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医药学概论文

2023-11-05 11: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医药学概论文

   在运用治病求本这一治疗原则的时候,必须正确掌握“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两种情况:

   1、正治与反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两种治法,都是治病求本这一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

  所谓“正治”,就是采用与病变性质相反的药物来治疗的方法,即“逆者正治”。如: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实证用泄法,虚证用补法等,皆属正治法。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所谓“反治”,是采用顺从疾病外在现象而用药的治疗方法,即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如见热象而用热药,见寒象而用寒药。反治法,又称从治法,故曰“从者反治”。常用的反治法有如下几种:

  寒因寒用:即见寒象而用寒凉药,适用于里热极盛,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寒药是针对疾病的本质“真热”而设,内热一除,假寒之象就消失了。如外感热病中,热深厥深者,就必须用大量清热药为主进行治疗,用寒药,顺从了假寒之象,故称“寒因寒用”。

  热因热用:即见热象而用热药,适用于阴寒极盛,阳气大衰,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热药是针对疾病的本质“真寒”而设,内寒一除,阳气得复,假热之象就消失了。如元阳虚脱者,本是阳虚内寒,但有时出现烦躁、面赤、身反不恶寒的假热现象,就必须急救回阳,用热药顺从假热之象,故称“热因热用”。

  上述假寒证用寒药,假热证用热药,其实是假反;而不是真反。因为疾病的本质是真塞或真热,不过外面显露着假寒、假热的现象,丢开这些假象不管,只认真象,那还是以寒治热,或以热治寒,亦即正治而非反治。塞因塞用:塞是闭塞而不通畅之意。一般对塞的症状应当使用通利的方法治疗。如腹胀则当消胀,此为正治法。但是,如脾虚而致腹胀,虽胸腹胀满,但并无痰、湿、食积、瘀血等实邪留滞,若用通利,则脾气更虚,胀满益甚。必须用补脾益气药治其虚胀虚满,脾气一健,运化正常,则胀满自消。这种以补开塞的方法,就是“塞因塞用”,适于真虚假实之证。

  通因通用:对一般通利症状,应当用固涩的方法来治疗,如腹泻则止泻,此为正治法。但是,如果腹泻由食积所致,则不仅不能用止泻药,反而要用消导泻下药以去其积滞,这种用通利的方法治疗通利的病证,就是“通因通用”。

  上述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的反治法,关键在于辨清证之虚实。因为,痞满的症状多属实,若因虚致满,则用补法而益其虚,气不虚则痞满除。同理,泄泻是由于“实”之留滞,则用“泻”法去共实,病因去而泻亦止,这正是治本之法。因此,反治法实际上是正治法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变法。

  此外,临床上经常遇到以热治寒而寒拒热,以寒攻治则病剧;以寒治热而热拒寒,以热攻治则病剧等,必须使用反佐疗法方能取效。所谓反佐,就是药同于病而顺其性之意。反佐法包括药物反佐和服法反佐两种:药物反佐法:治寒证时,在温热药中,佐以少许寒凉药;治热证时,在寒凉药中,佐以少许温热药。如白通加猪胆汁汤,方中既有姜附,又佐以少量咸苦寒之人尿、猪胆汁,即为药物反佐法。

  服法反佐:即热证用寒凉药,采取温服的方法,如承气汤热服;寒证用温热药,采取凉服法,如姜附剂冷服。正如张景岳所云:“热因寒用者,如大寒内结,当治以热,然寒甚格热,药不得入,则以热药冷服,下之后,冷体即消,热性便发,情且不违,而致大益;寒因热用者,如大热在中,以寒攻治则不入,以热攻治则病增,乃以寒药热服,入腹之后,热气既消,寒气遂行,情且协和,而病已减”。

  2.治标与治本

  标与本是一对矛盾,在一般情况下,本是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标则是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分析标本,就是分清疾病的本末主次,病情的轻重缓急,从而决定治疗原则和步骤。

