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羽毛球专业论文

2023-11-03 13: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羽毛球专业论文

羽毛球运动速度和力量训练方法和生化研究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羽毛球运动速度和力量训练方法和生化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在羽毛球专项训练中,速度和力量练习是制胜的关键。依据运动生物化学原理,分析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对羽毛球运动成绩的影响,探讨提高羽毛球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素质的一般训练方法和多球训练法,并就羽毛球运动员力量和速度素质训练过程中的营养补充提出建议。

关键词:

羽毛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生化分析;

引言:

羽毛球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但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其他国家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快速崛起,已对我国形成威胁。目前,世界体育强国都在如火如荼地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在项群理论中,羽毛球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具有移动距离短,速度、方向多变的运动特点。随着羽毛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移动快速”“技术全面”“特点突出”已成为现代羽毛球竞技的主要特征。力量素质是最基础的身体素质,对速度素质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1],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都是羽毛球训练中的重要内容。羽毛球运动员只有进行科学、有效的速度和力量训练,才能提高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2]。

1、速度和力量对羽毛球运动成绩的影响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有绝对和相对之分,绝对速度是“快”的基本表现形式,依赖于运动员的基础体能和技能;而相对速度是“快”的高级表现形式,指运动员的变速能力,即对速度的控制能力,这是羽毛球运动员对其基础体能和技能的一种合理应用能力。羽毛球运动员只有在具备了绝对速度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相对速度,才能在比赛中获得优胜[3]。

力量是速度的基础,提高速度不能只进行单一的速度练习,也需从提高肌肉力量着手。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是羽毛球运动中的基本素质,也是发展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一场激烈的羽毛球比赛,运动员在场上快速移动达500次左右,其中蹬、跳、跨、步法移动、起跳扣杀等,都需要良好的下肢力量;前场的搓、勾、推、扑、挑球和后场的高、吊、杀球等,也需要一定的上肢力量和躯干力量。因此,羽毛球项目对力量素质要求较高。

从生化角度分析,运动员的速度素质主要取决于体内的能源物质,即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含量及其分解和再合成的化学反应速度。一般来说,体内ATP含量极少且相对稳定,人体速度与力量主要取决于CP的含量。由于CP在体内自行代谢为尿肌酐,所以,测定运动员尿肌酐数量可间接评定其速度与力量素质。同时,可通过10s多球训练后血乳酸的变化评定速度与力量素质,血乳酸增加越少,磷酸原(ATP—CP)系统供能能力越强,运动员的速度与力量素质越好[4]。

2、羽毛球运动员速度和力量训练一般方法

2.1、速度训练

根据羽毛球场地的特点,速度训练要以短距离、多变向急停和起动、多组数练习为主。羽毛球运动中的速度训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在反应速度训练中,通常给予运动员多种不同类型的信号,让运动员短时间内迅速作出反应,如听口令、看信号的起动跑和变速跑等。大部分动作速度训练具有较强的专项化特点,常常与羽毛球专项动作一起进行练习。以上肢的动作速度为主,最典型的是羽毛球的“鞭打”核心动作训练。位移速度主要指下肢的移动速度,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的移动能力。羽毛球运动员的位移速度取决于步法,想要提高步法的速度和频率,除进行必要的短距离(50m、100m)速度跑和专项步法训练外,还需增加下肢的力量训练,如半蹲跳、深蹲跳、跑台阶等[5]。

2.2、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一般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3种,其中,快速力量中的“爆发力”是羽毛球运动中十分强调的力量类型。爆发力指的是在极短时间内,以最大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提高爆发力意味着既提高速度,又提高力量。大负荷快速训练是羽毛球运动员爆发力训练的主要方法,多采用动力性练习。上肢爆发力训练通常有俯卧撑、哑铃挥臂等;下肢爆发力训练包括半蹲负重起、双摇跳绳、蛙跳等;躯干部位爆发力训练则有直腿收腹、仰卧起坐、负重快速转体等。

