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财务共享建设总结范文
笔者认为,中国企业集团对共享服务的认知和定义范围应予以扩大,企业集团的共享服务应从单一的“财务共享”扩展到“全面共享”;以公司化的形式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共享业务的工作效率;共享服务中心应将“服务产品化、渠道多元化、运营商业化、信息智能化”作为核心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优势,降低成本,提升企业集团的整体运营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集团迅速涌现,尤其是2000年以后随着规模化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企业集团成长速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全球500强行列,从而对其经营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财务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也逐步显现。诸如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财务管控风险增大、跨区域或跨行业财务管控难度提高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企业集团的进一步发展。
对财务管理架构进行调整,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已成为中国企业集团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如何构建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财务共享中心、如何处理财务共享中心与企业集团原有财务管理体系的关系、如何对企业集团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分析等,将是企业集团在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时所必须面临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H集团业务发展特点及实行财务共享的必要性
1.H集团业务发展特点
(1)企业发展速度快。自1993年创立至今,H集团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集团总资产逾万亿元,2016年实现收入逾6000亿元。2016年7月,H集团再度荣膺2016《财富》世界500强,以营业收入295.6亿美元,排名第353位,较上年上升111名。
(2)业务多元化特点明显。H集团经20多年发展,已从单一的航空运输企业发展成为囊括航空、酒店、旅游、地产、零售、金融、物流等多业态的大型企业集团。H集团总部直接管理六个产业集团,各产业集团通过“二级平台管理公司”对成员企业进行具体管理。
(3)财务管控自成体系。在H集团20多年的发展中,基于财务职能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形成了“集团总部业务层面垂直管理”与“成员企业公司层面横向管理”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为H集团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2.H集团实施财务共享的必要性
(1)降低财务人力成本。基于内控管理需求,新设企业均需配备财务人员,致使新设企业运营成本不断增加。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将成员公司的财务基础工作整合到共享中心集中处理,实现业务操作的精细化、标准化,达到减少人力成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
(2)提高财务服务品质与效率。将成员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采用统一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为各种财务数据的汇总和分析提供业务平台,集团总部对财务数据的汇总、整理与分析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从而提高财务服务品质与管理效率。
(3)提升企业整合能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H集团发展壮大,集团总部及产业集团的财务职能逐步侧重于向专业化财务转型,成为财务管理专家及集团管理决策的参谋中枢,对财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构建财务共享中心,使企业可以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于核心业务,整合优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增强集团总部的财务管控能力。随着集团管控范围不断扩大,成员企业遍布全球,涉及众多产业,总部对成员企业的财务管控能力不可避免的有所弱化。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对会计核算实施标准化流程,使成员企业财务数据在统一业务平台上规范化处理,实现集团范围内财务信息的“7X24小时”实时流动,可以对财务工作实时监控,增强总部对成员企业的财务管控力度。
二、H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构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H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现状
(1)分阶段推进共享中心建设
2014年,H集团开始实施共享服务体系搭建。H集团的共享服务体系搭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人事、行政、员工服务等方面的共享服务,即“非财务的共享服务”;第二阶段,在“非财务的共享服务”体系运营初见效果的基础上,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体系搭建。
(2)“非财务的共享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2014年下半年开始,H集团先后在海口、上海、北京、天津、西安等13个城市建设了区域共享中心,2015年基本实现了员工关系、薪酬福利、证明办理、外事证照、商旅服务、行政后勤、文字会务、人力资源信息化等业务的整合与共享。2016年5月,H集团设立“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将“非财务的共享服务”体系内的各地共享服务中心进行机构、人员、业务整合,以公司化模式运作。
(3)“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在体系搭建思路上,H集团及各产业集团财务部将向专业化财务转型,成为财务管理专家及集团管理决策的参谋中枢;成员公司财务部将向业务财务转型,深入生产一线,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承接各成员企业基础财务工作职能,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财务核算与结算服?眨?以此推动H集团整体财务转型。
在财务共享服务体系架构上,以“公司化”形式来进行架构设计。设立“财务共享服务有限公司”,将其定位为集团内部成员企业的财务外包服务中心,下属按区域原则逐一设立业务部进行两级架构管理;财务共享中心与成员企业双方通过签订《服务水平协议》的方式,将各成员企业会计核算、结算、资金支付、费用报销、会计报表、对账、网上纳税申报等一系列财务交易处理型工作,按照统一管理规范与操作流程进行集中处理。
通过“公司化”形式来设计和运营财务共享中心,由财务共享中心和成员企业以协议方式确定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在集团内部以“市场化”方式倒逼财务共享中心加强运营成本控制、提高运营效率。2017年4月,H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开始进入试运行阶段。
同时,集团总部鼓励各产业集团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先行建设产业集团内部的财务共享中心,对基础财务工作职能进行业务整合,为集团整体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积累经验。
2.H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定位及认识不足
非财务部门没有认识到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不仅是对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的重大变更,而且也是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业务体系的一项变革;部分财务人员认为财务共享中心仅从事财务基础工作,没有发展前景,且长期从事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会降低自己的财务业务能力。
(2)财务共享中心构建过程中存在障碍与阻力
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涉及原有财务管理模式的重新梳理与调整、财务管控权力的重新划分、既有规则的调整,将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格局,会遇到阻力与抵触;集团总部专注于财务共享的“系统建设”等上层设计,未及时将进展情况进行内部通报,致使成员企业无法及时推进相关工作。
(3)财务共享的业务系统设计与对接问题
财务共享业务系统设计未考虑部分产业的特殊性。在开发业务系统时,仅从通用业务方面进行设计,未考虑到集团产业的多样性,对部分行业的特殊业务操作未能充分考虑;此外,新并购企业使用的财务系统与集团整体业务系统不一致,存在系统对接困难。
三、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影响因素分析
1.成本因素。成本因素包括两方面:第一,大量常规和重复性的财务基础工作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需要将重复的流程和分散的服务进行标准化整合,从而有了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需求。第二,财务共享是经营成本不断增长情况下的产物,所以管理者会更多地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运营财务共享中心,对共享中心提出较高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标。
2.领导支持因素。在财务共享中心构建过程中,对成员企业的财务控制权力进行剥离和集中,不可避免地削弱了下属各单位领导层的控制力,所以在构建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实施单位的阻力,此时高层领导的支持不可或缺。领导支持将是财务共享中心成功构建并顺利运营的重要因素。同时,高层领导者还可以协调不同部门,使分散的服务得以集中。
3.单位协同因素。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过程也是一个将原来分散在不同产业集团和众多成员公司中的基础财务工作进行集中整合的过程,需要不同单位、不同机构之间协作配合才能完成。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相互交流对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有重要影响。
