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财务信息报告范文
【摘要】提高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文章在分析美国联邦政府财务报告中有关可持续性信息披露的意义和目标的基础上,回顾了其历史发展轨迹,提出了可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社会保障;信息披露;政府财务报告;可持续性
一、美国联邦政府财政可持续性报告的发展与内容
财政可持续性指的是作为经济实体的国家财政的存续状态或能力。当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时,财政是可持续的,反之是不可持续的。当今美国政府对财政可持续性十分重视,美国联邦财务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FASAB),于2008年9月了名为“美国政府综合长期财政预测报告”的准则公告(征求意见稿),要求联邦政府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必须提供相关信息,以说明政府在未来是否有能力维持公共服务以及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相关信息以基本财务报表以及信息披露的方式体现。
美国联邦会计准则咨委会如此重视可持续性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因为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已存在不可持续的危险。有资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2008财政年度的净营运支出突破了1万亿美元,是2007年同期的4倍;财政赤字为4548亿美元,是2007年的3倍,而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缺口则由上年的45万亿美元增长到49万亿美元。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前景堪忧。如,医疗保险项目的支出将从2008年开始超过该项目所能获得的资金来源;社会保险项目的支出将从2017年开始超过该项目所能获得的资金来源;到2040年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将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占GDP的109%;到2080年,政府的全部支出将是收入的四倍。美国联邦政府也已意识到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性,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2007和2008连续两年的年报前言中都呼吁,“必须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以保障其可持续性”;其二是披露持续性会计信息可使公众了解政府的财政状况并对财政开支加以监督,以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这一信息披露将使公众了解,在一定期间内,政府的财务状况是否恶化、政府的运行是否对国家的福利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判断未来的预算资源是否足以维持公共服务的提供、是否足以偿还到期债务。因此,可持续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就在于提供相关信息以帮助报表的使用者作出评价:在不改变联邦公共服务以及税务政策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是否可持续。即延续当今的政策,政府未来的预算资源是否能足以维持公共服务及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
美国可持续性会计信息的披露,最早只要求体现在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补充信息”中,即在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补充信息”中应提供社会保障各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信息,以评估在现行政策下,社会保障项目是否具可持续性,以及项目对政府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为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联邦会计准则咨委会开始着手筹备财政可持续性项目的研究工作并于2006年7月确定了项目组的成员,初步拟定了项目研究的纲要草案,也就是将财政可持续性项目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进行研究,并于当年10月了“社会保险会计准则(修正稿)”的初步意见,向社会各界征求反馈意见,拟对社会保障项目的负债确认及其他信息披露相关问题做出修订。委员们一致认为,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应遵循应计制的原则,都要求要有可持续性报告。
按照已的联邦财务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中已提供了有关财政可持续性的信息,例如社会保险报表、报表附注及其相关的补充信息。联邦会计准则咨委会于2008年9月所的“美国政府综合长期财政预测报告”,实质上就是“美国政府财政可持续性报告”的征求意见稿。
财政可持续性报告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基本财务报表,二是信息披露部分。
(一)基本财务报表
基本财务报表中应列示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障项目在内的联邦政府所有活动的预期收入、支出的现值,收入支出现值之间的差异即“财政缺口”,这些数额占预期GDP的比重,及其同上一年份相比的变动值。
征求意见稿提供了一个基本报表的范本(如表1所示)。
(二)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部分应解释并说明以下几个问题:联邦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间的关系、财政赤字或盈余、公债(国债)占GDP的比重等,并对其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同时还应说明:预测所基于的假设、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其变化趋势、各期预测值之间的重要变化、当采用不同模拟方案时的可能结果、在财政缺口存在的情况下,推延正确的行动将导致的可能后果。
对于信息披露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与规范。在政策假设中“保持当年政策不变”指的是:在不改变联邦公共服务以及税务政策的情况下,延续当今的政策。而将当前的政策推衍到未来的方式有许多。对可自由支配开支①的预测而言,可假定它占GDP的比重保持不变;也可假定其人均支出水平保持不变;还可假定其按通货膨胀率的增长率来增长(通货膨胀率的增长率可能不同于GDP的增长率)。显然按这三种假设计算的预测值都可能不同。联邦会计准则咨委会认为,对于“保持当年政策不变”的各项假设,可由报表制作者选择判断、审计人员复核。但是,不论使用何种假设,信息披露中都应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应的解释材料,包括对所使用的假设、相关的模拟情形的解释。
当财政可持续性报告披露了显著的不平衡时,那么是否还应当给出弥补财政缺口的相关政策建议呢?联邦会计准则咨委会认为,为不影响信息披露在阐述美国政府财务状况上的中立性,没有必要披露相关的政策建议。对于代际公平的信息披露问题,征求意见稿中给出了披露范例,但并不作为统一的格式规范,具体的披露模式由报表制作者决定。
二、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一进程中,美联邦政府对于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视以及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做法可供我们借鉴。
(一)建设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关注财政的可持续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是现代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的支柱是财政的可持续性。在建设可持续性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要从制度创新和管理理念创新的视角高度重视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当前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2%,并将以每年平均800万人的规模增长②。随着人口老龄化,严峻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使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上海市社保基金严重穿底,仅2008年上海市级财政收入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170亿元~180亿元,2009年市级财政安排对社会保险基金等补贴121.4亿元③。可以预计,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财政可持续性的问题将日益突出。为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高度关注财政可持续性问题。
(二)规范、及时的财政可持续的信息披露有助于社会保障可持续性的实现
财政可持续性信息的披露首先有助于评估我国社会保障项目的可持续性,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时调整政策,以切实落实政府的责任;其次有助于向公众和监督部门提供更多的信息,这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很大的作用。目前,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与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不相适应,预算会计制度不能从财务的角度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在防范财政负债风险方面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其所披露的财政负债规模及财政负债风险都远低于实际存在的负债规模和负债风险④。由于缺少必要的财务信息,难以对政府的财务状况作全面系统的分析,进而造成对财政政策的选择缺乏科学的依据。
第2篇:财务信息报告范文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开展,从内部挖潜增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财务会计报告系统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职能。因此,建设好财务会计报告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一、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现状与评价
1992年实行两则两制的财务会计改革以来,财务会计报告经历了动态的发展历程。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从最初的三张主表,发展到如今财政部要求的大量附表和附注的披露,其内容在逐步地丰富和细化,既满足了企业对外披露信息的需要,同时也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的报告体系还远远满足不了现代企业高效管理的需要,财务信息细化的程度不够,披露的时效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规划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设,使财务报告真正发挥其在财务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现状一:企业可以做到会计核算电算化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电算化,但是二者还没有有效地衔接起来
从企业自身的层面来看,企业的会计核算电算化和财务会计报告电算化已经初具规模,两者都有通用的软件系统支持,但是从会计账簿数据直接编报财务会计报告的功能一直没有实现。会计人员只能先通过EXCEL等办公软件系统拷贝账簿数据,然后粘贴到报表格式上来,这种半自动化的过渡导致会计人员无论是编制中期财务报告还是年度财务决算时,都时间紧、任务重,经常加班加点非常辛苦,但结果往往还不如人意。
现状二:财务会计报告仅仅满足对外披露的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
目前,无论是财务预算报表还是财务决算报告,由于有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的要求,编报时基本上以及时、较好地完成对外披露为主要目的。而企业内部日常管理对信息的需求显得匮乏,尤其在专项业务管理时,往往需要纵向和横向全方位的统计数据,但目前不能够随时获得,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重新收集资料。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工作的无序和资源的浪费,显然要应对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是十分不利的。
现状三:财务会计报告中,预算报表、财务快报、财务决算中报和年报自成体系,缺乏相关性和整体性
目前,上述几套报表体系在管理上各立门庭,按照业务模块划分,不同人员有不同的分工。这样就使报表之间虽然基础数据相关,但是报表数据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变得复杂,股东、董事会以及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信息需求者不能够直观地解读财务指标,这对融资、投资等重大资本运营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现状四:软件系统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造成数据在企业间、不同报告期间不兼容,降低了数据的可利用价值
有些企业没有统一要求其下属企业的核算和报表软件,下属企业可以自主开发或购买软件系统,造成上下信息流传输不畅,转换工作量很大。同时,近年来软件系统的更换也造成企业的前后期数据不能兼容,直接影响多年经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总体上来讲,目前的财务会计报告一是缺乏系统性;二是深层管理的深度有待加强,缺乏统一的财务信息体系和系统开发是制约管理的瓶颈。
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核心――信息元素
从财务会计报告的现状可以看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财务会计工作手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如:会计工作的数据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数据处理工具由算盘、草稿纸变为高速运算的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实时数据的直接输入输出。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了会计披露目的的改变,由原来受托于经营者的事后反映和总结,转为倾向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总结加前瞻性的预测信息,信息的有用性和实效性决定了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价值。因此,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信息数据的相对固定和统一,增强连续型、可比性和相关性;二是能够充分满足不同目的使用者对财务会计报告的需求;三是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升财务数据预测与分析价值。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必须研究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和手段。经过多年的实际工作,我们发现由于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日益增加,尽管目前财务会计的报表格式和内容一直在不断地完善,但是任何一套财务报表体系都不能说可以完全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为使用者的动态需求使财务会计报告需要年年调整。鉴于此,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应该打破固定格式和固定框架的限制,笔者建议引入“信息元素”的概念,以建设“信息元素型”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来解决目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元素的含义
所谓信息元素,就是指围绕着财务会计报告这一主题设计的基本财务指标或非财务指标项目,犹如人体的“细胞”,作为独立的基本单元存在并具有既定的指标含义。
(二)信息元素的范围
1992年,我国的“两则两制”改革确定了基本的三张会计报表后,尽管对报表的披露要求不断细化、报表格式和内容一直在丰富,但是相对而言,会计要素的基本定义要稳定得多。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而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体准则》对会计要素的定义又进行了重大调整。这次调整完全是按照2000年国务院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将这些会计要素作为信息元素的范畴,可以为构建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从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内容来看,财务会计报告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财务指标的披露上,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以及生产技术性指标等在内的非财务信息也成为财务会计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信息元素的范围要大于单纯的财务或会计要素的范围,它是完全围绕报告披露和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及财务决策而设计指标并发挥功能的。