3、羽毛球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素质生化分析

羽毛球比赛由多个短时间高强度的回合构成,10s内的回合时间占大多数。10s内大强度运动生成的乳酸不多,在每个回合的短时间高速运动中,羽毛球运动员主要依赖于磷酸原(ATP—CP)系统供能。因此,要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必须提高其磷酸原(ATP—CP)系统的供能能力[6]。

羽毛球训练中,速度练习须与专项特点及比赛要求紧密结合。采用符合专项特点、与比赛动作相同、协调机制相似的专门或完整速度练习,对发展快速能力最有益。这些练习都要在接近比赛所能达到的最高动作速度或移动速度下进行,在降低难度的'条件下要做得更快,在加大难度的条件下要做得尽可能快,以获得必要的速度储备。羽毛球项目的常规速度训练方法很多,如10×50~60m跑、20s变速跑等,但这类训练方法使用频率不高。多球训练是提高羽毛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最常用的方法,如多球杀上网、多球进攻、接四方球、多球前半场侧身抽球等。

研究证明,经过10球×20组的多球训练后,男运动员每组的平均完成时间为11.83±0.39s,心率最高为176.0次/min;女运动员每组的平均完成时间为15.51±0.50s,最高心率为176.5次/min;运动后的血乳酸含量平均在4mmol/L左右,主要依赖于磷酸原(ATP—CP)系统供能[7,8]。因此,通过科学的多球训练可有效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磷酸原(ATP—CP)系统供能能力。为了提高多球训练的效果,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每组运动强度达到90%,心率在175次/min以上;二是每组运动时间为10~12s,运动间歇时间为30~40s;三是练习组数控制在15~20组;四是每次训练后血乳酸为3~5mmol/L[9]。

4、提高羽毛球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素质的营养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运动员运用不同训练方法提高速度和力量素质的同时,营养补充也不容忽视。羽毛球运动员进行速度和力量训练时,蛋白质是合成肌肉蛋白的前提,若蛋白质摄入不足,运动员可能会出现无力、身体疲惫等情况,还会影响训练情绪与训练效果。因此,必须保证蛋白质的科学补充。此外,训练前还要保证充足的糖原储备,一般是运动前6h食用一些高糖食物,如白砂糖、红糖、藕粉等。训练期间,适当补充糖分如糖水等,提高运动员的血糖水平,避免其影响运动能力。训练后,为及时恢复体力与运动能力,通常在运动后几小时内补充适量的糖分[10]。

5、小结

在提高羽毛球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素质的训练中,提高磷酸原(ATP—CP)系统供能能力是关键。实践中,通过科学运用各种多球训练方法,严格控制运动负荷、运动时间和间歇时间等,同时注意运动前、中、后的营养补充,才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磷酸原(ATP—CP)系统供能能力,进而促进其速度和力量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图多·博姆帕.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仲丽.试论体能训练对提高羽毛球竞技水平的作用[J].绥化学院学报,2006(2):176-177

[3]战红.浅谈羽毛球运动的速度[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3):104-106

[4]林文弢.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5]高烨,康川.新赛制下羽毛球运动的速度要求和训练方法[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4):47-49

[6]李裕和,林文弢.羽毛球比赛时间结构与供能特点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3):26-31

[7]唐辉.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训练的生理、生化指标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8):1093-1094

[8]林文弢,杨亚南.血睾酮与运动能力[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7,25(1):15

[9]林文弢,李裕和.羽毛球多球训练的生化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2):74-79

[10]蒲艳,马光成.运动营养及其在羽毛球训练中的科学补充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5):53-54

求关于羽毛球的论文

  多媒体对羽毛球教学的影响
  摘 要:多媒体技术是提高教育质量、改进教学手段、推进教学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结合教学体验,重点探讨多媒体对羽毛球教学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多媒体 羽毛球

