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城市环境总结范文
全市公路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尤其是城市进出口道路和城乡结合部整体形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局机关环境秩序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公路环境整治项目实施情况
2、机具购置已完成,并在公路环境整治和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投入经费101.5万元;
6、完成公路垃圾转运站经费调整的申请、财政拨付等相关手续
。
通过努力,实现了城市进出口道路的路面(桥梁)无坑洼,路面、绿化带整洁、干净无白色垃圾,长期保持良好状况。公路环境整治进入常态保洁和日渐完善局面。
(二)机关环境整治情况
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落实专人负责“门前五包”工作的督促检查、“三乱”现象得到消除;门、窗维护、绿化装饰,人行道维护,办公楼内墙墙体、楼梯污迹清除已完成;办公楼雨棚已更新;门面店招、广告已规范划一;机关办公楼、宿舍风貌整治已全面完工。机关面貌焕然一新。
(三)环境治理城乡结合部整治情况
各管养单位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各自工作实施方案,联动协作,密切配合,集中对城乡环境结合部的“脏、乱、差”突出问题进行自查,并结合实际向基层、村庄延伸。对存在的问题实行分片负责,组织机械、人员,节假日不休息进行整治,一清到底,彻底清理了企业、村社与养护单位之间长时间协调未果而造成的环境卫生死角。全面完成了国道108线嘉陵江路口至美丰股份有限公司300米边沟,广黄路过境段,省道106线德什路、德中路过境段城乡结合部公路环境“脏、乱、差”现象的整治任务。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方向
(一)超载、超限车辆极待治理。
治理超载、治理砂石抛洒效果不理想。城市进出口道路路面清扫首当其冲,由于超载车辆频繁,路面容易损坏,砂石车过往太多,致使刚清扫的路面又被弄脏,即使出动扫地车、洒水车也难于达到理想效果,给公路环境整治造成极大的难度。市级相关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在日常巡查中加大力度,有效遏制超载、超限车辆的违法违规和抛、洒、滴、漏现象。
(二)建立长效机制,保洁工作进入常态化。
公路环境整治点多、线长、面积大,人工保洁难度大。要确保目前公路环境整治已有的成绩,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加大财政投入,保持公路上的保洁人员数量,把公路保洁纳入常态化管理。
(三)适应新的形势,推进机械化养护。
通过灾后重建,我市的公路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要巩固重建成果、维护好道路现状、完善相关功能,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改变过去主要靠人工的现象,大力推进公路机械化养护,确保公路安全
第2篇:城市环境总结范文
城市环境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建设,牢固树立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城乡环境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突破口,持续深入地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抓住风筝会、菜博会和中央领导人视察的机遇,坚持以迎检促进城乡建设,扎扎实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们坚持以舆论为先导,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为综合整治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市政府于3月上旬召开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下发了《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__年__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潍政办发[20__]27号),并专门加强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和业务等方面的建设,从组织领导上保障了对综合整治活动的调度、协调、督导和检查。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和现场办公会,及时研究、协调解决综合整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今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我市以街巷道路、违法建设、城市村居、村镇容貌、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生态环保、市政设施、占道经营、户外广告等方面为整治重点,对市直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实行了责任制,确保了各项整治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对整治重点,成立了由市级领导负责、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的检查考评组,制定了《20__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细则》,定期不定期检查各单位整治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并从市直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对整治工作进行督导并按时通报,确保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二、坚持高起点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为搞好城乡环境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在去年编制完成__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专业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全市村镇总体规划的调整修编工作,先后征求了社会各界和部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对原方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加强了规划监督与管理,全面推行“阳光规划”,通过召开座谈会,利用报纸、网站、规划宣传栏等载体,对城市重要地段的建设项目,实行规划批前和批后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城市规划的透明度。严格规划审批制度,加强了对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工作的管理,开展了规划执法大检查,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坚决拆除各类违章建筑物,严厉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切实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__市城管执法局围绕实施新一轮城市规划,制定出台了《__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内部办案程序规定》和《在建违法建筑拆除简易程序规定》,并以此为抓手,结合道路及重点区域整治,对市区内建筑工程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对新的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依法果断处理。截至目前,全市查处违法建筑、用地案件4235件,面积约89.71万平方米,其中已拆除2632件、43.21万平方米,从而有力地打击了违法建设行为,起到了震慑和宣传的双重功效。
三、大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财政投入、政府举债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围绕老百姓关注的城乡建设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重点建设项目快速进展。根据全市建设工作会议部署,__市20__年度城市建设的总投资为50亿元,其中__市中心市区完成投资30亿元,重点实施“一河、一山、七中心”九大新项目,完成“一河、两路、两广场”五大续建工程。目前,虞河综合整治工程已全部竣工,完成概算投资5.3亿元,建成“一水、三瀑、九溪、十二景区、三十六大景观及三楼、五阁、七榭、二十四亭、两塔双百景点”等景观,将昔日的一条污水河改造成为富有特色的生态长廊和滨水景观带;国际风筝都纪念广场于4月19日建成开放,完成景观建设5.75万平方米,形成“吉祥大道、鸢标广场、芙蓉树阵、民俗长廊、儿童乐园、植物公园、咏筝栈桥、露天剧场、滨河景区、风博广场”十大景观,成为__的标志性广场,既浓缩了风筝文化和 民俗文化精华,又洋溢着强烈的现代文明气息;火车站广场改造工程,建筑面积达35000平方米的火车站站房土建、钢构、幕墙及高架路已基本完成,现正进行室内装修,站前广场已完成规划设计工作;4月20日前完成了宝通街、西环路、北海路、虞河路等11条道路的建设改造及地下管网、停车场、道路绿化和公共厕所的同步配套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景观大道、绿色长廊,实现了道路交通与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的统一。这些精品工程、亮点工程的高标准建成,标志着今年城建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圆满完成全年建设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大力实施环境绿化工程。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市政府在2月21日召开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暨2006年中心市区城市绿化动员大会,重点实施了一山、两河、三大片林、十七条道路、十二块公共绿地、沿街单位立体绿化等绿化工程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动员开展了“绿色家园、绿色__”社会绿化活动,主要通过规划建绿、沿街植绿、拆旧改绿、社会添绿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增加城市绿量,做大绿景,以绿治丑,以绿治脏,让绿化成为__的特色品牌。目前,全市完成城市绿化投资7.1亿元,新改扩建园林绿地3717.9公顷,植树2181.2万株;其中市中心区完成城市绿化投资7589万元,新改扩建园林绿地108.3公顷,植树72.02万株;浮烟山生态绿化工程、城市周边片林工程、道路绿化提升及安顺广场乔木栽植等20__年度市区重点绿化工程已全部完成,全力凸现了__在半岛城市群中“以绿制胜,生态自然”的城市特色。三是全面推进村镇整治。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__市建设部门出台了《__市村庄整治工作实施意见》,在全市选择诸城市贾悦镇、安丘市景芝镇、寿光市韬田镇、昌邑市围子镇等20个重点镇和50个中心村进行村镇综合整治试点,以农民最急需解决的供水、道路、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统筹兼顾、注重实效,从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加大了村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支持力度,积极创建文明生态村镇,取得了明显成效;组织参加了省建设厅“齐鲁新农居”优秀农房设计竞赛,2个方案获二等奖,6个方案获三等奖,为农村居民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住宅设计;筹备召开了全市村镇建设工作会议,组织了全市村镇建设观摩学习,为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村镇建设工作开拓了思路,找准了着力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村镇建设总投资24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9亿元,绿化投资4.32亿元,旧村改造投资1.5亿元;硬化道路557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97.61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394.4公顷,绿化植树1408.9万株,管线下地305.3公里,新建排水沟(管)603.3公里,新增路灯5914盏,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7.2万人,新建公厕409个,取缔占路摊点或市场359处,清除卫生死角6858处,清运垃圾55.4万吨,清理“三大堆”7326个,完成旧村改造150个、11722户,进一步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村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其中,寿光市有部分村庄建立了村庄的环卫保洁制度,村民将垃圾袋装化,由村里统一收集至指定场地,乡镇用垃圾车运至垃圾处理场,离市垃圾处理场近的乡镇实现了统一处理。四是环卫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全市建成环卫配套设施5875个,完成环卫设施投资718.9万元,新建了水冲式公厕和垃圾中转站63个,市区16座生态环保移动公厕于风筝会前安装到位,确保了今年风筝会场正常使用;在市区胜利东街、北宫东街、金马路等主次干道增设了300多个高档不锈钢果皮箱,市区生活垃圾、公厕粪便达到了日产日清,63个城中村全部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生活垃圾全部由环卫部门有偿代运;市区主干道实现了机械化清扫,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垃圾围城、白色树挂等各类影响城乡环境的顽疾得到了基本根治。目前,中心市区生活垃圾清运率、主要道路全日保洁率都达到10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1.4,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75,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公交改革力度得到加大。今年__市公交总公司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新开设了5条线路,改造回收了5条租赁线路,调整了4条老线路,优化了线网布局;筹集资金140余万元,增加营运车辆60台,改善了营运结构,增强了运力;推进智能化公交建设,延长营运时间,风筝会前在所有大公交线路上安装了G自动报站系统,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功能。