(三)“信息元素型”财务会计报告系统的构建
构建“信息元素型”财务会计报告系统的基本思路是以信息元素作为基本落脚点,将信息元素纵向分级划分,设定一级主干信息元素和二、三级分支信息元素,构成“信息元素树枝结构”,从而构建起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信息的体系框架。具体步骤如下:
1.在基本层面上应将信息元素划分为“财务信息指标”和“非财务信息指标”两大类。2.将“财务信息指标”体系,分为“基本指标”和“比率指标”两种类型。其中:在“基本指标”下首先需要对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分析,寻找出报告中的基本信息单元,它们是计算其它比率指标的基础,也是披露的基本内容,对此进行初步分析,如“应收账款” 、“固定资产”等一级会计科目作为一级主干型信息元素;再在一级基础上设计二级信息元素,如“往来单位”、“坏账准备”等,以下级次依此类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断细化的过程中应将与报表项目有关的细节加以说明,如“长期借款贷款期限”、“实收资本的构成”等信息的相关性也归属在这里,作辅资料进行披露;“比率指标”部分必须借助“基本指标”中的基础信息,结合企业财务管理,重点设计可以作为信息元素存在的计算公式较固定的比率指标。这些指标公式明确、计算惟一,便于直接进行财务的分析、预测和决策。3.在“非财务信息指标”中按照目前披露的、有关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人事、采购、生产、销售、质量管理等多方面材料进行披露,主要基于信息使用者的关键点需求进行披露。4.在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上,需要测试并稽核,防止生成错误的信息元素。5.按照上述结构和内容开发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系统,建立电算化环境下的“信息元素型”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实现最终的数据转换、收集、汇总等多种功能。
(四)信息元素的组成特征
从企业建立整体信息库的角度来看,为了便于在信息库中查找、筛选,一个独立的信息元素,至少应具备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名称、时间、填报单位、金额,这四项内容横向描述了该信息元素的基本特征。因为我们设计的出发点完全基于“某一信息元素”而不是“某一张报表”,打破了目前财务报告软件系统不能实现同一指标不同期查询、分析的局限。这样一来,只要按照这四项内容排序输入查询条件,就能够瞬间完成统计数据的收集工作,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利用价值。
(五)信息元素的指标来源及其种类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涉及方方面面,报表的披露详细全面,所以信息元素是一个强大的信息数据库。数据库里的指标可能成百上千,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指标:
1.可以从账簿中直接生成的财务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直接从账簿中取数,是形成报表主表和附表财务信息的基本来源。比如以“ 应收账款”、“应交税金”期末数等指标生成资产负债表,“主营业务收入”、“管理费用”本期数等指标生成利润表等等。这些数据有一级科目直接生成的,对于具体的科目披露还有从二级甚至二级以下级次会计科目中取数的情况,因此占信息元素的比重应该是最大的。
2.经过计算自动生成的财务指标
如果一项指标是从其他数据加工得来的,那么这项指标尽可能不作为信息元素,换句话说,信息元素以该指标(数据)从来源上直接生成,不需再分解为宜。但是如果某些指标计算公式固定,含义惟一,不产生歧义,也可以作为信息元素存在,但这些指标只占信息元素的少部分,比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
3.行业生产技术类的经济指标
这些指标是编报企业行业技术指标表的来源。具体来说可依据行业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指标,比如电力行业的“发电量”“设备利用小时”等指标。部分指标同样需要计算而成,比如电力行业的单耗类指标。
4.从其它统计渠道得来必须手工填写的基础数据
这些指标多为统计口径的指标,是编报“企业基本情况表”等报表的来源,比如从人力资源部门得到的“职工人数”、从统计部门得到的“工业总产值”等指标。
5.其它文本说明性指标
这些指标往往需要从多种途径中获取。比如有助于理解对外重大项目投资说明的“利率情况”、“预期完工年限”、“项目完工程度”,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长短期借款中的“借款到期日”等指标。
三、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化的实施
信息元素的构建和实施必须结合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化的完成,财务会计报告系统开发的成败,是整个财务会计报告管理的决定性环节。与通用财务软件开发一样,需要专门的软件开发人员并结合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共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实现从核算系统到报告系统的对接,能够直接从核算系统中取数生成信息元素。
(二)由于非财务信息的存在,可以借鉴分部式报告的观点,考虑让相关部门参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比如,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可由人事部门协助披露;有关销售协议方面的信息由销售部门披露,披露部门从会计部门拓展到了人事、销售、计划等部门。
(三)在开发的过程中,除了按结构层次构建信息元素外,还可以将相对稳定的报表比如三张主表延伸开发,实现报表的实时生成,这样将大大提高披露的效率。
(四)信息系统生成后,将信息分为核心与非核心信息。非核心信息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及时使用性,不需保密,可以对外公开;核心信息只由财务部门、企业高层管理当局和董事会主要成员垄断使用,不对外公开。
(五) 在建立信息元素的基础上延伸信息模型的建立。既然元素固定,就可以运用这些元素进行项目预测、决策分析、经营结果分析等,实现图表结合、基础数据与计算结果联动的目标,以更直观、简便的方式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和不同指标的平衡。比如,建立预算考核平衡计分卡模型、成本因素分析模型、不同时期经营成果对比柱形图、项目投资后评价模型等等,这些对企业的决策非常有意义。
另外,要注意秉承开放式的开发思想。即在开发过程中要考虑预留接口、将来有可能进行的整体信息化流程(如ERP)整合等,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信息的及时上报、传递和分析。
四、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化的配套建设
真正贯彻和落实好这套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系统,建设配套的外部环境非常有必要。
(一)建立相应的财会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建设信息元素型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至少应建立以下相关的财会规章制度:
1.明确财务会计报告中信息元素的指标解释
以指标手册的形式明确信息元素的组成、指标解释以及指标间的稽核关系等内容,使信息元素规范、有章可循,这种手册的优势在于设计内容相对统一,手册相对固定,而不是年年变更。
2.规范财务会计报告电算化操作的办法
主要包括两层含义:(1)在每个单位内部建立局域网环境下的财务会计报告电算化操作流程设计和权限分配,通过身份确认和密码设置等手段,使职责权限分工明确,保证软件系统操作的安全;(2)在上下级单位的报送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或系统远程网络建立相关的操作流程和权限,保证及时、准确地报送和接收数据,真正建立起通畅的财务会计信息流。
(二) 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保证执行效果
由于系统不仅需要实现软件功能的运用,而且要注重对未来信息的预测与分析,因此,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财务和会计知识的综合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计算机技能显得非常重要。不仅如此,培训内容还应包括信息元素的讲解、软件操作培训、模型的设计和运用等。同时,还要加强对财务分析的培训,提高财会人员运用指标分析现状、提出处理或改进建议的水平。唯有如此,财务人员才能真正扮演好经济参谋的角色。
第3篇:财务信息报告范文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系统,尤其是人造系统,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它的其他一切方面都必须服从于这一目标。财务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它也必然应该有自己的目标,一个不明确自身目标的人造系统是不可想象的。关于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目标曾经有过许多讨论,“受托责任观”是早期财务报告目标的主导观点,而现在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的“决策有用观”,即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两者并不排斥,正如Solomons所言:“可以把会计确定受托责任的作用看作从属于决策作用,它构成决策作用的一部分。”而在财务会计目标基础上所建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
前已论及,一个人造系统所应发挥的功能,所应采用的方法、程序和所包括的内容都必须服从于系统的目标。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会产生多种信息输出,那么在财务报告中信息取舍应该以财务报告目标作为衡量标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决策有用”这一目标具体化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财务报告中的符合质量特征的信息是衡量财务报告质量的标准。
二、产生分部信息需求的背景
由于以现值为基础会计的很不可靠性,历史成本会计虽然不断受到挑战,但最终成为人们对相关性与可靠性进行权衡后而作出的无奈选择。在保留了历史成本框架后,人们不断致力于提高历史成本的有用性,其中一种方法就是扩大年报的披露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公司经营业务涉足多个行业、遍布国家各个地区甚至世界各地,这样合并数据不再能够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他们需要更加详细的分解信息以更好地预测企业面临的未来机会与风险,从而作出理性的决策。因此,分布信息就成为人们在扩大年报的信息披露范围方面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6年了第14号准则《企业分部的财务报告》,之后又不断进行补充和修正,了一系列与分部财务报告有关的准则。其他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了关于分部财务报告的会计准则。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亦不断发展壮大,分部信息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我国至今尚未制定出一套关于分部财务报告的会计准则,这与我国日益多元化的上市公司发展状况极不相适应。因此,在我国研究分部信息披露具有现实意义。
三、分部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衡量财务报告质量的标准,那么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分部信息必然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一)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进一步发展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被认为是较成熟和成功地对财务报告目标进行了具体化。美国学者Gregory J. Jonas和Jeannot Blanchet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质量特征。他们在《评价财务报告质量》(Assessing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Accounting Horizons,Sep. 2000)一文中指出,评价财务报告质量的不同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户需求型,另一类是股东或投资者保护型。用户需求型的评价方法首先关注于为用户提供与他们资本配置或估价相关的财务信息,而股东或投资者保护型的方法则关注于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多和尽可能透明的信息。不过这两种方法的目标未必相互排斥,他们在很多方面相互初充。两位研究者认为应该由报告使用者来定义报告的质量,也即以用户为中心。因此,在综合考虑了投资者、债权人和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两位学者对FASB所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他们所建议的质量特征框架。这个框架是建立在FASB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框架基础上的。因为他们认为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代表了迄今为止关于财务报告目标和质量特征最先进的思想,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因此他们将其他评价方法中有独到见解的要素融入FASB的框架中,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质量特征框架(虚线部分为新增部分)。
图1 质量特征框架
从图1可以看到,这两位外国研究者已经将分解信息列入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框架中,也就是说,分解信息也成为了达到财务报告目标的会计信息所应具备的特征之一。而分部信息正是具备了这一特征,符合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由此,分部信息的披露无疑会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二)来自实证研究的证据
肯尼和科林斯先后于1971年和1975年发现,与仅使用合并数据的预测模型相比,使用行业分部数据的预测模型具有相对较小的盈利预测误差。另外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在相同的情况下,披露分部信息的企业未来经营报酬和经营风险的分析比不披露分部报告信息的企业准确的多。这些都说明,实践中分部信息也确实具有预测价值,符合倌息质量特征。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于1991年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向企业报告用户调查他们对现存报告的意见及其信息需求,并在调查综合报告《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中阐述了调查的结果及委员会的建议。其中就提出了对分部信息披露的关注和改进,充分表明了分部信息在美国是具有相关性的信息,他在企业报告用户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相类似地,厦门大学会计系博士后吴联生在我国也作了一个调查,并写成《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求分析——兼论如何改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一文。根据该文所列示的调查结果,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非常需要”或“需要”披露经营业务分部信息(占93.53%)、市场(国家)分部信息(占76.67%)和产地(国家)分部信息(占86.66%),需要程度高。同时,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也认为,上市公司“非常需要”或“需要”披露经营业务分部信息(占88.89%)、市场(国家)分部信息(占71.11%)和产地(国家)分部信息(占75.55%),需要程度也很高。
财务报告使用者对分部信息如此关注,需求程度如此之高,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认为分部信息有助于他们的投资、信贷等决策。这再一次证明了分部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由此,分部信息的披露将有助于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从而其对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贡献就不言而喻了。
以上论述说明了分部信息披露是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目前对分部信息的披露还很不规范,许多上市公司只求达到规定的最低标准即可,而不懂得利用分部信息向资本市场传递对自 身有用的信息。同时广大报告使用者却对分部信息有巨大的需求,因此我国应加快对分部财务报告具体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制定,促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提高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论改进企业报告[C].陈毓圭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2] William R Scott.财务会计理论[M].陈汉文,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丁兆军,卢文彬.分部信息披露:制度比较与会计难点[J].财务与会计,1999,(1):15-20.
