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医学杂志总结图

2023-11-06 15: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医学杂志总结图

要。根据中央编辑部自行刊发的对统计学方法的要求,现在医学统计分析过程图在医学期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中文医学杂志投稿也需要统计分析过程图。

写作SCI医学论文如何制作图文摘要?

SCI医学论文图文摘要的制作,医荟园一般建议:不言自明、内容精简、确定视觉元素内容和展示方式、展示关键性的文字、根据期刊要求制图、借鉴优秀案例。
一、不言自明
通常情况下,医学科研工作都是比较复杂的,如果作者把图文摘要绘制得十分繁琐,那么必定会流失一部分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建议图文摘要制作要清晰,直接展示,尽力做到一目了然。如果让读者不需要反复思考太多就能理解呈现的是什么,从而进一步阅读论文,那么该图文摘要的制作就是成功的。
二、内容精简
一般情况下,图文摘要是对研究论文提炼出的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图文摘要和文本摘要之间的区别是,图文摘要应该只着重强调论文的某一个方面,而不是对整体研究的概括总结。比如写作的医学论文,可能有一个独特的创新点和主题,或者包含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数据)和实验方法等,这时只需关注其中一个着重点来构思图文摘要,忽略其它次要的内容。因此在开始制作图片之前,要重新审视论文内容,确定什么是最值得展示给读者的信息。
三、确定视觉元素内容和展示方式
图文摘要制作,首先确定展示的视觉元素(例如细胞,蛋白质,化学结构式,动物,仪器耗材,实验结果图等)以及用来描述它们的文本元素。如果一个概念可以在视觉上呈现,那么显然比用文字描述效果更好。当绘制草图时,要考虑清楚需要用到的元素,由于图文摘要的空间有限,要用尽可能少的元素信息来表达清楚意图,然后再进一步压缩、简化一下已有的要点内容,直到无法删减为止。同时确定一下顺序排列(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组织)。此外,避免有太多的视觉元素分散排列,可以为一些图片或文本添加边框,并且相互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不过,尽量不要用太多不同的颜色,也不要使用过于鲜艳的颜色。
四、展示关键性的文字
众所周知,图文摘要中不适宜添加较多的文字,读者一般会通过一些特定的关键词和数据对论文的内容和结论做出预先判断。因此建议可以策略性地将这些可能的关键词插入在图片中,引起读者的兴趣。而且图中的所有文字应该是同一种字体,并且使用常见的字体。
五、根据期刊要求制图
将纸上绘制的草图移动到平面设计软件之前,要先了解目标期刊的投稿指南,看看该期刊对图文摘要的字体类型和大小、线宽、颜色、图片尺寸信息是否有要求。不同期刊对图文摘要的要求不一定完全相同,包括投稿文件的格式等,事先知晓以免因格式问题被返修。比如,期刊要求的图片是长方形还是方形?这可能会影响整个布局,因此在平面设计软件中需要先把画布大小设为期刊要求的尺寸之后,再动手绘制。
六、借鉴优秀案例
在构思过程中如感到无所适从,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做了。虽然图文摘要是必须要原创且独一无二的,但还是要多阅读并借鉴一下别人论文中的示例,尤其是一些高影响力的期刊论文,以及目标投稿期刊。这有助于了解图文摘要应当如何对内容进行安排和取舍。除此之外,制作完成后给同行评价一下,记录他们从中获得和遗漏的信息与细节,以便做出相应调整。

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详细资料大全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2013年10月,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并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

我想发表一篇护理医学论文,担心发到假刊,应该怎么选择期刊呢?

看到这个问题,我简单给大家分型下我的心得,我个人感觉会给你们在发表学术论文选择学术期刊上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在新闻出版总署上一定要查清楚你要发的学术杂志是够为国家公开发行具有双刊号的正规学术刊物。

2.还有一类学术刊物也是国家公开发行的,但不是纸质版本的是,是电子版本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子刊物,如果是评职称用或者是单位要求发表文章的老师一定要在选择这类杂志之前给单位或相关的评审机构确认清楚,发表在电子期刊杂志是否承认,如果不承认千万不要在这些杂志上发表,免得到头来影响自己的使用。那么电子期刊的真伪该怎么辨别呢?同样也是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官网点击便民查询,然后点击连续电子刊物进行查询,如下图:

3.另外提到的香港刊号的学术杂志,这一类杂志,在我们内地评职称是不适用的,如果是评职称千万不要用此类杂志,那么这类杂志怎么分辨呢?其实来说是很简单的,同样来到中国新闻出版总署,这类杂志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是查不到。

4.学术论文的发表,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杂志和合适的刊期,个人发表论文很难给杂志社对接,而且可能很多老师还不知道都有什么医学类学术杂志适合自己发表,不过这些都没关系,可以关注我的图像昵称加扣扣随时来咨询问我就可以了,义务为大家服务,因为恰好在这方面我比较专业而已。记得给我点赞就行!呵呵---

会重复感染同一个新冠毒株吗?

