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西北药学会杂志

2023-11-05 11: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西北药学会杂志

1、《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级别:科技核心(2019自然科学)

审稿时间:2个月左右,杂志是双月刊,审稿时间还是比较快的

2、《中国药学杂志》

级别:中文核心(2017年版),CSCD核心(2019-2020),科技核心(2019自然科学)

出刊周期:半月刊,出刊时间很短,很适合着急发表的医生投稿

3、《儿科药学杂志》

级别:科技核心(2019自然科学)

每篇来稿收取50元的审稿费

4、《华西药学杂志》

级别:CSCD扩展(2019-2020),科技核心(2019自然科学)

审稿时间3个月左右,由于杂志是双月刊,所以审稿时会比较长

5、《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级别:中文核心(2017年版),科技核心(2019自然科学)

出刊时间:半月刊,时间比较快,杂志级别很高

6、《西北药学杂志》

级别:科技核心(2019自然科学)

根据我们的经验,刊物发表难度比较低,比较好投

西北药学杂志是双核吗

《西北药学杂志》在最新版中不是核心
复合影响因子:0.455
综合影响因子:0.330
主办: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药学会
周期: 双月
ISSN: 1004-2407
CN: 61-1108/R
邮发代号: 52-106
创刊时间:1986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邢建峰人物简介


邢建峰
邢建峰,男,博士,教授。1989年西安医科大学药学系药学专业毕业;1999年西安医科大学药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学系药剂教研室工作。主要从事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以及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SCI、EI和MI等收录十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及专著10部。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项,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曾获陕西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任陕西省药理学会化疗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学伦理学会常务委员。兼任《中国药房》、《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和《西北药学杂志》编委。
中文名:邢建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省
出生日期:1965年
职业: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学系药剂教研室工作
毕业院校:西安医科大学药学系药学专业
主要成就: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SCI、EI和MI等收录十余篇
曾获陕西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代表作品:《工业药剂学》,《工业药剂学》等
科研项目:
1.5-氨基水杨酸和丁酸结肠靶向协同前药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3578),项目负责人。
2.应用PF-2D分析技术筛选乳腺癌化疗耐药分子标志物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3673),主要参与人。
3.2-羟基-5-丁酰胺基苯甲酸的合成及临床前研究。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8K10-02),项目负责人。
4.白藜芦醇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研究与制剂研究。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5K10-G2),项目负责人。
5.脑靶向5-氟脲嘧啶脱氧核苷前药的研究。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负责人。
编写著作:
1.《工业药剂学》(第二版)潘卫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工业药剂学》(第二版)潘卫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
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案例版)印晓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
4.《药剂学》(案例版)龙晓英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
5.《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卓超,沈永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6.《药理学考点》罗晓星,刘均田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年。
7.《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第2版)陈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8.《药理实验教程》洪缨,张恩户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特点

