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崔彦超医学杂志

2023-11-06 18: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崔彦超医学杂志

大芬戈尔德菌,曾称为大消化链球菌,为专性厌氧革兰阳性球菌(GPAC),可定植于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的粘膜。据报道是青春期前阴道菌群的组成部分,且在50%的怀孕妇女的阴道菌群中出现[23]。大芬戈尔德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以导致严重的感染,例如骨、关节、糖尿病足感染、乳腺脓肿、其他皮肤软组织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颈部和颌下腺感染、腹壁筋膜炎(necrotising fasciitis of the abdominal wall)、下肢坏死性筋膜炎(lower limb necrotising fasciitis )等。

大芬戈尔德菌最适生长温度30℃,血平皿培养48h后形成灰白色、光滑、轻微凸起、不透明、不溶血的小菌落,菌落直径为0.5~1.2mm,有糖果气味。某些菌种在孵育48h后,革兰染色易染成阴性,镜检菌体呈球形或卵圆形,多成双或短链状、长链或成堆排列。

感染发病时间较长,感染初期常无明显症状,起病隐匿,脓肿增长迅速,常无外伤史。感染部位有不同程度肿胀、疼痛、破溃等。有些病例有基础疾病(糖尿病),多无明显诱因。大芬戈尔德菌感染的诊断主要根据从感染部位获得足够标本进行培养,菌种鉴定相对困难。

常规治疗最重要的是引流、清创,同时给与抗菌药物治疗。
克林霉素、红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阿莫西林/甲硝锉等。(从文献获取此部分资料)。

大芬戈尔德菌是皮肤中最常见的革兰阳性厌氧菌之一,可以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大芬戈尔德菌的毒力因子使之成为GPAC中具较强致病性的条件致病菌,也是术后及假体植入物相关脓毒性关节炎病因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占所有GAPC感染的20%~40%。

有研究表明,免疫抑制和营养不良是公认的致病原因。皮肤表面的大芬戈尔德菌、微球菌和棒状杆菌属有助于保护宿主免受更多病原微生物的定植。然而,当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被破坏或微生物平衡被破坏时,这些细菌就会成为机会病原体并引起感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是正常菌群受到干扰。此外,老龄化、引进国外材料和设备(人工心脏瓣膜、关节置换、导管等)及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导致包括厌氧菌在内的条件致病菌引起的临床感染急剧增加。有报道称在皮肤软组织感染中,气性坏疽、乳腺脓肿、坏死性蜂窝织炎、肛周和直肠周围脓肿、糖尿病坏疽、创伤后感染、痤疮等厌氧菌感染的概率为70%-100%,伤口感染、脓肿、蜂窝织炎、坏死性筋膜炎、咬伤、糖尿病足部感染、感染的褥疮等厌氧菌感染的概率为40%-70%,脓疱病厌氧菌感染概率为15%~45%。从非产褥期乳腺脓肿中分离出的主要厌氧菌为大芬戈尔德菌。

有研究表明大芬戈尔德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送检血培养均为阴性,只有送检相关的组织标本,才能获得病原菌。而在纵隔炎或者中,67%的或者血液培养为阴性,血培养阴性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培养的技术条件所限;(2)与感染的类型和部位有关;(3)病原菌的特性所决定。(4)经验用抗菌药物治疗。

在全球范围内,厌氧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日益增加。90%以上的大芬戈尔德菌对青霉素敏感,而且一般对其他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也敏感。然而, 对克林霉素、 甲硝唑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 19-20 ]。克林霉素在GPAC 中的耐药率在7% ~20% , 而且对于大芬戈尔德菌还有升高[ 18 ]。所以对大芬戈尔德菌引起的感染要谨慎使用克林霉素, 做药敏试验对临床正确使用和选择药物会有很大的帮助。常规治疗最重要的是引流、 清创, 同时经验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对于特殊部位的厌氧菌感染或经验给药疗效不佳时, 可进行药敏试验, 如菌血症、 脑脓肿、心内膜炎、 骨髓炎、 关节感染、 假体感染等[ 15 ]。目前的研究表明, 5~7 d 的抗菌药物治疗对于临床治疗简单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是足够的, 但一般都治疗2 周[ 21 ]。但也根据临床症状将给药期限延长至4周,以确保感染症状得到完全缓解。这是因为大芬戈尔德菌生长缓慢, 并且容易产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感染后会导致病程延长, 慢性感染伤口中的大芬戈尔德菌也会减慢伤口愈合的过程[ 5 ]。