4.人员因素。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是在企业集团现有财务核算工作的具体业务和人员的基础上实施的,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等具体情况。
四、H集团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对策
1.清晰的发展战略及管理层的强力支持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是对传统财务管理体系的颠覆式创新,必须将其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并加强财务共享理念在企业内部的宣传与沟通;同时,企业高层领导必须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给予强力支持,自上而下推动,才能确保财务共享中心的成功构建及高效运转。
2.注重人员培训,创建学习型的工作团队
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细化分工及标准化、流程化操作,不利于员工工作能力的充分发挥,可能会出现人员流失的现象。通过建立学习型团队,加强业务培训,使员工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地位与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使员工时刻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通过流程优化与改进提升服务效率和品质,从而提升自己和财务共享中心的价值,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稳定员工队伍。
3.加强财务共享业务的流程管理力度
一是加大对财务基层人员的培训力度,促使财务人员主动参加到流程管理中,不断强化财务人员对流程管理的认识;二是有针对性地培训财务共享中心流程管理人员的技能,满足流程优化的要求,确保财务共享中心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4.信息系统支持
硬件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服务平台的优化提供必要的网络、设备等硬件层面的支持;软件方面,要在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整个财务信息平台的服务水平。
五、H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构建的启示与借鉴
1.“共享服务”定义范围应予以扩大。对“共享服务”的认识应从单一的“财务共享”扩展到涵盖中后台服务职能的“全方位共享”。
2.“非财务的共享服务”建设先行。“非财务的共享服务”体系建设难度及风险相对较低,可先行搭建,为“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3.以“公司化”形式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体系。通过设立财务共享服务公司,与成员企业之间以服务协议的方式明确各自权利义务,有利于厘清责任、规范运作、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4.“自上而下”的建设思路与“自下而上”的局部试点相结合。由于大型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众多、业务情况复杂,既需要有符合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建设思路,也需要有在条件成熟产业或区域的局部试点,从而“以点带面”、逐步完成整体的体系搭建。
第2篇:财务共享建设总结范文
调研的总体情况
此次ACCA与德勤管理咨询对财务共享服务的联合调研一共收到249份回复问卷。其中60%的受调研企业的财务职能没有使用任何共享服务/外包,21%的受调研企业使用了共享服务,9%的受调研企业采用了外包方式,10%的受调研企业则采用了共享服务及外包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见图1)。
和全球调研结果一致,我们发现采用共享服务、外包或混合模式的比例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在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受调研企业中有超过40%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这一比例对于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的受调研企业而言更超过70%。相比而言在年销售额小于1亿美元的企业中,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比例只有不到30%(见图2)。
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企业的分析财务共享服务范围仍集中在交易性业务流程
构建有效的财务共享服务/外包体系,必须了解需要将哪些流程纳入到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范畴中。在财务转型与集中管理的过程中,最常见被纳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或者外包的流程通常是与操作日常业务相关的流程,因为这些流程与管理决策相关度较低、交易量较高且操作流程相对容易标准化。
在问卷调研中受调研企业被询问他们是否共享了七大常见纳入财务共享服务/外包范畴的流程,这些流程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员工薪酬、固定资产、费用报销和资金管理。全球调研的结果显示这七项流程被纳入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比例都高于40%。与全球调研结果略有不同,在我们的问卷调研中,我们发现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中所有这些流程都有超过5%的应用。
纳入财务共享服务范畴的流程种类随着财务模式使用年限和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
调研显示,在不同的交易流程应用共享服务模式时,随着现有财务运营模式应用年限的增加,各流程的应用比例逐年提高,特别是运营五年以上的企业,整体普及程度超过70%。
实施现有财务模式不到两年的企业,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资金管理流程方面使用率超过60%,使用比例最低的是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实施现有财务模式两到五年的企业使用共享服务和外包最多的流程是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和费用报销,使用率均超过60%,比例最低的是固定资产管理,约为40%;实施现有财务模式五年以上的企业有60%以上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员工薪酬、固定资产、费用报销方面使用共享服务及外包。在所有的流程中,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比例都是最低的。
高价值流程通常采用非共享管理模式
在高价值的流程领域内,财务共享服务和外包的使用比例又是如何呢?我们界定的高价值流程涵盖:财务计划及分析、预测与预算、管理会计及报告、财务及法定报告、业务支持、税务分析、纳税申报、资金运作、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和融资项目。
本次调研结果与全球调研结果基本一致:受调研企业倾向于将高价值流程保留在原有财务业务单元当中,而不选择共享。然而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也有接近50%的受调研企业选择将某些高价值流程纳入到共享服务当中。这些流程主要是财务及法定报告、税务分析、纳税申报以及资金运作管理,原因是由于这些流程和交易性流程的联系较为紧密,存在前后端的关系,更易被标准化;而不包括那些和业务活动结合更为紧密的流程,如财务计划及分析、预测与预算等。
不同类型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满足企业主要业务目标时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被询问到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最关注的目标时,已经使用财务共享服务和外包模式的受调研企业中有一半以上认为最为重要的目标是“提升财务部门能力”、 “转型到标准/预先设定的财务流程”、“降低财务成本”、“提升财务流程效率”、“利用保留的财务职能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这和有计划使用共享服务和外包模式的受调研企业的关注点有一定区别。
其中混合模式在综合满足五大目标方面是最为有效的。在比较共享服务、外包及混合模式对实现业务目标的有效性时,调研结果显示,采用混合模式的受调研企业中有高达55%认为该种模式对于“转型到标准/预先设定的财务流程”、“实现总体财务转型”、“支持公司对共享服务/外包更广泛的战略议程”、“让财务职能更为全球化”是有效和非常有效的;使用共享服务模式的受调研企业中,有超过45%认为该种模式对于“推动合规及监管要求”及“转型到标准/预先设定的财务流程”是有效和非常有效的;使用外包模式的受调研企业中,有超过45%认为“提升财务部门能力”、“改善控制/监管要求的透明度”、“提升财务的服务质量”及“获得税务优惠”是有效和非常有效的。
财务共享服务对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以及整体业绩改善有积极的影响
当我们去分析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对企业财务运营成本、财务运营效率、整体业绩改善的影响如何时,调研发现有接近或超过40%的企业认为有正面影响。而只有约10%的企业认为有负面影响(见图3)。成本可能仍然是企业选择共享服务或者外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我们观察,很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经常被设立在其总部所在地(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很高。同时构建共享服务中心所需的前期系统实施成本也很高。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在人力成本低且人力资源丰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中西部地区城市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使用成熟的方法论、工具和指标衡量、监测及促进财务共享服务的绩效
受调研企业最常用的三种监测工具包括财务绩效仪表盘、内部领先实践对标及客户满意度调查。
与全球调研结果略微不同的是,中国的受调研企业无论是实施全面治理流程或者采用六西格玛的比例都高于全球调研结果,分别为28%和15%(相应全球调研结果为17%与11%)。在实际运作中,持续的流程改善也是许多受访企业所关注的。有相当一部分领先实践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专门设置流程管理团队,依托成熟的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如摩托罗拉的“六西格玛”和丰田的“精益管理”促进流程标准化与优化的工作,并最终持续推动财务共享服务的绩效提升。
企业采取何种方式去衡量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成效呢(见图4)?在访谈中,提升效率、质量改善、财务信息的质量及透明度的提升都是受访企业关注的衡量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成效的重点。
