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医学杂志配方

2023-11-06 18: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医学杂志配方

  春寿酒
  [配方] 天门冬、麦门冬、莲子(3味会心)、生地黄,熟地黄,怀山药、红枣(去皮核)各30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 将前7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日。待药汁析出,即可饮用。
  [功用] 滋肾养心、安神益智。
  [主治] 心脾亏虚引起的精神萎顿、疲乏少力、怔忡、心悸,健忘、多梦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30毫升,日服 2次。
  [附记] 引自《养生四要》。并谓:“本方常服,益明精而能延寿,强阳道而得多男,黑须发而不老,安神志以常清。”
  配方:熟地30克,生地30克,山药30克,莲子30克,天冬30克,麦冬30克,红枣30克,米酒2000克。
  制作方法:将红枣去核,与其它各药共加工碎,装纱布袋内,扎紧口,放入盛酒的坛中,加盖,置文火上煮5~10分钟;取下候凉,密封置阴凉处7~10天,开封后,取去药袋,即可。
  功效与主治:补肝肾,养阴血,益脾气。适用于腰酸腿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发早白等症。
  服法:每日3次,每次15~30毫升。或随量饮,勿醉。药渣可制成丸剂服用,每丸重6克,每次2丸,日服 2次。
  说明:此酒方来源于《万氏家传养生四要》,该书介绍此酒:“常服益阴精而能延寿,黑须发而不老,安神志以常清。”常饮此酒有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凡阴虚体弱者适于服用,而无流弊。

治疗类风湿药酒配方

类风湿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下面我准备了治疗类风湿药酒配方,希望对您有帮助!

1、风湿药酒方【配方】生川乌、生草乌、乌梅、牛膝、大青叶各15克,金银花10克,白酒500~1500毫升。

【制法】将前6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后,过滤去渣,备用。

【功用】祛风除湿、消炎解毒、温经止痛。

【主治】半身不遂、类风湿性关节炎(肢体变形,活动受限者佳)。

【用法】口服。每次服5~1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若无生二乌,可用熟二乌代,但剂量加倍。上述剂量匆过量,口唇麻木者可减量服之。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2、 痹类灵酒【配方】桃仁、苍术、大秦艽、大活血各8克,威灵仙18克,红花10克,炙马钱子3克,桑寄生,桂枝、当归、山植各8克,生地16克,穿山龙、党参、老鹤草各13克,白术10克,白酒500毫升,白糖100克。

【制法】将前16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和白糖,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顽痹(类风湿、关节痛、神经痛)。

【用法】口服。成人每次服15毫升,日服2~3次。连服7日,停药3日再服。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验之临床,坚持服用,每收良效。孕妇忌服。

3、追风酒

【配方】当归、川芎、白芷、熟地、杜仲、川牛膝、香附、羌活、独活、寻骨风、木瓜、桂枝、革拨、干地龙、云茯苓、红枣各15克,水蛭、土鳖虫、三七参、红花、生川乌、生草乌、全蝎、蝉蜕各9克,枸杞子5克,马钱子(制)4。5克,乌梢蛇30克,蜈蚣16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将前28味共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追风活络、和血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顽痹日久、关节变形、肿大、屈伸不利、

疼痛不止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坚持服用,每收良效。用治风湿性关节炎,日久不愈者,效果亦佳。但痹证初起或热痹忌服。

4、【配方】白花蛇30克,蜈蚣、细辛各20克,当归,白芍、甘草各6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将前6味共研细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祛风、接风通络。

【主治】类风湿性和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30~4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福建中医药》。临床验证效俭。

5、【配方】全虫、当归头、川牛膝各50克,川芎40克,红花45克,白芥子30克,麝香1克,白酒25M毫升。

【制法】将前6味切碎,麝香研细末,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个月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祛风、搜风通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疼痛诸症,以关节游走性疼痛为主者。

【用法】口服。于每晚临睡前服30毫升。

【附记】引自《国医论坛》。验之临床,多效。

6、舒筋通络酒

【配方】黄芪、秦艽、本瓜、牛膝、白芍、丹参、当归、枸杞子,鸡血藤、生川乌、生草乌、乌梢蛇、海桐皮、伸筋草、海风藤各15~25克,白酒5000毫升。

【制法】将前15味切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舒筋、活血通络。

【主治】风寒湿之邪人络、气血阻滞引起的肩、腰、膝等部关节疼痛。适用于急、慢性风寒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

肌劳损。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7、半枫荷酒 【配方】半枫荷、五加皮、阴香皮、首乌、千斤拔、当归各1500克,桔红皮,熟川乌、牛膝各1000克,50~60度糖波酒。(榨蔗糖的糖液蒸出的酒)50千克。