国内微生物实验室对于厌氧菌的检测能力还有待提高。临床标本中厌氧菌检出率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 ) 厌氧培养需要厌氧产气袋或厌氧培养仪等, 成本高, 许多实验室尚未常规开展;( 2 ) 由于厌氧菌一般长得缓慢、 菌落小, 有些厌氧菌需要生长3~5 d ;( 3 ) 标本送检过程中未考虑到厌氧菌存在, 标本采集运送时接触空气或低温运送, 厌氧菌容易死亡。因此, 微生物实验室人员需要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由于临床医生经常只开普通培养, 许多脓液、 伤口分泌物的等标本没有做直接涂片革兰染色仅仅直接接种血平皿, 当需氧培48 h 不生长时, 就会报告“ 无细菌生长”, 容易造成厌氧菌的漏检。应加强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和临床的沟通, 加强主动服务意识, 认识到直接涂片染色的重要性, 便于区分伤口污染( 显示大量上皮细胞) 和感染( 同时显示细菌和炎症细胞), 还可以判断标本中是否有菌, 快速给临床报告。

综上所述,通过从不同的临床标本中经过纯培养分离出大芬戈尔德菌,此菌的临床意义已得到清楚的证实。但是大多数厌氧菌生长缓慢,菌落很小,因此很容易被漏检和忽略,导致厌氧菌在临床感染病例中分离率很低。微生物实验室应采用正确的培养方法、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才能准确找到病原菌,缩短诊断时间,及早使用正确的抗菌药物治疗。

