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范达发表的论文

2023-11-07 11: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范达发表的论文

说这句话的是——中国第一个到南极考察的女科学家李华梅 李华梅,1936年生,四川资中人,中学毕业后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她除了学好本职专业课程外,还喜欢打排球和长跑,曾是学院女排主力队员和优秀运动员。1956年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构造学、古地磁学及稀有元素矿床地质化学的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古地磁实验室负责人,是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女地质科学家。 40年来,李华梅曾先后在10多个省、自治区进行过野外地质考察,并涉足秦岭、西藏高原等人迹罕至的地区。她曾率先在国内用反磁化研究地层,多次解决了生产实践中有关地层层序与时代的难题。尤其是对华北平原第四系古地磁的研究,曾获得国外同行的赞誉,曾受到中国科学院野外工作大会的表彰。 1983年12月4日到1984年1月4日,作为中国著名地质学家的李华梅,受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派遣,应新西兰政府的邀请,赴新西兰南极斯科特站工作了32天。李华梅成为中国第一个到南极考察的中年女科学家。 南极,也同北极一样,有永昼永夜的现象,李华梅这次到南极考察,正赶上32天全是白昼,没有夜晚。所以,这次考察无法按天记载。只好按小时计算。 李华梅于12月1日乘喷气客机在夜色中从北京起程了,天亮后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机场降落,换机到达新西兰的克赖斯特彻奇。她领到一大堆防御严寒的衣物:羽绒衣、风衣、毛帽、毛袜、防寒靴等。她穿上靴子,登上军用运输机。4天的飞行,把她送到离祖国1万6干多公里的南半球极地。她从机舱里走下来,脚穿四、五斤重的靴子,在南极的大陆上踏出了第一个中国妇女的脚印。 李华梅举目一看,这南极大陆,到处是冰源、冰山、冰障,气温平均在摄氏零下56度。她不顾观赏这奇异的风光,她开始工作了。她除了穿戴沉重的防寒衣物外,还要背罗盘、地质锤、钢锹、照相机和食物,在平道上走都感到费力,更何况在冰川沟壑间长途跋涉,其艰辛是可想而知的。饿了就吃点土豆泥、压缩饼干、罐头和冷饮;困了就钻进"睡袋"里。由于吃不到蔬菜和水果,牙龈发炎,咽不下食物。有一天只吃了两颗水果糖。李华梅用强烈的探索精神和高度责任感,完成了对中新生代火山地质的考察,完成了对第四纪地质、冰川地貌以及古老岩系的考察,还采集到古地磁样品、同位素样品等岩标本达60多公斤,为研究南极大陆维多利亚地质概况和罗斯岛中新生代火山活动特征积累了珍贵的材料。 在南极考察期间,李华梅还曾在冰冷刺骨的花达湖中游泳一次,并摄影纪念,成为人们称颂的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因此她还获得范达站游泳俱乐部授予的纪念章。在南极范达站的纪念册上,还保留着当年用英文书写的"中国第一位妇女--李华梅"。 作为一个瘦小的中年妇女李华梅,在南极度过了连续32个白昼,除了牙龈发过一次炎外,连一次感冒没有患过,这是什么原因呢?李华梅很有风趣地说:"全靠吃身体老本了"。 李华梅完成南极考察归国后,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一部拥有45万字的研究专著--《南极横断山和罗斯岛地区地质地球化学》,这是她对我国地质学的一大贡献。 李华梅前期曾参加过由张文佑教授主编《中国大地构造纲要》的工作。1978年参加华北平原第四纪地质研究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1979年参加黄土堆积演化、第四纪年代学研究获中国科学院二等奖。此外,还在国内外发表很有影响的重要论文30余篇。李华梅曾出席贵州省劳模代表大会,被命名为贵州省和全国"三八红旗手"。

论文观点相似算抄袭吗

论文观点相似是否算抄袭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只是单纯地复制他人的论文观点,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见解,那么这种行为很可能被认定为抄袭。如果是在尊重和理解他人论文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数据、案例或者实验结果,提出了相似的观点,那么这种行为就不算抄袭。

担心是否被判为抄袭,可以使用论文查重系统进行检测,这样能准确进行判定。

刘云峰的学术成果

. 主要论文[1] 刘云峰,丁衡高,董景新. 静电悬浮微机械加速度计设计. 清华大学学报,2007,47(2):181-185[2] 刘云峰,董景新. 静电力反馈微加速度计吸合失效问题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2006,46(5):649~652,657[3] 刘云峰,董景新. 微机械梳齿式加速度计结构设计的系统考虑. 2003年惯性仪表与元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辽宁丹东:中国惯性技术学会,2003:83~91[4] 刘云峰,董景新,曹志锦. 关于微硅机械加速度计表头设计的几个问题. 测控技术,2002,21(12):7~10[5] 刘民杰,刘云峰,董景新,赵长德,基于MS3110电容读取芯片的MEMS加速度计,中国惯性技术学报,V0l.18, No.2, 2010, pp236-239[6] 李童杰,刘云峰,董景新,刘继奎. 微加速度计温度特性及敏感元件自恒温方案,清华大学学报,2010,50(7):1013~1017[7] 李童杰,刘云峰,董景新,范达. 力反馈式微机械加速度计刚度的自适应调整,光学精密工程, 2010,18(11): 2430~2434[8] 刘民杰,刘云峰,董景新,电容式微加速度计专用集成电路温度特性研究,2010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CGNCC2010),2010,10,中国,上海[9] 胡淏,董景新,刘云峰. 万蔡辛二极管电容检测用于微加速度计的误差分析. 清华大学学报,2008,48(11):1908-1910[10] 万蔡辛,董景新,刘云峰. 大冲击后力反馈微加速度计吸合失效与防止.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7,15(5):615-619[11] X. Chen, F.T. Han, Y.F. Liu. Modeling of an electrostatic micromotor based on a levitated rotor, Proceedings of MNC2007, Jan. 10-13, 2007, Sanya.[12] 吴天准,董景新,刘云峰,赵长德. 梳齿式微加速度计闭环系统性能的分析与优化.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3):285~289[13] 李疆,董景新,刘云峰,吴天准. 预载电压对力平衡式微硅加速度计性能的影响[J]. 传感器技术,2004,23(8):35~37,4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