四、坚持以治理“脏、乱、差、丑”为重点,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收到显著成效
在今年的综合整治活动中,我们以治脏、治乱、治差、治丑为重点,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居民小区等专项整治,“脏、乱、差、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城乡面貌和管理水平的跨越式提升。一是以实施净化工程为重点,全力“治脏”。共计拆旧改丑29余万平方米,整治店外经营1.1万余户,铺装人行道135.2万平方米,硬化小街小巷41.5万平方米,完成各类房屋、墙体粉刷及整修44.63万平方米,实施楼顶平改坡716栋;在大气环境治理上,重点抓了厂矿企业烟尘排放管理工作,取缔燃煤小锅炉和露天烧烤摊点1061处;城区所有建筑工地均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基本杜绝了建筑材料占道堆放、建筑垃圾清运抛洒及工地扬尘现象。二是以实施畅通工程为重点,全力“治乱”。市公安局、交通局等部门和有关镇街、街办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春季交通秩序专项整治”、“风筝会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及“提高市民素质,查纠交通违法行为”等几次规模较大的交通秩序整治活动,重点对“一人、六车、一市场”(即行人、自行车、摩托车、人力三轮车、客运三轮车、公交车、出租车、占路市场)等八个方面的交通违法违章行为进行集中专项整治;对行人不走人行道、斑马线,翻越护栏;自行车、摩托车、人力三轮车(加装动力装置)、客运三轮车、公交车、出租车等乱闯红灯、乱停乱放、乱穿乱行、乱掉头、不戴头盔;占路市场、店外经营等依法进行了严教、严管、严罚,查纠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50余万起,市民的 交通安全意识显著提高,各类不文明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市区交通环境不断优化。三是以实施美化工程为重点,全力“治差”。坚持综合整治与专项治理相结合,市政府专门印发了《__市市区露天烧烤等占道经营集中整治方案》(潍政办发[20__]68号),并于20__年6月7日召开了动员会,对市区内露天烧烤、早市、夜市等违章占道经营行为的集中整治进行了安排部署。此次集中整治将本着依法管理、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统一要求、分工负责、堵疏结合、建管并举的办法,重点对奎文、潍城、坊子、寒亭四区及市高新、经济技术两个开发区内未经批准的露天烧烤等违章占道摊点、探头市场以及早市、夜市、无设施摊点群等进行治理。集中整治工作分宣传发动、限期整改、集中整治、巩固提高四个阶段进行。总体要求是:取缔一切未经批准的露天烧烤等违章占道经营行为,使其退路进店、合法经营。市区内的早市、夜市、无设施摊点群,严格按照20__年市政府批准的设置地点、经营范围、开闭市时间设置管理和经营。对未经批准、自发形成的摊点群和早市、夜市,予以取缔,确保市区主次干道、学校门口、商场门前、居民集中的出入口、居民休闲娱乐广场附近,不再有占道经营、马路市场、露天烧烤和大排档。截至目前,全市取缔各类占道经营7.8万余处,整治广告牌匾38000余块,清理乱贴乱画38万余处,同时狠抓了各类集贸市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净化的城乡视觉环境。
五、做好结合文章,努力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新突破
第3篇:城市环境总结范文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总结去年下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表彰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部署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并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以新的作风、新的姿态,投入到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来,扎实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塑造现代、文明、清洁的城市形象,实现成都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党的十六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下面我就2001年下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简要总结,并就今年组织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作出部署。 一、关于2001年下半年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情况 2001年下半年,我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巩固发展上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畅通的总体要求,从8月初起全面展开,至12月底基本结束,历时4个月。重点对府南河内外环线等80条主要街道、重点路段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同时,按照上半年确定的整治方案,继续组织实施了对春熙路、长顺街、成渝高速路出入城段等上半年开工项目的综合整治。通过五城区、高新区和市级有关部门的艰苦奋战、共同努力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圆满完成了整治任务。80条主要整治街道及重点路段的整治,按整治标准及要求全部整治达标,延续整治的基础上中,成渝高速路出入城段的整治已全面完工;长顺街整治工程已基本完工,主车道形成了通车能力;春熙路整治一期工程已在春节前基本完工。目前,经过整治的街道基本形成了一街一景,一区一貌,既体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又展现了现代城市的时代风貌,使城市整体形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一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好成都工作的重要指示的结果;是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切实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工作作风的结果;是中央驻蓉单位、省级机关、驻蓉部队和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悉心帮助,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我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大力支持,悉心帮助,积极参与我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中央驻蓉单位、省级机关、驻蓉部队和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市委、市政府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推进我市现代化建设,构建西部战略高地,实现成都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塑造现代、文明、清洁城市形象的基础工作,是推进我市各级政府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的具体行动。去年下半年,我们在总结完善上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确定了以府南河内外环线等80条主要街道、重点路段为下半年城市环境 重点,按照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畅通的总体要求,对临街立面、道路路面、户外广告、环卫设施、市容秩序、园林绿化、光彩工程、农贸市场、机动车停车场、建筑工地、闲置地块、河道沟渠、临街店铺、饮食店铺、畅通工程等进行了综合整治和建设改造。据统计,在去年下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五城区、高新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共投入整治经费8亿元,拆除各类违法违章建筑10万余平方米;整治沿街破墙开店484户;整治道路路面26.1万余平方米;拆迁、待建工地场内绿化5.3万平方米;设置工地进出口降尘设施171处;改墙透绿2.2万余米;建筑物墙体立面绿化93幢;道路及绿化带露土覆盖1.7万平方米;新建绿地9.1万平方米;综合整治饮食店铺524户;饮食店铺燃料结构改造338户;新建绿化广场9个;拆除路牌、招牌、指路牌392块;整治商招、店招1万余个,拆除广告牌903块;整治中小街道35条;新建大棚式、室内农贸市场10个;整治门牌6158个;立交桥桥体粉饰15万平方米;拆除立交桥下建筑物371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彩砖46平方米;建筑工地围墙景观化3.7万余平方米;临街建筑物亮化765幢;桥体亮化13座;绿带绿地亮化3.4万余平方米;路灯改造807盏;建筑物立面粉饰63.5万余平方米;建筑物立面清洗100万余平方米;拆除防护栏1.4万余个;封闭阳台2216个;取缔占道摊区市场6个;取缔占道停车场、修车点、洗车点95处;更换铁花大门482处;卷帘门改落地玻璃门3465个;改造公共厕所36座;设置果屑箱1899个;整治机动车停车场(库)179个;整治改造公交站棚86个;临街店铺门内达标整治4017户。 从上述大量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去年下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的成绩十分明显。五城区、高新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能够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困难大、矛盾多的情况下,取得了这样的成绩,的确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为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去年下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范围、内容进一步扩展和增加,整治标准也有所提高,各区及市级各有关部门所承担的整治任务总量,较之上半年增加了近一倍,尤其在组织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正值市、区机构改革,面对艰巨而繁重的整治任务和种种困难矛盾,面对因机构精简、职能调整、人员变动而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市、区各级、各部门坚持识大体、顾大局,坚持抓整治的决心不变、思想不松、任务不减、标准不降。为了确保下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的如期完成,五城区区委、区政府、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市级各有关部门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对待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的实际行动,作为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措施。在组织上,各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及承担任务的各街道办事处都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组织指挥体系。在工作措施上,将环境综合整治纳入政府工作奋斗目标管理,列入为民办实事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经费投入上,广开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全力予以保证。