[ 1 ] BASU P , WILLIAMS A , O'BRIEN M T , et al. A case of Finegoldia magna ( formerly Peptostreptococcus magnus ) infection mimicking disseminated malignancy [ J ] .Int J In-fect Dis , 2016 , 53 ( 1 ): 12-14.
[ 2 ] ARSENE C , SASTE A , SOMIAH M , et al. A case of septic arthritis of the wrist due to finegoldia magna [ J ] .CaseRep Infect Dis ,2014 : 793053.
[ 3 ] COBO F , RODRÍGUEZ-GRANGER J , SAMPEDRO A ,et al. Breast abscess due to Finegoldia magna in a non-puerperal women [ J ] .Anaerobe , 2017 , 47 : 183-184.国际检验医学杂志40 · 1 · 2020 年2 月第41 卷第4 期Int J Lab Med ,Februar y 2020 ,Vol.41 ,No.4
[ 4 ] HOSSEINI D S H , OSORIO G. Case of pacemaker pocket infection caused b y Finegoldia magna [ J ] .Anaerobe ,2017 , 47 : 135-136.
[ 5 ] KHETAM H , ZIV S , LIRAN S , et al. Infective endocarditis caused by Finegoldia magna following aortic dissection repair : a case report and data evaluation [ J ] .Am J CaseRep , 2014 , 15 : 554-558.
[ 6 ] SOLEN K , MATTA M , ANNIE B H , et al. Postoperative mediastinitis due to Finegoldia magna with negative bloodcultures [ J ] .J Clin Microbiol , 2009 , 47 ( 12 ): 4180-4182.
[ 7 ] BO S , SANNA B , BENGT H , et al. Finegoldia magna isolated from orthopedic joint implant-associated infections[ J ] .J Clin Microbiol , 2017 , 55 ( 11 ): 3283-3291.
[ 8 ] SUNGSIL L , KYOUNG H R , CHANG K K , et al. A case of necrotizing fasciitis due to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 arcanobacterium haemolyticum , and Finegoldia magna in a dog-bitten patient with diabetes [ J ] .Korean J Lab Med ,2008 , 28 ( 3 ): 191-195.
[ 9 ] 范宁, 朱超, 王苗, 等. 膝关节强直术后大芬戈尔德菌感染1 例及文献复习[ J ]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8 , 17 ( 12 ):1089-1097.
[ 10 ] MURPHY E C , MÖRGELIN M , REINHARDT D P ,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used b y Finegoldia magna to penetrate and colonize human skin [ J ] .Mol Microbiol , 2014 , 94 ( 2 ): 403-417.
[ 11 ]成祥君, 马金霞, 刘根焰, 等.大芬戈尔德菌合并贪婪丙酸杆菌致非哺乳期乳腺炎一例[ J ] .临床检验杂志, 2017 , 35( 12 ): 954-955.
[ 12 ]栾亮, 王璐, 褚美玲, 等. 左足软组织感染伴嗜胨菌和大芬戈尔德菌菌血症一例[ J ]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9 , 12( 3 ): 214-216.
[ 13 ] INGA-MARIA F , KARLSSON C , MATTHIAS M ,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protein promoting the colonization and survival of Finegoldia magna , a bacterial commensal and opportunistic pathogen [ J ] .Mol Microbiol ,2008 , 70 ( 3 ): 695-708.
[ 14 ]陈东科, 孙长贵.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 505-507.
[ 15 ] NAGY E , BOYANOVA L , JUSTESEN U S , et al. How to isolate , identify and determin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 y of anaerobic bacteria in routine laboratories [ J ] .Clin Microbiol Infect , 2018 , 24 ( 11 ): 1139-1148.
[ 16 ] HUSSEIN K , SAVIN Z , SHANI L , et al.Infective endocarditis caused b y Finegoldia magna following aortic dissection repair : a case report and data evaluation [ J ] .Am J Case Rep , 2014 , 15 ( 15 ): 554-558.
[ 17 ] KERNÉIS S , MATTA M , HOÏ A B , et al.Postoperative mediastinitis due to Finegoldia magna with negative blood cultures [ J ] .J Clin Microbiol , 2009 , 47 ( 12 ): 4180-4182.
[ 18 ] SCHUETZ A N.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anaerobic bacteria [ J ] .Clin Infect Dis ,2014 , 59 ( 5 ): 698-705.
[ 19 ] WYBO I , VAN D B D , SOETENS O , et al. Fourth Belgian multicentre survey of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of anaerobic bacteria [ J ] .J Antimicrob Chemother , 2014 , 69( 1 ): 155-161.
[ 20 ] JEVERICA S , KOLENC U , MUELLER-PREMRU M ,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routin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results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anaerobic bacteria in a Slovenian tertiary-care hospital in 2015 [ J ] .Anaerobe , 2017 , 47 : 64-69.
[ 21 ] WALSH T L , CHAN L , KONOPKA CI , et al.Appropriateness of antibiotic management of uncomplicated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in hospitalized adult patients [ J ] .BMC Infect Dis , 2016 , 16 ( 1 ): 721-728.
[ 22 ]冼伟, 杨凡, 李东明, 等. 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细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19 , 99 ( 11 ): 829-833.
[ 23 ] Begaj A, McLean RC, Bhaskar P (2020) Finegoldia magna: a rare cause of necrotising fasciitis. BMJ Case Rep 13.
[ 24 ] 时琰丽,韩玉,李东,李雪清,王杉,崔彦超,鲁炳怀.大芬戈尔德菌致皮肤软组织感染4例及文献回顾[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4):398-402.