  大体说来,治病当求其本,所谓治本,就是治疗的根本原则。一般情况下,是先治本而后治标,因为本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要治好了本,标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气虚发热的病人,发热是标,气虚是本,所以采取补气的方法,就能退其标热。但在某些情况下,标病甚急,不及时解决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治疗时,则应急治其标,而后治本。如:喉风患者,喉头肿闭,水浆难下,其致病因素是本,咽肿的症状是标,但由于咽肿而致水浆难下,所以必须先用刺法、砭出恶血,以消肿势,然后汤药才能下咽,因此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变通之法。由上可知,治标是在应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治本才是治病的根本之图,治标是为治本创造条件,更好地治本。所以说,标本缓急是从属于治病求本这一根本原则,并与之相辅相成的。

  病有标本缓急,所以治有先后。若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兼顾,标本同治。如:外感热病过程中,由于里实热不解而阴液大伤,表现为腹满硬痛、大便燥结、身热、口干唇裂、舌苔焦燥等正虚邪实、标本俱急的证候,就当标本兼顾,泻下与滋阴两法同用,清泻实热以治本,滋阴增液以治标。若仅用泻下,则有进一步耗竭阴液之弊;单用滋阴,又不足以泻在里之实热。而两法同用,则泻下实热即可存阴,配以滋阴润燥,即可“增水行舟”,亦有利于通下,标本同治,相辅相成,即可达到邪去液复之目的。

  还须指出的是,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决不能绝对化。急的时候也未尝不须治本,如亡阳虚脱时,急用回阳救逆之法,就是治本;大出血后,气随血脱时,急用益气固脱之法,也是治本。可见,不论标本,急者先治。同时,缓的时候,也不是不可治标,脾虚气滞者,既用参术苓草等健脾以治本,又伍木香、砂仁、橘皮等理气以治标,就有别于单纯补脾以治本。总之,标本先后,是根据具体病情的缓急轻重而决定的,标急于本,当先治标,本急于标,当先图本。

  最后还应指出,标本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只有掌握标本转化的规律,才能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做到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疾病的过程,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因而治疗疾病,就是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疾病向痊愈方面转化。可见,扶正祛邪是解决邪正矛盾的基本方法,是指导临床治疗的一条重要法则。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素问•三部九候论》)。邪正盛衰,决定着病变的虚实。所以,补虚泻实实际上就是扶正祛邪这一法则的具体运用。扶正,就是补法,用于虚证。扶正的补法有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艾灸、营养、加强身体锻炼等,也属扶正范畴。祛邪,就是泻法,用于实证。祛邪的泻法有发表,泻下、清热、渗湿、利水、消导、活血化瘀等。扶正与祛邪,虽然是具有不同内容的两种治疗法则,但二者是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的。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抗御和驱逐病邪;祛邪,排除了病邪对正气的损伤,有利于保存正气和正气的恢复。

  扶正与祛邪的基本原则是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临床上应根据邪正斗争的趋势,权衡邪正的盛衰,分别采用“扶正”或“祛邪”,或“扶正祛邪并用”,或“先扶正后祛邪”,或“先祛邪后扶正”的方法。如:(1)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新病多是邪气实而正不虚,此时应以祛邪为主,使邪气退则病自愈,所谓“祛邪正自安”。如果先扶正,反而会助长邪气,加重病情。

  (2)正气已虚,邪气不盛。久病多是正气虚而邪气不盛,此时应以扶正为主,使正气复则邪自除,所谓“扶正以祛邪”。如果妄用攻伐之药,就会造成正气愈伤,病情愈重的后果

  (3)正气已虚,邪气亢盛。此种情况,如单纯祛邪则更伤正气,单纯扶正又会助邪,故应根据病情采取攻补兼施、先攻后补、先补后攻之法。采取攻补兼施之法时,也要分清是以正虚为主,还是以邪实为主。以正虚较急重的,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以邪实较急重的,则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先补后攻法,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正气虚弱不耐攻伐,倘兼以祛邪反而更伤正气的病证。先攻后补法,用于邪实而正不甚虚,或虽邪实正虚,倘兼以扶正反会更加助邪的病证。

