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新闻学比较研究应从“全球化”的基本前提和参照出发,将逻辑重心落在“地方化”之上,立足于保持本土新闻的个性、价值和谋求本土新闻的变革与发展来从事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闻学论文范文一:新闻传播中的新闻寻租现象
【摘要】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传播中的新闻寻租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新闻寻租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闻传播;新闻寻租
新闻寻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新闻报道的权利,来谋取一些不正当的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的现象。目前,新闻寻租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新闻传播中的媒介机构被一些商业组织收买,为这些商业组织提供宣传,有些是新闻媒介机构滥用权力,利用所谓抓住的商业组织的“把柄”,对其进行要挟,以获取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是新闻媒介采访到一些对商业机构不利的新闻后,为了企业的声誉以及后续的利益,商业机构会给予新闻媒介经济补偿来要求不再发布此类新闻。通俗地来说,新闻传播中的新闻寻租现象就是在新闻的采访、制作以及传播过程中,一切非法的、不道德的权利交换行为。
一、新闻传播中新闻寻租现象的原因
1.新闻媒介向商业化方向发展,与经济接轨,广告收入结构单一
在中国,报纸的分类广告不及美国成熟,主要的投资商为房地产行业、医药行业等,广告企业的投资是报纸行业得以运营的根本,为了双方的共赢,通过新闻策划以及包装后出现大量的商品性新闻。新闻媒介与经济接轨、不断向商业化方向发展,在取得利益与赞助的同时,受所谓的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追求利益财富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些新闻媒介行业丧失了自身的道德标准与职业素养,或是为了本行业短暂的利益与发展,获取更多的利益以至于逐渐走向毁灭。
2.谋求正当经济利益时的道路弯曲
获得更大经济利益是新闻单位正当的目标与追求。但是一些新闻单位却迷失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为追求经济利益,有些新闻行业以各种方法鼓励记者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兼顾著利益创收,于是,新闻中不断出现那些可以为新闻行业支付宣传费、赞助费以及版面费单位的报道。虽为了谋求正当利益,但却没有选择正确的道路,使得报道的新闻没有价值,缺乏新闻严肃性的同时也不能满足市民的新闻需求,最终也会自取灭亡。
3.新闻报道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
新闻寻租的实质可以说是新闻权的滥用,而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经济或者是政治利益。新闻报道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正是造成新闻寻租现象的重要原因。因为监督的缺乏,所以新闻企业以及新闻记者才会为所欲为,任意报道,与广告客户私下串通,将广告改写成新闻予以报道,提高市民关注率,或者是利用广泛的传播平台吸引商家,介入商家活动对其进行策划或报道来获取经济利益。此外,有的媒体从业者为了谋取一些利益,按照其策划,自导自演所谓的新闻事件,在传播过程中获取利益来打败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获取效益与关注度。
二、新闻传播中的新闻寻租现象的解决对策
1.采用采编与经营分离
采编与经营结合是新闻传播中新闻寻租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之一。因此应采用采编与经营相分离的模式。让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采编与经营两个步骤不再相关联。把新闻报道的视角拓宽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再受广告新闻的制约,这样既会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又能在无形中积累市民的关注度,提高发行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回圈。
2.加强监督
虽然说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个重要职能,但是作为监督者也应受到监督。所以为减少新闻传播中的新闻寻租现象必须要对新闻行业进行监督。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让大多数人民参与其中,对社会民众进行教育,让其充分了解新闻寻租现象在新闻寻租中的危害性,承担起道义职责,正确使用自己的监督权,实时监督新闻媒体的行为。
3.制定法律法规,将新闻内容进行法制规范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新闻传播中的新闻寻租现象,制定法律规范进行制约是其根本措施。应详细规范法律中对于新闻寻租现象的惩罚措施,对违反者进行严惩,加大惩罚力度,对新闻工作者进行警醒,避免寻租现象的出现。为新闻法的制定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应树立规范性制度,让新闻寻租现象中关联的媒体人负有职业责任,加强监管,对其进行严厉处罚,重者取消其职业资格。
4.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强化教育
为减少甚至杜绝新闻传播中的新闻寻租现象,应定期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与道德层面的自觉意识,同时也要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杜绝为了经济效益或是自身的职业需求策划广告新闻或者是制造假新闻的现象。通过学习,正确认识新闻的宗旨与任务,加深其职业认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更真实的新闻、最如实的情况展现给市民。
5.加强新闻市场的良性竞争
目前,新闻市场的竞争只局限在报纸的发行量、网站的阅读量上,但这些竞争已经扭曲了新闻竞争的实质。有些新闻行业为了增加阅读量肆意释出虚假资讯吸引读者眼光,最终引起新闻传播中新闻寻租现象的出现。因此应加强新闻市场的良性竞争,以素材、真实性吸引读者。在竞争中拼内容、拼职业操守,加强新闻市场竞争中的责任意识,从而将新闻行业引向正轨。新闻传播中的新闻寻租现象不仅会降低新闻的可信度,影响新闻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还会败坏社会风气,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应通过加强对新闻行业的监督、促进新闻市场的良性监督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方式来减少甚至杜绝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新闻寻祖现象,让新闻工作者将最真实的现场展现给读者,增加新闻发行量,获得效益,形成良性回圈。