尚未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企业的分析更多企业正思考和计划采用财务共享服务
在受调研的企业中,有60%的企业还没有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在这些尚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或采用外包的企业中,有15%在未来二至五年的时间内有计划建设共享服务或实施外包,另外有20%也表示有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想法,但没有确定的计划。相反接近一半的受调研企业表示没有任何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计划,另有17%的受调研企业表示不清楚(见图5)。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青睐成熟地区
在有意向建设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中,39%的企业表示,希望将财务共享服务/外包中心放在公司总部所在的城市,而52%的企业表示会设在拥有众多成熟共享服务中心的城市(见图6)。
而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立在总部所在地的情况在建设初期较为常见。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天津、苏州作为成熟的共享服务中心城市已经走过了10年以上的历史,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共享服务水平,但是由于一线城市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开始转向在二三线城市寻找成本较低的替代中心,成都、西安、武汉、杭州、芜湖都是值得关注的城市。
在访谈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选址模式。一些受访企业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在总部所在地;也有企业选择在中西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一定的技术筛选出理想的城市。在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时,除了寻求低成本的地方外,也需要充分理解当地人才的整体情况。
在规划财务共享服务时,企业普遍认为对交易性流程进行共享是比较有效率的
那么在没有进行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看来,哪些流程能通过共享或外包得到更有效率的处理呢?大部分受调研企业认同的排名前五位与日常业务相关的流程分别为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内部审计、总账和费用报销。这显示计划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企业所关注的重点仍然是流程方面集中管理所带来的效益。
信息技术的配套是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最关键保障
对于计划建立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而言,我们看到排名前三位的指针分别为程序的改变与技术的改变能很好地配合,强化行政支持与配合及加入更好的项目管理技巧。不难看出对计划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企业来讲,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用财务共享服务来支持核心业务,增强运营的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外包应用目标及所面临的挑战已有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最关注标准化建设和能力提升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对于目前正在使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来说,提升财务部门能力、转型到标准化的/预先设定的财务流程(如应付账款/员工薪酬)以及降低财务成本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业务目标(见图7)。此外带来财务流程效率,利用保留的财务职能于更高价值的工作,推动及利用跨职能的最佳实践(如人力资源)也被超过50%的受调研企业认为十分重要。
这一调研的结果与全球调研结果有一定差别。在全球调研中,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和提升总体业绩是受调研企业利用财务共享服务或外包的前三大目标。出现这一差别可能与中国发展的特点有关,不同地区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差距较大,许多中国企业仍然没有应用企业级ERP平台,此外不少企业为了保持快速的增长速度,进行较为频繁的兼并和收购,导致他们对标准化的流程变得十分关注。调研的结果在我们的访谈中也得到印证。
准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最关注核心任务
在有意向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或者采取外包模式的企业中,他们想实现的业务目标有哪些?我们从调研中发现,排在前五位的目标分别是利用保留的财务职能于更高价值的工作,带来流程效率,对公司迎合未来的财务需求增加灵活性,支持公司扩充/并购,以及提升总体业绩表现。显示企业对于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期待仍然很高,对于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所能推动的财务组织架构变化和财务转型也有一定的理论认知。
服务质量管理是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项目中最受关注的挑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改变工作流程、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达到约定服务水平/流程效率及达成财务目标这四方面,约60%的受调研企业认为很好地解决了这些方面的挑战。在全球调研中,前三位被认为较容易解决的挑战分别为改变工作流程、治理有效性和变革管理。
而在跨文化管理、留存保留的团队人员及语言问题三个领域,只有约40%的受调研企业认为较好或很好地迎击挑战,这一点与全球调研基本一致。
对于尚未建构但计划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而言,前五大挑战分别为服务质量、公司文化、变革管理、保留团队的士气及改变工作流程。而对于那些尚未计划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而言,前五大挑战则分别为缺乏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公司文化、服务质量、流程效率和商业模式不能支持(见图8)。
财务共享团队的组建、人才转型、招聘与发展最受财务管理者的关注
人才管理是成功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议题,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或者选择外包,本身就是对企业财务组织进行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一改财务人员分散在各个企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基础核算会计业务的局面,让财务人员的专业化分工更为明显,对业务的支持也更为有效。
目前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所面临的前五大人力资源挑战分别是:提高员工素质及效率、招聘及保留合资格的管理层员工、职业计划及晋升、变革管理、以及跨文化管理。对于尚未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而言,他们所认为的前五大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也比较类似,分别为招聘及保留合格的管理层员工、变革管理、维持保留团队的士气、提高员工素质与效率、职业计划和晋升。
共享服务促进财务转型目标实现
对于已经使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按照重要性排名前五位的财务转型战略目标分别为财务流程改革,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优化成本,计划、预算和预测,以及财务人员能力的发展。对于计划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则为优化成本,财务人员能力的发展,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业绩管理及商业智能,以及计划、预算与预测。
第3篇:财务共享建设总结范文
一、财务共享的概念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Wared Service Center,FSSC)是指将具有常规性、易于标准化、可复制的业务进行合并,针对多个服务对象制定共享计划并以服务为导向的内部独立机构或部门。财务共享服务,则是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企业财务业务统一管理的作业管理模式。财务共享的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依托财务共享理念,将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标准化的过程。
二、W公司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一)企业简介
W公司是国内一家大型综合能源企业,拥有5家分公司,48家子公司,80余家报表主体,项目分部于全国多个市县。W公司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在财务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先后实现了财务集约化管理和财务信息系统集中管理、完成ERP系统公司内全覆盖。
(二)财务共享体系设计
1.财务共享架构
按照财务共享理论设计,W公司财务共享体系划分为战略财务、共享财务、业务财务三个维度。战略财务负责公司整体财务战略的制定,包括预算管理、股权管理等; 共享财务负责会计核算、财务监督等事务型工作;业务财务负责各单位预算执行、经营分析等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基层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各单位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2.财务机??及岗位设置
在公司本部设财务部、财务共享中心两个部门,实行同级管理,三级单位设立健全的财务机构和岗位,配备必要的财务人员。
财务部根据职能定位,设置预算管理、股权管理等岗位。
财务共享中心按业务流程节点设置总账报表、审核、制证、支付四个业务组,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设置五个财务共享分部。
基层单位设置财务总监、财务部主任、业务财务三个岗位。
3.业务流程设计
