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财政预算报告精选(九篇)

2024-03-07 14: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财政预算报告范文

*年1月26日在*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县财政局局长周凤月各位代表: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县*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年全县经济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支出结构继续优化,呈现出历史最好水平,超额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年度收支预算,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收入预算完成情况*年全县共完成财政收入24700.6万元,占年度任务的112.3%,比上年增长39.5%(下同),净增6991.8万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农田农业税减征540万元),增长43.9%,净增7531.8万元。从收入级次看:中央和省级收入共完成10078.5万元,增长61.9%,净增3849.7万元;县乡收入共完成14622.1万元(含部分基金收入),增长34.3%,净增3142.1万元。从征收部门看:国税完成10540.2万元,占年度任务110.9%,增长54%,净增3696.6万元;地税完成9600万元,占年度任务112.9%,增长46.5%,净增3047.4万元;财政完成4560.4万元,占年度任务114%,增长5.7%,净增247.8万元。(二)支出预算完成情况*年全县支出共完成34798万元,增长40.2%,净增9983万元。其中:省专项追加支出5639万元,上年结转支出1590万元。按县、乡两级支出情况分:县本级支出29112万元,增长38%,净增6251万元(含农村中小学);乡镇级支出5686万元(不含农村中小学),增长44.5%,净增3732万元。其主要支出项目为:①基本建设支出2288万元,增长20%,净增392万元,主要是国债专项资金投入增加。②农业支出1706万元,是上年的2.1倍,净增882万元,主要是对化工污染赔偿和禽流感补偿支出。③教育事业费支出8745万元,增长27.8%,净增1900万元,主要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标准和兑现政策性增资支出。④医疗卫生经费支出2465万元,增长80.5%,净增1100万元,主要是上级财政补助的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支出。⑤公检法司支出2765万元,是上年的2倍,净增1402万元,主要是增加了弥补办案经费和兑现政策性增资支出。⑥行政管理费支出5289万元,增长23.2%,净增997万元,主要是政策性增资支出。⑦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1714万元,增长40%,净增490万元,主要是省财政补助的专项资金支出。⑧社会保障补助支出965万元,增长24.6%,净增191万元,主要是补助的专项资金支出。⑨其他支出3993万元,增长148.9%,净增2389万元,主要是省对村级转移支付补助和乡镇超收分成支出。(三)收支预算执行的基本特点:1、收入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年财政总收入增幅达39.5%,比上年提高21.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收入增幅为34.3%,比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实现工商税收*0.2万元,增长49.8%,占财政收入总额的81.1%,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拉动财政增收作用明显;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势强劲,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分别增长48.8%、53.2%、16.1%和104.5%,四个税种净增税额5391.2万元,占收入总净增额的77.1%,成为财政增收的主导。2、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办企业增收明显。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增量促发展,全年新办企业共入库税款2756.1万元,占全县工商税收的13.8%。目前收入规模虽然不大,但增势强劲,必将成为我县税收新的增长点。3、县乡收入增长平稳,乡镇间收入差距拉大。从县、乡两级收入任务完成情况看:县本级增幅为42.2%,乡镇级增幅为46.2%(剔除农业税比例下调因素)。但各乡镇之间收入增长极不均衡,最好的增幅达89.1%,而最差的增幅为2.9%,落差86个百分点,并呈逐步拉大之势。4、强化依法征管,非税收入大幅度增长。一是加强征收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强化“社保三金”的依法征管,共征收社保“三金”3812万元,首次实现了收支有余。二是规范土地、矿业权市场管理,全面实行招、拍、挂,土地出让金价款超亿元,矿业权价款816万元。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政府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产收益的管理,使全年非税收入达29000万元(含经营性收入),比上年增长84.7%,净增13300万元,为历史最高水平,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5、财政支出完成较好,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年全县财政支出在确保工资发放和单位支出预算正常执行的情况下,依靠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和全体财税干部的艰苦工作,通过增收节支,全额兑现了全县财政供给人员的政策性增资1864万元,离退休人员生活费全额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标准逐步提高,企业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得以落实。6、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财政调控能力增强。*年共支付政府采购资金1572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3%,节约资金204万元。逐步理顺了县国库支付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的资金支付关系,增强了财政调控能力,强化了公共财政职能。*年县财政统筹使用预算内外资金12614万元,用于开发区建设3149万元,用于县乡公路建设2550万元,用于太极洞改制955万元,用于政务新区建设4580万元,拨付财政对企业扶持资金710万元,支付化工污染赔偿670万元,确保了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急需资金的需要。7、及时兑现“三农”资金,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年全县“三农”支出5860万元(含省直拨资金),比上年增加333.9万元,增长2.3倍。全面取消农业税附加,降低农业税税率2.2个百分点,减轻农民负担884万元;核减退耕还林、国家建设及水冲砂压等计税土地面积6万亩,减轻农民负担190万元,使当年农业税总体负担降低了48%;及时发放粮食补贴和水稻良种补贴862万元,拨付2003年退耕还林补贴1865万元,使农民人均增收84.2元;农村合作医疗理赔支出530万元;争取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758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总体上看,*年财政运行平稳,预算执行较好。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财政工作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表现在: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事业发展、支持经济建设压力很大;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二、*年预算安排*年是我县乘势而上、率先崛起的一年,财政收入将迈上新的台阶。但也必须看到国家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省财政也将出台一系列财政改革举措。因此,新的一年财政工作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年的财政工作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住改革、服务两个重点,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征管,大力整合财政资源,全力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增强保障能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一)财政总收入的确定根据我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确定*年财政总收入为35000万元(不含基金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41.7%,同口径相比增长45.8%,其中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为18000万元,增长29.3%。分征收部门为:国税19400万元,增长84.1%;地税13600万元,增长41.7%;财政2000万元,下降56.1%(农田农业税全面取消且不含基金收入)。(二)财力的测算1、根据现行省直管县和县乡两级的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和出口退税分级负担的政策,经测算,全县预算内财力为32500.8万元(县、乡两级实现财力18000万元,省补助财力14500.8万元),其中:县本级财力为26235.2万元,乡镇级财力为6265.6万元。2、按照《预算法》关于“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规定和“乡财县管”的要求,乡镇的预算收支计划由各乡镇自行编制,送县财政部门审核后,经乡镇人代会审议通过,报县政府汇总、备案。(三)县本级支出预算安排情况1、人员和家庭补助支出共安排15360.1万元,占总支出59%,比上年增长110.9%,净增8073.2万元(含原来由乡镇列支的农村中小学经费6335.9万元)。2、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共安排1003.1万元,占总支出3.8%,比上年增长12.7%,净增113.2万。3、专项经费支出安排9872万元,占总支出37.6%,比上年增长104.7%,净增5048.3万元。(四)*年预算安排考虑的主要因素1、在收入预算安排上体现了积极、稳妥的原则。*年财政收入预算增长45.8%,增幅超历史水平。这一目标的确定:一是经济发展为财政收入奠定了基础;二是因为*年财政支出因素较多,如国家和省政策性增资要继续兑现,“三农”政策要继续落实,南部乡镇困难要逐步缓解,基本建设支出要不断加强等等,财政支出压力很大,因而财政收入需要保持一个快速增长的速度;三是通过财税干部的共同努力,这一预期目标是可能实现的。2、在支出预算安排上体现“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统筹兼顾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首先,在人员和家庭补助支出安排上全额保障了离退休人员生活费和公、检、法、司单位全额工资,优先考虑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水平;第二,在日常公用经费安排上,维持预算单位基本运转并逐年有所提高;第三,在专项经费安排上考虑了开发区后续建设,“通达”工程借款本息的偿还,城市建设的投入和对企业的扶持及重点、特殊支出;第四,在县、乡财力分配上,将继续让利于乡镇,适度向南部乡镇倾斜,逐步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依法监督和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财政改革和发展全局,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积极完成全年预算和各项工作任务,为奋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2篇:财政预算报告范文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年,在州委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州各级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州次党代会和届五次人代会精神,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财政政策和扶持藏区发展政策的有利时机,全面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建设,努力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财政收支预算执行良好,有力地促进了全州“四个发展”向前推进。

全年预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9亿元,为预算的137%,比上年增长5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亿元,为预算的138%,比上年增长54%;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6亿元,比上年增长48%;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426万元,支出完成3426万元。

州本级预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1亿元,为预算的132%,比上年增长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801万元,为预算的136%,比上年增长54%;地方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6.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当年收支相抵并扣减结转下年专项支出后,可实现收支平衡。

(一)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各级财税部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针对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到期的机遇,切实抓好所得税恢复征收等增收亮点,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均衡入库,使得财政收入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与上年相比新增7704万元,是历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狠抓转移支付资金争取力度,累计争取到位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4.38亿元,当年新增798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3.2亿元,当年新增6.6亿元,也是历年来增加最多的一年。为了促进全州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新增政府信用贷款5.45亿元,其中用于教育布局调整4.89亿元。认真落实省直管县管理体制改革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县级财政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加强财政改革与管理创新,积极争取奖补资金。全年共争取奖补资金2642.5万元。其中:教育奖补资金400万元,财政管理绩效考核奖补资金375万元,政法经费保障体制及考核奖补资金377.5万元,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资金370万元,支农考核奖补资金250万元,基本医疗制度改革奖补资金410万元,扶贫考核奖励资金100万元,产粮大县奖补资金275万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奖补资金45万元,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奖补资金40万元等。