新闻学论文范文二:新闻传播中数字技术优化策略
摘要:数字技术在新闻传播媒介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新闻的真实性、直观性和吸引力,同时也使新闻传播获得了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和一些浅薄见解,对现代数字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价值、影响展开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数字技术在新闻传播中应用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数字技术;新闻传播;重要价值;优化策略
纵观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科学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呈现出指数级的变化趋势。如今,数字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对新闻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主体及受众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数字技术在新闻传播中广泛应用带来的影响以及优化方法展开深入探讨。
一、数字技术在新闻传播应用中的重要价值分析
数字化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主要应用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有效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画面和文字是新闻资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双主体结构”。因此,在新闻编辑过程中,新闻单位为保障新闻资讯的可视性和真实性,可以通过数字虚拟技术,用计算机来模拟当时没有被如实记录下来的事情。例如,在火山爆发、道路坍陷等灾害事故新闻的报道中,火山爆发和道路坍陷的原理是新闻记者无法用镜头捕捉到的,但是在新闻资讯编辑处理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字模拟技术进行制作,以此完成对火山爆发、道路坍陷的模拟,从而使观众获得更加直观、生动的视觉效果,并且加深观众对新闻资讯的认识程度,确保新闻资讯的真实性。
***二***能够有效保证新闻的现场价值
目前,新闻采编工作主要由新闻记者通过采访来完成。这种方式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如今网路和视讯技术异常发达,这给新闻采编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需要在利用好原来采访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网路和视讯技术进行创新,以更好地做好新闻素材的编辑工作。众所周知,新闻现场是新闻传播赖以生存的时间和空间基础,让观众获得视觉上的新闻“现场”满足感是每个新闻人追求的目标。毕竟人们都存在一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心理,通过现场直播和现场影像播放的新闻传播方式便能够满足观众的这一心理。数字资讯传播技术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通过卫星传输数字讯号,便能够实现新闻采访环节和播出环节的无缝对接,让人们通过电视、网路等终端装置进行现场观看。所以,数字技术能够有效保证新闻的现场价值。
***三***能够有效保证新闻资讯的吸引力
观众是新闻资讯的接受物件,因此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想要让观众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首先应聚集并引领观众的注意力,并对观众的“求知”、“求真”心理进行挖掘。但在传统的新闻播出现场,由于现场影象缺失、观众无法参与等原因,观众心理上对新闻资讯比较懈怠,也使新闻的吸引力逐渐下降。而将数字技术应用到新闻资讯的编辑和传播中来,便能够为观众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也能够利用数字资讯平台,让观众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和点评,提高新闻资讯的互动性,从而提升新闻对观众的吸引力。
二、数字技术对新闻传播的主要影响
***一***对各种传播媒介的影响
1.对纸媒的影响。纸媒数字化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排版印刷技术数字化,其取代了传统的铅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印刷的效率;第二阶段是采编业务网的建立,这一创举大大提升了新闻采编的速度及针对性,不仅为记者采编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得新闻记者可以在保留原稿件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稿件,并且还可以将稿件保留下来重复使用;第三阶段是利用数字技术对新闻图片进行缩放、裁剪,并实现了新闻资讯的扫描、拍照和多种途径的转发、扩散,这不仅大大提升了新闻的采编速度,同时也让纸媒实现了与新媒体的对接和联合。纸媒数字化大幅缩短了纸媒的出版周期,报社可以同时出版早报和晚报,这又极大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
2.对广播电台的影响。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广播电台的运营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广播电台对数字同步技术以及数字式话筒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如今,国内电视节目制作、接收与传播等都实现了数字化,数字电视的应用也已在国内大范围普及。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在电子媒体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升我国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还能使国内电视节目在制作与传播上实现与国际电视节目接轨,从而促进我国电视节目受众的国际化拓展。
