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城市经营理念范文
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的现实的有效途径。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本人结合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把“经营”理念融会贯穿于城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一)要树立规划编制中的“经营意识”,强化规划的经济效益。目前各地规划编制一般请相应的规划院实施,从平时工作接触中感触最深的是,那些规划专家们在编制规划时对各项城镇功能的技术规范要求较为注重,而对今后实施中的经济承受力往往比较忽略;对各项功能外形的协调美观及社会效益较注重,而对各功能间能发挥的经济效益往往很少提及。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规划实施时间不长就要修改的情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划“刚性”不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其中有一个问题目前往往容易被忽视,即在规划编制结束后,缺乏对规划实施的经济可行性评估,规划的“刚性”往往敌不过经济效益这块跳板。所以编制规划不但需要专业性的技术水平,同时更需要对它进行经济测算,即在“技术规划”结束后,要对它的实施算一笔大帐,就像我们研究设计一件产品,如果不计算它的生产成本和消费承受力,其设计结果注定是要失败的道理一样简单。所以,我们改进规划工作,就必须注重强化规划的经济性,无论是整规还是详规都要时刻绷紧效益这根弦,力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各种资源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城镇的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树立规划实施的过程即是“经营”过程的思想,强化规划的财富功能。城镇建设,规划先行,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一个经算过“大帐”而编制成功的规划,已对建设用地的即期价格和远期开发价值作了预先的预测,在规划中明确了城镇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等区块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属经营性建设项目的地级的预期增值和土地资本效益的最大化的追求,是每个规划实施主体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政府部门通过牢牢抓住规划的龙头,适当超前投资配置一些公建项目,为那些经营性的项目造好势,叫人能看得到增值的潜力,然后在适当的机会推出,对最大限度地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其效果将会大相径庭。所以说,规划不仅仅是对城镇的空间、功能和审美形态的合理界定,更为重要的是使各种资源合理的聚合和重现,以期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必须强化规划的财富功能,用规划创造财富,能有效地解决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突出问题。 二、以“经营”理念,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一)工业园区筹建是否需要“经营”?当前,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和加快工业向园区集聚,作为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推进城市化的主要抓手,已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识和工作重点。在新一轮的“园区热”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大投入如何得到大产出?人、财、物的投入量怎样配置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投入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回报目标?资金投入的速度和规模控制的合理性即有限资金投入的侧重点和方向等等问题。要正确圆满地回答这些问题,仅靠行政管理的思路显然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借助于经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每个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测算,才能避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使园区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所以园区筹建的决策过程其中包含了“经营决策”的过程,园区筹建既需要“行政决策”,也需要“经营决策”,两者互为前提,互相依存。 (二)如何“经营”好工业园区?我认为主要是这样几
方面:一是要有一个灵活的经营主体和一帮有经济头脑的经营者。主体问题容易解决,成立一个“园区有限公司”就能展开,关键是园区的筹建者必须要使用那种有经济头脑、又善于经营的人,把园区筹建同其他行政性筹建的用人标准区别开来。要注重加大人才尤其是资本运作方面人才的引进、使用力度,以人力资本激活和放大园区经营资本,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二是要确立“软环境”也是“经营资本”的思想。当前,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可以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现在,苏南地区的招商引资走在全国前列,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他们先进的招商理念即是其中之一。表面上看,各地招商引资打的都是基础设施的“硬件”招牌,其实关键还是软环境之间的竞争,软环境不好,硬件建设最好也没有用。目前,一些部级的开发区提出的几通几乎都是软环境方面的“通”和“平”建设,对本地投资环境向外界作出较多承诺,而把硬件设施建设作为最基本的要素。因此软环境也是园区建设中的经营资本,而且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经营资本。三是要注重园区的特色经营。由于各地的产业基础、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不同,我认为镇级工业园区建设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建成为区域特色工业集聚,实行专业化生产,具有一定产销规模的特色工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才是成功的园区。园区建设一定要以整合提升当地特色产业为目标,就象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发展块状经济时的“一镇一品”一样,每个园区都要立足当地产业基础,强化个性,形成自身特色,以特取胜,切忌盲目攀比,相互仿效,搞成农村工业的简单迁徙和拼凑。四是要关心和培植工业经济中的“弱势群体”。我市工业经济较为发达,但尚有很大一部分小企业和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存在,这其中不乏有优秀的企业和经营者,小企业中的一部分很有可能成长为今后的中企业或大企业。目前我市用地紧张,对这些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很大制约,而城镇化过程中又需要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因此,园区建设中应有关心和培植这些“弱势群体”的政策和措施,而这些政策和措施正是工业园区经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园区建设既要吸引规模企业进入,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又要为中小企业创造条件,有步骤地建设一批标准厂房,把分散的、不成规模的、个体作坊式的企业引导到园区经营,为规模企业协作配套,缩短产业半径,延长产业链,真正成为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的集聚高地。 三、以“经营”理念,加快中心村的建设和集聚,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手段和措施 (一)中心村建设也需要有一个市场化运作的主体。在现有的条件下,单凭政府的支持和村级有限经济的投入是不太可能推进中心村的集聚和建设速度的,只有思路和政策适当超前,才能加快中心村的建设速度。确立中心村建设的主体,同时还可避免两种现象:一是把中心村建设等同于一般房地产的开发;二是把中心村建设等同于农民个人建房的简单组合。现实表明,推进中心村建设,政府的行政促动仅仅是外在的推动力,确立市场运作主体,才能为中心村建设真正营造内在的、自发的源动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心村建设也需要市场化运作。一是中心村的一些服务经营性项目可以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施市场化操作;二是中心村的一些基础设施和优美环境的创建也可以先期投入、合理分摊、市场化运作;三是对一些没有条件进入中心村的村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确定一些事项,按市场化运作的方法收取一定数量的公用设施建设补偿金等,以加快中心村的集聚。 (三)中心村建设经营的前提是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要切实改变居民农民建房“二元化”的现象,使中心村的建设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实施有关规定,用
足、用活、用好现有政策,加快中心村建设步伐。 四、以“经营”理念,利用土地资源筹集建设资金,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后盾和保障 利用城镇土地资源来筹集城镇建设资金的政策和方法已日趋成熟,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总之,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最主要的环节是搞好城镇规划、工业园区建设和中心村的集聚,而利用土地资源融集建设资金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抓手。如果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能多一份“经营”意识和理念,多一份“经营”手段和措施,我们的城镇化进程一定会走得更快更好!