如何证明生死轮回

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香港来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讲座,我们的讲题是“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自古以来对于生死人们就一直在探索,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死是怎么来的?到底能不能够不生不死?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历史上已经探索了几千年,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圣哲,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我们来看看我们中国古老的圣人孔子,他老人家虽然讲到“未知生,焉知死”,所以他对于生的道理讲述得很多,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对死的道理讲述得就很少。

可是他老人家也是相信有生死轮回的,你看孔老夫子在注解《易经》当中他就这样提过,他讲过一句话,叫做“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游魂就是指人还没有投胎之前的那种状况,精气是指父母血气结合,人投胎以后的那种状况。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孔老夫子他也是承认人不是死了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他也承认是有生死轮回。还有东方的圣哲释迦牟尼佛,对于生死的学问就讲得更加的细致,更加的深入。不仅是这些古来的圣哲对于生死轮回描述得很多,有很多的垂训、教诲,就是在中外的历史上,对于轮回转世有著很多很丰富的记载这里我给大家简单的从中国的正史上拣出几个案例,我们先不用谈中国的野史或者是民间的传说,哪怕是中国的正史,这是古今的帝王、国家承认的正史,上面都有很丰富的轮回记载。在《宋史》上,宋朝的历史,在十帖三册四百四十四卷,记载著唐朝的诗仙李白,你看他转世到了宋朝,名字叫做郭祥正,这都是历史的记载,真有其人。另外在南北朝时代,梁元帝的前生是一名出家人,他的名字叫做眇目僧,这个事情也记载在《南史梁纪》一帖三册八卷。还有天人转世来的,你看在《唐书》上面的记载,三帖二册二十七卷,记载著唐代宗他是神人降胎而来的。
另外还有人转世成动物的,像在《东周列国志》上有这么一段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和赵国正在打仗,赵国的大将叫做赵括,他不懂用兵之道,只会纸上谈兵,结果被秦朝的大将白起大败,赵国有四十万的军队都被秦朝的白起大将给抓住,然后白起竟然把这四十万的降卒都活埋了,所以这个杀业造得很重。根据《东周列国志》的记载,到了唐朝末年,有一天天上突然打了个晴天霹雳,这个大雷震死了一头牛,这个牛的肚子上就写著「白起”两个字。结果历史上的评论员讲,因为秦国的大将白起杀人太多了,所以他的生生世世都要轮回做畜生,还要受到天雷雷击的报应。像这些案例中国的历史记载得很丰富。

正是由于古来的圣哲这些教诲,还有历史上丰富的记载,所以古代的人对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他不怀疑。现代的人你看他相信科学,把轮回这个概念认为是宗教里的概念,把它斥为是反科学,所以一谈到宗教,就把宗教跟科学对立起来。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实际上这几百年来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你看看在几百年前当科学刚刚兴起的时候,当时在欧洲很多的这些科学家、天文学家,他们发现宗教里所讲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个理论不对,他们通过科学的发现,提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这是反宗教的理论,结果一提出以后就被当时的宗教徒迫害。譬如说义大利十七世纪的天文学家伽利略,当时因为坚持这个理论,结果被这些宗教徒抓起来终身监禁;还有布鲁洛,也因为坚持这个理论而被活活烧死。所以在过去,你看人们拿宗教来反科学,现在人们又用科学来反宗教,这就是一报还一报,明明摆著的因果报应,你还不相信!

不过宗教和科学并不是对立、矛盾,你看就像科学之父爱因斯坦讲的,他说所有的宗教、艺术和科学,都是同一棵树上的枝叶,人类对这三方面的追求,都是为了使生命从单纯的物质世界里提升,而达到自由。可见得宗教和科学和艺术并不是对立。真正的真理是禁得起科学来检验的,是不怕科学来千锤百炼的。所以最近这几十年的西方,美国这些科学家们、这些医学家们,他们用大量的这些案例,大量的这些科研成果,为我们证明人确实有轮回。我们从今天开始连续四天,就给大家来详细的报告这些西方世界科学界里头,对于轮回转世、对于因果报应这方面的科研成果,让我们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今天我们开始用五个方面来介绍西方这些轮回方面的科研成果,因为这个科研成果非常丰富,所以把它们归纳为这五个方面的研究领域,第一个研究领域是对于灵魂存在的研究,第二是对于能够记忆前生者的立案调查研究,第三是催眠法回忆前世的研究,第四是对不同维次空间生命的研究,第五是特异功能者对于轮回的促进研究,这里头的研究成果是非常丰富。不过我们在这里要声明一下,这不是做科学的报告,所以我们尽量避免用科学的术语、用医学的术语,我们著重的目的是让我们社会大众都能够真正了解人生命的奥秘、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么多的这些科研案例给我们证实人确实是有轮回,所以我们在听这些案例当中可以用一个问题贯穿来思考,轮回它到底怎么来的?轮回能不能够超越?这样我们的讲题对于我们的人生观、宇宙观就有一个启发,有一个指导。

