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百年建筑期刊

2023-11-02 18: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百年建筑期刊

1、2001年出版《中国著名室内设计师-程木林专辑(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2005年出版《中国著名室内设计师-程木林专辑(二 )》,中国建材出版社;3、2006年1月发表“硅谷别墅”在《名筑》期刊上;4、2006年1月发表“设计触电—硅谷别墅设计语言阐述”在《百年建筑上》;5、2006年11月“中国老年人住宅尺度的研究”被《装饰》杂志收编;6、2007年8月出版《陈设艺术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近两年作品:1、200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南广场环境设计;2、200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标及视觉识别系统设计;3、200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主题展开幕式环境设计;4、2005年北京华侨城样板房设计;5、2006年北戴河红屿别墅样板房及陈设设计;6、2006年北戴河红屿别墅售楼处改造设计项目及陈设设计;7、2006年唐山丰南区政府办公大楼、国税大楼等室内设计;8、2006年北京市社科联标志及视觉识别系统设计;9、2007年北京华侨城会所设计;10、2007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形象系统设计;11、2007年李大钊故居环境整合设计;12、2007年李大钊故居视觉形象系统设计;13、2007年北京和谐社区杯海报、徽章设计;14、2007年北京地铁10号线艺术品设计及施工;15、2007年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宣传用品设计;16、2007年北京迎十七大胜利召开政治环境宣传品设计制作;17、2007年北京社科联视觉识别系统补充设计;18、2007年河北省唐山市妇女培训学校改造设计;19、2008年卢沟桥历史博物馆设计及施工;20、2008年北京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院庆展览及宣传品设计制作等

国家出版总署认定的非法刊物有那些啊?

非法刊物黑名单

序号
刊名
刊号
所所标出版机构及注册地址
境内办公地址及联络方式

4
中华教育杂志
ISSN1684-0445
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

香港元朗青山道99-109号元朗贸易中心24号楼

香港新闻出版社、香港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

香港元朗西裕街兴旺楼11楼A座
深圳



26916036

26600900(传真)

5
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ISSN1682-7317

CN(HK)NR4069-194/01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

香港元朗青山道99-109号元朗贸易中心24号楼


6
中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杂志
ISSN1728-7502

CN16-1690/NR
中国教育教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香港德辅道中275号龙记大厦904室
广州昌岗邮局01533

信箱(510260)

电话:020-87087571

7
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ISSN1683-3767

CN(HK)NR4137-

53/02
中国和平与发展促进会、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

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

香港元朗青山道99-109号元朗贸易中心24号楼

北京:

686884093

8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ISSN1726-3018

CN18-4258/H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出版

中国香港湾仔卢押道20号其康大厦
广州大洲粤垦路邮局

01002信箱(510507)



9
中国教育
ISSN1681-1615

CN-NR37-02
中国教育研究院主办

中国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山东烟台市滨海北路191号东亚研究中心

电话:0535-630808

6709690

传真:

10
中国现代教育杂志
ISSN1682-2706

CN35-3917HK/G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内科研究会主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

flatA4,7/F,blockA,prat,Mansion,26-36Prat

Avenue,Tsimshatsui,Kowloon,HongKong
河北秦皇岛

11
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ISSN1728-3531CN03-3569/G-HK
中华素质教育研究会主办

香港九龙弥道555号九龙行703
重庆:

68170031

12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
ISSN1727-5121

CN(H)39-7869/G
世界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

flatA4,7/F,blockA,prat,Mansion,26-36Prat

Avenue,Tsimshatsui,Kowloon,HongKong
北京市1013信箱(102200)

电话:

86971238

传真:

13
教学纵横
ISSN1683-514X

CN(HK)NR4159/87/02
当代科技文化期刊出版发行有限公司

香港湾仔卢押道20号其康大厦808室


14
当代教育
ISSN1607-2065

CN(HK)NR4064/190/01
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办

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出版

香港九龙尖沙咀广东道16号2楼
北京朝阳东区工体东路16号

电话:

15
中华教育教学实践
ISSN1726-6416

CN03-4383/HK
中华国际出版集团主办

中华教育与教学编辑委员会、中国(香港)联合商务机构期刊中心编辑出版

香港九龙旺角弥登道582-592号信和中心701
重庆沙坪区天陈路12号《中华教育与教学杂志》(重庆师范大学内)