第2篇:城市经营理念范文
关键词:城市森林;多功能;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54-1
1 正确认识城市森林的多功能性是发展的需求
1.1 城市森林的概念
比较有影响的概念就是把城市森林作为一个与城市体系紧密联系的,综合体现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谐统一的庞杂的、多功能生物体系。尽管国内外学者因研究角度不同,定义有所差异,但基本目标一致,蕴含了现代林业建设理念,强调城市森林的多功能。突破了过去长久以来以城市市区绿化、美化为目标的狭义的城市森林理念,发展成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内涵,由单一功能经营向森林三大效益全面利用过渡。
1.2 城市森林的多功能性
城市森林处在人口高度密集、人工景观高度集中的城市化地带,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地域范围内非建筑用地主要以农业生产用地为主。城市森林,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受人为因素影响甚大,受大气、土壤、水污染等环境压力甚大,其在外观形态、组成上、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同于一般森林类型的特点;加之长期以来,实施城市森林视觉美化效果的绿化模式为主。因此,难说其是某一单一功能的森林类型。为了突破、摆脱过去的理念,推动城市森林的发展,有的城市实施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城市森林体系。
2 弘扬城市森林多功能经营理念
2.1 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
研究表明,城市森林能净化周边环境。分布于城市工厂、高楼大厦、居住密集区、公路两边的森林,首先,是非常好的灰尘贮集器。第二,吸收、降解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氧气,对抑制温室气体CO2有明显功能。第三,吸收工业废气的功能。第四,改善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轻或消除热岛效应,降低能耗。第五,阻碍气流、降低风力。同时,也阻滞了其中的污染物扩散。第六,降低噪声影响。还有保持水土、观赏遮阳等等。正因如此,城市森林越多,生态调节功能越大,对城市生态安全系数越大。
2.2 城市森林的经济功能
城市森林的经济功能在于森林多功能发挥和利用,其实质就是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在经济上的量化。从经济学上讲就是效益,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是依据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各项指标对城市森林经济效益做出总体经济评价。一般说,城市森林的经济功能,可分为直接经济功能,间接经济功能两大类。直接经济功能,其效益主要表现在苗木、果实、木材、药材、花卉的生产及公园、生态旅游等上。间接经济功能,其效益主要在调节气候、碳汇效益、遮阳防风、低碳节能,在防治自然灾害固土保水,净化空气、防治污染减少损失上。森林的存在,经济功能是持续增长的,其带来的财富是不断增值的,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有增无减。
2.3 城市森林社会功能
森林、林木的枝叶、花果的不同形态、色彩、芳香和树形风格,构建了一批批绚丽多姿的森林景观,丰富了城市的内涵,丰富了城市群体的轮廓线、衬托建筑、美化市容、既统一又不单调,既具多样性又不杂乱,和谐共存。并还可遮挡有碍观瞻的景物(色),使市容更加整洁干净。给人舒适、愉快、心旷神怡,平衡城市人的紧张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
3 充分认识森林的多功能作用推进城市森林的建设和经营管理
3.1 弘扬城市森林的多功能理念 树立“爱绿、种树”的社会责任和意识
弘扬城市森林多功能理念,强调城市森林生态经济发展是多功能林业经营的核心;强调森林的多功能经营理念既是森林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这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兴林与为民、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矛盾。人们应清楚,只有森林能做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经营;只有发挥城市森林多功能作用,扩大城市森林面积,才能保护森林,保护城市的持续发展。我们要大力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树立“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社会责任和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发展森林、爱护森林、保护生态的良好风尚。政府要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种树为先”,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来抓,走“城市森林全民建、城市森林全民享”综合经营管护之路。
3.2 城市森林多功能经营之策
城市森林建设要依照科学的“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市民参与建设的格局。按照履行义务,形式多样化、渠道多元化、时间常年化的要求,完善组织机制,深化城市森林建设内涵。按照科学发展和城市有机更新的要求,水、电、路、桥等城市基础设施与森林、绿地同步建设。协调处理好社会各方利益,大力实施合理播绿、集雨保緑、借地绿化、拆房建绿、见缝插绿、破墙透绿、废硬改绿、立体栽緑、全民植绿等一系列举措,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林木质量、加快林产业发展、提高城区绿化档次、推进科学经营城市森林。
第3篇:城市经营理念范文
我国目前尚未有人专门就城市营销的概念进行界定,一般使用菲利普·科特勒“地方营销”的概念。所谓地方营销就是将地方视为企业,将地方的资源和未来视为产品,分析它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它在全球性竞争中的强项与弱项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确定它的目标市场,包括目标人口、目标产业以及目标区域,并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创造、包装和营销的过程。由于“地方”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所以,“地方营销”只能是不同地理空间营销的共性概括,不能表现城市营销的特殊性。
我们认为,城市营销就是以充分发挥城市整体功能为立足点,通过树立城市独特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满足政府、企业和公众需求的社会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称。其含义应该包括城市营销的立足点、城市营销的内容、城市营销的目的和城市营销的性质。城市营销的立足点是发挥城市整体功能。城市整体功能是指城市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的集合。城市营销不是仅以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活动,而且也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创造和社会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城市营销的实践依赖于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是城市营销的立足点和归宿。
城市营销的内容是提升城市内在能力。城市内在能力是城市人文环境、要素禀赋、产业结构、政府作为等方面的集合。具体而言,城市内在能力主要是指城市自然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土地矿产等资源),城市人文精神,城市政府素质(包括政府效率和政府廉洁度),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水电气供应、通信设施、绿地面积等等)。城市内在能力外在表现为城市个性、城市形象。
城市营销的目的是满足政府、企业和公众的需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营销就是通过提升城市形象,获得与城市内在能力对应的收益,让本地企业的品牌更鲜明,使本地居民更富裕,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使旅游者满意而归,最终使城市政府的绩效更突出。
城市营销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管理活动或过程。它通过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治理以及城市形象传播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实现城市营销的目的,这些活动应以城市营销的立足点为出发点,强调其相互间的协调性,功能发挥的整体性。
城市营销在我国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存在误区,在实践活动中也存在误区。在理论研究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城市营销相关概念的使用上,即:
城市管理与城市经营不分。城市管理与城市经营的理论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由于多数时候英文都表述为同一个词“manage”,导致我国在翻译使用时将二者同一化。虽然城市管理和城市经营从内容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他们有不同的内涵,应区别使用。我们认为,城市管理是作为综合职能的体现,而城市经营是城市经济职能的要求;另外,城市管理着眼于城市内部资源要素的配置,而城市经营则更多地强调城市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整合。
城市规划与城市营销策划不分。城市管理的初期阶段普遍使用城市规划的概念,并认为它是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总纲。由于城市规划最早源于建筑学,由此带来重城市建设的合理性,轻城市建设的特殊性;重物质,轻精神;重科学,轻艺术;重政治,轻经济;重供给,轻需求。而城市营销策划更强调城市的个性,城市形象的艺术性,城市建设的人文性以及对城市利益主体需求的满足程度。我们认为,在城市营销活动中,既要重视城市规划,又不能忽视城市营销策划。城市形象塑造与城市营销等同。我国城市营销的活动大都集中在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上。实施城市营销的政府广泛利用大众媒体传播城市形象。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只是营销策略的外延表现,还没能反映营销的实质。正是由于这种认识误区导致了我国城市实施城市营销的过程中,表现为“千城一色”,“千城一面”。
由于我们对城市营销理论研究的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入,甚至存在概念上的误区,也由于城市营销理论体系尚未建立,理论上的滞后阻碍了实践的发展,导致实践中也存在三个误区。城市营销的观念远未普及。全国600多座城市明确提出营销城市的只有昆明一家,有城市营销意识的也只有成都、上海、北京、贵阳、长沙、洛阳等少数城市。大连、福州等市有城市经营的实践,但是城市营销的观念尚未明确形成。厦门、珠海等沿海各市,威海、蓬莱等山东诸市,黑龙江等省也只是在城市形象传播方面进行了实践。
