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海洋中药学论文

2023-11-05 10: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海洋中药学论文

药学专业论文
参考论文1
论文题目: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羌活、独活、苍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羌活;独活;苍术;网络药理学;类风湿性关节炎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羌活、独活、苍术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OMIM、Drugbank、GeneCards、PharmGkb、TTD数据库中确定羌活、独活、苍术潜在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疾病的差异基因映射筛选出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 3.8.1软件建立“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疾病”调控网络图,将筛选得到的靶点在相互作用基因/蛋白质搜索工具平台STRINGV 10.5构建起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R包进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以研究其抗炎机制。结果: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从羌活、独活、苍术药中共筛选得到41个化合成分,211个药物靶标;经OMIM、Drugbank、GeneCards、PharmGkb、TTD数据库分析确定羌活、独活、苍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共同靶点83个,利用string数据构建羌活、独活、苍术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靶点。GO分析表明生物过程(BP)涉及对药物的反应、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压力等,细胞成分(CC)涉及膜筏、膜微域、膜区等区域,分子功能(MF)涉及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活性、DNA结合的转录因子结合等生物学过程。KEGG结果表明,羌活、独活、苍术对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途径信号通路包括药物的反应(信号通路包括IL-17途径、TNF)、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对化学压力的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等通路。结论:羌活、独活、苍术对于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前列腺素PTGS2、原癌基因(Ctnnb1)、肾上腺素能受体β2 (ADRB2)、原癌基因c-FOS (FOS)、A型γ-氨基丁酸受体α亚基蛋白GABRA1、热休克蛋白、雌激素受体基因(ESR1)、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1)的表达进而调控氧化应激反应、免疫球蛋白、前列腺素反应等途径实现的。
文章引用:单文婷, 杨晓龙, 刘霞.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羌活、独活、苍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J]. 药物资讯, 2023, 12(4): 387-400.
参考论文2
论文题目:紫草药材及其配方颗粒的薄层色谱研究
关键词: 紫草;配方颗粒;薄层色谱;显微鉴别
摘要: 目的:对紫草药材显微结构特征进行鉴定及对药材与其配方颗粒的薄层色谱进行研究,为紫草及其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均一性、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2020版《中国药典》标准对紫草药材进行显微鉴定。此外,参照现行药典紫草鉴别项下薄层色谱方法,对配方颗粒前处理提取溶剂进行优选,并对薄层色谱条件进行温度、湿度考察。结果:紫草药材的显微特征,均符合药典标准。薄层色谱结果显示,按现行药典紫草鉴别项下薄层色谱法,紫草药材有7个斑点,但其配方颗粒没有斑点。优选提取溶剂后,紫草药材有7个斑点,配方颗粒有1个斑点,两者均有相同斑点1个。结论:薄层色谱法能阐明紫草药材及配方颗粒薄层色谱两者成分的一致性及差异性问题,可为紫草药材及其配方颗粒质量的均一性、稳定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文章引用:刘梅, 王祥培, 张朝尔, 吴红梅. 紫草药材及其配方颗粒的薄层色谱研究[J]. 药物资讯, 2023, 12(4): 359-369.

药学论文选题怎么选

药学论文选题(一)

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

2.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

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5.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研究

6.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

7.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8.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9.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

10.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1.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12.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4.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15.2011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

16.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7.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1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9.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药学论文选题(二)

1.褪黑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临床常用降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3.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4.抗大肠杆菌的中草药研究进展

5.左咪唑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6.青霉烯类抗生素药理学研究进展

7.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探讨

8.浅谈药理学创新课堂教学

9.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10.黄连素药理学研究进展

11.绿原酸药理学研究进展

12.槲皮素药理学研究进展

13.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14.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15.中草药抗真菌研究新进展

药学论文选题(三)

1. 氨基胍对蛋白糖基化大鼠模型的作用

2. 氧化应激实验模型的建立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

3.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测试平衡透析法的优化

4. 小鼠白内障模型晶体和血浆中谷胱甘肽的测定

5.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6. 丹参的化学成份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7. 红丝线草对高脂高糖诱致脂肪肝的保护作用

8. 苦茶(Camellia assamica Var.Kucha)的降血糖活性研究

9. 中药猴耳环的抗炎作用研究

10. 四君子汤对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11. 龙葵总碱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