【制法】将前9味切片,置瓷缸内,加入糖波酒,密盖,浸泡2~3周(夏季可减少几天,冬季可增加几天),过滤去渣,即得。

【功用】祛风湿、强筋骨、止疼痛。

【主治】类风湿性脊椎炎、腰肌劳损及关节扭伤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广西卫生》。验之临床,多效。

8、蕲蛇药酒

【配方】蕲蛇13克,羌活、天麻、五加皮、当归、秦艽各6克,红花9克,防风3克,白酒1100毫升,白糖90克。

【制法】将前8味粗碎,按渗漉法制成药酒1000毫升,再加入白糖,待完全溶解后,过滤即得。

【功用】祛风湿。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疼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30~60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验之临床,坚持服用,每收良效。疗程与病程有关。

9、克痹药酒

【配方】秦力50克,伸筋草、寻骨风、桂校各30克,制附子20克,制川乌、制草乌各15克,丹参90克,蜈蚣5条,干地龙25克,延胡索30克,白酒2000毫升,证重或病程日久者加白花蛇1条。

【制法】将前n味切碎(其中蜈蚣。地龙研细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2l天后,过滤去渣,即成。或加入赤砂糖500克(矫味),静置24小时,过滤备用。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搜风通络、温经止痛。

【主治】风寒湿邪所致的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筋骨、肌肉疼痛等一切风寒湿痹。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3次。

【附记】笔者 经验 方。坐骨神经痛加杜仲、川续断各30克;肩周炎加片姜黄30克。热痹忌服。

n

10、抗风湿l号酒方

【配方】雷公藤250克,青风藤150克,当归、防己各40克,川乌、桂枝、川牛膝、海风藤、秦艽各60克,黄芪80克,红花30克,甘草2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上药加水5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过滤去渣,加入冰糖250克,化后待冷,加入白酒装瓶密封,备用。用时摇匀。

【功用】益气活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偏寒型者)

【用法】口服。每次饭后服20~30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河北中医》。随证加味:若上肢疼痛加羌活;腰骶部疼痛加杜仲、桑寄生、刘寄奴、川续断;关节肿大明显时加皂刺、松节;夹湿加萆解、苍术、意苡仁;疼痛顽固不消时加虫类药搜剔,如土元、穿山甲、蜈蚣等;症状减轻后适当加减通络药,渐增扶正药,如淫羊藿、骨碎补、狗脊、太子参、鹿茸。

11、抗风湿Ⅱ号酒方

【配方】雷公藤25克,青风藤150克,生地100克,黄精、秦艽、丹参各50克,海风藤、忍冬藤、怀牛膝各60克,自木耳、石料各4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上药加水5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过滤去渣,加冰糖250克,化后待冷,加入白酒、装瓶密封备用。用时摇匀。

【功用】养阴清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偏热型者)。

【用法】口服。每次饭后服20~30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河北中医》。随证加味:若上肢痛加桂枝;下肢痛加木瓜;夹湿去石斛;湿热加苍术、黄柏、木通;其痛顽固不消、须虫类药搜剔时加地龙。僵蚕;病情好转后遂加枸把子,何首乌、沙参、伸筋草。

12、【配方】雷公藤250克,生川乌、生草乌各60克,当归、红花、桂皮、川牛膝、木瓜、羌活、杜仲、地骨皮各20克,白酒500毫升,冰糖(或白糖)250克。

【制法】将前11味切碎,加水2500毫升,用文火煎约1.5小时,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化冷却后,加入白酒,拌匀,滤过即成。

【功用】祛风湿、通经络、舒筋和血、消肿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痹痛、关节疼痛。

【用法】口服。每次饭后服5~20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洪湖科技》。本药酒药专力广,效力很大,故用之收效颇捷。但方中雷公藤、生川呜、生草乌有毒,故用时宜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加量。但每次最多不得超过20毫升,以策安全。

13、全龙酒

【配方】全蝎、蜈蚣各9克,乌梢蛇3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3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30天后,即可服用。

【功用】祛风湿、止痉挛、搜风通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晚适量饮用。

【附记】引自《食物疗法》。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14、五龙酒

【配方】蝮蛇4条,乌梢蛇4条,眼镜蛇、蕲蛇各1条,赤链蛇2条,白酒5000毫升。

【制法】将上五蛇(活的)浸于白酒中,30天后即可饮用。待酒至半时再添酒至足数。

【功用】祛风攻毒、通络止痛、强壮身体。

【主治】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2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虫类药的应用》。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15、【配方】川乌、草乌、威灵仙、防己、杜仲各15克,乌梅、忍冬藤各20克,茜草25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将前8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大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除湿、活络消炎。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辽宁中医杂志》。临床验证。多效。