城市营销实施缺乏系统思考。对于已经有营销实践的城市来说,由于对营销什么,怎么营销还缺乏准确全面的认识,致使在实践上表现出营销活动的盲目和混乱。例如有的城市一会儿说要建成区域商务中心,一会儿又要建成交通枢纽,一会儿要建成文化中心等等。显然,这样的城市还没对自身的资源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导致了城市定位的随机和模糊,城市形象不统一,最终使城市资源分散,城市整体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城市营销的目的和手段不匹配。现阶段我国城市营销大都停留在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VI(视觉识别系统)阶段,只是一个外在形象的包装,其直接目的是提高城市知名度,主要是为了招商引资,发展旅游。而普遍的做法是电视广告,没有体现城市形象的独特性,结果是千城一色,实际效果偏离预想,浪费城市资源。
二
针对以上误区,我们认为,在导入城市营销之前,必须充分认识城市营销的必要性,强化城市营销观念,树立全面系统的城市营销观。城市营销的基本理念就是用有限的内部资源去整合无限的外部资源。城市自身的资源是有限的,外部资源从表面上讲是无限的,但是由于外部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而争取这些资源的城市数量多,外部资源的流动就有了一定方向性。一般来讲,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外部资源总是会优先流向具有独特形象,并能使之获得增值的城市。如果城市知名度不高,没有特色,增值空间不大,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就弱,进而还会导致内部资源流失。所以,城市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我国学术界和实践界在使用城市营销概念混淆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明确城市营销与相关概念的差异,统一概念使用。强化城市营销的观念,还要认识到城市管理应由城市规划导向、城市建设导向转化为城市经营导向和城市营销导向。彻底改变城市是一个行政单位,而不是一个经济单位的观念,还要充分认识到城市是重要、稀缺的资源。通过城市营销、城市经营可以发挥城市整体功能,提升城市整体价值。
全面系统的城市营销观,就是要明确城市营销功能的整体性、主体的多元性、过程的连续性。重视功能的整体性就是要综合考虑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功能等各个方面,不能有所忽略;重视主体的多元性就是兼顾政府、企业和公众多方利益;重视过程的连续性就是注重城市营销活动按步骤分阶段实施,不能盲目超前,着眼于城市竞争力的长期培育。我们认为,为了保证城市营销目的的实现,不仅要有正确的城市营销观,而且在城市营销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循严格的实施程序。
1·城市营销环境的调查与分析
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城市的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周边城市或同类城市的态势和城市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广泛而周密的调查和分析,找到城市的强项与弱项,城市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营销就是努力让城市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过程,通过环境调查与分析,明确自身优势劣势,为城市准确定位奠定基础。
2·城市类型细分标准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细分原则,对城市利益主体的需求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城市自身的优势劣势,进行科学分类。在细分时要重视内部市场(本城居民)和外部市场(外城居民),旅游市场和投资市场,经济市场、政治市场和文化市场的差异性。
3·城市定位的确定
城市类型细分之后,从城市地位和角色等方面,确定城市定位和城市营销目标,树立城市形象。在城市定位时,要考虑城市形象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要有包容性、前瞻性,要体现人与自然,现代与传统,生活与工作的统一①。在定位方法上,首先进行城市内在能力分析,即从人文环境、要素禀赋、产业结构、政府作为等方面得出城市的内在能力水平;然后,通过SWOT(强项弱项机会威胁)分析,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最终确立城市定位。
4·城市营销战略的制订
城市营销战略包括明确“城市产品”、城市营销策划以及制定系统的营销组合策略。不同的城市“产品”是不同的。对于具有优势自然景观的城市来说,自然景观就是它的主要“产品”;对于拥有良好的市政设施的城市来说,基础设施就是它的主要“产品”;对于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而言,历史文化就是它的主要产品。城市营销策划不止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策划,而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总体设想和规划。目前,对于我国城市而言,城市营销策划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人文环境的再塑;二是基础设施的改善;三是政府效率的提高。制定系统的营销组合策略时,要注意从城市的内在能力和城市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从关系、关联、反应、回报等角度系统思考,制定相应战略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城市营销战略的制定,要做到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5·城市营销战略的实施
根据城市定位和城市营销策划,进行城市形象推广和城市产品销售。从组织上,应多管齐下,发动多元主体力量。在实施营销战略时,应注意对营销活动进程的控制,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管理,保证营销项目的协调,重视对营销活动资金的监管等等。
第4篇:城市经营理念范文
那么,什么是经营城市?为什么要进行经营城市?经营城市主要有哪些方式?本文将对此做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经营城市的概念和意义
一般而言,经营城市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市场规律和市场化的方法解决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满足居民对城市环境的各种需求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城市政府通过运作城市内的土地、房产、市政设施及其延伸的无形资产等各种资源,使城市获得迅速发展。这些运作包括城市发展的各种谋划、规划、开发、建设及至管理等等。
经营城市包括三个要点:一是谁来经营城市?二是经营什么?三是如何经营城市?关于经营城市的主体是谁?现阶段在我国经营城市的主体是各级城市的政府,因而经营城市是政府行为;关于经营什么?即经营城市的客体是什么?这个客体其实就是“城市资产”,它包括城市中的土地、房产、环境、市政设施等有形资产和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等无形资产;有学者把城市资产归纳为自然生成资产(土地等)、人工资产(如道路、桥梁、地下管网等)和延伸资产(如城市建筑和构筑物的冠名等)三大方面。关于如何经营城市?经营城市是城市政府依据有关法律,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对所掌握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经营权、名义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进行市场运作。
当然,还需要明确一点,就是为什么经营?简单地说,就是加速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从实际运营的效果看,经营城市的确解决了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资金缺乏、建设效率不高等问题,对当今中国城市建设来说不乏是一种新的思路与行为。
经营城市不是人们心血来潮、随心所欲的炒作,它的产生有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也就是说,市场经济要求进行经营城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完善,城市建设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经营城市也就被提出来并加以实践。
从目前看,经营城市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意义:
第一,经营城市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
政府转变职能、政企分开一直是较难的问题,然而,经营城市这一方式却给城市政府带来了新的、具体的、可操作的途径。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要求城市政府采用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经济杠杆管理模式。我国是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城市政府拥有大量的国有资产,如何把这些资产的效用最大化的发挥,成为城市政府在市场经济下面临的重大课题。经营城市就是城市政府运用一些经济手段,解决城市建设发展问题的新探索。
经营城市要求政府必须从过去对企事业直接插手的微观管理转向对城市整体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营,转向对城市设施、生态环境的整体化的经营管理;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实现城市整体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经营城市是城市经济由僵化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政府行为方式由微观模式转向宏观模式的具体表现。
第二,经营城市有利于建立集约经济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上讲,城市发展追求的目标不仅是单纯的生产生活便利、经济化,而且还包括全社会降低交易成本、居民精神物质环境质量全面提高等方面内容,并以城市发展带动其所在地区的整体经济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使城市真正成为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增长极。这也是城市经济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的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经营城市的方式必须从资金、实物等要素的单方面经营转向物质资本与知识、信息、人才、文化、生态相结合的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经营上来。从发展上看,人力资本、知识信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将会逐步超越传统的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所以经营模式、经营的方向、广度、深度也必然发生很大变化,城市政府必须从单一的物质资本经营转向人力知识资本与物质资本经营并重的方向上来。
