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广西的药学期刊

2023-11-05 11: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广西的药学期刊

据有统计源期刊的医学杂志:《中国基层医药》、《中国临床医学》、《实用预防医学》、北大核心期刊:《山东医药》、《重庆医学》、还有好的国家级的期刊,如果你想发表,你可以帮你。联系我吧。

参考文献格式及药学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格式及药学的参考文献

引言: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参考文献格式及药学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Chiambaretta F,Garrafo R,Elena PP eg.Tear concentrations of azithromycinfollowing topical administration of a single dose of azithromycin0.5% ,1.O% ,and 1.5% eyedrops(T1225)in healthy volunteers[J].Europe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8,18(1):13 20.

Terrence P.Often.MD.Assessing antibiotic efficacy using pharmacody namic measures.

[1]刘燕.重型颅啮损伤患者的临床监护[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7(4):86.87.

[2]姜玉善.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吉林医学,2008,25(9):64.

[3]徐防,徐小川.紧急气道处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早期抢救中的意义.重庆医学,2008,34(11):1637 1640.

[4]徐培坤.李长元,冯春国.等.重型颅脑损伤7O例死亡原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7.38(6):489.

[5]程金贵.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J].安徽医学.2008,29(5):5l2 513.

[6]漆建.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愈后的关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2(1):25 26.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靳婷,高军.药店回收过期药暗藏百姓用药危害.首都医药CAPITALMEDICINE. 2006.1.p22-24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简介及详细资料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广西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广西药科学校、广西妇幼保健院附属卫生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国家公办的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医药院校,是国家卫生部定点的中南六省(区)卫生干部培训基地、国家护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广西全科医学教育教学指导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培训基地,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创建于1941年)。学院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学院占地362亩,分为两个校区(昆仑校区、桃源校区),校园环境幽雅,学习环境和条件优良。学院基础设施完备,拥有功能各异的医药学实验室、模拟手术室、护理模拟病房、护理综合实训室、国家级生物制药实训基地、GMP实训车间、社会药房等一批高质量、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室共150间;装备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免疫发光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气相色谱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00多万元;教学用计算机1373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7006个;图书馆藏书35万册,期刊560多种;学生宿舍总面积为3万平方米,设施配置齐全、实用,大多数宿舍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及空气源热泵中央热水系统,方便学生淋浴;校园内建有标准田径场和足球、篮球等各种体育运动场所及运动设施;学生食堂宽敞,就餐环境舒适卫生,能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学院有附属医院,附属药厂和遍布广西各地市的123所综合医院、药厂以及广州、深圳等地的医药卫生单位作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自2000年开始招收高职高专学生以来,每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0%以上。

截至2018年6月,现有教职工485人,专任教师293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75人,硕士以上学位148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220人;外聘 *** (课)教师566人;在校生9651人、生师比16:1。

截至2018年6月,设有护理系、医学系、药学系、检验系、医药商贸系、社会科学和卫生事业管理系、医学基础部、公共基础部等8个系(部)。开设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护理、助产、药学、药品生产技术、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检验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卫生信息管理、健康管理(健康旅游方向)、老年服务与管理等18个高职专业。

截至2018年6月,教师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项目、课题累计立项87项,结题57项;获院外课题经费110.8万元;公开发表论文424篇,其中sci论文9篇,中文核心期刊65篇;获得自治区卫生计生季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2项,自治区优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学校教师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卫生信息管理 药学 医学影像技术 医药行销 助产 护理 医学检验技术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管理 助产 医学检验技术 护理 药学

明德笃学,精技善能

创作元素:仁爱之心、博学之书、奉献之手、和平鸽子,拼搏学子;

青春飞扬

社团是在院团委的组织领导下,在社团联合会的管理下,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具有固定名称和活动范围的学生群体组织。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以“能力锻炼、学习提高”为目的,以活动为纽带,打破专业学科和年级界限,是学院学生课堂之外的重要活动空间。

目前,我院学生社团大体分为四类:一是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研究型社团组织。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会。社团组织思想政治性强,政治方向鲜明,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二是实践型社团组织。如:创业协会、公关协会等。它们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是社会服务型社团组织。如我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驿站、益康协会等。这类社团紧密联系所学专业,以一技之长服务社会。四是兴趣爱好型社团组织。如我院的英语协会、音乐协会、新星文学社、以及书画、摄影、武术、桌球等协会。