(二)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需求得到保障。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财力进一步向民生方面倾斜,确保了州委、州政府的各项重点支出需要。今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78.6%。截止十二月下旬,农林水事务支出4.3亿元,增长85%。整合各类支农培训资金193万元,加大对农牧民技能培训;筹措资金1520万元确保了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有力地推进了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区发展。州县财政筹措资金750万元,推动全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培养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市场意识、规模意识、创业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对在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方面成绩突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规模经营大户进行了奖励和补助。投入资金510万元,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教育支出达到6.28亿元(含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贷款支出),增长101%。积极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免学费、普通高中生助学金等政策,筹措资金支持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投入资金大力支持“两基”迎国检;通过银行贷款、整合校安工程资金、州县财政自筹等方式筹措资金达到7亿元,确保了全州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亿元,增长22%。全面落实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职工烤火费补助、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等提标政策;继续加大对农牧区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农村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无固定收入遗属生活补助,落实五保对象一次性临时物价补贴政策;筹措新农保补助资金1320.4万元,全力支持四县新型农牧区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扩大农牧区卸任老干部和老党员生活补助范围,提高了补助标准,年人均补助分别达到1200元和600元;按照村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的要求人均增加100元;在上年落实见习岗位养老保、医疗、失业、公伤保险等的基础上,今年又提高了见习岗位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00元和410元,对基层见习岗位人员每人每月另外增加50元补助;对1108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费,维护和保障了老年人权益;投入资金6595.7万元,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展就业面,努力推动扩大就业。住房保障支出1.9亿元,增长156%。投入资金3.3亿元(含国债资金),其中州、县配套1990万元,保障了游牧民定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棚改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

建设的支出需要。医疗卫生支出2.3亿元,增长23%。全力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全州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全力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等五项重点改革工作。全州新农合统筹标准人均提高55.7元,人均达到17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出0.9亿元,增长40.6%。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落实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巩固和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权改革经费投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科技文化事业支出0.6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长23%。保证了原子城纪念馆免费开放、金银滩情歌节暨第四届王洛宾音乐艺术旅游节等重大文化活动的支出,州本级建立文化事业发展基金200万元,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支出0.2亿元,增长42%。着重支持了农牧区公路养护和水毁道路修复,及时发放了成品油价格补贴。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0.3亿元,增长246%。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煤矿安全生产改造。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5亿元,增长53%。落实藏区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小城镇建设,不断提升全州城镇功能和水平。公共安全支出1.3亿元,增长35%。认真落实政法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对维稳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维稳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一般公共服务及其他支出2.8亿元,增长9%。在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新增规范津贴补贴发放的同时,在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上取得新成效。完成基层政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103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资金2920万元,州县财政配套1183万元,全面完成了30个乡镇基层政权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了乡镇干部工作生活条件,增强了乡镇政府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功能。

(三)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着力促进加快发展。认真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和支持藏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落实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59933万元,国债项目资金12666万元,地方债券资金2689万元,家电、摩托车、汽车下乡补贴资金940万元,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5208万元,有力促进了全州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二是进一步做好政府融资平台清理和规范化管理工作,认真开展资产划拨、注入资本金和脱钩改制,同时投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2700万元、支农贷款担保基金1600万元、小额贷款担保基金820万元,着力支持融资平台建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促进全民创业的资金需求。三是积极筹措资金1.08亿元,支持小城镇建设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四是州、县财政安排项目工作经费及项目前期费2038万元,其中州本级1054万元,加大对招商引资、争取项目、编制“十二五”规划以及对口支援工作等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努力推动地方经济加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四)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努力创新体制机制。一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向县级延伸并全面推开。二是认真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全面清理财政部门及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建立银行账户管理长效机制,开展财政专户资金保值增值业务;同时对全州97户社会团体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三是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全州共组织政府采购活动382次,实现政府采购6777万元,节约财政资金373万元。四是加大财政投资审核力度,全州审核项目338项,送审投资4.7亿元,核减率为11%。五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建立财政、审计、监察三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开展了公检法司、中小企业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农发专项资金的重点检查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根据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四县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六是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通知要求,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按照省州廉政会议精神,坚持厉行节约、控制一般性支出,压缩5%的公用经费。认真落实全省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制度,规范了支出管理,确保全年支出进度达到97%以上的要求。七是加快财政信息化平台建设。在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落实资金137万元,着力推动财政信息化大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八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为了确保全州教育布局调整的顺利实施,新增教育贷款4.89亿元。制定了《州政府信用贷款资金管理办法》,确保政府债务的安全运行。积极偿还政府性债务,今年州本级偿还政府性债务本息2300万元。

一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州县财政状况不断好转。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州财政改革与发展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虽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但州、县财政配套项目多资金量大,地方财政困难的局面依然存在。二是增收节支任务艰巨。经济在发展,物价在上涨,机关运行成本也逐年增加,为此压缩开支,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还需要做更深入细致的工作。三是财政改革任重道远。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与不断提高县级财政公共服务能力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还十分艰巨。四是财政监督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目前的监督管理重点是重大民生项目,开展全方位财政监督和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着力加强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

二、年财政预算安排

结合我州财政工作实际,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州委十届八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重点支出需要,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管理体系,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深化国库制度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努力提高财政资金支付和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推进依法理财进程,为努力推进“四个发展”、和谐新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根据以上总体思路,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情况是:年初总财力为12.3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省级补助收入9.86亿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全州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2.36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18.6%。

州本级年初总财力为3.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0.88亿元,省级补助收入2.56亿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4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17.2%。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安排预备费100万元。按照“统筹兼顾、保障重点、有保有压、有促有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支出。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年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收入组织工作,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切实加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积极推进财税改革,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扶持藏区和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不断提高项目资金争取的协调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二)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把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州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着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通过整合支农资金,提高预算安排比例,实行奖补政策等措施,加快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大农牧民科技培训,提高农牧民科学种田和科学养畜水平,促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深化农牧区改革,重点解决农牧民需要最迫切、利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性事业项目。二是加大教育投入。集中财力重点支持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不均等的问题。三是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突出抓好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四是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继续推进新型农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五是加大游牧民定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城镇廉租房及国有工矿区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租赁住房,缓解人民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六是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就业水平。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七是转变方式,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加大旅游事业发展支持力度,增加旅游发展基金,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壮大。积极与省财政等部门沟通衔接,搞好环湖流域生态治理补偿机制工作,促进生态立州战略的落实。加大财政投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增加项目工作经费,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推动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三)深化财政改革,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按照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一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加快建立相对独立的政府基金预算,加快研究和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积极探索和建立政府债务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积极研究和探索用滚动方式编制预算。二是全面推进国库制度改革。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强化预算执行管理,逐步形成功能齐全、流程科学、操作规范、运行高效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三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督促各县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不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四是全面强化财政运行监督。整合监督力量,构建监督联动机制和协同运作机制。健全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式,突出监督重点,充分发挥人大、纪检、审计等方面的监督作用,努力实现财政运行全过程动态监督,逐步形成权责分明、执法有力的财政运行监督机制。五是积极推进财税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

第3篇:财政预算报告范文

现在,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年,是我市实施追赶式发展的起跳之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全面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任务。

(一)全市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财政收入完成72323万元,占预算的100.03%,比上年实绩增加16765万元,增长30.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258万元,比上年实绩增加1504万元,同口径增长25.9%;上划中央收入22975万元,同口径增长21%;基金预算收入13560万元,增长118.9%;出口退税免抵调8530万元。

2、全市财政支出实现6499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2.1%,比上年实绩增加12553万元,增长23.9%。其中:基建支出602万元;企业挖潜改造支出401万元;科技三项费用支出644万元;农业支出4495万元;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19572万元;抚恤和社保支出2933万元;行政管理支出16102万元;城市维护费支出1469万元;专项支出571万元;其他支出3100万元(含村级三项资金1512万元,上级追加556万元,办案经费、征收部门经费、住房公积金等1032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5101万元(含社保基金8757万元,土地出让金4001万元,上级追加等2343万元)。

3、预计全市财政平衡情况:地方一般预算收入a27258万元,基金预算收入13560万元,税收返还收入9022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补助收入1041万元,出口退税基数返还1385万元,上级追加支出指标7617万元,上级补助10498万元,调入资金5577万元,上年结转5430万元,合计全市可用资金81388万元;全市财政支出64990万元,上解支出10657万元,结转下年5612万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129万元。

(二)市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1、市级财政收入完成30666万元,占预算的113.2%,比上年实绩增加10422万元,增长51.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345万元,比上年增长18.9%;上划中央收入4605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基金预算收入135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9%;出口退税免抵调156万元。

2、市级财政支出实现4543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3.6%,比上年实绩增加10419万元,增长29.8%。其中:基建支出602万元;企业挖潜改造支出401万元;科技三项费用支出644万元;农业支出3355万元;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7423万元;抚恤和社保支出1584万元;行政管理支出13236万元;城市维护费支出969万元;专项支出541万元;其他支出1588万元(含上级追加556万元,办案经费、征收部门经费、住房公积金等1032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5095万元(含社保基金8757万元,土地出让金4001万元,上级追加等2337万元)。

3、预计市级财政平衡情况: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市级全部可用资金45526万元(包括上级追加支出指标、上级补助、调入资金等),财政支出45438万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88万元。

由于上下级财政决算工作还需要一段时间,现在报告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反映的是预计完成数。待决算正式编成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三)人大《决定》贯彻落实情况

根据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授权,*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审议〈加大对乡镇财政扶持力度,逐步调整税收分成比例的议案〉的决定》。《决定》要求市政府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段实施、逐步到位”的方法,逐步加大对乡镇财政的扶持力度。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

1、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一是对乡镇公教人员兑现国标调资所需资金474万元,市财政给予了全额补助。二是针对今年农业税税率由7%调减为4%的新情况,政府高度重视。一方面,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使我市不仅挤进了省财政补助的“笼子”,而且争取到了95%的最高补助;另一方面,为帮助乡镇彻底解决因农业税降点而带来的财力缺口问题,对其余的5%部分由市财政拿出126万元,对乡镇给予了足额补助。三是年终市财政将挤出280万元,以人均财力为主要依据,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困难乡镇给予年终补助。[Page]2、加大了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为扶持乡镇重大项目的实施,市财政先后调度资金,对开发区、天山、临泽、八桥等地的重大项目给予了扶持;为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大程度地关心农村弱势群体,市财政安排316万元,用于乡镇民生方面的投入;为进一步增加对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市财政先后帮助乡镇争取到上级各类专项资金7343万元,为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3、加大了资金调度力度。按照《决定》的要求,我们对财力状况较好的乡镇,坚持按序时进度拨付往来资金;对财力状况较差的乡镇,尽最大努力保证其公教人员工资、民政优抚经费、村级三项资金的及时足额拨付。

