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看完永远不会知道李小龙的死因
脑肿瘤说:
官方宣布了李小龙的死亡原因:服用止疼药物过敏而引起脑部水肿,从而导致死亡。这一说法让医学界的专家疑惑不解,至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服用阿司匹林过敏致死的先例。李小龙为什么会突然死去,一时之间社会各界众说纷纭。
美国医学院的霍克教授认为李小龙为了追求力量和速度的极限,每日锻炼强度过大,急功近利而练坏了身体。加上他练法不得当,导致血脉失调,并在多次格斗比赛中脑部受创而造成积患,这一切都是造成他猝死的原因。
李小龙长期超负荷工作。他在拍完《猛龙过江》后大病一场,不得不在洛杉矶住院检查。出院后,他很得意得宣布自己的体格能胜过18岁的小伙子,但其实这时的他早已患上了脑肿瘤,顶多只能活两三个月。
日本武术界谋杀说:
李小龙的妻子琳达向外界透露,李小龙结怨不少。在演艺圈中,李小龙与一些演员有过冲突,也曾因为剧本问题和几位导演闹得翻脸。尤其是他在1971年战胜日本空手道冠军后,日本武术界更是对他恨之人骨。因此,舆论界认为李小龙之死也不能排除被谋杀的可能。
李小龙的私人助理哈森也对“脑肿瘤说”持怀疑态度,他说拍完《猛龙过江》后,李小龙的确是去了一趟美国洛杉矶医院做了身体检查,但他并没有做脑部检查。
为了查明真相,哈森聘请美国人体学家切利博士对李小龙的死因做了研究分析,但奇怪的是切利博士为期3个月的研究报告并未公布于世,所有工作记录和资料还全部被销毁!切利博士也突然离开了美国,下落不明。
哈森从切利博士家的女佣口中得知,切利博士的研究进行到两个多月时,曾有几个日本人登门造访,随后博士停止了研究工作,整天精神恍惚地坐在写字台前发呆。
而在哈森得到这一消息3周后,日本一家生产肌肉振荡机的公司被禁止销售“肌肉振荡机类产品”,原因是它用高压电对肌肉进行强迫性震荡,破坏了神经系统和生理系统的平衡和协调。这时哈森突然想起,李小龙在死亡前的一年里一直使用该类产品,力图使肌肉更强壮。
据李小龙的美国弟子汤姆回忆,他也购买了日本这家公司的肌肉振荡机,并一直坚持使用,但没有出现所说的副作用。可是有一次他在李小龙的练功房使用了李小龙专用的机器后就觉得头部隐隐疼痛,随后出现恶心、无力、头晕等症状。
不久之后,哈森聘请的私家侦探调查出生产这台肌肉振荡机的日本公司的老板竟然是日本黑社会组织“山口组”的成员!当李小龙在好莱坞成为功夫巨星后,多次在银幕上击败日本武士,这引起了日本武术界的强烈不满。为了挽回颜面,日本的空手道冠军和柔道冠军向李小龙发出挑战邀请函。日本方认为李小龙根本不敢去日本应战。日本的媒体也做好一切准备,就等李小龙做出推辞后大加渲染。不料李小龙居然接受挑战,去了日本,并以其自创的“截拳道”一举战胜了日本的两位冠军,令舆论界一片哗然,而日本黑社会组织“山口组”名下的赌博公司为此损失了近千万美元,“山口组”更是耿耿于怀。
2006年分析的死因:
巨星李小龙逝世33年后,美国医学专家终于解开了他英年暴毙之谜。据专家指出,当年的死因报告认为李小龙死于药物敏感导致脑肿胀,是错误的判断。这位正当盛年的功夫天王,真正死因是缺乏睡眠及压力太大而诱发的“突发癫痫症”,这是一种在他死后22年医学界才发现的新病症。
摘要:论述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为交流的主要模式,不同文化与语言中
的禁忌语是阻碍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中西社会习俗和文化内涵,了解
汉、英禁忌语语用原则的共性和差异,能使人们在跨文化交往中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关键词:禁忌语;跨文化交际;语用;
对比中图分类号:H313.3 文献标志码:A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Jul. 2010Vol .12,No. 3358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2卷忌语存在的一个重要领域。中西宗教文化传统截然不同,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受儒释道三教的影响,西方民族则笃信基督教。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宗教体系,具有截然不同的神仙谱系。
[4]。在西方国家,基督徒对上帝非常虔诚,上帝的名字Jehovah 便是最大的禁忌语。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说、不滥用上帝的名字。所以往往避而不用God(上帝)、Christ(基督)等词语,而代之以gosh、golly﹑for goodness sake or for crying outloud(看在上帝的份上)等;不用Jesus 一词,而用Gee、Jeepers、Jiminy 等。就像中国人一样,要尽量避免对“神”的不敬,并且,人们还经常避免提到魔鬼的名字。这在西方国家也是同样存在禁忌的,如hell(地狱)、devil(魔鬼)、damn(该死)等。