3.对网路媒介的影响。随着网路技术的发展,网路媒介逐渐以新型的数字传播媒介的身份活跃在大众视野,它将网路技术和数字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目前,国内网路媒介发展势头强劲,诸多传统媒体也加大了与网路媒体的合作力度,并开始着手自主网路媒介的开发和推广。例如,人民网、大众网等都是传统媒介向新媒介发展的结晶,而乐视网、腾讯网、搜狐网等专业网站更是专门开通了新闻网站,实时更新新闻资讯,这些都是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成果。
***二***对传播主体的影响
1.对主体工作方式的影响。数字技术的应用,使采写工具的体积更小、储存量更大,不仅携带方便,同时还能完成数字、语言、图片和影像多种资讯内容的采写,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新闻采写人员的双手及大脑,让采写人员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新闻问题、被采访人及新闻环境、构思设计上。与此同时,数字工具的隐蔽性更强,更能适合特殊新闻资讯的隐性采访,如录音笔、微型摄像机等。此外,数字采写工具还能大大提升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性,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让新闻工作者以更短的时间完成新闻的采写、传输与报道。
2.对主体专业水平的影响。虽然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新闻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升了新闻工作的效率和传播效果,但要快速接受并适应数字技术带来的新闻传播方式、内容和理念的转变,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也是一项挑战。此外,当下的新闻资讯多而杂、真假难辨,新闻记者想要在海量的资讯中找到真实、有用的资讯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以及良好的新闻素养、端正的态度等,这也是新闻工作者未来要不断提升的职业技能。
***三***对传播受众的影响
数字技术在新闻广播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使受众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以往传播媒介多是单向传播,诸多媒体只能看到受众的接受能力而忽略了他们的传播和创造能力,并且当时也没有供受众与媒体、受众与受众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但数字技术让双向交流成为可能,受众在新闻传播中也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如微博互动、电视弹幕以及简讯参与等,都为受众参与新闻传播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三、数字技术在新闻传播中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技术人员和新闻记者的交流与协作
新闻传播数字化时代,完成新闻工作需要电脑程式设计师、新闻记者及资料分析师等人员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复杂的资料转化为容易识别的资料表格、图片影像等形式。因此,日常工作中,新闻记者应加强与技术人员的交流协作,甚至有必要相互学习,不断提升彼此的专业水平,共同努力提升新闻传播的效率和效益。
***二***深度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资源共享
新媒体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新贵。而技术的融合也打通了媒体间的隔阂,为所有媒体提供了新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新闻从采编到传播上的共享。因此,新闻工作者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新闻媒介要加快推进新闻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为资源共享奠定坚实的硬体、软体基础,从而更好地为受众提供真实、生动、及时的新闻资讯。
***三***提升新闻资讯的视觉化、互动化水平
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让新闻有了更加丰富生动的呈现方式,但这也给传统新闻媒体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目前,对于新闻生产者来说,只有简单、快捷、有趣地将新闻资讯呈现到受众眼前,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起他们的参与兴趣。所以,新闻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新闻编写方式,增加文字、图片、影像和模拟动画,增强可视性和互动性,以简单、直观的新闻资讯吸引受众。
***四***注重对自媒体和使用者生成内容的利用
近年来,使用者生成内容和自媒体成了媒体资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也能从中获取新鲜、丰富的内容。而网路资讯平台的互动和分享功能也为自媒体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增强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归属感。总之,社会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新闻报道模式和传播方式,尤其是在突发性事件、灾难性事件当中,社会媒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主流媒体对社会媒体的重视和合理利用,主流媒体应给予社会媒体一定的发展空间、平台和资源,并且做好对社会媒体的引导和规范工作,让它成为新闻传播中的一把利器。
四、结语
数字技术的应用让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们应当正视这些变化,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不断为保障新闻传播的现代化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付宇.浅谈数字虚拟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J].企业文化***中***,2012***2***:145.
[2]李凯,梁浩明.论“自媒体”的兴起与大学生网路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J].东南传播,2012***2***:125-126.
[3]苏林森,马慧娟,张东岳.大资料对新闻生产的影响[J].科研资讯化技术与应用,2014***03***:11-18.
[4]徐锐,万巨集蕾.资料新闻:大资料时代新闻生产的核心竞争力[J].编辑之友,2013***12***:71-74.