今后,市政府将继续按照《决定》要求,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抓好《决定》的贯彻落实。今年将在适当提高乡镇税收分成比例的同时,做好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的调研、测算和制定工作,确保《决定》精神得到全面落实。

*年,尽管我市在组织财政收入上受到农业税降低税率等税收政策的影响,在实现收支平衡上受到兑现调资政策等刚性增支因素的影响,全市财政收入依然完成了既定目标,财政收支仍然实现了基本平衡。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财政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基金与收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较高,政府实际可支配财力增长缓慢。二是由于可用财力十分有限,面对执行调资等各项增支政策,面对保稳定、促发展等支出需求,面对进一步加大对困难乡镇的扶持力度,市财政还显得力不从心。

二、*年财政预算草案

*年,是我市实施追赶式发展的跨越之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百十”目标,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坚持依法理财,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及上述指导思想,*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草案如下:

(一)全市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1、全市财政收入力争1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230万元,同口径增长32.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部门目标是:

(1)国税部门9443万元,增加2448万元,增长35%。其中:增值税25%部分9293万元,增长35%;企业所得税40%部分150万元,增长35%。

(2)地税部门14634万元,增加3824万元,增长35%。其中:地方工商税收11507万元,增长33%;所得税40%部分1799万元,增长33%;教育费附加1328万元,增长65%。

(3)财政部门6153万元。其中:契税1035万元,增长40%;罚没收入2318万元,增长40%;行政事业性收费2500万元;专项收入300万元。

2、全市财政支出预算62617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16506万元。其中:基建支出400万元;企业挖潜改造支出800万元;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10万元;农业支出3613万元;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20414万元;抚恤和社保支出3816万元;行政管理支出12456万元;城市维护费支出1198万元;专项支出1340万元;其他支出2091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5479万元;总预备费900万元。

(二)市级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1、市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15380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31.2%。分部门情况是:

(1)国税部门1785万元,增加463万元,增长35%。其中:增值税25%部分1635万元,增长35%;企业所得税40%部分150万元,增长35%。

(2)地税部门8074万元,增加2197万元,增长37%。其中:地方工商税收6145万元,增长33%;所得税40%部分601万元,增长33%;教育费附加1328万元,增长65%。

(3)财政部门5521万元。其中:契税403万元,增长40%;罚没收入2318万元,增长40%;行政事业性收费2500万元;专项收入300万元。

2、按照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市级财政支出在可用财力内安排,支出预算43056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13304万元。其中:基建支出400万元;企业挖潜改造支出800万元;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10万元;农业支出2818万元;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7609万元;抚恤和社保支出2676万元;行政管理支出9581万元;城市维护费支出843万元;专项支出1340万元;其他支出6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5479万元;总预备费800万元。[Page]根据《预算法》规定,各级人代会通过本级预算。*年的乡镇财政收支预算由市代编,今后将根据各乡镇人代会通过的预算进行考核。

三、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努力完成*年预算任务

*年财政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当前的财政形势,我们将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精神,进一步发扬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的作风,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一)以加快发展为目标,强势推进财源建设。

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方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财源建设步伐。一是通过正确把握和运用财税政策,完善招商引资扶持机制,促进引资规模的扩大和引资质量的提高。二是通过包装、盘活现有公有资产,加快事业单位改制步伐,加大存量资产运营和变现力度,吸引更多资金用于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三是通过政府引导,突出支持区带园建设和规模工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壮大,提高全市经济运行质态。

(二)以完成收入为重点,加大征收管理力度。

按照锁定目标、团结协作、争取主动的要求,强化各项收入征管。一是加强征收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及时研究解决收入征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在大税小税齐抓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税种和重点收入大户的征收管理,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切实加强对组织收入工作的领导,层层分解收入指标,制定奖惩办法,加大考核力度,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三)以科学统筹为标准,不断优化支出结构。

按照公共财政体系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界定财政供给范围,区别轻重缓急,做到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是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速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与眼前发展的关系。二是落实好“三个保障”,即保障正常运转、保障社会稳定、保障重点建设。三是体现好“三个倾斜”,即向农业农村倾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向弱势群体倾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向困难部位倾斜,缩小各地发展差距。

(四)以科学理财为抓手,努力加强财政监管。

第4篇:财政预算报告范文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云南省*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级财税部门严格依法理财治税,狠抓增收节支,扎实推进改革,加强监督管理,圆满完成了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财政预算收支任务。

(一)全省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9.6亿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29.6亿元,增长8.4%,比*年决算数增加67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99亿元,比*年决算数增长21.4%;非税收入完成80.6亿元,比*年决算数增长21.2%。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93.5亿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50.9亿元,增长6%,比*年决算数增加127.2亿元,增长17%。财政收支均超额完成了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全省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一般预算支出增长10%的目标。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9.6亿元,中央各项补助收入506.7亿元,上年滚存结余38.2亿元,调入资金22.6亿元,收入总计947.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93.5亿元,上解中央支出6亿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47.6亿元。结余资金的形成,主要是部分中央专款和国债补助资金下达较晚,当年难以形成支出,需结转*年按规定用途安排使用。

全省地方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8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5.2亿元,增长20.9%,比*年决算数增加16.2亿元,增长22.5%;地方基金预算支出完成77.7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0.2亿元,增长15.1%,比*年决算数增加2.1亿元,增长2.8%。

全省地方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基金预算收入88亿元,上年结余收入18.8亿元,中央补助收入6.5亿元,收入总计113.3亿元;基金支出77.7亿元,调出资金6.4亿元,收支相抵,基金结余29.2亿元。

(二)省本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年,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2.4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5.8亿元,增长23.7%,比*年决算数增加22.2亿元,增长37%;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13亿元,比*年决算数减少6亿元,下降2.8%。

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82.4亿元,中央各项补助收入506.7亿元,下级上解收入31.9亿元,上年结余收入12.4亿元,调入资金9亿元,收入总计642.4亿元;一般预算支出213亿元,补助下级支出409.3亿元,上解中央支出6亿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4.1亿元。

省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4.6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5.6亿元,增长11.4%,比*年决算数增加11.2亿元,增长25.7%;基金支出完成33.9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4.3亿元,增长14.6%,比*年决算数增加1亿元,增长3.1%。

省本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54.6亿元,上年结余收入9.5亿元,中央补助收入6.4亿元,收入总计70.5亿元;基金支出33.9亿元,补助下级支出11.2亿元,调出资金4.3亿元。收支相抵,省本级基金结余21.1亿元。

以上均为快报数,决算数还会有一些变化。我们将在财政部批复我省*年财政决算后,再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变化情况。

二、*年全省财税工作主要措施

*年,全省各级财税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稳步推进财税管理改革,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大力规范支出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发挥了财税杠杆作用,支持了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一)突出重点,支持全省经济加快发展。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和市场经济规律,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和资金,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省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完成169.2亿元,比上年增加19.9亿元,增长13.3%,重点用于农林水利、教科文卫、能源交通、环境保护、城镇发展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省级财政安排企业技改贷款贴息资金2亿元、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1亿元,实施了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焦化制气一期改造等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了3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和8个特色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省级财政拨付2.6亿元,专项用于全省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并筹集安排9025万元,用于补助312户国有企业5896名退休教师待遇差,进一步解决了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安排非公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手段,支持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安排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鼓励各类企业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开拓发展空间。妥善解决烟草企业重组带来的利益转移问题,支持烟草企业重组整合,推动烟草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组建了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公司和云南省再担保公司,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逐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全省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效益稳步提高,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狠抓增收,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在全省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狠抓财政增收工作,大力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了各项财政收入征管制度。主要措施是:认真落实各级各部门收入任务和责任,加强收入进度跟踪考核,调动各有关方面依法抓征管、增收入的积极性;严肃税费征收纪律,充分发挥“金税工程”等现代化征管手段的作用,加强税收稽查,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保持了税收稳定增长;全面清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到期的减免税政策,进一步完善了财政收入政策体系;积极争取中央在取消烟叶农特税后开征了烟叶税,维护了我省烟叶种植县的重要收入来源;不断完善探矿权与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制度,促进了国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积极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完成了云南省非税收入管理局的筹备工作,为全面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创造了条件。各级财政、税务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依法将国有资本收益、水资源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及时足额收缴入库,全省非税收入稳定增长,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超过20%,成为地方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由于调控得当、措施到位,*年尽管存在取消农业税、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政策性减收因素,我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仍然保持了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为1997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实现了“*”的开门红,为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多措并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积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一是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累计减轻农民和涉农企业负担87亿元;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工作正式启动;全省撤并减少乡镇257个,减幅达16.4%,乡镇行政事业机构进一步精简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85个县开展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试点,规范了乡镇财政收支行为;省级财政及时下达了当年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24.5亿元,各地切实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保障了农村基层政权运转,促进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二是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省财政支农支出完成96.8亿元,比上年增长8.3%,占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4%。其中:农林水支出完成79.5亿元,主要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了对村容村貌整治、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培训农村劳动力等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落实;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3.9亿元,把土地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发展了一批高产优质农业示范项目;扶贫支出完成15.6亿元,重点支持了4000个村的整村推进、20万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万户茅草房改造等项目,推动了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三是不断完善涉农补贴政策。省级财政安排1.1亿元,对70个县的种粮农民实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安排2300万元,在63个县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安排退耕还林补贴13.7亿元,直接发放给有关农户;安排2.5亿元,实施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研究制定了涉农补贴“一折通”管理办法,确保各项涉农补贴按时足额兑付给农民,保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四是积极探索财政支持“三农”的新路子。完善财政支农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制度,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检查力度,规范涉农资金管理,发挥各项支农资金的效益。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完善我省农村金融体系。积极创新财政支农机制,在三个县启动了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各地对部分农村基础设施试行“民办公助”制度,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查研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试行财政投资参股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丰富了财政支持“三农”的手段和方法。