中国人忌亵渎神灵,对自己信奉和崇拜的神仙不能在言语上有任何的轻慢和不敬。在中国信仰佛教和道教的人都是忌妄言的。所谓“妄言”就是胡说、乱说、说假话。同时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孔孟之道崇尚礼仪,要求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言语适度,不可妄言或者信口开河、不着边际。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为了保护一家老少生活幸福平安,还信仰“门神”、“财神”、“灶神”等,认为他们能保佑一家人生活平安喜乐,因此人们将其请来贴于门户或供于堂中(“买”字是很忌讳的,于是换成“请”,以免亵渎神灵)。在中西文化中人们对数字也有不同的理解。“七”在汉文化中是被忌讳的数字。这是因为农历七月七日被视为凶日。汉语中含有“七”的习语大都具有贬意,如“七零八落”、“七嘴八舌”等。而英语中,“seven”与神有关。人们常将“seven ”视为吉利的数字,有“luckyseven”,“to be in the seventh heaven”等
[5]。中西文化中,对神的崇拜使人们把上帝、鬼神等宗教信仰融入了日常生活,宗教上禁用亵渎性词语成为一种共识,人们言语上都尽量避免使用亵渎神灵的词语。
(2)禁用辱骂性词语。
从原始社会到信息时代,一些辱骂性的词语,一般是被大众所禁忌的。
因为这类词语通常会冒犯他人,令人不快、愤怒,或者引起双方的冲突。此类词语常常借用动物的名称,
例如bitch(母狗)、cow、swine(猪猡)、pig等。英国议会曾公布一份不适合于议会内使用的词语表,表上所列词语多属辱骂性词语,如cheeky(厚脸皮的)、liar、fascist(法西斯)等。在英语中,这类词语多由四个英文字母组成,称为四字母词(4-letter words )。如shit(胡扯)、hell(混蛋)、damn(该死)等。人们对这类词汇十分敏感,一旦听到它会感到十分惊讶、气愤,所以绝对不能滥用这些词汇。汉语中的咒骂语和猥亵语也有很多,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使用的。所以这些带有辱骂性的词语在汉语、英语中一般是被人们所禁忌的,以免引起交际过程中的尴尬和冲突。
(3)禁用关于病和死方面的词语。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是自然法则。但是由于对生老病死的恐惧,导致了人们对这一话题的禁忌。中西方都有这种禁忌,不愿或者不敢提及这类词。
英语一般用“the big C”、“long illness”,而避免使用“cancer”这个词。用“go to heaven ,begone to a better world,to go to another world”,而避谈“die”。“死”在汉语中也是更加避讳的。人们害怕死亡,很不愿意谈及死亡,而往往以“过去了”﹑“离开了”、“仙逝”、“驾崩”、“夭折”、“牺牲”等代替死亡。
汉、英禁忌语语用有其共性,也有其差异。通过对汉、英禁忌语的差异性的理解和分析,有利于避免不同文化的冲突,让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三、从习语语用透析汉、英禁忌语差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作为一代文学巨匠的鲁迅,深受中国广大读者的喜爱,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可能不为外国人所理解的东西。例如,在《阿Q 正传》里写到阿Q 摸了小尼姑的脑袋,小尼姑就骂了一声阿Q“断子绝孙”,阿Q 听了以后就很紧张。外国学生读到这里的时候常常不能理解。
原因就在于他们不知道“断子绝孙”在中国是一句禁忌语,不懂得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因此在实际交际中,会涉及到某些来自书面文学作品中的禁忌,可以通过对文学著作的学习,了解其文化内涵。熟悉汉、英禁忌语语用的差异性,对于实际交际是有很大帮助的[5]。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对动物种类的认识不同而产生的寄托寓意的词汇表达不同,因此对动物习语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以“鸡”、“狗”等动物习语为例,在中国,有的地方为了讨吉利的口彩,就通过谐音的语用方式来表示吉祥如意。因为“鸡”与“吉”谐音,所以“鸡”被当作吉祥的动物用于各种喜事上,像济南出产的大红包装的“大鸡”(“大吉”) 牌香烟成为当地人婚礼、
Analyzing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stract:In this paper,along with globaliz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the main mode of communication,
and different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taboos in the language have mad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fail.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al customs and cultural content,understand