在实施整治工作过程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非常重视,十分关注,荣轩书记亲自过问,多次在有关汇报材料上作出明确指示,在有关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求,对整治工作给予了全面指导。春城市长亲自召开会议,审定重大整治工程方案,经常明查暗访,了解工作实情,并多次亲自率队赴整治工作第一线进行现场察看,实地检查,及时解决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五城区、高新区和市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在整治工作进程中,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坚持深入整治第一线,了解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所属部门、单位认真落实各项整治工作任务,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难点问题。五城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和市级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分别带队上门走访中央、省驻蓉单位、市属企事业单位、驻蓉部队进行宣传动员、汇报介绍工作情况、开展协调工作或深入到有整治任务的部分困难企业,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有关整治工作中的难题,既为企业排忧解难,又促进整治任务的完成。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认识统一,并切实加强了领导,在经费上全力予以保证,采取了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为下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精心设计,注重特色,努力创新,为确保环境综合整治整体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下半年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按照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畅通的总体要求,为了充分体现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展现现代城市的时代风貌,五城区、高新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在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城市街道的功能分区和临街建筑物的建筑风格,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意,积极创新,精心设计,突出特色,在整治中打造了许多精品和新的靓点。锦江区在顺江路的整治中,投资7000多万元在街道两侧,新建了以水为主题的绿化景观,同时,将临街的20幢老旧楼房房顶进行了平改坡改造,使街道景观与临街建筑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整个街道面貌焕然一新,体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下半年延续整治的春熙路,立足高起点的规划设计、高质量的施工改造,已打造成为蓉城新的靓点,整治后的春熙路已重现了过去熙来攘往,如登春台的繁荣景象。成华区在整治中结合区情,注重个性,投资1000多万元,在府南河外环线人行道实施无障碍街沿改造及管线下地,将府青路刃具厂沿街苏式建筑进行翻新改造,对20多座60至70年代建造的砖瓦房加以欧式装饰,使府青路变成了蓉城欧式风格一条街,成为北大门出入城通道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高新区在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绿化广场、生态公园、街道小景等大中型项目的同时,在临街商家店铺的整治中积极创新,将紫荆北路、高升桥东路365家临街店铺全部改成了现代感很强的玻璃门面。青羊区、金牛区在整治中,注重街道景观于周边环境的协调,平面与立体的结合,在景观化围墙、改墙透绿、临街立面粉饰、光彩工程等方面突出了各自特色,形式多样、新颖大方、色彩鲜明、交相辉映。武侯区在整治中突出区域特色,精心设计,能体现武侯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特点的靓点,修建了老成都民俗文化公园,对蜀汉街临街围墙顶部安装玻璃瓦,体现了该区历史风貌。光彩工程建设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应用高新技术,按照点、线、面相结合和一街一景、一楼(桥)一色的建设方案,使我市光彩工程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城市园林绿化上,注重一街一树,一街一景,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突出景观化设计,使城市园林绿化整体水平又有新的提高。总之,在下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通过五城区、高新区和市级有关部门的精心规划设计,积极开拓创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整体水平和整体效果在上半年整治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 (三)坚持舆论先行,动员工作深入细致,为城市环境整治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难度大、任务重、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舆论宣传必须深入人心,动员工作必须深入细致,通过舆论宣传和深入细致的动员工作,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和充分认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积极支持、理解、参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去年下半年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在宣传工作上,紧紧围绕整治工作,分阶段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新闻宣传,市级各新闻媒体采用制作专题,跟踪报道,新闻评论,市民热线等形式,及时报道整治动态,宣传整治成果,反映市民意见,同时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个别行动迟缓、不按要求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阻挠整治工作的行为进行曝光。基本上做到了每天报纸有文章、电视有画面、电台有声音,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了新闻监督作用。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等省级新闻单位对我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配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新闻宣传报道,共同为我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抓好新闻宣传的同时,五城区、高新区及所属街道办事处和市级有关部门,为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整治任务的全面完成,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工作。在宣传发动方面,一是抓好调查摸底,详细掌握整治街道、地段和辖区单位,居民楼院的基础情况,为整治方案的制订,整治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二是层层动员,及时将市政府有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和标准,逐街逐段,逐家逐户进行宣传动员,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组织协调方面,针对下半年整治范围大、涉及的单位多、任务重的情况,各区和市级有关部门采取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对部分承担有整治任务的困难企业和单位,反复上门进行协调,既要求按整治任务和整治标准落实任务,又积极想办法为困难企业、单位排忧解难,多方协调,筹集整治经费,落实整治任务。由于宣传发动充分,组织协调有力,思想工作深入细致,形成了一种有利于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良好社会氛围,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热情,整治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的充分理解、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和广泛参与,使得在下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整治的阻力减小了,难度减轻了,赞扬声更多了。 (四)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日常管理,切实巩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去年下半年,各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在狠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的日常管理,加大了执法力度,对影响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环境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一是城区组织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扬尘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对城区建筑(拆迁)施工工地违章施工、建筑渣土运输沿街撒漏及乱挖掘、乱倾倒等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整治,尤其是加强对尘源的管理,使城区扬尘污染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和提高。二是组织开展了乱张贴、乱书写和沿街散发非法印刷品广告的专项整治活动,查处各类非法印刷广告窝点110家,挡获非法张贴、散发广告人员1657人,收缴各类广告印刷品44万余件,清除各类乱张贴,乱书写广告12万余处,制止乱张贴、乱书写违章行为8800余人次。三是强化了市容秩序,交通秩序的日常管理,重点加强对122条市容形象示范街、重点整治街道和出入城道路路段的日常管理,及时纠正各类违法违章行为,为维护良好的市容秩序、交通秩序,巩固整治成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城市环境的现状离现代、文明、清洁、安全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整治工作本身也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因此,今年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进一步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二、关于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安排 今年,我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总的任务和要求是:要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去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整治成效,以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畅通为目标,按照由内向外、由线及片、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原则,结合全省城市四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的实施,重点对城区内已按规划形成的道路及周边环境实施整治;在14区(市)县全面组织开展争创四化先进城市活动。力争通过整治和创建活动的开展,使我市城市总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有关安排如下: (一)城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整治时间和步骤 整治时间:2002年3月上旬至12月底;整治工作分准备、实施、验收三个阶段,即3月上旬至3月底为准备阶段;4月初至11月底为实施阶段;12月为检查验收阶段。 2、整治范围 城区内已按规划形成的道路149条(约130公里);城区三环路以内河道。整治街道分布为: 锦江区:(街道40条、26.7公里) 一环路东四、五段、红星路四段、指挥街、红照壁街、南大街、东御街、宾隆街、东华街、梨花街、古卧龙桥街、学道街、走马街、督院街、青年路、荔枝巷、北新街、三圣街、耿家巷、东升街、庆云街、惜字宫南街、福字街、如是庵街、书院街、玉双路锦江段、三槐树路、华成路、海椒市街、莲桂路、东光街、东一街、北顺街、朝阳路、沙帽街、成龙路、川师大周边道路。 青羊区:(街道27条、19.45公里) 一环路西一、二段、长顺上、中、下街、宁夏街、小南街、实业街、玉双路(青羊段)、金盾路、万和路、北较场西路、西御街、祠堂街、浣花北路、草堂北路、商业街、西华门街、马道街、东城根沿街至彩虹桥、大石东路、大石西路、同仁路、平安桥街、西御河沿街、宽巷子、文殊院周边。 