我院现有院级大学生社团21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会、青年志愿者协会、艺术团、英语协会、绿环苑、心理协会、创业协会、新星文学社、音乐协会、公关协会、摄影协会、博奥协会、爱心驿站、广播站、记者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益康协会、桌球协会、爱卫会、动漫协会、新闻通讯社,社团会员达1500多人。

地址:广西南宁市兴宁区昆仑大道8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桃源路37号

广西中医药大学简介及详细资料

该校源于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

​1941年南宁、梧州、桂林三个区医药研究所合并为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

1942年创立了广西省立中医院和药物种植场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1945年9月,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改名为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医职业学校,是当时全国的一所公立中医学校,培养本科层次高级中医药人才。

该校于1956年恢复办学,南宁中医学校、梧州中医学校相继建校。次年2月两校合并为广西中医学校。

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

1964年恢复本科教育,学校升格为广 西中医学院。

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组成新的广西中医学院;

197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

1978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9年联合培养博士后。

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3年9月搬迁到仙葫校区。

2015年12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协定共建广西中医药大学。

2006-2010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70项,其中国家级61项。2011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跻身广西高校及全国中医药院校前5强。2006年-2012年,获科技成果奖1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4项。2006-2010年出版专著268部,发表科技论文6751篇。

2009年-2014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069项,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课题393项,厅局级934项,平均科研契约经费每年8855.74万元。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98项,获得各类奖励126项,其中国家行业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申报专利67项,获得授权专利23项。出版专著185部,发表科技论文10091篇。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自治区金源单位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1个和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3个,中国-东协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1个,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 中(壮)药化学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瑞康临床医学院)

自治区(省)级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 中药药效筛选研究中心

自治区(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 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中医基础研究实验室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 药学中心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医临床研究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 神经行为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药效筛选研究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药提取纯化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生药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肝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脑病免疫生化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消化内镜与病理实验室、骨伤生物力学实验室

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 老龄化社会健康服务模式协同创新中心、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有馆藏文献79万册,其中38万电子书,以收藏医药、生物文献为主,特别是中医药文献收藏的品种比较齐全,是广西中医药信息资料中心。馆藏数字资源提供用户利用的有:《本馆馆藏书目资料库》、《超星全文电子图书》、《中数图全文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全文资料库各子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全文资料库和子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资料库》(CMCC)、《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全文资料库》等,用户可以利用任何一台校园网终端检索、浏览、阅读、下载和列印以上资料库中所需的信息。在馆内提供用户利用的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库》(CBMdisc)、《中国药学文摘资料库》、《中国药品专利说明书》、《中国医药及化工产品专利文献资料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资料库》、《中国中医药报刊资料库》、《中国中药资料库》、《中国藏药资料库》、《非处方药物OTC资料库》、《临床医学资料库》、《中国医药产品资料库》、《国家基本药物资料库》、《方剂现代套用资料库》、《中药新药资料库》、《全国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成果资料库》等数字资源。

《广西中医药》杂志是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77年,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为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医疗为主,侧重临床,兼顾学术理论。开辟有临床研究、临床报导、手法医学、针灸经络、学术理论、民族医药、经验总结、八桂名医精方、中药方剂、实验研究、综述及验方集锦等栏目。曾先后荣获广西第三届优秀报刊、第二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和广西第六届优秀报刊、广西第七届优秀报刊等称号,被12种重要资料库和文摘收录。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创刊于1983年,刊期为半年刊,至1985年更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2012年广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学报》刊名经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曾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广西高校优秀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等收录。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共主办、承办了2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中泰传统医药和天然药物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东协传统医药高峰论坛等已经举办多届,架起了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在国际传统医学界和东协国家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该校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还面向港台地区开设了“传统中医班”,形成了面向东协和港澳台为主的对外教育格局。

据学校官网2015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有14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壮医药学院、瑶医药学院、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处)、骨伤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个独立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设有3个教学部:外语部、体育部、信息网路中心; 10所附属医院(其中2所直属附属医院);有24个普通本科专业。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以及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重点学科(14个): 中医各家学说、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全科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 中医传染病学、中医预防医学、海洋中药学

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 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广西重点学科(6个): 壮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脑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骨伤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 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