the common pragmatic principles of the language as well as differences of taboo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o make people in the actual communication be handy, to avoid unnecessary clash of cultures. 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ly meaningful to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 words in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Key words:taboo languag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contrast
BO Shuyan
(College of Comprehensive Foundation Studies,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6,China)
第3 期薄淑艳: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对比汉英禁忌语语用差异359婚宴上专用的禧烟。而在英语中有不少关于“鸡”的俗语,如“chicken”是胆小的意思;“Count one’s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是过分自信的意思, 含有贬义。“Chicken out 、play chicken、chicken-feed ……”等都是贬义。所以尽量不要在英国人面前用“鸡”来表达祝福。中国人对于“鸡”是没有什么禁忌的,但是,在现代社会里,用“鸡”称呼女性的话,肯定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因为“鸡”与“妓”谐音。再如,在西方,狗被认
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人们通常将狗作为宠物来养,因此西方人对于吃狗肉十分反感。“dog”在英语中虽有时含有贬义,但总的来说属中性或含褒义的情况居多。像“you are a lucky dog”,“everydog has its day”,“he works like a dog”,“you canno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等习语都表现出
它褒义的一面。“A dog’s life”,“love me,lovemy dog”就比较中性。而在汉语中,狗一般表示贬义。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狼心狗肺”、
“蝇营狗苟”等成语。人们由本民族文化衍生的认知范畴不一定会与另一种文化的认知范畴完全重合,因此很难保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对同一事物具备同样的认识[6]。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为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模式。而不同文化与语言中的禁忌语是阻碍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知中西社会习俗和文化内涵,了解和研究语言禁忌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意义,才能够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在实际交往中得心应手、减少误解、互相理解,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参考文献:
[1] 尚永芳,刘芳.浅谈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文化内
涵差异[M]// 潘炳信,李正栓.翻译研究.保定:河
北大学出版社,2007:339.[2] 尚榕,刘旭宝.试析日语中的语言禁忌现象[M]//
石坚.外国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07:395.[3] 曾文雄.语用学翻译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
版社,2007:179.[4] 李畅.宗教文化与文学翻译中的形象变异[J].外语学刊,2009(5):143- 146.[5] 胡开宝,郭鸿杰.英汉语言对比与口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37- 139.