(四)完善机制,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继续把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作为财政工作重点,努力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能力差距。一是调整完善了财政管理体制。全省实施了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合理划分和规范政府间的财权事权,明确了各级政府帮助基层缓解财政困难的支出责任,同时加强了对县乡财政收支管理的监督,促进各级政府狠抓增收节支,不断改善全省县乡财政状况。二是稳定增加省对下转移支付。省级财政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改进和完善了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继续大幅增加对县乡两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补助,共安排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及奖补资金31.7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6.4亿元、“三奖两补”5.3亿元),比*年增加10亿元,增长45.9%,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地区间财力差距有所缩小。三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初见成效。省级财政筹集安排专项资金1.4亿元,支持了261个县域经济发展重点项目;省级财政对*年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财政发展指标实现情况进行了严格考核,兑现财政目标责任考核奖励资金近3亿元,进一步调动了各县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各试点县认真落实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县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带动全省县级财政收入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大力支持县乡经济社会发展。省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重点投向基层,支持县乡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特色经济发展;针对部分地方基层政权工作条件较差的状况,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基层人大、政协办公条件;安排737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安排78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县乡党政部门办公用房条件;安排2.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基层政法部门执法条件,促进了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五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各地在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的基础上,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分析,为下一步妥善处理政府性债务创造了条件。省级财政足额收回了*年度全省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到期债务2亿元,并争取国家批准延长了对我省专项借款的还款期限,减免了我省农村教育、卫生、扶贫项目世行贷款利息8800万元,减轻了基层还款压力。

(五)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积极发挥财政职能,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省教育支出完成150亿元,比上年增长22.8%,重点用于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支持高校调整和重点学科建设等重大项目;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省共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6.8亿元,比上年增加9.5亿元,初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全省对6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学杂费,向260万名学生提供了免费教科书,向120万名贫困学生提供了生活补助;省级财政增设省政府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学生助学金1600万元,并积极推进高等院校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努力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科技支出完成11.1亿元,增长9%,支持了全省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开展了“科技富民兴县”、“科技进村入户”、“科普惠农兴村”等工作,推动了科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文体广播和计划生育支出完成24亿元,增长16.8%,重点用于改善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条件,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支持省博物馆和民族大剧院等重大建设项目,开展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免费看电影活动,落实农村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等。全省医疗卫生支出完成56.9亿元,增长26.9%,其中省级财政筹集补助资金21.6亿元,重点用于将1400多万农民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支持了305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和464个村卫生室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全省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完成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省级财政筹集补助资金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8.7%,筹集安排养老保险补助资金23.9亿元,保障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安排就业补助经费3.6亿元,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筹措资金6.1亿元,实现了74万多名城市低保对象的应保尽保;筹措安排资金1亿元,对全省107万农村特困人口实施救助;筹措资金1亿元,将全省14.3万名农村“五保户”全部纳入财政供养,并进一步提高了补助标准;筹措安排资金2180万元,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筹措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补助资金2.6亿元,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筹措拨付禁毒防治艾滋病专项资金5.2亿元,支持了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的深入开展。

(六)注重公平,稳妥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中央关于建立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的精神,在扎实做好数据测算和核对工作的基础上,省级财政足额落实并安排了*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所需资金46.9亿元;完善了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省级财政及时安排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助资金13.3亿元;对全省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发放情况进行了清理检查,研究拟定了我省规范津贴补贴的相关政策和办法。在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同时,省委、省政府决定提高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等人员补助标准及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并出台了提高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农村五保户补助标准、原大队一级部分离职半脱产干部、村干部岗位补贴标准以及1960年代精减退职老职工生活救济标准等多项地方政策,并已全部落实到位,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了促进社会公平的原则,较好地平衡了各方面的利益。

(七)讲求效益,大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把依法理财、规范管理和建设法治财政贯穿到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不断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规范预算编制管理。在全省实施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成了预算和分月执行数据新旧科目转换,实现了新旧科目体系的平稳过渡;新的科目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利于人大和社会各界加强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积极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办法,省级修订出台了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预算单位基础信息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预算编制管理。二是深化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省级一级预算部门和所属在昆预算单位已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16个州市全面开展改革试点,不断提高预算执行规范化水平;全省108万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已由财政直接支付,占财政供养在职人员的95.7%,统发金额166.8亿元。进一步保证了公务员和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较好地保障了基层政权和各项公共事业的正常运转。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各级财政部门抓紧建立完善对非国资委管理企业的资产和财务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全面规范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制定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监管责任,促进国有资产与预算管理、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防止国有资产损失浪费。四是加快建设财政绩效评审机制。出台了《云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开展了扶贫攻坚“整村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人畜饮水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贴息、旅游发展等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五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在不断改进和加强财政日常监督的同时,针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对财政资金使用和单位账户管理等事项实施了一系列重点检查和专项检查。省本级对27个基本建设项目13亿元财政投资实施决算评审,审减资金1300万元。以治理商业贿赂为契机,大力加强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管理,着力构建制度健全、程序合法、行为规范的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管理体系。抓紧完善“金税工程”,稳步推进“金财工程”,不断提高各级财税部门信息化程度和科学理财水平。五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新会计准则,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杰出(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等工作,加强了对会计从业队伍的监督管理,促进会计行业诚信建设,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年,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省人大有关决议,严格执行审计决定。对省审计厅检查发现的*年度省级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了整改纠正。

过去的一年里,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区域间财政发展状况不尽平衡,不少地方经济和财政发展任务还很艰巨;尽管全省财政增收的形势良好,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都需要财政支持,收支矛盾仍然较为突出;部分地方和部门的财政资金管理不够规范,预算执行进度管理不够严格,资金损失浪费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加快财政发展,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予以逐步解决,不断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三、*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年,是全面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第一年,也是我省发展和改革十分关键的一年。做好*年的财政工作,对于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实施好“*”规划至关重要。*年我省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省GDP增速预计可达9%,预计财政收入仍将保持较高增速。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陆续显现,投资增长速度可能回落,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增收压力较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支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都需要增加财政支出,财政收支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综合考虑*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八次党代会和省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切实完善财政收入管理体系,努力做大财政蛋糕,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着力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努力增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科学技术、公共卫生、社会稳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领域的投入,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完善财政资金全程监督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效益性。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建议*年全省和省本级地方财政收支安排如下:

(一)全省地方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436.5亿元,比*年快报数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009.7亿元,比*年快报数增长13%。

全省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436.5亿元,中央税收返还及补助收入517亿元,上年结余收入47.6亿元,调入资金14.6亿元,收入总计1015.7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009.7亿元,上解中央支出6亿元,支出总计1015.7亿元。收支平衡。

全省地方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是:基金收入95.3亿元,上年基金结余29.2亿元,中央补助收入5.2亿元,基金收入总计129.7亿元;基金支出96.3亿元,调出资金5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28.4亿元。

(二)省本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年,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85亿元,比*年年初预算数增长27.6%;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80亿元,比*年年初预算数增长15.4%。

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85亿元,中央补助收入390.6亿元,下级上解收入33.9亿元,调入资金3.9亿元,上年滚存结余14.1亿元,收入总计527.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80亿元,补助下级支出327.5亿元,上解中央支出6亿元,上年结转安排支出14亿元,支出总计527.5亿元。收支平衡。

省本级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是:收入60.7亿元,上年基金结余21.1亿元,中央补助收入5.2亿元,收入总计87亿元;支出46.5亿元,补助下级支出19.8亿元,调出资金3.9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6.8亿元。

以上预算草案,体现了“统筹兼顾、积极稳妥、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的原则。财政收入按照略高于GDP的增速来安排,是考虑到*年全省国民经济发展走势较好,特别是“两烟”等重点产业将保持稳定发展,为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奠定了基础;坚持依法治税、保持财政收入适度增长,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财政支出的安排,以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新增支出主要用于保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年工作重点,用于解决群众关注的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体现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有保有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原则,贯彻“财政收支平衡,不编赤字预算,不寅吃卯粮”的预算编制方针,是积极进取和务实稳妥的,较好地平衡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四、*年省本级财政支出预算的重点

*年的省本级财政预算草案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进一步贯彻了公共财政的要求,资金重点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向困难人群和地区倾斜,向“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新增项目支出预算的71.7%约10.3亿元专门用于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一)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公共财政原则,积极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作用,保障各项经济发展战略的落实。一是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省本级预算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支出11.5亿元,比上年增长4.2%。新增1.5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农村公路、环境保护与治理、退耕还林、移民后期扶持等项目。同时,进一步抓好项目论证和储备工作,争取中央加大对我省的支持,深化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好地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参与各项重点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二是积极支持新型工业化进程。在继续支持烟草、电力、生物资源、矿产、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提升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的科技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着力点,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省本级新增安排企业自主创新研究及成果转化、发展循环经济、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生物质能源替代石油、乡镇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带动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资源节约使用、要素优化组合的路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促进国有与非公经济协调发展、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共同成长。三是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研究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借款清收力度,筹集1亿元财政扶持资金,保持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与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相关的县域中小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落实县域经济财政发展目标考核责任,安排考核奖励资金,完善考核奖励办法,激励各试点县加快发展。

(二)稳步增加“三农”投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动力,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省本级安排支农支出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基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对乡镇人员编制全面实行实名制管理,按编制内实有人员核拨财政经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教育部门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在全面清理乡村债务的基础上,确定重点,明确责任,抓好试点示范,建立激励机制,探索化解乡镇债务的有效路子;全面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协调推进其他配套改革。省本级财政在继续支持扶贫整村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农村节柴改灶、安全饮水工程、村容村貌整治、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新增支农资金8.8亿元(占省级财政新增项目支出预算总量的63%),重点用于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费补助提标扩面、农村卫生室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和冬季农业开发等项目。*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争突破10亿元,改造中低产田80万亩,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70万亩,重点扶持14个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推动特色农业发展。进一步实施好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一折通”,确保各项涉农补贴及时、便捷、准确地兑付给农民群众。