“入世”之后,在经营城市的范围上,城市政府也要从城市内部为主转向城市所在地区、全国及至全世界寻求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经营城市是塑造城市竞争力的快速、有效手段。
第三,经营城市有利于人们重新认识城市资产,开发城市资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中的各种有形与无形资产会发出新的价值光芒。对这些资产进行聚集、重组与运营,以城建城,以城兴城,发展城市,来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自我发展,不失为一个良策。可见,经营城市的理念,不仅可以使人们的资产观念发生深刻的转变,而且使人们对城市发展和管理的观念产生深刻的转变。
第四,经营城市有利于城市摆脱建设资金的困境
城市建设由于它的投资大、周期长、公益性强的特点,长期以来都是政府的一大包袱。而且,随着人们对城市品位和城市功能完善要求的提高,城市建设所需资金更加庞大,而单纯依靠城市财政的老路子搞城市建设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抛弃城市建设只有政府投入、居民无偿使用的旧模式,走经营城市的新路子。城市政府依据掌握的可控资源,对城市资产进行运营,开辟城市建设资金的来源。城市建设既可以由政府投资,也可以由企业、个人投资;既可以运用内资,也可以引进外资。总之,就是要改“一方投资”为“多方聚资”,改政府“一方包建”为“全民共建”,进行多元化开发建设。
对于城市资产的运营,实践已经证明:只要是依据经济规律和有关规定进行运作,就可产生良好的、巨大的效益,为城市发展带来急需的资金和财力支持,加速城市化进程。
二、经营城市的主要方式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城市化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展开,每个城市都在探索城市建设、发展及其资金来源问题,而经营城市就是探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模式。
经营城市的具体运作方式有:
1.利用城市规划指导开发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体安排,它全面地、科学地展示了城市空间各个层次的发展前景及其分工与作用,由此勾勒和塑造出不同区域、不同区位、不同地区的预期增值,直至构造出其各自的宜人居住、宜人工作、宜人娱乐休憩的自然与人文协调景观。在此基础上进行经营城市,如实行土地利用的招标竞争,即可以为城市发展建设置换一笔可观的资金。利用城市规划这一有力手段,这可以说是经营城市最根本、最有效、最富吸引力的方式、方法。
2.利用招投标方法
招投标方法常用于工程建设中,而经营城市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资产的价值。具体说来就是对拟开发地段的土地使用权、经营权、房产开发建设权、基础设施(道路、桥梁、水、电等)运营权、广告设立权、公共服务经营权和公共设施(公交站点)冠名权等资源进行公开出售,从而使资源、资产变现,置换出投资开发建设资金。
3.利用外资形式
将外资导入城市建设的领域,是经营城市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山东省济南市采用这种方法,同以色列的泽威集团就建设城市中的现代化主体停车场及经营、管理达成协议。外方投入资金、设备,中方提供停车场地,停车位置空间和其他相关用地,从而最终对城市交通做出统一开发建设与系统经营管理。这在全国是第一个范例,该工程项目建议书和相关文件已报送国家计委立项待审批。另外,该市还与外商联合开发“阳光花园”,此项目由香港新世纪有限公司、香港舜兴实业有限公司同济南市阳光置业有限公司三方合资,成立了“济南新世界阳光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该项目启动顺利,已于2000年11月19日奠基,列入国家建设部首批“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4.利用内资形式
除了利用外资形式外,国内资本市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渠道。尤其是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国内资本市场日益雄厚,市场机制日见完善,国内资本(游资)市场已成为一块亟待开发利用的领域。一些城市已注意到了这一点,如山东省济南市对当地的内资加以利用,该市与鲁能集团联合开发建设南苑小区。总投资达100亿元,成为济南市城市建设史上一次投资最大的开发建设项目。这是大企业集团参与城建,进行连片土地整体开发的大胆尝试,将对未来的城市建设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
5.利用公开拍卖方式
这种方法是对城市中若干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进行公开拍卖,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置换(筹集)新项目的建设资金。例如山东省泰安市为吸引城市公用设施建设资金,打破政府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拍卖和出让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权。2000年该市城区沿街改造,建设公厕,政府决定采用土地无偿使用30年,免收一切行政收费,各种入网费、增容费减半征收,并允许同步建设1-3倍面积的商业用房等优惠政策,鼓励外资、个体私营经济成份参与,经过不长时间即吸引1亿多元社会资金,建设、改造公厕2196个,彻底改变了该城市反映极为强烈的公厕脏、乱、差的面貌。再如,2001年3月开发建设的泰安市东岳大街西路综合改造工程,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先行把规划区内,道路两侧土地全部征为国有,做出先期土地储备,待经过一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使土地增值后,再通过整片划拨、出让给市国资公司,市国资公司对其进行综合开发,立体建设。通过此项开发,市政府即收缴市政配套费4亿元,土地出让金1亿元,不仅获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还获得3.8亿元的利润。莱州市仅在近几年的拍卖城市公用设施广告权、城市公交线路使用权方面,就实际增加财政性收益6000多万元。其他地方还有拍卖公路收费站等做法。
6.利用资产置换方式
这种方法是指用现有的城市资产的产权(实际上还有巨大潜在的价值),置换出投资资金,用以加速城市建设或城市新兴产业发展。这种方法对于盘活许多闲置的国有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的运转效率,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上海市利用这种方法,在老市区内,对部分产业实行了“置地换业”,使原来拥挤在狭小市区内的一些企业,由此获得了新生,产业得到了调整和优化,城市的资产尤其是土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增值,原来依靠行政手段也难以办成的事,如今凭着资产置换得到了解决。
以上经营城市的几种方法,只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做出归纳,不仅难以概全,而且这些不同的经营城市方法在有些方面可能会出现重叠和交叉。随着对经营城市认识和实践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经营城市的方法出现,会有更科学的归纳和总结。
三、经营城市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目前,经营城市正方兴未艾,但在其积极地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矛盾有:
1.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同城市化加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许多城市包括大量的小城镇都在大力推进自身城市的现代化,不断提升城市的品位,不断完善城市的设施,由此经营城市的范围日渐扩大、手段也日见丰富;相对于此,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则表现的相对缓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的要求,制约了经营城市的发展。
2.经营城市的扩展性与城市资产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
随着经营城市理念越来越受人关注,不断加大的市政建设为经营城市提供了用武之地;但城市资产的划分、分割及其价值不清,甚至权属不清,影响了经营城市手段的发挥。
3.经营城市的收益性与城市消费者的承受力之间的矛盾
我们知道,许多城市的各类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和提高,需要加大投入。经营城市是一种能够利用现有资源、较快见效的方式,当然采用方式不可避免会引起部分市政设施由于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而提高收费标准,也就是不再会“无偿使用”,从而产生城市消费者的购买力与城市设施舒适度之间的矛盾。
主要问题有:
在经营思想上,政府是经营城市的主体,这一观念尚未确立起来;在经营体制上,城市中的“管养合一”体制尚未破除;在经营对象上,比较严重地存在着重视物质性资源利用,轻视社会性资源(文化、品牌等)经营的情况与现象;在资源经营上,存在资源开发利用过度与闲置浪费并有的现象。
四、开展经营城市的思考
1.开展经营城市需要转变观念、转变政府职能
经营城市需要一定的氛围和环境,这不仅是经营上的需要,更是拓展城市建设方式的需要。观念可以使人增强信心、激发创造力。因此,转变观念不可忽视。对于经营城市来说,一是改变城市基础设施“无偿使用”的观念,形成“有偿使用”的观念,视市政基础设施为“特殊商品”;江西兴国县就抛弃了城市建设“从属地位”、“非产业化”的旧意识模式,确立了城市建设“产业化”、“商品化”的经营新观念,把城市建设推向市场,将路、桥、土地、绿化、供水等变成商品,鼓励外资、民资参与城市建设,并把城市管理权、保洁权推向市场,既减轻了财政压力,又安排了就业,取得了多赢的效果。山东省莱州市把城市资产视为宝贵的国有资产,改变了过去一提国有资产就习惯于把眼光盯在国有工商企业上,而忽视城市这一特殊资产观念,把城市发展的着眼点由单纯投入型向经营投入型转变,结果使城市的有形、无形资产得到升值,城市的品位得到提升,城市建设的路子越走越宽。二是改变城市资产由政府“独家管理”的观念,形成“多家管理、开发、发展”的观念;三是改变“等钱开发建设”的观念,形成“借力开发”的观念,开放某些收益前景好的市政设施项目,允许国内外投资者进行开发、建设;四是改变城市规划属于纯“技术规划”的观念,变成为“社会经济规划”的观念。长时期以来城市规划总是以工程技术、建筑艺术为出发点,对规划的社会化、经济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体现。国内外实践证明,一个真正科学的总体规划本身就是一个“金矿”,就是财富!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在继续重视工程技术规划、建筑艺术规划的同时,必须树立三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观念,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掘富、致富功能!