电话:

65363057

16
当代素质教育
ISSN1726-765X

CN03-3313/G-HK
中华素质教育研究会主办

当代素质教育杂志社编辑出版

香港九龙弥敦道 555号九龙行703
深圳红荔路群星广场C座1802号

电话:

17
中国教育研究
ISSN1727-0405

CN39-7848/G4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研究杂志社出版

flatA4,7/F,blockA,prat,Mansion,26-36Prat

Avenue,Tsimshatsui,Kowloon,HongKong
武汉市黄鹂路37号1信箱

电话:

86730065

18
中国新教育
ISSN1727/7167

NR4332/56/03
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

香港教育出版社出版


19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杂志
ISSN1729-5726

CN13-9232/G4
中国教育研究会主办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香港湾仔卢押道20号其康大厦808室
重庆南岸区南坪邮局1-2信箱

20
中国新世纪教育
ISSN1684-8606

CN39-7618/G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与中国现代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
河南漯河大学路3966号信箱

电话:

21
中国教育探索
ISSN1009-5071

CN11-4461/I
中国报刊出版社主办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8号西院

电话:

88530424

非法出版期刊黑名单

《中国新世纪教育》ISSN1684-8063

《中国教育论坛》ISSN1684-9566;CN43-7772/R

《中华教育教学杂志》ISSN1726-6416;CN03-4383/G

《中国教育》ISSN1681-1615

《教育教学研究》ISSN1002-9605;;CN11-1038/F

《中国教育改革》ISSN1727-715,,NR4331/51/03

《现代教育研究》ISSN1681-3901

《语言文化教育研究》ISSN1605-5047

《中国现代教育论坛》CN39-7859HK/G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ISSN1682-783X;;CN35-1239/HK

《教育教学研究》ISSN1002-9605;;CN11-1038/F

你知道哪些国际上的知名时尚杂志?

01.《TIME》(《时代周刊》)美国

1923年创刊。即便其在2003年度美国“国家期刊奖”中一个提名也没有获得,但话语惯性与品牌传统以及以红框构成的各式封面累积依然维系着《时代周刊》的地位,品质沉淀是这本至尊杂志的最可贵底蕴,每年年底的“年度风云人物”评选也许永远都是其最荣耀的时刻。

02.《NationalGeographic》(《国家地理杂志》)美国

1888年创刊。 财力物力惊人并不是造就《国家地理杂志》殿堂的根本,不懈的职业态度与拓展性极大地推动了这本超级王牌杂志的发展,国家地理频道以及众多衍生产品共同缔造着其殿堂并不断扩充,新作“泳衣百年”特刊则彰显了其锐意改革中切合时下市场之难得的新派作风。

03.《Fortune》(《财富》)美国

1930年创刊。创刊75年的《财富》以其地球人都知道的两个知名运营品牌“财富论坛”和“世界500强”依然继续维系着其在财经领域的话语霸权,杂志本体操作得依然让人看不出其有丝毫的老态,即便是在那些锐意改变一切的新经济杂志面前,《财富》依然保持着可贵的新鲜。

04.《Vogue》(《时尚》)美国

1892年创刊。老牌《Vogue》的时尚集团地位已不容置疑,在学者中《Vogue》亦已进阶化身成为时尚影像历史的代表者,《Vogue》在意大利获得的发展尤其值得称道,其与意大利人的时尚与热情结合诞生了时尚杂志的超级范本,意大利版《Vogue》发展至今已经创立了《L'UomoVogue》、《VogueBambini》、《VogueGioiello》、《VoguePelle》、《VogueSposa》这5本同样出色的子刊,昭示着《Vogue》的惊人魅力。

05.《TheEconomist》(《经济学人》)英国

1843年创刊。其严谨的作风已使其成为这个时代最值得信赖的政经观察家,在全球范围内搭建的观察员队伍素质超群,并在其每年年初发布的全年预测中组成强大的战线,组建各种研究工作机构并监测各个经济地区的投资及人居环境,都在散布着这本杂志的话语权。