(三)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一是促进区域间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完善激励约束措施,调动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增收节支、帮助县乡克服财政困难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县乡财政状况。省级将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加大省对县乡的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安排一般性转移支付及奖补资金38.4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30.8亿元,“三奖两补”7.6亿元。二是加大对政权建设的保障力度。积极完善公务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各级政府公务活动保障水平。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制度改革,逐步理顺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关系。省本级安排用于公检法司的支出13.9亿元,增长16%,其中新增工商、交警等部门执法办案成本补助5000万元、二代居民身份证制作成本补偿3000万元,支持各级政法部门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新增替代种植专项资金3000万元,推动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的深入开展。三是积极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省本级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7亿元,增长24%。进一步完善离休人员待遇资金管理办法,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积极支持特困人员生活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推进再就业培训,引导城市低收入人群自谋职业;支持城镇廉租房建设,完善城镇住房供给体系。确保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和抗灾救灾工作的资金需要。四是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稳定增加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投入,省本级安排教育支出20.9亿元,增长29.3%,新增3.1亿元,用于对全省2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缓解农村学生“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省本级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7.9亿元,增长66.5%,其中新增2.5亿元,在全省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增1.2亿元,用于全省6000个村卫生室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培训,完善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救助体系,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省本级安排科技支出5.4亿元,用于支持基础科研和重大科技攻关,积极引导科研成果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农业生产。省本级预算中,用于文体广播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的支出4.3亿元,增长24.7%,资金重点向基层、农村、贫困地区倾斜,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五、确保完成*年财政工作任务的主要措施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围绕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财政工作目标,各级财税部门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抓好财政增收节支工作,确保*年财政预算执行进度和质量。

(一)规范收入征管,着力做大财政“蛋糕”。坚持依法治税治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为政府职能的履行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一是强化税收征管,优化税收结构。切实落实收入责任,调动各级政府抓收入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金税工程”等现管手段的作用,提高征管效率,严厉打击各种偷骗逃税行为,在保证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稳定增长的同时,积极规范资源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等税种的征管,不断优化税收结构。二是规范税收减免,严格退税管理。在对我省退税情况和社会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全面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拟定《云南省社会福利企业退税管理办法》和《云南省退税审批管理办法》,择机出台实施,进一步规范税收减免,从严把好退税关,避免财政收入流失,更加有效地发挥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照顾特殊人群的支持激励作用。三是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组建云南省非税收入管理局,全面清理政府非税收入,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加快《云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进程,为全面加强和规范我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提供法规保障;加强各类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管理,研究完善生态补偿收费等制度,认真落实探矿权与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管理等政策;建立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强化以票管收、收缴分离的非税收入征管模式;健全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监督和统计报告制度,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充分发挥政府非税收入对经济社会的调控作用,实现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坚持依法理财,规范预算管理。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要求,有序推进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管理制度,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一是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制度。深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研究改进政府预算报表,不断健全部门预算编制办法,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透明度,便于社会各界加强监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扎实的跟踪问效为手段,进一步做实基本支出预算,细化项目支出预算,逐步对项目支出预算实行滚动管理,提高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预算管理水平。二是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归并财政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银行账户,从严控制新开账户,努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在全省范围内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行“公务卡”制度,完善管理办法;推行以银行卡支付职工工资和津贴的办法,将全部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和财政安排的津补贴纳入统发工资范围。三是大力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加大对各地财政收支的监控力度,提高财政财务信息的准确性;针对财政支出进度不尽均衡的问题,强化对省级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加快省级项目资金拨付进度,加强对各地支出序时进度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安排省级对下转移支付的重要依据,激励各地加强支出管理,提高各项资金拨付的及时性,发挥资金效益。四是加快财税工作信息化步伐。在巩固和加强“金税工程”的基础上,按照“五统一”和“五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建设,着力加强财政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的推广使用,力争*年网络全部联通到县,为强化财政监督提供技术保障,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

第5篇:财政预算报告范文

我受**镇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我镇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镇人大的监督下,在上级财税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镇干部群众始终紧扣加快发展这一要务,抢抓机遇,硬化各项措施,圆满地完成了镇第十五届四次人代会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了我镇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2005年全镇财政总收入1310.1万元,完成预算任务109.2%,比上年实绩增长29.1%;两税净增238万元;2005年全镇财政支出953.9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2.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18.9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3.7%;基金支出135万元,国有资产收益29.2万元;因区级财政体制调整,2005年的预算结余待区结算后再向代表报告。

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国税部门完成406.4万元,比上年增长35.5%,占年初预算的112.9%;地税部门完成604.5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占年初预算的106.4%;财政部门完成299万元。

主要支出情况:

1.科技三项费用支出5.8万元,占预算任务97%;

2.农业事业各项支出31万元,占预算任务88.5%;

3.文体广播事业支出39.1万元(其中:计划生育支出22.9万元),占年初预算的85%;

4.教育支出242万元,占预算的102.9%;

5.财政部门支出20.7万元,占预算任务104%;

6.行政管理费支出89.3万元,占预算任务112%;;

7.民政经费支出20.8万元(其中:优待金支出100398元),占预算任务111%;

8.公检法司支出18万元,占预算任务74%;;

9.城市维护费支出11.5万元,占预算任务115%;

10.专项支出17.6万元,主要用于中、小学校基础设施投入。

从2005年财政收支情况来看,其主要特点是,财政收入快速、稳定增长,财政支出在保工资、保稳定、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增强。回顾2005年的财政工作,我们紧紧围绕全面实现财政各项目标任务,服务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均衡入库

今年以来财政所全体成员紧紧围绕年初财政目标任务,按照“抓早、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的工作思路,确保了首月、首季“开门红”和时间、任务“双过半”的目标要求,在组织收入的过程中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多次与镇党政领导一起分析税源,争取国、地税部门的大力支持,寻找新的税收增长点,并加大协税和零星税收的力度,确保了“两税”超千万元的目标任务,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大跨跃。

(二)落实惠农政策,确保财政各项补贴及时足额发放

今年6月份以来,为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各项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的管理,我们实行了“集中一卡制”发放,为了把这项事关全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实、办好,首先经镇党委、政府批准成立了**镇财政涉农资金发放方式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各职能部门职责分明,相互间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其次是加大宣传力度,各村都有固定的宣传标语和横幅,镇广播站还连续进行广播宣传;第三我们还将党的惠农政策宣传提纲以及屯溪区政府“致全区广大农民的一封信”及时送到全镇2400多户农民的手中,让政策进村入户,使广大农民能全面了解党中央的惠农政策。今年以来,各种涉农补贴资金已通过“一卡制”及时足额地发放到农民手中,累计发放户数4740户,共计人民币51.1万元。

(三)统筹安排财力,确保政府各部门正常运转

针对我镇财力总量小,收支矛盾突出的实际,我们将支出重点转移到政府正常运转和公共支出的需要上来。一是确保了工资按月及时足额发放;二是及时兑现了旅游城市补贴、公积金提高标准和以前年度六个月增资的补发;三是继续加大对教育、计生、文明创建等各项经费的投入,确保了计生优惠政策的兑现;四是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加大了对镇派出所和综合治理的投入;五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三大目标,确保了对“禽流感”防控经费的投入;村庄道路硬化的投入;以及东关水库等水利设施维修的投入,确保东关水库及水利设施安全有效地使用;六是继续对上年度税收上规模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共兑现奖励30万元。

2005年我们在保证正常支出的基础上,为打造节约型的政府,我们做到了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办公费用的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刀刃上。

(四)着力建章立制,抓好财政所干部队伍的建设

今年以来,财政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服务“三农”为大局,加强政治和业务的学习,改进作风,求真务实。为给前来办事的农民提供优质服务,财政所实行了挂牌上岗。同时建立健全了岗位目标责任制,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使财政所的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按照“敏、谋、快、敢、实”的要求,确实做到了服务质量、办事效率的两个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镇的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齐云大道的拓宽改造,两侧的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经营,财政增收难度加大,过多依赖协税;二是在财政收入增长的情况下,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一些政策性支出、重点项目支出、特别是这几年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幅度较大;三是从财源建设上看,当年引进的规模企业如黄山桃花源、国际礼品城等尚未体现税收,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版权所有

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6年财政收入安排156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9.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70万元,基金收入190万元;按征收的任务安排,国税49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20.6%,地税73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20.8%,财政收入34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3.3%。

2006年财政总支出安排1089.3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4.2%,主要支出项目安排如下:

1.科技三项费用支出6万元

2.农业事业各项支出32.1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3.5%;

3.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44.8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4.6%,(其中计划生育事业费支出26.3万元);

4.教育支出261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8%;

5.财政部门事业支出23.1万元(含财政追加涉农补助办公经费2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1.6%;

6.民政事业费支出22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5.8%;

7.行政管理费支出90.4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2%;

8.公检法支出25.7万元,(其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支出5万元,公安派出所支出5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42.8%;

9.城市维护费支出15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30.4%

三、2006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6年我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围绕我镇经济发展和镇域建设的需要,狠抓财源培植和收入组织工作,不断壮大财政实力。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财政,促进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进一步加大财税征管力度,做大、做实财政收入的盘子

首先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继续加强与税务、财政部门的协调,为实现2006年完成财政收入1560万元,国、地两税净增200万元以上,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亿机数控、航茂建材混凝土搅拌中心等工程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收益;二是加快黄山桃花源、国际礼品城等项目工程建设进度,扩大税收份额;三是加大对安特普电器有限公司、华泰房地产、顺兴建安等骨干企业的扶持和服务,提高税收贡献率;四是抓住齐云大道和新城区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努力拓宽财税增收的渠道和空间;五是尽快落实梅林装璜厂、天涯酒家、陈家饭店等企业的选址安置,帮助他们做强、做大。