线上业务流程的审批权限基本保持不变,在会计处理的制证、稽核两个环节,实行“任务池”管理,随机分配任务到人,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单据的影像,进行制证、稽核。不在“任务池”派单的总账类业务,由总账报表岗位直接录入系统。线下纸质原始单据由基层单位定期传递到共享中心,共享中心支付岗根据经稽核的记账凭证和纸质单据付款。
4.信息系统建设
(1)财务共享平台。根据财务共享“抢单”、“派单”基本原理,财务共享平台主要定位于共享任务分配平台,前端所有审批完成的单据,统一传送至共享平台“任务池”,通过设定的派单规则,随机派发工作任务至相关业务人员。
(2)费用报销、应收、应付及资产模块。费用报销、应收、应付及资产三大模块充分利用ERP建设成果,保持系统原有功能不变,待单据在ERP系统流转完成后推送到共享“任务池”进行账务处理。
(3)文档系统。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浪费,W公司将财务共享系统与ERP文档系统进行结合,做集成开发,共享系统影像文件储存在ERP文档管理系统中,并随时调阅。
5.系统运营设计
为理顺财务共享上线后运行秩序,W公司一是组织专人进行制度梳理,修订原有制度30余项,新订财务共享类制度4项,运营管理规范5个;二是根据模式变更,讨论研究并制订了财务人员轮岗及提升管理办法;三是设置了运维专岗,收集、解决系统线上、线下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三、财务共享助力W公司财务会计转型
共享是转变的主旋律,促进企业财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和人员共享促进了财务职能的转变
财务共享的实施打破了传统财务各自核算的概念,会计组织或会计人员不再专属于一个会计主体,简单和重复的核算工作需要的只是一部分能从事机械劳动的人员,更多有经验、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需要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去,由此,必然促使财务工作的重心由核算倾向管理,财务职能逐步向管理型转变。
(二)财务标准共享夯实了财务会计转型的技术基础
实施财务共享之后,企业会计核算标准、业务处理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都得到了有效的统一,管理会计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以项目决策为例,项目决策时使用的报酬率、决策模型、主要风险评估点等标准统一后,进一步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
第4篇:财务共享建设总结范文
突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瓶颈
随着集团管控重点从财务管控向战略管控和运营管控的转变,财务部门的职能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此过程中,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经历了会计电算化、集中管理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三个阶段。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公司中兴起与推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成员单位的相对重复并且业务量较大的会计业务交由共享中心完成,在降低运作成本的同时,让企业财务人员更加关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参与业务、运营分析,有利于推动集团管控从财务管控向业务管控转型。
然而,受到信息化手段的制约,财务共享中心存在服务柔性不够、系统投资大、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二航局)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中交二航局从2008年起开始财务共享探索之路,于2012年1月成立了第一个跨组织架构的区域型财务共享中心,并计划在“十二五”末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的全覆盖。但是中交二航局信息中心主任向颖刚告诉记者,服务单位与共享服务中心的物理距离,是阻碍业务处理效率提升的一大难题。为此,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在会上与浪潮集团签订财务云应用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交二航局财务云。
“随着云概念的提出与云技术的发展,财务云概念正是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先进方式。”向颖刚对浪潮财务云寄予厚望。
不过向颖刚对财务云建设的复杂度也有所考虑。他指出,财务云涉及财务管理、IT基础建设、管理软件等诸多领域,企业引入财务云的过程比较复杂,因此他希望合作伙伴能够提供“管理咨询+IT咨询+管理软件+IT其他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这也是他们中交二航局选择浪潮集团的一个关键因素。
推动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来自浪潮集团的资料显示,浪潮将财务云定义为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有机融合的结果,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企业财务云中心,实现财务共享服务、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三中心合一,支持多终端接入模式,实现核算、报账、资金、决策在全集团内的协同应用。
第5篇:财务共享建设总结范文
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背景及其特点
近年来,我们大中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适应全球化战略进程,大量企业积极布局外海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了总分式的管理模式,但经营范围的扩大,也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升高,经营风险加剧,管理难度加大,对此,借鉴众多跨国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共享服务模式,成为我国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
共享服务一般是作为独立的组织实体,通过整合或者合并公司各项业务并进行重新集中配置,依据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契约服务水平协议收取费用,并为公司各业务单元提供服务的一种服务活动。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财务共享服务(Financial shared service,FSS),是共享服务在财务领域的落地运用,其核心是“专业分层、业务融合”,指将企业集团大量重复,易于实现流程化、标准化的会计核算从分散的业务部门分离出,汇总到一个新的独立运营的业务单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FSSC)进行集中处理,以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统筹资金收付等,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形成的大数据资料,来研判企业生产运营情况,为管理层决议提供支持。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推行,需具备以下条件:
1.高标准的企业信息系统ERP环境是基?A
在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分公司的建立,往往需要总公司投入更多的资源,人力的扩充、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得管理成本增加,分散的财务信息,易出现信息滞后、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分公司业务拓展进程。广泛施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将分公司财务业务借助财务共享平台提交进行集中的会计处理,就需要结合公司资源计划系统、人力系统、银企支付系统、影像处理系统等搭建完善的财务共享平台,实现系统集成,以保证不同国家、地区、分子公司之间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等充分融合,使得各业务流程事前、事中、事后均得到有效控制。
2.严要求的企业标准化流程管理是保障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将分散的、业务量大、重复性与标准化程度高的分公司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到一个流程化、标准化程度极高的平台上进行操作处理,最终分公司同一标准下产出的财务数据通过平台系统生成各类报表数据,并且该数据同步传递至总公司数据库中,便于进行大数据分析,促使公司做出正确决议,如某跨国企业在A国的分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提出资金追加申请,而B国分公司账户上有大量闲置资金,这时,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查找A国资金周转困难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找出主要问题是回款周期过长?生产成本过高?测算将闲置资金拨给A公司用于缓解困境利益最大化,还是B公司内部将该笔闲置资金进行投资或扩大生产利益最大化,财务部门形成比较结论报董事会,供公司进行决议。
财务共享模式的顺畅运行,有赖企业制定出一套严格的标准化、流程化管理制度。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通过在每个操作步骤设定标准化流程及质量考核风险点,将风险管理融入到标准化中,使得财务人员的每一步操作减少个人主观判断,不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规避了潜在风险。考核风险点的设置决定了标准化流程的实现程度,标准化流程的设定决定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整体作业效率和输出成果质量,好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定是拥有一整套在全球范围内通用的准化作业流程,并且该流程要随着业务内容的变化及时更新,其适用性、可操作性均是指标设置考量的重中之重。