16、雷公藤酒 【配方】雷公藤250克,生川乌、生草乌各60克,当归、红花、桂枝、川牛膝、木瓜、羌活、杜仲、地骨皮、车前子、薏苡仁各20克,50度白酒1000毫升,冰糖(或白糖)250克。

【制法】将前13味加水2500毫升,用文火煎至1000毫升,过滤去渣后,加入冰糖,溶化,冷却后与诸余药同置容器中,加入50度白酒,拌和,密封、浸泡5~7天,过滤去渣,即成。生药含量为12.5%。

【功用】祛风湿、通经络、舒筋和血、消肿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饭后服15~20毫升,日服3次, 儿童 及年老体弱者酌减。 【附记】引自《陕西中医学院学报》。每次用量宜从5毫升开始服用,渐加至20毫升,以策安全。亦可用一味雷公藤125克,浸泡于50~60度白酒1000毫升中,密封。2个月后即可取用。余同上。效果亦佳。

17、天麻酒 【配方】天麻15克,蕲蛇12克,羌活、五加皮、秦艽、当归各6克,红花9克,防风3克,白酒1000毫升,白糖90克。

【制法】将前8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加入白糖,溶化后,滤过,即成。或按渗据法制成药酒1000毫升。

【功用】祛风湿、活血通络。

【主治】风湿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疼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30~60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每收良效。

18、追黄酒 【配方】①追风酒:当归、川芍、白芍、羌活、桂枝、香附、川牛膝、杜仲、枸杞子、熟地、独活、木瓜、地龙、云在苓、大枣、革拨各15克,红花、三七、蝉蜕各9克,蜈蚣8条,46~60度白酒4000毫升。②黄藤酒:黄藤全根(即雷公藤全根)500克,50~60度白酒4000毫升。

【制法】方1将前20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追风酒;方2将上药切成2~3毫米薄片,浸泡于白酒中,密封14~3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12.5%的黄藤酒。两酒按1:l混合。即成追黄酒。

【功用】养血行瘀、祛风散寒、理气通络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亚急性活动期及慢性迁延期均可用之。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湖北中医杂志》。本药酒主要副反应,多数服后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胃痛、恶心呕吐等)和少数出现粘膜反应(为口腔粘膜溃疡等)。但经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即愈。临床证明,本药酒对类风湿有较好的疗效。

19、【配方】当归300克,细辛100克,黄柏100克,巴戟天200克,秦艽100克,牛膝120克,青风藤100克,白酒5000毫升,冰糖250克。

【制法】:诸味中药共捣细末,入布袋,扎紧口,置于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天摇动1次,共浸泡14天,弃布袋压榨过滤,酒液加冰糖或白砂糖,溶化后即可服之,日服2次,1次服50~100毫升。有心血管、消化、呼吸道疾病、酒过敏者及孕妇、乳母、婴儿忌服。

【主治】本酒适合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等患者饮用。

20、【配方】当归头、元胡、香附各100克,透骨草150克,鸡血藤120克,杜仲200克,优质白酒5000毫升,冰糖500克。随症加减:关节肿大变形者,加白芥子、水蛭、地龙;发热者加稀莶草、白花蛇

舌草;游走性疼痛者加徐长卿;肢体关节疼痛、沉重麻木,痛有定处、发作缓慢或局部肿胀者加白术、苍术、茯神。

【制法】:以上中药加工后,入布袋,扎紧口置于酒坛里,入冰糖、白酒密封10天,每天振摇3次,每次10分钟,弃袋压榨过滤,静置后即可服用。日服2次,一次10~30毫升。

中药炮制—肉豆蔻炮制

「来源」

  本品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 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

  「炮制方法」

  一、净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洗净(《规范》)。

  二、炮炙

  1.煨制

  (1)面煨取面粉加适量水,做成团决,压成薄片,将肉豆蔻逐个包裹,或用清水将肉考试,大收集整理豆蔻表面湿润后,如水泛丸法包裹面粉3-4层,倒入已炒热的滑石粉或沙子中,拌炒至面皮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或沙子,剥去面皮,放凉。每肉豆蔻100kg,用滑石粉50kg(《规范》)。

  (2)麸煨 取麦麸和肉豆蔻,同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至肉豆蔻表面呈棕黄色,麦麸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用时捣碎。每肉豆蔻100kg,用麦麸40kg(《规范》)。

