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审计学毕业论文

2023-11-03 15: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审计学毕业论文

  审计学是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是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审计学论文题目的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

  审计学论文题目(一)
  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3.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

  4. 审计质量控制

  5. 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6. 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 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8. 论审计风险防范

  9. 论我国的绩效审计

  10. 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

  11. 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

  12. 经济效益审计问题

  13.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14. 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

  15. 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

  16. 试论审计抽样

  17.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18. 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9. 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20. 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

  21. 电算化系统审计

  22. 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23. 计算机审计与舞弊

  24. 审计的风险与防范

  25. 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审计学论文题目(二)
  1、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2、关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3、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4、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5、论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审计

  6、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7、民间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8、内部审计在企业的作用

  9、企业费用成本审计

  10、浅淡经济责任审计

  11、浅谈经济责任审计

  12、浅谈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3、浅谈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14、如何提高审计效率

  15、审计风险的研究

  16、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17、审计职业判断业绩评价

  18、审计专业判断研究

  19、我国民间审计的现状与对策的分析

  20、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审计学论文题目(三)
  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2. 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4. 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研究

  5.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中数据的提取和转换问题研究-基于XX公司审计案例的分析

  6.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7. 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与审计策略

  8. 试论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9. 民间审计风险及防范

  10. 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控制的探讨

  11. 烟草商业企业内部审计探析)

  12. 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4.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15. 探索ERP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

  16. 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实务

  17. 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8. 政府审计机关如何应对挑战的探讨

  19. 当前财政审计制度的缺陷及策略分析

  20. 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及其对策

  21. 审计人员辨别财务报表的不实

  22. 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1. 内部审计毕业论文题目

2. 会计审计论文题目

3. 会计与审计论文题目

4. 关于会计论文题目

5. 关于会计毕业论文选题

6. 财务论文题目

审计学毕业论文需要几个案例?

1至2个。审计学毕业论文1至2个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来展示和证明学生对审计学的理解和能力。