12. 灵芝化学成分研究

13. 穿心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14. 中药溪黄草的物质基础研究

15. TMXY注射液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16. 龙葵抗癌活性成分研究

[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海洋生物药用的意义

  海洋生物是指海洋里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有脊椎动物包括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如鲸鱼、鲨鱼等。
  海洋生物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组成,海洋中鱼、贝、虾、蟹等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9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更比植物性食物高出许多,且易于被人体吸收。
  专家介绍,海洋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根据《尔雅》、《黄帝内经》的记载可以推断,早在公元前1027年至公元前300年海洋药物就已应用于医疗实践。《神龙本草经》、《海药本草》、《本草纲目》和《本草纲目拾遗》都有海洋药物的记载,《中药大辞典》收入海洋药物144种。海洋药物历史悠久,为丰富的海洋资源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极有必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研究和开发。目前,我国以海洋生物制成的单方药物有22种,以海洋生物配伍其他药物制成的复方中成药152种。这些药物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医药学及高新技术融为一体,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治疗胃溃疡海洋生物多糖药物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以海洋生物多糖为基本原料,经过结构修饰,研制出了快速促进胃溃疡创面愈合、止血、镇痛、缓冲胃酸对创面的刺激、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胃溃疡海洋新药,药效学研究表明,该多糖具有促进胃溃疡创面愈合效果好,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效果好,药效优于法莫替丁、得乐、得诺等目前临床用药,且具有用量少、副作用低的特点,具有很好的新药开发价值。该项目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研究成果的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已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原料和制剂的生产工艺,原料和制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原料和制剂的质量标准,原料和制剂的稳定性,药效学和毒理学等研究,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内容。
  
  海洋生物烧伤膏
  
  项目简介:该项目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实验室承担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抗溃疡海洋药物”研究,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制备出促进烧伤创面和溃疡创面愈合、抑制疤痕生长的有效成分,以独特的生产工艺研制出“海洋生物烧伤膏”。该海洋药物具有促进创面愈合、镇痛、抗炎、治疗后不留疤痕等优点,优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京万红等药物,并且该药物既适合临床用药,又可作为家庭常备药。海洋生物烧烧伤膏的主要功效成分的生产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因此该药物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该项目已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原料和制剂的生产工艺,原料和制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原料和制剂的质量标准,原料和制剂的稳定性,药效学和毒理学等研究。
  
  治疗胃溃疡海洋生物多糖药物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以海洋生物多糖为基本原料,经过结构修饰,研制出了快速促进胃溃疡创面愈合、止血、镇痛、缓冲胃酸对创面的刺激、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胃溃疡海洋新药,药效学研究表明,该多糖具有促进胃溃疡创面愈合效果好,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效果好,药效优于法莫替丁、得乐、得诺等目前临床用药,且具有用量少、副作用低的特点,具有很好的新药开发价值。该项目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研究成果的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已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原料和制剂的生产工艺,原料和制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原料和制剂的质量标准,原料和制剂的稳定性,药效学和毒理学等研究,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内容。
  
  微保健剂
  
  
  项目简介:该产品以多种海洋生物为主要原料,采用生物化学技术加工精制而成。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氨基乙磺酸、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而适量的碘、锌、钾、钙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营养与保健的双重功效,可预防碘缺乏病、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肌和肝脏,促进新生儿和儿童大脑发育,保护视力,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海洋燕窝”产品开发
  
  项目简介:“海洋燕窝”属于一种高级营养滋补品。常饮能不断补充人体所需之营养。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或病人最适用,不但能补充营养物质,而且还有增强身体免疫力的作用,特别对胃肠病有很好的防治和对人体有美容之功效。此产品是含有极其丰富的营养和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的物质,如含丰富的蛋白质、肽类、多糖类等物质,尚含有各种无机元素和微量元素。
  
  海洋生物药用功能基因的研究与开发
  
  项目简介:该项目采用高效功能表达克隆、生物信息学、规模化功能筛选和大规模测序等生物学技术,对我国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进行系统研究与开发,建立一套规模化海洋生物药用功能基因研究体系和技术平台,为我国医药等相关领域提供一批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创新功能基因及国内外专利(PCT),在战略上为可持续利用和开发我国丰富的药用海洋生物资源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开发相关的创新药物奠定基础。项目共构建了26个高质量的药用海洋生物组织cDNA文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和快速功能基因筛选,初步确定97个有应用前景的功能基因,对其中15个功能基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海洋生物蛋白酶
  