金牛区:(街道16条、19.6公里) 一环路北一、二、三、四段、一环路西一段、西体北路、五丁路、交大路、九里堤南路、九里堤中路、九里堤北路、北站西二路、花牌坊街、蓉北商贸大道(五块石立交桥--金府路口)、石在灰街、西月城街。 武侯区:(街道20条、20.42公里) 一环路南一、二、三段、高升桥路、大石东路、大石西路、双楠路、武侯大道、桐梓林北路、桐梓林中路、桐梓林南路、新光路、新南路、科华北路、科华路、林荫路、锦绣路、新南路、领事馆路、倪家桥街、玉林东路。 成华区:(街道21条、24.16公里) 一环路东一、二、三段、北四段、新鸿路、建设路一段、猛追湾东街、玉双路、双桥路、经华路、双林中横路、双林北横路、小龙桥路、双林北支路、建设北路三段、双庆路、建材路、成洛路、迎晖路、府青路一、二段。 高新区:(街道25条、20公里) 一环路南三、四段、二环路南三、四段、肖家河沿街、肖家河正街、肖家河北街、芳草街、芳草东街、玉林北路、玉林中路、玉林南路、玉林西路、芳草西二街、新光路、神仙树北路、高朋大道、九兴大道、科园一路、科园二路、科园三路、科园四路、西门子路、高朋东路、站华路、机场路。 3、整治内容及标准。 纳入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149条街道,仍按去年所确定的整治内容进行整治。整治标准要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新的整治标准由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修定后下发。三环路以内河道整治,以清除河道两岸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为主,并全面实施河堤绿化。 4、组织领导及整治要求。 (1)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继续由市、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整治工作仍按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进行实施,分别由五城区、高新区负责,市级各有关职能部门按照管理职责分工落实相关整治任务;继续将2002年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今年市、区两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目标管理,实行专项目标考核;市、区两级政府目标督查问对今年各项整治任务实施全面监控、跟踪督查,确保整治任务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2)今年城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广州、宁波、杭州等兄弟城市的有益经验和作法,在全面落实各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的同时,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切实加大对城区各类违法违章建筑的拆除力度,在拆违总量上,要较去年有所增加和有新的突破,为了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今年我们将在认真研究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激励机制;第二,继续加大力度组织实施中心城区畅通工程,进一步提高城区道路的通行能力,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堵塞问题;第三,大力加强城区建绿透绿工作,力争城区年内新增绿地面积200万平方米;第四,继续下决心,大力抓好城区户外广告的规范整治,提高城区户外广告设置的档次和景观效果;第五,继续下大力气抓好城区扬尘污染、牛皮癣的综合整治,提高环境质量,净化、美化城市环境。 (3)在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过程中,要本着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原则,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各项整治工程都必须达到完美无缺的最佳质量效果。五城区、高新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的巩固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措施,加强日常维护管理,切实做到整治一段、巩固一段,把这件为广大市民办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4)年内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分上半年工作进度验收和下半年全面完成任务验收两步进行,各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做好计划安排,统筹兼顾,抓紧组织实施,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任务切实落到实处。 (二)创建四化城市工作 1、范围。 各区(市)县所辖的建制镇均属这次创建四化先进城市活动的范围。 2、标准。 按《四川省城市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验收评审标准(试行)》执行。 3、达标验收。 全市开展创四化城市年度工作情况和达标验收工作,由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每年组织一次全面检查验收;城区实施城市四化工程情况的检查考核,将按照该年度 《成都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的要求和标准,比照《四川省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验收评审标准》进行;十四区(市)县实施城市四化工程的情况,按照《四川省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验收评审标准》和《四川省城市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验收评审程序》进行;评审工作采取逐级申报考核的方法,由市上验收合格后报省政府评审,对达标的在镇,由省政府授予四化城市称号。 4、组织领导及有关要求。 创建四化城市活动由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各区(市)县要高度重视创建四化先进城市活动,将此项活动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按照统一领导,精心组织,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工作;要按照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实施城市四化工程的达标规划和分步实施方案,要将城市四化工程的实施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创建三优一学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社区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全面推进我市创建四化先进城市活动的深入开展。 总之,今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市委九届八次全委会会议精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团结奋战,扎实工作,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整体增值作出新的贡献,以一流的工作业绩,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党的十六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第4篇:城市环境总结范文
一、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根据甘肃省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标准及《平凉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总体方案》的要求,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精神的基础上,经过自上而下,又从下而上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平凉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宣传、卫生、社保、教育、社区等部门的责任领导,明确了市健教所全体人员指导、督查面上的工作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了宣传与健教工作行时历。将总体方案中健康教育网络、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行业健康教育、大众传媒健康教育、控烟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逐项提出了落实措施和实施步骤,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靠实了工作责任,确保了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七、八、九月份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创建标准,查漏补缺,落实措施,加快了创建进度,通过自查验收,自查评分为17.5分。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大大促进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在我市开展的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健康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加快健教网络建设。自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市、区健康教育所、专门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市政府、市卫生局、爱卫会多次召开健教工作专题会议讨论健康教育,制定了健康教育长远规划。经常检查、指导健康教育工作。
2、社区健教进一步加强,市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以创建卫生城市为契机,把提高市民的卫生意识放到了社区。办事处、社区各单位都建立了健教领导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工作有计划,据不完全统计,社区开展健教宣传14次,受教育23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7500份,悬挂健教创建横幅56幅,有宣传阵地10个,举办专栏68期,
3、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向正规化系统化转变。市教育局为抓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建立领导机构,召开了市直学校及崆峒区教育局动员会,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监督所、市健教所领导分别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拉开了创卫学校健康教育的序幕,加大了健教工作力度,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市教育局与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签定了责任书,靠实了工作,并先后2次对学校健康教育进行了督查。市区教育局对学校健康教育评价进行了通报,按原国家教委“教育行政部门健康教育评价表”,对城区各学校进行了评估、汇总。各项指标中选项为“A”的学校分别达到80%,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有教案、计划和总结,各项档案资料齐全。
4、医院健康教育向多元化发展。创建卫生城市以来,医院健康教育有长足发展,改变过去重治轻防的被动局面。一是门诊、住院部有宣传阵地,市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为省级培训地基,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对住院病人进行入、住、出院全程健康教育。近年来共举办宣传专栏72次,对医务人员进行健教培训14期,2000人(次);住院病人健康教育7200人:开办“孕妇学校”173次,受教育孕妇800人(次),在社区开展健教宣传12次,发放资料7.5万份,义诊、咨询人数25000(次)。
5、行业健教有了新的突破。按照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对行业健教工作提出了针对行业特点,对职工进行相关职业卫生教育,环保教育、安全生产教育、女工保健教育,这项工作先后在市区的新世纪商厦、新世纪超市、世纪金鼎商厦、红峰厂、虹光厂、146队、崆峒水泥厂、平凉电厂等企业开展,逐步向全市所有企业推广,近年来培训职工2900人(次)。
6、大众传媒健康教育先行,创卫工作掀高潮。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在创建卫生城市中的先锋作用。
①平凉日报、平凉市、区电视台、平凉电台等新闻媒体对创建宣传进行全程报道,对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大造宣传舆论活动,大造声势,使创卫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力地促进创卫活动的开展;②市健教所通过市政府信息办从移动电话发送创卫信息,提高市民对创卫的知晓率;③市健教所对新闻单位提供录相带20盘,录音带8盘,各种健教稿件98件(篇),有力地保证了有传播材料播放,促进了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的开展;④近年来市区新闻媒体共播出亿万农民健教专题节目684节(次)。
