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糖尿病医学期刊

2023-11-06 13: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糖尿病医学期刊

糖尿病跟新冠病毒的关系密不可分,近日 2 个重量级医学期刊纷纷推出撰文,指出临床观察表明,COVID-19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双向关系。也就是说,不只是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得新冠,得到新冠也会诱发出患者的糖尿病。

一方面,糖尿病与增加COVID-19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的风险有关。在全球被诊断为COVID-19的患者中,目前发现有20%~50%的患者患有糖尿病,说明糖尿病是与COVID-19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的基础疾病之一。而且,COVID-19患者如合并糖尿病或高血糖症,死亡率可能会增加4倍。

全球20位知名糖尿病及内分泌领域专家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Lancet》共同发表文章,发现患有COVID-19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该疾病的风险更高;同时,该病毒实际上可能促使正常人成为新发糖尿病患者。

目前尚不清楚病毒是如何影响糖尿病的,不过研究者推测,病毒可能导致葡萄糖代谢的多种复杂功能障碍。另外,部分患者应用了糖皮质素,而糖皮质素治疗常常引起血糖波动。如果长期使用糖皮质素治疗,其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将增加36%-131%。

研究报告中提到,虽尚未证实新冠病毒会诱发糖尿病,但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成为诱发糖尿病的因素。

无独有偶,6月12日,《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发表的另一项研究报告中,17位国际领先糖尿病专家组成的国际小组宣布建立全球COVID-19患者新发糖尿病病例登记系统。

成员之一的伦敦国王学院代谢外科教授Francesco Rubino说道:「糖尿病是最流行的慢性疾病之一,我们现在正在意识到两者(COVID-19和糖尿病)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所带来的后果。由于人类接触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时间较短,该病毒影响葡萄糖代谢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名誉主席、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糖尿病教授Paul Zimmet表示:「我们尚不知道COVID-19患者中新发糖尿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在患者感染后其是否会持续或消失;如果是这样的话,COVID-19是否会增加未来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透过建立此全球登记中心,我们呼吁国际医学界迅速分享相关的临床观察结果,以帮助回答这些问题。」

医学杂志是如何分类的?关于糖尿病的护理方面的核心期刊有哪些

我国期刊分类:
1、国家级期刊
国家级期刊是指:由国家一级医学专业学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并出版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及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属本科以上医药院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以及第一、二、三、四军医大学主办的学报。期刊必须有CN统一刊号。
2、省级期刊
省级期刊是指由省级主要部门、学术机构,省级一类单位等主编或主办的,并已取得CN统一刊号。
3、核心期刊
国内盛行的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每4年出版一次,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按照规律,第五版应在2008年出来。故网上出现的如2005、06、07版的核心期刊均不是指该目录。
4、统计源期刊
指编制某种检索工具(数据库)时提供来源文献的那些期刊.这里所说的源期刊是指由ISTIC依据文献计量学方法评价和推选出的能较客观反映和展示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前沿水平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ISTIC从1987年开始对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5、SCI期刊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您所说糖尿病护理方面,可以投内分泌专业杂志,也可以投护理杂志,其它综合类也可以。推荐《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医药导报》等。

顶尖国际医学期刊: 降胆固醇药物能够降低糖尿病患截肢的风险

糖尿病是国人常见的慢性病,18岁以上国人糖尿病盛行率为11.8%,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仅影响国人健康,所衍生的医疗负担亦相当庞大。糖尿病患者常面临糖尿病足、截肢、失能甚至死亡的风险。根据统计,国人每1,000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3位患有糖尿病足,且有7位需要截肢。

为降低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风险,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肾脏内科主治医师陈永泰与国立阳明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台湾健保资料库进行研究,花了12年的时间追踪69,332位糖尿病足患者,研究发现与未使用降胆固醇药物或使用其他总类的降胆固醇药物相比较,使用使它汀类(statin)降胆固醇药物,能够减少21%的截肢风险及减少25%的死亡率。

陈永泰表示,使它汀类降胆固醇药物是糖尿病患常用药物,除了能够降低胆固醇外,亦有抗发炎的效果。之前的动物研究显示,使它汀类药物能够借由抗发炎的效果,改善周边血管动脉的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管内皮细胞新生因子浓度,改善周边血管硬化。

该研究则是发现使它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在糖尿病足患者上,能够减少病患截肢的风险,而这样的效果是其他降胆固醇药物所没有的。目前在台湾有多种的使它汀类药物,包含前阵子很红的立普妥及冠脂妥…等药物。

陈永泰提醒,糖尿病患者应定时就医,咨询专科医师意见,定期测量血糖及血压,定时服用药物,控制饮食及规律运动仍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及死亡的不二法门。

该研究亦发表于国际顶尖糖尿病医学期刊「临床内分泌与新陈代谢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 *** )。

美国医学周刊:稻米油,可降血压血糖。

近日,《美国医学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及《美国临床血脂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Lipidology)》刊登了一项来自日本福冈大学与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合作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显示,将稻米油和芝麻油混着吃,有助于高血压、中轻度糖尿病患者降血压血糖。这种混合油降血压、血糖的功效就在于它含有天然抗氧化剂: 如稻米油中含有丰富的谷维素、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 芝麻油中含有芝麻素、芝麻酚、芝麻酚林 。同时,这两种植物油都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益心脏健康。此研究一出,引起了各国医学界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关注。