3.复合型人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对传统的财务人员审核-记账-结账-出报表-报税-决算等工作模式进行了一种变革,施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一方面,业务人员要掌握本身岗位工作外的附加财务知识,以保证业务洽谈等工作形成的合同、票据等合规合法;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审核票据、记账等工作依据现有流程标准,已规范统一,预算系统、资金系统、财务系统之间密切衔接,从一笔业务开支到入账归档,通过电子影像系统流转传递,无需耗费更多的精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这样的岗位对专业技能的特殊要求也有所降低,企业招聘员工通过培训学习,熟悉掌握岗位要点和工作流程就可胜任,原有的财务人员则需要努力提升,由基础财务人员逐步转向战略财务人员,在拥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提升处理复杂业务的能力,推动项目有序前进,将自身职业发展定位为区域财务总监等更高级别岗位。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过渡依赖系统管理,管理成本不降反升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需要一个方方面面都兼顾到的ERP系统做支撑,并且根据不同企业间一些个性化管控需求,ERP系统往往还有个性化定制部分,这需指派专人来负责设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时间成本和价值成本上,都对企业耗费巨大,更有甚者因为盲目推崇昂贵的国外大型信息系统而导致破产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后,前端分公司通过系统软件完成,中后端的工作大量集中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总部,一般大公司的总部都设在经济发达地区,该类地区的运营成本昂贵,效率提高的同时,如何控制成本也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企业标准规范流程可操作性不够强,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大中型企业推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要求员工在日常操作中实行标准化的、固定化的操作流程,全套流程的设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泛的调研,不断的横向纵向比对,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间员工群的统一标准,某国家分公司财经政策的改变,会影响该分公司原有标准化的适用性,如何应对突发情况,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及时性,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财务管控力度可能弱化,财务人员晋升通道变窄
依据我国现有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来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般会设置在集团财务部门领导之下,是一下属机构,组织级别较低,受重视程度不高,财务管控一旦弱化,易触发法律、税务等风险点,严重的话会使企业陷入危机,加大企业机会成本。另外,底层财务人员工作技能要求低,其可替代性高,流程化的作业会让很多员工感觉枯燥、丧失工作积极性;位于总部的财务人员复杂业务集中,工作压力较大,越高层次可晋升职位越少,此两类财务人员如果长期处于原有岗位,晋升受阻,灰心丧气,久而久之都可能离职。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的建议
1.认真总结先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经验,获得管理层的支持和重视
我国中兴通讯等众多大型企业都已引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经过多年运行,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平台搭建之初,企业要多调研多学习,采用“走出去”、“引?M来”的工作方法,汲取先进经验。对于企业而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场大的组织变革,必须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和行动上的大力支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之初,不可避免的涉及减少基础作业人员数量、权力重新划分、原有规则调整等事项,不可避免的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格局,也难免会遇到工作中的阻力和抵触,当各种意见反馈至管理层时,管理层的信心坚定,方向明确,方法得当,必将带领企业冲破障碍,取得成功。
2.开发建立完善的信息环境和量化指标体系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其ERP环境,顶层设计一定要精益求精,运用战略思维视角,充分衔接各业务环节,解决原有的“信息孤岛”,进行端到端的优化整合,争取实现全流程最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是简单的流程操作与标准化管理,它需要不断检查和更新业绩指标,通过服务水平协议的量化指标,以最低成本提供高效率、高质量、高满意度的服务。这些指标必须能够清晰的描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业务总量、处理效率、处理流程、发现问题如何解决等全方位内容,有条件的还可专职设立相关机构,予以监督考核,督促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最大限度的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第6篇:财务共享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 集团公司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可行性 构建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我国诸多集团企业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创新企业发展模式,不断增设企业内部各职能机构,与此同时使企业成本不断增加。集团公司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深入改革,以适应市场环境发展。集团企业规模大,经营广,由于信息处理缺乏高效性,使企业成本增加,直接使财务管理效率降低。因此,引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理念,构建多元化产业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十分必要。
一、多元化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集团概况分析
西部机场集团隶属于陕西省人民政府,其前身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03年机场属地化改革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接收榆林、延安、汉中、安康四个支线机场,成立陕西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2004年、2006年,分别与宁夏、青海机场公司实现联合重组,并更名为西部机场集团公司。2012年10月,集团与甘肃省政府签署协议,负责天水、甘南、陇南、平凉机场的建设运营。目前,集团负责咸阳、银川、西宁3个干线机场和陕、甘、宁、青四省区16个支线机场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管理机场数量和航空业务量分别占民航西北辖区总量的68%和84%,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跨省区运营的大型机场管理集团,总资产达到230亿元,员工1万余人。
(二)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西部机场集团目前分子公司较多,传统的财务管理面对大量的财务账目处理起来难度较大,而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实现资源集中处理,有效减少人力成本,降低整体运作成本;其分子公司财务管理独立于不同区域,并有其独立的财务管理形式,最后层层审批最后汇总,这个过程传递较复杂,易出现信息流失或误差,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实现财务数据整合,高标准进行财务数据处理,推进财务管理标准化进程,提高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同时,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提升企业整合能力、财务管控能力都有着直接作用,进而促进企业核心实力的提升。因此,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十分必要。
二、财务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行性分析
(一)集团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西部机场集团控股公司众多,且集团在市场化运作模式下,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经营业务也逐渐增多,这使得其财务管理机构众多,财务人员冗余,财务工作存在重复等现象,整体财务管理效率较低。同时,西部机场集团公司子公司较多,基于各子公司实行独立财务管理基础上,层级较多,在层层核算、上报过程中财务数据信息量大,过程复杂,不利于实现财务管理流程化和规范化,使财务管理效率较低,无法实现有效的财务成本控制。
西部机场集团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大量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进行录入、编制等,无法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传统的财务管理流程无法为企业财务管理者正确反应企业经营现状,因此制约财务控制功能的发挥。
(二)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西部机场集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企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分散财务风险,有助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对企业集团和下属子公司、分支机构实施内部审计,对其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法性进行审计评估,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并且督促整改落实。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对于提升集团公司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完善企业管理者的财务信息披露、提升集团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策分析
(一)完善财务集中管理