[6] 张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生有所息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无止境,而生命却有穷。子曰:"以有穷追无穷,殆矣。"生无所息的精神固然可敬,可动静相合,张弛有度才是最佳的生活方式。
人生需要休息。现代医学表明,心脏每秒钟只有0.3秒用于工作,剩余的0.7秒就在休息。学习,工作,都是一个动的过程。人的精力,能量是有限的,所谓"刚不可久,柔不能守"更说明了人无法一直消耗能量而没有丝毫补充的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是中国农业从事者千年奉行的行事准则。有动必有静,有补充才有消耗。没有果树无根而结子,没有花朵可以长存不谢。古有郭嘉殚精竭虑痨病上身,今有周恩来昼夜不息染疾而逝。无论你勇猛无匹或是智计无双,家财万贯或是权倾朝野,却都无法跨越自然规律的鸿沟。休息一会,你可以走的更远。
学习积累经验,休息迸发灵感。爱迪生看中百分之一的灵感重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谋略家的魅力在于灵光一现而逆转乾坤。经验的积累固然可贵,可在山穷水复时却不妨像静坐的禅师那样给自己放空杂念,于枯寂中求一点灵光。
有时候,一张一弛胜过埋头苦读,准备充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庄子中记载鹏要飞到遥远的南冥,就必须要飞到九天之上。同理,我们在大考前要先放松心情,这会使我们平常的努力得到更好地发挥。平时的努力固然重要,可适当的休息会使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读过《苏东坡传》的人一定知道,苏东坡早年仕途得意时虽然也文采斐然,可他的颠峰时刻却是在被贬黄州,放下功名利禄寄情山水酒肉之间的时候。人们在休息的时候,会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的体察,同时现代医学表明,当你休息时,其实仍在思考未解决的问题。而在这个时候,你虽然在休息,效果却比一直埋头苦干强得多。更何况万事万物多姿多彩,生活的乐趣就隐于其中,这些新奇的,美丽的,神奇的人事物也会带来不同的灵感,丰富你的阅历,增长你的见闻,也不失为一种学习与积累。
生有所息,所以生生不息。一时的休息可以带来更多的专注与灵感。没有土地可以一直耕作而不失肥沃,没有国家可以一直穷兵黩武而不修生养息。阴阳合正是自然的规律,生有所息是不息的前提。他是形式,也是方法;它是需要,也是必然。
如果生命有形态,那么它应该是一条咆哮着奔向海洋的大江,它带着能够卷走一切的毁灭性力量,一路向东不回头,毅然而决断。
如果生命有形态,那么它也应该是一淙潺潺流水,平静地躺在高原草地间,涌动于静夜的月光下。它安逸的,在天地之间享受着日月精华,挪步行走着,同时也感受着生命的气息。
生无所息,生有所息,是选择勤者的艰苦奋斗,还是选择智者的远离世俗、修身养性?这看似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是真的难以调和、互融么?其实不然。若说人生是画者手中的调色盘,那么这两种态度正如黄与蓝,唯有两者以相应比例相调后,才可生成那抹明亮的绿色。
人生,便是这两者的统一。
青春年少时,我们应是一匹日月奔波的千里马,踏过千山万水,寻遍天涯海角,只为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盏明灯。生无所息,青春的风采即是生命的脉搏,在人生篇章中以昂扬的斗志为剑,在青春石板上刻下流畅飘逸的文字。
正因为生无所息,我们才能透过历史的长河,看见勾践卧薪尝胆时的淡然与刚强,痛的是身、苦的是口,但心的坚强只会愈加深刻。即使是那荒凉的戈壁,也曾因生无所息的苏武而灿烂一时。大漠的狂风吹皱了他的皮肤,年复一年的日晒吹白了他的鬓发,那带着赶羊鞭的双手变得枯黄,是谁孤独地在黄沙的世界中哀叹,又是谁在青灯黄卷边宵夜轩食?生无所息,也许多少夹杂着些许孤寂与无奈,但这份执着与奋发图强的精神将是灵魂不可缺失的宝藏。
当人生如西下的夕阳,当生命再无精力“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时,取清风明月,藏于袖襟之中,在心中开拓一片心旷神怡之地,做一个斑斓美丽的梦。生有所息,它使我们不会迷失在生命的追逐之中,人生的美丽与精彩,需要我们用心灵去呼唤,用灵魂去感受。远离喧嚣的世俗,用广阔的胸怀去拥抱这天地,于是,我们便也拥有了梭罗居于瓦尔登湖边时的平静,拥有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那份悠然。且把浮名换作浅斟低吟,生有所息,换得魂魄片刻的安宁。