总之,开展经营城市需要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实现把城市资产视为公益财产到可经营化资产的转变,把城镇建设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到资本经营的转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城市资产中的无形资产部分应格外关注和开发,如莱州市仅就拍卖一专项资金的“存款权”上获得680万元的收入。
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对于塑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至关重要。这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行“政企分开”,按照中央的要求,政府从企业经营的所有领域退让出来;二是引入竞争机制,以切实提高政府的管理运作能力,真正“精兵、简政”,实行组织领导机构的少层次和权力下放,“小政府,大服务”;三是改造和提高政府信息化能力;深化城市规划的变革,为经营城市提供依据。
2.开展经营城市需要深化改革
首先,改革市政设施的经营机制。在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与运行方面,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合理的产品价格体系;其次,改革城市建设的投资体制。开放市场,允许国内外投资者公平进入城市市政建设领域;三是挖掘盘活存量资产,以资产换资金,以资金建设施;四是扩大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有偿服务范围,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合理补偿;同时改进行业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公用事业的健康发展。
3.开展经营城市需要掌握资本运营
经营城市,即从市场经济思路考虑并运作城市资产,使其货币化、资本化,以获得合理的收益。这就要求遵从市场经济规律,按经营的意识、机制、主体与方式,对资产进行资本化、货币化,进而进行集聚、重组、营运,使其得到重新配置与优化组合,这就是国外惯常采用的资本运营。资本运营的方式主要有:变基础设施无偿投入为有偿投入,变政府独家投资为社会多方投资,成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和投资公司,实行路、水、电、气、房地产综合成龙配套开发,吸引内外商投资于城市建设与发展。
4.开展经营城市需要做好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既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建设的全面部署和安排,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空间上的制高点。因此,它就成为经营城市最重要的依托。城市规划描绘了城市发展的前景,经营城市则是实现城市规划目标的一种手段。如果城市总体规划的质量较高,科学合理,它就为城市建设的顺畅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营城市也就有了可靠的依托;否则,一旦其规划质量不高,或出现重大失误,不仅会使经营城市陷入无序状态,无法顺利进行,轻则造成人、财、物的浪费,重则使城市发展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多走弯路。
从经营城市角度看,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中蕴藏着许多商机,可以说是城市的“聚宝盆”,而质量不高的城市规划则暗藏着许多危机,可以说是城市的“风险洞”。城市总体规划,不仅要达到其应有的技术规划、艺术规划要求,而且要体现其经济与社会规划要求。因此,对城市规划科学性、指导性、战略性及其重大作用和价值,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是经营城市的重点,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对新区的规划应尤为关注。
5.开展经营城市应当做到“三个要求”和“四个化”
“三个要求”是:一是要有科学的总体规划,所有建设都要成为精品;二是严格对土地和资金的管理;三是不要好高鹜远,不求最高最大,必须求最好。
第5篇:城市经营理念范文
论文关键词:城市营销:城市营销战略;城市营销策略组合;公共性价值
城市营销理论上沿用了菲利普·科特勒的“地区营销”概念,地区营销是指为满足地区目标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的规划和设计,成功的地区营销应使市民、企业对其所在的社区感到满意,游客和投资者对地区的期望得到满足”。所谓“城市营销”即为充分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提高竞争力,树立独特的自我城市形象,提高知名度,满足公众、企业、政府等各方面需求的社会公共管理活动与过程的总称。
1以往城市营销研究成果
对于城市营销这个课题的研究,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此做过深入的研究探讨。陈章旺认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我国城市营销应结合我国国情,转变观念和职能,正确理解城市营销;发掘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准确定位城市,把握城市竞争优势:融入经济区域内发展,锻造城市发展平台;坚持制度的持久性和创新性,促进城市长远发展。我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三个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之初的个体搞活,造就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已基本完成的企业搞活,通过国企改革让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的阶段;第三阶段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城市搞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目康宇航,王续琨认为城市营销者应在进行营销环境、优势劣势和目标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实施以产品、定价、促销为核心的组合营销策略。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以城市的策略性营销来活化经济发展,重建地区基础设施,创造与吸引高素质人才,刺激地区企业组织的扩张与成长,筛选和吸引适合地区特点能与地区相互依存的公司和产业,创造特有的地区魅力及和谐的服务文化并对其进行有效地促销。
杜炳立认为国内城市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建议。城市营销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管理活动或过程“它通过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治理以及城市形象传播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实现城市营销的目的,这些活动应以城市营销的立足点为出发点,强调其相互间的协调性,功能发挥的整体性”。城市营销可以为城市带来比较的竞争优势,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王勇,李广斌,钱新强对国内城市经营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城市管理是作为综合职能的体现,而城市经营是城市经济职能的要求;另外,城市管理着眼于城市内部资源要素的配置,而城市经营则更多地强调城市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整合。
湖南商学院贺康庄教授认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小取决于人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环境竞争力、文化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多种因素,要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竞争力,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明确城市营销是实现城市价值整体增值,使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获得和谐同步地可持续发展。
2我国城市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城市营销理论的误解
城市营销的过程包括城市环境分析、城市战略定位与目标市场确定、城市营销的行动计划制定以及计划的实施与控制。但现实中许多城市把销的部分职能当作营销活动的全部。
2.1.1把城市营销与营销策划等同
很多城市都进行了系统的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但忽略了营销策划。城市规划主要是进行城市空间、硬件建筑、交通几个方面来设计,而城市策划是在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城市发展的整体思路、主题、精神设计来策划城市形象的艺术性,城市建设的人文性,城市的个性来满足城市利益主体的需求程度。
2.1.2混淆城市管理与城市经营
许多城市政府都认为城市的发展就是将一个城市各方面的内部资源进行有力、有效、有节地配置,发挥城市内部的所有潜力。然事实上,这只是城市管理的职能;要发展好一个城市,还须积极地开发利用城市的外部资源,并将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和有效的整合,才能使得一个城市真正具有自己城市的特色、品格。
2.1.3等同城市营销与城市促销活动
不少城市政府的营销的活动大都集中在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上,普遍的做法是做电视广告,注重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VI(视觉识别系统)的构建,其直接目的是提高城市知名度。没有体现城市形象的独特性,结果是缺乏城市特色、品格,无法有效地提升城市竞争能力,也达不到营销的实际效果预期目的。
2.2政府缺乏城市营销观念管理效能低
我国许多城市政府在城市营销中缺乏准确全面的认识,缺少战略规划和实施模式,实践上表现出活动的盲目与混乱。例如有的城市一会儿说要建成区域商务中心,一会儿又要建成交通枢纽,一会儿要建成文化中心等等。显然,这样的城市政府没有对自身的资源要素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导致其城市定位的随机性与模糊性,不能形成统一的城市形象。缺乏整体配套政策;许多城市用招商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将土地出让成本降得很低,甚至无偿使用上地,浪费土地资源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体现出政府效率与服务功能作用不强。
2-3忽略城市和谐发展。缺乏竞争力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倾向于建设大的经济项目上,对其他普通的、有潜力的项目却束之高阁。使得它们容易忽视一个城市在文化、环境、人才、科技、资本及政府管理等多方面竞争力的培植和提升。长此以往,一个城市难以真正的和谐发展。随着市场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城市对各种要素的争夺日趋激烈,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一个城市不用营销理念来规划城市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城市发展就将落后。
3城市营销的四个战略
针对以上我国城市营销主要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四个战略;①强力制定城市营销的战略;②精心设计城市营销的策略组合;③大力构建城市营销公共性价值实现机制:④坚决锁定城市特色与优势的发展方向。
3.1强力制定城市营销的战略
3.1.1转变政府观念与职能,增强城市营销意识
政府转变观念是城市发展首要问题,城市政府应将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城市消费者为中心”营销理念。城市营销是满足消费者对“城市产品’需要的过程。这种需要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政府职能也须相应转变。通过改革促进地方性政府向企业性政府转变,建立政府官员与普通市民之间良性互动的城市营销机制。政府应由城市规划导向转化为城市营销导向,明确城市营销功能的整体性。
3.1.2制定城市营销战略,实现城市营销的系统化和持续化
城市营销战略是城市为使自身资源和能力与市场环境相适应,加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而制定的长期性、全局性和方向性的规划。城市营销过程应是一项社会化、科学化和艺术化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个城市机构与部门,要有效开展城市营销活动,必须制定相应的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城市营销。制定了城市营销战略后,还必须有效的贯彻与执行,并且在执行过程中,还应对城市营销战略进程进行有效监控,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动态地调整城市营销策略,以保证城市营销战略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3.2精心设计城市营销的策略组合
3.2.1坚持制度创新促进城市长远发展
对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是进行长远规划,保证制度的持久与和连续。同时,还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效益的提高,应当依据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又应当依靠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开拓新兴市场为城市发展提供新机遇与新动力。今天城市竞争日益激烈,各城市更应加大创新力度。在我国城市营销的实际工作中,通常是构建城市营销创新指标体系,营造城市营销创新的环境等途径来加快城市营销创新。城市营销中须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如历史古迹、文化遗产、自然景观还有留足够的空间发展绿地等);必须综合考虑省、市镇规划相协调、人口因素,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还需考虑为老年人提供市政服务设施等问题。