我们开始来谈谈第一个科学研究的领域,对于灵魂存在的研究。谈到轮回转世,首先第一个前提就是要证明人有灵魂的存在,假如说没有灵魂,那你们说什么东西在轮回?所以西方的这些医学,特别是精神医学、死亡医学,对于灵魂他证明确实是有。在这个研究领域里面一个主流的学科,叫做“濒死体验研究”,英文叫做(Near Death Experience Study)。这项研究主要是对一些濒死病人,就是快死的人,他们往往在医院里躺在病床上或者是手术台上,医生给他们抢救,这时候他们就昏死过去。结果当他们昏死以后,他们觉得自己的灵魂就离开了身体,这个魂出去以后就在外面看到种种的境界,之后当他们又回到自己的肉体上来以后,就会跟医生讲刚才灵魂出体以后的所见所闻,这种体验就叫做濒死体验。实际上濒死体验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根据美国一个著名的社会调查公司,叫做盖洛普公司的统计,仅仅在美国就有一千三百万的成年人曾经有过这种濒死体验,如果把儿童、未成年人也算进去,那个数目就更加可观。根据美国的康乃狄克大学一位叫做肯耐斯.瑞恩博士,这位研究员跟他的研究小组对于濒死体验进行大量的研究,结果他们总结出来,大约是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快死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濒死体验,剩下的百分之六十五,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濒死体验,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有过濒死体验,但是他们因为太糊涂、太健忘,就记不起来。

在濒死体验研究这个领域有很多著名的学者,这里我给大家举举他们的名字,然后就他们其中的一、二位的研究成果加以比较详细的说明。这些濒死体验的著名学者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儿科教授麦尔文.莫尔斯博士、美国内华达大学教授雷蒙.穆迪博士、著名的死亡问题专家,心理医生伊丽莎白.居伯乐.罗斯博士和卡里斯.奥西斯博士等等。在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是出现了很多位著名的学者,而且还在一九七八年成立了一个“国际濒死体验研.协会”,很多的这些研究著作论文也都在国际的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包括著名的《柳叶臅》杂志、还有《濒死体验研究》等等。可以说在这个研究方向,这个科研真的是方兴未艾h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美国的著名死亡问题专家伊丽莎白.居伯乐.罗斯博士。这位罗斯医生她这一生自己亲自做过濒死体验的案例就有二万多个,包括她自己本人也曾经有过这种濒死体验,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身体又回来。她的著作有很多,在这方面领域的著作包括有On Life After Death《关于死后的生命》,和On Death and Dying《关于死亡与临终》等等。现在我想用内华达大学的教授雷蒙.穆迪博士的一项研究成果来给大家介绍濒死体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穆迪博士在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四年之间做的一项研究,他通过对于一百五十个这种濒死体验的病例来进行研究归纳,发表了一篇著作,叫做《生命之后的生命》(Life After Life),发表在一九七五年。在这个科研报告当中,穆迪博士是给我们这样描述,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状况?他说当一个垂死的病人正躺在手术台上面,医生还在给他进行抢救的时候,当他感觉到自己的肉体疼痛到极点的时候,他就听到医生在旁边宣告这个人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这是医学意义上所说的死亡。完了之后他就听到一些响铃的声音,嗡嗡的一些噪音,紧接著他就看见一条黑色的隧道在他的前方,然后他很快的通过这条黑色隧道。当他到了隧道那一头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已经离开了肉体,他在半空当中看到自己的肉体还躺在床上,医生还在给他抢救。
这些人,有的人会看到已经过世的一些亲属、一些朋友,有的人会看到一些很美丽的色彩、很庄严的形相,像天堂一样,有的人还能看到这些宗教里神话当中的一些神灵。比如说基督教的人士,当他在濒死体验当中就可以看到耶稣基督,他们描述说这些神灵在他们面前是一种闪光的生命,非常亲切、非常热情的来迎接他们。然后神灵就像放电影一样,在他面前把他一生当中主要的事件全都给他放映出来,然后他自己看到自己这一生当中所做的,善的、恶的、人家看不见的、人家看得见的这些事情统统都摆在面前,瞬间当中就把这一生过了一遍。