  项目简介:该项目技术成果主要通过发酵生产一种新型海洋生物蛋白酶,进而开发出3项主导产品,其应用包括日用化工、轻工等领域。发现黄杆菌属一个新种和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低温碱性蛋白酶及其基因,获得了“一种新型低温碱性蛋白酶、制造方法、应用和产生该蛋白酶的微生物”发明专利。与传统的蛋白酶相比,该酶具有嗜低温、抗氧化、与复杂试剂配伍性好的独特优势,更适合于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
  
  海洋生物源杀虫剂JMT简介
  
  项目简介:JMT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毒素,经深加工研制而成的新型生物农药。大量研究和实验表明,JMT杀虫剂对梨网蝽具有较高的活性,48小时死亡率可达到97%以上,半致死浓度LC50为114μg/mL;对绣线菊蚜、桃蚜、苜蓿蚜以及小菜蛾和菜青虫也有较强的杀虫活性。毒理学试验表明,JMT对大鼠经口LD50雌、雄动物均大于4640mg/kg;大鼠经皮LD50雌、雄动物均大于2150mg/kg;对家兔皮肤、眼均无刺激性。按照我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JMT属于低毒类农药。
  
  海洋生物中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和资源利用
  
  项目简介:该研究对我国各海域中的海洋生物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样品采集;采用稻瘟霉模型和细胞毒模型进行了活性筛选,对其中23种海洋生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研究中发现从方柱五角瓜参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philinopside A对肿瘤新生血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是一种新结构类型的肿瘤新生血管抑制剂,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获得14种新的衍生物,经抗肿瘤活性筛选,发现其中的CU302衍生物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活性,且毒性降低,均能明显抑制内皮细胞HMEC-1增殖,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管腔形成以及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且对14种人肿瘤细胞株亦显示很强的细胞毒活性,具有双重的抗肿瘤作用。
  
  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项目简介:海洋生物质量标准的制订是以大量科学调查、实验研究资料为基础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采用海洋生物学和生态学的指标,以科学研究为依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的环境质量标准,该项目研究建立海洋生物标准用于反映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评价海洋环境质量,应用于评价污染对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危害。该标准的制订对我国的海洋污染监测、海洋环保、保障人体健康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达到国际水平,曾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海洋生物质量》GB 18421-2001,2002年3月1日实施,与海水水质标准及其它的环境标准相配套,构成我国的海洋环境质量标准立法体系。标准制订为海洋污染的监控和防治提供法科学的法规依据,对加强海洋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积极的作用。
  
  改善睡眠天然海洋生物保健食品
  
  
  项目简介:该保健食品以茯苓、海带、酸枣仁为主要原料,吸纳中医传统相关经验和精华,应用分子水平的分离提取方法,并结合现代生物工程特定生物酶的定向截取技术,研制出一种多糖,能快速起效,使大脑细胞很快恢复正常的睡眠功能。该产品安全、无毒副作用不会依赖或成瘾。适合各种睡眠不佳者。
  
  抗风湿性关节炎海洋生物制品“海精灵”的研制与开发
  
  项目简介:该项产品由多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复合而成,其技术关键是独创性地利用多种可有效疏通人体循环系统、抗氧化、提高免疫活性和促进骨细胞代谢的天然活性成分的共同作用,减轻关节炎症状甚至完全治愈关节炎。该项目通过结合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及传统中药配伍的模式和原理,利用高新技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多种具有抑制或控制关节组织病变的天然产物,有机组合成具有显著效果的抗(风湿性)关节炎产品。
  
  烟草专用海洋生物制剂农乐二号
  
  研制开发了以海洋生物多糖为主要成分的烟草专用海洋生物制剂“农乐二号”,具有多种活性功能,能起到促生长、改善品质、杀菌、抗病毒等方面的协同增效作用。使用“农乐二号”后亩产提高8.2~9.1%,产值提高11.2~21.2%,上等烟比例提高4.3~33.8%;同时又具有显著的抗病抑菌作用,对烟草赤星病的抑制率可达82%,病情指数降低40%,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达85.7%。是一种成本低(每亩仅需5~6元),且无毒、无害、无污染的新型烟草生物制剂。试验面积5000亩,推广2万余亩。进行了中试试验,建立了年产500吨的中试车间。今后将进一步增加供试作物种类,扩大推广面积。该产品的研制成功为我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在农业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海洋生物功能食品的研制
  