06.《Playboy》美国

1952年创刊。依然是知名度极高的老牌杂志,有着53年历史的 ** ,如今更有改版做主流男性杂志的决心,值得尊重的传奇创始人HughHefner(赫夫纳)在思索《花台的右角,雨水先落在窗前铁栏杆再顺着花草的叶脉滴到盆子的土壤里。吮吸起左手的西红柿,汁液少得离谱,还以为是瘪了花的职业习惯。巷子里叶子葱翠,老屋子年久失修,多是低矮红砖房,好些房子里还用着原始的马桶,属于简易的痰盂,我经过公子》品牌难得的资源优势是否应耗在与老对手《Penthhouse》

07. 《VanityFair》(《名利场》)美国

1913年创刊。 依然出色地扮演着“从新星到巨星”的全球最华贵舞台提供者的角色,更让人佩服的是,其在美国“国家期刊奖”中常常在“最佳杂志”、“最佳摄影”、“最佳专栏”、“最佳随笔”及“最佳评论”等多数奖项评选中均能获得提名,这种浮于华丽世界中却扎实经营杂志本体内容建设的用心值得称颂。

08.《Newsweek》(《新闻周刊》)美国

1933年创刊。 相信没有人会忽视这本著名的时事新闻周刊近年来在新闻报道上作出的富有开拓性的贡献,独家、独到、周密、旁敲、侧击、新知等各种报道模式层出不穷,在市场上更积极地开拓着远东市场,在学术上于美国“国家期刊奖”中屡有斩获,其影响力正在飞跃提升。

09.《ELLE》,法国

1945年创刊。 创刊60年来国际版本已达39份的惊人扩充能力代表着法最后的呈现机会,反射出光线吸引我,我加了七元钱换下它。此刻房子里的光线较差,到门口刚明亮一点又很快暗下去。天变国HFM(桦榭菲力柏契)集团的最强实力,较之于《Vogue》《ELLE》全球开花的经济效益策略正日见其影响力。

10.《Wired》(《连线》)美国

1993年创刊。 曾经被视为是新经济杂志一员的《连线》如今证明了其更重大的贡献在于培养了一大帮“技术派”,这本杂志崇尚无线技术及数码并长期坚持此道,实在值得大批数码热血青年的热烈追捧,文化评论家已将其等同于60年代曾由《RollingStone》(《滚石》,参见13)所影响带动的一代。

11.《FHM》(《男人帮》)英国

1985年创刊。创刊20年的《男人帮》是全球杂志界扩张效率最神速的杂志之一,作为英国EMAP(帝图)集团的开路先锋凭借其畅快淋漓的编辑思路迅速拉拢着男性读者的兴趣,俨然已成为男性阅读市场最叱咤风云的生力军,其宛若电视传播方式的全新杂志编辑思路如今已深受追捧。

12.《TheFace》(《面孔》)英国

1980年创刊。 创刊25年间坚持不懈地在新青年文化运动中作着《面孔》式的发言,以颠覆效果著称的英国青年时尚文化杂志,2003年更在NeilStevenson(史蒂文森)的领脉滴到盆子的土壤里。吮吸起左手的西红柿,汁液少得离谱,还以为是瘪了的干果。我甚至以为,沉闷空气中动物和植物都是导下进行改版试验,显示这本最代表英伦风格的杂志应对时尚全球化的全新编辑思路。

《The Whole Earth Catalog》是怎样一本刊物

2012年12月14日这天,是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的74岁生日,他在冷清清的社交网站Google+上分享了一段视频,只获得了4次转发。

视频名为《全观》(overview),讲的是人类进入太空之后,获得了俯瞰地球的全新视野,而这视野又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抚今追昔,布兰德回忆起往事:“1966年春天,我卖了一批印有’为什么我们还没有看到地球全景照片’的徽章,直到1969年这类照片才终于面世,后来,我又把它们放在了《全球目录》(The Whole Earth Catalog)的封面上。”

这是寂寞的庆祝。一晃四十年,人们和《全球目录》间的距离,已如俯瞰地球的镜头般遥远。布兰德本人却和四十年前没什么两样:身处主流之外,四处寻访令他兴奋的新事物,并推进着一些振聋发聩的非常项目——唯一的区别是,当年人们对他的声音更敏感也更热衷,而今天的布兰德相当孤独。

很多人知悉布兰德,源于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那次著名的演讲。在这次演讲的结尾处,乔布斯说:

“当我年轻时,有一本很棒的刊物叫《全球目录》,它被我们那一代人奉为至上宝典。它的创办人叫斯图尔特·布兰德,他就在离这里不远的门洛帕克镇,凭一己才华塑就了刊物。那是1960年代末,个人电脑和桌面排版还没出现,排版全靠打字机、剪刀和宝丽来相机。它就像纸上的Google,却又比Google早了35年:它怀有理想主义地介绍了大量实用工具和一流观念。”

“斯图尔特和他的团队做了几期《全球目录》后,实现了创刊之初的使命,于是他们出版了最后一期。那是1970年代中期,我像你们现在这么大。最后一期的封底上印有一张清晨乡间公路的照片,是那种喜欢搭车冒险的人常会见到的风景。照片之下是一行字: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这是他们停刊时的告别语。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自我期许。现在在你们毕业之际,我也这样祝福你们。”

这本被乔布斯盛赞的刊物曾经在1970年代初名满美国:在全美国城乡的书店和家庭里到处可见,总销量达到2500万份,并赢得了国家图书奖。可就像布兰德一生中做过的许多事——他涉猎太广,大多率性为之,不强求结果——《全球目录》在其巅峰时便宣告结束,让布兰德难以获得比肩其他媒体大亨的世俗意义上的功名。

但对布兰德而言,穷五年时间推行一本刊物及其理念已经算漫长,他要做的事太多。《全球目录》之后,他成了个人电脑时代最早的吹鼓手,积极宣扬起黑客精神和信息的免费化趋势(他的另一句名言:“信息希望被免费”),随后是呼吁移民太空,以及联合创办美国最早也是影响力最大的网上论坛之一WELL。最近几年,他又致力于气候变化、全球城市化和生命科技这三个领域。

彼得·德鲁克曾将布兰德追随的麦克卢汉和富勒喻为“科技的游吟诗人,也是狂热的科技传道者”,这两个称号同样适合布兰德。整整四十年,布兰德忙于扮演着新技术、新趋势的探路者,以及现在与未来的连接者。他像来自未来的人,总试图基于未来之果去改善当下之因。

人类的未来有多长?布兰德并未给出答案。但他于1996年联合创办的“永今基金会”(Long now foundation)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建造一台运行一万年的巨钟。顾名思义,今日可以是24小时,也可以是一万年,端赖于你怎么设定自己的世界观。

杂家

布兰德并非寻常媒体人,他做出版不是因为手熟,而是很多想法憋了十年,需要分享。

他1957年进入斯坦福大学,读生物学。当时硅谷尚未成为全球科技产业中心,苹果、甲骨文等公司还要十多年才出现,但关于科技与人类世界的关系的思考已经出现。

这是一个时代的分水岭。在那之前,是二战之后万物复苏的旧世界,所有人贪婪地享用着和平带来的繁荣和平静,代价是:国家主导一切,个人扮演国家机器的螺钉。正如金斯堡所总结的:“感觉和感官经验的明显收缩和思想上的机械式紊乱,导致了冷战的爆发……麻木冷漠就此开始,头脑和心脏被分割、头颅跟躯干被分离,思想也被机械化。”在那之后,则是个人的重新觉醒,人们不再甘于循规蹈矩,不由自主的投奔了由新技术、新观念、摇滚乐、迷幻药和自由市场组成的新世界。

第一个影响布兰德世界观的人是他的老师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后者日后关于人口增长及其影响的两本著作被收入了《全球目录》,但布兰德在校时,埃尔利希的研究方向是生物进化学,其结论是,与传统的二元论不同,个体既是完整系统的组成部分,也自成系统。个体、群体及所在的环境处于一种持续的交换之中,以至于难分彼此。

这个观点的影响力持续良久。布兰德是美国最早呼吁美国政府公布地球全景图的人,就因为他希望更多人能以更宏观的角度审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日后他出版的每一期《全球目录》都以地球的照片作为封面,不仅如此,他曾专门在《最后的全球目录》(The Last Whole Earth Catalog)的封底的地球照片上注明:“我们无法拼凑它,它本浑然一体。”(需要说明,乔布斯的演讲中提到的印有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那期并非1971年的《最后的全球目录》,而是1974年出版的《Whole Earth Epilog》)。