[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5] 课题组.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的分部财务报告[J].财务与会计,2000,(4):27-29.
第4篇:财务信息报告范文
【摘要】提高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文章在分析美国联邦政府财务报告中有关可持续性信息披露的意义和目标的基础上,回顾了其历史发展轨迹,提出了可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社会保障;信息披露;政府财务报告;可持续性
一、美国联邦政府财政可持续性报告的发展与内容
财政可持续性指的是作为经济实体的国家财政的存续状态或能力。当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时,财政是可持续的,反之是不可持续的。当今美国政府对财政可持续性十分重视,美国联邦财务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FASAB),于2008年9月了名为“美国政府综合长期财政预测报告”的准则公告(征求意见稿),要求联邦政府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必须提供相关信息,以说明政府在未来是否有能力维持公共服务以及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相关信息以基本财务报表以及信息披露的方式体现。
美国联邦会计准则咨委会如此重视可持续性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因为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已存在不可持续的危险。有资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2008财政年度的净营运支出突破了1万亿美元,是2007年同期的4倍;财政赤字为4548亿美元,是2007年的3倍,而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缺口则由上年的45万亿美元增长到49万亿美元。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前景堪忧。如,医疗保险项目的支出将从2008年开始超过该项目所能获得的资金来源;社会保险项目的支出将从2017年开始超过该项目所能获得的资金来源;到2040年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将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占GDP的109%;到2080年,政府的全部支出将是收入的四倍。美国联邦政府也已意识到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性,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2007和2008连续两年的年报前言中都呼吁,“必须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以保障其可持续性”;其二是披露持续性会计信息可使公众了解政府的财政状况并对财政开支加以监督,以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这一信息披露将使公众了解,在一定期间内,政府的财务状况是否恶化、政府的运行是否对国家的福利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判断未来的预算资源是否足以维持公共服务的提供、是否足以偿还到期债务。因此,可持续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就在于提供相关信息以帮助报表的使用者作出评价:在不改变联邦公共服务以及税务政策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是否可持续。即延续当今的政策,政府未来的预算资源是否能足以维持公共服务及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
美国可持续性会计信息的披露,最早只要求体现在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补充信息”中,即在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补充信息”中应提供社会保障各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信息,以评估在现行政策下,社会保障项目是否具可持续性,以及项目对政府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为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联邦会计准则咨委会开始着手筹备财政可持续性项目的研究工作并于2006年7月确定了项目组的成员,初步拟定了项目研究的纲要草案,也就是将财政可持续性项目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进行研究,并于当年10月了“社会保险会计准则(修正稿)”的初步意见,向社会各界征求反馈意见,拟对社会保障项目的负债确认及其他信息披露相关问题做出修订。委员们一致认为,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应遵循应计制的原则,都要求要有可持续性报告。
按照已的联邦财务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中已提供了有关财政可持续性的信息,例如社会保险报表、报表附注及其相关的补充信息。联邦会计准则咨委会于2008年9月所的“美国政府综合长期财政预测报告”,实质上就是“美国政府财政可持续性报告”的征求意见稿。
财政可持续性报告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基本财务报表,二是信息披露部分。
(一)基本财务报表
基本财务报表中应列示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障项目在内的联邦政府所有活动的预期收入、支出的现值,收入支出现值之间的差异即“财政缺口”,这些数额占预期GDP的比重,及其同上一年份相比的变动值。
征求意见稿提供了一个基本报表的范本(如表1所示)。
(二)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部分应解释并说明以下几个问题:联邦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间的关系、财政赤字或盈余、公债(国债)占GDP的比重等,并对其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同时还应说明:预测所基于的假设、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其变化趋势、各期预测值之间的重要变化、当采用不同模拟方案时的可能结果、在财政缺口存在的情况下,推延正确的行动将导致的可能后果。
对于信息披露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与规范。在政策假设中“保持当年政策不变”指的是:在不改变联邦公共服务以及税务政策的情况下,延续当今的政策。而将当前的政策推衍到未来的方式有许多。对可自由支配开支①的预测而言,可假定它占GDP的比重保持不变;也可假定其人均支出水平保持不变;还可假定其按通货膨胀率的增长率来增长(通货膨胀率的增长率可能不同于GDP的增长率)。显然按这三种假设计算的预测值都可能不同。联邦会计准则咨委会认为,对于“保持当年政策不变”的各项假设,可由报表制作者选择判断、审计人员复核。但是,不论使用何种假设,信息披露中都应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应的解释材料,包括对所使用的假设、相关的模拟情形的解释。
当财政可持续性报告披露了显著的不平衡时,那么是否还应当给出弥补财政缺口的相关政策建议呢?联邦会计准则咨委会认为,为不影响信息披露在阐述美国政府财务状况上的中立性,没有必要披露相关的政策建议。对于代际公平的信息披露问题,征求意见稿中给出了披露范例,但并不作为统一的格式规范,具体的披露模式由报表制作者决定。
二、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一进程中,美联邦政府对于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视以及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做法可供我们借鉴。
(一)建设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关注财政的可持续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是现代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的支柱是财政的可持续性。在建设可持续性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要从制度创新和管理理念创新的视角高度重视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当前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2%,并将以每年平均800万人的规模增长②。随着人口老龄化,严峻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使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上海市社保基金严重穿底,仅2008年上海市级财政收入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170亿元~180亿元,2009年市级财政安排对社会保险基金等补贴121.4亿元③。可以预计,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财政可持续性的问题将日益突出。为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高度关注财政可持续性问题。
(二)规范、及时的财政可持续的信息披露有助于社会保障可持续性的实现
财政可持续性信息的披露首先有助于评估我国社会保障项目的可持续性,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时调整政策,以切实落实政府的责任;其次有助于向公众和监督部门提供更多的信息,这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很大的作用。目前,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与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不相适应,预算会计制度不能从财务的角度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在防范财政负债风险方面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其所披露的财政负债规模及财政负债风险都远低于实际存在的负债规模和负债风险④。由于缺少必要的财务信息,难以对政府的财务状况作全面系统的分析,进而造成对财政政策的选择缺乏科学的依据。
第5篇:财务信息报告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披露;财务报告
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制定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披露企业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从此,我国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由自愿披露过渡到了强制披露阶段。
一、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必要性
(一)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供附加信息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一系列财务丑闻的披露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以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缺乏信心。单纯的财务报告已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
(二)对于上市公司自身来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内部控制的意识
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管理当局可以在导致重大后果以前发现内控中存在的缺陷,及时改进企业管理、减少舞弊。同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是管理当局解除受托责任的一种方式,委托者可以通过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来判断受托者是否尽心尽职履行受托义务。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和原因分析
2006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随年报一同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内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的情况;内控制度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风险和处理情况;对本年度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价;完善内控制度的有关措施以及下一年度内部控制有关工作计划。而且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对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时,应参照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就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情况出具评价意见。
查阅上交所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可以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仅在年度报告第十部分重大事项中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一项或详或略地披露了公司内控的相关信息,多是流于形式,有的公司甚至仅以“公司现有内部控制制度基本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各个业务环节,保证了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等空洞的语言一笔带过,即使是披露较为详细的公司,也未能完全包含《指引》中所要求披露的内容,并且几乎所有公司都没有披露聘请注册会计师就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情况出具评价意见的信息。
由此可见,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内控信息均未达到《指引》的相关要求,上市公司普遍缺乏对内部控制信息详细披露的动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从内部控制信息供求角度分析
作为信息的需求方,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股市投机性强,投资者的专业性较差,对数据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较弱,对高质量会计信息需求不足。
而作为信息的供给方,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问题是造成这一现象根本原因。只有信息产生的效益大于信息的成本,信息的生产才具备经济上的合理性。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单位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进行问卷调查(周勤业,2003)表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负担日益加重,集中于在指定报纸刊登信息披露文件的费用和定期报告的审计费用,上市公司认为信息披露对产品销售、品牌宣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是太大,对改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意义也尚未体现出来。
(二)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角度分析
首先,《指引》对披露内容的规定不完善,没有说明上市公司评价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的标准,使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信息含量下降,可操作性差。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统一、权威的标准体系。除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以外的上市公司一般是参照2001年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该规范是目前我国内部控制领域比较权威的标准,也是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所依据的标准,但其将内部控制定位于内部会计控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立足点还是从内部会计控制的角度进行规范,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在这种缺乏内部控制评估标准情况下,不同企业对内部控制发表的自我评估结论很难具有可比性,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应采取哪些程序、遵循哪些标准没有规范可依,其执业风险大小不好衡量。