3.2.2科学定位城市功能
自然条件、经济实力、主导产业、行政区划、公共政策等因素影响城市功能的定位。考虑这些因素来对城市主导功能和特殊功能进行定位。是城市诸功能中居于突出地位和起主导作用是主导功能。为某个城市所特有的是特殊功能。主导功能和特殊功能影响着城市的其他功能,决定着城市的性质和方向、城市的独特风格及其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
在市场竞争中任何产品和服务都离不开准确而独特的定位,城市也不例外,否则就谈不上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既是城市建立品牌的基础,也是城市核心价值的体现。城市定位的实质就是在目标公众的心目中,形成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象,进而形成城市鲜明的品牌个性。总之,城市要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保持持久的生机和活力,必须进行科学的定位,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核心主题。
3.3大力构建城市营销公共性价值实现机制
有效管理城市不仅需要科学的管理机制,也需要构建科学规范的城市营销机制。这一机制核心的价值是实现和发展公共利益。因此,城市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作为营销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其制度做出以下两个方面安排。
3.3.1科学理论与方法是城市营销的应以依据
随着城市化、市场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目益成为复杂、多变的复杂有机体。需要以理性的眼光科学审视与管理。过去城市发展缓慢,结构简单,对外交往有限,城市管理工作并不复杂,凭借经验就可以去管理城市。当代城市管理己进入了科学管理时代。要求城市管理者对城市营销的基本理念和行动策略予以重新审视与考量,在总结城市营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创新,找出适合我国国情与本城城情城市营销战略。
科学地营销城市,城市政府有必要确立科学决策机制。遵循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的原则,构建有效的服务决策体系包括咨询、信息、监控与协调系统,并采用科学的程序即发现问题、确定目标、设计方案、评估方案、抉择方案等一系列程序进行决策。尤其是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听证与研究,汲取各相关利益者的合理意见与建议,平衡各方利益才能使城市营销保持健康发展,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
3.3.2以政府营销为导向促进城市营销
政府营销的理论和实践在发达国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际案例。发达国家所开发、建立起来的政府营销的体制、模式,在建立积极、活跃的政府公众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事实已经证明,有效的政府营销能够增加政府资源,提高政府效率,增进社会的福利。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营销是一种常见现象。不仅如此,关于政府营销的理论也比较成熟。如美国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深入研究市场营销的基础上,近年来连续出版了《非营利组织战略营销》、《社会营销》和《国家营销》等公共领域、社会领域服务营销与非营利产品等问题的著作,这些著作对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模式。我国的城市政府应加紧这方面的学习与应用,找出适合本城城情的城市发展战略。
3.4坚决锁定城市特色与优势的发展方向
3.4.1挖掘城市特色,实施城市品牌战略
所谓城市品牌战略就是通过品牌管理理论对城市经营活动的概念实现转换、深化的一种创新探索和行为,也就是对城市土地、空间等城市资源进行战略重组,通过商业整合与互动,形成相对统一、符号化的关系模式。成功打造作为城市宝贵资源的城市品牌,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是经营城市的灵魂和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以利用以下途径打造城市品牌:①利用城市环境创新提升城市品牌。城市独特的城市建筑特色、自然景观风貌、浓郁的历史文化特色等都是塑造城市品牌的元素。②利用知名企业品牌缔造城市品牌。如青岛城市品牌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尔、青岛啤酒、双星、澳柯玛、海信等一批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③利用强势产业开发城市品牌。如大连市举办服装节,青岛市举办“啤酒节”来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知名度。④利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烘托城市品牌。提高市民素质是创建城市品牌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
3.4.2锁定城市的优势发展方向
城市营销需要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城市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其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的、独有的、吸引与组合并有效利用自身资源的能力。它是城市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在此必须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蕴,形成城市的无形资产,为城市增添灵性、创造性和活力。因此,城市营销必须重视城市自身特有历史文化的保护、合理开发和使用,扩大其知名度,创出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品牌。底蕴丰厚的城市文化能够为城市竞争力增添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第6篇:城市经营理念范文
一、经营城市的突破口在于树立经营理念
当前,我们要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管理的模式和思维方式,实现城市资产作为公共资产到可经营资产的转变,城市建设作为市政公用事业到资本经营的转变,城市政府作为城市资产所有者到经营者的转变。把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城市的意识渗透到城市建设政府决策实施的所有行为中,不断发掘可供经营的城市公共产品。
一是克服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树立经济运营以企业为主、管理方式以经济和法律为主、经济活动以价值规律为主的市场观念,确立新的经济意识、服务意识、双赢与多赢意识,突出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二是克服与经济全球化的不相适应的思维习惯。以开放的胸怀、改革的姿态,学习借鉴国内外好的经验和方法,并积极探索加快城市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经济全球化、体制市场化、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趋势。
三是克服与跨越式发展不相适应的精神状态。破除“小富即安”、“求稳怕乱”的思维习惯,以及“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和根深蒂固的“盆地意识”,树立富而思进、能快则快、只争朝夕的进取观念,知难而进、敢创敢干、赶为人先的竞争观念,尽心尽力、精益求精的质量观念,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效率观念,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城市跨越式发展。将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切要素纳入“经营”的视野范围,充分应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采用市场化的方法,调控城市经济发展与发展条件之间的矛盾。根据城市实际,以符合经济规律的思路和举措来经营城区、经营土地、经营产业、经营技术、经营环境等。
二、经营城市的核心在于经营城市土地
经营城市土地是经营城市的核心。城市土地是政府掌握的最大国有资产。因此,城市政府要通过有效运作城市土地资产,促使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以地生财,努力实现收益最大化,从而优化和提升城市功能;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新体制,有效筹集城市化建设资金,解决城市土地开发与经营中的资金瓶颈与障碍。
一是完善城市规划,调整城市布局。将城市经营与城市规划编制、城市规划实施、城市规划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城市规划编制的过程中,要对城市市场的需求、项目可行性及土地升值潜力等情况进行充分分析;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对规划方案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并且要分析规划实施的不同阶段土地价值以及城市生态环境价值的变化规律,这不仅可以创造土地级差,从而为科学开展城市土地储备决策服务,而且也为市场化运作城市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要通过建立公开、透明、法制化的城市规划体系,合理确定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企业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比如,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土地增值的分配、生态环境损失的利益补偿机制的确定等,都要以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为据。因此,充分发挥规划作用,科学合理调整城市中心区和繁华区用地性质,使城市规划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体现城市功能分区特点和经济布局。
二是严格土地制度,强化宏观管理。当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严格土地审批,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土地市场的监控力度,政府必须对土地一级市场实施垄断,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后,可以对规划用地先行投资,也可委托“造地”公司对土地进行整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开发环境,将生地变熟地、净地,然后以招、拍、挂的方式出让该地块的使用权,防止土地资产的流失,提高土地价值。
三是控制土地数量,提高土地效益。除了采取政府垄断一级市场、不卖生地只卖熟地、根据规划成片开发等措施外,还须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出让土地,将土地增值收益尽可能收到政府手中,提高土地投资强度,谋求土地效益最大化。
四是营造城市环境,提高土地附加值。把经营城市的思路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树立城市形象,营造城市特色,打出城市品牌,提高城市档次,从而使城市土地资产不断增值。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以人为本,绿化、美化、亮化城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把城市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不断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以此造商机、造人气,带动城市土地增值。
五是推行城市土地证券化,筹集土地储备资金。从当前城市土地储备资金运行机制来看,城市土地储备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银行投资等方面。由于城市土地资源资产的增值潜力大,据此,可以实行土地资本化运作,通过金融商品创新,来推进城市土地储备机制的高效运作。具体是通过城市土地证券化,来筹集资金。同时,对于城市土地征用,也可以采取证券化的方式,以降低城市建设的成本,同时又可以使农户获得持久的收入。
三、经营城市的创新在于完善经营机制
围绕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存量资产,搞活增量资产,激活无形资产,把城市整体作为客体来进行经营和运作,构建城市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机制,最终使城市资本实现“投入——经营——增值——再投入”的良性循环,以真正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运作存量资产。通过对存量资产实行有偿转让,实现“货币-实物-货币”的良性循环。当然也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对部分市政基础设施实行委托管理,建立多种形式的资产管理模式,提高投资效益,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走上良性的自我发展道路。
二是搞活增量资产。只要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各种经济成份的资本都可以投入到有收益的准公共产品(如城市公交、供气、供水等)及部分可市场化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成为市场机制下新增的混合资本。
三是激活无形资产。有选择地出让部分基础设施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如对城市出租车经营权、路桥冠名权等进行招标拍卖,使城市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通过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自然景观等城市特有的内涵,进行发掘、利用,不断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增加城市的集聚力。
