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rmaceutics期刊是一家开源期刊,重点发表药剂学和生物药剂学的科学技术相关文章,包括药代动力学、毒代动力学、药效学、药物遗传学和药物基因组学以及药物制剂等主题。该期刊的目标是鼓励科学家详细发表他们的实验和理论细节,论文长度没有限制,并必须提供完整的实验细节,以便重现结果。
该期刊的JCR分区为药学1区,中科院分区为2022年12月基础版和升级版均为1区。根据Web of Science收录的论文来看,该期刊2021-2022年度的发文量为2132篇,国人发文量占比约为4.9%。该期刊的自引率为12%,位于安全范围内,影响因子为6.525,并且审稿速度较快,平均1-2个月可收稿。
总体来说,Pharmaceutics期刊是一家质量有保障、影响因子发展潜力大、审稿速度较快的期刊,可以值得关注和投稿。
孕期听音乐不错,音乐可以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但如果想通过听产前音乐来提高宝宝的思维能力,就需要自己动脑思考最终要推动宝宝神经元的形成和完善,这是没有用的,你是否聪明取决于你的智商和今后合理的教育,胎儿听不到你放在肚子里的立体声的声音。如果你想让胎儿听音乐,就得把它放在阴道里,这是中国一家著名的科普网站的DITO,音乐是否管用是另一个问题。
孕妇在产前教育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孕妇喜欢产前音乐时,千万不要把扬声器或音乐播放器(手机或电脑扬声器)放在肚子里,千万不要让宝宝直接演奏欢快的音乐。怀孕第9周,胎儿颈部两侧都会出现小牙齿,这是你未来的耳朵,它们一开始长得不合适,但别担心,它们会慢慢地移到合适的位置,也就是从那时起,它们开始变成卷曲的小耳朵,
是的,音乐的产前教育可以使婴儿在出生后变得更聪明。让我们以莫扎特的音乐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标准的智商测试中,听莫扎特音乐的人比其他人得分更高。听了一段莫扎特音乐后,音乐可以提高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数学和空间推理能力,只要母亲的身心状况良好,胎儿就可以顺利发育,因此,胎教是否成功取决于母亲。如果妈妈想走路、听音乐、和宝宝说话能让她身心愉悦,胎儿就会健康发育。
其实,产前教育音乐可以起到软化孕妇情绪的作用。孕妇怀孕期间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如果妈妈高兴,宝宝也会高兴。如果妈妈着急,宝宝也会不舒服。近年来,孕妇的长期焦虑或情绪状态发生了变化,一篇题为“产前教育可以增强腹中胎儿的大脑功能”的研究论文发表在西班牙医学杂志上,他明确地提出了一个观点:充分的产前教育可以增强胎儿腹部的大脑功能,有效地提高胎儿的听力智力和能力。
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我们对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之间的差异还是存在误解的。
我们可以做一个类似的比喻,全球每天大概会有三千多人死于车祸,那么我们会因为害怕而选择不开车、不乘车吗,不会。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一种正常概率,只要我们遵守交通规则,一般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其实这个道理也可用来认知流感。
流感其实是一种已经伴随了人类社会很久的传染性疾病,在爆发时会造成一定相当数量的人群的死亡,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每次爆发都给人类社会带来过深深的阴影。
流感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季节性流感,也叫冬季流感,在南北半球每年的冬季流行,赤道地区则是常年流行。
这种流感每年都会造成数以百万计的人被严重感染,并最终导致数十万人死亡。医学杂志《柳叶刀》中曾经引用过一篇美国科研机构的一项数据,这家机构在研究统计了过去一百多年的流感致死病例后,推算出全球每年因流感死亡人数达到29-65万之间,死亡率约为10%。
还有一种叫做大流感,这个更加厉害,在刚过去的20世纪,全球共发生过三次大流感,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这场大流感从欧洲开始向全世界蔓延,一直到了1920年才彻底结束,其间大约造成2000万到1亿人死亡,那次死亡的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多。
可见流感只要发生,造成的人数动辄都是几十到上百万的,不过流感既然这么厉害,人们为什么不紧张?
其实,大家并不是对流感不紧张,而是流感病毒实在太厉害,全球研究流感病毒的科学家每年都很紧张,生怕有什么防控措施不到位,人类会一不小心又经历一次大流感的“洗礼”。
因为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太快,以人类目前的医学手段根本无法控制,所以只有通过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或者接种疫苗等方式进行有限预防,但这种效果微乎其微。
因为年年紧张,年年听到宣传,听多了,耳朵也磨出老茧也就不再那么害怕了。
而本次爆发的新冠病毒则与流感不同,说起来它还是SARS病毒的一个分支,相信国人对SARS当年的肆虐还记忆犹新,因此心理上就更多了一层担忧。
在本次新冠病毒的初期,节节攀升的重症患者人数以及不断推高的死亡人数以及大多数地区陆续出台的封闭隔离措施让大家逐步意识到这次的病毒传播力量不容小觑;
其次,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极强,传播的媒介到底有多少种目前还无法完全确定;而且,病毒的潜伏期也极长,一开始是14天,然后又一再延长,关键病毒携带者自己都可能没有察觉,自身的体温也不会明显升高,如果这些人曾经去过人流密集处,那么很可能短时间内造成大规模的人群感染,而这些我们都不可能事先察觉,这也许才是人们最为害怕的地方。
最后,能够完全对抗新冠病毒的药物暂时还没有研制出来,对于从过年开始就一直久居家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等待无疑也加深了内心的煎熬,也对这种病毒的可怕性认识更加加深。
对此,我们还是应该记住钟南山院士提出的两个重点:早发现,早隔离!
严防死守、封闭隔离、全面管控、精准治疗,病毒虽然可怕,不过有这些无畏的医护工作者为我们保驾护航,相信这次的疫情也没有那么可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