其次,披露要求中缺乏董事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责任的相关表述。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报告中表明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可以增强其内部控制意识,通过管理层改善控制环境,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内部控制信息实际上也是董事会解脱受托责任的一种方式。
另外,《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没有对违反该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关处罚的条款,《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指出对公司及其有关人员违反该指引规定的行为参照《上市规则》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总的来说,处罚力度太轻,这也从客观上导致了《指引》在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未能被严格执行。
三、改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加强引导,使管理当局认识到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作用
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是加强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措施,对公司来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它能够使股东和其它投资者更加了解公司的管理现状和财务状况,从而引起更多投资者的兴趣;另一方面,公司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达到战略目标。
(二)尽快出台内部控制的标准和评价规范
只有制定出类似于美国COSO报告(2003年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的框架,指出企业风险管理的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要素,《指引》采用了此观点。)比较统一、权威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以后,内控信息的披露才具有操作性和可比性,注册会计师也才有了判断企业内控完整、合理、有效的标准。
200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牵头发起,证监会、国资委共同参与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正式在北京成立,并于2007年3月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借鉴了美国COSO报告的已有成果,这表明我国已开始积极规划出台既吸收了国外先进内部控制理念,又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内控建设和评价的相关制度和规范,使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评价有统一权威的标准可以参照。
(三)进一步规范披露内容和形式
证监会应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内容和格式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定。除现有规定外,内部控制报告应增加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内部控制报告应表明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建立、实施和维护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当局的责任,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法律和法规的遵循性。2、内部控制报告还应说明所依据的内部控制的标准或规则框架。内部控制标准是用来指导公司设计和执行相关内部控制的基本依据,也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3、内部控制报告应声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或除已表述的重大缺陷以外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不存在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4、有必要在报告中说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缺陷,有效的内部控制也只能对经营、财务、法规遵循三大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且,随着环境和情况的变化其有效性可能会发生改变。
(四)制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核实评价意见的标准
目前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核业务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在股份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以及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时,要求拟发行证券的公司和上市公司披露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做出自我评估意见,同时要求注册会计师指出“三性”是否存在重大缺陷。)进行的。该指导意见规定了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程序、方法和报告等一般性要求,却没有涉及评价内部控制的操作性工具,因此不能明确注册会计师应该对上市公司的哪些控制内容和要点进行测试,以及测试标准和对应的评价意见类型。建议可以借鉴美国COSO报告所提出的评价工具,设计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工具,将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作为内部控制评价工具的框架,从而服务于经营、财务报告以及法规遵循这三大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
(五)明确界定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第6篇:财务信息报告范文
【关键词】 社会保障;信息披露;政府财务报告;可持续性
一、美国联邦政府财政可持续性报告的发展与内容
财政可持续性指的是作为经济实体的国家财政的存续状态或能力。当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时,财政是可持续的,反之是不可持续的。当今美国政府对财政可持续性十分重视,美国联邦财务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fasab),于2008年9月了名为“美国政府综合长期财政预测报告”的准则公告(征求意见稿),要求联邦政府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必须提供相关信息,以说明政府在未来是否有能力维持公共服务以及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相关信息以基本财务报表以及信息披露的方式体现。
美国联邦会计准则咨委会如此重视可持续性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因为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已存在不可持续的危险。有资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2008财政年度的净营运支出突破了1万亿美元,是2007年同期的4倍;财政赤字为4548亿美元,是2007年的3倍,而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缺口则由上年的45万亿美元增长到49万亿美元。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前景堪忧。如,医疗保险项目的支出将从2008年开始超过该项目所能获得的资金来源;社会保险项目的支出将从2017年开始超过该项目所能获得的资金来源;到2040年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将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占gdp的109%;到2080年,政府的全部支出将是收入的四倍。美国联邦政府也已意识到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性,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2007和2008连续两年的年报前言中都呼吁,“必须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以保障其可持续性”;其二是披露持续性会计信息可使公众了解政府的财政状况并对财政开支加以监督,以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这一信息披露将使公众了解,在一定期间内,政府的财务状况是否恶化、政府的运行是否对国家的福利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判断未来的预算资源是否足以维持公共服务的提供、是否足以偿还到期债务。因此,可持续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就在于提供相关信息以帮助报表的使用者作出评价:在不改变联邦公共服务以及税务政策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是否可持续。即延续当今的政策,政府未来的预算资源是否能足以维持公共服务及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
美国可持续性会计信息的披露,最早只要求体现在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补充信息”中,即在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补充信息”中应提供社会保障各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信息,以评估在现行政策下,社会保障项目是否具可持续性,以及项目对政府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为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联邦会计准则咨委会开始着手筹备财政可持续性项目的研究工作并于2006年7月确定了项目组的成员,初步拟定了项目研究的纲要草案,也就是将财政可持续性项目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进行研究,并于当年10月了“社会保险会计准则(修正稿)”的初步意见,向社会各界征求反馈意见,拟对社会保障项目的负债确认及其他信息披露相关问题做出修订。委员们一致认为,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应遵循应计制的原则,都要求要有可持续性报告。
按照已的联邦财务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中已提供了有关财政可持续性的信息,例如社会保险报表、报表附注及其相关的补充信息。联邦会计准则咨委会于2008年9月所的“美国政府综合长期财政预测报告”,实质上就是“美国政府财政可持续性报告”的征求意见稿。
财政可持续性报告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基本财务报表,二是信息披露部分。
(一)基本财务报表
基本财务报表中应列示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障项目在内的联邦政府所有活动的预期收入、支出的现值,收入支出现值之间的差异即“财政缺口”,这些数额占预期gdp的比重,及其同上一年份相比的变动值。
征求意见稿提供了一个基本报表的范本(如表1所示)。
(二)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部分应解释并说明以下几个问题:联邦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间的关系、财政赤字或盈余、公债(国债)占gdp的比重等,并对其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同时还应说明:预测所基于的假设、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其变化趋势、各期预测值之间的重要变化、当采用不同模拟方案时的可能结果、在财政缺口存在的
情况下,推延正确的行动将导致的可能后果。
对于信息披露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与规范。在政策假设中“保持当年政策不变”指的是:在不改变联邦公共服务以及税务政策的情况下,延续当今的政策。而将当前的政策推衍到未来的方式有许多。对可自由支配开支①的预测而言,可假定它占gdp的比重保持不变;也可假定其人均支出水平保持不变;还可假定其按通货膨胀率的增长率来增长(通货膨胀率的增长率可能不同于gdp的增长率)。显然按这三种假设计算的预测值都可能不同。联邦会计准则咨委会认为,对于“保持当年政策不变”的各项假设,可由报表制作者选择判断、审计人员复核。但是,不论使用何种假设,信息披露中都应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应的解释材料,包括对所使用的假设、相关的模拟情形的解释。
当财政可持续性报告披露了显著的不平衡时,那么是否还应当给出弥补财政缺口的相关政策建议呢?联邦会计准则咨委会认为,为不影响信息披露在阐述美国政府财务状况上的中立性,没有必要披露相关的政策建议。对于代际公平的信息披露问题,征求意见稿中给出了披露范例,但并不作为统一的格式规范,具体的披露模式由报表制作者决定。
二、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一进程中,美联邦政府对于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视以及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做法可供我们借鉴。
(一)建设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关注财政的可持续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是现代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的支柱是财政的可持续性。在建设可持续性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要从制度创新和管理理念创新的视角高度重视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当前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2%,并将以每年平均800万人的规模增长②。随着人口老龄化,严峻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使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上海市社保基金严重穿底,仅2008年上海市级财政收入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170亿元~180亿元,2009年市级财政安排对社会保险基金等补贴121.4亿元③。可以预计,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财政可持续性的问题将日益突出。为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高度关注财政可持续性问题。
(二)规范、及时的财政可持续的信息披露有助于社会保障可持续性的实现
财政可持续性信息的披露首先有助于评估我国社会保障项目的可持续性,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时调整政策,以切实落实政府的责任;其次有助于向公众和监督部门提供更多的信息,这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很大的作用。目前,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与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不相适应,预算会计制度不能从财务的角度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在防范财政负债风险方面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其所披露的财政负债规模及财政负债风险都远低于实际存在的负债规模和负债风险④。由于缺少必要的财务信息,难以对政府的财务状况作全面系统的分析,进而造成对财政政策的选择缺乏科学的依据。 如果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利于立法机关和公众了解政府的财务状况,也无法进行必要的监督。因此,当前首先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补充与完善,对其中与财政预算管理不相适应的内容进行调整与规范;并研究制定我国政府财务会计报告制度、规范财政可持续性报告,以推进可持续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2009年3月20日财政部网站上正式公布了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数据⑤,公众可以从中了解到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来源和支出的安排方案。这是财政部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预算草案的第一时间将其向社会公开。这表明政府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关注和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决心。但是,对于规范、及时的财政可持续性报告而言,仍然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建发. 论改进我国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j]. 会计研究,2001(6).