(二)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的管理,积极推进行政采购制度

继续以保工资、保稳定、保政府正常运转为前提,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坚决反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财力用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政府采购是一种政府行为,因此,要加强政府采购的管理,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使政府的采购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三)进一步提高财政所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政府取消农业税后,作为基层财政所的干部要及时转变观念,调整职能,把工作重点由过去抓农业税征收转移到培植财源、管好支出上来;集中精力做好“镇财区管”改革的收支结帐、对帐工作;由向农民“收钱”,转移到向农民“发钱”上来;继续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村低保人员补助等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的资金管理工作,加大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切实为部门服务好、为群众服务好。

第6篇:财政预算报告范文

加强人大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几点思考

区人大 郭宝联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财政预算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人大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将《预算法》的修改列入了近期立法的重要内容,各级地方人大也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相关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使人大的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一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各级人大代表对加强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

二是审查监督的重点更加突出。各级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已从过去对一般预算收支的审查监督向财政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基本建设预算等的审查监督延伸,突出了审查监督的重点内容、重点环节、重点部门。

三是审查监督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人大为了加大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力度,建立了预算审查专门机构,充实了专业人员,通过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各项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的审议,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审计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对整改报告进行表决等措施,真正使审查监督工作从程序性向实质性转变。

二、财政预算审查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查时间不够充分,使审查工作难以从程序性审查向实质性审查转变。按照《预算法》和《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的规定,中央预算应在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一个半月前提交,地方预算应在地方代表大会举行一个月前提交。在实际操作中,这个规定的时间往往保证不了,特别是地方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初审,往往只能是在开会前的一周内,政府财政部门才拿出预算草案。因为地方财政预算草案在送审前一般要向政府、党委分别做汇报后才能与人大见面。在短短的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人大专门委员会要想对一个涉及到多部门多单位的财政预算弄清楚,并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是很难的。

(二)审查内容处于抽象化,难以具体化和细化。各级人大在专门委员会初审和大会审议财政预算时,一般是以总预算方案为主要内容,更多了解和审查的是财政预算的大类,而对具体到部门、到细化了的具体项目,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和基础数据不全的影响,使审查和审议者无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审查和审议。

(三)审批方式简单,带来财政预算约束力不够。中国预算制度本身给预算的约束力留下了一个软肋,那就是预算年度开始后,各级政府预算草案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之前,本级政府可以先按照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分析而言是人大批准财政预算过于简单,而且,批复只对政府一家,下达到具体部门则由财政部门负责,下达预算的主体与预算的法定审批主体不一致,使各执行部门对预算的法律权威性认识和重视不够,从而,造成财政预算缺乏应有的约束力。

(四)由于监督形式单一和监督手段落后,使人大对财政预算执行的监督作用发挥得不够。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形式主要是通过对年度预算和决算的审查来实施,其手段仅靠人工来完成。这种监督已经不能适应当代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网络化的需要。

三、加强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对策

(一)完善制度,为实施财政预算实质性审查创造必要的条件。之所以人大的财政预算审查难以向实质性迈进,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许多制度设计和安排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制度完善和制度创新入手,推进财政预算实质性审查工作的开展。要完善政府向人大送审的制度,主要是就报审的时间、内容、应提供的材料等进行进一步的明确,政府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送审时,人大代表可以提出质询案,向政府问责。要完善大会审查的制度。要在大会期间集中经济类代表,在每一个代表团成立一个财经小组,对政府收支预算进行审查和征求意见,并向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建议,再由财政经济委员会结合初审的情况,系统和完整地向大会主席团报告审查的结果。要进一步细化审计部门向人大报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内容和要求。既要反映整体执行情况,又要反映各部门、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绩效情况。

(二)突出重点,加大对专项支出项目的审查力度。对专项支出项目的审查,在预算审查时重点是要审查其项目安排是否合规、合理、可行、经济,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其是否进入财政的项目库,是否符合项目支出管理的规定。在决算审查前,各级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可根据上年度财政预算专项支出的重点项目情况,年初就项目审计的内容向审计部门明确提出,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 内完成,专项支出项目的审计可为人大常委会加强财政决算的审查提供全面完整的依据。

(三)改进和完善预算批准方式,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要使人大批准的财政预算具有更强的刚性约束力,各级人大作出对财政预算的决议之后,应迅速将部门预算直接下达到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而不再由财政部门下达预算,这样,一方面可以体现财政预算的法律权威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政府在人大预算通过后,对部门预算在项目及资金额度上进行任意更改。

第7篇:财政预算报告范文

一年来,在局党组和同志们关怀帮助下,我能认真履行职责,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团结带领执行局全体同志,圆满地完成了局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确保预算执行工作科学有序进行。下面将一年来主要工作及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业务工作

20__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同在。在执行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勤奋工作和共同努力下,我市预算执行和国库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财政收支任务均超额完成,我市20__年度预算执行分析在全省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20__年度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分别被省厅评为先进单位。

1、预算执行工作科学有序。一是积极组织收入,均衡财政支出。20__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居全省第××位,比上年增长××,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完成了省定××的奋斗目标,为市委市政府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20__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超额完成省定××亿元的奋斗目标。二是不断拓展预算执行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密切关注财政经济运行态势,准确预测财政收支趋势,特别在一些关键时点提前汇总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切实提高预算执行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及时为领导提供最新的财政收支信息。三是提高决算编审质量。20__年我市部门决算数据显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总收入82.59亿元,较上年增长6.9%;总支出81.59亿元,较上年增长6.6%;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占国有资产总量63.39亿元,较上年增长10.9%。四是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市审计局、上级审计部门先后对我市20__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协调局业务科室和相关部门,逐项落实审计中提出的问题,拿出具体的整改落实措施,年终共清理回收暂付款××亿元、清理入库暂存款××亿元。

2、国库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是加快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建设。20__年6月底将国库支付系统连接到全部市一级预算单位,为市委、市政府各委办局开通了网上申报用款计划、预算执行查询、对账等管理功能。二是继续深化县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开展调研,及时出台了《继续深化县区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县(市)区继续拓宽国库改革范围,推动县区国库改革向乡镇推进,建立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在坚持改本的方向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会计集中核算、乡财县管和国库集中支付有效融合的新途径,保证了全市改革的规范、统一和高效。三是加强资金监管,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中央专项转移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和支付范围,尝试市财政将涉农、惠农等资金直接支付到农户或基层用款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规范资金审拨程序,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按照时间进度审核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用款计划,加强项目资金审批拨付事前监督,保证财政资金的专款专用。截止12月底,财政国库累计集中支付资金××亿元,其中直接支付××亿元,直接支付比例为××,有力保障了部门预算的顺利执行。

3、财政国库基础管理进一步强化。一是加强国库会计基础工作。4—5月份,对六县(市)四区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国库改革情况进行调研。对会计岗位设置、拨款印鉴管理、资金拨付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建立完善的总预算会计岗位责任制,加强和规范对财政各项资金的核算,建立了严格的资金对账制度和总预算会计信息报告制度,为财政管理、领导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二是抓好内部稽核,推进国库管理规范化。进一步规范完善业务科室的工作流程管理,加强与人行国库、银行和相关单位会计对账,保障国库及财政专户资金运行安全高效,做好会计服务工作,巩固提高了国库管理水平和会计工作质量,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三是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坚持做好市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审批、备案建档等日常管理工作。联合市人行、会计委派管理中心等部门,开展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查工作,强化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管。开展了县市区财政专户清理撤并和集中管理活动,进一步适应了深化财政国库管理改革的现实要求。四是全面提升财政统发工资透明度。20__年,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顺利完成机关公务员清理规范津补贴和事业单位增加地方补贴审核工作,建立完善了统发工资数据库,按月及时在政府网站更新工资数据,开通投诉监督热线,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20__年财政统发工资系统累计向市直预算单位发放工资16.54万人次,财政应发工资总额3.76亿元,累计代扣住房公积金2108万元,累计代扣个人所得税243万元。

4、认真落实预算执行“大办制”,努力建设统一规范、管理有序的公共财政收支体系。通过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之间建立横向联网系统,在确保安全、准确、快捷、 高效的前提下,简化纳税缴库程序,实行税收收入电子缴库,税收资金实时划缴,实现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的信息共享。根据我市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预算执行归口管理、收支信息同源采集”的管理原则,初步建立了以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为内涵,预算执行各环节相互衔接为外延的“大执行”财政管理模式,在规范收入缴库程序,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5、积极推进公务卡结算方式试点工作。根据财政部和省厅推行公务卡有关会议精神,充分借鉴其他地方改革经验,以“积极稳妥”为试点原则、以“先进实用”为建设标准、以“广泛认同”为实现目标,大力加强公务卡改革社会宣传工作,增强社会各方面对改革的认知度和主动性,“小卡片做出大文章”。20__年,两次组织到郑州、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初步确定四家银行为公务卡银行,选择市审计局等四家单位为公务卡试点使用单位,稳步推进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12月4日,第一笔公务卡消费款划入公务卡个人账户,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制度正式运行。通过建立公务卡制度,不但能有效地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对于强化现金管理和财政预算执行监督,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建设“阳光财政”具有重要意义。

二、队伍建设方面

对执行局职能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加强团队整体执行力建设,努力实现由传统的执行向新时期科学执行的转变。

1、开展“三新”活动,构建服务财政。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公共财政改革创新”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主动保持与预算单位的联系,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预算执行工作的开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2、开展创建活动,塑造形象财政。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争创活动,以效能为抓手,以团结协作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一盘棋”意识,科室间分工不分家,重要工作齐上阵,形成了团结和谐的干事氛围,得到了广大预算单位的充分肯定。20__年4月执行局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3、强化绩效考核,打造效能财政。对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科学设定年度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目标,规范各个岗位的职能、职责、目标与标准,建立起长效激励机制,做到奖优罚劣、赏罚分明,激发大家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绩效考核“考”出竞争力,执行局每个干部都在合理的工作程序中科学地执行每项工作。20__年,执行局多篇调研文章发表在国家期刊、分获中国财政学会和市社科联奖项。