新闻学是在文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逻辑学、语言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相关。新闻学是当前最有前途、最有影响、最有时代特点的学科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网路新闻编辑对网路传播现状的改进
摘要:随着网路时代的全面来临,网路新闻编辑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网路新闻编辑作为媒介资讯的“把关人”,要想在媒介融合时代改变网路传播现状,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对网路资讯的选择、分析、评价和创造性传播的能力,表达出新闻的真实内涵,实现网路新闻的价值。
关键词:网路新闻编辑;职业素养;媒介融合;网路传播现状
一、网路传播现状
有的网站为了迅速发新闻、争“独家”报道,仅仅靠网路上的海量资讯来写作新闻,所以大量未经认真采访和核实的新闻稿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结果稿件中错误百出,逻辑混乱、连篇错别字出现、虚假新闻等现象随处可见。当今虽然进入了媒介融合的时代,但是很多网路媒介并没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功用,仍然依赖于传统媒体,导致网路新闻千篇一律,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网路新闻编辑需要如何改进
一提高网路新闻编辑的选择能力
现在很多网路新闻编辑每天的工作只是将纸质版的文字转化为电子版,然后加上一个显目的标题,这样就完成了日常的工作。网路资讯的庞大冗杂,受众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有用资讯,而且由于各种社交软体的涌现,网路编辑获取资讯的来源越来越广,甚至有的资讯是从普通网民的释出中获取的,所以讯息的真实性就难以保证,这种情况下,网路新闻编辑就需要具有收集、分析、鉴别的能力,这就是一种选择的能力。[1]网路新闻编辑要在接触社会的资讯后,筛选出有价值的资讯进行释出,这样不仅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吸引受众阅读,也能让新闻正确引导受众,正确地影响和引导舆论。
二对网路媒体自身及受众的清晰定位
网际网路的迅速发展,使得对媒体网站建设的需求增加,然而很多入口网站在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后却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展示作用。很多网路媒介之所以得不到大众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对受众群体的定位不清晰,一味地大面积、大领域释出资讯,又怎么能获得自己的忠实受众呢?网路媒体在受众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但由于媒体对受众调查不够,一些媒体不顾自身优劣,也不管自身释出内容的取向,就随意释出资讯,所以其受众定位存在高度重叠和盲目性。而现代社会,人们在受教育水平、职业、兴趣取向、收入水平、生活享受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网路媒体的受众也出现了群体分化,需求也由过去的较为同一转为分化,必须要了解其中的差别,进行“差异化”受众定位。因此,只有在较长时期内向受众传达差异性的资讯产品和服务,满足其特殊需求,形成媒体的特有受众群体,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三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新闻学给我们的是一种从事新闻的工作思维,让我们去发现新闻、挖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但是要观察现实,评价事实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还需要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中吸取养料。网路的普及,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给大众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资讯的释出具有不可控性,网路新闻编辑如何正确识别并独立地作出判断呢?网路新闻传播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的限制,与世界联通,所以要求网路新闻编辑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思维方式,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充套件自己的全球视野。现在的网路新闻受众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网上查询相关资讯时,人们一般更倾向于阅读专业所需要的资讯,面对这样的受众,网路新闻编辑就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积累,具备更高的文化修养。因此,网路新闻编辑不能只学习新闻学科,还应该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哲学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网路新闻编辑才能对新闻线索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运用数字化工具来进行特色报道
网路新闻传播运用高科技进行讯息传播,网路新闻的表现形式将逐步由静态转向动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新闻资讯编写由简单的“文字+图片”的形式,发展成为集视讯、音讯、文字以及大量相关资讯连结的立体报道形式。今后,网路新闻采访中还会更多地运用视讯采访等手段,远距离实现“面对面采访”。[2]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网路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会用高科技,而且要能熟练地掌握现在的媒介工具,只有不断学习网路知识,加强网路传播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媒介素质,善于利用各种软硬体装置,才能开创一片新天地。这个网路媒体云集的时代,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新闻内容的竞争、讯息可信度的竞争,也是网路新闻编辑自身素质的竞争。编辑应该充分利用网路的互通性,不能只求自己的发展,要与其他不同型别的网路媒体相互配合,互相促进,这样才能使自身竞争力有更大的提高,才能改善网路传播现状。
五记者应具备更强的道德意识
网路新闻工作者在资讯传播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道德意识,对发出的每条讯息负责。新闻工作者还要积极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料,发现并谴责不道德的资讯传播现象,以保证资讯传播的有效性和纯洁度,从而增强传播的效果。记者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在努力增强责任感的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尽可能地减少稿件中差错的发生。总之,网路记者应重视整体道德修养的提高,树立良好的整体职业形象,以顺利完成资讯时代新闻传播者角色的转换。
三、结语
网际网路作为第四媒体,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网路新闻编辑作为这个拥有海量的网际网路资讯海洋里的瞭望者,在这个有害资讯滋生并可迅速传播的温床里,不仅要扮演好瞭望者的角色,利用自身优势及时传达新闻资讯,还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让虚假、有害资讯止于网路之外,还受众一个干净的网路新闻传播环境,改善现在纷乱繁杂的网路传播现状。
参考文献:
[1]赵振杰.浅论网路编辑的文化修养[J].出版发行研究,20025:26-27.
[2]王巨集.网路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新闻爱好者,200511:45.