[2]陈工孟. 美国联邦政府财务会计概念与准则公告[m]. 人民出版社,2004.
[3]骆勤.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j]. 财经论丛,2006(11).
[4] statement of federal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 1: objectives of federal fina
ncial reporting, www.fasab.govstatement of federal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exposure draft: accounting for social insurance, revised, www.fasab.gov.
[5] statement of federal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exposure draft: reporting comprehensive long-term fiscal projections for the u.s. government, www.fasab.gov.
[6]2007 financial report of the u.s. government, www.gao.gov.
第7篇:财务信息报告范文
【关键词】 决策有用性;网络会计;网络财务报告;swot分析法;xbrl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迈进数字化时代,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会计环境在这个新的时代中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会计信息使用群体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通常称为决策有用性。因此,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是当前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的要求,而传统财务报告在应对信息的相关性、准确性以及资金的高速流动性方面都存在缺陷,这就需要一种新的财务报告模式来弥补传统的不足。在信息用户需求和网络经济环境的推动下,计算机、internet、信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企业会计产生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网络会计。在这一新趋势下,人们获取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方式开始转为网络财务报告,对于网络财务报告有助于增强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本文将对网络财务报告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通过swot分析法最终得出,网络财务报告带来的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及其网络会计的兴起,使网络财务报告的实行成为必然和可能。
一、网络财务报告兴起的背景
信息使用者获取企业相关的财务会计新信息主要是通过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在网络会计出现以前,企业几乎都是以纸质的财务报告向信息使用者传递相关信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电子商务日趋成熟,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出现,电子货币和支付工具诞生……这些使得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上。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在新环境下已显不足,缺陷越来越明显,不论是信息提供者还是使用者都希望报告模式得到改进和完善,加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网络会计应运而生。从本质上讲,网络会计就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个关键问题。网络会计的产生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为财务报告的呈报方式和模式的改进提供了契机。
网络财务报告是伴随着网络会计的诞生而出现的,是时展的必然产物。eliott(1992,1994)和wallman(1995,1997)最早研究了网络等新技术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eliott认为信息技术改变了商业交易运作的方式,这种变化也要求外部报告也有所变革。在网络环境下,通过internet与数据库和报告分析技术的结合和相互的支持,公开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和各项经营情况,信息更为丰富和及时,满足了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需求和要求。从此,传播和获取财务报告的媒介从纸质开始走向互联网,财务报告制度也从传统的定期到现在的及时。这种更加个性化、针对性、时效性和智能性的网络财务报告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和会计界关注的热点。
二、对网络财务报告的swot分析
从国内外各类文献、书刊及网络可以了解到,目前已经有众多的学者对网络财务报告的优越性和存在的相关问题等方面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过他们更多的是把目光集中在了网络财务报告相对于传统财务报告的优越性和它所面临的机遇方面。但是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双面性,外部环境在提供给网络财务报告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并存着一些潜在的威胁和挑战。因此,网络财务报告将在优劣势伴生、机遇和威胁共存的环境下存在和发展。
下面,笔者将用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对网络财务报告进行探讨。将网络财务报告自身具有的特点和会计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用来确定网络财务报告自身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明确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
(一)网络财务报告自身的优势分析(strength)
1.网络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时效性:这是指网络财务报告披露信息更为及时、实时,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时效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资本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这使得企业财务信息使用群体更加重视所获得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而传统的定期财务报告制度和静态性的纸质报告,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
相比之下,网络财务报告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一方面,从会计信息提供者角度看, 网络财务报告具有实时跟踪功能,用网络技术能实时采集、加工会计信息,实现了业务和财务处理的一体化,缩短了会计财务信息的生成、传输、获取的时间,从而在财务报告的最终编制和时间上优于传统报告;另一方面,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角度看,网络财务报告具有实时跨越时空传输的功能。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进入企业网站点击相关的网点,获取财务报告的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及时作出预测和决策。
2.网络财务报告的动态性和低成本性:这是指网络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方式和模式动态化,报告的呈报更加方便灵活,而且也降低了报告的编制成本和呈报成本。
动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财务报告呈报模式的动态性和呈报方式的动态性。网络财务报告改变了传统财务报告呈报的模式和方式,从定期模式到及时模式,从纸质呈报到电子网络呈报。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普及使得会计核算工作走上了无纸化阶段,超越传统方式,企业将会计报告相关数据信息存储在企业的数据库和相关网站上,通过互联网财务报告无需印制成册和刊登公布。这是从传统的静态化模式向动态化模式的转变。动态化传递信息模式更加方便快捷,使用也更灵活,这都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从而降低了成本。网络财务报告使得“成本效益原则”得到了最优体现。
3.网络财务报告的针对性和互动性:internet 实现了人机对话交流,提供了多种互动交流模式。互动性是网络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特征。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可以更为直接地交流,充分了解到供需信息。双方的互动性增强了信息的针对性。信息提供者一方不再传统地编制和提供统一固定的财务报告格式,在传统报告模式的通用性基础上更加具有针对性。网络财务报告使企业更好地满足了日益个性化,为特殊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提供了技术保证。信息使用者一方则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要和要求、决策模型等来重新组合企业提供在网络上的数据,然后对其筛选加工处理,这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使用者被动地接受统一格式的局面。网络财务报告的这个特点提升了信息使用者的反馈价值。
4.网络财务报告的全面性和广泛性:这是指网络会计在线数据库包括了企业的所有财务及其非财务信息,突破了传统财务报告的种种约束。传统财务报告无法反映非数字化的信息,无法反映报告的生成程序和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信息。网络会计下,企业实时输入与经济业务相关的所有数据源,存入企业专用数据库,生成与信息使用者相关的财务信息。同时,也揭示了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的预测信息,管理信息,资金筹备信息等。这都弥补了传统财务报告的不足和空缺,有效地扩大了会计报表和辅助信息含量,提供更加丰富完整,满足不同层次的信息使用者。
5.网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之一。可靠性是财务会计信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最主要特征,也是财务会计的优势(葛家澍,2003)。
葛家澍和杜兴强在《当代会计的发展趋势》一书中写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单个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一系列会计数据经过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分析综合、加工汇总后的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单一、仿佛十分精确的项目的可靠性。
传统上编制和提供财务报告时,人工参与的更多,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估计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看,传统会计信息生成中涉及到的处理程序和编制方法受到技术和专业水平限制,其推导出的财务报告数据真实性、精确性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使得最终获得的信息可靠性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了决策有用性。随着计算机处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升级以及相关系统分析性工具或财务软件的开发更新,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传递过程更多地由计算机、网络、软件分析工具来完成,这避免了人为的主观操纵。先进的处理技术和程序,使得最终的会计信息更为准确、真实、可验,增强了可靠性。
6.网络财务报告的开放性和公允性:以往传统财务报告仅局限于把企业财务信息通过财务报告方式提供给当前的利益相关群体如企业的股东,投资者,债权人,而没有考虑到其他对企业有投资意向和合作意向的潜在利益群体的信息需求,这不利于企业业务的拓展和资本的壮大。相比之下,在网络财务报告形式下,自愿披露的企业将财务信息的公开在可供众多人群获取、使用的互联网上。广阔的信息披露平台——企业网站,让更多人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使企业在完成应有的披露任务之时,也附带地起到了宣传作用,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增强了竞争优势,将会赢得更多的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供应商的支持。
网络财务报告的公开性赋予了更强的公允性,报告的公开让其使用群体更为广泛,不仅有来自于股东、投资者、债权人的关注,而且有来自于同行业竞争对手和其他行业(如同类行业企业、政府、银行、供应商、证券、审计、外汇、财税等部门)的关注。在关注的同时也起到了一种监督的作用。信息关注人数的增加,使监督企业财务报告人数增加,则企业提供不可靠性信息就更可能受到指责、批评和攻击。绝对没有一个企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灭亡。在网络财务报告形式下,企业会更加诚实地反映企业信息,通常会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场来反映经济事项,这充分体现出网络财务报告比传统财务报告更具有公允性。
(二)网络财务报告自身的劣势分析(weakness)