三、个人素质和廉政建设方面

1、增强理性,提高自身学习力。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来认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做一名学习型、创新型领导干部。一年中,我能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执行局撰写了多篇调研文章,分别获得省厅科研所和市社科联优秀成果奖。

2、增强团结,提高班子凝聚力。讲团结、讲协作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工作中我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自觉服从集体的决策,自觉维护班子团结。

第8篇:财政预算报告范文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常委会报告我市今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经济中心城市的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统筹财政与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开源节流,狠抓增收节支,着力推进改革,高度关注民生,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收入均实现了时间、进度“双过半”的目标,财政支出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有力地维护了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全市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67198万元,占市人大通过预算55.6%,同比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4119万元,占汇总各级人大通过预算58.7%,同比增长2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项目完成情况是:

(1)各项税收收入完成156477万元,同比增收43131万元,增长38.1%。其中:工商税收109495万元,同比增收22365万元,增长25.7%;契税和耕地占用税27333万元,同比增收15225万元,增长125.7%;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19649万元,同比增收5541万元,增长39.3%。

(2)各项非税收入完成57642万元,同比减收299万元,下降0.5%。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16739万元,同比增长16.3%;罚没收入15287万元,同比增长8.5%;专项收入6665万元,同比下降12.4%;其他各项收入18951万元,同比下降13.2%。

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48849万元,同比增支60718万元,增长21.1%。主要项目支出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4527万元,同比增支23%。

公共安全支出21413万元,同比增支4.2%。

教育支出78134万元,同比增支14.9%。

科学技术支出1214万元,同比增支16%。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181万元,同比增支6.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419万元,同比增支38.4%。

医疗卫生支出21959万元,同比增支5.8%。

环境保护支出3866万元,同比增支35.1%。

城乡社区事务21306万元,同比增支26.8%。

农林水事务支出41615万元,同比增支31%。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6877万元,同比增支40.3%。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上半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101076万元,同比增长4.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3288万元,占预算50.8%,同比增长13%。

上半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2676万元,同比增长42.7%。

上半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呈现以下五大特点:

1、收入总量平稳增长。1-6月月平均增幅在20%左右,全市财政同比增收6.7亿元,增量超历史,超过了2006年全年增量。特别是6月份财政收入入库10亿元,相当于前两个月入库数总和。上半年有7个县区的增幅在30%以上,其中湖口、庐山区、*开发区、*县、共青五个县区增幅在40%以上,最高的湖口县增幅为67.5%。

2、收入质量明显提高。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2.4%,较去年底提高了2.7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4.3%,比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比2006年提高6.5个百分点,有12个县区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在80%以上,最高的开发区为96.2%。

3、收入进度均衡入库。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数36.7亿元,占目标数70亿元的52.4%,其中地方收入完成21.4亿元,占目标数37.6亿元的56.9%,财政总收入和地方收入均达到了均衡入库要求,实现了时间与进度“双过半”的目标。全市15个县区财政收入也全部实现了时间过半、收入进度过半。

4、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增幅明显。由于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开工、投产对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拉动作用,加上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向规范征管要税源,大力推行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收管理,认真抓好新《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的落实,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这两个税种共入库27333万元,增收152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74%,增量、增幅在全省设区市中分别排第一、第二位。其中:契税入库14979万元,同比增长52.80%;耕地占用税入库12354万元,同比增长435.97%,增量、增幅和总量均居全省第一。

5、财政支出增长平稳。一是三项法定支出达到了法定增长要求,农林水事务、科技、教育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1%、16%、14.9%。二是财政支出体现了进一步向民生倾斜,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38.4%。三是政府机关等运转支出得到了有效保障,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增长23%。四是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5.1%、26.8%。

在看到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县级财政发展不够平衡。从1-6月份财政总收入增幅看,高的有五个县区(湖口、庐山区、*开发区、*县、共青)增幅在40%以上,最高的湖口县增幅为67.5%,低的增幅只有18.1%,峰谷差达49.4个百分点,差距较大。二是在收入征管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三是市本级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由于主要支柱企业税收比预算短收较大,市本级可用财力形成了一定的缺口,加之刚性支出又在不断增加,收支矛盾非常突出。特别是民生工程配套、渡改桥配套和水渠维修配套、一些老债务还本付息、正常的增人增资、调标晋级等刚性支出居高不下,实现年度收支平衡压力较大。以上情况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解决。

二、上半年的主要财政工作

1、坚持固本培源,增强财政发展后劲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发展要求,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按照年初预算安排,积极筹集、及时拨付资金支持招商引资新上项目、企业改制盘活资产、兑现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开辟和培植新税源,增强财政后劲。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建立财政增收奖励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财政收入增长奖励办法》,按照“增收有奖,多收多奖,以奖促增,以奖促优”的原则鼓励县区做大做优财政“蛋糕”。

2、坚持依法治税,规范了税收征管秩序

一是按照均衡入库要求,抓好收入调度。每月集中研究调度,研究分析财税形势,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二是加强了对重点行业、纳税大户和主体税种的监控。建立了重点税源台帐,加大打击偷、逃、抗、骗税的力度,确保了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加强督导。多次下派工作组深入到县区和基层督导收入入库,并对财政收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排位,比增幅,比质量,有力地推动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3、坚持突出重点,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推进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组织预算单位人员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培训;建立了每月工资发放温馨提示制度,确保预算单位按时发放工资;在彭泽县、永修县召开了国库集中收付与会计集中核算“两个制度”有效结合现场会,这项改革在我市已经全面启动。二是全面推行非税收入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工作,规范征管单位行为,提高征收效率。三是进一步深化了政府采购改革。开展了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继续开展了市县区域联动采购工作。今年1-6月份,全市政府采购预算34413.61万元(含部门集中采购),实际采购金额29744.53万元,节约4669.08万元,节约率13.57%。四是积极推进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全市各个县(市、区)均建立健全了“一卡通”发放工作流程,构筑好了发放平台,确保了涉农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使近80万农户、340万农民直接受益。五是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稳妥、有序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巩固税改成果。

4、坚持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年初预算做到了各项基本支出“五个确保”(即保工资、保机关运转、保社会保障、保维护稳定、保法定增长支出),在此基础上新增财力实行“四个倾斜”(即向困难群众、向农村、向基层、向社会事业倾斜),特别是认真筹措落实好“民生工程”资金,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发挥效益。上半年我市已下拨省、市、县安排的民生工程资金共计38104.46万元,进一步加快了“民生工程”实施步伐。

5、坚持严格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在做好日常监管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同时,加大对社保、救灾、扶贫、重大项目扶助等各种财政性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开展了以20项涉农资金为主要对象的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对截留、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等不法行为,通过停拨、追缴、追究责任等方式依法进行了惩处。

6、主动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在财政工作中,我们注意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年初编制预算过程中,及时向人大有关部门通报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接受人大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预算经人代会审议通过后,认真执行人代会通过的预算审查报告和大会决议,及时批复单位执行。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市财政部门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其中主办件13件、协办件19件)均实现了办结率、见面率、满意率3个100%。

三、下半年的主要财政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坚定信心,加大工作力度,切实采取措施,认真执行年度预算,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确保均衡入库不动摇,确保实现年度收支平衡。

1、推进项目建设,增强财政后劲。继续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力度,要优化服务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和达产达标,促其早产税收。大力扶持工业园建设,着力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质量和实际进资率,特别是要注重引进高附加值、高税率的“两高”项目。及时落实合法合规的税费奖励优惠政策,遵守承诺,不打折扣,坚决兑现,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根据我市重点企业减收面大的情况,在重视新上项目的同时也要注重巩固壮大原有重点企业,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帮扶、支持力度。

2、围绕税收效应,发展“短平快”项目。在立足长远抓工业,抓重大项目的同时,多发展一些在税收上“吹糠见米”的短平快项目,当前重点是一方面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我市城建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工,加快项目进程,使其税收上早见效。针对有些县城建私房风抬头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刹住这股歪风,防止税收流失。

3、坚持依法治税,加强收入征管。主要是通过做到“五个到位”:税法宣传到位、税源监控到位、税收征管到位、税收稽查到位、税收清欠到位,确保应收尽收。尤其是要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秩序,严禁买税、卖税和相互挖税等扰乱税收秩序行为,审计、财税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于相互挖税的,一经发现,除扣除相应财力外,还要加倍处罚。加强对收入情况的分析、预测和调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

4、优化支出结构,全力推进“民生工程”。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严格执行年初人大通过的预算,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开支,坚决制止铺张浪费,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继续做到各项基本支出“五个确保”,对新增财力实行“四个倾斜”,严格按照年初预算落实好民生工程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促进社会和谐。

第9篇:财政预算报告范文

(一)市财政局组织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__年度全市财政收入 38015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37 %,比上年增收 80153万元,增长 26.7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458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55 %,比上年增收 33678万元,增长30.04 %。

市本级调整后的财政预算收入任务为 182115万元,实际完成19027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4.48 %,比上年增收42395 万元,增长28.67 %。

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__年度全市实际支出335470 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67 %。加上上级专项指标支出58823 万元,全市财政总支出394293 万元。

20__年市本级实际支出 26047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98.29%。加上上级专项指标支出48023 万元,市本级财政总支出 308493万元。

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__年度全市财政当年可用财力416412 万元,其中一般预算251525万元,基金预算 164887万元。收支相抵后年终滚存 2211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结转下年支出16809 万元,年末结余10 万元,基金结余5300 万元。

20__年度市本级当年可用财力330612 万元,其中一般预算 165725万元,基金预算 164887万元。收支相抵后年终滚存 2211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结转下年支出16809 万元,年末结余 10万元,基金结余 5300万元。