那汉水垂钓的庄周,近看似一汪幽深的泉水,但那深沉潜涌着的',却是远方的大哲,是来自灵魂最睿智的语言。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一如中华千年的智慧所追求的外圆内方,双面修缮着生命的内蕴。
追随光阴不倦,尝尽欢乐与辛酸,在千万次的爱恨别离之后再静看千古风云,悠悠山河,风急海阔。
人生如大海上的帆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的是驶往遥远的彼岸,彼岸有宁静的港湾,人生的帆船要在宁静的港湾里幸福地栖息;人生如天空中的云彩,南来北往,漂泊他乡,为的是能够化作丝丝雨滴,滴入到厚实的泥土里静静地休养……
人生需要远大的理想,为了理想,人一定要时刻努力;为了理想,人必将奋斗不息。人如果不时刻不断地学习,不断用知识用智慧充实自己,人生的田园就会荒芜;人如果不能够为理想而奋斗不息,人生就会失去信心,丧失信念,最后将一事无成,美好的理想将化作虚无的幻想。
记得有一位科学家想发明一种“永动机”,可是失败了,因为世界上没有永动不息的东西:奔驰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需要停息加油;航行在大海里的船只也需要在港湾里抛锚停泊。汽车加油为的是开往更遥远的前方;船儿在港湾里停泊为的是驶向更波澜壮阔的汪洋。
人,在进行忙碌的学习和工作后,也需要休息。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休息,并不是在浪费生命,它能够让你在清醒的时候,做更多更清醒更有效力的事。”
人生的过程好象是一次长长的旅行,当人生要立志在这长长的行程里,走过千山万水,走过海角天涯,就注定了要不停地长途跋涉,爬过重重的山坡,还要涉过无数条川流不息的江河。人生的过程就是要不停地奔波。只要活着,人就得不停地去寻找些什么,就得不懈地去发现些什么;人就得在别人需要温暖的时候能够给人温暖,就得在别人迷路的时候能够告诉他正确的方向,同时,人觉得疲惫了,就要找一个驿站,在驿站里停留休息,然后整理好行装,准备好食粮,继续前行。在一个人碰到了困难,遇到了艰险,就要想法搭上他人的船,帮助你渡过难关。
人生在岁月的面前会塑造无数的过程与结果。人在面对理想时,总是需要不屈不挠、永不厌倦、永不停息地去追求拼搏;人在面对生活时,又需要张驰有道,该放松的时候要放松,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用歌声装点心灵,用微笑打扮人生。
这就是人生,生无所息;这就是生活,生有所息。我们要为人生的理想不停地奋斗,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丰富精彩。同时我们还要懂得生活,让自己的心灵充满欢声笑语。
常听说,人这一辈子生来就是要忙碌的,直到忙完了这一生,入土才得以“安”。孔圣人用一生来做学问,而子贡一时倦于学习便有退缩之意,自然应用“生无所息”教导他。然而,这“息”也是一门学问。所谓“生息”两字,息以生之。
古时帝王凡开朝建代之时,多令其子民以休养生息为重,可说是休闲文化的鼻祖。几千年来,中国的文化也可称得上是建立在“休闲”两字之上:古人崇尚琴棋书画,今人推行旅游运动,无一不形成一种风尚。而中国的名人志士,在休闲方面更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李白饮酒赋诗,陶渊明隐居田园体会自然,欧阳修酒会诗友写下旷世名篇。狭隘地理解“生有所息”既是放弃对梦想的执着或者是对坚持不懈的颠覆显然是不够明智的。人生好比是一个挂满名作的艺术长廊,若是永无止尽地走下去,很容易就产生审美疲劳;若是走走停停,沿路收集点滴地感悟,到终点时则是充实幸福的。我想,明白怎样“息”或许也就明白了怎样“生”。
现代人习惯用简简单单的“效率”两个字来评价一切事物的好坏――人如果想要成功,必须在单位时间做最多的工作。仔细斟酌这样的观点,透露出的是一种过于片面的人生观,和把“息”等同于“惰”的一种思想误区。恰恰相反,“生无所息”未必意味着碌碌无为,而碌碌无为却往往是“生无所息”的产物。人活于世,如果只是空洞的躯壳,就无异于一个非生命体。我们需要用“息”的方式来沉淀,来感悟。其实我认为,“休闲”比“休息”更接近于这里“息”的概念。小到品茶观景,大到书法行文,人们以休闲的方式积累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一种浑然天成的人生观――休生以养性。
回到“息以生之”四个字,“生”绝不是生存、存活如此肤浅,而是一种生活,乃至人生观。而休闲,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空间,使人的精神得以沉淀,甚至是升华。诸葛亮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志远”,而“息”的学问正在于可以达到“息以明志,息以志远”的境界。生无所息,走的是高速公路,路是平坦的速度是飞快的,然而一路走来,心中除了满满当当的疲倦又塞得进多少精神风景;生有所息,走的是铁路,穿过田园江河,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没有散落任何沿途的风景,得到的是一座精神的花园。