四是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除上述融资方式外,还可组建实体性投资主体,如城市建设投资总公司,城市建设投资总公司应当是经政府批准和授权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城市建设专业机构,具有自身的资本和独立的法人地位,这样可以灵活机动地进行市场操作,保证投资、建设和管理的高效率。公司的职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策性职能,主要是承担纯公益性项目的投资建设;另一类是经营性职能,以企业法人的身份进入城建市场,进行准公共品的投资,以此实现纯公益性项目与准公共品之间的良性循环。同时,根据项目需要,公司可以以其独立法人资格采取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组建项目股份公司,吸收社会游资等多种融资方式募集建设资金。
四、经营城市的动力在于发展城市经济
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最终集中体现在企业的竞争力,而经济发展将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发展极具潜力和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支柱,为经营城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是培植支柱企业。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原有的骨干企业,发挥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带动示范作用,对企业在新产品开发、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扶持和服务,使他们不断壮大、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建立和发展形式多样的银企机制,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多渠道融资,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二是加大内引外联。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吸引内资外资,大力“引进来”,积极“走出去”,努力拓宽投资与招商空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以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体、处处都是招商环境、时时都是招商时段、事事都关招商大局”的共识。要重点吸引国际大公司和国内大企业落户城市,力争使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要积极扩大外贸出口,扶持重点出口企业,用好、用足、用活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实现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优化投资环境。在努力完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下功夫从法制、政策、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全面改善城市环境和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打好基础。要继续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努力消除影响投资环境的体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对各类市场违章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依法保护投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五、经营城市的主体在于规范政府行为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精简、统一、效率和依法行政的原则,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第7篇:城市经营理念范文
建设,基本上是封闭式的,城市管理者依靠自我城市的力量,进行城市设计和发展;经营,则具有了对外的互动性。以城市固有的物质资源(如土地)以及灵活性资源(如政策)等,吸引外来的资本、人才,共同开发建设城市。这就是以引进为主的经营城市的理念;营销,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的深化,以更加全面开放的姿态,以走出去为主要方式,让城市的触角伸得更远,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三个词汇,代表着城市发展的阶段性递进,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匹配。
在城市营销的大潮下,我们可以看到若干不同的营销方式和策略。在这其中,品牌传播成了城市营销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当我们把城市品牌传播作为城市营销的一种方法的时候,关于营销的一些基本的策略和规律,就可以运用到城市品牌传播之中。构建营销场,正是可以引入到城市品牌传播中的一个思路。
围绕构建城市营销场,我们还可以关注两个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即品牌地图和品牌树。二者,其实构成城市品牌传播和营销场构建的两个支点。
城市需要营销场
构建营销场的过程,就是发现城市品牌价值,放大品牌价值,并保持持久性的品牌影响力的过程。在某个固定的时间段,营销场是静态的,但营销场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动态地改变着,更新着。
从大的角度说,营销场是一个场系统,由多个层次的场组成。在城市中,有时就会表现为城市的等次,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等。城市的位置,往往就会决定着营销场的层次,或者说圈子。
营销场的构建,对于城市品牌传播的价值,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城市营销场的构建,将会在城市与其顾客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关系,并最终成为情感关系。营销场是一个由表演者(如城市)和观众(如顾客)共同创造的空间。这个空间,即包括着物理性属性,也包括着情感性属性。在这个场中,城市与其顾客逐步建立起关系。这种关系,从临时到持久,从物质需求、功能满足到情感所系、文化认同,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单向的传输或灌输,而是城市与顾客的互动、交流,甚至交易。在整个营销场的体系中,顾客的心理是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对于营销场来说,顾客心理具有能量的价值。它既可以向城市发射自己的力量,也可以接收城市发射过来的力量。因此,对于城市营销场的形成、放大以及能量发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营销场的构建,可以整合城市全部的品牌资源,从而让品牌传播更加有效。营销场,实际上一个品牌场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之中,包含着城市、城市人、城市顾客、媒体等品牌元素。城市是主体,营销对象来自两个部分,一个是城市内部的人,一个是城市外部的人,从顾客关系上说,二者都构成为城市营销的顾客群体。而在营销的过程中,媒体是重要的载体。这里的媒体并不只是大众媒体,产品、活动、建筑还有历史和文化等,都可以成为品牌传播的载体。所有这些要素,都会在品牌营销场中体现,在场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传播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用“场”的概念,恰好可以做到这点。营销场聚集起城市品牌传播的全部要素,并进行价值化分配和分工,从而让全部品牌资源都实现效益最大化、价值最大化,提升传播的力度。
营销场的构建,还可让城市品牌传播走上科学的轨道。场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有着理念统治的系统。在场的概念之下,城市的营销不再是散乱的、随意的,而是整体的、有序的。城市可以成为一架品牌机器,按设计的流程和程序,有效地运转。在运转一定周期后,进行系统地检查、调整,然后再有效运行。正是因为有了营销场的存在,正是因为将全部传播策略、内容、方式、渠道、对象都融合到营销场之中,对品牌传播才会更加有效。
品牌地图:发现城市自己
品牌地图是城市品牌的定位概念,解决城市品牌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城市,是一个区域性概念。在某一个区域,一座城市就会有自己的方位。这里的地图,是一个全球性的概念,但具有不同的层次性。
一个是单纯的区域性层次。在某一个范围内,在某一个区域中,城市的定位是什么?这里,包括了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特色、历史文化等。在全球或区域范围内,一个城市在整体的世界城市体系中,宣扬什么,哪些是城市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说,要站在全球的视野下,定位自己的城市。在开放的世界里,城市变得更加开放。就算是再小的城市,也一定会在某个方面纳入到世界的城市体系中。每一座城市都可以成为世界的焦点。那么,在品牌地图上,需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焦点,然后将焦点展示给世界。在这方面, 我们常常讲到的城市群、城市带的概念,是可以作为焦点定位的重点参照的。
另一个是与城市产业相关联。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有些城市正是因为某一些产业而发展起来的,如一些旅游型城市,就是依托旅游发展起来的;一些会议型城市,本身没有太多的资源,但依靠不同层次的会议而成为焦点,形成产业。那么,这样的焦点如何判断和形成?这需要在一个产业的视角下,权衡一下自己的城市在产业链条中的位置,然后给出合适的定位。如果说产业是链条的话,在这链条上,你的城市占据哪个位置?哪一点,是城市所代表的产业最有特色的亮点?这需要结合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和目标,给城市品牌确立一个坐标体系,确立一个价值点。
第8篇:城市经营理念范文
关键词:城市营销 城市管理 政府再造
一、城市营销的内涵
城市营销也称营销城市,是近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城市营销就是城市营销者将城市视为一个企业,将地方的未来发展视为产品,分析它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揭示它在全球性竞争中的强项与弱项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确定它的目标市场,包括目标人口、目标产业以及目标区域,并进行个性化的定位,并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战略控制,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改善城市产品即“软硬环境质量”、城市品牌塑造,运用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最终把城市销售给城市购买者(旅游者、投资者、居住者),建立顾客满意的动态管理过程。城市营销概念中自然包含了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管理的内容,事实上,城市营销是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条件下的产物。
城市营销虽然是一个新出现的概念,但是它还是营销管理的范畴,营销管理是一般规律,城市营销只是对规律的特殊运用而已,营销城市就是利用市场营销理念和方法管理城市,它必须贯穿体现市场需求导向和市场竞争驱动两个基本原则。当然,城市营销中还有很多具体问题具有特殊性而不同于一般营销。
从动态来说,城市营销还是一个分析、计划、执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营销城市主要包括五个相互联系方面的内容和任务:第一,营销环境分析。从一定意义上讲,营销城市就是努力让城市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过程,通过环境分析,可以知己知彼,由此可以做到避实击虚,出奇制胜。第二,对企业、居民和旅游者等“城市产品”的消费者进行分析,细分市场,确定市场定位和目标,树立城市地位和角色的品牌形象。例如,香港在近年重新审视自己在亚洲的地位和角色的基础上,在香港财富论坛闭幕式上隆重推出“亚洲国际都会”的角色品牌形象,并冠以“飞龙”标志。第三,制订营销战略,包括创造“城市产品”、占领市场的竞争战略以及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和公共关系营销组合策略。第四,从时间安排、人力、技术、组织、资金等各方面制定战略实施计划。第五,战略实施的监测、业绩评估与战略调整。
二 、政府在城市营销中的功能定位
1.城市定位与战略规划
政府主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战略,按照唯一的、排他的和权威的原则,找到城市的个性、灵魂与理念。找准城市定位,确定战略规划,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充分挖掘城市各种资源。
2.包装推广
在城市营销中政府应当对影响城市品牌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要素,如经营项目、城市文化、城市传统等,做好有足够内涵和产业链支撑的城市形象包装。合理有效安排好广告、公关、会展、节庆等各种形式,尽量使这些工具产生协同效应,利用整合营销,传播城市形象。
3.监督管理
要做好城市营销,还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招商引资、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城市经营等方面的法律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政府要高度重视执法和监督,保证依法行政,防止徇私枉法、以权代法的行为,为城市营销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大环境。