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20__年度上级对我市的补助收入8057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返还14683万元,一般预算转移支付补助57984万元,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收入7903万元,扣除市财政上解省财政26462万元,上级财政实际补助我市54108万元。

市财政对各镇转移支付补助支出14007 万元(不含上级专项指标),其中:原转移支付 2086万元,农业税免征省市补助 2035万元,教师地方津贴702 万元,财力缺口补助3190万元,村干部报酬转移支付145 万元,其他5849 万元(含开发区、临港工业集中区奖励政策4909万元)。

其他有关财政收支情况

1.政府性基(资)金收支情况。

20__年市级13项政府性基(资)金(含利息)年初余额20884万元,当年收入135145万元,支出134124万元,年末余额21905万元。

2.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情况。

20__年9项社会保障基金年初余额63067万元,当年收入75508万元,其中:政府补助收入11348万元,支出57842万元,当年结余17666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当年赤字1577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当年赤字216万元。年末余额80733万元。

3. 预算外收支情况。

财政专户核算的47个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的非税收入(含暂存款)年初余额28896万元,当年收入222747万元,支出210386万元,期末结余41257万元。

4.政府集中采购收支情况。

20__年,全市政府集中采购预算24455万元,中标价21323万元,节约资金3132万元,资金节约率12.81%。

20__年我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效监督下,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算任务,财税部门面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以及结构性减税的双重压力,深挖财源,强化征管,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财政总收入达到 38.02亿元,是五年前的3.8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8亿元,是五年前的3.5 倍。财政支出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20__年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民生方面的投入,比上年增幅分别达到34.25%、31.17%、25.87%;20__年新增住房保障支出2334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对农林水、交通运输等基础投入增幅分别达到22.22%、71.78%,积极发挥融资平台的筹资效应,适度负债加大“五大板块”投入力度,明显提高了公共服务能力,民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形象和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财政资金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基本真实、合法、有效。但是,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财经法律法规,以及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还存在一些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的地方。

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

1.预算审计情况。

(1)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

(2)污水费2987.83万元滞留市自来水

公司。(3)减征、免征工程建设项目四项基金327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配套费1266万元、人防易地建设费503万元、墙改基金181万元、绿化配套费181万元。

审计建议市政府对全市范围内建设项目,落实报建程序中前置性审批的规定,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由市规划部门扎口管理,凡未按规定缴纳政府性基金的,市规划部门不得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保应征率,防止财政资金的流失。

(4)财政坐支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防洪保安基金。

2.科技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20__年至20__年,全市共投入科技专项资金12089.44万元,其中:上级财政专项5960.3万元,本级财政安排6129.14万元。科技专项资金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方面效果明显。但审计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科技资金使用分散,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2)个别科技项目申报不实,效益不明显。

3.水利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20__年我市安排水利专项资金8968万元,其中:上级水利专项资金5614万元。市本级配套20__万元,防洪保安资金专项支出1351万元。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防洪、抗灾能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审计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少数镇采取虚假合同或工程套取水利专项资金。

(2)水利项目后续管护不到位。

4.环保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20__年全市共投入环保专项资金6356.5万元,其中:上级环保专项资金3356.50万元,市本级财政配套资金3000万元。审计发现环保专项资金被滞留、挤占、挪用等问题依然存在。

(1)七个镇污水处理厂、原黄梅镇污水泵站设施闲置。

(2) 排污费未实行专款专用。

(3)排污费征收管理不规范。

5.重残人员生活专项救助资金审计情况。

20__年末全市领取重残金的人员3112人,其中城市居民158人,农村居民2954人。全年共发放重残金10692人次,合计780.04万元。

通过分析比对,审计重点调查了全市120名领取重残救助金的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发现有51名重残人员已死亡,由于镇村基层组织申报不及时,使20__年至20__年6月底,多发放财政重残金计8.73万元,其中26名已死亡重残人员至审计时尚未取消领取重残救助金资格。

6.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办理的社会团体法人票据、资金审计情况。

20__年末,全市在市民政局备案登记成立的社团共有133家,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等主办的“官办”社团93家,“民间”社团40家。在“官办”社团中,20__年有35家尚正常运作,58家不运作。在市财政局领取《社会团体会费统一收据》的社团有25家。

审计调查发现,少数行政事业单位利用行政或业务管理权通过社团名义收取会费,用于本单位行政事业经费开支,在机构、职能、人员、财务方面没有按规定与社团实行“四分开”。

7. 20__年以来全市拆迁和安置房建设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20__年以来,我市天王镇、后白镇、黄梅镇、茅山镇、郭庄镇、宝华镇、下蜀镇、华阳镇、茅山管委会、开发区管委会、城司(含拆迁办)等11家单位实施了政府拆迁安置工程。全市共实施47个拆迁项目(已完成43个,正在实施4个),拆迁房屋12774户,拆除面积245万平方米,协议补偿安置房面积187万平方米。共建设安置小区28个,建造安置楼1024栋,其中:住宅房34263套、附房34720间、车库8222间、门市房及物业用房111656平方米;已安置住宅房21018套、附房19370间、车库3595间、门市房16864平方米;已对外销售住宅房184套、附房130间、车库1320间;目前全市安置房剩余住宅房13061套、附房15220间、车库3307间、门市房及物业用房94792平方米。

20__年至20__年1月,市政府已实际支付拆迁安置工程资金41.04亿元。其中:碧桂园项目资金支付天王镇、后白镇、黄梅镇、茅山镇拆迁补偿、安置房建设费用13.86亿元;市政府建设补助资金支付郭庄镇、宝华镇、下蜀镇、华阳镇、茅山管委会、开发区管委会6家单位拆迁补偿、安置房建设费用23.09亿元。市政府资金支付城司拆迁补偿、安置房建设费用4.09亿元。

审计发现拆迁安置工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拆迁安置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

(2)安置房建设供求配比不合理,住宅房平均空房率较高。目前全市安置房剩余住宅房13061套,平均空房率达38%。大量空置住宅房,一方面造成现值40亿元左右的财政资产闲置,一方面政府背负巨额的政府性债务。

(3)剩余安置房处置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由于市政府对剩余安置房的产权归属处置、评估定价、收益分配及管理维护方面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使各镇、各单位对剩余安置房的处置方法不径相同,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浪费。

(4)部分拆迁项目程序不合法。一是未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二是聘请的评估机构未出具正式的评估

报告,造成事后监督依据缺失。(5)拆迁、安置工程管理不严格。一是对拆迁资料管理不严。 二是拆迁残值管理存在漏洞。三是拆迁收购资产管理不严。

(6)安置房建设质量不够高。

针对上述问题,审计建议市政府在组织专项调查研究基础上,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拆迁、安置操作程序,加强拆迁资金和安置房建设管理,明确各责任单位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拆迁、安置资金专款专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市地税局组织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20__年市地税局共组织入库地方各项工商税收90852万元,同比增收21384万元,增长30.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7175万元,完成市政府年度计划77100万元的100.1%,比上年增收18175万元,增长30.8%;教育费附加入库2525万元,完成市政府年度计划2600万元的97.12%,同比增收424万元,增长20.2%。此外,社会保险基金入库28754万元,同比增收3745万元,增长15%,征缴率达100%。

20__年市地税局在税源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税源管理为重点,克服税源紧张、调控政策多等不利因素,一是强化收入分析和税源监控,突出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等重点税源管理。20__年全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入库56811万元,同比增长36.7%,占地方税收总量的62.5%。二是强化税基管理,突出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三大税种的征收和对土地增值税的征收与清算;20__年三大税种入库64872万元,同比增收13252万元,占总收入比重71.4%,增幅25.7%,拉动收入增长62个百分点;土地增值税入库9425万元,同比增加5152万元,增长120.6%。三是强化社会综合治税,突出对零散税源的征管,坚持抓大不放小;取得各类信息27492条,通过对涉税信息的加工、利用共增加税收入库5552万元,占总收入5.8%。市地税局通过有效措施全面加强税源管理,大力挖潜增收,从而较好地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征收任务。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基本能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检查,规范税收征管行为。在审计中,我们也发现一些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不尽一致,需要纠正和加以完善。

1. 委托税款2240万元未及时缴入国库。

2.未按规定缓征税款1737万元。

3.个别企业开具假发票、异地开具建筑业发票。

4.末按规定对建筑业“甲供材”征收营业税。

(三)全市政府公共工程审计情况。

为保障全市政府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充分发挥财政建设资金使用效益,市审计局继续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招标前预算审核、施工中跟踪审计、竣工后决算审计工作,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将所有概(预)算送审的政府重点项目作为跟踪审计的对象,把bt项目确定为跟踪审计的重点,实施全程监督。20__年市审计局共完成预算审核项目135个,审计预算金额44.43亿元,审计净核减2.59亿元,平均核减率5.82%。完成竣工决(结)算审计项目96个,审计资金13.26亿元,审计净核减2.63亿元,平均核减率12.3%。预算与决(结)算审计共核减资金5.22亿元。为市政府、各镇、各部门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进一步凸显了审计职能作用。但在工程审计中,还发现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bt项目违反招标法规定,未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投融资人。

2.部分bt项目存在转包现象。

3.政府工程项目“甲供材”管理不规范。

4.政府重点投资项目聘请中介服务机构未实行公开招投标。

二、20__年“同级审”查出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

20__年“同级审”查出的有关问题,市财政、地税部门及有关单位都十分重视,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一)财政方面:根据我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句政发〔20__〕78 号)规定,有8户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的家庭取得了申购资格。审计要求市房改办按规定撤销已办理对8户家庭的申购核准,会同市城司收回已售出的经济适用房。市房改办已向人大作专题汇报。市政府对审计建议高度重视,修改完善了《句容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句政规发[20__]4号)。其它方面财政按审计决定将有关资金收缴入库,并对其他有关财政账务处理及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二)地税方面:市建管处工程开票处延缓缴库的税款和已停征的基金(费)余额已按审计决定解缴入库。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