急求毕业论文关于审计报告的

FRIENDS OF ACCOUNTING
税务与审计
一般认为,审计报告是审计实践工
作的总结和审计结论的重要载体,也是
审计应用过程最终的环节,审计报告理
论是审计应用理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
分之一。实际上,审计报告理论最终回
到审计信息理论,用以指导审计信息处
理和认证,提高审计信息的有用性,从
而使审计应用理论体系形成一个完整
的理论系统。
一、审计报告概念
(一)报告的概念
查《新华字典》,报告是指:①把事情
或意见正式告诉上级或群众;②用口头
或书面的形式向上级或群众所做的正式
陈述。两种解释的共同点在于“正式”,
但有差异。第一个解释的重点在于
“(正式)告诉”,即信息的传递过程,
是动词,第二个解释的重点在于“(正
式)陈述”,即信息本身,是名词。报告
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比如按性质
分为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会议报告
等,按职业分为医疗报告、司法报告、
审计报告等,按照作用力层级分为人
大报告、中央政府报告、地方政府报
告、民间报告等。报告在本质上是一
种信息组织形式,即借助于一定的媒
介或载体将相关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
和格式传递给特定的信息使用者。报
告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相关信息,向
特定的信息使用者传递。“审计报告”
是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的载体,显
然应该从“报告”的第二种解释中派
生出来,“审计”一词是对报告范围和
内容的限定。
(二)审计报告的概念
1.我国新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的
定义
2006 年2 月15 日发布、2007 年
1 月1 日正式生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
审计准则第1501 号———审计报告》将
“审计报告”定义为,是指注册会计师根
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
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
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2.国际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的定义
国际审计准则称之为审计报告书,
审计人员从取得的审计证据中归纳出
各种结论,应予以检查和评价,在此基
础上形成审计报告书,审计报告书应
包括对财务信息的用书面清晰明了的
表达的评语。
3.其他定义
莫茨(Robert.K Mautz) 和夏拉夫
(Hussein A.Sharaf)在《审计哲理》(The
Philosophy of Auditing)一书中提出,
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的报告,具有标准
和简要的格式,并从公允表达和充分披
露的角度对审计报告原则进行了探讨,
认为审计报告旨在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
务状况的可靠性进行鉴证。
弗林特(David Flint)在《审计哲学
与原理导论》(Philosophy and Principles
of Auditing) 一书中将报告(Reporting)
定义为:用于表明审计人员所持
的观点或报告,包括对一个公司开展审计
后形成的相对简要的意见陈述,还包括对
公司管理进行审计后形成的相对广泛的
报告。审计报告对于各利益相关者而言具
有重要的经济后果。弗林特对报告的定义
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审计报告即
是我们常说的“审计报告”,广义的审计报
告还包括“管理建议书”等。
中国审计体系研究课题组专家认
为,对于民间审计而言,审计结果最终主
要表现为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和内部
控制报告。审计报告是比较常见的“审
计结果”。所谓审计报告,是指审计人
员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
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审计事项
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
是审计意见的载体,在信息传递中具有
重要的作用。审计报告可以用作被审
计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证明文件,
也可以作为被审计单位的利害关系人
决策的参考资料,它还能反映审计人员
工作的业绩。
蔡春教授从审计信息论的角度出
发,认为审计报告过程生产的审计信息
主要是有关整个受托经济责任实际履行
状况的信息,也就是审计人员以从审计
调查过程获得的各种审计证据和做出的
各种审计判断为基础,而对受托经济责
任的实际履行状况所作的总结性说明,
它以审计意见的形式反映于审计人员提
出的各种报告之中,如审计报告和致管
理当局函。以财务报表审计为例,一份标
准的审计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审计信
息:审计的范围、依据和标准、运用的方
法与程序和审计师的意见。其中,审计师
的意见是最重要的信息。
文森特·M·奥赖利等在《蒙哥马利
审计学》中提出,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审
计工作中所有努力的正式成果,其所讨
论的内容是在审计那些根据公认会计原
【摘要】审计报告理论是审计应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开展审计报告理论比较研究,有助于拓宽研究视野、加深对审计报告
的认识,从而推动我国审计报告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文章利用比较的方法,主要从审计报告的概念、种类、要素、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
方面加以研究。
【关键词】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理论; 比较研究
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
鲁东大学
王海兵
刘亚莲
审计报告理论比较研究①
① 感谢课题组李孝林教授、陈丽蓉博士、梁刚副教授、李歆副教授对本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101
会计之友2010 年第3 期下
FRIENDS OF ACCOUNTING