7、控烟健康教育法制化。1998年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决定》和《平凉市创建无烟草广告城市承诺报告》,把控烟工作推向了法制化轨道。
①市工商局、烟草局消除了市区范围内烟草广告。②市、区健教所和卫生有关单位结合世界无烟日向群众普及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活动18次,发放控烟的宣传资料10.5万份,受教育16万人(次),发放控烟、禁烟标语240张。③市电视台、平凉日报积极配合进行控烟宣传报道。④各学校非常重视控烟工作,开展了无吸烟学校、单位的评选活动,已有无吸烟先进单位25个。⑤车站、影剧院等公共场所设立了禁烟标志,并实行戒烟。
通过以上情况总结,可以看出,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在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行业健康教育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不重视健康教育。
2、中央、省驻平单位,地方督导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第5篇:城市环境总结范文
【关键词】:十三五;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环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方向
近日,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深入开展城市、新区等规划环评,起到对城市发展优布局、控规模、调结构、促转型中的作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要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补足城市短板。
城市规划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关键环节,而城市规划环评工作可以为规划编制和审批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故对城市规划与规划环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环评概述
1.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未来、城市布局、城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建筑综合部署、城市管理和城市运行等进行整体性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城市建设及发展提供依据,推动我国整体的城市化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1]。
1.2城市规划环评
规划环评评价原理在于以规划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为前提,以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以城市规划方案中的环境影响为评价对象,最后找出影响城市环境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找到并解决城市规划中的问题,促进城市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城市规划与规划环评发展现状及问题
第一,评价类型偏向于反映型,即只对规划完成的成果进行评价,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反应城市规划中的问题,加之规划环评技术人员没有与规划人员一起规划,也没有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致使规划环评技术人员难以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最终难以分析和提出有效的补救措施。第二,不完善的规划环评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难以保证规划环评时间的充足和结果的准确性。完整的规划环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一般包括多方面内容,但实际环评中技术人员只做到了环境保护要求及建议、管理依据,导致评价结果很难令人信服。第三,不完善的规划环评自身制度,导致有效环评监督机制难以建立健全[1]。
3、城市规划与规划环评的发展方向
3.1基于城市发展目标及运行过程实现城市规划和规划环评的融合
第一,在未来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保证城市规划目标与规划环评目标的一致性,以促进和实现城市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实现其过程与规划环评过程的同步,以保证规划环评技术人员能够及时及时找到并解决城市规划方案中的问题;第三,城市规划与规划环评都要遵守生态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降低城市规划方案的修改率[2]。
3.2通过总体性的规划环评来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
第一,规划环评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城市规划的总体内容及城市规划总体布局等,进行总体性城市环境影响评价,以保证城市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实施;第二,规划环评要以城市整体规划中的问题及不利因素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以找出问题并解决,进而保证城市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
3.3通过循环经济理念和原则的确立来实现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一,相关工作人员要基于理解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的理论基础上,将机械论规律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指导理论,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二,要基于可再生资源重要性理论,以实现城市建设及发展中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第三,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可以反映城市生态环境、循环经济运作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3.4通过城市规划环评划定城市规划“三线一单”指导城市发展
3.4.1“三线一单”概述
“三线一单”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具体理解如下:
第一,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环境安全底线,被纳入区域禁止进行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必须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生态空间管控的重要内容。
第二,环境质量底线:是保障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粮食、维护人类生存基本环境质量需求的安全线,是提出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要求的基础。
第三,自然资源利用上线:是城市发展所需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不得突破的“天花板”。
第四,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是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以清单方式列出的禁止、限制、允许等差别化环境准入标准和要求[2]。
3.4.2空间管控中“三线一单”的落实
第一,基于改善环境质量的战略目标,从保障城市发展区域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角度,识别并确定城市发展需要严格保护的生态空间,明确工业化、城镇化禁止、限制和允许进入的空间单元,提出应重点保护的生态空间清单,作为城市空间开发的底线。第二,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3.4.3总量管控中“三线一单”的落实
第一,根据国家、地方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及相关行业污染控制要求,结合现状环境污染特征和突出环境问题,确定纳入排放总量管控的主要污染物。第二,基于污染贡献和减排潜力,识别和筛选总量管控的城市区域,以重点单元排放贡献、污染贡献为基本分配原则,分配城市各区域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第三,当城市所在区域环境目标、水文、气象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动态调整污染物总量管控要求,不断完善相关总量管控要求[1-2]。
3.4.4准入管控中“三线一单”的落实
第一,在满足城市发展空间管控和总量管控的前提下,考虑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差异化、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依据技术经济水平及潜力,论证各区域环境经济合理性,提出制定区域行业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否定性指标并确定其限值。
第二,协调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与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及各类产业指导目录的关系,研究差别化环境准入的对策和机制。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划实质上是对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结构布局等规划的过程,城市的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必须相协调,城市规划必须强化环境保护规划,开展城市规划环评工作明确的“三线一单”,是推动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第6篇:城市环境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城市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局限性,致使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着水体污染、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等环境问题。因此,在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是很重要的。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1、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1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个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1.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人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1.3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t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
1.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1.5~65.8db(h),其中洛阳、大同、开封、海口和兰州五座城市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超过60db(a);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68.0~76.3db(a)。
2、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环境问题涉及到经济、人口、资源等多方面,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是一个综合决策问题,要将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优化产业结构、污染物总量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实行综合规划。
2.1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方针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在城市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已成为国际城市建设的大趋势。在我国城市总体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尤为重要。