  羽毛球是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原有的羽毛球教材大多是文字、图谱和光盘,理论知识较少,不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体会羽毛球运动的深刻内涵,为此在重新选择、编制教材时我们除了保留原来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还增加了教学VCD以及期刊中的相关信息,充分利用网络收集了大量新内容充实到教材当中,新编制的羽毛球教材不仅有文字还有图像、音乐、动画、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书本是理论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现在可用各种相关资源来充实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知识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利用这一优势我们开辟了羽毛球史话、自学天地、羽毛球百家谈、羽毛球健身园等栏目。针对羽毛球技术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动画手段向学生展现动作机理和健身作用,力图做到全面、形象、科学地向学生介绍最新、最全的羽毛求知识。另外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较好的羽毛球网站如:“中国羽毛球协会国际羽联;全国羽毛球培训中心等”,通过网络,每一个学生不仅能够及时、详细了解有关内容,而且可以随时获取全球最丰富、最精彩的学习资源,足不出户就能尽览世界羽毛球运动的风云变幻,为方便、快捷地进行高效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

  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网络进入课堂,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结构,充实了新的教学内容,更新了教学理念,解决了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的矛盾,让学生能够从更为广阔的空间、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重新审视羽毛球对人们学习、生活的巨大作用,为进一步学好羽毛球打下了深厚理论基础。

  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传统的羽毛球教学过程大多采用“口传身授”的教学形式,老师讲到那学生就想到那;老师做到那学生就跟到那,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结果的评价者,而学生这一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主体却处在被动位置。陈旧乏味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个性的发展,养成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抹煞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意识。教师的权威式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弱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

  1.全面观摩技术动作

  由于羽毛球动作强调快速、灵活,很多动作都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改为慢动作示范,往往达不到示范效果,有的根本就无法完成。引入多媒体后每次在学习新动作之前,首先以正常速度观看整体示范动作,让学生对动作的运动方向、动作线路有一个较为全面了解;然后再用较缓慢的速度再次观看,让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和动作细节,进一步强化记忆。由于动作是在正常情况下完成的,只是放慢了播放速度,因此便于观察技术细节、熟悉动作路线,对学生在思想上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概念大有帮助。

  2.注意步伐和全身的结合

  过去在教学中大家对手部动作比较重视,但对脚步动作却有所忽视,为此,在教学中注重动作的全局性,做到移动在先然后才是全身和手的动作,但对初学者来说要想完全掌握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观看课件时可采用截取、放大、重放、慢放等手段引导学生分段观察脚步移动时的重心移动轨迹和脚掌的蹬转细节,运用局部放大的观看方式体验、观摩,为下一步技术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示范、多媒体有机结合

  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人机联动、有机结合”,反复观看课件可以使学生对新授动作的了解更为清晰,教师在示范讲解时要重点注意动作的整体演示,从而弥补课件观看中动作不够具体、缺乏真实感等不足,善于将各个局部的动作片断整合成一个连贯、协调的组合,从整体结构、方向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方面给学生一个更为形象具体的整体形象,通过讲解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本体感觉。
  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上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动作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示范的次数就会相应减少,学生练习的主动性也会相应加强。教师就可以从以往那种重复、机械的讲解示范中解放出来,有更充裕的时间巡回观察每个同学的练习情况,手把手地传授动作,面对面地答疑解惑;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动作的理解进行练习,遇到问题再向教师请教,使学生课上练习时间延长了。由于示范讲解简单明了,教师辅导及时到位,学生练习积极主动,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五、拓展了教学时间和空间

  现在每周2学时的授课时间确实很难满足羽毛球教学要求,过去由于没有教师的辅导,学生要在课余时间复习比较困难,预习就更难以做到了。现在将课件放在校园网上,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上网查阅,为预习、复习课上的教学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教材、上网浏览、收集有关信息来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羽毛球技术的理解和体验,另外通过校园网,教师可以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从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随时和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互动学习环境。这样就缓解了过去教学时数有限、教师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课余学习。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推进了体育教学的一体化进程,使教学的时间、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为摆脱传统教学过程中封闭的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型和谐的新型教学方式提供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六、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据统计,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获得所需知识的10%左右,其余90%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获得。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的节奏进一步加快,这说明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而是要面向社会,深入到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也不再局限于年龄,而要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益。在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就是为大众服务的技术,它是人们按自己的需要主动地获取知识、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修养的重要手段。多媒体特有的交互方式不但为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方便,而且使人们接受和运用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学不仅要传授技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要通过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及时获取、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起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持续性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树立信息意识。学会利用先进技术学习体育的手段和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适应未来的要求,更要让他们的思想和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羽毛球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大的发展空间,给体育教学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师带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为此,广大体育教师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学习,努力实践,不断探索多媒体与体育教学的最佳结合形式。
  参考文献

  [1] 褚晓红.《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展望》.中国电化教育 2003.4.

