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厌食症医学论文

2023-11-06 09: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厌食症医学论文

一、进食障碍概述与背景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ED)指以进食行为异常、对食物及体重和体型的过分关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根据症状不同一般可分为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

进食障碍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瘦为美的风潮就在西方贵族小姐们之间流行起来,原因是维多利亚风格的欧式宫廷裙会显得腰粗,所以束腰、节食等减肥方法应运而生,进食障碍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进食障碍属心理疾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有着严重的危害。本人认为进食障碍的流行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将进食障碍的普及列入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之内。

二、中国进食障碍现状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加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孩子以“胖”为有福相、忠厚的观念,进食障碍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近二十年来“进食障碍”这个名词更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里。2013年在中国中部城市武汉对女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中国的进食障碍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当,该调查被认为是对中国进食障碍发生率进行的最准确评估。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1988 年 12 月至 2000 年 12 月的 13 年间收治进食障碍患者 51 例,平均收治 3.9 例/年;2001 年后进食障碍住院患者迅速攀升,由每年几十例增加到百例左右,到 2014 年住院患者达 150 例以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近 10 年(2004-2013 年)收住院的进食障碍患者为 134 例,前 10 年(1994-2003 年)仅为 49 例,前者为 2.7 倍。

神经性厌食症在精神障碍中死亡率最高:Steinhausen 等(2002)报告成人神经性厌食症的平均死亡率为 5%,Treasure(2005)报告神经性厌食症的死亡率约为 5.9%。进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约 5%。

三、进食障碍易患病人群

从2008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发表的论文可得根据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维度划分,进食障碍高发病人群聚焦于青少年、女性、白人和亚裔、模特与舞蹈生这类对体重要求严格的工作中。

四、进食障碍发病原因

此部分将结合“进食障碍的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一文中的进食障碍调查现状,根据具有不同特点的患病人群及部分临床病例来分析进食障碍发病原因。

1.个人

(1)遗传因素

在ed的基因学研究中,遗传因素可能达28%~83%,影响ED的基因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情绪基因、代谢基因和性别。在ED表观遗传机制中,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出的的ED症状与母亲孕期和分娩时所处的环境和情绪以及硬件条件(以营养摄入为主)有关。具体表现为环境恶劣、情绪低落和营养缺乏对胎儿的表观遗传产生负面影响。

(2)性格特点与个人经历

通过本人的亲身经历以及对身边病友的采访归纳出进食障碍患者的相似的性格特点与经历:

一、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较为优秀

二、有特定的诱因导致患者对体型极度不满意

三、都通过极度节食的方法来减少体重

2.社会因素

(1)经济:经济发展与进食障碍的流行是密不可分的。经济的繁荣让越来越多的人的消费类型从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拿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一对应并逐级向上推进,我们可发现在社会文化的作用下,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往上的需求层次与这个时代“以瘦为美的观点均有联系,且随着需求等级的上升,体型的重要性也在逐步增加。在情感和归属需要这层,你还不需要“瘦”来维持友情和爱情,交友与恋爱更注重的是性格和价值观的契合程度,外貌与之相比显的就不太重要了。但是在尊重需求和审美需求中,外貌的姣好就比较有优势了。古语有言:相由心生。虽然这句话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外貌条件在普通人的认知里是很重要的。除去被他人羡慕的满足感和优越感,通过努力达成目标的过程也会让人上升到自我实现的层次,带给人高度的精神满足感,而精神满足往往是钱所无法带来的。

(2)文化:文化可以说是造成进食障碍流行的罪魁祸首了。以瘦为美的观点始于西方,主要归结于宗教,物质和政治三个因素。首先说宗教。宗教在欧洲有着极高的地位。基督教中,很多教派提倡苦修行,少吃少喝,忍受饥饿的煎熬。教皇甚至把把"暴食"列为七宗罪之一。其次是物质,欧洲开辟新航路后,大量财富流入了欧洲,穷人的温饱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胖”不再只是富人的专利,人们也就不再羡慕那些身材肥胖的人了。最后一点就是政治对审美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就是肥胖的代表,革命群众把胖和腐败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自然也就不会以胖为美了。

除了美,健康也是促使瘦成为主流的一个原因。诚然,超重和肥胖是不健康的表现,然而健康要求的“瘦”并不是真正的“瘦”,而是BMI在18.5到24之间的适中体重。在个体完美主义和“害怕反弹”的想法与社会传媒、营销的大肆宣传下双重作用下,部分的减肥者走了极端,演变成了“进食障碍”。