二: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新闻传播人才亦是如此。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时代的新特点,对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方案提出了新的观点。笔者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探讨,旨在为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使其能够满足当前的时代特征和传媒行业发展的需求,从而使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媒介融合;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路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并在传媒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新旧媒体的界限日渐模糊,媒介受众也由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媒介融合时代悄然来临。媒介的融合发展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更加娱乐化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因此,探索更加适合媒介融合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方案势在必行。
一、媒介融合时代传媒融合的特点
21世纪是媒介融合时代,网路、手机等新媒介出现并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媒介。同时,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现代传播成为平民化甚至是全民化的传播。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资讯传播渠道更加开放与多元,传播渠道的多元使受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受众向分众化转变。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成为趋势。但同时,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传媒发展中也存在诸如新闻真实性存疑、传媒公信力降低、受众选择性困惑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
二、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新要求
相较于其他新闻传播者而言,受众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要求更高。体育新闻传播者不仅要懂体育、爱体育,拥有海量的体育知识,同时还要拥有敏锐的判断力与独到的见解。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提出了新要求。
一运用多种媒介蒐集与整理资料
资料的蒐集与整理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海量的体育资料与丰富的体育知识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先决条件。一篇好的体育新闻报道,不仅要有记者的观点与见解,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料支撑。大资料的来临使得资料的蒐集与整理不再复杂,在网际网路平台上,可以进行各种资料的蒐集、整理分析。所以,运用各种媒介蒐集、整理与分析资料,是一名体育新闻传播者应掌握的基本能力。
二综合应用多种媒介渠道传播体育新闻
媒介融合时代,多种媒介使用统一的以网路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工具和数字语言,形成了大众传播特性、艺术表现形式和数字技术平台紧密结合的融合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体育新闻传播者亦是如此。体育新闻传播的特性要求体育新闻报道风格的娱乐化与内容的专业性。所以,体育新闻传播者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时,既要hold住官方文章,又要能报道街边趣闻,同时还要善于捕捉竞技场上潜在的新闻。使用资料工具与资料语言进行多种媒介渠道的报道,是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能力。利用多种媒介进行报道,要求体育新闻工作者写出适合各媒介传播特性的各种风格与体裁的文章,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新闻策划能力,策划出适合各种自媒体传播的“萌文”。当然,图文的处理与音视讯的制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体育新闻专业教育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983年上海体育学院试办体育新闻专业方向。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方向点已达20个左右,主要分布在体育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以及民办学校和其他社会办学机构。其课程设定大多以体育新闻评论、体育新闻学、广播电视概论、网路传播理论与务实、电视新闻务实、新闻摄像、体育新闻传播学等为主。但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体育新闻≠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专业成立至今已经培养了几代优秀的体育新闻人才,但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课程设定问题及教材问题。目前,国内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教材包括郝勤的《体育新闻学》、毕雪梅等的《体育新闻学概论》等。虽然弥补了体育新闻专业教材方面的空白,但是部分院校仍然将体育新闻专业停留在新闻传播学理论与体育简单叠加的层面,缺乏课程设定的专业性。
二师资结构有待调整,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我国体育新闻专业虽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体育新闻教育仍相当于起步阶段。随着新闻媒体的更新换代,专业教师仍处于较为缺失的状态。绝大部分院校的体育新闻学教师由高校新闻学或专业专案教师担任,缺乏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专业性和深度。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
由于师资结构存在问题,学生能接触到的有体育新闻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使得目前我国体育新闻教育实践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师资方面的问题,还使学生最后的实习环节受到影响。首先,部分院校没有设定实习部分,即使设定了,对学生的实习地点等也没有做过多要求。其次,部分院校设定了对口的实习基地。此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习难的问题,但部分实习基地的建设尚未落实,或者无法跟上时代要求,这也成为制约体育新闻专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为应对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满足当前体育新闻报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性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应该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我国高校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培养的学生多是理论知识掌握得多,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亦是如此。如何进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增开融合型技能专业课程
当前,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在进行专业设定时,体育新闻学、体育电视编导、体育广告学、体育播音主持等相关专业都是分而立之,各专业的课程设定与安排也都是基于该专业设定形式而形成的。这种专业和课程设定模式造成了各专业之间人才培养的割裂,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必须要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多样、适应媒介融合发展需要的传媒人才。同时,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网际网路、手机等新兴媒介主流化发展的趋势,在课程设定方面,除了传统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采、写、编、评、摄等核心课程之外,还应开设摄影摄像基础、计算机图形影象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以及包含有音视讯与图文立体互动设计的多媒体互动设计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网路、手机新闻的采编、制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进行网路传播用语与网路受众特征等方面的课程培训,使学生快速掌握网路受众的特性,方便学生在网路传播的实践中,尤其是在娱乐化的体育新闻传播实践中快速上手。
二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媒介融合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在我国的体育新闻专业中,与媒介融合相关的课程教学工作做得并不好,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拥有媒介融合技能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所在。由于传统的专业与课程设定的弊端,院校现有的教师往往只对某一类媒体有较深的认知和了解,对其他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的认知和研究则相对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与掌握更是少之又少。体育新闻传播者独有的体育属性要求体育新闻专业的教育与普通的新闻学教育不尽相同,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师更加侧重对体育专案的熟悉与了解。因此,教师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该时刻关注体育比赛与体育新闻,对某个或多个体育专案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在教学中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领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与关注,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与思考。
三整合实践平台,建立媒介融合实验室
对于传媒专业而言,完备的教学实践平台是培养传媒人才所必需的,体育新闻也是如此。早在2008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就投资数万元建设了模拟媒体生态环境的媒介融合实验室,并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本科媒介融合专业。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特别强调理念和技能双管齐下的培养模式。当然,就现实情况来说,建设媒介融合实验室需要高昂的费用,这对于国内很多体育院校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幸运的是,媒介融合本身也为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便利。例如,电脑PC机和智慧手机等网路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开设个人网页、个人部落格、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并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PR、EDIUS等软体工具进行音视讯的制作,并通过网路相互转发与评价,在互评中得到提高。还可以将这种平台与学院已有的教学实践平台相连线,大大强化学生各种媒介技能的训练,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梅,杨颖.新媒体时代传媒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研究[J].新闻传播,201514:55+57.