  [2] 郑建明.《关于中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架构的构想》.中国电化教育2003.4.

  [3] 庄勇.《我国羽毛球市场发展现状和建议》.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5.

关于羽毛球的论文

羽毛球是一个对于技术和体能十分要求的运动. 球员在有限的时间以及体力当中, 如何寻求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的限度便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不管是再好的球员, 毫无章法的一味猛杀狂砍的效果毕竟有限, 甚至可能被对方牵著脚步走, 累死自己却没有什麼收获. 在这个章节Jeff要介绍羽球场上的各项基本战术, 以最少的消耗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之所以称之为战术, 顾名思义就是指在一个局限的范围之内取得胜利的战法. 以羽球运动来说, 战术就是指取得现在的这一分的方法. 大方向的战略以及心理战的攻略则是不在战术的考虑范围之内.
一般来说, 从发球到球落地, 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 发球:
依照现今的打法, 发高球已经是相对少用的战术了, 主要是因为发高球容易让对方掌握主动权, 在现今的高速羽球风气中是很不利的. 开高球现在都是当作出奇不意的一击使用比较多. 而发平高球可以有效的减少对方的反应时间, 造成对方的失误. 但是当对方熟悉之后, 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反应时间也很短而吃大亏. 当对方抓住你发平高球的轨迹的时候是最糟糕的情形 - 对方多半会直接杀球过来, 攻守转换的难度较高.
发球的时候应该要多用心观察对方的情形, 然后决定要用那一种发球. 如果对方站的很后面, 那你可以放心的依照平常一样, 发个短球测试水温. 如果当对方站的比较前面, 发高球会容易造成对方的手忙脚乱, 增加对方失误率并且使回球的质量减低. 如果今天对方已经准备扑球了, 那当然就是给他来个开后门搂!
2. 接发球:
从上面的发球资料可以知道, 当自己站的比较前面的时候, 对手很有可能会开一球远球. 而当自己站的比较后面的时候, 对手多半是发短球, 甚至于当你站在正中央的时候, 对手会有可能发快速的平球来给你一个措手不及. 如何把自己于接发球的被动情形转变成主动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关键了.
接发球最重要的课题有三个, 一是不能失误. 当你接发球的时候失误的时候, 多半都会被对方抓到机会, 并且一拍打死. 最常见的就是回球变成中场高飞必死球. 对方接下来多半都是杀球, 想要挡都没办法.
第二就是要尽量回低于网子的球给对方, 让对方变成被动方, 来使自己有进攻的机会, 并且也给自己一点喘息的空间.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回下手球给对方打.
最后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回球一定要先看球再回球. 很多人的习惯是发完球之后上网, 这个时候如果你连看都没看, 就回网前小球过去, 下场大概会是被扑球. 所以一定要先注意到回球的地方是对方的空档处. 如果找不到空档处的话可以推平球过去到对方的反手底线, 算是比较安全的做法.
3. 来回拉锯和过渡球
发球之后, 双方正式进入拉锯战. 两方如果都找不到破绽的话此情况会比较长. 一般来说都是以长球为主, 打点的调球为辅. 双方不断的进行攻守交换, 见招拆招. 在此状况之下所考验的是双方的稳定度. 一旦有一方露出破绽, 另外一方很容易就可以进行"将军"的准备.
有经验的球友通常都会考虑到减少自己的失误, 并且增加自己的喘息时间而多击出高远球, 但是同时则必须考虑两个问题: 高远球把主动权交给对方, 和高远球让比赛变成多拍, 拍数越多, 对于稳定度和体力上的负担都会增加. 高远球的使用时机是此项的重点. 拿来当救命招式可以, 但是拿来经常用的话则可能会造成自己的负担.
4. 设定最后一击
一旦双方在拉锯的过程有一方出现漏洞, 对方容易打出可以决定胜负的设定球, 而露出破绽方的回球则多半是质量不高的回球, 例如:半场球. 基本上, 设定球的击出是很决定性的, 只要能够逮到机会, 这种球的补救机会一般来说并不高.
当你察觉到对方的防守有死角的时候不妨把球打往那个方向, 对方的回球也许会很勉强, 质量不高. 进而造成自己得分的机会. 比较常见的设定球有几种: 杀球, 切球, 追身球, 小球, 反手方向的底线球, 对角球, 以及平抽球. 这些球都容易造成对方的回球困难, 回球容易造成高空必死球.
5. 死球
当今天有机会能够结束此点, 球员都应该立刻抓住机会来争取胜利. 常见的球有几种: 杀球, 扑球, 小球, 空档球. 只要抓到机会, 不论是大力杀球或是轻轻的把球推过网都能够得分.
在此状况之下值得注意的是, 球友们容易过度放松而造成自己的失误.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场上有人在网前扑球扑出界, 高空必死球杀下去的时候挂网, 看到对方球员来不及回来所造成的空档球却因为太心急挥空拍. 这些都是要多注意的.