随着“以瘦为美”观点的普及,体重管理的产业应运而生:减肥药、薄荷健康app、keep……除去减肥药不说,健康监测、运动健身的app既然能合法进入手机的应用市场就说明合理使用它对人是无害的。但是根据进食障碍的年龄分布我们可以看到14岁到19岁是进食障碍的高发时期。这个年龄段的一般都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的三观未定型,情绪不稳定,受外界影响大,而由于国内对进食障碍了解相对较少,此类app也没有相对的使用指南和年龄限制,部分孩子可能会突破最低体重的红线从此掉进进食障碍的深渊。

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患病的几率更大。根据我国大学生活现状,第一,大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对较轻,空闲时间多,花在“抖音”“快手”和各类综艺节目的时间更长,会在网红和各类偶像团体的视频里潜移默化地培养出一种“瘦即是美”的观念。第二,不管是通过兼职还是家庭支持,大部分大学生能实现财务自由,这就为神经性贪食提供了基础,即大量进食然后通过泻药、催吐的方式来防止发胖。第三,除了个别走读生,大学生基本上都是采取住校模式的,家长的管控难以触碰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就为ED提供了可乘之机。

传媒对进食障碍的传播起了重要影响。首先是传媒内容。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男孩对体型的管理没有女性那么苛刻。但是近些年来男孩患进食障碍的比例在不断增加,考虑到男性在此问题上更倾向于隐瞒,进食障碍女性与男性之比可能高于2:1,此现象与近年韩流文化的入侵导致男性“娘化”的现象有着一定的关联。

虽然进食障碍的男性比例在提升,但在整体上女性的患病率仍然高于男性。

其次是传媒手段。当今的传媒手段愈发丰富,报纸、广播的功能性在逐渐减弱,电视、互联网和手机这几种信息传递媒介在当下极为火热。传媒手段的丰富开阔了人们各种各样的信息的通道,大众在媒体的宣传下潜移默化地被“瘦就是美、就是好、就是优秀”的观念影响。但由于“减肥”在社会大观念下只是女孩子追求美丽的一种方式,且健康的瘦是对人有利的,所以薄荷app、keep在合法的范围内造成了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除了减肥产业的发展,小视频领域的网红也市场通过秀身材而吸引流量——a4腰、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这些“热点”只是网红哗众取宠的噱头,一开始人们也只是处于觉得好玩和跟风的心理去模仿,但是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被洗脑,观念发生扭曲,觉得这样才是“好”,是“优秀”,是炫耀的资本,这样的影响表现在青少年身上尤为明显。

五、预防措施

由于发病率逐年增高,近些年进食障碍逐渐走入了公众视野,国家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央视发文整治吃播不良现象、广电开展“扫娘”行动,由此估计进食障碍的发病率速度会小幅减缓,除此之外,作者对进食障碍的预防提出以下建议:

1.坚决执行国家现有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不良风气的打击力度。

2.规范身材管理行业的标准,设置体重下限,对于app要求企业发布科学的使用指南,限制适用年龄。

拿薄荷app来说,里面不少用户反映有个别营养师和教练也是进食障碍患者,所以要严格限制从业人员标准,不能让有害之风传播。

3.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监测,将心理健康包括进食情况纳入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的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不良的苗头要专业人员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老师及时与家长沟通,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

4.国家对进食障碍的危害进行宣传,发布政策让学校、公司组织进行有关进食障碍疾病的学习,让更多人了解到它的危害与严重后果。

六、结语

进食障碍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但由于国内对此方面缺少关注导致患病率逐年增高,很多没有意识到饮食异常行为是一种病的患者最后会被活活饿死。但现在不少专家已经认识到此问题严重性,国家也开始采取相对措施,相信通过国家辅助人们改变对于体型和饮食的认知和相关政策的加持,进食障碍致死的情况将得到有效控制,进食障碍导致的悲剧有一天将不再重演。

一种默默无闻的精神疾病——饮食失调症

你身边是否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虽然有被外界认可和羡慕的身材, 但是总是说自己要减肥?或许他们正在经受一种精神疾病——饮食失调症。

根据美国精神协会对这种疾病的解释,饮食失调症是一种严重的饮食紊乱,并且这种饮食紊乱与你的情绪和想法紧密关联着。患有饮食失调症的人们的脑中常常会被食物和体重所占据。