这个神灵就让他自己去评价,这一生你自己说到底是善还是恶?紧接著评价以后就要按照自己这一生所做的这些善恶去选择来世。完了以后这些人他们就会来到一条边界上,这条边界是很显然隔开这一生和来世的边界,如果这个人一跨过去那就是来世。当时这些人没有过去,他又不想回来,因为他觉得灵魂离开肉体还挺舒服,要回到肉体上来发现自己还躺在手术台上,全身可能还被插满了管子绑在床上,很痛苦,所以他们不愿意回来。可是不回来也不行,他觉得自己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给牵引,就拉了回来。后来他一苏醒过来以后,医生也觉得很安慰,把他救回过来。他回来以后就跟医生讲刚才灵魂出体以后看到这一幕幕的情景,这种所谓的濒死体验一般都是这样子。

当然还是有不少这些濒死体验的人,他在临终的时候见不到这么美好的这些景象,有的人很可能还有可怕的濒死体验。在一本医学的报告,叫做《天堂印象,一百个死后生还者的口述故事》这本书里,他这个书对于一百个濒死体验的病人进行描述。其中就有一位,他是德国的一个警察局长,他的名字叫做斯塔因.海德勒,这位海德勒警察局长他就有过一次很可怕的濒死体验。这位局长他平时为人很残忍、自私、没有爱心,可能他做局长的时候对犯人也难免会拳打脚踢,没有爱心,结果到他临终的时候就有很可怕的经历。他说当他看到自己的灵魂离开身体以后,他就发现很多可怕的那些凶残的幽灵、那些鬼魂就围著他,其中有一只幽灵甚至于还张著血盆大口要扑上来咬他。可见得人一生如果是心存著恶念,自私、没有爱心的人,他在临终的时候会有很可怕的经历。临终的时候都这么可怕了,那死了以后会怎样?那就更可怕了。所以很多人觉得这一生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看不见的地方做点坏事不要紧,哪里晓得所做的这些善恶都留下来成为他的种子,将来一有机会这个种子就会结果。

不单指这个会结果,其实做的这个恶事也瞒不过人,像刚才所讲的那个案例当中,你看那个神灵能够在他临终时候像放电影一样的把他的一生给他放出来,这不就像东方圣哲告诉我们的“头顶三尺有神灵”?虽然我们在暗室屋漏当中,可是真的像古人所讲的,“十手所指,十目所视”,神灵都会在黑暗当中监察我们,等到我们临终的时候统统给我们把这一生当中的事情给我们放出来,因此古人讲“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实际上对于这种所谓的濒死体验的研究,最早的起源还是在东方,在东方佛教里头就有著对濒死体验,早在三千年前有很详细的描述。我给大家抄了一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经文,你看这个经文里头讲的,“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你看这不就是濒死体验的研究吗?这个经文上讲的阎浮提就是指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哪怕你是善人,造善之人,等到临命终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恶道鬼神。实际上这种恶道鬼神不是别人,都是人生命轮回当中所结下来的一些所谓的冤亲债主。

