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of Science是目前最全面的外文文献搜索引擎,很多高校的数字图书馆有对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进行了购买,收录了大部分已发表的英文论文的题录和摘要信息,是全球最大、覆盖学科最多的综合性学术信息资源。
2. SCI-Hub
支持搜索主题、标题、作者、出版物、摘要、地址、作者标识符、DOI等。
3、ScienceDirect
支持搜索关键词、作者姓名、出版物、出版商等。
4.PubMed
提供生物医学方面的论文搜索以及摘要。核心主题为医学,但亦包括其他与医学相关的领域。
sci论文可以去一些知名网站上查找,浏览。
比如Web of Science、SCI-Hub、知网等等。其中Web of Science是目前最全面的外文文献搜索引擎。
该网站收录了大部分已发表的英文论文的题录和摘要信息,是全球最大、覆盖学科最多的综合性学术信息资源,它收录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等各个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8850(SCI)+3200(SSCI)+1700(AHCI)多种核心学术期刊。
其中Web of Science推出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而SCI-Hub是由于一位女性科研人员为查找免费文献而烦恼而创立的,关于这个故事详细过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资料看看。然后因为版权问题,sci-hub也是一直被起诉,所以网址总是不定期的更换,大家可以上网查询最新可用的网址。
查找sci文献的途径: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高校图书馆。
Web of Science是全球范围内最为权威的大型学术数据库之一,涵盖了自1900年至今的研究文献;Google Scholar是谷歌推出的用于搜索学术文献的搜索引擎,它可以帮助您搜索到全球超过数千个大学、研究机构、学术出版商等机构的学术文文献;每个高校图书馆都会购买一部分外文文献。
SCI到底是什么?
SCI是个评价体系,要说清楚这个事情,先要了解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知道,几乎没有一篇文章是独立存在的,里面有一部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参考文献(References)”,这让科学研究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发展。文章与文章之间有错综复杂相互引用的关系,就好像微信上的“朋友圈”关系网一样,文章之间也有引用关系网,总结起来有四种关系:
1)你引用我(Cited)
2)你被我引用(Citing)
3)咱俩互不引用但说的事儿相关(Relavant)
4)完全没关系
然后美国有学者就针对这些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理论,利用文章间的引用关系可以对一个Idear做三个维度的扩展研究。
假如你找到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A,发现A引用B,B又引用了C...这个维度就是“越查越深(早)”;如果发现从A被B引用,B又被C引用...这个维度就是“越查越新”;如果发现A与B、C都没有互引但很相关,这个维度就是“越查越广”。这三个维度很好地保证了科研的完整性。
IS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基于这个理论,建立了一个就叫“Web of Science”的数据库,里面按学科和类型分了好几个库,把论文的引用关系梳理清楚,大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研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