[2]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张丁丁.我国体育新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解析[J].视听,201407:119-120.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新闻学既是一门“有用之学”,也是一门“无用之学”。对新闻学本质的认识,不仅关系到新闻学研究的特定物件和方法,也关系到新闻学教育的方向与目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新闻传播转型中核心价值恪守意义
【摘要】在如今这个新媒体盛行的大时代,新闻传播面对着巨大的冲击,核心价值受到了大幅削弱。在这场转型变革的大趋势下,新闻传播要真正实现其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必须明确分析出现有的问题及原因,并定位好自己应当担任的角色,从而更好地践行新闻传播的核心价值,恢复新闻行业在大众心中的公信力。
【关键词】新闻传播;转型;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的坚守是新闻行业能够长久发展,保持繁荣的根本所在,而且新闻业的核心价值也代表着 *** 和民众的利益,所以当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拥有自己的责任担当,做好这个时代记录、建设和服务的工作,维护好新闻传播和社会和谐的良好关系。坚定地遵守党的规章制度,坚守新闻规律,坚守新闻伦理道德规范,做一名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分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新闻核心价值流失原因分析
在传媒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使核心价值经受了诸多考验,而这其中最突出的便是新闻业的基因异化。
一漠视新闻采访在媒介变得平民化、广泛化、个人化、自由化的新趋势下,人们也开始随意的传播观点和事件,这使得新闻的地位被拉低,业务能力被削弱,甚至是被漠视。这更加弱化了新闻报道中的事实材料,使其准确性受到大量相关却不真实新闻的干扰,而逐渐流失其核心价值。而漠视和削弱新闻报道已成为在新闻传播业中的一种趋势。在新闻内容方面,文章没有核心体系,只是凭自身感觉写些所谓的有价值的事,有时还会分享些出格的看法,并不考虑受众的态度。当然,这应该是社会发展媒体进步的一种必然趋向,但这种趋向绝不是新闻报道尊重事实传播真相的必然规律。如果照此趋势发展下去,新闻报道的核心价值体系必然会出现大的危机。
二观点代替新闻新闻传播的观念转型,带来新闻报道日趋观点化。新闻不再重视实地采访而是重视编辑,呈现出一种采访并不重要,观点可以代替事实,观点至上的现象。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观点虽然重要,但应是建立在事实根据上的观点,不是舍弃实际的采访调研,缺少真实可信的调查材料的观点,因为真正有意义的观点是以事实为依托的。发表观点本身并没有错误,但在受众不知情的前提下,用观点对事实真相进行主观裁剪,甚至是添砖加瓦,则完全违背了新闻最基本的真实性准则。在这个网际网路的大时代,资料不断地从世界各地汇总而来,而大量的新闻传播若是失去了它的客观真实,难免会使新闻的核心价值被弱化,从而动摇整个新闻业的大厦。
三过多转发稀释了新闻责任在新媒体流行的今天,新闻报道曾经那种核实、核实、再核实的追求事实真相的态度被逐渐消解,在客户端和网际网路的喧嚣中,公信力在一步步的遭到瓦解。在新闻媒体市场进入白热化的今天,资讯转发变成了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要能引起公众的注意, *** 大众的神经,无论真假,各个新闻媒体频频转发,只为得抢占先机,能够先发制人。为何虚假新闻越治理越多,这无疑是一大根源。为了市场,为了能把自己的媒体搞热闹,为了更多的点选率,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核心价值被弃置一旁,这无疑给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平添了许多新的矛盾,整个新闻业的核心价值也是受到极大影响。
二、当代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在这个经济转型、政治转型、观念转型的时期里,新闻传媒也面临着诸多转型,而新闻工作者的角色也出现了很大的改变。所以讨论在新闻传播转型过程中的核心价值坚守时,极有必要首先明确好新闻从业者的角色定位。
一如实的记录者。中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媒体也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新闻工作者应针对繁多的社会事件、各类社会现象、社会突出矛盾和多元的价值体系做到详实的记录,真实地反映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的新变化,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讲述好中国故事,如实的记录下中国发展进步过程中的艰辛历程。
二有力的建设者。在社会转型的这一特殊时期里,新闻从业者对促进社会发展、稳定社会秩序起著尤为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一时期,由于新闻工作者自身定位不清,时常进入报道的误区。许多媒体存在对正面新闻和建设成就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认为商业价值低,并不主动做宣传报道,但对影视明星和负面新闻却是兴趣十足,甚至是经常转发报道一些虚假资讯,迷惑不知情的群众。这些都是新闻从业者缺乏核心价值观,缺少对自己清晰地定位所导致的。他们本应该是时代最有力的建设者,应当以正确的责任意识和全域性意识为标准,肩负起这个时代赋予它们的责任和使命,以建设者的角色作为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做到每一篇报道都有明确的建设性,能够促进党和人民的和谐发展。进行正确的言论引导,传播主流价值并且产生民族凝聚力是这个时代对新闻工作的新要求,更是明确新闻转型中核心价值的重要手段。