在搭建机场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过程中,要实现财务集中管理,就2010年展开财务集中管理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集团公司要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将各个分支机构的资金统一集中管理,并严格按照支付制度进行执行,形成资金收支管理和现金池管理管理两种管理形式。并且要实现零余额管理。集团企业要和银行之间形成有机的对接,以保证财务信息传递的全面和准确。企业要实行统一资产管理。由于西部机场集团分子公司众多,且分别以独立财务管理形式存在,为实现财务集中管理,要统一资产管理。同时要做到固定资产投资集中管理,即企业对投资效益、规模实行整体管理,实现对投资项目的严格审批。针对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也要实行统一制度,并制定统一财务报告。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标准,规范会计核算,统一核算方式等,实现企业一本帐建设。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集团公司加强财务管理要从企业的经营战略以及经营目标出发,在结合综合分析基础上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要立足于机场集团发展战略前提下,对集团公司长远经济发展作出预测,并通过财务情况真实反应进行未来财务预算,在对比分析中总结出企业目前经营管理中尚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战略调整,保证集团利益不受损失,进而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加强企业全面预算,要加强集团总公司以及各分子公司的经营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以及决策预算管理。另外,全面预算管理要注重预算编制,即对集团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包括集团总公司以及各分支机构的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根据实际需求不同预算编制的方法也存在差异性。
(三)实现信息化规范管理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阶段集团公司发展规模和市场需求,因此要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据调查统计西部机场集团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跨越。集团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航空延伸产业,拥有涉及广告、建筑、运输、酒店、房地产、信息技术等领域的10个辅业公司,其中有8家收入过亿,7家利润过千万。就目前西部机场集团发展现状来看 ,财务信息及相关数据复杂众多,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实现财务数据信息集成,优化资源管理,既满足人工成本节约,也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实现集团公司各层次财务流程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加强内部管理与成本控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要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相对完善的基础上,只有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到位,才能降低风险系数,提高管理规范性。通过加强风险控制和评估,使内部控制结构优化,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良好内部环境。同时应加强成本控制,即对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作业实现有效控制,使成本控制范围进一步加宽,实现集团公司宏观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多元化产业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搭建要始终以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基础,加强全面预算引导作用,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促进企业财务成本的降低,进而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提升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祖彬.探析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237
[2]徐颖.浅析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管理――以海尔集团财务共享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36:179
[3]吕凌飞,张廷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团公司财务运营新模式[J].国际商务财会,2010,06:21-22
[4]张庆龙,黄国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咨询服务系列专题(一)创新业务领域服务企业集团财务共享[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1:58-63
第7篇:财务共享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 措施 财务管理
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属于企业进行财务集中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其是将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地区的实体会计业务集中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向各个业务部门与单位来供应标准化服务的目标。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就成为各个企业谋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构建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的重要性
当前,各个企业构建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的主要目的在于以下几个地方:其一,建设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运营成本。将各个地区的业务与资源进行有效的集中,能够有效减少重复岗位的支出;针对财务流程进行优化能够有效缩短工作时间。其二,建设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能够促进企业标准化进程的发展。其能够将企业各个地区分散的管理活动与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能够为企业进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业务流程以及统一管理提供良好的平台,在统一、标准的财务核算流程的指导下,企业自身的财务管控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三,建设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能够一偶笑提升服务的效率与质量,财务共享中心当中拥有不同地区或者有关子公司办事处的全部财务信息,信息汇总、分析等工作能够更为便捷,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更为容易。其四,建设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能够有效企业的规模扩张能力,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能够有效集中企业的有关财务职能,能够促进企业新业务的建设更为效率,从而有效提升企业规模扩张能力。
二、传统财务管理与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的差异性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国家或者区域的CFO下属分支机构A B、C 等多个分支机构的财务经理,并且在各个分支机构的财务经理以下又会分别设置管理会计或者财务岗位,而在其之下还会设置出纳岗位。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则主要可以划分为报表与总账团队、资金管理团队、内控审核团队、旅游费用团队、应付账款团队以及应收账款团队等众多根据职能进行划分的队伍,管理更为科学化、专业化。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采用统一的标准制度、平台系统,并且是规模经济,而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的结构更为协调、独立、扁平,并且资源更为集中,相应的成本更地,流程更为规范。
三、构建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的措施
(一)调研、分析以及决策
每个企业自身的管理特征与实际需求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必须要针对构建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所要实现的目标实施研究,其最终的结果是内部控制、流程制度支付、组织变革以及后续IT系统运行的重要依据,并且能够推动共享服务模式的最终形成。
业务调研,指的是通过专家咨询顾问、软件开发商共同掌握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必须要注重收集以下几点信息内容:当前业务运转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内控管理薄弱部分;各个业务流程当中所需要的审批流程、报表信息、表格以及单据;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实际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岗位描述、内部控制要求、管理模式以及财务管理组织架构等。
模式研究,通常包含下面几个地方:业务评价体系的需求,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风险控制的需求,制度与流程的标准化与统一性需求,保证IT系统的数据支持与接口,研究管理层与各个业务机构的现实需求,研究企业所处的内外部财务管理情况,研究并构建企业共享服务模式的详细类型。
决策,所谓决策主要指制定整个项目的详细计划,主要包括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实施的范畴,而解决方案包含软件功能与业务功能的测试与匹配设计,业务流程与业务分析,讨论、审批最后顺利制定解决方案。
(二)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关键要素
1、构建新的业务流程
建立健全业务流程是企业通过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来实现自身业务与信息数据有机整合的目标。而这个业务流程的构建应当严格遵循下面几点基本原则:财务分析与基础业务分离、财务信息系统集成、财务流程模块化、财务流程标准化、数据信息全程共享以及财务数据业务化。
2、利用IT提高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效率
通过利用IT平台,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能够统一储存企业总部的财务制度,企业各个区域的其他部门只能够查看,而无法随意改动,通过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有机整合,使得财务共享中心存储的信息资料更为完整、规范。
3、建立健全财务体系建设