  (三)调整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了破坏,即阴阳的偏盛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阴阳消长。所以,从广义说来,调整阴阳适用于一切疾病,是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之一。在具体运用上,有“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两个不同原则。

  (1)阴阳偏盛,泻其有余: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由于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阳热盛易于损伤阴液,阴寒盛易于损伤阳气,所以,当阴或阳偏盛而其相对一方没有构成虚损时,即可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清泻阳热或温散阴寒。如“阴盛则寒”的寒证,就需用温热药纠正其阴偏盛;“阳盛则热”的热证,就需用寒凉药纠正其阳偏盛。此外,阴阳偏盛而其相对的一方有偏衰时,则当兼顾其不足,配合以扶阳或益阴之法。

  (2)阴阳偏衰,补其不足: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或阴阳俱虚。阴虚则不能制阳,常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虚则不能制阴,常表现为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因阴虚而致阳热亢盛者,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物直折其热,应滋阴以制阳,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因阳虚而致阴寒偏盛者,不能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应补阳以制阴,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若属阴阳两虚,则应阴阳双补。

  对阴阳偏衰的病证,其治疗原则,应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即补阳时加补阴药,补阴时要加补阳药,因“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又由于阴阳是辨证的总纲,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也均可以阴阳失调加以概括,如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寒热进退、邪正虚实、营卫不和、气血不和等,无不属于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因此,从广义而言,解表攻里、越上引下、升清降浊、寒热温清、虚实补泻、调和营卫、调理气血等治疗方法,也皆属于调整阴阳的范围。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的体质、年龄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故曰:“圣人治病,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素问•五常政大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素问•气交变大论》),这是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个体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把各个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

  1、因时制宜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就是“因时制宜”。一般说来,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就是患外感风寒,也不宜过用辛温发散之品,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阳气敛藏于内,此时者病非大热,就当慎用寒凉之品,以防苦寒伤阳。此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之理。

  2.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不一,地理环境及各地生活习惯不同,故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特点不尽相同,还会出现某些地方病。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及生活习惯,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因地制宜”。如:我国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少雨,故其病多燥寒,治宜辛润;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热多雨,故其病多湿热,治宜清化。说明地区不同,患病亦异,而治法亦当有别。就是患有相同病证,治疗用药亦当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如:用辛温解表药治外感风寒证,在西北严寒地区,药量可以稍重,而在东南温热地区,药量就应稍轻,或竟改用轻淡宣泄之品。至于地方病,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防治措施。

  3.因人制宜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职业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叫“因人制宜”。如:男女性别不同,各有其生理特点,尤其妇女有月经、怀孕、产后等情况,须在治疗时加以考虑。此外,年龄不同,生理机能与病变特点亦不同,老年人气血衰少,生机减退,患病多虚证或正虚邪实,治疗时,虚证宜补,而邪实须攻者亦应慎重,以免损伤正气。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易于寒温失调、饥饱不匀,故治小儿病,忌投峻剂,补剂也须慎用。一般用药剂量,亦必须根据年令加以区别,药量太小则不足以祛病,药量太大则反伤正气。在体质方面,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不同,个体素质不但强弱不等,而且还有偏寒偏热以及素有慢性疾病等不同情况,所以虽患同样疾病,治疗用药亦当有所区别,如阳盛之体慎用温热,阳虚之体慎用寒凉等,其他如患者的职业与工作条件亦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在诊治时也应注意。

  由上可知,因人制宜,是指治疗中不能只孤立地看病证,还要看到人的整体和不同人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是说,治疗时要看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只有善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全面而又具体地分析和认识疾病,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药学专业学什么好就业吗

药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用拉丁语、药学英语、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药学、药用植物学、中医药学概论。