和冷战中成长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布兰德寻求一切能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自我解放的方式。异常幸运,他先后邂逅了东海岸的先锋艺术组织USCO和住在西海岸的《飞跃疯人院》的作者肯·克西(Ken Kesey)和他率领的“快活的恶作剧者”(Merry Pranksters)。

USCO是个半表演群体半公社的混合体,他们既着迷于东方神秘主义,也乐于接受新技术。他们利用不同的技术营造演出氛围,但其先锋演出的目的改变观众对世界的观念。混迹其中,布兰德接触到了诺伯特·维纳(Norbert Weiner)、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和马绍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维纳最早提出,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机器,而机器可以像人一样被授予有目的的行为。他的“控制论”(Cybernetics)融合了无线电通讯、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数学逻辑、媒体学等十余个学科,最后从对机器控制的研究返回到对真实世界的分析:生物、机器和社会三者都是相似的,都是一个通过处理信息实现自我调节的系统。某种意义上,他和埃尔利希的研究有着一致性:他们都反对简单的二元对立,而将信息往返视为系统自我完善的方式。

几乎同时成名的富勒和麦克卢汉则拥有着南辕北辙的观点:富勒认为科技通往神性,完美的科技造就人与宇宙的终极和谐,而麦克卢汉则将科技视为人的延伸,是人类改善自我得以进化的方法。虽然观点迥异,但在对科技怀有敌意、将计算机视为冷酷机器的时代,这两名科技主义者可谓大道相同。而他们让并非工程师背景的布兰德开始思考:技术既是社会转型的力量,也可以是文化创作者的工具。

时势造英雄,维纳、富勒和麦克卢汉均在当时成为名人,即使当时人文和科技两者泾渭分明,1960年代社会上下各种人都乐于寻找认知这个世界的方法,足令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汗颜。

相比USCO给布兰德带来的知识结构上的冲击,肯·克西为他创造的则是精神的解放。布兰德因读了《飞跃疯人院》而给克西写信表示倾慕,从此之后进入了对方的圈子。在克西那里,他尝试了LSD等迷幻药,以及垮掉的一代以来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方式。

在此之余,布兰德还曾去到俄勒冈州中部的印第安保留地拍摄宣传册,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接触黑脚族、纳瓦霍族等印第安种族的文化。印第安世界中,人与土地的和谐共存让已经感到白人社会专业却内心分裂的布兰德深有感触,也让埃尔利希到维纳的种种观念得以回响。

人们是否可以像上帝一样活?像上帝一样俯瞰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完整的运转规则、上帝般无所不能、对地球的未来负责?这成了布兰德终其一生的核心观念。

在那个蠢蠢欲动的时代,布兰德的机缘得天独厚,长达十年介于科学与艺术、非主流文化和印第安人文明的之间游历,让他释放了自我,更成为发出某种声音的独特人选。

“纸上的Google”

《全球目录》的诞生始于一个小念头。

1968年3月,布兰德的父亲去世。在回家的航班上,他偶然意识到,自己有不少熟人正在纷纷离开城市,去到公社生活——从1965年到1972年,美国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公社,其中不少是由反对中产阶级生活的嬉皮士创建的,他们希望这可以逐渐将美国变成一个由基于共同信念的人人平等的小型社区联结而成的王国。

想到人们在别处开始新生活,布兰德就想到生活中常见的、方便人们一口气买下一堆东西的购物目录。

经过几个月筹备,当年7月,布兰德携妻子开着一辆道奇皮卡开始了“公社之旅”。他印了一份涵盖约120种商品、6页纸的油印目录,并在车上堆满了商品。一个月间,他们大约卖掉了价值约两百美元的商品,效率不高。回家之后,他把卡车商店停驻于门洛帕克镇,名之为“全球卡车商店”,然后将精力转到这一想法的衍生产物上:那6页纸的油印目录变成了《全球目录》,于1968年秋天正式出版。

准确地说,这并非一本杂志,只是是一本产品分类目录。第一本《全球目录》只有61页,所涉98件商品都是布兰德亲自挑选的各色书籍。有别于杂志,《全球目录》并不每期更换内容,而只将合适的商品和内容增添进去。到1971年的《最后的全球目录》,它厚至448页,包括1072件商品,书目几乎没有变化,所多的近千件商品大多由读者推荐并撰写评论。

和宜家等商店的产品目录相同,它试图推荐一种生活方式。和宜家目录不同,它志不在于引导消费。布兰德之志,见于他为《全球目录》撰写的序言:

“我们就是上帝,我们也许能做好这个角色。到目前为止,遥不可及的权力系统(例如政府、大型企业、教育体系和教堂)造成的问题基本把它们的益处抵消掉了。与此困境及其收益相对应的是,一种属于个人的、私人的力量正在崛起——一种个体实现自我教育、获得启迪、塑造属于自己的环境,并将他的冒险经历与有兴趣者分享的力量。《全球目录》愿寻找并推广能促进此进程的工具。”

短短百余字,是布兰德人生理念的浓缩。而这本刊物,也堪称其之前十年游历所获的知识结构的倾囊相赠。恰好,它成为了学院里的科研人员、青睐技术的艺术家、公社里的嬉皮士们的书目单和工具箱。

全书包括七部分:理解完整的系统、房屋和土地利用、工业和手工艺、通讯、社区、游牧、学习。

除了第一部分,其他大多由实用性知识及如何获得相关工具构成:从如何识别野生动植物到怎么给绳子打结,从领养婴儿到怎样记帐,到怎样建造风车、采购水力采煤泵和电据,再到从香港邮购廉价相机,不一而足。通常,布兰德会寻找一本此领域的最佳著作,配上一些相关公司的联络方式。

而本书的第一部分,“理解完整的系统”,是一份布兰德列下的书单。正如其标题所概括的,它充分彰显了布兰德的雄心:理解整个世界是怎样运转的,并让它们为自己所用。它多少代表了一批人的知识构成:

-麦克卢汉
-巴克敏斯特·富勒
-诺波特·维纳
-列维斯特劳斯的《忧郁的热带》及其他人类学著作
-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安东尼奥·高迪和洛埃德·怀特的建筑
-保罗·埃尔利希的人口生物学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讲设计方法的《形式综合论》
-斯班瑟·布朗用数学解释哲学理论的《形式的规律》
-D.W.汤普森讲生物进化规律的《论生长和生物形式》
-《道德经》
-各种关于地球的地图和照片,以及关于如何改造地球的书籍
……

读布兰德为他推荐的图书撰写的推荐语,可以想见他并不试图猛烈的将书中观点销售出去。
比如开篇第三页关于富勒著作的介绍,只简单的说:“富勒的洞见造就了《全球目录》”,而关于《形式综合论》的介绍是:“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是个常被其他设计师引用的设计师。本书试图谈当下设计的问题的本质,所涉领域远远超越常人所知及所能融会贯通。”

但读者相信其品味。当施乐帕罗奥多研究中心(Xerox PARC)成立图书馆时,其员工艾伦·凯直接把图书管理员带到了《全球目录》的卡车商场,把那里陈设的书每样都买了一本——日后施乐发明了图形操作界面和鼠标,而艾伦·凯被视为科技业最重要的思想者。此外,《全球目录》所影响的人还包括乔布斯、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和维基百科创始人吉姆·威尔斯。

约略可以想象,那些把《全球目录》中涉及的著作逐一读过的人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或者,看看乔布斯就可略知一二:《全球目录》反对人们成为国家机器的齿轮,宣扬人和社会都应找到其真正的存在意义,而乔布斯正是因为不能在大学里学到“如何度过一生”而辍学;而在对科技充满敌意与恐惧的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期,《全球目录》是最早视科技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提升创造能力的工具的媒体,由此不难理解苹果公司为何将其使命定为“为那些有能力改变世界的人提供工具”;《全球目录》是当时唯一横跨科技与东方宗教、神秘主义、公社社会理论的刊物,而将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正是苹果一直以来的基础理念。

甚至,某种意义上,乔布斯正是布兰德推崇的巴克敏斯特·富勒在1963年的著作中描绘的“综合设计师”(Comprehensive Designer):“一个新兴的综合人才,他既是艺术家、发明家和机械师,又是客观的经济学家和有发展观念的策略家”,一个并非专家,却能在更高的角度审视专家们创造的技术和创意,并将它们变为供大众使用的工具的人。

远不到开花结果时,随着美国公社运动逐渐止息,布兰德于1971年宣告《全球目录》告一段落。他甚至为此举办了一个休刊派对,当着邀请来的500名读者和朋友,他拿出两万美元,希望它成为新的工具。之后的一个多小时里,50多人走上前台,提出使用这笔钱的各种方法,而布兰德将他们逐一记在了黑板上……