虽然网络财务报告的出现更多地呈现了它众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它也具有两面性,其劣势与优势是共同存在的。我们有必要对其自身的劣势进行分析了解,绝不能忽略。笔者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网络财务报告使企业在竞争者面前更多地暴露了自己。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企业在利用internet寻找潜在贸易伙伴、完成网上交易的同时,也将自己暴露于风险之中(张运来,2007)。网络财务报告体系下,会计信息的公开性使企业的透明度得到提高。从企业立场上考虑,这种透明度的提高也使得企业受到了更多同业竞争者的“跟踪监视”,面临了更多的竞争压力和风险。
在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盛行的当今市场上,各类企业的竞争是来自多方面的,有来自生产技术、资源获取、资本积累、知识水平、员工素质、管理结构更改方面的,也有来自对同行业竞争企业的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的竞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及时、准确、全面地获悉竞争者的情况就显得尤其重要,而被看作是企业核心的财务会计信息更是竞争者之间最想获取的信息。而网络财务报告的披露平台——互联网,具有公开性、广泛性、便捷性和快速性等特征,这让竞争对手获得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等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企业的竞争对手,通过网络财务报告获得了诸如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之类的数量化信息和非数量化信息(管理会计信息、预测信息、前瞻性信息和盈利构成信息等),可以分析、判断企业的当期状况,可以预测出企业在未来将采取的行动,以此制定相应竞争策略,减少不确定性。这对企业本身来讲,网络财务报告的公开性、透明性对自身也是一种风险。所以,企业从自身利益和立场考虑,应该对网络财务报告公开性和透明性的两面性进行权衡。
2.网络财务报告使企业在信息使用者面前容易粉饰和伪装。在先前罗列的网络财务报告优势中有提到: 网络会计出现后,会计核算工作走上了无纸化的道路。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多交给计算机系统和分析软件,最终信息使用者也是根据自己的要求来筛选及控制信息的获取。总体上讲,这使得会计信息更为真实、精确、可靠。但如果企业对所披露的原始数据源加以修改,对其数据库中数据的实时输入和储存环节做手脚,或是更改信息系统的处理程序,以此出具更加具有吸引力的网络财务报告,则这样的“粉饰手段”在网络财务报告中是很难被使用者发现的。因为企业的交易业务从发生时就开始录入到数据库中,接下来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最终生成报表都是由网络一手操办的,这样,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企业在其数据库中实时录入和保存,还有信息处理系统的科学性、标准性、严密性。而企业内部人员篡改伪造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是及其容易且隐蔽的,并且鉴于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本质上也是人为设计开发的,对信息处理系统进行更改是很容易的。不像传统财务报告,更改、伪造、涂改的迹象很明显,并且更容易受到原始凭证单据这些实物证据的验证核查。
对于外部审计工作而言:会计网络化后,手工明细账、日记账不存在了,记账凭证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上。传统审计线索变化了,而且计算过程也不直观了。财务处理过程在计算机内自动完成,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过去证账、账账核对的办法现在不方便使用了,这无疑给审计工作者带来了困难。
(三)网络财务报告所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y)
在信息用户需求和网络经济推动下,计算机、互联网及其各类分析工具和财务软件都被广泛应用于会计领域。会计环境的改变给网络财务报告的诞生和实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它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1.计算机、internet、extranet(企业外联网)和intranet(企业内联网)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全方位的信息技术支持,使企业可以随时通过企业信息网络采集数据,实现了财务与业务协同,而且会计数据处理呈现集成化趋势,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生成财务报告并在企业网络上,大大提高了企业编制和披露财务报告的效率。同时,各类财务软件和应用程序开发快速和实时升级更新,符合当今各类企业的不同业务需要和信息用户要求,更好地减少了企业随时出现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各部门可充分利用网络服务器和财务软件实现资源的共享,优化使用效率,实现会计业务的分布式处理,为网络财务报告的实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xbrl技术的成功开发和普及。企业财务报告是商业社会受数字时代影响的最后领域之一。传统收集、整理和编制企业所需的信息既耗费时间,缺乏及时性,又收集不全面且容易出错,成本费用高昂。最主要的问题是,各企业系统使用的报告语言也有差异,也造成了语言转换的额外负担。为此,一种新的语言工具——xbrl被开发出来。xbrl是可扩展性商业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的缩写,它是一种可免费获取的用于财务报告的商业语言,为财务机构准备、公布各种格式的财务报表、可靠地抽取公司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提供标准化方法,用以整合不同来源企业数据的方法,使得数据可以在不同系统之间以及公司内外使用。采用xbrl可以让原先分析软件需要几小时才能整理完整的报告在几秒内便可完成,它让企业能够更有效地传达和管理所披露的数据,而且信息用户只要付出更少的额外成本就能收集到更多的信息。xbrl的开发和普及是存取网络财务报告的一大创新,为网络财务报告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虚拟性信息经济的出现、电子商务交易的盛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支付工具和方式的改变都要求会计领域适应这些变化,这为网络财务报告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
(四)网络财务报告所面临的威胁(threat)
网络经济的到来、会计环境的改变、信息技术的提高在给网络财务报告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潜在的威胁将与其共存,并向它提出了挑战。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信息用户要想更好地利用网络财务报告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以作出有用决策,在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优势之时,必须意识到所潜在的威胁并加以防范,这对于风险的降低更为必要和重要。
1.来自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各类财务分析软件科学性的威胁。网络会计下,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网络财务报告的生成披露流程都是建立在企业内外网络系统和财务软件平台上的。基础平台的安全性和科学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报告的质量。从现实状况看,外部风险主要包括黑客的袭击、高破坏性的病毒到处施虐、不安全媒体的拦截、潜在不道德事件、客户欺诈风险等。加之企业使用的各类财务软件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漏洞不可避免,缺乏严密性,这些都给网络财务报告构成了威胁,带来了高风险性,可能会严重影响甚至破坏最终网络财务报告中的数据。特别是对于那些交易业务网络化、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的金融行业(银行,证券,股票,外汇……)而言,其带来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2.网络财务报告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现有的会计准则和法律规范对网络财务报告这一块还相对缺乏。网络会计还是一个新事物,会计准则和规范中还没对其出台具体的相关标准。因此,在实务中,各企业在具体的会计程序、方法操作不一,可能会出具不同模式的网络财务报告,不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间信息的比较分析,导致会计信息可比性降低。同时,与之相关的如《电子商务法》、《网络知识产权法》等法律也都不完善,宏观上缺乏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控制以及对网络经济业务的监督,网络犯罪日益猖獗,对网络会计的发展和网络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造成了威胁,企业的相关利益群体利益受损,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
三、对网络财务报告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了更好地迎合网络经济中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各种需求,体现网络会计的作用,确保网络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增强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对于其自身劣势和面临的威胁应综合治理。
(一)加强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网络会计的出现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掌握专业财务知识,还要熟悉电算化知识和网络知识及其对各类软件的操作运用。企业应该对他们定期进行网络操作和网络安全业务培训,以使会计人员能适应虚拟办公条件下的特定会计方法、程序及控制和评价措施。
(二)加强对网络设备、软件系统的开发使用和安全管理
在开发使用上,寻找技术合作伙伴,根据企业自身具备的条件开发个性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以使最终的网络财务报告更具参考价值。 在安全管理上,应该多从技术上和制度上考虑到其安全措施,防范网络风险。充分利用系统的安全功能和安全机制,加强存取控制,防止非法访问。同时,要加强内联网与互联网连接的管理,防止病毒从外部网络侵入内联网,要经常进行检查,定期对重要文件和数据进行备份。使用先进的防杀毒软件,及时进行软件升级。
(三)建立健全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都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实施。网络会计正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政府适时的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部门也要作出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而不要等到网络会计实践成熟后才开始制定,这样才能指导网络会计的发展,企业公布披露的网络财务报告才能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四、结论
随着网络会计的应运而生,会计角色受到信息技术演进的极大影响,网络财务报告逐步成为人们提供和获取相关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方式。从swot分析中可以看到,网络财务报告优劣势并存,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和威胁并存,总体上是优势多于劣势。这使得传统财务报告走向网络财务报告成为必然。外部环境带来的众多机遇也为网络财务报告的实行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网络财务报告显现出的及时性、相关性、针对性等优势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会计外部环境的改变都使得网络财务会计的发展成为必然和可行。网络财务报告的运用给会计信息披露带来了一场革命,这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处于发展初期的网络财务报告面临着网络技术安全性、相关复合人才的缺乏以及法律和会计法规不健全带来的道德风险等方面的挑战。我们应有效地利用其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具体的对策,使网络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更强,迎合时代的发展,满足各类群体的需要,以便决策者们获取更多利益。
【参考文献】
[1]布莱恩·伯杰伦(bryan bergeron):xbrl 语言精要——21世纪的财务报告. 廉晓红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
[2] 葛家澍,陈少华. 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6).
[3] 葛家澍. 现行财务会计与报告的缺陷及改进. 财会通讯,2004,(5).
[4] 黎庆元. 网络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3,(6).
[5] 何玉,张天西. 自愿实施网络财务报告公司的特征研究. 会计研究,2005,(12).
[6] 沈颖玲. 网络财务报告研究.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7] 张运来. 会计发展新趋势——网络会计探析. 中国总会计师,2007,(8).
[8] 张天西. 网络财务报告:xbrl的理论基础研究. 会计研究,2006,(9).
[9] 郑庆良.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 财会通讯,2006,(12).
[10] 周仁俊.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3).
