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法国的医学杂志

2023-11-06 16: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法国的医学杂志

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学术团体。学术团体的成员定期聚会,讨论学术问题,公布自己的研究或实验成果,会上的发言常被记录下来,然后印成若干副本分发给团体内外的成员。有些科学家则用交谈或通信方式相互交流信息。这就是期刊问世前科学家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到17世纪中叶,随着科技活动规模的扩大,一种新的学术工具──期刊在学术通讯和学术会议的基础上诞生,使学术思想和知识的收集、交流和传播进入一个新时期。历史最久享有盛誉的学术团体──英国皇家学会于1662年建立,1665年创刊(至今仍继续出版)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和同年法国出版的《学者周刊》(1665~1938)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杂志。早期的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一般都是综合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涌现,科学门类越分越细,于是分支学科的学术团体和出版物逐渐产生。公认最早的医学期刊,首推1679年法国出版的《医学新进展》。中国的中医药杂志约有 400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内容包括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别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说是近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早期的西医药期刊,19世纪中叶出现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较深的广州、上海两大城市。1880年(清光绪六年),美国传教医师主编的《西医新报》,是中国最早的西医药刊物,由广州博医局发行。《博医学报》创刊于1887年,后于1915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今天中文版《中华医学杂志》及其英文版的前身,也是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医学刊物,至今仍由中华医学会总会编辑出版。随着科技的发展,刊物增多,文献量增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往往从本专业的少数期刊中难以窥察某项研究课题的全貌,于是把原始论文收集、浓缩和排序的摘要、提要、题录等形式的期刊出现了,这就是二次文献,即检索性期刊。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文摘杂志是德国1769~1776年出版的《各学院优秀外科论著摘要汇编》。文摘杂志在报道和交流科学成果的同时,又可作为检索工具,使科技情报活动获得新的发展,又可视为科技情报诞生的标志。由于文摘简明扼要,且包含原文提供的主要信息,深受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因此发展较快。中国的医学文摘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报道国内文献的《中国医学文摘》,分为16个分册和《中国药学文摘》;另一个是报道国外文献的《国外医学》共分44个分册,这些分册覆盖了医学大部分的专业面。

医学类学术期刊都有哪些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百度百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jcp杂志属于几区

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

“杂志”的形成来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时效的报纸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一种新的媒体也就因这样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了。

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出版的《学者杂志》。

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

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故名《吴医汇讲》。

任何一种杂志以自己的“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进行出版。

法国人的一日三餐,法国人吃大量的饱和脂肪为何却不胖?

根据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了一项大型研究,法国人不仅瘦,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客观事实:法国人心脏疾病患病率也极低。近期几十年,全世界都在强烈推荐低脂饮食,而法国人却吃很多的饱和脂肪,为何她们长不胖,心脏疾病发病率也比较低?

好多人表明不服了,想说难道说老天爷偏偏钟爱法国人,让她们不但瘦,并且不可心脏疾病?下边咱们就来看一下法国家庭的一日三餐,顿顿爱吃饱和脂肪,为什么法国人还是那么瘦。

提及法国早餐,大家也许最开始想起的仅是法式风格牛角面包。这类由全无盐黄油做成的酥皮面包外脆内软,焦脆美味可口,确是法国早餐的象征之一。但牛角面包实际上在20新世纪中后期才流行全法并渐渐变成法国群众喜欢的早餐。

有趣的是,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群众实际上不要吃或非常少吃早饭。一般来说她们只吃二餐:于早上10点至12点间吃第一餐;第二餐的用餐时间处于夜里17点至18点间。早餐(petit-déjeuner)是20时代被造就的专有名词,字面意思为“小午餐”,是午餐前一顿小吃。

直到20上个世纪,在医师的警示和科谱下,早餐逐渐引发大家的高度重视,法国群众才拥有全员吃早餐的习惯性。在乡下,平常人早餐喝汤和吃烤蛋糕,若家中有劳动力,她们还能吃上附加的熏肠或是香肠等肉制品;在城市里,人们从烘焙店里选购各式各样点心或吃烤蛋糕配无盐黄油苹果酱。法国人吃早饭时,一般饮用咖啡或热巧克力,很多人习惯性将烤蛋糕放入现磨咖啡或是茶中蘸一下再服用。

目前法国家庭的早餐一定要有一顿乳制品(生鸡蛋,牛乳,乳酪,或是酸牛奶),一顿新鲜水果(水果汁或是新鲜水果,苹果酱),麦子产品(燕麦片或是全麦吐司)。这就是一份营养全面的早餐了。

法式风格早餐不单单是法棍面包和羊角,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甜面包,加红提的,加桃的,总之能让你挑花眼,都很美味。也有人在家里面吃(烤)法棍面包或吐司面包,配无盐黄油、苹果酱、纯蜂蜜或朱古力;饮品是一杯咖啡,茶、热牛奶巧克力或果汁;

早餐在外面吃法国人想去咖啡馆,里边一般给予熏肠片、腊肠、牛羊肉、三文鱼、生鸡蛋和水果沙拉等,挑选比较丰富。若在法国境内旅游,还可以在不一样地区品尝到有地域特色的早餐。曾经在法国南部品尝到一种含有甜杏仁和淡奶油的甜面包;添加香肠和熏肠的咸面包;蓝莓干酱酥皮包和大雪山区域草莓塔等。