新版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体现了很多新的理念,例如把药品流通管理纳入了管理范围内,并且加强了管理要求,目的在于扫除质量控制方面的盲点,对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同时流通质量控制方面要求尤为严格,在质量控制方面,实效性得到了强化,整体上真实性得到了空前加强,同时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资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从这些方面分条进行介绍。
关键词:GSP;药品;特点;亮点我国旧有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颁布实施已经是2000年7月1日了,在12年的使用期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它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也让药品市场的流通秩序得到了净化,从广大群众用药安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行业整体发展迅速,并且法律法规进行了一些调整、行业格局也有了一定的改变、技术应用得更加广泛化和机械化,经营模式也受市场影响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在实行的后期,USP已经无法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和国家监管的需求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底决定将其重新修订。将新修订的GSP和旧有的GSP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了一些改变。首先新修订的GSP体现了很多新的理念,例如把药品流通管理纳入了管理范围内,并且加强了管理要求,目的在于扫除质量控制方面的盲点,对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同时流通质量控制方面要求尤为严格,在质量控制方面,实效性得到了强化,整体上真实性得到了空前加强,同时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资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1.加强了药品运输及冷链管理
因为运输过程容易游离于企业质管和药品监管的视线之外,所以运输环节一直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过程的薄弱环节。本版GSP征求意见稿在第五节设施与设备中对运输设备以及冷链的设施设备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专门增加了第十四节运输与配送,要求运输药品的车辆和运载工具应当密闭,并采用防盗等安全防护措施;运输过程中采取必要的保温或冷藏措施;运输过程中,药品不得直接接触冰袋、冰排等冷媒物质,防止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冷藏运输车辆、设备应当配置温度自动检测设备,
2强化了购销渠道的管理
药品购销渠道是流通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和关键环节。现行的GSP对购进药品的审核要求较为笼统,主要集中在对供方资质和质量保证能力的审查。新修订的GSP修订了首营品种的概念,对进货的管理更严格,要求所有经营药品不管从何渠道购入,都需索取供方的合法资质及产品合法资格证明文件,并建立档案。同时要对供方销售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核。
新修订的GSP强化了对销售环节购货单位合法资质的审核要求。征求意见稿在第十二节规定:企业应当将药品销售给合法的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对购货单位的证明文件、业务人员及提货人员应当进行核实,确保药品销售流向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3储存管理更加突出质量控制的效果
GSP征求意见稿第四十八条规定:库房要配备自动监测、记录库房温湿度的设备。通过温湿度自动监测,记录系统加强了对温度的监控,可避免人为篡改温湿度记录数据,保证了记录真实、完整。第八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按包装标示的温度要求储存药品,包装上没有具体温度标示的,按常温10- 30℃、阴凉2一20℃、冷藏2-8℃的温度条件储存。GSP征求意见稿对温度的相关规定与2010版《中国药典》凡例中关于药品保存温度的规定保持了一致,避免出现管理和执行上的混乱。
4.计算机管理要求进行了明确
新版GPS的第七届明确规定了计算机管理系统方面的一些问题,计算机系统要在满足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建立,而且还要求能够接受来自当地药品监管部门的管理,在计算机的具体操作上,要求在符合授权范围内进行数据录入、修改以及保存在内的各种操作行为,并且要符合管理制度以及操作规程,这样才能够让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得到保证,进而实现原始性、安全性以及可回溯性。所以企业应该从技术层面对管理水平进行提高。同时合理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运算功能,实现药品信息的全面管理。
5.票据管理
药品经营活动中“走票’、“挂靠”等行为可以说是医药行业中的顽疾,而这种购销渠道不清的行为直接导致了票据管理混乱,进而为假、劣药的流通提供了便利。为了彻底纠正此种药品经营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新版GSP明确要求药品购销过程必须开具发票,出库运输药品必须有随货同行单(票)并在收货环节查验,物流活动要做到票、账、货、款一致,使药品流通在有效的管控之中,从而达到规范药品经营行为,维护药品市场秩序的目的。
6.温湿度自动监控
在药品储存、运输过程中,对药品质量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和湿度两大因素,因此药品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就是温湿度的监测与控制。新版(}SP明确了库房应当配备“有效调控温湿度及室内外空气交换的设备和自动监测、记录库房温湿度的设备。”从硬件设备上提高了标准,避免长期以来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不严谨、不科学而导致的失误。
7.质量风险管理
新版GSP强调医药流通企业要加强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药品质量风险控制能九“企业要采用前瞻或者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无论是温湿度自动监控、强化冷链管理、规范票据管理还是全面推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都是加强企业经营质量管理,有效地增强了流通环节药品质量风险控制能力。
8.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
新版的GSP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了提高,这个情况是空前的,因为新规定了采购人员、验收人员和养护人员都要拥有药学或者医学的相关专业背景并且能够提供证书,连疫苗的经营人员都被提出了明确要求。药品企业的质量负责人药品零售企业的负责人或者法人和药品质量管理机构的相关负责人都要拥有药师资格,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入行的门槛被直接提高了,所以这不单单是行业内部进行调整,连医药流通领域的整体人员分布和格局都被直接改变。
9.结语
经过重新修订后的GSP已经不仅涵盖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这一范畴,而是成为了一套完整的流通管理体系。对旧有的GSP,新修订的GSP延续了其质量控制方面的设定,同时,和大中小型医院的用药相关规定进行了衔接,所以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了重视流通管理的理念了。而进行药品经营的企业和个人也有法可依,根据新版的GSP来确定以后进行质量监管的重点,在进行药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时候也有的放矢。总体说来,新版的GSP在企业经营方面,对软件和硬件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样一来,药品的质量就能够得到进一步保证,市场准入门槛也提高了,高要求带来的就是高质量,这给整体行业带来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长远看来,新版的GSP深远地影响着整个药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会鸽,杨世民,侯鸿军. 改革开放30年来陕西药品经营企业的发展变化[J]. 西北药学杂志. 2009(05)
[2]陈珏. 必须强化药品经营企业质量意识[J]. 中国药业. 1997(05)
[3]朱明理,王修哲,谢富献,李和平. 基层药品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J]. 中国药事. 1991(02)