这种人他们因为过去生中你跟他结了怨,他这一生来讨债、来报怨,所以在你临命终的时候他会变成你认识的那些家亲眷属。因为你要是不认识,你不肯跟他去,你得认识他,就以为是自己的家亲眷属,跟著他去,就到了恶道里,到了很可怕的地方,他就给你来个原形毕露,进行讨债、报怨。所以经文上所讲的,造善之人尚且在临终的时候有这些景象出现,这种濒死体验,何况是造恶之人?一生如果没有爱心,自私自利,总是想自己,不肯帮助别人的人,到他临命终的时候那可就悲惨。

当然佛教里对于如何处理临终时候的这些情景,解决这个问题,它是有方法。它所提到的方法是让人们在临终时候意念佛菩萨,因为佛菩萨是这个宇宙当中最完美、最神圣的一种生命形式。包括宗教里所讲的这些神灵,都能够帮助人心得到安慰,都能够帮助这些可怕的景象能够消除。下来给大家报告一个科研的案例,一个实验的成果,对于这种濒死体验,证实人有灵魂,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来实验的是一位英国的医生,他的名字叫山姆.帕尼尔。这位帕尼尔博士他是用科学的方法给我们证实人临死的时候灵魂能够出体,出体以后他能够看。

他的实验其实很简单,他对一百多位快死的病人,在医院里当这些病人推入手术室进行抢救的时候,医生事先在手术室的天花板上吊了一个盘子,那个盘子上面放了一些小东西,这个病人在手术台上面没办法看到,只有这个医生自己本人知道这个盘子上面放的东西是什么。当这些人开始做手术的时候,他昏死过去,等到他回来以后,其中有七位能够被救活过来,这七位活过来以后,他们竟然能够准确的说出这个盘子上放的东西是什么,他说他们刚才看到。可见得他们这些灵魂在手术室当中,他们因为离开了身体,结果他们飘到了天花板上,在天花板的上空能够看到这个物体,如果不是这样,他不可能能够准确的说出这个盘子上吊的东西是什么。所以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是也是用科学的方法为我们证明人确实是有灵魂,而且灵魂是在我们肉体死亡以后他还存在,他不是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所谓“人死如灯灭”,这是一种谬论,现在科学证明人死了不是什么都没有,肉体可以死亡,但是灵魂不灭。

下面为大家继续报告一个相似的实验,无独有偶,一位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叫做查理斯.塔特博士,他也是用一个科学的方法来做实验,证实人是有魂。他的实验不是对那些垂死的病人,他的实验是对健康的活人。比如说他找到一位妇女,这个妇女自己自称能够有灵魂出体的本事,结果塔特博士就把她请到实验室里,让她躺在实验室的床上,看看她能不能够灵魂出体。跟她就约好,塔特博士用计算机在纸条上打印出一个随机的数字,一个五位数,然后把这张纸条放到一个六点五英尺高的架上,很高的架子。这个妇女是没办法看得见,她只能用一种方法看到,那就是她的灵魂出体,飘到上面这才能看到。结果这个实验做了一次又一次,这个妇女每次都能准确的把那张纸条上的数字给说出来。

我们如果学过一点数学的概率论我们就明白,如果能够猜中电脑计算机所打印出来的五位随机数字,他是随机的,这个概率,我们说的机会,有多少?就是十的五次方分之一,就是十万分之一;换句话说,这种实验你得做十万次,平均才有一次她能够猜中。结果没想到这个妇女每次做她都能够猜中,证明她不是猜的,她确实灵魂能够跑出身体外面飘到上面看到,把这张字条的数字都能够记下来,然后回来把它说出来。所以你看这个灵魂跑到身体外面,他还能够飞行,能够飘流,还能够做工。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个真实故事,这个故事是发表在欧洲很早的一本书上,叫做《走在灵界的边缘上》,后来又被转载到英国人著的一本书,叫做《内在自我的秘密》。这本书是出版在一九九二年伦敦,作者是史都尔.哈尔,书上就记载著一个故事,叫做“魂救遇难船”。这个事情发表在很早,在一八二八年的有一天,有一艘船,是艘商船,就来往于英格兰的利物浦和加拿大中间做运载的这种商船。当这个船离开岸在大海中航行六个礼拜的时候,有一天这个船上的大副就来到,这天天气很晴朗,船长正在甲板上观察气候,大副就来到船长办公室,打开门一看,发现里面有个人坐著,这个人正在船长办公室的桌子上写字。大副进来以后,这个人就慢慢的转过身来,木无表情的样子,让大副看了之后毛骨悚然。