三坚定的服务者。新闻工作者应以满足大众的资讯需求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和任务,具有很明确的服务性质。而新闻工作者的服务角色定位同样是整个时代的需求。处于转型期的社会文化逐步向多元化发展,社会舆论环境逐渐趋于复杂,进行舆论引导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新闻工作者们必须努力恪守自己服务者的定位,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也只有新闻媒体完全明确了自己服务者的定位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做一名称职的新闻从业者。
三、新闻传播的核心价值
坚守新闻无论怎么转型,传媒需要的依然是真实可信的材料,否则新闻也就不能被称之为新闻,失去了它的根本。也只有保证新闻的核心价值不流失,才能保持新闻传媒真正的生命力。那么在新闻转型的大趋势下我们就该明确的坚守住新闻业的核心价值观。
一重新树立新闻理想。新闻的职业理想决定着人们对新闻行业的目标设定和操作流程。有很多从事新闻的人并不是带着新闻理想去的,只是为了生存、生活、光鲜、出名而已。因此,他们的核心价值也极其模糊,尤其是当今新媒体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冲击更是让新闻从业者失去了对新闻业的热情与信心。新闻理想的重树是保证媒体人心态稳定,有热情去追求在新闻事业中自我实现的最有效途径。否则,再多的教育也是治标不治本。
二回归传统书写本色。所有能让人们信服的新闻稿件都有一个同样的根,那便是遵循客观事实,它是对真实事实的报道,而不是凭空臆测。只有真实的才是长久而有说服力的,要坚守住新闻的真实性,必须回归传统,做到采访第一。
四、结束语
在这个转型新时期里,我们的新闻传播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坚守住自己是新闻业人最该问自己的问题。作为从业者应当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明确自己记录者、建设者、服务者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新闻理想,从最根本的事实做起,从最基层的采访做起,努力做到最真实客观的报道,恢复新闻业的公信力,实现新闻传媒的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钟克勋.新闻传播转型中的核心价值坚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06:158-163.
[2]郜书锴.重塑当代新闻传播业核心价值体系论纲[J].东南传播,2011,06:1-4.
[3]马缘园,王灿发.论社会转型期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担当[J].新闻爱好者,2014,11:18-22.
范文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策略
【摘要】在科学技术和网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新的媒介、新的媒体层出不穷,形成了一层层搭载着大量资讯的网。新闻网站作为网路资讯服务提供商,凭借其传播平台的特殊性,在各种新闻时间中创造了巨大的点选量。本文试图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现状入手,对新闻网站图片新闻的选择和具体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以及针对图片新闻传播中出现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图片新闻;图片;传播策略
一、当代环境下新媒体发展状况阐述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征。新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影象、动画、音讯和视讯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概括起来,新媒体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
1、传播新业态的形成。新媒体意味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要加强互动,共同满足受众的需求。传统媒体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对新媒体融合、借鉴,新媒体不要沾沾自喜,而要对传统媒体加以整合、吸纳。两者之间差异共存,却又互促互进,不仅能让受众感受到资讯的便捷性,还能更有效地加快科技的发展。
2、资讯高度自由化传播。在吸收传统媒体优势的同时,新媒体还吸收了网际网路、手机等的资讯传播方式和互动优势,使传播者和受众平等地享受于一个综合网路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共享资讯资源,达到互动融合的目的。
3、接受终端的移动。在资讯全球化程序中,新媒体提供了接受终端的多样性,包括手机、数码相机、PDA、膝上型电脑、智慧手表等小萤幕行动式移动终端。新媒体接受终端的移动化趋势将使受众随时随地与资讯相随相伴。
4、传播分众化。在新媒体的大背景下,媒体的分众化传播趋势明显。数字化导致了分众化传播更容易更便捷,这是一个互动的环节。
二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尽管新媒体时代的口号喊得很响亮,但总体看来,目前传媒业对新媒体的实践仅处于起步阶段,只是在摸索中前进,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对新媒体运营之于传媒发展的意义仍不甚清晰。新媒体虽然在渠道的多元性、内容的海量性、原创性及传播方式的互动性上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它也有自身的劣势与短板,比如资讯碎片化、无深度,聚焦原创内容良莠不齐、缺少必要的把关等这些问题亟需解决。[1]
二、新闻网站中图片新闻的选择