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 中医肾病科、中医内分泌科、中医脑病科、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中医妇产科、中医眼科、中医肝病科、中医肛肠科、中医推拿科、中西医结合肾病科、中西医结合肺病科、中西医结合乳腺病科、中西医结合消化病科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5个):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21个):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内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急诊医学、中药学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各类在职正高职称313人,副高职称558人,博士学位209人,硕士学位845人。有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603人。其中, 原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老中医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广西名老中医20人、广西名中医64人、“桂派中医大师”24人、广西优秀专家4人、广西“优秀教师”2人、广西“八桂名师”2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4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4人;广西“中药研究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4个、广西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人选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7人。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 中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刘燕平)、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唐农)、壮医药教学团队(林辰)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 广西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创新团队(梁 健)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

广西“八桂名师”(2人): 韦贵康、刘燕平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 中药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

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 中医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西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中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 中医诊断学、壮医药学概论、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药学、中国医药史、药物分析学、壮医药线点灸学、中医骨伤科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生理学、中药商品学

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 中医中药基础学、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中医院校医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指导、壮医经疗法、老年护理学

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中药理论与现代技术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壮医药学科构建与人才培养

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弘毅自强,传承创新

注释:

“弘毅”——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弘毅自强”鲜明地强调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更要通过自己的学习与践行,自尊自重,自立自强。

“传承创新”——语出胡 ***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一表述充分说明要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对文化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及时代使命感。“传承创新”对于中医院校来说尤为必要,其具体的要求,就是传授、继承、发扬、创新中医药文化以及相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自觉,进而达到文化自信。

文字内容:

上方是中文“广西中医药大学”字型是由中国著名书法大家欧阳中石为学校提字。

下方是英文“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英文翻译。

图示意义:

三个艺术变形的字母“P”,是“脉搏”(英文译作“Pulse”)的变形。“脉搏”是一个基本的生命体征。古老的中医学运用“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神奇理论,创造出独步医林的脉诊方法,由表知里,见微知著,能够从脉动的细微差别中揭示出生命的奥秘。

三个“P”既像一只中医号脉之手,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脉搏,广西中医药大学发展的脉搏,生生不息,跳动不已;又如一面面鲜艳的红旗,迎风猎猎,高高飘扬,指引著广西中医药大学前进的方向,召唤著千万名中医药学人奋然前行。

《弘 毅 曲》

作者:唐 农

大哉中医,源远流长,

我们走在求索的路上。

悠悠古风,拂煦胸膛。

浩浩岐黄,灿若星汉。

今天我们博采勤求,

明天立心天地续写新章。

啊!看吧,青山为我们祈愿!

听吧,邕江为我们放唱!

为继往圣的绝学,

为助完美的健康,

为应时代的呼唤,

我们任重道远,弘毅自强!

任重道远,弘毅自强!

歌词注释:

整首歌词仅近百字,但用典出处达八处之多,蕴义厚重,且通俗明了,易记易诵。

词中“大哉中医”语出《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医乃医道,亦属圣人之道,故取之,使整个歌词整体风格更趋一致。

词中“我们走在求索的路上”,乃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词中“岐黄”狭义指《黄帝内经》中的“黄帝”和“岐伯”,广义指中医药文化的先圣们及其经论。

词中“博采勤求”语出《伤寒论》原序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此处“博采”可以理解为除传统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外,还包括现代医学等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词中“为往圣继绝学”语出中国哲学思想界著名的“横渠四句”,即宋儒张载(字横渠)所言“为天地立新,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感其浩然正气而取焉;“往圣”既指古代圣贤,再此亦可与前文“岐黄”呼应,特指中医药文化的先圣们;词中的“绝学”指中国夏商周三代以来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主流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接续,继承,复兴,发扬中国文化的主流传统,亦即努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此提法可以在相关权威学术资料中找到出处。兄弟院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其《杏林学子训词》中亦有:“大道泱泱,福泽四方,克绍弘扬,绝学乃昌。”故知“绝学”一词在中医院校所用不孤也。

词中“为助完美的健康”,乃出我国目前《医学生誓词》“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完美之健康当指身与心两方面俱全的完善状态。

词中“为应时代的呼唤”乃谓尚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勿固步自封耳。

词中“任重道远,弘毅自强”,鲜明地道出了歌曲的主题,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医为仁术,故任重道远唱出了中医院校的学生终身奉行以仁为己任的心声,这亦与时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