一套完善的财务体系是保障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有序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企业构建一套囊括营销财务、企业产品财务、分公司财务等有关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的保障,使得企业能够始终针对自身的财务体系实施不断的调节,保障相应的财务体系能够与企业自身制定的战略相符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处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构建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各个企业充分掌握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的实际情况,通过参考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有效保障跨地区财务共享中心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洪林.中国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1:23-25
第8篇:财务共享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构建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近年来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会计和报告业务管理方式,其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实体的会计业务统一到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记账和报告,有效保证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结构统一,而且由于不需要在每个公司和办事处都设会计部门或会计人员,节省了系统和人工成本。在我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其高效率和低成本,越来越受到大型企业集团的青睐。特别对于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集团财务人员数量,提高企业集团的财务处理效率,促进企业财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中去,不断提升财务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加之其实施后的财务处理工作相对简单,对于企业是否适用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如何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的稳定性等,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因此,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体系,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核算模式,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概述
传统的财务核算模式是基于会计主体假设搭建的企业会计管理框架,一般将企业分支机构作为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工作。在这种模式下,往往存在业务基本相同的共性财务机构重复建设,财务业务分散处理,会计记录和报告规范不统一等诸多问题,造成机构复杂,人员冗余,制约企业效率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对企业业务流程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将业务与信息系统结合到一起,实现随时随地报销和上传附件、集中审核费用报销单、批量生成凭证及结账、集中编制报表等功能,提高财务处理效率,进而实现企业成本效率集约发展。
二、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优势
(一)提高企业财务处理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构建是对企业所有财务处理流程的集中梳理,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合理性与实施有效性的全面检验。通过梳理流程,将同质业务处理流程统一,并实现线上处理。网络化的系统平台,使得业务涉及人员在有处理终端的地方都可以上传业务单据,传输业务数据,同时,审核人员通过线上处理,减少了无纸化审核,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在财务核算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凭证的批量处理与生成,减少了传统模式下逐笔录入凭证的工作量,也大幅提升了会计处理的准确性,这些都有效提升了企业财务处理效率。
(二)降低财务核算人工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建设将大部分财务处理活动线上化,由于信息系统的引入,解放了财务人员的手工核算劳动,同时财务人员集中操作,使得财务人员消耗大幅降低。在财务核算人工成本降低方面,一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业务涉及的财务会计处理集约化,使得人员数量减少,人工成本降低,二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般设立在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如中西部地区,人工成本单价较低,这也使得企业的财务人员成本大幅降低。
(三)发挥财务决策支持作用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建设,在提升企业会计处理效率的同时,使得财务人员可以腾挪出更多的时间,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重新定位财务人员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可以设置相对较多的财务管理岗位,定位财务管理的职能,促进其决策支持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信息化处理,快速处理企业经济活动事项,提供实时会计信息,更便于企业相关决策者掌握企业决策相关财务信息,帮助其作出较为正确的决策。
三、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劣势
(一)制约财务人员对业务的了解程度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下,财务人员相对精简,凭证审批工作将占据财务工作的大部分时间,由于财务人员主要集中于凭证单据的合规审核方面,对业务的了解相对较少,长此以往,可能造成财务脱离业务,不再与公司的销售人员直接接触,可能沦为辅助岗位。同时,由于其面对的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数字,这些数字往往无法确切表达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各项财务状况,很多业务现象背后的实际情况难以通过财务分析表达出来。
(二)系统开发成本较高,加重企业负担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建设是企业的巨大变革,企业将面临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的成本极大提高。一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与全国甚至世界建立网络与数据连接,信息系统平台开发与数据处理存储需要花费高昂的费用。二是为保障系统运营稳定和数据安全,需要指派专人负责设计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管理模式及提升信息系统管理功能,可能加重企业的成本负担。为了满足财务共享中心的需要,这些花费必然产生,由于费用巨大,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负担,更有甚者因为盲目推崇昂贵的国外大型信息系统而导致破产。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稳定性较低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使得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层次下移,大部分工作依赖系统直接完成,降低了财务人员工作的含金量,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可能变为弱势群体,人员流动率大幅度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是否沦为弱势群体取决于企业集团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在一些企业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被定为与原财务部同一级别机构,则不会沦为弱势群体;而在另一部分企业被定位为原财务部下属机构,则很可能沦为弱势群体,造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离职率较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往往是求职者的“离职陷阱”,应聘者进入该中心即意味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离职。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构建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体系构建前期调研准备工作
前期调研准备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构建的基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的成败。一是充分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论证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必要性,作出正确决策。二是加强与已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教训,结合企业实际,加以改进。三是做好选址考察、系统规划、组织设置等体系建设基础工作,确保人员到位,同时结合选址于系统规划,对系统开发有初步的预算,权衡企业的负担能力。四是全面梳理企业各项业务制度流程,提出较为完整的系统需求,尽量减少系统开发阶段以及实施阶段的系统调整及变更工作。
(二)注重体系构建平台建设统筹工作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的核心工作是系统平台的建设。以较为成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来看,全面建设平台一般包括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费用报销系统、影像扫描系统、银企直联系统等若干平台系统的整合建设。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是面向用户的界面,涵盖了用户需求实现的所有功能;费用报销系统根据企业制度及流程规定设置,并开通相应人员的部分权限;影像扫描系统实现相关单据的上传与下载管理,便于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使用;银企直联系统将平台与银行连接在一起,便于银行数据与企业信息的稽核,同时资金的实时划转也将提高财务处理的效率,使得系统功能更加完整,使用更加便捷。