表1 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影响因素及意见表达
变形的类型报告方式
需要在无保留审计意见中加入说明性质语言的情形
部分根据其他审计人员的报告形成审计意见在介绍段和意见段之间加入说明性语言
偏离审计人员认同的权威文告加入说明段描述并判断该偏离
前任审计人员对以前年度比较报表的审计报告没有提交在介绍段加入说明性语言
财务报表与管理层报告的其他信息之间存在重大不一致
加入说明段描述不一致的情况(审计人员还应当考虑是否要拒绝出具审计报
告或者撤回审计)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要求的补充信息
的例外情况
加入说明段描述该情况
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问在意见段之后加入说明段(允许无法表示意见但不是必要的)
会计原则的应用缺乏一致性在意见段之后加入说明段
审计人员希望强调某些事项加入说明段
需要偏离无保留意见的情形
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在范围段做保留(“除了”……),在意见段之前的单独段落描述审计范围限
制,根据情况和重要性发表保留意见(“除了”……)或者无法表示意见
偏离公认会计原则
在意见段之前的单独段落描述该偏离;根据其重要性发表保留意见(“除了”
……)或者发表否定意见
———资料来源:《蒙哥马利审计学》(原书第12版)文森特·M·奥赖利等著,刘宵仑等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税务与审计
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后做出的报告,那些
报告(被称为审计报告或者审计师报告)
的相关规定都反映在审计准则公告中。
审计报告提交给被审计企业本身、其董
事会或股东们,以解除受托审计责任。
综上所述,《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
则第1501 号———审计报告》和中国审
计体系研究课题组对审计报告的定义具
有代表性,不仅强调审计报告是发表审
计意见的书面文件,而且突出了发表审
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应该以审计工作
的实施为前提,全面反应了审计报告的
工作过程和成果形式。两者界定具有
一致性,但也有一些差异。审计准则对
审计报告的定义较为抽象,直接涉及到
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标准和审计
程序,而中国审计准则体系课题组的定
义则更为具体化。总之,以上定义能涵
盖其他有关审计报告的概念及作用的
提法。特别地,审计报告的作用对于不
同的经济主体而言,具有不同的作用,
比如:对于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委托审
计单位、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具体作用各
不相同,鉴于审计报告对会计信息起着
“认证”的作用,两者“绑定”在一起才能
真正起作用,所以审计报告的作用最终
通过会计信息并与之一起得到发挥。从
这种意义上讲,审计报告的基本作用应
定位于“决策有用性”。
二、审计报告种类
(一)审计报告分类
审计报告的分类标准很多,按照审
计主体分为政府审计报告、民间审计报
告和内部审计报告;按照审计意见分为
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
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
审计报告;按照篇幅长短和详细程度分
为长式审计报告和简式审计报告(长式
审计报告一般应用于内部审计和政府审
计,简式审计报告一般应用于民间审
计);按照格式是否标准分为标准审计报
告(当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
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
任何修饰性用语时,该报告称为标准审
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按照国家所
属法系分为英美法系审计报告和大陆法
系审计报告,等等。鉴于审计报告的作用
集中体现于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意
见上,所以按照审计意见分类是最为常
见的分类。审计报告是否是标准审计报
告或非标准审计报告也对审计意见产生
影响,按照格式分类也很常见。实践中通
常采用按照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格式的
混合分类。
(二)审计报告意见类型
文森特·M·奥赖利等在《蒙哥马利
审计学》中讨论了标准的审计师报告(常
常被称为无保留或“干净”的审计报告或
意见)、发布审计报告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事项以及对偏离标准报告的处理。下表
是标准审计报告的主要变形(非标准审
计报告)。
我国的审计报告意见一般包括四种
类型: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
和无法表示意见。②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
② “无法表示意见”本身不属于审计意见,但广义上讲,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审计意见。
102
FRIENDS OF ACCOUNTING
表2 我国出具审计报告应考虑的因素及意见表达
出具加说明段或修正语的无保留意见报告的决策
需要发表带说明段或修正语的无保留意见报告的两种情况
重要程度
不重要重要
1.不确定事项影响客户会计报表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
2.对客户持续经营能力有重大怀疑无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
需要偏离无保留报告的三种情况
重要程度
不重要
重要,但不影响会计报表整体的
公允表达
很重要,以至影响会计报表整体
的公允表达
1.审计范围受限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
2.会计报表编制偏离公认会计准则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
3.审计不独立无法表示意见(不管重要性如何)
注:情况2 中若注册会计师认为现行会计准则会产生误导,应出具修正语的报告。
情况3 中审计不独立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重要的,应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资料来源:李雪著,《审计理论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税务与审计