根据国外传媒机构统计,美国平均每个平面媒体版面能够产生强烈视觉效果的新闻达7.2篇,74%是新闻图片,7%是图画,19%是新闻图示。由此可见,图片地位的独立性正在不断提高,优势日渐明显,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闻网站对于图片新闻的选择也应加强重视,在主题把握和新闻来源上更要学会巧妙选择。第一要给人们的视觉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力,这也是新闻传播最吸引眼球的地方。而网路媒体传播范围全球性的特点,使得新闻图片在第一时间迅速在全世界传播,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宣传效果。第二要根据受众的特点选择图片。每个新闻网站都有其受众定位,比如人民网突出政治宣传,凤凰网重在人文情怀,新浪网则是新闻杂烩。图片新闻要立足受众,选择受众爱看、能看的图片。只有被受众接受了,图片新闻的传播效果才能得到真正发挥。第三要正确运用图片新闻的特点和内在因素。图片新闻,图片是表象,新闻是实质,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及其规律,且具有鲜明、突出、特殊的个性,这样才具有新闻价值。第四要注重图片新闻在版面上的运用。图片新闻在设计中要注重版面的整体效果,实现图片新闻与版面的相辅相成。
三、新闻网站中图片新闻的具体影响
在多种媒体并存的新媒体时代,图片新闻越来越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中,图片在新闻中的使用频率大幅增加,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中对图片的使用量骤然增加。在新闻网站中,网站首页是抓取读者眼球、增加网站知名度、增加网站流量和点选率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网路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图片以其资讯直观、饱满、丰富等特点直接影响着网站首页的点选率。目前,我国点选率最高的网站主要有百度、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开启这些网站可以看出,图片在这些网站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以国内入口网站搜狐为例,搜狐网站在1999年时网站首页的编排以文字标题来罗列事件,点选率当然不高。2001年时首页开始放置一些图片,走图文结合的道路,点选率开始攀升,2001年7月13日,搜狐创下2亿次的点选率记录。2004年,搜狐网站开始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描述事件,点选率稳步上升。2008年,搜狐网站在版面的安排上,文字和图片已经能分庭抗礼,特别是在2008奥运会期间,搜狐的主页除了一些赛事的报道之外,更多的是一些运动员在赛场的照片以及一些美女志愿者和各类宝贝的照片,搜狐网站的点选率为13亿多次。
四、新闻网站图片新闻传播的问题和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网站图片新闻的传播变化相当快。在这个过程中,有正能量的表现,也会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重新审视新闻网站图片新闻传播的过程,对于新闻网站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总体来看,大致有以下四方面问题:
第一,网站页面视觉超负荷。今天几乎开启任何一个网站的网页,图片就会铺天盖地地涌来。同时网路新闻摄影图片除了承担新闻报道的重要职责之外,也是美化网页版面形成视觉中心的重要视觉因素。图片己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了。
第二,网路容易滋生虚假的图片新闻。网路媒体作为一种开放型媒体,使得新闻图片的数量大大增加。网路传播的特点也使新闻图片的真实性面临极大地挑战,新闻造假图片数量急剧增多。只要技术和装置支援,任何人都可以在网际网路上释出资讯,于是为了提高点选率和出名,低俗、虚假的图片新闻在网路上蔓延。2007年引发全国性关注的“华南虎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第三,网路图片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商业网站及个人网站是没有新闻采访权的,这直接导致众多网路新闻媒体获取网路资讯的来源渠道非常狭窄和单一,只好大量使用“复制+贴上”的形式传播新闻及图片,从而导致各新闻网站的图片新闻报道内容单调重复,同质化现象严重。为了更好地实现新媒体时代图片新闻传播健康有序的发展,特提出以下几点策略:首先,建立法律监督机制规范新闻传播,实行有效的他律。网路的兴起除了带来便捷的资讯爆炸,也带来了许多因法律缺失而造成的漏洞。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网路新闻管理办法和规定:《网际网路资讯服务管理办法》《网际网路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网际网路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等,这些法规的颁行都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这些办法、规定的出台,对规范网际网路的新闻登载,促进网际网路新闻传播,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其次,加强媒体自律性,提升职业素养严守职业道德。在新媒体时代,资讯的多元化和需求多样性容易造成网路所传播的资讯内容鱼目混杂,因此图片新闻也承载着推动社会前进的责任感和肩负著传递社会道德、文化、良知、责任的使命。最后,网路图片新闻从业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同时,要加强新闻图片核发制度化建设,加强新闻媒体内部的新闻图片监察和核发力度,使网路图片新闻报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戴元光,金冠军:传播学通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