这个人是个陌生人,从来没见过。他看到这样一种呆若木鸡的表情,他的心里很害怕,就赶紧转身跑到甲板上,向船长报告。这个船长一听,“什么,陌生人?我们这条商船已经在大海上行驶了六个礼拜,怎么还可能有陌生人?”于是就马上跟大副来到船长办公室,打开门一看,没有,空无人影。船长说你是不是在开玩笑?大副说没有,我发誓,我真的见到这个人,还在你这个桌子上写字。结果发现桌子上真的有张字纸,上面写著「向西北方行驶”。

这个船长有点纳闷,他让大副写下这几个字,对笔迹不一样,不是大副干的,完了之后他让船上的这些船员统统集合,每个人写下这几个字,没有一个人的字体跟这个纸条上的字体一样。而且他们又把这个船从头搜到尾,也没有发现什么人,没有陌生人。船长想这个事情有蹊跷,幸好他们这艘船行驶的方向假如说绕道向西北方向行驶,只会多花三个多小时,船长想看看事情的原委,所以他就下令让这个船改道向西北方向航行。结果大概走了三个小时,突然发现船的前方有一座冰山,而且看到冰山脚下有一艘船已经冻结在那里,原来是已经遇难的一艘船,船上还有很多人正在呼喊求救。于是船长赶紧派出救生艇,去把这艘遇难船的这些人全部一个个的给救上来。把这些人救上来以后,这个大副一看,这里面有一个人就是刚才所见到的陌生人。船长和大副把这个人叫到跟前,首先让他写一个字,“向西北方向行驶”,写了之后,笔迹一对,就跟刚才在船长办公室的那张字条笔迹一模一样。

船长就很惊奇,就问这个人,你记不记得刚才发生什么事情?有没有到我们这个船上来过?这个人他什么都想不起来,他说大概跟这个事情相关的,就是我们这个船被冰山冰住以后,我觉得很累,就躺在床上打了个盹,睡著了,睡著以后就梦到自己到了另外一艘商船上,在那个地方求救。他醒了以后就跟遇难船上的这些船员们说,刚才我梦到有一艘商船来救咱们,让大家不要紧张。他还挺有信心的,他把这个梦当真了,而且他跟大家讲这艘商船长的什么模样。所以当三个小时以后这艘商船出现在遇难船的这些人面前的时候,大家非常的高兴,不断的欢呼,因为这个商船的样子就是刚才这个陌生人醒来以后所描述的那个样子。所以这个案例真是有点离奇,但是又是真实的。

它证明什么?人灵魂离开身体以后,你看这个陌生人,他这个船遇难以后,他睡著之后这个魂就离开了他的身体到达这艘营救他们的商船上来,甚至还留下笔记。你看这张笔记就是科学的证据,证明魂还可以做工,他可以飞行,你看三个多小时的航程,他能够一下子就到达那个商船上。所以我们讲灵魂如果离开身体以后,他就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这个肉体在这个时间、空间当中就很受限制,所以他不得自由。而且这个灵魂他在两地之间飘移,从这个船到那个船,这么远的距离瞬间的来往,证明什么?时间、空间都是一种假相,它是可以超越。你看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都讲过,时间、空间都是人类的错觉。为什么?其实根本就没有时空,时间是什么?是由于物体的相对运动速度而决定,这就是爱因斯坦所讲的“狭义相对论”。他说当一个物体在高速运动的时候,这个时间会拉长,换句话说,这个时间会变得缓慢,这就是物理学上讲的所谓时间蔓延的现象。空间长度会缩短,所以时间和空间不是一成不变,它是可以改变的,它是人类的错觉。所以当灵魂离开肉体的限制,他就能够超越一些时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