计报告时,必须正确地选择审计意见的
类型。以上四种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中,
大部分报告要素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
地方在于审计意见段。从无保留意见开
始,保留意见、否定意见的否定成分在逐
渐加深,无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是两个
极端,而保留意见介于无保留意见和否
定意见之间。无法表示意见严格上讲不
属于审计意见,但由于也能对外传递特
殊的信息,所以也可以视同为一种特殊
的“审计意见”。审计报告除了上述四种
基本类型外,注册会计师还可以出具带
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报告,具体情形如下:
当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
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且不影响已发表
的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
的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对此予以
强调;当存在可能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
影响的不确定事项(持续经营问题除
外)、且不影响已发表的意见时,注册会
计师应当考虑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
增加强调事项段对此予以强调;除上述
规定的两种情形外,注册会计师不应在
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
或任何解释性段落,以免会计报表使用
人产生误解;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强调事
项段中指明,该段内容仅用于提醒会计
报表使用人关注,并不影响已发表的意
见。此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
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会计报表
的可靠程度,但不应被认为是对被审计
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效率、效果
做出的承诺。由于审计测试的固有限制
和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审
计意见的作用还是具有局限性。注册会
计师只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内与会计
报表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发表审计意
见,并不对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营活动
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也不允许其对被审计意见的未来事项做
出鉴证。
可见,我国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
报告时,把“需要在无保留审计意见中加
入说明性质语言的情形”高度精炼成“不
确定事项影响客户会计报表”以及“对客
户持续经营能力有重大怀疑”两种情况,
根据重要性程度决定所出具需要发表带
说明段或修正语的无保留意见报告审计
报告意见的具体类型。另外,我国把充分
的审计独立性视为出具恰当审计报告的
一个基本前提,在缺乏独立性时,注册会
计师不能表示审计意见,这是对奥赖利
所提出的“需要偏离无保留意见的情形”
的重要补充。
三、审计报告要素
(一)审计报告的要素
1994 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
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对1983 年颁布的
13 号国际审计准则指南《关于会计报表
的审计报告》进行了修订,新的报告包括
下列要件:标题、收件人、导言段、范围
段、意见段、日期、地址、签名。该模式的
特点是要素非常齐全,其格式同美国的
审计报告基本一致,均属三段式。美国审
计报告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国际标
准的角色。另外,该模式还兼具协调英美
模式和大陆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意
见表达方面,即“真实与公允地反映”和
“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以及“符
合国际会计准则或相关国际标准”(并且
符合相关法律或法规)。
2006 年2 月15 日颁布、2007 年1
月1 日正式实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
计准则第1501 号———审计报告》规定,
审计报告应当包括标题、收件人、引言
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注册会
计师的责任段、审计意见段、注册会计师
的签名和盖章、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
址及盖章、报告日期九个要素。
(二)与国际审计报告要素的主要
区别
我国审计报告要素与国际审计报告
的主要区别在于:国际审计报告使用合
适的标题如“独立审计人员报告”,我国
的审计报告标题统一规范为“审计报
告”;国际审计报告在导言段区分会计责
任和审计责任,我国审计报告将会计责
任和审计责任单独作为两个要素予以区
分,置于引言段之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段包含了国际审计报告中“范围段”的内
容。我国审计报告对国际审计报告的构
成要素进行了拆分和整合,如表3 所示。
103
会计之友2010 年第3 期下
FRIENDS OF ACCOUNTING
③ 审计公告制度也存在于民间审计,例如上市公司强制审计及审计报告公示等。但考虑到商业秘密等原因,审计公告制度一般不适
用于内部审计。
表3 中国审计报告和国际审计报告的报告要素比较
审计报告存在较大差异的审计报告要素
国际审计报告
导言段
确认被审计会计报表;说明管理当局责任与审
计人员各自的责任
范围段
提及国际审计准则或相关的国
家审计准则或实务;描述审计
人员的工作
中国审计报告
引言段
说明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财务报表已经过审
计,并包括下列内容:指出构成整套财务报表的
每张财务报表的名称;提及财务报表附注;指明
财务报表的日期和涵盖的期间