什么是重复感染?

新冠重复感染是指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康复之后再次或多次被感染的情况。

通常,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后(或接种疫苗后),我们的身体会提高T细胞免疫力,分泌抗体的记忆B细胞会增强对刺突蛋白的反应以及中和抗体的有效性。

那么同一个人,可以被奥密克戎感染两次吗?

答案是可以。

此前已有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后体内抗体水平会迅速下降。中国研究团队 6 月在英《自然·医学》杂志报告说,他们在重庆市进行的调查发现,约 90% 的病例在出院后两个月总抗体水平会降低 70% 以上。研究人员据此认为, 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后可能再次被感染。新报告的重复感染病例证实了上述结论,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者 可能不会终身免疫。

钟南山院士近期表示,据国外资料显示,一旦感染过奥密克戎,不管有无症状,有78%的人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再重复感染。

日本

目前还正常公布数据的日本,在12月11日全国新增感染人数11万9千人,死亡190人,重症386人。

奥密克戎变异株自2021年11月份发现以来,逐渐在世界各地取代其他的变体,成为了引发全球新冠疫情的优势毒株。目前国内逐步放开后,各地传染人数大增,主要毒株是BA.5.2和BF.7两个变种,是导致多地人群出现感染的主要毒株。

有报道说,奥密克戎的加速变异,可能会导致二次感染的时间窗变短,加大多次感染的可能性。实际上,2022年以来,奥密克戎实际发现的各类变体已经有几百种,但重复感染现象很少。

多久会重复感染?

其实之前台湾省也有类似的“无敌免疫”宣传语句,简单地说就是如果已经接种两剂或三剂疫苗,再感染新冠,会自动获得无敌免疫,在长时间里不会再感染,像是吃到“无敌星星”。

结果呢?

根据疫情指挥中心统计,全台大约有3万多名确诊者是在3个月内再度染疫,其中更有2%的人是不到1个月又确诊。

医生也提醒,一个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次数是「没有限制的」。

所以媒体宣传时千万别断章取义,很容易造成误导大众。

通过自然感染奥密克戎获得的抗体会随时间流逝而降低,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越早感染病毒的,出现重复感染的风险越高。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之前感染过原始毒株或德尔塔毒株的民众的感染风险与从未感染的人基本一致,也就是说毫无抗体。

而若感染了今年以来的奥密克戎毒株,其中1-3个月内重复感染的风险非常小。

对于我们可以参考的是,阳了后1-3个月内不用太担心重复感染问题。

在国内专家曹云龙近期发表的论文中,接种疫苗后突破感染BA.5的患者,其康复一个月后的血浆虽然对于BA.5和BF.7的中和滴度很高(即防感染效果较好),但对于BQ.1.1.10(BQ.1.18)、XBB等亚型的防感染作用甚微。

所以,希望相关部门和媒体多关注新毒株流行情况,公布最新数据,若国内新毒株出现增长情况应及时提醒民众。方便民众进一步加强自我防御,防止年后新毒株的出现导致大量重复感染,并造成新的感染高峰。

对于已经阳了的朋友来讲,大部分人症状会一次比一次轻,上一次感染获得的免疫力,可以减轻下一次感染的症状、减少下一次感染的住院率和死亡率[9]。

但是,对于一些年老体弱的老人或者有基础病的人群,新冠病毒二次感染,可能会加重症状和增加死亡率。

对于没阳的朋友,那就

我国的无症状加轻型患者目前占比在90%以上,病毒局限于上呼吸道,不会侵害肺部、造成肺部炎症等。一些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病例,大多都是由新冠病毒引发的基础疾病的加重或恶化所致。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与流感一样,在感染后一周,症状将慢慢消退,病情恢复。

新冠发病7日内有何症状?

(仅供参考,实际症状因人而异)

普通中青年的发病过程适用于以上情况,接种过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轻。而部分老年人,尤其7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热程更为复杂。老年人感染病毒5天前后,如有明显憋气症状,需用肺部CT影像来诊断是否有肺部感染。

如果与新冠阳性人员擦肩而过,感染概率有多大?

由此可见,佩戴口罩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后,大家也不要过度担心

多位专家已表示奥密克戎感染

99%可在7-10天内完全恢复

因此做好个人防护、接种好疫苗

注意:无症状感染者无需吃药,同时不要滥用抗生素,适当对症备药即可,没必要抢购、囤积。

提前做好隔离期间的规划就不必惊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