其后

《全球目录》诞生于1968年,休刊于1971年,并不长寿。正刊仅出版过六期,算上各种增刊及1971年之后的增补本,也只不过34本。

在那之后,布兰德辗转于不同的新兴领域。他在1972年就开始关注黑客的兴起,在1970年代末开始畅想太空移民,并将此视为当年公社运动的延续,1982年,布兰德受邀与人合办《全球软件目录》,为个人电脑用户们寻找并推荐最好的“工具”,而在1985年,他又被邀请以《全球目录》的思路创办一个网络社区,“全球网络链接”(WELL)。

如果布兰德下定决心,这个1985年即告诞生且汇聚了海量高质量用户的网络社区足以在日后网络泡沫时成为一支明星股——它的活跃用户包括软件大亨米奇·卡泊尔、黑客凯文·米特尼克、感恩而死乐队成员和大量主流媒体的记者,这让它看起来像是Twitter诞生20年前的Twitter,而包括美国在线和微软都曾仔细研究WELL是如何设计系统以支撑大量用户同时在线的——但他早早淡出了WELL的具体运营,随后又因为在论坛中被其他用户攻击而干脆退出社区。

很难预言如果布兰德细心经营,曾与美国在线分庭抗礼的WELL会不会改变互联网的走向。但很显然,1990年代之后,布兰德的时代已经过去。

在他的时代,有对于权力的激烈反抗,和对于整个世界的充沛好奇,更有普通人的自我重塑。那个时代并不舒适,但足够刺激。正是在这样的时代,科技从被人们抗拒的力量,变成了人类自我进化的工具。但显然令布兰德、麦克卢汉和乔布斯们始料未及的,科技顺流而下,最终变成了大众消费品,以及软化我们心智的新式迷幻药。

1980年代初,乔布斯率领团队研发麦金塔电脑时,曾想将这台电脑命名为“自行车”,取其帮人类大脑跑得更远之意。但麦金塔最终败给了PC,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开放的PC系统上拥有更多的游戏。而当乔布斯东山再起,无论听音乐的iPod、刷微博的iPhone还是打《愤怒的小鸟》的iPad,都成了新的娱乐首选。

这让不改初衷的布兰德在今天像个孤独的探索者。而他依然像20多岁时一样,游历于不同领域。除了万年钟,他还在参与几个项目:一个是罗塞塔计划,取“罗塞塔石碑”之意,试图保存世界上那些面临灭绝命运的语言;另一个则是利用DNA样本把已经灭绝的物种复活。

为什么做这些浪漫而不实用的工作?布兰德的答案是:“我认为我们变得太过短视了。所有东西都变动得非常快,所有人都在同时干多件事情。投资也是为了获得短期的回报,民主政体也是被短暂的选举交替的循环所主导。快速的进步是好的,但它也是过于投机取巧了。当一切都是在快速变动的时候,未来看上去就像明天一样。但是真正重要的是十年或一百年之后的未来。”

而在万年钟的官方主页上,在万年钟所在的内华达州的山脉的照片之上,压着T.S.艾略特的一段诗:“我们不应该停止探索 / 我们所有的探索 / 最终将回到我们的起点 / 并第一次了解该处。”这是个来自布兰德的万年宣言。

哪些时尚杂志可以真正提高审美水平?

网友乐观派告诉我们:从上百本杂志中挑选了以下27本,有了它们,不变美都难!哈哈哈!按照风格、年龄划分,甜美、休闲、简约、古着、通勤、亲子……应有尽有!平常我看的主要是日本杂志,一是因为我们的身形相貌比较接近,更有借鉴性。二是日杂的划分比较细致,不同风格、不同年龄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杂志参考!没时间的可以直接看下面汇总,想深入了解每本杂志的可以往后面翻!一、 甜美风适合年龄17+:《Seventeen》适合年龄18-25:《ar》适合年龄20-30:《vivi》适合年龄25-30:《Sweet》

二、 复古学院风适合年龄18-25:《Fudge》适合年龄18-25:《Cluel》适合年龄25+:《GISELe》三、街头休闲风适合年龄20+:《Mini》适合年龄18-25:《Jelly》四、清新简约风适合年龄20+:《Mina》适合年龄25+:《Lala Begin》