2.2合理布局与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问题的地域特征十分鲜明,与城市布局的关系密切。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同时,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功能来制定的。不同的区域功能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同。规划要避免将对环境影响大的活动布置在对高功能区有影响的地方,而应将之布置在环境容量大,对高功能区无影响或影响少的地方。环境功能区划是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表述,体现了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要求。环境功能区划,从环境特征或环境容量与经济、社会活动相和谐出发,规划城市环境功能区,协调环境与经济、人的关系。按照高功能区高标准保护、低功能区低标准保护的原则,环境功能区划为确定不同功能的环境目标、制定详细环境规划和实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3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日都无法运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指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如城市供气系统、集中供热、集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截留管网,垃圾收集、运输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绿化等等。
2.4环境保护与优化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经济发展必然对环境有一定的压力,不同产业结构的环境压力有很大的差异。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能源、化工、原材料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潜在压力大,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清洁生产对环境的潜在压力要小得多,产业结构决定了环境保护难易的程度。
2.5污染物总量控制
污染物总量控制要将污染物总量——环境质量——项目——投资四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具体来讲,是以空气和水环境的质量为目标,控制各类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治理措施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具体的项目还要进行技术经济核算,列出经费需求和规划的筹资渠道,进行可行性分析。
3、科学管理
3.1污染物排放“输入——响应关系”
城市环境规划要以环境质量为核心。关键问题是建立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的“输入响应关系”,即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定量影响关系,运用大气或水环境容量模型,将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联系起来。因而污染物排放的“输入响应关系”是城市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污染趋势预测、污染治理方案的模拟和可行性分析都需要应用“输入——响应关系”,必须认真做好。
3.2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先进信息手段,对环境保护规划也同样。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具有表现直观清晰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使环境规划中的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可以进行各种综合分析和模型计算,分析计算快捷,存储修改十分便利,图形加工能力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环境保护规划值得提倡的先进手段。
参考文献:
第7篇:城市环境总结范文
关键词:环境承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064-02
一、引言
呼包鄂城市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的核心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最重要的经济圈和城市带,也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三市呈品字形分布,有着非常密切的经贸和社会联系。呼包鄂三市经过高速发展,已成为内蒙古最具活力的城市经济圈,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但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会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关于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用得较多的有资源差量法、承载率评价法、指数评价法、系统动力学法、灰色系统分析法等。王中根(1999)等通过构建包括社会经济系统类和生态环境系统类两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资源差量法,对西北干旱区流域的生态承载力做出评价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王欢(2009)采用承载率评价法,对哈尔滨市2002――2006年的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哈尔滨市在这五年中处于高承载状态。阳洁琼(2010)通过构建包括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声环境承载力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评价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环境承载力做出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的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数不足,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和声环境承载力指数达到国家基本承载力水平。
本文采用指数评价法对呼包鄂城市群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本文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适合于该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收集呼包鄂城市群2003――2012年10年的数据,并对数据做无量纲处理,然后通过熵值法为各个指标值赋权重,最后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呼包鄂城市群环境承载力的一个定量的结果,为呼包鄂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近十年呼包鄂城市群的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的承载力是否能够支持经济的长期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和确立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文综合使用了理论分析法和频度统计法来选取指标。
在呼包鄂三市的经济发展中,只有呼和浩特市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都需要以传统资源为依托,所以在对指标体系划分层级时,从环境与资源、社会和经济间的相互联系入手,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环境承载力三个角度来分析呼包鄂城市群的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呼包鄂城市群环境承载力”(目标层)这一总体目标下,构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环境承载力3个二级层次,又称为准测层。再将二级层次划分为8个指标,构成该体系的三级层次,又称为领域层。其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包括自然资源指数、资源需求指数和环境处理指数;社会环境承载力包括人口压力指数、城市发展指数和基础设施指数;经济环境承载力包括经济发展指数和经济结构指数。最后选取了20个可量化的具体指标,构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第四级层次。其中自然资源指数包括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造林面积;资源需求指数包括全年水资源总消耗量、全年天然气总消耗量;环境处理指数包括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生活垃圾清运量;人口压力指数包括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发展指数包括城市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基础设施指数包括建成区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比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经济发展指数包括年GDP增长率、人均GDP、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经济结构指数包括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三、呼包鄂城市群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
(一)呼包鄂城市群环境承载力总体分析
根据公式1―3计算呼包鄂城市群2003――2012年的环境承载力指数(图2―1)。指数的大小介于0―1之间,指数越大说明环境承载力越大。
由图2―1可以看出,除2004年以外,其他年份的环境承载力指数都在0.4―0.6之间波动,属于中等水平,其中有5年的承载力指数大于0.5。其中,2007年呼包鄂城市群环境承载力指数达到最高点,以后的三年连续下降,说明这三年为了经济的发展,付出了很大的环境成本。到2010年成为一个转折点,2011年和2012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回升。
呼包鄂城市群在2005―2010年间经济快速发展,年GDP增长率均在15%以上,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资源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代价,所以这几年的环境承载力处于下降趋势。到2011年呼包鄂城市群年GDP增长率下降到13.97%,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同时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也得到提升,因此环境承载力以较大的幅度回升。
(二)呼包鄂城市群环境承载力分层次分析
为了探讨呼包鄂城市群环境承载力变化的原因,我们需要对环境承载力进行分层次分析。根据公式1―3计算呼包鄂城市群2003――2012年10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社会环境承载力指数以及经济环境承载力指数 (图2―2)。
首先,由图2可以看出2005年经济环境承载力有一个大幅的提升,因此2005年综合环境承载力有一个提升。其次,2007年经济环境承载力有一个大幅下降,2008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有一个大幅下降,因此导致了2007―2008年综合环境承载力的下降。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出2008年之前资源环境、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三者的承载力指数差异较大,2008年之后,三者之间有一个趋同的趋势,说明呼包鄂城市群开始由分散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
1999年年底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内蒙古在之后的几年中大力发展工业,2005年呼包鄂三市的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达到历史最高值33.39%,大幅推动了该区域的经济增长,因此经济环境承载力在2005年出现了大幅提高。由于该区域的资源较丰富,即资源基数较大,从而资源环境承载力只有微小的浮动,但是社会环境承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由于该区域在这几年中将更多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当中,因而忽视了社会环境的建设,社会环境的发展赶不上经济环境的发展,因而出现了经济环境承载力上涨而社会环境承载力下降的局面。