5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特点和涵义
中国期刊网官方账号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特点和涵义
摘要:新版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体现了很多新的理念,例如把药品流通管理纳入了管理范围内,并且加强了管理要求,目的在于扫除质量控制方面的盲点,对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同时流通质量控制方面要求尤为严格,在质量控制方面,实效性得到了强化,整体上真实性得到了空前加强,同时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资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从这些方面分条进行介绍。
关键词:GSP;药品;特点;亮点
我国旧有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颁布实施已经是2000年7月1日了,在12年的使用期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它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也让药品市场的流通秩序得到了净化,从广大群众用药安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行业整体发展迅速,并且法律法规进行了一些调整、行业格局也有了一定的改变、技术应用得更加广泛化和机械化,经营模式也受市场影响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在实行的后期,USP已经无法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和国家监管的需求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底决定将其重新修订。将新修订的GSP和旧有的GSP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了一些改变。首先新修订的GSP体现了很多新的理念,例如把药品流通管理纳入了管理范围内,并且加强了管理要求,目的在于扫除质量控制方面的盲点,对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同时流通质量控制方面要求尤为严格,在质量控制方面,实效性得到了强化,整体上真实性得到了空前加强,同时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资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1.加强了药品运输及冷链管理
因为运输过程容易游离于企业质管和药品监管的视线之外,所以运输环节一直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过程的薄弱环节。本版GSP征求意见稿在第五节设施与设备中对运输设备以及冷链的设施设备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专门增加了第十四节运输与配送,要求运输药品的车辆和运载工具应当密闭,并采用防盗等安全防护措施;运输过程中采取必要的保温或冷藏措施;运输过程中,药品不得直接接触冰袋、冰排等冷媒物质,防止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冷藏运输车辆、设备应当配置温度自动检测设备,
2强化了购销渠道的管理
药品购销渠道是流通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和关键环节。现行的GSP对购进药品的审核要求较为笼统,主要集中在对供方资质和质量保证能力的审查。新修订的GSP修订了首营品种的概念,对进货的管理更严格,要求所有经营药品不管从何渠道购入,都需索取供方的合法资质及产品合法资格证明文件,并建立档案。同时要对供方销售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核。
新修订的GSP强化了对销售环节购货单位合法资质的审核要求。征求意见稿在第十二节规定:企业应当将药品销售给合法的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对购货单位的证明文件、业务人员及提货人员应当进行核实,确保药品销售流向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3储存管理更加突出质量控制的效果
GSP征求意见稿第四十八条规定:库房要配备自动监测、记录库房温湿度的设备。通过温湿度自动监测,记录系统加强了对温度的监控,可避免人为篡改温湿度记录数据,保证了记录真实、完整。第八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按包装标示的温度要求储存药品,包装上没有具体温度标示的,按常温10- 30℃、阴凉2一20℃、冷藏2-8℃的温度条件储存。GSP征求意见稿对温度的相关规定与2010版《中国药典》凡例中关于药品保存温度的规定保持了一致,避免出现管理和执行上的混乱。
4.计算机管理要求进行了明确
新版GPS的第七届明确规定了计算机管理系统方面的一些问题,计算机系统要在满足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建立,而且还要求能够接受来自当地药品监管部门的管理,在计算机的具体操作上,要求在符合授权范围内进行数据录入、修改以及保存在内的各种操作行为,并且要符合管理制度以及操作规程,这样才能够让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得到保证,进而实现原始性、安全性以及可回溯性。所以企业应该从技术层面对管理水平进行提高。同时合理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运算功能,实现药品信息的全面管理。
5.票据管理
药品经营活动中“走票’、“挂靠”等行为可以说是医药行业中的顽疾,而这种购销渠道不清的行为直接导致了票据管理混乱,进而为假、劣药的流通提供了便利。为了彻底纠正此种药品经营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新版GSP明确要求药品购销过程必须开具发票,出库运输药品必须有随货同行单(票)并在收货环节查验,物流活动要做到票、账、货、款一致,使药品流通在有效的管控之中,从而达到规范药品经营行为,维护药品市场秩序的目的。
6.温湿度自动监控
在药品储存、运输过程中,对药品质量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和湿度两大因素,因此药品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就是温湿度的监测与控制。新版(}SP明确了库房应当配备“有效调控温湿度及室内外空气交换的设备和自动监测、记录库房温湿度的设备。”从硬件设备上提高了标准,避免长期以来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不严谨、不科学而导致的失误。
7.质量风险管理
新版GSP强调医药流通企业要加强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药品质量风险控。

沈阳药科大学的药物分析专业哪个老师好

毕开顺,沈阳药科大学副校长
《药物分析杂志》编委
《药学学报》编委
《中国中药杂志》编委
《中草药》编委
《中国天然药物》编委、
《西北药学杂志》编委
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
中国新医药博士协会理事
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高级职称(药学类)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
辽宁省药学会药物分析学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李发美,《分析化学》主编
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分析系主任
沈阳药科大学教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中医药科研实验室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分析实验室主任
国际学术杂志《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的中国地区责任编辑
《中国中药杂志》、《色谱》编委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色谱学会理事、中国保健协会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病学会理事
政协辽宁省委员会常委

年轻的好像邸欣不错,陈晓辉,郭兴杰不太了解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