中药商品学、药物化学、毒物分析学,中药分析学、体内药物分析学、基因工程学、药剂学、药代动力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药物合成、此外在中医药院校还开设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

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药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就业前景也就很好。

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通过公司企业招聘渠道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代理。

同时,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如果拥有本科以上的毕业文凭可以参加国家公务员和司法考试,可以参加大专院校的招聘考试,也可以自主创业。

药学的就业方向更多:

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与药物合成、药物制剂、药物检验、药品生产与营销、新药研制开发与质量控制等工作以及与药学研究、管理和教学有关的工作。可从事医院药房、药物制剂室、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的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等。

药学专业的课程较少:

药学专业相比较制药工程专业而言,药学专业更好学。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生物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课程内容较多,比较难学。药学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有没有必要学习中医药学概论这门课

本书为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之一,内容涵盖中医药学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理论。全书内容除绪论外分5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法、中药学基础、方剂学基础及常见病症举隅。本书强调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强化技能培养,特在每章正文内容之外设学习目标、链接、案例及小结、目标检测,并在书后附实习指导、教学大纲、学时建议及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还配有全部教学内容的PPT课件。保持了中医药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完整性,内容丰富,体例新颖,深入浅出,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中职中专药剂和中药、制药和制剂工程、医药市场营销、护理等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可用于医药执业资格考试或岗前培训使用,是一本“学生好学,教师好教”的教材。

中医药基础课程有那些

1. 中医学主要有那些科目

主要有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中医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药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专门人才。

(1)中医药基础课程有那些扩展阅读:

一、知识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

2、掌握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

二、就业方向

医生:到各级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以及中医教育机构等从事医疗工作;其他:到药厂或医药公司从事中药的研制、开发或药物的销售工作。

2. 中药学专业有哪些专业课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3. 中医专业的课程有哪些学习顺序如何

大一:中医基础理论、医学生物学、医学法律、中药学、中医学史、解剖学、版中医诊断学、医古权文、英语、体育、 *** 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修养 大二:生理、生化、黄帝内经选读、组织胚胎学、免疫与病原微生物、方剂学、针灸、英语、体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三:病理学、药理学、子午流注针法、预防医学、伤寒论、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推拿学、医学心理学、诊断学、温病学、金匮要略、中药药理学、医学伦理学、中医各家学说、 *** 理论 大四大五在医院见习、实习,学习中医内妇儿外等等专业课程,大概就是这些课程。

4. 中医药大学的课程一般是哪几门

看你考什么专业了具体的专业是什么,比如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中药版专业。药物制剂权专业 一般医学类的都要读五年,或者是本硕连读的七年,有一年的实习时间 所学的课程包括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加起来总共不会少于30门,呵呵还是比较的的多的、 一般医学生要学的专业课大概有,解剖,生理,病理,生化,药理,免疫,诊断,内科,外科,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内科。针灸。金匮,伤寒,瘟病,各家学说,

5. 中药学专业都要学哪些课程

主要课程如下: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英语、形态学概论、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学概论、医学生物学、药理学、无机化学、定量分析、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

方剂学、药物的波谱分析、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分析和药事管理学等。该专业的培养采用本科生导师制以保障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毕业后可以在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制药及药品经营企业、药品检验部门、药品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及医药院校等从事研究开发、中药检验、质量控制、生产管理、药品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熟悉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2.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中药质量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4.具有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5.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6.了解中药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中药学专业可以参加的考试有中药学职称考试和执业药师考试。

中药学职称考试属于卫生专业技术考试,一般分为初级中药士、初级中药师和主管中药师考试。

为贯彻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加 *** 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精神,自2001年全国卫生专业初、中级技术资格以考代评工作正式实施。通过考试取得的资格代表了相应级别技术职务要求的水平与能力,作为单位聘任相应技术职务的必要依据。

6. 中医药大学要学哪些专业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有兴趣的话可以再看看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各家学说等。课本的话,网上应该都能买到吧,或着可以找些电子版的看看。希望对你有用!