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环境承载力出现了两降一增的局面,危机出现的第二年,该区域坚挺的经济增长局面,也出现了下滑,承载力出现了这十年间唯一的一次三降局面。2007年之后年GDP增长率就出现了连年下降的形势,此次的危机,使得政府意识到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第二产业,应该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同时增加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2008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1.09%,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4.82%,截至2012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8.55%、48.06%,二者持平。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同时可以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因此,在2010年之后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环境承载力同时递增,呼包鄂城市群由分散发展转向良性均衡发展。
四、结论与讨论
根据以上结果可知,呼包鄂城市群的环境承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资源环境与经济环境的承载力较高,而社会环境的承载力较低。
目前,尽管呼包鄂城市群的整体环境是可以承载人类经济活动带来的压力,但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随着该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化工基地的不断建设,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开发强度大,环境容量小等问题,将会使呼包鄂城市群的现实情况逐渐加剧。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在呼包鄂城市群的资源环境系统中,耕地资源和林地资源较充足,环境处理能力逐年上升,但水资源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在呼包鄂城市群的社会环境系统中,由于人口密度逐年增大,因此人口压力逐年增加。此外,与我国发展较成熟的城市群相比,城市绿化面积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严重,生态环境较脆弱;在呼包鄂城市群的经济环境系统中,2003―2012年10年间平均年GDP增长率为20.46%,但该增长率主要依赖于工业总产值的增加。此外,这10年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平均是49.89%,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为了提高呼包鄂城市群的环境承载力,在不影响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本文提出了针对呼包鄂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新鲜水消耗,防止对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过程中,继续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覆盖率,不断提升环境处理能力,为人们的生活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呼包鄂城市群产业整体规划,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呼和浩特市的第三产业来带动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提升经济环境承载力。
本文通过对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对该区域的环境承载力研究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为该区域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关于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有多种,本文只是选取了使用较多的指数评价法对呼包鄂城市群的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由于指标众多,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有不合理之处,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 欢.哈尔滨市环境承载力评估与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2] 阳洁琼.长株潭城市群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3] 王娟娟.甘南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0 (21): 76-78.
[4] 郭 娜,王伯铎,崔 晨,张秋菊.榆林市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104-107.
第8篇:城市环境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气环境质量环境质量专项评价城市规划
引言
为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国家近年来先后出台《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法律法规,意在“防患未然”,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其中,大气环境污染由于其问题普遍性和潜在风险性,是落实上述法规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由于审批时期、生产管理、设施建设等不定因素的存在,许多工业项目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尚未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或是难以按照既定目标进行控制,从而导致这一“防患未然”策略的失效。在此情况下,如何进行“亡羊补牢”,引导城市建设趋利避害,在目前的城市规划领域仍涉及不多。本文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探讨城市用地布局如何应对现状存在的大气环境质量问题,为同类城市规划项目提供经验和参考。
1. 困惑与局限:引入环境质量专项评价的必要性
1.1 大气环境质量是城市用地布局的重要前提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问题是当前国内许多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从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来看,国内城市总体大气环境质量虽有所提高,但形势依旧严峻:一方面,2009年在全国655个设市城市中,仍有99个城市空气质量仅达到三级标准,此外有8个城市劣于三级标准1;另一方面,在中心城市“退二进三”的进程中,环境风险往往与污染工业一道转嫁给管理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全的周边地区,使城乡环境呈现出中心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地区的人居环境反而恶化的特点。
任重道远的大气环境治理工作与城市发展前景息息相关。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用地拓展与大气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更是直接影响城市人居环境条件,具有极高的社会关注度。从山东肥城的氟中毒事件到山西临汾的环境问题,乃至之前广州番禺对垃圾焚烧厂选址的热议均可看出,在国家陆续提出“两型社会”、“低碳城市”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如何妥善处理城市用地布局所面临的大气环境制约,确保城市环境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城市规划亟需解决的布局前提。
1.2 传统规划技术体系的局限性
从当前城市规划的技术体系构成来看,在规划决策形成后再引入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应用相对广泛,而对于如何有效“补救”既有的大气环境问题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传统规划体系难以独立胜任。
一方面,在现行的城市规划技术体系中,对大气环境质量问题尚未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应对措施。在规划项目实践中难以从空间上定量、明确的界定污染范围,通常情况下只能依据规划师的经验与判断,以定性的方式为主,安排城市用地布局、构建缓冲绿带,导致用地布局和大气环境质量之间的匹配较为模糊。
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规划决策应建立在合理可信的论证之上。然而由于编制单位通常不具备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资质,作为规划基础支撑的城市大气环境评价在技术上和资质上往往面临窘境,从而动摇整个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面对大气环境质量与城市用地布局之间的矛盾冲突,传统规划技术体系存在着自身固有的不足之处,亟需通过多学科交流和合作加以完善。本文通过对茌平县总体规划的实践案例,介绍引入环境质量专项评价的必要性及其对规划方案的基础支撑作用。
2. 探索与实践:以茌平县总体规划为例
2.1 引入大气环境质量专项评价的必要性
2.1.1 茌平县城市发展面临的大气环境风险
茌平县位于黄河下游鲁西平原,山东省西部,原为传统农业县。2000年之后,茌平县在资源、能源、交通三个条件均不突出的前提下,以“植入式”途径发展铝电产业,带动了城市的超常规发展。2007年,茌平县GDP达到142.45亿元,在聊城市排名第四,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位居聊城市第二,而GDP增速、税收收入及其增长率均位列聊城市各区县的首位,铝电产业对城市的带动作用显著。
在工业和城市超常规发展的同时,以铝电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体系排放大量的氟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导致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根据1996、2000、2007三期遥感影像解析结果,自2000年工业快速发展以来,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下降显著,气溶胶浓度不断增大。从环保单位获取的数据来看,大气环境多项指标已低于国家标准,城市发展面临风险。
2.1.2 大气环境质量问题是城市用地布局的基本前提
面对大气环境污染,调整城市用地布局既反映了市民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诉求,更是对城市安全的保障,其迫切性不言而喻。
根据前期公众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对居住环境满意程度一般以下者约占60%,而有超过68%的居民认为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茌平长远发展的瓶颈。项目组的调研也显示近年来茌平县城的城市建设逐渐转向背离工业区的方向发展,“趋利避害”之意不言而明。
更重要的是,在茌平县产业结构中占重要地位的电解铝产业,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氟化物。大量研究表明,氟化学工业,特别是无机氟工业是环境污染较严重的行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对人体、动植物危害较大2。此外,二氧化硫等其它污染物的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
可见,通过规划调整城市用地布局,规避大气污染物影响,对茌平的城市发展而言至为关键。具体而言,从空间关系上看,城市与污染型铝电产业的关系存在三种调整的可能:
1、工业不动,城市跃迁。即污染型铝电企业保持现状,城市整体在茌平县城以外的安全区域另行选址建设。
2、城市不动,工业疏解。即污染型铝电企业近期全部搬迁,在县城以外的其它区域内重新选址建设,城市环境得到逐步恢复。
3、原址拓展,提升优化。即城市与工业的关系不作重大调整,两者仍在现状基础之上发展,而规划通过产业的优化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法暂时控制工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远期再通过产业升级优化使环境达标。
比较而言,前两个方案虽较为彻底,但风险较大,是大气污染问题积重难返,城市与工业无法共存时的“大手术”;而原址拓展方案有利于城市平缓转型,可行性强,但这是建立在城区大气污染的强度和覆盖范围尚未完全恶化的前提下。
可见,大气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是茌平县城用地布局调整的基石,也是规划亟需解决的根本前提。
2.1.3 规划前期的尝试与困惑