故曰,生有所息,息以生之也。
忙碌,像是人生的主旋律;累,更是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的佐伴。当我们感觉像玩偶一样被征途牵绊的时候,请告诉自己:生无所息,累有所值!
人们仿佛一生都在奔波劳累,往往会遇到剪不断理还乱的纷繁愁绪,当我们的心情沉重的想要落雨的时候,记得用阳光去晾干我们的累或是泪。宋代的著名词人苏轼可谓一生坎坷,“乌台诗案”使他跌倒在希望的脚下,从此便奔波流离于一个又一个贬谪之地,苍老于路上。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在奔波的途中一点点消磨。苏轼不累吗?为谪迁所累,为失意所累,而他不也是“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吗?当与友人途中遭遇大雨,“行人皆狼狈,余独不觉”,面对风雨,他“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劳累的人生,他依然畅然的觉得“也无风雨也无晴”。用豁达去面对一生的奔波劳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当我们感到累的时候,笑对一切,自然就会如释重负,轻松自然。
人生一生忙忙碌碌,往往是为追求人生的希冀,为了心中的梦想去奔跑,路途中总免不了有人生的羁绊。坐享其成、无所事事的人不会累,但他们也同时永远不会快乐。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带妹妹上学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父母病重,妹妹年幼,贫破的家中磨砺出一颗坚韧执着的心,他用稚嫩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他用宽宏的心灵去尽力维护一分没有血缘的亲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劳,洪战辉不累吗?为生计所累,为学业所累,而他始终用一副微笑的面庞去面对生活中所有的不幸。他累,但他活得快乐,因为他有梦想,他的梦想是爱,是感动,为了父母妹妹,为了学业将来,他甘愿劳累。让累成为一种动力,让累成为一种希望,这是对待生活最好的态度。
中国安徽有一名女子天生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被父母遗弃,为了生活,她只有在路边摆了一个擦鞋摊,但也常因发病而耽误生意。一位老中医好心的为她免费针灸治理。看她能够忍受如此大的痛苦,便问她原因。这个姑娘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占了人间一条命,即便再累,我就要为它负责!
“我占了人间一条命”“我就要为它负责”,多么震撼人心的话语。上帝创造了生命,却没有料到生命之力会如此强大,我们生活在世上,应该感激生命,再苦再累,我们就当是命运的考验。孔子告诉我们:生无所息。累是人生的常态,只要乐观豁达的面对,便累有所值,走向成功!
孔子曰“生无所息”。后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将其扩展为“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的确我们既不能过分的追求“生无所息”,也不能否认“生有所息”。
“生有所息”一直是个被批判的观点。但是我们并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它是错误的。相反,无论在现实还是在历史中,我们越来越无法否定“生有所息”的观点。如果从历史的观点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我不禁联想到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苏武。“苏武牧羊”这个著名的故事作为一个经典流传两千多年,一直激动着一代又一代的爱国志士。苏武在被俘的情况下,依然不肯归附匈奴,在匈奴一直过着“渴饮雪、饥吞毡”的日子。暂时的无助使他无力反抗匈奴,只能在保全生命的情况下,与匈奴做强烈的精神斗争。张养浩曾有诗赞誉苏武,诗中说“为臣惟命敢辞难,脱遇艰难亦自安”。张养浩所赞誉的这种“自安”又何尝不是一种短暂的“生有所息”?