  项目简介:该项目利用资源丰富的海洋生物(一种海龙科动物)研制具有抗疲劳,延缓衰老功效的功能保健食品。该海洋生物具有性激素样作用、抗衰老、抗肿瘤等活性,采用新型制剂工艺研制具有适合中老年服用的健康促进作用的食品。该项目按功能食品申报要求完成工艺设计、功能试验、质量标准等、预计2008年6月底完成全部申报资料。该项目的特点在于开发利用丰富海洋鱼类资源; 从海洋生物中开发功效强、价格低廉的功能食品;属于国内首创。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低壳糖和壳寡糖的工业化生产新技术
  
  
  项目简介:该项目针对壳聚糖酶解、分离干燥等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与改进,建立了低壳糖和壳寡糖工业化生产新工艺技术。该研究工作在国内外专利与文献中均未见报道,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鲜明的特点与创新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质量上和价格上有能力替代国内的低壳糖和壳寡糖,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可实现100吨/年低壳糖和10吨/年壳寡糖的工业化生产。
  
  甲壳质酶法生产工艺及其深加工产品开发
  
  
  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研究从海洋生物体中提取分离得到的生物活性物质―甲壳质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甲壳低聚糖在畜禽养殖和保健上的应用效果。该产品是一种极有潜力的功能性绿色饲料添加剂,由于其具有不产生耐药性,无药物残留,促进生长,提高成活率的作用,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畜禽饲料水产饲料中,尤其是出口型企业饲料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项目同类产品在国外的畜牧业和水产业上应用也较少,正式投产后,可以向国外养殖业较发达国家出口。
  
  “药肥双效”海洋生物农药的开发研究
  
  项目简介:本研究课题主要围绕具有药肥双效的海洋生物农药的制备和应用试验展开,研究了具有生物农药功能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和提取,并为提高所提取分离的活性成分的功效对其进行分子结构修饰,进一步的,通过复配增效手段制备药肥双效的海洋生物农药产品,并制备出适于实际应用的剂型,最后通过实验室小试和田间试验,考察所制备的海洋生物农药的实际使用效果。
  
  海洋生物化合物活性及其创新药物研究
  
  项目简介:该研究借助现代实验技术,鉴定66个萜类、甾体和生物碱等单体化合物,已筛选出具有明显抗肿瘤等活性的全新显效结构化合物,为这些化合物进一步研究和利用奠定了基础。同时,抗心律失常新药海藻CPG的临床前研究研究解决了CPG低聚糖的药效和用要安全评价的关键技术问题,海珠口服液作为一种较理想的降脂,抗动脉硬化药物,已投放市场,取得一些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和创新的知识产权。该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科学价值,为政府部门科学管理、规划和开发海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热带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利用技术
  
  项目简介:该项成果开发出了热带海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技术、珍珠氨基甙定重制取技术、海洋生物反渗式柱-膜联用脱腥脱毒技术和甲壳素氨基寡糖定长制备技术。利用该技术,提取鉴定了约900个热带海洋生物化合物,其中约119个为国际上首次发现的结构新颖的化合物;筛选出了21个抗老年痴呆症、抗肿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31个昆虫拒食、抗附着等的显效活性化合物;研发了1个国药准号新药,改造了1个国药准号品牌药品,研发了2个国家级保健品和2个省级功能食品,开发了5个系列的珍珠化妆品,研发了1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氨基寡糖素水剂生物农药。
  
  海洋生物活性豆奶开发技术
  
  项目简介:该技术的研究包括:新鲜海参预处理;海参的蛋白质均质及变性处理;灭菌处理;复合生物酶降解技术研究;脱腥的技术工艺研究;浓缩技术工艺研究;理化指标分析喝营养成分分析;稳定性研究;大豆卵磷脂的提取工艺研究;营养液喝豆奶的微乳符合技术研究。该研究体现了海洋生物制品和陆地食品的有机结合,也是动植物食品的有机结合,新产品将具有更全面的营养结构,不含胆固醇,将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肤组织修复海洋生物材料
  