[11] elliott.r.k..1992.the third wave breaks on the shores of accounting. accounting horizons,6(2).
第8篇:财务信息报告范文
[关键词] 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对策
一、现行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告是企业正式对外揭示或表述财务信息的书面文件,它是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是与工业经济环境相适应,是以有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为核心的。知识经济下的会计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和信息的快速发展,知识资产的增加,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在整个企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等,对当前财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形成了很大的挑战。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会计环境变化和使用者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对无形资产内容披露不全面。现行财务报告把重点放在有形资产上,而知识经济从更广的范围上拓展了企业的经济资源,使企业资源观念日趋多元化。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但在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中,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等信息得不到充分披露。在知识经济中,知识能大大增加产品和服务价值,FASB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企业的员工、客户、知识基础和企业声誉等这些不具备实物形态的无形资产可能是未来对一个企业成功做出最大贡献的资产,有时甚至会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等项目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定义与确认标准,所以一直被视为表外项目而不予以重视。随着企业间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和经营风险的增加,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利益集团迫切要求企业披露这些不具备确认条件的无形资产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这些信息反映了企业未来潜力、发展前景,对财务报告使用者非常有用,而现行财务报告却无法反映这些信息。
2.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不够。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只披露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众多投资者和债权人要求会计报表不仅提供以评价经营业绩为中心的历史信息,而且要求提供关于背景性信息和前瞻性信息及不确定性的非财务信息。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不仅要获得对以往业绩评价的依据,而且可以获得对企业未来业绩预期,进而做出投资决策和其他决策。现行财务报告缺少对企业的预测信息、人力资源价值、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各种软资产等非财务信息的提供,使得建立在原有经济环境之上的财务报告不能完全反映目前的经济事实。
3.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作为观念总结和过程控制的会计,不仅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评价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还需要运用监督管理的职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我国的《劳动法》、《环境保护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相关的规章都要求企业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我国目前绝大部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没有管制要求,尚属自愿披露的范畴,而现行财务报告只侧重于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无法提供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相关信息。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兼顾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与社会责任的承担,要求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损耗、人员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核算和计量,对社区建设、人员就业和培训、产品质量、公益捐赠、社会保障、植被绿化等这些信息予以披露。而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缺乏这些内容。
4.缺乏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信息披露。现行财务报告不能完全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问题,按照资产负债现有的项目分类,衍生金融工具不符合传统会计理论中资产、负债的定义,另外,传统财务报告揭示的是历史成本信息,衍生金融工具大多只是一种合约,它只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而交易尚未发生,因而无历史成本可循。大多数的衍生金融工具都是待执行的合约,一项合约的签订往往意味着将来的风险和收益,公允价值是其唯一的计量属性。一方面,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运作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控制不足,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甚至招致巨额损失;另一方面,因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害关系人缺乏投资企业的衍生金融交易的有关会计信息,无从了解企业的财务全貌,增加了使用者解读信息的难度和潜在风险。
5.只注重历史成本会计信息的披露。历史成本计量方法长期以来都是管理当局、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人热衷的据以进行决策的主要信息,而且历史成本作为人们广泛接受和习惯采纳的会计惯例,交易双方都很信赖其可靠性。但是以历史成本为主编制的现行财务报告,存在严重局限性。企业拥有资产的目的在于创造未来经济利益,而历史成本,只能反映为取得该项资产所花费的代价,却不能计量其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而且,在价格明显变动时,除货币性项目外,对非货币性项目都可能因此被高估或低估,使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的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另外,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企业资产的无形损耗大大加快,若完全以历史成本作为计价方法,必将使反映的会计信息失真。
6.过分重视货币计量会计信息的披露。货币计量使现行财务报告掩盖许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事实,企业经营活动中有许多事项是非货币计量的,如前所述的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等都无法用货币表述,但是这对信息使用者来说却是很有价值的,他们能根据这些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途。
二、强化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的改革措施
(一)强化表外信息披露。表外信息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使用者正确理解数据和判断报表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西方国家,表外信息的长度已经大大超过财务报表本身的长度,表外信息构成财务报告体系十分重要的内容。我国应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有计划地规范不同类型企业的表外信息的披露方式,逐步加大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披露力度,以满足报表使用者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
1.无形资产信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凝聚知识和智慧的权力资产和竞争优势资产;另一类是具有知识和智慧的人力资源。对于此类信息满足确认标准的要在表内充分揭示,其他不便于确认的(包括非货币信息)可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权力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等可以在表内披露,人力资源可以作为无形资产的分支单独披露,作为竞争优势的资产如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经营方法等由于受确认和计量的影响应作为无形资产信息在表外附注中予以披露。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重心要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正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其中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问题。在会计系统中引入多种计量手段,针对不同项目 ,允许多种计量属性并存 ,特别需利用“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计量属性 ,促进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现有的价值。
2.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弥补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其内容主要有:(1)企业背景信息。企业的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的长期目标、经营策略、所处行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这些信息主要作用是帮助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未来前景与企业经营环境是否相适应。(2)主要经营指标。如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人力资源素质和结构等。(3)预测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而言,企业未来信息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应重视对公司未来价值趋势预测信息的披露,根据前瞻性原则,应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等等进行科学预测。
3.社会责任信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企业应该把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统一起来,考虑其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可以使政府得到更多的与企业有关的信息,从而便于对企业加强管理,纠正其危害社会的行为;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公开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能帮助他们分析企业可能有哪些经营活动将要受到政府的限制和管理,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进行可靠的投资决策。
因此,在财务报告中应披露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信息、有关企业污染环境信息以及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如对所在社区的贡献,改善自然环境的贡献、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情况等文字信息。在实务中可以通过其他财务报告或以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形式对外披露。增值表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完善的社会责任报告方式,可以用来借鉴。
4.衍生金融工具信息。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形式创新性、技术高难性、交易范围跨国性、避险性、高风险性等特点,因而它的运用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同时也蕴涵着巨大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有很大不确定性,这种巨大的金融风险可能给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如果不及时披露,极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失误。
第9篇:财务信息报告范文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我国上市公司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调查结果,并作分析。希望通过网上典型调查,能对目前中国企业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希望能够揭示当前网上财务披露存在的问题,也力求能为未来会计的相关研究和财务报告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次调查的对象是200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和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采用网上测试和观测的方法,对其互联网使用条件和水平、公司重视程度、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审计信息的披露、信息利用等六个方面,通过28项指标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报告披露调查
一、导言
199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Internet)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Internet的用户呈几何级数迅速膨胀。1998年初Internet用户突破1亿,1995年5拢澜缟贤耸汛?.7亿多。1999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达890万,WWW站点数约15153个……不久前,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财富》论坛第六届会议将2000年的会议主题聚焦于“网络经济”,与会的500强企业巨子们纷纷表示要把整个企业都搬到网上,有些还拟出了精确的时间表。许多国际企业开始对自己在线和非在线客户有所区别,对前者实行各种优惠倾斜政策。这些制定未来市场游戏规则的巨头们的行动,以及各国政府加速出台的网络化进程计划预示着网络经济的全面启动。使用Internet为工具来交流公司信息正变得越来越普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对会计也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让信息使用者们感受到的影响和变革之一是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改变。
在国外,1995年美国证监会(SEC)就要求上市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SEC的EDGAR系统(电子数据收集、分析与检查系统)提交通用财务报告。EDGAR系统与Internet连接,为进入Internet的用户能便捷地获取信息创造条件。之后许多国家也先后采取措施加快这方面的动作。网上披露财务信息发展很快。一项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之托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在检验了欧洲、亚太地区、北美和南美22个国家,660个公司在Internet上的企业报告后证实有86%的企业上网,近三分之二的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以某种形式其财务报告。为能很好地适应网上报告的发展和实施必要的监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高度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它委托有关学术团体专门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及其的研究报告,被认为是IASC进行网上财务报告准则研究的先导。