说到这里,或许你还没有意识到饮食失调症的严重性。那就让一些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来说话吧。根据一篇2011年发布的名为“患精神性厌食症以及其他饮食失调症病人的自杀率”的论文中,研究表明有26%的病人尝试过自杀。另一份2020年STRIPED组织发布的报告中显示,每年因患饮食失调症逝世的人有10,200,相当于每52分钟就会有一个人去世 。虽然只是两组数据,但心中已经有些沉甸甸的了。

你知道吗,目前常见的饮食失调症主要分为三种: 神经性厌食症 、 神经性贪食症 以及 暴食症 。那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种精神疾病吧。

一 神经性厌食症:

当病人的体重低于正常体重的15%,会被确证为精神性厌食症。精神厌食症的特点如下:

• 极度限制食物的摄入

• 对变胖的恐惧

• 对身材的错误解读以及对“消瘦”的否认

患有精神性厌食症的人门常常不会维持在一个正常的体重因为他们拒绝摄入足够的食物。他们常常会过度运动,有时候甚至会进行催吐或是利用药物来减肥。长期的节食会导致身体出现问题。例如:停经,便秘,头发指甲易碎,皮肤蜡黄等等。还会导致抑郁症皮肤蜡黄等等。还可能会导致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的并发。

二 神经性贪食症:

患有神经性贪食症的患者往往是因为对“瘦”的身材的追求,而拼命压抑自己的食欲,最终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神经性贪食症的特点如下:

• 在吃东西的时候往往感受到不受控制,无法停止

• 对变胖的恐惧

他们常常会独自暴饮暴食,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吃下数量惊人的食物:这些食物常常高糖、高碳水并且高脂肪。在暴饮暴食期间,他们吃东西的速度很快,有时他们甚至会连食物都不品尝就吞下肚去。(他们往往在胃部感到不适,被人打断或是要睡觉时才会停止暴食。)然而,在暴饮暴食后,他们常常会进行“补偿”行为。比如说,进行催吐,吃减肥药,过度运动。但是往往在补偿行为后又会进行暴食,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长期的暴食也会让身体出现问题,例如:由催吐造成的长期喉咙痛,因尝尝接触胃酸而导致的牙釉质脱落,并且牙齿损伤等等。

暴食症往往不被家人或朋友发觉因为患者常常会将自己暴饮暴食的事实藏匿起来。又因为他们不会像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一样极瘦,所以他们的行为常常不会被人注意。

三 暴食症:

暴食症患者常常是因为心理压力,而选择通过吃东西来发泄导致的。心理压力可能来自对自己身材的自卑,工作压力,等等。暴食症患者与神经性贪食症患者有些不同。他们像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一样常常暴饮暴食,但是他们并不会进行任何“补偿”行为。在暴食的过程中,患者常常会比平常吃得更快,直到胃实在装不下了才会停止暴食,在生理上未感到饥饿时就吃很多食物,等等。并且他们在吃完后也会感到十分内疚,富有最恶感。

长期的暴食会导致严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等健康问题。

我之所以想让大家意识到这种疾病,一方面是因为我经历过,了解其中的痛苦,一方面也是想让大家学会体谅、理解身边那些与食物相处糟糕的人。下一期我会继续写如何缓解饮食失调症的一些方法。

如果觉得本篇有帮助的话,帮忙点个赞吧❤️

注:由于我不是专业人士,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党,如有错误,欢迎大家指出并纠正。

参考资料:

• Mandl, Elise. “Binge Eating Disorder: Symptoms, Causes, and Treatment.” Healthline, Healthline Media, 3 Dec. 2019, www.healthline.com/nutrition/binge-eating-disorder#causes.

• Parekh, Ranna. What Are Eating Disorders?, 2017, www.psychiatry.org/patients-families/eating-disorders/what-are-eating-disorders.

• Poole, Jade. “What Is Bulimia Nervosa?” MyMed, www.mymed.com/diseases-conditions/bulimia-nervosa.

• Rowan, Anthea. “What Causes Anorexia – and How to Support Someone Battling I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7 May 2019, www.scmp.com/lifestyle/health-wellness/article/3011915/beating-anorexia-what-causes-eating-disorder-and-how.

• Yick, Felicity. “Eating Disorders.” https://www.thedp.com/Article/2020/02/Eating-Disorder-Anorexia-Bulimia, 2020, www.thedp.com/.