  项目简介:海洋“863”高新技术开发项目,开发医用海洋生物新材料,主要用于各种皮肤损伤组织的修复,具有无刺激,安全方便,创面修复快,无瘢痕的效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复合酶和海洋生物胶原蛋白开发
  
  
  项目简介:加酶壳聚糖保健食品系将高脱乙酰度的壳聚糖与高纯度的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淀粉酶和脂肪酶等酶群结合起来,发挥复合酶与壳聚糖之间的协同作用。壳聚糖与细胞的亲和力强,可以作为载体,将对人体有治疗或保健作用的成分传递到细胞。壳聚糖能保护酶的稳定性和被酶降解以增加具有抗癌活性的寡糖比例。该产品还含有对某些酶有活化作用的成分以及硒蛋白和葡萄糖锌等有益健康的成分。可调理胃肠,改善消化吸收,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消炎杀菌;消除自由基,延缓衰老,防癌和养颜美容。
  
  藻胆蛋白生产工艺配套技术开发
  
  
  项目简介:从螺旋藻中用物理方法提取藻胆蛋白的天然食用色素,进一步提高细胞破壁技术、细胞碎片的去除及其稳定性技术。完善藻胆蛋白提取的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配套技术,重金属和微生物含量符合有关食品标准。
  
  海洋生物保健品-蛤健精生产技术
  
  项目简介:该产品适用于癌症病人的辅助治疗,有抑癌功能和减轻放疗毒副作用的效果,不损伤人体正常细胞。提高生存质量;对正常人体有增强免疫和保健的功能;该产品取自海洋增养殖贝类――文蛤,资源丰富;产品在生产过程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做到原料尽其所能,提取后的原料可提取凝集素。产品适用于配合癌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以及作为滋补、解毒、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的营养保健品。
  
  文蛤生物多糖物质组成分析及提取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利用广西沿海地区第二大海水养殖产品-文蛤作原料,运用化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途径,建立文蛤多糖和凝集素提取工艺及纯化方法;文蛤体肉-酶解-沉淀-纯化-干燥-文蛤多糖干粉;文蛤体液-沉淀-反抽纯化-干燥-文蛤凝集素干粉。研究文蛤多糖和凝集素对动物免疫功能调节作用和对病原体菌的抑制作用及使用剂量,分析文蛤体一般成分、营养成分、机能性成分的含量及文蛤多糖和凝集素的物质组成和比例,为今后可能的临床试验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并为文蛤生物制品的产业化奠定了有利基础。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海洋降糖药“2038”
  
  项目简介:科技发展给人类创造了空前的繁荣,高速工业化进程中耗尽了地球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一些非传染性的疾病迅速蔓延起来。尤其是骨质疏松、糖尿病这些老年性疾病成为威胁中老年健康生命的主要敌人。中国现有糖尿病病人3000多万,还有3000万糖耐量低下者,这些人进一步发展就是糖尿病,大中城市糖尿病人发病率达5%。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远远高出这一比例。海洋降糖药“2038”是海洋生物中提取出具有降低血糖的成分,再与三价铬离子进行化学反应形成一个新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紫外光谱等仪器测试确定了其结构为新颖的化学物质,毒理学研究为无毒副作用。用小鼠做实验,每公斤体重20000毫克的剂量灌胃12天,动物无一死亡和不良反应,相当于药效大剂量的1200倍。“2038”有保护胰岛的作用,可防止某些化学物质对胰岛的损害。专利、获奖及实际应用情况:“2038”进行了中试规模的研究,每次能得到上百克的样品,产品质量稳定且工艺进行了优化,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反应。
  
  甲壳素类功能性保健食品
  
  
  项目简介:在大量的工作积累的基础上,该所于97年底开发出的新一代保健食品,研制的第二代甲壳素功能性保健食品的主要特征是:1.原料来自海洋的蟹壳,无化学污染。2.通过在甲壳素分子中引入功能性基因,进一步强化了甲壳素的免疫功能,只需较小剂量即可达到较强的免疫作用。3.通过模板化手段,使壳聚糖形成孔腔适中的空穴 ,只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如铅、汞)等有强的吸附作用,而对人体无害金属离子(如钙、镁)等没有吸附作用,因而可有效地排除人体有害重金属。4.通过大量的药理实验和人体自愿食用结果表明:最佳的二者配比有最好的双重功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