孟子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与孔子的“生无所息”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然而这一观点在苏武身上表现依然突出。“生无所息”表达着归汉的愿望和决心。在《苏武牧羊曲》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心存及社稷,强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苏武自己的诗中也写到“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俯仰内心伤,泪下不可摔。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这种决心可谓“生无所息”。
其实,“生无所息,生有所息”是个喻意广泛的哲理。它可以运用到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亦如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在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毅然归隐田园。其实这种“生有所息”未尝不是一种豁达的心境。
“生无所息”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研究学术,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自己的理由而进行不息的奋斗。同样,“生有所息”看似一个错误的观点,也鼓舞了一些在生活、政治上失意的人,使他们在这种相似“老庄”的哲学态度指导下,重新找回自我,确立自我。所以,我们在这两种观点融合事例下寻找平衡点,扩大这两种观点的积极影响,从而使我们在平衡中获益。
人是不朽的,并非因为在生物中唯独他留有绵延不绝的声音,而是因为人有灵魂,有能够怜悯、牺牲和奉献的精神。
一个数字也许可以代表一个人生命的长度,但孰不知在其长度的背后,决定其生命价值的是生命的厚度——你的存在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她就像一把粗陋的匕首,刀刃上的光芒能够让黑暗产生一丝畏惧;她的特殊的光荣不仅是那些感人的事迹,而在于那一份振奋人心中,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而这一切正是人类昔日的荣耀。为此,人们才会生有所息。
生命中有很多不断移动的靶子,要你全心全意地投入才能射中靶心,实现生命的价值。她让我们积累起沉甸甸的感动是为了我们生命中那一场可以生息的演出,也是为了把生命演得更加铿锵有力,绚烂动人。因为没有付出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如何让自己的生命之光闪烁。而中原大地的“女包公”——任长霞却在短暂的人生中为世人留下了不灭的光明,
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人也许不会永存,但那份精神却可让感动延续,但有谁能够明白,在无尽地追寻中,那一个又一个挫折与心酸。现实的城市就如同雾中的风景,隐隐地散发出忧郁的美,承载着每个人心中的梦,但人们应该记住的,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将永恒守护着她留下的那份美。那份快乐才刚开始,悲伤却悄然而至,也许生命中不用弄明白永远到底有多远,只让那可以生生不息片断精彩上演。“命运交给你一个酸柠檬,你得想法把它做成可口的柠檬汁。”她用她的努力和精神让那杯柠檬汁在人们心中清香余留,挥不去一种最真的深情,留给她脚下的大地和朴实的父老乡亲。
生有所息,生无所。无论前方的路有多远,只要你没有放弃努力,轻轻拥抱一下回忆里的温暖,让可贵的精神,不要像生命的终结一样消失。如果可以选择,我愿化做水,像水一样消失,因为水流过的地方一定会有痕迹,它可以滋润太多,带给人太多的生的意义。无论它有多长,只要有它恩泽过的地方,就会一些新生命生息繁衍。
生有所息,生无所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精神的缔造,刹那成永恒,无论你的心有多大,请不要熄灭那永远不会消逝的永恒。
软件开发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你知道软件开发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软件开发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周金陵.张鹏.丛于 CMMI 的软件过程改进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2400:60-62.
[2]龚波,于自跃.小型软件企业实施 CMMI 过程改进研究和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8):64-67.
[3][美] 施瓦尔贝.IT项目管理[M].王金玉,时郴,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刘佰忠.项目管理是 IT 项目灵魂[J].湖南制造业信息化,2004(4): 9-10.