法国美食在总体上包含这几大层面:吐司面包、点心、冷饮、熟菜、肉食品、乳酪水酒。这些是法国饮食搭配里不可或缺的具体内容,而在其中最让法国人引以为豪是指红酒、吐司面包和乳酪。法国人习惯性用西餐厅,浪漫的法国菜、浪漫的法国餐,有许多小细节非常值得渐渐地品位。

法国人吃午饭那就是很有讲究的,假如在一个很靠谱的位置用餐,那样不单单是烧菜的工艺流程,还有上餐的这个过程全是很精致的,因此一般吃了一顿较为正规的午餐都要花很长时间。在家里面吃的东西午餐,她们一般都会到饭前吃一点水果沙拉或者凉盘,随后再吃一些牛肉、牛羊肉、鱼类、牛扒等肉类食品做为正餐,吃了这种以后,法国人饭后都会出现甜品做为填补。

在法国,正宗干白葡萄酒烩青口贝烹制十分时兴,是一道用焖煮的烹调方法,以葡萄酒为料汁底材,添加红葱头,无盐黄油,欧芹及其别的百里香调料制做成的。假如做为头盘享受,一般伴上软欧面包,假如做为正餐,则一般加上炸薯条,在法国四处由此可见的青口贝伴炸薯条。

黑猪血肠都是法国人爱吃的美食之一,听起来是否有点儿怕怕怕的,说好的老外不要吃血和内脏器官的呢?实际上好几种猪血肠在法国都非常知名,都是法国人偏爱的特色美食之一,猪血肠口味细密,美味的汁液彻底遮盖没了尝起来的一点点腥味儿。法国猪血肠加上烤苹果是一种普遍配搭,烤苹果能够中合猪血肠里的植物油脂,让整道菜越来越均衡。

香嫩鸭胸都是午餐爱吃的美食,一提到家鸭,尤其是最经常发生在餐桌上的香嫩鸭胸,绝大多数法国餐厅的红酒侍会立刻想起拿产于法国西南边,又涩又粗狂的马第宏(Madiran)红葡萄酒来佐餐。但在法国用鹅肉或鸭杂所制成的美食则是出现异常地多,作法和味儿也相距非常大。

提到法国美食不得不提法国鹅肝,的确,没有比煎法国鹅肝更与众不同更震撼的食材了。尝试过法国鹅肝得人一定会让法国鹅肝圆滑的口味,柔和如棉绒一样的层次感印象深刻。但是崔熟肥法国鹅肝但是一件残酷的事,因此大伙儿衡量一下,一定要保护野生动物呢还是得口味里的感受呢?

法国菜具备选料普遍、用材新鲜的、摆盘美观大方、种类繁多的特性。菜式一般较生,还有吃生菜的习惯性。在调料上,用酒偏重,并讲究什么原材料用什么酒。晚餐的时,法国人一般都会到晚上八点上下吃晚餐,法国人的生活的节奏比较慢,一般法国人都是在工作了一天之后,先到一个有情调的咖啡厅休息一下,然后回家了吃晚餐。

晚餐经常吃的是鞑靼牛排,谈起鞑靼,便会想到到中国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大口吃肉小口饮酒的场景。Tartart的译音便是鞑靼,鞑靼牛排都是用全生的高端牛扒制成的,原生态的牛羊肉嫩嫩的,加上生鸡蛋黄的美味,确实难以忘怀。这绝对是一种别样的美食。

香肠配泡菜都是法国人晚餐经常吃的,这道菜是阿尔萨斯地域的传统的菜式,从所在位置上看来阿尔萨斯非常挨近法国,这道菜也更像大份量的德国菜,腊肠、猪肋骨肉配上马铃薯,再配搭提味的泡菜,让食肉动物的你一下彻底达到。

红酒炖鸡也是十分著名的法国大餐,一般用到大公鸡来做,配搭红葡萄酒、培根肉、无盐黄油,十分诱惑。葡萄酒的芬芳,加上带劲道的鸡脯肉,出现异常美味可口。法国的乳酪但是另一大著名特色美食,当地人吃面包蘸乳酪。在阿尔卑斯山区域的冬季,围住奶酪火锅吃着吐司面包但是一件舒适的事。

法国的美餐免不了的还有小龙虾汁配白斑狗鱼肠,这类肠的传统的作法是由白斑狗鱼弄成滑爽鱼蓉,渗入忌廉及蛋白质等资料后,经长期发醇,再用双铁匙刮下来榄球形煲熟。听起来有些像我国的先做虾丸,但口味上面更为绵软膨松。鱼肠浇上龙虾酱,促使整道菜一瞬间提高鲜香。

有些传统的法国料理,好像法国鹅肝、黑鱼子酱之类的,不论是做的生产流程,还是到最后的摆盘装饰,都是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对于我们来说,让我们在乎的仅仅食材自身好不好吃,而针对法国人而言,她们更为在乎如何利用食物,怎样把食物营养的更为营养搭配。

今日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观点,欢迎大家在评论留言,喜欢的朋友还记得关心下,小编天天都会分享不一样的趣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是哪一类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由四川大学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期刊,创立于2009年,属于SCI核心期刊。

《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季刊)(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创刊于2009年,邮发代号: 62-324,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口腔医学专业英文版学术期刊。

《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是中国关于口腔科学的唯一的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CN号)的英文期刊。其面向全球的口腔医学工作者,着力报道口腔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搭建一个促进全球口腔医学工作者交流研究成果的平台。

SCI创刊于1961年,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SCI收录的论文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选用刊物来源于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其中主要的国家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部分中国(包括港澳台)刊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