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应当说明,按照适用的会计准
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应当说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在实施
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
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
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税务与审计
我国审计报告要素与国际审计报告
要素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是在借
鉴国际审计报告要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如表3 所示,国际审计报告的导言段
其实是对所有主要要素的一个综合说
明,而我国审计报告则没有这样一个总
括性的导言段,只有一个过渡性的引言
段。所以,国际审计报告的导言段和我
国审计报告的引言段存在本质的区别,
前者在结构上属于总分式,后者在结构
上属于并列式。国际审计报告的导言
段被拆分和细化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
务报表的责任段,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责
任段。国际审计报告的范围段则并入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对审计责任进行
了明确而具体的界定。这种调整符合
中国的语言表达习惯,而且有利于清晰
界定审计对象、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
强化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责任意
识,蕴含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降低
了审计人员的诉讼风险,而且对于责任
的严格区分从法理上巩固和提升了审
计准则的法律地位。
四、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民间审计和国家审计均需要出具审
计报告,但两者存在重大区别。一方面,
国家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出具的审
计意见书和做出的审计决定从广义上
讲也属于审计报告的范畴。民间审计
不涉及审计决定,国家审计一般附有审
计决定,即审计机关按照规定的程序,
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审计报告进行审
定后,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
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给予处理和处罚
的决定。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民间审
计结果必须向社会全面公开,而国家
审计的审计结果是否公开及公开的程
度,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国家审计署自
2003 年开始发布审计公告,并从2007
年全面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所有审
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
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
外披露的内容外,凡是财政财务收支
的单位在接受了审计后,审计结果将
完全公开。本节对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的概念、实施背景、不同国家审计结果
公告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一)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概念及实
施背景
审计公告制度主要针对政府审计而
言③。审计结果公告,是指国家审计机关
主动或依据相对人的申请向社会公
开,或通过其他方式使行政相对人和
利益相关者知晓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
经济组织审计结果的一种制度安排
(张立民,聂新军,2006)。审计结果公
开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
进依法行政的得力手段,审计结果全
面公开是一种必然趋势。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国外早已实
行,但在我国起步较晚。《审计机关公布
审计结果准则》(2001 年审计署公布令
第3 号)于2001 年8 月1 日起施行,审
计署于1996 年12 月16 日发布的《审
计机关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的规定》(审
法发〔1996〕362 号)同时废止,这标志着
我国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进入了法制
化、国际化轨道。在2003 年12 月第一
次进行了审计结果公告———防治“非典”
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的审计结果,
在我国是第一号审计公告。2004 年、
2005 年、2006 年又陆续公告了几项重
大的、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审计结果,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也慢慢地走向规范化
的轨道。2003 年,国家审计署制定公布
了《审计署2003 至2007 年审计工作发
展规划》,提出今后五年中国将积极实行
审计结果公告,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
容和程序,力争做到所有审计和专项审
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
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
全部对社会公告。
(二)不同国家的国家审计结果公告
模式的比较研究
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的不
同,审计体制有所不同,各国国家审计结
果公告制度也因此存在较大差异。当前
世界上国家审计体制主要存在四种模
式,即立法模式、独立模式、司法模式