在中国,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网上财务披露的工作始于2000年。中国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开披露其1999年度的财务报告。据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在2000年4月30日首次成功地实现了959家上市公司1999年报的网上披露……,上网浏览1999年报的投资者达9000万人次,累计下载年报共566万份,平均每家年报下载5000次。2000年6月27日,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又联合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全文上网。这一切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应用Internet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另外,沪深两所网站的访问人次和年报的点击数激增,也反映了信息使用者对网上披露方式的关注和认可。可以预见,通过Internet披露财务信息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和技术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影响企业提供信息的能力,也影响用户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目前,中国企业需要加快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使用Internet提供信息,以此吸引投资,拓展业务和改进经营;信息使用者急需更及时、便捷地获取企业信息,支持其决策。因而,了解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现状,查明已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技术进步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乃至财务会计发生怎样变化的任务已现实而急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我国上市公司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调查结果,并作分析。我们希望通过网上典型调查,对目前中国企业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希望能够揭示当前网上财务披露存在的问题,也力求能为未来会计的相关研究和财务报告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调查对象、调查问题和数据收集
(一)调查对象
为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在有关上市公司排行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调查对象,按网上搜索与观测渠道的不同分为三组:
1.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6月27日公布的上交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以下简称“沪市最佳”。
2.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简称“上证30指”。
3.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简称“大陆百强”。
(二)调查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1.使用条件与水平。了解调查对象中有多少公司已经具备使用互联网披露财务信息的基本条件及其使用水平。
2.重视程度。了解调查对象对在各自网站中披露财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3.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公司利用各自网站以何种方式、披露哪些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
4.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及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
5.审计信息的披露。了解调查对象如何进行审计信息的披露,财务信息的可信性。
6.信息利用。主要调查利用网上财务信息的便捷程度。
(三)数据收集方法
主要采用网上测试和观察方法进行。
1.分别采用搜索引擎Sohu、YahooChina和《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速查手册》提供的网址,对调查对象在线网站进行检测。
2.通过28项指标对上述六方面调查内容进行分项检测,指标设计见文中调查表。
3.本次调查网上测试时间截至2000年7月25日,之后的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将调查结果汇总于“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调查表”,并分析如下:
(一)基本条件
在网络环境下,网址是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联接、沟通最基本的前提。所以,我们首先通过“网址”与“进入网站”两项指标的测试,说明公司使用互联网的条件与水平。
1.网址。采用中国证券报《2000年上市公司速查手册》中提供的网址,发现沪市最佳36家信息披露公司中,有同址的公司仅为30家,占83.33%;通过Sohu进入“中国上市公司”网站,发现上证30指网页中有网址公司仅11家,占36.67%;通过YahooChina进入大陆百强网页,有网址公司仅24家,占24%。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前23年的水平。如美国95%(Delletal,1998)、英国92%(Lymer,1997),除沪市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外,其他两组调查对象还低于爱尔兰37%(NianihBrennan,1998)。
2.进入网址。根据调查对象网址,测试能否顺利进入各公司网站。结果发现:部分公司有网址,但无法进入;部分公司有网址,却无法找到公司网站(可能网址有错);能够顺利进入的比例三组分别是:沪市最佳组75%;上证30指组33.33%;大陆百强组20%。
(二)重视程度
我们通过设置“网上信息的主要类型”、“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两类指标,目的是要了解调查对象在自己的网站中主要披露了哪些信息?财务信息居于何地位?以反映公司对在互联网上自愿披露财务信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
1.各公司网站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如公司简介。产品与服务、新闻、股票与投资、电子商务、市场动态、信息反馈、企业文化、人才招聘、网站图、娱乐天地等等。比例最高的是公司背景(或简介)、产品或服务介绍,位居第三或第四位的网上信息即为财务信息。已有半数以上的公司披露了财务信息,具体比例是:沪市最佳组55.56%,上证30指组80%,大陆百强组50%。
2.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网络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在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情况下,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因而,醒目程度关系财务信息在“争夺眼球”之战中,能否有效地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关键之一。本次调查将在公司网站首页中有独立财务信息链接或经1-2次点击即可发现财务信息标识的列为醒目。结果发现:沪市最佳组为29.63%,上证30指组为30%,大陆百强组为30%。而不易发现或很难查找的多为网页中没有单独体现财务链接,如海尔公司将所提供的有关财务指标放在股票信息栏中,还有的公司包含在投资栏或新闻栏中。
(三)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
我们发现三组调查对象中,部分公司按现行会计规范要求全文披露财务报告,全文披露的比例:沪市最佳组7家,占46.67%;上证30指组4家,占50%;大陆百强组5家,占50%。其他公司则大大缩减披露信息的数量,对信息披露形式也进行了重新选择:一部分公司采用文字形式摘要说明财务状况(多为原报载摘要文字部分的拷贝);有的公司则重新选取部分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披露,如前述海尔公司仅在股票信息区列出主要财务指标表,报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股东权益”“股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虽以往的研究均说明财务报表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但本次调查未见有公司单独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反映公司财务情况。许多采取摘要披露策略的公司反将报表略去,仅以文字摘要形式披露公司财务信息。这种在无强制要求和监控状况下进行的网上报露,反映了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自然心态”,但大大简化或省略的做法究竟出于避免导致竞争劣势的考虑,或单纯简化或便于下载之目的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还有不少公司同时提供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财务报告。
(四)网上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
对现有网上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我们主要通过“披露是否充分”、“有否披露审计信息”、“有无信息安全说明”。“是否可比”等指标进行检测。首先,披露信息的充分程度以会计规范要求为准,我们认为,大大简化和省略的财务披露将有可能对用户准确理解和分析利用财务信息形成阻碍,导致理解上的误差,或发生潜在问题。第二,“有否披露审计信息”和“有无信息安全说明”主要针对网上信息的可靠性而言。检测结果,渡蠹菩畔⒌墓驹?3%以上,其中:沪市最佳组11家,占73.33%;上证30指组6家,占75%;大陆百强组8家,占80%。信息安全说明在三组调查对象中均为零。这说明网上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仍无保障,存在应用财务信息的风险。第三,有些公司提供了往年的财务信息,有的则没有提供。总的看来,前者提供信息的口径基本一致,后者则部分地出于各公司建网时间不一之故,新建网站公司有些没有以前年度信息。
(五)审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本项检测旨在了解公司提供审计信息的形式。分“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简要说明”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多数公司采用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的方式来披露审计信息,其中:沪市最佳组有7家,占63.64%;上证30指组有4家,占66.67%;大陆百强组有7家,占87.5%。其余公司则采用简要说明或提示的方式说明所被露信息已经经过审计。另外,各组均未见有任何提示提请读者关注信息传送安全问题。
(六)利用情况
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在此主要从用户能否方便地利用信息的角度考察。我们采用“便于浏览”、“便于分析”、“便于下载”、“便于反馈”等指标进行检测:1.便于浏览。主要观察财务信息有无明显标识、必要的链接、是否能在网上打开浏览等。从实际观测看,三组中有60%-75%的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基本便于浏览,但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技术性问题,如无醒目的路标或网站图;许多公司报告中缺乏必要的链接,因而在浏览报表时可能发生不便察看有关报表附注的情况;不能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还有一些公司的财务报告须下载后方可打开阅读等。2.便于分析。主要观察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有无在线分析工具、能否下载等。调查结果各组的比例是:沪市最佳组为40%;上证30指组为50%;大陆百强组为50%。那些不完整或经过大量简化的财务信息加上没有提供任何在线分析工具,或不便下载,这样的信息对使用者有多少价值值得探讨。3.方便下载。我们发现调查对象的财务披露一般均能较方便地下载,只是全文披露公司的财务报告文件较大时,若不采用pdf文件,则须花费较长下载时间。4.便于反馈。沪市最佳组为60%,上证30指为62.5%,大陆百强组为90%。
四、总结、启示与建议
本研究提供了中国部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现状的实地研究结果。文中就调查内容所实施的检测揽括了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表明:
1.目前许多中国上市公司已经积极、大胆地在自己的网站中自愿披露财务信息。这使财务信息跨越地理限制,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得以更迅捷、广泛地传播,使公司财务信息真正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产品。Internet上的财务披露对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强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改变传统纸质报告仅限于在已要求和被要求收到财务信息各方中流动的状况,进一步拓宽财务信息的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大大降低财务信息的传播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调查总体看,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比例仍然偏低。版权所有
2.互联网的特性导致网上财务报告产生了许多在传统传播媒体(印刷媒体)下不可能产生的问题,如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不仅受所披露会计信息质量本身的影响,还受到发现网址和进入难易、披露信息的数量、信息传送安全,以及使用者能否下载和分析数据等因素的制约。当然,也受信息消费者“网上冲浪”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影响(此项暂未列入本次调查)。据观察,各调查对象的网站状况、披露策略和披露结果很不一致。鉴于目前尚缺乏网上报告准则,我们应该提醒信息提供者,他们的网上仍应遵守现存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免误导读者或发生潜在问题。同时,在衡量和评判网上报告优劣之时还应结合考虑网上报告的特殊性,对此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投资者事务协会的《“最佳互联网年度报告”指南及简要说明》中列示的最佳实务要求值得借鉴。这份最佳实务的要点包括:(1)年度报告要能独立且巧妙地集成于公司网站。(2)提供及时的信息。(3)能发挥电子媒体的杠杆作用,而不仅仅是复制报告的印刷版本。(4)应考虑电脑的屏面效果,而非页面效果。(5)灵活地使用pdf文件,使报告易于下载。(6)规定醒目的标志(路标)和网站图。(7)适当的提示能有效地导航。(8)保存历史记录,增加透明度,便于使用者对财务数据进行纵向对比。(9)具有反馈机制。(10)与其他相关领域相结合,如投资者协会。(11)使用多币种和多语言,增加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12)提供价格信息,反映当前和过去的趋势。(13)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另外,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公司的网上报告实践也为我们作了较好的示范:英特尔、微软等在网站中留给使用者公司财务部分的清晰的提示;他们的网址中提供各种可下载的格式、采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告、反映以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准则表述的财务报表,并均给予明示;还有丰富的在线分析工具。
3.关于网上财务信息的完整与安全。由于目前网上财务信息的本实施管制者监控,且网址中的内容又可以经常变换。信息提供者似有可能偏离会计准则要求的信息,或增减原按法定要求进行的披露。因而,对信息者应进一步明确其提供信息的责任;使用者应关注所读信息的可靠性;监管者应考虑可能的控制措施,如开展网上审计;建立一个可在监管部门控制下的服务性财务报告网站,这是一个带有强制性质的存档性财务信息网点,以牵制公司网站中的财务披露。我们的目的是要使信息使用者在分享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时不致于承担太大的牺牲财务信息可靠性的风险。
4.关于网络会计研究。网上财务报告实践发展很快,已经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看来网络会计的研究和对网上财务披露管理的研究已滞后于实务,现应大力鼓励开展相关研究,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实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0年
2《电子发展与决策》第1期第5页
3JFigg.StudyUrgesOnlineReportingStandards,TheInternalAnditor,Feb.2000
4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上市公司1999年年度报告的通告.1999.12.28
5上海证券报.20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