(三)注重体系构建分步实施推广工作
第9篇:财务共享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共享;风险管理
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的发展使得信息化逐渐深入各行各业,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集团在实践中实施财务流程再造,积极推动财务共享服务的云端化进程。财务共享的服务模式有信息处理速度快、信息准确全面以及使用成本低等优势,逐步成为现代企业集团的主流。然而,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会计信息处理的集中和财务流程的再造也容易引发人员风险、系统自身风险、流程风险等风险管理问题。因此,对企业财务共享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其实施过程的基本保障。
1集团公司财务共享的现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早由美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商——福特公司创建完成,实施财务共享可以有效提升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与效率,控制并降低成本,从而更好地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环境良好,大型企业发展迅速,集团公司的规模日益增大,由此也带来了新的财务问题。因此,我国集团公司纷纷向国外企业吸取经验,建立新的财务系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05年,中兴通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后,越来越多的集团公司建立了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虽然财务共享模式在集团公司中迅速得到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对于这一新的系统的运用依然持保留谨慎的态度,有些管理层甚至产生排斥心理。或许是不希望公司组织结构发生变革,亦或许是习惯于传统的财务系统和管理工作,导致一些股东和管理者在财务共享的运用上,只是停留在最为简单的层面,如进行一些数据的共享和资金的管控。而财务共享中最核心的部分——在平台上进行各分公司的业财融合,能够做到的公司并不多。除此之外,一些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对新平台的投入也不够,没有能够实现各项业务之间的信息互换和整合。这些都导致财务共享模式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利用,还有可能造成人员工作效率的降低。
2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
2.1组织风险
财务共享模式会引发集团组织结构的变革,但凡是变革就必然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集团要实施财务共享,必然会调整原本的组织结构,变化最大的当属各分公司的财务部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要重新划分财务部门职权,把原本属于各分公司的权力集中到总公司来。这样的结构调整会导致各部门职员对新的工作任务的不适应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加之新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造成员工之间的分工不明确,从而引发内部矛盾和冲突,影响工作效率。
2.2人员风险
财务共享的实施对集团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企业会计一般是指财务会计,会计人员每月重复地做资金收付、成本核算、报表分析等工作,而对公司的管理决策参与很少。随着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广泛运用,在新型的财务模式下,财务人员不得不进行会计职能的转变,从单纯的财务会计走向管理会计,或者说更偏向于管理会计。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反,集团中很多年长的财务人员对这种新兴事物会产生拒绝、对立的心理状态。此外,财务共享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要求很高,一部分不会使用计算机软件的员工可能会面临淘汰,增加了人员的焦虑心理和不稳定性。
2.3系统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对每一个集团公司来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这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和资金的投入。同时,新系统的运用还会带来一定的适应性和安全性问题。目前,很多公司的财务共享系统的建设由于技术不够而缺乏定制化,单纯地使用通用型模块往往不能很好地贴合每个公司自身的特点。而且作为一个全新的系统,它的运行必然会带来一系列未知的问题。系统的安全性风险对于需要保证数据绝对准确的财务工作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2.4流程风险
财务共享模式实施的本质就在于对传统财务流程的变革,通过将同类业务流程统一标准来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但是在初期,由于财务业务的整合难度较大,集团总部和各分公司之间可能会经常出现冲突,而严格的财务共享流程又不能及时、快速地解决这些冲突和问题。并且由于缺乏经验,流程的设计可能不合理,后续的优化工作也跟不上,导致新旧流程衔接不顺畅,财务人员在实际执行时难度较大。除此之外,在新的财务模式下,各分公司需要把原始凭证上传到集团总部来做账,导致了账务处理的滞后性,同时也增加了纸质单据遗失的风险,不利于原始凭证的保管。
2.5外部风险
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除了会带来一些企业自身的风险之外,还会伴随着一定的市场风险、政策风险、选址风险等外部风险。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与改进需要与市场环境和宏观政策的变化相适应,而这种将分散各地的分公司的财务职能收归集团总部共享中心统一处理的方式,会因为集团公司对各地政策(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的了解和跟进的不及时,而产生隐性的不利影响。此外,在选址上,如果企业选择人力成本不高、经济较为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那么可能会因为这一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差,高素质人才匮乏而不利于财务共享中心的长远发展;但是如果选择发达地区,又可能会使企业陷入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不降反升的困境。因此,选址所带来的各类风险企业需要权衡考虑。
3集团公司财务共享的风险应对措施
3.1合理划分组织机构职能,建立科学的财务共享制度
对于组织风险,集团公司一方面需要对其组织机构职能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划,减少员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财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的联系,提高企业内部运作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共享制度。制度是组织体系改革的保证,科学的财务共享制度有利于保证财务流程的规范化,使新的工作有规可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组织变革产生的问题。3.2积极开展员工培训,消除员工的抵触心理对于降低人员风险,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积极开展对员工的培训工作。财务共享对财务人员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多是因为财务人员对新系统的不熟悉以及信息技术的匮乏而产生的抵触心理。因此,加强学习,提升员工的技能和水平,能够有效地消除员工的负面情绪,保证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还要妥善处理由于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所带来的子公司财务人员的岗位减少问题,对于一些闲置的员工可以采取转岗和适当分离的措施,来保证企业内部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3.3提升系统的针对性,搭建安全、可靠的财务平台
集团公司应当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升系统的针对性和适应度。同时,还要依托信息技术来提升财务共享系统的安全性。目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能更安全、高效地传输数据,保证会计活动的高度安全性、数据的可溯性和不可篡改性。因此,要善于利用这些前沿技术来降低人为操作所带来的风险,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提升集团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
3.4重视流程的设计与优化,体现业财融合的新趋势
财务共享模式流程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优化。通过实践,企业才能够了解当下的新模式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由此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提升流程的执行效率,使财务共享可持续发展。集团公司还可以设置专门的业务流程管理小组,来负责识别和解决流程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集团应当围绕ERP系统,建立健全线上资金管理系统、报销审核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以及内部控制系统,实现财务共享与业务拓展、决策制定相衔接,达到流程的全面覆盖,实现业财融合的目标。
3.5关注市场变化和区域政策,以科学选址来降低风险
对于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环境,集团公司要有敏锐的商业嗅觉,优化并调整财务共享平台模块,以适应集团业务发展的需要。而对于不同区域的经济政策,应该加强学习和应用,并与区域内的相关政策机构保持良好的关系和紧密度,也可以设置专门的人员来负责信息的传递工作,提升信息沟通的效率。同时,在财务共享机构的选址上,必须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集团公司建立财务共享机构要充分考虑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等因素,选择最佳的地方设立财务共享机构,才能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