关于羽毛球的论文

  经常关注并喜爱羽毛球运动的朋友们也许都知道,眼下最为焦点的问题就是这项运动即将实行21分制的新规则以后,它的性质、激烈程度和观赏性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有将是怎样。
  今年10月,国际羽联正式开出了21分制的新规则,并且决定在12月中旬我国湖南益阳县举办的世界杯比赛中首次亮相试点。
  回忆历史,国际羽联曾经出台过7分5局3胜制的规则,但是由于许多优秀选手对它的无法适应再加上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这项规则没过多久便被以往的传统规则所扑灭。
  在我们熟知的15分制发球得分3局2胜的传统规则中实际上是对运动员技术、体力、心理的综合要求。尤其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大型比赛中有这不断交换的发球权以及双打比赛中每方利用一次双发的机会可能连续的分而交换后又可能连续丢分,因而导致羽毛球一场甚至一局的比赛时间经常被无限拖后,给观众的观看和电视台的转播时间都带了不少措手不及的麻烦,这也是这项运动在欧美很多国家不能被广泛传播普及的重要因素,比如今年8月在美国举办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场馆里观众稀稀拉拉几乎没有当地的观众。
  可见羽毛球运动的规则如再不商榷,以后将被剔除出奥运会项目的消息很有可能就要被落实了,因为当今各个项目都朝着商业性的方向发展,只有竞技性没有观赏性的比赛将逐步退出体育舞台!
  和以往的传统规则相比较,新规则将明显加速了比赛的时间和进度,增添了比赛结果的偶然性,这就要求高手们要在比赛经验和心理上更下功夫,否则冷门这个词就会多在你们身上了!
  不仅如此,细心看过新规则的朋友们还会发现,新规则对男女单双打和混双5个项目都将采取21分一局,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对女单特殊体力的照顾。出于这点,张宁、芳芳等世界顶尖高手都称自己要在体力及合理分配体能的训练上更下苦功夫了。
  还有一点就是在双打上撤掉后发球线,更关键的是取消第二发球,它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规则,却更加要求了双打比赛选手的多拍能力,正因为如此,在世锦赛后,我国男双的许多配对被打乱重组。不得不承认,新规则的产生是对选手们多拍回合的新考验。正是这样,中国羽毛球对在训练中将加大队员多拍能力的训练。
  在电视里看到对国家主教练李永波同志的采访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就是:新规则是冲着中国人指定的,中国人长期垄断着金牌,国外要想法打破它,但是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规则如何改变,我们永远是最优秀的!
  同样,在文章的最后,我也欲祝中国队永远是世界羽毛球运动的领跑者、领头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