在规划前期,为了在规划框架内解决此问题,项目组综合运用了国家标准法、案例研究法、文献检索法三种方法,对茌平县城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初步分析。然而随着规划推进,初步分析结论逐渐显现弊端: 一方面,由于技术力量所限,初步结论所确定的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较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难以精确引导城市用地布局;
另一方面,由于该结论由非专业环评机构出具,不具备专业资质保障,对于总体规划这一具有法律意义的规划而言,支撑力度不足。
为此,项目组与清华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室合作,编制了《茌平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专项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评价报告》)。
2.2 环境质量专项评价的引入
2.2.1 技术路线
《评价报告》通过对茌平县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调查,掌握该地区环境空气的现状,评价空气污染因子氟化物和二氧化硫的影响范围,提出清洁生产标准和方案,为茌平县城市总体布局提供依据。其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3:
2.2.2 评价结论
根据上述技术路线,《评价报告》基于现状数据资料,在回顾、评价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分析铝电产业的环境污染特征及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运用英国剑桥环境研究公司大气扩散模型-环评版(ADMS-EIA),模拟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并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的主要结论:
1、氟化物的小时和日均浓度在三个铝厂附近有超标现象出现。根据模拟的氟化物浓度分布图可知,工业园区内氟化物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三家电解铝厂车间的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的氟化物在排放源的周围浓度值较高。
2、从实际数据计算方面: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模拟运算,得到氟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浓度空间分布图。
3、依据清洁生产标准,对铝电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
根据模拟结论,并考虑到氟化物的高危性与隐蔽性、 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以及氟化物污染的累积作用,规划采取最不利原则,对《评价报告》的结论进行系数修正,得到规划中最终采用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分布图。
2.3 基于环境质量专项评价的城市用地布局
2.3.1 用地拓展模式确定
由大气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可知,城市北部地区处于污染物最大防护距离范围内;而南部地区则环境质量较好,具备进行城市建设的环境条件。也就是说,《评价报告》的结论证明,茌平县城的城市用地布局采取“原址拓展,提升优化”这一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2.3.2 结合大气环境治理的用地布局动态调整思路
《评价报告》指出,通过产业优化升级和执行清洁生产标准,工业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升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使县城北部地区具备“复兴”的可能。因此,总体规划在城市用地拓展中贯彻这一“此消彼长”的动态思路,将规划期内城市的发展分为三个步骤:
1、时序一:城区工业在原址上控制、提升,重点建设南部城市新区。
2、时序二:县城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强化环境治理,使工业区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3、时序三:北部工业区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城市旧区和工业区的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后,优化提升城市旧区,并建设现代化、无污染的工业园区。
2.3.3 用地空间布局结构
基于中心城区大气环境现状及空间拓展时序,将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内的用地划分为现状工业区、城市旧区和城市新区三大分区,各分区之间设置隔离绿带,构建空间三分的宏观结构。
其中现状工业区未来主要发展一、二类工业;城市旧区现状位于污染物最大防护距离范围内,近期为现状工业区与城市新区之间的建设控制地带,也是远期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城市新区现状环境质量较好,是近期承载城市居住和公共职能的主要地区。
由用地空间布局结构不难看出,《评价报告》的编写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一方面,报告明确了大气污染的最大防护距离,从而引导规划在此范围之外布局近期发展用地;另一方面,报告分析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在有效控制情况下的演变趋势,从而为城市搭建长远发展框架、确定建设时序夯实了基础。
3. 经验与推广:技术路线总结
总结茌平县总体规划的经验,建议在同类城市的规划中可以参考如下的技术路线:
(1)从城市的现状入手,调查是否存在大气污染型工业企业,初步辨析大气污染的危害性和影响程度,论证进行大气环境质量专项评价的必要性。
(2)与具有资质的专业环评机构进行合作,编制大气环境质量专项评价。
(3)根据专项评价,在以下模式中进行选择。
模式一:现状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构成重大影响,难以通过原址调整来解决的,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工业疏解或城市搬迁;
模式二:现状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城市用地布局影响有限的,可选择原址优化模式,并提出工业优化升级措施,明确城市用地拓展时序与环境治理之间的动态关系;
模式三:现状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尚未对城市构成影响的,应强化对大气环境质量不达标地区的建设控制,城市用地予以规避,同时积极促进产业升级,保障城市安全。
(4)根据选取的模式,编制城市用地布局初步方案。
(5)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对初步方案进行评价、优化,确保规划方案满足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要求。
4. 结语
当前,工业化依然是中国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风险对城市长远发展而言不容忽视。在工业污染已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影响的城市,仅仅对规划方案和项目选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足以解决现实问题,在此情况下引入环境质量专项评价,可以确保城市规划有一个正确的立论基础。通过茌平县总体规划的实践,证明了“先评价后规划”这一方法是可行且必要的。希望笔者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同类城市的规划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环境保护部. 《2009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2010.
2 朱继业. 氟化学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四川环境,2007.
3 清华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室. 《茌平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专项评价报告》. 2009.
作者简介
许险峰,男,硕士,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所长,高级城市规划师。
马琦伟,男,硕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
第9篇:城市环境总结范文
1.1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城市生态环境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造所建立的适合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生态系统。因此,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必须科学、客观地进行选取,以期真实反映评价区域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②完整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能够完整地涉及城市生态环境的各方面,正确反映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③独立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容与评价内涵,避免各模糊指标的重复选取;④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需具备相当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获取且指标均可量化,便于客观、真实反映城市生态环境质量;⑤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需注重其动态性,综合考虑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发展规律及其可预测性。
1.2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
结合上述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及成都市现状,确定成都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该指标体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2大类指标,其中自然环境指标层细分为自然指标和生态指标2类,社会经济环境指标层细分为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每个指标有对应的具体指标。
1.3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由于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不一,故各个指标的权重将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准确程度。本文在参考众多前人研究基础上,将AHP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层次分析法)和Delphi法(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相结合,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2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2.1评价方法
AHP是指把一个多目标的、复杂的决策问题看作一个系统,通过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以此来确定最优方案。用AHP作系统分析,根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分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4个组成部分,然后向下构造更加具体的指标体系。环境质量系统包括4个层次:总体层、系统层、要素层、目标层,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制约,并且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底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
2.2数据标准化处理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成都统计年鉴》、《四川省水资源公报》、《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报告》。
3评价结果
基于上述评价指标及各指标权重,对成都市2008~2012年期间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进行计算,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且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从各年子目标层的得分进行分析,成都市生态环境指标、经济指标及社会指标3方面均呈逐渐改善趋势,只有自然环境指标稍有下降。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