7. 中医学要学哪些科目

中医学你要看哪个年级的,基本上内外妇儿呀,等等的,什么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经络这些都要学的呀。

8. 中医学专业必修课程有哪些

对于楼上的答案,有一点不太同意,虽然是中医学,但肯定是要学西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回,但答是所学比例并不是3:3,毕竟专业名称是中医药,所以还是中医占主要地位,我是广中医的,我学校的中医学中西医比是6:4,中西医结合的才是5:5。 其实西学实验不是无为单调的,相比起理论课,实验课什么的还是很有乐趣的,例如解剖尸体、给小白鼠灌胃、数青蛙心跳、看各种细胞啊什么的,而且实验真的是加强理论很好的方法。

9. 中医课程有哪些,具体教材是什么

不同的专业分类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就是一些基础课程加上专业所需的课程, 学的课程可分为三类,分别为中医、西医、公共课程。 比例大体为3:3:4。 其中中医课程主要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中医内科、中医临床各科、伤寒、内经、金匮等中医经典课程。 西医课程主要有解剖、生理、组胚、生化、西医诊断、西医内科、外科等西医临床各科。 公共课程主要包括外语、计算机、社科政治类课程占有很多课时,这是国家明文规定所有专业都要上的。

10. 中医本科五年的课程目录

、五年制本科专业 1.中医学专业(中医方向) 〖培养方向和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中医、西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具有创新思维的现代中医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为中医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专业知识,有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深厚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诊疗技能。具有一定的古汉语水平,掌握一门外国语。 〖课程设置〗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开设有中医基础理论、医古文、中医诊法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古典医籍、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中西医专业基础课;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临床专业课;进入临床医学院进行毕业临床实习,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学位授予情况〗完成学业成绩合格者,根据《国家学位条例》授予医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各级医疗机构中以中医、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内、外、妇、儿、伤等临床医师工作,以及从事中医教学、科研等岗位。 2. 中医学专业(骨伤科学方向) 〖培养方向和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突出掌握中医骨伤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胜任各级中医机构及综合性医疗机构的骨伤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以及中医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骨伤科医师。 〖课程设置〗主干学科:中医基础医学、现代医学基础、中医骨伤科学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整骨学、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骨伤影像诊断学、骨科手术学、骨科生物力学、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 〖学位授予情况〗完成学业成绩合格者,根据《国家学位条例》授予医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各级中、西医疗机构中骨伤学科的临床医疗工作,以及相关临床学科,如:针灸、推拿、康复等的医疗工作;各类医学院中骨伤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3.针灸推拿学专业 〖培养方向和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等方面知识、能力、素质扎实的人才,能在各级中医院、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中医院校、中医学科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的中医师。 〖课程设置〗主干学科:中医基础学、针灸推拿学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推拿手法学、中医骨伤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 〖学位授予情况〗完成学业成绩合格者,根据《国家学位条例》授予医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各级中、西医疗机构中的推拿、针灸等相关学科的临床医疗工作以及相关临床科室,如:康复、骨伤等工作;各医学院中针灸、推拿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4.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培养方向和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医学、西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实践技能,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治疗以及常见急、难、重症进行救治和处理, 〖课程设置〗主干学科:中医基础医学、西医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西医诊断学、医古文、英语、计算机、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生理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中医古典医籍(内经、伤寒、金匮要略、温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学等。 〖学位授予情况〗完成学业成绩合格者,根据《国家学位条例》授予医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毕业后能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医学专门人才。 三、四年制本科专业 1. 中药学专业 〖培养方向和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中医药传统理论知识和现代生物医药技术,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能从事中药研究、生产等多种岗位工作,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级中药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中药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知识结构上体现传统中药学与现代药学的结合,中药学与医学、生物学的结合,掌握运用现代实验研究技术、中药制药技术、中药新药研究技术,在中药专业领域中具有独立工作和研究创新能力。 〖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有计算机应用、高等数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等。另外,在选修课课程中设置中药学、中药制药、中药营销三大选修模块。