五、古着风适合年龄20+:《mer》六、微甜少女感/轻OL风适合年龄20-25:《nonno》《Ray》七、OL风适合年龄25+:《With》《JJ》《and Girl》《More》《BAILA》适合年龄30+:《Oggi》 《Classy》《LEE》《Domani》适合年龄40+:《Marisol》《STORY》

八、亲子风适合年龄30+:《Deli》《Very》以上就是推荐的杂志,平常杂志我主要是在《杂志迷》app看的电子版,是免费的,种类多。觉得对你有帮助,请动动手指点个赞,让我有动力继续分享更多内容哦!想看每本杂志详细介绍的,继续往下!

一、 甜美风1、《Seventeen》适合年龄:17+看名字应该就知道杂志的目标人群了——适合17岁左右的女孩!整体风格青春甜美,充满元气满满的少女气息!2、《ar》适合年龄:18-25主打少女甜美风,凭借着软妹色调的服饰,和独特可爱的发型,在学生党中深受欢迎!3、《vivi》适合年龄:20-30知名度高,每一期都涵盖大量的时尚流行趋势!风格是介于可爱和成熟之间的甜美个性风,读者范围跨度大,不管是OL还是大学生都可以从中获得时尚灵感!4、《Sweet》适合年龄:25-30名字已经透露了杂志的风格定位,目标读者是25-30岁左右,依然钟情于甜美风格的轻熟女性。关键甜度掌握恰当,不会太齁的感觉。二、复古学院风1、《Fudge》适合年龄:18-25近几年很火的日杂,风格是日系、法式和英伦风的结合,带有文艺和复古气息。搭配单品大多是经典款和基础款,容易参考、模仿!2、《Cluel》适合年龄:18-25跟《fudge》算是姐妹杂志,两者来自同一家杂志社,风格类似,不过《Cluel》会更偏向法式休闲,穿搭的单品也都是比较基础款,所以实用性也很强!3、《GISELe》适合年龄:25+整体有偏通勤的轻熟小法式、有简洁大气的欧美风,也有一些复古基调。不得不说,这本杂志的设计排版非常高级,不管封面还是内页,看它就是一种享受!三、街头休闲风1、《Mini》适合年龄:20+《Mini》的风格属于运动休闲里偏酷酷的少女,搭配的单品大多是卫衣、T恤、牛仔、帆布鞋、运动鞋等等,款式偏宽松,整体休闲随性,又带点俏皮!2、《Jelly》适合年龄:18-25甜酷风格,也适合酷女孩,经常出现黑白灰的搭配,另外也会有一些彩色单品的融入,保留酷感的同时增添了一些活力!四、清新简约风1、《Mina》适合年龄:20+中文名称《米娜》,风格简单清新,有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连杂志里面的模特也都是清新秀丽的妆容,让人赏心悦目!2、《Lala Begin》适合年龄:25+主打中性简约风格,搭配的单品很简约,造型妆容也简单,适合喜欢极简风的女生。五、古着风《mer》适合年龄:20+喜欢古着风的可以重点参考这本杂志,关键是适合小个子,里面的模特身高大多在一米五几左右!六、微甜少女感/轻OL风《nonno》《Ray》适合年龄:20-25这两本杂志特别适合刚要进入职场的女生,因为它们的风格既有年轻女孩的温柔浪漫,又有轻熟女生的大方得体,可以摆脱学生气,但又不会过于成熟!七、OL风OL风是日本杂志中,特别值得学习的风格,不管你的年龄是25+、30+、40+,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杂志参考!里面搭配的服装大多线条利落、款式简洁,给人干练不乏优雅,精致中带有随性的感觉!1、《With》《JJ》《and Girl》《More》《BAILA》适合年龄:25+2、《Oggi》 《Classy》《LEE》《Domani》适合年龄:30+3、《Marisol》《STORY》适合年龄40+八、亲子风《Very》《Deli》适合年龄:30+如果你已经是一名妈妈了,那么你可以看这两本杂志!它们的穿搭风格在日系通勤的基础上,还会有一些亲子穿搭的板块!好啦,就分享到这啦,后面发现不错的杂志,会再补充更新!码字不易,记得点个赞哦!我是玲子,期待我们一起变美!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