上图:《美国医学期刊》刊登临床研究,稻米油混合油可以降血糖。

下图:《美国临床血脂期刊》刊登临床研究,稻米油混合油可降血压。

该项为期8周的研究,由日本福冈大学征集了600名患者(300名2型糖尿病患者+300名中轻度高血压患者)和20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研究者们把这800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糖尿病患者组成的测试组,第二类是高血压患者组成的测试组,针对这两类人进行不同的饮食干预。

第一类: 300名糖尿病患者+100名健康志愿者

1.健康组(100人): 食用稻米油混合油;

2.糖尿病混合油组(100人):食用稻米油混合油;

3.糖尿病服药组(100人):服用格列本脲类降糖药物;

4.糖尿病混合油+服药组(100人):食用稻米油混合油的同时,服用格列本脲类降糖药物。

                       第二类:300名高血压患者+100名健康志愿者

1.健康组(100人): 食用稻米油混合油;

2.高血压混合油组(100人):食用稻米油混合油;

3.高血压服药组(100人):服用硝苯地平(抗高血压钙通道阻滞药物);

4.高血压混合油+服药组(100人):食用稻米油混合油的同时,服用硝苯地平。

日本福冈大学的研究者们要求其中的6组志愿者在日常饮食中,包括炒菜和凉拌菜时,加入约1.25盎司(约35克)的稻米油混合油,比例约为80%的精炼稻米油和20%的非精炼芝麻油。在第8周时,研究者通过身体测量和生物指标测定后发现:

第一类糖尿病类变化情况:

糖尿病患者在试验开始后的第4周与第8周,经稻米油混合油干预组(2组)的糖尿病患者,其空腹和餐后血糖分别下降了26毫克/分升和53毫克/分升,经稻米油混合油+药物组干预组(4组)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水平进一步下降,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分别下降了46毫克/分升和27毫克/分升,“坏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而血糖正常的对照组(1组)测试者,两项指标并未有显著改变。

第二类高血压类数据变化情况:

高血压患者在试验开始后的第15、30、45和60天,经稻米油混和油干预组(2组)的高血压患者,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与基线值相比,均显著降低(P<0.001)。经稻米油混合油+药物组(4组)干预的高血压患者,SBP、DBP和MAP下降效果比仅服用药物组的效果更明显。而血压正常者的对照组(1组)测试者的相关参数没有出现显著降低(P<0.001)。

通过8周跟踪测试,研究者发现:

1.食用稻米油混合油对健康人的血压、血糖不会产生显著变化;

2.食用稻米油混合油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显著:数据显示,测试者血糖、血压水平都有明显下降;如果患者在服用相应药物的同时食用稻米油混合油,他们的血糖、血压下降水平比只服用药物的患者高出两倍多。

3.研究者还发现,稻米油混合油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含量,增加“好胆固醇”含量。而只吃药物的患者在胆固醇水平方面并没有改善。

近年来,受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加速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全球糖尿病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约有1.1亿名糖尿病患者,约占成年人总数的1/10,预计将在2040年增至1.5亿人;约有5亿中国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控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3亿,每3名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呈现“三高三低”特点:“三高”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三低”即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服药率。在服药人群中,盲目服药、擅自间断服药现象非常普遍。

因此,如果能找到一种科学的食疗方法,能辅助患者安全、有效地降血压、降血脂,对广大患者来说再好不过了。《美国医学期刊》发表的稻米油混着吃能辅助降血压、降血脂的研究成果则刚好给出了解决方案。但需要强调的是,稻米油混合油无法替代药物。(注:以上研究内容引自《美国医学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临床血脂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Lipidology)》上发表的相关文章。)

稻米油更符合亚洲人膳食需求

稻米油作为健康功能性食用油,富含谷维素、植物甾醇、天然维生素E等多种活性营养素,尤其符合亚洲人膳食需求,在日本、泰国、印度和西方国家备受推崇。稻米油的功效,除了近期《美国医学期刊》和《美国临床血脂期刊》上刊登的能辅助降血压、血糖外,早在2013年,国内也有相关的研究报道: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苏宜香教授和朱惠莲教授,专门针对谷维素含量不同的稻米油,进行了小鼠睡眠剥夺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稻米油具有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的作用。

稻米油起源日本,日本人食用稻米油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那时的稻米油多用于药用。日本真正将稻米油转向食用方向,是从昭和8年(1933年)开始的。那一年,维生素B1发现者、日本科学家铃木梅太郎指出“日本人饮食生活中缺乏维生素B1”,从而开启了从米糠中提取谷维素及食用稻米油的新时代。日本是个极其重视食育的国家,在膳食搭配、健康饮食习惯以及疾病预防上,有一整套健全的体系。也正因此,由于稻米油含有谷维素等丰富的营养素,在日本,它被指定为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用油。现在,日本的薯片、蛋黄酱、风味调料和很多食品都在使用稻米油,日本也是将谷维素作为日常膳食补充剂和食品添加的国家。

稻米油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并不影响中国稻米油技术的发展。据了解,国内的食用油品牌金龙鱼,很早就预见了未来家庭对功能性食用油健康消费升级的巨大需求,10年前就投入研发,在借鉴日本稻米油萃取工艺基础上不断创新,所生产的稻米油脂肪酸比例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黄金比例”。 稻米油成油不易,主要从稻谷的米皮米胚(米糠)中提取,稻米胚只占到稻谷的5%,却含有64%的稻谷营养精华。 也正因此,稻米胚被联合国称为“未被有效开发的天然营养源”,如果能积极开发利用, 稻米油和谷维素将为改善中国人的膳食健康、国民体质,尤其是预防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