  (3)滑石粉煨 取滑石粉,置锅内,用中火加热,至滑石粉呈灵活状态时,加入肉豆蔻,爆至呈棕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用时捣碎。每肉豆蔻100kg,用滑石粉30kg(《规范》)。

  2.蒸制 取净肉豆蔻浸泡1小时,捞出置宠内,1层麸皮,1层肉豆蔻,层层相间,蒸约2小时,油即润进麸皮内,去净麸皮及时切厚片,干燥,或捣碎用(《山东》)。

  3.蛤粉制 取原药1份加蛤粉1份,用文火合炒,炒至肉蔻发泡,棕褐色取出,晾凉,筛去蛤粉,将向宏研成细粉或捣碎即成(《云南》)。

  4.炒制 将小麦面粉倒入锅内,用文火炒热,将肉豆蔻倒入,炒成微黄色时,出锅,筛去面粉,摊开,晾凉。配方时掏碎。每肉豆蔻100kg,用小麦面粉50kg(《甘肃》)。

  5.土制 取细黄土,置锅内加热至发泡,倒入肉豆蔻,不断翻动,爆至肉豆蔻熟透,油质渗出(防止炒黑),取出,筛净黄土,用时捣碎(《陕西》)。

  6.制霜 取肉豆蔻,研碎如泥,用多层草纸包裹,压榨去油,反复压榨至去尽油为度(《广东》)。

  「现代研究」

  1.探讨了肉果炮制后的性能。实验证明,煨后能减除挥发油约20%,有显著抑制肠蠕动的作用。经煨制品及生品的挥发油乳剂试验,显示出煨后所得油抑制肠蠕动作用比生品油显著增强。同时油的折光率、旋光度、比重均有改变。认为临床应用螺制品固肠止泻是有实际意义的(北京中医学院中药研究班:中医杂志,(2):29,1961)。

  2.比较了生品和滑石粉烫、面煨、麸炒肉豆蔻炮制前后的挥发油、脂肪油含考试,大收集整理量及其成分组成,并作了鞣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肉豆蔻炮制前后挥发油、脂肪油的含量和化学成分基本相同,鞣质含量也基本相同。认为肉豆蔻的固肠作用,可能不是所含鞣酸的收敛作用。建议取消肉豆蔻的炮制,应改用生品(天津市药品检验所中药组:中草药通讯(1):16,1979)。

  3.对比肉豆蔻不同炮制品的止泻作用和毒性。结果表明,炮制品程度不同,挥发油也有不同程度降低。挥发油的止泻作用,面煨大于麸煨、大于生品、大于滑石粉煨。可能与滑石粉本身的清利作用有关,故滑石粉煨法不够合适。认为肉豆蔻的止泻作用是通过抑制肠蠕动来实现的。肉豆蔻炮制后毒性降低,止泻作用增强,应炮制后应用(贾天柱等:辽宁中医学院学报,创刊号:43,1984)。

  4.对面煨、款炒、沙烫、止炒肉豆蔻和生品作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比较。结果表明,肉豆蔻炮制后择发油和脂肪油未见原成分消失和新成分产生,但其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与生品有所不同,挥发油和脂肪油含量降低。挥发油颜色加深,比重增大,旋光度减小,折光率有所改变。生品水煎液对兔体回肠略有兴奋作用。各炮制品水煎液低浓度对兔离体回肠收缩略有加强,高浓度则是光短期兴奋而后转入抑制。以土炒肉豆蔻的变化最为显著,药理作用变化最为明显。肉豆蔻的泡制温度,以160-180度为宜,不能超过200℃,时间以50分钟为宜。认为土炒法优点甚多,值得提倡(王正益等:河南医药,(6):386,1984)。

中医学当中对于熬夜抽烟者的调养配方?

治标不治本,反覆发作,家长便饭。长期作息不正常,肝肾受损,则会出现眼睛反覆发炎、水肿、上火等肝肾之阴虚损的状况。又经误诊为肝经湿热,治以龙胆泻肝汤,苦寒阀胃,胃气受损更甚。加上抽烟,烟熏伤肺,火气内阀,引动肝火横克脾土依您的症状很明显是肝肾阴虚,肝火横克脾土,导致肝胃不和。本人临床上遇上这类患者会用百合固金汤+逍遥散+杞菊地黄丸绝对不会动用龙胆泻肝汤去阀伤胃气。提供您与主治的中医师讨论,不建议自行拿药服用。另强烈建议戒菸。半夏泻心汤治标不治本,因为本不对,所以食道逆流无法根治,只能缓解。以上愚见,供您参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