和行政模式。(1)立法型审计体制是指
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部门,完全独立于
政府,直接对议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这
种模式是目前世界审计制度的主流,其
中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是
属于比较典型的立法型审计体制的国
家。(2)在独立模式下,审计机关超然
独立,向公众负责。实际运作中,审计
机关倾向于对立法部门报告工作。其
104
FRIENDS OF ACCOUNTING
表4 中、美、法、德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特点的比较
国家审计模式审计职能审计结果公告范围(审计范围)
审计结果公告
批准机关
审计结果公告方式
审计结果公告的
法律依据
美国立法检查、评价和报告
联邦政府各部门及其所属企事业
单位
政府责任署和议会
通过媒介对社会公
众公开,公众也可以
向审计机关索取审
计报告
《美利坚合众国宪
法》、《预算和会计
法案》
德国独立检查、评价和报告
政府部门、联邦法院、议院和总统
直属机构
联邦审计院和议会
通过新闻发布会对
社会公众公开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基本法》和《联邦审
计院法》
法国司法
检查、报告和一定
的处罚
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审计法院和议会
通过出版公共审计报
告对社会公众公开
《法兰西共和国宪
法》和《审计法院法》
中国行政
检查、评价、报告、
处理
各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国有
及国有控股企业、政府投资为主
的建设项目,经济责任以及社保
等有关基金等审计
本级审计机关及本
级人民政府
有选择地通过媒介
对社会公众公开《审计法》
税务与审计
特点是政府审计机关独立于立法权、司
法权和行政权之外,并不直接拥有处理
权和直接进行最终审判权,而只是采取
批判态度,根据自己在审计过程中发现
的问题和收集的资料,向立法部门提供
信息,以等最后的裁决。采用独立的政
府审计模式的代表国家有日本、德国和
印度。(3)司法型审计体制是指审计机
关除具有审计职能外,还拥有一定的司
法权限,显示了国家对法治的强化。其
特点是政府审计拥有司法权,审计官员
享有司法地位,从而强化了政府审计职
能。这种审计模式被法国、意大利、西
班牙、希腊、塞内加尔、阿尔及利亚、巴
西等西欧和南美一些国家广泛采用,因
此,通常又称为大陆模式。这些国家设
立审计法院,享有最高法院的某些特
权,可以对违法或造成损失的事件进行
审理并予以处罚。④行政型审计体制
是指审计机关在体制上隶属于国家行
政系列,是国家行政机构的一部分,在
行政首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以行政首
长交办的事项为首要任务,突出行政权
威和行政手段,特别强调行政处理处
罚,以行政权力作为推动审计工作的主
要力量。与“立法模式”、“独立模式”和
“司法模式”相比,“行政模式”的政府
审计机构独立性较缺乏,其活动带有明
显的行政色彩。目前采用行政审计模
式的国家主要有中国、俄罗斯、瑞典
等,前苏联、东欧原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的国家也曾采用这种模式。
审计公告制度已经是国际通行的
惯例,大部分国家关于审计公告的理
念是一致的,都认为审计是一种监督
制约机制,只有增强公开性,才能更好
地发挥审计监督与立法监督、舆论监
督和社会监督等协同作用,才能使审
计公告制度真正成为实行民主监督的
机制。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同的审计
体制决定了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因此
各国的政府审计结果对外公告也存在
较大差异。表4 就各种不同审计体制
模式下审计职能、审计公告范围、审计
公告批准机关、审计公告方式和审计
公告法律依据等方面对审计结果公告
制度进行简要的直观比较。
国家审计在我国又叫政府审计,我
国的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属于行政审
计模式,亟待纳入法制化轨道,与国际
惯例接轨。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
审计监督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
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代表国家管理
国有资产,政府各部门开支也是从公
共财政中支出,全体纳税人都有权利
对此进行监督。国家审计机关及时将
有关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可以提高
审计工作的透明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
和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总之,国家审计公告制度提高了政务透
明度,维护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对于
发扬民主政治、构建人本与和谐社会具
有重大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R.K Mautz,Hussein A.Sharaf.The
Philosophy of Auditing.英文影印本.
〔2〕 David Flint,AICPA.Philosophy and
Principles of Auditing,2002.
〔3〕〔美〕尚德尔.审计理论〔M〕.汤云为等
译.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2.
〔4〕 文森特·M·奥赖利等. 蒙哥马利审
计学(第12 版)〔M〕.刘宵仑等译.北
京:中信出版社,2007.
〔5〕 中国审计体系研究课题组. 中国审
计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
版社,1999.
〔6〕 萧英达.比较审计学〔M〕.北京:中国
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7〕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8〕 李雪.审计理论研究〔M〕.青岛:中国
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9〕 秦荣生.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中的
若干理论问题〔J〕.中国注册会计
师,1998(12).
10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