4.组织协调
政府要组织协调好城市营销中的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市政服务、环境保护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各项事业,特别是号召、组织、激励城市营销各方参与者的共同参与、发现城市问题,参与城市布和包装推广,参与城市营销的实施,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和经营的监督。
5.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还要提供私人部门难以提供各种服务如:人生与财产安全、社会保障、教育等。低质量的公共服务损坏城市形象,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可以在城市营销中充当主要卖点,游客、居民、商务投资者都对这些特别关注。 同时,做好信息披露,畅通信息渠道,及时传递城市购买者所需要的真实的,准确的信息,争取与顾客做到全方位沟通,以便更好的为城市购买者精确的、一对一的服务。
三、政府再造工程
1.体制创新
要适应加快“营销城市”步伐的需要,深化体制改革,切实转换政府职能,政企分开。政府及其部门的管理职能必须真正转到规划管理、行业管理、制定政策、维护市场秩序上来,努力促使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政府的服务社会的目标相协调,使城市通过资本经营,建设发展,让顾客满意。市政公用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进入市场,与社会经济组织进行公平竞争,市场化运作。政府主要承担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责任,如大量的城市道路、公共绿地、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
2.在政府内部引人竞争机制
只有内部竞争,才能提高城市政府对外的整体营销能力。像杭州市政府采取的集中办事大厅、并联式审批。所谓并联式审批,就是将政府各部门并联行使审批权,而且各部门之间处于竞争的状态。只有通过公平竞争,才能找到最合理的资源配置办法和最合适的人才,逐步形成政府部门之间正向的竞争激励机制。
3.组织的扁平化
实行权力下放,减少层级,以增强城市政府组织的“现场经营能力”。例如,我们提出在加快城市化的框架上,改变目前县(市)政府下设城关镇、城关镇下设片、片再管理村的体制,因为这种经营模式层过多。要撤销城关镇的建制,由县(市)政府直接经营城关镇的资源,也就是一个区域内的中心城市的资源,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层级过多所导致的委托成本过高的弊病。另外在同一级上,要精简政府机构,提高政府公务员办事效率。
4.实施政府信息化改造
政府原来是以资金流、人头编制来管理的,现在要改为知识流、信息流来管理,从封闭型转向公开化。电子化的政府,实际上是通过因特网与服务对象(市民)建立对话的窗口,使政府的运作围绕市民的要求来进行调整适应,并通过因特网这一信息载体进行实时反馈,来改进自己的缺陷。
5.要建立顾客导向型政府,以最优秀质量服务城市的顾客
顾客导向的理念是通过政府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顾客价值,从而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城市价值,形成完整的价值增值链。
顾客服务顾客满意顾客价值政府价值城市的价值
目前,除了东部少数省份政府开始树立顾客导向意识以外,很少有政府根据“城市买主”的需求开发、改变自身的服务。究其原因,表面上是政府里面缺乏营销观念,缺乏为顾客服务的组织文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一个城市政府、一个科室、一个领导、一个公务员没有建立一整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缺乏提高服务的原动力。
6.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提高社区自治能力
政府要处理好政府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在城市营销中,公共、私人部门都是营销主体,少了谁都不行。政府要尽量与私人部门尤其是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努力搞好城市营销,共建城市品牌。首先,政府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激发中间组织应有的职能。其次,政府要进一步提升社区自治能力。政府不能插手社区事务,不能行政包办社区工作。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等.科特勒看中国与亚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123-125.
[2]菲利普.科特勒 .国家营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54-56.
[3]马译.对经营城市与招商引资的思考[J].发展论坛,2002,11:32-34.
[4]吴先满.经营城市新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2,5:45-47.
第9篇:城市经营理念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改进策略
Abstract: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city to city speaking is very important, the city to build the modern city civilization, and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benefit maximization, the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task is more difficult, but now the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in some of the more common problems appear, this article is for all parties face problems improvement.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Problem; Improvement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下文主要讲述了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城市规划管理问题的改进策略。
一、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城市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城市的规划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管理的效率和成果,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的绿化不够重视
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的绿化不够重视,最近几年虽然绿化城市的口号比较急也比较响亮,但是还是很少的城市规划付诸于实践行动,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比较重视和关注,对城市绿化却很少关注,甚至为了追求城市的经济效益,以破坏城市的环境为代价,造成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比较低,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严重忽视,给市民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城市规划管理中城市的经营理念不足够
城市规划管理中城市的经营理念不足够,单纯地依靠国家的财政来解决城市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是不够的,现今城市土地资源的拍卖已经难以解决城市规划管理的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而且城市的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城市规划管理要想真的做到科学、有效,必须要关注城市的经营理念,现在社会是市场化的经济社会,城市的经营理念不仅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城市的经营规划管理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和模式严重滞后
由于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和模式比较滞后,城市规划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有效管理,城市中乱、脏、差问题比较严重,一些城市建设者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堆乱倒的现象比较突出,影响城市规划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给城市的形象影响比较大。
二、城市规划管理问题的改进策略
城市要提高规划管理的水平,提高城市规划的品味,创造城市的形象,下面有几个关于城市规划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多样化建设城市
(1)完善城市规划的投资及融资的体系,提高竞争意识和经济效益意识,提高市政府建设城市的事业经济效益,市政府的公用事业要积极地开展,要打破垄断式的经营方式和理念,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政府还要大力宣传建设城市的号召,鼓励单位或者个人积极地投入到建设城市中来。
(2)城市一些基础设施设备的投资方面一定要加大力度,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城市的服务部门,城市现今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建设文明都市,而文明都市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绿化都市,要加速城市道路两旁的绿化和城市居民小区的绿化建设,从档次上和规模上都实现城市绿化的突破。
(3)最近几年来,城市的房地产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经济效益不可小觑,城市要想实现建设行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做的就是建设经济适用房和住房为主的楼房,对建筑的质量和居住环境以及功能使用群等等都要完善,全面建设文明建筑和文明城市。
(二)合理、科学地规划城市
(1)城市规划一定要科学合理。要以建设一流的时尚的都市为主要的目标,城市要全面发展重点项目,比如说城市的人工园林,城市居民的住宅环境,城市的街道环境和城市的整体建筑物的规划等等,这些都必须经过科学合理地规划才能实现,城市的规划靠的不是城市的决策者和领导者,而是为了民生、民计,因此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要全面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大都市。
(2)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要想合理建设民生为主的现代化大都市,一定不能抛弃城市的自然特色和独特的景观设计,要想建设特色主义的现代化都市,就必须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习惯了解和熟悉,要建设一流的文明都市就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施行规划。
(三)科学、合理管理城市,提高全民的参与意识
(1)要建立建设和管理一体化的制度和体系。对城市的道路两旁的设计一定要做到全面的整顿,不要在道路的两旁随意摆放摊点,还要严禁在店外施行经营,要关注市场的秩序稳定与公平性。
(2)要与交通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好城市的公共秩序,要全面整顿交通安全秩序,对于城市街道停放车辆状况以及城市汽车的行车路线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交通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戒备,要严格执法,避免徇私枉法和蒙混过关行为发生,要保障城市的街道人车分流,要做到人车各行其道。
(3)要严格的整顿市容市貌。对于一些违法的贴标签行为和乱发传单行为一定要严厉制止,对于在公共场合或者没有经过允许就私自乱写乱画的行为一定要严格遏制,对于主干道街道两旁的店门及一些主要的城市建筑物的标语一定要统一标准,要做到秩序化和美化。
(四)经营城市,创新新理念
(1)对于城市的一些储备资源要合理科学地利用。要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要努力实现城市可利用资源的最大效益化。
(2)要强化城市的经营理念。城市的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建设城市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重要的方面,有目的、有计划的合理分配更是实现城市经营理念的有效途径。城市的功能就是利用有限的的城市资源实现城市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3)政府要加大城市的资金力度。对于土地资源等城市比较有利的经济效益来源,城市要掌握好,对于房产开发工作产生的效益等,政府要严密地监控,要避免违法犯罪分子趁虚而入和亏空资金。城市资金应该全部利用与城市的建设中去。
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已经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对民生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一定要予以重视,要不断创新改革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才能和谐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城市及其规划方法的探索——FrancoArchibugi 的《生态城市和城市影响》一书评介[J].城市规划汇刊,2008.05.14,(15):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