[5]段琳琳.敏捷方法在需求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D].长沙:湖南大学,2008.1.
[6]段琳琳.王如龙.极限编程在软件项目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8. 27 (l):127-130.
[7]唐爱国,王如龙.软件项目范围变更流程与过程控制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6. 4(9):71-73.
[8]唐艳.教捷方法在数据库设计中的应用.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 年 02 期.
[9]林锐.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解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0]ROBERT C. MARTIN.敏捷软件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88.
[11]伯克温.项目管理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42.
[1]陆恩锡,涨慧娟,尹清华.化工过程模拟及相关高新技术[J],化工进展,1999,18(4): 63-64.
[2]王之瑛.改进高效浓密机工艺和设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J],湖南有色金属,1995,24-27.
[3]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3-12.
[4]黄向华.控制系统仿真[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1-5.
[5]刘晓东.沉降槽泥层界面检测仪的应用[J],自动化仪器与仪表,2007(3):52-53.
[6]杨慧,陈述文.0>50m大型浓密机的自动控制[J],金属矿山,2002,318(12):38-40.
[7]杨榛,浦伟光等.化工流程工业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与进展[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0, 27(2): 139-143.
[8]韩虹,李朝明.关于浓缩池设计的探究[J],新疆化工,2007,20(3):12-14.
[9]孙红先,赵听友,蔡冠梁.化工模拟软件的应用与开发[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24(9): 1285-1288.
[10]耿增显,柴天佑,岳恒.浓密机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J],控制工程,2008,19(9): 353-363.
[11]刘学言.多级逆流洗漆系统洗涤动力数的提出及其应用[J],湿法冶金,1993,7(3): 25-31.
[1]陈友洪,G 公司 SAP 质量管理系统应用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7-9.
[2]栾跃,软件开发项目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0-40.
[3]黄佳,SAP 业务数据传输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34-238.
[4] 卢俊,SAP 行业解决方案[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5-10.
[5]石坚燕,SAP NetWeaver--SAP 新一代业务平台[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37.
[6] 胡险峰,SAP 及 mySAP 商务套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12-15.
[7] Raymond McLeond,Jr. George Schell 着,张成洪,顾卓珺等译,管理信息系统(第10 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9-33.
[8]Peter S. Pande et al,Robert P. Neuman,Roland R. Cavanagh,The Six Sigma Way:How GE,Motorola,and Other Top Companies are Honing Their Performance[M],McGraw-Hill,2000,1-67.
[9]David M. Levine,Statistics for Six Sigma Green Belts with Minitab and JMP[M],FT Press,2006,1-22.
[10]王天杨,王斌峰,倪寅凌,左贝合着,SAP 最佳业务实践[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7-19.
[11]Christian Kramer,Sven Ringling,Song Yang,Mastering HR Management with SAP[M],SAP Press,2006,19-22.
[12]Andreas Vogel,Ian Kimbell,mySAP ERP For Dummies[M],For Dummies,2005,1-80.
[1]姜新.嵌入式控制系统软件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3.
[2]向立志,谭杰等.先进控制算法软件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工程,2003,29(18):41-43.
[3]刘x,周建宏,刘宏民.电熔法提纯氧化镁电极的自动控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0,22(1): 18-20.
[4]吴志伟,吴永建,张莉等.一种基于规则推理的电熔镁炉智能控制系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版),2009, 30(11): 1526-1529.
[5]吴新军.PLC在电溶镁炉集中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冶金设备,2003,4(2):67-68.
[6]孙鹤旭,林涛.嵌入式控制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4.
[7]齐国超,张卫军.电熔镁电弧炉炉体优化设计[J],冶金能源,2010,29(4):34-36.
[8]吴永建,吴志伟,柴天佑等.电熔镁炉智能优化仿真实验平台[J],系统仿真学报,2011, 23(4):676-680.
[9]倪晓明,孙菲.电熔镁石炉的计算机控制及节能改造[J],冶金能源,2002,21(1): 60-61.
[10]葛伟.基于虚拟仪器的电溶镁炉监测系统[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