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举,并安排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医院见习、毕业专题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学位授予情况〗完成学业成绩合格者,根据《国家学位条例》授予理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 与中药以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药品检验与管理机构;各级各类医院药剂科和药品经营企业。 2.药学专业(中外合作) [培养方向和目标] 本专业为适应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对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而设立,旨在培养能参与国际竞争,具有较强双语能力和掌握相关药学知识及技能,适合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领域从事药物鉴定、药物设计、药品质量控制、药效评价、药物制备、药物销售及临床合理应用等方面工作的药学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联合办学,课程设置涵盖中英两国相关专业本科教育的主要科目。课程教学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部分主要课程由伦敦城市大学教师全英语授课任教。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本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涉及药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主要课程有:分析化学、药理学、药物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临床医学概论、药事管理、微生物学、中药学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天目山野外实习和毕业专题实习。 [学位授予情况] 四年内修完规定学分,可同时获得本校药学专业理学士学位和伦敦城市大学理学士学位。英语水平达到规定要求(雅思6.0),可直接申请赴伦敦城市大学继续学习一年,修完规定学分后,将获得硕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 与药学、中药学以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单位、生产经营企业,药品检验、管理机构。 [备注] 本专业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应达到90分以上。学费标准19000元/年;赴英国学习一年,学费按伦敦城市大学规定缴费。考生一经录取入学,不能申请专业调整。 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管理方向) 〖培养方向和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现代卫生事业管理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身心健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信息素质、良好的人文素质,能在卫生管理部门特别是中医药卫生事业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医学特别是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卫生预防基础知识、公共卫生政策、法规等,在卫生管理专业领域具有独立工作和研究创新能力。 〖课程设置〗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有计算机应用、高等数学、管理学基础、西方经济学、卫生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学、预防医学、医院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卫生事业管理学、药物经济学、卫生法学、现代医院营销战略、财务管理、药品质量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共管理学、战略管理等。另外在选修课程中设置社会医学、逻辑学、自然辩证法、经济法、流行病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 〖学位授予情况〗完成学业成绩合格者,根据《国家学位条例》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部门,与卫生管理领域相关的教学、科研单位,相关的医疗卫生企业管理部门。 4.康复治疗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 〖培养方向和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和医学发展需要的系统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特色、扎实的中西医医学基础、合理知识结构、鲜明专业特色、较强实践能力的康复医学医疗技能的应用人才。 〖课程设置〗基础课主要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人体解剖学,诊断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主要有:康复医学导论、康复疗法学、康复评定、康复治疗、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外科学、运动医学等。 〖学位授予情况〗完成学业成绩合格者,根据《国家学位条例》授予理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各级康复医疗机构,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康复科、各类运动康复机构,老年康复院等;各级医疗机构中的相关临床科室,如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等;医学院校中康复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5.护理学专业 〖培养方向和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较深的现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必需的基础医学、卫生保健、临床医学、中医学等基础知识;掌握中西医护理技能和专科护理技能,能够灵活地运用中医整体观开展身心整体护理的高级护理应用型人才。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能力和科研、教学能力。 〖课程设置〗主干学科有医学基础、护理学等;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社会人文学科、中医学基础、中药学、中医护理学基础、西医护理学基础、社区护理学、精神卫生护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中医临床护理。 〖学位授予情况〗完成学业成绩合格者,根据《国家学位条例》授予理学士学位。 〖毕业生择业方向〗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及护理教学机构,从事护理临床、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等工作。 〖备注〗本专业限招身高1.65米及以上男生和身高1.55米及以上女生,品貌端正(面部无生理缺陷及明显缺陷)。 四、三年制大专 护理专业(中外合作) 五、三年制高职 1. 护理专业(中西医结合) 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老年管理与服务方向) 3.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中医美容方向) 4.医学营养专业(中医营养方向) 5.中药制药技术专业 6.护理专业(梅陇校区) 7.医学营养专业(营养与卫生方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