;实验过程中还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张军营教授以及河南理工大学宋党育教授的支持和帮助;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Baruch Spiro 教授和英国诺丁汉大学David Large 博士在论文的整个构思和数据分析中均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在数据解译方面还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邱亮博士后和邱骏挺硕士的无私帮助和指导,在此向他们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学习期间,我曾多次赴云南宣威和昆明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和收集资料,非常感谢云南省煤田地质局罗俊副局长、林玉成处长及云南省煤炭地质勘察院张名泉院长、王巨民总工和重庆 136 地质队刘勇、赵运新等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
博士学习过程中,还得到了很多同学无私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蔡厚安、汪浩、高迪、樊景森、张超、邵凯、李猛、李英娇、李柱、王明明、高彩红、杨雯、王洋、侯海海、王学天、胡颖、侯聪、刘磊、闫志明和赵存良等,他们给予的无私帮助使我顺利度过了博士期间的学习生活;感谢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始终给予我很大帮助和精神鼓励的高彩霞同学,我们相互学习,彼此鼓励,最终得以顺利完成学业,这段学习生活经历终身难忘,也祝愿同学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更美好!
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家人,感谢他们对我求学期间的理解支持和默默奉献,使我能安心完成学业,给予我继续向前的勇气和力量!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中评阅本文,期待您的指正与启迪。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x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x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x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经历了找工作的喧嚣与坎坷,我深深体会到写作论文时的那份宁静与思考。回首两年的求学历程,对那些引导我、帮助我、激励我的人,我心中充满了感激。
首先要感谢导师许鹏教授,论文定题到论文写作定稿,倾注了许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我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深深受益于许老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他作为老师,点拨迷津,让人如沐春风;作为长辈,关怀备至,让人感念至深。能师从许老师,我为自己感到庆幸。在此谨向许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还要感谢李正辉副教授。李老师在论文的论文写作中给予了许多指导与建议,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要感谢所有教导过我、关心过我的老师。特别是统计学院的宋光辉教授、胡宗义教授、朱慧明教授、王亚雄教授、曾昭法副教授、周四军副教授、张立军副教授、蔡晓春副教授、王瑛副教授、陈黎明副教授、谭德俊副教授、刘再华副教授、胡荣才副教授、马守荣老师、谭朵朵老师、孔志周老师、任英华老师、倪青山老师。你们为我的学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你们为人师表的风范令我敬仰,严谨治学的态度令我敬佩。还要感谢感谢刘志云老师、陈方军老师、张芝元老师、夏浩老师和统计学院的其他各位老师对我的一贯帮助!
感谢一直关心与支持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我的朋友,郭倩、符娴、张一川,感谢你们的鼓励和帮助。还要感谢的是我寝室的姐妹邹琦、刘斌,师兄王一以及统计学院xx级全体研究生同学。两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进步,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所有关心和帮助。同窗之谊,我将终生难忘!
在此要感谢我生活学习了六年的母校——湖南大学,母校给了我一个宽阔的学习的平台,让我不断吸取新知,充实自己。
需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为报,他们是我十多年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在我面临人生选择的迷茫之际,为我排忧解难,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与照顾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光阴荏苒,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即将结束,三年的学习生活使我受益匪浅。经历大半年时间的磨砺,硕士毕业论文终于完稿,回首大半年来收集,整理,思索,停滞,修改直至最终完成的过程,我得到了许多的关怀和帮助,现在要向他们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x老师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在论文的选题,搜集资料和写作阶段,x老师都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鼓励。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每当我有所疑问,x老师总会放下繁忙的.工作,不厌其烦地指点我;在我初稿完成之后,x老师又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对我的论文认真的批改,字字句句把关,提出许多中肯的指导意见,使我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不致迷失方向。他严谨的治学之风和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将影响和激励我的一生,他对我的关心和教诲我更将永远铭记。
借此机会,我谨向x老师致以深深地谢意。其次,我还要感谢xx大学xx系xxx,xxx等老师,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严格,无私,高质量的教导,我才能在这几年的学习过程中汲取专业知识和迅速提升能力;我还要感谢我的班主任xx老师这几年来对我的关心,帮助与支持;同时也感谢这三年来与我互勉互励的诸位同学,在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始终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能在这样一个团队中度过,是我极大的荣幸。
同时也感谢xx人,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帮助我完成了第一手语料的收集,感谢他们对本文调查工作所提供的大力帮助与支持。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父母和我的爱人,他们给我极大的鼓励与朴素的帮助。最后,我要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他们给了我一个审视几年来学习成果的机会,让我能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对我的帮助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倍努力,以期能够取得更多成果回报他们,回报社会。再次感谢他们,祝他们一生幸福,安康!
感谢我的导师刘海滨教授。本研究是刘老师近些年重点关注领域之一,在我的科研能力不是很强的情况下,是刘老师不断鼓励我、指导我,孜孜不倦,给予我最大可能的帮助,促使我论文的完成,真心感谢刘老师的师德与师恩。
感谢在博士学习期间指导和帮助过我的各位师长,特别感谢宁云才教授、安景文教授、丁日佳教授、王立杰教授,在他们生动的课堂上我学到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尤其是在论文选题过程中,给予了我不同的意见,促使我不断完善论文内容及创新性。
感谢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企业领导和同事。特别感谢神东煤炭集团安全监察局张惠处长、设备管理中心刘国智处长以及保德煤矿安全管理办公室的刘波、白振禾。他们不惜宝贵时间帮助我完成调研问卷的发放与收集,我才能够获得如此珍贵的调研数据,为论文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在博士学习期间给予我支持的同学和朋友们,特别感谢李文琼博士、张志强博士、陈冲博士、李金三博士、李春贺博士、陶帅硕士对我在学习生活中的照顾,为我打造了一个五彩的生活。
感谢论文的评阅老师,他们严谨的思维、高超的学术能力,使我论文不断的完善付出了辛苦,由衷感谢。
***年 * 月博士入学时,导师侯运炳教授曾经对我说过,博士生期间做什么方向的科研并不要紧,关键是做科研的态度和掌握科研的方法。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导师不仅是教给我们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在使我深受触动的同时,也使我更加严谨认真地对待研究和学习,这些都将对我未来的人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启发性。借此机会,我谨向导师对我多年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最由衷的谢意。
同时,我也要感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其他的老师,正是老师们对我们的培养和教导,使我能够较好地完成我的学业。
在论文写作及资料查询过程中,得到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周健奇同志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张浩、于辉同志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还想感谢的是实验室的各位同门,博士研究生期间,与大家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收获了很多,没有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很难顺利度过博士生期间的学习,向同门表示感谢。
在这篇论文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参考了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尤其是理论阐述部分。这些文献资料的作者们研究的结果对本论文的研究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另外,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在百忙之中对本文进行评阅。作者衷心希望得到老师及评委的大力指导和帮助。
最后,感谢一直陪在我身边给我支持、鼓励、安慰的家人、爱人以及朋友们,是你们给了我生活及精神上的支持,为我顺利的完成学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爱你们。
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后张恒敏发表论文有17篇,其中包括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以及多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