厌食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得了厌食症该怎么办?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厌食症,但是很多人不同意,甚至有人认为厌食症可以帮助减肥...众所周知,在厌食症患者中,有5% ~ 15%的患者最终死于心脏并发症、多器官衰竭、继发感染、自杀等。

那么,厌食症到底是什么呢?厌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医学名称为神经性厌食症,是进食障碍的一种精神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涉及社会文化、心理学和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为因素都会导致厌食症,比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饭前喝太多饮料、吃饭时看电视等。,而很多疾病往往会导致厌食症,比如贫血和肺结核。那么厌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很多女性都有过分追求身材苗条的心理。因为担心变胖,所以生活中很注意饮食和体重,怕吃的时候变胖,所以少吃或者不吃,或者吃了之后尽量吐出来。这种情况是导致厌食症的原因之一。这些患者大多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偏激、情绪不稳定、无端挑剔、喜好。有许多慢性病和急性疾病经常伴有厌食症。常见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肠道寄生虫、贫血等。,会伴有厌食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厌食症。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厌食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零食吃多了,饭前饮料喝多了,吃饭时不注意等不良习惯,都会干扰或抑制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从而降低患者的食欲。长此以往,可能会引起厌食症。

那么,如果我们有厌食症,该如何治疗呢?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对环境和自身有更客观的认识,学习适应社会和应对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对于家庭关系紧张的患者,必要时可以邀请家属做家庭心理治疗。2.补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锌参与形成的含锌蛋白质,对味觉和食欲有影响,从而促进食欲。厌食的人普遍缺锌,补锌可以治疗厌食症。

3.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对厌食症的一种心理治疗的总称,旨在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行为疗法针对性强,操作简单,疗程短,见效快。对于厌食症,可以通过行为建模的手段,用食物缓解患者的厌烦情绪,逐步治疗。

厌食症的症状是什么?

厌食症的症状
1、呕吐
有些患者虽觉食欲好,但吃了几口就觉得胃部饱胀不适而中止进食,或者见到食物就不想吃。如强迫进食,常诱发恶心呕吐;一些患者甚至千方百计以诱导一吐为快。
 2、拒食或过分节食
患者过多注意饮食和担心发胖的心理,而主动拒食或过分节食,造成消瘦、营养不良。

 3、饥饿但拒绝进食
厌食症患者常常会有饥饿的感觉,但是却又强求自己不要吃东西,他们比较了解食物中的营养会故意的避开高热量的食物。
得了厌食症怎么办
厌食症的正确治疗方式应是综合性的,早期应以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为主,目的是消除心理社会因素,防止病情发展。晚期在维持生命及水、电解质平衡的同时,还要根据其精神症状,给予健康和美丽。
一、心理治疗
包括疏导病人的心理压力,对环境、对自己有客观认识,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对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估价。了解食物、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家庭关系紧张的患者,必要时可请家人做家庭心理治疗。
二、中药治疗
1、食滞型:由于长期饮食不节,导致食无滋味。应采用消食导滞方法。
2、湿困于脾型:由于脾失健运,导致湿困体内,有胸闷、呕吐症状。应采用健脾燥湿方法。
3、脾胃阴虚型:由于大量进食辛辣火燥食品导致伤阴,引起口干咽干,干渴无比,形体消瘦,烦躁不安。应采用养阴养胃方法。
三、增强肠胃吸收功能,喝乳酸菌发酵型奶粉调养
增殖肠道益生菌
保护肠道的关键在于保证肠道内有益菌群的比例,体魄强健的人肠道内有益菌群的比例达到70%,普通人则是25%,便秘人群减少到15%,而癌症病人肠道内的益生菌的比例只有10%。
有益菌是有害菌是死对头,有害菌产生毒素,危害健康,有益菌能够通过竞争性作用,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繁殖,它们在肠道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中性菌是个墙头草,哪边队伍强大就往哪边站。所以,维护肠道健康的根本方式,就是要不断壮大益生菌的队伍。
恢复肠道原动力
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的自愈力是治疗疾病真正的灵丹妙药”。正常人的肠道有其自然的消化、吸收、排毒和通便等功能,肠道内足够多的有益菌能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无需过多的药物去控制。所以,解决肠道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保证肠道内的益生菌比例,恢复肠道原动力,让肠道回复年轻自然的健康状态。
食用方法:每次25g,早晚各一次,取温开水搅拌均匀即可服用。
注意事项:不可用过高温度的水冲调,以免破坏奶粉中的高活性乳酸菌。
值得选择注意:1、看有效成分含量,是否有不良添加剂;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售后有保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